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應用課文知識,提高學習效果和應試能力。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靈感和啟示。
收束,是語文課堂教學結構中的一個組成部分。但說句老實話,絕大部分教師能夠重視課堂教學的導入,對收束則重視不夠。固然,導入安排得巧妙,能起到先聲奪人、引人入勝的作用;而收束也不可小覷。明代人謝榛在《四溟詩話》中云:“起句當如爆竹,驟響易徹;結句當如撞鐘,清音有余?!睂懽魅绱?,教學也當如此。我們既要強調導入,也要講究收束,使學生一進入課堂,便在美的享受中開始,最后又在美的陶冶中結束。下面就談談筆者是如何設計收束的。
一、概括總結,鉤玄提要。這是最常用的一種收束方法。它是對教學內容、課文特色作提綱挈領的總結和歸納,是對知識進行條理化和系統化的工作,意在讓學生由博返約,綱舉目張,牢固地掌握所學知識。自然,用語必須簡明扼要,力戒重復羅嗦、拖泥帶水,避免產生消極作用。
例如,教學完葉圣陶的《夜》,我們可以這樣收束:“這篇小說寫于1927年,反映的是‘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殺。它沒有正面描寫反革命大屠殺的真實場景,而是選取一個普通家庭在這場反革命大屠殺中的悲慘遭遇,深刻揭露了反革命政變的殘酷和給全國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小說的主人公是一位烈士的母親,她經歷了一個由悲痛到憤怒、由怯弱到勇敢的心理變化過程,反映了人民群眾前仆后繼的斗爭精神。小說用了一明一暗兩條線索。明線寫母親,暗線寫其子女;明線正面實寫,暗線側面虛寫。此外,心理描寫推動了故事的發展,環境描寫有力地烘托了人物心情,渲染了氣氛?!?/p>
這樣的收束,既有對課文內容的總結,又有對課文藝術特色的歸納,能夠加深學生的印象,起到強化和深化的作用。
二、延伸課外,引來活水。語文教學,除了在課堂上向學生傳授知識,還應把學生的視野由課內引向課外,使學生自覺地去課外尋求知識,以彌補課堂教學之不足。因此,教師宜在課堂教學臨近尾聲時,用簡短的話語向學生介紹與課文有關的內容,引導學生由課內向課外延伸、擴展。
例如,教學完《阿q正傳》一文,學生意猶未盡,很是關心故事的下文,關心阿q的最后命運。于是筆者就簡要地講述了一下《阿q正傳》第九章“大團圓”的情節,然后筆者說:“要知詳情,請同學們課后閱讀《阿q正傳》全文?!?/p>
像這樣的課堂收束,與其說是課的結束,倒不如說是課的開始,它能成為聯系第二課堂的紐帶,促使學生運用已知去獲得未知,通過節選而閱讀全篇,以此來不斷擴大學生的閱讀面,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三、“卒章顯志”,升華感情。在教學終了之時,教師運用準確精練的語言,對課文的精要之處進行點化、揭示,激發學生的思想感情,真正達到文章“如出我手,如出我口”的境界。
比如,著名特級教師程紅兵講完《荊軻刺秦王》中“易水送別”,是這樣收束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明明知道一去不復返,仍然就車而去,義無返顧。這正體現了我們人類不可征服的偉大精神,體現了我們人類在與自然、社會、命運抗爭搏斗時所體現出的不屈不撓的'偉大精神和偉大主題。這種精神和主題的本質,就是悲壯!一定戶失去了悲壯,就失去了力度;人生失去了悲壯,就失去了尊嚴;一個民族失去了悲壯,就不可能強盛而只有懦弱和膽怯!”
這樣的課堂收束,學生怎么能不受感動呢?
四、巧設懸念,思考回味。課堂教學的結尾也應像文章的結尾一樣,講究懸念迭出,回味無窮,給人一種課已結束而意未盡的感受。因此,在課堂教學結束時,有時采用巧設懸念的方法,能收到“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的藝術效果。
比如教學完《裝在套子里的人》第一課時,可以這樣設計課堂收束:“戀愛,多么誘人的字眼;一個哲人說過,如果沒有愛情,人間將成為一座墳墓。的確如此,就連別里科夫這樣一個與世隔絕的人,也禁受不住愛情的誘惑,居然從套子里探出頭來,要品嘗一下戀愛的滋味了。像他這樣的人,會獲得姑娘的愛嗎?他的愛情結局將會怎樣呢?”
這樣的收束,能緊緊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在學生的心里激起懸念,誘導著學生去閱讀后面的故事情節。同時為第二課時的教學做好了鋪墊,使前后課時互相關聯,形成一個整體。
五、對照比較,加深理解。有比較,才有鑒別。這種收束課堂教學的方法,就是在課堂教學結束之際,從內容、結構、語言等方面,有所側重地將課文與以前學過的其他課文進行對照比較,同中求異,異中求同,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比
[1][2]。
很多語文教育大家都有這樣的共識:語文教學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也就是說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除了探討本學科自身規律的同時,還應根據具體的教學實際,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這就是一種教學的藝術。而在眾多的語文教學方法中,課堂提問的誘導啟發藝術顯得尤為重要,因為一節語文課的優劣成敗,與教師能否成功地誘導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教師的課堂提問將制約著學生思維訓練的發展。
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有部分教師由于沒有抓準提問的契機,或者不懂提問的藝術,出現了不少提問的誤區。如:1、提問過于簡單,沒有思考價值。有些老師喜歡問“是不是”、“好不好”、“對不對”等,這樣的提問毫無價值,只會讓學生的思維得不到訓練。2、提出的問題空泛、難度大,讓學生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如一開篇就問學生“課文寫的是什么?”、“寫作特色是什么?”,對學生只能啟而不發,因為他們對課文內容還沒有感性的全面的認識,怎么會回答上呢?3、提問過于急于求成。有些教師發問后,還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就要求立刻作答,這樣只會壓抑學生的思維訓練。4、提問沒有新意,篇篇文章都是雷同的提問,“文章分幾段?”、“各段大意是什么?”、“文章中心是什么?”,長此以往,讓學生生厭。5、提問對象過于集中,只顧優生,忽略差生,很容易挫傷差生的積極性。以上種種提問的做法,都是不科學的,它不僅收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還會扼殺學生學習積極性,更不用說鍛煉思維能力了。
因此,有效的課堂提問應是從實際出發,根據教學的知識內容與思想內容,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來精心設問、發問;另外,還應從學生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與心理特點,找出能誘發他們思維的興趣點來問,使提問真正問到學生們的心“竅”上。
下面談談語文課堂提問的幾點有效做法:
一、抓住契機,設置矛盾,激活思維。
學生對每篇課文的學習,不是一開始就敢興趣的,為此,教者應當深入鉆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給學生設置問題的“障礙”,形成他們心理上的一種“沖突”。當學生急于解開這些“沖突”(問題)時,也就意味著進行了思維訓練,對課文重點、難點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如《死海不死》一文,一開篇可讓學生思考:題目中的兩個“死”,是什么意思?“死”與“不死”矛盾嗎?文末又說“死海真的要‘死’了”,這個“死”又是指什么?這一番提問,勢必能激發學生對本文的興趣,并急切地研讀課文找答案。最后,當學生理解了“死”的三個不同含義時,也掌握了死海的特征以及形成過程。本來一篇看似枯燥無味的說明文卻能使學生學得饒有趣味,關鍵在于教者如何結合教材實際,抓住突破口,把它轉化成學生感興趣的“問”。上海的于漪老師在教《孔乙己》一文時,就很注意發問的技巧。她一開篇就問學生,“孔乙己姓甚名誰?”這樣一個看似簡單卻又難以一下子回答的問題,很自然迫使學生認真地研讀課文。教者在此基礎上,接著順勢利導學生認識孔乙己沒有名字的深刻性,解決本文的教學難點??梢?,抓住契機,富于藝術技巧的提問,會讓學生學得主動、積極。值得一提的是,課堂上設置問題的“矛盾”,應從實際出發,不能故弄玄虛,把學生弄糊涂。
二、提問變直為曲,引人入勝。
課堂的提問如果只是一味地直來直去,啟發性就不強,久而久之,學生對這樣的提問會感到索然無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了思維的發展。假如我們把問題換成“曲問”、“活問”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學生開動腦筋,并且要求他們在思維上“跳一跳”才能回答上。如在《老山界》一文中,引導學生分析紅軍戰士在第二天吃早飯“搶了一碗就吃”中“搶”字用法時,學生可能一下子難以理解,那么可以換個角度來問:“‘搶’字是否說明了紅軍戰士不遵守紀律呢?”當學生給予否定回答時,又進一步啟發學生:“‘搶’在這里該如何理解?例如小明今早起來晚了,當媽媽煮好早餐后,他搶了一碗就吃,然后急急忙忙上學去,小明的‘搶’又說明了什么?”到這里,經過教者設置的“曲問”和引導學生的類比分析,學生對紅軍戰士“搶”這一動作的'理解自然明確了。又如《小橘燈》一文中寫道:我低聲問:“你家還有什么人?”她說:“現在沒有什么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如果讓學生分析小姑娘話沒說完的原因,可以這樣問:“小姑娘話沒說完就停住,是不是她不知道爸爸到哪里去了呢?”當學生給予否定回答時,又繼續問:“既然知道爸爸的去處,為什么不直說?”有的學生會說“怕別人知道”、“當時不方便說”,在這個時候,就可以提出關鍵的一問:“文章這樣寫小姑娘,表現了她怎樣的性格特點呢?”很明顯,因為有了前面第一處的“曲問”,學生是比較容易理解小姑娘在此處“機警、樂觀”的性格特點。所以說,這種要拐個彎才能找到答案的問法,不僅能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有時甚至產生“投石擊破水底天”的教學效果。錢夢龍先生在教學中的“曲問”,可以說是創造了提問的最高藝術境界。他在講授《愚公移山》一文中就有兩處成功的“曲問”(就是關于“齔”字和“孀”字的理解),結果效果是明顯的。因此,因勢利導、富于技巧性的提問,能有效地培養學生思維的各種綜合能力,極大地提高教學效率。
三、提問要注意分層次設計,化難為易,化大為小。
這樣的提問處理,學生肯定樂于接受。如《變色龍》一文,可以采用這種分層設問的方式進行教學。教者先提出問題:奧楚蔑洛夫斯的基本性格是什么?這個問題學生較容易回答出來--“善變”;然后再問:他“善變”的特征有哪些?這下學生的熱情高漲,紛紛答“變得快”、“反復無?!?、“蠢”、“好笑”等;在此基礎上,教者繼續問:他雖變來變去,但有一點是沒變的,那是什么?學生由于有了前面的問題作鋪設,可以不費勁地回答:“看風使舵”。最后,教者就順勢利導,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問題:是什么原因使他一變又變?作者為什么要塑造這個形象?請看,這樣一組從易到難,環環相扣的設問,在教者的引導下,學生對本文重點難點的學習肯定容易解決。
四、提問還應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課堂中的提問,目的是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訓練和提高思維能力,因而教者應注意提問的角度和問題的深度。善于從不同的角度啟發學生,可以使學生掌握解決同一問題的多種解答方法,既拓寬思維的空間,又能培養發散思維能力。例如對一篇課文的段落劃分,有時是不只一種劃分的,那么就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假如按其它標準,又該如何劃分呢?學生通過這些訓練,就會明確原來解決問題的方法有時不是單一的。他們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自然會舉一反三,靈活變通。
學生在掌握了課本知識后,我們如果引導學生把這些知識與課外相關知識聯系起來思考,就能擴大知識的利用價值。如在學習了《愛蓮說》一文后,可以引導學生思考:“蓮”的精神品質可以與社會上哪些人聯系起來呢?又如學習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一詩句后,可以問學生:在實際運用中,它還包含著什么耐人尋味的哲理?再如學習了《卓越的科學家竺可楨》中竺可楨持之以恒的精神后,可讓學生思考:哪些名人身上也具有這種精神?能具體說說他們的感人事跡嗎?這幾個思維發散的提問都是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問”,讓學生想得“深”,想得“廣”,并把“問”與閱讀、寫作、做人聯系起來,能有效地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縱向、橫向的發展,有些還對學生加強了人文精神的教育。
縱上所述,可以看到:課堂上適時適度、而且富于藝術技巧的提問,能加快把知識轉化為語文素質能力訓練的進程,是發展學生思維,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為此,作為語文教師,應精心設計好各種類型的課堂提問,形成有自己特色、適合學生口味的提問藝術風格,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摘要:課堂教學過程中,提問是廣大教師普遍使用的教學方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三步曲往往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有技術性的提問,不僅可以提高教學質量,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是培養學生創新型思維方式的關鍵。提問,不僅是一種技巧,更是一種藝術性的東西。
點、疑點、考點也就理解得更加透徹了。
二、設計帶有啟發性的問題,讓學生在文章中暢游。
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只是一味地提問簡單、直白的問題,就會缺乏啟發性。久而久之,學生也會覺得枯燥乏味、精力渙散。所以,教師要重視課堂提問的方式和角度,要靈活地提出問題,使問題新穎、獨特,富有新意。這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還能塑造出一個富有表現力和感染力的課堂教學。如,在學習《念奴嬌?赤壁懷古》的時候,不妨先問一個關于公瑾(即周瑜)的問題,當年周瑜和小喬結婚的時候,周瑜有多大?下面,看看那時候周瑜的成就,我們再進行猜測。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以上五句是描寫周瑜的,在舊營壘的西邊,人們說那就是三國時,周瑜大破曹兵的地方,赤壁。那石壁直插天空,那巨浪拍打著江岸,卷起了千堆雪似的層層浪花。祖國的大好河山啊,那一時間有多少英雄豪杰!想想當年的周公瑾,小喬剛剛嫁了過來,他的雄姿英發:手里拿著羽毛制作的扇子,頭上戴著頭巾。就在談笑之間,曹操的無數戰船在濃煙烈火中燒成灰燼。
說到這里,不難猜出,周瑜那時候是剛成家,剛成家的周瑜,乃二十有三??墒浅啾谥畱饏s是在公元2,也就是周瑜三十三歲的時候,為什么要把相差十年的事情寫在一起呢?這樣帶著問題去字斟句酌,細心領悟,聯系前后,必然能大大提高教學效率。這種提問不僅巧妙有趣,還帶有啟發性,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閱讀文章之中,自己在文中找答案,容易引起學生對學習的興致。
三、設計具有針對性的問題,激發學生自發性學習。
只有問題擁有針對性,才有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的放矢。若任由學生天馬行空,是完全沒有意義的。因此,教師應該鉆研教材,有意識地給學生設置有難度的問題,讓他們帶著障礙去解決問題。如,教《阿房宮賦》時,可以讓學生自己翻譯一下“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弊屗麄冋f出句子中各個“后人”的意思。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卻讓學生一下子回答不上來。這就促使學生更加認真地讀課文,反復讀,細心讀,把一個又一個的“后人”解決,逐層攻破。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提問,是學習的本質所在。如何在此過程中有藝術地提問,是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的關鍵。這需要教師認真鉆研教材,有技巧地設計問題,讓學生主動去讀。同時,想讓學生樂學、愛學,前提就是啟發性和針對性的問題必不可少。只有這樣才能大大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真正地投入語文的懷抱中去。
參考文獻:
[1]牛錫亭,張曉艷,修文俊,等。問題設計的層次性與有效性[j]。中學語文教學,(09)。
[2]郎慧娣。立足“最近發展區”讓語文課堂煥發光彩[j]。中國農村教育,2010(05)。
[3]燕林。小議備課過程中的要素[j]。人力資源管理,2010(02)。
(作者單位江蘇省宿遷高等師范學校)。
(一)有利于融洽師生關系、增進師生情感。
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前提和基礎是溝通,師生之間只有建立起良好的溝通橋梁,才能形成尊師愛生、和諧親密、教學相長的良好的師生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又是教育活動順利進行和教育目標完成的基本保證?;裟妨炙够f過:“如果學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歡樂和痛苦告訴老師,不愿意與老師開誠相見,那么談論任何教育總歸都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的?!倍鳛榻處煹奈覀兂6几袊@:“現在的學生越來越難教,老師的話,在學生那里成了耳邊風?!背霈F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很復雜的,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缺乏師生之間的真誠溝通。師生之間只有進行有效溝通,才能使師生關系更融洽、師生感情更親密。
(二)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與效能。
教師與學生作為教育教學中的主體,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共同構成教學這一過程。但為何很多教師會存在這樣的困惑,即這些內容在課堂上都教過了,為什么學生的反饋卻是內容知識點沒有學會?這個問題之所以出現歸根結底的原因是由于師生之間的溝通存在著障礙。師生之間的溝通效果決定了教育具有多大程度的有效性。所以,只有提高師生之間溝通的能力、溝通的藝術,才能實現有效教學,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而作為小學課程中最重要的課程之一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目標就是促進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應用語文的能力,語文教師同時也肩負著教授知識和培養情感引導正確價值觀的責任。所以語文教師尤其需要與學生之間建立和諧的關系,不僅在教授語文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善于溝通交流的能力也要在與學生的交往過程中與學生多交流和溝通,提高教學質量與效能。
(三)有利于教師專業素養的提高。
教師的專業素養包括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專業情意三個方面,這三個方面的發展水平決定了教師專業發展水平的高低。教師不僅要擁有廣博的學科教學知識、課程知識,對教育工作充滿熱忱并形成正確的工作態度價值觀,同時教師的專業技能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個教師專業素養最重要的標準之一。溝通能力作為教師專業素養之一,是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雙向溝通、平等對話的能力,是教師通過對學生上課時提問和細致觀察的反饋來了解學生知識掌握或心理狀態的情況。這就要求教師在課程進行中要做一個善于傳遞信息和接受反饋信息進行雙向溝通的有心人,使課程教學有效順利的開展。作為教師專業素養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師的溝通能力至關重要。
(一)有效教學理論。
有效教學的理念源于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有效教學的“有效”,是指教師在使用一種先進教學理念指導下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使學生獲得具體的進步或發展。教學有無效益,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完成教學任務或教得是否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因此,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有效教學就要求課堂教學上師生之間要進行有效溝通,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多項信息的交流,教師對于信息的捕捉和分析,有助于將反饋信息轉化為有效的教學資源,從而引發新的學習。
(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思想是在認知主義思想上發展而來。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對現實的準確表征,而是主觀的、不確定的。(語文教學論文)學習是在一定情景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幫助即通過人際間的協作活動而實現的意義建構過程,所以,學習不是由教師把知識簡單地傳遞給學生,而是由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建構主義強調學習的主動性、社會性和情景性,教學主要是幫助和促進學生知識的意義建構。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學生在學習中首先要進行良好的溝通,以此來進行有意義的知識建構。
(一)師生溝通的時空策略。
課堂教學是教育教學的基本模式,從課堂教學師生溝通的空間上看主要是在教室中進行。從課堂教學師生溝通的時間上看,主要是在課堂教學的授課中完成的。下面主要從課堂教學中時間和空間這兩個方面來分析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溝通的策略。
1.師生溝通時間把握的策略。
首先,在課前的導課時教師可以在上課前早幾分鐘到教室,利用這寶貴的幾分鐘與學生進行溝通,可以通過詢問學生課前準備工作的完成情況,來了解學生對于舊課的理解情況,喚起學生對新課的學習興趣,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提前進入角色,又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上好一堂課就有了保證。
其次,在新課進行過程中,也要注意在講授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啟發。尤其是小學語文的教學不僅包括技能型的內容也包括人文上的關懷,所以師生之間不是一味地教師教學生學,而應該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學習知識、鍛煉技能、獲得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過程。
最后,在本節課結束之后,教師可以請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內容進行總結,或詢問一下學生還有什么地方沒有聽懂,哪些地方需要老師做進一步改進等以此來發現學生對本課的內容還有哪些是感興趣的,發現學生學習新的增長點,生成新的課程。這些內容都在無形中促進了教師對于自我的反思,發展了教師的專業素養,促進教師學生共同成長。
2.師生溝通空間上的策略。
第一,最常見的課堂教學中師生的溝通即教師教學生學、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方式,雖然能及時地反映學生真實學習情況和對問題的理解,但仍只是一種單向傳遞信息的溝通。真正的溝通應該是一種雙向的溝通,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中多為學生提供表達自己意見和提出問題的機會,不僅鍛煉了學生應用語言表達和溝通的能力,還發展了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真正做到將語文學習生活化。
第二,分組學習或合作學習也是課堂教學中一個重要的教學方式。在分組的合作學習中,教師不僅僅作為一個旁觀者,而是需要適時的與學生溝通,檢測小組的學習任務完成情況,甚至是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去,給予學生適當的指導。分組合作學習活動中的溝通可以讓教師更好地注到大部分學生,與學生進行情感上的交流。所以教師在課堂的活動中要善于抓住與每一個學生溝通的機會,有效地進行溝通,促進師生關系良好發展。
(二)師生溝通的內容策略。
師生間的.溝通在注意溝通時的策略,善于抓住有效溝通契機的同時,還要注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既達到知識的傳遞,也獲得情感的交流。促進學生認知技能和情感方面的健康發展。
1.認知的交流。
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的溝通,主要是以教師口頭講授為主的交流,即知識上的傳授。根據小學生身心發展具體形象的特點和語文課程工具性和人文性同一的基本特點,教師在課堂教學與學生的溝通中,應該盡可能使語言的表達生動形象,在發展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在課堂上給予學生表達、提出問題的機會,使學生具有日??谡Z交際的基本能力等。
2.情感的交流。
師生之間的溝通不僅包括信息、認知上的交流,還有情感上的交流。師生之間只有建立起深厚的情感,教育教學才能順利進行。而在課堂教學上,教師要用一顆熱愛學生、熱愛教學的心來與學生真誠平等的交流,要用童心與學生交流,真誠與學生分享,只有這樣師生之間才能良好有效地溝通。教師在課程內容上要善于挖掘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三)師生溝通的形式策略。
根據溝通所借用的媒介的不同,溝通的形式主要分為語言的溝通和非語言的溝通。語言的溝通即以語詞符號為載體實現的溝通,而非語言溝通是相對于語言溝通而言的,通過身體動作、體態、語氣語調、空間距離等方式交流信息、進行溝通的過程。以下主要從語言和非語言的溝通形式上來分析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溝通的策略問題。
1.語言的溝通。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語言的溝通主要是指口頭上的交流,即教師和學生利用口頭語言這一媒介,來達到教育教學的目的。為了適應師生溝通中的不同情景和學生的各種差異,教師除了要重視語言的表達內容外,還要重視表達語言的技巧。在語言的表達內容上,尤其在語文的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意口頭表達知識的真實、準確,同時還要使語言生動活潑具有美感。教師在語言的表述中要為學生營造一個真實的貼近學生生活化的情景,這樣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想象力的發展。當然,在語言的溝通上還有很多語言表達的策略和藝術,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逐漸探索,發掘自己在教學中特色的溝通藝術。
2.非語言的溝通。
非語言符號作為語言溝通的輔助工具,能夠使語言表達的更準確、有力、生動、具體。非語言溝通是連續的,通過聲音、視覺、嗅覺、觸覺等多種渠道傳遞信息,所以教師在與學生的溝通中也要塑造積極的體態語,避免消極的體態語。在體態語的應用中,最常用的是眼神、表情。教師在課堂上與學生的溝通中,要善于運用非語言的符號,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平等的課堂學習氛圍,促進學生的發展。
總之,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促進師生的有效溝通,促進了師生關系的良好發展,對于學生的發展、教學的提高都有很重要的現實作用。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抓住溝通的契機,豐富溝通的內容,創設溝通的空間,利用多種溝通的形式來提高師生之間的溝通能力和發展溝通藝術。
參考文獻:
[1]李路。做學生的心靈導師――高校師生交往溝通的技巧[j].商業文化:上半月,,(3)。
[2]王引芳。論師生溝通的技巧[j].山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s1)。
[3]朱愛芬。淺談師生溝通[j].學周刊,2011,(12)。
[4]張麗萍?!胺e極聆聽”在師生溝通中的作用――師生溝通技巧談[j].中小學教師培訓,,(10)。
[5]唐思群,屠榮生。師生溝通的藝術[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課堂不是風平浪靜的港灣,而像是無風三尺浪的大海。對課堂進行有效的調控,正確處理突發事件,這就是應變藝術,也是一種教學機智。在這一學期里我先后閱讀了池方浩先生的《中學語文教學藝術》和程翔先生的《語文課堂教學的研究與實踐》兩部著作,對應變藝術有了下面的思考。
一、意外因素--需要應變藝術的產生。
在日常課堂教學當中,幾乎每一位老師都會碰到一些“突發事件”,而且以“怪事”居多,往往使教師感到“意外”,甚至“出洋相”或“當場出丑”。也有因教學環境的優劣,教具的優劣都會對課堂教學產生影響。因此,在現行的課程改革下,產生課堂意外的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一是教師的因素,二是學生的因素,三是與教學相關的其他因素。
(一)教師因素。
在現實生活中,任何一位教師,不可能總是滿面春風地走上講臺的。當他個人有什么不愉快時,甚至受到嚴重挫折后,他的課堂教學便受到了一定的影響。教師在工作中出了問題,受到領導的批評,心理上產生了一種壓力,帶著這種壓力上課,就會影響課堂教學效果。比如有一位年輕教師,因為工作上的事情被領導批評了一頓,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在課堂上大發牢騷,學生上了一堂“牢騷課”。還有一位年輕教師,與妻子離了婚,他強忍著精神上的痛苦給學生上課,原來的笑臉沒有了,整天陰沉沉的,學生的情緒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教師在工作上取得了成績,受到了表彰,或者家中有了喜事,教師情緒高昂,春風得意,這種情緒餓會影響學生。無論大悲還是大喜,都不是正常的教學心境。另外,教師備課不充分,對教材吃不透,教學設計欠妥以及教師生理上的不適等因素都會影響課堂教學效果。
(二)學生的因素。
每個班幾十位學生的心理狀態千差萬別,要求每一個學生都能集中精力上課,事實上是很難做到的。學生考試成績不好,受到家長的訓斥,心情煩躁,便很難集中精力上課。同學之間鬧了矛盾,心緒不寧,也無法集中精力上課。學生貪玩、早戀、拉幫結伙、生理上不適等,都可能影響課堂教學效果。比如有一位女生,在上《母親》一課時,想到自己的母親,因而心情不好,上課走神,教師批評她,她反而與教師吵起來,致使這堂課不得不中斷。即使學生精力集中了,也還存在影響課堂教學的因素。比如學生對老師的提問能否順利回答,就直接影響教師的心理。每一位教師都有這種體驗:有的課非常順利,出乎教師預料;有時上的吃力,越上越沒情緒。教師提出問題之后,學生踴躍發言,爭先恐后,教師的情緒就會高漲;反之,學生百思不解,啟而不發,法而不中,教師便會焦急。
(三)其他的因素。
教學環境的優劣、教具的優劣、天氣的優劣都會對課堂教學產生影響。
如果教師置身于整潔明朗寬敞的教學環境中,教師的情緒就會為之一振;反之,教師破爛不堪,光線昏暗,場地狹小,氣味難忍,教師的情緒就會受到抑制。
教具也很重要。黑板光滑,粉筆軟硬適度,錄音機性能良好,教師得心應手,課就上的順心;反之黑板粗糙,粉筆易斷,錄音機出故障,課就上的困難。有一次,我上初中一位年輕教師的課,是公開課,錄音機突然出了毛病,怎么調整都不出聲,白白浪費了20多分鐘,教師急得滿頭大汗,后面的課想想也上不順心了。還有一次,一位教師上《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他準備了幾幅紀念碑的掛圖,偏偏黑板上沒有釘子可掛。他想學生要了透明交代將掛圖黏在黑板上,但粘的不老,掛圖很快掉了下來,他只好再粘。如此反復三四次,浪費了許多時間,情緒受了影響。同時天氣的變化對課堂教學也有很大影響。
二、基本原則--應變藝術需要遵循的法則。
綜上所述,在課堂上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因素很多,“突發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極大,那么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應該如何應付這些“突發事件”呢?我們應該遵循一下原則:
(一)自我調控的.原則。
教師本人在情緒上的波動需要教師本人的自我調控。教師遇喜事后,不要得意忘形,更不要在學生面前自吹自擂。上課前,教師應先自我沉靜一會兒,比如讀一段課文淡化一下興奮的情緒。程翔老師是這樣沉淀情緒的。那是他被評為特級教師之后,他的心情特別激動,上課前為了讓自己的情緒平靜下來,他在紙條上寫了這樣一句話“特級教師有什么了不起的!”然后自己輕輕說道“沒有什么了不起,實在是沒有什么了不起!”就這樣程老師等情緒比較正常了,才走進教室,像沒事一樣按原計劃上完了課程。
教師心情不好的時候,也要進行必要的調控。因為教師不良的心緒會給學生帶來壓力,會給課堂罩上一層陰影。當然這就需要教師通過毅力去克服它。那當教師遭受了重大的打擊。精神上蒙受了深度刺激后,應該怎么辦呢?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避免正面面對學生,不要以講為主,應以練為主。比如,有一位教師的親人病故,他為了不影響學生學習,在學校里不戴黑紗,多讓學生來做練習,課堂也就沒給學生帶來不良影響。
(二)實事求是的原則。
在課堂上難免出現教師答不上來的情況,難免出現了教師說錯了話寫錯了字的情況。有個別學生有意要考考老師。也有個別學生專門挑教師的毛病。這并不是壞事,倒是一種“約束機制”。它促使教師必須認真備課,吃透教材,這樣。無論學生怎樣“為難”教師,教師都可以“穩坐釣魚船”。一旦在課堂上出現令教師尷尬的情況,教師應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來處理,不要強詞奪理,不要掩飾錯誤,不要不懂裝懂??鬃诱f: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彼^教學相長,教師提高了學生,學生也提高了教師,二者是相輔相成的。
(三)冷處理的原則。
在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會發生爭執。學生不會輕易放棄自己的見解,常有誰說不服誰的情況。課堂45分鐘是有限的,毫無節制的爭論會影響教學進度。因此,當學生不能被教師說服時,或學生幾種意見爭執不下時,教師要采取“冷處理”的辦法,暫時“休戰”,課后慢慢解決。教師切忌強迫學生接受某種觀點。
冷處理是應變的一條基本原則,既保護學生的積極性,又使課堂教學得以順利進行。只要能在課堂上解決的就不要放到課下解決。課上是在解決不了的,才進行“冷處理”。比如我的一位老師給我們提過的,學生在課前吧板刷放到了電扇上看老師上課怎么辦,語文老師進門看大家的眼睛都盯著電扇,他明白了。下面學生都看著老師怎么辦,看他會不會發火。這位老師想了想把原本的課程內容改了一下,該成了一堂作文課,作為題目是《從板刷飛上電扇說起》讓同學們用作文形式來認識這個問題。
三、思想、知識、經驗--應變藝術的基礎。
(一)思想基礎。
這個思想藝術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教師要有一個憂國憂民的頭腦,有把學生培養成一代英才的強烈愿望和振興祖國的神圣使命感。這是從事任何工作所不可或缺的思想基礎。二是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教學思想。教師站在講臺上,不是顯示自己如何有水平,而是腳踏實地地提高學生的能力。教師是為學生服務的。沒有以上兩點,應變藝術就有可能變成一種匠氣十足的雕蟲小技,稱不上真正的藝術。
(二)知識基礎。
教師的知識越豐富,就越能運用自如,越能駕輕就熟。知識是支持課堂教學這座藝術大廈的基礎。沒有淵博的知識,就捉襟見肘,就談不上藝術。我們看那些著名特級教師的公開課,左右逢源,游刃有余,這是因為他們坐擁百城,用有成竹。
(三)經驗基礎。
觀千劍而后識器,操千曲而后曉聲。這是強調經驗的重要性。雜技演員精湛的表演,令人驚嘆不已,殊不知他們背后流了多少汗,失敗過多少次。應變藝術是千錘百煉的結果,一堂好課是多少次練習、反復推敲的結果。青年教師不能像老教師那樣有化險為夷的本領,因為老教師駕馭課堂的高超藝術是靠常年修煉出來的。
總之,應變藝術是語文課堂教學藝術的重要內容,要想徹底掌握它,費一朝一夕可成,需要長期實踐?!皩嵺`出真知,探索詣佳境?!毕嘈琶恳晃挥兄居谡Z文教學藝術的教師,會有一天登上這座藝術大山的頂峰。
收束,是語文課堂教學結構中的一個組成部分。但說句老實話,絕大部分教師能夠重視課堂教學的導入,對收束則重視不夠。固然,導入安排得巧妙,能起到先聲奪人、引人入勝的作用;而收束也不可小覷。明代人謝榛在《四溟詩話》中云:“起句當如爆竹,驟響易徹;結句當如撞鐘,清音有余?!睂懽魅绱?,教學也當如此。我們既要強調導入,也要講究收束,使學生一進入課堂,便在美的享受中開始,最后又在美的陶冶中結束。下面就談談筆者是如何設計收束的。
一、概括總結,鉤玄提要。這是最常用的一種收束方法。它是對教學內容、課文特色作提綱挈領的總結和歸納,是對知識進行條理化和系統化的工作,意在讓學生由博返約,綱舉目張,牢固地掌握所學知識。自然,用語必須簡明扼要,力戒重復羅嗦、拖泥帶水,避免產生消極作用。
例如,教學完葉圣陶的《夜》,我們可以這樣收束:“這篇小說寫于1927年,反映的是‘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殺。它沒有正面描寫反革命大屠殺的真實場景,而是選取一個普通家庭在這場反革命大屠殺中的悲慘遭遇,深刻揭露了反革命政變的殘酷和給全國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小說的主人公是一位烈士的母親,她經歷了一個由悲痛到憤怒、由怯弱到勇敢的心理變化過程,反映了人民群眾前仆后繼的斗爭精神。小說用了一明一暗兩條線索。明線寫母親,暗線寫其子女;明線正面實寫,暗線側面虛寫。此外,心理描寫推動了故事的發展,環境描寫有力地烘托了人物心情,渲染了氣氛?!?/p>
這樣的`收束,既有對課文內容的總結,又有對課文藝術特色的歸納,能夠加深學生的印象,起到強化和深化的作用。
二、延伸課外,引來活水。語文教學,除了在課堂上向學生傳授知識,還應把學生的視野由課內引向課外,使學生自覺地去課外尋求知識,以彌補課堂教學之不足。因此,教師宜在課堂教學臨近尾聲時,用簡短的話語向學生介紹與課文有關的內容,引導學生由課內向課外延伸、擴展。
例如,教學完《阿q正傳》一文,學生意猶未盡,很是關心故事的下文,關心阿q的最后命運。于是筆者就簡要地講述了一下《阿q正傳》第九章“大團圓”的情節,然后筆者說:“要知詳情,請同學們課后閱讀《阿q正傳》全文?!?/p>
像這樣的課堂收束,與其說是課的結束,倒不如說是課的開始,它能成為聯系第二課堂的紐帶,促使學生運用已知去獲得未知,通過節選而閱讀全篇,以此來不斷擴大學生的閱讀面,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三、“卒章顯志”,升華感情。在教學終了之時,教師運用準確精練的語言,對課文的精要之處進行點化、揭示,激發學生的思想感情,真正達到文章“如出我手,如出我口”的境界。
比如,著名特級教師程紅兵講完《荊軻刺秦王》中“易水送別”,是這樣收束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明明知道一去不復返,仍然就車而去,義無返顧。這正體現了我們人類不可征服的偉大精神,體現了我們人類在與自然、社會、命運抗爭搏斗時所體現出的不屈不撓的偉大精神和偉大主題。這種精神和主題的本質,就是悲壯!一定戶失去了悲壯,就失去了力度;人生失去了悲壯,就失去了尊嚴;一個民族失去了悲壯,就不可能強盛而只有懦弱和膽怯!”
這樣的課堂收束,學生怎么能不受感動呢?
四、巧設懸念,思考回味。課堂教學的結尾也應像文章的結尾一樣,講究懸念迭出,回味無窮,給人一種課已結束而意未盡的感受。因此,在課堂教學結束時,有時采用巧設懸念的方法,能收到“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的藝術效果。
比如教學完《裝在套子里的人》第一課時,可以這樣設計課堂收束:“戀愛,多么誘人的字眼;一個哲人說過,如果沒有愛情,人間將成為一座墳墓。的確如此,就連別里科夫這樣一個與世隔絕的人,也禁受不住愛情的誘惑,居然從套子里探出頭來,要品嘗一下戀愛的滋味了。像他這樣的人,會獲得姑娘的愛嗎?他的愛情結局將會怎樣呢?”
這樣的收束,能緊緊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在學生的心里激起懸念,誘導著學生去閱讀后面的故事情節。同時為第二課時的教學做好了鋪墊,使前后課時互相關聯,形成一個整體。
五、對照比較,加深理解。有比較,才有鑒別。這種收束課堂教學的方法,就是在課堂教學結束之際,從內容、結構、語言等方面,有所側重地將課文與以前學過的其他課文進行對照比較,同中求異,異中求同,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比如,教學完歐?亨利的《警察與贊美詩》,筆者說:“小說中主人公蘇比,是一個可笑又可悲的人。同學們,我們剛剛學過魯迅的《阿q正傳》,小說中的阿q同樣是一個可笑又可悲的人。他們國籍雖然不同,但他們在很多方面存在著相似之處。1、都有著畸形的心理。阿q有著自欺欺人的精神勝利法,在現實中吃了虧,但他會在精神上取得滿足和勝利;蘇比呢,竟‘衷心企求’牢獄生活,心理不能說沒有點變態和反常。2、都有著‘低俗’的目的。阿q以為革命的目的就是報私仇、搶東西、討老婆;蘇比呢,希望進監獄的目的,竟是圖那里無挨凍之苦,又可免費食舍。兩個人的行為目的顯得多么的‘低俗’。3、都有著悲慘的結局。阿q真心向往革命,卻被拒絕革命,最后又被當作革命黨的長衫人物而送上了斷頭臺,落得一個‘大團圓’的結局;蘇比呢,幾番造惡,卻能逍遙法外;正當他欲歸正向善時,卻無辜入獄。而他們的悲慘命運,都是由社會造成的。對這兩個人物的態度,我們應該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p>
這樣一對比,學生既能溫故舊的知識,又能加深對新的知識的理解。
六、檢查作業,鞏固成果。一堂課講完了,學生掌握得怎樣,教師心中往往是無底的,這時需要通過提問、測驗等手段來調查實情。因此,在課堂教學結束時,抓住一堂課或一篇課文的教學重點、難點,設計一些精巧的問題,通過學生的動腦、動口、動手,強化和鞏固所學內容,以實現知識和技能的遷移。比如,筆者每每教學完一篇文言文,總要就文中的一些重要文言現象(諸如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等)進行抽查學生。事實證明,必要的測驗是能反饋教學情況的,而且有利于學生鞏固知識和能力。
當然,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由于每個教師的智能結構、課文的體裁和內容等差異,收束課堂教學的方式也會有所不同,但不管怎樣,最終應當給學生一種“教學已隨時光去,思緒仍在課中游”的感覺。
原題是“結課的藝術”,后有所改動。
“總有一些瞬間,讓人回味;總有一些經典,讓人感觸。選擇了瞬間,便意味著選擇了智慧;選擇了經典,便意味著選擇了永恒?!倍處煪毺氐慕虒W藝術則是成就自己課堂經典和永恒的有利途徑。
——題記。
最近讀了于永正寫的《小學語文名師課堂教學藝術》這本書,一次次領略著名師的風采,一次次感受著他們課堂的生命氣息,一次次被語文的藝術美深深打動,一次次被特級教師所追求的藝術人生深深嘆服。本書運用生動的語言文字介紹了于永正,孫雙金,王崧舟,趙景瑞,閆學,吉春亞,盛新鳳,周益民八位特級教師的教學藝術,給我們展示了一個個風格迥異、特點鮮明的老師。如:于永正老師的“藝術人生”,孫雙金老師的情智課堂,王松舟老師精致大氣的詩意課堂……每一位老師的課堂都讓我深刻的感受到語文課的魅力。
于老師給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女兒寫下了20條貼心小建議。其實,我覺得這些建議與其說是給他女兒的,倒不如說是給每位年輕教師提出的。這20條建議飽含著一位老教師對年輕教師的殷殷期望,也是對我們的諄諄教誨,它除了對我們教學的指導,要我們上好課,把握好教學重難點,選擇好教學的方法手段,還關注了我們平時的教學細節。殊如要我們細心觀察學生,全面了解學生,傾聽學生的談話,同時在交流中恰當使用肢體語言,是學生感受到自己的真誠,拉近師生的距離。再如切不可讓學生看出你的偏愛,要我們要感到每個孩子的可愛之處,即使是學困生,也要發現他的某一長處,這樣教師才能贏得孩子的喜愛。于永正老師的建議樸實而細致,溫心而值得深思,如果能按著20條去做,我想一定能成為孩子喜愛的老師的。
王崧舟老師在教學中很注重學生個體的體驗,語言文字的理解不是在教師的講解中讓學生去體會,而是在學生自己的品讀的.基礎上,一步一步的體會理解語言文字的含義,在讀中升華自己的感受。而且教師的教學設計很巧妙,不同的課文設計的完全不同,但同樣能使學生讀的好,讀的美,就是因為教師的引導,教師擅于以情激情,以境激情,以言激情。這就是王崧舟老師的詩意語文。
在課堂教學中,盛新鳳老師借鑒聞一多先生在新格律詩運動中提出的“三美”,即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的主張,努力構建審美化的語文課堂,追求語文課堂的“三美”。她的課,可以如散文般“形散神聚”,也可以如小說般構思巧妙、絲絲入扣;可以如詩歌般凝練傳神、含蓄雋永,也可以如科學小品文般科學嚴謹、信息豐盈……不管是“散文體”、“詩歌體”,還是“小品文體”,都呈現出一種多姿多彩的圖畫般的美麗;她的課,特“抒情”“煽情”,善于在課堂上用心靈去撥動孩子的心靈,流淌出音樂般美妙的旋律,使孩子們在這如歌的美麗中詩意地棲居……語文教學的美、美的語文教學,在這里共同融會交織成一首美的交響曲;她的課,如流水,在流動過程中的起承轉合,構成了一堂課的結構,構成了一個完美的整體。一言以蔽之,盛老師的課真正達到了“以兩極融通之和,求雅俗共賞之美”的“和美語文”境界。
是的,讀了這本書,我感覺名師們仿佛時時刻刻在我身邊,他們的話成了提醒,時時刻刻告誡我不要怎樣,要怎樣,怎樣才能達到目標。就這樣,我們在一個無聲的世界里,在從未相逢的情況下,開始了一次又一次促膝長談,成了交心的朋友。
摘要:不同于其他學科,語文本身有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一的特點。那么,如何把語文教出“語文味”就成為奮斗在教學一線的廣大中學語文教師困惑的一個問題。由此,如何設計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也勢必成為一個重要的考量方面。
在素質教育還沒全面實施的現實背景下,很多中學語文老師還是以成績為導向,在課堂上將原本一篇情感豐富的文章拆解成一個個生硬的知識點,讓原本趣味盎然的語文課變得枯燥無味,生生將語文課變得讓學生厭煩。心理學研究表明:人腦接受外界事物的量在單位時間內是有限的。如果同一信息重復刺激人的大腦,信息會一掠而過,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因此,講究語文課堂的教學藝術,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不斷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成為提高語文課堂效率的重要手段。
建構主義的教學觀認為人類的知識不是通過外部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自身在與社會文化情境的相互作用下,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因此,要想獲得知識就必須為學習者創造有利于他進行意義建構的條件,提供與其相關的情境,這就是教學情境的浸潤性功能。心理學認為,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里產生、發展。綜合以上理論,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文本,創造能引起學生興趣的情境,把學生帶入課本所描繪的場景中,讓其身臨其境,在感受中激發學生的情感,引起情感的共鳴,從而升華情感、深刻感悟。下面,我將介紹創設情境的幾種方法:
(一)利用語言,描繪情境。
相對于其他學科而言,語文教師的教學語言不僅要準確、規范,而且要生動、形象。試。
想,如果用毫無感情的語言去講解文章,學生不僅會失去學習興趣、而且也不能感受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因此,語文老師要把課上得有感染力、說服力,就要重視教學語言的錘煉。在情境教學中更是如此,情境教學講究直觀手段同語言描述的`結合。在情境教學中,老師伴以語言描繪,引導學生的認知活動。語言描繪提高了感知的效應,情境就更加鮮明,并作用于學生的感官。學生通過感官的興奮,強化了自己的主觀感受,從而喚起情感,促使自己進入特定的情境中去。如于漪老師在教《雨中登泰山》時,就設置了這樣的語言情境:“同學們游覽過祖國的名山大川嗎?那奔騰咆哮、一瀉千里的長江黃河,一想到它們,民族的自豪感就會充滿心頭。那具有拔地通天之勢、擎天捧月之姿的泰山,就是這樣一座山,歷代多少文人墨客撰文謳歌贊美。杜甫的五律《望岳》就是其中之一,詩中那‘一覽眾山小’的境界是令人神往的,只有攀登到絕頂,才能領略到‘一覽眾山小’的風光。今天我們學習這一課,請作者作為向導,帶領我們去攀登那高聳雄偉的泰山吧!”這樣飽含深情、描述生動、極富感染力的語言潛移默化地滲透到學生的意識中,使學生形成情感共鳴,讓學生感受到泰山的雄偉、壯觀,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感受到站于山頂、俯視群山的傲然于世的雄壯之情。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老師要根據文章內容描繪出生動、形象的畫面,以其激發學生的潛在情感,讓學生無意識中體會文章的深意,培養其積極向上、健康的情感。
(二)結合音樂,渲染情境。
不同于文學用文字語言塑造形象、表達作者情感,音樂通過對樂音有組織的安排,利用樂音的運動給人造成聽覺刺激,這種刺激形成心理反映,通過類比、聯想和暗示,間接地反映現實生活、表達作曲家的情感。因此,音樂可以表達人類微妙的情感變化,利用音樂渲染情境,是情境教學的一種重要手段。教師根據文本內容選取與之相適應的樂曲,渲染教學情境,使學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如在教學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時,教師可以播放《春江花月夜》,老師請同學閉上眼睛,在音樂的渲染下,教師動情地朗讀課文。那琵琶的彈奏舒緩、清幽,學生在腦海中想象作者所描繪的景,將優美的文字形象化。又如在教學司馬遷的《鴻門宴》時,教師可以播放《十面埋伏》,讓學生通過對音樂的理解、感受來再現古戰場刀光劍影、萬馬奔騰的激烈戰斗場面,進而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傊?,教師在語文教學中不妨用音樂作為教學的輔助手段,根據具體的課文內容選取合適的音樂,用音樂來強化對他們的情感培養,用音樂來激發他們的審美想象,進而去體驗文學作品中的藝術美。
(三)借助表演,體會情境。
體通過把其自身置于他人情境而采納不同角色的能力。通過角色扮演,移情者想象自身遇到了與他人相同的情境,這有利于移情者誘發自己的情感體驗,從而對他人產生很強的移情體驗。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光靠學生不斷朗讀還不能完全理解文章,特別是小說、戲劇這類文章,它們有完整的故事情節、有鮮明的人物形象,這時學生借助于角色表演能較快地融入人物、準確把握人物性格、感受人物所處的環境、進而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體會文章的深層意義。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現?!爆F代學者周振甫先生說過:“作者由氣盛決定言之短長與氣之高下;讀者則從言之短長與氣之高下中去求氣,得到了氣,就能體會到了作者寫作時的情感?!笨梢?,讀書對于理解作者的情感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朗讀就是通過聲音、語調,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本是作者情感表達的物質外殼,通過朗讀,學生把無聲的文字化作有聲的語言,把各種感覺的綜合利用來代替單一的視覺作用,利用音調的變化將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立體化,引發聯想,使學生由字得言,由言生意,由意生情,形成主體對象的感應與自我世界的交融,使學生忘卻自我,融入作品的意境之中。漢字本就具有表音、表義的功能,通過朗讀,一篇優美的文章變得抑揚頓挫、響亮悅耳。因此,朗讀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陶冶情感,還可以培養語感。
能使學生感同身受。最后,教師要重視語感的培養。從心理學角度看,語感就是對語言文字的直覺感知能力,是對語言文字由表及里,從形式到內容的一種正確豐富的理解力。它是在瞬間調動起頭腦中所有的知識結構,跳過中間環節,直接從整體把握事物的本質與內涵的高級認知形式,是感性與理性的融合,它具有直接性、整體性、敏捷性、深刻性和情感性的特點。語感實際上是通透言語去感受語言使用者的內心情感和思維的一種最直接的方式。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運用范讀、領讀、分角色讀、自讀等方式,鼓勵學生課外多讀美文,在讀中培養語感。
收束,是語文課堂教學結構中的一個組成部分。但說句老實話,絕大部分教師能夠重視課堂教學的導入,對收束則重視不夠。固然,導入安排得巧妙,能起到先聲奪人、引人入勝的作用;而收束也不可小覷。明代人謝榛在《四溟詩話》中云:“起句當如爆竹,驟響易徹;結句當如撞鐘,清音有余?!睂懽魅绱?教學也當如此。我們既要強調導入,也要講究收束,使學生一進入課堂,便在美的享受中開始,最后又在美的陶冶中結束。下面就談談筆者是如何設計收束的。
一、概括總結,鉤玄提要。
這是最常用的一種收束方法。它是對教學內容、課文特色作提綱挈領的總結和歸納,是對知識進行條理化和系統化的工作,意在讓學生由博返約,綱舉目張,牢固地掌握所學知識。自然,用語必須簡明扼要,力戒重復羅嗦、拖泥帶水,避免產生消極作用。
例如,教學完葉圣陶的《夜》,我們可以這樣收束:“這篇小說寫于1927年,反映的是‘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殺。它沒有正面描寫反革命大屠殺的真實場景,而是選取一個普通家庭在這場反革命大屠殺中的悲慘遭遇,深刻揭露了反革命政變的殘酷和給全國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小說的主人公是一位烈士的母親,她經歷了一個由悲痛到憤怒、由怯弱到勇敢的心理變化過程,反映了人民群眾前仆后繼的斗爭精神。小說用了一明一暗兩條線索。明線寫母親,暗線寫其子女;明線正面實寫,暗線側面虛寫。此外,心理描寫推動了故事的發展,環境描寫有力地烘托了人物心情,渲染了氣氛?!?/p>
這樣的收束,既有對課文內容的總結,又有對課文藝術特色的.歸納,能夠加深學生的印象,起到強化和深化的作用。
二、延伸課外,引來活水。
語文教學,除了在課堂上向學生傳授知識,還應把學生的視野由課內引向課外,使學生自覺地去課外尋求知識,以彌補課堂教學之不足。因此,教師宜在課堂教學臨近尾聲時,用簡短的話語向學生介紹與課文有關的內容,引導學生由課內向課外延伸、擴展。
例如,教學完《阿q正傳》一文,學生意猶未盡,很是關心故事的下文,關心阿q的最后命運。于是筆者就簡要地講述了一下《阿q正傳》第九章“大團圓”的情節,然后筆者說:“要知詳情,請同學們課后閱讀《阿q正傳》全文?!?/p>
像這樣的課堂收束,與其說是課的結束,倒不如說是課的開始,它能成為聯系第二課堂的紐帶,促使學生運用已知去獲得未知,通過節選而閱讀全篇,以此來不斷擴大學生的閱讀面,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三、“卒章顯志”,升華感情。
在教學終了之時,教師運用準確精練的語言,對課文的精要之處進行點化、揭示,激發學生的思想感情,真正達到文章“如出我手,如出我口”的境界。
比如,著名特級教師程紅兵講完《荊軻刺秦王》中“易水送別”,是這樣收束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明明知道一去不復返,仍然就車而去,義無返顧。這正體現了我們人類不可征服的偉大精神,體現了我們人類在與自然、社會、命運抗爭搏斗時所體現出的不屈不撓的偉大精神和偉大主題。這種精神和主題的本質,就是悲壯!一定戶失去了悲壯,就失去了力度;人生失去了悲壯,就失去了尊嚴;一個民族失去了悲壯,就不可能強盛而只有懦弱和膽怯!”
這樣的課堂收束,學生怎么能不受感動呢?
四、巧設懸念,思考回味。
課堂教學的結尾也應像文章的結尾一樣,講究懸念迭出,回味無窮,給人一種課已結束而意未盡的感受。因此,在課堂教學結束時,有時采用巧設懸念的方法,能收到“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的藝術效果。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需要一個積極的課堂氣氛,教師可以在實際課堂教學中鼓勵學生將書本上的內容通過自己的演出表演出來。學生情境表演的課堂教學方式可以調動學生上課學習的自主積極性,在滿足學生的好奇欲望的同時,讓學生能夠真正的走進教材,了解掌握文本人物的內心思想,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比如在筆者在上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孔乙己》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就讓學生自己組織團隊,分別扮演文中孔乙己、掌柜、丁舉人、“我”、路人,通過“我”的描述、掌柜與孔乙己的交流、旁觀者對孔乙己的諷刺、孔乙己自己的心理活動等情節將孔乙己的形象生動的表演出來。學生們對于參加表演《孔乙己》非常感興趣,課堂上非常積極踴躍的回答我的問題,并且主動提出自己的建議,使我的一堂課上的非常輕松。
二、聯系現實生活的情境演示。
現實生活與學生息息相關,教師聯系現實生活的情境教學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將心思放在課堂上,這樣可以很好地提升教師的教學效果。比如我在上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寫作練習時,要讓學生寫一篇《簡單描述小制作》的作文,那么我就在自己上課前給學生布置了這樣一個任務,讓他們自己動手制作一個簡單的物件,然后自己再在上課的時候將自己制作這件物件的過程以及自己的感想寫出來。學生的動手能力特別強,他們積極制作屬于自己的小物件,每個人都興趣高昂,東西做完之后,肚子里裝滿了自己想要說的話,急切的想將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寫作就成了他們傾吐情感的一種方式。學生的這些作文中有關于制作昆蟲標本的、有關于制作書簽的、有關于制作泥畫的,各式各樣的制作,每個同學都寫出了非常精彩的制作過程和感悟。實踐證明,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上對語文有著更深的感悟,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問教學情境的創設,吸引學生學習。
初中語文教學中提問情境的創設可以產生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的情感體驗得到豐富,使學生能夠在輕松愉快的狀態下認真學習。比如在上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動物世界》時,我會以游覽動物園為情境設立問題,向同學們提問“同學們去過動物園嗎?”同學們紛紛點頭表示自己去過動物園。接下來我就會對同學說“既然大家都去過動物園,那么大家發現沒有,有些動物是大家在動物園里經常能看到的,但是有些動物卻不是在每個動物園都能看到的。比如上節課我們講的《松鼠》,大家是不是已經在動物園看到了?”全班學生都齊刷刷的點頭示意,然后我在跟學生說:“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大家在動物園不常見的動物——大熊貓,我們大家一起來看看大熊嗎有著怎樣的生活習性,它與別的動物有著怎樣的區別,大家覺得好不好???”同學們的興趣被激發出來,異口同聲的說“好”,然后我就很順利的帶著同學一起去學習這篇問篇文章。我通過提問同學們去動物園看過哪些動物來吸引學生的眼球,讓他們身臨其境,仔細回憶自己在動物園看過哪些動物,思維得到引導。接下來又通過學生已經熟悉的松鼠來引出學生不熟悉的大熊貓,讓他們的求知欲望更加強烈,抓住了他們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提升了他們學習課文的興趣,教學效率明顯得到提高。
四、多媒體情境教學的運用。
新教育改革使得多媒體教學成為一種有效的情境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運用先進的多媒體技術可以提供學生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資料,學生在觀看這些視頻資料的同時,可以對課文內容有著一個更好地理解。比如筆者我在給學生上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神舟”五號飛船航天員出征記》這篇文章時,我先通過投影儀將“神舟”五號出征的視頻投放到大屏幕上給學生看,學生們在觀看“神舟”五號發射過程的視頻時,親身感受到了航天員們出征時的情境,許多學生看視頻時都發出了驚嘆聲,他們都被這種場面感染了,視頻看完之后,許多學生還沉浸在那種震撼中。這時我再帶著學生一起去學習課文,由于學生們在觀看的時候認真思考,腦海中有著航天員出征時的場景,使得他們很容易就理解了這篇課文。對我來說,這節課有著一個好的教學效果,達到了我的教學目的。結語綜上所述,情境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極為重要,它是一門藝術,需要我們繼續開發研究。我們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該要結合具體情況,以學生為主體,設立合適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思考問題、表達情感。通過正確的情境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培養語文能力優秀的學生,達到教學的目的。
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是以學生為主體、師生合作為基礎的.教育,是充分發揚主體性、注重基礎性、發展性和創造性的教育.就英語學科而言.
作者:張淑貞作者單位:貴州省赤水市第一中學,貴州,遵義,564700刊名:教師英文刊名:teacher年,卷(期):2009“”(12)分類號:g63關鍵詞:。
雖然教育改革程度不斷加深,但是初中語文教學仍然受到很多局限因素影響,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不能發揮其應發揮的作用。
1.1教師教育理念落后,不能順應教育體制的改革。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發展,對于初中語文教學的目標已經不局限于應付中考的工具,更多的關注點轉移到了語文知識的學習和語文能力的培養方面。對于現階段初中語文教育情況來看,部分教師的教育觀念無法順應教育的發展需要,仍然把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放在課本內容學習上,而教師授課的依據仍然是中考的考試范圍,對于學生語文能力和語文擴展知識的重要性沒有提起重視,這種行為與教育改革相悖。這種落后的教育理念阻礙教育改革深入推進的同時也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造成負面影響。
1.2課程任務繁重,學生無法適應。教育改革,要求打破過去課堂上以教師為主體的形式,形成“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課堂。教師為主體的課堂,教學任務繁重,教師側重升學率和完成教學任務,而忽視了學生的學習情況,只是灌輸知識,沒有提高教學效率,無法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成績和能力。例如,在教學《我的叔叔于勒》這篇課文時,教師的重點往往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給學生講述一下大概故事,教會學生生字和句式,這樣的一篇課文就完成了,但是,學生們應該知道的是這篇文章的主題和給我們的啟示:通過人物和語言的刻畫和描寫,反映出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利益關系,啟示我們要做一個善良的、不忘初心的人。學生們在這種聽故事的氛圍中,感悟到人生的真理,也有利于教學效率的提高。
1.3注重理論知識學習,忽視實踐。目前的初中語文教學,教師以教材為基礎進行授課,布置給學生的練習極少,組織春游等這類課外活動少之又少,導致學生們理論知識很扎實,背課文什么的都能達到張口就來。如果在現實生活中,用優美的文學語言形容景物,可就是“難以勝任”了,所以在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的同時,也要注重實踐。
節奏,原本是藝術上的一個概念,它是音樂、詩歌、舞蹈等藝術形式的基本構成要素。課堂教學藝術是指課堂教學過程中各種可比成分在時間上以一定的次序有規律地交替出現的形式,這些可比成分主要指課堂教學的密度、速度、難點、重點、強度和激情度等。實踐證明,良好的教學節奏可以把學生帶入教學美的境界,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
一、課堂教學節奏的種類。
1.教學行程的節奏。
教學的行程節奏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教學速度的快慢行止;二是教學內容的詳略取舍。二者有機的結合就形成了課堂教學的行程節奏。教學行程的起始便是教學內容的導入,教學行程的發展便是教學內容的不斷深入,教學行程的高潮是教學重點的突破和解決,教學行程的終結便是教學內容的鞏固和小結。
2.教學環節的節奏。
課堂教學環節是連接課堂教學結構的紐帶,必須按照教學規律去組織銜接,爭取處理“主導”、“主體”和“主線”的關系,合理設置教學內容和時間。教師在掌握教學環節時,必須審時度勢,將課堂教學按輕重緩急設置好探究獲取、記憶鞏固、歸納概括、靈活運用等環節,并且使之絲絲入扣;既要有教學達到高潮時,學生思維處于最集中、最興奮,迅速準確地獲取知識和技能的良好精神狀態,又要有教學平穩時,學生思維處于相對靜止階段,使他們有回味和思考的余地。在此基礎上,教師要用啟發誘導、提問點撥、演示暗示、試驗操作等多種教學手段,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使講解和設疑、討論和練習、展開與收攏渾然一體,這樣才能使課堂教學按其規律和特點有節奏地進行。
3.教學內容的節奏。
課堂教學的內容是教師講授的主旨。傳授的多寡,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結構,完整地構建新知納入舊知的階梯,言簡意賅地闡述知識的精華。教師在處理和駕馭教材時,必須突出重點、抓住難點,做到有放有收、詳略得當。要引導學生主動去探索和概括知識的規律,并在思維訓練和能力培養上,既有知識的連貫性與覆蓋性,又有內容的階段性和章節性,做到有層次、有主次、有創新,不斷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和強烈的求知欲望。
4,教學速度的節奏。
課堂教學速度快慢的運用,必須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來適時操作和調整進行的頻率,準確掌握教學進程。節奏過快,會使學生緊張疲勞、“消化不良”;節奏過慢,會使學生思維松散、“缺乏營養”;節奏單一,會使學生漫不經心、索然寡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課堂教學實際和學生的承受力,從整體節奏的速度上,做到有效控制。其速度宜快慢交錯、有張有弛、彼此起伏,形成有規律性的變化。
5.學生思維的節奏。
從某種意義上說,課堂教學的本質是學生的思維活動,學生思維活動的質量如何,是衡量課堂教學效率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課堂上提倡學生積極思維,但不能把弦繃得太緊,應有張有弛,形成節奏。教師的講授、設疑、提問都能起到調節學生思維活動節奏的作用。例如:演示試驗時教師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向觀察現象,思維就相對處于低潮,而試驗成功、揭示結論時,思維就上升到高潮;教師歸納小結時,往往有停頓地留下學生做筆記的空隙時間,講解重點、難點和關鍵問題時就應放慢速度,引導學生思考、回味、接受。此外,邊講邊練、邊講邊試驗等等,都是動態節奏促進思維節奏發展的具體表現。
二、課堂節奏調控的原則。
1.快與慢有變化。
快節奏就是要學生養成快看、快說、快寫、快做、快思的習慣。課前的充分準備是實施快節奏的前提。如:預先在各種型號的大小黑板或投影上書寫好課題、例題、習題,可以節約板書時間;課中的嚴格要求是實施快節奏的保證?;居柧殐热輵箤W生脫口而出;專項訓練可采用只列式不計算等手段;課后作業限時是實施快節奏的關鍵,如家庭作業要求學生注上完成時間。
慢節奏就是教學的重點、難點、疑點等處充分揭示知識的發生過程和暴露學生的思維過程,充分暴露概念的形成過程。概念教學應經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等邏輯思維加工過程,要引導學生逐字逐句解剖表達概念的語句,充分暴露結論的發現過程。對于法則、性質、定律、規律等,應使學生真正理清來龍去脈,充分暴露公式的推導過程,應該注意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通過不同的途徑來推導公式。要充分暴露思路的選擇過程,在解題教學過程中,一定要讓學生多想,明白思路剖析、矯正、定型等過程。
2.動與靜有交替。
所謂“動”,是指課堂教學活動的一種活躍狀態,如學生積極參與、踴躍發言和熱烈討論、爭辯等;所謂“靜”,是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一種相對安靜狀態,如學生靜心聽課、深入思考等。如果一堂課一直處于動態,以致于學生興奮過度,造成處于失控狀態,或者自始至終靜寂,課堂氣氛十分沉悶,抑制學生的思維,都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3.張與弛有錯落。
“張”,就是緊張、急促;“弛”,就是輕松、舒緩。如果課堂教學一味地“張”,會造成學生緊張的心理,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如果課堂教學一味地“弛”,學生會精神渙散,注意力不能集中。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既要運用課堂比賽、課堂辯論和教師緊張、急促的語言等造成緊張的課堂氣氛,也要運用游戲、故事、活動和幽默的語言等,使學生心理輕松、愉快,通過張與弛的互相錯落,使課堂教學活動具有韻味美。
4.疏與密有間隔。
“疏”,就是間隔大、頻率??;“密”,就是間隔小、頻率大。課堂教學要通過時間分配的多少與信息交流的快慢使課堂節奏疏密有間。課堂教學既要有“密”,如基礎訓練速度快、密度高,使學生達到嫻熟、脫口而出的程度;也要有“疏”,如對教學重點、難點、疑點,教學速度要慢,要給學生深思熟慮的時間。這樣,通過課堂教學的疏密變化,可使學生精神振奮,提高教學效果。
5.起與伏有波瀾。
“起”,是指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思維最活躍、師生情感交流最暢通的高潮狀態;“伏”,是指學生情緒相對平穩、興奮稍微退落的狀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善于用一起一伏的節奏,將學生帶入起伏跌宕、波瀾變化的教學藝術情境中去,使學生享受教育藝術的美。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課堂導入的成敗會直接影響課堂效果的'好壞.課堂導入的方法多種多樣,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可以根據不同類型、不同內容的課,因地制宜,靈活運用.無論選擇哪種方法,都要緊緊圍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這個原則進行.我在本文談到的導入方法主要有六種,即情景導入法、實物導入法、設疑導入法、音樂導入法、激趣導入法、故事導入法.
作者:陳魁秀作者單位:河北邢臺縣路羅中學刊名:中國校外教育(理論)英文刊名:chinaafterschooleducation年,卷(期):2008“”(z1)分類號:h3關鍵詞:學習動機主體作用導入法情境教學直觀教學興趣。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不斷深入,傳統的教育方法已經不能適應教育的發展步伐了。語文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有著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初中語文課堂上還是存在著許多問題,本文探討了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所面臨的瓶頸,并指出了相應對策。
語文是一門基礎性很強的學科,對于其他學科的知識或多或少都有著指導作用。初中語文教學是初中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初中語文教學有利于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確的價值觀,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也深受影響,但是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也暴露了很多問題,這些問題會讓初中語文教學走入一個瓶頸,無法繼續進步創新,是學生的積極性也受到創傷,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要善于發現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解決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樂觀向上的成長。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pingyujiyu/70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