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模板可以被多次運用,通過不斷修改和完善,使得教學過程更加高效和精確。對于初次編寫教案模板的教師來說,下面的教案范文將為您提供一些寶貴的經驗和建議。
1、教材分析:。
《光影的交響》是選取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八年級上冊)》第6課《光影的交響》的內容。本課是以造型·表現為主,結合作品欣賞的綜合課型。首先回顧上節課講的明暗的知識,然后通過合作學習的方法,讓學生探討用不同工具材料用明暗表現正方體的幾種方法,提高學生的造型能力和情感表現能力。采用制作的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既加強了課堂的交互能力,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對他們進行藝術熏陶。
2、教學目標:
教學的目的是通過強調明暗運用與表現之間的關系,提高學生對明暗學習的興趣,加深對明暗審美價值的本質認識、通過借助簡化的明暗練習方式,提高學生運用明暗造型及利用明暗進行情感表現的能力。美術基礎知識的傳授,使學生學會對美術作品的欣賞方法,進而培養學生欣賞美、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根據初中學生心理、智力發展水平以及當前美術教學的實際情況,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目標:
掌握有關明暗表現的基礎知識。
(2)能力目標:
a.提高學生明暗表現的能力。
b.培養學生明暗表現的實際運用能力。
(3)發展目標:
a.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b.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4)情感目標:
a.培養學生認真學習的態度和探索新知識的興趣。
b.培養學生以審美之心來觀察事物,感受生活,看待社會。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本課的教學重點在于引導學生初步把握借助明暗處理的技巧,表現影物空間立體與前后虛實關系。攻破這一重點,主要利用多媒體展示大量的風景照片和繪畫作品,讓學生觀察,探究,總結等方法。
在教學中我運用多種方式講解:一、運用手工繪畫表現;二、運用多媒體手段對畫面進行彩色單色的轉換。
通過以上教材分析,才能使學生達到教學目標,我準備用下列教法和學法:。
的教育家葉圣淘說教是為了不教,因此教學中教師只作為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本課的教學過程主要強調師生的互動,在課堂教學中我以教室為舞臺,教師為導演,學生為演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讓學生觀察探究創造,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知識的能力,讓學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嘗試欲,并通過實際的操作,讓學生更多地體驗一種成就感,進一步激發他們強烈的創造欲望。主要采用的教法和學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觀察法、討論法、合作學習法和創造作業法。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讓學生自己找出用明暗表現物體形象的方法學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礎上在練習中體驗,在討論的環節中聯系實際,自由發揮,最后在理論的指導下進行知識擴展。對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或者學生比較棘手的問題,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最后同學生一起總結歸納。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強化自己的角色意識,始終以學生的朋友身份出現,讓學生時刻感受到與教師處于平等的地位。
本課的基本教學程序如下圖:
生:初步感知(欣賞作品)——樂中體驗(畫正方體)——討論探究(自評)——知識擴展(明暗簡化練習)——情感升華(愛祖國、愛家鄉、愛學校)。
互動師:引導觀察——情景創設——啟發點撥——匯總歸納。
1、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心理學研究證明學生如果對學習對象產生興趣,他就會自覺地排除外界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干擾,集中注意力積極主動的學習,把學習當作一種愉悅的享受。當上課鈴響時放一些優美的風景圖片和音樂,這時學生滿腔激情,仔細觀察,為學好本課搭好基架。
2、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播放多媒體課件展示一些繪畫作品,讓學生了解藝術家們采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和方法來塑造形體、表達情感的。然后分組采用不同方法用明暗表現一個石膏正方體。讓學生注意畫面的光影變化規律及透視現象規律是怎樣的,學生認真觀察后進行討論,組內交換意見后分別用不同方法畫出石膏正方體。這時教師在教室里巡回指導,發現總是及時解決。最后每組自評后將一張的作品上交,在屏幕上進行展示點評。這種讓學生觀察、發現的學習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
3、構思立意,突破難點。
這一教學環節,我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播放課件中所播放的圖片選擇幾張有代表性的進行分析講解,同時選擇一幅具有代表性的攝影圖片,用單色畫具進行創作,讓學生觀察、模仿、探究、創造。
4、將我所學,為我所用。
教育家弗賴登塔說:“學習的正確方法就是實現再創造”。把所學知識綜合的創造運用是我們的目的,最后,播放輕音樂,讓學生根據風景畫圖片,嘗試運用單色畫具,使用恰當的表現手法,進行再創造。
5、歸納總結。
展示學生作品,學生自評、互評,教師總結。
6、板書設計:
美術教案-光影的交響。
尊敬的評委老師:
你們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以形寫神》,我將圍繞教什么,怎樣教和為什么這樣教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準備、教法學法和教學過程七個方面來匯報我的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本課節選自八年級美術下冊第二課,在新課改理念下,我明確了本課課型屬于欣賞·評述領域。通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了解中國傳統人物畫以形寫神的藝術特點,感受祖國文化獨特的精神風貌;學習運用水墨人物畫的基本技法,嘗試表現簡單的人物。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和激發民族審美情感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教學目標通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對中國傳統人物畫以形寫神的藝術特點有一定的了解,能夠學習運用水墨人物畫的基本技法,嘗試表現簡單的人物。并通過人物造型、背景和道具表現意境,傳達思想感情。
1.知識與技能:了解中國古代人物畫的主要特征,對中國人物繪畫的藝術特點和繪畫技巧做基本的了解和認識。
2.方法與過程:圍繞問題觸發學生去思考,通過引導學生掌握欣賞中國人物繪畫作品的方法,提高學生的美術欣賞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欣賞作品、學習技法和嘗試水墨人物畫表現幾個方面設置教學活動,旨在使學生在學習和了解中國畫表現技法的同時領略祖國文化獨特的精神風貌。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為把握傳統人物繪畫的基本特點,引導學生對我國悠久的文化傳統和人物繪畫作基本的了解和認識。教學難點為涵蓋面比較廣,無法詳細地進行介紹。引導學生掌握美術作品的欣賞方法,提高美術欣賞能力和動手創作能力。
四、教學方法依據初中生的年齡特點和個體差異制定本課教學方法。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分別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1、比較分析法:通過中國作品《韓熙載夜宴圖》與外國作品《最后的晚餐》的比較,學生能夠形象地分析并得出結論:中國古代人物畫主要的造型手段是“線條”。
2、引導探究法:美術作品欣賞是個體的審美活動。繪畫作品是靜態的物質形態,如果讓學生獨自找出審美的切入點,并展開欣賞,最后得到健康審美感受,是比較困難的。這一過程需要教師的逐步引導,所以我采用“引導探究法”。
3、八字教學法:為了幫助學生提高獨立欣賞美術作品的能力,所以我教給學生美術作品欣賞的方法:描述—感受—理解—評論。這是“授人以漁”的教學思想的具體體現。
五、教學準備教師準備:
多媒體(視頻)課件、國畫工具、教材等。學生準備:美術教材、國畫工具、收集的圖片、資料。
六、教學學法。
知識擴展。九、師生總結我的小結不是簡單的總結,為此我設計了三個問題:
1、你學會了什么?
2、中國人物畫作品的“形”和“神”怎么理解?3、從哪些角度入手賞析一幅中國人物繪畫?十、作業指導嘗試創作,圍繞以形寫神主題,即興水墨表現:在宣紙上畫人物,在同學的作品中進行比較,談一談表現的目的;在人物畫作品的欣賞感受中,對人物畫的立意、造型和筆墨表現進行分析。嘗試表現從臨摹開始,臨摹學習適合學生的不同特點和水平,避免了空洞的技法理論學習。圍繞人物畫的主題表現展開,通過作品提示,從提取素材、表現典型、環境渲染以及人物性格、內心世界的刻畫等方面闡述了創作表現方法。
時間分配:課程導入5分鐘,講授10分鐘,學生探究15分鐘,即興創作15分鐘。
以上就是我今天說課的所有內容,懇請各位專家及評委老師對本節說課給予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本次綜合實踐課內容是我校校本教材內容,剛好湘版八年級下冊第二課內容也是木刻版畫,我把校本教材和課本內容相結合設計了這堂綜合實踐課,是一堂以“造型.表現”為主,并結合作品欣賞的綜合實踐課程。版畫是集繪畫、雕刻木板、印刷為一體的藝術,本次活動的設計,以學生為本,采用形式多樣、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學習版畫文化,認識版畫的藝術特色,輕松快樂地學習,注重培養學生對版畫的興趣和動手實踐的能力。
本次活動是典型的版畫技法訓練課,通過課堂活動的滲透讓學生了解木刻、掌握木刻版畫技法,根據教學內容學生課前要準備的版畫工具有:木刻刀、木板、油墨、紙等。這些必備材料對城里孩子來說準備起來可能沒什么,但我校地處比較閉塞的農村地帶,學生對版畫知識了解甚少,版畫制作工具更是從來都沒見過,更別說準備齊全了,所以我只要求學生準備木板和紙,其余老師配備。另外,教師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創作刻制自己的版畫作品,并親手把作品印出來,這個過程也是學生們比較喜歡的。
第二階段,利用多媒體課件分析欣賞版畫作品,感受其藝術魅力,這一階段分四步進行,通過分析欣賞對比了解版畫的藝術特色,風格以及和其它形式的繪畫的不同之處,進一步強調版畫是“以刀代筆”的藝術。
第三階段,結合課件認識木刻刀具、掌握木刻版畫制作方法。這一階段分三部分——先是認識刀具,其次穿插了一個小活動,就是讓學生自己感受三角刀和圓刀的用法,刻出來的線有什么不同,然后就是版畫制作過程的學習。
第四階段,學生動手實踐,自己制作版畫。這個階段很重要,因為環節多,要畫稿、上板、刻板、印刷,所以教師要巡視指導,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學生有好的畫稿或是刻得比較認真的要及時鼓勵,還要提醒學生注意安全。
第五階段,展示作品,師生互評。
自評,引導學生對自己的作品作出合適的評價。鼓勵學生向同學們展示自己的版畫作品,介紹制作技巧和設計經驗。
互評:引導學生合理評價他人的作品。評出最喜歡的版畫作品,說說自己的感受。
總評:教師充分肯定學生的創作熱情和能力,對學生作品進行點評。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心靈的關愛》,下面我將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方法、學法、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對這堂課的教學設計進行講述。
1、教材分析:。
《心靈的關愛》是湘教版八年級美術下冊第七單元的內容,本課是以“設計·應用”為主的綜合課。以系列賀卡的設計與制作為教學主體,著重引導學生珍視親情、友情,關注社會人與人之間關愛的情感,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的發展,突出以美術的方式,培養學生成為充滿愛心的人。
2、教學目標:
教學的目的是通過借助圖形與相關文字,設計與制作精美的卡片,來表達一種對親人、朋友、同學傳達愛心的方式,本課重點引導學生把圖文有機結合在一起,運用同樣形象與文字的幾個不同版面處理,強化學生對卡片版式設計的處理能力。讓學生從中體會到卡片設計的規律性知識。提高學生對系列賀卡設計學習的興趣,加深對卡片審美價值的本質認識、,培養學生欣賞美、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根據初中學生心理、智力發展水平以及當前美術教學的實際情況,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目標:
掌握卡片系列化設計的基本知識與設計技巧。
(2)能力目標:
a、能夠設計并制作出一張較為精致的卡片,傳達出一份真摯的愛心。
b、能夠初步掌握卡片版式設計的要求與方法。
(3)發展目標:
3、能夠設計制作出一組具有一定創意,并體現學生關愛他人的系列化卡片。
(4)情感目標:
a、能夠靈活運用或借鑒已有的美術知識與技能,積極關注社會弱勢群體,參與體現人文關懷的行動。
b.培養學生以審美之心來觀察事物,感受生活,看待社會。
3、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本課側重于提高學生運用圖文動手制作、設計精致卡片的能力。
(2)難點。
如何構思立意,將圖文有機的結合在一起,設計出精美的系列化賀卡。
攻破這一難點在教學中我運用多種方式講解:一、運用手工繪畫表現;二、運用多媒體手段對各種優秀卡片多層次的展示,來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認識,同時讓學生親自動手實踐。
通過以上教材分析,才能使學生達到教學目標,我準備用下列教法和學法:。
本課教學先從對親情的關注入手,通過引導學生用心體驗或許平時一度忽視了的親情,喚起學生對愛的回報與表達之情。接著,引導學生談談自己一份珍視的友情,引導學生好好珍惜與同學、朋友之間的友情。然后,在強調本課設計與制作精美的卡片是一種對親人、朋友、同學傳達愛心的表達方式與積極行動后,再進入到本課主體知識內容的學習。
通過交流進入學習情境。教師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對卡片設計的相關知識進行歸納與總結,卡片的設計表現形式通常以文字、繪畫、攝影、圖案為主,結合圖例講解,提示學生每張卡片之間的圖形設計與相關文字是難以分割統一的整體,將圖文有機結合在一起,更加完整地展現設計創意,培養學生設計時的統一意識和全局觀念。
本課重點是引導學生利用文字、圖形元素進行卡片設計,在學生構思進入到體現真摯愛心的主題情感與卡片設計的獨特表達有機結合的學習情境后,學生普遍會在創意表達上存在一些技術上的障礙,需要一些知識上的幫助。比較集中在材料選擇與運用、折疊方式及裁切、剪貼組合與粘貼、色彩的搭配與涂繪等方面。
教師此時可以與學生一起探討如何制作出一張精致的手工賀卡的制作過程。教師利用設問或選擇的方式,可以更加迅速地與學生在制作要求上建立較為統一的標準。學生自己在探討交流中總結獲得的技巧與心得,往往可以更加直接指導自己的動手制作。。對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或者學生比較棘手的問題,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最后同學生一起總結歸納。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強化自己的角色意識,始終以學生的朋友身份出現,讓學生時刻感受到與教師處于平等的地位。
本課的基本教學程序如下圖:
生:關注社會人與人之間關愛的情感——交流討論————嘗試設計——系列賀卡設計。
互動。
師:引導觀察——情景創設——啟發點撥——匯總歸納。
1、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首先創設一個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從幸福的家庭照片導入,讓學生談談父母、親人、朋友,對自己的關愛和呵護,引導學生用心體驗或許平時一度忽視了的親情,喚起學生對愛的回報與表達之情。接著,引導學生談談自己一份珍視的友情,引導學生好好珍惜與同學、朋友之間的友情。然后再展示在洪水、地震等自然災難降臨時,身處逆境中人們的照片,對比中引出他們更需要得到心靈的關愛。點出課題,進入到本課主體知識內容的學習。強調本課設計與制作精美的卡片是一種對親人、朋友、同學傳達愛心的表達方式與積極行動。
2、分析講解課文范畫,感知課文。
通過教材提供的卡片設計展開圖片和版式設計的學習內容,展示同樣形象與文字的幾種不同版面處理方式的卡片,教師與學生一起,在互動中探討教材上作品的成功之處,提高學生對卡片版式設計的理解和認識。鼓勵學生自己思考及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運用卡片的形式來表達同樣的一份情感。
3、啟發探究與表現。
播放多媒體課件展示一些優秀卡片作品讓學生欣賞分析,引導學生從一張卡片的設計思路出發,借鑒、發展原有設計。對教材提供的一組對應的圖片范例,結合學生作業進行更加直觀的探討,利用圖片或卡片實例,強調每張卡片之間的圖形與相關文字是難以分割的整體。同時,引導學生把圖文有機結合在一起,討論如何能夠更加完整地展現設計創意。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不斷調整、優化設計思路與制作技術,鼓勵學生在互相學習借鑒的同時,注意追求表現方式和技巧的新穎與獨特。
然后分組采用不同方法用簡單的文字圖形嘗試先形設計一張卡片,再進行設計、制作系列化的卡片,這時教師在教室里巡回指導,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最后每組自評后將一張最好的作品上交,在屏幕上進行展示點評。這種讓學生觀察、發現的學習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
4、展示與評價。
學生分組介紹本組最佳設計作品的特點,教師積極引導同學之間探討各組設計作品的特點與不足所在。
1、了解中國山水畫的知識和基本技法。
2、通過指導練習和臨摹、創作活動,使學生能夠按照正確的方法步驟進行中國山水畫的創作。
3、通過學習,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對中國山水畫產生興趣。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了解中國山水畫的基本特性和技法,掌握水彩靜物的干畫法和濕畫法。
難點:中國山水畫的表現技法及運用。
教師:多媒體課件、范畫、靜物、中國山水畫繪畫工具。
學生:教材、水彩繪畫工具。
1、欣賞。
(1)展示課件中各個畫種的圖片,如:中國畫、水彩、油畫。
(2)教師選擇其中一幅畫,介紹中國山水畫的概念、特點及起源。
(3)展示一些水彩作品,向學生提問,如:同學們能覺察出這些中國山水畫都有哪些特點。
2、講解。
(1)欣賞兩幅中國山水畫的作品,讓學生通過直觀的感受對中國山水畫形成感性的認識。
(2)思考練習。設置一道配圖選擇題:從油畫、中國山水畫、中國畫中選擇出中國山水畫。
3、分析。
(1)給學生欣賞幾幅融合了部分水彩技法的作品,提出:這些畫是怎么畫出來的?
(2)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引導學生觀察,討論結束。
4、示范。
(1)教師運用準備好的水彩工具材料,示范創作步驟。
(2)讓學生欣賞范作,體會中國山水畫的創作過程。
5、實踐。
(1)同學生用已準備好的水彩繪畫材料,對中國山水畫技法進行實踐練習。
(2)評價。教師對學生的作業進行評價,也可以之間相互評價。
6、拓展。
(1)了解中國山水畫的其他技法,如:撒鹽法、壓印法等。
(2)希望學生們在中國山水畫表現技法中找到更多的樂趣。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大提琴》,下面我將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方法、學法、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對這堂課的教學設計進行講述。
1、教材所處的地位及前后聯系。
本課是湘版八年級美術下冊的第5單元內容,以“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為主要學習內容。通過學習活動使學生對抽象繪畫有初步的認識,從而豐富學生的造型表現語言,提高運用繪畫表達個性的能力。
教材以介紹大提琴的音色、造型特點入手,進而把對樂器造型之美的分析作為學習側重點,為進一步學習做好鋪墊。教材從多角度,有層次地引導學生感受新奇的視覺效果,嘗試不同的方法,逐步引入到抽象繪畫的創作,體會抽象繪畫的特點與魅力。
說教學目標。
教學的目的是通過把造型要素的運用始終作為教學關注的重點,引導學生綜合所學,嘗試用視覺形象的符號語言表達對音樂的理解,著力培養學生的個性與創新精神,培養學生將藝術創新觀念轉化為具體藝術成品的能力。進而培養學生欣賞美、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根據初中學生心理、智力發展水平以及當前美術教學的實際情況,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目標:
能夠把握樂器造型的特點,領悟造型的獨特魅力。
(2)能力目標:
能夠運用一定的造型表現方法繪制新奇的視覺形象,對抽象繪畫技巧產生初步的認識。
(3)發展目標:
能夠嘗試運用抽象的繪畫造型語言表達對音樂的理解與感受。
b、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4)情感目標:
a.培養學生認真學習的態度和探索新知識的興趣。
b.培養學生以審美之心來觀察事物,感受生活,看待社會。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本課的教學重點在于引導學生對點、線、面、色等基本造型要素在抽象繪畫表現中具體組織、運用。
利用陶泥這種易于塑造的材料來表現清晨人物的行為活動,提高學生立體造型與表現的能力。
教學難點:如何立意構思、以線條為主的方式組織表現抽象新奇的視覺形象。攻破這一難點、重點,,在教學中我運用多種方式講解,同時利用多媒體展示大量優秀美術作品,讓學生觀察,探究,總結等方法。
通過以上教材分析,才能使學生達到教學目標,我準備用下列教法和學法:
著名的教育家葉圣淘說教是為了不教,因此教學中教師只作為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本課的教學過程主要強調師生的互動,在課堂教學中我以教室為舞臺,教師為導演,學生為演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讓學生觀察探究創造,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知識的能力,讓學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嘗試欲,并通過實際的操作,讓學生更多地體驗一種成就感,進一步激發他們強烈的創造欲望。主要采用的教法和學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觀察法、討論法、合作學習法和創造作業法。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以介紹大提琴的音色、造型特點入手,進而把對樂器造型之美的分析作為學習側重點,讓學生自己嘗試運用紙材料創造抽象新奇的作品,為進一步學習做好鋪墊。教學從多角度,有層次地引導學生感受新奇的視覺效果,學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礎上自由發揮,找出表現抽象形象的方法,最后在理論的指導下進行知識擴展。對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或者學生比較棘手的問題,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最后同學生一起總結歸納。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強化自己的角色意識,始終以學生的朋友身份出現,讓學生時刻感受到與教師處于平等的地位。
三、說過程:
本課的基本教學程序如下圖:
生:初步感知(欣賞作品)——。
音樂感受——活動展示——嘗試運用抽象的繪畫造型語言表達對音樂的理解與感受。
互動。
師:引導觀察——情景創設——啟發點撥——匯總歸納。
1、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教學從欣賞大提琴入手,播放一段大提琴演奏的音樂渲染氣氛,并結合大提琴的相關文化與制作藝術的講解入手,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比吉他、琵琶、小提琴等造型相似的樂器圖片,教師引導學生評價大提琴造型的優美與獨特之處,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習慣,培養學生發現美、感受美的能力。
2、對抽象繪畫作品的欣賞。
展示現畢加索以打散重構形式創作的拼貼畫,通過分析作品使學生認識這種打破物體造型原有完整性,進行局部重新拼接組合、變化的表現方法,教學中可以展示另一幅畢加索的抽象拼貼畫,幫助學生在類比中加深理解畫家的創作意圖與表現技巧。從大提琴的完整外形圖片欣賞到局部特寫,再到畢加索抓住吉他局部獨特造型特點進行創作的拼貼畫,通過感受、欣賞、表達等活動方式,為學生初步形成抽象繪畫的審美心理結構打下基礎。
3、音樂感受與美術表現。
欣賞兩幅表達不同音樂情境的大師繪畫作品《伴奏的中心》和《尺幅內的`波動威》。讓學生在對比欣賞中了解不同的抽象表現語言,同時,配合一些動手小練習,加強學生對點、線、面、色等基本造型要素在抽象繪畫表現中具體組織、運用的認識。
4、嘗試動手表現。
要求學生練習時,可以用色彩各異的色紙或者掛歷紙等,先畫出大提琴外形,再根據自己的感受自由分割成幾個局部,注意不可把大提琴形分割得太碎,強調切割后的部分盡量保留有大提琴造型的一些特點。然后剪下重新組合搭配,構成拼接畫面。
(在這個小練習中,教師可以先提供一些樣式并示范拼擺,重點強調構圖均衡、疏密有致。學生作業建議用幾張不同大小的色紙剪切,這樣原有造型剪切組合后,色彩、大小的差異會產生更多組合變化的可能。)。
5、展示與評價。
展示學生作品,學生自評、互評,教師總結。
四、說板書設計:
是人教版-年級下/上冊第-單元的第-篇課文,該單元以“-”為主題展開。
是(文章體裁),主要寫了(主要內容),表達了(中心思想),“寫作特點”(一般是:語言簡煉、層次清晰;描寫生動、細致充滿詩情)”是本文最大的寫作特色。
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中“知、過、情”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能正確讀寫本課要求掌握的生字詞/了解本課寫作背景和有關作者的文學常識;
2.整體理解文意,概括提煉(),把握文章主要內容;
『整體感知要達到的』。
3.品味重要詞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研讀賞析要掌握的』。
由于(本課的一些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
因為(學生的一些實際),我。。。。。。難。。。。:
二、說教法和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诖?,我準備采用的教法是講授法,點撥法。講授法教師可以系統的傳授知識,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討論法、朗讀法和勾畫圈點法,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
此外我準備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
三、說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五個環節展開。
環節1導入新課,我設計的導語是()此導語以師生對話的方式展開,消除了學生上課伊始的緊張感,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環節2落實基礎,整體感知。
首先,教師請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解決字詞問題,教師有針對性的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生字詞進行指導,例如()。
這為學生閱讀文本掃清了障礙,也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的特征。
接下來,教師請數位學生分段朗讀課文,(或者是聽范讀),教師請其他學生邊聽邊圈畫出每段的關鍵詞句,理清文章脈絡,教師根據學生板書文章脈絡。(教師板書)。
新課標對學生閱讀的要求是: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此環節力圖將學生置于閱讀的主體地位,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出發點,學生邊讀邊思考,在聽讀中理清思路,鍛煉學生的聽說讀和概括能力,解決教學重點。
環節3研讀賞析。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p>
教師以多媒體出示q1,q2,教師請學生先默讀在分組討論。
q1,q2的設置一脈相承,學生積極主動的思維和討論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進而解決教學難點。
環節4拓展延伸。
好處: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和閱讀范圍,滿足學生的閱讀期待。。。。。。等等之類。
環節5課后作業。
好處:鞏固知識點(知識類)。
發揮學生想象力,理論-實踐,學以致用(作文類)。
四、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以上,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四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說明,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1、教材分析:
《心靈的關愛》是湘教版八年級美術下冊第七單元的內容,本課是以"設計·應用"為主的綜合課。以系列賀卡的設計與制作為教學主體,著重引導學生珍視親情、友情,關注社會人與人之間關愛的情感,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的發展,突出以美術的方式,培養學生成為充滿愛心的人。
2、教學目標:
教學的目的是通過借助圖形與相關文字,設計與制作精美的系列卡片,來表達一種對親人、朋友、同學傳達愛心的方式,本課重點引導學生把圖文有機結合在一起,運用同樣形象與文字的幾個不同版面處理,強化學生對卡片版式設計的處理能力。讓學生從中體會到卡片設計的規律性知識。提高學生對系列賀卡設計學習的興趣,加深對卡片審美價值的本質認識、,培養學生欣賞美、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根據初中學生心理、智力發展水平以及當前美術教學的實際情況,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目標:
a、能夠設計并制作出一張較為精致的卡片,傳達出一份真摯的愛心,
b、能夠初步掌握卡片版式設計的要求與方法。
(2)發展目標:
能夠設計制作出一組具有一定創意,并體現學生關愛他人的系列化卡片。
(3)情感目標:
a、能夠靈活運用或借鑒已有的美術知識與技能,積極關注社會弱勢群體,參與體現人文關懷的行動。
b。培養學生以審美之心來觀察事物,感受生活,看待社會。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課側重于提高學生運用圖文動手制作、設計精致卡片的能力。如何構思立意,將圖文有機的結合在一起,設計出精美的系列化賀卡,攻破這一難點在教學中我運用多媒體手段對各種優秀卡片多層次的展示,來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認識,同時讓學生親自動手實踐。
通過以上教材分析,才能使學生達到教學目標,我準備用下列教法和學法:
本課教學先從對社會的關注入手,再轉到親情,通過引導學生用心體驗或許平時一度忽視了的親情,喚起學生對愛的回報與表達之情。接著,引導學生對身邊的親朋好友的關愛,引導學生好好珍惜。然后,在強調本課設計與制作精美的卡片是一種對親人、朋友、同學傳達愛心的表達方式與積極行動后,再進入到本課主體知識內容的學習。
通過交流進入學習情境。教師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對卡片設計的相關知識進行歸納與總結,卡片的設計表現形式通常以文字、繪畫、圖案為主,結合圖例講解,提示學生每張卡片之間的圖形設計與相關文字是難以分割統一的整體,將圖文有機結合在一起,更加完整地展現設計創意,培養學生設計時的統一意識和全局觀念。
本課重點是引導學生利用文字、圖形元素進行卡片設計,在學生構思進入到體現真摯愛心的主題情感與卡片設計的獨特表達有機結合的學習情境后,學生普遍會在創意表達上存在一些技術上的障礙,需要一些知識上的幫助。
教師此時可以與學生一起探討如何制作出一張精致的手工賀卡的制作過程。學生自己在探討交流中總結獲得的技巧與心得,往往可以更加直接指導自己的動手制作。對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或者學生比較棘手的問題,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最后同學生一起總結歸納。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強化自己的角色意識,始終以學生的朋友身份出現,讓學生時刻感受到與教師處于平等的地位。
本課的基本教學程序如下圖:
生:關注社會人與人之間關愛的情感——交流討論——嘗試設計——系列賀卡設計互動。
師:引導——情景創設——啟發點撥——匯總歸納。
1、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首先創設一個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從問題導入,假如自已是個盲人,會在漆黑的夜里為別人點上一盞燈籠嗎?讓學生談談感受,再到貧困地區的學生上課的環境跟本校學生上課所處環境的圖片進行對比欣賞,引導學生要懂得去關愛他人。接著欣賞歌曲《媽媽》,讓學生回憶起對父母愛的體驗跟一度忽視的親情,以及父母、親人、朋友,對自己的關愛和呵護,喚起學生對愛的回報與表達之情,再讓學生把這種感恩或者想說的話寫在紙上,利用之前課堂上所學的折"心"或"千紙鶴",折出,并在課后送出。前面主要是對學生情感的注入。后成再強調本課設計與制作精美的卡片是一種對親人、朋友、同學傳達愛心的表達方式與積極行動。
2、分析講解賀卡的作用。
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展示,在互動中探討賀卡的種類及特征,提高學生對卡片版式設計的理解和認識。
3、啟發學生探究與表現系列化卡片。
播放多媒體課件展示一些優秀系列化卡片作品讓學生欣賞分析,強調每張卡片之間的共性與個性,同時,引導學生把圖文有機結合在一起,討論如何能夠更加完整地展現設計創意,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不斷調整,優化設計思路與制作技術,鼓勵學生在互相學習借鑒的同時,注意追求表現方式和技巧的新穎與獨特。
安排學生于第二課時進行分組實踐活動。
4、展示與評價。
學生分組介紹本組最佳設計作品的特點,教師積極引導同學之間探討各組設計作品的特點與不足所在。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我喜愛的書》,下面我將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方法、學法、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對這堂課的教學設計進行講述。
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我喜愛的書》是湘版八年級美術上冊第一單元的內容,本課屬于“設計?應用”類型課。把書封設計的學習與裝飾學生自己喜愛的書結合,通過設計自己喜愛書籍的封面,掌握書籍封面設計的基本技巧,培養其設計意識。編者沒有沿襲傳統的以具象圖形為主的設計形式,而是強化了借助文字圖形這個相對抽象的設計元素進行書籍封面設計的思路,突出以文字組合、變化、構成為主的設計方式。更多以文字造型、大小變化、位置安排、色彩搭配及組合圖形等方面來考慮設計,試圖把文字作為一種獨立的視覺圖形進行設計處理,讓學生從中體會到封面設計的一般性規律及表現要領。這種設計元素的單純化、抽象化處理,可以促使學生更易于接受與掌握封面設計的規律性知識。在學習封面設計的同時,本課側重于提高學生字體設計的能力。
2、教學目標:
教學的目的是通過借助文字圖形這個相對抽象的設計元素進行書籍封面設計的思路,讓學生從中體會到封面設計的規律性知識。提高學生對書籍封面設計學習的興趣,加深對封面審美價值的本質認識、,美術基礎知識的傳授,使學生學會對美術作品的欣賞方法,進而培養學生欣賞美、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依據新課程標準和我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從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出發,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能夠在調查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中提高對書籍封面設計重要性的認識。
(2)能力目標:
*能夠初步掌握書籍封面版式設計的要求與方法。
(3)發展目標:
*能夠把文字圖形作為一種獨立的設計元素,設計自己喜愛書籍的封面。
(4)情感目標:
a.培養學生認真學習的態度和探索新知識的興趣。
b.培養學生以審美之心來觀察事物,感受生活,看待社會。
3、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本課側重于提高學生字體設計的能力。
(2)難點。
攻破這一難點在教學中我運用多種方式講解:一、運用手工繪畫表現;二、運用多媒體手段對封面多層次的展示,來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認識,同時讓學生親自動手實踐。
通過以上教材分析,才能使學生達到教學目標,我準備用下列教法和學法:。
二、說教法、學法及教學手段。
1、說教法。
教是為了學服務的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發揮主導作用,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為了使本課在教學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切實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我采用一下教學方法:
(1)、情景教學法。
情景對于學生的學習有著感染、暗示、激勵等作用,創設一個好的教學情景,在教學中起著事半功倍的效果。為此,布置學生收集有關書籍的相關資料,展示不同風格的書籍設計,拉近了學生與課堂的距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2)、觀察比較法。
(3)、范例教學法。
根據心里學原理再造想像是根據詞語的描述或圖樣、圖解、符號紀錄等的示意,在人腦中形成新的形象的過程。因此,我真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展示教學相關資料。為學生提供大量的精彩感性書籍設計圖片和范例欣賞啟發學生靈感,豐富和完善學生構思與創作。
(4)、直觀演示練習法。
直觀演示書籍設計步驟,激發學生想象力,引導學生自主或合作完成書籍設計作品。
三、說學法。
本課重點是引導學生利用文字元素進行封面設計,這里需要強調的是:文字在此不再只是作為一種進行識別與交流的語言符號而存在,更多被看成一種可以進行造型變化與設計的抽象圖形。但在教學中可以要求學生先不必考慮文字的圖形設計處理,而是強調文字的主次、疏密、虛實關系,以及考慮文字的大小、顏色、位置等因素的整體設計。對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或者學生比較棘手的問題,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最后同學生一起總結歸納。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強化自己的角色意識,始終以學生的朋友身份出現,讓學生時刻感受到與教師處于平等的地位。
四、說教學過程:
本課的基本教學程序如下圖:
生:市場調查——交流討論——字體設計——封面設計——系列書封設計。
互動。
師:引導觀察——情景創設——啟發點撥——匯總歸納。
1、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首先創設一個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讓學生談談課前到市場調查,到書店觀摩各具特色的書籍封面的情況,建議學生把喜愛的書籍封面記錄下來,以學生作市場調查的圖片導入,在交流不同表現形式的書封設計資料的同時,用多媒體展示封面設計的相關圖例,使學生討論時根據類別有所對照。消除學生的畏難心理,樹立學習信心,集中注意力積極主動的學習,把學習當作一種愉悅的享受,為學好本課搭好基架。
2、分析講解課文范畫,感知課文。
通過教材供的書籍封面的展開圖片,使學生了解到完整的書籍封面設計是封面、書脊、封底的統一設計,在設計時要認真綜合考慮。文字的主次、疏密、虛實關系,以及文字的其他各種設計處理都直接關系到整個設計的效果,分析時,加以強調。重點關注兩個部分,其一是采用對稱或均衡的布局形式設計書籍封面,其二是利用非均衡的布局形式設計具有個性的書籍封面,并提示可設計系列書封,對設計制作時運用的材料、手法給予一定提示使學生獲得更多信息,用作學生練習時參考。
3、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播放多媒體課件展示一些優秀封面作品,讓學生了解藝術家們采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和方法來設計、表達封面主題的。然后分組采用不同方法用簡單的文字圖嘗試形設計自已喜愛的書籍封面版式,提示可以把文字都看成幾何方塊,注意大小、位置、形狀、色彩的變化。這時教師在教室里巡回指導,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最后每組自評后將一張最好的作品上交,在屏幕上進行展示點評。這種讓學生觀察、發現的學習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
4、展示與評價。
學生介紹分組對比原有書籍的設計,介紹本組最佳設計作品的特點,教師積極引導同學之間探討各組設計作品的特點與不足所在。
五、說板書設計:
美術課的板書應融畫與一體,因此,在教學中,應將作畫過程與板書相結合,將范畫、多媒體課件相對應,做到直觀清楚,突出主題,照顧全面。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心靈的關愛》,下面我將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方法、學法、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對這堂課的教學設計進行講述。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心靈的關愛》是湘教版八年級美術下冊第七單元的內容,本課是以“設計?應用”為主的綜合課。以系列賀卡的設計與制作為教學主體,著重引導學生珍視親情、友情,關注社會人與人之間關愛的情感,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的發展,突出以美術的方式,培養學生成為充滿愛心的人。
2、教學目標:
教學的目的是通過借助圖形與相關文字,設計與制作精美的卡片,來表達一種對親人、朋友、同學傳達愛心的方式,本課重點引導學生把圖文有機結合在一起,運用同樣形象與文字的幾個不同版面處理,強化學生對卡片版式設計的處理能力。讓學生從中體會到卡片設計的規律性知識。提高學生對系列賀卡設計學習的興趣,加深對卡片審美價值的本質認識、,培養學生欣賞美、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根據初中學生心理、智力發展水平以及當前美術教學的實際情況,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目標:
掌握卡片系列化設計的基本知識與設計技巧。
(2)能力目標:
a、能夠設計并制作出一張較為精致的卡片,傳達出一份真摯的愛心。
b、能夠初步掌握卡片版式設計的要求與方法。
(3)發展目標:
3、能夠設計制作出一組具有一定創意,并體現學生關愛他人的系列化卡片。
(4)情感目標:
a、能夠靈活運用或借鑒已有的美術知識與技能,積極關注社會弱勢群體,參與體現人文關懷的行動。
b.培養學生以審美之心來觀察事物,感受生活,看待社會。
3、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本課側重于提高學生運用圖文動手制作、設計精致卡片的能力。
(2)難點。
如何構思立意,將圖文有機的結合在一起,設計出精美的系列化賀卡。
攻破這一難點在教學中我運用多種方式講解:一、運用手工繪畫表現;二、運用多媒體手段對各種優秀卡片多層次的展示,來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認識,同時讓學生親自動手實踐。
通過以上教材分析,才能使學生達到教學目標,我準備用下列教法和學法:。
二、說教法。
本課教學先從對親情的關注入手,通過引導學生用心體驗或許平時一度忽視了的親情,喚起學生對愛的回報與表達之情。接著,引導學生談談自己一份珍視的友情,引導學生好好珍惜與同學、朋友之間的友情。然后,在強調本課設計與制作精美的卡片是一種對親人、朋友、同學傳達愛心的表達方式與積極行動后,再進入到本課主體知識內容的學習。
通過交流進入學習情境。教師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對卡片設計的相關知識進行歸納與總結,卡片的設計表現形式通常以文字、繪畫、攝影、圖案為主,結合圖例講解,提示學生每張卡片之間的圖形設計與相關文字是難以分割統一的整體,將圖文有機結合在一起,更加完整地展現設計創意,培養學生設計時的統一意識和全局觀念。
三、說學法。
本課重點是引導學生利用文字、圖形元素進行卡片設計,在學生構思進入到體現真摯愛心的主題情感與卡片設計的獨特表達有機結合的學習情境后,學生普遍會在創意表達上存在一些技術上的障礙,需要一些知識上的幫助。比較集中在材料選擇與運用、折疊方式及裁切、剪貼組合與粘貼、色彩的搭配與涂繪等方面。
教師此時可以與學生一起探討如何制作出一張精致的手工賀卡的制作過程。教師利用設問或選擇的方式,可以更加迅速地與學生在制作要求上建立較為統一的標準。學生自己在探討交流中總結獲得的技巧與心得,往往可以更加直接指導自己的動手制作。。對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或者學生比較棘手的問題,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最后同學生一起總結歸納。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強化自己的角色意識,始終以學生的朋友身份出現,讓學生時刻感受到與教師處于平等的地位。
四、說教學過程:
本課的基本教學程序如下圖:
生:關注社會人與人之間關愛的情感――交流討論――――嘗試設計――系列賀卡設計。
互動。
師:引導觀察――情景創設――啟發點撥――匯總歸納。
1、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首先創設一個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從幸福的家庭照片導入,讓學生談談父母、親人、朋友,對自己的關愛和呵護,引導學生用心體驗或許平時一度忽視了的親情,喚起學生對愛的回報與表達之情。接著,引導學生談談自己一份珍視的友情,引導學生好好珍惜與同學、朋友之間的友情。然后再展示在洪水、地震等自然災難降臨時,身處逆境中人們的照片,對比中引出他們更需要得到心靈的關愛。點出課題,進入到本課主體知識內容的學習。強調本課設計與制作精美的卡片是一種對親人、朋友、同學傳達愛心的表達方式與積極行動。
2、分析講解課文范畫,感知課文。
通過教材提供的卡片設計展開圖片和版式設計的學習內容,展示同樣形象與文字的幾種不同版面處理方式的卡片,教師與學生一起,在互動中探討教材上作品的成功之處,提高學生對卡片版式設計的理解和認識。鼓勵學生自己思考及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運用卡片的形式來表達同樣的一份情感。
3、啟發探究與表現。
播放多媒體課件展示一些優秀卡片作品讓學生欣賞分析,引導學生從一張卡片的設計思路出發,借鑒、發展原有設計。對教材提供的一組對應的圖片范例,結合學生作業進行更加直觀的探討,利用圖片或卡片實例,強調每張卡片之間的圖形與相關文字是難以分割的整體。同時,引導學生把圖文有機結合在一起,討論如何能夠更加完整地展現設計創意。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不斷調整、優化設計思路與制作技術,鼓勵學生在互相學習借鑒的同時,注意追求表現方式和技巧的新穎與獨特。
然后分組采用不同方法用簡單的文字圖形嘗試先形設計一張卡片,再進行設計、制作系列化的卡片,這時教師在教室里巡回指導,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最后每組自評后將一張最好的作品上交,在屏幕上進行展示點評。這種讓學生觀察、發現的學習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
4、展示與評價。
學生分組介紹本組最佳設計作品的特點,教師積極引導同學之間探討各組設計作品的特點與不足所在。
五、說板書設計:
尊敬的各位評委: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標準教材浙美版第八冊第五課的教學內容《愛書、藏書》,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
《愛書、藏書》是標準教材浙美版第八冊第五課的教學內容,本課的教學內容包含藏書票與書簽的設計制作。我以藏書票的設計、制作作為重點教學展開說課,因為這個內容可以單獨作為一個教學內容,另一方面,我認為我們的教育思想不僅要對學生的想像力、創造力開發的關注,還要引導學生對美術文化的關注。對此,我們學校以藏書票教學作為學校的美術特色進行開發,我也上了這一節課,所以選擇這個內容來進行說課。
2、教材分析:藏書票起源于德國,是貼在書籍扉頁上的小小裝飾畫。有“紙上寶石”、“版畫珍珠”等美稱。翻開書,首先看到一幅與精美的裝幀設計相襯的美麗的藏書票,這是藏書票獨有的形式美感,對于所愛的藏書能起到裝飾的效果,體現了藏書票的裝飾價值。然而,除了它的裝飾功能,它還有很多其它的功能,比如:它的欣賞功能、收藏功能、交流功能等,內容上突出表達藏書者的思想、感情、修養和興趣為主的創作題材,教材中的教學設計也是從以上幾個方面進行設計,突出形式美的裝飾功能。但是,它還有一個價值,往往被人們所忽略,就是它的“讀書價值”,或者可以說它有“促進讀書的價值”,這一點也就成為我設計這節課的教材背景。于是我把藏書書票教學的設計重點重組,我對這節課的設計表現為:借助版畫藏書票的表現形式,提升學生的美術文化素養,使學生在創作藏書票的過程中,理解讀書的意義;激發讀書的興趣;學習通過文本閱讀獲取創作藏書票的靈感的方法。帶動版畫技藝提高的同時,加強對美術創作方式的體驗。
3、學情分析:雖然四年級的學生已接觸過版畫基礎知識,并在課堂學習中嘗試過制作簡單的版畫,但如果要學生在沒有任何經驗與方法的情況下設計制作一枚藏書票,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四年級的學生會手足無措,不知從何開始,設計出來的作品肯定是不具有內在含義的,近似于想像畫一樣。所以,要體現藏書票特有的內含,體現藏書票的“讀書價值”必然要將藏書票與讀書的關系作為學生學習的重要內容。使學生認識到藏書票的價值并能夠掌握通過文本閱讀獲取藏書票創作的方法。
4、設計意圖:
(1)本課的教學設計是將美術技法上升到美術文化的一種嘗試,符合新課標所倡導的理念。通過欣賞、制作藏書票活動,了解藏書票的價值,并發掘藏書票的“讀書功能”,更好的培養學生愛讀書、愛惜書的思想感情。
(2)加強對美術創作方式的另一種體驗。通過對文本的閱讀,獲取創作藏書票元素的方法不僅適用于藏書票創作,這種對文本的情感提煉,適用于多方面,比如現在流行的美術測試,就是給出一斷文字,然后進行創作;再比如王老師提出的兒童原生態教學的策略其中一點也是從文出來。所以掌握這種方法,獲取從文中得出創作元素的經驗是設計中最重要的意圖。
二、說目標:
1、知識與技能:讓學生通過欣賞、交流,了解有關藏書票的來歷、作用、價值及相關知識。
2、過程與方法:通過閱讀短文,引導學生從短文中發掘創作藏書票的創作元素(可以是對作者的印象、對故事的情景、從中受到的啟發與感受等)并制作書票。并最終掌握這種方法,在別處適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掌握從文本中獲取創作藏書票元素的方法,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培養學生愛讀書的良好品性。
二、說重點:
引導學生從文本中獲取創作藏書票的創作元素,
三、說難點:
設計出新穎、獨特富有特殊含義的藏書票。
四、說教法:
1、巧設疑問,自主探究:在教學中,對知識點的解剖多以猜謎的形式呈現,意圖是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增加學習的趣味性,學生在猜測過程中與滿足好奇心后,神不知鬼不覺的掌握本是陌生的藏書票知識。
2、綜合欣賞:對比創作:
(一)運用多媒體欣賞引導:
(1)圖片欣賞:在教學中,圖片欣賞包括兩個方面:
a欣賞藏書票作品,嘗試理解創作者的思想意圖及內隱的含義。
b欣賞名家為特定文本創作的藏書票。以學生原有對文本的認識去現解藏書票的含義。
(2)文本欣賞:重讀《童年》片斷,增強情感體驗,從現有的對文本的認識中去尋找創作元素。
(二)與名家作品比較創作:
(1)欣賞同一文本的不同作品,學習創作者的不同視角。
(2)在同一文本中生成自我的內心感受,嘗試進行創作。
意圖使學生通過這種程序性的練習掌握從文本中獲取創作元素的方法。
五: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創設問題情景:平時用什么方法標記屬明自己的書?
2、介紹藏書票知識:有一個聰明的德國人,他用一種特殊的方法標記屬于自己的書。(出示貼有《刺猬》藏書票的書)并介紹世界上第一枚藏書票《刺猬》是怎樣產生并代表什么含義等。
(二)、新授:
1、欣賞藏書票:一邊欣賞藏書票一邊以問題形式介紹藏書票的知識。
知識點1、藏書票和平常的兒童畫有什么區別?引導學生講出藏書票的表現形式是帶有設計意圖的,構圖上講求簡潔明了,內容上講求主題突出并具有一定的含義等。
知識點2、人們為什么用藏書票來作為自己藏書的標記?有什么意義?引導學生講出藏書票的欣賞價值、裝飾價值、與促進讀書的價值等。
知識點3、每一枚藏書票都有一個共同的地方是什么?引導學生說出拉丁文的含義。
(三)、創作:
1、創作前:欣賞名家作品,解讀作品含義:欣賞名家為《童年》所創作的藏書票,請學生講講自己對藏書票內容的理解。
2、創作中:重獲名作認識,挖掘創作元素:出示文字片斷,引導學生在文字中挖掘創作元素。這一環節可以引導學生講講自己的感受,想從哪一個點進行創作。及時給出小結:
方法1、表現對文本的理解。
方法2、表現對讀后的感受。
方法3、表現跟讀書意義有關的感受等。
(四)、評價:
1、對藏書票作品的評價:
2、對“讀書”、“愛書”的重新認識:
3、對書中獲取創作藏書票方法的總結: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居室的色彩搭配》,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和學法和教學過程六個方面來匯報我的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本課節選自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八年級上冊中第9課的內容,題目是《居室的色彩搭配》在新課改理念下,我將本節課設計成一節綜合探索課,因為本次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加強學習活動的綜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術課程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關聯,發展學生創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美術教師還應注重拓展教材的廣度和深度,最大限度地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其知識面。
二、學情分析。
本節課針對的主體是初中生,而初中生兩極分化已形成,個體差異明顯,形象思維往抽象思維轉化,但形象思維仍然占主體地位,因而直觀性教學更貼近學生實際,因此不適合也不應該將本課過于專業化,要使學生明白居室的色彩的設計風格與設計方法需要融于居室環境的整體設計中,創造出符合居室居住者生活情調的不同的空間氣氛,滿足居住者個性化的要求,此外,色彩搭配必須要結合居室環境中其他造型因素及功能的要求,不同要求的居室要有與之相應的色彩設計,要告訴學生,盡管居室色彩搭配有很多規律性的東西,但要始終貫穿著“以人為本”的理念,即你喜歡的,就是最適合你的。
三.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必須從學生角度出發,同時結合教材人文與科技的特色,因此這里將教學目標分為三個方面。
1、知識目標:
通過大量圖片和創設情境,使學生掌握居室色彩搭配相關知識,為學生色彩搭配打基礎。
2、能力目標:
引導學生進行欣賞、交流、探索與實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賞析能力、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駕馭色彩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四.跟據教材內容和學情分析,我確定本課:
教學重點為:運用所學色彩知識解決居室色彩搭配的問題和進行色彩實踐。
教學難點是:變抽象知識為直觀的色彩感受,幫助學生認識色彩,用以指導學生的色彩實踐。
五教法與學法。
1.教法。本課較多地通過教師的演示,引導學生感受、觀。
察、比較,進行自主學習,并與討論法結合。
2.學法。以學生為主,讓學生自主讀圖、討論、互動。
六.我的教學過程及思路:
1.導入:首先展示一組家居色彩搭配的圖片,引起學生的興趣,然后讓學生談談自己家中運用了哪些色彩,是怎樣進行搭配的。由此引出我們的話題,居室設計的色彩搭配。
2.講授新課。
居室的空間設計,就是創造符合居住者生活情調的空間氣氛,是對美的追求。而色彩設計是其中的重要一環。從出示的圖片中讓學生聯想居室主人的性格特征、年齡特點、性別以及文化層次等。
這些方面可以從色彩的三個角度出發。
(明度、純度、冷暖)。
青年喜歡:明度較高、色調較暖、純度較高的色彩。
中年人喜歡:中明度、純度較低的色彩。
老年喜歡:明度較低、純度較低的色彩。
依據居住者的特點對居室進行合理的色彩搭配。
3色彩知識介紹。
讓學生了解一些家居色彩搭配的禁忌,為學生更好地品評色彩搭配實例提供借鑒,同時提高學生審美水平。
舉例介紹不同國家的禁忌色,讓學生了解人們的地域、文化、習慣、環境等因素的不同,人們對色彩的認識也不盡相同。以此開擴學生的眼界,進而引起學生對世界多元文化的關注。
4.小組討論。
通過給出的居室色彩對比圖,讓學會圍繞運用了那些色彩,怎樣組合搭配色彩,達到什么效果以及不同色彩搭配帶給人什么樣的感受等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交流想法和意見。
5.課堂實踐。
最后一個環節是課堂實踐,我設計的內容是為學生提供好居室布局圖,由學生來完成色彩搭配然后老師再提出實踐建議。
七.課堂小結。
本節課的一個特點是通過大量生動、直觀的色彩圖像,使學生開擴眼界,打開設計思路。創設貼近學生的情境,引起學生對色彩的切實體驗,讓學生在感受色彩的同時,自己找到色彩搭配的規律,同時告訴學生,雖然色彩搭配有很多規律可循,,但從張揚個性的角度,完全可以不拘一格,你喜歡的,就是適合你的。從而鼓勵學生大膽創新、積極思維?!傲私馍?,扮美生活,雖然我們現在的設計還不夠完美,但請相信,只要我們多留心、多發現,時刻有一雙擅于發現美的眼睛,不斷積累美的知識與經驗,那么每一位同學都會成為未來生活中美的主人?!?/p>
我所設計的這則教案,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版八年級(初二)上冊第六課《打開的喜悅》第一課。它屬于“設計、應用”學習領域。本課的學習內容集手工與繪畫為一體,畫、刻、剪、撕、貼、實物粘貼等技法綜合運用,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利用身邊容易找到的各種媒材進行創造,制作出自己喜歡的卡片,在動腦、動手中體驗成功的快樂。你像節日里自己動手制作卡片相互贈送,不僅節省資金,還可以增進學生、老師之間的友誼和交流,增添師生的生活情趣。
1、設計理念:
新課程的改革首當其沖的是教育觀念的轉變和教育理念的更新。面對新的教材,我們必須把握教材的設計理念,才能在認識和挖掘教材內容、準確把握重難點、組織處理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達到實施新課程改革的目的?!耙晫W生為主體,以學生發展為出發點,培養創新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新課程提倡的重要理念。針對本課的特點,我采用靈活機動的教學方式,即重視學生的積極參與,激發學生的主體精神,克服教師講述的弊端,又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2、 教學目標:
a、體驗與發現:體驗單色或彩色卡紙、皮草、木片、樹皮、線頭、易拉罐皮、小樹枝、碎花布頭、牛仔布片,干花等材料的材質美。
對材料進行有意義的加工和改造,自己動手制作出富有創意的卡片,在節日里送給自己的老師、同學、父母或者是好友,傳遞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b、實踐與創造:可以讓學生了解立體構成的知識,通過對各種線材、面材、塊材的制作實踐體驗,創造性地制作出形形色色的立體卡片:如仿生形、立體形、立體與平面相結合等;也可以發揮不同材質的特點:如在卡紙上嵌樹皮、木、繩線等等,;也可以切割、折疊來變化卡片的形態。
c、欣賞與評價:欣賞有趣的卡片,啟發創作思維,在評論作品中看其是否有個性、是否有時代氣息;是否有奇思妙想和創新精神;是否有熱愛生活的情趣。
3、教學重點:
大量精美的示范作品要能夠擴大學生的視覺信息,解放思想,開啟思路,起到鼓勵學生大膽嘗試的作用;訓練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在制作中表達自己的.創作意圖。(這是突破重點的關鍵所在)
4、教學難點:
教師恰當地引導學生自由對紙張進行切割、折疊和組合,形成立體卡片,并能夠把生活中可利用的材料富有創意性做進自己的卡片中。(突破點:教師的演示,學生的觀察、實踐,可以將難度減小到最底限度)
5、教學準備:
教具:示范作品、各種紙材、剪刀、尺子、鉛筆、彩筆、各色顏料
學具:毛線、木材、繩線、舊牛仔布、碎花布頭、易拉罐皮、皮革、特種紙等。
教學過程的設計,沒有固定的形式。我依據教案書上所說,分階段教學,當然可以進行創新。因為畢竟是“教無定法”。
1、準備階段:
在沒講課之前,讓學生自由結合:個人或倆人一組;三人或三人以上集體組,充分尊重學生的個人選擇,鼓勵和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充分體現自主互助合作模式。
另外,我覺得學習氛圍非常重要,如果在學生一進入教室,就能感受并被一種濃厚的藝術氛圍包圍起來的時候,他的身心必定會受到感染。因此,課前播放音樂,并展示精美的藝術品,學生就能感受到不同。我選擇的是旋律特點很強的貝多芬的鋼琴曲《命運》,并為下一步作好鋪墊。也是有備而來的。
2、導入階段: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尤其在設計應用課中最為重要。學生如果沒有興趣,就不會用心的去想象和設計,更不會用心的去制作進而探討了。所以我展示各種卡片:或者質樸的、或者現代的、或者異國風情的、或者優雅的、或是笨拙的、或是滑稽的、可愛的等等。
教師提問:
(1)請同學們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卡片并能夠說出喜歡的理由?(促進學生的想像力和形象思維能力的發展)
(2)同學們,你準備把你喜歡的卡片送給誰?為什么?
以上倆個問題激發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調動他們的興趣,在興趣沒結束前,再次提問。
進入點評、討論階段:節日里、生日里我們去買一件小禮物,一張卡片完全可以,但在傳達情誼上遠遠不如親自動手做一張小卡片顯得更有真情。(我拿商店買的卡片與自己制作的卡片進行對比)讓學生討論。(可以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和討論意識,讓學生主體參與)
3、發展階段(設計、制作):
討論分析手工制作的卡片與商店里銷售的卡片有何不同。
商店里的卡片優點:精美、簡潔、方便、節約時間。缺點:整齊劃一、在情感上有應付感,不能完全表達出每一個人的需要。
手工制作的卡片優點:個性化強、可發揮余地大、更能傳情達意。 缺點:花時間,不可大批量生產(時間長、情感投入的也多)
(以上由學生說,老師總結)
同學們想不想了解和實踐一下(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實踐):
(1) 切割、折疊各種立體構成技法
(2) 用各種線材、面材、快材進行立體構成制作練習。
(3) 粘貼、插接、鑲嵌、肌理制作等多種輔助技法(豐富教學內容,達到較好的藝術效果)
4、總結與嘗試探究階段,
這一階段是本課的難點也是本課的作業。 選擇恰當的材料和工具進行再創作,大膽、自由地表現自己的內心感受。同學們可以根據自己帶來的材料體驗和感受:
(1)體驗毛線、木制、繩線、牛仔布、易拉罐皮、皮革本身的材質美。(根據材質表現性格)
(2)感受材料特性與繪畫的完美結合。(如表現思念可以通過與毛線的結合來渲染效果;表示刻骨銘心可選用易拉罐皮顯得更加形象;碎花布可用來貼在送給女性的卡片里表示美麗、溫柔、懷舊)
(3)靈活的運用立體構成的制作方法,充分挖掘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使動手和享受成功快樂聯系起來。
學生制作,教師巡視并做相應的指導,制作中注意安全。(大約20分鐘)
展示作業,讓學生盡情展示自己創作的卡片。各小組選派代表發言,指明作品的優、缺點;然后互評;教師進行總評。
5、課后拓展:
課后可嘗試其他的制作方法。
6、教學反思:
講完這節課后有什么地方做得好,什么地方做的不好,仍需努力。
本節課結束。(共計40分鐘)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
《愛書、藏書》是標準教材浙美版第八冊第五課的教學內容,本課的教學內容包含藏書票與書簽的設計制作。我以藏書票的設計、制作作為重點教學展開說課,因為這個內容可以單獨作為一個教學內容,另一方面,我認為我們的教育思想不僅要對學生的想像力、創造力開發的關注,還要引導學生對美術文化的關注。對此,我們學校以藏書票教學作為學校的美術特色進行開發,我也上了這一節課,所以選擇這個內容來進行說課。
2、教材分析:
藏書票起源于德國,是貼在書籍扉頁上的小小裝飾畫。有“紙上寶石”、“版畫珍珠”等美稱。翻開書,首先看到一幅與精美的裝幀設計相襯的美麗的藏書票,這是藏書票獨有的形式美感,對于所愛的藏書能起到裝飾的效果,體現了藏書票的裝飾價值。然而,除了它的裝飾功能,它還有很多其它的功能,比如:它的欣賞功能、收藏功能、交流功能等,內容上突出表達藏書者的思想、感情、修養和興趣為主的創作題材,教材中的教學設計也是從以上幾個方面進行設計,突出形式美的裝飾功能。
但是,它還有一個價值,往往被人們所忽略,就是它的“讀書價值”,或者可以說它有“促進讀書的價值”,這一點也就成為我設計這節課的教材背景。于是我把藏書書票教學的設計重點重組,我對這節課的設計表現為:借助版畫藏書票的表現形式,提升學生的美術文化素養,使學生在創作藏書票的過程中,理解讀書的意義;激發讀書的興趣;學習通過文本閱讀獲取創作藏書票的靈感的方法。帶動版畫技藝提高的同時,加強對美術創作方式的體驗。
3、學情分析:
雖然四年級的學生已接觸過版畫基礎知識,并在課堂學習中嘗試過制作簡單的版畫,但如果要學生在沒有任何經驗與方法的情況下設計制作一枚藏書票,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四年級的學生會手足無措,不知從何開始,設計出來的作品肯定是不具有內在含義的,近似于想像畫一樣。所以,要體現藏書票特有的內含,體現藏書票的“讀書價值”必然要將藏書票與讀書的關系作為學生學習的重要內容。使學生認識到藏書票的價值并能夠掌握通過文本閱讀獲取藏書票創作的方法。
4、設計意圖:
(1)本課的教學設計是將美術技法上升到美術文化的一種嘗試,符合新課標所倡導的理念。
通過欣賞、制作藏書票活動,了解藏書票的價值,并發掘藏書票的“讀書功能”,更好的培養學生愛讀書、愛惜書的思想感情。
(2)加強對美術創作方式的另一種體驗。
通過對文本的閱讀,獲取創作藏書票元素的方法不僅適用于藏書票創作,這種對文本的情感提煉,適用于多方面,比如現在流行的美術測試,就是給出一斷文字,然后進行創作;再比如王老師提出的兒童原生態教學的策略其中一點也是從文出來。所以掌握這種方法,獲取從文中得出創作元素的經驗是設計中最重要的意圖。
二、說目標:
1、知識與技能:讓學生通過欣賞、交流,了解有關藏書票的來歷、作用、價值及相關知識。
2、過程與方法:通過閱讀短文,引導學生從短文中發掘創作藏書票的創作元素(可以是對作者的印象、對故事的情景、從中受到的啟發與感受等)并制作書票。并最終掌握這種方法,在別處適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掌握從文本中獲取創作藏書票元素的方法,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培養學生愛讀書的良好品性。
三、說重點:
引導學生從文本中獲取創作藏書票的創作元素。
四、說難點:
設計出新穎、獨特富有特殊含義的藏書票。
五、說教法:
1、巧設疑問,自主探究:
在教學中,對知識點的解剖多以猜謎的形式呈現,意圖是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增加學習的趣味性,學生在猜測過程中與滿足好奇心后,神不知鬼不覺的掌握本是陌生的藏書票知識。
2、綜合欣賞,對比創作:
(一)運用多媒體欣賞引導:
1、圖片欣賞:
在教學中,圖片欣賞包括兩個方面:
(1)欣賞藏書票作品,嘗試理解創作者的思想意圖及內隱的含義。
(2)欣賞名家為特定文本創作的藏書票。以學生原有對文本的認識去現解藏書票的含義。
2、文本欣賞:
重讀《童年》片斷,增強情感體驗,從現有的對文本的認識中去尋找創作元素。
(二)與名家作品比較創作:
1、欣賞同一文本的不同作品,學習創作者的不同視角。
2、在同一文本中生成自我的內心感受,嘗試進行創作。
3、意圖:
使學生通過這種程序性的練習掌握從文本中獲取創作元素的方法。
六、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創設問題情景:
平時用什么方法標記屬明自己的書?
2、介紹藏書票知識:
有一個聰明的德國人,他用一種特殊的`方法標記屬于自己的書。(出示貼有《刺猬》藏書票的書)并介紹世界上第一枚藏書票《刺猬》是怎樣產生并代表什么含義等。
(二)新授:
1、欣賞藏書票:
一邊欣賞藏書票一邊以問題形式介紹藏書票的知識。
(1)知識點1:
藏書票和平常的兒童畫有什么區別?引導學生講出藏書票的表現形式是帶有設計意圖的,構圖上講求簡潔明了,內容上講求主題突出并具有一定的含義等。
(2)知識點2:
人們為什么用藏書票來作為自己藏書的標記?有什么意義?引導學生講出藏書票的欣賞價值、裝飾價值、與促進讀書的價值等。
(3)知識點3:
每一枚藏書票都有一個共同的地方是什么?引導學生說出拉丁文的含義。
2、舉例兩枚藏書票,引導學生講講藏書票的內在含義:
你覺得這枚藏書票代表什么含義?僅僅是一幅裝飾性的小圖嗎?
(三)創作:
1、創作前:
欣賞名家作品,解讀作品含義:欣賞名家為《童年》所創作的藏書票,請學生講講自己對藏書票內容的理解。
2、創作中:
重獲名作認識,挖掘創作元素:出示文字片斷,引導學生在文字中挖掘創作元素。這一環節可以引導學生講講自己的感受,想從哪一個點進行創作。及時給出小結:
(1)方法1:表現對文本的理解。
(2)方法2:表現對讀后的感受。
(3)方法3:表現跟讀書意義有關的感受等。
3、創作后:
(四)評價:
1、對藏書票作品的評價。
2、對“讀書”、“愛書”的重新認識。
3、對書中獲取創作藏書票方法的總結。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黑白世界》,下面我將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方法、學法、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對這堂課的教學設計進行講述。
一、說教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及前后聯系。
本課是湘版八年級美術下冊的第二單元第1課,是繼《五角星》一課的拓展學習課程,本課是以“造型表現”為主,并結合作品欣賞的綜合課型。主要學習黑白木刻版畫的基本制作方法及表現技巧,并試圖結合木刻形式的文學作品插圖來深化教學活動,將木刻技巧與情感主題的藝術表現有機結合,為下一課《方寸之間》篆刻藝術學習打好基礎。
2、教學目標:
教學的目的是通過強調黑白的運用與表現之間的關系,提高學生對木刻版畫學習的興趣,加深對黑白版畫審美價值的本質認識、通過借助簡化的版畫練習方式,提高學生運用黑白關系造型及利用黑白進行情感表現的能力。美術基礎知識的傳授,使學生學會對美術作品的欣賞方法,進而培養學生欣賞美、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根據初中學生心理、智力發展水平以及當前美術教學的實際情況,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目標:
掌握有關黑白木刻作品的形式特點與刀法運用的基礎知識。
(2)能力目標:
a、能夠從臨摹中初步學會木刻的一種刀法,進行基本的黑白木刻藝術實踐。
b、能夠運用木刻版畫的黑白表現形式,有意識地進行畫面不同的黑白處理。
(3)發展目標:
a.嘗試運用黑白木刻的表現技巧嘗試繪制文學作品的簡單插圖。
b.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4)情感目標:
a.培養學生認真學習的態度和探索新知識的興趣。
b.培養學生以審美之心來觀察事物,感受生活,看待社會。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本課的教學重點在于引導學生初步把握把握不同刀法組織的韻律與節奏。
借助黑白處理的技巧,表現影物空間立體與前后虛實關系。攻破這一重點,主要利用多媒體展示大量的黑白木刻作品,讓學生觀察,探究,總結等方法。
教學難點:木刻刀法及畫面黑白關系的處理轉化技巧。
攻破這一難點,在教學中我運用多種方式講解:。
一、運用手工繪畫表現;
二、運用多媒體手段對畫面進行彩色,單色的轉換。
通過以上教材分析,才能使學生達到教學目標,我準備用下列教法和學法:。
二、說教法。
著名的教育家葉圣淘說教是為了不教,因此教學中教師只作為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本課的教學過程主要強調師生的互動,在課堂教學中我以教室為舞臺,教師為導演,學生為演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讓學生觀察探究創造,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知識的能力,讓學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嘗試欲,并通過實際的操作,讓學生更多地體驗一種成就感,進一步激發他們強烈的創造欲望。主要采用的教法和學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觀察法、討論法、合作學習法和創造作業法。
三、說學法。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讓學生自己找出用黑白表現物體形象的方法,在學生對刀法嘗試的基礎上,初步認識黑白木刻作品的形式特點與藝術魅力。通過“活動一”刀法實踐活動的學習,學生體驗木刻黑白關系的轉化,在“活動二”中,主要是啟發學生對黑白木刻形式技巧的認識與學習的過程??梢圆辉僖劳心究坦ぞ?、材料,直接用毛筆、黑色記號筆甚至鉛筆工具在畫紙上實踐。在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體驗對同一圖形或者畫面進行不同黑白處理的技巧,對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或者學生比較棘手的問題,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最后同學生一起總結歸納。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強化自己的角色意識,始終以學生的朋友身份出現,讓學生時刻感受到與教師處于平等的地位。
四、說過程:
本課的基本教學程序如下圖:
生:初步感知(欣賞作品)——樂中體驗(刀法嘗試)——討論探究(自評)——知識擴展(運用黑白木刻版畫表現技巧進行插圖創作)。
師:引導觀察——情景創設——啟發點撥——匯總歸納。
1、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心理學研究證明學生如果對學習對象產生興趣,他就會自覺地排除外界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干擾,集中注意力積極主動的學習,把學習當作一種愉悅的享受。當上課鈴響時放一些優秀的黑白木刻版畫作品和音樂,這時學生滿腔激情,仔細觀察,為學好本課搭好基架。
2、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播放多媒體課件展示不同刀法效果的黑白木刻作品。
1、請大家靜下心來聽我們教室中回響的音樂,邊聽音樂邊來看幾張風景圖片。(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漓江,世外桃源的瀘溝湖,美麗神秘的九寨溝)。
2、中國的自然山水十分美好,大河山川這些都我國山水畫家的主要繪畫題材。(看中國山水畫——古代和當代)。
提問:你了解中國山水畫嗎?對山水畫有什么感受?
中國的山水畫不僅描繪了自然山水,而且寄托了畫家個人的情感和理想。同時也表達了畫家的主觀感受。
大家坐在這樣一個現代化的教室里,一定覺得中國山水畫離我們好遙遠,但現在我們就要借助這些現代化的設備來和我們的傳統藝術作一次親密接觸。
3、歷代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描寫山川的美好詩句,請小組匯報你們搜集的有關詩句。
4、提問:這是誰的作品?采用的是什么構圖形式?
山水畫大師李可染先生畫的《萬山紅遍》畫面采用直構圖,以體現山的宏偉氣勢、山樹森茂、重重疊疊,幾道瀑布飛瀉而下,打破了畫面的沉靜;那道道彎彎的泉水,不僅穿透畫面的直構圖,使畫面生動多姿,更使人如臨一個理想的、充滿詩情畫意的王國。
5、提問:畫面畫的是什么內容?你想到了一首詩嗎?作者展現了怎樣的.意境?
(傅抱石軼事:傅抱石作畫愛飲酒。他常常一手執筆,一手執壺,不時仰頭飲上幾口,燒起一腔豪情,于是肆意揮灑勾勒,如有神助。1958至1959年間,傅抱石與畫家關山月合作,為人民大會堂繪制毛澤東詩意巨幅山水畫《江山如此多嬌》。傅抱石在作畫時買不到酒喝,口內苦淡,靈感枯竭,畫興索然。周總理知情后,立即派人送去好酒。于是他激情勃發,靈感頓生?!督饺绱硕鄫伞愤@幅大氣磅礴的巨作,深受中外貴賓的好評,毛主席也表示贊許,認為較好地體現了詩句的意境。
6、中國山水畫的風格和技法。
7、設問:指出下列山水畫屬于哪種藝術風格?
中國山水畫作為一個獨立的畫科,在長期的發展中,形成了多種畫法和藝術風格。主要的有:青綠山水、水墨山水、淺絳山水、沒骨山水等。
水墨山水——以渲染為法,用筆簡練奔放,強調水墨效能的發揮。
淺絳山水——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礎上,敷設以赭石為主色的淡彩山水畫。
8、其次,中國山水畫在空間的處理上,采用“以大觀小”、“小中見大”的手法。(與國外作品比較)。
就是把山水畫家自己看作是一個巨人,面對自然,就象人觀盆景狀。這樣,千里江山也可盡收眼底,或用長卷的形式表現,或以中國畫特有的高遠、平遠、深遠的構圖方法,畫十分繁復的山嶺,中國山水畫創造的這種獨特的處理空間關系的藝術手法,既體現了中國畫家獨特的觀察自然的方法,同時也蘊含著中國華族的審美胸襟,體現了中國人的自然觀。
9、中國山水畫在長期的發展中,形成了許多行之有效的表現程式。表現各種山石的皴法,如披麻皴、雨點皴、荷葉皴等。
山水畫的筆墨技法上,也更為豐富多變,如筆法中包含上述的山石的多種皴法和點苔法等;墨法中濕者為“染”,干者為“擦”,還有“破墨”、“積墨”等等??梢?,中國古代山水畫也同樣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傳統和體系。
教學理念:
《中國山水畫》一課是初中重要的欣賞與造型實踐課之一,是引導學生逐步掌握最基本的中國山水畫欣賞方法和基本的造型技能,幫助學生關注美術與社會的關系,在文化情境中理解美術作品。用示范教學手段,引導鼓勵學生進行造型表現,培養對中國傳統藝術的興趣與學習。
教材分析:
本課的設置,旨在引導學生從認識山水畫所表現的意境的美入手,感受山水畫獨特的藝術美感。了解畫家是怎樣通過筆墨的運用、構圖的安排、虛實的處理來實現對意境的營造的。讓學生對中國畫的精神與特點有一整體的了解,從品味意境、享受意境,到用筆墨大膽、自由地表現意境。要求學生通過課本示圖練習能初步掌握山石、樹木的畫法步驟,大膽的進行造型表現。
學情分析:
鑒于八年級學生對于中國山水畫有一定的認知,教學中應做到放手讓學生對所展示的美術作品進行評述,發表自己的感悟與審美體驗。鑒于學生們欠缺書法的基本功,在造型表現時,要鼓勵學生大膽落墨表現,不要拘泥于太多的專業技法,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傳統繪畫藝術的熱情。
知識與技能:
欣賞中國山水畫作品,感受歷代畫家是如何用山川之景抒畫家之情的,初步理解對意境營造是畫家追求的藝術境界,是山水畫的靈魂。
學生能概括地表達出所喜歡的山水畫的意境;或用學過的筆墨技法,畫一幅有意境的山水畫,并配上自己喜歡的詩句。
過程與方法:
在教學中,運用提問法、講授法、比較法、合作探究法、多媒體展示法,讓學生在觀察思考、比較、欣賞中的得到美的體驗,領悟山水畫的藝術美。通過示范教學法,讓學生近距離觀看山水畫的基礎知識樹石的繪畫步驟和山水畫的表現方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注重培養學生對中國山水畫的分析、理解,了解山水畫的成就及有關畫家,使學生熱愛中國傳統繪畫。
教學重點:
1、通過對山水畫構圖、空白、墨色的分析,使學生了解中國山水畫是怎樣表現意境;。
2、山水畫的樹石繪畫步驟與方法。
教學難點:
中國山水畫的思想、技巧和形式表現;在山水畫的樹石繪畫中體會筆情墨趣。
學習材料:
教具:多媒體設備,山水畫所需用具。
學具:風景照片、山水畫、紙、墨、筆等中國畫的必需用品。
教學過程。
一、對比了解、感受山水畫的意境和不同的表現形式;。
李可染中國現代畫家,他的山水畫重視意向凝聚。出于對毛主席的崇敬,為了更好地表達毛主席詩詞《沁園春.長沙》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的意境,用積墨法畫出山的厚重,大面積使用了朱砂來表現秋色,使秋色更紅火、更熱烈、更帶有豐收后喜悅的氣氛。歌頌了欣欣向榮的時代。
他的畫面結構,更讓人感受到一種屹立千年的中國山水。飽滿構圖,山勢迎面而來,瀑布濃縮為一條白色的裂隙,用沉澀的筆調一寸一寸地刻劃出來,綿綿密密地深入到畫面的每一個角落,在一張紙上,表現出最豐富的內容。
教師小結:
認識意境是山水畫的靈魂,追求意境的創造是中國山水繪畫的獨特的藝術傳統之一。
1、畫家的人生經歷、理想以及對生活的感悟;當時的社會生活決定畫家的意境風格。
2、多變的筆墨表現了無限的空間與意境。
3、中國畫的意境調動了觀者的主觀感受,觀者的文化修養、經歷、情緒決定了對山水畫審美感受的不同。
二、欣賞分析、用心體會。
欣賞中國畫作品《平沙落雁》(播放古曲平沙落雁)。
1、請同學們總結一下畫面:溪流、荒灘(荒漠)、彈琴的老人、大雁......
2.討論法(讀畫體會意境):
在一望無垠、貧瘠的荒原上,沒有樹、沒有草,沒有野兔的奔跑、也沒有牛羊的歡叫;有的只是那寸草不生的戈壁荒漠和那一陣陣卷帶著黃沙的寒風掠過……。
總結:作者以最簡潔的構圖和筆法創造出一個無限開闊、空靈而又古雅的境界。琴聲、雁聲、水聲化合成詩一般的意境。作者極其巧妙地利用了皮紙的性能,將沙灘與河水畫得若隱若現,使畫面滿而不悶,簡而不空。
三、知識與技能。
進一步分析中國山水畫家是如何表現意境的。
1、位置經營,構圖表現;。
2、“畫中有詩,詩中有畫”—詩意的追求;。
3、水墨韻味,墨彩交融。
中國山水畫技能掌握之樹石基礎。
四、造型表現。
1、用中國畫工具畫一棵樹木的造型;。
2、用中國畫工具畫一組山石,注意體現山石的體積與石頭的質感;。
3、根據所熟悉的古詩詞義,畫一幅中國山水畫。
教學小結:
意境是山水畫的靈魂,追求意境的創造是中國山水繪畫的獨特的藝術傳統之一。在教學中要貫穿這一思想,技能訓練是引導學生熱愛傳統藝術和民族文化的切入點。
1、介紹畫家的人生經歷、理想以及對生活的感悟;當時的社會生活決定畫家的意境風格。讓學生體會不同的藝術風格和作品表現方法。
2、多變的筆墨表現了無限的空間與意境,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比較觀察;。
3、中國畫的意境調動了觀者的主觀感受,觀者的文化修養、經歷、情緒決定了對山水畫審美感受的不同,對學生不同感受要給予肯定。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pingyujiyu/75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