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計劃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是制定過程中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教學計劃范文的參考可以幫助教師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時間和教學進度,提高教學效率。
【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法品味語言美,通過延伸拓展把握中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生命的法則,樂觀的對待生命中的一切。
【教學重點】培養學生的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教學難點】品味語言的深沉、含蓄、意蘊。
朗讀法、小組討論、探究。
(一)導入。
通過回憶作者冰心導入本課。(學生進行介紹補充)。
讓我們共同走進今天冰心的作品《談生命》,看一看在作者眼中,生命史什么樣的。(板書標題)。
(二)整體感知。
1.多媒體播放音頻,學生聽讀,注意讀準字音。
2.思考問題:作者是如何解說生命的。
明確:一江春水東流入海,小樹成長比喻人生。
(三)深入研讀。
1.朗讀描寫最生動的幾處并思考:生命像東流的一江春水,在流動的過程中,它曾有怎樣的境遇?生命像一棵小樹,經歷了那幾個階段?(學生自主閱讀并思考)。
明確:生命像東流的一江春水,冰雪是前身,匯集到一起合成有力的大河,生命積攢的力量。生命像一棵小樹,春天長出枝葉,夏天開出繁花,秋天結出碩果,冬天投入大地的.懷抱。
2.學生根據“生命像什么……”造句,自己寫話。(點名分享)。
3.自主閱讀全文,分享你自己最喜歡的一句話,并說一說為什么?(小組分享)。
明確:學生自主發言即可。
4.朗讀“宇宙是一個大生命”,并思考:在你們十幾年的生命里,什么是最重要的?
明確:學生開放式的答案。(學生思考后自主發言)。
5.朗讀大屏幕上的詩句“生命像一江東流的春水,像一棵歷經四時的小樹,像一雙燦爛著想象的翅膀,像一支蠟燭,留著痛苦的淚,燃著快樂的光”,然后升華文章情感。
明確:冰心告訴我們要感恩生命,要奮發向上,我們每一天都能夠積極樂觀的度過每一天,豐富生命的每一天,熱愛生命、尊重生命,感恩生命。
(四)拓展延伸。
生命是永恒的話題,那么走過的生命我們只需要懷念和珍惜,那接下來的生命你又將如何度過。分享一下你的人生規劃。
(五)小結作業。
小結: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升華中心主旨。
作業:搜集自然界痛苦和幸福相伴的生命現象,并寫出自己的感受。
整個教學設計整體上還是有值得肯定的地方的。
在整個教學設計中,絕大部分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自主學習的比重比較大,學生參與到課堂的討論中,這是符合新課標理念的。而且深刻貫穿了朗讀這一核心的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在不斷的朗讀中品味文本,把握情感。
雖然學生的自主學習有一定的好處,但是整個教學設計中老師缺乏明確的指導,問題的拋出較少圍繞課文文本內容,使得整個教案教師的課堂把握不是很強,在這一方面后期可以加強,使得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課文最好的學習。
1、把詩歌讀正確、流利,認記生字"詠、絳"2、指名讀詩,提醒讀準“絳”“妝”“裁”
3、根據注釋了解詩歌的大意。4、小組交流;互相釋疑,討論難點。
1、指名讀詩句,說說自己對詩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機點撥:
(1)“碧玉妝成一樹高"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樹的枝葉比作碧玉)。
(2)“綠絲絳”指什么?為什么說柳技是“綠絲絳”?(想象體會柳技的綿長和柔軟)。
(3)說說自己對“不知細葉誰裁出”的理解和體會(體會柳葉的小巧整齊,體全大自然的偉大神奇)。
(4)“二月春風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為什么這么比喻?
3、結合理解,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
教學目標:
通過反復朗讀,體會詩人熱愛田園生活的感情,體會本詩語淡而味不薄的特點。
語文基礎知識積累目標:與孟浩然、田園詩、重陽日相關的文學、文化常識;具、黍、合、斜、軒、圃、桑麻等實詞解釋。
在這四幅畫面中,你最喜歡哪一幅?讀一讀,告訴大家。
閱讀需要突破的核心問題目標:
為什么詩人臨走時要主動相約重陽再聚?
寫作訓練的借鑒目標:
學習借景抒情的表達手段。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從《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導入,請學生回憶并簡單介紹作者。
二、沉浸文本,整體感知。
1、多種形式的誦讀詩歌并正音。
2、請學生談談這首詩歌說了什么事。注意:請學生結合具體詩句來談,將字、句的解釋穿插其中。
詩人應邀赴約欣賞田園風光享受農家情趣再約重陽歡聚。
三、體驗文本、品味語句,理解課文。
1、為什么詩人臨走時要主動相約重陽再聚?注意:在具體分析中體會詩人熱愛田園生活的感情,適時插入對田園詩和重陽節的簡單介紹。
2、你喜歡這樣的聚會嗎?你喜歡作者對這次聚會的記錄即這首詩嗎?具體喜歡哪句詩?注意:在學生的談論中引導學生體會本詩語淡而味不薄的特點,學習作者借景抒情的表達手段。
四、延伸體會、拓展閱讀。
1、散讀、齊讀《讀過故人莊》。
2、討論:這篇讀后感和原文有哪些共同點?(如熱愛田園生活、醉心田園風光等)。
讀《過故人莊》。
王愛民。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引自孟浩然《過故人莊》。
空氣甜甜的把鼻孔打開。
泉水甜甜的把胃打開。
山花甜甜的把衣衫上的圖案打開。
我和一個村莊一起。
被一聲聲鳥鳴一道道小溪。
送出更遠我要生出翅膀。
不走名山大川。
只在來過的這個村子的山坡下。
作巢。
用恬淡作磚用快樂作瓦。
1、學習生字新詞,結合課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2、了解時間的來去匆匆,一去不復返,體會作者對虛度時光感到無奈和惋惜的思想感情。
3、從閱讀的內容想開去,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一、激趣導入,鼓勵質疑。
1、學生匯報課前收集的有關時間的詩詞、名言。
2、板書課題,質疑:看到題目,你想知道什么?這些問題你想怎么解決?
(鼓勵學生課前預習收集,初步培養學生收集信息和篩選信息的能力。通過匯報交流,激發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熱情。質疑導入,激起學生求知的欲望,培養學生思維的求異性。)。
二、初讀感知,讀中悟學。
自讀課文,要求:(1)把句子讀通順,自學生字詞。
(2)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檢查交流:(1)指名讀課文,正音釋詞。
(2)交流:通過讀課文,你讀懂了什么。
(放手讓學生自學,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鼓勵學生個性化的解讀,進行多角度、多層面地交流讀書體會。)。
三、精讀探究,品味感悟。
1、默讀課文,找出課文里具體描寫時間來去匆匆的語句,讀一讀,把你的感受寫在旁邊。
2、交流感受:你讀懂了什么?從句中你體會到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3、師生品味重點句子“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于是,洗手的時候……吃飯的時候……掩著面嘆息……”
4、師生交流評價。
(學生自主朗讀,抓住重點詞句進行品味,探究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受到情感熏陶。學生自己朗讀喜歡或感受深刻的句子,有自己的獨特體會,真正體現了學習的自主性。)。
5、仿寫句子:自己的日子是怎樣過的,身邊的人的日子是怎樣過的?仿照課文的寫法寫幾句話。
(由讀引入寫,讓學生在讀懂作者是怎樣具體描述日子去來匆匆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仿照本段的寫法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仿寫練習,通過仿寫,進一步體會時光的匆匆,進行了知識的遷移。)。
6、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讀,積累背誦。
四、拓展延伸。
1、讀了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么?
2、把你最想說的一句話寫下來。
3、收集有關惜時的資料辦一版專題手抄報。
(鼓勵學生從課文的內容不同角度的想開去,積極拓展他們的思維。把課文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有機結合起來,體現語文學習的綜合性。讓學生真正做到在生活中學語文,在生活中用語文?。?。
課文記述公輸盤替楚國造云梯,準備去攻打宋國,墨子聽到消息后連忙前去阻止。用巧妙、鋒利的言辭使戰爭發動者理屈詞窮,又憑謀略使他們不敢輕舉妄動,最終阻止了戰爭的發生。表現了墨子臨危不懼,智勇雙全的性格。
全文共22段,可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1)交代墨子出使楚國的緣由。
第二部分:(2~12):墨子以激將法說服公輸盤。
第三部分:(13~16):墨子能言善辯,初步說服楚王。
第四部分:(17~22):墨子以超人的智慧和勇氣,說服公輸盤,并迫使楚王暫時取消了攻打宋國的。計劃。
文章開頭先介紹事情的緣由,中間部分詳細敘述了墨子與楚王和公輸盤斗爭的經過,最后一部分清楚地介紹了事情的結局,脈絡清晰。
《公輸》一文記述了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體現了墨子的非攻思想和實踐精神。文章通俗平易,樸實無華,特別講究邏輯的嚴密和說理的充分。
墨子首先從道理上說服公輸盤。攻城殺人是不義的行為,墨子以獻金請公輸助殺辱己之人,從而引出公輸的話“吾義固不殺人”,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指責公輸四個不義的表現,指出其“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弓弩齊發,步步進逼,使公輸退無余地,理虧而折服。這是止楚攻宋的關鍵性的第一步。第二步是以楚王攻來如棄貴偷賤的荒謬之舉,來說服楚王。巧設三個生動的比喻(舍文軒而竊敝輿,舍錦繡而竊短褐,舍梁肉而竊糠糟)、三層鮮明的對比(大而富的楚國與小而貧的宋國),使楚王不得不稱“善”。第三步則是在義勝理足的基礎上以實力戰勝公輸,以智慧揭露公輸“我知所以距子”的陰謀詭計,正告楚王宋國早有防御,迫使楚王放棄襲宋的。計劃。文章充分表現了墨子的勇敢和反攻伐的主動精神。
總之,《公輸》以假設、類比和推理的方法巧妙說理,透辟有力,特別是運用欲擒故縱、誘敵入套的技巧,不僅使文章邏輯嚴密、說理充分,而且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
1、“宋何罪之有?”,正確翻譯是“宋國有什么罪呢?”在古漢語中,表疑問的疑問代詞要提前,正確的語序是“宋有何罪”,“之”,賓語前置的標志。
2、“夫子何命焉為”,正確的翻譯為“你(有)什么見教呢?”本句中,本來沒有謂語,在翻譯時應補充出來?!把蔀椤北硎疽蓡栒Z氣。
3、“胡不見我于王”正確的翻譯為:“為什么不把我引見給大王呢?”“見我”,理解為“(把)我引見?!?/p>
《公輸》一文以生動的對話、鮮明的人物形象給人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文章主要采用對話形式,不僅表現了墨子的機智勇敢和反侵略精神,而且可以從中領略墨家崇尚樸質的文風——以達意為主,不講求文采。故事情節卻是一波三折,懸念迭生。墨子千里迢迢跑到楚都去見公輸盤,出人意料的是,見面后墨子并沒有直接勸阻公輸盤,而是宕開一筆,先邀請公輸盤替他去殺人,制造了一個懸念。墨子見楚王時也是如此,大家都以為他要勸說楚王,但墨子卻和楚王聊起了偷竊病,又是一處懸念。當讀到“公輸盤服”和楚王稱“善”時,讀者一定會以為問題解決了,但這兩處各自均是波瀾又起,懸念再生,令人不讀不快。
在說理的.過程中,本文不僅巧妙地運用了生動的比喻,如用“文軒”比喻楚國的地域遼闊富饒,用“敝輿”比喻來國土地的狹小貧瘠,用“粱肉”和“錦繡”比喻楚國的富足,用“糠糟”和“短褐”比喻宋國的貧窮,使人清楚地看到楚王攻宋的。本質——擴張領土的野心,發人深省,很有說服力,而且還運用了排比手法,增強了語言的氣勢,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如墨子與公輸盤的第一輪辯論中,連續用了五個“……不可謂……”,在語勢上你連發的炮彈一樣有力,在內容上從不同角度對公輸盤進行了斥責,令其難以招架,無可推脫。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或大或小的各種辯論,有辯論就必須有矛盾的焦點、矛盾的雙方。因此,學習《公輸》,我們應在熟知文義的基礎上理解幾組辯論中雙方的焦點及立場,分析他們辯論的方式及技巧,以及他們在語言中所表現的各自的性格特征。攻宋和反攻宋是全文的矛盾,文章就抓住這個矛盾,步步深入。起初墨子和公輸盤辯論,譴責攻宋“不義”;接著和楚王辯論,將攻宋與患“竊疾”相提并論,深入地揭露了攻宋的侵略實質;后來由辯論轉到了攻防之術的實際較量,直到打破了敵人的一切幻想,更加深入地證明攻宋的不足取。就在這對矛盾不斷發展、激化、解決的過程中,人物形象和主題思想越來越鮮明。學習這些知識后,我們也可嘗試著運用這些知識,找幾個辯題和同學練習辯論,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兩首古詩。
2、學會本課的.3個生字,理解詞語及詩句的意思。
3、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感受古詩語言與意境的美,培養學生對自然美和藝術美的鑒賞能力。
1、通過誦讀,理解詩句的含義,體會詩歌的意境,熟讀成誦。
2、結合古詩簡潔的語言想象豐富的畫面,先說再寫。
1、誦讀古詩,體會作者從聽覺、觸覺、視覺等多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學習作者邊觀察邊想像以及動用各種感官從多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
2、透過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
1、師生查找有關詩人、詩作的相關資料。
2、教學掛圖。
三課時。
1、啟發學生回憶背誦過的描寫春天景色的古詩。
2、引出詩題“江南春”:顧名思義,江南的春天。全詩描寫了江南春天的綺麗景色。
了一些好事。他和李商隱齊名,世稱“小李杜”。
1、學生自由誦讀古詩。
要求:(1)讀準字音,注意節奏。
(2)邊讀邊想詩句的意思,畫出不理解的詞句。
2、借助工具書,自己理解詩意。
3、小組合作學習,弄懂詩意。
4、檢查學習效果。
(1)指名朗讀,集體正音。然后齊讀全詩,注意停頓。
(2)解釋詞語:
“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樓臺”、“四百八十寺”
(3)指名說說詩句的意思。(大致即可)。
(一)前兩行——寫今。
1、學生自由誦讀古詩,邊讀邊思考:《江南春》寫出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點?(到處是黃鶯宛轉啼鳴,到處是綠葉紅花相互映襯。依山臨水的城鄉,迎風招展的酒旗。)。
2、詩的前兩句抓住了黃鶯、紅花、綠葉、水鄉、山城、酒旗、春風等七種景物來描寫,共同構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畫面。
3、看圖、配樂輔助,指導學生讀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的話描述感受到的內容。
(二)后兩行——懷古。
1、提問:詩歌的后兩句還是描寫江南春天的嗎?
2、學生默讀后兩句詩,體會一下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集體討論(抒發了作者憂國憂民之情)。
5、帶著理解。
學會本課5個生字,理解詩句的意思。
(二)能力訓練點。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能背誦。
2、訓練學生自我感悟詩句意思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體會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
(四)美育滲透點。
通過理解詩句,感受自然之美,語言文字之美,陶冶學生愛美的情趣,提高鑒賞美的能力。
(一)教師教法。
創設情境法、引導法、點撥法。
(二)學生學法。
借助詞典及書上注釋自讀感悟。
(一)重點。
1、理解詩句,了解古詩所描寫的景物,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二)難點。
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疑點。
“應憐屐齒印蒼苔”的含義及它與“小扣柴扉久不開”的關系。
(四)解決辦法。
1、多讀品味。
2、發揮小組優勢,討論交流。
3、教師引導,提供插圖投影片,適當點撥。
激趣導入,指導學生自學古詩,引導學生匯報交流,提供媒體展示,隨機評價,布置作業。
(二)學生活動設計。
課前預習,課堂自讀感悟,討論交流,朗讀與背誦,為古詩配畫。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啟發談話。
古詩是同學愛讀愛背的文學體裁。背誦理解古詩對積累語言、培養語感是最有效的做法了。今天我們來學習宋代三位大詩人的作品。
板書:12古詩三首。
2、明確本節課學習目標:學習第一首《游園不值》。
(二)自學、探究《游園不值》。
1、讀通全詩。
2、自主探究詩句意思及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3、小組合作,共同探討,教師巡視指導。
(三)匯報自學收獲。
1、指定一個小組的代表到臺上來,給大家講這首詩。(教師用電腦呈現寫有這首詩的字幕片,或直接用投影。)。
在學生講的過程中,其他人可以發表不同的看法,可以質疑;這名“小老師”如答不上來或答不對,可由其他學生代答,學生都不會可由老師點撥。
2、在學生充分發表看法后,師生共同整理,梳理出通暢的詩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l)關于題目,游園不值:意思是游覽花園,沒能進去,因而沒游成。不值:沒有遇到。
(2)“應憐屐齒印蒼苔”的含義及與下句的關系。
師引導:這句詩除了要理解每個詞語的意思,要想弄清含義還要調整詞序,還要弄清各個部分的主語。
應:大概,表示推測。
憐:在詩中是愛惜的意思。
展齒:古時的木底鞋下的橫梁。這里指鞋底。
蒼苔:生長在地上的青苔。
“憐”什么?是屐齒還是蒼苔?學生比較后,覺得“蒼苔”柔弱纖細,應該“憐”蒼苔。
是誰“憐蒼苔”呢?當然是園子的主人。
這句怎樣調整才通順?“應憐蒼苔屐齒印”。
通順的意思是:大概是(花園的主人)太愛惜蒼苔,(怕被我的)木鞋底踩壞。
第一句意思明確了,學生自然明白因為園子主人“憐蒼苔”,所以才有“小扣柴扉久不開”,一因一果。
(3)關于“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這兩句詩的理解。
a、表面意思:園子里的春色是關不住的,一枝紅杏已經探出墻頭來。(看圖印證)。
b、這兩句詩反映了春天朝氣蓬勃、生動活潑,使人感到生命力的強大及不可阻擋。
(前兩句感到掃興、遺憾;后兩句則有對蓬勃春意的贊美,心中充滿驚喜、快慰。這首詩主要表達了作者對春的贊頌,對旺盛生命力的贊頌。)。
(四)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并背誦下來。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背誦《游園不值》。
2、本節課學習目標:探究《飲湖上初晴后雨》。
(二)自主探究。
1、讀通全詩。
2、朗讀、感悟詩意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3、小組合作,共同探討。
(三)匯報自學收獲。
1、指名到臺上當小老師,指著字幕片上的詩句,逐詞逐句講解需要點撥的地方:
(1)題目。
“飲湖上初晴后雨”,詞序調整“初晴后雨”應該是“雨后初晴”,“飲湖上”應為“湖上飲”,題目應調整為“雨后初晴湖上飲”,把省略的部分補充完整,意思是雨后初晴(在)西湖上飲(酒)時(看到的景象)。
(2)西子,春秋時越國有名的美女,叫西施。
(3)相宜:合適,適宜。
(4)前兩句寫的是實景,后兩句則是作者大膽的想像,用西施之美來比喻西湖之美,表達了作者對西湖美景的愛之深。
(5)前兩句中的詞語之間對仗工整,如“水光”對“山色”,讓學生找出其他相對應的詞語,體會作者構思、用詞之精妙,充分展示了晴天、雨天西湖迥然不同的風姿。
讓學生看繪有插圖的投影片(晴、雨兩張)。
2、讓學生質疑,師生共同解答。
(四)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1、聽范讀。
2、學生練習。
3、組內交流讀。
4、班上展示。
(五)背誦這首詩。
第三課時。
(一)復習導入。
1、指名背誦前兩首詩。
2、說說這兩首詩中哪些句子給你的印象最深,為什么?
3、本節課任務:學習《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二)自主探究。
1、讀通詩句,詩準字音。
2、自讀、感悟,讀懂詩句,體會情感。
3、組內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三)匯報學習收獲。
1、請一名學生上臺講詩意,其他人隨時質疑,“小老師”若解答不出,教師相機點撥。
學生的質疑處可能是:
(1)“凈慈寺”與“西湖”有何聯系?
題目中的“凈慈寺”是一個佛寺,在杭洲西湖邊上。
(2)“林子方”,是作者的朋友。
(3)題目意思是清早走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時看到的景色。)。
(4)“無窮”,在詩中指范圍廣,無邊無際?!盁o窮碧”,指無邊的綠伸向遠方。
(5)“別樣紅”,紅得特別出色,特別可愛。
引導:同樣是寫西湖,這首詩與前一首有什么不同?
(前一首詩中作者用奇麗的想像把西湖擬人化了,表現了西湖之美;這一首詩作者集中描繪了湖面蓮葉、荷花,紅綠相映,荷日生輝,把西湖之美具體化了。)。
2、看圖,(用投影)直觀感受西湖六月的美。
(四)感情朗讀,并背誦這首詩。
(五)總結、擴展。
1、指名朗讀三首詩。
2、說說每首詩的各自特色和情感表達方面的`相同之處。
3、談談自己的收獲。
4、課下閱讀相關內容的古詩并背誦一首。
(六)布置作業。
1、正確書寫5個生字。
2、將三首詩摘抄在自己的讀書筆記上。
3、為“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或“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配畫。
4、把《游園不值》改編成一個故事,并講給別人聽。
語文,不僅僅可以讓人學識豐富,而且可以改變人的精神,滌蕩人的靈魂,塑造人的修養,所以語文給人精神上的震撼是其他科目所無法比擬的。語文帶給我們的東西,是一生都受用不盡的,尤其是那些對于生命的感悟,對于生活的思索.正因為此,語文成了各個階段學生學習中必不可少的科目,尤其是初中學生,正處在人生觀與價值觀迅速形成的時期,求知欲強,對外界的環境也非??释?,而語文中很多寓意深刻的篇章都可以對學生的求知欲起到很人的滿足,而且語文中特有的情感教育對于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德、智、體、美、勞全而發展也有重要的啟示作用。多方而的原因使得現階段初中語文課堂效率非常低,很多學生都是被迫走進課堂,整個課堂毫無生機可言,因此,創新初中語文的教學設計思路迫在眉睫。
課堂是最主要的教學場所,是目前階段教與學最為集中呈現的地方,因此課堂組織方式直接影響著教學效率的提高。傳統的教學,都是一支粉筆、一張嘴巴、一塊黑板,而且教師是課堂的主導,學生只能是處于被支配和被管理的地位。
一般來講,學生是不能隨意發表自己的看法,要完全服從教師。而伴隨著教育環境的不斷改變,學生的思路也在改變,他們渴望自主,以及豐富多樣的課堂組織形式。其實,課堂組織形式怎樣才算有效?沒有一個固定答案,是不是只有課堂安安靜靜,學生規規矩矩地聽課才算有效?未必、實踐告訴我們。只要是可以有效地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迅速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課堂組織形式,就是有效的。
例如:把班內的學生按照智力程度、學習愛好、性格差異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也可以按照興趣把學生分成若干個興趣小組,如寫作興趣小組、語法興趣小組、占文興趣小組、詩歌興趣小組等。讓同學們定期自己組織課堂,每小組組織一次,這樣每個同學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而且初中學生又處于一個非??释魂P注的年齡段,因此,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習潛力一下子都會被發掘出來,課堂效率也會隨之提高。
教案設計是教學開展的基礎,主要是根據教學對象和教學目標,確定合適的教學起點與終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優化地安排,形成教學方案的過程。不管什么類型的教案,針對的無一例外的都是學生,因此要得到學生的認可,讓學生既學到知識,又很樂意學習,這是教案設計的難點所在。以往我們的教案都是按照人綱設計的,基木上是固定的模式,而且是自己設計,有的教師還不愿讓學生看到自己的教案。
其實,教案設計的初衷就是為了讓教和學的過程更加有效地進行。因此,我們可以嘗試讓學生參與教案的設計,讓學生提出他們公認的最喜歡的案例,或者最喜歡的學習方式,然后整理和加精。這就好比教師提供毛坯房,學生們選擇房子里而貼什么顏色的壁紙,當然什么顏色的壁紙都不影響居住功能,但是而對人家都喜歡的顏色必然會心情愉悅。因為與學生年齡差距比較人,教師難以了解學生們真正的心理,所以由學生民主推薦一些素材,對于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是習非常有效的。
教學目標是整個教學活動的引領與方向,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要對目標進行深入研究分析,一方面要潛心研究教材和學生的身心特點,使教學目標的制定符合實際狀況,尤其要針對學生語文學習基礎和理解分析能力方面的差異,體現分層目標原則,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相對應的教學目標,以這樣的方式提高教學目標的適應性。
另一方面要反思教學目標是否具有立體性,有沒有體現能力、知識、與情感三位一體的目標。教師對教學目標進行適應性與全面性的反思,有助于教師在卜一步的教學中確定更科學、有針對性的教學思路。
整個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學評價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一般都是以測試的方式進行。大部分的教師都是采用試卷分數這一單一的標準,然后對學生學習活動進行評價,這樣的方式是不全面的。語文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要認真反思教學評價的內容是否存在單一性的問題,不僅要從卷面分數這一量化標準對學生語文學習狀況進行評價,更要對學生的語文能力、語文情感等進行綜合分析,在語文能力方面,側重朗讀能力、普通話發音、漢字書寫等語文基木功,對這些基木功進行評價時可以采取等級制的方式。
另外,教師在教學評價中還要充分體現學生的學習情感狀態,學生語文學習積極性如何、投入程度如何,這些都是語文教師在教學評價中要兼顧的內容。通過全方位、科學的評價,教師才能在教學活動結束后認真總結,進一步優化評價模式。
整個初中語文教學上的過程是核心環節,教師在教學活動結束后,回過頭分析整個教學過程,是否還要堅持教師灌輸的單向模式,是否在教學活動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否在教學形式、教學內容上更多地引導學生自主開展學習研究。
另外,教師還要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是否存在形而上學的教改傾向,如合作學習小組作用發揮不夠深入、存在形式主義、思考提綱設計不夠科學合理、難度過低等,要對整個教學過程有無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及教學手段運用得是否恰當、有效等方面展開分析,以便尋找到教學組織過程中的薄弱環節,在下一步的教學設計中講行彌補和優化。
結語:
創新,永遠是初中語文教學經久不衰的話題,也是促進教學改革的一個法寶.但創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改革也需要過程,創新是一種有基礎的探索式改革.我們必須有足夠的經驗與實踐,在實踐中反復摸索和整理、總結和提煉,最終才能探索出一條符合實際情況的教學思路.而且,我們需要持續不斷地努力,才能在初中語文教學的道路上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跡。
活動內容:
綜合學習六包括“我的采蜜集”、“讀讀背背”、“口語交際”、“我的小筆頭”四項學習內容。
活動目標:
1、通過“我的采蜜集”,了解有關《三國演義》人物、故事的歇后語,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豐富學生的語言和詞匯量。
2、在“讀讀背背”中“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同時讓學生了解這首詩的寫作背景。
3、通過“口語交際”,培養學生圍繞主題搜集、選擇、處理資料的能力,提高找準論據、闡明觀點的能力。
4、學生在“我的小筆頭”中學會自由表達,寫出自己心中的所思所感。
活動策略:
通過看一看、寫一寫、做一做、背一背等多種形式,使學生手腦并用,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加強古詩詞的誦讀與積累,為學生積淀中華傳統文化的底蘊。通過交流自己的看法,為學生創設課堂口語交際的氛圍,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習作要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
活動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與設計說明:
教學過程。
設計說明。
我的采蜜集。
1、走進三國:作品簡介。出示相關課件。
2、話說三國:談人物故事。
3、我來讀一讀:品讀歇后語。學生熟讀這些歇后語。
4、試著寫一寫:補充歇后語。
5、學著用一用:讓學生收集歇后語,分類整理,并嘗試運用。
6、抄寫在采蜜集上。
讀讀背背。
1、出示相關課件讀一讀古詩。
2、看一看作者簡介。
3、念一念寫作背景。
4、自讀自悟,想一想詩句的意思。
5、背一背,熟讀成誦。
口語交際。
1、出示相關課件口語交際內容:你怎么看待過春節“放鞭炮”這一習俗?
2、搜集資料,找一找有關春節燃放鞭炮的資料,如習俗的`由來、鞭炮造成的浪費、危害事例等。
3、論證觀點:燃放鞭炮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
(1)獨立思考,確定自己支持的觀點。
(2)結合具體事例論證。
4、討論辯論,完善觀點。
(1)根據所持觀點的異同自由結組。
(2)進行討論或辯論,在交流中完善自己的觀點。
5、全班交流。要求:
(1)要注意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
(2)觀點可以針鋒相對,但要注意交流中的禮貌。
我的小筆頭。
1、出示相關課件明確習作要求:把自己的真實想法寫成一篇習作。
2、教師引導。
(1)回憶自己經歷過的感觸最深的人或事,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
(2)可將文章題目變換成《我好想……》《我希望……》。
(3)要深入觀察生活,思考問題,寫出有真情實感、有深度的文章,切忌草草“描繪”,而沒感觸、沒真情。
(4)寫作時要有針對性,寫成后希望把文章拿給誰看。切忌空發感想,無病呻吟。
3、同桌交流,互相評價。
4、自己修改。
5、全班交流。
6、交流評改的心得。
一、情境導入,萌發情感(課件:小姑娘受傷后鮮血直流,暈迷不醒。眾人著急)。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28課《她是我的朋友》,“她”就是(小姑娘)。
小姑娘傷勢嚴重,如果不能補足她失去的血,她一定會死去的。輸血迫在眉睫啊。那是否有人愿意給她獻血呢?請大家用你喜歡的方式讀5—14自然段,找找答案吧。
(設計意圖:利用多媒體渲染氣氛,從一開始就把學生引入課文情景。老師充滿哀傷和渴求的朗誦,激發學生用心朗讀,用心感悟。)。
二、探究表現,體味內心。
(一)、有人愿意獻血嗎?把這個句子讀一讀。
1、出示句子“一陣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顫抖地舉起來。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舉起來?!?/p>
2、看到這個句子你有什么疑問?
根據學生提問,歸納三個問題,其他隨機解決。
(1)“一陣沉默之后”說明了什么?
(2)阮恒舉手時為什么“顫抖”?
(3)他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舉起來”?
3、重溫讀書方法:讀書的方法有很多,當我們產生疑問的時候,可以用什么方法解決?(聯系上下文讀書找答案;小組組討論;請教老師或同學等等)。
4、請大家選擇你最感興趣的問題,先試著自己運用讀書方法來解決,解決不了,再用其他辦法。(學生自主選擇方法學習)。
5、匯報。
6、指導朗讀。
指名讀,你為什么這么讀?
從同學的朗讀中,老師仿佛看到了小男孩輸血前的害怕,猶豫卻又非常勇敢。你能邊做動作邊讀嗎?在座位上試一試。
愿意讀的站起來邊做動作邊讀。
(二)由表及里,洞識內心。
1、終于有個孩子愿意為小女孩輸血了,他就是(板:阮恒),他害怕過,猶豫過,但仍然數他最勇敢。在輸血過程中,他又是怎樣想的?怎么做的呢?請大家再把6~10自然段讀一讀,把阮恒的.神情、動作的句子畫下來,再讀一讀。
2、提問,出示4個重點句。
重點句1。
抽血過程中阮恒一動不動,一句話也不說。
重點句2。
出示“過了一會兒,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顫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臉?!?/p>
重點句3。
“但過了一會兒,他又開始嗚咽,并再一次試圖用手掩蓋他的痛苦?!?/p>
重點句4。
“接著,他那不時的啜泣變成持續不斷的低聲哭泣。他眼睛緊閉著,用牙咬著自己的小拳頭,想竭力制止抽泣?!?/p>
3、剛才我們學習第5自然段的時候,同學們都很會學習,不但能發現問題,而且會運用各種學習方法試著解決。你們有信心繼續學好嗎?請同學們自己讀讀這些句子,看又產生什么疑問,自己想想辦法解決。
4、學生自主選擇方法學習,提問題,解決問題。
5、匯報。
(設計意圖:“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加重要?!币虼?,老師努力建設一個“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給予學生廣闊的質疑空間,培養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
6、指導朗讀,深入體會阮恒的內心變化。
(1)請同學們選擇你最想讀好的句子,讀一讀。
(2)同學們讀得真好,請大家推薦一位讀得最好的同學讀一讀。
請同學們看屏幕,邊聽邊仔細觀察小男孩的神情、動作。(配樂)。
(3)阮恒在獻血的過程中哭了好幾次,在這些句子中寫他哭的詞有很多,你能找出來嗎?
(4)“啜泣、嗚咽、哭泣、抽泣”
你能把阮恒獻血的過程演一演嗎?老師來讀句子,大家演一演,體會他內心的變化。
師讀,生演。
(設計意圖:新課標告訴我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5)問:你為什么這樣哭呢?
(6)如果你們是醫生,你怎么用輕柔聲音安慰他?
三、拓展延伸,情感升華。
幾名同學講這句話:“她是我的朋友?!?/p>
阮恒說的時候,他是怎樣想的?你從中想到了什么?
(設計意圖:充分挖掘教材因素,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給學生足夠的思維空間,這樣不僅可以發展他們的創新思維,而且對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突破教學難點,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十分有益。)。
結束語:
讓朋友間的這種愛心和友情永遠留在我們心間,衷心地祝愿大家友誼地久天長!
四、作業設計。
根據學生情況分層次布置作業:
1.小姑娘得救了,阮恒也安然無恙,他們一起在孤兒院里生活、游戲,還會發生什么事。請同學們展開豐富的想象,續寫一個小故事,要寫清楚她們的神情、動作、語言等。(難度較大)。
2.觀察生活中朋友之間互相幫助的事例,寫在自己的作文或日記里,注意寫清人物的語言、動作等。(多數學生都能夠完成)。
18她是我的朋友。
阮恒獻血。
愛心友情。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p>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p>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p>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p>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p>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p>
1.解釋加粗的詞。
(1)見賢思齊焉_____________。
(2)內自省_____________。
2.選出下面各句中翻譯最恰當的一項。
(1)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a.看見賢明的地方便想著與之對齊,看見不賢明的地方就檢查自己。
b.看見賢明的人便想要向他看齊,看見不賢明的人便要檢查自己。
c.看見賢明的.人思念齊國,看見不賢明的人就返回內地或自己所在的省。
d.發現賢明的人思念齊國,看見不賢明的人就要檢查自己。
(2)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a.到了冬天,才知道松柏葉是最后凋零的。
b.天氣寒冷了,才知道松柏葉是最后凋零的。
c.(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樹是最后落葉的。
d.到了寒冷的冬季,才知道松柏樹是最后落葉的。
3.一詞多義是古漢語的常見現象,多積累對我們閱讀文言文幫助很大,請結合語境解釋下列加粗的詞。
(1)而。
學而時習之_____________。
溫故而知新_____________。
學而不思則罔_____________。
(2)知。
人不知而不慍_____________。
知之為知之_____________。
溫故而知新_____________。
(3)之。
學而時習之_____________。
知之為知之_____________。
擇其善者而從之_____________。
(4)為。
為人謀而不忠乎_____________。
可以為師矣_____________。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_____________。
(5)焉。
見賢思齊焉_____________。
三人行則必有我師焉_____________。
4.下列句子停頓劃分有誤的一項是()。
a.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b.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c.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d.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5.孔子認為應該終身遵守的準則是什么?
6.孔子認為我們應以怎樣的態度對待學習?
7.你從本文學到了哪些學習方法?
參考答案:
1.(1)賢德的人;(2)反省。
2.(1)b。
(2)c。
3.(1)然后;從而;卻。
(2)了解;知道;獲得、領會。
(3)詞,代學到的東西;代詞,知以;代詞,代人。
(4)替;當、做;是。
(5)之,賢人;于此、在這里。
4.c。
5.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討厭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
6.謙虛;隨時隨地向一切人學習;學習別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短處。
7.學習知識,要及時溫習或實習;要獨立思考;學習和思考要相結合。
1.學習本課5個生字。
2.了解詩的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重點學習《游園不值》,理解詩句,體會詩歌描寫的意境。
1.了解詩的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重點學習《游園不值》,理解詩句,體會詩歌描寫的意境。
賞析《游園不值》中一枝紅杏出墻來的寫法,以小見大,給人留下了無限的遐想。
(一)導入 新課
(二)檢查預習
1.自讀詩歌,讀準字音。
2.指名朗讀三首古詩。(讀出詩的節奏,讀準確)
注意這些字的讀音:屐齒 扣 瀲滟 亦 抹
3.簡要交流三首古詩的作者資料。
(三)指導學習《游園不值》
1.指名讀課文。(讀準、讀熟)
2.借助注解,初步了解詩歌的內容:詩中描寫了怎樣的景象?劃出不理解的問題。
3.在小組里討論,解決質疑。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對春天美好風光的贊美和喜愛)
5.反復吟誦。(要求體會感情,讀出語氣。)背誦古詩。
提問:詩人向我們描述園子里的景象了嗎?為什么?
讓學生品讀:一枝紅杏出墻來體會著畫龍點睛之筆,這比那一覽無余、面面俱到描寫春天景象,不知要高妙多少倍。因而能發揮讀者的形象,使詩句委婉含蓄,耐人咀嚼。
6.開拓聯想,激發創作。
我們已經充分感悟古詩所描述的.意境的了,同學們愿意把它畫下來嗎?
學生繪畫,自由創作。
(四)作業
你還能背一背有關描寫春天的詩嗎?
附:板書
《游園不值》
屐齒 扣 瀲滟 亦 抹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飲湖上初晴后雨》《曉處凈慈寺送林子方》
1.學習《飲湖上初晴后雨》《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理解詩句,體會詩歌描寫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1.理解詩句,體會詩歌描寫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比較《飲湖上初晴后雨》《曉處凈慈寺送林子方》這兩首詩同一景物的不同描寫。
(一)導入 新課
(二)回憶學法
誰還記得我們是怎樣學習第一首詩的?
小結板書:
1.結合注釋自讀自悟(什么景象?)
2.質疑、討論和交流
3.反復吟誦,
4.看圖想象,繪畫創作。
(三)學習新課
1.我們已有了學詩的經驗,下面請同學們自學后兩首詩。
出示自學提示:
(1)同是描寫夏天的景色,蘇軾筆下的夏天和楊萬里筆下的夏天一樣嗎?請你從內容和寫法上比較著來閱讀。(在詩中畫批)
(2)觀察圖畫(或播放課件)想一想詩人描寫了怎樣的景象,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2.小組內討論,教師巡視。
3.在全班交流,教師適時點撥:《飲湖上初晴后雨》是先敘后議,寫西湖晴雨天氣;《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是先議后敘,寫了滿湖荷花荷葉;但都抒發了詩人對西湖美景的贊嘆熱愛之情。
4.朗讀詩句,展開想象。(教師可播放課件,學生吟誦)
5.指名吟誦,背誦。
(四)激情創作
請同學們任選一首你喜歡的描寫夏天的詩,把詩中的景象畫下來。
(五)作業
1.默寫三首古詩。
2.完成自己創作的畫。
附:板書
《飲湖上初晴后雨》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蘇軾) (楊萬里)
西湖晴雨天氣 滿湖荷花荷葉
學法:
自讀自悟,質疑,討論交流,
反復吟誦,想象,繪畫創作。
次北固山下[唐]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作者簡介:王灣(公元693年~751年),是唐代詩人。字號不詳。王灣由滎陽主簿受薦編書,參與集部的編撰輯集工作,書成之后,因功授任洛陽尉。約在開元十七年,他曾作詩贈當時宰相蕭嵩和裴光庭,后來去世。
翻譯:游客路過蒼蒼的北固山下,船兒泛著湛藍的江水向前。春潮正漲兩岸江面更寬闊,順風行船恰好把帆兒高懸。紅日沖破殘夜從海上升起,江上春早年底就春風拂面。寄去的家書不知何時到達,請問歸雁幾時飛到洛陽邊。主旨:詩中詩人借景抒情,細致地描繪了長江下游開闊秀麗的早春景色,表達了詩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流露出詩人鄉愁鄉思的真摯情懷,也表達了詩人思念故鄉,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這是一首羈旅行役。
名句賞析:這一聯歷來膾炙人口,說:“‘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海日”一聯“形容景物,妙絕千古”。當殘夜還未消退之時,一輪紅日已從海上升起;當舊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叭丈鷼堃埂?、“春入舊年”,都表示時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樣匆匆不可待,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詩人頓生思鄉之情呢?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擬人化,賦予它們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無意說理,卻在描寫景物、節令之中,蘊含著一種自然的理趣。
赤壁唐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作者簡介:
建造銅雀臺廣羅天下名姬的時候,東吳美人大喬和小喬可能就深鎖銅雀,春恨無限了。
主旨:這兩句表達了詩人對周郎的得到東風相助能建功立業的羨慕,也表達了自己向往能一展抱負的渴望。
名句賞析:詩人即物感興,托物詠史,點明赤壁之戰關系到國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時暗指自己胸懷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見大。
浣溪沙【宋】蘇軾。
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翻譯:山腳下蘭草嫩芽一小部分泡在水中,松林間小路清凈無泥。傍晚細雨中布谷鳥時不時啼鳴叫著。誰說人老不能再回到少年時代?門前的流水還能執著地奔向西方呢!不必因為煩惱而抱怨年老,而過度感慨時光的流逝。主旨:全詞洋溢著一種向上的人生態度,然而上闋結句的子規啼聲,隱隱折射出詞人處境,也更顯出詞中達觀態度的難能可貴,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謂:“愈悲郁,愈豪放,愈忠厚,令我神往?!?/p>
名句賞析:上闋寫自然景色,首二句描寫早春時節,溪邊蘭草初發,溪邊小徑潔凈無泥,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卻以瀟瀟暮雨中,布谷鳥哀怨的啼聲作結。子規聲聲,提醒行人“不如歸去”,給景色抹上了幾分傷感的色彩。下闋卻筆鋒一轉,不再陷于子規啼聲帶來的愁思,而是振起一筆。常言道“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歲月的流逝,正如同東去的流水一般,無法挽留。然而,人世總有意外,“門前流水尚能西”,既是眼前實景,又暗藏佛經典故。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作者簡介:王建唐代詩人。約767-831)字仲初。登進士第。他是張籍的摯友,而且身世也與張籍有相似之處。出身寒微,雖曾進士及第,卻只作過幾任小官,“四授官資元七品,再經婚娶尚單身”(《自傷》)。他也以樂府詩著稱于世,寫下了許多從不同側面反映社會矛盾和民間疾苦的作品,所以世稱“張王樂府”。
翻譯: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鋪上了一層霜雪那樣白,樹枝上安歇著烏鴉。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濕庭中的桂花。人們都在望著今夜的明月,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之情會落到誰的家。
月明人遠、思深情長的意境,加上一個唱嘆有神、悠然不盡的結尾,將別離思聚的情意,表現得非常委婉動人。它首先予人的印象是情景如畫。
名句賞析:“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在誰家?!逼仗熘掠钟卸嗌偃嗽谕滤加H。在家鄉的人思念遠離的親人;離鄉之人遙望家鄉親人。于是,水到渠成,吟出了這兩句。詩人不再正面寫自己的思親之愁,而是用一種疑問式的委婉語氣道出那綿綿的愁念會落在誰家。
水調歌頭。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翻譯:明月什么時候出現的?(我)端著酒杯問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宮闕里今夜是哪一年哪一日。我想乘御著清風回到天上(好像自己本來就是從天上下到人間來的,所以說“歸去”我又恐怕來到玉石砌成的美麗月宮,自己在高空中經受不住寒冷。在浮想聯翩中,對月起舞,清影隨人,仿佛乘云御風,置身天上,哪里比得上在人間!月兒轉過朱紅色的閣樓,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人。
明月不該對人有什么怨恨,卻為何偏偏要在親人離別之時又圓又亮?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也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只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健康長壽,雖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亮。
主旨:本詞是中秋望月懷人之作,表達了對胞弟蘇轍的無限懷念。詞人運用形象描繪手法,勾勒出一種皓月當空、美人千里、孤高曠遠的境界氛圍,反自己遣世獨立的意緒和往昔的神話傳說融合一處,在月的陰晴圓缺當中,滲進濃厚的哲學意味,可以說是一首將自然和社會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名句賞析:全詞情感放縱奔騰,跌宕有致,結構嚴謹,脈絡分明,情景交融,緊緊圍繞“月”字展開,忽上忽小,一會離塵,一會入世,語句精練自然,顯示了詞人高超的語言能力及浪漫灑脫超逸的詞風。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韓愈【唐】。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作者簡介:韓愈公元前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ね?,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公”,又稱韓文公?!疤扑伟舜蠹摇敝?。貞元進士,歷任節度推官、監察御史、刑部侍郎、國子祭酒等職。卒于長安。韓愈在政治上力主加強統一,反對藩鎮割據。思想上尊儒排佛,以孔孟道統的繼承者自居。他大力提倡古文,和柳宗元共同領導了中唐古文運動。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
翻譯:京城大道上空絲雨紛紛,它像奶油般細密而滋潤,遠望草色依稀連成一片,近看時卻顯得稀疏零星。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遠勝過綠柳滿城的春末。
主旨:這首小詩,詩人只運用簡樸的文字,就常見的“小雨”和“草色”,描繪出了早春的獨特景色??坍嫾毮?,造句優美,構思新穎,給人一種早春時節濕潤、舒適和清新之美感。表達作者充滿對春天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名句賞析:首句點出初春小雨,以“潤如酥”來形容它的細滑潤澤,準確地捕捉到了它的特點。第二句緊承首句,寫草沾雨后的景色。以遠看似有,近看卻無,描畫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朧景象。第三、四句對初春景色大加贊美,給讀者以無窮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繪畫所不能及的。
西江月【宋】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作者簡介: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居士。與蘇軾齊名,并稱蘇辛。曾進奏《美芹十論》,分析敵我形勢,提出強兵復國的具體規劃;又上宰相《九議》,進一步闡發《十論》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納和施行。由此造就了南宋詞壇一代大家。
翻譯:明月照射斜枝上的喜鵲,使它驚飛不安,一陣陣的蟬叫,被半夜的清風傳來耳畔。稻花的香氣,送來豐收的信息,高唱豐年之歌,蛙聲連成一片。七八個星星,閃爍在遠處天邊,兩三點雨滴,灑向山峰的前沿。往日,社林旁邊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轉過溪邊石橋,突然出現面前。
主旨:本篇是作者閑居上饒帶湖時期的名作。它通過自己夜行黃沙道中的具體感受,描繪出農村夏夜的幽美景色,形象生動逼真,感受親切細膩,筆觸輕快活潑,使人有身歷其境的真實感,這首詞反映了辛詞風格的多樣性。名句賞析;這篇以農村生活為題材的佳作,恰如一幅山村夜行圖,使人有身歷其境之感?!暗净ㄏ憷镎f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兩句通過嗅覺和聽覺來捕捉夏夜景物特征,給人印象鮮明而深刻。
秋詞。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作者簡介:劉禹錫(772-842)唐朝文學家,哲學家,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字夢得,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著有《陋室銘》,《金陵五題》,《秋詞》,《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等等。
翻譯:自古以來,人們每逢秋天就都悲嘆寂寞凄涼,我卻說秋天要勝過春天。秋天晴朗的天空中一只仙鶴排開云層,一飛沖天,我的詩興也隨它到了碧藍的天空。
主旨:這首寫秋的詩卻爽朗明快,表現了詩人積極樂觀的心境。前兩句是議論,直接表達了秋日勝春朝的看法。后兩句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鶴形象,把詩人的豪邁樂觀之情抒發得淋漓盡致。
名句賞析:這是首抒發議論的即興詩。詩人通過鮮明的藝術形象表達深刻的思想,既有哲理意蘊,也有藝術魅力,發人思索,耐人吟詠。法劉禹錫這兩首《秋詞》給予人們的不只是秋天的生氣和素色,更喚醒人們為理想而奮斗的英雄氣概和高尚情操,獲得深刻的美感和樂趣。
迢迢牽牛星。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作者簡介:《古詩十九首》是在漢代民歌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五言詩,內容多寫離愁別恨和彷徨失意,思想消極,情調低沉。但它的藝術成就卻很高,長于抒情,善用事物來烘托,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翻譯:遙遠的牽牛星,明亮的織女星,(織女)伸出細長而白皙的手,正擺弄著織機,發出札札的聲音,因此一整天也沒織成一段布,眼淚像下雨一樣落下來。銀河又清又淺,相隔又有多遠呢?雖只隔一條清澈的河水,但他們只能含情凝視而不能用話語交談。
主旨:這首詩通過描繪傳說中牛郎織女隔河相望而不能互相傾訴衷情的痛苦,抒寫了男女離別之情,反映了封建制度下女子在愛情上所遭受的折磨和痛苦。
名句賞析:這首詩寫的是天上神話,表達的是人間悲情,寫盡天下多少癡情男女的離恨與相思。這首詩一共十句,其中六句都用了疊音詞使這首詩質樸、清麗,情趣盎然。特別是后兩句,一個飽含離愁的少婦形象若現于紙上,意蘊深沉風格渾成,是極難得的佳句。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唐·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作者簡介:李白(701~762),唐代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少年時代的學習范圍很廣泛,除儒家經典、古代文史名著外,還瀏覽諸子百家,被人們稱之為“詩仙”,在中國詩歌的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和深遠的影響,堪稱中國纈詩成泣鬼神。
翻譯:樹上楊花落盡,杜鵑在不停地啼叫,聽說你被貶到龍標去了,那里地方偏遠要經過五溪。讓我把對你的憂愁與思念托付給天上的明月吧,伴隨著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主旨:這首詩中將自己的“愁心”寄與明月,不僅表現出李白王昌齡的心靈都如明月般純潔、光明,而且也意喻了只要明月還在,他們二人的友誼就會象皓月一樣永遠長久。
名句賞析: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是寄情于景,對詩友進行由衷的勸勉和寬慰。思念隨你直到你遠謫的偏遠之地,聊慰你孤寂的身影。在李白的筆下,明月是高雅、純潔的有情物。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何況王昌齡知己甚眾!在眾多的知己中,李白這種無私的聲援、堅定的信賴和誠篤的友誼,不僅給王昌齡以溫暖,而且也給了他與邪惡勢力斗爭的勇氣。
題破山寺后禪院(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但余鐘磬音。
作者簡介:常建(708-765),唐代詩人,字號不詳,其詩意境清迥,語言洗煉自然,藝術上有獨特造詣。他的詩以田園、山水為主要題材,風格接近王、孟一派。他善于運用凝練簡潔的筆觸,表達出清寂幽邃的意境。
翻譯:早晨,當我漫步到這座古老的寺院,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叢林。曲曲折折的小路,通向幽靜的地方,僧侶們的房舍掩映在花草樹林中。山光的明凈使鳥兒歡悅,深潭的倒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凈盡。萬物靜寂,只有鐘磬的聲音在空中回蕩。
主旨:這首詩以凝煉簡潔的筆觸描寫了一個景物獨特、幽深寂靜的境界,表達了詩人游覽名勝的喜悅和對高遠境界的強烈追求。全詩層次分明,意境幽深,寓意含蓄,簡潔明凈,感染力強。由本詩演化出的成語“曲徑通幽”“萬籟俱寂”,沿用至今。
名句賞析:尾聯兩句以聲襯靜,營造一個萬籟俱寂的境界。鐘磬之音,遠遠超出了“晨鐘暮鼓”的報時功能,而被賦予一些寓意深微的象征意義,這是來自佛門圣地的世外之音,這是引領人們進入純凈怡悅世界的奇妙佛音,這是回蕩在人們心靈深處的天籟之音,悠揚而宏亮,深邃而超脫。顯然,詩人欣賞這禪院與世隔絕的居處,領略這空門忘情塵俗的意境,寄托了自己遁世無門的情懷,禮贊了佛門超拔脫俗的神秘境界。
登岳陽樓。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作者簡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蕩、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為“詩史”;其人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奉為“詩圣”。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并稱“大李杜”。
翻譯:很早聽過名揚海內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邊的岳陽樓。洞庭湖把我國東南之地劃分為吳、楚兩部分,日月全映在湖面上。漂泊江湖的親戚朋友故舊不寄一封信,年老多病只有孤零零的一只船伴隨自己。關山以北戰爭烽火仍未止息,倚窗遙望胸懷國家涕淚交流。
主旨:首聯敘事,頷聯描寫,頸聯抒情,最后一句總結。通篇是“登岳陽樓”詩,卻不局限于寫“岳陽樓”與“洞庭水”。詩人屏棄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畫,從大處著筆,吐納天地,心系國家安危,悲壯蒼涼,催人淚下。時間上撫今追昔,空間上包吳楚、越關山。其世身之悲,國家之憂,浩浩茫茫,與洞庭水勢融合無間,形成沉雄悲壯、博大深遠的意境。
名句賞析:尾聯寫眼望國家動蕩不安,自己報國無門的哀傷。上下句之間留有空白,引人聯想。開端“昔聞洞庭水”的“昔”,當然可以涵蓋詩人在長安一帶活動的十多年時間。而這,在空間上正可與“關山北”拍合?!皯{軒”與“今上”首尾呼應。
蟬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作者簡介:虞世南,唐代詩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字伯施,余姚人,唐初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隋煬帝時官起居舍人,唐時歷任秘書監、弘文館學士等。唐太宗稱他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為五絕。
翻譯:蟬垂下像帽帶似的觸角吮吸著清澈甘甜的露水,連綿的聲音從稀疏的梧桐樹枝間傳出。蟬聲遠傳的原因是因為蟬居住在高樹上,而不是借助了秋風。
名句賞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這是全篇比興寄托的點睛之筆。它是在上兩句的基礎上引發出來的詩的議論。蟬聲遠傳,一般人往往以為是藉助于秋風的傳送,詩人卻別有會心,強調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遠。這里所突出強調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兩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應,表達出對人的內在品格的熱情贊美和高度自信,表現出一種雍容不迫的風度氣韻。
孤雁杜甫。
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云?
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野鴉無意緒,鳴噪自紛紛。
作者簡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蕩、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為“詩史”;其人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奉為“詩圣”。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并稱“大李杜”。
翻譯:一只離群的孤雁,它不喝水不啄食,只是一個勁地飛著叫著,思念和追尋著它的伙伴。又有誰來憐惜這浩渺天空中的孤雁呢?然而它和雁群相失在云海彌漫間,它望盡天涯,仿佛伙伴們就在眼前;它哀鳴聲聲,好像聽到了同類的呼喚,然而野鴉們全然不懂孤雁的心情,只顧在那里紛紛鼓噪不休。
主旨:這是一篇念群之雁的贊歌,它表現的情感是濃摯的,悲中有壯的。孤雁那樣孤單、困苦,同時卻還要不斷地呼號、追求,它那念友之情在胸中熾烈地燃燒,它甚至連吃喝都可拋棄,更不顧處境的安危;雖然命薄但是心高,寧愿飛翔在萬重云里,未曾留意暮雨寒塘,詩情激切高昂,思想境界很高。
鷓鴣【唐】鄭谷。
暖戲煙蕪錦翼齊,品流應得近山雞。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里啼。
游子乍聞征袖濕,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應湘江闊,苦竹叢深日向西。
作者簡介:鄭谷(約851~910)唐朝末期著名詩人。字守愚,僖宗時進士,官都官郎中,人稱鄭都官。又以《鷓鴣詩》得名,人稱鄭鷓鴣。其詩多寫景詠物之作,表現士大夫的閑情逸致。風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淺率。
翻譯:鷓鴣在溫暖的煙霧彌漫的荒地上面嬉戲,只見它們五彩斑斕的羽毛那么整齊;看它們的行動舉止,類別與平日活潑的山雞相近。天空陰沉雨水淋漓的時候,從巴丘湖,洞庭湖東南湖邊的青草地上經過,黃陵廟花瓣飄落,只聽鷓鴣的啼叫聲音。身在異鄉的客人剛一聽到鳴叫,就不由自主抬起手臂,聽任淚水沾濕衣袖,美麗的女子剛一聽到鳴叫,開口唱和一曲充滿相思情意的《山鷓鴣》,青黑色的眉毛黯然低垂。寬闊的湘江上鷓鴣叫聲此起彼伏,同是不幸境遇的人們的情懷相交融,茂密的竹林叢中深處鷓鴣尋找溫暖的巢穴,夕陽就要落山,帶來悲涼的苦意。主旨:這首詠物詩重在表現鷓鴣啼聲哀怨凄切,借以抒寫游子的鄉愁旅思。
名句賞析:首聯詠其形,以下各聯詠其聲。然而詩人并不簡單地摹其聲,而是著意表現由聲而產生的哀怨凄切的情韻。詩人蒙上了一層濃重傷感的氣氛:瀟瀟暮雨、落紅片片?;慕?、野廟更著以雨昏、花落,便形成了一種凄迷幽遠的意境,渲染出一種令人魂消腸斷的氛圍。此時此刻,畏霜露、怕風寒的鷓鴣自是不能嬉戲自如,而只能愁苦悲鳴了。然而“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里啼”,反復吟詠,似又象游子征人涉足凄迷荒僻之地,聆聽鷓鴣的聲聲哀鳴而黯然傷神。這二句之妙,在于寫出了鷓鴣的神韻。作者未擬其聲,未繪其形,而讀者似已聞其聲,已睹其形,并深深感受到它的神情風韻了。
木蘭詩。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珊箚査?,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主旨:《木蘭詩》講述了一個叫木蘭的女孩,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在戰場上建立功勛,回朝后不愿作官,但求回家團聚的故事。熱情贊揚了這位奇女子勤勞善良的品質,保家衛國的熱情,英勇戰斗的精神。
名句賞析:這首詩具有濃郁的民歌特色。全詩以“木蘭是女郎”來構思木蘭的傳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繁簡安排極具匠心,雖然寫的是戰爭題材,但著墨較多的卻是生活場景和兒女情態,富有生活氣息。詩中以人物問答來刻畫人物心理,生動細致;以眾多的鋪陳排比來描述行為情態,神氣躍然;以風趣的比喻來收束全詩,令人回味。這就使作品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徑、斜、贈”等10個生字。會寫“寒、霜、蓋”等13個生字,掌握多音字“挑”。
2、過程與方法:會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山行》。借助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增加學生有關傳統文化方面的積累,感受詩中的秋意和詩情,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增加學生有關傳統文化方面的積累,感受詩中的秋意和詩情,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學習《山行》。
一、古詩激趣。
1、學生交流古詩,背誦古詩。
2、回憶學習古詩的基本方法。
(1)理解詩題,認識作者。
(2)解釋詞語,說說詩意。
(3)聯系實際,發揮想象。
(4)感情朗讀,體會詩境。
二、揭題。學習《山行》。
1、認真讀詩,想一想哪些你能讀懂了,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交流。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作者:杜牧(唐)(學生用課外知識交流對杜牧的認識,加深記憶,更方便的理解詩意。)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后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理人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大杜“。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
(3)交流:石徑、坐、霜葉、紅于、白云生處。
(學生發現交流,再結合學生質疑,解讀古詩句。)。
3、句子的理解。
a、石頭鋪成的小路彎彎曲曲,遠遠伸向已是深秋時節的山頭。
b、山上白云繚繞的地方,隱隱約約可以看見幾戶人家。
c、因為留戀這楓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車來(觀賞)。
d、秋霜打過的楓葉比二月里盛開的紅花還要鮮紅。
4、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說說古詩的詩意。
(自己說、同桌說、指名說)。
5、聯系實際,發揮想象。
6、介紹古詩。
(可從小導游、小畫家、小詩人等不同的視角,來表達古詩的意思。)。
7、交流:這首詩表達了詩人的什么感情,在朗讀熟練的基礎上,體會感情。(表達了作者對深秋山林景色的贊美與喜愛。)。
8、美讀古詩。形式多樣,體會情感。三、作業。背誦并默寫古詩《山行》。
第二課時:學習《贈劉景文》。
一、回憶導入,明確主題。
1、同學們,四季更迭,秋天已然悄悄地來到我們跟前。關于“秋天”,我們以前學過不少課文,你還記得嗎,(學生背誦相關片斷)。
2、總結自己對秋天的經驗。按句式說話:“在我的印象中,秋天_________________?!?/p>
3、在古代大詩人蘇軾的心目中,秋天又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古詩《贈劉景文》。
二、初讀古詩,感知詩意。
1、配樂范讀,想象畫面。
2、讀準、讀通詩句。思考討論:詩中寫了哪些景物,
(荷、菊、橙、橘)。
3、通讀全詩,注意讀出詩的節奏。
三、賞析詩句,把握詩蘊。
1、夏日荷花是什么樣子的,到了秋末,荷花又變成什么樣了。
2、秋天的菊花在枯萎時與夏日的荷花有什么不同。
3、比較兩圖,讀前兩行詩。你體會到了什么。
4、“菊殘猶有傲霜枝”,菊花的'精神,令詩人對秋天平添了一分敬畏,而秋天的果實更以她沉甸甸的收獲,令詩人對秋天偏愛有加。讀詩句,想想秋天除了“橙”和“橘”,還有哪些果實也成熟了,再讀詩句,說說從這句詩中你讀懂了什么。
四、誦讀全詩,體味詩情。
1、學生自由吟誦,配樂朗讀、背誦。
2、討論:詩人贈給朋友劉景文的是什么,除了這首詩,還有什么,
3、閱讀現代文《秋天的窗口》。
4、補充句段,或寫一段話。沒有春花的明艷,沒有夏日的蔥郁,但是秋天有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秋天是美麗的。雖然秋風蕭瑟,秋葉飄零,但是秋天也有美好的一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天是美好的。
六、課外延伸。查找有關蘇軾及其作品的資料,進一步了解蘇軾其人其文其事。
第三課時:學習《夜書所見》。
一、交流資料,了解背景。
1、學生交流課前所查閱的資料。
2、教師引述:我國宋代有個詩人叫葉紹翁。有一年秋天,他離開家鄉,獨自在外。一個傍晚,他外出散步,觸景生情,便提筆寫下了一首詩,大家想知道寫了什么嗎。
3、看圖說話:(出示課文掛圖)瞧,這就是葉紹翁所見到的情景,請大家仔細看圖,說一說你們看到了什么。
二、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放聲朗讀古詩,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2、同桌互讀:要求學生把這首詩讀給同桌聽、互相評議、互相指點。
3、自學古詩:借助課后注釋或結合插圖理解字詞意思,劃出不理解的詞語。
4、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已讀懂的字詞、解決不理解的問題,老師巡回指導。
5、課堂交流:小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決疑難問題。
三、再讀感悟,體會情感。
1、自由讀詩,邊讀邊在腦海中浮現畫面:詩歌描繪了一幅怎樣的情景。
2、小組交流,組內成員互相補充。
3、指名描述畫面,教師可相機引導學生把想象的畫面說具體、說生動。
4、體會情感:假如你就是這個離鄉背井、獨自在外的詩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會產生怎樣的心情。
5、感情朗讀:帶著這樣的情感朗讀古詩。通過賽讀、評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讀好這首詩。
四、圖文結合,熟讀成誦。
根據詩意,參照插圖,熟讀課文,練習背誦。
五、拓展活動。
你還讀過哪些詩人所作的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古詩,讀或背給同學聽聽。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古詩教學,首先要打破保守的逐字逐詞逐句牽引,而后串詩意的串講式的教學模式,還給同學獨立考慮、發揮想象的空間。因此,在備課時,要緊緊圍繞以學定教的原則設計教學環節,從同學已知入手,研討未知。強調同學的積極參與和全程參與。在兩首詩的教學中,適時地布置自學環節,鼓勵同學利用工具書查解字詞,給同學創立自讀自悟的機會。在交流自學效果的過程中,變單純的“師教生”為“生生互學”“生生互補”,變僵硬的教師灌輸為同學間的自我啟迪,從而充沛地讓同學自主學習,自悟,自得。
第二首古詩相對而言易于理解,局部同學在學前就有接觸。就本課而言,有學習第一首詩的基礎,所以應發揮這一優勢,調動同學的各種感官,深入詩文的意境,讓同學對古詩詞有升華理解和再發明的空間。在課堂上,設計了讓同學用自身喜歡的方式自學兩首古詩,如說一說、讀一讀、畫一畫。這樣,從同學學習的需求動身,尊重同學的個性差別,激發同學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積極參與的興趣,令同學利用各種方式加深了對詩文的理解,更為同學品味詩句意境和理解后的再發明架起了一座橋。
在古詩教學中落實素質教育,不只要體現同學的主體地位,還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同學對某些難點會形成不同意見,發生分岐的理解。他們是爭辯會的辯手,討論會的論者,教師則是爭辯會的主席,既要鼓勵同學的獨立見解,又要在重點、難點之處,適時點撥指導,恰當地梳理問題,使同學在從辯到悟的過程中獲得提高。如,第二首詩中“含”的意思在全詩中至關重要,對同學來講,在帶入句中理解時又堪稱難點。在教學中,對“含”字的理解要走幾個回合?!昂钡谋疽馐前?,但理解至此只能是本義,教師要協助學在字的本義與詩句意境的融合中加深對“含”的認識。根據圖畫想一想詩人的位置,想一想詩人憑窗眺望的情境,從而升華對“含”的認識。
就古詩學習而言,教師還要注意引導同學依詩句的意思展開想象,入情入境,加強有感情的朗讀。如在第一首詩中引情入境,激情朗讀,大體可分五步:第一,自讀自學詩文,初步想象景象;第二,教師配樂范讀,同學感知瀑布的氣勢;第三,同學邊理解邊想象邊朗讀,依據詩句在頭腦中形成畫面,讀出氣勢;第四,欣賞有關廬山瀑布景象的錄像片,詩畫結合,引導同學融入意境;第五,結合圖像和理解達到變感情朗讀為有發明性的朗誦。
在古詩教學中落實素質教育,還要注意課內外結合,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初步培養同學收集、處置信息的能力。如,課前,讓同學查閱有關李白、杜甫兩位詩人的資料。課后,收集兩位詩人的其他詩篇,使同學由此和彼,不局限于一節課、一本書,從而擴大同學信息量的交流。這樣做,可充沛發揮語文課本為工具書的作用,不只加大了教學密度,而且進一步激發了同學學習古詩的興趣。
師:同學們已經學過不少古詩,現在,請你們自由背誦你最喜歡的那一首。
以舊引新,激發興趣。
師:誰愿意先背一首?
生:“泉眼無聲惜細流……”
師:你能告訴大家背的是哪一首嗎?
生:《小池》。
師:背得不錯。誰能比他的聲音更宏亮?
生:“春種一粒粟……”
師:你背的是哪一首?
師:誰來提示他?
生:他背的是《古風》。
師:對,背詩還要記住詩名。還有誰想背?
生:我背《早發白帝城》?!俺o白帝彩云間……”
師:剛才聽了幾個同學的背誦,她的聲音是最洪亮的。
注意了課內外結合,教師的著眼點不只僅是學會這兩首古詩。
生:杜甫被人們稱為“詩圣”。
師:李白呢?
生:李白被稱為“詩仙”。
師:人們對他們的詩篇喜愛之極,所以給他們這樣的稱號。還知道別的嗎?
生:我知道李白多少歲死的……。
師:應該說病逝。
生:李白是61歲病逝的。
師:雖然只活了六十多歲,卻留下了許多不朽的詩篇。還了解些什么?
生:我知道李白寫了九百多首詩。
師:流傳至今的大約有九百九十多首。知道杜甫嗎?
生:杜甫一生不得意。
師:他一生是在窮困和戰亂中度過的,但這一首詩卻是在他心情愉快的情況下寫的,這在他一生中也是很少見的。這一次,李白暢游廬山,寫下了《望廬山瀑布》。
生讀自學提綱。自學提綱:
1、讀一讀這首詩,想一想廬山瀑布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借助字典或聯系詩句理解詞語的意思,如“生”“遙”“川”“疑”等,并說說詩句的意思。
3、記下不懂的問題。
師:打開書,翻到51頁。依照自學提綱一步一步地學,學完一道題再學一道題。
師:就這樣邊說邊讀,還有讀懂的內容嗎?
生:我把整首詩都讀懂了。
師:可以說印象最深的那句。
生:“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笔钦f瀑布從三千尺那么高的地方飛快地流下來,是從天的最高處落下來的。
師:他有一個詞理解得非常準確,知道是哪個詞嗎?
啟發同學注意聽,和時發現同伴的優點。同時,不追求統一的答案,注重詞匯的積累和運用。
生:……“飛”,他說的是飛快的意思。
師:不錯,對剛才那位同學的解釋有不同的想法嗎?
生:“三千尺”并不是真有三千尺那么高,它是夸張。
師:那你想怎么說?
生:瀑布飛快地流下來,大約有三千尺那么高,就像銀河從天的最高處落了下來。
師:他也有一個詞補充得好……。
生:“好像”!
師:對。就是這個“疑”字,還有不同的說法嗎?
生:“好似”。
生:“可能是”。
生:“如同”。
生:“就像是”。
師:都可以。這瀑布就像是銀河從天上落下來,多么壯觀!自身讀一讀這兩句,想象一下瀑布奔騰而下的氣勢。
師:誰再試試?
生:“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p>
師:讀得好!再現了瀑布宏偉的氣勢。齊讀這兩句。
師:不錯,銀河從九天上落下來,何等壯觀。這里,詩人為什么用上了“疑”字呢?
生:不是真有銀河從九天上落下來,而是詩人想象出來的,所以用上了個“疑”字。
師:對,這不由使我們想到了李白的另一首詩,《靜夜思》中,好像也有這樣的筆墨?!按睬懊髟鹿狻?/p>
生:“疑是地上霜?!?/p>
師:這神話般的想象,正是李白詩詞特有的風格。想象這景象,自身帶著感情讀一讀這首詩。
師:剛才同學們交流了讀懂的內容,還有什么不懂的嗎?
生:為什么這里說“疑是銀河落九天”,而不說“像是銀河落九天”?
師:誰幫他解決?
生:因為“疑”就是像的意思。
師:你比較一下,同一個意思,用哪個字好呢?可以讀一讀,體會一下詩人的想象力。
生:用“疑”更好。
生:為什么“生紫煙”的“生”不用升起的“升”?
這兩個問題提得多好!質疑環節得到落實。值得稱譽的是,對同學的提問,老師發動全班同學考慮,解答,不代替代替。
師: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大家怎么想?
生:因為這里還有發生的意思,所以用同學的“生”。
師:對,可以綜合著理解,先發生而后升起。明白了嗎?
師:隨著大家的想象,我們眼前就出現了這樣的景象,千丈青山襯著一道銀白的瀑布,這瀑布飛騰奔涌,傾瀉直下。這么壯觀的景象只有遠望才干一覽無余。那么該怎樣讀這首詩呢?請你們想象這景象,自身放開聲音讀一讀。
師:你們想不想親眼看一看這景象?
生:想!
師:現在,你們面前就是廬山瀑布,你們想不想做一回詩人,也來吟誦一下這首詩呢?
師:做詩人還可以自然些,你們可以加上適當的動作來吟誦,能背下來的同學還可以背一背。
師:通過讀詩,我們看到了一很壯美的圖畫。那么《絕句》又會把我們帶入到怎樣的情景中呢?你們自身讀幾遍第二首詩,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
師:對于這首詩,同學們可以用自身喜歡的方式來學習。比方能用自身的話描繪詩句景象的,可以試著說一說;喜歡朗讀的可以有感情地讀一讀;擅長畫畫的.同學可以畫一畫,還有什么別的方法都可以試一試。
這一環節徹底放開了同學,讓同學自主選擇最喜歡的方式學習,受到他們的歡迎。
師:畫畫的同學可以繼續畫,選用其他方式的同學能先匯報一下嗎?
師:誰能幫助?
生:應該說遠處的西嶺上有終年不化的積雪。
師:可以這么說嗎?
生:可以。
師:請你繼續。
生:門口停泊著要到萬里之外的東吳去的船只。
師:不錯。其他同學想一想,假如把“含”字的意思加進去,可以怎么說?
生:在翠綠的柳樹上,有兩只黃鵬在自由自在地唱歌……。
師:描述得非常生動。
生:一行白鷺悠閑地飛上了蔚藍的天空。從窗口望去,遠處的西嶺上有終年不化的積雪,門前停泊著要到萬里之外的東吳去的船只。
師:理解得好。誰知道“含”的本義是什么?
生:包括!
師:剛才這個同學的描述好在哪兒?
生:他說得自然生動,不死板。
師:對,這樣解釋就把詩的意境描述出來了。還有用其他方式匯報的嗎?
生:我用讀的方式……。
師:畫畫的同學停下筆來,我們一塊兒來欣賞。
生:“兩個黃鸝鳴翠柳……”
師:兩只小鳥歡叫跳躍,這句詩該怎么讀呢?你們試一試。
師:誰愿意展示一下?
師:對前兩句,有沒有不同的讀法?
生:“兩個黃鶴……”
師:好??!連詩人愉快的心情都讀出來了。大家再試一試。
師:這景象在同學的筆下也已經畫了出來。誰來展示?
這幾個回合中,老師的激勵語言很精彩,同學學得很開心。
師:請你用詩句描繪一下你的畫。
生:這是“兩個黃鶴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這是“窗含西嶺千秋雪”,這是“門泊東吳萬里船”。
師:那詩人在哪兒呢?
生:詩人應該在房子里。
師:干什么呢?
生:在望著窗外的景象做詩。
師:你真正理解了“窗含”的意思。
師:假如我們給這幅畫添上顏色,可以加上哪些顏色呢?
生:柳樹可以添上綠色。
師:什么樣的綠?
生:翠綠。黃鶴可以加上黃色。
師:好,這樣的色彩才夠明快。再看詩句,還有沒有?
生:天要畫成藍色,白鷺和積雪是白色的。
生:船是土黃色的。
生:房子是……。
師:千萬種顏色都畫得出來,你們再看詩句,詩中有什么是畫不出來的呢?
生:黃鸝的叫聲畫不出來!
師:對,這是聽不到的。繼續找。
生:“一行白鷺上青天”中白鷺飛時的動作畫不出來。
師:詩人不是畫家,但僅僅用了二十八個字,就畫出了一幅有動有靜,有聲有色,絢麗多彩的圖畫,這就是詩的想力。咱們來一次畫配詩,同學們可以用詩句來描繪這幅畫。
[教材簡析]。
課文是由《冬夜讀書示子聿》和《觀書有感》兩首古詩組成,這兩首古詩都是和讀書有關的,都是由讀書而生發的感想。每首詩的后兩句都是千古名句,至今仍有現實意義。
《冬夜讀書示子聿》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的作品,是用冬夜讀書生發的感想來教育兒子子聿。告訴人們:做學問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個既有書本知識,又有實踐經驗的人,才是真正有學問的人。
《觀書有感》這首詩的作者是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這首詩是借半畝方塘清澈明凈的形象來譬喻讀書體會的。詩中不僅寫了池塘的美麗景色,還通過看到源源不斷的活水流進池塘,池塘中的水才會如此清澈這一現象,聯想到了“人的心智,也是由不斷讀書,不斷汲取新的知識,才能更加開豁,更加敏銳”這一深刻的道理。
[目標預設]。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解釋詩句中帶點的詞語,并說說詩句的意思;想象《觀書有感》所描繪的景象。
4、感受古詩文字和意境的美,領悟知識和實踐的關系,懂得不斷讀書,不斷吸取新知識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能有感情地背誦課文。能解釋詩句中帶點的詞語,并說說詩句的意思;想象《觀書有感》所描繪的景象。
[教學難點]。
領悟詩中蘊含的深刻哲理,了解詩借景喻理的特點。
[設計理念]。
破古詩死記硬背呆板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全程參與,在參與中走進作者,攀登作者的精神境界,達到自悟自得。
[設計思路]。
這兩首都是哲理詩。我決定教這兩首詩都采用“三讀”的方法。三讀,即“會讀”、“讀懂”、“讀通”。
1、會讀。讓學生自由地朗讀詩文,通過查字典讀準字音,并能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2、讀懂。在老師的指導下,初步感知詩意,然后小組交流,提出不懂的問題,統一在班級里交流。
3、讀通。細細品味古詩,能讀懂每一個詞,每一句話。然后深刻理解作者的寫作目的,為讀通全文做好一切準備。
“三讀”的方法,由自由到統一,再到自由,最后達到融會貫通的境界。這種學習方式,即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課堂上,我們尊重學生,充分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使學生由原來被動地學會變為主動地會學,效果不錯。
[教學過程]。
冬夜讀書示子聿。
(一)、古詩導入,揭示課題。
1、背誦導入。
學生背誦《示兒》。
2、簡介作者。
這首古詩是誰寫的?板書:(宋代)陸游。
誰來給大家介紹介紹這位愛國詩人呢?
(出示陸游簡介)是的,陸游具是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他有多方面文學才能,尤其以詩的成就為最。自言“六十年間萬首詩”,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其中許多詩篇抒寫了抗金殺敵的豪情和對敵人、賣國賊的仇恨,風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壯,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激情。他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稱,不僅成為南宋一代詩壇領袖,而且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3、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一起再來學習一首陸游的詩歌,題目是“冬夜讀書示子聿”。(板書課題,齊讀課題)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對陸游一定會有更深的了解。就讓我們開始進入新課的學習吧。
(二)、自主學習,初讀感知。
1、采用學習古詩的方法來自學。
一誦讀讀通古詩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地朗讀詩文,通過查字典讀準字音。
二研讀讀懂詩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感知詩意,再將個人所得與小組同學交流,并提出不懂的問題,組內研究解決。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向全班匯報學習情況,同時提出未解決之疑難,其他各組學生自由補充,發表自己的見解。
三悟讀讀明詩理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讓學生反復吟誦,置身于詩的意境。
(出示)多讀幾遍,看看自己了解了詩中的哪些字、詞、句,整首詩告訴我們的道理,把自己知道的寫在書中,等會兒與大家一起智慧共享。
2、小組討論學習古詩。
3、友情提醒:這首詩中需要提醒同學們注意的:工夫的“工”。
投影顯示:我選擇,我快樂。
工夫功夫。
于表示本領。
(三)、導學古詩小組交流學習成果、檢查讀通古詩、指導學習古詩。
(1)、冬夜讀書示子聿。
“示”什么意思?(結合看圖、組詞來理解)。
(出示:示:指示、訓示)。
陸游非常愛看書。有一年冬天,他正在書房讀書,讀著讀著,他忽然有了許多的感想。于是,叫來小兒子教育他。
那他教育兒子些什么呢?
(2)、(出示: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遺:即保留?!盁o遺力”,即無保留,竭盡全力之意。始:才。
這一行的意思是:古人做學問是不遺余力。古人讀書孜孜不倦,不遺余力,你知道這方面的成語故事嗎?(鑿壁偷光,囊螢映雪,懸梁刺股,聞雞起舞-----)。
(3)、首句是對古人刻苦做學問精神的贊揚。次句是說做學問的艱難。只有從少年開始,養成良好習慣,打好扎實基礎,并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最后才能有所成就。
這是以古人刻苦學習的精神及做學問的艱難來告誡自己的兒子:做學問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板書)。
指名讀前兩句,齊讀。
(4)、(出示: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紙上得來”,指的是書本知識。
絕知:指深入、透徹地理解。
躬行:就是指親自去實踐。
(5)、說說第三、四兩行詩的意思。
從書本上得到的知識終究還是不完善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須親自通過實踐才行。
體味第三、四句的含義。第三、四兩句表述了知與行的關系:書本上學到的東西,一定要通過實踐才能變成真正的學問。
這也是做學問的訣竅。
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學問,固然很重要,但僅此還不夠,因為那只是書本知識,書本知識是前人實踐經驗的總結,能否符合此時此地的情況,還有待實踐去檢驗。只有這樣才能把書本上的知識變成自己的實際本領。
一個既有書本知識,又有實踐經驗的人,才是真正有學問的人。(板書)指名讀后兩句。
從“覺淺”到“絕知”,這需要怎樣的一個過程呢?
(“堅持苦讀”、“親自實踐”、“持之以恒”)。
在詩中“覺淺”和“絕知”這兩個詞靠得很近,可是在人的求學過程中,這兩個詞之間卻有著多么艱苦而又漫長的過程??!齊讀后兩句。
“拿出課堂練習本來,讓我們來默寫一遍“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一句,看看你到底懂了沒有?!?/p>
(6)、誰能把整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說說。
3、走進詩人內心世界。
這首詩是作者在冬夜讀書時的感想,也可以說是一種靈感,請問,他為什么突然想到要和他的兒子說這些呢?走進陸游,走入他的內心想一想他當時是怎么想的。(預設一些學生見解)。
a:陸游想到自己就是這樣從小飽讀詩書,現在才能成為一個詩人、有學問的人,所以,他想把他的經驗告訴兒子,讓他也成為有用的人,成為棟梁之才。b:也許他看見自己的兒子正在認真地研究書本知識,他怕他成為紙上談兵的趙括,所以,提醒他的兒子,要想真正成為一個有學問的人,還要把透徹地了解書本知識和親自時間結合起來。
c:也許陸游小時侯有些貪玩,現在雖然別人都認為他已經是飽學之士,可他總覺得自己還非常淺薄。所以,他想提醒自己的兒子從小就要認真讀書,長大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4、同學們的想象使詩歌更加立體起來,豐滿起來,我們就好象看見在那個冬天的深夜里,陸游正在奮筆疾書。第二天,他叫來自己的兒子,把他想到的告訴他的兒子。他會怎么說呢?請用你自己的話來說一說。說時如果能注意你的語氣和態度就更好了。
5、請你用成語來形容剛才“陸游”在訓示他兒子時的態度。
(循循善誘語重心長意味深長??)。
6、請你也來循循善誘、語重心長地來讀一讀詩歌吧。
7、評讀。
8、背誦。
(四)、鞏固古詩。
今天我們把這首《冬夜讀書示子聿》學完了,老師想考考你們是否真正學會了?。ǔ鍪荆?。
《冬夜讀書示子聿》是南宋詩人()用自己冬夜讀書生發的感想來教育兒子子聿。他在詩中一共講了這幾個道理:(1)學習知識必須要有()()、的精神;(2)一個既有(),又有()的人,才是真正有學問人?!抖棺x書示子聿》中,贊揚古人刻苦做學問的詩句是();說明做學問是一件很艱難的事是()這句詩。
(五)、“涵泳”古詩的情境。
聿兒是陸游最小,也是最疼愛的孩子。也許他很貪玩,不好好念書,于是父親語重心長地告誡他:“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作老始成??”
也午聿兒是個天資聰穎的孩子,可是他很容易驕傲自滿。于是做父親的不無憐愛地提醒他:“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作老始成??”
一個寒冷的冬夜,在一間矮小的茅草屋內,就著溫暖的燈光,一位慈祥的父親在手把手地教自己的孩子讀書寫字,他在用自己一生的體驗教導自己的孩子:“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六)、拓展延伸。
2、贈送古人的讀書詩來勸勉學生熱愛讀書。
陶淵明“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等人?!?/p>
希望同學們珍惜時光,發憤讀書,都能成為一個德才兼備的新時代好少年!
(七)、布置作業。
課外搜集一句你最喜歡的名言、警句,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時刻勉勵自己勤奮讀書,長大有所作為!
(板書):
冬夜讀書示子聿。
(宋代)陸游。
孜孜不倦+持之以恒。
做學問。
書本知識+實踐經驗。
觀書有感。
一、揭示課題。
同學們,我們的祖國有著五千年的文明史。自古以來,中華大地,文人輩出,宋朝的時候,出了一位偉大學者,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名字叫朱熹。(板書:朱熹)。
出示有關朱熹的資料。朱熹一生勤奮讀書,還注意思考。有一天,朱熹讀書讀累了,信步走到一個池塘邊,一塘清水引發了朱熹對讀書的又一種思考,他頗有感觸地寫下了這首詩:(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
二、學習古詩,領會詩意。
1.自學古詩。
出示自學要求:
(1)看看圖畫,讀讀全詩;
(2)理解詩中每個詞語的意思,并說說詩句的意思;
(3)說說這首詩描繪了怎樣的景象。
(4)記下不懂的問題。
(估計學生不理解的詞語:鑒、徘徊、渠、哪得、如許、為。)。
先請同桌之間互相交流一下自學所得。
2.交流自學情況。
(1)誰愿意來讀讀這首詩?(出示全詩,指讀)。
(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組詞,借助圖畫)。
(3)引導學生理解。
一、二句詩意。
“鑒”是個生字,遇到生字,不理解,我們要查查字典。
出示字典中的字條:鏡子(古代用銅制成)。照。仔細看。
你認為應該選哪條意思?為什么?(讓學生聯系上下文選擇合適的字解)。
師:怎么寫?(板書,學生跟著書空)古代鏡子是用銅制成的,所以底下是“金”。銅鏡不用時常常用布蓋著,用時打開。這里的“開”理解為打開。
你能把這句話的意思說好嗎?(理解詩句,說詩句意思時,可以用上這些方法:連詞成句,調整詞序,添加詞語。)。
“徘徊”是什么意思?
借助圖畫,說說這句詩的意思。
齊讀。
一、二兩句詩。
這兩句詩,描寫了池塘優美的景色(板書:景),老師非常喜歡喜歡這明麗清新的田園風光。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聽老師朗誦這兩句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學生自由描繪)。
美讀:一邊想像畫面,一邊美美地朗讀這兩句詩。(配樂讀)。
師:多美的景色呀!藍天和白云一齊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動,為什么會不停地晃動?(暗示了水不停地流動,也就是——活水)。
(4)那后面兩句詩你能理解嗎?我們先來讀一讀。引導學生理解。
三、四句詩意。
“渠”是什么意思?(它,指方塘。古詩中的人稱代詞與現代文不一樣,還記得《示兒》中的“家祭無忘告乃翁”,乃,你。)。
哪得,怎么會。如許,這樣。清如許,這樣的清澈。為,是因為。
3.運用“連、調、添”等方法,把詩意連起來說說。先說給自己的同桌聽聽。
4.誰能讀好這首詩?(配樂朗讀)。
5.背誦這首詩。
三、質疑引入哲理理解。
源源不斷的活水流進使池水。
不斷地讀書,不斷汲取新的知識,使人__________。
2.交流,指答。
出示、齊讀:
不斷讀書,不斷汲取新的知識,才能使人變得更加聰明。就像源源不斷的活水使池塘變得如此清澈。
四、總結延伸。
1.原來朱熹寫方塘的景色,就是為了說明讀書的道理?。。ò鍟豪恚┻@樣的詩就叫(板書:說理詩)。
朱熹先生這首優美的詩,用池塘的水來比喻讀書,通過比喻巧妙地把讀書的道理蘊藏在里面,使人們一下子就能接受他的觀點,像這樣的方法我們稱它為借景喻理(板書:借喻)。
2.出示:王之渙《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如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你覺得這兩首詩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嗎?(前兩句都是寫景,后兩句是感受)。
白居易《賦得古草原送別》。
葉紹翁《游園不值》。
陸游《游山西村》。
4.總結:
這首詩中的“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边@兩句詩更是膾炙人口,千年不衰,成為千古名句。(背一背這兩句)這兩句現已凝縮為常用成語“源頭活水”,用以比喻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五、名句活用。
1.我們學習古詩不僅是為了積累語言,提高自己的語言修養,陶冶自己的情操,更重要的是在生活實踐中學會運用。下面就是運用“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兩句的例子。
例1:這是我們班的小作家,在介紹他的寫作經驗時的一段話:“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正是因為我注意平時留心觀察自己感興趣的各種事物,把觀察所得記下來,所以我的文章內容才豐富多彩、真實具體。
在這段文章里“源頭活水”是什么?“清如許”指什么?
2.朱熹先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
出示: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宋〕朱熹。
師:“讀萬卷書”就是要不斷地學習,因為——(生接)“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行萬里路”就是要不斷實踐,因為——(生接)“書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希望同學也能像朱熹那樣勤于讀書,善于思考,勇于實踐,成為一個博學多才的人。
六、課后作業:
課后自學朱熹的《觀書有感其二》。
朱熹還有一首鮮為人知的《觀書有感》:出示《觀書有感其二》。
昨夜江邊春水生,蒙沖巨艦一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蒙沖:古代的一種戰船。向來:從來,一向。一毛輕:輕如一根羽毛。意思為往日舟大水淺,眾人使勁推船,也是白費力氣,而當春水猛漲,即使艨艟巨艦也如羽毛般輕,自由自在地飄行在水流中。詩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意在強調做學問要功夫到家,才能有所突破)。
自學,體會詩句的意思,想想詩所說明的道理。
1.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選自《岑參集》,《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選自《岑嘉州集》。
2.王勃,字子安,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并稱“四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選自《王子安集》。
3.李白,字太白,《秋浦歌》、《黃河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望天門山》、《月下獨酌》選自《李太白全集》。
4.杜甫,字子美,祖籍襄陽人,唐代詩人。代表作《江南逢李龜年》、《石壕吏》、《登樓》《春夜喜雨》、《羌村三首》選自《杜工部集》。
5.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詩人,他的諷喻詩有《秦中吟》、《新樂府》?!顿u炭翁》、《錢塘湖春行》、《望月有感》選自《白氏長慶集》,是《新樂府》的一首。
6.王昌齡,唐代江寧人(今南京)人,唐代詩人。代表作《出塞》選自《全唐詩》,《芙蓉樓送辛漸》選自《王昌齡集》。
7.孟浩然,唐代襄陽人,孟浩然和王維是山水田園詩人。代表作《過故人莊》選自《孟襄陽集》,《望洞庭湖贈張丞相》選自《孟浩然集》。
8.王維,《宋元二使安西》(又名《謂城曲》)選自《王右丞集》。
9.杜牧,字牧之,《江南春》選自《樊川詩集》。
10.陸游,字務關,號放翁《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選自《陸游集》。
11.《敕勒歌》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雜歌謠辭》。
12.《木蘭詩》、《陌上?!愤x自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
13.《君子于役》選自《詩經·王風》,《蒹葭》選自《詩經·秦鳳》?!对娊洝肥俏覈钤绲囊徊吭姼杩偧?。
14.《惜誦》選自《九章》,作者屈原,我國古代偉大的詩人,代表作《離騷》、《天問》、《九章》。
15.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痘莩纭创航砭啊怠愤x自《蘇軾詩集》,《水調歌頭明月及時有》選自《東坡樂府》,《江城子迷州出獵》、《浣溪沙》選自《東坡全集》。
16.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選自《稼軒長短句集》。
17.李清照,號易安居士。代表作《如夢令》選自《漱玉詞》以及《武陵春》。
二、古曲的文學常識。
1.張養浩,字希孟,號云莊,元朝散曲家?!渡狡卵蜾P懷古》《山坡羊驪山懷古》選自《全元散曲》。
2.王磐,《朝天子詠喇叭》選自《散曲叢刊》。
3.馬致遠,字千里,號東黎,元大都人,《天凈沙·秋思》選自《全元散曲》。
4.喬吉,元代散曲家,《水仙子重觀瀑布》選自《全元散曲》。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pingyujiyu/57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