教案模板的編寫過程中,教師需要考慮學生的背景知識、興趣愛好以及學習能力,以便提供個性化的教學。以下是一些教案模板的示例,它們可以幫助教師規范和提升自己的教學設計能力。
這節課內容選自人教版高三選修課,主要講述原核細胞的基因結構和真核細胞的基因結構兩部分內容。教師在設計教學時本著“以人為本,探究創新,提高生物科學素養”的教學理念,并在教學中積極落實。
這節課教學目標清晰,無論是知識領域目標、還是能力與情感態度及價值觀的三維目標達成度較高。教學中老師以基因研究發展歷程為線索貫穿整節課,對學生進行了科學史的教育。教師借助多媒體手段,幫助學生建構基因相關內容的知識網絡,充分重視基礎知識的核心概念的形成,并正確處理預設和生成的關系。我認為是相當出彩的一節課。
現在,很多老師在上公開課時,都會借助現代化的媒體技術,為此花費很大的精力,其效益有時卻并不明顯。我們很少看到運用傳統的板書、掛圖、標本、模型等。據說,國外在上一節課后,能算出賬來,如你用了多長時間的電視機,能算出折合多少折舊費,用了多少度電,你使用的教具花了多少錢,你準備這些材料花了多少時間,時間就是錢??!這樣就能核算出這節課的成本有多高,然后再除以這節課孩子得到的培養和提高有多少。從這點上來說,包虹老師課上師生在黑板上對交互形式的概念圖的運用上就很高明,強化了基礎知識的核心概念,也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
值得商榷的是包虹老師雖然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上下了功夫,但是卻流于形式,僅停留在讓學生匯報提了幾個問題,即量上。當然,一節課由于時間的限制,要照顧方方面面是很難做到的,更何況包虹老師是借班上課,其難度可想而知,基于她對學生的了解,恐怕也僅能做到如此。不過由于教師本身的基本素養全面、扎實,在師生交往中表現得較融洽,為這節課增色不少。
。
《信息技術》新課程理念要求信息技術課堂要以生為本,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自我探究的學習能力,要重視建構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程序設計部分最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計算機語言的語法規則以及用算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
二、關于教材。
(一)教材概述。
《信息技術》(選修)教材包括程序設計和機器人兩大部分,第三章程序結構與設計部分介紹的是編寫規范程序的基礎知識,在結構化程序設計中,程序由順序結構、選擇結構和循環結構這三種基本的邏輯結構經過不同的組合而組成。
(二)教材分析。
我說課的課題是《計數循環》,內容是程序結構與設計中的第三節循環結構部分的第二課時。本節分為三課時,在第一課時學生已經掌握了vb循環結構的基本概念以及vb循環語句的基本語法的基礎上,本節課承上啟下,通過進一步講解循環語句的“累加”功能從而加深對for/next語句的執行過程的理解;此后,第三課時通過“定時器循環”讓學生進一步認識vb工具箱的控件繼續加深對循環語句語法的理解。
(三)目標設計。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累加器的使用方法,理解計數循環的執行過程。
(2)能使用計數循環編寫簡單的程序解決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舉例類比加深對循環變量的理解,通過實例訓練使學生理解計數循環可以解決哪些類型的問題,通過自我探究“循環體”的執行結果,理解循環體的執行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共同探究,體驗自主學習與協作學習的快樂,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精選的實例訓練,培養學生程序設計的基本思維邏輯能力;小組成員協作學習培養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四)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會寫出for循環語句。
教學難點:1、理解循環變量在循環結構中其值的變化關系。
三、關于教法。
(一)教學準備。
安裝有vb軟件的多媒體網絡機房、powerpoint課件、自制紅心。
(二)學情分析。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算法的概念、vb軟件的基本操作,還有賦值語句、選擇語句的相關知識。通過本節第一課時的講解,學生已經掌握了循環結構的概念、循環結構的算法流程以及for語句的格式,但對for語句的運用以及for語句執行過程的理解,學生還需要經過本節課的訓練才能更加熟知。
(三)教法和學法。
教法采取任務驅動和自主探究相結合,并在課堂上努力營造一種民主、自主、愉快、和諧的教學氛圍,這節課學生可能會遇到的最大問題是受傳統數學思維的影響,學生很難理解在循環語句中循環體中的變量值怎么會不斷發生變化。鑒于此,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采取實踐認知、比較遷移等學習策略。
四、教學過程。
(一)活動準備。
在學生回答答案后我先不說誰是誰非,而是拿出事先準備的三個玻璃瓶a、b、c;a瓶裝有白葡萄酒,b瓶裝有紅葡萄酒。讓學生回答如何使a瓶裝紅葡萄酒,b瓶裝白葡萄酒。通過點撥學生都能理解通過加一個玻璃瓶c可以使得兩個玻璃瓶中酒交換。以玻璃瓶比如變量的地址,以瓶內的酒比作變量的值可以使學生很好的理解變量地址和變量值的關系。
(二)認識加深。
變量a變量b。
初值a1b1。
a=a+b(a值變化)a1+b1b1(無變化)。
b=a-b(b值變化)a1+b1(無變化)a1(a1+b1-b1)。
a=a-b(a值變化)b1(a1+b1-a1)a1。
(三)實例展示。
本環節我將設計一個“人人都是小老師”的活動。我要求學生將教材上的實例――求1+2+3+……+99+100的值s在四人小組內相互講解。這個過程就是看著書上的語句互相學習互相討論的過程。期間,我將巡視和指導。然后,由同學們自己先推選出幾個講解到位的學生面對全班講解,最后師生一起找出講得最棒的“小老師”,由老師親自獎勵一個紅心。
本環節里,我將設計一個靈活環節,其靈活環節是:讓每個學生在紙上畫一個玻璃杯和一個量杯;讓學生看著圖片想象自己在拿著量杯1ml、2ml、3ml……向玻璃杯中倒入液體。以玻璃杯里的液體的體積變化代表變量s值的變化;拿起量杯的.次數代表循環體執行循環的循環次數;量杯中的液體體積代表每次循環執行時循環變量的值;該環節是否講解將視課堂上學生講解的情況而定,如果有學生講解得很形象或者類似我就只是稍作點撥。
本環節的知識點還有一個是需要挖掘的,就是該實例的特點,分析該特點可以使得學生知道在今后的程序設計中哪些問題可以用計數循環來解決;該知識點將由師生共同分析從而得出結論。
(四)實題訓練。
本環節采取“爭做小小程序員”的小組競賽為活動主題;展示兩個問題:(1)寶塔共24層,第一層有2件寶物,第二層有4件寶物……,第二十三層有46件寶物,第二十四層有48件寶物,這座寶塔共有多少件寶物;(2)找出200-300中能被9整除的數;要求學生必須獨立完成第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可相互討論。我在其中要做的是調控課堂、適時點撥、在線測試、檢查成果。最后為小組成員都完成得最好的“小小程序員”小組頒發紅心。
為使課堂教學緊緊圍繞本堂課的重點,教師事先已經設計好vb窗體,輸入和輸出部分代碼也已建立,只留下循環體語句(不含賦初值語句)讓學生完成。
設計意圖:如果單純講語句的用法,學生會感覺很抽象,通過典型的體現循環思想的題目邊輸入語句邊理解邊鞏固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同時,編寫語句解決問題的過程有利于學生產生自豪感和成就感;而小組競賽可以讓學生更專心的完成訓練。
(四)知識小結。
本環節由教師為主,師生一起總結本節課學生的新知識,著重指出在編寫循環體時應注意的問題。此時,學生可以一邊回憶一邊反思自己掌握的新知識,從而進一步理解計數循環語句。
設計意圖:本環節主要由教師引導學生一起完成,對于初學程序的中學生,難度不宜深,應先培養興趣,讓學生獲得解決問題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五)課后作業。
設計意圖:教材后面的習題在難度上富有層次,可以適應不同層次的學生。為了盡可能讓每個學生都會做,本環節我選擇課上先點撥課后再獨立完成。
五:板書設計。
計數循環――for循環。
fori=1to100。
s=s+i。
nexti。
六:作業。
教材p48探究學習。
1、用元素符號表示人體的主要元素:
常量元素:
微量元素:
2、你認為這些元素的主要來源是什么?為什么氧、碳、氫、氮的含量較高?
3.從元素組成的角度說一說節食減肥和饑餓對人體的危害。
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并進行互動評價。很好的達成了“通過觀看微視頻和討論交流,知道組成人體的元素及其分類和作用”的教學目標。緊接著通過《某些元素對人體作用》的微視頻,通過豐富的圖片和卡通動漫的.表現形式,生動的向學生展示了常見元素的作用及食物來源。然后通過導學案上的:病例診斷及從化學的視角科學的看待“黃金檔搭廣告”兩個活動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達成學習目標。
通過觀看視頻---自主完成問題-----組內交流---班級展示的流程,逐步引導老師翻轉教育理念,引導學生改變學習方式,達成”用信息技術重塑化學教學“的目的。
《基因的.結構》是高三生物教學中的非常重要的一節內容,它是在高二有關的基因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的一堂課,只有通過這堂課的學習,學生才能對基因的結構有一個較為整體的了解。朱老師本節課教學中處處都在體現和落實新課程的理念,課堂開放而有活力。具體表現如下:
善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我認為課堂上最主要的教育目的,就是在于點燃學生渴望知識的火花。
如進行課堂導入時,朱老師在復習高二所學的有關基因知識后,提出了“唾液淀粉酶基因及胃蛋白酶基因存在哪里?為什么唾液淀粉酶只能由口腔分泌?而胃蛋白酶只能由胃壁分泌?”非常具有生活化的問題,從而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本堂課住老師主要采用了啟發式教學,教師通過設置問題,然后大部分的時間留給學生進行自學、思考和討論,充分培養了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體現了“以“人”為本”新課程理念。
如在學生了解原核細胞基因結構以后,設計出了“真核細胞的基因結構與原核細胞的基因結構相比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就很好的體現這一點。
課堂氣氛民主,師生關系和諧在上課的過程中,想象力豐富的學生總會提出一些令老師意想不到的問題,這類問題是比較難處理的,而朱老師總能抓住這些問題并認真地解答,以豐富的知識給學生滿意的答案,所以很好的發揮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也創造了師生之間的和諧關系。
俗話說“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如果說這堂課中還有值得思考的地方的話,那就是要給學生多一點練習的時間,同時還要進一步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加以創造性地利用。
總之,這是一堂成功的課,是值得我學習的課。
二、兩性花和單性花:
1、兩性花:一朵花同時具有雌蕊和雄蕊。
2、單性花:一朵花只具有雌蕊或雄蕊。
三、花序:按照一定的順序著生在花軸上的一簇花。
探究活動。
植物主體干花標本的制作。
植物主體干花標本是通過剪取帶花的植物枝條,放在容器內,經干燥包埋、風干,然后倒出干燥劑,將其固定在透明的容器內密封,制成的立體干花標本。植物主體干花標本,保持了植物莖、葉、花生活時的顏色與姿態,不但生動自然,制作簡單,而且還可以作為教具永久存放、使用?,F以月季為例,介紹其主體干花標本的制作方法。
1、制作前的準備。
1.1干燥劑的選擇可購買新出廠的、顆粒較小的珍珠巖作為干燥劑。珍珠巖為建筑保溫材料,不但輕,包埋植物時,葉、花不易變形,且吸水能力強,是較理想的干燥劑。若買不到珍珠巖,可用沙子代替。但沙子需反復沖洗,沖去土粒,曬干備用。
1.2包埋月季容器的準備包埋月季花的容器的體積應比標本大,并具較好的透氣性。如帶細孔的紙箱(一般紙箱用針扎些小孔)、帶有網眼的塑料容器(若網眼過大,可在周圍襯一層白紙)等均可。
1.3盛放標本的容器準備可選擇帶蓋的透明玻璃容器或有機玻璃容器。
2、制作方法。
2.1剪取月季花選擇天氣晴朗的日子,在上午10:00~下午5:00時,剪取花朵較好、顏色艷麗、未徹底開放、葉片、花瓣上沒有露水、帶2~3片復葉的月季花。
2.2包埋月季花先在包埋容器的底部,放一層珍珠巖或沙子,將花柄插入。然后向容器內緩緩注入珍珠巖或沙子,包埋月季花。在包埋過程中,注意保持花的本來姿態。完全包埋后,將其放在通風干燥處,自然風干兩周。
2.3整形、密封干燥兩周后,倒出珍珠巖或沙子,若有個別花瓣脫落,可用解剖針醮少量乳膠粘合。在盛放月季花容器的底部,放一塊2厘米左右厚的泡沫塑料板(為了好看,上面可粘一層吹塑紙),貼上標簽,選擇干燥后葉片、花朵顏色較好,形態自然的月季花,插入容器的泡沫塑料板內,將其固定好,放入干燥劑(如硅膠、無水氧化鈣),密封即成。
實驗目的:認識單性花的結構特征。
材料用品:正在開花的柳枝、刀片、解剖針或縫衣針、放大鏡、白紙。
方法步驟:
實驗結果:
柳樹的花序有兩種類型,一種是雄花序,一種是雌花序,它們來自兩個不同的植株。分離雄花序,可見只長兩枚雄蕊的雄花。分離雌花序,可見只有一枚雌蕊的雌花。柳樹花是單性花,象柳樹這樣的單性花植物,其雌花和雄花分別生在兩個植株上,就叫雌雄異株植物。
聽了劉江海老師執教的《半包圍結構(左上包圍)》,我感到這已經不是一節單純的寫課字,而是一節洋溢著濃濃情趣的課,它不僅讓孩子們掌握了寫左上包圍字的基本知識和書寫技巧,更在書法教學中向學生滲透了美。
一、教師簡約引導,給予學生正確的概念。
上課伊始,教師揭示了課題,讓學生認識了半包圍結構的分類,為下面的學習打下了正確的概念基礎。
二、在自主練習中感悟體驗。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著、組織者,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進行。如劉老師出示“疾”,讓學生通過觀察自主感悟,體會出左上包圍字的書寫要領:被包圍部分要書寫端正,并且要被突出出來。接著又通過出示其它左上包圍的字,讓學生強化認識,自主感悟出如何書寫才能讓左上包圍結構的字更具美感。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無任何繁瑣的`分析,這種開放靈活的學習方式給了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的時間,課堂上充滿了樂趣。
三、在創新實踐中升華情感。
在新型的教學課程中,學習不再像傳統的教學那樣,教師不是一味地傳授書本知識,而是讓學生自主學習并參與探索,在實踐中不斷升華情感,因此教學內容上要生活化、社會化。本節課開始,老師設計了《九成宮》碑帖欣賞,最后設計了書法家小故事等環節,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技能,升華了學生對祖國文字的熱愛之情,讓學生知道做任何事都需要下苦功,如此才能成功。
四、課堂節奏合理,處處彰顯和諧之美。
藝術是有節奏的,好的課堂也要有節奏。有了節奏,重點才能突出,難點才能突破,教學的輕重緩急才有了藝術的呈現。重難點宜放慢,要過手,讓所有的學生集中精力?!爸攸c問題重點教,難點問題巧妙教?!闭麄€課堂靈動有序。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花的結構》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五章第五節的內容,是本節內容的教學重點。前面幾章的講的是植物的營養器官,花是生殖生長的起點?;?、果實、種子是植物的繁殖器官。只有把花的結構弄清楚,才能為后面傳粉、受精,形成果實和種子等一系列生殖生長的學習奠定基礎。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掌握花的基本結構和各部分的功能,理解花的主要部分是花蕊。
2、了解單性花、兩性花、雌雄同株、雌雄異株等概念。
能力目標:通過解剖和觀察花的基本結構,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和觀察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1、通過學習花的結構及其各部分的功能,認識生物體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地觀點2、培養學生愛護花草樹木,保護環境的美德。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雄蕊和雌蕊的結構和功能。由于雄蕊和雌蕊與下一課時“果實和種子的形成”有直接的關系,所以確定此為重點。
難點:解剖和觀察花的方法。解剖時最怕學生不按順序胡亂解剖一通,不能達到很好的觀察目的。學生掌握科學的解剖程序是必要的。因而將其列為本節教學內容的難點。
二、說教法。
1、學情分析與教學策略。
學生經過前期的學習,具備一定的知識水平、思維能力、學習能力也得到一定的發展。但在實驗技能方面還相當欠缺,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思維還不成熟。針對學生現有的水平,在教學過程中以問題驅動式展開探究,通過一個個有層次的問題,由淺到深一步步啟發,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誘導學生的探究思維,使學生主動思考,獨立自主地進行探究。
2、教學方法。
直觀教學法:利用掛圖,多媒體輔助教學,化抽象為具體,增強了教學內容的直觀性、啟發性,使學生更好地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層進設問法:使學生容易開展科學探究,這也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討論法:在探究過程中,讓學生參與討論。這樣,既深化知識,又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交流能力,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探究法:選用探究法教學適宜開展教學,能充分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創造性思維。
三、說學法。
本節課的基礎知識用主動學習法:通過設疑引入,邊講邊演示動畫,讓學生在獲得感性認識的同時,教師層層設疑,激發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探索知識,對重點,難點知識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落實好教學目標。
實驗以自主探究為主要學習方式,學生通過科學探究體驗、獲得知識技能,培養能力。故采用討論學習法,發現性學習法。
四、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1.一株綠色開花植物體是由哪些營養器官和生殖器官構成的?
2.為什么把花、果實、種子叫做生殖器官?
引言:花、果實、種子與植物繁殖后代直接有關,所以屬于生殖器官。綠色開花植物在開花之后,一般都能結出果實和種子,這是為什么呢?通過觀察、研究花的結構和功能,就會逐步明白。
教師組織學生觀察花的外形,然后指導學生按要求逐步解剖并觀察花的各部分結構。
(一)觀察花的外形。
教師結合掛圖,指導學生參照課本上“花的基本結構圖”,有步驟地觀察以下內容:
1.花柄:它的顏色、著生的部位。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
2.花托:它的形狀、顏色。想一想它的作用。
3.花萼:由萼片組成。數一數萼片的數目,著生在哪里。
4.花冠:由花瓣組成。注意它的顏色和數目。
完成上述觀察,由一位同學歸納小結,然后教師再作補充性講述,指出:
花柄紫紅色,一端著生在莖上,另一端連接著花朵。它支撐著花朵,使它展放在空間。順著花柄往上看,可看到略為膨大,呈杯狀,紫紅色的部分,這是花托,花的各部分著生在花托上。在花托的邊緣上著生有萼片,共5片,它們組成了花萼。在花萼的內側有花瓣,粉紅色,5片,它們組成花冠?;ㄝ嗪突ü诤戏Q花被。
結合掛圖,教師指導學生依次解剖花,觀察其內部結構,并將花的各部分粘貼在白紙上制成標本。
1.用鑷子將萼片摘下,并粘貼在白紙上。
2.用鑷子將花瓣摘下,依次粘貼在白紙上。
3.觀察雄蕊:摘去萼片、花瓣后,露出雄蕊和雌蕊于它們合稱為花蕊。先觀察雄蕊,注意下列幾個問題:
(1)桃花的雄蕊有多少枚。每一朵都一樣嗎?
(2)每枚雄蕊由哪兩部分組成,各有什么作用。
(4)觀察完成后,用鑷子摘下部分雄蕊,粘貼在白紙上。
4.觀察雌蕊:摘去全部雄蕊,這時在花托的頂部只剩下1枚雌蕊了。
(1)觀察雌蕊由哪三部分組成。
(2)同桌的兩位同學互相配合,用刀片分別將子房作橫切和縱切。然后用放大鏡觀察橫、縱切面,注意看看有幾個胚珠。
完成上述觀察后,組織同學討論歸納花的結構?;ǖ闹饕Y構是什么?接著教師進行總結性講述,指出:花蕊是花的主要部分,它包括雄蕊和雌蕊。雄蕊由花絲和花藥組成,花藥里有花粉。雌蕊由柱頭、花柱、子房三部分組成。子房里有胚珠(桃花只有一個胚珠)?;ㄩ_放后,花粉落到柱頭上,經過一系列復雜變化,子房發育成果實,胚珠發育成種子(這些變化今后再研究)。由此看來,只有花蕊與結出果實、種子有關,所以它是花的主要部分。
有些植物的花(如桃花)除了上述的基本結構外,還有其他一些結構,例如蜜腺。
用放大鏡觀察子房的基部,看到有小突起,這叫做蜜腺。蜂蜜采集的花蜜就是由蜜腺產生的:
有些植物的花,能散發出芳香的氣味,它是花瓣里的一些細胞分泌出來的物質。這些物質容易揮發成氣體,從而使花散發出香氣。人們利用它可制取香精,如玫瑰花、桂花。
花的顏色、香氣、花蜜都能吸引昆蟲前來幫助傳粉。
由此看來,花的結構與其功能是相適應的。
五、板書設計(略)。
在教學中要解決生字重難點,就要求教師重視設計識字環節。字音教學在學生自讀課文,預習后檢查(包括個別讀、開小火車讀、齊讀)到鞏固練習時的復習,生字在課堂中出現頻率多,學生的識記就牢。字形教學采用隨堂識字,如教“蚯蚓”一詞,先給學生看蚯蚓的掛圖,介紹它的形狀、特點,然而“蚯蚓”兩字容易寫錯,教師可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來分析字形,幫助學生記憶。教“蚯”時可說“蚯”字右邊是“丘”不是“兵”,因為蚯蚓沒有腳,所以下面沒有兩點。蚯蚓有時彎彎曲曲像張“弓”,有時伸得筆直,像—豎,所以“蚓”的右邊是引。(有的老師會說你這種方法是不是太羅索,用形聲字規律來學不是更簡單嗎?但二年級學生還沒有學過“丘、引”?!耙弊衷凇睹鄯湟贰?。一課才學,教師教學時要注意教學內容的銜接。)字義詞義的教學也采取多種方法,能通過查字典解決的就查字典解決,能換詞語理解詞義的就讓學生換詞語理解。如“突然”換個詞,學生很快就能找出以前學過的詞語“忽然”與“突然”意思相近。還可以通過比較進行詞義理解,如“挺”,教師可讓學生說說下列各句中“挺”是什么意思:
這是一挺機槍。
今天老師表揚了我,我心里挺高興的。
方明挺著胸向前走。
種子把身體挺一挺。(做一個動作)。
通過比較既讓學生懂得了“挺”的不同意思,擴大了信息量;還使學生明白同一個字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有不同的意思。另外可以通過聯系上下文理解詞義:如“熱鬧”一詞,在字典中的意思是:繁盛活躍的場面,如果這樣解釋,學生更不易理解,教師可通過排比句教學理解、掌握“熱鬧”。教學時,教師問學生春風是怎樣唱歌的.?,讓學生輕聲吹著“呼——呼”;泉水是怎樣唱歌的?“叮咚叮咚響”小鳥是怎樣唱歌的?“嘰喳嘰喳”;你們會唱有關春天的歌嗎?請學生唱一唱,接著再讓學生分別唱起春風、泉水、小鳥、小朋友的歌,然后到講臺前來大合唱,在這樣的情境中;教師隨即讓學生體會說出講臺前是怎樣一種景象。用書上的話說一說;使學生初步認識了排比句的特點,又讓學生用“熱鬧”造句,學生造出來的句子比較具體:國慶節那天,馬路上人山人海真熱鬧啊!開運動會那天,操場上熱鬧極了啦!有跑步比賽,有跳高比賽,還有拔河比賽。這樣讓學生動一動,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理解了“熱鬧”一詞,認識了排比句的句式,出色完成了造句練習,從而達到一石四鳥的教學效果。
課文把一粒種子當作人來寫,十分有趣,然而種子在地下的情況,學生是無法直接感知的。為了解決學習上的這一難點,教師要在課前做充分的準備工作,如在玻璃瓶里做種子發芽的實驗,指導學生觀察。培養學生觀察與思維能力,又放緩教學坡度,變抽象為形象,使學生較為直觀地看到了種子發芽的—些現象,從而能結合課文歸納出種子發芽所需的條件,獲得科學知識。由于這是篇常識性的課文,因此教師要特別重視實踐活動,不僅課前做實驗,而且課后應布置作業,要求學生把一粒種子種在盆里,記載它的發芽過程。實驗不僅可以幫助理解課文,而且能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養成通過實踐來檢驗真理的習慣。
本課教學可采用逆向思維方式,抓住重點句提契全文,用倒序分析法,疏理脈絡,傳授、剖析詞句,幫助學生體會情感,領會文旨。教學步驟從觀察入手,揭示課題,教師出示兩只盛有豆種的玻璃瓶,讓學生看看它們有什么不同,種子同樣在泥里,為什么一粒種子發芽出土了,另一粒仍舊老樣子?接著讓學生自讀課文,找出文中重點句:課文中的哪一句描寫種子發芽出土時的情景?出示:種子又把身子挺一挺,眼前突然一亮,啊,好個光明的世界!理解分析這一句,種子突然見到了“好個光明的世界”時心情怎樣?(驚奇、興奮、贊美)文中哪個詞表達了“驚奇”?(突然)哪個詞說明興奮?(啊)哪個詞含著贊美的意思?(好個)如果把句子中“突然”“啊”兩個詞兒去掉,把“好個”換成“一個”,句子意思有什么變化?讓學生讀讀比比議議,仔細體會這些詞的深刻含義。再分析種子發芽過程,教學發芽過程以“把身子挺一挺”為主線,貫穿全文,分析時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然后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加強朗讀品賞,讓學生把自己當作“一粒種子”,邊朗讀邊表演、把描寫種子“睡、醒、渴、喝、舒服、招呼”等動作、神態和心理活動的情景,形象地表現出來,讓小朋友多種感官同時活動,有助于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得到美的享受。最后布置課外作業。讓學生做種子發芽的試驗,寫好觀察日記四篇(種在泥土里、在泥土里醒了、種子發芽了、種子鉆出地面)。這樣,這堂課不僅完成了學生聽、說、讀的能力的培養,也完成了寫的能力的訓練。
這課的板書采用圖示式板書,(板書略)。
此板書按照課文內容的順序逐步演示,以線條表示地面,在地下展開種子發芽的剖面圖,每一個“挺一挺”是種子發芽的環節,在環節下面分別指出所需的條件,最后鉆出地面,既直觀又概括了課文內容。
通過科學家研究表明,數十億年前,原始地球是一個剛從太陽星云中分化出來的接近均質的物體.主要由碳、氧、鎂、硅、鐵和鎳等元素組成.沒有明顯的分層現象.地球圈層的分化過程同整個地球的溫度變化過程密切相關.放射性元素的`輻射能量在地球內部的積累,使那里的溫度逐漸升高,因而物質就有了可塑性,加上重力的作用,物質便發生分異,逐漸形成性質不同的圈層,不同罔層間存在著相互聯系.
作者:孟凡剛孫彥順作者單位:孟凡剛(山東省威海市第二高級中學,264200)。
孫彥順(山東省沂南縣山大華特臥龍學校,276300)。
刊名:地理教育英文刊名:educationofgeography年,卷(期):“”(4)分類號:關鍵詞:。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上午好我是來自虞城高中的化學老師,我叫李杰松。
1,教材簡介。
本節選自高中化學選修三《物質結構與性質》的第一章原子結構與性質。本節共包含六大內容:原子的誕生,能層與能級,構造原理和電子排布式,能量最低原理、基態與激發態、光譜,電子云與原子軌道,泡利原理和洪特規則。本節共分三課時,我今天主要講解的是第一課時:原子的誕生、能層和能級、構造原理和電子排布式。
2,學情分析。
本節是在學生已有原子結構的基礎上,進一步更深入的研究原子結構,因而學生有一定的理論基礎。我們在學習新課時,一定要注意與必修二中物質結構與元素周期系的聯系,注意把學生已有的知識應用到新知識中來。
新課從內容到形式都比較注意激發和保持學生的興趣,重視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有利于增強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3,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知識目標。
師生互動由必修二知識引入能層和能級。
和學生一起了解原子結構的構造原理,認識能級交錯現象。
核外電子排布式。
引導學生了解原子的簡化排布式。
情感目標:發現生產、生活中有趣的化學問題,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
5,教學重點和難點。
對能層和能級的認識。
構造原理和基態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式。
1,情境激學,
根據本節特點和理論基礎,可采用教師創設問題情景,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內在學習動力,促使學生主動的學習,從而知識由舊------新聯系起來。
2,目標導學。
明確學習目標,使學生有方向,有的放矢,促使學生積極的探索發現。
3,多媒體教學。
本節教學是微觀粒子的結構和理論,許多知識比較抽象,可采用多媒體教學。用電腦動畫把抽象的東西形象化。
這些方法都立足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要我學變成我要學,真正成為學習過程中的主體。
1,復習回顧必修二相關知識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核外電子。
2,導入新課明確目標和方向,
從原子的發展史引入原子結構讓學生自己通過閱讀課本總結規律從而得出:
(1)原子核外電子的分層排布------------能層和能級。(本節重點)。
師生互動寫出鉀的影子結構示意圖引學生思考進而于老師一起學習:
(2)根據能層和能級引出構造原理。(本節重點和難點)。
3,師生互動-----------課堂學生演練。
4,回顧小結本節重點,并且提出設疑為下節課做鋪墊。
板書設計。
一、能層和能級。
1,能層。
2,能級。
二、構造原理和電子排布式。
1,構造原理。
2,電子排布式。
目的要求:
1、練習制作臨時裝片。
3、畫葉片的表皮細胞和保衛細胞圖。
材料用具:課本71頁。
方法步驟:
1、練習徒手切片,制作葉的橫切臨時切片(板圖示每一步驟)。
4、繪制葉片表皮細胞和保衛細胞圖(板圖示范)。
注意:刀片很鋒利,用時要小心!
--。
說教材、目標、教法:
中國書法源遠流長,數千年來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傳承著中華民族豐厚的文化內涵,凝聚著中華民族的精神,體現著東方藝術的法則、意蘊與審美準則,是我國民族藝術的瑰寶。書法作為中華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之一,我今天說課的教材就是為學生熱愛祖國文學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具備熟練的寫字技能,具有初步的書法欣賞能力而編寫的山東省義務教育教科書《寫字》,第三段六年級下冊第2課《結構復雜(二)》。本冊教材每一課編排分成四大模塊:一為“探究發現”,通過學生讀帖分析結構特點,意在總結書寫規律與方法;二為“自主描臨”,旨在訓練學生的基本技法;;三是“課本鏈接”,目的在于讓學生通過與課文生字聯系,訓練這類字在課文中的應用,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書寫能力,四是“大顯身手”,目的在于讓學生通過識字積累中類似字的練習,提高學生對本課寫字技能的遷移運用能力。教材還附有“作品欣賞”以提高學生鑒賞書法的能力,為學生提供整篇書寫的范例。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第三學段識字寫字的標準和本課實際,我將教學目標設為以下幾部分:
1、掌握右部、左部夾雜上下結構字的書寫要領。
2、了解帶有這類字的一般書寫規律。
3、寫好“躪、解、戳、飄”寫的正確,端正,比例恰當。
4、講述書法家的故事,使學生認識到學好書法必須持之以恒,刻苦勤練。
圍繞這個教學目標體現的教學重點是“書寫躪、解、戳、飄四個結構復雜的字”,難點為掌握書寫規律。為了更好的解決教學重難點,關鍵是仔細觀察字的結構以及筆畫形態特點。
我覺得書法是一種高雅的行為,是一種快樂的事,中小學寫字教學,作為傳承中華優秀文化的基礎教育形式,顯得尤為重要,為了更好地落實本次的教學目標,我準備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法,讓學生把寫好右部、左部夾雜上下結構字的書寫要領總結出來,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合作探究的快樂。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興趣,用循序漸進的方法掌握書寫規律。
說教學流程、設計理念:
下面將本課的教學設計以及設計理念介紹給大家。
環節一:視頻導入新課,第一關動作關(姿勢美)。
學生學習認識寫字,就是為了掌握一種交際工具我以為工具是被人所使用的,使用工具的人有一個情感態度的問題,而語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尤其是我們的漢子,其中蘊藏著豐富的文化信息,所以在寫字方面,同樣體現著人文性與工具性統一?!墩Z文課程標準》中也突出情感態度方面的要求,重視寫字的興趣和良好習慣的培養,提出“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因此,在第一環節中,我首先播放視頻《寫字操》,直觀形象地告訴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同時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粗曨l,也邀請同學們跟著視頻中兩個同學做一做。一分鐘的視頻結束后,告訴大家今天老師設計了很多沖關的活動,激勵大家能順利過關。
第一關:姿勢美。復習正確是書寫姿勢,提醒學生:身體坐正,腳平放,注意做到“三個一”:手離筆尖一寸,眼睛離桌面一尺,胸離桌邊一拳。恭喜姿勢正確的同學輕松過了第一關。
第二關:猜謎語。然后憑借著學生對猜謎語的熱衷,我設計了2個字謎,導入新課題——結構復雜(二)。
順勢進入本課的第二環節:探究發現,自主描臨。
讀貼是可以不斷提高學生的眼力,增強書法藝術修養與鑒賞能力,是寫字的第一步。引導大家認真讀貼告訴學生讀貼的三種方法:分析性讀貼(在讀貼時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可以從一點一畫分析到結構特點),分析記憶性讀貼和欣賞性讀貼。
仔細觀察字帖后,根據學生描述我在黑板上范寫“躪、解”字(把筆畫放大)。
逐步分析不同結構字的寫法:
“躪、解”字都屬右部夾雜上下結構的字。
“躪”左窄右寬,以右部為主體,左部要小而收縮,右部略大而伸展。
“解”左右相等,如兩人并立,書寫時應盡量避免寬闊,要各自收斂。
根據學生描述我在黑板上范寫“戳、飄”字(把筆畫放大)。
逐步分析不同結構字的寫法:
“戳、飄”字都屬于左部夾雜上下結構的字。
”戳”左寬右窄,以左為主,左部應稍大,右部略收縮。
“飄”左右相等,左部不宜過長,在均等的基礎上,要有迎讓變化。
看到老師寫范字,很多學生蠢蠢欲動,接下來我們來到的是第三關:臨摹關,利用課件小提示:臨摹是寫字的最基本方法,可以感受原帖點畫的提按轉折,領悟基本的用筆方法,結字特點。描紅要求一筆完成,不可涂改。描一個,臨寫一個。再請2位同學上黑板寫2個。
在本環節設計中,根據自主性學習的原則,讓學生自主發現書寫“躪、解、戳、飄”字的訣竅,在通過教師范寫和描紅臨寫,達到真正學會的教學目標。
接著老師一邊講解接著老師一邊講解左右部夾雜上下結構的其他例字的結構特點和書寫要點,一邊范寫。同時邀請同學們拿出手指在桌面上書空,體會書寫要領,最后在書上描紅和臨寫。
描臨10、12課中左右部夾雜上下結構的字,我采用了同桌合作,討論交流的方法。先讓學生認真讀貼后,同桌互相說一說寫這些字應注意的問題,接著學生在書上描紅和臨寫。進入闖關活動的第4關:書寫關。比一比誰寫的端正,誰寫的美。通過選字,補寫漢字小競賽激發學生寫字積極性,在愉悅的情景中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展示能力。
在本環節的設計中,我先通過啟發學生思考,再引導學生進行相關的比較,通過范寫、書空、描紅、臨寫一步一個腳印地進行教學,然后用小競賽加深學生形象化的'辨別和識記,課本鏈接的字放手讓學生寫,提高課堂效率。
第四環節:拓展知識形成作品。
書法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瑰寶,是世界藝苑中的奇葩,具有很高的藝術審美價值和使用價值。為了使學生在寫字的過程中更好地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陶冶情操、培養靈性,我設計了第四環節:拓展知識,形成作品。在這一環節中,以書法知識小競賽的形式以拓展學生書法知識的了解,激發學生學習書法更加濃厚的興趣,知識競賽作為沖關的第5關,用課件出示題目。
書法知識小競賽:
1、在書法中的被稱為“文房四寶”的是:(筆、墨、紙、硯)。
2、中國最早出現的一種字體是:(c)。
a楷書b隸書c纂書d行書。
3、書法史上的“二王”是指那兩位書法家?(王羲之、王獻之)。
4、書法史上的“楷書四大家”是哪四位書法家?(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趙孟)。
5、漢字的筆順規則有哪些?
答: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先橫后豎、
先撇后捺、從外到內、從內到外、
先入口后封口、先中間后兩邊。
畫面定格在幾幅名人書法作品,激勵學生創造屬于自己的書法作品。課件出示作品欣賞,發給學生硬筆書法練習信紙,讓學生書寫創作作品,并把它作為禮物送給好朋友,闖關活動進入到最后一關:創作關。
在學生書寫的過程中,我會相機指導,同時提醒不良坐姿和握筆姿勢。學生完成作品后,鼓勵學生上臺展示自己的書法作品,談一談創作過程的快樂。恭喜同學們沖關成功。
最后引入視頻《自古英雄出少年》之《王獻之練字》,作為獎品送個學生,讓學生在動畫故事中懂得練好書法必須勤奮、持之以恒和虛心好學。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課時的設計全過程,真誠希望能得到您的支持與指導。謝謝!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湖南教育出版社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四節地球的結構。
一、說教材。
本節課是繼前面三節學習了地球的宇宙環境和地球自轉及公轉的地理意義后,繼續學習地球自身的特點,為后面章節地理環境的發生、發展、變化的學習打下基礎。本節內容為第一章第四節,該章以宇宙環境知識為大背景,由遠及近、由大到小安排了從宇宙環境――太陽對地球的影響――地球自身的運動屬性和意義――地球的圈層結構四節內容,從認識地球角度看,第四節是該章不可缺少的一節,同時自然環境是巖石圈、大氣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等自然地理圈層的有機整體,在空間范圍上與地球的圈層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所以該章也是后面2、3、4章的一個引言,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說目標。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分析以及教學實際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通過學生閱讀材料及圖片,讓學生了解地球內部的劃分、邊界及特征,地殼的組成元素及分布,地球的外部圈層結構。
(2)從圖1―21中掌握地震波的傳播規律和地球內部圈層劃分的依據,讓學生學會自己看圖。
(3)掌握各圈層與人類的密切關系。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為:地球內部圈層的劃分、界面、地殼厚度變化規律外部圈層的劃分及各圈層與人類活動的關系。教學難點為:內部圈層的劃分依據;地幔及軟流層和巖石圈;外部圈層的界線。
三、說教法和和學法。
為了使教學貼近學生實際情況,更好的實現教學目標,在本節內容上,我主要抓?。骸耙龑W生自主觀察圖,并自主歸納及分析”這方面來設計教學方法,我采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講述法、看圖讀圖法、自主探究法和合作學習法。
采用這四種教學方法的依據為:高一學生在初中已經學習過地理,具有一定的地理學習基礎,但是在讀圖分析圖這方面還是比較欠缺,所以在多媒體課件展示圖片時,要讓學生自己學會看并分析圖中所反映的地理信息,當學生不理解圖時,就可以讓同學們通過討論合作學習,老師則運用講述法講解。
四、說教學過程。
根據以上對教材結構和學生情況的分析,以及更好的將教學目標實現,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如下:
(1)首先復習上節課的內容:地球自身的運動屬性和意義。然后到講地球的結構特點。讓學生先閱讀課本25頁的閱讀內容,了解人類是通過什么方式來探究地球內部結構的,并結合圖1―21,讓學生觀察地球的內部圈層劃分為那些圈層,地震波的傳播速度在地球內部圈層是怎么變化的。
學生從圖中分析縱波和橫波的傳播速度后,老師再詳細分析,并講解地球內部各圈層的特點。在多媒體圖片中以及閱讀材料中,讓學生歸納地殼的.范圍,組成地殼的元素;地幔的范圍和地核的范圍。其中,在講解地幔的過程中要區分好軟流層和巖石圈位于地幔的哪個部位,以及巖石圈和地殼的區別和聯系。
在講解內部圈層的過程中,可以拿半熟雞蛋和學生講解,用半熟雞蛋的內部構造來比喻地球的內部圈層,這樣學生比較容易記憶。
(2)地球的外部圈層,通過多媒體圖片讓學生說出地球的外部圈層的劃分,還有生物圈所處的位置在什么范圍。然后老師再對各個圈層的特點一一講解。
(3)在教學的最后,我適當設計了部分課堂練習題和課外思考題,課堂練習是對本節所學知識運用的檢測和延伸,并起了總結的作用。課外思考題是增加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
我今天要說是《體育與健康》籃球課第二課時,本次課主要內容是學習胸前傳接球基本技術。下面我把本次課設計思路、教材特點、學生分析、教法選擇等方面做一下簡要介紹:
根據《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理念,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體現學生主體地位,關注學生不同需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教學中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啟發學生自創、自學、自練、合作練習,發展學生學習能力,培養合作意識和社會適應能力,形成積極主動學習與生活態度。
本課除了要加強學生運球鞏固復習之外,還要重點解決學生初步掌握雙手胸前傳接球技術學習問題,為以后教學競賽和學生終身體育打下良好基礎。
我所任教是高一年級,班級人數較多且多數學生來自農村,在學習時對籃球教學接觸不多,因此對籃球知識與技術認識也很少,但他們又對球類學習有很強新鮮感。在前1節課籃球學習中他們表現對籃球學習好奇,但對基本技術學習感到很枯燥,開始學習時注意力都集中在籃球上,有學生在爭搶籃球,有學生抱著球各處跑,有學生急急忙忙去投籃……另外由于學校設施器械少,不能做到人手一個籃球,教學也只能在一個籃球場上展開。這些問題給我提示是:在籃球教學前幾單元要注重學生興趣培養,重視課堂組織性。
認知目標:學習與了解胸前雙手傳接球動作方法及進一步建立運球動作概念。
技能目標:讓學生學好傳接球技術動作,鞏固和提高運球技術。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密切配合,團結協作集體主義精神。
重點:雙手胸前傳接球—準確手型及接球緩沖和傳球翻腕動作。
難點:雙手胸前傳接球—上下肢協調用力和手對球控制能力。
常規部分和熱身部分:教師主要采用示范法。學生主要采用觀察法、模仿練習法。
學習和活動部分:教師主要采用講解示范法、分解練習法、游戲與比賽法、預防和糾正錯誤法、積極性評價法。學生主要采用觀察法、模仿練習法、自我評價法、團體評價法。
放松和結束部分:教師主要采用講解示范法、積極性評價法,學生主要采用觀察法、模仿練習法。
1、籃球場一片;2、籃球40只。
預計平均心率為:130--135次/分。
最高心率為145次/分,出現在四十分鐘。
運動密度約為40%,運動負荷為中等。
常規部分。
體育委員整隊;報告上課人數;師生問好;考勤;宣布本課內容、任務,提出要求及處理見習生。這部分約3分鐘。
熱身部分。
這部分每一位學生手拿一球,繞2片籃球場地做運球、拋接球活動。這些活動可以激發學生興趣,為學習和活動部分做好準備,并能避免意外事故發生。這部分共用5分鐘。
教學游戲。
名稱:運球搶球(男女分組)游戲方法:一人持球運球,要保護住球另一人在吧犯規前提下進行搶奪球,在籃球場內。這部分約8分鐘。
學習介紹籃球傳接球方法。
組織練習。
兩人原地雙手胸前傳接球(8分鐘)。
三人傳球練習。(8分鐘)。
砸籃板練習。(6分鐘)。
教師在學生練習時要巡回指導,發現錯誤時糾正,個別錯誤個別糾正,普遍錯誤集體糾正。
放松與結束部分。
引導學生進行放松活動,之后做課堂小結,指出優點和不足之處,達到鼓勵學生和繼續提高目。最后師生再見,歸還器材。這部分約3分鐘。
本次課我之所以選擇這樣教材內容、教法及設計程序,主要思考在于在前面幾節課教學中體會。有不少學生對籃球興趣濃厚,但是他們往往不愿在球性及基本功上下功夫,最好一到球場馬上比賽或投籃練習。忽視籃球基本功學習,學生就學得不扎實,技術提高慢、不規范。
另外也想嘗試在教學營造一個相對更自由寬松環境;希望能通過讓學生看展板、自主練習及分組競賽游戲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相關運動技能。
《身體的結構》是整個單元教學的總起,讓學生從整體上認識人體的結構。在本課的學習中,通過引導學生用科學的方法觀察身體的外形特征,親身體驗身體各部分的功能,了解身體結構劃分的不同方式,將為今后進一步研究《骨骼》、《關節》、《肌肉》、《跳動起來會怎樣》、《食物在體內的旅行》等知識打下基礎。
針對我校四年級學生心理、年齡特點以及實際情況,我對學情做如下分析:
學情分析:
《身體的結構》這一課是學生生活中常見的,但具體包括哪些部分,是學生所陌生的,因此,在學生對日常生活認識的基礎上,通過一系列引導性,啟發性的問題,使學生對身體的結構進行研究,進一步認識發現有關科學問題,激發孩子們的科學探究興趣。
學生形成科學概念的過程,實質上是學生在探究的基礎上對同類事物共同特征的抽象和概括過程,是科學思維和解決問題的本質。以科學概念為主線,更容易達成三維目標。我們的課堂探究活動是在建立科學概念過程中展開的,因此要引導學生用探究的方法形成科學概念,在形成概念的過程中發展科學素養。
教學目標:
1、人體根據外觀特征可以分為頭、頸、軀干、四肢四部分,如果根據工作功能的不同人體還有不同的結構劃分方法。
2、人體的外部特點可以直接觀察,內部的特點可以借助一些工具觀察。
教學準備:
領巾。
教法:
自主、合作交流。
教學重點:
身體由哪些部分組成,以及認識人體的左右對稱的特點。
教學難點:
觀察身體內部器官。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特點,本節課的教學流程我設計了三個部分。一、巧設疑問,導入新課;二、多種方法,感知內部結構;三、身體怎樣工作的;這樣,通過教師帶領學生進行科學體驗活動,學生將對本課的科學概念有更清晰的認識,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下面我就把這四部分展示給大家。
教學流程:
一、巧設疑問,導入新課;
我在這個環節是這樣設計的,導入時,我開門見山的問同學你愛自己的身體嗎?學生會說“愛”,接著又提出,你知道自己的身體分幾部分嗎?抓住學生好奇的心理,輕松的導入新課,激活學生的思維,創設一個問題情境。這個真實的情境創設,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望,同時又巧妙地把教材中提出的任務轉化成學生內心需要探究的問題。并且配以生動形象圖片,更能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來學習新課。因課本已有具體的分法我沒有去講解而是讓學生自學課本。根據學生的匯報,到板前一部分一部分的出示及每部分的名稱組成一個結構完整的多媒體,這樣直觀形象的展示身體的結構,加深學生從身體外形劃分的認識和理解。當學生發現身體外形具有左右對稱的結構特點時,請同學們解開紅領巾,放在桌子上,左手放身后,拿起右手一分鐘系紅領巾?大部分孩子沒系好。為什么沒有系好?通過剛才的活動,你有什么感想?從這個游戲中,讓學生切實感受到人身體的任何部分都不能少,游戲的'目的,并不是玩,而是讓學生從游戲中發現了問題。
科學課上采用游戲法,能夠增強學生學習的熱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這個環節來看,學生學習熱情很高,原因就在于游戲法的使用,這樣就可以讓學生愛學、樂學,容易接受新知識,并且能夠緩解精神壓力。通過學生親身體驗認識到人體對稱不但很美,而且還協調便于行動和生活,當學生用一只手系領巾非常困難時,就會真正地意識到并體驗到對稱的身體結構的好處啦。然后話一轉說我們生活中有不少殘疾人,因此對周圍的殘疾人要愛護、幫助他們。課上很自然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教育他們要有一顆愛心。
在觀察身體內部活動時,我引導說人體的有些組成部分從外形上是看不到的,但卻聽到,觸摸到或感覺得到它的存在。人體內部有那些部分組成?學生根據科學常用的觀察豐富確定用看,聽,聞,捏,摸的方法,觀察身體的內部組成。這時在分組觀察并及時記錄。通過看學生知道身體內有血管,喉嚨,聽后知道體內有心臟,有腸子,捏一捏,摸一摸知道體內有骨骼,肌肉,關節。通過運用多種感官不但掌握了科學的學習方法,還了解了一些隱藏在人體內部的器官,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也使學生體會到觀察對象不同時,要選擇與之相適應的觀察方法,才能達到觀察目的。
三、身體怎樣工作的。
我先以談話的方式問:“我們按著身體的外部特征,將人體分為四部分,我們的身體由皮膚包裹著,皮膚下面是肌肉,肌肉下面是骨骼,骨骼內是內臟器官,這么一個復雜的系統是如何工作的呢?想了解嗎?以商量征求學生意見的口吻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探究的興趣,接著通過一個活動來研究如何工作的。視頻播放“跳繩”,請同學們要仔細觀察我們的身體有哪些部分參與了跳繩活動?是怎么參與的?學生邊匯報,教師邊貼氣泡。在跳繩活動中手、腳、胳膊、腿、心臟、肺、腦都參與了跳繩活動,每組選一個喜歡的活動,做一做,看活動時身體的哪些部位參與了這項活動。觀察后每組用氣泡圖的形式記錄下來,教師用視頻展示氣泡圖,用視頻展示氣泡圖,既直觀又便于學生比較發現,在不同活動中人體某器官的作用是相同的,以達到人體按功能劃分的教學目的。
四、歸納總結:
同學們,通過今天這一節科學課的探究,知道人的身體從外形上看一般可以分頭、頸、軀干、四肢、四個部分。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收獲。這樣既鞏固了新知,又把新知進行了梳理。
五、板書設計:
我采用了氣泡圖式的板書,這樣可以一目了然地看清知識結構,使學生形成完整的認知體系,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群落的結構”,包括群落基本涵義、群落水平上研究問題、群落的物種組成、種間關系和群落的空間結構等內容。教材貫徹了種群和群落是不同層次的生命系統這一思路,群落研究的是不同物種的生物集合體,在更高層次、范圍更廣的角度來研究生物之間的關系和相互作用,既是種群問題研究的深化,也是學習生態系統的基礎。盡管學生對群落現象并不陌生,但由于生活經歷簡單性和生活環境差異性,學生對群落還僅停留在零散的、非系統的感性認識上,要理解群落的核心知識概念還存在著一定的困難,這就需要按照新課程理念的要求,在注重與現實生活聯系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積極開展探究性學習,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才能實現教學目標。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解釋群落的概念,識別群落類型,列舉群落水平上研究的問題,概述群落的結構特征,運用已建構的群落核心概念去分析未知群落問題。
能力目標使用一定的方法對群落現象開展調查,嘗試對土壤中小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進行數據的收集和整理,學會運用辯證思維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探究活動過程中體驗分工協作的愉悅情感,積極參與討論交流,善于傾聽不同的意見,認同科學的思維方法對認識群落的價值,關注人類活動對群落結構變化的影響,在調查研究過程中自覺養成環保習慣。
三、說教學重點及難點。
教學重點生物群落的涵義及群落的結構特征。教學難點從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結構特征。
四、說教法。
4.1制作多媒體課件。
在學生調查研究中,群落內的不同生物之間的種間關系,群落的空間結構中動物的分層現象等,有時不容易觀察到,可以利用課件中的圖片、視頻等手段展示;也可以通過課件展示本地沒有的多種生物群落現象,如熱帶雨林群落,溫帶草原群落,海洋群落,湖泊群落等,為學生運用概念解決未知的群落問題提供素材。
4.2結合“問題探討”的素材進行引導。
為了使學生領會和把握群落的概念,教師可以結合“問題探討”的素材說明一個群落是共同生活在一個地區的生物大家庭,具有一定的組成和結構,其中的各種生物相互制約,又相互依存。為進一步說明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一些問題,可以通過剖析池塘生物群落,引出群落結構的話題。在進行這些內容的教學時,應聯系具體的事例,并盡可能讓學生自己比較、歸納和總結,避免教師直接“下定義,舉例子”的教學方法。
五、說學法。
關于“群落的物種組成”的教學,主要讓學生認識到:物種組成是區別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不同群落間,種群數量和種群中個體數量差別很大。認識一個群落的物種組成,要調查該群落分別有多少種植物、動物和微生物,列出它們的名錄。還要進一步搞清群落中各種群的相對數量和比例。在生態學上,描述一個群落中種群數量的多少是用豐富度來表示。關于“種間關系”的教學可以讓學生分析教材中提供的資料,然后教師進行歸納總結。
六、說教學過程。
6.1創設情境,引發學習動機多媒體課件。
展示夏季校園荷塘的照片引入新課:荷塘中有許多生物,你都認識哪些?你能列舉幾種嗎?它們是同一種嗎?同種生物的全部個體組成的單位是什么?如果將荷塘中全部生物作為一個集合研究,這個集合應稱群落。
6.2建構群落的概念。
學生匯報調查結果調查群落現象的4個小組匯報4個群落調查時間、面積范圍、主要的植物和動物種類和估計的數量。
學生討論結果在調查的區域內生活著許多種生物,同一物種個體構成了一個種群,不同物種的生物個體構成了多個種群,這樣的集合要比種群要大得多,不能稱為種群。
建構群落概念同一時間內聚集在一定區域中各種生物種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思維拓展如果用大小不同的圓表示不同種群的差異,請你畫出種群和群落之間關系的概念圖。
6.3建構群落結構的重要特征。
6.3.1群落有一定的物種組成。
學生匯報調查結果調查土壤小動物豐富度的4個小組匯報結果。
教師設疑不同的群落中物種的組成類型是否相同?數量是否相同?
學生討論結果不同類型的群落內的.植物、動物種類和數量的是有差異的,取自不同地域土壤內小動物數量也有很大的.差異,每個群落都是由不同的物種組成的。
建構群落特征1。
群落有一定的物種組成,不同物種的豐富度不同。
思維拓展你怎樣從外觀上區別兩個生物群落呢?分析導致群落中物種豐富度差異的原因。
6.3.2群落內有一定的種間關系。
學生匯報調查結果4種群落中的生物種群大致數量,在數量上占優勢的生物種類,列舉觀察到的不同生物之間的關系。
課件展示荷塘、灌叢、坡地、草地內典型的幾種種間關系,如大魚和小魚之間的捕食關系,兩種不同植物之間的競爭關系,魚類體內的寄生蟲和魚的寄生關系,豆科植物和根瘤菌的互利共生關系;大草履蟲、雙小核草履蟲單獨培養和混合培養時的種群數量變化曲線;猞猁和雪兔種群數量變化曲線。
學生討論結果一個群落中的物種不論多少,都不是隨機地聚集在一起的,而是通過復雜的種間關系,形成了一個有機整體,如捕食、競爭、寄生、互利共生等。
建構群落特征2。
群落內有復雜的種間關系。
思維拓展你能判斷下列曲線分別表示哪種類型的種間關系數量變化嗎?
6.3.3群落有一定的空間結構。
學生匯報調查結果4種群落中的生物個體分別占據的位置情況,生物在群落內部的分層分布情況。
課件展示池塘內四大家魚分層生活情況,灌叢鳥類的垂直分布情況,森林中植物水平分布情況等。
學生討論結果大多數群落都具有明顯的垂直分層現象,植物的垂直結構又為動物創造了多種多樣的棲息空間和食物條件,動物也有類似的分層現象。有的生物群落不同地段上往往分布著不同的種群,這就是水平結構。
建構群落特征3。
群落有一定的空間結構,包括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
思維拓展從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角度思考群落內的分層結構的意義。
6.4運用群落核心知識概念解決未知群落問題。
學生已掌握了同一時間內聚集在一定區域中各種生物種群的集合是生物群落,所有群落都有一定的物種組成、種間關系、空間結構,不同群落主要表現在其具體特征上的差異。在此基礎上,為學生提供新的問題情境,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不同生態環境下不同生物群落問題,讓學生運用已建構的群落概念,通過分析、演繹和具體化等辯證思維的過程解決未知的群落問題。
課件展示熱帶雨林、溫帶草原、海洋、湖泊等生物群落。學生運用概念說明不同的群落的物種豐富度差異,列舉不同群落的種間關系,分析不同群落的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研究造成不同群落重要特征差異的原因。評價人類的活動對群落的結構的影響。
七、說作業設計。
課本p77練習,根據所剩時間的多少,適當補充本節練習題(內容見下面的練習題)。
a.共生、競爭、捕食b.共生、捕食、競爭c.競爭、共生、捕食d.捕食、競爭、共生。
2、下圖是處于平衡狀態的某草原上各生物種群間的關系,請據圖回答:
(1)圖中鼠與兔之間構成了_______關系,貓頭鷹和蛇之間既是關系,又是關系。
(2)從進化角度看,鹿奔跑速度會越來越快。鹿奔跑速度的提高是通過__________之間的生存斗爭來實現的。鹿群個體間在奔跑速度上的_________為鹿的進化提高了選擇材料,而定向的__________決定了鹿的進化方向。
(3)由于人們連續地圍獵狼,使_______大量繁殖,結果草原植被受到破壞。停止圍捕__________年后,狼的數量逐漸增多,該草原生物種群間又恢復平衡。
本節課主要分成三個模塊:身體的外形結構,身體的內部結構,身體如何工作。第一塊是教學重點,但難度不大,學生已有的認知充分,可以輕松掌握這塊知識。第二個模塊是重在學生的體驗感受,讓學生通過觸摸、手捏、聽等觀察方法,了解身體的'內部結構,學生完成的很好,能夠用真實地感受體驗去推測。第三塊是通過氣泡圖,比較得到身體的各個結構共同參與,完成活動,每個結構都有自己的工作的結論,學生通過對比討論,都能得到這樣的結論。
在課堂上,大部分時間都是學生小組合作探究時間,但還是感覺很慌亂。在講身體外形結構時,請了一名學生作為模特,沒有很好地利用,只是讓他站在了前面,感覺有些多余,學生能說出許多部位,當然也有很多重復的部位,沒有做好取舍,只是一味地寫在黑板上,最后對外形結構分為四部分也沒有作重點強調,同時板書也很不清晰,有些匆忙??梢赃m當放慢節奏,學生講到哪個部位,就在模特身上比劃比劃,這樣如果有重復的部分,也可以很直觀地發現,整體更和諧。身體內部的探究部分,在演示如何用聽的方法去感受身體內部時,沒有做到真實感受,就真的只是在“演”示了。學生展示解說時,沒有面對大家,而是看著我說,許是緊張,沒有做好相應處理。
整節課課語言的使用,包括與學生互動時的回應總結評價,是自我感覺最不滿意的地方,言語缺乏科學嚴謹性,甚至感到詞窮。今后還需多學多聽多練,提高自己的教學語言表達能力。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3、那你們看過海豚嗎?喜不喜歡海豚???
4、看看老師畫的是不是海豚???那你們會畫海豚嗎?那讓老師來教你們吧!
5、海豚簡筆畫畫法:
——我們今天在深粉卡紙上畫海豚。
——畫海豚的外形,在畫身上的背鰭和胸鰭。
——再畫海豚的.嘴和眼睛,完成。
6、畫海豚好不好學???你們學會了嗎?
7、那我們就接著這幅畫,學粘豆豆海豚好不好???
8、學粘豆豆小海豚:
——我們用畫完的海豚,現在就可以用粘了。
——我們用大黑豆粘出海豚的輪廓,用綠豆粘出背鰭和胸鰭輪廓。
——海豚的上半身我們用黑豆粘,下半身是白色的肚皮,用白色大米粘。
——粘的時候要心細的慢慢粘,用半個黃豆粘海豚眼睛,看小海豚玩的多高興,我們用黃豆給小海豚粘上游泳圈吧!
——老師的小海豚已經粘好了,小朋友的粘好沒???
9、小海豚已經粘完了,你們還想不想多了解一下海豚???
10、那我們先把手中的小海豚放在太陽下晾干,再來看看海豚身體結構圖。
活動結束。
本節選自高中化學必修二第一章物質結構與元素周期律。本節內容包括了原子結構和核外電子排布以及元素周期律,分兩課時。第一課時為原子結構和核外電子排布,第二課時為元素周期律,我說課內容為第一課時。
2、學情分析。
本節是在學生已有原子結構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研究原子結構,因而學生有一定的理論基礎。我們在學習新課時,一定要注意與初中化學中物質構成奧秘的聯系,注意把學生已有的知識應用到新知識中來。
3、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本節教材內容屬于物質結構理論范疇,而物質結構既是本書的重點,又是整個中學化學教材的重點。通過本節教材的學習,學生能較系統地掌握原子結構的知識,并能在原子的水平上認識物質構成的規律,能運用原子結構的知識解釋某些元素的部分性質,初步了解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排布與元素的性質(得失電子能力、化合價等)的關系。同時,通過原子結構知識的學習,為后階段學習元素周期律和化學鍵打下基礎。
(一)知識與技能。
a
1、認識原子核的結構、原子核外電子的分層排布規律,懂得質量數和zx的含義。
2、掌握核電荷數、質子數、中子數、質量數之間的相互關系。
(二)過程與方法。
1、嘗試運用比較、歸納等方法對信息進行加工,培養學生分析、處理數據的能力。
2、了解假說、模型等科學研究方法及其在原子結構研究中的應用。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了解微觀世界的物質性,從而進一步認識物質世界的微觀本質,認識原子是矛盾的對立統一體。
2、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思想,體驗科學研究的艱辛與喜悅。
1、知識上重點、難點是構成原子的微粒間的關系和核外電子排布規律。
2、方法上重點、難點是嘗試運用比較、歸納等方法對信息進行加工,培養學生分析、處理數據的能力。
多媒體教學:本節教學是微觀粒子的結構和理論,許多知識比較抽象,采用多媒體教學,用電腦動畫把抽象的東西形象化。
先組織學生根據已有經驗對原子的結構進行想象,再借助電腦動畫手段重現盧瑟福的a粒子散射實驗,讓學生根據實驗現象提出自己的原子結構模型,并鼓勵學生就原子結構的相關問題提出質疑。然后,教師引出本節核心問題:原子核的構成、核外電子運動狀態、核外電子分層排布規律。并將電子、質子、中子的相關數據以表格的形式顯示出來,讓學生親自對這些數據進行處理中找出構成原子的微粒及其質量數間關系,接著教師引導學生小結歸納并補充原子和陰、陽離子的質子數、中子數、質量數、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關系。
二、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與元素的性質關系。
原子的核外電子分層排布規律。
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排布與元素的性質(得失電子能力、化合價等)的關系。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pingyujiyu/76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