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可以幫助我們梳理和整理思緒,提升思辨和表達能力。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優秀讀后感范文,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寫作的啟示和啟發。
蘇霍姆林斯基是前蘇聯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是當代出類拔萃的偉大教育實踐家和理論家。
《蘇霍姆林斯基選集》是他一生心血筑就的紀念碑。人們在這紀念碑面前,可以玲聽到許多燴炙人口的有益教誨;可以汲取到許多用來豐富和指導自己工作的理論和經驗;它可以作為一面如何做人的鏡子,給人以啟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養人的教科書、素質教育的教科書,給人以借鑒。我選了其中三段著名的話,來談談我讀書的心得。
一、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教師不想辦法使學生形成情緒高漲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使不懂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
我們上課時有時說"這堂課上得很沒勁"。原因也許不同,但教師講課時激發不出學生的真正的激情可能是最重要的。教師對教材講述的含糊不清,針對性不強,以至于在孩子們那里形成了一種沉悶的感覺。教師對教材無所謂的態度,立即會傳遞給學生,這樣一來,教學內容似乎成了架設在師生之間的一條鴻溝。面對著難以逾越的寬度,試問學生怎么能精神得起來呢?在這樣的課堂上,比起那些需要注意力集中和內容豐富的課來學生本不需要緊張,但卻前所未有的感到疲憊,也許只有下課鈴才能讓他們更興奮一些。
學生對學習的熱切愿望,明確的學習目的,是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的動力。培養這種愿望與學校整個教學工作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而它的實現首先得依靠課堂教學,需要教師的不斷引導與激勵,作為教師的我們,更要時刻注意克服那種令學生昏昏欲睡的課堂語調,用飽滿的熱情激發學生求知的動力。
二、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們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這種需要特別強烈。
學校里會有這樣的場景:教師正講解一個新的教學內容,學生們認真聽著,講述結束了,教師問學生:"有什么問題嗎?"教室里一片沉默,于是教師得出結論,新內容學生們都搞懂了。但是當教師把學生單個叫起來,讓他復述的時候,往往又根本講不出個所以然來。于是,教師不得不把剛才講述的內容重述一遍。但是,在講述之前,教師常常不無憤怒地對學生們說:"既然你們一點都沒懂,為什么剛才不提出問題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常常氣憤學生的不懂裝懂??墒?,在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分析之后,我不得不承認是錯怪學生了。其實,在當時那種情況下,學生們根本無法判斷他們對新內容是理解了還是沒有理解。因為在講課之初,教師并沒有明確告訴學生,在學習這一新內容時,他們應該理解什么,在思考過程中應達到什么目的。
思考的過程是解決問題的過程,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腦力勞動。教師越是善于把學生的思維活動賦予解決問題的性質,學生的智力也就能越加積極地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來,學習中的阻力和困難也就越加清楚,因而腦力勞動的過程也就在某種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難的過程。那種認為把教學內容講得越清楚,越明白,學生的問題就會越少,他們的知識就會掌握得越牢固的教師,是大錯特錯的。好老師決不會越俎代庖地替學生解決難題,他們對學生的關心首先表現在讓學生明白擺在他們面前的困難是什么,要想克服困難,不僅僅需要孩子們集中極大的注意力,而且需要他們付出極大的意志力。要想真正地掌握知識,不僅僅要在學生面前揭示教材內容的本質,而且要教給學生怎樣思考,讓他們獨立地,自覺地深入到教師的詳細講解中來。
學生被動,消極地掌握住的知識,對學生思維發展起不到多大的影響,而是讓他們扮演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積極主動收獲的知識,不但讓人深信不疑,更會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
幾乎所有從事一線的教師都在感嘆,現在教書越來越難了,我想這也確是實情。教學中,一些孩子的行為和表現常常令人困惑:為什么面對我們精心備出來的課無動于衷?為什么不能專心致志學習35分鐘?為什么老師的苦口婆心轉眼就忘得一干二凈?為什么連起碼的認真、規范書寫都做不到?……這些看似瑣碎的問題常常讓我們老師迷茫困惑。當我與再一次與蘇霍姆林斯基超越時空相遇時,重新解開了我的不少迷茫,讓我仿佛又看到了教育的曙光。讀書過程你會發現,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通俗易懂,語言樸實無華,不是說教,而是談話,是作者與讀者的傾心交談。它說的是教育工作的痛苦和歡樂、教訓和經驗。它熱情洋溢,富有詩意,既有精辟的理論概括,又有生動具體、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還穿插著許多富有教育意義的故事。讀這些書的時候,我不能不被作者的熱情、坦城、睿智和人格所吸引、所感動,也不斷反思自己在教育中的得失。
蘇霍姆林斯基和他領導的學校的座右銘是:不要讓任何一個學生感到他在智力發展上是不行的,在學習上注定要落伍的。他深信,在少年和青年當中發生的許多悲劇的根源正在于此:一個人如果感到自己無能為力,他是不可能幸福的;而在缺乏幸福感的地方,就會產生性情孤僻、不相信別人和冷酷無情的現象。他說:“每個兒童就是一個完整的世界,沒有重復,各有特色”,決不能忽視孩子的個性。他時時想到自己也曾經是一個孩子,他認為,一個只在上課時隔著講臺跟學生會面的人是不會了解兒童心靈的。作為一個教師,還應該懂得,決不能僅僅把孩子關在“黑板的小世界”里,對于孩子們來說,教室之外的“大自然的世界”是更加美好的。蘇霍姆林斯基提出,不要讓學生為分數而奮斗,而要讓他們由于獲得知識而感到愉快。決不能讓分數成為兒童的鐐銬。
蘇霍姆林斯基把老師熱愛學生視為“教育的奧秘”,他的座右銘是“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們”。他認為師愛是教師發自內心的對學生關心、愛護、尊重、信任、期望、賞識以及盡責的美好情感,當學生感悟到這種師愛后,便會激發出積極向上的熱情,從而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他提出:“如果每個兒童的喜悅和苦惱都敲打著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關懷和擔心,那你就勇敢地選擇崇高的教師工作作為自己的職業吧,你在其中能找到創造的喜悅?!闭驗閻?,所以會有創造的喜悅,正因為有創造的喜悅,所以對教育、對學生更加充滿愛的情感。真正的教育,正是這種愛與創造永無止境的良性循環。教師有了愛,才會用伯樂的眼光去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對自己的教育對象充滿信心和愛心,才會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創新的精神。如果教師發自內心地向學生傾注真情,用真心、善意和語言去打動他們、感化他們、啟發他們、誘導他們,讓他們增強信心和勇氣,讓他們認識到問題的根源,奮起直追,痛改前非,最終他們也會成為生活和學習的強者。
《怎樣對待學習有困難的兒童》中又寫到:正像醫生研究病人的機體,找出疾病的根源,以便著手進行治療一樣,教師也應當深思熟慮地、仔細耐心地研究兒童的智力發展、情感發展和道德發展的情況,找出兒童在學習上感到困難的原因,采取一些能夠照顧個人特點和個別困難的教育措施。醫生首先是人道主義者??墒侨绻箤Σ∪苏f:“你的病是治不好的,你的事毫無希望?!蹦撬軌蛩闶且粋€真正的人道主義的醫生嗎?而在我們這些當教師的人當中,不是也有一些人,每天都在讓兒童感覺到,甚至有時直接對他說,他是一個毫無希望的人嗎?這是不能容許的。
“教育學的人道主義精神在于,要使孩子感到自己是一個不夠格的人,要使他體驗到一種人類最崇高的樂趣——人生的樂趣、智力勞動的樂趣、創造的樂趣。多年的教育工作的實踐,對兒童的腦力勞動和精神生活的研究,——所有這些都使我深信:兒童學習困難,功課不及格,落后于別人,其原因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在于兒童在童年早期所受的教育和他周圍的條件不夠好。如果別人都能接受的東西他卻不能接受,那就說明他在童年時期沒有從周圍的人那里獲得對于它的發展來說應當獲得的東西?!?/p>
“我們當教師的應當記?。簩τ诿恳粋€學習困難的兒童、不管它已經被耽誤到了什么程度,我們都應當讓他在生活中站住腳?!?/p>
“我們崇高的使命就在于:使我們的每一個學生選擇一條生活道路,不僅有一塊夠吃的面包,而且能獲得生活的歡樂,有自尊感?!?/p>
談到教師如何做學生思想工作時,他形象地指出:“每個孩子的內心深處都有他自己的一根弦,發出自己的音調,因此,要想讓那顆心能與我的話語相呼應,就得使我自己也能和上這根弦的調門?!薄皩⒆拥淖罴毿暮蜕埔獾膸椭?,就是既分擔他的痛苦,又不去觸及他內心的隱痛?!?/p>
在談到教學問題時,蘇霍姆林斯基的話對一些片面追求智育發展的人不啻是一帖清醒劑:“教學,這只是稱作教育的這朵花朵上的一片花瓣而已。教育沒有主要與次要之分,如同在構成美麗花朵的諸多花瓣之中沒有主要花瓣一樣。教育中一切都是主要的——不論是課堂教學,還是課外對兒童多方面興趣的發展,或集體內學生間的相互關系,都是主要的?!痹诰唧w教育教學技巧和藝術方面,蘇霍姆林斯基坦誠告訴我們:“我總是盡力在孩子們對觀察對象進行的勞動興致還很高的時候結束學?;顒?。寧愿讓孩子們懷著急切的心情去期待明天,要讓明天預示著能給他們帶來新的歡樂……”。不應希冀在課堂上把自己所知道的關于所學事物的一切都講出來,潮水般的知識可能淹沒求知欲望和好學精神……”
在談到師生關系,他認為師生之間需要“精神紐帶”,如果教師感受不到孩子“隱秘的內心活動,不能同孩子們休戚與共,沒有竭力從思想上把自己置于孩子的地位”,那么,教學過程很可能會變成“一場殘酷的斗爭”。他認為,“刻意挑選一些尖刻的字眼”刺激學生,也是“缺乏最起碼的教育常識的表現”。他精辟地指出:“教師的話應該首先使少年平靜下來……想用呵斥來壓制少年的倔強,迫使他們處于一種顫巍巍的俯首貼耳的聽話狀態,這就如同是擠壓彈簧,我們愈是用力擠壓它,危險就愈大,因為它會壓斷或是反彈起來擊中那個擠壓它的人?!?/p>
掩卷沉思確是靈魂洗滌之旅。閱讀他的著作,就似一位虔誠的教徒重踏禮佛之路。他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忠誠與執著,他深愛著每一個學生,他關懷著每一個成長的生命,他勤奮地分析研究著每一個看似細節的教育現象,32年如一日地寫著自己的“教育日記”……他是一位導師,他是一本教科書,他也是一面鏡子。
暑假里,我和女兒一起讀名著,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家庭讀書氛圍,美——生活的快樂。我也認真拜讀了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選集。這是一部論文集,涉及內容很廣,既有德育﹑公民教育﹑理想教育方面的論文,也有勞動教育﹑情感教育﹑語言教育﹑自我教育等方面的論文;有論述學校教育的論文,也有論及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以及各種教育有機結合的論文??梢哉f,這是蘇霍姆林斯基多年教育心得的結晶。在書中,他從多角度談了教師﹑家庭﹑社會對學生成長的多方面影響,既有對成功做法的贊揚鼓勵,也有對學校和社會錯誤行為的嚴厲批判。讀完全書后,我對蘇霍姆林斯基談到的這幾方面內容深有體會:“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自然的、和諧的才是最美的。兒童周圍的世界,首先就是那包含無窮現象和無限美的大自然的.世界。這個大自然是兒童理性的永恒源泉。所以“美——生活的快樂”這部分內容在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者深信,揭示多姿多彩的、引人入勝的自然界的小藝術作品,其使命不僅要發展兒童的認識興趣,還要產生一股觸及教育過程的許多方面的強大的教育力量。比如《我們拯救了小云雀》我們在小麥地里找到了一個小云雀窩,在窩里有五只小云雀。他們還不會飛。明天收割機就要來割麥了。
我們看著小鳥,而一只大云雀在我們的頭上飛來飛去,我們捧起了小鳥藏身的窩,把鳥窩轉移到了綠色的粟子地里,粟子離收割的時間還早著呢。我們走回家去,看見一只大云雀飛進了鳥窩。它在那里坐了好長時間。然后,他出來了,快樂的唱著歌飛向了藍天,它是在告訴我們:“謝謝你們救了我的孩子!”作者從自然界的事物著手,從平常得再也不能平常的童趣入手,引導孩子要善良的對待所有的生靈,所有的小動物,要與自然界的萬物和睦相處,不正是我們今天提倡的保護生態環境嗎?想想偉大的人之所以偉大就是具有超前的意識!又如《為了蝴蝶不被刺傷》小卓婭在花園中玩,她走近一棵刺槐。
在刺槐上面有尖尖的刺。一只漂亮的蝴蝶正在刺槐上飛。哎喲,它怎么不害怕呀!要是飛到了刺上,那會怎么樣呢?卓婭走到刺槐跟前,摘下了一棵刺、兩棵、三棵。媽媽看到了就問她:“卓婭,你在干什么?”“為了不讓蝴蝶被刺傷”!這是多么美好的心靈,多么純真的想法,多么善良的舉動??!人之初,性本善,孩子那顆純潔無暇的心靈,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保護。在純潔,善良的心靈的感召下,我們自己也將使身心受到洗禮,情操受到感染,世界將充滿關愛!還有《雨和雷》小雨點躺在溫暖的小云朵上。他是這樣一只小鳥,就象小公雞那樣。雷悄悄的走近他的身邊。這是什么樣的野獸??!披頭散發,全身都是毛。雷偷偷的走近小雨點,還呼隆隆的吼叫。小雨點嚇醒了,哭了起來。他的淚水一個勁掉到了地上。這時地上的人說:“下雨了?!碧镆昂筒莸卦谙茨?。小麥和白菜也在洗臉。小雨點哭夠了。雨停了。這是多么富有想象力的故事,把孩子們無法理解的自然現象描述得如此淺顯易懂。
把有時會給人類帶來傷害的雨和雷也描寫得如此可愛。在作者眼里大自然的一切都是美好的,那里的陽光、雨露、微風都會讓你感受到生活是如此愜意!世界不是不美,而是我們的雙眼被塵世所蒙蔽,看不到也欣賞不到美好的事物。人生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別在去計較那些丑惡的不開心的事情。只要你有一顆寬容的心,包容一切,你將活得非常輕松而又愉快!讀了這本書,就好象有一股清泉不斷沖擊著我的頭腦,讓我的思想在不斷的撞擊中反復錘煉,去腐存新。在讀書時,我常常情不自禁地掩卷沉思,對照書中的例子,反思自己平時的教育行為,在不斷的對比與學習中,我常常為蘇霍姆林斯基為了學生成長不惜余力的精神而感動,也為自己在教育活動中對學生的毛躁與教育方法的粗糙深感羞愧。讓我深深感受到,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時時不忘己任,努力完善自己的教育方法,時時不忘貼近學生的心靈,給他們發展的空間,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他們的熱情,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有用的人才。
在跟崗學習期間,我有幸拜讀了《走進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蘇霍姆林斯基是蘇聯當代最有名望的教育家。在從事學校實際工作的同時,進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論問題的研究,寫有《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帕甫雷什中學》、《公民的誕生》等教育專著。
下面就談談我感觸最深的幾條:
1、讓學生超過自己的教師是好教師,讓學生連自己也趕不上的教師是不好的教師。
蘇霍姆林斯基的這句名言,妙就妙在讓學生超越自己。人們常把學生比作一棵小樹,教師就是栽培小樹的園丁。一旦小樹成長成一棵參天大樹,園丁心里何等之沒美??!培養人、塑造人,造就人,是教師敬業樂業,奉獻進取品質的集中體會,是教師美好的理想與追求。一位好教師會發自內心地對自己的學生們說:“我希望,你們都能超過我??!”
2、兒童世界是美好的,要學會用心靈去傾聽、理解和感受兒童世界的音樂,不僅要當兒童世界的聽眾、欣賞者,還要當它的作曲家,要在其中創造出光明愉快的曲調。
蘇霍姆林斯基說:“要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靈去塑造心靈”。對待兒童要充滿對人的信任與和善,要學會發自內心的關懷,“只有這樣才能在人身上創造一切美好的東西,使他成為一個理想的人?!彼赋霾灰驗楹⒆拥囊稽c缺點就遮住了教師的眼睛,如果教師用幸災樂禍的態度對學生吹毛求疵,學生就會用同樣的方法令人不得安寧。作為教育工作者教師要善于引導孩子自我檢討自我約束,并學會善意待人。
這讓我想起他曾經舉過的兩個例子,一個是淘氣鬼烏拉在集體活動時跑到密林深處搗亂,他沒有發脾氣,而是借此安排了一個有趣的游戲,把全班同學帶到一個隱秘的洞穴藏起來,"我們不去找他,讓烏拉來找我們"。當小淘氣鬼發現大家都不見了的時候,害怕和孤獨讓他驚慌失措,認識到了錯誤,在無聲中進行了一次自我教育。另一個是他把學生帶到花園的一角,讓他們在窩棚里通過觀察過路人的神態,來學習感受別人的心情。孩子們看到了姑娘的微笑感受到她用勞動創造生活的喜悅,看到老奶奶在戰士紀念碑前獻花感受到她失去兒子和丈夫的痛苦,通過一次次"察言觀色",孩子們冷漠的心變得敏感起來,他們開始關心周圍人的喜怒哀樂,學會用心靈去感受用善意來待人。
這倆個例子讓我很受觸動,在我們的教育中多于說教少于自悟,我們常常指責孩子不應該怎樣做,卻很少讓他們發自內心的認識到為什么要這樣做。訓斥責罵的結果是讓孩子們敵視我們疏遠我們,“恨鐵不成鋼”的“愛”使我們的辛苦付出變成了一種負擔與苦刑,這不能說不是教育的一種悲哀。有人說教育像是在照鏡子,學生的一舉一動就是我們的影子。我們寬容大度學生就會友好和善,我們遵守原則學生就會誠實守信。如果面對孩子們的錯誤我們能心平氣和疏通、巧妙地引導他認識到錯誤的后果,如果面對孩子們的冷漠我們能溫言細語甚至通過親身體驗培養起他們的"情感修養",我們的教育才是成功的,讓孩子們受益終身的。
最近在讀蘇霍姆林斯基的《和青年校長的談話》一書,整體進度比較慢。遇到一些章節總是想反復讀誦,頻頻中斷,一者是有些地方實在是太在理太認同了,所以會反復多看幾遍,而有些地方是感覺尚未明白所以要推敲幾次!如:書中提及,教師的工作應該是極其富有創造性的工作。聯系我們當下,熊老師一直在提老師們不能停留在舒適圈內,要打破舒適圈。我想如果我們教師在工作中習慣性的停留在舒適圈內,不去探索和分析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學生,那么這種創造性就得不到發展,我們的教育就變得沒有創造性,間接的對孩子們的教育就會變得特別的呆板生硬模式化,遇到一些突發的問題或者比較有個性的孩子就容易不知所措,也找不到突破點。
這一點深有體會,這學期帶一二年級的數學課,合班上課,二年級的小嘉同學是一個比較活潑好動的孩子,這類孩子有個優點,就是很聰明,基本一點就通。所以剛開學那段時間我基本的思路是給他布置任務,不懂的地方適當點撥,課堂上雖然也會有點小動作,基本提醒一下會收斂。后來一兩周當我把重心轉移到一年級的同學身上時,我發現他的狀態就特別不好,課堂紀律很差,著實把我氣的夠嗆!沒有辦法,因為我是老師,職責所在,不能退,也無路可退,于是向其他老師求助,小紅老師給了一個字:陪。細細思考也有道理,就像對自己的孩子,光嚴格要求是不夠的,還需要有陪伴。同時我還發現,其實小嘉同學也有很善良,很熱心,很渴望被關注的一面??赡芤驗樗男愿?,以往受到的批評都是比較多的,可是越批評孩子的狀態就會越差,這一點是永恒的真理。唯有鼓勵和表揚為主才能讓孩子朝氣蓬勃自信滿滿。明白了這兩點之后自己再次調整對他的思路。
課后多一些陪伴,陪他們踢足球,陪他們做游戲,帶他們去我家摘橘子等,課堂上帶著他一起溫習一年級數學的重點,同時多表揚他進步的地方,偶爾有些地方沒做好也先放一放,先說那些方面做好了。一個月下來感覺我們相互的狀態都會很不錯,打心眼里喜歡上這個胖嘟嘟的小伙子了。我想這應該也屬于教師的創造性工作的范疇。用心對待每一個孩子,用心對待每一次課堂,用心對待每一個問題,我想唯有“用心”二字才能不斷的激發教師的創造性,也唯有用心二字才能讓教師感受到教育的意義。
最近,我有幸拜讀了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選集。這是一部論文集,涉及內容很廣,既有德育p公民教育p理想教育方面的論文,也有勞動教育p情感教育p語言教育p自我教育等方面的論文;有論述學校教育的論文,也有論及家庭教育p社會教育,以及各種教育有機結合的論文??梢哉f,這是蘇霍姆林斯基多年教育心得的結晶。在書中,他從多角度談了教師p家庭p社會對學生成長的多方面影響,既有對成功做法的贊揚鼓勵,也有對學校和社會錯誤行為的嚴厲批判。
瓦?阿?蘇霍姆林斯基(1918-1970),前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他從17歲即開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國內外享有盛譽。蘇霍姆林斯基在從事學校實際工作的同時,進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論問題的研究,《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巴甫雷什中學》、《公民的誕生》、《失去的一天》和《給女兒的信》、《學生的精神世界》、《致女兒的一封信》、《我不是最弱小的》等教育專著都收在《蘇霍姆林斯基選集》里。
蘇霍姆林斯基在該選集中從多角度論述了教育目的,提出了“培養共產主義建設者”、“培養全面發展的人”、“聰明的人”、“幸福的人”、“合格的公民”等等。其中最集中的也最深刻的一個觀點是要把青少年培養成為“全面和諧發展的人,社會進步的積極參與者?!倍囵B這種人需要實現全面發展的教育任務,即應使“智育、體育、德育、勞動教育和審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滲透和相互交織在一起,使這幾個方面的教育呈現現個統一的完整的過程”。關于德育,他明確指出,“和諧全面發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他特別強調要使學生具有豐富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要,認為“精神空虛是人的最可怕的災難”。要求教師和家長尊重兒童的人格,全面關心兒童。他說:“如果有人問我,生活中什么是最主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猶豫的回答說‘愛孩子’?!彼岢隽恕耙屆總€學生都抬起頭來走路”的主張,并努力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讓學校的墻壁也說話”。他同時指出愛不等于無原則的溺愛,應該用嚴格的紀律和道德規范去要求兒童,并注重通過集體教育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
是啊,我們的學生是一本豐富的書,是一個多彩的世界,是一具活潑的生命體,每個人的成長都是獨一無二的,作為教師必須愛他的學生,相信他的學生,尊重他的學生,把學生真正當成學習的主人,這樣才能發揮學生巨大的學習潛能,培養他們無限的創新能力。
讀了這部專著,就好象有一股清泉不斷沖擊著我的頭腦,讓我的思想在不斷的撞擊中反復錘煉,去腐存新。在讀書時,我常常情不自禁地掩卷沉思,對照書中的例子,反思自己平時的教育行為,在不斷的對比與學習中,我常常為蘇霍姆林斯基為了學生成長不惜余力的精神而感動。他對學生充滿了無限的愛,而他的這愛,來自于他的人格的魅力;來自于無私的奉獻精神和堅毅的奮斗精神;來自于虛懷若谷,刻苦學習,頑強拼搏,不斷求實、不斷創新的精神;來自于勇攀科學高峰,不滿足于已取得的成就,不斷否定自己,超越自己,在教學中實踐活動中不斷充實、完善和發展自我的頑強毅力。
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是豐富多彩的,我作為一名教師所學習所要做的也是豐富多彩的。教育之路漫漫而修遠,讓我們懷揣一顆對教育、對學生真摯的心,在實踐中慢慢解讀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相信經過我們不懈地努力,教育的明天更美好!
上個月,我有幸拜讀了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選集》。這是一部論文集,涉及內容很廣,既有德育﹑公民教育﹑理想教育方面的論文,也有勞動教育﹑情感教育﹑語言教育﹑自我教育等方面的論文;有論述學校教育的論文,也有論及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以及各種教育有機結合的論文??梢哉f,這是蘇霍姆林斯基多年教育心得的結晶。在書中,他從多角度談了教師﹑家庭﹑社會對學生成長的多方面影響,既有對成功做法的贊揚鼓勵,也有對學校和社會錯誤行為的嚴厲批判。
讀了這本書,就好象有一股清泉不斷沖擊著我的頭腦,讓我的思想在不斷的撞擊中反復錘煉,去腐存新。在讀書時,我常常情不自禁地掩卷沉思,對照書中的例子,反思自己平時的教育行為,在不斷的對比與學習中,我常常為蘇霍姆林斯基為了學生成長不惜余力的精神而感動,也為自己在教育活動中對學生的毛躁與教育方法的粗糙深感羞愧。
教師在課堂上創造的精神飽滿和樂觀愉快的語調,在培養學生牢固持久的學習愿望和取得越來越好的成績方面,具有極大的意義。
我們上課時有時說“這堂課上得很蔫”。學生“蔫”的原因也許不一而同,但教師講課時激發不出學生真正的激動心情可能是最重要的原因。教師對教材的講述萎靡不振,針對性不強,以至于在孩子們那里形成了一種郁悶心情。教師對教材無動于衷的態度,立即會“傳導”給學生,這一來,被講述的內容似乎成了矗立在師生之間的一堵高墻。面對著難以跨越的高度,試問學生怎么精神得起來呢?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沒有緊張思考的那種倦意,然而,比起上注意力集中和內容豐富的課來,孩子們上這樣枯燥的課更加疲憊不堪,也許只有下課鈴聲才能帶來些許生氣。
學生對學習的熱切愿望,明確的學習目的,是學生學習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的動力。培養這種愿望與學校整個教育﹑教學工作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而它的實現首先得依靠課堂,更需要教師的不斷引導與激勵,作為教師的我們,更要時刻注意克服那種令學生昏昏欲睡的課堂語調,用飽滿的熱情激發學生求知的動力。
誰沒有見過學校里這種常見的場景呢?教師正在講解一個新的教學內容,學生們認真聽著內容豐富的講解。新內容的講述結束了,教師問學生:“有什么問題嗎?”教室里一片沉默,沒有問題,于是,教師得出結論,看來新內容學生們都搞懂了。但是當教師把學生一個接一個地叫起來,讓他們復述教師講述的內容的時候,他們都回答得前言不搭后語,根本講不出個所以然來。于是,教師不得不把剛才講述的內容重述一遍。但是,在講述之前,教師常常不無憤怒地對學生們說:“既然你們一點都沒懂,為什么你們剛才不提出問題來?”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常常氣憤學生的不懂裝懂??墒?,在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分析之后,我不得不承認,我錯怪學生了。其實,在當時那種情況下,學生們根本無法判斷他們對新內容是理解了還是沒有理解,因為在講課之初,教師并沒有明確告訴學生,在學習這一新內容時,他們應該理解什么,在思考過程中應達到什么目的。思索﹑思考,只有當它的目的十分明確,也就是說,思考的過程是解決問題的過程的時候,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腦力勞動。教師越是善于把學生的思維活動賦予解決問題的性質,學生的智力也就能越加積極地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來,學習中的阻力和困難也就越加清楚,因而腦力勞動的過程也就在某種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難的過程。那種認為把教學內容講得越清楚,越明白,學生的問題就會越少,他們的知識就會掌握得越牢固的教師,是大錯特錯的。
真正的好老師決不會越俎代庖地替學生解決難題,他們對學生的關心首先表現在讓學生明白擺在他們面前的困難是什么,要想克服困難,不僅僅需要孩子們集中極大的注意力,而且需要他們付出極大的意志力。要想真正地掌握知識,不僅僅要在學生面前揭示教材內容的本質,而且要教給學生怎樣思考,讓他們獨立地,自覺地深入到教師的詳細講解中來。學生被動,消極地掌握住的知識,對學生思維發展起不到多大的影響,而通過積極的努力,主動地去采摘,獲取的知識,不但讓人深信不疑,倍加珍惜,更會不斷激發學生積極思考的興趣,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來。
蘇霍姆林斯基在《寄語后來人》一文中,對后輩的教育同行們寄予了無限厚望,他把自己對教育未來的期望整理成八條教育遺囑,對影響學生發展的各個方面都進行了細致地囑咐。其中有一條,蘇霍姆林斯基特別講到要保護好學生的自尊心。他說,要當做最寶貴的珍寶一般,保護兒童的信賴這朵最嬌柔的鮮花。它是很容易折損,憔悴和被不信賴的毒汁毒死的。
作為一名教師,很少人不愛自己的學生;作為學生的家長,也極少有人不愛自己的孩子。但是,在教育下一代時,盡管有時我們為他們的成長付出了很多,可他們并不領情,甚至常常事與愿違,收到相反的結果。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沒有把他當做一個活生生的人來對待,其實孩子也有自尊心,而且一點也不比大人小。作為一名教師,只有在教師關懷學生人格尊嚴時,教導才能成為教育,就本質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關懷學生,讓他經常具有作為智力勞動者的自尊感,作為公民的自尊感,作為自己父母兒女的自尊感,作為因自己崇高的意向﹑激情和成績而變得美好起來的個人的自尊感。我們要讓學生經??吹阶约旱某晒?,讓他們感到每一天都不白費力氣,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獲。
讀了這本書后,我不但對蘇霍姆林斯基書中講述的教育理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對蘇霍姆林斯基的`偉大人格也充滿了深深的敬意。他用赤誠的心﹑火熱的血﹑堅強的毅力﹑辛勤的汗水,在人們心中樹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讓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時時不忘己任,努力完善自己的教育方法,時時不忘貼近學生的心靈,給他們發展的空間,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他們的熱情,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有用的人才。
瓦·阿·蘇霍姆林斯基(1918—1970),前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他從17歲即開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國內外享有盛譽。蘇霍姆林斯基在從事學校實際工作的同時,進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論問題的研究,《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巴甫雷什中學》、《公民的誕生》、《失去的一天》和《給女兒的信》、《學生的精神世界》、《致女兒的一封信》、《我不是最弱小的》等教育專著都收在《蘇霍姆林斯基選集》里。
蘇霍姆林斯基在該選集中從多角度論述了教育目的,提出了“培養共產主義建設者”、“培養全面發展的人”、“聰明的人”、“幸福的人”、“合格的公民”等等。其中最集中的也最深刻的一個觀點是要把青少年培養成為“全面和諧發展的人,社會進步的積極參與者?!倍囵B這種人需要實現全面發展的教育任務,即應使“智育、體育、德育、勞動教育和審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滲透和相互交織在一起,使這幾個方面的教育呈現現個統一的完整的過程”。關于德育,他明確指出,“和諧全面發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他特別強調要使學生具有豐富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要,認為“精神空虛是人的最可怕的災難”。要求教師和家長尊重兒童的人格,全面關心兒童。他說:“如果有人問我,生活中什么是最主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猶豫的回答說‘愛孩子’?!彼岢隽恕耙屆總€學生都抬起頭來走路”的主張,并努力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讓學校的墻壁也說話”。他同時指出愛不等于無原則的溺愛,應該用嚴格的紀律和道德規范去要求兒童,并注重通過集體教育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
是啊,我們的學生是一本豐富的書,是一個多彩的世界,是一具活潑的生命體,每個人的成長都是獨一無二的,作為教師必須愛他的學生,相信他的學生,尊重他的學生,把學生真正當成學習的.主人,這樣才能發揮學生巨大的學習潛能,培養他們無限的創新能力。
讀了這部專著,就好象有一股清泉不斷沖擊著我的頭腦,讓我的思想在不斷的撞擊中反復錘煉,去腐存新。在讀書時,我常常情不自禁地掩卷沉思,對照書中的例子,反思自己平時的教育行為,在不斷的對比與學習中,我常常為蘇霍姆林斯基為了學生成長不惜余力的精神而感動。他對學生充滿了無限的愛,而他的這愛,來自于他的人格的魅力;來自于無私的奉獻精神和堅毅的奮斗精神;來自于虛懷若谷,刻苦學習,頑強拼搏,不斷求實、不斷創新的精神;來自于勇攀科學高峰,不滿足于已取得的成就,不斷否定自己,超越自己,在教學中實踐活動中不斷充實、完善和發展自我的頑強毅力。
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是豐富多彩的,我作為一名教師所學習所要做的也是豐富多彩的。教育之路漫漫而修遠,讓我們懷揣一顆對教育、對學生真摯的心,在實踐中慢慢解讀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相信經過我們不懈地努力,教育的明天更美好!
拜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一書,其中有兩條建議留給我的記憶深刻,一點是興趣的秘密何在,二點是要教會兒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時間。這兩點使我深有體會,并對我的工作有很大的幫助,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書中談到,認識本身就是一個激發生動的、不可熄滅的興趣的最令人贊嘆、驚奇的奇異的過程。自然界的萬物,它們的關系和相互聯系,運動和變化,人的思想,以及人所創造的一切,——這些都是興趣的取之不竭的源泉。但是,在一些情況下,這個源泉像潺潺的小溪,就在我們的眼前,你只要走進去看,在你面前就會展示一幅令人驚異的大自然的秘密的圖畫;而在另一些情況下,興趣的源泉則藏在深處,你得去攀登、挖掘,才能發現它。作為一名教師,應當努力使學生自己去發現興趣的源泉,讓他們在這個發現過程中體驗到自己的勞動和成就。這使我聯想到我教學生學習文言文的一些事情。文言文是我國古代用語,雖然在當時曾是交際用語,但是對于今天的學生來說,理解起來確實是有難度的。而文言文又不能不學,在中學語文教科書中它所占比例不是少了,而是多了。另外,它的短小精悍,語言之精練又顯示出它獨特的魅力。如何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能讓學生主動去學,去積累它的相關知識確實花費了我很多時間去思考。后來,我覺得對于一個文言知識不是很豐富的初中生來說,如果一開始就拿又長又難的文言文去壓他,不如選擇一些又短又有趣的文言小故事去激發他們的興趣。于是我精心挑選了一些很有哲理意味又很有趣的文言小故事給學生去做,做的量一開始比較小,讓學生集體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引出故事后的道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大了。一段時間后,學生會主動來問一些問題,并開始討文言文的題目來做。我覺得時機已經成熟,于是花了半堂課的時間和學生談了我對于文言文的一些看法,告訴學生文言文可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如果我們能夠把文言文學好,一可以繼承我們民族文化中優秀的組成部分,二來還怕學不好現代文嗎?對文言文的理解、領悟能力的提高確實對學習現代文提供了一種很好的方式方法。不信,同學們可以試一試?,F在,我的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勁頭明顯比以前大了。是啊,正如書中所言,有些興趣的源泉埋藏較深,沒有浮在表面上,你必須去挖掘它,發現它。
書中還談到不要違背兒童的天性,教給兒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時間,使兒童的時間充滿使他們入迷的事,而這些事又能發展他們的思維,豐富他們的知識和技能,同時又不破壞童年的情趣。這一點我也感受頗深,從中受到啟發。譬如文言文的訓練必須花時間,時間哪里來,就是利用他們自由支配的時間,讓他們來參加訓練,使他們從中獲得知識,掌握基本的技能和技巧。在訓練的過程中,而且不能違背兒童的天性,訓練的時間不能過長,時間過長會使孩子們感到厭倦,精力沒那么集中,效果肯定不理想。我根據這些提示,每星期只讓孩子們練習兩篇課外文言文,這樣反而可以保證訓練的效果。
閱讀蘇霍姆林斯基一書后,我受益匪淺,對我的工作有很大的幫助。我從中也受到了啟發,我必須多充電,多學點理論知識再去聯系實際。我想在今后如有空余的時間,我要多閱讀報刊書籍不斷完善自己,充實自己。
精品文檔你我共享讀《蘇霍姆林斯基選集》有感《蘇霍姆林斯基選集》是蘇霍姆林斯基一生心血筑就的紀念碑。人們在這紀念碑面前,可以玲聽到許多燴炙人口的有益教誨;可以汲取到許多用來豐富和指導自己工作的理論和經驗;它可以作為一面如何做人的鏡子,給人以啟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養人的教科書、素質教育的教科書,給人以借鑒。我選了其中三段著名的話,來談談我讀書的心得。一、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教師不想辦法使學生形成情緒高漲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使不懂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我們上課時有時說"這堂課上得很沒勁"。原因也許不同,但教師講課時激發不出學生的真正的激-情可能是最重要的。教師對教材講述的含糊不清,針對性不強,以至于在孩子們那里形成了一種沉悶的感覺。教師對教材無所謂的態度,立即會傳遞給學生,這樣一來,教學內容似乎成了架設在師生之間的一條鴻溝。面對著難以逾越的寬度,試問學生怎么能精神得起來呢?在這樣的課堂上,比起那些需要注意力集中和內容豐富的課來學生本不需要緊張,但卻前所未有的感到疲憊,也許只有下課鈴才能讓他們更興奮一些。學生對學習的熱切愿望,明確的學習目的,是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的動力。培養這種愿望與學校整個教學工作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知識改變命運而它的實現首先得依靠課堂教學,需要教師的不斷引導與激勵,作為教師的我們,更要時刻注意克服那種令學生昏昏欲睡的課堂語調,用飽滿的熱情激發學生求知的動力。
二、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們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學校里會有這樣的場景:教師正講解一個新的教學內容,學生們認真聽著,講述結束了,教師問學生:"有什么問題嗎?"教室里一片沉默,于是教師得出結論,新內容學生們都搞懂了。但是當教師把學生單個叫起來,讓他復述的時候,往往又根本講不出個所以然來。于是,教師不得不把剛才講述的內容重述一遍。但是,在講述之前,教師常常不無憤怒地對學生們說:"既然你們一點都沒懂,為什么剛才不提出問題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常常氣憤學生的不懂裝懂??墒?,在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分析之后,我不得不承認是錯怪學生了。其實,在當時那種情況下,學生們根本無法判斷他們對新內容是理解了還是沒有理解。因為在講課之初,教師并沒有明確告訴學生,在學習這一新內容時,他們應該理解什么,在思考過程中應達到什么目的。思考的過程是解決問題的過程,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腦力勞動。教師越是善于把學生的思維活動賦予解決問題的性質,學生的智力也就能越加積極地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來,學習中的阻力和困難也就越加清楚,因而腦力勞動的過程也就在某種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難的過程。知識改變命運那種認為把教學內容講得越清楚,越明白,學生的問題就會越少,他們的知識就會掌握得越牢固的教師,是大錯特錯的。好老師決不會越俎代庖地替學生解決難題,他們對學生的關心首先表現在讓學生明白擺在他們面前的困難是什么,要想克服困難,不僅僅需要孩子們集中極大的注意力,而且需要他們付出極大的意志力。要想真正地掌握知識,不僅僅要在學生面前揭示教材內容的本質,而且要教給學生怎樣思考,讓他們獨立地,自覺地深入到教師的詳細講解中來。學生被動,消極地掌握住的知識,對學生思維發展起不到多大的影響,而是讓他們扮演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積極主動收獲的知識,不但讓人深信不疑,更會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
《蘇霍姆林斯基作品選》是教育科學出版社于2001年8月出版的一本書。作者是蘇霍姆林斯基。這本書包含了作者一生的教育本質理論。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歡迎品鑒!
蘇霍姆林斯基是前蘇聯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是當代出類拔萃的偉大教育實踐家和理論家?!短K霍姆林斯基選集》是他一生心血筑就的紀念碑。人們在這紀念碑面前,可以玲聽到許多燴炙人口的有益教誨;可以汲取到許多用來豐富和指導自己工作的理論和經驗;它可以作為一面如何做人的鏡子,給人以啟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養人的教科書、素質教育的教科書,給人以借鑒。我選了其中三段著名的話,來談談我讀書的心得。
原因也許不同但教師講課時激發不出學生的真正的激情可能是最重要的。教師對教材講述的含糊不清,針對性不強,以至于在孩子們那里形成了一種沉悶的感覺。教師對教材無所謂的態度,立即會傳遞給學生,這樣一來,教學內容似乎成了架設在師生之間的一條鴻溝。面對著難以逾越的寬度,試問學生怎么能精神得起來呢?在這樣的課堂上,比起那些需要注意力集中和內容豐富的課來學生本不需要緊張,但卻前所未有的感到疲憊,也許只有下課鈴才能讓他們更興奮一些。
學生對學習的熱切愿望,明確的學習目的,是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的動力。培養這種愿望與學校整個教學工作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而它的實現首先得依靠課堂教學,需要教師的不斷引導與激勵,作為教師的我們,更要時刻注意克服那種令學生昏昏欲睡的課堂語調,用飽滿的熱情激發學生求知的動力。
學校里會有這樣的場景:教師正講解一個新的教學內容,學生們認真聽著,講述結束了,教師問學生:"有什么問題嗎?"教室里一片沉默,于是教師得出結論,新內容學生們都搞懂了。但是當教師把學生單個叫起來,讓他復述的時候,往往又根本講不出個所以然來。于是,教師不得不把剛才講述的內容重述一遍。但是,在講述之前,教師常常不無憤怒地對學生們說:"既然你們一點都沒懂,為什么剛才不提出問題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常常氣憤學生的不懂裝懂??墒?,在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分析之后,我不得不承認是錯怪學生了。其實,在當時那種情況下,學生們根本無法判斷他們對新內容是理解了還是沒有理解。因為在講課之初,教師并沒有明確告訴學生,在學習這一新內容時,他們應該理解什么,在思考過程中應達到什么目的。
思考的過程是解決問題的過程,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腦力勞動。教師越是善于把學生的思維活動賦予解決問題的性質,學生的智力也就能越加積極地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來,學習中的阻力和困難也就越加清楚,因而腦力勞動的過程也就在某種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難的過程。那種認為把教學內容講得越清楚,越明白,學生的問題就會越少,他們的知識就會掌握得越牢固的教師,是大錯特錯的。好老師決不會越俎代庖地替學生解決難題,他們對學生的關心首先表現在讓學生明白擺在他們面前的困難是什么,要想克服困難,不僅僅需要孩子們集中極大的注意力,而且需要他們付出極大的意志力。要想真正地掌握知識,不僅僅要在學生面前揭示教材內容的本質,而且要教給學生怎樣思考,讓他們獨立地,自覺地深入到教師的詳細講解中來。
暑假里,我和女兒一起讀名著,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家庭讀書氛圍,美——生活的快樂。我也認真拜讀了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選集。這是一部論文集,涉及內容很廣,既有德育﹑公民教育﹑理想教育方面的論文,也有勞動教育﹑情感教育﹑語言教育﹑自我教育等方面的論文;有論述學校教育的論文,也有論及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以及各種教育有機結合的論文??梢哉f,這是蘇霍姆林斯基多年教育心得的結晶。在書中,他從多角度談了教師﹑家庭﹑社會對學生成長的多方面影響,既有對成功做法的贊揚鼓勵,也有對學校和社會錯誤行為的嚴厲批判。讀完全書后,我對蘇霍姆林斯基談到的這幾方面內容深有體會:“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自然的、和諧的才是最美的。兒童周圍的世界,首先就是那包含無窮現象和無限美的大自然的.世界。這個大自然是兒童理性的永恒源泉。所以“美——生活的快樂”這部分內容在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者深信,揭示多姿多彩的、引人入勝的自然界的小藝術作品,其使命不僅要發展兒童的認識興趣,還要產生一股觸及教育過程的許多方面的強大的教育力量。比如《我們拯救了小云雀》我們在小麥地里找到了一個小云雀窩,在窩里有五只小云雀。他們還不會飛。明天收割機就要來割麥了。
我們看著小鳥,而一只大云雀在我們的頭上飛來飛去,我們捧起了小鳥藏身的窩,把鳥窩轉移到了綠色的粟子地里,粟子離收割的時間還早著呢。我們走回家去,看見一只大云雀飛進了鳥窩。它在那里坐了好長時間。然后,他出來了,快樂的唱著歌飛向了藍天,它是在告訴我們:“謝謝你們救了我的孩子!”作者從自然界的事物著手,從平常得再也不能平常的童趣入手,引導孩子要善良的對待所有的生靈,所有的小動物,要與自然界的萬物和睦相處,不正是我們今天提倡的保護生態環境嗎?想想偉大的人之所以偉大就是具有超前的意識!又如《為了蝴蝶不被刺傷》小卓婭在花園中玩,她走近一棵刺槐。
在刺槐上面有尖尖的刺。一只漂亮的蝴蝶正在刺槐上飛。哎喲,它怎么不害怕呀!要是飛到了刺上,那會怎么樣呢?卓婭走到刺槐跟前,摘下了一棵刺、兩棵、三棵。媽媽看到了就問她:“卓婭,你在干什么?”“為了不讓蝴蝶被刺傷”!這是多么美好的心靈,多么純真的想法,多么善良的舉動??!人之初,性本善,孩子那顆純潔無暇的心靈,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保護。在純潔,善良的心靈的感召下,我們自己也將使身心受到洗禮,情操受到感染,世界將充滿關愛!還有《雨和雷》小雨點躺在溫暖的小云朵上。他是這樣一只小鳥,就象小公雞那樣。雷悄悄的走近他的身邊。這是什么樣的野獸??!披頭散發,全身都是毛。雷偷偷的走近小雨點,還呼隆隆的吼叫。小雨點嚇醒了,哭了起來。他的淚水一個勁掉到了地上。這時地上的人說:“下雨了?!碧镆昂筒莸卦谙茨?。小麥和白菜也在洗臉。小雨點哭夠了。雨停了。這是多么富有想象力的故事,把孩子們無法理解的自然現象描述得如此淺顯易懂。
把有時會給人類帶來傷害的雨和雷也描寫得如此可愛。在作者眼里大自然的一切都是美好的,那里的陽光、雨露、微風都會讓你感受到生活是如此愜意!世界不是不美,而是我們的雙眼被塵世所蒙蔽,看不到也欣賞不到美好的事物。人生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別在去計較那些丑惡的不開心的事情。只要你有一顆寬容的心,包容一切,你將活得非常輕松而又愉快!讀了這本書,就好象有一股清泉不斷沖擊著我的頭腦,讓我的思想在不斷的撞擊中反復錘煉,去腐存新。在讀書時,我常常情不自禁地掩卷沉思,對照書中的例子,反思自己平時的教育行為,在不斷的對比與學習中,我常常為蘇霍姆林斯基為了學生成長不惜余力的精神而感動,也為自己在教育活動中對學生的毛躁與教育方法的粗糙深感羞愧。讓我深深感受到,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時時不忘己任,努力完善自己的教育方法,時時不忘貼近學生的心靈,給他們發展的空間,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他們的熱情,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有用的人才。
最近在讀蘇霍姆林斯基的《和青年校長的談話》一書,整體進度比較慢。遇到一些章節總是想反復讀誦,頻頻中斷,一者是有些地方實在是太在理太認同了,所以會反復多看幾遍,而有些地方是感覺尚未明白所以要推敲幾次!如:書中提及,教師的工作應該是極其富有創造性的工作。聯系我們當下,熊老師一直在提老師們不能停留在舒適圈內,要打破舒適圈。我想如果我們教師在工作中習慣性的停留在舒適圈內,不去探索和分析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學生,那么這種創造性就得不到發展,我們的教育就變得沒有創造性,間接的對孩子們的教育就會變得特別的呆板生硬模式化,遇到一些突發的問題或者比較有個性的孩子就容易不知所措,也找不到突破點。
這一點深有體會,這學期帶一二年級的數學課,合班上課,二年級的小嘉同學是一個比較活潑好動的孩子,這類孩子有個優點,就是很聰明,基本一點就通。所以剛開學那段時間我基本的思路是給他布置任務,不懂的地方適當點撥,課堂上雖然也會有點小動作,基本提醒一下會收斂。后來一兩周當我把重心轉移到一年級的同學身上時,我發現他的狀態就特別不好,課堂紀律很差,著實把我氣的夠嗆!沒有辦法,因為我是老師,職責所在,不能退,也無路可退,于是向其他老師求助,小紅老師給了一個字:陪。細細思考也有道理,就像對自己的孩子,光嚴格要求是不夠的,還需要有陪伴。同時我還發現,其實小嘉同學也有很善良,很熱心,很渴望被關注的一面??赡芤驗樗男愿?,以往受到的批評都是比較多的,可是越批評孩子的狀態就會越差,這一點是永恒的真理。唯有鼓勵和表揚為主才能讓孩子朝氣蓬勃自信滿滿。明白了這兩點之后自己再次調整對他的思路。
課后多一些陪伴,陪他們踢足球,陪他們做游戲,帶他們去我家摘橘子等,課堂上帶著他一起溫習一年級數學的重點,同時多表揚他進步的地方,偶爾有些地方沒做好也先放一放,先說那些方面做好了。一個月下來感覺我們相互的狀態都會很不錯,打心眼里喜歡上這個胖嘟嘟的小伙子了。我想這應該也屬于教師的創造性工作的范疇。用心對待每一個孩子,用心對待每一次課堂,用心對待每一個問題,我想唯有“用心”二字才能不斷的激發教師的創造性,也唯有用心二字才能讓教師感受到教育的意義。
。
這一學年,我有幸拜讀了《走入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是教師的楷模,為人處事的楷模,全球教育高手。他真實經歷35年的文化教育職業發展,一心撲在文化教育工作方面,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記錄、總結本身的文化教育社會實踐活動,造成了豐富多彩的蘇霍姆林斯基文化教育工作經歷。而這本書便是編者在全方位學習培訓蘇霍姆林斯基經典著作的基本上,用心地從他這些獨具一格設計風格的基礎理論和教悔中挑選優中之優、頭等大事,并對于此事生發一些感言后所撰寫而成的。讀過這本書要我更立即地、更便捷地了解了蘇霍姆林斯基這些膾炙人口的妙言箴言、教育家篇、系列產品教悔,也要我對將來的教育工作中擁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因為書里闡述較多的是教師、學員、閱讀及家中教育難題,因而我將他們做為關鍵字明確提出來。
蘇霍姆林斯基覺得:教師的教育素養最先就是指對自身所教的課程要有刻骨銘心的專業知識。而其關鍵特點的第一個標示,便是教師在授課時要立即訴諸學員的理性和內心。
另外,讀書,讀書,再讀書。教師的教育素養的這一層面更是在于此。要把讀書作為第一精神實質必須,作為挨餓者的食材。要有讀書的興趣愛好,要喜愛博覽群書,能夠在書籍眼前坐下來,深層次地思索。
此外,教師的教育素養的一個很重要的要素,便是要明白各種各樣科學研究少年兒童的方式。沒有扎扎實實的心理學基礎,就算不上教育素養。
教育素養還有一個層面,這就是教師的語言涵養難題。在提高教育方法這最先要自身學習,努力本人的勤奮,提高勞動者的素養,最先是提高觀念的素養。這就規定大家提高師德水準。他勸誡大家,沒有本人的思索,沒有對自身的勞動者的尋根究底的科學研究精神實質,那麼一切提高教學法的工作中全是難以置信的。蘇老在一個實例中提及的這位十分受學員和聽課者熱烈歡迎的歷史時間教師講到:對這堂課,我提前準備了一輩子。并且,總體來說,對每一節課,我全是用終身的時間來備課的。但是,對這一課的立即提前準備,換句話說當場提前準備,僅用了大概15分鐘。這在其中的秘密告知大家,一些出色教師的教育方法的提高,更是因為她們堅持不懈地讀書,不斷填補她們的專業知識海洋.不難看出,一些教育大伙兒也罷,從我院走向世界的竇貴梅和曉梅校領導的發展也罷,都源于于勤奮學習、刻苦鉆研及很多的累積。
蘇霍姆林斯基在書里提到:在中小學里學習培訓的時代,是少年兒童在社會道德的、智力的、感情的、人體的、審美觀的發展趨勢中整整的的一個發展趨勢階段,希望小朋友們變成這世界的旅者、發現者、創造者。我的教育理想化便是:讓小朋友們去觀查、思索和推論,感受勞動者的快樂和給自己造就的物品而覺得引以為豪,為他人創造美和快樂并在這里中尋找自身的幸??鞓?,賞析大自然、歌曲和造型藝術的美,以這類美來豐富多彩自身的內心世界,關注他人的痛楚和快樂,像關注自身的事兒一樣關注他人的運勢。實際上,他所講的是與大家的教育塑造戰略方針是一致的,大家的培養目標便是讓學員變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的發展的好學生。
一年多的教育課堂教學職業生涯也更是那樣一步步走回來的。大家塑造學員培養優良的學習培訓、習慣養成;大家領著她們進行多種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從這當中獲得鍛練和提高。
書里強調:在中小學里,單獨閱讀在學員的智力發展趨勢、社會道德發展趨勢和審美觀發展趨勢中起著獨特的功效。閱讀往往能變成一種強勁的教育能量,是由于人到稱贊英雄人物的社會道德美和勤奮摹仿的情況下,便會想到到自身,用一定的社會道德限度來點評自身的個人行為和自身的為人正直。閱讀和應對書本思索,應變成學員的智力必須。這一點針對塑造邏輯思維素養也是至關重要的,沒有邏輯思維素養,也就不太可能有對學習培訓的渴望和持續把握新專業知識的心愿。
你是否還記得林語堂曾有一句妙語:自然光雖好,總要諸位親自去曬,別人卻替你曬不上。點亮個人內心的閱讀務必是個性化的、非強迫性的。這代表著閱讀興趣愛好與習慣性的塑造就十分關鍵。閱讀興趣愛好究竟是從哪里而來的呢?來源于家中和院校教育的危害。殊不知在我國的閱讀局勢令人擔憂。2007年,我國出版社研究會做一項調研:在我國有45%的家中無一本藏書、無一個書櫥;日本有96.8%的家中均有500本之上的藏書從而可以看出,差別之差距,難題之比較嚴重。
這個寒假,我在學校提供給每位老師的閱讀書中,精心挑選了閆學老師所著的《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這本書,這本書是閆老師在十幾年閱讀蘇霍姆林斯基作品、深入研究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思想的基礎上,結合蘇霍姆林斯基在自己工作中的實際影響所完成的一部書,看過此書后,覺得受益匪淺。其中,對《教學是教育這朵花上的一片花瓣》這篇文章,感受頗深。
蘇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生涯中,他首先關注的不是學生的學習成績,而是學生的心靈,他把保護孩子免受苦難的煎熬看成是教師最重要的使命。他認為成年人偶爾說出的一句話,或者一次偶然的沉默,都會像鋒利的刀子一樣傷害孩子。因此,閆老師認為“小心翼翼地保護這些柔弱的心靈是教育中最復雜、最重要的任務。只有這樣,教育這朵花才能開放得鮮活美麗,也只有這樣,教育中的那片花瓣_____教學,才能鮮活美麗”,這些發人深省的語句表達她對當今教育教學一些短視與功利行為的看法,更表達她的期望,那就是教育應該有超乎功利的追求,那就是要教育學生做一個真正的人。
想到這些,不禁使我想到我的學生小健,小健是有著高高的個頭,憂郁的大眼睛男孩。剛升入初中時,我看到他的成績單都驚呆了,他不但科科不及格,甚至有的學科居然得個位數,第一次遇到這樣的學生,真不知該如何進行教育。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我犧牲很多個人時間,為他無償補習,但收效甚微,他不但成績總是倒數第一,勞動也不積極,對待班級的各種活動更是冷漠,所以,同學們慢慢的開始疏遠他,有時候有人還會嘲弄他,我在給他又補習,又經常談話都不見效后,也有些泄氣,覺得他簡直是無藥可醫,甚至都有想放棄教育他的想法。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發現他在修自己的桌椅時神情的那份專注、自信,動作的一招一式,有條不紊與課堂上呆若木雞的他有天壤之別,于是,我靈機一動,決定聘請他為班級的備品維護員,讓他有機會發揮這個特長。我還特意帶他到學校后勤韓老師處,學習修理桌椅的各種方法,他學的很用心,還會不時的向韓老師提出問題。從那以后,班級的備品一有損壞總會被他及時修理好。同學們看到他手藝高超,桌椅出現問題、甚至一些常用的小物品出現問題,都會求他幫忙,他總會熱情的相助,于是,他和同學們的關系越來越融洽,他那憂郁的眼神變得明朗起來。我趁熱打鐵又提供給他很多參與活動的機會,他一改之前的冷漠,熱情的參與到班級的各項活動。于是運動會上有他快速吹氣球無繩系氣球的身影,班級搬家時,有他打理班級物品裝箱打包的身影,跳繩比賽場上,有他靈活跳動的身影。
同學們通過活動發現他身上更多的優點,他通過各項活動展示了自己,獲得了本該屬于孩子的快樂,獲得了同學們的認可與尊重,贏得了自尊。最可喜的是不但他的生活改變了,他的學習成績竟然也略有提高,初二上學期的期末考試,他終于扔掉倒數第一的交椅,當他開心的向我匯報這一消息時,我也是感到由衷的高興和欣慰。因為如果當初我只以學習成績論成敗,那么就不會有今天這個陽光男孩小健。
正因為有以上的經歷,所以當我讀到閆老師寫的《教學是教育這朵花上的一片花瓣》時,引起我內心強烈的共鳴,內心也更堅定了教育的信念——孩子不是學習機器,作為教育者有責任把孩子當作“人”來對待,教學重要,但它只是教育這朵花上的一片花瓣,育人更重要,關注學生心靈的成長,教育出一個心理健康,積極面對生活,對他人,對社會有價值的真正的人,我認為這也可以成為一名教師引以自豪的事。
蘇霍姆林斯基,讀來,再親切不過的一個名字。那種一讀傾心,再讀仰慕、崇拜的感覺歷歷在目,會讓你情不自禁的,尋覓大師的足音。
最初讀大師的著作,《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一書,沒有高深晦澀的理論知識,這種理論加實踐的論述方式與我最相宜了,好理解嘛,具體操作起來也比較方便。
我被它深深地打動了,我為文中所描繪的教育所吸引,或者說是有些迷戀。我堅信,這樣的一所學校,這樣的一群老師,是一所理想的教育樂園。
蘇霍姆林斯基先生,他那么懂教育,了解孩子,他走到了教育真諦的大門里面。他熱愛教育,喜歡孩子,在自己的教育園里探尋教育的規律,他覓得教育之真諦,微笑著將自己的教育發現呈現在我們大家的面前。
在他面前,我并不感到自身的渺小,因為你已完全為他的真知灼見所折服,心中唯有崇拜和無限的向往。向往,甚至覺得,那就是教育的天堂,教育的世外桃源,教育的理想國,孩子和老師們的一片樂園。你無法抑制他那股強大的吸引力,那樣的一種理想的教育狀態,成了我終身對教育的仰慕。
似乎遙不可及,卻又那么地撼天動地,仿佛不在人間,只屬于那高高的云端。我醉了,陶醉在這樣的一片教育理想之樂園。
我愿意和孩子們在一起,為你,我不怕千難萬險,因為蘇霍姆林斯基思想的光芒,是遠方的燈塔,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
巍峨高山,心向往之,我愿追隨大師,執著追求教育的真諦,牢記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不忘初心,不負使命。
沒有人會隨隨便便的成功,唯有用心、專注、執著,才能趟出一條屬于自己的康莊大道。書海跋涉,筆耕不輟,在思考中行動,在實踐中前行。對教育,我們有理想,有追求,有思想,有激情,有情懷。是的,我們都是時光的窮人,我們不只是惜時如金,會思考,敢前行,我們擁有一顆堅定、執著、淡然而行的勇敢的心。
學習終究是自己的事,讓我們鋪下身子,靜下心來,融進文字,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為邂逅高貴的生命,愉悅自己,歡喜他人。
1、“教育者的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使兒童、少年和青年形成關于人的美、關于人的思想情感和體驗中的高尚神圣東西的觀念,我們要使這種觀念成為有血有肉的東西——用高尚的道德行為的生動實例來充實它”。
教育啟示:看了這段文字,讓我聯想到在我們的教學目標中,常有這么一條“情感價值與道德觀”,即德育目標,由此可見,作為教師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育人,就是讓學生的認識生活中的真善美,知道是怎樣做是美的,怎樣做是丑的,從而促使他們在生活中去發現美、感悟美、創造美、實踐美。在教學中,我們透過一篇篇或雋美或質樸或含蓄或奔放的文本,讓學生們、孩子們感受從古至今,從中到外的自然之美、生活之美、人性之美,打動他們的靈魂,震撼他們的心靈,啟迪他們的思想,促使他們最終思考自己的行為,從而真正達到我們的教育目的——培養真正的“人”。
例:《伯牙絕弦》中俞伯牙與鐘子期的“高山流水”般的友誼,讓學生驚嘆的,不僅僅是鐘子期與俞伯牙的心有靈犀的“知音”之情,更是俞伯牙“子期不在為誰彈”的摔琴謝知音的決然,友誼在這一刻,再也不是聊友、玩伴等的代名詞,友誼,在這一刻,對學生而言似乎已經有了全新的詮釋,而這,正蘊含著他們對人生的'悄無聲息的深刻激烈的思考。
在我們和學生們一起學習《跨越百年的美麗》時,我想學生所學習到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深的是啟發了他們對美的真諦的思考。
“生活中有許多美麗的東西,然而最美麗的花也會凋謝,再美麗的人也會衰老,然而有一種美,它跨越百年歷久彌新,著名的科學家居里夫人就是一位具有這種美麗的人,讓我們一起??”。這節課一開始,我就用語言,這無形的大手緊緊抓住了學生們的心。十一、二歲的青少年的正是發現美、追求美、自我意識覺醒的時期,他們更急于想知識的就是“什么是美?什么是真正的美?”通過對課文中居里夫人外貌描寫的句子的分析,有的學生直率的說出了“居里夫人并不美麗!面容憔悴神情疲倦的人怎么會美麗呢?”,然而當我們分析了她憔悴的原因,簡陋的工作環境、“終日的煙熏火燎”,“三年又九個月”的持之以恒,最終從成噸的礦渣提煉出了這比原珠筆芯還要小的0.1克鐳時,學生們無一不為居里夫人堅毅、執著的精神之美震憾,而成名后,不計虛名、視金錢為糞土的淡泊名利,被誤解仍忘我投身科研的高尚人格之美,更令學生折服,學生們發自內心的理解、認同了這位跨越百年、千年依然美麗的偉大女性,真正認識了美的真諦,而這種鮮明的情感教育,不僅對于學生、對于我,也是一種美的熏陶、一次精神的洗禮。
資料共享平臺。
”
教育啟示:記得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有30年教齡的歷史教師上了一節公開課,這節課上很絕,以致聽課的老師和領導完全被吸引了,就像自己變成了學生一樣。課后,人們詢問他這節課備了多長時間,他回答說:“對于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這節課的直接準備,我只用了15分鐘”。這是一種怎樣的備課呢?我想正是靠讀書,持續不斷的讀書,跟書籍結下了終身的友誼。通過讀書獲得數倍于教科書的知識,只有這樣,我們——教師,在課堂上講解教材時,才能更加自如的分配自己的注意力,更多的智慧解決學生們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更多精力關注學生們課堂的行為與狀態。
3、如果教師不想辦法使學生形成情緒高漲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使不懂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p>
教育啟示:我們上課時有時說“這堂課上得很沒勁”。原因也許不同,但教師講課時激發不出學生的真正的激情可能是最重要的。教師對教材講述的含糊不清,針對性不強,以至于在孩子們那里形成了一種沉悶的感覺。教師對教材無所謂的態度,立即會傳遞給學生,這樣一來,教學內容似乎成了架設在師生之間的一條鴻溝。面對著難以逾越的寬度,試問學生怎么能精神得起來呢?在這樣的課堂上,比起那些需要注意力集中和內容豐富的課來學生本不需要緊張,但卻前所未有的感到疲憊,也許只有下課鈴才能讓他們更興奮一些。
更多精彩的教師讀書筆記推薦:
《與幼兒教師對話》讀書筆記。
《我終于讀懂了您》教師讀書筆記。
《和孩子一起跳舞》教師讀書筆記。
《今天,我們怎樣做教師》讀書筆記。
《做一個專業的幼兒教師》讀書筆記。
對于蘇霍姆林斯基的大名,相信許多教師不會陌生。蘇聯的教育理論家,撰寫了一本非常著名的教育理論專著《給教師的建議》。正因如此,步入教師的崗業之后,在偶然和必然之中,我與他有了一次親密的邂逅,與他的這本著作有了一次深刻的思想碰撞,與相關的教育有了一次深度的交流和學習。
當我對他的的認識還僅僅局限于久聞其名的程度時,學校的一次頗具規模的青年教師讀書活動使我接觸到了這位蘇聯教育家的教育世界。真正感受到了他對孩子的尊重和關愛和對教育的嘔心瀝血。從此,放在手上捧在懷中的那厚厚一本不再只是純理論的教育書籍,而是一份覆蓋在老師身上的理應擔負的責任的分量。
于是,我們的讀書活動如火如荼的進行了。
剛接觸這本書時,大家都被這長長的一連串的建議驚呆了,密密麻麻的純理論文字霎時讓眼睛應接不暇,想像著真該有些愚公移山的.堅定不移的氣勢才能有幸將其虜獲。但在學校領導的鼓勵和引導下,我們很快就調整了心態和步伐,開始以積極的態度投入到讀書活動的浪潮中去,用我們的熱情去接受神圣的指引,仿佛懷揣著打開知識殿堂的鑰匙,只為祈禱一次陽光照亮心靈的契機。
在繁忙的教學工作中,我們每個人都堅持著每周兩次的集中學習任務。大家各自成組,制定了詳細的閱讀計劃和獎懲措施,并不時的坐在一起討論一些有利于閱讀和學習的方法和活動。每個人是老師又仿佛做回了學生,彼此交換閱讀方法,各自埋頭做閱讀筆記,相互交流閱讀感受。在此基礎上更能提出一些存在于現實當中的理論缺陷。每周五,大家又匯聚一堂,像蠢蠢欲試的學生似的欣然接受校領導針對閱讀內容所設置的相關的一些試題。大家聯系實際,各抒己見,談古論今,滔滔不絕,愣是把每周的收獲和感受洋洋灑灑一股腦的全復印在紙上。那時,在心里蠕動得是對于教育的一絲絲懵懂,從筆尖流逝得是對于孩子的一片片真情,在腦中交融得是對于教學思想的一次次磨合。在不知不覺中,仿佛與蘇霍姆林斯基有了一次痛快淋漓的促膝暢談。于是,我知道了終生閱讀,我知道了因材施教,我知道了兩套教學大綱,知道了能力和知識要協調……甚至于平時,我們也沒放過閱讀的機會。每次交流聚會時,總能看到各自書上那滿滿當當的筆記和劃線。仿佛在訴說許許多多個日日夜夜的勤奮和堅持。
寒假歸來,我們又開展了一次別開生面的辯論賽。題為:論接受式學習是否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賽前,大家通過書籍和網絡收攏了大量的資料,可謂準備充分,蓄勢待發。
雖然在辯論當中還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和缺陷,但是我們已經能把從蘇霍姆林斯基書中提取的理論轉化為教學中的實際,并開始探討教育。這不能不說不是一個突破,是閱讀的突破也是思想的突破。
感謝蘇霍姆林斯基,感謝這本書。它像一盞在大海上指引方向的探照燈,使遨游在教育世界的迷茫的我們,有了一個可以向往且應該向往的方向。
在《蘇霍姆林斯選集第一卷》里有三本書的內容:《全面發展的人的培養問題》、《學生的精神世界》、《培養集體的方法》,而在讀第一本的時候,我們是需要辨證去吸收的,因為蘇霍姆林斯基生活的年代跟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不同,蘇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視勞動教育,他說“實現自由勞動,形成人必須勞動的堅定信念,培養勞動的習慣,鄙視懶惰和玩忽職守——這些是實現個人全面發展的基本的、起決定作用的條件?!?/p>
可是,即使是在城鄉結合部的學校,我們也根本沒有多少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勞動中去體驗,去進行德育教育。所以,如何在新時代吸收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能給我們的工作帶來啟發和幫助,這是我讀書的指導思想。
啟示一。
在第一卷的94頁,有一段話給我標上重點符號:
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技巧和藝術就在于:教師要善于在每一個學生面前,甚至是最平庸的、在智力發展上最有困難的學生面前,都要向他打開他的精神發展的領域,使他能在這個領域里達到頂點,顯示自己,宣告大寫的“我”的存在,從人的自尊感的泉源中汲取力量,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而是一個精神豐富的人。
這個領域就是道德發展。在這里,通往頂點的道路對任何人都沒有封鎖,這里有真正的和毫無限制的平等,這里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偉大的、獨一無二的人。
“我們學校的畢業生中有幾個女孩子,曾經在掌握知識方面感到極其困難。從少年早期,我們就讓這幾個四、五年級的女生當學前兒童、一年級學生的教養員。她們從這項充滿著高度道德意義的高尚活動中得到了體驗自己的人的尊嚴感的幸福。否則,早在童年和少年時期,她們就會感到自己是個不幸的人。后來,這項勞動成了她們寄托生活的意義和生活的目的的事業?!?/p>
這段話和這個案例告訴了我們就是要充分相信每個孩子,特別是那些智力發展上最困難的學生,都相信他們有勝任的事情,都給他們機會去展示自己的能力,這是他們獲得尊嚴的關鍵,相信自己是個有用的人的關鍵,而這一點,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
這讓我想起了我們班那個智力發展最困難的孩子。這兩天開始了復習吟誦的活動,每個孩子都有一張表格,到老師這里背誦后老師就蓋上印章,孩子們非常踴躍,下課時間也尋找我的蹤影來背詩給我聽,而在這長長的隊伍中,就有這個智力發展最困難的孩子,讓我很驚喜。
上學期她背過的古詩,她還記得,她加入這個隊伍,她也需要肯定,讓我慚愧的是,當時由于時間太匆忙,她一時沒有流利背誦出來,我就把表格還給她,沒有耐心等待,真的很后悔,如果當時我能不趕著去課室上課,能多呆一分鐘等待她背完,或許在她心中的那份自豪感和自信會更足,可是,我缺少這顆細膩的感受的心,這是我需要修煉的地方。
同時,我也更加相信:對那些基礎差的孩子一定要“逼”,不能隨他們算了吧,當他們不懂得學習的時候,一定要嚴抓,讓他們把基礎一點點補回來,因為只有這樣,等他們積累到一定程度,他們接受新知識的能力就加強,當他們能學會的時候,他們的信心就會回來,他們的學習也會從被動轉為主動,因為他們嘗到了學習成果的甜頭。
教育,真的是一門細致的學問,是一門修煉的學問。
蘇霍姆林斯基是教育史上的傳奇英雄。懷著敬畏,我閱讀了《蘇霍姆林斯基選集》,其中“思考的過程是解決問題的過程,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腦力勞動?!弊屛揖镁貌荒芷届o。我認為教師一定要有思考力。
教師備課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目標知識(學科),有關學生的知識,學科教育知識。這些都是由上而下的進行的。而學生學習則是從個人經驗、前備知識、知識表達方式解答三方面由下而上進行的。教師以一定的方式表達目標知識,并通過教學活動促成學生形成的期望的理解。這就引起師生對接矛盾。因為學生是經由自主建構興盛“學生理解的知識”,主要通過課堂提問,課堂練習,回家作業,測驗考試等形式在一定情境下表達“學生理解的知識”。
教師與目標知識對照發現差異,修正教學材料或過程。教師用重復練習,提供變式,澄清概念,關聯強化等形式提供反饋及采取措施,修正偏差。所以教師要思考,要從學生經驗出發設計課堂。課堂教學應以教學目標為本,不管教學理念如何轉變,教學方式如何變革,但教學手段和教學形式一定要服從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這一點是永遠不會改變的。課堂的每一個教學環節都要緊緊環繞教學目標展開。
有一點應該銘記:教師只有提升自己的素質,加強各方面的學習才能防患于未然,一以概之就是要會讀書,有思考力。
上個月,我有幸拜讀了《蘇霍姆林斯基選集》。這是一部論文集,涉及內容很廣,既有德育﹑公民教育﹑理想教育方面的論文,也有勞動教育﹑情感教育﹑語言教育﹑自我教育等方面的論文;有論述學校教育的論文,也有論及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以及各種教育有機結合的論文??梢哉f,這是蘇霍姆林斯基多年教育心得的結晶。在書中,他從多角度談了教師﹑家庭﹑社會對學生成長的多方面影響,既有對成功做法的贊揚鼓勵,也有對學校和社會錯誤行為的嚴厲批判。
讀了這本書,就好象有一股清泉不斷沖擊著我的頭腦,讓我的思想在不斷的撞擊中反復錘煉,去腐存新。在讀書時,我常常情不自禁地掩卷沉思,對照書中的例子,反思自己平時的教育行為,在不斷的對比與學習中,我常常為蘇霍姆林斯基為了學生成長不惜余力的精神而感動,也為自己在教育活動中對學生的毛躁與教育方法的粗糙深感羞愧。
教師在課堂上創造的精神飽滿和樂觀愉快的語調,在培養學生牢固持久的學習愿望和取得越來越好的成績方面,具有極大的意義。
我們上課時有時說“這堂課上得很蔫”。學生“蔫”的原因也許不一而同,但教師講課時激發不出學生真正的激動心情可能是最重要的原因。教師對教材的講述萎靡不振,針對性不強,以至于在孩子們那里形成了一種郁悶心情。教師對教材無動于衷的態度,立即會“傳導”給學生,這一來,被講述的內容似乎成了矗立在師生之間的一堵高墻。面對著難以跨越的高度,試問學生怎么精神得起來呢?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沒有緊張思考的那種倦意,然而,比起上注意力集中和內容豐富的課來,孩子們上這樣枯燥的課更加疲憊不堪,也許只有下課鈴聲才能帶來些許生氣。
學生對學習的熱切愿望,明確的學習目的,是學生學習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的動力。培養這種愿望與學校整個教育﹑教學工作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而它的實現首先得依靠課堂,更需要教師的不斷引導與激勵,作為教師的我們,更要時刻注意克服那種令學生昏昏欲睡的課堂語調,用飽滿的熱情激發學生求知的動力。
誰沒有見過學校里這種常見的場景呢?教師正在講解一個新的教學內容,學生們認真聽著內容豐富的講解。新內容的講述結束了,教師問學生:“有什么問題嗎?”教室里一片沉默,沒有問題,于是,教師得出結論,看來新內容學生們都搞懂了。但是當教師把學生一個接一個地叫起來,讓他們復述教師講述的內容的時候,他們都回答得前言不搭后語,根本講不出個所以然來。于是,教師不得不把剛才講述的內容重述一遍。但是,在講述之前,教師常常不無憤怒地對學生們說:“既然你們一點都沒懂,為什么你們剛才不提出問題來?”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常常氣憤學生的不懂裝懂??墒?,在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分析之后,我不得不承認,我錯怪學生了。其實,在當時那種情況下,學生們根本無法判斷他們對新內容是理解了還是沒有理解,因為在講課之初,教師并沒有明確告訴學生,在學習這一新內容時,他們應該理解什么,在思考過程中應達到什么目的。思索﹑思考,只有當它的目的十分明確,也就是說,思考的過程是解決問題的過程的時候,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腦力勞動。教師越是善于把學生的思維活動賦予解決問題的性質,學生的智力也就能越加積極地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來,學習中的阻力和困難也就越加清楚,因而腦力勞動的過程也就在某種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難的過程。那種認為把教學內容講得越清楚,越明白,學生的問題就會越少,他們的知識就會掌握得越牢固的教師,是大錯特錯的。
真正的好老師決不會越俎代庖地替學生解決難題,他們對學生的關心首先表現在讓學生明白擺在他們面前的困難是什么,要想克服困難,不僅僅需要孩子們集中極大的注意力,而且需要他們付出極大的意志力。要想真正地掌握知識,不僅僅要在學生面前揭示教材內容的本質,而且要教給學生怎樣思考,讓他們獨立地,自覺地深入到教師的詳細講解中來。學生被動,消極地掌握住的知識,對學生思維發展起不到多大的影響,而通過積極的努力,主動地去采摘,獲取的知識,不但讓人深信不疑,倍加珍惜,更會不斷激發學生積極思考的興趣,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來。
蘇霍姆林斯基在《寄語后來人》一文中,對后輩的教育同行們寄予了無限厚望,他把自己對教育未來的期望整理成八條教育遺囑,對影響學生發展的各個方面都進行了細致地囑咐。其中有一條,蘇霍姆林斯基特別講到要保護好學生的自尊心。他說,要當做最寶貴的珍寶一般,保護兒童的信賴這朵最嬌柔的鮮花。它是很容易折損,憔悴和被不信賴的毒汁毒死的。
作為一名教師,很少人不愛自己的學生;作為學生的家長,也極少有人不愛自己的孩子。但是,在教育下一代時,盡管有時我們為他們的成長付出了很多,可他們并不領情,甚至常常事與愿違,收到相反的結果。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沒有把他當做一個活生生的人來對待,其實孩子也有自尊心,而且一點也不比大人小。作為一名教師,只有在教師關懷學生人格尊嚴時,教導才能成為教育,就本質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關懷學生,讓他經常具有作為智力勞動者的自尊感,作為公民的自尊感,作為自己父母兒女的自尊感,作為因自己崇高的意向﹑激情和成績而變得美好起來的個人的自尊感。我們要讓學生經??吹阶约旱某晒?,讓他們感到每一天都不白費力氣,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獲。
讀了這本書后,我不但對蘇霍姆林斯基書中講述的教育理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對蘇霍姆林斯基的偉大人格也充滿了深深的敬意。他用赤誠的心﹑火熱的血﹑堅強的毅力﹑辛勤的汗水,在人們心中樹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讓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時時不忘己任,努力完善自己的教育方法,時時不忘貼近學生的心靈,給他們發展的空間,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他們的熱情,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有用的人才。
。
要實施素質教育,首先必須提高教師素質。教師的素質如何才能提高,教師的觀念如何才能轉變,或者說,和時代相通的先進教育理念、民主平等的師生觀念從哪里來?廣大教師要多讀書讀好書——讀書就是最好的辦法。通過閱讀教育專著,我獲益匪淺,認為閱讀教育專著是教師接受繼續教育的最便捷的方式,是幫助教師提高的有效途徑。
瓦.阿.蘇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蘇聯近二十年來在國內外享有盛名而且影響極大的一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他十七歲初中畢業后,就當農村小學教師,二十九歲起擔任一個農村完全中學的校長,直到五十二歲去世,始終沒有脫離學校的實際工作。在并不算長的一生中,這位有心人立志教育改革,潛心科學研究,寫出了四十多本書和六百多篇論文,理論上自成體系。蘇聯中央級和地方級的出版社,分別為他出版了兩套多卷本的教育文集。他在蘇聯教育界的地位,不亞于過去的馬卡連柯,而他的教育實踐和理論成就,甚至比馬卡連科還更豐富,更有現實意義。
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專著,像一面鏡子,字里行間真誠地表述著作者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忠誠與執著。因為它充滿了精氣神,這種東西彌漫在課堂上,會把學生的心緊緊抓牢;這種東西存在于教師心靈深處,使它充滿了善意,充滿了真誠,充滿了生命的靈氣。蘇霍姆林斯基用真誠的筆調向我們闡述了許多偉大的真理,雖然他來自于不同的年代,但他閃光的思想對我們來說,一點也不顯過時。在今天教育的問題是具有共性的,它不會因為時間的推移而改變或消失。
教師要多讀書,提升教育的理想和信念,讀書可以提升教育的理想和信念。蘇霍姆林斯基說:“學校應當成為書籍的王國?!薄耙焯炜磿?,終生以書籍為友,這是一天也不斷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實著思想的江河?!睈酆米x書應該是教師的職業素養和習慣。如同軍人喜愛武器、孩子喜愛玩具一樣,教師的第一至愛應該是書籍,只讀教材和教參兩本書的教師無論如何不能稱之為優秀教師。
教育就是愛,愛就是教育。愛心是人類的一種高級情感,但是又和人類的理智、道德、審美、人格相互關聯?!皭坌挠恕辈粌H是一般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要求,更是教育人道主義的體現。教育是培養生命的事業,世界上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嗎?作為教師,最可貴的是能夠保持高尚的人道主義情懷。
通過學習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專著,從中悟出生動真實的道理,通過這些去更好地指導我們去教學。像這樣有價值、有意義的書籍今后還要多看、???、反復看。為了我們的工作更加有意義,我們有這個必要去學習書本上的精華。不斷地反思自己,總結自身不足等原因。作為老師,我們要想盡一切辦法去點燃學生心靈中“想成為一個好學生”的火花,愛護好這點火花,使他能熊熊燃燒起來。
這是一次讀書的交流,是一次思想的交流,更是一次心靈的交流。我將帶著這份收獲,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教學中,為教育的明天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暑假期間,我讀了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教育選集。在書中,他從多角度談了教師、家庭、社會對學生成長的多方面影響。既有對成功做法的贊揚鼓勵,也有對學校和社會錯誤行為的嚴厲批判。
讀了這本書,就好象有一股清泉不斷沖擊著我的頭腦,讓我的思想在不斷的撞擊中反復錘煉,去腐存新。在讀書時,我常常情不自禁地掩卷沉思,對照書中的例子,反思自己平時的教育行為,在不斷的對比與學習中,我常常為蘇霍姆林斯基為了學生成長不惜余力的精神而感動,也為自己在教育活動中對學生的毛躁與教育方法的粗糙深感羞愧。讀完全書后,我對蘇霍姆林斯基談到的這幾方面內容深有體會:
一、教師是學生的引路人。
蘇霍姆林斯基之所以能立志從教,并取得了如此偉大的成就得益于他的啟蒙教師安娜·薩莫伊洛英娜。這位女教師在教育工作中,不僅是孩子們的老師,也是孩子們親密的伙伴。她講課時學生們都有濃厚的興趣,所教的知識常被學生銘刻在記憶之中。她常帶孩子們到大自然中去,引導學生思考許多問題,學習了不少東西,明白了許多道理……這使幼小的蘇霍姆林斯基不僅愛上了書本,愛上了同伴,愛上了大自然,而且他更尊敬這位老師。他向往著自己的知識能同老師一樣淵博,向往能象老師一樣。從這時起,蘇霍姆林斯基逐步樹立了從事教師這一神圣職業的志向。因此在七年制學校畢業時,他毅然決定報考師范院校,后來一步一個腳印,從一個普通的教師成長為一名偉大的教育家。教師是學生的良師益友,是學生健康成長直接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教師良好的師德修養對學生的影響、發展作用極大。把熱愛事業和熱愛學生相結合,對他們的教育做到“愛心、耐心、恒心”,直到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為止。
二、保護好學生的自尊心。
蘇霍姆林斯基在《寄語后來人》一文中,對后輩的教育同行們寄予了無限厚望,他把自己對教育未來的期望整理成八條教育遺囑,對影響學生發展的各個方面都進行了細致地囑咐。其中有一條,蘇霍姆林斯基特別講到要保護好學生的自尊心。他說,要當作最寶貴的珍寶一般,保護兒童的信賴這朵最嬌柔的鮮花。它是很容易折損,憔悴和被不信賴的毒汁毒死的。作為一名教師,很少有人不愛自己的學生;作為學生的家長,也極少有人不愛自己的孩子。但是,在教育下一代時,盡管有時我們為他們的成長付出了很多,可他們并不領情,甚至常常事與愿違,收到相反的結果。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沒有把他當做一個活生生的人來對待,其實孩子也有自尊心,而且一點也不比大人小。作為一名教師,只有在教師關懷學生人格尊嚴時,教導才能成為教育,就本質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關懷學生,讓他經常具有作為智力勞動者的自尊感,作為公民的自尊感,作為自己父母兒女的自尊感,作為因自己崇高的意向、激情和成績而變得美好起來的個人的自尊感。我們要讓學生經??吹阶约旱某晒?,讓他們感到每一天都不白費力氣,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獲。
三、反思造就了成長。
蘇霍姆林斯基在他的教育實踐中也曾有過這樣的失誤。那時,他剛參加工作,一個名叫斯捷帕的男孩,由于過分活潑、頑皮,在一次玩耍中無意把教室里放著的一盆全班十分珍愛的玫瑰花給碰斷了。對此,蘇霍姆林斯基大聲斥責了這個學生,并竭力使這個闖禍的孩子觸及靈魂,吸取教訓。事后班上孩子們又拿來了三盆這樣的花,蘇霍姆林斯基讓孩子們用心輪留看護,唯獨斯捷帕沒有獲準參加這項集體活動。不久這個學生變得話少了,也不那么淘氣了。年輕的蘇霍姆林斯基當時想,這倒也好,說明自己的申斥對這個學生起了作用??墒遣挥淇斓氖录谒庳熯@位學生的幾周之后的一天發生了。這天放學后,蘇霍姆林斯基因事未了,還留在教室里,斯捷帕也在這里,他準備把作業做完回家。當發現教室里只有老師和他倆人時,斯捷帕便覺得很窘,急忙準備回家。蘇霍姆林斯基沒有注意到這種情況,無意中叫斯捷帕跟自己一起到草地上去采花。這時斯捷帕表情迅速變化,先苦笑了一下;接著眼淚直滾了下來,隨后在蘇霍姆林斯基面前跑著回家了……這件事對蘇霍姆林斯基觸動很大。此時,他才明白了,這孩子對于責罰,心里是多么難受。他開始意識到自己以前的做法,是不自覺地對孩子的一種疏遠,使孩子感到了委屈。因為孩子弄斷花枝是無意的,而且對自己的行為感到后悔,愿意做些好事來補償自己的過失,而自己卻粗暴地拒絕了他這種意愿。對這種真誠的、兒童般的懊悔,報之于發泄怒氣的教育影響,這無疑是對孩子的當頭一棒。
此后,蘇霍姆林斯基吸取了這一教訓,在以后的工作中很少使用責罰。通常,他對由于無知而做出不良行為后果的兒童,采取寬恕態度。他認為,寬恕能觸及學生自尊心最敏感的角落。
把教育失誤,變成教育財富。在不斷的反思中成長自己,造就自己,完善自己。這正是做教師的應該具有的基本素質。讓反思成為教師成長中的好習慣。
讀了這本書后,我不但對蘇霍姆林斯基書中講述的教育理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對蘇霍姆林斯基的偉大人格也充滿了深深的敬意。他用赤誠的心、火熱的血、堅強的毅力、辛勤的汗水,在人們心中樹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讓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時時不忘己任,努力完善自己的教育方法,時時不忘貼近學生的心靈,給他們發展的空間,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他們的熱情,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有用的人才。
上個月,我有幸拜讀了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選集。這是一部論文集,涉及內容很廣,既有德育、公民教育、理想教育方面的論文,也有勞動教育、情感教育、語言教育、自我教育等方面的論文;有論述學校教育的論文,也有論及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以及各種教育有機結合的論文??梢哉f,這是蘇霍姆林斯基多年教育心得的結晶。在書中,他從多角度談了教師、家庭、社會對學生成長的多方面影響,既有對成功做法的贊揚鼓勵,也有對學校和社會錯誤行為的嚴厲批判。
讀了這本書,就好象有一股清泉不斷沖擊著我的頭腦,讓我的思想在不斷的撞擊中反復錘煉,去腐存新。在讀書時,我常常情不自禁地掩卷沉思,對照書中的例子,反思自己平時的教育行為,在不斷的對比與學習中,我常常為蘇霍姆林斯基為了學生成長不惜余力的精神而感動,也為自己在教育活動中對學生的毛躁與教育方法的粗糙深感羞愧。
教師在課堂上創造的精神飽滿和樂觀愉快的語調,在培養學生牢固持久的學習愿望和取得越來越好的成績方面,具有極大的意義。
我們上課時有時說“這堂課上得很蔫”。學生“蔫”的原因也許不一而同,但教師講課時激發不出學生真正的激動心情可能是最重要的原因。教師對教材的講述萎靡不振,針對性不強,以至于在孩子們那里形成了一種郁悶心情。教師對教材無動于衷的態度,立即會“傳導”給學生,這一來,被講述的內容似乎成了矗立在師生之間的一堵高墻。面對著難以跨越的高度,試問學生怎么精神得起來呢?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沒有緊張思考的那種倦意,然而,比起上注意力集中和內容豐富的課來,孩子們上這樣枯燥的課更加疲憊不堪,也許只有下課鈴聲才能帶來些許生氣。
學生對學習的熱切愿望,明確的學習目的,是學生學習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的動力。培養這種愿望與學校整個教育、教學工作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而它的實現首先得依靠課堂,更需要教師的不斷引導與激勵,作為教師的我們,更要時刻注意克服那種令學生昏昏欲睡的課堂語調,用飽滿的熱情激發學生求知的動力。
誰沒有見過學校里這種常見的場景呢?教師正在講解一個新的教學內容,學生們認真聽著內容豐富的講解。新內容的講述結束了,教師問學生:“有什么問題嗎?”教室里一片沉默,沒有問題,于是,教師得出結論,看來新內容學生們都搞懂了。但是當教師把學生一個接一個地叫起來,讓他們復述教師講述的內容的時候,他們都回答得前言不搭后語,根本講不出個所以然來。于是,教師不得不把剛才講述的內容重述一遍。但是,在講述之前,教師常常不無憤怒地對學生們說:“既然你們一點都沒懂,為什么你們剛才不提出問題來?”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常常氣憤學生的不懂裝懂??墒?,在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分析之后,我不得不承認,我錯怪學生了。其實,在當時那種情況下,學生們根本無法判斷他們對新內容是理解了還是沒有理解,因為在講課之初,教師并沒有明確告訴學生,在學習這一新內容時,他們應該理解什么,在思考過程中應達到什么目的。思索、思考,只有當它的目的十分明確,也就是說,思考的過程是解決問題的過程的時候,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腦力勞動。教師越是善于把學生的思維活動賦予解決問題的性質,學生的智力也就能越加積極地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來,學習中的阻力和困難也就越加清楚,因而腦力勞動的過程也就在某種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難的過程。那種認為把教學內容講得越清楚,越明白,學生的問題就會越少,他們的知識就會掌握得越牢固的教師,是大錯特錯的。
真正的好老師決不會越俎代庖地替學生解決難題,他們對學生的關心首先表現在讓學生明白擺在他們面前的困難是什么,要想克服困難,不僅僅需要孩子們集中極大的注意力,而且需要他們付出極大的意志力。要想真正地掌握知識,不僅僅要在學生面前揭示教材內容的本質,而且要教給學生怎樣思考,讓他們獨立地,自覺地深入到教師的詳細講解中來。學生被動,消極地掌握住的知識,對學生思維發展起不到多大的影響,而通過積極的努力,主動地去采摘,獲取的知識,不但讓人深信不疑,倍加珍惜,更會不斷激發學生積極思考的興趣,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來。
蘇霍姆林斯基在《寄語后來人》一文中,對后輩的教育同行們寄予了無限厚望,他把自己對教育未來的期望整理成八條教育遺囑,對影響學生發展的各個方面都進行了細致地囑咐。其中有一條,蘇霍姆林斯基特別講到要保護好學生的自尊心。他說,要當做最寶貴的珍寶一般,保護兒童的'信賴這朵最嬌柔的鮮花。它是很容易折損,憔悴和被不信賴的毒汁毒死的。
作為一名教師,很少人不愛自己的學生;作為學生的家長,也極少有人不愛自己的孩子。但是,在教育下一代時,盡管有時我們為他們的成長付出了很多,可他們并不領情,甚至常常事與愿違,收到相反的結果。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沒有把他當做一個活生生的人來對待,其實孩子也有自尊心,而且一點也不比大人小。作為一名教師,只有在教師關懷學生人格尊嚴時,教導才能成為教育,就本質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關懷學生,讓他經常具有作為智力勞動者的自尊感,作為公民的自尊感,作為自己父母兒女的自尊感,作為因自己崇高的意向、激情和成績而變得美好起來的個人的自尊感。我們要讓學生經??吹阶约旱某晒?,讓他們感到每一天都不白費力氣,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獲。
讀了這本書后,我不但對蘇霍姆林斯基書中講述的教育理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對蘇霍姆林斯基的偉大人格也充滿了深深的敬意。他用赤誠的心、火熱的血、堅強的毅力、辛勤的汗水,在人們心中樹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讓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時時不忘己任,努力完善自己的教育方法,時時不忘貼近學生的心靈,給他們發展的空間,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他們的熱情,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有用的人才。
蘇霍姆林斯基是教育史上的傳奇英雄。懷著敬畏,我閱讀了《蘇霍姆林斯基選集》,其中“思考的過程是解決問題的過程,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腦力勞動?!弊屛揖镁貌荒芷届o。我認為教師一定要有思考力。教師備課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目標知識(學科),有關學生的知識,學科教育知識。這些都是由上而下的進行的。而學生學習則是從個人經驗、前備知識、知識表達方式解答三方面由下而上進行的。教師以一定的方式表達目標知識,并通過教學活動促成學生形成的期望的理解。這就引起師生對接矛盾。因為學生是經由自主建構興盛“學生理解的知識”,主要通過課堂提問,課堂練習,回家作業,測驗考試等形式在一定情境下表達“學生理解的知識”。教師與目標知識對照發現差異,修正教學材料或過程。教師用重復練習,提供變式,澄清概念,關聯強化等形式提供反饋及采取措施,修正偏差。所以教師要思考,要從學生經驗出發設計課堂。課堂教學應以教學目標為本,不管教學理念如何轉變,教學方式如何變革,但教學手段和教學形式一定要服從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這一點是永遠不會改變的。課堂的每一個教學環節都要緊緊環繞教學目標展開。
有一點應該銘記:教師只有提升自己的素質,加強各方面的學習才能防患于未然,一以概之就是要會讀書,有思考力。
每次打開蘇霍姆林斯基,每次細讀蘇霍姆林斯基,每次重讀蘇霍姆林斯基,總會為之怦然心動,總會不時地被震憾。
在我的書房里,有《蘇霍姆林斯基選集》第一部,有《給教師的建議》。讀蘇霍姆林斯基,我讀得并不快,也并不急,但每次捧起蘇霍姆林斯基,總會得到許許多多新的啟迪,總會忍不住玩味再三,當然,用蘇霍姆林斯基來看今天教育中的種種弊端,也會感覺很多很多的遺憾與無奈;用蘇霍姆林斯基來看自己昨天的教育,也會感覺更多的不安與后悔!
真理總是簡單的。我得到的第一個字是:實在。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一切是為了孩子。就是那么實實在在的思想。在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中,我們清晰地感覺到才華的涌動,但我們看不到才華的買弄;我們清晰地體會到理性的精辟,但我們看不到晦澀的“學問”;我們清晰地看到了生活的豐富,但我們并不感覺紛雜而煩人。
在蘇霍姆林斯基面前,很多的忙碌而無為的教師低首沉思,我們教了十年、二十年、幾十年的書,我們對教育產生了厭倦,我們對孩子產生了厭倦,我請你去馬上去打開蘇霍姆林斯基!回到蘇霍姆林斯基的文字里,你還感覺到教育的幸福!你會感受到教師在創造教育過程中,自己的精神世界不斷地得到豐富;你會感受到一個精神世界豐富的教者是那樣的幸福與強大!
在蘇霍姆林斯基面前,很多的“教育家”顯得那么無力與乏味。說一句實話,我并不反對理論,但優秀的理論同樣應該成為豐富我們精神世界的重要因素。對于教育理論書刊的眾多的優秀的論文,從來都是能帶給我們美妙的啟迪的,從來就是能帶給我們精神的愉悅的——我覺得閱讀如果不能與自己的精神發展相聯系的話,閱讀便會成為一件苦差使。
更何況,時下實在太多的是拼拼湊湊的“論文”,即使并沒有拼拼湊湊吧,我也實在不知道發表這些論文、閱讀這些論文對于我們的真正的教育發展究竟有沒有作用?甚至我頗懷疑它們的副作用。我寧愿一次次地走進蘇霍姆林斯基,從那里去尋找靈感,尋找智慧,尋找胸襟,尋找精神!
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教師不想辦法使學生形成情緒高漲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使不懂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p>
教學實踐中,面對學生對學習的熱切愿望,明確的學習目的,是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的動力。培養這種愿望與學校整個教學工作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而它的實現首先得依靠課堂教學,需要教師的不斷引導與激勵,作為教師的我們,更要時刻注意克服那種令學生昏昏欲睡的課堂語調,用飽滿的熱情激發學生求知的動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好的教師意味著什么?首先意味著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好人,善于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了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經是個孩子。
作為一名教師,只有在教師真正關懷學生人格尊嚴時,教導才能成為教育,就本質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關懷學生,讓他經常具有作為智力勞動者的自尊感,作為公民的自尊感,作為自己父母兒女的自尊感,作為因自己崇高的意向、激情和成績而變得美好起來的個人的自尊感。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不但對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對他的偉大人格也充滿了深深的敬意。他用赤誠的心、火熱的血、堅強的毅力、辛勤的汗水樹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讓每個教育工作者不忘己任,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熱情,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有用的人才。亦是我們的重任。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pingyujiyu/57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