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模板的設計要符合教育教學的原則和課程標準,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模板范例,供大家參考使用。
你們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濟南的冬天》的第一課時,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設想、教學程序及二點補充等六個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1、課文所處的地位及作用。
《濟南的冬天》是初中語文第一冊第三單元中的第2篇課文。它是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老舍在1931年初寫的一篇通過描繪濟南冬天美麗景色來抒發感情的寫景散文。
根據該單元要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領略自然景物的美,領會蘊含在字里行間的感情,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詞語、句子和段落,還要練習精讀的技能,并作適當的摘錄的總的教學目的;以及這篇文章描繪景物,語言準確生動,多使用比喻、擬人手法,融情于景,表達了作者鮮明的印象和感受。其中描寫最形象最生動的是第3段和末段。
而作者感情的抒發也非常別致,非同一般,不是采取直抒胸臆的方式,而是采取表達一種感受的方式,將自己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不露痕跡的依附在對景物的描寫之中,因此顯得格外自然真摯,富有感染力的認識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學目的和教學的重難點。
2、教學目的。
(1)知識目標:
a、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進行的細致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贊美之情。
b、理清本文的層次結構。
(2)能力目標:
a、培養學生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能力。
b、培養學生分析、綜合的能力。
(3)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3、教材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是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及描寫景物的方法,以及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細致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贊美之情。側重講析第3段和第5段。教學難點則是作者情景交融的寫法。
1、根據課文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以激發興趣法、問題導引法、指導歸納法進行教學。
據新《大綱》在《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里指出:“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蔽腋鶕菊n目標和內容,從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基礎、發展水平出發,應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以激發興趣法、問題導引法、指導歸納法進行教學。使他們在教師的主導下圍繞中心議題發表各自的意見,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爭議,激發他們主動去獲取知識,培養健康情感。
首先激發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然后引導學生美讀散文,在讀的過程中思考提出的疑問,最后在教師適當的點撥、歸納、小結中賞析課文,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感情。
2、采用電教平臺、錄音等電教手段,擴大教學容量。
在教學中,我采用了電教平臺、錄音等電教手段來豐富教學手段,擴大了教學容量;這樣既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習熱情,又通過直接感知,促進知識的理解和鞏固,符合教育學中的自覺性、直觀性原則。
3、本文文質兼美,適于朗讀,教學中引入誦讀法。
《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指出:“語文教學中,……要重視積累、感悟、熏陶和培養語感?!?,本文是文質兼美的寫景散文,適于朗讀,所以在文章的講析中引入了誦讀法教學,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領悟文章描景繪物的美。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我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質疑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的指導,采用了主體思維法、小組討論法及反饋練習法。
在指導過程中,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然后根據一系列緊扣教學的問題,使學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并在課文賞析后完成課后問題進行鞏固。使學生從感知到理解,從感性到理性,從學會到到會學,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講讀課文,知識具體,內容充實,需要掌握的東西比較多。因此我在教學上安排三節課的時間,我的教學設想是,第一課時初步理解文章內容及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細致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贊美之情。
第二課時通過學習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品析語言并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
第三課時將本文與朱自清的《春》的比較,理解散文的特點及作用。本說案只說明第一課時。
a、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進行的細致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贊美之情。
b、理清本文的層次結構。
c、培養學生分析、綜合的能力。
d、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激發興趣法、問題導引法、指導歸納法,誦讀法。
課件。
這節課我是按“引入新課——講授新課——反饋——歸納總結”進行教學的。
1、引入新課:我先對布置的預習作業進行抽查并明確生字詞答案;然后以簡潔的話語引入新課,用課件對作者及與課文有關的經歷進行介紹。
2、講授新課:在講授前,讓學生帶著問題對課文進行朗讀,使學生感知課文,問題用課件打出如下:
a、為什么說濟南是個“寶地”?
c、文中滲透作者對濟南的冬天什么樣的感情?
d、標題可否換為“冬天的濟南”?
朗讀課文后,圍繞以上問題對課文進行賞析;在賞析過程中,我把問題與課文結構的分析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先閱讀1——2節,并討論解答兩個問題:
1、為什么說濟南是個“寶地”?作者在文章的開頭是怎樣表達的?
2、濟南冬天的這種特點是源于什么樣的地形特點?
與北平相比——無風聲。
與倫敦相比——無重霧(響晴)。
與熱帶相比——無毒日(溫晴)。
接著,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研讀3——5節,并作重點分析。在分析中除了使學生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進行的細致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贊美之情,對課文內容有更深一層的了解,也提及作者所用的比喻、擬人手法,為下一節課的教學作好準備。
1、陽光朗照下的山——溫靜;薄雪覆蓋下的山——秀氣;城外的遠山——淡雅;水色——綠。第一幅圖是總寫,第二、三幅圖是具體寫。
寫山景:自上而下的順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寫水色:自下而上的順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2、作者在第3小節對薄雪覆蓋下的山的描繪和第5小節對水色的描寫中都體現了對冬天的喜愛、贊美之情;都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
3、反饋練習:要求學生根據老師的講授及自己的筆記,朗讀課文后用自己的話語解答課后練習題一,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領會作者的感情。
4、歸納總結:在學生完成練習的基礎上,歸納出作者寫北國的冬天,不著眼于“寒”而著眼于“暖”,不著眼于“壯”而在于“秀”,是本文的一大特點。并與學生共同解答:文中滲透作者對濟南的冬天什么樣的感情?標題可否換為“冬天的濟南”?,解答中使學生了解作者在文中處處滲透著對濟南冬天的喜愛,抒發了贊美之情。標題不可以換。因為“濟南的冬天”表明所寫的是濟南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濟南”目的在于贊美“冬天”這個特定時令的濟南,進行最后的課文鞏固。
5、布置作業:
2、假設要給一個從沒到過濟南的人講講濟南美麗的冬天,參照課文,你將分哪幾個方面講?著重講哪幾個精彩的片斷?(設題意圖:主要是引導學生從總體上把握課文內容,理清思路,抓住重點,找出自己認為精彩的片斷,并訓練學生的復述能力。)。
3、在小組或班上向大家說說你家鄉的冬天是什么樣子,再借鑒課文的某些寫法,將你家鄉冬天最有特點的景物寫出來,字數不限。
在老舍的筆下稀松平常的景物都變得了美麗動人,似乎一切都是圍繞在身邊一般。而這一切得益于他對生活和大自然的熱愛,得益于他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的運用。而這些美妙的句子,我們也可以借鑒到我們的寫作當中來的。讓我們左手比喻,右手擬人也寫一篇優美的寫景作文吧。
早上好,這天我說課的資料是《濟南的冬天》。
《濟南的冬天》是七年級上冊中的一篇課文,作者是老舍。本文描繪了濟南的山、水、城、人等,作者抓住濟南的冬天“溫晴”的特點以山水為主要描述對象,從不一樣角度描繪濟南冬天獨有的美景,抒發了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本文角度獨特,語言準確生動,多使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首尾呼應,渾然天成。學習這篇課文對學生的寫景類的習作有很大的幫忙。
根據本文的具體資料和主要特點,思考七年級學生的實際狀況,以及語文新課改的主要精神,我確定了這樣的三維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等生詞,感知濟南冬天的特點。
2、透過反復朗讀與品詞析句,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在寫景中的表達作用。
3、透過品味濟南的冬天的美,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1、本課教學的重點:朗讀欣賞文章生動形象的語言,了解濟南冬天的特點,學習作者抓住特征進行描述景物的方法。
2、難點:學會作者情境交融的表現手法。
1、主要教法是朗讀感悟和“以學定教”。
2、主要的學法是:“找—讀—議—品—寫”的五步學習法。
老師們,因為時光關系,下方重點說說第一課時的教學?;谏鲜龅慕滩暮單?、目標設定、重難點的把握以及教法學法的選取,我確定了這樣的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2、預習檢測,整體感知;
3、自主質疑,以學定教;
4、合作探究,深化要點;
5、檢測反饋,訓練提升;
6、總結全課,指導預習。下方我分步來講講:
×××老師說:良好的情境,有益于學生的感受,有益于學生的想象,有益于學生的學習。課的開始,我將用課件展示濟南冬天的一組風景圖片,引導學生走進美麗的濟南,感受冬天的風景。
1、我將設計一組有關重點字詞的基礎題,檢查學生的課前預習狀況。(重點字詞有――)。
2、透過自由讀和指名讀的方式組織學生通讀整篇課文。在通讀課文之后,我組織學生說說課文的主要資料。
我打算利用學生個人自主質疑的方式,定向本課學習的要點,實現“以學定教”的理念。學生可能有以下幾個問題:
1、作者是從那幾個方面展開對濟南冬天的描述的?
2、作者在描述時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有什么好處?
3、為什么說……。
這些問題將是本課學習的重點。
這是本課教學的重點環節。以教學第一自然段為例,我打算透過“找—讀—議—品—寫”這五步來和學生一齊學習。
1、找,就是找找文中描述濟南冬天山、水等生動語句,把它們圈畫出來。
2、讀,就是透過指名讀、比賽讀、齊讀等方式反復朗讀課文?!伴喿x教學最好的方法就是朗讀”,讓學生在讀中理解。(例如,讀好――)。
3、議,就是透過分小組的形式分析這些詞句好在哪里、妙在何處,分析作者的表現手法,分析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讓學生合作探究,“生教生,兵帶兵”,深入地感悟課文資料。
4、品,就是品語言,品意蘊,學習作者的方法。抓住文中的“……”進行深入品讀。
5、寫,就是請學生在最有感觸的文字旁寫下自我的感受。
接下來幾個部分,我也會按同樣的方法和學生一齊探討學習。
1、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我適時補充一則閱讀教材《冬之韻》,讓學生在閱讀之后,談談作者筆下的冬天與老舍筆下的冬天的異同點。
2、我將從《當堂反饋》中選取一組檢測題,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當堂檢測。
3、根據狀況,對典型問題進行集中反饋。
在簡單的課堂總結后,提出下一課預習的要點。
老師們,我想透過上述六個環節的課堂教學,初步能夠達成我所預設的三維目標。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敬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多謝大家!
各位領導、各位教師:。
今日我說課的題目是《濟南的冬天》(板書:濟南的冬天+老舍),下頭我將從教材和學情、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和策略幾個方面闡述我的教學設計。
(一)教材。
《濟南的冬天》是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中的第二篇課文。它是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老舍寫的一篇描繪濟南冬天的美麗景色寫景散文。
編者安排這篇文章,就是想讓我們領略到自然景物的美,領會蘊含在字里行間的感情。
(二)學情。
對于剛剛跨入中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的思維本事和審美本事尚在構成之中。在我看來,大多數的學生應當都喜歡寫景的美文,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所以教師要充分利用他們的興趣引導學生進入特定的審美情境,培養學生欣賞文學作品,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1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精神,語文學習重在強調知識和本事、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相互滲透和協調發展,我擬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本事目標:
理解重點詞語,品味積累語言,體味濟南的冬之美。
過程方法目標:
朗讀課文,感知資料,初步培養感悟散文的本事:學習抓住景物的主要特點,多方面地寫景,表達自我的感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體會作者對景物獨特的感受,以及對其寄予的深情。
2.教學重難點。
為了達成教學目標,我將本文的重點放在學習作者抓住特征運用貼切手法描述自然景色的寫法上,并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在景物描述中所抒發的思想感情。
教學:
1.根據語文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景以通讀法、討論法、合作探究法進行教學。
這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散文,作者在景物描述之中,寄寓了自我對濟南冬天的無限喜愛之情。學習本課重在引導學生領悟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特征細致描繪的寫法,體會作者借景抒發的贊美之情。而若要達此目的,就必須經過多種方式反復誦讀,使學生深入文本,深刻感悟,進行個性化解讀。為此,本設計圍繞"讀"字做文章,抓住"讀"字開展系列語文學習活動,從而到達讀中悟,悟后讀,培養學生的審美感受和豐富的想象力。
2.采用多媒體等電教手段,增強教學直觀性,擴大教學容量。
學法:
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指導,采用了:
自主學習法、小組討論法及反饋練習法。
為了到達教學目標,我設計了如下的教學程序。
一、情境導入。
一年有四季,季季有特色。今日我們單表一下多姿的冬天。和學生一齊欣賞燕京一帶冬天雪花,感受邊塞冬天的奇寒;東北的冬天,云南的冬天。引出素有"泉城"之稱的濟南,冬天又是怎樣的呢?今日,就讓我們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跡,到濟南去看一下冬天的景象,感受一下冬天的氣息。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本環節,我設計了三個小問題:
1.學生用一兩個詞語概括自我經歷感受過的冬天的特點。
2.教師引導學生朗讀課文,用幾個詞語概括老舍筆下"濟南冬天"的特點。
3.學生思考: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差異?
濟南給老舍先生的最大感受就是——溫情。于是,全文處處圍繞體現著"溫晴",也體現著"溫情".
三、以溫晴識溫情——"溫情"在我身邊。
學生朗讀第一段,小組交流,領會作者用比較的方法突出濟南溫晴的特點。
所以,作者說濟南是個"寶地".
四、以溫晴看溫情——"溫情"在我眼前。
有人說老舍是一位丹青高手,整篇文章無論從立意,還是從構圖色彩看,都是一幅完整的圖畫。從細部看,這幅圖畫又是由多個畫面組成,而每個畫面都充滿著溫情和期望。
教師引導學生跳讀課文,尋找溫情的畫面,學生經過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為每一幅畫面起一個名字并說明其理由。
1.搖籃安睡圖。
2.雪后小山圖。
3.山村臥雪圖。
4.玲瓏水晶圖。
五、以溫晴賞溫情——"溫情"在我心中。
教師引導啟發學生進入對溫情的賞讀。
老舍先生在本文中描繪了濟南的山、濟南的水,借山水來展現濟南冬天的特點,在鮮明的形象中融入了自我獨特的感受。所以,那里的山水情意濃濃。作者在寫作上也展開聯想、想象,以溫情的形象來比擬溫情的上水,用包含溫情的語言來描繪溫情的山水。
(一)走近溫情的人物形象。
景物本身沒有生命,沒有感情,可是作者拿它當"人"來寫。如此,景物也就有了意境,有了感情,有了情韻,有了內在美。
教師引導學生讀課文,分別找出用人物形象來比擬山水的語段,體會溫晴的特點,然后學生小組交流,最終師生共同明確。
1.守護搖籃的母親。
2.細致周到的護士。
3.健美優雅的女郎。
4.嬌美害羞的少女。
5.俏美柔情的女子。
老舍先生不愧為文學大師,他智慧的將印象中的事物想象成一個個頗具個性,而又都充滿溫情的女性。如此,既寫出了冬天的暖,又寫出了冬天的美,突出了濟南冬天的特點。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
老舍先生為什么只選取女性形象來比擬描繪呢?
主要讓學生明白:這些形象能體現溫暖、柔美、慈愛,能與濟南冬天的秀美、溫晴特點相吻合。
(二)品味溫情的語言。
本文語言自然、質樸,親切、柔和,充滿著溫情。像美麗的女子情態可掬,又像慈愛的母親娓娓敘談。
學生先跳讀課文,標劃出富有靈性、包含意蘊的動詞,然后體會口語化、情感化的詞語,找出類似語句,進行品味。
六、我筆下的"溫晴"和"溫情"。
1.教師總結:
老舍先生寫北方中國的冬天不著眼于"寒",而著眼于"暖",不著眼于"壯",而著眼于"秀",集中突出了冬天里"溫晴"的特點。為了展現這一特點,作者抓住了"暖、秀、綠"著墨,寫出了春意,寫出了生機。之所以如此,皆在于作者內心蘊含著的"溫情",是作者溫情的體驗有了這種種溫情的意象,是作者溫情的感受有了這美妙的表達。正是"一切景語皆情語".
2.引導學生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體會,運用"溫晴"和"溫情"兩個詞語,寫幾句話。
導入3分鐘講授新課30分鐘歸納總結2分鐘寫作練習5分鐘。
尊敬的各位評委,你們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就是《濟南的冬天》的第一課時,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設想、教學程序及二點補充等六個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1、 課文所處的地位及作用
《濟南的冬天》就是初中語文第一冊第三單元中的第2篇課文。它就是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老舍在1931年初寫的一篇通過描繪濟南冬天美麗景色來抒發感情的寫景散文。
根據該單元要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領略自然景物的美,領會蘊含在字里行間的感情,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詞語、句子和段落,還要練習精讀的技能,并作適當的摘錄的總的教學目的;以及這篇文章描繪景物,語言準確生動,多使用比喻、擬人手法,融情于景,表達了作者鮮明的印象和感受。其中描寫最形象最生動的就是第3段和末段。而作者感情的抒發也非常別致,非同一般,不就是采取直抒胸臆的方式,而就是采取表達一種感受的方式,將自己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不露痕跡的依附在對景物的描寫之中,因此顯得格外自然真摯,富有感染力的認識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學目的和教學的重難點。
2、教學目的
1) 知識目標:
a、 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進行的細致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贊美之情。
b、 理清本文的層次結構。
2) 能力目標:
a、 培養學生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能力。
b、 培養學生分析、綜合的能力。
3) 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3、教材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就是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及描寫景物的方法,以及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細致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贊美之情。側重講析第3段和第5段。教學難點則就是作者情景交融的寫法。
1、 根據課文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以激發興趣法、問題導引法、指導歸納法進行教學。
據新《大綱》在《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里指出:“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蔽腋鶕菊n目標和內容,此時從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基礎、發展水平出發,應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以激發興趣法、問題導引法、指導歸納法進行教學。使他們在教師的主導下圍繞中心議題發表各自的意見,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爭議,激發他們主動去獲取知識,培養健康情感。
首先激發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然后引導學生美讀散文,在讀的過程中思考提出的疑問,最后在教師適當的點撥、歸納、小結中賞析課文,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感情。
2、 采用電教平臺、錄音等電教手段,擴大教學容量。
在教學中,我采用了電教平臺、錄音等電教手段來豐富教學手段,擴大了教學容量;這樣既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習熱情,又通過直接感知,促進知識的理解和鞏固,符合教育學中的自覺性、直觀性原則。
3、 本文文質兼美,適于朗讀,教學中引入誦讀法。
《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指出:“語文教學中,……要重視積累、感悟、熏陶和培養語感?!?,本文就是文質兼美的寫景散文,適于朗讀,所以在文章的講析中引入了誦讀法教學,此時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領悟文章描景繪物的美。
教學就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我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質疑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的指導,采用了主體思維法、小組討論法及反饋練習法。
在指導過程中,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然后根據一系列緊扣教學的問題,使學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并在課文賞析后完成課后問題進行鞏固。使學生從感知到理解,從感性到理性,從學會到到會學,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
本文就是一篇重要的講讀課文,知識具體,內容充實,需要掌握的東西比較多。因此我在教學上安排三節課的時間,我的教學設想就是,第一課時初步理解文章內容及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細致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贊美之情。第二課時通過學習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品析語言并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第三課時將本文與朱自清的《春》的比較,理解散文的特點及作用。本說案只說明第一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a、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進行的細致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贊美之情。
b、理清本文的層次結構。
c、培養學生分析、綜合的能力。
d、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激發興趣法、問題導引法、指導歸納法,誦讀法
教儀:課件
教學步驟:
這節課我就是按“引入新課——講授新課——反饋練習、歸納總結”進行教學的。
1、引入新課:我先對布置的預習作業進行抽查并明確生字詞答案;然后以簡潔的話語引入新課,用課件對作者及與課文有關的經歷進行介紹。
2、講授新課:在講授前,讓學生帶著問題對課文進行朗讀,使學生感知課文,問題用課件打出如下:
a、為什么說濟南就是個“寶地”?
c、文中滲透作者對濟南的冬天什么樣的感情?
d、標題可否換為“冬天的濟南”?
朗讀課文后,圍繞以上問題對課文進行賞析;在賞析過程中,我把問題與課文結構的分析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先閱讀1——2節,并討論解答兩個問題:1、為什么說濟南就是個“寶地”?作者在文章的開頭就是怎樣表達的?2、濟南冬天的這種特點就是源于什么樣的地形特點?(明確:1、通過對比,寫出了濟南冬天的總特點就是:無風聲、響晴、溫晴。
與北平相比——無風聲
與倫敦相比——無重霧 (響晴) } 寶地
與熱帶相比——無毒日 (溫晴)
接著,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研讀3——5節,并作重點分析(1、濟南就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寫了三幅山景圖,還寫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點,三幅山景圖之間有什么關系?第3小節和第5小節在寫景順序有什么不同之處?2、第3小節和第5小節在抒發感情和修辭運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處?)。在分析中除了使學生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進行的細致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贊美之情,對課文內容有更深一層的了解,也提及作者所用的比喻、擬人手法,為下一節課的教學作好準備。(學生討論后明確:
1、陽光朗照下的山——溫靜;薄雪覆蓋下的山——秀氣;城外的遠山——淡雅;水色——綠。第一幅圖就是總寫,第二、三幅圖就是具體寫。
寫山景:自上而下的順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
寫水色:自下而上的順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2、作者在第3小節對薄雪覆蓋下的山的描繪和第5小節對水色的描寫中都體現了對冬天的喜愛、贊美之情;都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
3、反饋練習:要求學生根據老師的講授及自己的筆記,朗讀課文后用自己的話語解答課后練習題一,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領會作者的感情。
4、歸納總結:在學生完成練習的基礎上,歸納出作者寫北國的冬天,不著眼于“寒”而著眼于“暖”,不著眼于“壯”而在于“秀”,就是本文的一大特點。并與學生共同解答:文中滲透作者對濟南的冬天什么樣的感情? 標題可否換為“冬天的濟南”?,解答中使學生了解作者在文中處處滲透著對濟南冬天的喜愛,抒發了贊美之情。標題不可以換。因為“濟南的冬天”表明所寫的就是濟南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濟南”目的在于贊美“冬天”這個特定時令的濟南,進行最后的課文鞏固。
5、布置作業:
1、文中有哪些比喻、擬人句用得好,找出來,想想為什么寫得好? 哪個詞語用得最妙?好在哪兒? (美句賞析,著重分析加點詞的表達作用。)
2、假設要給一個從沒到過濟南的人講講濟南美麗的冬天,參照課文,你將分哪幾個方面講?著重講哪幾個精彩的片斷? (設題意圖:主要就是引導學生從總體上把握課文內容,理清思路,抓住重點,找出自己認為精彩的片斷,并訓練學生的復述能力。)
3、在小組或班上向大家說說你家鄉的冬天就是什么樣子,再借鑒課文的某些寫法,將你家鄉冬天最有特點的景物寫出來,字數不限。(此題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與書面表達能力。提示學生借鑒課文的某些寫法,抓住景物特點來寫,目的就是將閱讀之所得轉化為寫作之所能,就是閱讀的遷移與深化。)
1、時間安排:引入新課(3分鐘)——講授新課(30分鐘)——反饋練習(10分鐘)——歸納總結(2分鐘)
2、板書設計:
各位老師:
早上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濟南的冬天》。
《濟南的冬天》是七年級上冊中的一篇課文,作者是老舍。本文描繪了濟南的山、水、城、人等,作者抓住濟南的冬天“溫晴”的特點以山水為主要描寫對象,從不同角度描繪濟南冬天獨有的美景,抒發了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本文角度獨特,語言準確生動,多使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首尾呼應,渾然天成。學習這篇課文對學生的寫景類的習作有很大的幫助。
根據本文的具體內容和主要特點,考慮七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語文新課改的主要精神,我確定了這樣的三維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等生詞,感知濟南冬天的特點。
2.通過反復朗讀與品詞析句,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在寫景中的表達作用。
3.通過品味濟南的冬天的美,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1.本課教學的重點:朗讀欣賞文章生動形象的語言,了解濟南冬天的特點,學習作者抓住特征進行描寫景物的方法。
2.難點:學會作者情境交融的表現手法。
1.主要教法是朗讀感悟和“以學定教”。
2.主要的學法是:“找-讀-議-品-寫”的五步學習法。
老師們,因為時間關系,下面重點說說第一課時的教學?;谏鲜龅慕滩暮單?、目標設定、重難點的把握以及教法學法的選擇,我確定了這樣的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預習檢測,整體感知;。
自主質疑,以學定教;。
合作探究,深化要點;。
檢測反饋,訓練提升;。
總結全課,指導預習。
下面我分步來講講:
×××老師說:良好的情境,有益于學生的感受,有益于學生的想象,有益于學生的學習。課的開始,我將用課件展示濟南冬天的一組風景圖片,引導學生走進美麗的濟南,感受冬天的風景。
1.我將設計一組有關重點字詞的基礎題,檢查學生的課前預習情況。(重點字詞有——)。
2.通過自由讀和指名讀的方式組織學生通讀整篇課文。在通讀課文之后,我組織學生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我打算利用學生個人自主質疑的方式,定向本課學習的要點,實現“以學定教”的理念。學生可能有以下幾個問題:
1.作者是從那幾個方面展開對濟南冬天的描寫的?
2.作者在描寫時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有什么好處?
3.為什么說……。
這些問題將是本課學習的重點。
這是本課教學的重點環節。以教學第一自然段為例,我打算通過“找-讀-議-品-寫”這五步來和學生一起學習。
1.找,就是找找文中描寫濟南冬天山、水等生動語句,把它們圈畫出來。
2.讀,就是通過指名讀、比賽讀、齊讀等方式反復朗讀課文?!伴喿x教學最好的方法就是朗讀”,讓學生在讀中理解。(例如,讀好——)。
3.議,就是通過分小組的形式分析這些詞句好在哪里、妙在何處,分析作者的表現手法,分析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讓學生合作探究,“生教生,兵帶兵”,深入地感悟課文內容。
4.品,就是品語言,品意蘊,學習作者的方法。抓住文中的“……”進行深入品讀。
5.寫,就是請學生在最有感觸的文字旁寫下自己的感受。
接下來幾個部分,我也會按同樣的方法和學生一起探討學習。
1.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我適時補充一則閱讀教材《冬之韻》,讓學生在閱讀之后,談談作者筆下的冬天與老舍筆下的冬天的異同點。
2.我將從《當堂反饋》中選擇一組檢測題,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當堂檢測。
3.根據情況,對典型問題進行集中反饋。
在簡單的課堂總結后,提出下一課預習的要點。
老師們,我想通過上述六個環節的課堂教學,初步能夠達成我所預設的三維目標。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敬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濟南的冬天》的第一課時(板書:濟南的冬天+老舍),下面我將從教材和教法、學法、教學設想、教程和板書設計等六個方面闡述我的教學設計。
1、課文所處的地位及作用。
《濟南的冬天》是七年級語文上冊的課文。它是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老舍在1931年初寫的一篇通過描繪濟南冬天的美麗景色來抒發感情的寫景散文。
編寫人員安排這篇作文,就是想讓我們領略到自然景色的美,領會蘊含在字里行間的感情,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詞語、句子和段落,練習精讀的技能,并作適當的摘錄。
2、課文解讀:
《濟南的冬天》是一篇最具個性的寫景散文,是引導學生調動自己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去閱讀文本、觀察生活的極好范例。本文的語言清新、優美、親切、自然,描寫生動形象而又妙趣橫生。作者對景色描寫得細致入微,平中見奇,常處見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边@種觀察事物描摹事物的能力應是本文教學的難點。另外,還可以把本文與《春》比較閱讀,進一步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對描寫景色,抒發感情的作用。文章開頭寫濟南冬天的天氣,作者以自己親身的感受,寫出了濟南冬天無風聲、無重霧、無毒日的特點;接著轉到對冬天山水的描寫,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寫冬天的山景。先寫陽光朗照下的山,次寫薄雪覆蓋下的山,再寫城外遠山,勾畫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畫。最后寫冬天的水色。全文安排有序,脈絡清楚,銜接緊密,推進自然。文章運用比喻和擬人的寫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動貼切,情景交融是本文的又一大特點。其中描寫最形象最生動的是第3段和第5段。作者感情的抒發也非常別致,不是采取直抒胸臆,而是通過表達一種感受的方式,如這樣一句話,“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弊髡邔⒆约簩隙斓南矏酆唾澝乐椴宦逗圹E的依附在對景色的描寫之中,因此顯得格外自然真摯,富有感染力。文章在描寫濟南的冬景時,處處流露出作者的贊美之情。在這些認識的基礎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學目的和教學的重難點。
3、教學目的。
1)知識目標:
a、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色的主要特征進行的細致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贊美之情。
b、理清本文的層次結構。
2)能力目標:
a、養學生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能力。
b、培養學生分析、綜合的能力。
3)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4、教材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色的主要特征細致描繪的方法,通過讀品體會作者對濟南的贊美之情。側重賞析第3段和第5段,讓學生在反復的讀的過程中,領會要旨。
教學難點則是作者情景交融的寫法。我準備用讀寫說的綜合教學方法來突破難點。讓學生在讀出美的句子中,說出獨特的感受,進一步體會作者在字里行間體現的情感。最后,用寫來升華。
1、尊重學生個性,實行個性化教學。
在研究新課標時,我體會到“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庇谑俏腋鶕菊n目標和內容,結合學生實際能力,應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用發現法、合作探究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通過朗讀去發現美、感知美、探究美。尊重學生的個性,使他們在教師的主導下圍繞中心議題發表各自的意見,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爭議,激發他們主動去獲取知識,培養健康情感。
2、讀、寫、說相結合教學,提高學生整體素質。
為了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結合課改精神,我在教授本課時,注重了構筑讀的平臺,創設說的動機,讓學生通過摹寫,做到學以致用,加強了與文本的對話。從課堂反饋的情況來看,學生讀說寫都到位,課堂氣氛活躍,效果很好,這就堅定了我課改的決心。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本文是文質兼美的寫景散文,適于朗讀,所以在文章的講析中應堅定的引入誦讀法教學,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領悟文章描景繪物的美,最終領會文章所蘊涵的豐富情感。
因為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因此我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質疑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的指導,采用了主體思維法、小組討論法及反饋練習法。
在指導過程中,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然后根據緊扣教學的問題,使學生自主地發現、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并在課文賞析后進行拓展鞏固。使學生從感知到理解,從感性到理性,從學會到會學,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講讀課文,知識具體,內容充實,需要掌握的東西比較多。因此我在教學上安排2節課的時間,我的教學設想是,第一課時初步理解文章內容及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色的主要特征細致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贊美之情。第二課時進一步感受作者的感情。本說課教案只說明第一課時。
(一)、課前準備:主要分為學生準備和教師準備。
讓學生利用網絡資源的多種渠道,搜集有關作者的生平資料及代表作品,還可閱讀老舍先生的另一篇佳作《濟南的秋天》,拓寬學生的閱讀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有意識的指導學生預習課文,解決生字詞所帶來的困難。
在課前,我精心準備了電教平臺、錄音等輔助手段來豐富教學,擴大教學容量;這樣既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習熱情,又通過直接感知,促進知識的理解和鞏固,符合教育學中的自覺性、直觀性原則。
(二)、教學過程。
這節課我是按“引入新課——講授新課——歸納總結——反饋練習”進行教學的。
1、引入新課:我先以簡潔的話語引入新課一提起北國的冬天,總會讓人想起“大雪紛飛”、“寒冬凜冽”這樣的景象。然而在冰雪皚皚的北國之冬中,有一個地方的景色與眾不同:它的氣候溫晴,它的水在冬天“不但不結冰,反倒在綠萍上冒著點熱氣”,這個地方就是濟南。這節課,我們就在老舍先生的引導下,一起到濟南領略濟南冬天的奇景。
2、講授新課:
(1)初讀課文,采用默讀法,限定時間,要求學生不回讀,全神貫注的讀,并且讓學生帶著問題對課文進行朗讀,使學生感知課文,問題用課件打出如下:
為什么說濟南是個“寶地”?
設題目的:引導學生通過讀去整體感知文本,初步了解文章內容。解題思路: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去發現,找出能夠支撐作者說法的地方,并談出自己的見解。
(2)精讀關鍵段落(3-5段)。
老師可適時發問:你最喜歡那一句,為什么?
設題目的:引導學生主動地品析重點語句,體會作者感情。也是突破本文難點的很重要的環節。
解題思路:讓學生先讀再說,甚至用多種形式去讀,讀出韻味,讀出感情,讀出自己的感受,讀出文句的妙處。
(3)使用探究法,老師展示四幅圖片,讓學生再讀課文,并評價老師所展示的圖片,哪些地方與課文內容相對應,哪些不相符。
設題目的:加深學生對課文的印象,讓學生更為主動的去探究知識。
這種方式將一改以往的老師把學生的思維給固定了的模式。而是讓學生主動的參與到討論中來,以獲取更多的情感體驗。
(4)以寫促情。
要求:請仿照文中你最喜歡的句子或段落,結合前幾天本地的一場大雪,寫一寫我們孝感的冬天。
設題目的:學習作者情景交融的寫法,抒發自己對家鄉、對大自然的感情。
寫完后讓學生交流,老師予以鼓勵,達到本課高潮。
3、歸納小結。
讓學生說這節課學到了什么?(老師對學生的每一點見解都予以肯定)。
4、反饋練習。
讓學生討論:標題可否換為“冬天的濟南”?
設題目的:讓學生領悟散文的特點、結構及抒發感情的作用,以便引入下一課時。
老舍。
總特點:無風、響晴、溫晴。
山:陽光朗照下的山——慈善。
小雪覆蓋下的山——秀氣景中有情熱愛、贊美。
城外遠山——小水墨畫。
水:溫暖、清亮、透明。
各位領導、各位教師,大家上午好!
今日我說課的題目是《濟南的冬天》(板書:濟南的冬天+老舍),下頭我將從教材和學情、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和策略幾個方面闡述我的教學設計。
(一)教材。
《濟南的冬天》是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中的第二篇課文。它是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老舍寫的一篇描繪濟南冬天的美麗景色寫景散文。
編者安排這篇文章,就是想讓我們領略到自然景物的美,領會蘊含在字里行間的感情。
(二)學情。
對于剛剛跨入中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的思維本事和審美本事尚在構成之中。在我看來,大多數的學生應當都喜歡寫景的美文,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所以教師要充分利用他們的興趣引導學生進入特定的審美情境,培養學生欣賞文學作品,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1.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精神,語文學習重在強調知識和本事、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相互滲透和協調發展,我擬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本事目標:
理解重點詞語,品味積累語言,體味濟南的冬之美。
過程方法目標:
朗讀課文,感知資料,初步培養感悟散文的本事:學習抓住景物的主要特點,多方面地寫景,表達自我的感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體會作者對景物獨特的感受,以及對其寄予的深情。
2.教學重難點。
為了達成教學目標,我將本文的重點放在學習作者抓住特征運用貼切手法描述自然景色的寫法上,并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在景物描述中所抒發的思想感情。
教學:
1.根據語文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景以通讀法、討論法、合作探究法進行教學。
這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散文,作者在景物描述之中,寄寓了自我對濟南冬天的無限喜愛之情。學習本課重在引導學生領悟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特征細致描繪的寫法,體會作者借景抒發的贊美之情。而若要達此目的,就必須經過多種方式反復誦讀,使學生深入文本,深刻感悟,進行個性化解讀。為此,本設計圍繞"讀"字做文章,抓住"讀"字開展系列語文學習活動,從而到達讀中悟,悟后讀,培養學生的審美感受和豐富的想象力。
2.采用多媒體等電教手段,增強教學直觀性,擴大教學容量。
學法:
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指導,采用了:
自主學習法、小組討論法及反饋練習法。
為了到達教學目標,我設計了如下的教學程序。
一、情境導入。
一年有四季,季季有特色。今日我們單表一下多姿的冬天。和學生一齊欣賞燕京一帶冬天雪花,感受邊塞冬天的奇寒;東北的冬天,云南的冬天。引出素有"泉城"之稱的濟南,冬天又是怎樣的呢?今日,就讓我們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跡,到濟南去看一下冬天的景象,感受一下冬天的氣息。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本環節,我設計了三個小問題:
1.學生用一兩個詞語概括自我經歷感受過的冬天的特點。
2.教師引導學生朗讀課文,用幾個詞語概括老舍筆下"濟南冬天"的特點。
3.學生思考: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差異?
濟南給老舍先生的最大感受就是——溫情。于是,全文處處圍繞體現著"溫晴",也體現著"溫情"。
三、以溫晴識溫情——"溫情"在我身邊。
學生朗讀第一段,小組交流,領會作者用比較的方法突出濟南溫晴的特點。
所以,作者說濟南是個"寶地"。
四、以溫晴看溫情——"溫情"在我眼前。
有人說老舍是一位丹青高手,整篇文章無論從立意,還是從構圖色彩看,都是一幅完整的圖畫。從細部看,這幅圖畫又是由多個畫面組成,而每個畫面都充滿著溫情和期望。
教師引導學生跳讀課文,尋找溫情的畫面,學生經過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為每一幅畫面起一個名字并說明其理由。
1.搖籃安睡圖。
2.雪后小山圖。
3.山村臥雪圖。
4.玲瓏水晶圖。
五、以溫晴賞溫情——"溫情"在我心中。
教師引導啟發學生進入對溫情的賞讀。
老舍先生在本文中描繪了濟南的山、濟南的水,借山水來展現濟南冬天的特點,在鮮明的形象中融入了自我獨特的感受。所以,那里的山水情意濃濃。作者在寫作上也展開聯想、想象,以溫情的形象來比擬溫情的上水,用包含溫情的語言來描繪溫情的山水。
(一)走近溫情的人物形象。
景物本身沒有生命,沒有感情,可是作者拿它當"人"來寫。如此,景物也就有了意境,有了感情,有了情韻,有了內在美。
教師引導學生讀課文,分別找出用人物形象來比擬山水的語段,體會溫晴的特點,然后學生小組交流,最終師生共同明確。
1.守護搖籃的母親。
2.細致周到的護士。
3.健美優雅的女郎。
4.嬌美害羞的少女。
5.俏美柔情的女子。
老舍先生不愧為文學大師,他智慧的將印象中的事物想象成一個個頗具個性,而又都充滿溫情的女性。如此,既寫出了冬天的暖,又寫出了冬天的美,突出了濟南冬天的特點。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
老舍先生為什么只選取女性形象來比擬描繪呢?
主要讓學生明白:這些形象能體現溫暖、柔美、慈愛,能與濟南冬天的秀美、溫晴特點相吻合。
(二)品味溫情的語言。
本文語言自然、質樸,親切、柔和,充滿著溫情。像美麗的女子情態可掬,又像慈愛的母親娓娓敘談。
學生先跳讀課文,標劃出富有靈性、包含意蘊的動詞,然后體會口語化、情感化的`詞語,找出類似語句,進行品味。
六、我筆下的"溫晴"和"溫情"。
1.教師總結:
老舍先生寫北方中國的冬天不著眼于"寒",而著眼于"暖",不著眼于"壯",而著眼于"秀",集中突出了冬天里"溫晴"的特點。為了展現這一特點,作者抓住了"暖、秀、綠"著墨,寫出了春意,寫出了生機。之所以如此,皆在于作者內心蘊含著的"溫情",是作者溫情的體驗有了這種種溫情的意象,是作者溫情的感受有了這美妙的表達。正是"一切景語皆情語"。
2.引導學生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體會,運用"溫晴"和"溫情"兩個詞語,寫幾句話。
導入3分鐘講授新課30分鐘歸納總結2分鐘寫作練習5分鐘。
《濟南的冬天》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版教科書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承擔著對現代散文的鑒賞能力提高的任務,所以本單元的重點是整體感知散文,品味散文優美的語言藝術?!稘系亩臁肥且黄獦O具個性的寫景散文,語言清新、優美、親切、自然,描寫生動形象又妙趣橫生,對景物描寫細致入微,瓶中見奇、常處見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種觀察事物描摹事物的能力是本文教學的難點同時把本文與朱自清的《春》進行比較閱讀,進一步體會比喻、你人等修辭手法對描寫景物、抒發感情的作用,在這些認識基礎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
(1)掌握生字詞,辨析多音字。
(2)進一步體會比喻你人等修辭手法在描寫景物抒發感情時的作用。
(3)體會文中的語言美。
2.情感態度價值觀:
(1)學會品味散文中優美的語言及修辭藝術。
(2)通過對《濟南的冬天》的學習去發現大自然之美。
3.過程方法:
(1)總的來說"教學千法,朗讀為本"對于本文要以讀貫穿始終,分三步走:初讀——精讀——品讀,讀出文章之美,達到與作者共鳴。
(2)學生討論探究濟南動冬天的山水陽光,()并對其進行修飾,找出依據,如小山搖籃圖,空靈水晶圖等。
(3)學生以導游的身份,追隨老舍的足跡給第一次來濟南的有人介紹濟南的冬天。
新課程中指出:"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知道學生主動的獲取知識"。于是我根據本科目標和內容結合學生實際能力,應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用發現法、合作探究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通過朗讀去發現美,感知美,探究美。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因此我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質疑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知道,使學生自主地發現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
2.講授新課。
(1)大聲朗讀課文,解決生字詞。
(3)精讀課文,概括文中寫了濟南冬天的哪些方面,并分析其特點。
(4)品讀課文,并與《春》做比較閱讀。
3.結束語。
濟南的冬天是美麗的,二老舍具有發現美的眼睛,同時又用優美的文字向我們春大了美,讓我們領略了一個不一樣冬天,我向大家心里也都有一個與眾不同的冬天,那么請你用你獨特的文字把他傳達出來!
我今天的說課就到這里。謝謝大家。
各位老師:
《濟南的冬天》是七年級上冊中的一篇課文,作者是老舍。本文描繪了濟南的山、水、城、人等,作者抓住濟南的冬天“溫晴”的特點以山水為主要描述對象,從不一樣角度描繪濟南冬天獨有的美景,抒發了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本文角度獨特,語言準確生動,多使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首尾呼應,渾然天成。學習這篇課文對學生的寫景類的習作有很大的幫忙。
根據本文的具體資料和主要特點,思考七年級學生的實際狀況,以及語文新課改的主要精神,我確定了這樣的三維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等生詞,感知濟南冬天的特點。
2、透過反復朗讀與品詞析句,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在寫景中的表達作用。
3、透過品味濟南的冬天的美,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1、本課教學的重點:朗讀欣賞文章生動形象的語言,了解濟南冬天的特點,學習作者抓住特征進行描述景物的方法。
2、難點:學會作者情境交融的表現手法。
1、主要教法是朗讀感悟和“以學定教”。
2、主要的學法是:“找—讀—議—品—寫”的五步學習法。
老師們,因為時光關系,下方重點說說第一課時的教學?;谏鲜龅慕滩暮單?、目標設定、重難點的把握以及教法學法的選取,我確定了這樣的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2、預習檢測,整體感知;
3、自主質疑,以學定教;
4、合作探究,深化要點;
5、檢測反饋,訓練提升;
6、總結全課,指導預習。下方我分步來講講:
×××老師說:良好的情境,有益于學生的感受,有益于學生的想象,有益于學生的學習。課的開始,我將用課件展示濟南冬天的一組風景圖片,引導學生走進美麗的濟南,感受冬天的風景。
1、我將設計一組有關重點字詞的基礎題,檢查學生的課前預習狀況。(重點字詞有――)。
2、透過自由讀和指名讀的方式組織學生通讀整篇課文。在通讀課文之后,我組織學生說說課文的主要資料。
我打算利用學生個人自主質疑的方式,定向本課學習的要點,實現“以學定教”的理念。學生可能有以下幾個問題:
1、作者是從那幾個方面展開對濟南冬天的描述的?
2、作者在描述時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有什么好處?
3、為什么說……。
這些問題將是本課學習的重點。
這是本課教學的重點環節。以教學第一自然段為例,我打算透過“找—讀—議—品—寫”這五步來和學生一齊學習。
1、找,就是找找文中描述濟南冬天山、水等生動語句,把它們圈畫出來。
2、讀,就是透過指名讀、比賽讀、齊讀等方式反復朗讀課文?!伴喿x教學最好的方法就是朗讀”,讓學生在讀中理解。(例如,讀好――)。
3、議,就是透過分小組的形式分析這些詞句好在哪里、妙在何處,分析作者的表現手法,分析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讓學生合作探究,“生教生,兵帶兵”,深入地感悟課文資料。
4、品,就是品語言,品意蘊,學習作者的方法。抓住文中的“……”進行深入品讀。
5、寫,就是請學生在最有感觸的文字旁寫下自我的感受。
接下來幾個部分,我也會按同樣的方法和學生一齊探討學習。
1、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我適時補充一則閱讀教材《冬之韻》,讓學生在閱讀之后,談談作者筆下的冬天與老舍筆下的冬天的異同點。
2、我將從《當堂反饋》中選取一組檢測題,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當堂檢測。
3、根據狀況,對典型問題進行集中反饋。
在簡單的課堂總結后,提出下一課預習的要點。
老師們,我想透過上述六個環節的課堂教學,初步能夠達成我所預設的三維目標。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敬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多謝大家!
尊敬的各位評委,你們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濟南的冬天》的第一課時,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設想、教學程序及二點補充等六個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1、課文所處的地位及作用。
《濟南的冬天》是初中語文第一冊第三單元中的第2篇課文。它是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老舍在1931年初寫的一篇通過描繪濟南冬天美麗景色來抒發感情的寫景散文。
根據該單元要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領略自然景物的美,領會蘊含在字里行間的感情,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詞語、句子和段落,還要練習精讀的技能,并作適當的摘錄的總的教學目的;以及這篇文章描繪景物,語言準確生動,多使用比喻、擬人手法,融情于景,表達了作者鮮明的印象和感受。其中描寫最形象最生動的是第3段和末段。而作者感情的抒發也非常別致,非同一般,不是采取直抒胸臆的方式,而是采取表達一種感受的方式,將自己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不露痕跡的依附在對景物的描寫之中,因此顯得格外自然真摯,富有感染力的認識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學目的和教學的重難點。
2、教學目的。
1)知識目標:
a、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進行的細致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贊美之情。
b、理清本文的層次結構。
2)能力目標:
a、培養學生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能力。
b、培養學生分析、綜合的能力。
3)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3、教材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是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及描寫景物的方法,以及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細致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贊美之情。側重講析第3段和第5段。教學難點則是作者情景交融的寫法。
1、根據課文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以激發興趣法、問題導引法、指導歸納法進行教學。
據新《大綱》在《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里指出:“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蔽腋鶕菊n目標和內容,從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基礎、發展水平出發,應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以激發興趣法、問題導引法、指導歸納法進行教學。使他們在教師的主導下圍繞中心議題發表各自的意見,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爭議,激發他們主動去獲取知識,培養健康情感。
首先激發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然后引導學生美讀散文,在讀的過程中思考提出的疑問,最后在教師適當的點撥、歸納、小結中賞析課文,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感情。
2、采用電教平臺、錄音等電教手段,擴大教學容量。
在教學中,我采用了電教平臺、錄音等電教手段來豐富教學手段,擴大了教學容量;這樣既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習熱情,又通過直接感知,促進知識的理解和鞏固,符合教育學中的自覺性、直觀性原則。
3、本文文質兼美,適于朗讀,教學中引入誦讀法。
《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指出:“語文教學中,……要重視積累、感悟、熏陶和培養語感?!?,本文是文質兼美的寫景散文,適于朗讀,所以在文章的講析中引入了誦讀法教學,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領悟文章描景繪物的美。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我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質疑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的指導,采用了主體思維法、小組討論法及反饋練習法。
在指導過程中,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然后根據一系列緊扣教學的問題,使學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并在課文賞析后完成課后問題進行鞏固。使學生從感知到理解,從感性到理性,從學會到到會學,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講讀課文,知識具體,內容充實,需要掌握的東西比較多。因此我在教學上安排三節課的時間,我的教學設想是,第一課時初步理解文章內容及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細致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贊美之情。第二課時通過學習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品析語言并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第三課時將本文與朱自清的《春》的比較,理解散文的特點及作用。本說案只說明第一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a、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進行的細致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贊美之情。
b、理清本文的層次結構。
c、培養學生分析、綜合的能力。
d、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激發興趣法、問題導引法、指導歸納法,誦讀法。
教儀:課件。
教學步驟:
這節課我是按“引入新課——講授新課——反饋練習——歸納總結”進行教學的。
1、引入新課:我先對布置的預習作業進行抽查并明確生字詞答案;然后以簡潔的話語引入新課,用課件對作者及與課文有關的經歷進行介紹。
2、講授新課:在講授前,讓學生帶著問題對課文進行朗讀,使學生感知課文,問題用課件打出如下:
a、為什么說濟南是個“寶地”?
d、標題可否換為“冬天的濟南”?
朗讀課文后,圍繞以上問題對課文進行賞析;在賞析過程中,我把問題與課文結構的分析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先閱讀1——2節,并討論解答兩個問題:1、為什么說濟南是個“寶地”?作者在文章的開頭是怎樣表達的?2、濟南冬天的這種特點是源于什么樣的地形特點?(明確:1、通過對比,寫出了濟南冬天的總特點是:無風聲、響晴、溫晴。
與北平相比——無風聲。
與倫敦相比——無重霧(響晴)}寶地。
與熱帶相比——無毒日(溫晴)。
接著,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研讀3——5節,并作重點分析(1、濟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寫了三幅山景圖,還寫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點,三幅山景圖之間有什么關系?第3小節和第5小節在寫景順序有什么不同之處?2、第3小節和第5小節在抒發感情和修辭運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處?)。在分析中除了使學生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進行的細致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贊美之情,對課文內容有更深一層的了解,也提及作者所用的比喻、擬人手法,為下一節課的教學作好準備。(學生討論后明確:
1、陽光朗照下的山——溫靜;薄雪覆蓋下的山——秀氣;城外的遠山——淡雅;水色——綠。第一幅圖是總寫,第二、三幅圖是具體寫。
寫山景:自上而下的順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寫水色:自下而上的順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2、作者在第3小節對薄雪覆蓋下的山的描繪和第5小節對水色的描寫中都體現了對冬天的喜愛、贊美之情;都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
3、反饋練習:要求學生根據老師的講授及自己的筆記,朗讀課文后用自己的話語解答課后練習題一,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領會作者的感情。
4、歸納總結:在學生完成練習的基礎上,歸納出作者寫北國的冬天,不著眼于“寒”而著眼于“暖”,不著眼于“壯”而在于“秀”,是本文的一大特點。并與學生共同解答:文中滲透作者對濟南的冬天什么樣的感情?標題可否換為“冬天的濟南”?,解答中使學生了解作者在文中處處滲透著對濟南冬天的喜愛,抒發了贊美之情。標題不可以換。因為“濟南的冬天”表明所寫的是濟南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濟南”目的在于贊美“冬天”這個特定時令的濟南,進行最后的課文鞏固。
5、布置作業:
1、文中有哪些比喻、擬人句用得好,找出來,想想為什么寫得好?哪個詞語用得最妙?好在哪兒?(美句賞析,著重分析加點詞的表達作用。)。
2、假設要給一個從沒到過濟南的人講講濟南美麗的冬天,參照課文,你將分哪幾個方面講?著重講哪幾個精彩的片斷?(設題意圖:主要是引導學生從總體上把握課文內容,理清思路,抓住重點,找出自己認為精彩的片斷,并訓練學生的復述能力。)。
3、在小組或班上向大家說說你家鄉的冬天是什么樣子,再借鑒課文的某些寫法,將你家鄉冬天最有特點的景物寫出來,字數不限。(此題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與書面表達能力。提示學生借鑒課文的某些寫法,抓住景物特點來寫,目的是將閱讀之所得轉化為寫作之所能,是閱讀的遷移與深化。)。
1、時間安排:引入新課(3分鐘)——講授新課(30分鐘)——反饋練習(10分鐘)——歸納總結(2分鐘)。
2、板書設計:
老舍。
與北平比城——曬、睡、躺。
濟——無風聲陽光朗照下的山——溫靜;冬。
南天。
的與倫敦比“溫晴”山景薄雪覆蓋下的山——秀氣;的冬——無重霧(寶地)濟。
天與熱帶比城外的遠山——淡雅;南。
——無毒日水色——綠。
作者借景抒發了贊美之情,表達了對祖國深摯的愛。
123。
【
《濟南的冬天》選自部編版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二課,這篇課文是老舍先生的一篇寫景散文,文章描寫了濟南冬天氣候溫和、風景如畫,通過對濟南冬天的描寫,抒發了作者對祖國河山的熱愛及贊美之情。文章的題目直接交代了作者所描寫的地點及季節,文章抓住“溫晴”這個特點來進行描寫,描繪出濟南冬天的特有的魅力,作者在進行景物描寫時語言優美生動,深深地表達出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之情,在學習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于文章中的語言進行賞析,學習作者所運用的表現手法,體會作者的贊美之情。
合理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本次課所面對的學生群體具有以下特點:初中一年級的學生具有基本的概括和歸納的能力,抽象思維處于發展階段,本文是一篇寫景的抒情散文,因而重心在欣賞優美語句,體會作者情感上。我將在本文的教學過程中著重采用誦讀,感悟的方法進行文本分析。
從課程標準中“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理念出發,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
2.通過朗讀的方式,學生能夠把握文章情感基調。通過朗誦,小組討論的方式,理解濟南冬天的特點“溫晴”。
3.感受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之情,體會作者對祖國河山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結合本單元的教學要求,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我確定了本節課的重難點是:
教學重點:體會文章的感情基調,學習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
教學難點:感受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及對祖國河山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新課程教學中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诖?,我將引導學生采用以下的教學法。朗誦法;討論法;教師導讀法。
下面我將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為核心的環節。
(一)導入新課。
好的導入未成曲調先有情,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不但使學生了解這節課所要學習的課題和內容,還要形成閱讀期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會通過談話法進行導讀“同學們,在你們的印象中冬天是什么樣的呢?老師聽到有的同學說時白雪皚皚、寒風呼嘯的。對啊,北方的冬天總是給人一種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印象。但是有這樣一個地方,它的冬天是不一樣的,沒有呼嘯的寒風,沒有皚皚的白雪,那里有著無限的溫暖,同學們想知道這是哪里嗎?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課文《濟南的冬天》”。
(二)整體感知。
整體感知是賞析文章的前提,通過初讀,可以使學生初步了解將要學到的基本內容,了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圖,使學生對課文內容形成整體感知。
首先,我會讓學生大聲誦讀課文,同時注意朗讀的語速、感情等。
其次,我會引導學生了解文章大概內容。讓學生從課文中能夠感受到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體會作者所表達對的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及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三)深入研讀。
深入研讀意在通過文中的細節來反映整篇文章,并且能夠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內容。我會這樣開展本堂課的深入研讀:
1.學生在初步感知文章情感基調之后,我會讓學生再次讀課文,并且進行提問:濟南冬天總的特點是什么?作者通過哪些景物呈現了濟南冬天的特點?學生會通過閱讀課文找到濟南冬天總的特點是“溫晴”,并且作者通過對濟南山、雪、水等景物的描寫來體現濟南冬天的特點。
2.順勢我會提問第二個問題,我的問題是:作者是如何對冬天景物進行描寫的?這時候我會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得出第三自然段中,作者對濟南的小山進行了描寫“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痹谶@句話中作者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作者將小山周圍的地理環境比喻成了“小搖籃”,將四周的小山比喻成“看護者”。通過比喻手法的運用加上作者所感受到的溫暖等一系列的描寫,寫出了周圍的一圈小山特別可愛。
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運用擬人的手法對“小雪”進行了描寫?!澳屈c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弊髡邔⒀└辉A巳说那楦?,寫雪是“害羞的”并且“露出點粉色”,這些描寫都寫出了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
第六自然段對濟南的水進行了描寫,冬天水不結冰,水里的水藻在晴天的時候也越來越綠,因為這些水是不忍得凍上的,況且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作者通過描寫使水富有了靈氣,通過描寫水藻及垂柳,進一步說明水不忍得凍上的原因。
3.接著,我會提出第三個問題:作者通過對一系列景物的描寫,表達了何種思想感情?學生通過讀課文,結合我的引導和總結后,明確問題答案如下:
作者通過運用比喻、擬人等一系列的修辭手法對景物進行描寫,表達了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同時表達了作者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通過以上環節我達成了我的三維目標,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四)延伸作業。
語文教學沒有明確的終結點,而是引導學生從這個問題走向另一個問題。促使學生將學習延伸到課外,構建起大語文學習觀。所以我的拓展延伸和小結作業環節設計為:
學生再次集體朗誦本文,思考老舍先生剛從倫敦回到祖國,到了濟南,對濟南冬天的“溫晴”感受十分真切,此時給學生布置任務:當你到一個新的地點后是否有不同的感受?請談談感受并讓學生寫下來。
最后,我的作業設計為:老舍抓住了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并且運用了寓情于景的寫作手法,請同學們課下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進行一段景物描寫。學會作者所運用的表現手法。
七、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能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它是教學內容的濃縮。通過板書,學生能直觀抓住要點摒棄繁瑣,我的板書就力求體現這一點:
《濟南的冬天》是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中的第二篇課文。它是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老舍寫的一篇描繪濟南冬天的美麗景色寫景散文。
編者安排這篇文章,就是想讓我們領略到自然景物的美,領會蘊含在字里行間的感情。
(二)學情。
對于剛剛跨入中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尚在形成之中。在我看來,大多數的學生應該都喜歡寫景的美文,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他們的興趣引導學生進入特定的審美情境,培養學生欣賞文學作品,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二、說教學目標。
1、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精神,語文學習重在強調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相互滲透和協調發展,我擬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
理解重點詞語,品味積累語言,體味濟南的冬之美。
過程方法目標:
朗讀課文,感知內容,初步培養感悟散文的能力:學習抓住景物的主要特點,多方面地寫景,表達自己的感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體會作者對景物獨特的感受,以及對其寄予的深情。
2、教學重難點。
為了達成教學目標,我將的重點放在學習作者抓住特征運用貼切手法描寫自然景色的寫法上,并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在景物描寫中所抒發的思想感情。
三、說教學方法。
教學:
1、根據語文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以通讀法、討論法、合作探究法進行教學。
這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散文,作者在景物描寫之中,寄寓了自己對濟南冬天的無限喜愛之情。學習本課重在引導學生領悟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特征細致描繪的寫法,體會作者借景抒發的贊美之情。而若要達此目的,就必須通過多種方式反復誦讀,使學生深入文本,深刻感悟,進行個性化解讀。為此,本設計圍繞“讀”字做文章,抓住“讀”字開展系列語文學習活動,從而達到讀中悟,悟后讀,培養學生的審美感受和豐富的想象力。
2、采用多媒體等電教手段,增強教學直觀性,擴大教學容量。
學法:
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指導,采用了:
自主學習法、小組討論法及反饋練習法。
四、說教學過程及策略。
為了達到教學目標,我設計了如下的教學程序。
(一)情境導入。
一年有四季,季季有特色。今天我們單表一下多姿的冬天。和學生一起欣賞燕京一帶冬天雪花,感受邊塞冬天的奇寒;東北的冬天,云南的冬天。引出素有“泉城”之稱的濟南,冬天又是怎樣的呢?今天,就讓我們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跡,到濟南去看一下冬天的景象,感受一下冬天的氣息。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本環節,我設計了三個小問題:
1、學生用一兩個詞語概括自己經歷感受過的冬天的特點。
2、教師引導學生朗讀課文,用幾個詞語概括老舍筆下“濟南冬天”的特點。
3、學生思考: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差異?
濟南給老舍先生的最大感受就是——溫情。于是,全文處處圍繞體現著“溫晴”,也體現著“溫情”。
(三)以溫晴識溫情——“溫情”在我身邊。
學生朗讀第一段,小組交流,領會作者用對比的方法突出濟南溫晴的特點。
因此,作者說濟南是個“寶地”。
(四)以溫晴看溫情——“溫情”在我眼前。
有人說老舍是一位丹青高手,整篇文章無論從立意,還是從構圖色彩看,都是一幅完整的圖畫。從細部看,這幅圖畫又是由多個畫面組成,而每個畫面都充滿著溫情和希望。
教師引導學生跳讀課文,尋找溫情的畫面,學生通過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為每一幅畫面起一個名字并說明其理由。
1、搖籃安睡圖。
2、雪后小山圖。
3、山村臥雪圖。
4、玲瓏水晶圖。
五、以溫晴賞溫情——“溫情”在我心中。
教師引導啟發學生進入對溫情的賞讀。
老舍先生在中描繪了濟南的山、濟南的水,借山水來展現濟南冬天的特點,在鮮明的形象中融入了自己獨特的感受。所以,這里的山水情意濃濃。作者在寫作上也展開聯想、想象,以溫情的形象來比擬溫情的上水,用包含溫情的語言來描繪溫情的山水。
(一)走近溫情的人物形象。
景物本身沒有生命,沒有感情,可是作者拿它當“人”來寫。如此,景物也就有了意境,有了感情,有了情韻,有了內在美。
教師引導學生讀課文,分別找出用人物形象來比擬山水的語段,體會溫晴的特點,然后學生小組交流,最后師生共同明確。
1、守護搖籃的母親。
2、細致周到的護士。
3、健美優雅的女郎。
4、嬌美害羞的少女。
5、俏美柔情的女子。
老舍先生不愧為文學大師,他智慧的將印象中的事物想象成一個個頗具個性,而又都充滿溫情的女性。如此,既寫出了冬天的暖,又寫出了冬天的美,突出了濟南冬天的特點。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
老舍先生為什么只選取女性形象來比擬描繪呢?
主要讓學生明白:這些形象能體現溫暖、柔美、慈愛,能與濟南冬天的秀美、溫晴特點相吻合。
(二)品味溫情的語言。
語言自然、質樸,親切、柔和,充滿著溫情。像美麗的女子情態可掬,又像慈愛的母親娓娓敘談。
學生先跳讀課文,標劃出富有靈性、含有意蘊的動詞,然后體會口語化、情感化的詞語,找出類似語句,進行品味。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濟南的冬天》的第一課時,下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1、課文所處的地位及作用。
《濟南的冬天》是六年級語文下冊的課文。它是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老舍在1931年初寫的一篇通過描繪濟南冬天的美麗景色來抒發感情的寫景散文。
編者安排這篇作文,就是想讓我們領略到自然景物的美,領會蘊含在字里行間的感情,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詞語、句子和段落,練習精讀的技能,并作適當的摘錄。
2、課文解讀:
《濟南的冬天》是一篇最具個性的寫景散文,是引導學生調動自己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去閱讀文本、觀察生活的極好范例。本文的語言清新、優美、親切、自然,描寫生動形象而又妙趣橫生。作者對景物描寫得細致入微,平中見奇,常處見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边@種觀察事物描摹事物的能力應是本文教學的難點。
另外,還可以把本文與《春》比較閱讀,進一步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對描寫景物,抒發感情的作用。文章開頭寫濟南冬天的天氣,作者以自己親身的感受,寫出了濟南冬天無風聲、無重霧、無毒日的特點;接著轉到對冬天山水的描寫,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寫冬天的山景。先寫陽光朗照下的山,次寫薄雪覆蓋下的山,再寫城外遠山,勾畫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畫。最后寫冬天的水色。全文安排有序,脈絡清楚,銜接緊密,推進自然。文章運用比喻和擬人的寫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動貼切,情景交融是本文的又一大特點。其中描寫最形象最生動的是第3段和第5段。作者感情的抒發也非常別致,不是采取直抒胸臆,而是通過表達一種感受的`方式,如這樣一句話,“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p>
作者將自己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不露痕跡的依附在對景物的描寫之中,因此顯得格外自然真摯,富有感染力。文章在描寫濟南的冬景時,處處流露出作者的贊美之情。在這些認識的基礎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學目的和教學的重難點。
3、教學目的。
1)知識目標:
a、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進行的細致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贊美之情。
b、理清本文的層次結構。
2)能力目標:
a、養學生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能力。
b、培養學生分析、綜合的能力。
3)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4、教材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細致描繪的方法,通過讀品體會作者對濟南的贊美之情。側重賞析第3段和第5段,讓學生在反復的讀的過程中,領會要旨。
教學難點則是作者情景交融的寫法。我準備用讀寫說的綜合教學方法來突破難點。讓學生在讀出美的句子中,說出獨特的感受,進一步體會作者在字里行間體現的情感。最后,用寫來升華。
1、尊重學生個性,實行個性化教學。
在研究新課標時,我體會到“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庇谑俏腋鶕菊n目標和內容,結合學生實際能力,應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用發現法、合作探究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通過朗讀去發現美、感知美、探究美。尊重學生的個性,使他們在教師的主導下圍繞中心議題發表各自的意見,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爭議,激發他們主動去獲取知識,培養健康情感。
2、讀、寫、說相結合教學,提高學生整體素質。
為了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結合課改精神,我在教授本課時,注重了構筑讀的平臺,創設說的動機,讓學生通過摹寫,做到學以致用,加強了與文本的對話。從課堂反饋的情況來看,學生讀說寫都到位,課堂氣氛活躍,效果很好,這就堅定了我課改的決心。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本文是文質兼美的寫景散文,適于朗讀,所以在文章的講析中應堅定的引入誦讀法教學,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領悟文章描景繪物的美,最終領會文章所蘊涵的豐富情感。
因為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因此我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質疑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的指導,采用了主體思維法、小組討論法及反饋練習法。
在指導過程中,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然后根據緊扣教學的問題,使學生自主地發現、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并在課文賞析后進行拓展鞏固。使學生從感知到理解,從感性到理性,從學會到會學,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濟南的冬天》,下面我將從教材和學情、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和策略幾個方面闡述我的教學設計。
(一)教材。
《濟南的冬天》是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中的第二篇課文。它是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老舍寫的一篇描繪濟南冬天的美麗景色寫景散文。
編者安排這篇文章,就是想讓我們領略到自然景物的美,領會蘊含在字里行間的感情。
(二)學情。
對于剛剛跨入中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尚在形成之中。在我看來,大多數的學生應該都喜歡寫景的美文,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他們的興趣引導學生進入特定的審美情境,培養學生欣賞文學作品,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1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精神,語文學習重在強調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相互滲透和協調發展,我擬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
理解重點詞語,品味積累語言,體味濟南的冬之美。
過程方法目標:
朗讀課文,感知內容,初步培養感悟散文的能力:學習抓住景物的主要特點,多方面地寫景,表達自己的感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體會作者對景物獨特的感受,以及對其寄予的深情。
2.教學重難點。
為了達成教學目標,我將本文的重點放在學習作者抓住特征運用貼切手法描寫自然景色的寫法上,并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在景物描寫中所抒發的思想感情。
教學:
1.根據語文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以通讀法、討論法、合作探究法進行教學。
這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散文,作者在景物描寫之中,寄寓了自己對濟南冬天的無限喜愛之情。學習本課重在引導學生領悟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特征細致描繪的寫法,體會作者借景抒發的贊美之情。而若要達此目的,就必須通過多種方式反復誦讀,使學生深入文本,深刻感悟,進行個性化解讀。為此,本設計圍繞“讀”字做文章,抓住“讀”字開展系列語文學習活動,從而達到讀中悟,悟后讀,培養學生的審美感受和豐富的想象力。
2.采用多媒體等電教手段,增強教學直觀性,擴大教學容量。
學法: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指導,采用了:自主學習法、小組討論法及反饋練習法。
為了達到教學目標,我設計了如下的教學程序。
一年有四季,季季有特色。今天我們單表一下多姿的冬天。和學生一起欣賞燕京一帶冬天雪花,感受邊塞冬天的奇寒;東北的冬天,云南的冬天。引出素有“泉城”之稱的濟南,冬天又是怎樣的呢?今天,就讓我們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跡,到濟南去看一下冬天的景象,感受一下冬天的氣息。
本環節,我設計了三個小問題:
1.學生用一兩個詞語概括自己經歷感受過的冬天的特點。
2.教師引導學生朗讀課文,用幾個詞語概括老舍筆下“濟南冬天”的特點。
3.學生思考: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差異?
濟南給老舍先生的最大感受就是——溫情。于是,全文處處圍繞體現著“溫晴”,也體現著“溫情”。
學生朗讀第一段,小組交流,領會作者用對比的方法突出濟南溫晴的特點。因此,作者說濟南是個“寶地”。
有人說老舍是一位丹青高手,整篇文章無論從立意,還是從構圖色彩看,都是一幅完整的圖畫。從細部看,這幅圖畫又是由多個畫面組成,而每個畫面都充滿著溫情和希望。
教師引導學生跳讀課文,尋找溫情的畫面,學生通過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為每一幅畫面起一個名字并說明其理由。
1.搖籃安睡圖。
2.雪后小山圖。
3.山村臥雪圖。
4.玲瓏水晶圖。
教師引導啟發學生進入對溫情的賞讀。
老舍先生在本文中描繪了濟南的山、濟南的水,借山水來展現濟南冬天的特點,在鮮明的形象中融入了自己獨特的感受。所以,這里的山水情意濃濃。作者在寫作上也展開聯想、想象,以溫情的形象來比擬溫情的上水,用包含溫情的語言來描繪溫情的山水。
(一)走近溫情的人物形象。
景物本身沒有生命,沒有感情,可是作者拿它當“人”來寫。如此,景物也就有了意境,有了感情,有了情韻,有了內在美。
教師引導學生讀課文,分別找出用人物形象來比擬山水的語段,體會溫晴的特點,然后學生小組交流,最后師生共同明確。
1.守護搖籃的母親。
2.細致周到的護士。
3.健美優雅的女郎。
4.嬌美害羞的少女。
5.俏美柔情的女子。
老舍先生不愧為文學大師,他智慧的將印象中的事物想象成一個個頗具個性,而又都充滿溫情的女性。如此,既寫出了冬天的暖,又寫出了冬天的美,突出了濟南冬天的特點。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老舍先生為什么只選取女性形象來比擬描繪呢?
主要讓學生明白:這些形象能體現溫暖、柔美、慈愛,能與濟南冬天的秀美、溫晴特點相吻合。
(二)品味溫情的語言。
本文語言自然、質樸,親切、柔和,充滿著溫情。像美麗的女子情態可掬,又像慈愛的母親娓娓敘談。
學生先跳讀課文,標劃出富有靈性、含有意蘊的'動詞,然后體會口語化、情感化的詞語,找出類似語句,進行品味。
1.教師總結:
老舍先生寫北方中國的冬天不著眼于“寒”,而著眼于“暖”,不著眼于“壯”,而著眼于“秀”,集中突出了冬天里“溫晴”的特點。為了展現這一特點,作者抓住了“暖、秀、綠”著墨,寫出了春意,寫出了生機。之所以如此,皆在于作者內心蘊含著的“溫情”,是作者溫情的體驗有了這種種溫情的意象,是作者溫情的感受有了這美妙的表達。正是“一切景語皆情語”。
2.引導學生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體會,運用“溫晴”和“溫情”兩個詞語,寫幾句話。
導入3分鐘講授新課30分鐘歸納總結2分鐘寫作練習5分鐘。
老舍。
溫情的畫面。
溫晴溫情溫情的人物溫情的語言。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濟南的冬天》是由現代著名文學家、小說家、劇作家老舍創作于1931年的一篇散文,下面我們來看看《濟南的冬天》優秀說課稿,歡迎閱讀。
各位老師:
早上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濟南的冬天》。
【教材簡析】。
《濟南的冬天》是七年級上冊中的一篇課文,作者是老舍。本文描繪了濟南的山、水、城、人等,作者抓住濟南的冬天“溫晴”的特點以山水為主要描寫對象,從不同角度描繪濟南冬天獨有的美景,抒發了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本文角度獨特,語言準確生動,多使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首尾呼應,渾然天成。學習這篇課文對學生的寫景類的習作有很大的幫助。
【教學目標】。
根據本文的具體內容和主要特點,考慮七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語文新課改的主要精神,我確定了這樣的三維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等生詞,感知濟南冬天的特點。
2、通過反復朗讀與品詞析句,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在寫景中的表達作用。
3、通過品味濟南的冬天的美,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1、本課教學的重點:朗讀欣賞文章生動形象的語言,了解濟南冬天的特點,學習作者抓住特征進行描寫景物的方法。
2、難點:學會作者情境交融的表現手法。
【教法學法】。
1、主要教法是朗讀感悟和“以學定教”。
2、主要的學法是:“找-讀-議-品-寫”的五步學習法。
【教學過程】。
老師們,因為時間關系,下面重點說說第一課時的教學?;谏鲜龅慕滩暮單?、目標設定、重難點的把握以及教法學法的選擇,我確定了這樣的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2、預習檢測,整體感知;
3、自主質疑,以學定教;
4、合作探究,深化要點;
5、檢測反饋,訓練提升;
6、總結全課,指導預習。
下面我分步來講講: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老師說:良好的情境,有益于學生的感受,有益于學生的想象,有益于學生的學習。課的開始,我將用課件展示濟南冬天的一組風景圖片,引導學生走進美麗的濟南,感受冬天的風景。
二、預習檢測,整體感知。
1、我將設計一組有關重點字詞的基礎題,檢查學生的課前預習情況。(重點字詞有——)。
2、通過自由讀和指名讀的方式組織學生通讀整篇課文。在通讀課文之后,我組織學生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自主質疑,以學定教。
我打算利用學生個人自主質疑的方式,定向本課學習的要點,實現“以學定教”的理念。學生可能有以下幾個問題:
1、作者是從那幾個方面展開對濟南冬天的描寫的?
2、作者在描寫時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有什么好處?
3、為什么說……。
這些問題將是本課學習的重點。
四、合作探究,深化要點。
這是本課教學的重點環節。以教學第一自然段為例,我打算通過“找-讀-議-品-寫”這五步來和學生一起學習。
1、找,就是找找文中描寫濟南冬天山、水等生動語句,把它們圈畫出來。
2、讀,就是通過指名讀、比賽讀、齊讀等方式反復朗讀課文?!伴喿x教學最好的方法就是朗讀”,讓學生在讀中理解。(例如,讀好——)。
3、議,就是通過分小組的形式分析這些詞句好在哪里、妙在何處,分析作者的表現手法,分析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讓學生合作探究,“生教生,兵帶兵”,深入地感悟課文內容。
4、品,就是品語言,品意蘊,學習作者的方法。抓住文中的“……”進行深入品讀。
5、寫,就是請學生在最有感觸的文字旁寫下自己的感受。
接下來幾個部分,我也會按同樣的方法和學生一起探討學習。
五、拓展延伸,檢測反饋。
1、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我適時補充一則閱讀教材《冬之韻》,讓學生在閱讀之后,談談作者筆下的冬天與老舍筆下的冬天的異同點。
2、我將從《當堂反饋》中選擇一組檢測題,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當堂檢測。
3、根據情況,對典型問題進行集中反饋。
六、總結全課,指導預習。
在簡單的課堂總結后,提出下一課預習的要點。
老師們,我想通過上述六個環節的課堂教學,初步能夠達成我所預設的三維目標。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敬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文檔為doc格式。
。
尊敬的各位評委:
你們好!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濟南的冬天》的第一課時,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設想、教學程序及二點補充等六個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1、課文所處的地位及作用。
《濟南的冬天》是初中語文第一冊第三單元中的第2篇課文。它是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老舍在1931年初寫的一篇通過描繪濟南冬天美麗景色來抒發感情的寫景散文。
根據該單元要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領略自然景物的美,領會蘊含在字里行間的感情,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詞語、句子和段落,還要練習精讀的技能,并作適當的摘錄的總的教學目的;以及這篇文章描繪景物,語言準確生動,多使用比喻、擬人手法,融情于景,表達了作者鮮明的印象和感受。其中描寫最形象最生動的是第3段和末段。而作者感情的抒發也非常別致,非同一般,不是采取直抒胸臆的方式,而是采取表達一種感受的方式,將自己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不露痕跡的依附在對景物的描寫之中,因此顯得格外自然真摯,富有感染力的認識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學目的和教學的重難點。
2、教學目的。
1)知識目標:
a、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進行的細致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贊美之情。
b、理清本文的層次結構。
2)能力目標:
a、培養學生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能力。
b、培養學生分析、綜合的能力。
3)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3、教材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是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及描寫景物的方法,以及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細致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贊美之情。側重講析第3段和第5段。教學難點則是作者情景交融的寫法。
1、根據課文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以激發興趣法、問題導引法、指導歸納法進行教學。
據新《大綱》在《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里指出:“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蔽腋鶕菊n目標和內容,從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基礎、發展水平出發,應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以激發興趣法、問題導引法、指導歸納法進行教學。使他們在教師的主導下圍繞中心議題發表各自的意見,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爭議,激發他們主動去獲取知識,培養健康情感。
首先激發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然后引導學生美讀散文,在讀的過程中思考提出的疑問,最后在教師適當的點撥、歸納、小結中賞析課文,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感情。
2、采用電教平臺、錄音等電教手段,擴大教學容量。
在教學中,我采用了電教平臺、錄音等電教手段來豐富教學手段,擴大了教學容量;這樣既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習熱情,又通過直接感知,促進知識的理解和鞏固,符合教育學中的自覺性、直觀性原則。
3、本文文質兼美,適于朗讀,教學中引入誦讀法。
《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指出:“語文教學中,……要重視積累、感悟、熏陶和培養語感?!?,本文是文質兼美的寫景散文,適于朗讀,所以在文章的講析中引入了誦讀法教學,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領悟文章描景繪物的美。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我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質疑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的指導,采用了主體思維法、小組討論法及反饋練習法。
在指導過程中,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然后根據一系列緊扣教學的問題,使學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并在課文賞析后完成課后問題進行鞏固。使學生從感知到理解,從感性到理性,從學會到到會學,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講讀課文,知識具體,內容充實,需要掌握的東西比較多。因此我在教學上安排三節課的時間,我的教學設想是,第一課時初步理解文章內容及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細致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贊美之情。第二課時通過學習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品析語言并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第三課時將本文與朱自清的《春》的比較,理解散文的特點及作用。本說案只說明第一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a、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進行的細致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贊美之情。
b、理清本文的層次結構。
c、培養學生分析、綜合的能力。
d、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激發興趣法、問題導引法、指導歸納法,誦讀法。
教儀:課件。
教學步驟:
這節課我是按“引入新課,講授新課,反饋練習,歸納總結”進行教學的。
1、引入新課:我先對布置的預習作業進行抽查并明確生字詞答案;然后以簡潔的話語引入新課,用課件對作者及與課文有關的經歷進行介紹。
2、講授新課:在講授前,讓學生帶著問題對課文進行朗讀,使學生感知課文,問題用課件打出如下:
a、為什么說濟南是個“寶地”?
d、標題可否換為“冬天的濟南”?
朗讀課文后,圍繞以上問題對課文進行賞析;在賞析過程中,我把問題與課文結構的分析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先閱讀1——2節,并討論解答兩個問題:1、為什么說濟南是個“寶地”?作者在文章的開頭是怎樣表達的?2、濟南冬天的這種特點是源于什么樣的地形特點?(明確:1、通過對比,寫出了濟南冬天的總特點是:無風聲、響晴、溫晴。
與北平相比——無風聲。
與倫敦相比——無重霧(響晴)}寶地。
與熱帶相比——無毒日(溫晴)。
接著,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研讀3——5節,并作重點分析(1、濟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寫了三幅山景圖,還寫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點,三幅山景圖之間有什么關系?第3小節和第5小節在寫景順序有什么不同之處?2、第3小節和第5小節在抒發感情和修辭運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處?)。在分析中除了使學生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進行的細致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贊美之情,對課文內容有更深一層的了解,也提及作者所用的比喻、擬人手法,為下一節課的教學作好準備。(學生討論后明確:
1、陽光朗照下的山——溫靜;薄雪覆蓋下的山——秀氣;城外的遠山——淡雅;水色——綠。第一幅圖是總寫,第二、三幅圖是具體寫。
寫山景:自上而下的順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寫水色:自下而上的順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2、作者在第3小節對薄雪覆蓋下的山的描繪和第5小節對水色的描寫中都體現了對冬天的喜愛、贊美之情;都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
3、反饋練習:要求學生根據老師的講授及自己的筆記,朗讀課文后用自己的話語解答課后練習題一,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領會作者的感情。
4、歸納總結:在學生完成練習的基礎上,歸納出作者寫北國的冬天,不著眼于“寒”而著眼于“暖”,不著眼于“壯”而在于“秀”,是本文的一大特點。并與學生共同解答:文中滲透作者對濟南的冬天什么樣的感情?標題可否換為“冬天的濟南”?,解答中使學生了解作者在文中處處滲透著對濟南冬天的喜愛,抒發了贊美之情。標題不可以換。因為“濟南的冬天”表明所寫的是濟南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濟南”目的在于贊美“冬天”這個特定時令的濟南,進行最后的課文鞏固。
5、布置作業:
1、文中有哪些比喻、擬人句用得好,找出來,想想為什么寫得好?哪個詞語用得最妙?好在哪兒?(美句賞析,著重分析加點詞的表達作用。)。
2、假設要給一個從沒到過濟南的人講講濟南美麗的冬天,參照課文,你將分哪幾個方面講?著重講哪幾個精彩的片斷?(設題意圖:主要是引導學生從總體上把握課文內容,理清思路,抓住重點,找出自己認為精彩的片斷,并訓練學生的復述能力。)。
3、在小組或班上向大家說說你家鄉的冬天是什么樣子,再借鑒課文的某些寫法,將你家鄉冬天最有特點的景物寫出來,字數不限。(此題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與書面表達能力。提示學生借鑒課文的某些寫法,抓住景物特點來寫,目的是將閱讀之所得轉化為寫作之所能,是閱讀的遷移與深化。)。
1、時間安排:引入新課(3分鐘)——講授新課(30分鐘)——反饋練習(10分鐘)——歸納總結(2分鐘)。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pingyujiyu/57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