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是指作為模范或樣板的文章或作品,可以供其他人學習和參考。小編整理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總結范文,供大家欣賞和學習。
本節課徐老師抓住學生的認知起點,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引入課題,簡潔、明了,同時也讓學生初步感知到三角形中有角、有邊、有頂點,巧妙地為探究本課新知作好了鋪墊。我覺得本節課學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教師在這節課中真正是充當了一個引導者。
在研究三角形的特性時,徐老師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感受三角形的穩定性。教師談話出示木條做的三角形和四邊形,讓學生猜猜哪個圖形堅固,然后請兩個同學拉拉試一試,讓學生感受到三角形的穩定性。教師運用媒體出示三角形的穩定性在生活中的運用,讓學生了解三角形的穩定性在生活中的應用。教師再借助媒體錄象,讓學生在實驗、交流討論中了解到三角形的穩定性及在生活中的運用,讓學生感受數學知識與生活緊密聯系。
本節課,我個人認為無論是從教師的設計理念,或是從學生的學習方式來看,這節課是一節比較有價值的課。徐老師這節課與傳統的概念教學相比有很大的改進,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新的教學理念,整節課圍繞著探究、驗證、鞏固內化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主動探究,并從中解決問題的所在。
從這節課,也可以看出沈老師對知識的理解比較深,對教材的.鉆研比較透徹,整節課上得流暢、自然,學生的主體性發揮得較好,學生動手操作的積極性比較高,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學習探究中來,學生學得高興,印象也很深刻。
《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的內容,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數學學習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是自我建構的過程。本節課中,我精心設計探究活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努力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活動中,在活動中產生深刻的體驗,從而更好地掌握知識。這節課知識點多,包括三角形的概念底和高的概念、各部分名稱,還有三角形的重要特性:穩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從課題看,特性無疑是重點。而底和高的概念、及高的作法是難點。勢必會耽誤大量時間。如何在一堂課中完成教學任務?我采用了復習鋪墊、交流探究、實踐應用的模式來教學。
生活是數學的源泉,數學離不開生活。教材的編寫意圖是聯系學生的現實生活情境來認識三角形。丁老師在領會教材編寫意圖的基礎上,先讓學生說生活中自己見到的三角形,再讓學生從主題圖上尋找三角形,使學生獲得比較豐富的感性認識,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將圖上的三角形請到黑板上,這樣從直觀到抽象的展示知識的來源,符合孩子的認知規律。
新課程倡導操作、體驗的學習方式,重在讓學生親歷體驗與探究。本節課教師讓學生觀察教師示范畫高,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在自己試畫中感知三角形的特點,在畫中探究三角形高的特征,并引導學生的思維向深度延伸,明確直角三角形高的特點。
在研究三角形穩定性這一環節中,教師拿實物去演示,讓學生在觀察、操作中感受三角形的穩定性。并讓學生經歷獨立思考、討論交流,探索三角形穩定性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以外在的動,促進了思維內在的動,使認知更為完善,促進了學生知識的主動建構,對培養學生探索數學問題的能力應該是有好處的。
我覺得在本節課的幾個教學環節中,信息技術的輔助作用很好。比如在三角形高的一環中,教師黑板上已經做了畫高的示范,學生也基本明白高的畫法后,教師又用課件演示并輔助語言講述了一遍三角形高的畫法,我覺得這是在重復講課的內容,沒有起到必要的作用。如果此環節教師能讓學生根據觀察,自己總結高的畫法,那么這個教學重點就會真正的內化為學生自己的思維,高的概念也就會真正的建立在孩子頭腦中。
《三角形的分類》是人教版版四年級下冊的教學內容,柏老師的這節課教學主要是通過觀察、操作、比較發現三角形角和邊的特征,會給三角形進行分類,并理解掌握三角形種類的特征。
教學設計合理,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由淺入深。課剛開始,教師讓學生觀察形狀各異的三角形,目的在于讓學生發現問題,你想把這些三角形怎么分類。在學生探究三角形按角分類的過程中,讓學生在活動中填出各個三角形內角的情況,便于學生的梳理及根據角的特征為三角形命名。特別在學生給兩邊相等的三角形命名時采用了啟動學生原有認知的方法,教學了腰、頂角、底角。在這一活動中也有意識把等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與現實生活密切聯系。如流動紅旗是等腰三角形、路牌是等邊三角形等,為學生清晰建立等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表象奠定了基礎。在練習設計上注意圍繞本課的重點,形式多樣,注意練習的層次和梯度,第一部分是基礎題:送三角形回家。第二部分是變式題:猜三角形游戲,通過一個露出的角來猜是什么三角形,學生猜的答案是不唯一的。
通過這個活動使學生體會到有一個角是銳角的三角形不一定是銳角三角形,必須三個角都是銳角的三角形才能斷定這個三角形是銳角三角形。第三部分是動手操作題:畫一畫、折一折。使學生對三角形分類的概念逐一明晰。又考慮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系與區別,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傊?,在本節課中,教師注重了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和實物展示、合作交流等各種教學手段,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合作能力的發展,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展現知識形成的過程,讓學生親身體驗知識的形成,體現了學生自身的價值,從而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提高了教學效率,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
“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交換后每人還是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交換后每人有兩種思想”。同課異構教研方式,可以引發所有參與老師智慧的碰撞,可以長善救失,明顯提高教育教學效果。前一段時間,聽了上海和廈門兩位老師執教的《三角形的分類》,各有所長,可謂風格迥異,而廈門的那位老師的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位老師充分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創設問題情境,自然而然地把生活中的一些包含遷移到當天的學習中?!笆侵袊说恼埰鹆ⅰ?,齊刷刷地站起來一大片;“是上海人的請起立”,齊刷刷地又站起來一大片。這時老師發問:你們怎么又站起來了?學生回答:因為上海是中國的一部分。為等邊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一部分埋下了伏筆。
教學中讓人耳目一新的是學生動手拼搭三角形并分類的環節。由于二年級已學過三角形按角的大小分為: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在喚起學生對舊知的記憶后,老師給學生示范了學具的使用方法,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通過讓學生用小棒拼搭三角形,使學生在操作中直觀地感受到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感知有的三角形三條邊一樣長,有的三角形兩條邊一樣長,有的三角形三條邊都不一樣長,為三角形按邊分類作好鋪墊。
每一個數學老師都知道,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學中科學地安排學生動手操作,有利于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情境中自我感覺,自己思維,自主發現。設計小組收掉自己搭建的三角形,看似簡單,其實蘊含著很深的含義。當學生的認知出現沖突,思維出現“不憤不啟,不悱不發”之時,老師設計了“變魔術”活動:小朋友們都知道,兔媽媽養出的寶寶是小兔,狗媽媽養出的寶寶是小狗,你知道等腰三角形媽媽養出的寶寶是——,老師事前把兩根長度相等的鋼管和橡皮筋串在一起,不斷地張開,當張開到一定程度時在兩根鋼管之間插入長度相等的第三根,現在呢?你知道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之間有什么關系?通過討論與科學演示,學生非常形象地理解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之間的關系,對概念的認識得到進一步完善,可以說有效地突破了教學的難點,成為這節課的最大亮點。
聽了鄭老師的一節《三角形的分類》感觸頗多,真可謂精彩紛呈,讓人受益匪淺,整節課充滿了輕松活潑的氣氛,智慧的火花不時迸發。教學中教師各級引導學生經歷教師精心創設的一系列數學活動,感悟數學的無窮魅力。同時學生的數學思維與邏輯推理能力得到充分的發展。充分展示了鄭老師輕松幽默的語言風格和高超的駕馭課堂的能力,本課亮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動態過程。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這一過程,教師必須要為學生創設民主、平等、寬松、友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心理輕松的情況下,形成一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產生愉悅的求知欲望,無顧忌地充分發表自己的創意。
學生學習知識是發現、創造的過程,在教學中鄭老師既重視學習結果,更重視過程,始終把學生放在學習主體的位置上,巧妙地引導學生主動去探索,自己去發現。在課堂上為學生創設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做中學,學中做;做中悟,悟中創。突出體現了學生對知識的獲取和能力的培養。從不同角度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采用“取名字、找朋友、猜一猜”等游戲形式幫助學生理解、記憶,讓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創設了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而問題則是思維的源泉,更是思維的動力。新課程改革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突破口,倡導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通過問題解決建構知識的理解。實施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問題的設計非常關鍵。在本課中主要問題有:你能幫這些三角形起名字嗎?在一個三角形中,能不能有兩個直角或兩個鈍角?等邊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嗎?等等。以問題為線,以觀察、思考、小組合作等為渠道,引導學生在積極思維的過程中深刻理解所學知識。
課堂教學過程是一個動態變化、發展的過程,也是師生、生生之間交流互動的過程。所以在本課中,有良好的預設,同時又有一些隨時動態生成的信息。鄭老師能夠敏捷地捕捉學生在課堂上稍縱即逝的變化,見機而行,加以判斷、重組,適時調整教學進程,形成新的教學步驟,使課堂教學更貼切每個學生的實際狀態,讓每個學生思緒飛揚,興趣盎然,讓課堂在生成中精彩。
文檔為doc格式。
。
本周五,我們聆聽了張冰老師準備的一節“教學評一體化”的數學課《三角形的特性》。在張老師的課堂中,她有條理的教學安排、有溫度的評價語言、有層次的教學梯度都深深的打動了我們,在課后邀請到王校長參與了我們的數學教研,對本節課,和我們的數學課堂進行了引導。
在聽完這節課和老師的點評后,其實我的心里還是糊涂的,在我心里這節課其實挺難的,老師在肯定張老師的課堂后,也提出了很多小的建議,但是建議說完,對這個課堂還是模模糊糊的,總覺得這節課挖的沒有那么深,但是又說不出來到底是什么原因,或者也說不出來怎樣才能更好,在王校長給大家指導前,他沒有對這節課說什么,只是讓按照年級分成了三個小組,給了四個問題,分成小組討論,這4個問題分別是:
1、我上這節課與張老師這節課的相似度是多少?
4、本節課的數學學科思想是什么?要發展的學科素養是什么?
通過這些問題,這節課問題所在馬上就很清晰,反思我的課堂,每節課的重難點,我對學生達成度了解嗎?我又是如何了解的呢?我的目標和評價做到一體化了嗎?我們在課堂中總是急于想把自己知道的一切講給學生,很大程度占用了學生學的時間,自己很清楚的知道,可是每次又不知道如何把時間還給學生,尤其是最后一個問題,我真的是有愧,每節課好像老師總是覺得知識點把學生教會就行了,很少去研究課標,這節課或者這單元要發展學生的數學思想和素養是什么,我們只是讓學生停留在了知識的表象,知識表象背后,我們很少關注,這就導致孩子學完不會靈活運用,知識點也要不停的復習才能鞏固,變成了真正的死學,學生也很難從課堂中體會到數學的魅力。王校長針對這些問題,給我們進行了一一解析。
本節課的重難點是讓學生畫高、找出三角形的高,可是通過課堂反饋,這些知識并不是學生的難點,而難點是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三角形的特征和表述出三角形的高,難在了學生的數學語言,王校長給出的方法是要跳出角度的本身,從另外一個角度去觀察它,找方法,我們可以給出描述概念的關鍵詞,給出學生數學語言的框架,在這個框架中,給出的關鍵詞中讓學生去選擇,去分析,去理解概念,降低難度,其實學生心里清楚,只是缺少一個把他正確描述出來的途徑,而我們不給學生一個正確的線,只是“你再想想?”“還可以怎樣說”學生只是從這個模糊到那個模糊,而給出關鍵詞,給學生搭好學習的臺階,讓學生明確方向,用語文的角度去讓學生理解詞語,用數學語言去描述數學概念,主動的登上知識的高峰,獲得學習的成就感。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數學現象,自行生成數學概念,發展數學思維。
課堂中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獲得成就感,拒絕“斷層式任務”老師的問題要有層次,有要目的,要注意知識的連接性,讓學生主動去建構知識的本身。所以老師的問題一定會要有層次性、及時性。
小組討論在我們現在的數學課堂中用的很多,但是我們總是讓孩子進行小組討論,但是沒有引導孩子怎么說,怎么討論,也沒有深入到小組中了解到孩子6個人到底討論的怎么樣,王校長指出,要留給學生自我思考的時間,有框架的有任務的讓學生先自我梳理,再進行有效的分享,小組合作要提高參與度,擴大參與面,每個人對于問題都深入思考,所有人都要參與,讓每個孩子都有發言的機會。要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老師不要成為一個入侵者,小組活動之前,亮明身份,在他們活動的時候,你會去做什么,讓他們提前知道,要改變入侵者的身份,變成“圣誕老人”帶來獎勵。
王校長的引導讓我們對我們的數學課堂中多了一些思考,讓我們明白我們應該如何成為一個專業的數學老師,修煉的路還很長,不過我覺得有這么好的一位引導者,為我們指明方向,提供方法,我們的六一的教學路會走的越來廣闊。
《三角形分類》是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內容,是在之前初步認識三角形的基本性質和直角、鈍角、銳角的基礎上來進一步認識各種類型的三角形。本節課的重點是在三角形分類的過程中認識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及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的特征。難點是找三角形三個邊和三個角的特征進行分類。初看這節課我就在思考怎樣能在短短的三十五分鐘內使學生掌握那么多內容呢?聽了胡老師的這節課,我就得到了答案,那就是——高效。
哪里體現了高效,怎樣是高效呢?
曾經看到一些教案中設計兩次分類操作,第一次按角分,第二次按邊分。這樣不僅所花時間較長,兩次操作也使學生產生探索疲倦感,最終導致學生慢悠悠,老師急匆匆,甚至無法完成教學任務。而胡老師的這堂課將“六個不同三角形的分類”貫穿始終。首先從三角形的分類引出按角分和按邊分,接著使學生從按角分的探索中感知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特征。又從按邊分的探究中感知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不等邊三角形的特征和他們之間的關系。這樣的設計以點帶面,不僅使各環節更加緊湊,整堂課更具整體性,而且也節省了不必要的時間,提高了課堂的效率。
首先是三角形分類這個操作前的指令,教師給出:“請四人小組合作,根據學習單上的提示,完成表格,把三角形進行分類,最后填寫分類結果。你可以借助三角尺或者量角器,也可以借助書本?!边@樣的指令和提示使學生的操作任務更加明確,更具有可操作性。
其次是三角形分類這個操作中的指令,教師為了提高課堂的效率,減少不必要的時間,同時避免學生在分類中的盲目性,教師在表格的設計中提示學生可以從三角形中銳角的個數、直角的個數和鈍角的個數進行按角分類。另一方面也可以從三角形中有幾條邊相等進行按邊分類,這樣的設計使學生在操作目的更加明確。同時通過表格的觀察可以使學生更直觀地體會到所有的三角形至少有兩個銳角,為之后這個知識點的突破奠定基礎。不僅如此本節課的難點就是找三角形三個邊和三個角的特征進行分類,而這張操作表格的設計就為學生探究這一難點搭建了踏腳石,成功突破了難點。
練習是數學課堂中最重要、使用最多的`一種教學手段。這堂課在講完三角形按角分類后設計了針對性鞏固練傳統的教授,教師總是在滔滔不覺地講授,而學生又能感悟多少,記憶多少呢?為了提高課堂的效率,使學生能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更深入地感知各種三角形的特征,教師設計了各種形式的學習活動。例如:在四人小組對三角形的分類中,組織學生用三角板量一量,比一比;在等腰三角形對邊相等這一性質的體驗中,組織學生進行折一折;在教授等腰三角形各部分名稱時,組織學生看書自學,并指一指。通過這些形式各異地活動,會學生對三角形的特征感悟更深,使各部分名稱記得更牢,同時把課堂還給了學生,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對于胡老師這節課我還有一些不成熟的思考:對于學生課堂中的回答,如果老教師能更好地把握是不是整堂課會更出彩呢?比方說,課中教師提問“為什么是等腰三角形”?生回答:“他是對稱的”。教師直接補上:“它的邊相等”、我想這里教師如果能把“對稱”引到“邊相等”是否更自然。
“三角形的分類”是在學生認識了直角、銳角、鈍角和三角形的基礎上開展學習的,這一認識為學生研究三角形的特征,從角和邊的不同角度對三角形進行分類做好了有力的知識支撐。教材分為兩個層次:按角分為銳角、鈍角和直角三角形及按邊分為等腰、等邊和一般三角形。學好這部分內容,為學習其他多邊形積累了知識經驗,這進一步學習三角形的有關知識打下了基礎。
(1)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比較、發現三角形中角和邊的特征,學會按一定標準給三角形分類,感受三角形與日常生活的聯系。
(2)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
(3)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自我探索意識和創新精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學會按角和邊的特征給三角形分類;教學難點是讓學生理解并掌握各種三角形的特征。教學準備有:多媒體課件,彩色卡紙,三角形平面圖、三角板、量角器、直尺、數據表格等。
根據新課程教材的特點與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堅持以學生自主觀察、探索、思考、發現為主,教師引導為輔,結合現代化教學手段讓學生在觀察三角形的過程中能結合自己以前所學的知識進行創新,從而獲得新知,達到教學目的。
情境導入:將我們班上的學生進行分類,該怎么分,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師再緊接引導:在三角形這個大家庭里,你若仔細觀察,會發現它們的角和邊各有特點,這節課咱們就根據三角形角和邊的特點給它們分類。簡單明了的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
1、探究新知
在這個環節中,我通過讓同桌合作,并借助學具一起探討三角形分類方法,讓學生充分經歷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的親身體驗,學生學習興致很高,幾分鐘下來,幾乎一個標準分下來,而且還能準確的說明理由,巧妙的抓住“角”的特征。
(1)課件出示鈍角、銳角、直角圖形,讓學生一一口答區分。
(2)緊接著課件出示多個帶上編號的三角形。
讓學生數一數這些三角形中銳角、直角、鈍角的個數,并填入準備好的表中。以利于學生觀察。(表格見課件)
(3)讓學生匯報交流成果,老師邊提問邊引導學生自己總結規律。課件出示:從表面上,一個三角形最多有幾個銳角?最少有幾個銳角?最多有幾個直角?幾個鈍角?通過討論結出結論:
即:有一個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有一個角是鈍角的三角形,叫做鈍角三角形。
三個角都是銳角的三角形,叫做銳角三角形。
(4)用數學。把深刻的數學與平時的生活有機的聯系起來,使數學學習充滿了生命力。課件出示習題:認一認,說一說,各是什么三角形?學生通過自己動眼、動手、動口、動腦參與獲取了新知,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此時興致盎然,趁熱打鐵,我在給予他們贊賞和鼓勵的同時將教學內容引至下一個知識點。接下來是教學按邊分類的三角形。
(1)教師出示教具:將準備好的彩色卡紙剪好的三張三角形模型,指名學生帶上直尺上臺來分別量一量這三個三角形的三條邊。
(2)學生量完匯報:有三種情況,即三條邊都相等,有兩條邊相等,三條邊都不相等。
(3)師生共同歸納:我們把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兩條邊叫腰,另一條邊叫底;把三條邊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邊三角形;強調這兩種情況屬于特殊三角形。而等邊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三條邊都不相等的三角形也就是一般三角形。(課件出示)
3、鞏固練習:
(2)猜一猜,可能是什么樣的三角形?(教師左手拿一個三角形,右手拿一張紙遮住三角形的一個或兩個角,只露出一個角或兩個角,讓學生猜一猜可能是什么樣的三角形?以起到讓學生加深理解銳角、鈍角、直角三角形的特征的效果。
4、拓展練習:是讓學生找一找身邊的三角形,并把它的名字告訴同伴,讓學生在用數學的同時,從中感受、體驗到一個探索者的成功樂趣,從而增強學習動力和信心。
整堂課要求板書簡單明了,將三角形按角、邊分類的要點,展現在黑板上,以易于學生識記領會。
聽了鄭老師的一節《三角形的分類》感觸頗多,真可謂精彩紛呈,讓人受益匪淺,整節課充滿了輕松活潑的氣氛,智慧的火花不時迸發。教學中教師各級引導學生經歷教師精心創設的一系列數學活動,感悟數學的無窮魅力。同時學生的數學思維與邏輯推理能力得到充分的發展。充分展示了鄭老師輕松幽默的語言風格和高超的駕馭課堂的能力,本課亮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動態過程。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這一過程,教師必須要為學生創設民主、平等、寬松、友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心理輕松的情況下,形成一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產生愉悅的求知欲望,無顧忌地充分發表自己的創意。
學生學習知識是發現、創造的過程,在教學中鄭老師既重視學習結果,更重視過程,始終把學生放在學習主體的位置上,巧妙地引導學生主動去探索,自己去發現。在課堂上為學生創設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做中學,學中做;做中悟,悟中創。突出體現了學生對知識的獲取和能力的培養。從不同角度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采用“取名字、找朋友、猜一猜”等游戲形式幫助學生理解、記憶,讓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創設了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而問題則是思維的源泉,更是思維的動力。新課程改革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突破口,倡導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通過問題解決建構知識的理解。實施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問題的設計非常關鍵。在本課中主要問題有:你能幫這些三角形起名字嗎?在一個三角形中,能不能有兩個直角或兩個鈍角?等邊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嗎?等等。以問題為線,以觀察、思考、小組合作等為渠道,引導學生在積極思維的過程中深刻理解所學知識。
課堂教學過程是一個動態變化、發展的過程,也是師生、生生之間交流互動的過程。所以在本課中,有良好的預設,同時又有一些隨時動態生成的信息。鄭老師能夠敏捷地捕捉學生在課堂上稍縱即逝的變化,見機而行,加以判斷、重組,適時調整教學進程,形成新的教學步驟,使課堂教學更貼切每個學生的實際狀態,讓每個學生思緒飛揚,興趣盎然,讓課堂在生成中精彩。
李老師上的“三角形的分類”是在學生掌握了三角形的認識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就李老師的這節課來說,她對教材把握還是很準確的,選擇的教學方法也是比較有效的。
對我來說感觸比較深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整體教程層次性強,各環節過渡直接到位,反映了教師具有強烈的目標意識和在課堂中能及時捕捉學生的信息資源。由于教師預設充分,點撥恰到好處,所以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比較到位。
二、教師在教學中能根據教材固有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觀摩、操作、比較、合作、自學的方法引導學生發現三角形的角和邊的特征,會給三角形進行分類,能理解掌握三角形種類的特征。三角形的分類有兩種不同的標準,可以用角的大小作為標準來分,還可以用邊作標準來分。教師始終以學生活動來完成比較抽象的分類方法的學習,這比較有利于學生知識的內化,也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如按角分類、按邊分類、等環節都給學生創造了動手的機會,調動了學生的感知,讓學生獲得了最直接的經驗。
三、自學環節處理的非常有效,自學時機把握的好,自學環節設計的好,比如說:
1、要求明確具體,操作性強。
2、難易在度上適中。內容適合學生自學,學有所獲。
3、此環節很好的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四、練習設計實施性強層次性、針對性、趣味性、多樣性為它融一體。鞏固和強化了本節課所要掌握的內容,特別是通過練習學生的所學的知識在疑惑處有了清晰和明了的認識。
五、板書設計,條理清晰,布局合理,體現整節課的主要內容。
幾個小建議:
1、要注意教學細節。如教態要自然大方,要把課堂當成是展示自己風采的地方,充滿自信。在教學過程中盡量避免出現冷場,避免口誤。
總之我認為李老師的這節課上的`很成功,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充分體現了以老師為主導和學生的主體的教學模式。
一、教材分析:
“三角形分類”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2節內容的第1課時,是在學生認識了直角、鈍角、銳角和三角形的基礎上開展學習的,教材分為兩個層次:按角分為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并通過集合圖來體現分類的不重復和不遺漏原則;按邊分為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和一般三角形,著重引導學生認識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邊和角的特征。
二、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觀察與操作,會按角與邊的特征給三角形分類。
過程與方法:經歷觀察與探索的過程,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動手操作能力,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情感態度: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自主探索意識。
教學重點:學會給三角形分類。難點:會按角與邊的特征分。
四、學情分析:三角形學生早已接觸,已經認識了直角、鈍角、銳角以及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豐富感知。
五、教法與學法。
教法:創設情景、積極引導、主動參與、激勵評價。
學法:觀察分析、探索思考、分組交流、獨立反思。
六、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同學們,我們已經認識了三角形,誰來說一說?有三位老朋友已經恭候我們多時了,看看它們是誰?課件出示三個角,指名回答。你能說說什么樣的角是銳角、直角、鈍角嗎?學生一一作答。我想知道這個角是不是銳角該怎么辦?(用量角器或三角板)。
導入課題,課件出示由三角形拼成的小船,(每組一份)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件禮物,看看它像什么?它是由什么圖形拼成的?這些三角形的形狀都一樣嗎?這節課我們就一起給三角形分分類,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學生嘗試分類,小組交流后集體匯報。
把三個角都是銳角的分一起板書:三個銳角。
把都有一個直角的分一起板書:一個直角。
把都有一個鈍角的分一起板書:一個鈍角。
分別起名字,指名回答。(板書:銳、直、鈍角、三角形)。
仔細觀察這三類三角形有什么異同?(同:至少都有2個銳角。異:另外一個角分別是銳角、直角、鈍角)。
每類三角形中最大的角跟它的名稱有什么關系?引導發現(最大角是什么角,它就是什么三角形)。
2、用集合圖表示。
如果把三角形比作一個大家庭,按角分,這個大家庭里有幾個小家庭?是哪幾個?指名回答,教師用課件出示集合圖。
3、小游戲—猜猜它是什么三角形(要看最大角不能單憑一個銳角)。
(二)按邊分。
1、教師提出要求,學生小組交流后匯報。
三條邊都不相等(板書:三邊不等)有兩條邊相等(板書:兩邊相等)三條邊都相等(板書:三邊相等)。
試著起名字,教師點撥并適時板書:不等邊、等腰、等邊三角形。
2、明確等邊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提問:等邊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嗎?學生展開討論,引導學生明確:只有有兩邊相等就是等腰三角形。(板書:特殊)。
3、用集合圖表示。
4、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除了邊的特點外,看看它們的角有什么特點?想辦法驗證一下。(量角器或對折)。
5、認識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
腰、底角、頂角。等邊三角形又叫正三角形,每個角都是60度三、鞏固練習、反饋提升。
1、判斷、在釘子板上為三角形、完成做一做螞蟻進洞。
2、小組合作猜猜我是誰?只露一個角,可能是什么?為什么?
四、課堂、檢測效果。
大連市滿家灘鎮中心小學薛翠玉。
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課本第八冊。
教學目的:
1.通過觀察、操作、比較,發現三角形角和邊的特征,會給三角形分類,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種類特征,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形象靈活的思維能力。
3.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自我探索意識和創新精神。
難點:區別掌握各種三角形的特征。
關鍵:引導學生自己觀察、操作、比較、發現三角形角和邊的特征。
教學過程?:一.準備練習:(自制課件)。
1、看大屏幕填空:?????????????????????。
(???????)?????????等于?????????叫做直角。
(???????)????????????????????????叫做銳角。
(??????)???????????????????????叫做鈍角。
二.嘗試探究、總結規律。
〈1〉.獨立嘗試,看一看、比一比、分一分。
〈2〉.小組內交流分幾類,依據什么。
〈3〉.集中匯報,到前面視頻展臺演示分法,說明依據。此處注意點撥不同分法,激發學生探索求異,勇于創新的精神。
板書???????????????????????銳角三角形:三個銳角。
三角形按角分?????直角三角形:一個直角。
〈4〉.看課本體驗成功感,小結填表格(計算機課件大屏幕出示)。
三角形。
2.再取出第二個信封里的三角形卡片,小組內動手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看一看各邊有什么關系?再分類。
小組派代表匯報(視頻展臺演示直尺量,細線比,對折)。
〈1〉.三邊都不等。
再填空練習,進一步掌握(課件演示)?。
〈3〉.三邊都相等,認識等邊三角形的特點。板書:
〈4〉.小結填表格(計算機課件大屏幕演示)。
〈5〉.認識三角形的高和底,看書自學,再到黑板上畫高找底。
三.再次嘗試,鞏固練習。
1.請用線連接正確答案(看大屏幕,自制課件)。
2.判斷下列說法正確嗎?(自制課件)。
(1).一個三角形里如果有兩個銳角,必定是一個銳角三角形。(?)?????????????????????????????????????????????????????????????????????????????(2).所有的等邊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
(3).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是銳角三角形。???????(?????)。
(4).等腰三角形都是等邊三角形。?????????????(?????)。
3.拿出一個三角形卡片,分別從各個角的頂點向對邊作高。
4.哪種物體的面既是直角三角形又是等腰三角形?
哪種物體的面既是鈍角三角形又是等腰三角形?
5.思考題。
圖中分別有(???????)個銳角三角形,(???????)個鈍角三角形,(????????????)個直角三角形。
四.全課總結,強化新知。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自主作業?:(略)。
三角形是常見的一種圖形,也是最基本的多邊形,三角形的認識是學習習近平面圖形知識的起點,是學習研究其他幾何圖形的基礎,在實踐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線段、角和直觀認識了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三角形認識的第二階段。本節課的教學主要包括三角形的意義、特征、特性、畫高等內容。劉老師的這節課整個教學過程始終圍繞教學目標展開,層次比較清楚,環節緊湊,并注意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動,突出體現了學生對知識的獲取和能力的培養。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充分展現概念的生成過程。劉老師在教學三角形的意義時,沒有直接把“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這個定義直接地呈現給學生,而是緊緊圍繞“三條線段”、“圍成”這兩個關鍵詞進行教學,使學生認識到三角形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否具有三條線段;二、是否圍成封閉的圖形。接著安排判斷練習,從正反兩方面,同時還出現用曲線圍成的圖形。進一步加深對三角形意義的理解。
2、充分運用比較的方法,突出重點。老師在教學中多次用到了比較的方法,(1)、通過比較,揭示三角形的共性。如在教學三角形的特征時,讓學生觀察這些三角形都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從而得出三角形都有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2)、通過比較,揭示三角形的特性。如出示三角形和四邊形的學具,讓學生拉一拉,有什么不同?使學生深刻體驗到四邊形易變形,而三角形不易變形。
3、注重數學知識與生活實踐的聯系。劉老師在教學三角形的特性時分為四個層次,先用媒體出示生活中電線桿、橋等圖片,提出問題:“為什么要做成三角形?”以此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然后通過拉三角形、四邊形的學具得出三角形具有穩定性;再讓學生利用三角形的穩定性來解釋生活中用到三角形的道理,加上及時操作,應用三角形的穩定性固定四邊形,使學生更深的.體會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的道理。
4、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索。學生所要學習的知識不應當都以定論的形式呈現,而是應當給學生提供進行探索性的學習的機會,作為教師需要的是加以適當的點撥。劉老師先出示三角形讓學生畫高同時還指出三角形有幾條高可以畫。并展示學生的作品讓學生觀察交流這些高畫得對不對。這樣不僅使學生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而且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學會了與他人的合作與交流,有助于自身素質的提高。
5、注重練習的層次性和趣味性。由最基本的判斷、三角形的穩定性,畫高、找高、挑戰題等。體現了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中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一教學理念。
在教學《三角形的分類》時,我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動手操作、觀察、推理、驗證、歸納。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交流中發現問題。學生動手操作,把三角形按角分:三個角都是銳角的三角形、有一個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有一個角是鈍角的三角形,接著引導學生分別起名字,我再用集合的形式去加以總結歸納,然后再提出問題:還能怎么分?學生有提出按邊分,通過測量邊的長短,學生把三角形分為三類:分別是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不等邊三角形。師生共同認識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教學后又完成了部分概念題,讓學生對概念又了進一步的認識。學生在鞏固所學知識的過程中,既培養了動手能力,又注重思維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三角形的分類是讓學生用內心創造與體驗學習數學樂趣,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動手操作,積極思考,與同學之間交流,展示自我的過程。
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我認為基本達到了預定的學習目標,尤其是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參與到了學習的全過程,他們經歷觀察、猜測、操作、驗證這一系列探究過程,思維是活躍的,學習是有效的,體現了積極自主的學習方法,從而形成了一個較為合理的知識系統,同時掌握了科學的探究方法。而有的學生在語言表達和概念表述上不夠準確與嚴謹,今后要在學生的語言上加強練習。課后,我還發現在教學的過程中,把三角形按邊分后,讓學生自己用集合的形式來表示,會更好一些,還可以使學生對集合的內容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三角形分類”。
“三角形分類”是小學幾何知識,尤其是三角形知識學習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切實掌握三角形的分類,有利于學生更全面地理解三角形的特征,并為后續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教學本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圖形的分類知識,對分類的標準和方法并不陌生。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自學和活動空間,讓學生通過操作、自學文本,在分類的過程中體會、歸納每類三角形的特點。
在知識方面,學生已經了解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角的知識,知道銳角、直角、鈍角的意義,對銳角、直角、鈍角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在生活經驗方面,學生對立體圖形、平面圖形、三角形都有一定的認識,且有初步的表形概念。在學習方式方面,四年級的孩子已經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動手操作的經驗和合作學習的基礎,這對他們學好《三角形分類》這一課有很大幫助。
1、通過對三角形進行分類,認識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體會每類三角形的特點,分辨各類三角形。
2、在活動中,滲透分類的數學思想,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
3、在操作、想象、思考、討論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逐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會按角的特征給三角形分類。
教學難點:區別了解等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特征。
(一)激趣導疑(想、說、做三要素組合)。
1、引導學生用手勢比劃直角、銳角、鈍角并回憶其意義。
2、出示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三角形的特點并進行分類。
3、同桌交流:你把這些三角形分成了幾類?怎么分?
4、提供預習思考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自學課本第。
本周周三我們四年級數學組進行了三同課活動,由我和另一位老師主講。從結果來看,雖然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但還是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這是一個操作性和探索性比較強的一節課,一些基本的知識學習,我讓學生自學。同時,我更是把主要的時間放在了學生自學以及動手操作上面,讓學生經歷探索的過程,真實的感知知識的奧秘。就這一點,我對自己毫不動搖,盡管有些老師和領導認為“教”還是主要的,什么探索課不是好上的,我感覺是不是因為他們怕呢?但我還是認為不能怕,要勇敢的用,我還是堅持學生“學”更重要。一節課45分鐘,時間是有限的,要講解和延伸的東西還是必要的,那么怎樣安排這一節課,課堂的中心到底放到哪里?課堂的主體是老師牢牢把握,還是還給學生?這個問題,其實我心中是有明確答案的。我堅持自己的做法。
有時候,人需要給自己打打氣,如果自己在堅持做的.事情,沒有人或很少人認可,那周圍的聲音一般都是喪氣的聲音,就好像誰死了一樣,那樣的場景和氣氛,你怎么會心情高興?那好,怎么辦?即便是死了人一樣的氣氛,那也得給自己唱首歌,《今兒個要高興》吧。由于教師自己的水平有限,或者準備的不夠充分,加上學生自身的學習習慣和能力不高,在一些環節上,表現的不夠完美。但是,如果不從現在開始培養,而只是一味的說先學后教有哪哪哪的弊端,說學生在討論中出現哪哪哪的問題,我感覺這樣不像一個革命者,太沒勇氣,不像我自己。有了問題,好好改正,既然人家的好的東西,就要大膽的學來用啊,蔡林森校長花了那么長時間和事實來證實自己的先學后教的革命意義,那東西一定不壞,所以,我想不能說什么那是人家的山,人家的水,一定有人家的根兒,我們拿不來什么的。我想提醒一句,還沒離開中國這個大的教育環境的,根兒也離的不遠,大膽點吧!
當然,同事們提出了很多可貴的意見和建議,都是非常有助于去提高先學后教課堂的教學質量,我都虛心接受,它有利于我的課堂走向的更加成熟。比如,需要稍微花一點時間關注學生的自學、談論的成果,也給孩子打打氣,更加的考慮到課堂上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等等。
總之,這次的三同課,在準備、講解到評課,我都受益匪淺。
一教材分析。
根據這一教學內容在教材中所處的地位與作用,以及新課標的要求“人人學習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特別是對數學后進生的學習過程,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結合教材,根據學生的知識現狀和年齡特點,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知道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2.能判斷三條線段的長度能否組成三角形。過程與方法:
1.在學生探索三角形三邊規律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的能力。2.在學生探索發現規律后,培養學生自主總結得出結論。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鼓勵學生探索發現,培養學生小問題大鉆研的精神。
體課件及時驗證結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突出學生的主體性,以學生發展為本,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目的。
2、動手操作,合作探究。
七年級生好奇、好動,根據他們的心理特征,我千方百計為學生提供操作的機會,手腦并用,化抽象為具體,讓每一個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之中,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掌握知識、發展智力,在動手操作中激發出創新的潛能,體驗到發現的樂趣、成功的愉悅。
第一層次是動手操作,發現問題;為每組同學準備好的4根小棒(10厘米、8厘米、5厘米、2厘米),任選其中的3根圍一圍。并設計“從中你有什么發現?”為學生自主學習搭建一個平臺,讓學生在更自由、更廣闊的空間中去合作、探索和發現。學生在小組的合作與探究中發現不是任何三根棒都能搭出三角形的。事實推翻了學生頭腦中以前的錯誤認知,激起了思維的矛盾,使學生不得不重新認識三角形三邊之間的關系。這種重新認識是學生對三角形三邊關系認識上的第一層次。
棒和它們組成三角形?兩人合作把小棒的長度量出來,比一比誰配的小棒最短?誰配的小棒最長?我用充分的時間去關注學生的動態生成,多方面的深入了解學生的情況,及時點撥及時提問,對數學后進生的提問尤為關注,在課堂上出現了數學后進生回答問題是出項的問題我進行了及時的處理,然后組織學生進一步交流,交流時適時運用實物演示驗證,深入淺出即使是后進升生也弄懂了。從而使學生知道第三條邊的長度是有一定范圍的,這種初步認識是學生對三角形三邊關系認識上的第二層次,也是學生思維發展必然經歷的一個階段。
第三層次是推廣驗證,得出結論。第一步教師引導學生比較圍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的長度,用語言敘述三角形的三邊關系;第二步全班交流,教師引導學生把結論寫規范。重點幫助學生理解“任意”兩字,我這樣引導學生思考:剛才活動一中10厘米、8厘米、2厘米不能圍成三角形,那10厘米和8厘米的和也大于2厘米的,為什么不能圍成三角形?你認為對于三角形三邊關系,怎樣表達更嚴密?最后學生終于發現: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對“任意”二字的理解,使學生對三角形三邊之間關系的認識得到了深化。這種深化的認識和理解是學生對三角形三邊關系認識上的第三層次。3深化認知,拓展應用。
基礎練習。
小猴蓋新房,他準備了2根3米長的木料做房頂,還要一根木料做橫梁,現在有1米、5米、7米、8米這四根木料,請你們幫他想一想,他該選幾米長的木料最合適呢?使學生對初步感知的結論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只有讓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學活知識,使知識起到質的飛躍。六板書設計:按ppt課件依次顯示。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pingyujiyu/76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