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閱讀范文范本,我們可以借鑒其中的優點,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范文是提高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總結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總結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早上好,接下來由我來對我的搭檔莊教師的這堂課進行點評,與其說是來參加比賽的,不如說是我們幾個井底之蛙來學習、來取長補短的,若評價不到位,敬請各位教師批評指教。莊教師執教的《搭配問題》主要以直觀的資料為主,充分利用了教材資源。選取學生熟悉的穿衣、吃飯、上學路線、石頭剪刀布作為學習素材串聯起來認識生活中的搭配問題,教學資料貼近學生的生活,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等待著我們去發現。接下來我就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我對這節課的一些看法。
從這節課中,我看到了莊教師把課堂還給了學生,正如課標中所說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這一理念在課堂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1、學習材料的選擇上,充分使用了教材中的穿衣、吃飯、上學路線這些情境,除此之外,在拓展提高環節莊教師巧妙地選取了學生最熟悉的石頭剪刀布這一游戲,把數學知識應用到游戲中,將游戲和搭配問題緊密結合起來,同時滲透了等可能性這一知識。這一環節學生的進取性很高,課堂到達了一個高潮。2、學習方式上,采取了學生自主探索、動手操作、反饋交流等方式。在探究新知環節讓孩子們自我想辦法怎樣才能不重復也不遺漏的將所有的方案表示出來,比一比誰最快,一下子就激發了學生的好勝心,進取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當中來,真正體現了課堂以學生為主。3、在反饋交流時,莊教師都是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思維,讓學生去說,用“你怎樣想的”、“誰聽懂了”引導學生大膽說出自我的想法,看得出莊教師有對學生的發言只做評價,不做知識解釋的意識。避免了直接將知識點灌輸給孩子。
因為三年級的學生正處于直觀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過渡階段,在經過前面一系列的討論交流后,學生能意識到有序搭配,在這個前提下,算式的得出是水到渠成的,幾輪磨課下來發現大部分同學對這個乘法算式還是能能夠理解的,優生更傾向于這種方法來解決問題。在探究新知環節提出也能夠經過算一算來解決這個問題滿足了不一樣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雖然我們提出了乘法算式,但計算組合數并不是我們這節課的重點,本節課的重點從始至終都是讓學生學生體驗和感悟有序搭配的過程,這一點莊教師把握得比較好。比如在搭配衣服時能夠先看上衣,也能夠先看下衣。在搭配早餐時可是先選飲料,也能夠先選點心等,其用意都是使學生感受“有序”兩字。
整個教學過程很清晰,各個環節之間的銜接也很自然,如“穿好衣服后吃早餐啦”“吃完早餐該上學啦”等。
經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能較好地完成有序的搭配,部分優生能用算式直接計算組合數,學生在學到一些數學知識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學會了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去解決生活中的搭配問題。課堂當中,學生始終在一種簡便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學生的思維也比較活躍。
教學永遠是門遺憾的藝術,更何況是教齡僅四年的莊教師了,在課堂中教師雖有對學生的發言只做評價,不做知識解釋的意識,可是莊教師對學生還是扶得太多,不敢放開。在課堂教學中能夠適當關注情感與評價激勵。
縱觀整堂課,莊教師注重把數學與生活溝通,使數學教學貼近生活,并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課上得扎實、有效。
11月5日上午第二節,我們裴主任上了一堂《圓的認識》,讓聽課教師和六年級同學一齊認識了圓,認識了什么是有效教學。在小學數學大綱里,關于圓的教學相關要求有以下一些:
1、使學生理解、掌握數量關系和幾何圖形的最基礎的知識。
2、使學生具有進行整數、小數、分數四則計算的本事,培養初步的邏輯思維本事和空間觀念,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使學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教學要求:
1、使學生獲得有關整數、小數、分數、百分數和比例的基礎知識;常見的一些數量關系和解答應用題的方法;用字母表示數和簡易方程、量與計量、簡單幾何圖形、珠算、統計的一些初步知識。
2、使學生逐步構成簡單幾何形體的形狀、大小和相互位置關系的表象,能夠識別所學的幾何形體,并能根據幾何形體的名稱再現它們的表象,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
3、培養學生觀察和認識周圍事物間的數量關系和形體特征的興趣和意識;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根據數學的學科特點,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愛祖國、愛社會主義、愛科學的教育,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
教學資料的確定和安排:
根據九年義務教育的性質和任務,適應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趨勢和社會需要,為了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小學數學要選擇日常生活和進一步學習所必需的、學生能夠理解的、最基礎的數學知識作為教學資料。經過直觀學習一些幾何初步知識,認識常見的簡單幾何形體的特征,學會計算它們的周長、面積和體積,對于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和進一步學習幾何都是有益的。在安排資料時,要注意加強測量、拼擺、畫圖等實際操作方面的訓練,求積計算的數據不應過繁。組合圖形作為選學資料,只限于兩個圖形的.組合。幾何形體要從低年級起逐步認識,合理安排。
本堂課的教學任務歸納起來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
2、認識事物間——圓的特征、直徑和半徑的數量關系和基本特征;
3、學會用字母表示圓的有關知識,主要是指:2r=d;
4、會畫圓;
5、培養學生觀察和認識周圍事物間的數量關系和形體特征的興趣和意識;
6、增強民族自豪感:祖沖之和圓周率。
關于教學任務,教師們一般都很容易把握,更重要的是,大綱提出的教學方式為我們的“有效教學”的供給了思考:
1、學數學要選擇日常生活和進一步學習所必需的、學生能夠理解的、最基礎的數學知識作為教學資料。
2、在安排資料時,要注意加強測量、拼擺、畫圖等實際操作方面的訓練。
3、經過直觀學習一些幾何初步知識,認識常見的簡單幾何形體的特征。
日常生活、實際操作、直觀學習雖然簡簡單單的12個字,卻值得我們數學教師時時為之警惕,因為在我聽過的數學課中,很多教師如能做到其中一點都已經是很不錯的了!
今日的課堂中,教師的三大理念使《圓的認識》更加有效:
1、數學生活化使教學更加有效。
2、利用學生動覺智能來促進數理——邏輯智能的發展,使教學更加有效。
這個理念在教師的本堂課中體現得更是淋漓盡致,如:圓的對折;測量直徑的長度和半徑的長度;畫圓等等,學生經過自我動手來學習和了解圓的相關知識,學習興趣濃厚,感性認識增強,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進取主動的建構。
3、直觀教學相得益彰。
這主要是借助于課件,如:教師在教學"同一圓內每一條直徑的長度都相等"時,結合學生動手測量,屏幕上的多條直徑依次旋轉至同一條直徑完全重合,十分直觀地凸現出這一知識點。類似之處還有很多。由此看來,這堂數學課在教法上是很具有代表性的,如何實施有效教學,看來真是值得我們多加揣摩!
當然,課堂中存在的諸如:教師的語言還要更加嚴謹、有些局部處理是否能夠更加有效等等,那都是難免的事情,這就無傷大雅了!
陳教師在教學本節課時,主要是以直觀的資料為主,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資源,合理運用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勢,營造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始終充滿信心,充滿活力地學習數學。不僅僅如此,教學中,吳教師還用飽滿的熱情、生動的語言、形象的活動材料、富趣味味化的活動形式,為學生創設了獨立思考、自我體驗、自我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情境,使得教學過程始終民主、平等、寬松、愉快。本節課條理清楚,層次分明,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亮點:
1、創設情境,貼近學生生活實際.
“數學廣角”屬“實踐活動”的范疇,十分注重生活中的數學與書本上數學之間的聯系,強調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用學生經常接觸的生活問題作為教學資料的載體,讓學生在生活問題和實際情境中來學習組合和排列,讓學生從穿衣、吃飯這些生活事情中尋找出簡單事物的排列方法,使他們充分體會到數學知識存在于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
2、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自主探究。
學生主動參與數學過程、自主探究是學好數學的關鍵。排列組合知識比較抽象,教師經過讓學生看一看、想一想、連一連、說一說等一系列活動,開展小組合作和獨立思考相結合,為學生供給進取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經過分析、比較發現其中的規律。例如在衣服搭配這個環節上,教師又開展小組討論,選擇方法的最優化,找到不重復又不遺漏的科學搭配方法,引導學生從不一樣側面進行探究,突出策略的多樣性,方法的多樣性,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3、培養學生多角度思維。
在教學例1時,教師引導學生不僅僅能夠先確定上衣,由上衣搭配下衣;也能夠先確定下衣,由下衣來搭配上衣。在教學例2時,不是例1的簡單重復而是在例1的基礎上增加“拓展”這一塊,這樣學生對“排列和組合”意義的理解就加深了印象。整堂課對學生提出的方法只要是按必須順序的,教師都給予充分的肯定,給學生以人文關懷,著力培養學生的多角度思維。
4、關注情感與評價激勵。
到了一些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了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用比較準確的數學方法去解決生活中搭配問題。
總之,陳教師結合學生實際與教材資料,遵循新授課四步教學策略對本節課的設計,給我們以深刻的啟示和借鑒。
今日上的《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一課,這一課的主要學習任務是: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這是本單元的重點。百分數是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數,它是兩個數的比率。所以,百分數的概念比較抽象,學生不容易理解它的本質屬性。而學好百分數的意義,是學生學好百分數知識的基礎和關鍵。結合課后教師們的評課發言,我總結自我的看法如下:
吳教師對新課程目標的把握比較到位。經過具體實例,始終將學生置身于所創設出的各種情境中,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百分數的意義,并能逐步地進行抽象、概括。在問題沖突中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從比較結果的方便出發,把這些分數改寫成分母是100的分數,并要求學生說一說那里表示誰是誰的百分之幾,然后引導學生加深認識這各表示什么,思考它們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抽象并使學生明確:它們都是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數,叫做百分數。并經過找關鍵字、詞,強調百分數是比率,是兩個數比較的結果。這樣,一方面能夠使學生由具體到抽象,逐步理解和掌握百分數的意義,為后面的百分數的計算打好基礎;另一方面能夠使學生逐步認識綜合、抽象和概括等思維方法。
本課的教學重點一是百分數的意義,二是百分數的寫法,吳教師在教材的處理上,能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年齡特點合理安排,扶放結合,詳略得當。課堂練習的設計突出練習的針對性和全面性,既有促進學生對百分數含義的理解,讓學生牢固掌握百分數概念的練習,也有鞏固百分數讀寫的練習。
教學語言簡練,對于學生的發言能夠給與及時、恰當的評價,較好地調控課堂氛圍,給學生創設了簡便的學習氛圍。
練習設計簡約而豐滿。在練習設計時,王教師把練習的素材做到了“簡約而豐滿”。經過寫分數,確定,根據成語猜百分數,即鞏固了讀寫,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并且進行了意義的感悟和理解,異常時猜百分數環節的設計,學生興趣盎然地對所學知識的運用,到達事半功倍的效果。
吳教師不僅僅是在教數學,而是經過數學知識教育學生如何做人,同時還注重對學生本事的培養并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
1.感覺課堂教學中的板書有點亂,如果能將所學知識點加以整理,全盤出示在黑板上,對學生進一步掌握新知有好處。
2.教學百分數的引入,我倒是提議從生活中找出包含百分數的例子,初步讓學生領會其含義,能夠從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引進,便于比較,才改寫成分母是100的分數,從而引出百分率。
3.前面的周長與面積提議不放在本節課上講評。
這次有幸聽了張教師的《解決問題》一課,反思如下:
1、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景。
在本節課課中,張教師圍繞著教學目標,創設了一系列學生所喜聞樂見的問題情境,比如例題中的團體隊形問題、練習中的晨跑問題、家庭中的垃圾問題、照片問題、春游問題等,學習材料充滿了真實感和親切感。學生根據這些材料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在這過程中,學生產生了求知的欲望,嘗到了成功的樂趣,增強了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本事。這樣設計,不僅僅使教學變得更加生動,并且在數學與生活實際問題之間筑起了一座暢通的橋梁。
2、引導學生用語言準確、連貫地表述思維過程。
在用兩步乘法計算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張教師始終讓學生尋求多種方法來解決問題,并在多種方法的尋找中,加強學生的說理本事,讓學生說說不一樣的方法所求的每一步分別表示什么,引導學生用語言準確、連貫地表述思維過程。
3、練習設計由淺入深,展示數學的應用價值。
本節課的練習即跑步問題、家庭中的垃圾問題、照片問題、春游問題由淺入深,創設的問題情境具有靈活性、多變性。學生根據題目所供給的材料,去選擇、去優化,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策略,如最終的春游問題,讓學生在尋找哪一種方法更省錢的過程中,尋找到了解決實際問題的最佳策略。這樣教學不僅僅給學生萌發求異思維創造了一個廣闊的空間,并且也使學生切實地體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從而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動力和信心。
4、注意開展小組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在課堂上以小組活動為主體,創造了一種和諧的、民主和學習氛圍。每個問題的提出,先是由學生獨立思考,再到同桌商討,最終再小組合作解決。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增強學生的合作本事,與別人交流的本事。異常是最終一個旅游問題,學生一開始沒有想到買團體票,他們覺得沒有到50人,就不能買團體票,經過小組討論,他們覺得能夠加兩個教師,最終又想到能夠多買兩張票來湊足50個人。在小組合作中,他們的思維更開闊了,數學應用本事也更強了。
贊同學生的做法后,再次提出如果教師免票的話,怎樣辦?再讓學生思考。這樣整節課可能更完善。
同課異構是一種新的教研方式,充分發揮了我們教師的創新才能,使課堂教學別開生面,三位教師同上《分數的初步認識》,他們不一樣的教學設計,不一樣的教學構思,不一樣的教學方法,使我們聽課者真正感受到數學教學藝術的魅力。
我覺得三位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的領會是深刻的,教學方法把握得當,營造了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敝饕w此刻以下幾點:
1、尊重學生的知識體驗,找準學生新知的“最近發展區”。
分數對于學生來說是全新的,如何將這一全新的知識內化為學生自身的知識,找準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學生從“實際發展水平”向“潛在發展水平”的橋梁,學生的思維從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領域。數學學習是學生在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的一種自主建構過程。教學時,三位教師都注重從學生的這一數學現實出發,從學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確一半是怎樣分的,從而引入用一個新的數來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創設具體情境,以此激發學生的知識體驗,促進他們有效地開展建構活動。
2、挖掘生活素材,巧妙整合課程資源。
新課程實施的一個突出變化,就是教材不再是教學的唯一依據,不再占據絕對的主導地位,而是提倡教師依據自我所追求的,想要到達的目標,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景,對教材資料進行選擇、組合、再造,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體現的是用教材,而不是拘泥于教材。如三位教師都有把生活中的“汽車標志”、“國旗”“巧克力”和一些生活中的圖片等搬入認識分數的課堂,能夠說這些都是生活中的一些“細枝末節”,放置在紛繁復雜的社會場景中簡直不值得一提,但我們驚喜地發現,正是這些微不足道的生活事物,成為學生應用數學知識、感悟數學價值的有效載體。學生從這些生活畫面中,不僅僅聯想到了“”“”等分數,更重要的是結合具體表象辯證地體會到了其中的數學算理。這樣的設計更貼近生活,并且將知識化靜為動,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之中處處有數學,在“生活”與“數學”的一拍即合之下,才生成了如此經典的課堂。
3、注重開展自主學習,供給充分的探索空間。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構成與發展的過程”。三位教師摒棄了“師生問答”的傳統教學模式,組織、引導、放手讓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折一折,畫一畫,說一說,并讓學生上臺展示。尊重了學生的意見,發揚了學生的個性,給學生供給了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學生經過操作、觀察,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實現了由單一被動式理解學習向自主探究式學習的轉變,從而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解決問題的本事,又充分調動了學生群體的進取性。
當然,每一節課都很難做到“踏雪無痕”,多多少少會留下一些遺憾。我有幾個觀點,純屬“一家之言”,現提出來與各位共同商榷。
張教師的設計可謂是大膽、開放,給了我們對分數初步認識教學方法上的一種全新的感受,真的是很震撼??墒俏矣X得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是“理解幾分之一的意義”,張教師在此資料的傳授中過急,沒有讓學生充分地去體會和表述幾分之一的意義,重難點沒有突破。
周教師自我個人的各方面素質都十分不錯,不管是語言的表述還是板書的書寫都顯得那么干脆、漂亮,很讓人羨慕!可是畢竟這是借的班級,學生跟不上你的的語速,跟不上你的思維,在這種情景下能稍放慢一些,提出問題后不要急著讓學生回答,等一等可能會有更好的效果。
在李教師的課堂上充分表現出李教師對數學語言表述的重視,整節課下來,基本上學生都能準確的表述幾分之一的意義,知識目標落實的比較到位??墒抢罱處熥晕业恼Z言還不夠準確、精煉,在課堂上出現了一些失誤。
以上僅是我個人的一些粗淺看法,還請各位同仁指正批評。
經過聽八位教師的講課,總的來說,給我的感覺是這幾位教師對新課標掌握的比較好。課堂教學是一個師生互動的過程,在這幾位教師的作課中為學生創造了一個健康、平等、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我認為做的很好:
下頭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一下我的看法:
1、這幾位教師的教育觀念都比較新,注重了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創設了親切、自然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情境,激發了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從而讓學生在不知不覺地參與到學習中來,用學生身邊感興趣的事例做為教學資料,如《面積單位》這一節引入了奧運知識,由國家大事入手,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分數的意義》這節用蛋糕、蘋果、熊貓做為學習的材料,講西游記的故事等等,這些都是學生感興趣的,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真正體現了“生活——數學——生活”的教學思路,這正是新課標中所提倡的。
2、這幾節課都把學生放在了主體,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在各個教學環節中各位教師都能將學數學和用數學有機地聯系起來,如有的教師讓學生拿出學具親動手實踐,操作,拼一拼,擺一擺,量一量,看一看等等,并且經過小組合作交流,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小主人”的作用,使他們在獲取新知的同時,享受到了成功的愉悅,也體驗了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同時也體現了教師只是數學的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
3、課堂教學過程比較緊湊、嚴密,課堂氣氛活躍,師生關系比較融洽,課堂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使數學課堂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4、部分教師從練習題的設計來看,形式多樣,并且層層深入,這樣做為不一樣水平的學生都供給了活動的機會,促使不一樣水平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不一樣的發展,注重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5、充分發揮了課件的優勢,版式多樣,色彩比較明亮,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大大激發學生的興趣。
另外,我認為有些資料學生自我能解決的,或經過小組交流能完成的,教師不要代替學生。上課學生回答出錯時,教師不能把學生放在一旁不理,能夠讓別的學生來幫忙他或教師來引導。從這幾位教師的講課中,我們教師也能看到自我在課堂中的不足之處,我期望我們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改善自我的教學方法,提高自我的業務本事。
總之,各個教學節我們教師都是充分相信學生,充分尊重學生自主活動意愿的基礎上教學的,在整個課堂中我們都能看到學生在學習中更樂于表現自我,更樂于探究創造。
同課異構是一種新的教研方式,充分發揮了我們教師的創新才能,使課堂教學別開生面,三位老師同上《分數的初步認識》,他們不同的教學設計,不同的教學構思,不同的教學方法,使我們聽課者真正感受到數學教學藝術的魅力。
我覺得三位老師對新課程理念的領會是深刻的,教學方法把握得當,營造了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敝饕w現在以下幾點:。
分數對于學生來說是全新的,如何將這一全新的知識內化為學生自身的知識,找準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學生從“實際發展水平”向“潛在發展水平”的橋梁,學生的思維從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領域。數學學習是學生在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的一種自主建構過程。教學時,三位老師都注重從學生的這一數學現實出發,從學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確一半是怎么分的,從而引入用一個新的數來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創設具體情境,以此激發學生的知識體驗,促進他們有效地開展建構活動。
新課程實施的一個突出變化,就是教材不再是教學的唯一依據,不再占據絕對的主導地位,而是提倡教師依據自己所追求的,想要達到的目標,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內容進行選擇、組合、再造,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體現的是用教材,而不是拘泥于教材。如三位老師都有把生活中的“汽車標志”、“國旗”“巧克力”和一些生活中的圖片等搬入認識分數的課堂,可以說這些都是生活中的一些“細枝末節”,放置在紛繁復雜的社會場景中簡直不值得一提,但我們驚喜地發現,正是這些微不足道的生活事物,成為學生應用數學知識、感悟數學價值的有效載體。學生從這些生活畫面中,不僅聯想到了“”“”等分數,更重要的是結合具體表象辯證地體會到了其中的數學算理。這樣的設計更貼近生活,而且將知識化靜為動,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之中處處有數學,在“生活”與“數學”的一拍即合之下,才生成了如此經典的課堂。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三位老師摒棄了“師生問答”的傳統教學模式,組織、引導、放手讓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折一折,畫一畫,說一說,并讓學生上臺展示。尊重了學生的意見,發揚了學生的個性,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學生通過操作、觀察,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實現了由單一被動式接受學習向自主探究式學習的轉變,從而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充分調動了學生群體的積極性。
當然,每一節課都很難做到“踏雪無痕”,多多少少會留下一些遺憾。我有幾個觀點,純屬“一家之言”,現提出來與各位共同商榷。
張老師的設計可謂是大膽、開放,給了我們對分數初步認識教學方法上的一種全新的感受,真的是很震撼。但是我覺得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是“理解幾分之一的意義”,張老師在此內容的傳授中過急,沒有讓學生充分地去體會和表述幾分之一的意義,重難點沒有突破。
周老師自己個人的各方面素質都非常不錯,不管是語言的表述還是板書的書寫都顯得那么干脆、漂亮,很讓人羨慕!但是畢竟這是借的班級,學生跟不上你的的語速,跟不上你的思維,在這種情況下能稍放慢一些,提出問題后不要急著讓學生回答,等一等可能會有更好的效果。
在李老師的課堂上充分表現出李老師對數學語言表述的重視,整節課下來,基本上學生都能準確的表述幾分之一的意義,知識目標落實的比較到位。但是李老師自己的語言還不夠準確、精煉,在課堂上出現了一些失誤。
以上僅是我個人的一些粗淺看法,還請各位同仁指正批評。
《兩位數與兩位數相乘》是二期課改教材三年級第二學期中第二單元的一個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能夠比較熟練地口算整十、整百數與一位數相乘,并且掌握了用一位數乘兩、三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曹xx老師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力圖體現;尊重學生,自主探究,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教學理念。教材的設計是注重結合具體情景,強調算法探究,重視對算理的剖析,使學生獲得多種算法的體驗。在實際教學中,有以下幾點做得較成功:
教材的編排強調先估后算,從實際的教學情況看,首先學生根據已有經驗將一個因數估成相鄰的整十數進行估算以及比較哪種估算的值更接近實際得數都不存在爭議,同時基于對上半學期估算教學中已經出現了估計積的范圍,考慮是不是可以有一個延續,因此在;估一估這一環節中做了適當的調整,將教材中只需估計一個值設計為估計積的范圍。這樣的處理使估計的結果更具有實用性,學生也更容易理解為什么要估和估了之后有什么用,而不是為估而估,也更體現出教材編排先估后算的意圖。
在自主探究,嘗試算法這一環節中,強調要求學生用學過的方法來解決今天的新問題,在給學生足夠的獨立思考時間后再進行小組討論,彌補了小組討論中的一些弊端,使所有的學生都有自主尋找策略的機會。隨后的小組討論,在學生的各抒己見中,各種算法的出現體現了算法的多樣化,同時由教師提出的;看看哪個小組想出的方法最多引發了學生的成就感和進取心,更重要的是在小組討論中,同學之間交流與合作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全班交流,匯總算法的環節中,第一次說設計了由學生自己來說每一種算法的過程和選擇這種算法的理由;第二次說設計了在學生看書之后說書中四個小朋友的算法并進行分類。
這個環節將重點落在讓學生說清分拆的方法和這樣分拆的理由上,使學生體會將兩位數乘兩位數轉化為已學過的兩位數乘整十數和兩位數乘一位數來計算,也就是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理念。
在獨立嘗試,算法優化的環節中,有兩組的因數都是質數,也就是都不能分拆為兩個一位數相乘的形式。通過這一環節的練習,幫助學生理解將其中一個因數分拆為兩數和的形式比較簡便,同時進一步理解分拆為一個整十數與一個一位數相加的形式更為簡便和具有通用性,同時為下節課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豎式做好鋪墊。
在應用深化環節中,設計了兩組不同形式的練習,幫助學生鞏固今天所學知識,判斷的第3題和第4題,與第一環節中估一估的知識相呼應,加深學生對于估算意義的理解和用估算解決問題的意識。
本節課為學生提供具體的實踐活動,創設引導學生探索、操作和思考的情景。整節課學生是在有目的的進行有效思考,課堂中有獨立探究,有合作交流;有估計,有驗證;有觀察,有分析,有解決問題的策略的優化,力求讓學生在探索算法過程中,增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識,并產生解決數學問題的積極情感體驗。
另作為數字化課堂的實踐課,曹老師運用了很多新的技術,讓我眼前一亮。如:拍照所要的學生素材等??傊?,這是一節好課。
聽了《找次品》這節課,我受益匪淺,下面我就這節課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和體會。
縱觀整節課,這節課真是教師教得活潑生動,學生學得興趣盎然。在學生學習知識的同時,老師很好的注意了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讓學生的思維過程充分地暴露出來。同時老師還特別注重面向全體學生,讓其活潑主動地發展??傮w來說,是一節比較成功的數學課。特別突出以下幾點優勢:
在教學的設計上,老師通過3個,5個待測物品讓學生初步感知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接下來老師大膽地選擇了2187這個待測物品,讓學生大膽地猜想如果用天平來稱至少要幾次保證找到次品,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于是探究也變得順理成章。最后通過層層探究,揭示規律,利用規律成功找到27個、81個、243個——2187個需要的次數,柳暗花明,讓人不覺感嘆數學的魅力!
的非常好,在學生的意識里都是把待測物品平均分,分成2份的方法,在9個待測物品里,學生已經解決了要均分,但是學生對要分成3份還是有疑惑的,補充了8以后更加完善了要分三份這個規律,而且不管待測物品是不是3的倍數,只要盡量均分就可以了。
培養學生數學思想方法一直是我們數學教學學科的特色。無論是低年級還是高年級,簡單的教材還是復雜難的教材,老師在教學時候都應該滲透一定的數學思考方法。
老師從一開始就滲透了化繁為簡的數學思想方法,然后在學生眾多的'策略中提煉出一般方法和優化策略;最后,再利用歸納出的方法去解決待測物品數更多時的問題。這過程中,老師就滲透了不完全歸納法,優化策略、分析,討論等多種教學方法。
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學生是學習數學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組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創造機會,讓學生多種感知參與學習,把學生推到主體地位,讓學生獲得豐富感性認識。
討論、交流去獲得數學知識,使學生得到主動發展。這節課的教學給我一個很大的啟發:只要教師放開你呵護的雙手,就會發現,孩子也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創造者。
(王沛傳)。
。
xxxx年10月17日,本人有幸參加了全區小學數學“統計與概率”教學專題研討活動,聽了兩節精彩的數學課。兩位教師精心準備,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創設了豐富、生動的教學情境,設計了新穎、活潑的學生活動,成功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兩位教師的課堂教學風格和教育教學理念,深深地打動著我,聽了這兩節課,讓我受益匪淺。下頭,我就談談我對吳凌艷教師這節《分段整理數據》這節課的幾點看法。
一、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吳凌艷教師是一位十分優秀的教師,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她的課讓人聽起來耳目一新,十分得貼近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教師先是供給了為鼓號隊員買服裝這一現實情境,引導學生要先收集數據,使學生能想到要按身高數據分段整理,感受分段整理的必要性。由此能夠把他們的服裝分為三類,大號、中號、小號,引導學生思考能夠經過什么方法來記錄,想到能夠用畫“正”字法來記錄,讓學生體驗畫“正”字法整理數據的優越性,最終引導學生自主分段整理數據,完成統計表,分析整理后的數據,根據分析結果解決實際問題。吳教師選擇學生所熟悉的、蘊含數學資料的生活情境,讓學生結合親身經歷,加深學生對所學數學知識的感悟,從而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探索新知的進取性。
二、探究有效的學習過程,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
吳教師在引導學生探究怎樣用“正”字法來記錄,怎樣能做到不重復、不遺漏這一問題上,讓學生經過經過操作實踐得出畫“正”字法的方法,要按順序找,能夠左手指著數據,右手畫“正”字法,還能夠在原始數據上頭做點標記,讓學生在畫的過程中,體驗怎樣做才能保證不重復、不遺漏。這一過程學生做的都很仔細,十分好。吳教師在課堂展示活動中,也都是有目的收集,在統計鼓號隊服裝型號時候,先是展示了幾個只是把正字畫出來的同學,讓他們說是怎樣來整理的,最終展示了一個在“正”字后面把人數算出來的同學,這樣就能讓人一眼看出來各種型號的服裝有多少人了。讓學生比較哪種統計的方法更好些,一步一步讓學生完善這個表格,這都是吳教師智慧的表現,充分利用了學生的資源作為我們的教學資源。在吳教師的課堂上,學生學的都很簡便,情緒十分高漲,課堂氣氛很融洽。
三、
合理安排有效的課堂練習,培養學生的思維本事。
本學期黨老師開了一堂《方程的根與函數的零點》組內教學研討課,學案的精彩設計,課堂的娓娓道來,令在場教師收獲良多。下面是筆者對這節課的幾點體會及對“學案教學”的啟示。
作為本章的第一節課,在學案中黨老師很細心地設置了“本章導引”,雖然篇幅不多,但是卻體現了黨老師對細節的處理非常用心。另外,學案的閱讀性很強,學生閱讀學案不再像對著一張枯燥的練習卷,而是像對著一位親切和藹的老師。比如學案中的一些過渡的語言:“現在你有辦法完成問題2嗎?”,“通過環節3的學習,是否給你新的啟示,你能再來完成問題2嗎?”,“由以上兩步探索,你能試著完成下面的填空嗎?”語言簡練,卻非常有魅力,拉近了與學生的關系。
1.2例題選擇——細膩。
黨老師的課,給聽課老師印象最深的是例題的選擇非常細膩。比如說“判斷是否有實數根”這個例題貫穿始末。從一開始學生不會判斷到完成環節一之后,學生會嘗試畫圖解決(但還不嚴密),接著探究了零點存在定理之后,學生再會想到用代數方法嚴格證明。學生的知識和技能在不斷地更新完善,學習的欲望不斷地被調動起來。說明黨老師很好地貫徹了新課程知識螺旋上升的理念。在解決了是否有根的情況下,還很自然地追問了幾個根,非常巧妙,問題的解決不僅教會了學生用單調性驗證函數零點個數的方法,也驗證了圖像的猜想,讓學生收獲了成功的體驗。
1.3概念形成——細致。
為了突破方程與函數的關系這個重難點,黨老師對此設計了表格,一來在學案中可操作性更強,二來圖表使得知識更加一目了然,有利于學生發現規律,總結結論,形成概念。在精致概念方面,黨老師分別就“零點的概念”和“零點存在定理”設計了概念辨析,幫助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和高度認識和理解概念??芍^用心良苦。
2.1定理探索——求另解還是求釋疑。
在解決是否有根的問題時,學生想到要作出函數的圖像。這時候應該多問學生幾個問題:這個函數是不是已經學過的基本初等函數?不是的話,怎么作出圖像呢?如果不知道y隨著x的變化規律,描點連圖得出的圖像是不是可靠?讓學生對自己這個方法產生一定的質疑,知道有一定的理據,但不夠完善,才會有欲望去學習另一種判斷方程是否有根的方法。如果一味順著學生的意思描點作圖,直接觀察出與x軸一個交點,就給學生一個錯覺,既然描點作圖沒有問題,也很簡單,任何函數有沒有零點都可以用這個方法解決,那還有學習“零點存在定理”這種從解析式角度判斷零點是否存在的必要嗎?如果只是為了多學一種方法,多一種出路,學生學習的興趣點自然會下降。
2.2定理探索——注結果還是注過程。
零點存在定理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黨老師的設計初衷是讓學生自主探究。但是我們看到學案中的探索太過細化,老師把探索的每一步都設計好了,挖了空,讓學生來填。而不是鼓勵學生摸著石頭過河,在失敗中不斷總結經驗、完善結論。雖然學生看起來完成得很快,掌握得也很順利,好像是花最少的時間收到了最佳的效果。實際上,這種填空對學生而言,沒有思維容量,不是真正的探索,剝奪了學生思考的空間,不利于培養學生思考和分析問題的習慣。如果黨老師能抓住前面畫圖中存在的疑惑,在學案中設計問題,“一個函數y=f(x),只要滿足,便可說明這個函數f(x)在(a,b)上有零點?!弊寣W生自己去探索,通過同伴互助,教師指導或者是自學教材,慢慢地修正、完善定理,這應該是我們作為教師需要向學生滲透的科學嚴謹的治學精神。
3.1創新欄目,優化資源配置。
黨老師在學案中,設置了“本章導引”,顯然這是一個閱讀材料,目的只是讓學生了解一下本章將要學習的內容,而不需要學生花時間去解決。這個處理引導我們用學案上課時,和本節課有關的閱讀材料可以用這樣的合適的方式呈現在學案上,這樣既保證了課堂主干部分不受細枝末節的影響,又保證了課堂內容的完整性,豐富了學生的視野。這堂課,甚至可以把歷史上解方程的數學史話,也作為一個閱讀項目出現在學案上,讓學生感受數學發展的歷史,受到數學文化的熏陶。
3.2有效思考,優化時間分配。
黨老師在用學案上課時,很好地對時間進行了統籌分配。比如環節一,填表完成函數與方程關系的探索;環節三,看圖填空完成零點存在定理的探索,黨老師很好地發揮了學案的作用,給足了學生思考的時間,使得學生快則快學,慢則慢學,互助學習,共同提高。而對于環節二函數零點概念,因為教材中是直接給出,沒有探究的必要,黨老師也就沒有多花筆墨,可以說做到了優化時間分配。
早上好,接下來由我來對我的搭檔莊老師的這堂課進行點評,與其說是來參加比賽的,不如說是我們幾個井底之蛙來學習、來取長補短的,若評價不到位,敬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教。莊老師執教的《搭配問題》主要以直觀的內容為主,充分利用了教材資源。選取學生熟悉的穿衣、吃飯、上學路線、石頭剪刀布作為學習素材串聯起來認識生活中的搭配問題,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等待著我們去發現。接下來我就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對這節課的一些看法。
從這節課中,我看到了莊老師把課堂還給了學生,正如課標中所說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這一理念在課堂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1、學習材料的選擇上,充分使用了教材中的穿衣、吃飯、上學路線這些情境,除此之外,在拓展提高環節莊老師巧妙地選取了學生最熟悉的石頭剪刀布這一游戲,把數學知識應用到游戲中,將游戲和搭配問題緊密結合起來,同時滲透了等可能性這一知識。這一環節學生的積極性很高,課堂達到了一個高潮。
2、學習方式上,采取了學生自主探索、動手操作、反饋交流等方式。在探究新知環節讓孩子們自己想辦法怎樣才能不重復也不遺漏的將所有的方案表示出來,比一比誰最快,一下子就激發了學生的好勝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當中來,真正體現了課堂以學生為主。
3、在反饋交流時,莊老師都是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讓學生去說,用“你怎么想的”、“誰聽懂了”引導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看得出莊老師有對學生的發言只做評價,不做知識解釋的意識。避免了直接將知識點灌輸給孩子。
因為三年級的學生正處于直觀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過渡階段,在經過前面一系列的討論交流后,學生能意識到有序搭配,在這個前提下,算式的得出是水到渠成的,幾輪磨課下來發現大部分同學對這個乘法算式還是能能夠理解的,優生更傾向于這種方法來解決問題。在探究新知環節提出也可以通過算一算來解決這個問題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雖然我們提出了乘法算式,但計算組合數并不是我們這節課的重點,本節課的重點從始至終都是讓學生學生體驗和感悟有序搭配的過程,這一點莊老師把握得比較好。比如在搭配衣服時可以先看上衣,也可以先看下衣。在搭配早餐時可是先選飲料,也可以先選點心等,其用意都是使學生感受“有序”兩字。
整個教學過程很清晰,各個環節之間的銜接也很自然,如“穿好衣服后吃早餐啦”“吃完早餐該上學啦”等。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能較好地完成有序的搭配,部分優生能用算式直接計算組合數,學生在學到一些數學知識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學會了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去解決生活中的搭配問題。課堂當中,學生始終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學生的思維也比較活躍。
教學永遠是門遺憾的藝術,更何況是教齡僅四年的莊老師了,在課堂中教師雖有對學生的發言只做評價,不做知識解釋的意識,但是莊老師對學生還是扶得太多,不敢放開。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適當關注情感與評價激勵。
縱觀整堂課,莊老師注重把數學與生活溝通,使數學教學貼近生活,并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課上得扎實、有效。
。
隨感今日上午的三節課,我們的三位教師同上《通分》。各位教師貫穿“以學生為本,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本”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
他們不一樣的教學設計,不一樣的教學構思,不一樣的教學方法,使我們聽課者真正感受到數學教學藝術的魅力。教師從容不迫,適時發揮,教學語言和藹可親,給人如沐春風之感;學生活潑好動,進取參與學習過程,學生學習的主人翁意識躍然紙上。這些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覺得三位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的領會是深刻的,教學方法把握得當,營造了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庇绕涫俏虒W兵教師的課,思路清晰,由通分的概念自然引到通分的方法,經過舉例,讓學生明白了公分母取最小公倍數比較簡便,異常討論了學生練習中易錯的題,重點難點突出,引導學生步步深入理解,扎實掌握,知識目標落實的比較到位。在教學中,教師只是起著主導作用,學生的進取參與發揮了主體作用,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作為新教師,我要學習的還有很多,比如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如何進行設計課堂教學以到達更好的教學效果。
卜教師的課的設計大膽、開放,在教學方法上給我一種全新的感受,她的課建立在學生認真預習的基礎上,充分體現了學生是課堂主體的教學原則,對提高學生的自學本事有很大的幫忙,體現了素質教育的原則。對于高年級的學生,教師是能夠適當培養學生的預習本事,但有的學生在教師布置了預習作業后,打開課本隨便看看,走馬觀花,預習完畢。在平時教學中,這樣的現象也比較常見,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引導,教給學生科學的預習方法,使學生能合理地選擇和運用恰當的方法進行有效地預習,取得良好的預習效果。
在平時教學中,能夠選擇一些學生容易理解的資料讓學生先進行預習,要求學生讀課本,問問自我“我看懂了什么”“我還有什么沒有不懂”“我還想了解什么”,讓學生學會感知、理解新知識,同時找出自我不理解的難題、有疑問的地方,以便聽課時重點解決。培養學生多渠道去探索新知,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經過預習方法的指導、訓練,能夠使學生學會預習,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更扎實地掌握知識。教師在課堂上能夠根據大多數學生的預習情景提出問題開展教學。對于重點、難點再進行更深入地講解,使學生的知識得到全面掌握。
外出聽課學習,收獲不少,以上是我個人想法。作為新教師,我也繼續在實踐中不斷探索。
這節課講的是自行車里的數學,齊老師的引入簡潔明了,直接告訴同學們生活中處處是數學,今天我們就來研究自行車里的數學,然后緊接著出示了本節課的學習目標,非常簡潔,這正好符合數學這門學科的特點??赡苡械恼n題需要激起學生興趣的情景設置,可就這節課來說,學生的興趣已經很高了,而且教師也準備了實物教具,所以我認為直接引入會給學生更多的時間來研究本節課的.重難點問題。不過后來高老師說我們可以插入一個小情境,先讓學生開放性的找找自行車里的數學知識,然后老師再給予適當的引導,一起來解決這個問題:自行車蹬一圈走多遠?這樣可能對于本屆的重難點并沒有多少幫助,甚至會占用一些寶貴的時間,但是這樣的思考可以培養學生的質疑特質。猶太人堪稱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了,他們教育孩子每天都要質疑,父母每天必須問孩子的一個問題就是:今天你提問了嗎?所以,孩子的智慧來自于提問,這遠比讓孩子掌握一些簡單的知識要珍貴的多。
齊老師對于“自行車蹬一圈走多遠”這個問題,解決問題的切入點放在了自行車的工作原理,這是很不錯的。學生回答也很好,教師直接板書了自行車的工作原理:腳蹬——鏈條——后齒輪(個人認為應該在最后加上一個“后車輪”,根據初中孩子的思維發展規律,抽象性還是有些欠缺的,可能由后齒輪轉動直接聯系到自行車的滾動還是有一定困難的,開始的模糊就會給學生后來的學習帶來很大的壓力。下課后,聽見后面幾個孩子在議論說聽了一節課也沒聽懂,大概原因就在這里),也就是說,可能自行車的工作原理學生還了解的不夠??赡苁怯捎谟袀€孩子思維稍微靈活一些,把問題直接引入到了前后齒輪之間的關系。這時候學生可能還不明白自行車走多遠跟齒輪比有什么關系,齊老師已經帶領大家在研究前齒輪轉動一圈后齒輪轉動幾圈了。其實我覺得可以帶領孩子們走這樣一個思路:
首先要用最通俗的語言告訴學生自行車的工作原理,腳蹬一圈,帶動前齒輪轉動一圈。由于前后齒輪用鏈條連接,前邊過一個齒數,后面也跟著過一個齒數,這樣前齒輪的轉動帶動了后齒輪的轉動,后齒輪是和后車輪連在一起的,也就是后齒輪轉動一圈帶動后車輪也轉動了一圈,后車輪的轉動驅動了前車輪的轉動,這樣自行車就工作起來了。
學生在充分了解了自行車的工作原理后,剩下的工作就只剩下前齒輪轉動一圈后齒輪轉動幾圈(后齒輪轉動的圈數也就是后車輪轉動的圈數),這個問題我覺得我們要充分相信我們的學生,大膽交給學生去完成就可以了。
如果知識是學生自己探究出來的,那么原理也自然會了解的很透徹,后面的變式題也會深入本質的去理解和變通。練習部分的【學以致用】的題目,如果讓學生理解前后齒輪的齒輪數之比就等于周長之比,也就等于半徑之比或者直徑之比,那么這個題目就不會出現學生簡單模仿公式形式的問題了。
另外,數學其實是一門很抽象的學科,它來源于生活,卻遠遠高于生活。數學知識的應用可能會有一定的滯后性,也許數學研究出來的結論會在幾萬年后才能用上,這完全得益于高度概括后的升華。齊老師就是特別注重知識的總結和升華。發現學生的問題后,敏銳的捕捉并加以總結和提升。就像在【學以致用】題目中,學生容易將前后順序比錯,于是齊老師迅速的捕捉到學生的這個困惑點,然后加以總結,并提升成為一條規律。
本節課是學生接觸“倍”的概念的第一節課,目的是要求學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概念,初步建立“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思路。
教師要轉變觀念,轉換角色,把自己置于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地位,調動學生已有的經驗去積極地思考,讓他們通過自己的觀察和比較去主動探索,盡量給學生多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點自主活動的空間,多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多一點探索成功的喜悅。在練習的設計中,教師請學生在第一排擺2個星星,第二排擺的個數是第一排的4倍,當學生匯報擺的結果時,引導學生說明為什么這樣擺。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動口表述,使學生對“倍”的概念以及“一個數的幾倍”有了深入的理解;緊接著,教師又設計了一道開放題:讓學生拿出星星,自己喜歡擺幾個就擺幾個,接著讓學生擺蘋果圖片,使蘋果的個數是星星的3倍。學生擺的結果多種多樣.當學生匯報了自己的擺法后,我沒有就此作罷,而是提出問題:“為什么都是3倍,而你們擺的蘋果圖片的個數卻不同?”引起大家的思考。通過觀察、比較,學生發現因為星星的個數不同,所以,當擺它的個數的3倍時,蘋果圖片的個數就不相同,進而體會到“比的標準不同-一份的數量不同,所得到的結果-蘋果圖片的個數也就不同?!边@樣的練習,開放了學生的思維,學生自始至終參與學習活動的全過程,進一步理解了“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學生不僅學會概括表象,強化了“倍”的概念,同時為下一節課學習“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應用題奠定了基礎。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整個數學活動都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是引導者、合作者。本節課的教學,很好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既能獨立自主地學習數學知識,又能合理地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在初步形成“倍”的概念時,讓學生通過認真看、動手擺、積極說,使學生的腦海里產生初步的表象,再引導學生通過小組的合作探究,找出知識的共同特征,從而初步形成了“倍”的概念。
這節課里,教師在教學的同時,注意進行數形結合思想的滲透,“倍”的概念的感知和理解都從生活中的實際物體個數和圖形入手,使抽象的概念直觀化、形象化、簡單化,從擺圖到看圖再到擺脫直觀,說出倍數關系的過程都反映出數形結合思想的滲透,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數學思想的熏陶。鞏固練習題構成了本節課學生內化知識系統,在設計上緊緊圍繞學生的生活,突出內容的層次性、多樣性、開放性和趣味性,給學生提供了思維拓展的空間.
上周聽了一(2)班覃老師的《找規律》這一課。這是一年級下冊教材《找規律》的內容,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繼續學習的,教學重點是使學生找出排列規律,會根據規律找出下一個物體。還要通過認、涂、擺、畫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整堂課覃老師對教學目標的落實非常到位,有好多地方值得我好好學習。
一﹒首先,創設情境。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了學生對數學的濃厚興趣,他們才會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數學知識。在教學中覃老師巧妙利用低段學生的特點,在課的一開始就設計了觀察主題圖,讓學生說說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再讓學生觀察彩旗、燈籠是怎樣擺放的,生動有趣的課堂引入,使學生對新課產生強烈的興趣與好奇心。
二﹒本節課遵循了循序漸進的教學規律。知識的學習過程是循序漸進的,覃老師這節課很好的體現了這一規律。教師先是讓學生觀察主題圖,說說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再讓學生觀察彩旗、燈籠是怎樣擺放的。在呈現學生圍成一圈的情景時,許多學生說出的是(男生到女生)的站立規律,覃老師引導學生按順序觀察,但由于是圍成一圈,不便觀察。課件及時呈現學生站成一排的畫面,將復雜的圖形簡單化,許多學生紛紛說出了(女生到男生)的規律。
三﹒練習達標。此外,規律內容的教學也由簡單到復雜,鞏固練習環節中的練一練,設計了5組圖形的排列,讓學生從簡入繁地找出它們的規律,及時將所學知識得到鞏固;讓學生在說一說、擺一擺、涂一涂中實現對學習內容的深化理解,“有規律的排列”在學生的頭腦中越來越清晰??梢婑蠋熓至私鈱W生的認知結構、已有的知識和具備的能力。所以在施教的過程中,覃老師能夠根據學生的學情比較靈活的駕馭課堂教學的流程,既讓教學活動的開展處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又能不失時機的處理好課堂教學中隨機生成的情況,教學的有效性得以較好的實現。
四﹒轉變學習方式,強調合作與交流。有效的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由于本節教學內容的活動性和探究性比較強,所以在教學設計上,覃老師多采用學生獨立思考和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通過課前感知規律——情境中發現規律——操作中深化規律——體會中創新規律——生活中應用規律這五個環節,由淺入深,層層遞進進行教學。她能根據教材內容特點,借助課件創設學生喜愛的情境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充分參與到探索規律的各種活動中,自主探究、主動地去發現,創造規律。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同時也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這一節課當中,學生始終處在一種積極的學習狀態中:看得專心、聽得仔細、想得認真、做得投入、說得流暢、合作得愉快。真正體現了以積極的情感投入,極大的調動思維活動,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體。一節課下來,學生都沉浸在數學的美當中,感悟著各種有規律的排列。
在活動中教師比較注重孩子探索能力的培養,為幼兒提供了便于研究的操作材料,鼓勵幼兒通過操作材料,去觀察、去發現、去記錄、去思考、滿足了幼兒好奇、探索、希望嘗試的欲望。排序活動是幼兒數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它需要教師創設一個豐富的活動環境,提供豐富的操作材料,通過一定的組織形式,讓幼兒在操作過程中探索、發現,推斷出排列規律,并能按此規律進行排序活動。
一、選材貼近生活,《綱要》提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所以王老師選取的這個內容是來源于生活的。另外,教師在活動設計時充分考慮到了孩子的生活經驗,利用孩子平時經常玩拼圖這個經驗來展開活動,一方面貼近孩子的生活,另一方面更激發起了孩子學習、發現的.樂趣。
二、教學目標比較全面,基本上涵蓋了情感、知識和能力,符合《綱要》要求。
三、教師的準備很充分,在材料的提供上體現了目的性、科學性、可操作性。在活動中教師比較注重孩子探索能力的培養,為幼兒提供了便于研究的操作材料,鼓勵幼兒通過操作材料,去觀察、去發現、去記錄、去思考、滿足了幼兒好奇、探索、希望嘗試的欲望。
四、教師的教學思路比較清晰,很好地展示了活動的每個環節,即認識圖形,激發興趣—拼拼圖形,記錄結果—二次操作、多種組合—交流分享,總結延伸。整個活動的每個環節緊扣教學目標,體現了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顒又?,幼兒始終保持很好的注意力和探索興趣。
五、教師的教學方法是多樣的,體現數學教學特色,如演示法、操作法和記錄法等。
六、在教學形式上,教師能較好地采用個別、集體和小組活動相結合的形式。
建議:
1、在二次操作中,教師是要求讓幼兒在選定一塊圖形的基礎上,進行多種組合,幼兒操作后,教師也可以作一下簡單的記錄,以便幼兒能更清楚的掌握其中的規律。
2、在幼兒操作拼圖過程中,教師可播放一些輕音樂,讓幼兒在快樂的拼圖中感到輕松感。
3、兩張記錄表的制作上,是二合一的。第一次操作之后,讓幼兒自己把記錄表1撕下來。在活動中,發現有些幼兒撕的比較困難,需要老師的幫忙,這就間接的造成了時間的浪費性。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pingyujiyu/57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