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可以啟發我們的思維,擴展我們的觀點,使我們的寫作更加準確、流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挑選的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
語文,不僅僅教會我我們一些知識,同時,它也會交給我們做人的道理。我上了很多語文課,但我還喜歡哪一屆難忘的語文課。
那是我上七年時,我們的語文背臭味聽課的對象。在那節課之前,大家一聽到這個消息,都非常高興,因為他們都希望在課堂上大顯身手,讓全年級都知道我們辦的厲害。
在歡快的歌聲中這節語文課開始了,老師一走上講臺,微笑的對同學們說:今天,我們來學習《西游記》專題,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吧,有哪位同學來講講對西游記的了解,之間教室中沉默了幾秒鐘,全班同學的手都“嘩啦”一下舉起手來,大家爭著搶著回答,我也舉手了,但是手舉得很低,因為從下就比較短小,怕回答問題,一方面是他回答錯,一方面是怕老師批評我。我心里暗暗在想,老天保佑我,千萬別提問我呀??衫咸炱诤臀易鲗?。越害怕狼來嚇,只聽見老師宏亮的聲音喊道。李滕坤,我只好硬著頭皮站了起來,雖然我對這個問題也很熟悉,但心里還是沒底,站起來我半天才支支吾吾說了幾個字,老師目光中那意思期望,是我下定了決心。不能讓老師失望啊,我大聲地說?!叭虬坠蔷贝篝[天宮“這時,教室里傳來雷鳴的掌聲,這一下子給了我動力,從這以后,老師每次提出問題后。我總是第一個舉起手。不管自己的見解是否正確,只要有勇氣。你就是好樣的,在同學們歡笑中這節語文課結束了,我還有些依依不舍,這一節課讓我變得膽大了。改變了我從小就膽小的習慣。
通過那節語文課,使我變得勇敢,膽大,也正是那節課,點燃我人生的火花。為我提供了動力,也正是那節語文課,才使我有了勇氣鞭策我能持之以恒,是我永生難忘。
首先,備課全面。備課不僅僅是備教材,還要備學生,備學生的年齡特點,備學生的基礎情況,備學生的接受能力。我個人覺得備學生和備教材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
其次,基礎知識扎實。語文的關鍵就是字詞句,扎實的`基礎知識是語文的“半壁江山”,只有扎實基礎,才能有效地閱讀,輕松地寫作。所以,作為語文老師,必須保證每一節課的基礎知識都扎扎實實。
最后,教學的熱情??鬃釉唬骸爸卟蝗绾弥?,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作為教師,我們不僅熱愛課堂,更要熱愛自己的學生。
學生除了語文課業還有其他科目的課業,他們任務繁重。如果每位老師都一味強調自己科目的關鍵性,那么反而使學生無所適從,失去學習方向。
(二)不能唯分數主義。
不能過度頻繁地進行考試測驗,更加不能因為學生一兩次的考試成績就全面肯定一名學生或全面否定一位學生。這樣容易造成學生的心理波動和情緒不穩。最關鍵的是要讓學生重視語文本身,而不是語文分數。
(三)在語文教學中注重對語文常識的普及。
許多語文常識,往往屬于課外范疇,課本中沒有提及。語文教師有必要作一定的延伸,讓學生知識面得到拓展。比如我們可以讓學生了解中國名山,中國名樓有那些。古代“四大美男子”是哪些人,他們大致有什么經歷?!暗峭阶印边@個詞語的來歷。亦可以讓學生了解西方的神話傳說,欣賞他們的文學藝術。了解“潘多拉的盒子”“鱷魚的眼淚”“猶大的親吻”“山姆大叔”等外國典故。這些課外延伸可以使學生的知識面在不知不覺中豐富起來。
這一階段適用于高一學年,主要講閱讀個性。也就是說要從學生主體發展的內在需要出發,對學生的閱讀范圍、角度和思路等方面少干涉,甚至不干涉,即由著學生“性子”選擇閱讀對象。這種個性興趣探究性閱讀,目的是錘煉學生的自主探究性閱讀習慣和方法,為其日后深入地自覺地學習語文錘煉基本功。在這一階段,特別需要教師有一定的魄力,即要敢于“放手”,敢于放開。高考我校的鷹潭地區語文狀元曾燕萍同學曾說,優異的語文成績主要得益于自覺廣泛的閱讀。
當然,說是由著學生“性子”閱讀,并不等于放任自流。閱讀進度,專題選定,材料收集等等都要由教師精心策劃,最終要求學生形成閱讀專題論文或總結(字數大約為2500字)。否則,閱讀會成為“放羊式”閱讀,高興而起,無果而終。
二、教師指導探究性閱讀。
高中生面對的是高考,所以其閱讀就不免帶有有很強的功利性。學生要實現高考的理想,光靠個性閱讀是不夠的,還必須建立閱讀層次序列。所以,高二學年教師的指示范圍閱讀是非常必要的。教師要借助第一學年個性閱讀已經形成的探究習慣和方法,促成學生的閱讀成為自覺;要讓學生的視線收縮到老師指示的體裁上,并要求他們把興趣愛好閱讀的經驗自覺地加以運用;并且要引導學生基本定型對各類文體的閱讀技法,盡量使學生參差不齊的感悟能力、認識能力趨于統一。
三、要循序漸進。
絕對不能為了對付高考,一味地向學生傾灌考點知識。我知道有部分老師常常在考前大量地向學生分發模擬試卷,傾灌高考要點。這是不符合一般學習規律的做法,學生不可能在短期內掌握大量的考點知識,這樣的做法,很容易使學生產生混淆和迷障。尤其是高中語文,它的知識要點具有很大的綜合性和復雜性。我提議教師循序漸進,遵循一般的學習規律,了解學生的接受程度。
【摘 要】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教師傳授知識、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開發學生智力的重要手段,是整個教學過程中事關成敗的重要環節。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重在繼承、貴在創新。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在新形式下開展語文教育,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適應現代社會的高素質人才,已成為社會十分關注的問題。
新課改的實施及推廣已有數年,然而傳統的灌輸式教學結構模式,還在影響著一部分語文教師。老師課堂上唱獨角戲,既壓制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又束縛了他們的創造性,使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長期下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有一味接受的份兒而沒有自己主動參與學習的份兒,沒有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機會,沒有動手實踐、自我探究,進行交流合作的機會。這勢必形成學生難學、教師難教的兩難的局面,最終導致學生完全放棄對語文的學習,其負面影響是可想而知的。常言到:“教無定法”。這是指在教學上沒有一個一成不變的模式,更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統一方法。努力探索語文教學方法,對于發展學生,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實現意義。下面,我就從這幾個方面闡述一下自己在教學方法中的一點體會。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課堂設問有相當重要的作用。一般中學生認為,語文一看就懂,似乎沒有什么問題。針對這種現象,教師就要用“問題”激發他們的認識。設問是深入的階梯,是觸發的引言,是覺悟的契機。教師的每一個高質量設問,就會像一顆石子投向平靜的水面,激起學生思維的漣漪。
什么才是優化了的課堂提問呢?一是要有整體性。提問要圍繞學習目的要求,將問題集中在那些“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點上,以利于突出重點、攻克難點。二是要適度、適時、適量。適度是指提問應以實際現象或已有知識、經驗為基礎,提出符合學生智能水平、難易程度的問題。適時是要求教師把握好時機,提出的問題讓學生能“跳一跳,摘桃子”,并達到解惑的目的。適量是指提問要精簡數量,直人重點。三要有啟發性,這是優化提問的關鍵。教學中的啟發式,不是簡單的問答式,而是要求教師善于創設問題情境,把課文本身的矛盾與已有知識、經驗之間的矛盾當作提問設計的突破口,使學生不能單純利用已有的知識、習慣和方法去解決問題,從而引起學生思索。四要有預見性。提問要能事先想到學生可能回答的內容,能敏銳的捕捉和及時糾正學生答復中的錯誤或不確切的內容以及思想方法的缺陷。五要有靈活性。在講練讀議諸環節中都可以提出問題或帶著問題進行;也可以在學生精神渙散時,用提問的方法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還要靈活地穿插各種教學手段。
合作是人類相互幫助完成任務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動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建立及知識經濟的即將到來,需要人的主動性,創造性,不但要有競爭的意識,更要有合作的精神,需要有合作生存、合作發展的意識。
語文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進行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從而最大程度地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為了充分發揮學生個體及學習小組的優勢,根據不同的教學目的,需要把學生分成小組以完成教學任務。在分組時盡量使成員在性格、才能傾向、個性特征、學習成績等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異,取長補短。一般每小組由4人組成,每人在組內有不同的角色,例如組長,記錄員,發言者等。不定期的互換角色,保證每個學生的積極參與性。通過小組活動,使成員不再有置身事外的感受,積極參與討論,可以在每組中確定一個發言人,總結本組各成員的回答。這樣分組更能幫助學生互相取長補短,了解對于同一篇文章,有不同生活經歷或不同生活背景的人會有不同的理解。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傾聽和口頭總結別人觀點的能力以及即興演講能力;培養個人和小組學習的能力。從而通過分組合作,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能力和集體解決問題的能力。
留白,就是講課不要面面俱到,要給學生的思考和嘗試留有余地。有人提出,“講課要順暢,盡可能多講、細講,將學生可能遇到的困難統統化解掉,讓學生聽起來順順當當,少碰釘子、少走彎路……”這是不是好的教學方法?我認為不是。首先,學生從這種課上獲得的知識是輕輕松松聽來的,不是經過動腦筋下功夫學來的,理解不深刻,掌握不牢固,對提高學習能力不會有很大幫助;其次,這種替學生想,“攙”學生走的教學方法,剝奪了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權利,使學生體會不到學習的真正樂趣,久而久之,學生會覺得學習既無味又無用。因此,在教學中,我選擇一些相對簡單的文章,在課上通過學生給學生講解,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這不僅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法,更重要的是它體現了教學的一種新觀念,即:學生是教學過程的主體,應該鼓勵學生盡可能參與探索,養成“發現問題――思考問題――想辦法解決問題”的良好思維習慣,鍛煉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筆者認為,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愛好,還要注意落實因材施教的原則。我們總不能讓領悟能力強、消化知識快、步步領先的學生原地踏步,無所事事,浪費精力與時間;也不能讓相對落后的學生望塵莫及,失去信心,放棄努力。為了調動每一位學生的學習興趣,語文的課堂教學尤其需要因材施教。
培優輔差是課堂教學的必要延伸。培優工作,主要采取與優生共同探討對于名篇佳作的賞析和體會,以及對課外讀物的有關知識學習,讓其始終保持積極的思維狀態,引導拓展知識面。而輔差工作將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始終。課前,引導其復習舊知識,以并進行知識的順利遷移;課中,并注意利用巡視個別指導,給他們提供更多回答問題、提出問題的機會;課后,及時有針對性給與必要的個別補課,補課是課堂教學的繼續,補課是教師的職責,補課是教師對學生愛心的奉獻。在教學中,隨時記下學生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常常利用課外活動時間有針對性地幫助幾個學生補上所缺的知識,幫助跟上集體的步伐。
實踐證明,通過實施差異教學,能激發每個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促進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從而提高全體學生的學習成績。注重學生差異,因材施教在教學中是切實可行的。
許多語文常識,往往屬于課外范疇,課本中沒有提及。語文教師有必要作一定的延伸,讓學生知識面得到拓展。比如我們可以讓學生了解中國名山,中國名樓有那些。古代“四大美男子”是哪些人,他們大致有什么經歷?!暗峭阶印边@個詞語的來歷。亦可以讓學生了解西方的神話傳說,欣賞他們的文學藝術。了解“潘多拉的盒子”“鱷魚的眼淚”“猶大的親吻”“山姆大叔”等外國典故。這些課外延伸可以使學生的知識面在不知不覺中豐富起來。
(二)有意識地去培養學生的語文修養。
在培養語文修養方面,重點在于“修養”的培養。這要求學生不光具有一定的語文知識還要求學生將它優雅地表現出來。引導學生有感情地去誦讀文學作品,深入地去體會文學作品的藝術內涵。在我數年的教學生涯中,我發現許多學生成績優異,口頭表達能力卻極差,這樣的“啞巴式人才”將來如何走入社會呢?因此,作為高中語文教師,我們也應該注重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的訓練。在課堂上,積極與學生互動,鼓勵他們主動回答問題。在課下,也多多他們交流,發現他們在語言表達中出現的問題和障礙。培養學生閱讀文學著作的習慣,糾正他們閱讀的壞習慣。
讓學生形成高尚的思想節操,這是語文教學的最高境界。也是最難實施最難實現的目標。但我們依然可以在教學中,盡力使學生受到良好的熏陶。多多向學生講述名人名流的事跡,感受他們的高貴品質。引導學生在文學作品中感知到人生道理,從而來進行自我的思考領悟。
今天上午,我們第四節課是語文課,上課鈴響后我們排著整齊的隊伍去上五樓上課。到五樓后,教師給我們排好座后,就開始上課了。
今天蘇紅老師給我們上了一節課,蘇紅老師給我們上的課是小溪生病了。我認認真真地聽老師講課,我很積極的發言,并回答問題。
下午回到班級,老師說我去五樓表現非常好,老師給我月牙餅干、糖做為獎勵,我非常高興!以后我會更加努力學習。
黑龍江省勃利縣逸夫小學一年級:楊佳睿。
語文教學是我國教育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對其他學科進行學習的前提條件。教學的方法有很多種,但是應根據不同的時代要求和具體的教學現狀進行教學。因而,教師要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運用不同而有效的教學方法。
小學;語文;教學;方法
語文教學的任務在于幫助學生培養與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這種能力概括起來有三種:吸收(讀、聽、看)、表述(說、寫)和思考。教師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技能的訓練、能力的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在課堂教學活動的主要形式就是課堂教學。教師必須重視課堂教學,讓學生了解課堂教學的重要性。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講究教學方法和策略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提高學生的語文文化素養。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采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梢哉f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主要來自于教師的調動。在學生消除了心理障礙后,就需要教師精心地設計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興趣,激活學生思維,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中。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比如,善于利用學生的生活體驗、開展學習競賽、引導學生展開爭論、師生角色互換、以教師之情激發學生之情 、運用多種教學媒體,或隨手畫上幾筆,都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樂學的良好手段。
可讓學生讀讀課文,通過對課文某些方面展開積極大膽的討論,進一步地理解了課文的意思。如教師隨手在黑板上畫文章景物示意圖,讓學生觀察,想象事物各個狀態的樣子使學生形象地感知了事物的特點,同時,具體感受到語言大師用詞的精妙,激發了同學們對自然各種事物的喜愛之情。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就如中國的漢字,似乎每個字都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學多了,知識復雜了,我們的學生突然變得不扎實起來。良好的文化底蘊需要扎實的語文基本功,于是在工作中我時時處處關注著學生們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課堂上圍繞預設,通過提問、提名板演、巡視檢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當堂發現問題,當堂解決。當堂解決不了的,課后一定抽出時間專門解決。課后細心批閱學生的作業,并針對作業反饋出的情況,或單獨交流或集體訂正或進行練習課的設計,絕不留知識死角。
講讀課文時我們常常為文章里的一個字不斷推敲,反復琢磨,交流中學生們不亦樂乎;生字教學中我采取復講、普探、簡放的原則授課,即復雜的字重點講解,普通平常的字學生們探討完成,簡單的字則由學生自己獨立學習。我還會和學生們根據一段時間的學習情況進行階段性總結。一步一個腳印地帶著孩子們學習,他們樂此不疲,良好的學習習慣自然養成,基礎知識得到鞏固夯實。
養成的習慣會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起到定勢的作用,會成為很自然的一種行為。因此,小時候養成良好的習慣是非常有必要的,就像俗話里所說,“少成若天性,習慣成天然?!毙W階段是學生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因為小學生沒有辨別能力,需要教師給予正確的指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學要從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開始。不光如此,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會促進其他行為習慣的養成,好習慣會使學生終身受益的。首先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學生在學習上有困難時,教師不要馬上告訴他們答案,應熱情地鼓勵學生自己試一試,通過查找工具書,查閱舊知識等去想辦法解決。 其次做筆記是學生學習活動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不動筆墨不讀書”“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都在說記筆記的必要性。隨著學習內容的增多和復雜化,記筆記有助于學生抓住課堂學習的重點,便于課后復習鞏固。最后 對于學生來說,閱讀是掌握知識的主要途徑。摘抄課外讀物的精彩片段,或在精彩處圈點,記上自己的體會。教室的墻上可以掛上名言警句;教室的角落可以設計成圖書閣,使學生逐漸養成積極閱讀的好習慣。在課堂書本閱讀的基礎上,擴大學生的閱讀量,拓寬思維和開闊視野,讓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為了提高語文能力,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如背誦比賽、演講比賽、辯論會、故事會、辦墻報、手抄報、書法比賽、作文大賽等,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更加主動自覺地學習,經常有意識地為學生創造一些競爭條件。如在板報中設立作文、小楷、周記、古詩、活動等欄目,將每周的周記、每次作文以及每天小楷定期進行評比,評選出表現優秀的學生,每次每項各級設若干名優秀,逐步積累,準備到期末時評選出獲得優秀次數最多的學生,適當給予鼓勵。在此類活動中,學生踴躍參與,競爭激烈。尤這對一部分后進的小學生尤其有好處,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作文寫不好的就在小楷上多得分,小楷寫不好的就在古詩背誦上下工夫,平時作文寫一篇的都爭著寫兩篇。在各種活動中,學生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由此可見,參與競爭活動能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總而言之,教學是培養人的過程,不是把知識教給學生這么簡單的,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勞動。只有運用合理的教學方法,才能讓學生有所收獲,得到發展。要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活力就一定要把它變成學生樂于學習的場所,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讓他們的個性在課堂上飛揚。 教師要用認真負責的態度對待學生,研究教學方法,做到教法有效,才能有的放矢地展開高質量的教學工作。
1.講授法:教師通過系統連貫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教師通過循序漸進的敘述、描繪、解釋、推論等來傳遞信息,傳授知識,引導學生分析和認識問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講授法包括講述、講解、講讀、講評、講演等。
2.討論法: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為解決特定問題而進行探討,以獲取解決問題方法或者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進而辨明是非真偽、獲取知識的方法。
3.串講法:指教師講解重點詞語的含義和句式的特點,串通詞與詞、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意思和上下文的聯系,為分析全篇課文的思想內容和表現方法創造必要的條件,多用于文言文教學。
4.評點法:指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以評點作為重要手段,加強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學生與作者對話、學生與教師對話,以引導學生養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培養其創造性思維的教學方法。使用該方法要注意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尊重學生的自主評點。
5.誦讀法: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把書面上寫的無聲的靜態語言轉化為口頭上說的有聲的動態語言過程的教學方法。有助于引導學生關注語意及情感表達,幫助學生領會課文內容、感受詩文技巧、體會作品情感,分為朗讀、背誦、吟誦。
6.比較法:語文課堂教學中指導學生把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語文因素集中起來進行比較分析,探尋規律特點,加深理解的一種教學方法。
7.互文法:閱讀教學中,為幫助學生理解文本,教師依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按照一定的線索,為學生提供一定量的其他文本,以促進其對主文本的深度理解。
8.談話法:又稱問答法,是教師以文本為依據,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有計劃地設計一系列的問題,通過師生間的問答、對話和適時的追問,而使學生獲得知識、發展智力的教學方法。這是一種最為常見的課堂教學方法。
9.練習法: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反復多次完成某些動作或活動,以鞏固知識、形成一定技能和技巧、培養創造力,或檢測學生學習情況、檢驗教學效果的教學方法。
10.演示法:是教師向學生展示各種直觀教具、實物,或讓學生觀察教師的示范實驗,或讓學生觀看幻燈、電影、錄像等,從而使學生獲得關于事物現象的感性認識的方法。
11.分解法:與問題探究法相似,對于學生來說大的、有難度的問題,不容易一步解決??苫鬄樾?,化整為零,把一個大問題分解成幾個有邏輯關系的小問題,來引導學生一步一步水到渠成地解決大問題。
12.示意法:有些抽象的問題,教師可借助動作、表情等來幫學生。
13.參觀法: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達成教學目標,組織學生到大自然或社會特定場所,直接觀察、訪問,接觸客觀事物或現象,從而獲得新知識、鞏固驗證已學知識的方法。
14.表演法:教師指導下,學生將作品內容以表演的方式再現出來的教學方法。一般用于情節性或動作性較強的文學作品的教學。
15.研究法: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通過問題-解決、課題-探究、實驗-論證等方式對某個問題進行研究的方式。
16.發現法:又稱為研究法、探索法,指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獨立地探索,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獲取知識和發展能力的教學方法。
17.情境教學法:教師運用恰當的手段,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形象、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理解文本,以促其情感與認知獲得同步發展的教學方法。
18.課外延伸法:即教師在課堂中指導學生掌握課堂教學內容的前提下,有意識地提出(或布置)指向課外閱讀或其他課外語言運用實踐的拓展性問題(或任務),激發學生進一步自主學習的興趣。
19.課堂辯論法:即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針對某一話題進行辯論,以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更準確、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話題的選擇要有一定的開放性、可辯性。
20.合作探究法:教師針對班級學生進行合理有效的分組,并引導小組成員相互了解和溝通,以生生、師生合作方式探討、分析問題,進而獲得知識、方法、體驗和問題解決的課堂教學方法。
21.讀寫結合法:即在學生閱讀文本之后,基于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和評價,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寫作練習,以讀促寫。
22.問題探究法:指以問題為主線,通過情境創設,在提出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語文閱讀教學中使用該方法,應注意主問題的預設,問題與問題之間的邏輯關系,課堂上抓住時機及時追問,將學生的思考引向深入。
23.溫故知新法:教師在教學新課時不直接進入新的教學內容,而是立足于已經學過的內容慢慢地引出新的教學內容。
24.活動教學法:指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身心發展的實際設置恰當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參與閱讀、討論、游戲、學具操作等活動的課堂教學方法。對語文課的活動設計要指向聽、說、讀、寫、思的語言實踐活動。
25.游戲教學法:指將“游戲”與“教學”兩者巧妙地結合,以游戲的方式進行聽、說、讀、寫訓練,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常用于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
26.任務型教學法:圍繞具有一定探究性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獨立自主或合作探究完成這一任務的教學法。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必須調動已有的認知經驗以及向周圍的人請教,讓學生真實的感覺到學與用之間的密切關系,調動內在動機,激發學習興趣。
27.支架式教學法:也稱“腳手架教學法”。指為降低學習難度,為學生的學習提供適當的、小步調的線索或提示(支架),讓學生通過這些支架一步一步的攀升,逐漸發現和解決學習中的問題,掌握所要學習的知識,提高問題解決能力,直至形成獨立學習的能力。
28.跨學科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恰當引入其它學科中的相關知識來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內容,或幫助解釋闡述某一知識點,為中心學科問題的解決或抽象知識的理解提供支持的一種教學方法。
29.多媒體教學法:指教師在課堂上綜合使用多種媒介,如照相機、幻燈機、投影機、錄音機、廣播、電視、電影、錄像機、語音實驗室、電腦、網絡、多媒體等方式進行教學的方法。
30.單元整體教學法:是指以教材自身編排的單元內容為整體,通盤考慮這一組課文的教學,強調突出每種課型的特點和作用。引導學生把在講讀課中獲得的讀寫知識運用到自讀課和獨立閱讀課中,提高其獨立閱讀能力。
31.群文閱讀教學法:指師生圍繞一個或多個議題,選擇一組結構化文本,通過一篇帶多篇或一組文章,在一定的時間里進行集體建構達成共識的閱讀教學方法。
32.思維可視化教學法:課堂教學中運用一系列圖示技術,如思維導圖、模型圖、流程圖,概念圖等,把不可視的思維(思考方法和思想路徑)呈現出來,使其思維過程清晰可見的教學方法。
在教學中,要想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要增進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有了學習興趣,學生就會主動去學,而不是在教師的逼迫下被動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學生如果喜歡學語文,在語文課堂上感到快樂,那么很多好的習慣不用教師提醒,學生自己也能養成。比如可以培養學生的多向思維和逆向思維,以及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以及創造力??墒?,教師怎樣做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呢?首先,應該營造一個歡快愉悅的課堂氣氛。教師要根據不同的課堂知識,不同的難重點,精心創設一個生動有趣的課堂氣氛。
其次,教師要根據不同學生的性格特點,因材施教,讓學生通過不同的途徑獲取相關知識,例如,通過網絡或課外書查取獲得,把他們覺得有用的知識通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篩選出來,讓學生學到書本上沒有的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擴大他們的知識面。真正地讓學生做到舉一反三,知一點能串一串,徹底掌握知識。所以,輕松愉悅的教學氣氛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良好條件,要把握好這一條件的適度問題,就為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學會如何學習打造好了初步條件。
情景創設,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
在新課改的要求中,課堂教學應當加強學生的主體作用。因此在語文教學時,教師要努力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走入語文學習的情景中,發散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語文教材的涉及面較廣,教師可以選擇恰當的切入點。例如一些故事性、情節性比較強的課文,教師可以依照學生的特點,展開相關話題的探討,讓學生感受文章中的語境和情境。
在多媒體教學廣泛應用的今天,教師可以利用的素材是豐富多彩的。許多資料都可以在網上找出。而且通過多媒體的放映,學生對課本中的內容會有著更深刻的理解。但是多媒體的應用應當把握好度,因為有時候它會過多分散學生注意力,反而不利于教學。此外,教師還可以根據上課內容來自由選擇教學地點,并不一定要將學生拘于教室里。比如帶領學生參觀動植物園和博物館,感受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在切身的體驗中讓學生懂得語文。要讓學生明白,語文不僅僅是存在于書本中,更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生活里處處有語文。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技術早已被運用到教學活動之中,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多媒體教學也成為一個重要的環節。課堂教學中對多媒體教學的運用,可以使得教學形式更加多樣化,課堂教學方式也更加靈活多變。通過多媒體教學,可以放一些小學生喜歡的動畫人物,與語文課堂教學環節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通過生動有趣的教學形式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可以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同時,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加強課堂教學氛圍的營造,還要加強小學語文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的相結合。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生活閱歷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對語文課本里的一些知識并不能很好地理解,因此,在課堂氛圍的營造中,加強生活化的營造,那么學生就可以在自己熟悉的場景中去獲得知識。將多媒體教學與生活化教學運用到課堂氛圍的營造中,可以更好地對學生起到一種感染,讓學生發現語文學習的生動,讓學生喜歡語文學習,愛上語文,這樣就激發了學生的學生情趣和學習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加強動手操作,從而更好地調動課堂氣氛。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边@句話的意思是說,兒童多動手操作會促進智力的發展。從腦的結構看,人的大腦皮層的各種感覺和運動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積很大,所以手的運動能使大腦的很大區域得到訓練。動手操作的過程,調動了學生的感官參與,手腦結合。
學生的思維離不開動作,動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發展的起點,激發了學生對操作活動的興趣。動手操作建立學生的表象思維,是學生的直觀學習,把書本內容生動化,讓語文學習更加形象,課堂學習氣氛不再是講和聽的形式。比如,學生在課外進行剪報活動,把用到的知識、語句剪下來,增加了記憶,將學習變成了一種布滿情趣的活動課。
中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有過“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前蘇聯教育局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說:“教育工作的實踐使我們深信,每個學生的個性都是不同的,而要培養一代新人的任務,首先要了解每個學生的這種差異性?!绷私鈱W生包括以下三方面:
首先是要了解學生個性。大多數小學生的個性都是想在學習中得到老師的夸獎,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可以經常開展一些小型的競賽活動,來捕捉學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可激發其學習興趣,而興趣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數學有興趣了,那么數學當然能學好了。
其次是了解學生原有的認知基礎。古人云:“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比魏稳嗽趯W習新知識時,舊知識總是要參與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識學習新知,既提高了課堂教學的科技含量,也消除了課堂上的無效空間,減少了學生的學習障礙。
尤其是數學的學科特點是邏輯性極強,新知識和舊知識環環相扣,如果我們在教學中能夠掌握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在教學中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講解新的數學概念時,教師應盡可能地從舊知識中引出問題,使學生了解這些新的數學知識來源于舊知識的延伸,從而克服學生學習新知識的心理障礙。
在這個環節中,老師也可以聯系一些生活實際,讓學生知道數學新知識不僅是舊知識的延伸,同時又來自于生活實際,從而認識到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同時,教師也應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們自己從日常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中提煉出數學問題,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許多實際問題。這樣學生就不會感覺到數學學科的抽象和單調了。
最后教師在了解學生的這些具體情況后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案,有針對性的進行團體學習輔導和個別學習輔導,做好提優輔困工作。
二、學會傾聽。
傳統的課堂是教師在講,學生在聽,其實傾聽這一行為,不單單是學生要具備的學習特質,教師也要學會傾聽。善于學習的學生通常都是善于傾聽的兒童。善于教學的老師大都是能夠傾聽的高手,多年來我們的數學課堂經歷了“教師的一言堂”,到“發言熱鬧的課堂”到今天我們需要的是“傾聽的課堂”。
要打造高效課堂首先要轉變“發言熱鬧的教室”為“用心的相互傾聽的教室”。只有在“用心傾聽的教室”里,才能通過發言讓各種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則交流是不可能發生的。因此就需要引導學生不僅學會表達,而且學會傾聽。作為教師要仔細地傾聽和欣賞每一個學生的聲音。不僅聽學生發言的內容,而且聽其發言中所包含著的心情、想法,教師與學生之間才能心心相印。
葉瀾教授說:“要學會傾聽孩子們的每一個問題,每一句話語,善于捕捉每一個孩子身上的思維火花?!笔堑?,只有學會傾聽,才能和學生以平等的身份共同參與教育活動,才能與學生形成平等與友好,理解與尊重,信任與接納,關心與幫助的師生關系,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尊重學生的人格。
這樣,在平等、和諧、快樂、安全的課堂氛圍中,教師展現出他們的才華和智慧,學生表現出他們的天性和聰穎。因此,有人說:“課堂因差錯而精彩”!
三、關于備課。
課前準備一定要充分。
我們知道,沒有預設的課堂是放任的,也是雜亂無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創造高效的課堂,充分用好這四十分鐘的每一秒,教師的備課就顯得非常重要了。否則我們會因為自己預設得不充分、目標掌握得不明確,對于課堂即時生成調控不力而浪費時間。
首先,教學目標的定位要難易適中。就跟打籃球一樣,籃筐太高了學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進,自然就喪失了信心;而籃筐太低了,學生就會輕而易舉地灌進籃筐,當然也就沒有戰勝困難的喜悅。
其次,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三維目標的體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方面同等重要,它們會統一在課堂教學中,缺一不可。
再次,教學目標的制定要兼顧好、中、差三個層次的學生情況。根據因材施教原則,教學目標的制定也要因人而異,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達到的目標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論。要保證課堂上80%以上的學生掌握80%以上的課堂教學內容。
對于優等生我們可以在課外延伸一些略帶挑戰性的練習;而對于那些后進生,我們也可以為他們制定一些淺層次的要求,讓他們循序漸進。即使是在平時作業中也要盡量體現這種層次感,可以采用附加題選做題的方式來進行區分。
此外還要明確每節課教學的重點與難點,而不在面面俱到,能夠強化重點,突破難點,本著這樣的原則,可以對教材進行大膽取舍,合理的講練,既要給學生減負,也不排除精講精練。每節課都要有比較深入的信息反饋與調整,確保每節課中目標的達成度。
四、走近學生,改變組織形式,提高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新課標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痹趯嶋H的教學過程中,合作學習是最不容易把握的部分,許多合作學習由于教師沒有有效的調控而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如何提高小組合作,這就需教師在教學環節中進行合理調控。
新課程標準特別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操作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經??吹浇虒W過程中安排了學生的操作,學生往往也比較感興趣,積極性很高,但是有的時候操作的效果總是不理想,教師雖然在操作前進行了指導,但這是不夠的,學生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特別是高年級的學生。
他們的差異也就更加明顯,或許有的學生一聽就明白的操作,有的學生卻無從下手,或是根本沒有聽明白,這時候除了小組之間的合作,教師也要成為他們的合作伙伴,成為他們操作的引導者。
在學生合作學習中,教師還要有效調控整個學習,有的小組在合作中由于種.種原因產生了不和諧的地方,教師要走近學生及時協調;有的學生沒有全身心投入合作學習中,教師要走近學生,及時提醒;有的學生早早完成了合作學習的任務,沒有事情可做,教師要走近學生,引導他們的討論向縱深發展。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思維總是由問題開始的,并在解決問題中得到發展。學生學習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創設問題情境的過程,它可以引起學生認知沖突,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的思維在問題思考與探索中得到促進和發展。小學生自主、合作、探索性學習方式是在問題情境之中的學習,因此如何創設問題情境,就成為這一方式能否有效的前提條件。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大大地激發了學生們探索的欲望。如此同時,我們還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再現課文生活中的真實情景,使學生進入身臨其境的問題環境,從而產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欲望,使學生獲得學習成功的快樂體驗,增強求知欲和自信心,進而促進身心的全面發展。例如教學《荷花》這篇課文時,我創設了以下幾個問題不把學生帶入情境。.荷花開得怎樣?長得怎樣?形狀和顏色怎樣?白荷花剛開、全開和沒開時各是什么樣子?.滿地的白荷花開得怎樣?.圖上除了荷花、荷葉還有什么?想想它們與荷花有什么關系。學生會帶著這些問題走進課文,進行深入思考。
在語文教學中引入多媒體輔助教學,對課堂效率的提高無疑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學習資源是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提供什么樣的資源,以何種方式提供,就成為實現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教學最重要的策略。教學中我們要合理整合各種教學手段,“因材選媒”,突出多媒體的輔助作用,淡化其“裝飾”效應,讓學生在形象生動的情景中經歷探索過程,獲得理智和情感體驗,但不可忽略了學生的自我體驗和品位。但教師在設計或選用課件時,首先應明確目的,如何才能把問題用多媒體特有的優勢表達清楚;其次教師必須清楚地認識到語文教育重在對語言文字的感悟。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即以學生為本,發揮學生的潛能;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實踐過程,他們是課堂學習的主人,而教師的作用是隱性的.,是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教師在提供了一些豐富的素材后,學生就要進行大量的自主探索。同時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如自己獨立學習,也可以與他人合作,與老師交流……我認為課堂教學不僅讓學生了解有關知識,完成了學習任務,而且真正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了學生,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這說明,為學生的學習創設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大部分學生是完全可以自己獲取知識、自己質疑并解疑的。但是,對那些差生的學習情況不容忽略,也要予以關愛,進行協調,對他們遇到的個別問題要進行個別解決,以此促進差生的學習進程,讓全班同學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獲和發展,都能分享收獲學習成果的喜悅。
情感是語文課堂的靈魂,也是語文課堂的氣之所在。每篇文章都是作者情感活動的伴生者,是作者感活動的外觀和升華。研讀就是要扣住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準確把握學生的內心世界和情感軌跡,并以自己的情感調動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將自己的人生體驗、情感與課文交融在一起,從而實現教師情、學生情、作者情的情感交融,和諧共振。以語言為介、以情感為媒,在濃濃的研讀中,我們能積淀了深厚的文化素養。
總之,“有效教學”是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有效教學。關于有效教學,仁智互見,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作為教師,就是要創造條件讓學生在相互影響中使自己的個性優勢得到充分發展。在共同的學習活動中,學生能用優勢去克服劣勢,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有的學者認為,凡是能促進學生發展的教學就是有效教學;有的學者則認為,讓學生學的輕松愉快、發展良好的教學,才是有效教學……從學生發展的角度來檢驗是否“有效教學”,當然是再正確不過的了,這也是最終標準。
閱讀應是個體與文本對話,交流和融合的過程,是個體的創造性體驗。如何體驗和感受文本,那就需要學生在抓住文章的線索時與文本進行透徹的對話。線索,是文章布局謀篇核心,是它把表現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貫穿起來形成一個有機整體的,學生在閱讀文本時要設法找出文章的線索,并要按照線索弄清文章的段落、層次以及思想內容。
文章的線索不是單一的,由諸多因素決定文章的內容,寫作特點以及風格等。文章的線索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是以時間轉移為線索、有的是以人物活動為線索,有的以一物為線索等使文脈清晰,層次分明,讀了一目了然,把全篇各部分內容緊密的聯結起來。如《白楊禮贊》一文以白楊為線索,以禮贊為中心,始終不離對白楊樹的贊美和贊美的原因—不平凡。圍繞這個線索,作者開篇破題:“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我贊美白楊樹!”起筆有力,禮贊之情初見端倪。
又如《故鄉》全文以“我”回故鄉的見聞和感受為線索,通過閏土二十多年前后的變化,描繪了辛亥革命揭示十年間中國農村衰敗、蕭條、日趨破產的悲慘景象,揭示了廣大農民生活痛苦的社會根源,表達了作者改造舊社會、創造新生活的強烈愿望。
抓住文章的核心—線索,認真揣摩,深入理解內容,是閱讀的重要方法。
二、抓主要。
在紛繁復雜的文章內容情節或眾多的形象中抓住最能體現文中主旨的東西。如《斑羚飛渡》學生自讀之后引導學生小組交流學習:這篇文章作者主要是在寫斑羚飛渡是為什么?教師可以用這個問題進一步使學生深入文章的內容并且進行小組討論,最后明確主要寫斑羚陷入絕境時求生、自救的過程。老斑羚為了贏得種群的生存機會,心甘情愿地選擇了死亡。進而分析了斑羚在人們心中的形象以及讓人嘆服精神。由整體到局部,掌握成篇之術,水到渠成,提高閱讀能力。
三、抓文眼。
“撮其精華,得其精骨?!苯沂疚恼卤举|,抓住“文眼”。所謂文眼,是揭示全篇題旨的文字,是映照全篇,把思想和藝術融成一體的凝光點。在散文構思中起到藝術聚焦的作用。如朱自清的《背影》開頭說“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边@“不能忘記”就是起到勾連情節作用的文眼。如閱讀“聽潮”一文,“這是偉大的樂章,海的美就在這里?!边@個提挈全文的句子,就是“文眼”。學生閱讀,就能感受到作者對“聽潮”的喜愛以及能引起讀者一種熱烈的積極的向上生活愿望。
文眼的運用,可以不拘一格。作為文眼的文字,可以是一個字。如朱自清《春》,文眼是一個“春”字,這個字就是一個“面”,也就是一個春草圖。
學生的閱讀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從形式入手理解內容,從內容與形式的結合上進一步理解深化的循環往復的消化吸收的過程,讓學生抓住文章中內在的,本質,規律的東西,有步驟有層次地引導學生掌握閱讀學習的方法。
由于小學生是初步踏入學堂,老師在語文教學上要更加注意教學方法是使用,下面是小編為各位老師總結的一些教學方法。
讓學生樂于閱讀??涿兰~斯說過:“如果人們吃飯沒有食欲,勉強地把食物吞到胃里去,其結果只能引起惡心和嘔吐,至少也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如果在饑餓感的驅使下把食物吃到胃里去,那他就會樂于接受,并很好地消化?!边@是一個很形象的比喻,告訴我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我們在閱讀教學中,要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樂于閱讀。
(一)要求學生能夠讀懂文章。學生在讀書這個過程中會有許多問題出現,比如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不明白的句子等等。在讀書之前,教師就要能預見這些可能出現的問題,告訴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想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必須要在日常教學中給予足夠的重視,并且想辦法強化這一訓練,不但在課文中要加強詞語的理解,還要在平時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等的交流中,讓學生確定是否對自己不常用的詞有所了解了。
這樣既為學生積累詞語打下基礎,又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另外,通過教材的課后習題,教材的編寫者告訴給學生,即使是同一個詞語,在不同的語境中的意思也可能是不同的。
(二)進行讀寫訓練,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我們的課本上,每一篇課文都是一個出色的范文。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以課文為例,讓學生體會到為了表達一定的內容,作者是怎樣準確、生動、鮮明地使用語言的,做到讀寫結合的。
1.做摘記。每學一篇課文或讀一篇好文章,都有一些好的詞語、句式,教師應要求學生有目的地收集整理,鼓勵學生做好摘記。值得強調的是,摘抄的目的是為了應用,為寫作服務。如果學生只是一味地摘抄,不懂得運用,那么,積累再多也無濟于事。所以,教師應鼓勵學生在理解詞語、句式的意義和用法的基礎上,把自己喜歡的詞句應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去。久而久之,學生的寫作水平會得到真正的提高。
2.仿寫。即指結合課文的內容進行故事情節、描寫手法、文章結構、修辭手法的運用等方面的練筆。如在講完《桂林山水甲天下》這篇文章后,我讓學生根據課文的寫作特點進行仿寫,寫出自己家鄉的美。然后,和課文進行比較,看同樣是描寫家鄉的山水,自己的寫作技巧與作者有哪些差距。這樣學生就能找到自己的弱點,在進行類似知識的學習時,就能加以注意。
這樣組織教學,便把閱讀與練筆有機結合了起來。另外仿寫要有針對性。為了打下扎實的寫作基礎,仿寫要循序漸進,有針對性地進行練習。某一篇文章寫得好,可以進行全篇的仿寫;一篇文章某一部分寫得好,也可以進行局部的仿寫。還可以仿寫一篇文章的開頭。結尾、重點段落、人物對話、肖像外貌等。這種單項的仿寫,不僅能激起學生的作文興趣,還能夠從多方面培養學生的寫作技能,提高作文水平。
3、擴寫和縮寫。對于篇幅簡短的文章,在教學時采用擴寫的方式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細膩把握,同時能加深學生對原文的理解,鍛煉學生的想象思維和創新能力??s寫則是在主題不變的前提下,簡要說出文章的內容,使篇幅簡短明了。這樣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和感知能力,訓練學生的總結歸納技巧。
4、續寫。即指在學完課文后,結合課本內容進行合理想象,在原文后邊添加相關內容。如在講完寓言《皇帝的新裝》后,教師可安排學生續寫:如果皇帝再次看到那兩個服裝設計師,他會怎么做?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有的說:“皇帝知道實情后把那兩個人殺了?!庇械恼f:“皇帝叫那兩個人又做了一件更美的服裝?!边@樣教學,有效激發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使教學更具有趣味性。
。
語文是一門工具性很強的學科,它的工具性,不僅體現在它的文字方面,是作為其他學科的基礎,更是體現在它與生活的聯系方面,尤其是初中語文,更是與生活實際緊密相連。生活中處處皆語文,可以說,沒有語文,就沒有生活。要想有效激發初中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就必須要注重語文與生活的聯系。在很多人看來,語文是一門很高深的學問,如高山流水般悠遠,有著“小橋流水人家”的意境,那么神秘莫測,讓人“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但同時,它也是一門很接地氣的學科,在“陽春白雪”的另一面有著“下里巴人”,這種地氣就因為它源于生活。
兩者并存的語文學科,要想學好實屬不易,而后者更重要。因此,老師必須注重語文與生活的聯系,在實際教學中多舉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讓初中生感覺語文不是離自己那么遙遠,而是就在自己身邊。只有學生對語文沒有了距離感,覺得它與自己親近,才能真正學好。例如,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有一課是魯迅的《社戲》,在講這一課時,老師不能只限于教材,而是要走出課本,進入生活?!吧鐟颉笔且环N民間活動,類似的還有“扭秧歌”“廟會”“鳳陽花鼓”等等,老師可以讓學生多說出一些這種民間活動,尤其是自己身邊的。這樣一來,將課本與生活聯系到一起,會使初中生更熱愛語文課。注重語文與生活的聯系,有效激發初中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對知識難度的把握要合理。
在教學中,由于學生對學習的興味索然,不乏教師想要通過降低知識內容的難度,或是通過其他渠道告訴學生學習其實很簡單等提示激起學生的興趣。但這種做法卻是收效甚微。除了這種提示會一定程度上誤導學生既然學習非常簡單那么用時再學也不遲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即學生在處理問題時缺少了一種戰勝困難之后的成就感。這可以從平時學生更愿意做數學題而不愿做語文的現象中得到解釋。因而教師在備課時要深刻而周密地考慮讓學生通過什么途徑去克服學習中的困難,無論如何不能回避這些困難,不能代替學生去解決這些困難。
應當給學生一種學習的神秘感和探究過程中克服困難的成就感。這與現時人們所強調的分層教學的思想有所不同,分層次的設計問題甚至是教師提出問題之后該由誰來回答其他學生已了然于心,這樣非常不利于學生思考,也沒有達到分層教學的初衷??尚卸行У姆椒ㄊ窃O計有一定有難度的問題,讓不同的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解答。例如詩歌鑒賞中有的學生可以看到詩句中表現的字面意思,有的學生可以理解詩中的所蘊含的詩人的情感,有的學生可以理解詩歌所蘊含的歷史內容以及所運用到的藝術表現手法等等。這樣可以讓學生自由發言,互相補充,人有可盡之言,而總有未言之處,也許回答的不完全但也獲得了一定的成就,學習的興趣會更濃厚。
當前,一部分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平時課前準備不足。他們的課前準備簡單,只限于讀讀參考,寫寫教案。寫教案多數也是為了應付檢查。開學初,買來各類精選教案,不假思索,全盤抄襲。有的甚至連原本中因疏漏造成的個別失誤也照抄不誤。不僅全然脫離了自己的教學實際,而且丟開了新課程標準、教材、單元等必不可少的深鉆細究、課前反思,導致語文課堂教學徒勞無功,沒有實效。俗話說,不打無準備的仗。
一、學生課前預習的準備。
二、教學理念的準備。
三、教學內容和相關知識的準備。
四、教學設計的準備。
五、教學和學具的準備。這五種準備中,其它四種準備是教學設計準備的基礎。教學設計是課前準備的關鍵。
1、有明確的價值追求,要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
2、要以”三維目標“為中心設計。
3、要重視雙基,重視能夠學生搜集與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4、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習得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只要嚴格要求自己做到以上五點,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就有了保障。
雖然新課程改革在我市已推行了四年,教師的教學思想和觀念在不斷的改變著,但有一部分教師的轉變力度不大。課堂依然存在著以“教師主宰課堂“為中心,以傳授知識為主要目的,以分析講解為主要形式,采取灌輸式,課程改革流于形式。這樣學生的主體作用很難發揮,只是被動的聽講。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甚至一部分學生還有厭學的心理。課堂教學效率可想而知。面對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農村教師要徹底更新自己的教學方法,在眼花繚亂的教法改革成果中,有選擇地引進和吸收,在實踐中不斷創新。
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多數較為樸實。他們非常熱愛自己的教育事業。他們了解、熟悉教材、學生。在選擇運用新的教學方法時,一定要從自身特點出發,結合學生具體的生活實際,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一切從實際,從學的本質,從學的精神上出發,把著眼點放在教法的實效性和學法的指導上來。樸實的農村教師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用樸實的方法結出扎實的碩果。
語文是以培養學生閱讀、寫作、聽話、說話能力為主要內容的文化基礎課。在學生的心中比較抽象模糊,難以理解和運用。在我們農村小學的課堂上,大多數教師只憑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就完成所有課文的教學。這樣單一的教學手段,如果每節課在再面對同樣的教學程序,同樣的學習方法,那就會更覺得單調,甚至會覺得枯燥。學習興趣難以激發,課堂效率難以提高。所以,小學語文教師還要積極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如:現代教育技術。用聲音、圖片、動畫、視頻等最大程度的調動了學生的視覺感官,充分展示教學手段的多樣性,充分調動多種感官,展開豐富的想像和聯想,激發起濃厚的興趣,獲得對語文知識的整體感知,培養豐富的語言表達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1世紀是一個知識和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的教育事業將面臨著一場嚴峻的考驗?;ヂ摼W成為人們獲得信息與知識的主要途徑。顯而易見,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網絡時代的要求,那么要想使課程改革順利進行,達到預期的目標,需要一些基本條件做保證,其中最主要的一個條件是教師的高素質。
課程改革主要是思想理念和教材教法的改革。有了好的教材以后,就要精心地鉆研教材,采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尤其是要通過更新教育教學思想,建立教育教學的新理念,使得我們的教育質量盡可能地提高。走進新課程,教師的角色將由傳授者轉化為促導者,由管理者轉化為引導者,由獨奏者轉向伴奏者,由居高臨下轉向“平等的首席”。教師要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探究性學習,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教學策略也將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發展轉變,由統一規格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而對于一位語文教師來說,應具備以下方面的基本素質。
首先,要對課程改革充滿期待,傾注熱情?,F今,教師要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執著地研究,不斷地實踐,立志在為課程改革作出貢獻的同時,把自己鍛造成新世紀優秀的語文教師。
其次,要更新觀念,對《語文課程標準》倡導的理念應準確理解,并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全面體現。第一,要求教師要重新認識語文教學資源,要有開發語文教育資源的意識,有整合包括教科書在內的語文教育資源的能力。教師不是照本宣科的教書匠,而應當是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者,語文課程的建設者。如,進行課文《四個太陽》教學時,光用你的三寸不爛之舌向學生講述四種季節的太陽給大地帶來的好處,是遠遠不夠的,何不引導孩子在生活中,在自己的感知世界里去感受作者的心愿和四季美麗的景色呢?廣闊的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課堂。第二,要求教師重新認識語文教學模式。教師絕對應當是學生學習的伙伴,要與學生“親密接觸”,甚至融入學生的學習之中。這樣,你才有資格做學習過程的指導者、引導者、輔導者。如在進行閱讀教學指導時,教材作為閱讀的范例,你是逐篇教會學生讀,還是教給學生讀的方式方法,在課堂上放手讓學生去讀:朗朗地讀、默讀、品讀、美讀、誦讀呢?筆者認為:前者走入了“高投入,低產出”的死胡同,滋長了學生學習的惰性,泯滅了創造性思維,束縛了學生的發展。后者則體現了“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
再次,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真正做到活到老,教到老,學到老。俗話說“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今天,已不是一支粉筆,一張嘴的時代了,信息時代的快節奏向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語文教師要不斷提高政治和業務的理論修養,不僅要跟上時代的步伐,而且要有與時俱進、創一流業績的不懈追求,永操教育者的青春。要不斷提高專業水平:廣泛涉獵以求“博”,學習業務以求“?!?,加強教研以求“精”,科研開路以求“新”。還要向我們的教育對象學習,以求師生共進,教學相長。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指出:“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奔热弧罢Z文學習”是一種生活,學生便是學習的主人,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過程”。探究式學習,簡言之就是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主動的探索,發現和體驗,學會探究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增進思考力和創造力。而語文教學活動長期以來主要以教師的“傳道、授業、解惑”為主要的教學方式,強調記憶性成為語文教學的一大特點,教學中較少有學生的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維過程。這種重記憶輕理解,重灌輸輕思維,單一、被動以接受為主的`學習方式往往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負擔很重。這一狀況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養成,而且嚴重影響到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影響著學生思維的發展。如有位教師在教學《司馬光砸缸》一課時,引導學生探究當孩子掉進水缸爬不出來,情勢十分危急時,司馬光除了用砸缸的辦法救伙伴以外,還可以有哪些辦法使孩子獲救?于是乎,學生想出眾多的辦法與司馬光的辦法相比較、選擇。經過討論探究,學生就會自然明白,在當時的特定形勢下,只有司馬光的辦法才是最佳的。這樣的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通過將眾多的假設集中而求出解決問題現實方案的能力。
質疑是創新的起點,質疑是思維的火花,質疑是進步的階梯,質疑是成功的關鍵。在語文教學中重視學生質疑是至關重要的。這決不是形式主義,也不是為了熱鬧而裝點花瓶。讀書有疑源于思,這是思維的結晶,也是智慧的明燈。小學語文課上,學生面對《海底世界》這一課的插圖向老師提出疑問:“章魚不是10條腿嗎?怎么書上只畫了6條?”還有的學生說:“書上說章魚是軟件動物,可是高級貝類科學界對此還有分歧呢?!边@些難道不令人吃驚嗎?我們都吃過章魚,但從來沒注意到它有幾只觸手,更不注重科學界對章魚的分類還有分歧。雖然學生的理解有失偏頗,但他能向教材挑戰,這就難能可貴了。中國的語文教學這些年來,遭到非議不少,尤其形式主義現象嚴重,讀書不給時,訓練不落實,目標不現實,基礎不扎實。因此,造成教學走入誤區,陷入低谷。而誘發學習動機,培養學習興趣,注入學習情感,利用學習意志,這將是我們教育教學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證。注重質疑解疑能力的培養,留足時間,激勵表揚,讓學生由不敢問到大膽問再到善于問;長期以來,語文課堂只是教師的“講壇”,學生習慣了做忠實的聽眾。在聽講和繁瑣的一問一答中,學生慢慢地丟失了說的欲望、學的能力、合作的精神,形成了“死讀書、讀死書”,“一心只讀圣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可悲局面。學生的實踐能力也幾乎為零。而當今這個“適者生存”充滿機遇和挑戰的21世紀,光有理論知識是寸步難行的,我們需要的是“復合型人才”。所以,我們應從小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那就從母語課堂教學中開始吧!“抱著的孩子長不大!”我們要真正解放學生,樹立正確的語文教學觀,淡化語文教師的表演欲,從興趣、情感的激活入手,培養學生的表現欲。
教育學家夸美紐斯說過:“教學藝術的光亮是注意力。有為注意力,學習的人才能保持心里不跑馬,才能了解放在眼前的一切事物?!笨梢娮⒁饬κ谦@得良好學習效果的一個重要前提?,F代教育技術在吸引學生注意力方面有著所不可比擬的優勢。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時,顯現在顯示屏上的課件不僅將學生從單調的“黑白世界”(即黑板和粉筆)帶入了絢麗的彩色世界,而且圖文聲像并茂,直觀動態,富有表現力,給學生以視覺、聽覺等多角度的感官刺激,極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筆者在教學《太陽》這篇課文時,就利用了多媒體為孩子播放了后羿射日的有趣傳說。動畫片的形式鎖住了孩子的視線,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縱觀目前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傳統的“串講加解釋”教學結構模式,還在影響著大部分的初中語文教師。對教材不作過多的鉆研,對教學方法不作過多的科學選擇,認為只要自己講得多,知識就自然會被學生接受和掌握。長期如此,老師的“一言堂”既剝奪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自由,又束縛了他們的創造性,使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這勢必形成學生難學、教師難教的兩難局面,最終導致學生完全放棄對語文的學習,其負面影響是可想而知的。怎樣在新課程標準理念下來進行“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語文綜合性學習成為“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的重要途徑,我認為可以先學后教,在課堂上分組合作閱讀文本和激發思維教學上進行嘗試。
1.1作為新時期的初中語文教師,首先應用發展的目光來看現在的時代,創造性地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語文教育本來就緣自于生活,是生活的反映。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隨著歷史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以前如死水一潭、活力不再的“灌注式”語文教學弊端――肢解文章的分析、純知識的訓練、純技巧技能的強化、學習為了考試的“應試教育”境地,對新時期教育是極為不利的。我們應當把握新的課改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起始年級“閃亮登場”的機會,來更新我們的思想,轉變我們的教學觀念,武裝我們今后的課堂教學,豐富我們今后的教學內容和形式。
1.2在日常的語文教學活動中,變“教師講學生聽”的灌輸式為“先學后教”式教學方法。學生先學,然后教師對學生先學的內容進行調查研究。通過信息反饋,及時掌握學生對知識的認知水平,了解他們的思想活動、學習方法的掌握等實際情況,這樣教師才會明白當前教學的起點在哪里,有了這個起點,教師便于遵照“由淺入深”、“由近及遠”的規律來組織教學活動。一堂好課,猶如畫家畫花,獨畫一枝,留點天地,讓欣賞者去遙想;如同詩人作詩,言有盡而意無窮。能夠較合理地運用現代網絡教育技術,注意創設教學情境,運用啟發式、討論式等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與探究精神,提高教學效率。這里,教師只是啟發、引導,該導時導,當講處講,真正做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1.3在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傳授中,加強課前預習的指導,教會學生如何查閱相關資料,做好課后拓展延伸,增加學習容量,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注重學生主體作用的體現。從而使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做到不盲目追求所謂的“新”的課堂教學形式,而進行問題多而雜、啟而不發的“滿堂問”,進行淺層次而不著邊際的盲目的討論。不忽視實在的教學內容,做好語文知識的傳授,加強語文基本功的訓練,重視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師生與文本的對話,而不是生搬硬套、忽視學情、機械操作的教學模式,盲目進行過于寬松、不作評判的模棱兩可的評價。在實際教學活動過程中,給學生一個發展的空間,讓他們自己往前走;給學生一點自由時間,讓他們自己去安排;給學生提供一個條件,讓他們自己去鍛煉;給學生提出一個問題,讓他們自己去找答案;給學生設下一個困難,讓他們自己去解決;給學生創造一個機遇,讓他們自己去抓??;給學生一個疑惑,讓他們自己去討論;給學生一個對手,讓他們自己去競爭;給學生一個權利,讓他們自己去選擇;給學生一個提示,讓他們自己去創造。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堅持“以學生個性發展為本”的思想,建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哲學觀,讓學生始終處于主體地位。這樣既可鍛煉學生直覺思維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也塑造了學生的自信和尊嚴。
1.4隨著學習化社會的到來,語文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占有者和傳授者,而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幫助者,是智力的開發者,是信息的提供者,是意義的建構者,傳統的教學觀念必須隨時代的發展而不斷更新。由此可以看出,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教育思想的更新,是進行語文課堂教學中分組合作閱讀和思維激發教學的嘗試的關鍵。只有教師的觀念轉變了,才能使語文課堂活躍起來,學生的學習活動輕松、愉悅起來,從而提高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效率。
合作是人類相互幫助完成任務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動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建立及知識經濟的即將到來,需要人的主動性、創造性,不但要有競爭的意識,更要有合作的精神,需要有合作生存、合作發展的意識。語文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進行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從而最大程度地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為了充分發揮學生個體及學習小組的優勢,根據不同的教學目的,需要把學生分成小組以完成教學任務。在分組時盡量使成員在性格、才能傾向、個性特征、學習成績等方面保持合理的差異,取長補短。一般每小組由四人組成,每人在組內有不同的角色,例如組長,記錄員,發言者等。不定期的互換角色,保證每個學生的積極參與性,同時也可以有多種小組形式出現。如把學生進行這樣的組合:一個程度高一點,一個程度低一點,或者一個擅長口頭表達,一個擅長書面表達等的同學組成“同伴”。通過小組的互相幫助,使成員不再有置身事外的感受,積極參與討論,可以在每組中確定一個發言人,總結本組各成員的回答。這樣分組更能幫助學生互相取長補短,學會獨立欣賞文學作品。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傾聽和口頭總結別人觀點的能力以及即興演講的能力,培養個人和小組學習的能力。從而通過分組合作,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以及集體解決問題的能力。
初中語文課堂上的思維激發教學,是指學生在教師的適當點撥和提示下,對課文(作品)進行研究性的閱讀,通過獨立發現問題,收集與處理有效信息,掌握語文知識與技能,并能應用文本中學會的有關知識去了解生活,深入研究生活中相關的事物,從而學會解決實際問題,學生能夠體驗、理解和應用一般科學研究方法,提高探究問題的能力,逐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達到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這種學習活動改變了原有的教育、教學條件下偏重記憶和理解,使學生成為知識灌輸對象的狀況,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中來,從而讓學生的思維得到激發,探究合作能力得以培養,進而養成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這種教學活動在課堂上的基本操作是這樣的:
3.1教師在授課開始時精心設計新課的導語,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別具魅力的導語對于活躍課堂氣氛、激活學生的思維乃至提高整堂課的教學效率無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好的課堂導入語的設計,其實就是成功的課堂教學的開始。這樣,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也就在這個時候得到調動、感染和熏陶,從而會對接下來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對課文進行積極地閱讀和探討。
3.2教師應當注意提出問題的難易程度及提出問題的方式,激發學生獨立思考或小組探討。語文課上,看誰在最短的時間里高質量地完成預習任務,看誰對教師的提問能給以準確的回答,看誰對文章的內容記憶得快,如此等等。由學生來解決一切問題,老師給表現好的同學運用課堂表現分給以鼓勵??傊?,老師是在不失時機讓每一個學生在感受成功,同時也是創新意識的啟發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這里進行的問題設置,是幫助學生思考分析,并不是為了限制學生的思維。所以,允許學生甚至激勵學生獨立地、自由地、大膽地進行思考、討論或小組探究,以拓寬學生的思維。
3.3加強對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合理評價,激起學生的學習成就感,引發學生創新的激情,激勵學生進一步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行合理公正的評價,既保護了學生的積極性,又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創新,也使學生從能夠獨立思考、解決問題向能夠獨立探討、提出問題的方向發展。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是知識技能的運用,而提出一個新問題需要有創造性思維?,F代教學論認為,任何教學內容都可以用一個問題呈現出來,學習的發生起源于情境變化的刺激,所以教師在施教過程中應盡量創設問題情境,為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創新能力的培養鋪路架橋,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形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總之,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開展先學后教,進行合作閱讀、思維激發訓練與培養,可以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激發學生封存的天資,放飛學生囚禁的情愫,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學生熱愛語文,會學語文,堅持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pingyujiyu/62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