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的選擇可以參考當代優秀作品和經典名篇,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求進行選擇。下面是一些值得學習的總結范文,希望能夠為大家帶來一些寫作的靈感和啟示。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思維總是由問題開始的,并在解決問題中得到發展。學生學習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創設問題情境的過程,它可以引起學生認知沖突,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的思維在問題思考與探索中得到促進和發展。小學生自主、合作、探索性學習方式是在問題情境之中的學習,因此如何創設問題情境,就成為這一方式能否有效的前提條件。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大大地激發了學生們探索的欲望。如此同時,我們還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再現課文生活中的真實情景,使學生進入身臨其境的問題環境,從而產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欲望,使學生獲得學習成功的快樂體驗,增強求知欲和自信心,進而促進身心的全面發展。例如教學《荷花》這篇課文時,我創設了以下幾個問題不把學生帶入情境。.荷花開得怎樣?長得怎樣?形狀和顏色怎樣?白荷花剛開、全開和沒開時各是什么樣子?.滿地的白荷花開得怎樣?.圖上除了荷花、荷葉還有什么?想想它們與荷花有什么關系。學生會帶著這些問題走進課文,進行深入思考。
在語文教學中引入多媒體輔助教學,對課堂效率的提高無疑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學習資源是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提供什么樣的資源,以何種方式提供,就成為實現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教學最重要的策略。教學中我們要合理整合各種教學手段,“因材選媒”,突出多媒體的輔助作用,淡化其“裝飾”效應,讓學生在形象生動的情景中經歷探索過程,獲得理智和情感體驗,但不可忽略了學生的自我體驗和品位。但教師在設計或選用課件時,首先應明確目的,如何才能把問題用多媒體特有的優勢表達清楚;其次教師必須清楚地認識到語文教育重在對語言文字的感悟。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即以學生為本,發揮學生的潛能;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實踐過程,他們是課堂學習的主人,而教師的作用是隱性的.,是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教師在提供了一些豐富的素材后,學生就要進行大量的自主探索。同時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如自己獨立學習,也可以與他人合作,與老師交流……我認為課堂教學不僅讓學生了解有關知識,完成了學習任務,而且真正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了學生,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這說明,為學生的學習創設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大部分學生是完全可以自己獲取知識、自己質疑并解疑的。但是,對那些差生的學習情況不容忽略,也要予以關愛,進行協調,對他們遇到的個別問題要進行個別解決,以此促進差生的學習進程,讓全班同學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獲和發展,都能分享收獲學習成果的喜悅。
情感是語文課堂的靈魂,也是語文課堂的氣之所在。每篇文章都是作者情感活動的伴生者,是作者感活動的外觀和升華。研讀就是要扣住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準確把握學生的內心世界和情感軌跡,并以自己的情感調動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將自己的人生體驗、情感與課文交融在一起,從而實現教師情、學生情、作者情的情感交融,和諧共振。以語言為介、以情感為媒,在濃濃的研讀中,我們能積淀了深厚的文化素養。
總之,“有效教學”是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有效教學。關于有效教學,仁智互見,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作為教師,就是要創造條件讓學生在相互影響中使自己的個性優勢得到充分發展。在共同的學習活動中,學生能用優勢去克服劣勢,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有的學者認為,凡是能促進學生發展的教學就是有效教學;有的學者則認為,讓學生學的輕松愉快、發展良好的教學,才是有效教學……從學生發展的角度來檢驗是否“有效教學”,當然是再正確不過的了,這也是最終標準。
根據教體局的統一安排,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競賽3月22日開始,3月29日結束,期間有33位各單位選拔來的優秀教師匯報了他們對新教材的認識的處理?,F從兩個方面總結如下:
(1)參賽教師基本上都是新面孔,是在新課程實驗中涌現出來的教學新秀,他們理念新,素質高,角色定位準確,能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對二年級這個學習的特殊階段把握較好,注意了復習和教學新知相結合,注意了逐步由識字向讀寫的過渡,注意了習慣的連續培養。對同一內容的處理各有千秋,使人明顯感到,課堂上離“教參”漸“遠”,離學生更近,在組織中激發興趣,在參與中因勢利導,在評價中總結方法,學生學習環境更為寬松,主體性得到更大程度的發揮,自主體驗,有效合作,探究創新在課堂上隨處可見,惜時增效、輕負高效的教育思想也得到較為充分的貫徹。
(2)這次活動的評委仍和過去一樣,由教學骨干和教研員共同擔任。23位評委大多數參加了去年的教學競賽,是我市新課程實驗的排頭兵,他們用課堂教學的實踐經驗看待每一位教師的教學,既是評判者,又是學習者。在當天最后一位教師教學完畢,大家坐在一起,交流感受,總結得失,獨立打分,并且都寫出了文字總結,我們相信賽講中教師的經驗首先會很快在評委們所在的學校推廣。
(3)隨著新課程實驗的深入進行,我們的教學對象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盡管只是二年級學生,但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比過去更濃了,思維更活躍了,愛讀書了,愛寫字了,愛積累了,敢于發言,特別是敢于表達自己獨特的學習感受,能提出一些有質量的問題,甚至還能給老師出一點“難題”。教改著眼于學生,落腳于學生,由此我們對今后的實驗更加充滿了信心。
(4)教學競賽不是只為了給參賽教師分出個名次,而是要通過活動推動和引導我們整個實驗能有效的向縱深進行,這是主辦者的意圖,也是廣大教師的愿望。從第一天開始,就有大批來自各鄉鎮及局直學校的老師踴躍聽課,我們既為這種現象高興,同時也為安置他們做了不少工作,好幾天都是人滿為患。聽課秩序井然,他們認真的做記錄,不但關注教師的教學設計,還特別關注學生的課堂表現,有時也積極參與了教學互動。除了主辦學校的老師上完課就趕來聽課外,尹莊、焦村等地的老師積極性更高。在市一小賽點我們發現,有不少人是站著聽課,還有人在連站都沒有地方時,又匆匆趕往實驗小學去聽數學課。
要遵照語文教學的規律辦事,不能隨心所欲的搞教學“拼盤”。比較突出的表現是有的教師故意的混淆了課時的概念,取第一課時之頭,用第二課時之尾,用意十分清楚,是想展示自己創設情境和拓展訓練的水平,想給聽者一個“亮點”,殊不知這樣做違背了學習的規律,淡化了教學的主體,其實也不會收到多少效果。
1、認識“聰、活”等11個生字。會寫“以、后”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復述這個童話。
3、愿意參加植樹活動或樹林認養活動。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揭題
今天,我們要來認識一位動物小衛士——松鼠。(教師板書:松鼠)
你對這種小動物有哪些了解?松鼠最愛吃松果了,(教師板書:松果)學生齊讀課題
那它們之間會發生什么故事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由讀課文,注意本課所要學的生字。要求:
(1)借助拼音讀正確、讀流利。
(2)思考:這篇課文寫了個什么故事?
2.指名當小老師領讀生字。
3.自主選擇生字進行學習,并讀出該字所在的句子,教師隨機選擇句子進行指導朗讀,并采取多種方法進行練讀。
例:如總
(1)讀:如果光摘松果,不栽松樹,總有一天,一棵松樹也沒有了!
(2)用“如果”說一句話。
以:講解字形、間架、筆順、筆畫,并練寫。
4.指名認讀生字。
三、再讀課文,理解內容
1.自由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指名分段讀課文。
3.選擇自己喜歡的自然段進行練讀。
例如:第二自然段的練讀可以采用師生分角色朗讀的方法進行。老師讀陳述的句子,學生讀心里想的句子;或者學生讀陳述的句子,老師讀心里想的話。
4.小組之間采用互讀或者齊讀或者組長指名朗讀等方式練讀。
5.質疑解疑。
(1)松鼠、松果、松樹之間有什么關系?
(2)你喜歡小松鼠嗎?為什么?
可以讓學生自由提問,自主回答,教師引導。
6.再讀課文,把你所體會到的用朗讀體現出來。
7.戴上頭飾表演。(松樹、松果、松鼠)
四、復述課文
1.教師出示提示:吃松果——想松樹——種松果——長松樹
2.小組之間復述后全班交流。
五、指導書寫
“意”和“總”中“心字底的寫法。
六、擴展練習
1.師:以后這里會是怎么樣的呢?
2.小組討論,說一說,議一議。
3.看看在我們學校的哪些地方栽上什么樹木會讓學校更加美麗?(出示校園平面示意圖)
七、布置作業
1.把你剛才的想法在圖上畫出來。
2.除了松樹和松鼠,你還知道哪些植物和動物?回家之后,運用各種方式調查了解。
過去“以老師為中心,教育為核心”的教與學的方式,嚴重限制了學生在課堂上的思維自主。過去不論是對課文的理解、閱讀、提問、作文,都是課前老師預先設計好的,基本上是封閉的,小學教師實際上成了幼兒園的阿姨―――牽著學生向前走,顯然不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另一方面不論是新老教師,都認為舊的教學模式容易操作,好把握??陀^上,對新的教育觀念不自覺地產生了抵觸情緒,對新課標的推進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然而形勢又不容許你抱著舊觀念不放。這就要求我們認真學習新課標,弄懂讀懂它。
國外有位專家曾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勵?!庇盟鼇碜⑨屝陆逃^念有入木三分之妙。課堂不是教師表演的舞臺,而是師生交流互動的場所,是引導學生自我發展的地方。新課標把教師定位于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更是參與者,使學生對老師產生親和力,沒有畏懼和壓抑。教學的效果自然就體現出來了。當然,老師在課前就如何上好一堂課進行精心設計,利用一堂課去引導學生的自我發展,仍然是非常必要的。
教學過程,主要還是在課堂上完成的,語文教學也是如此。如何體現新的教育觀念,是不是舊的教學模式就真的一無是處,相信很多老師都感到困惑。我認為,只要是真正體現學生去研討,去發現,并且有所得,就是體現了新的教育觀念。
其實,任何時候,課堂上都離不開教師講、學生聽,關鍵是你怎樣講、學生怎樣聽、講的質量如何、聽的效果又如何?,F在流行一種問答式教學模式,一節課涉及多個問題,教師問,學生答,“答完”了下課鈴也快響了。這樣做就真的那樣成功嗎?我認為未必。課文的篇章文體不同,采用的教學方式也不同。當講解的要講解,當提問的要提問。例如對古典文學,你設計的問題再好,學生的'回答也很是答非所問。還有一種“分組討論”形式,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幾個人展開討論,課堂十分熱烈,其實學生是否真正討論,試問教師一個人能把每個組都監控得到么?恐怕多數流于形式,我認為,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現在的一些成功的教學方法未必都適用,而舊的一些教學方法也未必都不可取。
在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深層次的理解,在教的過程中,注意發掘出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再加上教師的情感參與和調節,利用各種手段形成師生情感共鳴或學生與教材的情感交流,對學生學好語文調動其學習語文的興趣有促進作用。
首先,在語文教學中,要注意發掘課文內在的語言美、情感美,小學生對語言的體會往往只停留在意義上,很少去體會其內在的更深層次的意思,教師要在這方面有意識地幫助他們去發現、去體會,這對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作文能力都有幫助。例如在《窮人》一課中,有一句話是:“吃的只有魚?!苯Y合這句話,我把“吃的只有魚”和“吃的有魚”,同時板書在黑板上,讓同學們仔細體會一下這兩句話的含義有何不同。同學們在閱讀思考后,很快就意識到了這兩句話含義的區別,從而深刻體會到了桑娜一家生活的困境。就一個簡單的“只”字,深刻反映了作者表達的內涵,同學們對作者使用語言的能力有了深刻的了解,提高了同學們的習作能力。
其次,要運用多種手段和方法,努力感受和把握文章作者的感情基調,努力發現情感因素。引導學生沿著作者的感情軌跡運行,啟發學生的形象思維。使學生置身于課文中,又能超然于課文之外,有語文教學的蓬勃生機與活力??梢?,面對新世紀這個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時代,要贏得挑戰,抓住機遇,就必須進行思想觀念的更新,要用正確、先進的教學觀取代片面、保守的教學觀,用的創造觀點指導教師的教學實踐活動,使學生適應不斷發展的社會,這是深化教學改革的核心。
課改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學效益,提高教學質量??吹揭恍┑胤?、一些學生的“課改”只注重形式而忽視內容、只注重表面而忽視內核、只講究熱鬧而忽視效益的時候,我們有些懷念被一些人大加指責的傳統教育,懷念在傳統教育模式下的教學。當新的思想、新的方法、新的手段風起云涌的時候,我們應該積極呼應,積極投入,但對那些沿襲多年的“舊”,我們不能簡單地一否了之,而應冷靜反思,精選慎取,那些歷史的積淀其實有些是永葆活力、永具魅力,我們不能用簡單的一句話就否定舊的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吸引學生是上好一堂課的先決條件。那么小學一年級語文課堂都有哪些隨筆呢?來看看本站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小學一年級語文課堂,希望你喜歡。
一年級孩子天真可愛,剛開始上課時,根本不知道課堂紀律,于是我思考怎樣才能低年級的課堂紀律。
一、激發學生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
大家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由此可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一年級的學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他們剛剛踏入校園進行正規化的學習。先把規矩給他們定下來,賞罰要分明,利用好前半節課,后半節課可以做練習或者游戲,不要把教學內容安排的過多,以免學生疲憊不堪,不僅沒學到你意想中的知識,還使他們在下一節課中降低了學習的積極性。老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教材入手,努力尋找能夠激發他們學習興趣的切入點。我們可以做一些小獎品,比如小紅旗,小紅花等鮮艷可愛的東西。在上課前,可以這樣說:“同學們看老師帶來了什么?喜歡嗎?如果今天誰上課坐的最端正,發言最積極,不做小動作,不說悄悄話,老師就獎給他。比比看,今天誰能得到小紅花?!崩脤W生爭強好勝的心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二、課堂形式靈活多變,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
課堂形式單一,很容易造成學生身心疲勞,從而轉移注意力。針對這一現象,我們要想方設法設計靈活多變的教學活動。如:課堂上的小游戲、小表演、猜。
謎語。
小活動等這些環節都能很好的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中來。而且可以根據每節課的內容設計一些小活動是最好的,能起到一舉兩得的效果。當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的時候可以運用事先約定好的一些口令組織教學。同時還要要求一年級教師要有較強的應變能力和課堂控制能力:一年級學生年紀小,自我控制力差,情緒易激動,即使是一點小事也往往讓他們興奮半天,其行為突出表現為:拍桌子砸筆盒大呼小叫拍手離開座位跳躍等,所以教師要在突發事件剛出現苗頭時,就及時給予轉化或制止。具體做法是:教師說“123”,學生馬上作出回答“請坐端”師:“12”生:“安靜”“小眼睛”“看黑板”等。也可自編兒歌激發學生興趣組織教學。如:“上課鈴聲響,安靜等待老師進課堂?!?教育學生不要大聲喧嘩);“請你跟我這樣做:我就跟你這樣做”;“耳朵耳朵看哪里?耳朵耳朵在聽講?!闭n程進行一半時可以活動一下如:……“點一點,搖一搖,拍一拍,扭一扭,笑一笑,哈哈哈,坐坐好?!毙∨笥褜Α靶σ恍?,哈哈哈”特別感興趣,當說“坐會好”時,都坐得很好了。教師和學生一唱一和對兒歌,既簡單,又很有節奏感。使師生之間的距離縮短了,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教師的教學過程中,沒有走神的機會。我們要認識到在一年級課堂里的每一個細節,都是抓好紀律的關鍵。你要求學生做的每一件事,必須事先讓他們清楚。然后,我們需要的是足夠的耐心要有足夠的耐心細心,讓孩子知道你要他們做什么,怎么做,先怎樣再怎樣,哪怕是放幾個學具,放哪兒,怎么放,都要說清楚。一開始的細致對以后的教學會非常有用。
三、老師講課時要使用兒童化語言。
一年級孩子不同于大學生,只要老師講清要求就行,他們自制力差,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做事憑興趣。比如做連線題,如果老師說讓我們來做個“找朋友”的游戲好不好?學生一聽肯定會感興趣。如果哪個學生找錯了或還沒有找到朋友,老師說:“哪個小朋友愿意幫幫他?”學生聽了覺得很親切,他們很喜歡聽這種語氣,老師用這種兒童的語氣跟學生說話,才能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傊欢ǖ枚紫屡c孩子們說話。
四、及時的表揚和鼓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每個學生都希望自己在老師眼中是最好的,一年級的孩子也不例外,最喜歡聽到老師的表揚,一聽到表揚就會有更好的表現。在課堂中,教師要及時表揚守紀律的學生,使其他同學受到感染。當學生回答正確完整,老師即時對他們的表現給予肯定,可以說“你真棒”“你真行”“你真了不起”“你真聰明”“你說得真好”等,為了帶動其他學生,老師這時可以抓住時機說:“還有誰能像他那樣說?”要是答錯了,也要給予鼓勵,如“你坐下再想想,下次你一定能行”等,也可以用“掌聲”或“送小紅花”等方法鼓勵他們,讓每一位學生都感受到希望和鼓勵,體會成功的喜悅,覺得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更加堅定學習的自信和勇氣??傊?,組織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能否吸引學生是上好一堂課的先決條件,教師只有在教學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素養,不斷實踐總結,才能更好地駕馭課堂,達到最優最佳的教學效果。
最后要強調的是,在做好以上幾點的同時,教師要吃透教材內容,了解教學大綱,精心備課,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有計劃、有步驟、有目的上好每一節課,向四十分鐘要質量。教學過程中,要保持學生集中注意力,要注意教學內容的緊湊性,要注意教師口語表達的藝術性。每上完一個單元都要對該單元進行一次檢測,及時了解學生對已學知識的掌握程度,以便予以彌補。對學生學習上的點滴進步,要給予鼓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這樣才能把學生從不自覺學習轉變到自覺學習上來,學生學習才能有所進步,一年級的語文教學質量才能得到提高。
總之一句話:愛心+耐心+細心。
一年級孩子活潑好動,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保持時間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必須有效的組織課堂教學。組織好課堂教學是上好一堂課的重要保證,是衡量一節課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課堂教學組織的好壞直接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那么教師在課堂上該怎樣組織好學生,使其在教師的帶領下有條不紊地學習呢?以下是我對一年級組織課堂教學的幾點想法和做法:
一、激發學生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
大家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由此可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一年級的學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他們剛剛踏入校園進行正規化的學習。先把規矩給他們定下來,賞罰要分明,利用好前半節課,后半節課可以做練習或者游戲,不要把教學內容安排的過多,以免學生疲憊不堪,不僅沒學到你意想中的知識,還使他們在下一節課中降低了學習的積極性。老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教材入手,努力尋找能夠激發他們學習興趣的切入點。我們可以做一些小獎品,比如小紅旗,小紅花等鮮艷可愛的東西。在上課前,可以這樣說:“同學們看老師帶來了什么?喜歡嗎?如果今天誰上課坐的最端正,發言最積極,不做小動作,不說悄悄話,老師就獎給他。比比看,今天誰能得到小紅花?!崩脤W生爭強好勝的心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學生在"玩"中學語文,體驗學習語文的快樂。在識字方面,這一學期學生學習用部首查字法查。
字典。
學習利用漢字的表意特點來分析字形并對認字方法有比較系統的歸納整理學生基本上都學會了運用不同的認字方法來獨立識字。在教學中我還注重將學生引領到生活當中去識字激起學生識字的極大熱情。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整體識記生字提倡個性化的識字方法。讓學生尋找出自己認為最有效的識字方法通過不斷的求異激活學生思維“玩”出價值。如“闖”字的識字有的學生說:“這是一只馬跑進門了?!薄安皇沁@是馬兒被關住了失去了自由想沖出門到外面呼吸新鮮的空氣?!庇械膶W生說:“這是“門”跟門有關系就是沖進門或沖出門的意思”……一個字有多種識記方法:看字形認字、根據部首猜字義等等學生在發散思維的“玩”中學得快樂。再如用畫畫的方法記一記會意字;將所學的字、詞貼在家中的實物上“復現”;將課外識記的字剪一剪、貼一貼制成“小報”;在班級中評選出“識字大王”等方法、活動都為學生識字提供了豐富多彩的"玩"法。
二、課堂形式靈活多變,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
課堂形式單一,很容易造成學生身心疲勞,從而轉移注意力。針對這一現象,我們要想方設法設計靈活多變的教學活動。如:課堂上的小游戲、小表演、猜謎語、小活動等這些環節都能很好的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中來。而且可以根據每節課的內容設計一些小活動是最好的,能起到一舉兩得的效果。當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的時候可以運用事先約定好的一些口令組織教學。同時還要要求一年級教師要有較強的應變能力和課堂控制能力:一年級學生年紀小,自我控制力差,情緒易激動,即使是一點小事也往往讓他們興奮半天,其行為突出表現為:拍桌子、砸筆盒、大呼小叫、拍手、離開座位跳躍等,所以教師要在突發事件剛出現苗頭時,就及時給予轉化或制止。具體做法是:教師說“1、2、3”,學生馬上作出回答“請坐端”師:“1、2”生:“安靜”、“小眼睛”“看黑板”等。也可自編兒歌激發學生興趣、組織教學。如:“上課鈴聲響,安靜等待老師進課堂?!?教育學生不要大聲喧嘩);“耳朵耳朵看哪里?耳朵耳朵在聽講?!闭n程進行一半時可以活動一下如:……“點一點,搖一搖,拍一拍,扭一扭,笑一笑,哈哈哈,坐坐好?!毙∨笥褜Α靶σ恍?,哈哈哈”特別感興趣,當說“坐會好”時,都坐得很好了。教師和學生一唱一和對兒歌,既簡單,又很有節奏感。使師生之間的距離縮短了,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教師的教學過程中,沒有走神的機會。我們要認識到在一年級課堂里的每一個細節,都是抓好紀律的關鍵。你要求學生做的每一件事,必須事先讓他們清楚。然后,我們需要的是足夠的耐心、細心,讓孩子知道你要他們做什么,怎么做,先怎樣再怎樣,哪怕是放幾個學具,放哪兒,怎么放,都要說清楚。一開始的細致對以后的教學會非常有用。
三、老師講課時要使用兒童化語言。
和一年級的孩子呆在一起,我重新認識了什么是天真、活潑。他們那沒有修飾,沒有掩飾過的情感不由自主的言溢于表。對于小學老師來說,更應該尊重和善待孩子的天真。如我在教象形字“禾”時,孩子問“為什么禾苗的穗是往下垂的,我們這個字卻不那樣寫呢?為什么會發明象形字呢?”這樣一問下面的孩子都哄動了。對于孩子的這些問題我首先給予肯定,表揚了他善于思考,并給他們講了中國漢字的博大精深,鼓勵他們以后自己去發現探索。如果這個時候老師因為趕進度生氣或者直接不答的話,或許以后孩子的探索精神就從此夭折了。在孩子的世界里,一切都是那么簡單、質樸。
一年級孩子不同于大學生,只要老師講清要求就行,他們自制力差,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做事憑興趣。比如做連線題,如果老師說讓我們來做個“找朋友”的游戲好不好?學生一聽肯定會感興趣。如果哪個學生找錯了或還沒有找到朋友,老師說:“哪個小朋友愿意幫幫他?”學生聽了覺得很親切,他們很喜歡聽這種語氣,老師用這種兒童的語氣跟學生說話,才能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傊?,一定得蹲下與孩子們說話。因此在課堂中保持一顆良好的心態,對學生循循善誘,對學生對老師都有益處,作為教師應給孩子一個美好的形象!
四、及時的表揚和鼓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每個學生都希望自己在老師眼中是最好的,一年級的孩子也不例外,最喜歡聽到老師的表揚,一聽到表揚就會有更好的表現。在課堂中,教師要及時表揚守紀律的學生,使其他同學受到感染。當學生回答正確完整,老師即時對他們的表現給予肯定,可以說“你真棒”“你真行”“你真了不起”“你真聰明”“你說得真好”等,為了帶動其他學生,老師這時可以抓住時機說:“還有誰能像他那樣說?”要是答錯了,也要給予鼓勵,如“你坐下再想想,下次你一定能行”等,也可以用“掌聲”或“送小紅花”等方法鼓勵他們,讓每一位學生都感受到希望和鼓勵,體會成功的喜悅,覺得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更加堅定學習的自信和勇氣。
總之,組織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能否吸引學生是上好一堂課的先決條件,教師只有在教學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素養,不斷實踐總結,才能更好地駕馭課堂,達到最優最佳的教學效果。
最后要強調的是,在做好以上幾點的同時,教師要吃透教材內容,了解教學大綱,精心備課,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有計劃、有步驟、有目的上好每一節課,向四十分鐘要質量。教學過程中,要保持學生集中注意力,要注意教學內容的緊湊性,要注意教師口語表達的藝術性。每上完一個單元都要對該單元進行一次檢測,及時了解學生對已學知識的掌握程度,以便予以彌補。對學生學習上的點滴進步,要給予鼓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這樣才能把學生從不自覺學習轉變到自覺學習上來,學生學習才能有所進步,一年級的語文教學質量才能得到提高。
我認為,像這樣去教語文,如果用辨證法來看,是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的。竊以為,我們千萬不能忽視學生學習語文的規律,千萬不能忽視教育教學規律,千萬不能忽視課程目標的三個維度。如果離開了實事求是,離開了全面地看問題,離開了變化發展地看問題,把什么都來個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教育要全面地遵循它們所揭示的教育教學規律。
因此,新課程中的語文教學,盡力使學生具備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習慣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語文教學,必須重視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無論是人格上的,學習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視,努力從多方面去積極引導,從點點滴滴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去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尤其要指出的是,培養習慣,正面引導固然重要,但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習慣養成教育,有時還必須帶有強制性。必要時,還需要有教師意志的左右。因為,小學生對教師的某些習慣的培養還不能理解到一定的高度,但對他們的成長是十分有益的。
對于小學生來說,以下八個方面的習慣首當其沖:一、主動學習,刻苦學習的習慣;二、細心認真、一絲不茍的習慣。三、勤于動手、動筆、動腦的習慣;四、大膽、大方、大聲說話,說普通話習慣;五、愛惜書本文具的習慣;六、好問的習慣;七、在合作學習中積極參與的習慣;八、規范、整潔寫字的習慣。
培養習慣,要悉心引導,嚴格要求,點點滴滴到位。舉例來說,培養學生的寫字習慣,要讓學生寫一筆好字,就必須要求有一定速度,必須規范、整潔地寫字。還是以寫字習慣培養為例來說,良好的寫字習慣就具有極強的遷移性。學生把規范整潔地、有一定速度地寫字的良好習慣養成了,其他習慣:如愛惜書本文具,學習細心認真,一絲不茍,學習講效率,講質量、求速度等等也跟著上來了。
。
當前,一部分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平時課前準備不足。他們的課前準備簡單,只限于讀讀參考,寫寫教案。寫教案多數也是為了應付檢查。開學初,買來各類精選教案,不假思索,全盤抄襲。有的甚至連原本中因疏漏造成的個別失誤也照抄不誤。不僅全然脫離了自己的教學實際,而且丟開了新課程標準、教材、單元等必不可少的深鉆細究、課前反思,導致語文課堂教學徒勞無功,沒有實效。俗話說,不打無準備的仗。
一、學生課前預習的準備。
二、教學理念的準備。
三、教學內容和相關知識的準備。
四、教學設計的準備。
五、教學和學具的準備。這五種準備中,其它四種準備是教學設計準備的基礎。教學設計是課前準備的關鍵。
1、有明確的價值追求,要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
2、要以”三維目標“為中心設計。
3、要重視雙基,重視能夠學生搜集與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4、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習得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只要嚴格要求自己做到以上五點,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就有了保障。
雖然新課程改革在我市已推行了四年,教師的教學思想和觀念在不斷的改變著,但有一部分教師的轉變力度不大。課堂依然存在著以“教師主宰課堂“為中心,以傳授知識為主要目的,以分析講解為主要形式,采取灌輸式,課程改革流于形式。這樣學生的主體作用很難發揮,只是被動的聽講。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甚至一部分學生還有厭學的心理。課堂教學效率可想而知。面對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農村教師要徹底更新自己的教學方法,在眼花繚亂的教法改革成果中,有選擇地引進和吸收,在實踐中不斷創新。
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多數較為樸實。他們非常熱愛自己的教育事業。他們了解、熟悉教材、學生。在選擇運用新的教學方法時,一定要從自身特點出發,結合學生具體的生活實際,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一切從實際,從學的本質,從學的精神上出發,把著眼點放在教法的實效性和學法的指導上來。樸實的農村教師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用樸實的方法結出扎實的碩果。
語文是以培養學生閱讀、寫作、聽話、說話能力為主要內容的文化基礎課。在學生的心中比較抽象模糊,難以理解和運用。在我們農村小學的課堂上,大多數教師只憑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就完成所有課文的教學。這樣單一的教學手段,如果每節課在再面對同樣的教學程序,同樣的學習方法,那就會更覺得單調,甚至會覺得枯燥。學習興趣難以激發,課堂效率難以提高。所以,小學語文教師還要積極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如:現代教育技術。用聲音、圖片、動畫、視頻等最大程度的調動了學生的視覺感官,充分展示教學手段的多樣性,充分調動多種感官,展開豐富的想像和聯想,激發起濃厚的興趣,獲得對語文知識的整體感知,培養豐富的語言表達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1世紀是一個知識和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的教育事業將面臨著一場嚴峻的考驗?;ヂ摼W成為人們獲得信息與知識的主要途徑。顯而易見,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網絡時代的要求,那么要想使課程改革順利進行,達到預期的目標,需要一些基本條件做保證,其中最主要的一個條件是教師的高素質。
課程改革主要是思想理念和教材教法的改革。有了好的教材以后,就要精心地鉆研教材,采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尤其是要通過更新教育教學思想,建立教育教學的新理念,使得我們的教育質量盡可能地提高。走進新課程,教師的角色將由傳授者轉化為促導者,由管理者轉化為引導者,由獨奏者轉向伴奏者,由居高臨下轉向“平等的首席”。教師要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探究性學習,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教學策略也將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發展轉變,由統一規格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而對于一位語文教師來說,應具備以下方面的基本素質。
首先,要對課程改革充滿期待,傾注熱情?,F今,教師要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執著地研究,不斷地實踐,立志在為課程改革作出貢獻的同時,把自己鍛造成新世紀優秀的語文教師。
其次,要更新觀念,對《語文課程標準》倡導的理念應準確理解,并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全面體現。第一,要求教師要重新認識語文教學資源,要有開發語文教育資源的意識,有整合包括教科書在內的語文教育資源的能力。教師不是照本宣科的教書匠,而應當是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者,語文課程的建設者。如,進行課文《四個太陽》教學時,光用你的三寸不爛之舌向學生講述四種季節的太陽給大地帶來的好處,是遠遠不夠的,何不引導孩子在生活中,在自己的感知世界里去感受作者的心愿和四季美麗的景色呢?廣闊的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課堂。第二,要求教師重新認識語文教學模式。教師絕對應當是學生學習的伙伴,要與學生“親密接觸”,甚至融入學生的學習之中。這樣,你才有資格做學習過程的指導者、引導者、輔導者。如在進行閱讀教學指導時,教材作為閱讀的范例,你是逐篇教會學生讀,還是教給學生讀的方式方法,在課堂上放手讓學生去讀:朗朗地讀、默讀、品讀、美讀、誦讀呢?筆者認為:前者走入了“高投入,低產出”的死胡同,滋長了學生學習的惰性,泯滅了創造性思維,束縛了學生的發展。后者則體現了“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
再次,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真正做到活到老,教到老,學到老。俗話說“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今天,已不是一支粉筆,一張嘴的時代了,信息時代的快節奏向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語文教師要不斷提高政治和業務的理論修養,不僅要跟上時代的步伐,而且要有與時俱進、創一流業績的不懈追求,永操教育者的青春。要不斷提高專業水平:廣泛涉獵以求“博”,學習業務以求“?!?,加強教研以求“精”,科研開路以求“新”。還要向我們的教育對象學習,以求師生共進,教學相長。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指出:“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奔热弧罢Z文學習”是一種生活,學生便是學習的主人,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過程”。探究式學習,簡言之就是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主動的探索,發現和體驗,學會探究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增進思考力和創造力。而語文教學活動長期以來主要以教師的“傳道、授業、解惑”為主要的教學方式,強調記憶性成為語文教學的一大特點,教學中較少有學生的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維過程。這種重記憶輕理解,重灌輸輕思維,單一、被動以接受為主的`學習方式往往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負擔很重。這一狀況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養成,而且嚴重影響到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影響著學生思維的發展。如有位教師在教學《司馬光砸缸》一課時,引導學生探究當孩子掉進水缸爬不出來,情勢十分危急時,司馬光除了用砸缸的辦法救伙伴以外,還可以有哪些辦法使孩子獲救?于是乎,學生想出眾多的辦法與司馬光的辦法相比較、選擇。經過討論探究,學生就會自然明白,在當時的特定形勢下,只有司馬光的辦法才是最佳的。這樣的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通過將眾多的假設集中而求出解決問題現實方案的能力。
質疑是創新的起點,質疑是思維的火花,質疑是進步的階梯,質疑是成功的關鍵。在語文教學中重視學生質疑是至關重要的。這決不是形式主義,也不是為了熱鬧而裝點花瓶。讀書有疑源于思,這是思維的結晶,也是智慧的明燈。小學語文課上,學生面對《海底世界》這一課的插圖向老師提出疑問:“章魚不是10條腿嗎?怎么書上只畫了6條?”還有的學生說:“書上說章魚是軟件動物,可是高級貝類科學界對此還有分歧呢?!边@些難道不令人吃驚嗎?我們都吃過章魚,但從來沒注意到它有幾只觸手,更不注重科學界對章魚的分類還有分歧。雖然學生的理解有失偏頗,但他能向教材挑戰,這就難能可貴了。中國的語文教學這些年來,遭到非議不少,尤其形式主義現象嚴重,讀書不給時,訓練不落實,目標不現實,基礎不扎實。因此,造成教學走入誤區,陷入低谷。而誘發學習動機,培養學習興趣,注入學習情感,利用學習意志,這將是我們教育教學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證。注重質疑解疑能力的培養,留足時間,激勵表揚,讓學生由不敢問到大膽問再到善于問;長期以來,語文課堂只是教師的“講壇”,學生習慣了做忠實的聽眾。在聽講和繁瑣的一問一答中,學生慢慢地丟失了說的欲望、學的能力、合作的精神,形成了“死讀書、讀死書”,“一心只讀圣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可悲局面。學生的實踐能力也幾乎為零。而當今這個“適者生存”充滿機遇和挑戰的21世紀,光有理論知識是寸步難行的,我們需要的是“復合型人才”。所以,我們應從小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那就從母語課堂教學中開始吧!“抱著的孩子長不大!”我們要真正解放學生,樹立正確的語文教學觀,淡化語文教師的表演欲,從興趣、情感的激活入手,培養學生的表現欲。
教育學家夸美紐斯說過:“教學藝術的光亮是注意力。有為注意力,學習的人才能保持心里不跑馬,才能了解放在眼前的一切事物?!笨梢娮⒁饬κ谦@得良好學習效果的一個重要前提?,F代教育技術在吸引學生注意力方面有著所不可比擬的優勢。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時,顯現在顯示屏上的課件不僅將學生從單調的“黑白世界”(即黑板和粉筆)帶入了絢麗的彩色世界,而且圖文聲像并茂,直觀動態,富有表現力,給學生以視覺、聽覺等多角度的感官刺激,極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筆者在教學《太陽》這篇課文時,就利用了多媒體為孩子播放了后羿射日的有趣傳說。動畫片的形式鎖住了孩子的視線,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語文課堂提問是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它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要合理地運用課堂提問,使其在課堂教學中得到很好的實施,并以此來提高自己的教學效果。那么教師要在哪些地方設問呢?我們經過組內實踐研究總結了一下幾點:
1、在主要內容上設問,預想設計富有整體性的問題。
學生閱讀課文時,往往感到一讀就懂,但又不能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中心思想和結構線索,因而對課文的理解是含混不清的。教師從全篇的主要內容入手,精心設計提問,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在矛盾處設問,預想設計富有啟發性的問題。不少課文從內容上看起來似乎“自相矛盾”其實這正是誘發學生思維的亮點。在此發問,會促使學生思維興奮,弘揚自主探求的學習方式。如《窮人》一文,先寫古老的鐘嘶啞的敲了十下,十一下后說“睡覺還早”。已經深夜,睡覺還早嗎?在此預想設問,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從而讓學生在對矛盾的探求中,進一步體會到桑娜的善良。在這樣一個暴風雨的夜晚,對出海打魚未歸丈夫的牽掛之情,擔憂之心。
3、在課題處設問,預想設計富有吸引力的問題。
課題往往是一篇文章的靈魂,它是一篇課文的高度濃縮,仿佛是文章的眼睛。圍繞課題設計富有吸引力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如《落花生》一文,簡介作者時,告訴同學們文章的作者許地山,筆名就叫“落花生”為何用自己的筆名來做文章的題目呢?簡潔的問題恰到好處,為引導學生如何做人打下了伏筆。再如《草船借箭》一文題中的“借”字,箭明明是“騙”來的,為什么偏偏用“借”呢?這不但表現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也暗示了這些“箭”在以后的對曹作戰中是要“還”的。抓一字而動全篇,一石激起千層浪。
4、在反復處設問,預想設計富有想象力的問題。
5、在關鍵處、空白處設問,預想設計富有統領性的問題。
學習一篇課文,如果設計的問題過多,缺乏針對性,不僅費時低效,而且學生的能力也得不到發展。教師若抓住教材的關鍵,在關鍵處設問,提出富有統領性的問題,則教學事半功倍。如《草船借箭》文末,周瑜長嘆一聲“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緊扣“神機妙算”設問,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在哪些方面?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默讀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則學生學得主動,學得扎實。
二、課題研究成果。
1.通過在課堂中注重提問方法與技巧的運用,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得意較大程度的提高,課堂有煥發出勃勃生機。
2.自開展課題以來,課題組成員公開課,將在課題研究中的經驗融入教學設計中,使課堂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得到了組員和學校領導的肯定。
經過課題研究,課題組成員掌握了一些有效的課堂提問的方法,學生在個性化學習過程中,問題的發現、探究、解決方面的能力也有可喜的進步,師生關系融洽,學習趣味增強,有更多的空間讓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探究,學生較之采用傳統教學法時更為樂學。但同時,我們也清楚地看到課題研究過程中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
1.問題切入點不合適導致提問的目的不明確,不能準確把握知識本質。
課堂上,有時老師的問題范圍太廣,學生不知道從何入手;有的問題太長,往往使學生抓不住重點;有的問題沒有思考價值,偏重于機械的盲目記憶;問題和問題之間沒有組織性和系統性,想到什么就問什么。
2.教師提問多,學生主動提問少長期以來,語文教學之所以高耗低效,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就是提問主體沒有得到根本的轉變,學生隨老師的意旨學習課文,用老師想聽到的話回答老師的問題,課堂上表面熱鬧,實際上無論是語言訓練還是思想感情陶冶都是沒有生命力的。偶爾有學生發問,也只是問問詞語解釋,句子含義之類沒有思維深度的問題。教師很多時候不敢把課堂提問權力放手給學生,怕學生打亂了教學進程,這其實是一種畫地為牢。
3.不充足的期待時間。
四、今后的設想。
當然,本次課題研究僅僅只是一個開端,還有許多深層次的任務和問題有待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去探索與解決,更需要教師在這次課題研究中認識的提高和自身教學水平的提高與完善。轉變觀念是一個艱難而復雜的過程,而渡過這個階段的惟一途徑只能是教師對新理念的不斷學習理解、實踐反思、總結提高。當然,事物是在發展中不斷地完善、充實、提高的,我們由衷地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促進自身水平的提高和教育事業更好更快地發展。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師:上一節課,我們大致疏通了《赤壁賦》的文意,解決了一些重點字詞的意思。掌握了這些,只是為進一步學習《赤壁賦》打下了基礎,因為這篇文章是蘇軾的代表作,是一篇千古“文賦”,值得我們學習和探究的東西很多。有人從中分析蘇軾的人格品質,有人由此追溯蘇軾當年所經歷的政治斗爭,有人伴文就如和蘇軾一起探討廣闊的宇宙和無垠的時空以及渺小的人類。今天這節課,我們主要感受一下蘇軾在這篇文賦里所融注的情感。
生:間接抒情。
師:間接抒情又分為議論抒情和……。
生:描寫抒情、敘述抒情。
師:通俗地說就是通過對人、事、景物等的敘述、描寫和評價來表達自己的情感,作者在文中所設置的每一個元素都是為抒情服務的。我們這節課的學習目標就是體會蘇軾是怎樣巧妙地把自己的情感融注在人、事、景物中的。下面,請同學們認真地自讀課文,將你認為能體現蘇軾的情感的文段找出來,在旁邊寫上批注。
生讀文章,師巡視指導。
生:請大家看這一段:“客有吹洞簫者,依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边@一段是描寫客人聽到蘇軾的歌聲時所和的音樂,這個音樂非常的悲涼,像是一個人在埋怨,在思慕,在哭泣,在訴說,作者還夸張地說音樂使幽壑里的蛟龍都無法安生,使孤舟上的寡婦更感身世的悲涼,哭了起來。我覺得蘇軾是想通過這段對簫聲的描寫來反映他自己的處境非常的悲涼。
生:因為我看過有關的資料,說這里的“客”其實就是當時政治失意而又悲觀的蘇軾自己,是作者潛意識里的自己。
師:你是個會學習的人,知道自己去查閱資料。我們在平時的學習尤其是古文言文的學習中,查閱相關資料是非常必要的。
生:我接著他剛才的問題。他說剛才的這段對簫聲的描寫反映了蘇軾悲涼的心情,除了剛才的解釋,我們還可以這么理解:這個簫聲是“倚歌而和”的,簫聲悲涼,是因為歌聲悲涼,而歌聲是來自蘇軾的。說明蘇軾所唱之歌就已經有悲涼的感覺在里邊了。
生:不是真正的“樂”。
教師板書:“樂”非真“樂”。
師:表面在寫樂,其實在寫“悲”,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以“樂景寫哀情”……。
生:使“哀情更哀”。
師:可不是!蘇軾連自己以為“樂甚”的情形下都唱出了讓人落淚的歌,唱歌的時候都是這么地不痛快,平時是怎么樣的?可想而知了。那么,課文中還有沒有類似的抒情方式,我們大家再找一找。
生:第一自然段的“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一句也有這種味道。
師:說說你的理由。
生:結合書下的注視,蘇軾當時所“誦”、所“歌”的《月出》這首詩,是描寫一個男子在月下思念自己意中人的詩歌,仿佛那個意中人就在月亮之中,可是他永遠得不到,這是一種無可奈何的思念。所以這里的描寫也有“悲”的意思。
師:很好,結合書下注釋,這是一種很好的讀書習慣。尤其是學習古詩文,因為文章離我們的年代久遠,一些字詞在在流川和使用的過程中發生了變化,當然,還因為我們對古代文化知識的匱乏,我們更不能忽視的作用,他們是我們正確理解文章的'得力助手,是教科書的編寫者辛辛苦苦地找來幫助我們學習的,你看,很多時候,書下的注釋和文章所占篇幅一樣,可見它的作用非同小可了。還有一個關涉到你們切身利益的事情就是:書下的注釋常常出現在考卷中。
我還要補充一點,其實這里的“明月”、“窈窕之女”我們也可以將她理解成是蘇軾美好的政治理想,可是這種政治理想卻因為當權派的阻撓無法實現,這樣,這種寄托在明月中的愁思就更深沉了。古代的文章,因為政治斗爭,又因為常常牽扯到“文字獄”,所以文人們都小心翼翼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尤其是對當局不滿的思想。好了,我們接著交流我們對文章的理解。
生:我覺得第一段的景物描寫很美,這些景色描寫反襯出蘇軾的心情非常愉悅。
師:很好,“一切景語皆情語”,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借景抒情。請你先將景物描寫的句子給大家讀一遍。
生:“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p>
生讀,師板書: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一切景語皆情語”
(借景抒情)“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
“白露橫江、水光接天?!?/p>
師:請你談談蘇軾是怎樣通過這些景物描寫把他的愉悅心情表達出來的?
生:“清風徐來,水波不興”一句,描寫了一種清風輕拂人面,江上風平浪靜的寧靜、優美的環境,而這應該是作者內心怡然自樂的內心寫照?!霸鲁鲇跂|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一句運用了擬人的手法,這既是對當時明月當空的真實寫照,我想作者可能還想通過月亮的“徘徊”反襯人間的美景,你看月下赤壁是多么的美好,連月亮都舍不得離去。而“白露橫江、水光接天”一句描寫了一種白露“橫跨”江面,而水光與天色溶為一體的朦朧美,使人陶醉。
生:都不是。是白茫茫的霧氣的意思。那把“橫跨”改為“籠罩”或者“彌漫”吧。
生查字典,師巡視。
師:好,下面請一位同學把字典對“橫跨”的解釋念一下。
生:“橫跨”有兩個意思,
1.在…上形成拱形;從一個界限展開、伸展或延伸到另一界限。如:一道彩虹橫跨湖上;2.跨越(如距離,時間,空間),如:一座古代橋梁橫跨這條河流。
師:請同學仔細分析,這兩個解釋有什么共同特點?請結合例句來思考。
生:……。
生:好像不能。
師:那就是霧與江融為一體了。我們既用上“橫”字,又能把當時的情形準確地表達出來的話,應該用一個什么詞語好呢?你還是可以借助字典。大家討論一下。
生討論,師巡視。
師:我需要一個詞語。
生:橫貫。
師:理由?
師板書:橫跨、橫貫。
生:“橫貫”就是橫向貫穿的意思。這樣,既有橫向的空間感,也有霧與江融為一體的畫面感。
生:“‘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荊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這一段表現了蘇軾功業難在,英雄易逝的感嘆。
師:能不能說的具體一點?
生:‘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出自曹操的《短歌行》,說的是人才無所適從的無奈,蘇軾借用在這里的目的也是為了表達自己這個人才不被朝廷重用反而屢遭貶斥的壓抑和苦悶。緊接著說的是曹操敗于周瑜的慘況,與當年的霸氣和英雄業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更具有悲劇意識。
生:關于赤壁之戰的文字應該沉重一下,后邊寫曹操的英雄形象的應該豪邁一些。
師:好!請你試著將這種感覺讀出來,其他同學也想一想怎么該怎么讀。
生讀課文,前面的文字低沉,后邊鏗鏘有力。
師:讀的不錯,基本把握了作者的情感基調??墒俏矣袀€建議,如果把“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荊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這些文字讀的不但鏗鏘有力,而且語速加快一些,是不是會更好?大家還要注意“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這句話的感情轉變,這里是一種感嘆,而且是一種反問的語氣,要慢下來。大家試著讀一讀。
生讀課文,師范讀,生再讀課文。
師:第二個問題:我剛才發現這一段里也有一個“橫”字,我想聽聽大家對這個“橫”字的理解,請大家先把這個字所在的句子找出來。
生:“橫槊賦詩”。
師:誰來說一說?
生:注釋上說是“橫握長矛賦《短歌行》詩”。
師:我覺得這個注釋有點局限了,我們把這個解釋還原成一幅畫,我總覺得這個畫面有些呆板和單調,可能沒有把蘇軾對曹操這個人物的感情寫出來。大家閉上眼睛想一想。
生:他能文能武,文武雙全。
師:那蘇軾要說的僅是“橫握長矛賦《短歌行》詩”這樣一件事嗎?
生:不是,這只是一個縮影。
師:還有,他只是“橫握”著長矛嗎?在如此壯觀激烈的生死之戰中,這個動作好像有點僵硬。
生:應該是“縱橫”的意思,“縱橫天下”,馳騁疆場?!伴谩币仓皇且环N兵器的代表。
師:好!好!那我們接著往后看,還有哪些句子中包含蘇軾的情感,我們把它們找出來。
生:“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边@一段表達了蘇軾對于人生短暫、個體渺小以及仙愿難成的感慨,是一種個體面對廣袤的宇宙和無窮的時空時常有的感慨。
師:你有哲學家的氣質。這段話我覺得很熟悉,好像我們學過的那篇文章中也有類似的描寫:“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
生:“……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p>
師:出自——。
生:張岱:《湖心亭看雪》。
師:你看,多相似呀,舟小,人更小。
師板書:舟:一葉、一芥。
人:兩三粒、一粟。
師:那,就一直這樣悲下去了嗎?
生:不是。
師:是就不是蘇軾了。蘇軾也就是一個普通的政治失意者,不會贏得后人如此多的贊譽了。我們具體看一看。大家先一起把最后一段話讀一遍。
師生齊讀課文。
生自讀課文,師巡視。
師:好。我們一起來總結。
生:第一對是“變者”和“不變者”。
師:可不可以再簡練些?
生:“變”與“不變”。
師板書:“變”與“不變”。
師:你再具體談談,“變”的是什么?“不變”又指什么?
生:從“變”的方面來說,“逝者如斯”,一切就像這眼前的水一樣,從來沒有停止過向前流去,誰也阻擋不了,“盈虛者如彼”,月亮也按照它自己的規律一直陰晴圓缺,不因人的主觀意愿而有絲毫的改變,而從“不變”的角度來說,“而未嘗往也”,“水”還是水,無論怎樣變幻,它仍然是這條江里的水,“而卒末消長也”,而月亮,穿越了多少時空,它仍然是哪個月亮,沒有絲毫的缺損或者增長。
師:說的多好??!可是為什么不說完?留著我說是不是,那我說吧:“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這一句是一個結論性的句子,把從眼前的“水”與“月”中得出的道理普遍化了,談到了“天地萬物”,包括作者自己,都是一個“變”與“不變”的結合體,時刻在變化,但又終將歸于永恒。那作者要通過“變”與“不變”表達什么???試著說一說。
生:從“而又何羨乎?”這一句可以看出蘇軾將自己融于宇宙萬物間,在他眼里,自己和眼前的水、月、乃至萬物都是一樣,既時刻變化,又歸于永恒,沒有什么可羨慕的,非常的曠達。
師:很好。我們接著看下一對矛盾。誰來試著說一說。
生:“取”與“不取”。
師板書:“取”與“不取”。
師:來,你分析一下。
生:“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边@一句是“取”。
師:不是說“雖一毫而莫取”嗎?
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天地萬物,一切都有他們自己的主人,如果不是你的東西,你想“取”,據為己有,反而什么都得不到。
師:你我注定無緣,強求也沒用。
生笑。
師:接著說。
生:“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盡,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說的是“不取”,作者不刻意地去追求身外之物,陶醉在大自然的“清風”、“明月”之中,而這些東西,恰好是世間最珍貴的東西,可以隨時隨地供我們享用,作者完全醉身于大自然之中了。
師:“不取”反而比“取”得到的更多。
我們上面所說的都是在挖掘文字中潛藏的感情,這些我們前面說了,都稱為間接抒情,《赤壁賦》這篇文章中有沒有直接抒情的文字???請同學們首先將文章中文章中明顯地表達情感的句子找出來,分別有哪些?請同學們按照順序來說。
生:“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薄疤K子愀然?!薄翱拖捕Α?。
師板書:
“飲酒樂甚”——“蘇子愀然?!薄翱拖捕Α?。
師:結合前面的分析我們發現,其實這是這篇文章的情感變化過程,我們各用一個字來概括這三個短語。
生:“樂、悲、樂”。
師板書:“飲酒樂甚”——“蘇子愀然?!薄翱拖捕Α?。
(樂)(悲)(樂)。
師:很好。而且我們知道“飲酒樂甚”時的“樂非真樂”,“愀然”之后的“悲”是真悲,直到后來通過對宇宙萬物之間的“變與不變”、“取與不取”有了清晰的認識之后,蘇軾才真正“樂”了,終于敞開胸懷,一醉方休,“相與枕藉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p>
板書:“飲酒樂甚”——“蘇子愀然?!薄翱拖捕Α?。
(樂)(悲)(樂)。
(樂非真樂)(悲為真悲)(樂為真樂)。
師:關于《赤壁賦》這篇文章,我們暫時學到這里,但是這篇文章的可探討之處,不僅于此,有興趣的同學下去可以自己找找其他的資料看看。有一本書、一篇文章我推薦大家讀一讀,或許對這篇文章會有更深的理解:
師板書:林語堂:《蘇東坡傳》。
余秋雨:《蘇東坡突圍》。
好,這節課就上到這里。
(出示:一個大蘋果。)
生(異口同聲):蘋果。
師:那你猜猜這個蘋果的味道會如何呢?
生a:甜甜的。
生b:脆脆的。
生c:甜里透著酸,酸里透著甜!
師:我看見許多小朋友在直吞口水了。那你看過蘋果長在樹上的樣子嗎?
生a:我看過。奶奶家有一大片蘋果園,我經常去那兒玩,尤其是秋天到了,蘋果就像一個個小燈籠一樣掛在樹上,很美。
生b:我在電視上看過蘋果林,紅紅的蘋果從綠葉中露出小腦袋來,很可愛!
師:老師前幾天回來的時候也經過一大片豐收在望的果林。并把它們拍了下來。
(出示課件:結滿紅蘋果的蘋果園。)
師:小朋友們可以在小組內交流一下,你看到的蘋果林是什么樣的?
(生在小組內交流)
(出示課件:蘋果落地的畫面,并出示課題《蘋果落地》)
師: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蘋果落地》,請小朋友齊讀課題。
師:看到蘋果落地你有什么想法嗎?
生a:蘋果熟透了,是蘋果?
師:哦,看來《植物媽媽的確有辦法》這篇課文給你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生b:蘋果寶寶太調皮了,想到地上打個滾。就像《葫蘆兄弟》里的.七兄弟一樣!
生(齊):想。
師:答案就在課文中,讀讀課文你就知道啦!老師相信你初讀課文的時候一定會想辦法讀準字音,開始吧!
(生自由讀課文,有的用手指著讀,有的翻字典查字,有的問同學、問老師生字讀音。)
師:剛才在讀的時候,老師發現咱們同學讀得非常投入,生字現在還有困難嗎?
生:沒有!
師:那現在同桌合作,互相檢查課文讀得是否準確、流利,如果你覺得他讀得非常準確,還挺流利的,你就在課文的題目旁邊獎勵他三個大蘋果。如果覺得他有什么缺點,那你就給他提出來,幫他改正!
(生同桌合作,互相檢查讀課文的情況)
師:得到三個大蘋果的小朋友起立。
(五六個學生站起來)
師:真棒!老師想檢驗一下你讀書的水平,先給課文標上自然段,站著的小朋友愛讀哪一小節就大聲讀!
(生分自然段讀課文)
師:誰能讀得更棒?那更棒的小朋友請起立!
朗讀,不僅是感悟課文內容的重要手段,也是體現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視朗讀,能充分激活學生的內心世界,引發個性張揚,享受閱讀教學的無限樂趣,從而使語文學習變得生氣勃勃和靈性跳動。朗讀一旦進入充滿情感的表達狀態,它就會不斷超越學生原有的認知經驗、智慧水平、想象能力,形成積極的創造精神,從而促進學生語感能力發展。
《桂林山水》這一課,用優美流暢的文字描繪了桂林山水獨特的美,如何讓學生感受到這種美呢?首先我用圖片和視頻資料展現了桂林如詩如畫的美景,激發了學生對桂林山水的喜愛,接著讓學生找出描寫桂林山水特點的句子,結合看到的視頻,說說對桂林山或水某一個特點的感受,以此引導學生主動體會,形成讀的見解,并通過讀表現出來(即自我體會的情感朗讀);接著在品讀、評讀、誦讀、挑戰讀、引讀、配樂讀……中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觸發、使每一個學生想讀、能讀、愛讀,讀出美、讀出情趣、讀出感情。在學生對朗讀的評價中,教師順其自然地引導學生確定重點的詞語進行品析與體會,或結合語境理解,或積極啟發想象,或對照圖像認知,在讀中感悟意思,用感悟促進朗讀;同時,朗讀吸引了學生主動融入閱讀情境,感受語言的神奇、內容的豐富多彩、內蘊的意味綿長,感悟美、體驗美,得到愛的撫慰、情的熏陶。
今天上了三年級第一次次習作課,感覺真的很郁悶!不過,我相信通過我這樣不斷的實踐、思考,應該會有進步的!所以,把今天的課堂進行一次反思!
本來課堂的狀態是這樣的:
第一課時。
1.老師談話引入。一是說昨天口語交際的感受,二是把自己寫的課余生活的文章念給孩子聽——這兩個環節中,第二個學生雖然聽得很起勁,但實際上對學生習作沒作用。雖然強調老師寫下水作文,但是必須運用得當。
2.學習范文。昨天,我從孩子們都有的材料上找了三篇課余生活的文章讓孩子們回家讀,并做了一篇讀書筆記,還積累了一些感受。今天課堂上讓孩子們從反問里體會這些東西:注意文章有開頭,有結尾;注意要把自己的事情寫清楚,為了寫清楚就必須抓住一些關鍵的地方——比如動作。(反思;這個環節設計不好,意圖好,但是和學生的交流沒有建立好的耳屏臺,學生是被動體會,收獲也不深刻。原因還沒找到。)。
3.小組里說,全班引導。接著讓孩子們在自己小組里自己說,然后請每個小組的代表來說,結果發現說得很不好。于是馬上改變教學計劃,立刻選擇了其中一個同學的來和大家說,引導學生把事情說明白——抓住動作。為了這個我讓孩子們一邊做動作一邊說,還讓他們說,我來做動作。(反思:這里處理得比較好,發現問題立刻改變計劃,并且比較好的引導學生做動作、體會動作。但是,失敗就在于前面的環節的節奏太慢,耽擱時間了,所以在這個關鍵的時候,第一節課下了)。
第二課時。
1.帶著學生總結了方法:一要主要開頭和結尾;二要注意把事情寫清楚——為了寫清楚就必須把順序安排好,還要注意寫好動作。
2.接著讓學生自己寫,我在全班觀察。特別針對幾個孩子做了指導。發現了孩子們時間上是沒有管我剛才和大家總結的經驗的(看來前面的學習多半都是無用功,為什么這樣呢?)。
3.全班評改。我把幾個寫得比較好的孩子的文章在大家面前讀了讀,邊讀邊點評。最后選擇了一個孩子的文章來集體修改。原文如下:
有一次,爸爸和媽媽都出去了,沒人幫我折被子。
很顯然學生還沒寫完。我把孩子的文章抄在小黑板上和大家一起來修改。我們讀了文章后,大家發表了個人的意見,慢慢把文章修改出來了。最后文章是這樣的:
折被子。
于是我回憶起爸爸媽媽折被子的樣子,然后我一邊回憶一邊折被子!我拿起被子,首先把被子鋪開,走過去把每個角落拉直,這時看看被子,被子鋪展得很平整,看起來非常的聽話。于是我就開始折被子了!接著,把被子對折,被子就變成了長方形了。然后,再提著被子的兩個角,往另外兩個角上折。這個時候被子就變成正方形了。
這時候看看自己折的被子……。
其中的“首先”“接著”“然后”我們用波浪線來表示,還特別提醒大家這樣就能把順序寫清楚。在用到動詞的時候,特別強調孩子用準確的詞語。正在這個時候,又下課了。
第三課時。
1.學生自己修改。學生經過了上面的環節,老師總結了經驗:要注意把事情寫清楚,要注意把該寫的地方寫明白。孩子就開始自己修改文章。我特別指導了一個孩子,發現他的標點使用很不好,連分段都不會分,或者說是太懶。不愿意分。
2.謄抄作文。
下課后經過自己的反思,有以下想法:
1.第一課時設計不好,有的環節浪費時間,而沒實際效果。比如小組代表在小組里說的環節。
2.這樣的上法,會讓基礎差的孩子很吃力。效果也不好。
3.習作沒有樂趣了!
4.最好的環節就是和孩子一起表演動作,然后選擇動詞。第二是在和全班孩子評改作文的時候,這里指導很好。
5.作文教學是個難題,要慢慢實踐和思考同時好文章的確是修改出來的。一定要指導孩子針對一篇文章反復修改!
6.中年級還要注意保護他們的興趣!
小學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閱讀是語文教學的主體,是培養學生的說話、識字能力和學習語文的主要途徑。而興趣是閱讀的內驅動力,有了這個動力,學生就會擠時間讀,所以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閱讀的效率,關鍵在于培養學生對閱讀的興趣。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適當的煽情能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增強學生學習的欲望,引發學生深層次的思考,讓他們帶頭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同時,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倍加珍視和把握學生情感活動的脈搏,使其隨著閱讀過程的推進得到強化。
小學生還處于兒童時期,其感情總是處于運動的狀態,他們在感受課文形象為之動情時,情感趨向高漲,大腦皮層的興奮中心開始轉向課文本身的語言,老師應從學生的面部表情、朗讀的聲調、發言的措辭,敏銳地覺察到情感的浪花正在學生心頭涌動。教師要適時牽住學生的情感紐帶,引導他們去感受、去體驗,學生情感的波紋必然會漸漸地涌動起來。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學活動以學生的學習為本,為學生的學習服務,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有自我發現、自我探索的時空,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安排學生進行閱讀,多給學生想象的空間,要從多角度啟發學生進行閱讀等都是很有必要的。
一、以人為本,是歷史唯物主義的、辨證唯物主義認識論一項基本原則,是科學發展的核心,人類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總是一個層次一個層次地推進,一個方面一個方面地探索。對教學的認識和和實踐也要經歷"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著力遵循教育教學發展規律。需要師生積極的自我反思。
元認知理論:元認知的核心意義是對原有認知的再認知。它主要包括元認知知識、體驗和調控,其中調控是核心。調控是自我反思主動的表現。
三、素質教育教學的觀念:學生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是課堂教學的主人;主體教學的核心是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積極主動地學習能動性、創造性學習;學校和教師應在為培養師生主動的習慣創造良好條件。充分發揮師生主體性,需要師生自我反思。
?目前,下谷坪民族社區教育資源貧乏,社會家庭教育相對不足,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式存在先天的不均衡;學校師資隊伍建設的方式方法上以制度管理為主;教師缺少反思的意識和習慣。
我們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要以人為本,認真分析自身、學生所處的教育教學環境,學情的變化,尤其是課堂教學現場生成性的變化,反思自身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學生的能力和可接受性,不要搞本本主義,不唯書,如果我們只是,把課堂教學理解為演示教案的過程,就難以上出鮮活的好課,就不能使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實事求是的,深入查找,師生的雙向現場活動能不能根據學情的變化發展在課前設想全面、在課中靈活組織教學是不是可取的教學藝術、在課后反思在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時雙向現場活動是不是合理。
我們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刻苦勤奮,老師要把學習當做人生的第一需要,不斷提高其綜合素質;始終注意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教學生“學會學習”;只有學會學習,才能應用所學知識,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并進而構建新的知識。讓學生用自學、討論去讀書、思考去讀書,解決問題,并注意保護學生的發現,相信學生,尊重學生,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精神。我們才能提高自我反思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學生才能提高學習的能力。
我們要以問題發現為核心,抓以過程反思中發現的系列問題,形成確定的教學主題進行針對性的改進教學的反思。教師教學行為的明確性,教學方法的靈活多樣性,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手段的有效性,教師在課堂上所有活動的取向性,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參與性等諸多方面的問題。激發師生的反思意識。教師要反思自己對知識的準備和課前的教學設計方案是否合理,教師對前一堂,或前幾堂課的教學過程中的教學行為和效果進行思考性回憶,批判性地反思。記錄當下成功之處,失敗之處,有利于加強教學的針對性,及時發現問題,查漏補缺。教師之間、學生之間、師生之間開展相互的發現問題的反思,進行交流與反思性評價。
我們要高起點的思考,要高標準完成語文課堂的教育教學任務。我們在工作中,站在全局的高度,經常反思課堂中的熱點、難點,加強與老師、學生互動、溝通、交流;讓反思無時無刻、無處不在,讓反思長出敏感的觸角和飛翔的翅膀,才能更好促進師生共同發展,讓教學過程,成為師生成長過程。
我們不因事小而不為,在抓住主要矛盾同時,也要有效捕捉課堂中的稍縱即逝的信息?!疤煜麓笫?,必作于細?!倍鄬哟畏此迹海w、小組、結對、自我反思〉。要在日常教學中養成反思的意識、形成反思的習慣,才能獲得反思的'方法。方法的掌握和內化需要的是日積月累的行為養成,因此,讓我們在日常教學活動中養成反思的行為才是最為關鍵的事。
“ 我們反思性教學需要民-主、平等情境,評價交流,反思“怎么學”“如何教’更合理。創設師生敢于說話表達,勇于反思的教學情境,創設富有情感體驗的情境,創設感受成功的情境等。主要解決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包括對教學全方位的互動程度、教與學情況的變化、及時反思并有效調控;師生互動程度的反思;在情境中尋找典型案例和教學個案,要形成以“怎么學”為目標的反思活動。同時,評價交流,反思“如何教”更為合理。
注:查看本文相關詳情請搜索進入安徽人事資料網然后站內搜索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反思。
近日,在秀水小學參加了關于“課堂讀書時間不少于10分鐘”的集中培訓,有幸聆聽了三位教師的閱讀指導課,下面就結合“課堂讀書時間不少于10分鐘”這一主題,談一點粗淺的認知:
朗讀歷來是小語教學中最常用的方法,新課程課標指出“各個學段的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薄墩憬⌒W語文學科教學建議》第13條更是對課堂讀書提出了明確要求:“重視和加強讀的訓練,力求在課堂內達到讀通、讀懂、讀好三個層次的要求。每堂課學生讀書的時間一般應達到10分鐘左右。朗讀與默讀并重,能根據教學需要并結合教學情境指導學生的朗讀、默讀、誦讀和背誦?!?/p>
然而語文課不聞讀書聲和少聞讀書聲由來已久,至今亦然?!皾M堂灌”時代也好,“滿堂問”時代也好,一節課讀書時間不足10分鐘,一篇課文學過大部分學生都難得讀上一遍,一年課堂閱讀時間不足幾十個小時,然后分析訓練做題、合作討論交流,只聽老師滔滔不絕、小組活動熱熱鬧鬧而不聞學生書聲瑯瑯的閱讀課不是好的閱讀課。語文學習不讀書,沒有了感受,聯想、思考、領悟、積淀、提升的過程也就偏離了語文教學的軌道。
有老師認為讀還不容易?不就是10分鐘的事情,我就做足10分鐘給你看,我自由讀、指名讀、小組讀、齊讀挨個兒上演;我讀句、讀段、讀全文輪番上演,別說10分鐘,就是30分鐘也不在話下。確實,有心湊這10分鐘并不是難事,但《教學建議》提出的10分鐘讀書是“質”與“量”的統一,10分鐘只是完成了“量”的問題,而“質”則要求在這不少于10分鐘的讀書時間里達到“讀通、讀懂、讀好”這三個層次的目標,并且在達到這樣目標的過程中能結合情境指導學生朗讀、默讀、誦讀和背誦。
因此,我所理解的課堂不少于10分鐘的讀書時間應是有效的讀而不是機械的讀。然而要做到有效讀書,現今的語文課堂除了讀書時間太少之外還存在以下問題:
1、朗讀的目的性不強。齊讀,分組讀,個人讀,看似熱熱鬧鬧,其實讀前沒有要求,讀中沒有指導,讀后也沒有及時評價反饋,學生只是被教師驅趕著為讀而讀,沒有用心、用情去讀,而是有口無心地“念著經”。
3、教師的朗讀指導單一。朗讀教學指導方法單調、機械、生硬,常見教師在分析、理解之余來一句“請同學們有感情地讀讀這部分”,或“帶著__x語氣讀一讀”,諸如此類隔靴搔癢的引導,導致朗讀不能溶“導”、“練”于一爐,不能揉理解、感悟于一體。有的教師即使有指導卻不得要領,只重聲音形式,不重內心體驗;只重表層的技巧,不重語言的內蘊。常聽教師直截了當地告訴學生,把某一個字(詞)讀得重(或輕)些,把某幾個句子讀得快些(慢些),而忽略了朗讀表情達意的要義。
2、注重朗讀評價。要留讀后評議的時間,通過評議,強化朗讀的激勵功能、診斷功能和調節功能。
2、擴大朗讀訓練面。朗續訓練,必須想方設法調動全體學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別是低段學生,年齡小,有意注意持續時間短,單調的閱讀方法只會使學生讀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要適當地創設情境,創設氣氛讓學生愿讀、樂讀、爭著讀。如學生朗讀時放些相應的背景音樂,分角色讀,表演讀,分小組比賽讀,也可把學生的朗讀現場錄音進行比賽等等。
3、理解與朗讀相互依存。
在閱讀教學中,把朗讀與理解截然割裂的現象并非罕見,分析前讀一遍,講解完后再朗讀一遍,甚至根本沒去理解,就要求學生讀出感情來。朗讀要以理解為基礎,通過朗讀又可促進對文章的感悟品味,它們相輔相成的,必須有機結合。
4、形式多樣,合理運用。
“自助開放式”課堂分為兩方面:“自助”和“開放”?!白灾币蠛⒆幼灾鲗W習、自悟學習、自得學習。簡言之就是學會學習,“三人行必有我師”,孩子獲得知識的渠道也應是多種多樣的,這和新課標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一致的。
我在教一年級漢語拼音《b、p、m、f》時,是這樣設計的:首先利用孩子感興趣的拔蘿卜、爬坡、捉迷藏、老爺爺拄拐杖圖片引出四個聲母的學習,通過拼讀讓學生將這四個聲母與前面所學的六個單韻母進行比較得出發音輕短的結論。學習完b、p后,讓孩子通過觀察比較出兩者的區別,強化孩子對這兩個聲母的印象。拼讀完以后,我繼續出示課本13頁的.四幅圖,讓孩子們找一找這四個聲母都藏在哪?這里可以利用電子白板的注釋功能讓孩子自己到前面來畫一畫,孩子的積極性一下子被調動起來,參與的熱情很高。在拼讀的過程中,很多孩子在暑假里都學過了漢語拼音,都會讀,這時老師就要少讀,把讀的機會讓給孩子,讓拼讀能力強的孩子當小老師領著大家讀,將課堂展示的機會讓給每一個孩子。對于那些拼讀能力較弱的孩子,也要讓他們站起來,大聲地讀出來,讓其他孩子幫助他們糾正錯誤。課堂應該成為每個孩子展示自己的舞臺,當這還需要老師不時地鼓勵和肯定,肯定每個孩子的優點,最大程度地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pingyujiyu/74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