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不僅可以提供思路和素材,還可以幫助我們學習到一些優秀的寫作技巧和表達方式。推薦給大家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寫作靈感和啟示。
本人通過對《體育新課標》的認真學習和積極實施,頗有些感悟與收獲。下面將我的學習體會與大家共享。
(一)新的課程標準,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體現身體、心理、社會三維健康觀,實現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五個領域目標。
(二)新的課程標準,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與個性培養,打破了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教師關注的不再是教學計劃、內容是否完成,學生是否達標,而是把學生的健康意識、交往合作意識作為重點,對于同一教學目標、教材內容,采用新穎獨特的教法,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使一些單調枯燥的教材內容,通過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使整個教學過程充滿快樂、愉快、和諧。例如:我在給學生上短跑課時,改變以往的先上途中跑,再上蹲距式起跑的老一套模式,讓學生自己選擇起跑方法,并在練習中仔細觀察、摸索、探究,看哪一種方法起跑最快。結果學生有蹲著的、有爬著的、有站著的哨音一響,同學們迅速沖向終點,歡聲、笑聲、加油聲、鼓舞聲響成一片。改變了以往的一聽跑就頭疼怪現象。同學們在快樂的氣氛中很投入的完成了練習,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營造良好的學校體育文化氛圍,營造體育文化氛圍,可以引導學生加深對體育的了解,從而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包括學校的各種體育設施,體育墻報、專欄,還可以利用廣播、電視、多媒體等形式,經常廣泛地宣傳體育知識,名人名言、體育信息、動態等,并為學生提供多種多樣、小型簡易的體育活動器材,定期舉辦各種體育比賽,使學生受到良好的體育文化熏陶,可對體育興趣的培養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例如,我校高二(6)班是重點班,學生的學習成績名列前茅,但是,大部分學生體育意識淡薄,通過調查我了解到,他們對體育的認識不足,有的同學說:初中我們一直在練習中長跑和立定跳遠,就是為了中考,有的同學說:我又不當運動員,學體育干嗎?體育課玩玩就行了。針對這些情況,我在高二年級舉辦了一次體育知識問卷調查,并以作業的形式,每位同學寫一篇《我心中的體育課》的小論文。通過這些活動,同學們提高了認識,他們上體育課的態度有了明顯的好轉。
我總認為自己是教師,教師就應該有一定的威信,就應該和學生保持一定的距離。課堂上我始終堅持和學生保持距離,學生對我也比較疏遠,對我的課也不是很喜歡。學習了新課標后,我體會到教師必須深入到學生中,成為他們中的一員,與學生多交流、溝通,與學生拉近距離。
在教學過程中,我根據學生的特點,深入到學生中去,和他們一起學習,一起游戲。這樣,在課堂上創設了一種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學生沒有拘束感。在高二的合作跑教學中,讓學生自由組合(至少兩人,多則不限),采用任何形式的慢跑,結果遠遠超出我的預想,方法各式各樣,有多人的綁腿跑、有兩人一組的手拉手側向跑、有兩人面對面的同向跑,千姿白態,學習效果也特別好。這樣讓學生充分地展開想象的翅膀,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的能力和密切配合的團隊意識。
2022年4月21日,《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終于頒布了。與2011年版的課程標準比較,修訂的力度變化之大,是教育界全體有目共睹的。我在認真聽取了核心專家對該課程標準的權威解讀之后,我的心得與思考如下。
一、新課標修訂變化。
本次新課標修訂中最亮眼也是最鮮明的改變就是強化了課程教育中的育人導向,首次點明了語文教育學科的“核心素養”。相較于傳統的“三維目標”,該新課標修正則主要圍繞著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和審美創造四個方面進行闡述。此外,新課標在課程內容結構上進行了修正,將語文教學能力作為核心,把其它運用語言文字能力的實踐活動推到了輔助或者附加的地位,并且設置了與此相配的六個不同的任務群,分別是基礎型學習任務群(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發展型學習任務群(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和拓展型學習任務群(整本書閱讀、跨學科學習)。最后,新課標之中加入了對學業質量的評價,具體闡述了學生在完成課程階段性學習后應該達到的學業成就。
作為小學教師,一名教育工作者,深刻地認識到此次的《義務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在語文課程的設置以及教學等方面,相較于以往更重視語文知識與能力的培養。所以我們不僅應該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還要能能夠和諧地把讀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終,既能讓學生充分閱讀,又能有效發揮教師的指導閱讀的作用。
我們首先要依托新課標中的課程結構和育人目標,明確學習任務群的定位和功能,準確理解每個學習任務群的學習內容和教學提示,圍繞學習主題,以學習任務為導向,整合學習情境、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資源,設計基于大任務、大單元、真實情境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運用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學習語文,學會學習。注重語文與生活的結合,注重聽說讀寫之間的有機聯系,加強內容學習和思維發展的整合,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積累語文學習經驗,統籌安排教學活動;注重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基礎性,培養學生未來學習、生活和發展所需的基本素養。
那么,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呢?在教學工作中,我認為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做好以下兩點。
首先,要善于開拓學生的思路。要開拓學生的思路,就必須重視誘發因素的選擇和運用。我們知道,不誘不發,誘導得好,就會思緒綿綿,言辭滔滔。誘因范圍廣泛,一書一畫等等,都可以用之誘發引導,打開思路。情景教學是集成“形真、情切、意遠、理蘊”的特點,教師應在教學中有目的地創設情景教學,在情景中展開聯想的彩翼。語文教學中,教師根據教材的特點,通過語言、實物、音樂、圖畫、表演、生活,把學生帶入教材描寫的情景中,激情引趣,啟發想象,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心理學家通過實踐證明,人們的思維有一種套用習慣的定式傾向,這種傾向愈強,思考問題的方式就越單調,思路就越狹隘、呆板、就不能進行靈活的創造性的思考。在教學中當學生一時思路阻塞,跳不出定式的影響,老師就要看準時機,巧妙地加以引導,挑起爭論,激起波瀾,讓他們從迷茫困惑中一下子豁然開朗,越思越勤、越思越精、樂趣無窮。
其次,要引導啟發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文,去學知。由于學生知識少而有限。能夠真正理解一篇課文是比較困難的。特別是理解課文的內涵尤為困難。所以,就需要我們老師巧妙設計問題,逐步由淺入深對課文進行探究。正好這個學期聽了幾堂公開課,我得到一點感觸,老師要上好一堂課除了熟悉教材、抓住重點,教師的教學方法很重要,課堂問題的設計也是能體現出這堂課上得成功與否的關鍵。巧妙設計問題,逐步由淺入深對課文進行探究。
新課程標準像石,敲出星星之火,只有跟著新課標的方向前行,我們才不會迷失前進的方向!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行而不輟,未來可期!
《課程標準》是對一門課程學習的總體要求,反映了國家和社會對義務教育階段一門課程的教育宗旨和要求。因此,反映當代世界發展潮流和中國社會變化與發展要求的課程目標,必須以注重學生健康個體和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提倡創新、積極參加社會實踐為特征,取代以“理解”、“熟悉”為主要特征的傳統課程目標。新課程目標,在注重基礎性的同時,更注重發展性和創造性課程目標的確立與實施,以充分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思想觀念。有了這個思想觀念,新課程改革必須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心理特點,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過程的指導深度,而且必須培養學生的學習愛好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達到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最終目的。為此,教師在新課程改革實踐中,應扮好應演的角色,解放思想,認真學習課改新知識,提高自身素質,增強課改意識,在行動中支持課程改革。
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實施,而它的基本途徑就是課堂教學。面對新課程,每位教師思想觀應有新的轉變,在實踐中,每位的思想觀念應由重“教”不重“學”中解脫出來。新課程《綱要》明確要求,教師應充當幫助學生制定適當的學習目標,并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把握學習策略;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習愛好;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和服務;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持性的、寬容的課堂氣氛。教師角色的改變,需要教師的膽量和勇氣。只有這樣,新的課程改革才能順利進行,徹底實施。
在以往教學活動中,教師大多數是靠自己的力量解決課堂里面的所有問題。而新課程的綜合化特征,需要教師與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間,用更加平等的方式從事工作,教師之間將更加緊密地合作。也就是說,新課程提倡留意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而綜合能力的培養要靠教師集體聰明的發揮。因此,為了改變教師彼此孤立與封閉的現象,必須創設環境讓教師集體教研,互相探究、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并在教學實踐中所得的經驗在教研中交流、研討,并獲得共識,教師在新課程教學實踐中才可有高層次的提高。
因現今信息時代的跨越,教師還通過因特網等去挖掘所有盡可能有幫助的課程資源。而課程資源需要教師去組織,去開發、去利用。為此,教師自己必先占領其高地,這樣才能成為學生利用課程資源的引導者,引導學生走出教科書,走出課堂和學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種資源,在社會大環境中學習和探究。
現代的教學過程是師生的互動過程。新課程改革,教與學和互動必須呈現于教師職能的改變,與學生學習角色的根本轉變。所謂教師職能的改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的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置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使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性差異,落足不同的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他們把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與學生學,將不斷讓位于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轉變成為學生的學習的合作者、參與者、引導者、促進者、幫助者,學生的學習方式也應同軌而行,應由原來的被動學習轉變成為主動學習,學會自主學習,互相合作、探究學習,在學習過程中提高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由于教學不但具有高度的不可猜測性與復雜性,而且隨著時代的發展對教育提出越來越高之要求,因此,教師必須隨時對自己的工作及專業能力的發展進持評估,保持開放的心態,肯于在實踐中學習,對自己的知識與經驗進行重組。只有這樣,才可能不斷適應新的變革。
總之,新課程改革,符合時代的要求。新的課程、新的起點、新的重任都需要發揮每位課改教師的聰明與辛勤勞動?!肮Ψ虿回撚行娜恕?,相信我們的汗水不會白留,耕耘過的土地一定會結出碩果。
日前,教育部正式發布了《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xx年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則按照“10年一大修”的節律,先后公布了20xx年版、20xx年版和20xx年版。認真研讀深刻理解新方案新課標精神,對于特殊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同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0xx年教育部頒布實施《盲校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聾校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和《培智學校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是在20xx年教育部印發的《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基礎上,結合特殊教育實際調整增減確定的。
20xx年教育部發布了《盲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xx年版)》《聾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xx年版)》《培智學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xx年版)》,這是國家首次專門為殘疾學生制定的一整套系統的學習標準,是以國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xx年版)》(以下簡稱普通學校課程標準)為藍本,遵循特殊教育規律研制而成的,這也是特殊教育學校目前依據的標準。特殊教育20xx版新課標對特殊教育課程建設給出了教學要求、教學評價和實施建議。
特教學校課程設置、課程標準源于普教,又是普教相應成果在特殊教育領域的延伸和創新,作為特殊教育工作者,研究普教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充分吸收普教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的精華,是一門基本功課。這次新頒布的新方案新課標,圍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課程改革、強化課程育人功能等深刻內涵,堅持育人導向、問題導向、創新導向,對義務教育階段課程進行了整體設計和系統完善。從特殊教育的'角度看,有許多重要的創新和亮點,值得認真研究、借鑒和應用。
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回歸教育本真,激發特殊學生活力。教育的本質就是文化與精神的傳承,不斷地欣賞、不斷地激勵、不斷地指導,學生才能在一個個原點中得到進步和提升。特殊教育學校應趨向校本化和人本化管理,教師不但要履行好教育教學的重要責任,更要引領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價值導向。
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特殊學生自尊、自信、自強、自立,實現最大限度發展,不斷增強特殊學生家庭福祉?!八刭|教育就是教育的核心?!笔糯筇岢觥鞍l展素質教育”,發展素質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立德樹人,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遵循特殊教育規律,以適宜融合為目標,堅持尊重差異、多元融合,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著眼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
深化特殊教育課程改革,實現特殊學生缺陷補償和潛能開發,不斷提升特殊學生獲得感。
全面貫徹落實國家盲、聾和培智三類特殊教育學校義務教育階段課程標準(20xx年版),推進盲、聾、培智學校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是特殊教育學校當前面臨的重要任務。
工作室成立以來,我不斷總結和反思教育現狀,基于特殊教育新課標開展教學和評價,努力推進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積極開展“1236”愛慧課堂教學模式實踐探索,不斷優化課堂教學。
強化新三項基本功訓練(即教學設計能力、特教基本功和信息素養),實現課程、教學和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提升師生信息技術素養,為特殊教育和學生發展提供資源支持。
因地制宜發展特殊教育職業教育,探索職教新路徑,逐步增強特殊學生就業創業能力,不斷提升學生歸屬感。
在鞏固發展基礎教育的同時,貫徹落實國家《關于加快發展殘疾人職業教育的若干意見》《教育部甘肅省人民政府關于整省推進職業教育發展打造“技能甘肅”的意見》精神,在教育教學資源極其有限的情況下破解難題,進一步擴大中職招生規模,不斷優化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師資配置,逐步形成富有學校特色、符合殘疾人就業需求的職業教育課程體系,多方利用社會資源堅持走好“就業+升學+職業能力提升”之路,滿足特殊學生就業需求和進入高等院校就學需求,不斷增強特殊學生就業創業能力。
以素質教育為導向,優化教育教學資源配置,努力實現教育資源效益最大化,不斷提升學生幸福感。
廣泛運用教育資源,形成了以教育、服務、管理、文化育人的教育模式,為學生健康發展提供多元的學習和成長氛圍,滿足學生知識獲取、能力發展、人格成長和社會融入等多方面的需求,使他們收獲自我價值感,享有美好的心靈體驗。
作為一所全日制寄宿制特殊教育學校,要給學生開辟大量實踐性作業的機會,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優勢,發揮有效的育人合力。
盼望已久的《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正式面世,感謝xx市x老師工作室提供一次寶貴的機會,有幸參加xx師范大學舉辦的《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線上解讀研討會。
這次研討會共設有四場專題活動,分別是xx師大生命科學院的xx教授解讀新課標、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研究室的x主任談核心素養四要素的必要性和整體性、xx網x總編交流了生物學課程的學習、xx生命科學院的x教授分享了“初中生物學‘教學過程重實踐’的'理念及案例”。聆聽專家們的解讀,感覺內容滿滿,現將這次培訓的心得簡單總結如下:
首先是新課程理念全面更新,它以核心素養為宗旨、課程設計重銜接、學習主題為框架、內容聚焦大概念、教學過程重實踐、學業評價促發展六個方向為導向,借胡教授的表達是堅持素養導向、強化學科實踐、推薦綜合學習、落實因材施教。這也是落實和踐行中央關于教育的新精神。
其次是課程內容的重要變化,2011版設有10個主題,50個重要概念,2022版只有7個主題,新增第七主題“生物學與社會·跨學科實踐”,共9個大概念,25個重要概念,93個次位概念??此苾热轀p少,其實不然,只是把內容更優化,與實際生活、社會問題聯系更緊密。如2011版課本中出現的sts活動,在實際教學中,很多老師會忽略這塊內容,更談不上內容的外延和內展,學生也習慣這種應試教學模式,圍繞重要概念抓基本知識。聆聽專家解讀后知道2022版的課標要重視運用以探究為特點的教學策略,加強sts的相互關系。
生物學教學是整體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除了在知識達成、能力培養與提高、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新課程教學更突出跨學科知識的落實。2022版制定的教學目標體現核心素養的要求,圍繞大概念組織教學,同時重視運用以探究為特點的教學策略,加強sts的相互關系的教育,推進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深度融合?;仡櫾?016年參加的農村理化生培育站中,理化生老師們嘗試打破學科之間的局限,融合多學科知識進行教學,圍繞活動和情境創設引導學生對相關知識進行遷移,現在看來這一點與2022版中課程設計重銜接的理念相一致。
當今社會是信息化時代,知識更新很快,教學的目的不僅是讓學生掌握系統的知識,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具備終生獲取知識的能力。我們的教學觀念也必須適應教育發展和教學實際的需要,以生物學教學為載體,努力踐行2022版新課程理念,讓學生成為積極進取、熱愛生活、有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的一代新人。雖然這些變化對一線教學的我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但也是一個重新改變、再次出發的機會,我們拭目以待新課標新內容的落實。
什么是人文地理?人文地理學是地理學發展到一定階段興起的一門交叉性很強的學科,日益成為地理學的研究重點,它以地球表面人類各種社會經濟活動為研究對象,其分支學科主要有人口地理學、聚落地理學、文化地理學、政治地理學、行為地理學、旅游地理學、軍事地理學等。為此,人文地理學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指不包括經濟地理學的人文地理學,廣義的則是指包括經濟地理學的人文地理學。人文地理學主要特征是社會性、區域性以及綜合性。社會性是指人文地理學是一門社會性較強的地理學科;區域性是指人文地理學包含了區域研究的特性,重視了區域特征的差異性和相似性;綜合性的特點來源于地理事物的多樣性、整體性,是指人文地理學在綜合研究一個區域的人口、經濟、社會、文化、政治、聚落等各方面形成發展的條件、特點、分布規律和人地之間地相關以后,在一個更高地層次上發現問題,提出解決矛盾的構思。
今年假期我有幸參加了縣教研室組織的20xx年農村小學教師新課標省級培訓。作為一名年輕教師,這次培訓讓我感覺到自己有了明確的目標,讓我無論從教育教學方面還是教師成長方面都有了更深切的感受,針對這次培訓我談一談我的一點心得:
一、教師要創造兒童喜歡的課堂。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這就要求我們教師,首先,要真正讀懂學生。兒童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教師唯有尊重、讀懂才能使學生有尊嚴的生活在集體中,同時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尤其是學困生,讓他們找到自己的價值,為孩子創造成功的機會。其次,兒童是發展中的人。他們有潛力,但不成熟,作為教師要正確面對他們在成長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和挫折,多給予他們改正的機會,培養學生科學的態度和研究方式,讓他們真正的喜愛學習,樂于學習,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來,體會合作學習帶來的快樂。第三,教師要讀懂課堂。創建高效、學生喜愛的課堂。
二、教學中準確把握教學目標,努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這次培訓中通過聽李學紅老師的報告,我對語文教學有了全新的定位:
1、拼音、識字教學要強調一個字:趣。有趣才有吸引力,才能使學生想學、甚至好學。識字教學要講究方式的多樣化,利用繪本、教材、影像等教學資料,將隨文識字與集中識字相結合,多認少寫,識寫分開。進行游戲識字時要講究效果。寫字過程中不要過分強調錯誤。把寫字教學當做語文教學的基礎。堅持每天練習10分鐘。
2、閱讀教學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在閱讀過程中要滲透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要求。重視閱讀的過程和閱讀的方法,將朗讀與默讀相結合,大力提倡誦讀,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習文章的表達順序和表達方法。
3、習作教學要以學生生活接軌,不能脫離生活,憑空想象。注重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創新精神,注重語言和思維能力的協調發展。
三、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習小組建設,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充分激發他們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關注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本次培訓張建中老師對如何進行小組建設的問題進行了系統的講解。
的能力以及向其他小組質疑的能力。第五,小組。
學習。
的評價一定要適合。
學生。
年齡的特點,評價方式也要靈活多樣,促進學生發展的評價。。
今年的暑假培訓,受益匪淺。聽了專家、教授精妙絕倫的講座,使我感慨萬千,久久沉迷于其中?;叵脒@幾天名師精彩的教學片斷,感受他們精典的教學風彩,我對新課程的教學有了一個較全新的理解和認識。面對新課程的教學,一堂好課究竟是什么樣的呢?我認為這是每一位老師都在思考和探索的問題。在新課程的要求下,我認為要上好一堂課,應該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教學目標要“以人為本”,確立教學目標必須心中有“人”。首先要面向全體學生。促進促進學生的整體發展。根據學科內容的特征,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道德、意志等教育因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他們的求知欲,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心理素質,促進他們的身心、人格等健康發展。
其二,處理教材內容要突出“變”,真正的教材,是經過處理的。我們的教學內容不光是教教材,更重要的是利用教材。因此,教師在備課時,必須認真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興趣愛好。根據教學目標大膽進行內容整合。努力開拓教材中的能力訓練素材和具有思維價值的素材,通過變化,使學生對學習的內容具有新鮮感,從而強其深入鉆研的欲望。
其三,教學方法要體現“疑”。思維取決于凝問,問題是調動學生學習欲望的最好方法。因此,我們必須重視課堂教學的設疑,想方設法將重難點設計成若干個問題。啟發思維,從而在課堂上形成人人思考,個個參與討論的教學氛圍,不斷保持這種質疑態度,將會促進學生成績的提高。
其四:教學過程要強化“動”。教學過程中,要有足夠的時間與充分的機會,讓學生動。教師要成為導演的角色,而是演員的角色。在學生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當適當點撥,引導其思維的能動、靈動,同時少不了教師巧妙合理地安排活動程序,認真把握教學內容和掌握教學方法。
其五,問題情境要創設“樂”。良好的教學氛圍的創設,不僅可以引人入勝,而且可以增加目標達到的效果。還可以溝通師生感情,在樂教樂學的氛圍中,教學內容盡可能拓展,尋求訓練與興趣的結合,培養風趣的教學藝術。只有這樣,師生一起在快樂的氛圍中,教師的教才輕松,學生的學也愉悅,從而讓我們的課堂教學樂教樂學,其樂無窮。
總之,一堂好課,不僅要考慮教學目標的落實,學生能力的發展,還要考慮這一節課中是否給學生創造了自我展示,敢于創新的平臺。教學是否做到了以人為本,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達到這樣的目標,不僅是每個教師的愿望,更是每個學生的共同愿望。
今晚曹培英教授通過線上云教研,從誤區與對策、不可或缺的基礎工作、教學改進策略三個方面,為我們做了小學數學教學改進的高端引領。教學不能假大空,為了博人眼球而標新立異,拋開課本,另搞一套,這樣喪失了教學的本真,而是應該基于兒童立場,立足單元整體,吃透用活教材,轉變課堂形態,關注學習評價,將培養核心素養的目標落實到相關單元的每節課的教學中,讓教學回歸本色。
新課程標準以深化教學改革為突破,強化學科實踐,推進育人方式變革。我們要通過有意思、有意義、有可能的學習任務,讓學生面對真實問題的挑戰,經歷問題解決的過程。加強學科間相互關聯,帶動課程綜合化實施,強化實踐性要求,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新課標的落地,需要教師做出改變。教師要從“教”向“育”轉變,從教“知識”到探索“實踐活動”模塊,為學生搭建新的學習場域。因為教師改變,教育才會改變;教育改變,學生才會改變;學生改變,未來才能改變。
具體對比如下:
2022。
年版。
附錄關于語法修辭知識的說明。
附錄語法修辭知識要點。
1.詞的分類:名詞、動。
詞、形容詞、數詞、量詞、代。
詞、副詞、介詞、連詞、助。
詞、語氣詞、嘆詞。
語文課程涉及的語音、文字、詞匯、語法、修辭以及文體、文學等知識內。
容,應根據語言文字運用的實際需要,從所遇到的具體實例出發進行指導和點。
撥。要避免脫離實際運用,圍繞相關知識的概念、定義進行系統、完整的講授。
與操練。
下面所附的語法修辭知識,大致約定了教學中指導和點撥的范圍;其中的。
有關名稱,主要便于教師在引導學生認識語言現象和問題時稱說。關于語言結。
構和運用的規律,須讓學生在具有比較豐富的語言積累和良好語感的基礎,在。
實際運用中逐步體會把握。
2.短語的結構:并列。
式、偏正式、主謂式、動賓。
式、補充式。
3.單句的成分:主語、
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
語。
1.詞的分類: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代詞、副詞、介詞、連詞、助。
詞、語氣詞、嘆詞。
2.短語的結構:并列式、偏正式、主謂式、動賓式、補充式。
3.單句的成分: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
4.復句的類型:并列、遞進、選擇、轉折、因果、假設、條件。
5
年版2011。
字附帶部首變體:人(亻)、刀。
本表是識字、寫字教學的基本字表。這些字構形簡。
單,重現率高,其中的大多數能成為其他字的結構成。
分。先學這些字,有利于打好識字、寫字的基礎,有利。
于發展識字、寫字能力,提高學習效率。這些字應作為。
第一學段教科書中識字、寫字教學的重要內容。
字表中的字附帶部首變體:人(亻)、刀。
(刂)、水(氵)、手(扌)、爪(爫)、火(灬)、
(刂)、心(忄)、水(氵)、手(扌)、爪(爫)、
心(忄)、玉(?)、肉(月)、竹()、衣。
犬(犭)、火(灬)、玉(?)、示(礻)、衣。
(衤)、足(?)、金(钅)。
(共300字,按筆畫排列)。
(衤)、竹()、肉(月)、足(?)、言(讠)、
金(钅)、食(饣)。
注:300字無變化,此處不呈現。
(共300字,按音序排列)。
注:300字無變化,此處不呈現。
5.附錄?5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常用字表無變化。
2022年版。
在學習內容方面,初中階段的數學依然是四個領域: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
舉個例子,課標變化引起題目的變化:
尺規作圖,舊版課標要求學生掌握基本作圖技能,新版課標對尺規作圖的注解為利用無刻度直尺和圓規進行作圖,題目難度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學生需要有一定的幾何基礎才能順利解決此類問題。
???(3)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的評價。
活動,全面考查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水平。
質量要求。
平,確保測試目的、測試內容、測試形式和評分標準的一致性。
()命題規劃。
()命題要求。
穎、有趣、內涵豐富的情境,設計多樣的問題或任務,激發學生內在動機和探究欲望。
背景材料或知識支架。
中展現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性試題的評分標準,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對簡單結構作答和復雜結構作答實行分級賦分。
(三)教材編寫建議。
新課程標準把全面發展放在首位,強調小學生學習要從以獲取知識為首要目標轉到首先關注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培養,創造一個有利于學生生動活潑,持續發展的教育環境。教師要走進新課程,實現課程目標,其自身必須有先進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為達成這一目標,教師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學習者”。教師要在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基礎上,學習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識,還要學習與提高對人的認識,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識,構建多元化的知識結構,使自己不僅會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與風格?,F代教師不再比喻為“一桶水”,而應當被比喻為“一條不斷流動的河流”,“裝滿一桶水,享用一輩子”的思想已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
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在新課程中,傳統意義上被認為是知識傳授者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將不斷讓位于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建立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平等的朋友式的關系,營造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創設師生“對話”的情境,使學生體驗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寬容,形成自主自覺的意識、探索求知的欲望、開拓創新的激情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這就需要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關系,以達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識建構的目的。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可以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同時把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近數學,感到學習數學的??鞓?,初步體現與現時生活的聯系。
1、創設情境要為教學服務。
恰當的教學情景創設,不僅為學習數學拉開成功的序幕,而且會成為他們主動探索數學領域奧妙的動力,因此,教學情景的創設,不僅要有激趣的作用,還要求情境與教學的實際和學生的知識背景,學生生活經驗緊密聯系起來。如果僅僅為了追求時尚而繳盡腦汁,捏造教學情景那就不可能很好的為教學服務。
如:一位教師執教“平行與垂直”這課時,創設了這樣的生活情境:
兩根鉛筆掉在地上,可能出現什么樣的圖形?讓每個學生獨立思考,把可能出現的圖形用鉛筆在桌子上擺一擺,然后再將典型的圖形展示出來,接下來的情形就可想而知了,教室里沸騰了,鉛筆掉在地上響起的噼里啪啦聲此起彼伏,可是到了展示的時間,雖然一組一組匯報,一個一個地展示,但教師預想的“垂直與平行”就是千呼萬喚不出來,學生們在教師急切的期待中,搜腸刮肚,輪番上陣,始終弄不明白教師要得是什么?為什么會這樣呢,理論上講,兩根鉛筆掉在地上可能會出現“垂直與平行”,因此教師創設情境要謹慎,要真實有效為教學服務。絕對化,許多教師在理解《標準》時,出現了非此即彼,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的現象,導致對課堂教學的把握不準確,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自己不能控制。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并與同伴進行交流。教師應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指導、善于選擇學生中有價值的問題或意見,引導學生開展討論,以尋找問題的答案。
在“空間與圖形”部分的教學中,教師應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通過觀察、測量、折疊、討論,進一步了解自己所生活的空間,認識一些常見的幾何體與平面圖形。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想象,體會到在不同的方向看到的是不一樣的,逐步發展空間觀念。
3、加強估算,鼓勵算法多樣。
4、生活氣息不要喧賓奪主。
“數學教學生活化”是時下頗為流行的提法與做法,但在實踐中教師常常不能處理好數學與生活的關系,有的為聯系而聯系,或牽強附會,有的不加選擇,追求原汁原味的生活味,生活的氣息濃郁了,但數學思維的培養缺失了。
我以為,數學生活雖然與生活關系密切,但畢竟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是兩個不同的范疇,適度而恰當的聯系生活,對于數學是大有裨益的,但正如生活難以數學化一樣,如果數學教學一味的追求生活化而迷失了自我,是得不償失的,數學課的“主角”永遠只能是數學本身,數學學習可以吸收生活中有趣有益的例子來為生活服務,也可以用生活中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數學能力,但不能走失數學本身。
5、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了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實踐活動是培養學生進行主動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徑。教師應組織學生開展生動有趣的活動,使學生經歷觀察、操作、推理、交流等過程。
如:說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豐富!真會動腦筋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欲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轉變學習方式,培養實踐操作能力。我們體會到要實現學生學習方式轉變要注意做到:既重視科學精神,又充滿人文精神教育。也就是基本功要扎實,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熟練,還要關注每一個孩子,尊重學生人格,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教師要有創新的教學模式,創新的教學方法,靈活的教學內容的選擇,以創新思維培養為核心的評價標準,要善于打破常規,突破傳統觀念,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學生正處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時期,社會文化中的價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等都會受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
總之,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新課程實施,而教材和教師是新課程實施中的重要角色,教材僅提供一些生活背景的素材,還要我們教者細心揣摩發現與數學背景相關的素材,使教學內容不斷豐富,逐漸完善,同時教師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方法充實自己,不斷總結自己的課堂教學,改變教學方法,才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數學學科的快樂”且快樂地學數學。
圖形與幾何是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數學學習的重要領域,在小學階段主要包括“圖形的認識與測量”和“圖形的位置與運動”兩個主題。學段之間的內容相互聯系,逐漸遞進,呈螺旋式上升。
數學課程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因此,今天主要從數學眼光、數學思維、數學語言三個層次和大家一起學習圖形與幾何部分第二學段(3-4年級)的課程內容。
一
在認識中培養數學眼光。
數學為人們提供了一種認識與探究現實世界的觀察方式。通過數學的眼光,可以從現實世界的客觀現象中發現數量關系與空間形式,提出有意義的數學問題。第二學段中,需要培養的數學眼光包括抽象能力(量感)、幾何直觀、空間觀念與創新意識?,F實世界中擁有紛繁的物體,而這些物體實質就是穿上“外衣”的數學圖形。因此,圖形的認識主要是對圖形的抽象。學生經歷搜集、觀察、比較的過程,從實際物體中抽象出幾何圖形,進一步認識圖形的本質特征,感悟點、線、面、體的關系,積累觀察和思考的經驗,逐步形成空間觀念。
例28圖形的共性與區別。
通過相應的圖形認識四邊形,辨別其中的平行四邊形、梯形、長方形和正方形。
[說明]讓學生通過直觀認識不同圖形,說出圖形的共性,知道這些共性與圖形命名的關系。例如,四邊形都有四條邊和四個角的共性,平行四邊形要求兩組對邊分別平行,長方形進一步要求四個角是直角,正方形進一步要求四條邊都相等。
第二學段中,學生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等平面圖形,這些都是四邊形。在逐一認識這些圖形的特征后,應引導學生學會歸納、整理,例如借助直觀的集合圖來梳理圖形之間的關系,充分理解不同四邊形的共性與區別,形成空間觀念和初步的幾何直觀。
小學階段側重對經驗的感悟,并且新課標中著重提出了一個新的核心素養——量感。量感主要是指對事物的可測量屬性及大小關系的直觀感知。例如,圖形的面積教學要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直觀感知面積的概念,經歷選擇面積單位進行測量的過程,理解面積的意義,形成量感。
二
在探究中建立數學思維。
通過數學思維,可以揭示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能夠運用符號運算、形式推理等數學方法,分析、解決數學問題和實際問題。在圖形與幾何第二學段的教學中,應注重推理意識的培養,圖形的周長和面積就可以在推理過程中認識。
例29通過作圖認識三角形周長。
把三角形的三條邊依次畫到一條直線上,認識三角形的周長。
[說明]讓學生從認識三角形的周長入手,直觀理解什么是圖形的周長。具體方法:利用直尺畫一條直線,然后用圓規依次度量三角形的三條邊,首尾相接畫到直線上,得到一條線段,直觀感知這條線段的長度就是三角形的周長,以及線段長度的可加性。
在圖形周長的教學中,可以借助用直尺和圓規作圖的方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索三角形的周長,感知線段長度的可加性,理解三角形的周長,進而歸納出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同樣,通過類比,感知圖形面積的可加性,進而推導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在周長與面積的探索過程中,形成初步的推理意識。
在應用中發展數學語言。
數學是一種描述與交流現實世界的表達方式,通過數學語言,可以簡約、準確的描述自然現象、科學情境和日常生活中的數量關系與空間形式。在圖形與幾何模塊中,我們需要培養學生用數學語言表達與交流的習慣,欣賞數學語言的簡潔與優美,發展學生跨學科的應用意識與實踐能力。
例30圖畫還原。
打亂由幾塊積木或者幾幅圖畫組成的平面圖畫(如圖11),請學生還原,并利用平移和旋轉記錄還原的步驟。
[說明]通過實際操作理解圖形的平移和旋轉,不僅能增加問題的趣味性,還可以讓學生感悟圖形運動是可以記錄的,甚至可以體驗選取最佳方案的過程。在這樣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教學設計時,可關注如下要點。
(1)完成還原積木的任務一定要從簡單到復雜。如圖11,先打亂四塊積木中的下面兩塊,讓學生經歷思考的過程。學生有了一定經驗后,可以打亂三塊或四塊積木,讓學生繼續嘗試。
(2)可以分小組進行。為了記錄準確,事先要確定每一個步驟的代表符號。
(3)小組活動時,可以先討論,確定一個大概的還原路線,然后操作驗證。
(4)小組成員共同操作,進行比較,驗證確定的路線。
顧志能老師在千課萬人中曾展示過一節精彩的“圖形的運動”練習課。在學習中,學生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以及想象能力得到切實提升。每次還原拼圖都讓學生去想象移動的路徑,并讓學生用實物操作演示,不適合操作的用課件演示。這樣的做法,促使學生不斷在想象圖形移動后的位置和圖形的運動軌跡,不斷強化其圖像知覺、運動表象,最終實現圖像想象能力的提升,進而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通過豐富的學習形式,如觀察、描述、畫圖、操作、猜想、實驗、推理、交流等,親身去“做數學”,去“再創造”數學,學生獲得了豐富的經驗,情感得到有效激發,數學學習的價值得到全方位的展現,空間觀念、應用意識得到充分發展。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pingyujiyu/59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