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范文范本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別,如議論文范文范本,說明文范文范本,記敘文范文范本等。小編從各個方面為大家搜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這些作品在主題選擇和表達方式上都有一定的可取之處。
“認識分數”是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上冊第7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掌握萬以內整數的基礎上,聯系實際生活的需要,先從學生們熟悉的野餐均分食物的情境出發,聯系平均分蛋糕的結果,初步認識簡單的分數,然后讓學生自己用不同的方法折紙,并涂出它的1/2,進一步體會意義,接著又在操作活動中教學幾分之一的大小比較。這是學生對數的認識的一次重要擴展。這部分知識的掌握不僅可以使理解并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也可為今后進一步深入學習分數和小數打下基礎。
2、學情分析。
小學生從認識整數發展到認識分數,是一次飛躍,學生在生活中聽說過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但是他們并不理解。分數的產生是從等分某個不可分的單位開始的,兒童生活里有這樣的經驗,但不會以分數來表述。教學中要注意讓學生從實際生活經驗出發,在豐富的操作活動中主動地反思并獲取知識。
二、說教學目標。
《課程標準》對這節教材的要求是這樣的:能結合具體情境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根據教材地位、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認知特點,確定以下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1、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直觀認識幾分之一,初步形成關于幾分之一的表象,會讀寫幾分之一,能直觀地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2)過程與方法方面: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通過一系列操作、討論等數學學習活動,體會到認識分數的基本途徑和方法。
(3)情感與態度方面:感受主動參與、合作交流的樂趣,培養自主探索的學習習慣。
2、教學重點:認識幾分之一的含義。
3、教學難點:在頭腦中建構起幾分之一的表象。
三、說教學策略。
1、突出數學概念形成的一般過程。
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分數的概念是一個原發性概念,學生頭腦中沒有與之對應的上位或下位概念,因此必須遵循數學概念形成的規律,按照實例觀察、分析共性、抽象屬性、符號表示、具體運用的流程充分展開教學過程,尤其是要通過大量的操作實踐,在學生的頭腦中建立起比較豐富的表象。
2、突出數學學習方式的綜合運用。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學習方式。本課教學從教師的教來看,要做到設情引趣,為學生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想學、樂學;要創造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的氛圍,讓學生會學、善學。從學生的學來看,要注重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注重同桌互學,小組研討,集體交流。整個教學過程著眼于一個“探”字,貫穿一個“疑”字,突出一個“動”字。
(1)自主學習,著眼一個“探”字。
數學學習的主體是學生,要讓他們擁有強烈的學習欲望,親身感受探尋數學的樂趣,用自己的方式去主動學習。例如:表示半個蛋糕時,讓學生嘗試著想辦法表示它。這樣促使學生主動、全面地參與教學活動,促進學生主體性的生成和發展。
(2)巧妙引導,貫穿一個“疑”字。
教師要善于在教學中使學生“于無疑處生疑”把學生思維引到焦點上,使他們動腦筋,感興趣,從而積極主動地學習。例如:當認識了二分之一后,教師引導學生思考:除了能折出這張紙的1/2,你還能折出它的幾分之一呢?這樣設疑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去探索。
(3)實踐操作,突出一個“動”字。
在課堂上,要讓學生動手操作,通過擺學具等實踐活動,在思維活躍和情緒高漲的情況下,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顒又?,學生不單單是在動口、動手、動腦,更重要的是通過“動的過程”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以外在“動”的形式,使學生對知識的內化和感悟更為深刻和完善。
四、說教學流程。
(一)、情境引入:
1、談話出示情境圖,說說準備了哪些食品?怎樣分能讓兩人都滿意?(突出平均分)。
2、學生共同平均分野餐的食品,匯報分法和結果。
(二)、探究新知:
1、認識1/2。
(1)組織學生利用學具小圓片動手折一折、涂一涂、說一說,初步形成1/2的表象。
(2)老師小結揭題,規范表述分數意義的語言,并指導寫法、讀法和各部分的名稱、含義。
(3)通過反例(沒有平均分的情況)來加深學生的理解。
(4)折紙游戲:表示其他學具圖形的1/2,體驗不同折法,設問:大家看黑板上這幾幅作品,他們的折法不同,涂色的部分也各不相同,但它們都可以用1/2來表示,那是為什么呢?并觀察發現:平均分的圖形大小相同,他們的1/2也相同;平均分的圖形大小不同,他們的1/2也不同。教師重點指出“要講清是誰的1/2”。
2、認識幾分之一。
過渡:除了能折出這些紙的1/2,你還能折出它們的幾分之一呢?(相機板書:1/3、1/4、1/5……)讓學生利用各種學具紙片等材料通過折一折、畫一畫,表示自己喜歡的分數,貼上黑板上相應的分數下面,并說說分數表示的意思。
3、在辨析中深化認識。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4、辯論驗證,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
(1)談話引出辯論問題:媽媽買了兩個同樣的大餅,弟弟吃了一個餅的1/2,哥哥吃了一個餅的1/4,他們誰吃得多?引發不同意見,引導學生通過折紙來加以直觀驗證,也允許學生進行單純數學思考,即從平均分的份數上理解其中一份的大小。
(2)媽媽吃了餅的1/8和兄弟倆比一比,是多還是少呢?
(3)整理本堂課上用圓片表示的分數,進行排列,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其中的秘密。(同樣大小的圓片,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數,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再出示一整個全部涂滿顏色的圓,體會幾分之一與“1”的關系。
(三)鞏固新知:
1、聽寫分數的練習。(教師說分數的方式是多樣的,如a、八分之一;b、一個分數,分母是10,分子是1;c、把一塊糖平均分成5份,一份是這塊糖的幾分之幾。)。
2、從身邊的事物中找一找分數,并具體說明一下,老師可以先舉個實例作啟發。
3、完成想想做做第6題。
(四)總結拓展。
1、全課總結。
2、發散練習:表示出每個小圖形是大正方形的幾分之一。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第34—36頁。
1、學會用分數描述生活中的事物,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數的意義,進一步掌握分數的讀、寫,理解分子、分母的意義。
2、結合具體的情境對分數作出合理的解釋,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感受生活中處處有分數,發展數感。
突出分數意義的建構,使學生充分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深化對分數本質的理解。
(一)了解起點,引入新課
1、你們認識分數嗎?說幾個你熟悉的分數。(學生說出幾個分數,教師隨機板書)
2、關于1/2你已經知道什么?
3、小結。(揭示課題:分數的再認識)
4、請同學們拿出老師課前發給大家畫有幾副圖的那張紙,請你在圖上用顏色表示出對應的分數。表示好后在小組里交流表示的理由。全班交流、質疑。
5、選擇其中表示1/2的圖進行討論。在表示1/2的過程中,你有什么發現?(它們是怎么分的?分的對象相同嗎?)
(二)創設情境,深化理解分數意義
活動一:拿水筆
1、創設情境,請學生分別拿出三盒水筆的1/2(其中有2盒水筆都是8支、有一盒是10支)。
這里有三盒水筆,你能從每一盒水筆中分別拿出1/2嗎?
教師請三位學生到講臺前,并問臺上學生:你們準備怎么拿呢?
其他同學注意觀察,你發現了什么?講臺前的三位學生打開水筆盒,認真地數著。
你發現了什么現象,你有什么疑問,或者說你能提出問題嗎?
我們再來看前面一位同學提出的問題,他們三人都是拿全部水筆的1/2,拿出的水筆支數有的一樣多,有的不一樣多,這是為什么呢?請想一想,然后四人小組輕聲交流一下。
請臺上的三位同學把所有的水筆都拿出來,并告訴全班同學總支數是多少,1/2是多少支,驗證剛才的結果。
你有什么發現?并小結:總支數不一樣,同樣是1/2,所表示的支卻不一樣。
活動二:說一說
1、小明看了一本書的1/3,小軍看了一本書的1/3,他們看的一樣多嗎?
通過剛才拿水筆的游戲、觀察討論看書的情境,你發現了什么?
小結:同一個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一樣,那么分數所表示具體的數量也不一樣。(同步板書)
(三)鞏固延伸,反饋分析
1、看圖說數:
(1)藍圓個數占整體的幾分之幾?要使藍圓個數占整體的1/2,怎么改?(可以增一增、換一換、減一減)
師與學生共同小結:部分相同、整體相同,如果分法不一樣,表示的分數就不一樣。
2、游戲:請1個同學站起來,請學生先后說出這位同學占大組人數、小組人數、全班人數、全年級人數、全??側藬档膸追种畮?。
請同學們想一想,同樣一個人,怎么可以用那么多不同的分數來表示呢?
3、估一估:一個整體的2/3是,這個整體會是下列圖中的哪一個?
學生在三年級教材里初步認識了分數,其中三年級(上冊)教材是一個物體(或圖形)的幾分之一、幾分之幾,(下冊)教材是若干個物體組成的整體的幾分之一、幾分之幾。本單元繼續教學分數的意義,涉及的有關知識比較多,大致分成五部分編排。
第36~37頁分數的意義和分數單位。
第38~43頁真分數與假分數,用分數表示兩個數量的關系。
第44~46頁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用分數表示除法的商。
第47~50頁帶分數,假分數化成整數或帶分數,分數與小數相互改寫。
第51~54頁全單元內容的整理與練習。
編排的三道思考題都與本單元教學的知識直接有關,對理解分數意義和發展數感十分有益。
1教學分數的定義,重點是建立單位“1”的概念。
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這是關于分數的描述式定義,單位“1”、平均分、表示一份或幾份的數是定義里的三個主要內涵。相對于后兩個內涵,單位“1”較難理解,是教學分數意義的關鍵,是必須突破的難點。
例1的教學分四步進行:第一步用分數表示一塊餅、一個長方形、一根表示1米的線條、一個集合的幾分之一或幾分之幾,并結合圖說說寫出的每個分數的含義。引起對已有知識的回憶,感受被平均分的對象是非常廣泛的,為建立單位“1”的概念積累具體的感性材料。第二步告訴學生,被平均分的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或一個整體都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這里把“自然數1”作為建立單位“1”的臺階,出于兩個原因:首先是被平均分的對象都是“一個”,即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一個集合,“一個”用自然數“1”表示,學生容易接受。先理解可以用自然數1表示,再提升成單位“1”,降低了認知的坡度。其次是體現了分數與自然數是有聯系的,有利于后面教學假分數。第三步回答“大象”卡通提出的問題,再認各個分數的單位“1”是什么,使抽象的概念回歸到具體實例中去。第四步揭示分數的意義和分數單位的含義,由于在前三步的教學中建立了單位“1”的概念,這一步的教學就順理成章了。
“練一練”和練習六通過寫分數和解釋分數,進一步體會單位“1”和分數的意義。如“練一練”寫分數時,要看懂每幅圖里把什么看成單位“1”,平均分成幾份,幾份涂了顏色。思考和交流都是圍繞分數意義展開的。又如練習六第2題在三個圖里涂色表示23,從中體會看作單位“1”的對象不同,各次涂色的桃的個數也不同。第3題說分數的意義,是以后分析分數乘、除法實際問題數量關系的基本思路。由第(1)小題作了示范,要求說清楚把什么看作單位“1”,平均分成幾份,另一個數量有這樣的幾份。第5題寫成的兩個分數有相同的單位“1”,由于平均分的份數不同,所以表示1份的分數也不同。通過這些練習,學生對分數意義的三個內涵會有整體的感受。
2以分數單位為新知識的生長點,教學真分數和假分數。
在例2之前,學生接觸的分數都是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數。例2和例3陸續引出分子和分母相等以及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數,然后把以前認識的分數和例題里新認識的分數進行比較、分類,得出真分數和假分數。
例2以分數單位為知識生長點,通過推理表示出假分數。先在三個同樣的圓里涂顏色分別表示14、34和44,從已經認識的分數帶出44,并通過說說每個分數各有幾個14,理解44的意義,初步體會幾個14是四分之幾;再在圖形中涂顏色表示5個14,利用“5個14是幾分之幾”這個問題,引導學生結合看圖寫出54,再次體會幾個14是四分之幾。理解1個圓只能表示4個14,表示5個14需要2個圓非常重要,不僅直觀感受54的意義,而且有利于以后認識帶分數以及假分數化成帶分數的方法。
例3繼續教學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數,先出現三個分母都是5的分數,說說這些分數各有幾個15,并在圖形里涂顏色表示。這樣的安排充分利用例2的基礎,緊緊抓住分數的意義,讓學生在說和畫的活動中主動理解這些分數的意義。而且,學生經歷四分之幾到五分之幾的擴展,對其他分母的分數意義也能理解了。
例2和例3先后出現七個分數,有分子比分母小的、分子比分母大的以及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各種情況,這就具備了教學真分數、假分數的條件。教材的安排是先比較各個分數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再把七個分數分成兩類,分別定義真分數和假分數。學生按分子、分母的大小,往往把七個分數分成三類,這是正常的現象。教學時只要把分子比分母大和分子與分母相等這兩類分數合并起來,指出它們都是假分數。
練習七第1~4題是配合真分數、假分數的教學編排的。第1題在直線上指出表示各分數的點,是再次體會分數的意義。三小題里的分數分別表示幾個12、幾個13和幾個15。依次讀讀各組的分數,找出其中的真分數和假分數,能鞏固真分數與假分數的概念??纯幢硎菊娣謹岛图俜謹档狞c各在直線的哪一段上,初步體會真分數比1小,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假分數等于1,分子比分母大的假分數大于1,進一步充實對真分數和假分數的認識。在解答第4題時,需要運用這些認識,才能比較每組兩個數的大小。
3用分數表示同類兩個數量的關系,擴展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分數的意義表達的是部分與整體的關系。如地球表面有71100被海洋覆蓋,地球的表面是整體,把它看作單位“1”;被海洋覆蓋的是其中的一部分,占整體的71100。事實上,分數的應用不局限于部分與整體關系的范疇,還經常用來表示兩個同類數量之間的關系。讓學生體會分數能表示兩個同類數量的關系,擴展對分數意義的理解,有利于應用分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些正是例4、例5的編排意圖。
例4利用直觀的圖畫,引導學生把已有的分數概念遷移到新的情境中來。圖畫里一條紅彩帶平均分成4份,另一條黃彩帶和紅彩帶中的一份同樣長,很容易看出黃彩帶的長是紅彩帶的14。教材要求學生表達得出14的思考,仔細體會其中的推理:紅彩帶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是它的14;因為黃彩帶與紅彩帶的1份同樣長,所以黃彩帶的長是紅彩帶的14。學會思考是這道例題的教學要求,但不要機械套用某種語言模式。要抓住分數的意義,體會黃彩帶與紅彩帶的長度關系?!霸囈辉嚒笔抢}的延伸,紅彩帶仍舊平均分成4份,藍彩帶的長與紅彩帶里的3份同樣長,是紅彩帶的34。從黃彩帶的長是紅彩帶的14到藍彩帶的長是紅彩帶的34,學生初步體會到分數可以表示兩個長度的關系。
例5在紅彩帶的下面畫綠彩帶,體會“綠彩帶的長是紅彩帶的54”這個關系的含義。以畫促思是例題的編寫特點,如果讓學生先猜一猜畫出的綠彩帶比紅彩帶長還是短,并說出理由,既能激起興趣,又能引發思考?!霸囈辉嚒卑鸦ú蕩У拈L與紅彩帶的長相互比較,提出了兩個問題。體會兩個問題不同,辨清各是什么彩帶與什么彩帶相比,才能正確地用分數表示兩個長度的關系。要聯系圖畫,理解前一個問題是花彩帶與紅彩帶比,把紅彩帶平均分成4份,花彩帶的長有這樣的7份。后一個問題是紅彩帶與花彩帶比,把花彩帶平均分成7份,紅彩帶的長是這樣的4份。
練習七第5~8題配合例5的教學。這些題分別通過線段圖、平行四邊形、實物圖、統計圖呈現數量,能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經常用分數表示數量關系。更重要的是深刻體會,解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問題,必須分析誰和誰比,找到作為單位“1”的數量。
4通過操作活動感受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例6教學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在“試一試”“練一練”里應用這種關系,用分數表示除法算式的商和計量單位換算的結果。
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歷來是教學難點。為了有效地突破難點,例題里安排兩次分餅活動,讓學生充分體驗每人分得的塊數是餅的塊數分餅的人數,從豐富的感性材料中發現規律。第一次分餅活動,把3塊餅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在表現場景的圖畫里,能清楚看到餅的塊數比分的人數少,每人分得的餅不滿1塊;在列出的算式里,被除數小于除數,商比1小。這些矛盾激起學生動手分一分的愿望。交流兩種分法,不僅得出每人分得34塊的結論,還要在第一種分法中理解3個14塊是34塊,在第二種分法中理解3塊的14是34塊。這些是分餅活動里的數學問題,是兩種分法的本質區別。理解數學問題,能使分餅活動在頭腦中留下清楚的印象。第二次分餅,把3塊餅平均分給5個小朋友。這次活動的特點是“想”出每人分得的塊數,要在前一次分餅經驗的基礎上,通過每人分得3個15塊或3塊的15得出結果。
讓學生觀察3÷4=34和3÷5=35,從數學現象里發現規律,用兩種形式表達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先用語言講述和用數量關系式表示,在充分的交流中理解新知識。再寫成字母組成的等式,并從除數不能是0,推斷分數的分母不能是0,建立新知識的數學模型。兩種表達形式,前一種具體詳細,后一種概括簡明,可以看成理解分數與除法關系的兩個層次。
“練一練”第1題既用分數表示除法運算的商,又把分數改寫成除法算式,使學生對分數與除法關系的理解更完整,掌握得更扎實?!霸囈辉嚒焙汀熬氁痪殹钡?題都是把較小計量單位的數改寫成較大計量單位的數,在五年級(上冊)教學小數知識時,曾經解決過這些實際問題?,F在再次出現這些問題,有兩點變化:一是用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把較大單位的數寫成分數;二是改寫的范圍不局限于進率是10、100或1000的長度單位和質量單位,還擴展到時間單位的改寫。
練習八配合分數與除法關系的教學而安排,除了分數與除法相互改寫的練習外,還結合分數的意義應用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第3題從1米平均分成3份到2米平均分成3份,結合圖示用填空的形式引導學生理解2米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2個13米,是23米。這樣的思路,經常用來解決實際問題。第4題里的兩個問題既不相同,又有聯系。求每人分得這袋糖的幾分之幾,要把這袋糖看成單位“1”,平均分成5份,如果寫成算式是1÷5=15。求每人分得幾分之幾千克,可以通過2÷5=25(千克)計算,也可以通過每人分得2個15千克,是25千克的推理得到答案。在分別解答兩個問題后,要進行比較,看到它們都是平均分的問題,都用除法計算;由于問題不同,兩個除法算式的被除數不同。在解答第5題時,聯系已有的經驗學生能直接寫出得數。題目要求先填出得數,再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列出算式,是讓學生體會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問題都能用除法計算。在此基礎上,第53頁第10題就提出了列式求出答案的要求。
5先特殊后一般,通過改寫假分數,教學帶分數。
例7和例8主要教學帶分數的知識,包括帶分數的概念以及假分數化成帶分數的方法。假分數等于1或者大于1,分子是分母倍數的假分數都能化成整數,分子不是分母倍數的假分數能寫成帶分數。例7和例8按這樣的思路編排。
例7把44、105和287化成整數,其中的44和105分別在第38頁例2和例3認識假分數時出現過。在教學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后,又可以通過除法4÷4=1和10÷5=2算得它們分別等于1和2。因此,把44和105化成整數學生能夠獨立進行,而且思路與方法應該是多樣的。交流的時候,把貌似不同的方法在本質上溝通起來,如畫圖形表示105,在里能夠看到,5個15是1,10個15是2,從而體會分子除以分母是比較簡便的方法。287在教材里首次出現,把它化成整數是在44和105化成整數的基礎上進行的,分子除以分母很容易得出等于4。通過三個假分數化成整數的實例,教材引導學生研究這些分數的分子與分母的關系,理解能化成整數的假分數都是特殊的假分數,它們的分子都是分母的倍數。
特殊的假分數都能化成整數,其他假分數呢?這是許多學生的質疑,教材適時教學帶分數的知識。先告訴學生,分子不是分母倍數的假分數雖然不能寫成整數,但可以寫成整數和真分數合成的形式,即寫成帶分數。然后以43為例,講了把它寫成帶分數的思路以及帶分數的寫法和讀法。43寫成帶分數的思路是把它分成33和13兩部分,33是1,1和13合成的數是113。結合數軸有利于學生理解改寫的思路,體會43寫成113是合理的,它們可以用數軸上同一個點表示。還為例8的教學作了鋪墊。
例8教學假分數化成帶分數的方法。教學過程分兩步進行:第一步讓學生聯系帶分數的含義,借鑒43化成113的經驗進行改寫。無論是畫圖的方法還是推理的方法,都是把114分成84和34兩部分,再把2和34合起來寫成234。畫圖的方法比較形象,推理比較抽象,兩種方法相結合最適宜多數學生,這一點可以在交流時實現。第二步通過除法計算改寫,要在理解的基礎上應用這種方法。聯系第一步的推算經驗,能幫助學生理解算理,11÷4商2表示從11個14里分出2個44(即84),并把它看成整數2;余數3表示還剩3個14。所以114是2和34合成的數,可以寫作234。教材里沒有講帶分數的整數部分和分數部分,假分數化成帶分數的方法只在實例中體會和應用,不需要形成嚴密的文字形式的法則。
兩道例題分別教學假分數化成整數和化成帶分數,第47頁“怎樣把假分數化成整數或帶分數”引導學生整理新的認知結構。再通過“練一練”,把123、85等四個假分數分別化成整數或帶分數,體會兩種情況都要用分子除以分母的計算,最終化成不同形式的數是假分數的分子與分母之間是否存在倍數關系而決定的。
練習九第1~6題配合例7和例8的教學,其中第2題寫出假分數和改寫成帶分數都要根據圖意,一方面體會假分數可以寫成整數和真分數合起來的形式,有利于理解帶分數的含義。另一方面體會分子除以分母是假分數改寫成帶分數的方法,從而鞏固例8教學的知識。第4題直線上面方框里的假分數,要根據分數單位以及幾個13是三分之幾的思路填寫;直線下面方框里的帶分數要根據帶分數的概念填寫,如1和23合成123、2和13合成213。如果再把各個假分數的分子除以分母,就能使假分數化成相應的帶分數或整數。編排這道題是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假分數和帶分數的意義以及相互聯系。另外,直線上下的33和1、63和2、93和3、123和4這四組數,要從每組的兩個數都用直線上同一個點表示,每組的兩個數可以互相改寫等方面理解同組的數大小相等。尤其要思考1、2、3、4分別化成3的方法,為獨立解答第5題作準備。第6題在比較數的大小時,學生可以聯系多種分數知識進行思考。要鼓勵策略多樣,如56和76可以想分母相同,分子小的分數??;可以想5個16比7個16少;可以想56小于1,76大于1……交流各種思路和方法,有利于知識的融會貫通,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還有一點需要指出,本單元只教學假分數化成帶分數,不教學帶分數化成假分數。因為小學教學里不進行帶分數的四則計算,不需要帶分數化成假分數。更主要的原因是,教學帶分數是為了更好地理解假分數,因為假分數化成整數或帶分數,容易感受假分數的分數值。體會數值的大小,是建立數概念不可缺少的。
6優化小數與分數相互改寫的教學。
例9教學把分數化成小數,從兩個女孩比誰的彩帶長的實際問題里提出比較05和34的大小的數學問題。相比較的兩個數,一個是小數、一個是分數,聯系已有的小數米相比,間接得到05和34的大小關系。這種比較策略在以前是少見的,現在特地選編在例題里。另一種是把34化成小數,先比較兩個小數的大小,再得出34與05誰大、誰小。把不同形式的數變成相同形式,也是一種策略。分數化小數的方法是例9教學的數學知識,只要應用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把分子除以分母,商寫成小數就可以了。這些對學生來說是不困難的。有些分數的分子除以分母的商是循環小數,如“試一試”里的56,教材中有“除不盡的保留三位小數”的指示?!霸囈辉嚒边x擇925和56兩個分數化成小數,讓學生清楚地知道,有些分數能化成有限小數,有些分數只能化成無限小數。至于什么樣的分數能化成有限小數,什么樣的分數不能,暫時不要深入研究。
例10教學小數化成分數,要應用小數的意義。只要回憶起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兩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三位小數表示千分之幾等知識,把小數寫成分數是很容易的。教材考慮到小數意義是以前的教材里教學的,*例10的問題情境激活舊知識有困難。所以,安排了“象”幫助學生回憶。先對學生說“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并把相應的0.3改寫成310。然后讓學生繼續想兩位小數、三位各表示幾分之幾,把0.13和0.213也改寫成分數。
練習九第7~11題配合例9、例10的教學。第7題加強小數的意義,有利于把小數化成分數。第10、11兩題都要比較一個小數與一個分數的大小,再解決問題的策略上講,先把分數化成小數,再比兩個小數的大小,或者先把小數化成分數,再比兩個分數的大小,都是可以的。要讓學生體會哪種方法簡便些。一般情況下,把分數化成小數這種方法好些,因為接著比兩個小數的大小很容易。如果把小數化成分數,接著比兩個分數的大小,經常還要通分。再說,教材里還沒有教學通分,采用化成分數的方法,暫時更不可取。與分數的知識,學生會有不同的思考。教材選擇了兩種典型的方法和學生交流,在教學基礎知識的同時,發展解決問題的策略。一種方法是思考0.5米和3.4米的意義,憑數感進行比較。而且分別把0.5米、34米與1米相比,間接得到0.5和3.4的大小關系。這種比較策略在以前是少見的,現在特地選編在例題里。另一種是把3.4化成小數,先比較兩個小數的大小,再得出3.4與0.5誰大.、誰小。把不同形式的數變成相同形式,也是一種策略。分數化小數的方法是例9教學的數學知識,只要應用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把分子除以分母,商寫成小數就可以了。這些對學生來說并不困難。有些分數的分子除以分母的商是循環小數,如“試一試”里的56,教材中有“除不盡的保留三位小數”的要求?!霸囈辉嚒边x擇925和56兩個分數化成小數,讓學生清楚地知道,有些分數能化成有限小數,有些分數只能化成無限小數。至于什么樣的分數能化成有限小數,什么樣的分數不能,暫時不要深入研究。
例10教學小數化成分數,要應用小數的意義。只要回憶起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兩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三位小數表示千分之幾等知識,把小數寫成分數是很容易的。教材考慮到小數意義是以前教學的,*例10的問題情境激活舊知有困難。所以,通過“大象”卡通的話幫助學生回憶。先對學生說“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并把相應的03改寫成310。然后讓學生繼續想兩位小數、三位各表示幾分之幾,把013和0213也改寫成分數。
練習九第7~11題配合例9、例10的教學。第7題加強小數的意義,有利于把小數化成分數。第10、11題都要比較一個小數與一個分數的大小,從解決問題的策略上講,先把分數化成小數,再比較兩個小數的大小,或者先把小數化成分數,再比較兩個分數的大小,都是可以的。要讓學生體會哪種方法簡便些。一般情況下,把分數化成小數這種方法好一些,因為接著比兩個小數的大小很容易。如果把小數化成分數,接著比兩個分數的大小,經常還要通分。再說,教材里還沒有教學通分,采用化成分數的方法,暫時不可取。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在看一看、想一想、折一折、說一說、估一估一系列活動中,理解分數的意義,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寫分數。
2、能力目標:通過小組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目標:在動手操作,觀察比較中,培養學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學習的精神,使之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理解分數的意義,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寫分數。
【教學難點】理解分數的實際意義。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和學生用具。
【教學過程】。
(一)情境談話,導入新課。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農歷八月十五是什么節日嗎?(中秋節)中秋節有什么習俗呢?(賞月、吃月餅)(課件)同學們愛吃月餅嗎?(愛)。
師:這里有4塊月餅,怎樣分給兩個小朋友才公平呢?(課件)。
生:一人分2塊,這樣才公平。
師:數學上把“公平、一樣多”叫做“平均分”(板書:平均分)。
師:如果有兩塊月餅,又該怎么分呢?(課件)。
生:每人分一塊。
師:現在月餅只有一塊(課件),還能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嗎?
生:能。(師板書:把一塊月餅平均分成兩份,)(課件演示分的過程)。
生:分數。
師:對!今天我們就來初步認識這個新朋友——分數。(板書:分數的初步認識)。
(二)動手操作,探索交流。
1、認識1/2:
師:誰能結合剛才分月餅的過程說一說1/2表示什么意思?
(引導學生說出:表示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板書: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師:指名學生再次說說1/2的意思。
師:(師指另一份月餅)那這一份呢?(讓學生明白另一份也是這個月餅的1/2)。
師:現在同桌相互說說1/2的意思。
師:1/2怎么寫呢?(伸出手指和老師一起寫:先寫一短橫—,表示平均分;再寫下面的2,表示平均分成了兩份;最后寫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一份)。
師:1/2怎么讀呢?(生讀一遍,再書空寫一遍。)。
2、理解1/2:
(1)體會分數的實際意義。
師:大家想想,半塊月餅可以是1/2,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可以是這樣分的?
生:一個蘋果、一個蛋糕……(用生活實例完整地說一說1/2所表示的具體含義)。
【設計意圖: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2)、動手折一折。
師:其實,我們的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紙片上也都藏著1/2,想不想把它找出來?
請看要求(課件出示:先折一折,再把它的1/2涂上顏色)。
生:動手操作,動口說含義。
師:(巡視指導),做完的同學同桌互相小聲說說,你是怎樣得到這張紙的1/2的?(學生把自己的作品貼在黑板上)。
生1:我把這張正方形紙片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1/2。
生2:我把這張長方形紙片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1/2。
生3:我把這張圓形紙片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1/2。
師:追問,這些圖形各不相同,為什么都可以表示出1/2?
生:都是把這些圖形平均分成兩份,所以每份都是它的1/2。
師:對!只要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兩份,每份就是它的1/2。
3、判斷1/2,引出1/4。
師:老師也折了幾種圖形,涂色部分是不是它們的1/2呢?請大家用手勢判斷“對”或“錯”,看誰反應快!(課件出示:)。
生1:第一個對,因為它是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兩份,每份就是它的1/2。
生2:第二個錯,因為它不是平均分。
生3:第三個不是1/2,應該是1/4。
【設計意圖:通過判斷練習,進一步明白1/2的含義,同時巧妙的引出了】。
4、探索1/4。
(1)、認識1/4。
師:誰來說說1/4表示什么意思?
生:表示把一個三角形平均分成了四份,每份是它的1/4。
師:誰會寫1/4?
生:一生上臺板演,全班書空。
(2)、探索1/4。
小組活動:折出一張正方形紙的1/4并涂一涂。
師:小組先討論一下不同的折法,然后再動手,比一比哪一組的方法又多又好。
小組合作,小組交流,小組自愿將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和全班交流。
同桌互相說說1/4表示什么意思?
師:追問:這些圖形都相同,折法不同,為什么每份都能用1/4來表示?
生:都是把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四份,每份都是它的1/4。
師:很正確!只要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四份,每份都是它的1/4。
(三)、鞏固練習、拓展應用。
來!睜大雙眼到生活中看一看。
1、看:下面的畫面讓你聯想到幾分之一?(課件)。
2、播放:多美滋1+1奶粉廣告。
東東把一塊蛋糕平均分成四份,一看來了八人,剛解決這個問題,又來了第九個人。
看廣告讓你能聯想到幾分之一?
生:能想到1/4。
從哪個畫面中聯想到1/8?
生:第一幅畫面,蛋糕平均分成四份,每人吃到一份。
生:能想到1/8。
從哪個面畫中聯想到的1/8?
生:第三、四畫面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8份,每人吃到一份。
生:能想到1/2。
這里的1/2是整個蛋糕的1/2嗎?
生:不是,是小男孩手上蛋糕的1/2。
生:1/9。
如果開始就有9個人,平均分成9份,每人就得到這塊蛋糕的?
(四)回歸生活、全課總結。
其實,生活中還有許許多多的分數,只要同學們善于觀察就能發現它們。下面就讓我們在歌聲中結束今天的內容吧!(播放《幸福拍手歌》)。
1、情景創設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以積極的情感投入到對新知的探索中。在設計本節課時曾設想,怎樣才能讓新課的引入成為學生自身的需要呢?經多次“磨課”后,選擇了讓學生拍手表示物體平均分后的數量。這樣一來,表示“半個”就不可能再用一個手指來表示,而需要想其它的辦法.課堂上學生的出色表現是令人驚嘆的,他們在短暫的思考后,有的是把一根手指彎著出示,有的用另一只手擋住或握住另一只手的半根手指,還有的干脆說:沒法表示,就寫兩個字——半個。這時老師提出:“你能用一個數來表示‘半個’嗎?”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提出可以用0.5表示,也有學生提出用分數表示,還有的說用二分之一來表示,老師都給他們提供表現的機會,讓他們在黑板上用數表示出來。然后老師有選擇的告訴學生:“0.5可以表示半個,這是小數,以后會學到,而像這個數(指二分之一)叫做分數,也可以表示半個,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它?!苯Y合課件老師向學生介紹了分數產生和發展的過程,極大的激發了學生探究數學,學好數學的熱情。
2、在教學中注重數學思想和方法的滲透,使學生會“做數學”。在進行“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這一環節時,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猜想1/2、1/4和1/8哪個大,哪個小,然后為他們提供試驗材料,鼓勵他們來驗證自己的猜想。學生在折、涂、比和交流中明確了對于同一個物體(或同樣大小的幾個物體),平均分的份數越多,表示每一份的數就越小,所以1/2﹥1/4﹥1/8。這樣一來,學生對分數的意義以及大小的比較的理解會更深刻,對探究數學的興趣會更大更濃。
由此使我想到:只有把學生放在第一位,以發展的眼光來看代學生設計教學,才會真正落實課標提出的“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p>
1、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個物體或圖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數幾分之一來表示,并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產生分數。
2、正確認識和讀、寫幾分之一的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名稱。
3、能用實際操作的結果表示相應的分數。
4、會直觀比較簡單分數的大小。
教學重點難點。
正確認識幾分之一的分數。知道平均分才能用分數表示,會直觀比較簡單分數的大小。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生每人準備同樣大小的圓形紙、長方形紙,繩子,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2、結合學生口答,老師出示下列圖案:
兩個蘋果、1瓶礦泉水、半個蛋糕。
3、比較這三個數字,哪個數字比較特別?
4、“半個”你能用一個數來表示嗎?揭示二分之一,寫作,讀作二分之一。
5、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像這樣的數,它們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分數。(板書:認識分數)。
二、研究二分之一。
1、那么什么樣的數是分數呢?
(邊說邊用動畫課件演示切蛋糕)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這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老師指著左半個蛋糕,在蛋糕上出示分數)。老師指著另一半蛋糕問:那這一份呢?(學生回答后,動畫出示分數)也就是每份都是它的。就是分數。
2、你能說說是怎么得來的?(先學生自己說,后指名說。)。
3、老師小結,并用課件出示文字,讀一讀。
三、操作活動,經歷二分之一的產生過程。
1、在我們桌上有一些紙片和繩子,你能找到它們的嗎?
(學生動手操作)。
2、交流:你是怎么得到二分之一的?
3、小結:不管怎樣,只要把一樣物體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
4、這個分數里,1表示什么?橫線和橫線下面的數又分別表示什么呢?
交流,結合回答板書:……分子……分數線……分母。
5、分數的寫法:先寫分數線,再寫分母,后寫分子。
四、導入其它的幾分之一。
1、你覺得還有哪些分數?(指名學生口答并板書出分數)。
2、你能用你準備的紙片折一折,涂一涂、說一說嗎?(學生操作交流)。
3、下面的圖形的涂色部分你能用分數表示嗎?(書本第99頁第1題)。
五、比較大?。?/p>
1、取出同樣的紙片折出的不同分數,直觀比較大小,你發現了什么?
2、學生交流,小結(同樣的物體,分的份數越多,每份就越小。)。
3、練習:(書本第100頁第5題)。
六、分析判斷:
1、仔細觀察下列圖形,哪些圖形的涂色部分能用來表示?
2、觀察第99頁,第2題,判斷,說一說為什么?
3、觀察第100頁第6題,思考并討論交流。
七、輕松一刻:
八、總結:
今天學習了哪些內容,你有哪些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一)。
今天,我們一家去龍港的肯德基去吃全家套餐。
到了那兒,人一直擠著,我們好不容易點好菜,就找到位子坐下。菜來了,是一桶大套餐。里面有12個雞腿,我想:怎么平均分呢?這時,我想起除法12÷3=4。我們每人四個雞腿,我后來又吃了老媽的1個雞腿,阿姨的2個雞腿,阿姨說:“這總不能白吃,我問你,你吃了幾分之幾?你再吃幾份就全吃了?“我想了想,回答:“我吃了7/12,再吃5/12就全吃了?!毙液?,我學了分數的知識,可以正確回答問題了.
(二)。
今天,媽媽給了我10元錢去超市買東西。我買了一串鞭炮用了錢的.2/10,又買了棒棒糖四根用了錢的1/10,還買了7個汽球,用了錢的2/10,最后買了一把梳子,用了錢的4/10,一共用了2/10+1/10+2/10+4/10=9/10。還剩下一元錢只好還給媽媽了。
到家后,媽媽吃了棒棒糖的1/4,爸爸吃了棒棒糖的1/4,我吃了棒棒糖的1/4,還剩下一根,我送給了隔壁的小強哥哥吃。
(三)。
上個星期,我們學習了分數。分數有分子、分母和分數線,比如:1/3,3是分母,1是分子,中間一橫是分數線。
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要用到分數,比如:一本書有三十頁,每一頁是一本書的1/30。分數還可以用來加減呢!比如:二分之一加二分之一等于二分之二,也就是1。為什么會這樣呢?如果一個餅把它平均分成兩份,每份就是這個餅的1/2,再把這兩份拼起來,就是有2個1/2,剛好是一個餅。分數在加減時,如果分母都是一樣的,就不管分母,把分子相加就可以了。而2/2的分子和分母都一樣,就是1了。
我還學會了比分數的大小,老師教了我們口訣: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大的分數小,分母小的分數大;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的分數大,分子小的分數小。
老師還提醒我們,寫分數時,一般先寫分數線,表示平均分的意思,再寫分母,最后寫分子.
1、結合具體的情境和直觀操作,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體會學習分數的必要性。
2、會用折紙涂色等方式,表示簡單的分數。
3、學會分數的讀、寫,從中感受分數與平均分的內在聯系。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分數的意義,會讀、寫簡單的分數。
2、會用折紙、涂色等方式,表示簡單的分數。
教具學具準備:
蘋果2個,正方形、長方形紙片若干,投影儀,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出示情境圖。
這是教材為我們提供的兩幅淘氣和笑笑分蘋果的情境圖,請大家帶著下面的問題讀圖:
(1)這兩幅圖分別表達了什么意思?
(2)淘氣和笑笑是怎樣分蘋果的?
(3)他們遇到了什么數學問題?
2、組織學生討論交流(板書:平均分――一半)。
3、用各種方式表示一半或半個。
4、引入1/2。
同學們,用了這么多不同的方式方法表示了一半,真不錯,這就是一種發明,一種創造,但各種表示方式標準不統一,讓我們請教一下智慧老人吧。
(放錄音)歷史上每一個數學符號從發明到被普遍認可,都經歷了十分漫長的歲月?,F在世界通用的表示“一半”或“半個”的數學符號是1/2。
你們知道像1/2這樣的數叫什么數嗎?(板書:分數)。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認識1/2。
(1)涂一涂,感受1/2(見課本56頁)。
a要分別涂出他們的1/2,你認為首先應該怎樣做?
b其中六邊形、圓、和正方形有幾種不同的分法?
c利用投影進行交流,每一個1/2分別表示什么?
(2)折一折,做出1/2。
a獨立操作。
b展示各種不同的表示方法。
2、認識1/4、2/4、3/4、4/4。
(1)折一折,用你喜歡的方法,將一張正方形紙平均分成4份。
(2)涂一涂。
a將其中的一份涂.......喜歡的顏色,涂色部分是這張正方形紙的1/4,其余部分是這張紙的()。
b將其中的兩份涂上顏色,涂色部分是這張紙的()。
c將其中的三份涂上顏色,涂了這張紙的(),還有這張紙的()沒涂顏色。
d如果將所有的4份都涂上顏色,那么就涂了整個正方形紙片的()。
分法與涂法展示交流。
3、學習分數各部分名稱和分數的讀、寫。
(1)你發現一個分數由哪幾部分組成?
(2)你知道各部分分別叫什么嗎?一個分數應該怎么讀?
3……分子。
板書:…分數線讀作四分之三。
4……分母。
(3)你認為分數該怎樣寫?為什么?看到這些分數,你想到了哪個運算符號?
(4)由3/4讀作四分之三,你認為3/4表示什么意思1/4、2/4、4/4呢?
(5)想一想,分數和什么分法有關系?
4、嘗試運用。
(1)看圖說一說、寫一寫、讀一讀(圖見57頁下方)。
a讀出每一個分數。
b寫出每一個分數(注意,先居中寫出分數線,再寫分母,后寫分子)。
c說出每一個分數所表示的含義。
如:1/3表示把一段繩子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一份就是這根繩子的1/3。
(2)聯系實際,體會分數就在身邊。
我們已經知道,1/2、1/3、3/4、5/6等這些數都是分數,你能否聯系自己的見聞說一個你曾經見過的或聽到的分數嗎?如:
a用這塊地的2/5種大蒜。
b有1/2的大棚被大風刮壞了。
c今年的人平均收入比去年增長14/100。
(三)鞏固與應用。
1、用分數表示下面各圖中的涂色部分,并讀一讀(圖見58頁第1題)。
(1)獨立寫出各圖中涂色部分表示的分數,巡示指導分數的寫法。
(2)指名讀出各分數。
(3)組內說一說各分數所表示的意義。
2、按分數把下面各圖形涂上顏色(圖見58頁第2題)。
(1)各分數表示的意義分別是什么?
(2)你為什么這樣涂?
3、判斷:用下面的分數表示各圖的陰影部分對嗎?(圖見58頁第3題)。
(1)獨立判斷。
(2)交流判斷的理由。
(3)分數的產生和哪一種分法有關系?
4、左圖中有,請你用所學知識解釋下列問題(見圖58頁第4題)。
(1)哪一個圖形的涂色部分等于它的1/2?
(2)哪一個圖形的涂色部分大于它的1/2?
(3)哪一個圖形的涂色部分小于它的1/2?
a由這些及以上的各個圖形,你想到了我們剛剛學過的哪方面的知識?
b你是如何進行判斷的?你的理由或根據是什么?
5、判斷正誤。
(1)把一根鐵絲分成8份,其中的3段就是這根鐵絲的3/8。()。
(2)把一個蘋果分給小紅和小冬,每人分得這個蘋果的1/2。()。
(3)一塊不規則的地塊是無法把它平均分成2份、3份或幾份的。()。
(4)一個蘋果的1/2和一個橘子的1/2不相等。()。
a組內討論。
b全班交流。
(四)小結。
這節課我們認識并學會了有關分數的哪些方面的知識?分數和什么分法有關系?讀分數和寫分數的順序有什么區別?到現在我們已經學過了哪幾種數?請你說一說。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初步認識分數,理解幾分之一;。
2、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能正確地讀、寫分數;。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合作學習,培養學生與其他同學通過交流、互換思考來達到互相進步的學習意識;。
2、通過帶有思考的動手過程,培養學生獨立、富有創造力的學習能力;。
3、通過學習活動,還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2、通過學生交流學習的活動,培養學生樂于傾聽、敢于發言的積極學習態度;。
3、通過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使學生感悟到數學的美,數學來自于生活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認識幾分之一真正的意義,如何運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師:同學們來看老師寫一個數1/2(看仔細了哦)。
師:你認識這個數嗎?
資源名稱:三年級數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教案資源分類:三年級教案資源版本:人教版文件類型:doc教學內容: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上冊第7單元第一課時教材分析:“認識分數”是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上冊第7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掌握萬以內整數的基礎上,聯系實際生活的需要,先從學生們熟悉的野餐均分食物的情境出發,聯系平均分蛋糕的結果,初步認識簡單的分數,然后讓學生自己用不同的方法折紙,并涂出它的1/2,進一步體會意義,接著又在操作活動中教學幾分之一的大小比較。這是學生對數的認識的一次重要擴展。這部分知識的掌握不僅可以使理解并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也可為今后進一步深入學習分數和小數打下基礎。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分數的認識》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記得一位教授說過:假如說“課程智慧”主要顯示為教師的“備課”的智慧,那么,教師的“教學智慧”則主要顯示為“上課”的智慧。上課的智慧在課堂上對待生成問題體現在以下三點:
1、寬容的接納;
2、理智的篩選;
3、巧妙的利用。在今天的課堂上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這一點。
豐潤區在這學期開展了名師仿課活動,我們學校的數學教研組模仿張齊華老師的課例《分數的認識》,準備了一段時間。5月23日,我們學校的8位教師參與了基地教研會,在會上我作為師徒結對的師傅,首先上了這堂課。課前,我們做了知識上充沛的教學預設,原以為沒有什么問題,可是上課時我發現我忽略了一個問題:同學的預設。開始,對于“平均分”(二年級的知識)的引入,同學明顯的不理解,教師在此多次引導,為后面學習分數鋪墊。課中,同學展示自身所折的幾分之一的作品,寥寥無幾,兩個小朋友之后沒有舉手的小朋友,課堂出現冷場,作為教師我馬上拿出課中巡視時發現的問題出示:
1、這張紙有沒有平均分?
2、一個圓形紙片和一個長方形紙片都表示了1/4,你發現什么?解決了這一個環節的重點問題,但是同學精彩的匯報卻是蜻蜓點水。
兩個地方的生成都是我沒有預設到的,我在教學反思中想到以下兩點:略。
找準學生學習新知的“最近發展區”,在大背景下認識分數。同時加強直觀教學,降低認知難度。根據學生年齡特征,創設有趣的問題情境。
分數的初步認識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使學生初步認識分數的含義。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分數,從整數到分數是學生認識數的概念的一次質的飛躍,因為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上以及計算方法上,它們都有很大的差異。分數概念比較抽象,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不容易一次學好,所以,分數的知識是分段教學的,本單元只是"初步認識"。認識幾分之一又是認識幾分之幾的第一階段,是單元的"核心",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對以后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此,我們要借助一些圖形和學生所熟悉的具體事例,通過演示和操作,使學生逐漸形成分數的正確表象,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
(一)認知目標。
1、通過創設一定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對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直觀圖形的探討和研究,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會讀、寫幾分之一。
2、能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
(二)能力目標。
1、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數學思考與語言表達能力。
2、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展。
(三)情感目標。
1、使學生在討論、交流的學習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探索意識、創新意識得到發展。
2、在觀察比較、動手操作中,培養學生勇于探索、自主學習的精神,感知數學來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對數學產生親切感,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教學重點:建立幾分之一的表象。教學難點:初步認識分母、分子表示的含義。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充分重視學生對學具的操作,通過折紙讓學生對分數的含義有一個直觀的認識,讓學生加深對分數概念含義的理解,降低了對分數概念理解上的難度。特別是在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時,用圓片顯示豬八戒分西瓜的過程,學生直觀的認識到分的份數越多,一份就越小。從而使學生內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數大小的比較這一知識。同時根據學生年齡特征,創設有趣的問題情境。
1、學生的準備: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紙片各兩張,剪刀。
2、教師的教學準備:課前了解學生對分數的熟悉程度有多少。
3、教學環境的設計和布置:黑板上準備好一些小磁鐵。
4、教學用具的設計和準備: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紙片若干張,剪刀一把。兩個月餅圖。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老師要講一個西游記里的故事給大家聽。
話說唐僧師徒向西取經,這一天他們來到了一個集鎮上,看到路上的人都手提著月餅,這才想起今天是中秋節了。這時剛好路過一個月餅店,“哇,好多的月餅呀!”八戒很快就看見店里各種各樣的月餅,饞得直流口水,一個勁地說:“師傅我想吃月餅?!笨墒翘粕f:“想吃月兒餅可以,不過我得先考考你?!碧粕f:“有4塊月餅,平均分給你和悟空,每人分幾塊?請寫下這個數?!必i八戒很快就寫下了這個數。唐僧又說:“有2塊月餅,平均分給你和悟空,每人分幾塊?請寫下這個數?!必i八戒想了想,又寫下了這個數。唐僧見豬八戒回答得這么快就說:“很好,那么要是只有一塊月餅,平均分給你和悟空,每人分幾塊?該怎么寫?”這可把八戒難住了。
同學們,你們知道每人分幾塊嗎?(有的說每人分一半,有的說每人得半塊。)半塊月餅可以用什么數來表示呢?看來同學們想不出該用什么數來表示,沒關系,今天老師特意請了一位新朋友來幫助大家解決這個難題。它就是——分數。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分數的初步認識。
(二)動手實踐,自主探究。
認識二分之一。
(1)猜一猜: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怎樣用分數表示其中的一份呢?
(2)教師說明:2表示平均分的份數,1表示其中的一份。
(3)動手實踐。
a、折一折:讓學生用各種的紙片動手折出1/2,(圓形、長方形、正方形)。
b、展示學生的幾種典型折法。
c、從操作過程中凸現思考過程。
(4)在辨別中感悟平均分的重要性。
折出幾種不是平均分的二分之一,想想這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嗎?(再次強調平均分)。
認識四分之一。
(1)觀察推想。
師:大家推想一下,如果把一塊月餅平均分成四份,每塊是它的幾分之一?
(2)開展折1/4的活動。
a、師:要得到一個圖形的1/4應該怎么辦?用圓形紙片折一折,并用陰影部分表示出四分之一。
b、匯報:你是怎么得到1/4的?說一說1/4表示什么?
d、匯報怎樣折的。問:這些1/4的部分一樣大嗎?為什么?
強調:整體一樣大,它的1/4就一樣大。
認識幾分之一。
(1)剛才我們認識了1/2和1/4,我們把1/2,1/4,這樣的數叫分數。你還想到了哪些幾分之一的分數?板書學生的回答。(有意識寫幾個分母大一點的分數)抽幾個說說分數所表示的意思。
(2)找一找。(出示主題圖)。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游樂園的小朋友都在干什么?你發現哪里有幾分之一?為什么?
(三)練習:做一做第1題。
再現情境,比較大小。
(1)故事引出問題。
師:接下來老師繼續來講西游記的故事,唐僧師徒在月餅店買了些月餅后繼續趕路,走著走著轉眼已到了中午,豬八戒餓得肚子咕咕直叫。這時唐僧拿出了一個的餅,給八戒和孫悟空分一分,說給孫悟空1/4,豬八戒1/2,豬八戒一聽急壞了,大聲說,不行,不行,我肚子大,我要吃大的,我要吃1/4。同學們,豬八戒他是不是得到便宜了,吃到大的一塊了嗎?(板書1/21/4)。
(2)解決問題:
讓學生思考后說一說。
師:你是怎么想的?為什么吃到1/2的要大,吃到1/4的反而小呢?
你能不能用手中的圓片代替餅來驗證一下。
反饋,請2名學生說一說是怎樣進行驗證的。
(3)拓展延伸:
(4)練習:做一做第2題。
(四)說說想想,課堂小結。
說說你對分數有了哪些了解?
想想分數中的兩個數字分別表示的是什么?你分清楚了嗎?
今天教了三上最后一單元的第一教時,題目是《認識簡單的分數》,教后有感!
一大早,我到班上,對學生說,今天第一節課在前三樓多媒體教室上,學生很開心,上課時,我就用了《教師用書》自帶的光盤來上課的,效果還不錯。
課上揭示分數二分之一時,我是這樣上的。
把一塊蛋糕平均分成二份,每人分得其中的一份,這一份就是二份中的一份,二份中的一份,可以用二分之一來表示,學生很能理解。
用通俗話的語言讓學生明白了分數各部分的名稱,這是我上課時的臨時發揮,學生在聽的時候不時發出笑聲,說明學生聽的很開心,在開心中學習,掌握地較好。
在分數的讀法和寫法教學中,學生也學的很快,這是我沒想到的。
批完課堂作業,有一題做的不理想,題目是這樣的:“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了每個正方形的四分之一嗎?”學生大多數看是畫了四種方法,但實際上有兩種方法是重復的,只有十幾個人畫出了第四種方法,就是把正方形平均分成四個小直角三角形的那一種。還有一個情況,作業最后一題,有不少人“1”寫成了“一分之一”,這是我沒想到的,可能學生是這樣想的:“把這個長方形平均分成一份,取了其中的一份,所以用一分之來表示”可是圖上明明寫著“1”,學生就是不知道寫,我想可能是我過份強調了意義的原故吧。
這是一堂高效的課堂,因為學生上的開心,教師的任務也完成的不錯,學生的作業也能及時做完,并上交,我也很開心,大家都開心就好。
聽了許xx老師的這節《認識分數》(《分數的初步認識》),讓我感受最深的是,許老師的準備十分充分,為了準備好這節課,她付出了很多很多,教學態度十分嚴謹,值得我學習。我認為本節課有以下特色:
整節課思路清晰,環環相扣。首先從學生野餐這樣具體的生活實例引入課堂內容,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容易,也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怎么分?平均分。平均分是本課的一個重點。很多老師在上本課引導學生說出“平均分”時費了很大的力,分數就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上才出現的。許老師這里引導得好,學生很容易就得出并會說了。1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新的一個數二分之一表示。引入很自然,很到位。
在構建“二分之一”的過程中,通過讓學生動手折一折長方形的紙片,畫一畫折痕;構建“四分之一”時,讓學生動手折一折,畫一畫正方形的紙片;到最后的放手讓學生創造“幾分之一”,在圓形紙片上操作。在整個表象的建立中,層層深入,充分讓學生動手操作,在活動中學習。
邊講邊練,講練結合。在構建完“二分之一”的表象后直接插入聯系鞏固,判斷是否二分之一。在圓形紙片中創造“幾分之一”后,適時地進行了分數的大小比較,讓學生對分數大小初步有了概念。最后,能夠聯系生活實際中的眾多實物,挖掘生活中的“幾分之一”,體現了數學與生活密不可分。
整個課堂教學設計中,似乎課的容量有些大,導致最后的分數大小比較這一塊內容想要涉及卻涉及不深。許老師作為新老師,在對學生的因勢利導方面做得不夠,不能及時靈活的將學生的信息融為自己想要的信息,這一點我也正在努力當中。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pingyujiyu/63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