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是一種指導文體,能夠為我們提供寫作的思路和方法。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獨特范文范本,希望能對大家的寫作有所幫助。
湯顯祖(明)。
欲識金銀氣,
多從黃白游;
一生癡絕處,
無夢到徽州。
鑒賞。
《古希臘抒情詩選》中有一首小詩《幸福四要素》只有四句。其中一句:“第二是天生性情溫和?!?/p>
當我這樣開頭,想起去年立夏,長夜走在徽州古城,高白墻與青瓦,深深的小巷,和溫厚的燈光,念起:“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蹦菚r心情與現在截然不同,火急火燎的內心,大概是前半句的寫照:“欲識金銀氣,多從黃白游?!笨傆X,極亂的心,到了這處地方,也從順安然。雖然把握詩句序位亂了,但也把內心的焦躁澆熄。
幸福也許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有時卻很難。不論湯顯祖詩中的本意,但終覺立夏萬物生長,都開始迅猛向前。
不論心境如何,關鍵讀詩,讀人,讀事,天生性情溫和去面對,大概凡事都有新面貌。
《山亭夏日》。
高駢(唐)。
綠樹陰濃夏日長,
樓臺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起,
滿架薔薇一院香。
鑒賞。
《夏居小院》。
院后春茶尖尖角,
樹樹李花映荷塘。
幼童檐下嘗夏羹,
蟹行溪中稱霸王。
鑒賞。
幼時生活在農村小院里,給了我最為珍貴的四季體驗。開春至夏,院子后的茶園茶葉總是長的很好,尖角的茶芽不論在陽光下,或者雨里,感覺都在笑。院子里的老人們總要采摘的一芽一葉,制作成傳統的曬青綠茶,農作時喝。
院子前有三個大池塘,方方正正的,池塘邊的李樹開花之時雖然不比“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壯景,卻也怡情怡景。立夏之日,在屋檐下或者李樹下嘗立夏羹是不可少的。院里的孩子們尤其喜歡李樹,天氣熱時爬樹納涼,到了六月里,整樹整樹的青李還沒熟,就被吃的所剩無幾。
池塘外,一條小溪與馬路蜿蜒相依,小溪溪水清澈,小魚小蝦藏匿在溪水的石頭下,水草里,蟹在溪中從來都橫行無阻,堪稱霸王。
一年四季中,夏季總是很短,短到感覺還沒有開始就結束了,令人難忘回味。
1.識記本課四個生字并正確書寫、運用.
2.體會詩人借不同景物抒發情懷的寫法.
3.感受詩人暗藏于詩中無限的思鄉之情.
課前準備。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宋朝詩人張籍、清朝納蘭性德.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游介紹,激趣導入。
(出示地圖,標明“瓜洲”“京口”的大略位置.)。
1.談話:今天老師給你們當導游,好不好?
a.“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鎮頭.”這首傳唱了千年的歌謠向我們介紹的是瓜洲.瓜洲位于江蘇省揚州南面,長江北岸.川流不息的長江水見證了瓜洲的興衰,瓜洲曾經是“江北重鎮、千年古渡”.
b.而“京口”不僅是東漢吳國第一古都,更是文氣洋溢的靈秀之地.許多詩人在此留下了千古絕唱的詩句:王昌齡的“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蘇東坡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if-件展示詩句.)還有一首廣為傳誦的就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板書詩題,讀題.
整體感知.直奔重點。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古詩.
2.指名讀,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間、數重山、照我還”.
3.反復多讀幾遍這首詩,結合課文注釋,想想詩句的意思.你會有怎樣的感受呢?
4.指名交流.(我覺得詩寫得很關,寫出了詩人想念家鄉的感情.)。
5.你最欣賞詩中的哪一句呢?
賞析詩句.感悟詩境。
1.剛剛同學說得最多的就是這句詩,(課件出示“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生齊讀.)。
2.能說說為什么喜歡這句詩嗎?(指名答.)。
3.有同學說,這句詩寫出了江南美麗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讀一讀,說一說:在你的頭腦中出現了怎樣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說什么.
4.同桌之間互讀、練說.
5.指數名學生說.
6.小結:你們的回答很精彩!原來短短一句詩可以在人的頭腦中出現這么多不同的畫面,文字的魅力真是無法想象.
7.那就用朗讀把感受表達出來吧.小組內練讀,指名讀.
8.聽了同學們的描述,我仿佛看見了一派色彩斑斕的綺麗風光.
種“綠”色呢?仔細觀察書上的插圖,對你會有所幫助的.
9.指名答.(在江岸兩邊大面積出現的是草地、樹木、青山……)。
10.是呀,作者放眼望去,看見了——。
練習題: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綠色的詞嗎?
近處()的小草()的柳樹,遠處()的樹林()高山.(學生口述)。
11.詩人此時正遇早春時節,站在小船上舉目四眺,滿眼皆是綠色,讓作者明顯地感受到春天到了.
13.指名答.(感受到春天里的“綠”有著層次關,遠近各不相同;“綠”還寫出了春天景物的變化……)。
14同學們理解得多豐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綠”讀出來吧.男女生賽讀.
15.小小的“綠”字卻有大大的文章!引導閱讀“資料袋”,介紹王安石推敲用“綠”字的故事.
16.聽完“綠”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指名答.)。
17.小結:是呀,一位如此優秀的詩人能為了一個字修改十多次,難道我們在平時的習作中不能做到嗎?“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18.這首詩正是因為這個故事,讓人們更加贊賞.那就讓我們一起讀出你的贊嘆吧.
品評詩句.升華情感。
1.過渡:這么美的綠,這么迷人的風光,誰不想多看兩眼?誰不想留戀其中?詩人和我們一樣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嗎?(指名答.)。
2.詩人想回哪里去?詩中的家鄉是指哪兒?引導從課題“泊船瓜洲”和詩句“鐘山只隔數重山”等處理解.
3.你能在地圖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嗎?先好好讀讀古詩.
4.學生上臺指明.(老師點擊課件,顯示“鐘山”的位置.)。
簡介:王安石的父親曾在江蘇南京為官,王安石是在那里長大的,對鐘山即現在的南京。
有著深厚的感情,可以說那里是他的第二故鄉.
5.你從哪里能讀出詩人急切地想回到家鄉呢?
6.引導學生從“一水間”“只隔數重山”“又”“何時照我還”這些詞句理解.(指名答.)。
7.練習讀出詩人無限的思鄉情緒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
回歸整體.深化體驗。
1.這真是“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漂泊在外的游子對家鄉是多么的牽腸掛肚呀!讓我們一起再來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練習背誦.
3.王安石,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詩人、政治家,立志于國家改革.這首詩是他第二次出任宰相途經瓜洲時所寫.短短28個字,展現了早春江南的一片嫩綠,抒發了久思故鄉的一寸衷腸,更暗示了他對自己前途的擔憂.此去京城,真能大展宏圖嗎?千頭萬緒涌上心頭……更讓我們驚嘆的還是他對文字的講究,一個“綠”字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風范!
第二課時。
樂調情。
1.播放歌曲《故鄉的云》.
讀入情。
1.讀一讀《秋思》和《長相思》,要求讀準、讀通,看看注釋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詞.
2.指數名學生讀,正音.(注意讀準“意萬重”“聒”.)。
3.看看詩詞的題目,你能發現什么?(指名答.)。
4.這相同的兩個“思”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呢?和你的伙伴一起反復讀上三遍之后,再好好想想.
5.讀了這么多遍,讓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選一首說.(指數名答.)。
品悟情。
1.詩人那濃厚的化不開的思鄉之情,都藏在哪個句子中呢?默讀,畫出來.
2.指名答.
3.“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從這句詩中你讀懂了什么?
4.學生同桌互相說一說;指名說.
5.指導朗讀,讀出詩人滿腹惆悵、心事重重的感覺.
6.這句詩中詩人是借什么景物來抒發情感的呢?(指名答.)。
7.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下面那句詩的意思嗎?小組內交流.
8.引讀“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9.這一次又一次的封信、拆信、封信的過程,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了詩人對家鄉親人的掛念.
10.就讓我們一起走入作者的情感中,去感同身受一番吧.(齊讀.)。
12.小組內討論交流,各抒己見.
13.全班交流,師引導注重體會“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議深情。
1.學生任選一首配樂背誦.
2.在你背誦時,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呢?(指名答.)。
3.總結:讀詩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畫面就不同.我們不可能到詩人生活當中去,不可能看到那個朝代詩人面前真實的景色,但是,詩人們那份濃濃的思鄉情,我想無論是誰都能感悟得到!因為詩中的字字句句無不包含著對故鄉的想念、對家鄉的思念.讓我們一起再來背一背這首感人的詩詞吧.
記生字。
1.找到本課四個生字,讀讀相關句子.
2.說說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們?(指名答.)。
3.指導書寫:都是左右結構的字,注意寫得左窄右寬.
4.學生練寫.
一、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三首古詩詞,能默寫前兩首古詩。
3.通過誦讀、解讀、悟讀課文,了解內容,體會課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對祖國詩詞的熱愛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1、學習詞的內容,理解詩詞意思。
2、想象詩詞中描寫的情景,通過語言描述出來。
三、課前準備。
1.查閱有關詞的資料以及三位詩人的生平和創作情況。
2.課文插圖。
四、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鄉村四月 四時田園雜興。
一、由題入手,弄清題意。
1.板書課題。
2.自由讀題,說說題意。
“鄉村四月”是指江南農村初夏的時節。
3.出示插圖,觀察感受。
4.簡介詩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詩人,一生未做官,描寫了許多田園生活的詩篇。
二、反復誦讀,弄懂詩意。
1.教師范讀,學生整體感知誦讀的節奏和詩的畫面。
2.學生自由練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握節奏,注意“蠶”“?!倍际瞧缴嘁?。
3.指名朗讀,相互學習,相互欣賞。
4.組內輪讀,試著利用工具書或文中注釋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講講詩意。
三、品評朗讀,感悟詩情。
1.自由誦讀,邊讀邊想象詩歌描繪的畫面。
2.逐句品評,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寫了江南水鄉初夏時的景色。第二句主要寫了勞動人民緊張繁忙的勞作,也同時體現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贊美?!吧佟薄安拧薄坝帧蓖怀隽藙谧鞯姆泵?。
3.想象畫面,有感情地朗讀。
四、背誦,積累語言。
自學《四時田園雜興》。
1.按照學習《鄉村四月》的方法自學,畫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組內交流,教師指導點撥。
3.全班交流自學成果。
4.背誦。
第二課時漁歌子。
一、激情導趣,理解課題。
2.你知道什么是詞嗎?
教師簡介:詞初名曲、曲子、曲子詞。也就是為曲所填的詞。由于詞的長短不一,還被稱作長短句。這是與詩的不同之處。
3.你了解或背誦過詞嗎?試著背一背。
1.自由讀詞,練習讀正確、讀流利,注意“塞”“蓑”的讀音。
2.誰愿意讀給大家聽?說說你喜歡這首詞嗎?為什么?
3.默讀詞,畫出詞中描寫的各種景物。
4.再讀詞,邊讀邊畫出詞中難理解的詞和句,先按照學習古詩的方法自己理解,解決不了的問題和同桌交流討論。
5.全班交流:
交流重點:斜風細雨中垂釣的人兒為什么不想回家?
詞中出現了哪些顏色?
三、指導朗讀,想象畫面。
1.教師導語: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紅桃,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又充滿活力。
2.教師范讀,體會詩情畫意。
3.學生練讀,想象整體畫面。
4.指名朗讀,教師指導。
5.同桌互讀,相互欣賞。
四、積累運用,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誦《漁歌子》。
2.背一背你喜歡的詞。
3.默寫兩首古詩。
這篇課文包括兩首古詩《鄉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和一首詞《漁歌子》。
《鄉村四月》是宋代詩人翁卷所作。這首詩以白描手法寫江南農村初夏時節的景象。
《四時田園雜興》的作者是宋代詩人范成大。詩人描寫了鄉村農人耕織以及兒童學著大人的樣子耕種田地的情景。展現了農家夏忙時熱烈的勞動場面,塑造了農村兒童天真、勤勞、可愛的形象。
《漁歌子》的作者是唐代的張志和。全詩動靜結合,意境優美,用詞活潑,情趣盎然,生動地表現了漁夫悠閑自在的生活情趣。
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蠶桑、耘田、箬笠”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前兩首詩。
3.體會詩詞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培養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養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一、導入。
1、同學們,我們平時吟誦了很多古詩詞,誰愿意為大家吟誦一首你最喜歡的?(當學生有吟誦田園詩詞的時候,評價:最喜歡的是一首田園詩呢?。ㄈ绻麑W生第一個就吟誦到了田園詩,可以引導學生拓展背誦:誰還能吟誦描寫農村景物、農民生活這類田園生活的詩?)。
2、今天,我們再來賞讀三首描寫田園風光的古詩詞吧。(板書課題,齊讀)。
3、放開聲音朗讀古詩詞,思考:透過課題和詩詞,你都獲取了哪些信息?
小結:同學們,我們自己讀就知道了這么多,下面就讓我們走進第一首詩,你還能捕獲更多的信息呢!
二、《鄉村四月》。
1、自讀詩詞。請同學們借助注釋四人小組試著說說這首詩的意思。(教師巡視指導)。
2、小組匯報:哪個小組愿意把詩意給大家講講?
3、小結:看來借助注釋是理解詩意的一個好辦法。從發言中,我聽出了他對“遍”字的理解特別到位,誰還能說說透過這個“遍”字,你看到了怎樣的畫面?(指名說)。
4、小結:在古詩詞中,有時,一個字就是一幅畫面,在這首《鄉村四月》中,像這樣的字或詞還有很多,自己讀讀下面的詩句,看看你還能通過哪個字看出畫面的,體會體會,簡單寫在書的旁邊。
5、我們先來把目光聚焦到前兩句,生匯報:
(1)滿或白滿川:稻田里的水色映著天空的光輝……生若只說“滿”,師引導:誰和他一樣把目光聚焦到了“白滿川”上了?(指名說)。
(2)子規:杜鵑聲聲的歌唱。把你看到的說出來,誰還看到了更美的畫面呢?
(3)雨如煙:綿綿的細雨輕輕地飄著,想彌散的煙霧,融化在空氣中。把你的感覺讀出來/把你的感受讀出來/把你的心情讀出來吧!
6、小結:此時此刻,你覺得周圍的環境怎樣?(板書:景美)你的心情怎樣呢?(指名說、讀)。
7、再看看下面的兩句呢?誰來說說。生匯報:
(1)閑人少:你仿佛看到人們都在忙什么?(2)才了、又:剛剛忙完了給蠶喂完桑葉,緊接著又到田里去插秧了!
8、小結:根據同學們的發言,讓我們體會到這首詩后兩句寫的是(板書:人忙)。
9、男女合作朗讀。
三、《四時田園雜興》。
1、四月農忙的場景,不僅詩人翁卷感受到了,詩人范成大有更深的感受,他曾寫過60首《四時田園雜興》呢!放開聲音,自己讀讀,讀完后說說你的感受。
2、感受忙碌,你是從哪里感受到的?處理“晝出、夜”
3、想象一下,人們還會為哪些勞作而忙碌呢?不管男女老少,村子里人人都有事干,人人都在忙碌著,詩中哪句話寫出來了?——村莊兒女各當家(板書:大人忙)。
4、村里的男男女女,連老人都在忙,孩子們更忙碌呢!趕緊看看下面的詩句,請你借助注釋,同位兩個互相說說孩子們都在忙些什么吧!
5、借圖,你手里拿的是什么?可這是種花用的花鋤呀。你真的知道該怎樣播種瓜種嗎?不知道可還是想做,這就是詩中說的“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闭媸侨禾煺?、可愛的孩子,讀出來吧?。ò鍟汉⑼Γ?。
7、拓展描寫收獲主題的《四時田園雜興》,放聲讀一讀,你感受到什么?
8、充滿興致地讀讀。男女生合作讀。小結:借助課下注釋以及通過關鍵字詞想象畫面兩種學習方法。
四、《漁歌子》。
1、配樂學生讀。
2、這首詞如果讓你來給它配上一幅畫,你會畫什么呢?
3、這么美的圖,想不想親眼去看看?師配圖渲染。
4、你就在這個飄著斜風細雨、充滿詩情畫意的西塞山前,想不想回家?為什么?
5、小結:詩人張志和也是這么想的,讓我們一起感受再來感受一下這秀麗怡人的水鄉風光吧?。ㄉ錁纷x)(板書:景美、人美)。
五、背誦與積累。
1、三首古詩詞我們學完了,來,看著老師的板書,你最喜歡這其中的哪一首?自己試著在下面背誦一下吧。
2、生展示,如果你也喜歡,可以站起來跟他一起背。
3、看來同學們已經深深地沉浸在著優美的意境中了,其實像這樣的田園詩還有很多,課下搜集來吟誦,準備好后我們舉辦一期田園詩詞朗誦會吧!
設計意圖:教學要為學生服務,要以學為本,本課設計極大地關注了學生的學習實踐活動和學習過程,著眼于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做到讓學生有所收獲,有所發展。教學過程上引導指路,順學而教,在學生憤悱疑問時以提供出示背景材料等途徑點撥;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習得、運用鞏固,關注學習能力的提高;同時注意到通過創設情境、品味情感、引導想象等方法激發學生學古詩的興趣,努力使學生的學習充分、實在、有效。
教學目標:。
1、能運用看注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感知《泊船瓜洲》一詩大意。
2、通過聯系背景材料、抓詩眼探究等方法,使學生體會到作者的思鄉之情,揣摩到作者借景抒情的表達方法。
3、在理解古詩大意感受詩人情感的基礎上,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默寫《泊船瓜洲》。
教學重點:理解詩的大意,體會詩中包含的思鄉之情。
教學難點:品讀詩眼“只”“又”,體會詩人借不同景物抒發情懷的表達方法。
課前準備:
1、課件或小黑板:詩人背景材料介紹;王安石改字故事;王安石病逝材料;運用借景抒情寫法的思鄉詩句。
2、多媒體或錄音機;一段描寫春天的音樂。
教學流程:
一、課前談話。
(一)談話:自然界的景物,給我們帶來各種想象和體會:
太陽,象征_________看見太陽,你的心情______。
月亮,象征_________看見月亮,你的心情______。
楊柳,象征_________楊柳帶給一種我們感覺______。
流水,象征_________流水讓我們聯想______。
(二)小結:這就叫景中有情.自古以來,文人騷客們就運用這種有趣的現象來寫詩,借各種景物,來抒發喜怒哀樂,寄寓了自己種種感情,非常含蓄動人。在今天的課文中,編輯叔叔阿姨們就給大家安排了這樣的一首詩。
二、導入新課。
(一)揭題。
(二)出示古詩。
三、初讀古詩。
(一)自讀古詩:至少四遍,前兩邊讀準字音,特別是多音字,想想該怎么讀?后二遍讀通詩句,要讀得有板有眼,讀完后想大概的意思。
(二)自讀反饋:?。
1、認識多音字,點撥音義并隨機解釋題目。
2、指名讀,評點讀詩情況;引導按節奏讀。
3、談初步感受:整首詩大約是寫什么?哪一句特別喜歡?
四、自解古詩。
(一)引導回顧:怎樣去讀懂古詩?遇到問題怎么辦?
(二)小結提示:可以看文后注釋,查資料和工具書;可以同桌討論,舉手提問;可以參考解釋,弄懂意思,批寫重要意思,注出不明白的地方。選擇利用可能的方法充分研究。
(三)學生自學。
五、點撥提升。
(一)初步理解第一句。
1、自學反饋:你學懂什么?還有什么地方需要老師幫助?
2、畫地形圖:誰能根據自己的理解畫地形圖?指名板畫:水、京口、瓜洲、鐘山。
3、看圖說意思。隨機板書:一水?數山。
(二)研讀理解第一句:
2、品讀理解:指名連續一小組同學品讀,隨機點評。
(三)深入理解第一句:
1、提供背景:學到這里,你有什么疑問嗎?作者為什么要寫家鄉離自己近?為什么要在這兒望故鄉思故鄉呢?導學王安石寫此詩的背景資料。你注意到了哪些信息?劃一劃王安石此行目的和背景。
2、交流小結:正是帶著這樣的憂思和牽掛,詩人站在江邊留戀地望著,望著。齊讀一、二兩句。
過渡:作者他還望到什么?想些什么?
(四)學習第三句。
1、自學反饋:哪些意思你弄明白了,或者有什么地方還不明白?
3、創設情境、想象欣賞:讀著這樣的句子,你的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你的耳邊仿佛聽到了怎樣的聲音?(利用老師誦讀,多媒體配樂,生閉眼想象等方法讓學生設身處地想象)。
4、學生說話,板書好詞并讓學生摘錄在書上:。
芳草萋萋 柳蔭碧碧 生機盎然 柳暗花明 間關鶯語。
5、齊讀小結:“綠”字給我們呈現了一片碧綠的河岸?。ò鍟壕G岸)一片生機盎然的春天!“綠”字給人帶來的想象,正是其他字所不能代替的。一個“綠”字,使王安石改字成了千古佳話;這一改,使《泊船瓜洲》成了婦孺皆知的千古絕句,難怪前面同學們一讀,就喜歡上了呢。
(1)引導品讀:以小組輪讀等方式讓學生帶著思考低吟:春風又綠江南岸。
(2)引導想象:“又綠”,“又綠”一個“又”字里又包含著作者什么感情呢?
春風又能把江南兩岸吹綠,而我呢?此時此刻作者在想……。
(五)學習最后一句。
1、自學反饋:學生說說這一句的意思。?板書:明月。
4、體驗欣賞:讓我們走進詩人內心讀出他的這種情感!誰能體驗到作者的愁緒?讓學生分男女生與老師對讀,在聲勢的渲染中小組讀,感受強烈的思鄉情感。
五、總結提高:
(一)小結提升:
1、一道水,數重山;一片碧草,一個明月,幾種景物,寄托了作者無限的思鄉情意,牽動著我們的心,讓我們感同身受讓我們回味無窮。喜歡這首絕句嗎?讓我們動情的齊讀一遍!
2、質疑:對這首詩還有什么問題嗎?
3、補充王安石病逝材料。說感受。讓我們無限感慨的齊讀一遍!
4、背詩、默寫。誰已經把這首詩深深記在了心里?
(二)學習寫法:
板書:借景,抒情。
李白的《靜夜思》: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王維的《雜詩三首》: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維的《送別》: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
六、課外作業:。
(一)總結引導:今天我們又學習了一首古詩,品味了思鄉詩借景抒情的韻致,相信同學們會更愛古詩,會自覺在平時的生活中運用方法去關注古詩欣賞古詩。
(二)布置作業(選一題):。
1、收集3首以上表達思鄉情感的古詩。
2、收集3首運用借景抒情方法寫的古詩,并劃出景物注出詩中蘊涵的情感。
板書設計:
泊船瓜洲。
借景??????????????????????抒情。
一水?數山????????????????思念家鄉。
綠岸?明月????????????????濃烈鄉愁。
《泊船瓜洲》、《秋思》、《長相思》都是膾炙人口、情意綿綿的思鄉詩,都表達了作者對家鄉深深的思戀和熱愛?!恫创现蕖肥菍懢笆闱?,詩人停船在瓜洲之后,望著僅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離京并不遙遠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濃濃的思鄉情。三個地名是理解詩句的基礎,“只隔”有助體會詩情,“綠”是謝謝用詞的范例?!肚锼肌肥菙⑹率闱?,借助寄家書適當思想活動和行動細節,非常真切細膩地表達了客居他鄉之人,對家鄉親人的深切思念?!芭R行又開封”是個教學生長點。如果說,王安石的鄉愁是融于滿目的春色之中,張籍的鄉愁是肅殺的秋風引起,詩人納蘭性德所描寫的關外將士的鄉愁卻是由北方的風雪勾起的。它融寫景、敘事于一體,是一首邊塞軍旅途中思鄉寄情的佳作?!耙怀獭?、“一程”,“一更”、“一更”的理解有助加深詩歌意境的體會?!肮蕡@無此聲”意味無窮,是個有力的生長點。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泊船瓜洲》《秋思》,激發學生在口語和書面語表達中引用詩詞的興趣。
2.通過看注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感知詩詞的大意,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通過三首詩詞的對比學習和拓展,初步了解思鄉詩詞的一般特點。
3.通過對三首古詩詞的學習,體會作者對家鄉思戀、摯愛的思想感情。
4.通過對重點字詞的品讀,學習古詩詞用詞的確切性。
教學重點。
品味語言,積累并內化詩句,體會作者懷鄉思親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通過對比體會三首詩詞在表情達意上的異同,感受思鄉詩詞的一般特點。
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學習兩首古詩《泊船瓜洲》和《秋思》。
第二課時:學習詞《長相思》。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單元導入,明確目標。
1.出示幾句古詩,讀讀,說說這些詩句表達了怎樣的感情,是通過怎樣的方法來表達的?(思鄉情:寫景、敘事)。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少一人。
2.你還知道哪些思鄉的詞句,是如何表達的?
3.出示單元閱讀目標:閱讀課文的時候,要用心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并想想作者的感情是通過哪些景物或事情表達出來的。
1.自讀,要求:逐句理解古詩,不理解的打上“?”。并想想作者是如何表達的。
2.同桌交流,討論疑難。
三、全班交流,適當點撥。
1.明確兩首詩表達上的不同:寫景抒情與敘事抒情。
2.交流詞句理解上的疑難,然后解釋整首詩。
3.教師點撥,深入理解古詩意境。
《泊船瓜洲》。
1)簡筆畫地理圖,理解“京口、瓜洲、鐘山”之間的關系。
2)小討論:“一水間”、“數重山”到底是遠還是近?
教師補充杜甫再次再次赴京的背景資料。
3)一起學習關于“綠”的課后資料袋。
4)感情朗讀,讀出憂慮惆悵的思鄉情。
《秋思》。
1)體會“又開封”的行動細節。
2)補白想象“意萬重”。(我們都不是游子,卻也想出了……漂泊在外的有子哦……)。
3)感情朗讀,讀出無奈為難的思鄉情。
四、總結積累。
1.背誦古詩。
2.作業本1~5題。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默寫古詩兩首,同桌批改,訂正。
2.小結表達特點。
3.介紹納蘭性德,引出《長相思》。
二、閱讀整首詞。
1.自主閱讀,要求:逐句理解詞意;想想這首詩詞的表達特點。
2.交流:
1)明確:這首詞是融寫景、敘事于一體的。
2)“一程、一程”,“一更、一更”,有連續不絕的含義,寫出了路途之遙遠,行軍之艱難,身心之煎熬。
三、研讀“故園無此聲”
1.補白體會“故園無此聲”。
這里是怎樣的聲音,故園是怎樣的聲音?
2.拓展補白“故園無此??”。(景、痛……)。
3.想象練筆:故園。
四、總結課文。
1.比較三首古詩詞的異同。
題目 作者背景思鄉緣由作者表現表達特點。
泊船瓜洲 王安石 奉詔入京春意濃 追問明月?借景抒情 。
秋思 張籍客居洛陽見秋風寄寫家書 ?敘事抒情 。
長相思納蘭性德?征旅途中 遇風雪輾轉難眠 寫景敘事抒情 。
2.背誦這一課,同桌交換。
3.完成作業本。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反復朗讀古詩,體會詩歌的意境,了解詩歌的意思,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2、入情入境學習古詩,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學習的能力。
3、欣賞美麗的春景,激發學生對春天的熱愛,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目標?:
1.讀懂兩首描寫西湖美景的古詩,體會感情,感受意境。
2.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
體會古詩的意境,有感情的朗讀。
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一、聯系實際,導入??新課。
(學生暢所欲言,盡情說說)。
今天,我們學習宋代大詩人——葉紹翁寫春天的古詩。
板書:游園不值。
二、檢查預習。
請問讀熟的同學有多少?這首詩讀懂的又有多少?
三、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讀古詩。
1、學生自由讀古詩,要求:讀的時候用心體會、琢磨、看誰讀得不但正確、流利,而且還體會出詩歌的感情,能讀好古詩。
2、檢查學生讀書情況。
(1)好的指導方法:引導學生展開朗讀比賽、評議,反復朗讀古詩。
(2)不好的指導方法:引導學生回憶春天的美景,體會著把春天的美景讀出來,通過評議理解重點的詞句。
3、教師示范讀書,引導學生評議老師讀的和同學們讀的有什么不同?(重點指導:情緒飽滿、氣息暢通)。
4、學生再次練習讀書,爭取超過老師讀的情況。
5、指名學生讀書,引導男、女展開比賽讀書。
6、總結:通過我們多遍讀書,有的同學已經把詩的意境讀出來了,有的同學讀的感情還差一點點,不要緊,大家一會兒還有機會,一會兒我們再練習著讀書。
四、感受情境,語言描繪。
1、通過我們多遍的讀書、體會、揣摩,大家肯定有許多想法,下面請大家在小組內和小伙伴交流一下你理解到的詩句的意思,也可以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講一講。
2、學生分組交流。
3、指學生匯報:有誰愿意講講詩句的意思?
(學生回答之后請同組的同學互相補充,其余的小組展開評議)。
五、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展開想象,誦讀全詩。
1、詩人不是畫家,但是用了28個字就畫出了一幅有動有靜、有聲有色、絢麗多彩的圖畫,這就是詩歌的魅力所在。
2、在整首詩中,你最喜歡的是哪個句子?為什么?
3、再次誦讀古詩,力爭在原有基礎上獲得不同的進步。
4、下面我們都做小詩人,不拘形式地練習背誦古詩。
六、適當擴展,學習古詩。
1、請大家看材料——《絕句》,這也是一首描寫春日景色的小詩。
2、同學們可以通過多讀、多揣摩的方法,反復練習讀古詩,看誰用最段是時間就能夠把古詩學會?。▽W生自學古詩)。
3、大家讀書真認真!下面我們人人都做小老師,把自己感受到的內容給同組小伙伴講一講、讀一讀、說一說。大家也可以另外選擇自己喜歡的同學結合成小組,或者是和老師組成一個小組咱們一起共同學習、交流。
4、各小組交流、匯報學習成果。
5、檢查學習效果。
學生選擇自己擅長的形式,到前面展示一下自學習成果,可以讀一讀、畫一畫、說一說……匯報的時候注意引導學生合作學習,互相補充、評價,理解古詩的意思,讀好古詩。
6、現在誰能把這首讀出感情了?學生誦讀《絕句》。
8、放錄像,學生欣賞。
9、現在,你最想朗誦的是哪一首古詩?就請你站起來背誦!如果你認為古詩不足以表達出你此刻的感受,也可以說說你心中最想說的話。
10.師總結:今天我們賞析了古代詩人筆下描寫春光的佳句,使得我們大家頓時覺得我們的生活中春意盎然!課下請大家繼續收集有關古詩或者創作贊美春天的詩歌,下次我們的語文實踐活動課的內容就是召開《春之韻——詩歌朗誦會》。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請學生自由談談自己學習古詩的感受。
2.多媒體顯示《小池》,由學生補充后兩句。說出詩人是誰。
b)播放荷花視頻。(詩人楊萬里非常喜歡荷花,看到鮮嫩的小荷葉賦詩一首,面對西湖滿池的荷花,他也寫下了一首優美的詩。這節課我們首先欣賞這首詩。)。
二、賞析《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a)出示詩題:誰能說就這個題目說點什么?或者說說你從這個題目中獲得了哪些信息?(曉:早晨。)。
b)顯示全詩,播放范讀。
c)聽了范讀,大家想不想也讀一讀?(齊讀)。
(過渡:老師要問這首詩寫得怎么樣,大家一定都說不錯。要正確評價,先得理解意思。)。
d)說說你都讀懂了什么?(學生自由發言)。
e)還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問題,大家討論。
f)讀詩和讀一般的課文不一樣。詩不光要理解意思,更要感悟意境。請大家閉上眼睛一邊聽范讀,一邊展開想象。
(過渡:人常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而西湖就像鑲嵌在杭州城西的一顆璀璨的明珠,自唐代就遠近聞名。剛才的詩中,楊萬里描繪的荷花勝景僅是西湖美景的一個側面。同學們課前也查閱了西湖的資料,來給大家簡要地說說。)。
三、賞析《飲湖上初晴后雨》:
a)學生簡要介紹西湖的資料后,播放西湖美景圖片和視頻。
(過渡:美麗的西湖吸引了無數文人墨客,吟詩作畫贊美她。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曾任杭州知府,在任期間,常游西湖,也留下了許多吟詠西湖的詩篇。)。
b)解題:誰讀懂了題目?
c)朗讀全詩。
d)詩中描寫了西湖上怎樣的景色?有不理解的,和同學討論一下。
e)這首詩中最有名的是哪兩句,你知道嗎?你能說說它好在哪里嗎?
f)先聽范讀,再帶著自己的感受讀一讀。和范讀錄音比一比。
四、比較賞析:
a)學生小結:學習要學會總結。誰能小結一下我們這節課學習的內容。
b)多媒體顯示兩首詩,說說它們之間有什么聯系和區別。(內容、寫作技巧、結構、修辭手法)。
c)學了這兩首詩,對你今后的寫作有何啟發。
五、作業?:
從這兩首詩中選擇你感興趣的一首畫一畫,或者編一個小故事。?。
板書設計?:????????????????。
蓮葉無窮碧???????西??????水光瀲滟(好)。
湖
荷花別樣紅???????美?????山色空蒙(奇)。
淡妝濃抹總相宜。
1、?學會詩詞中出現的生字,能結合注釋理解詞義。
2、能結合插圖,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意思。
4、誦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詩詞的語言美、韻律美。
教學重難點。
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詩詞的語言美、韻律美。
課前準備.
教學掛圖。
第一課時?獨坐敬亭山。
激趣導入。
(根據學生課堂反應,教師提示:一個稱“詩仙”,一個稱“詩圣”)。
2、揭題。誰來背背李白的詩,會幾首就背幾首。
(學生可能會背要學習的這首,應該表揚,且可順勢揭題)。
釋題,簡介背景。
1、?讀題,看注釋,結合插圖,教師介紹背景。
2、引語:“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學生自學,初步理解。
1、?要求學生圍繞問題,自由讀詩,并根據注釋,結合插圖,逐句說說詩意。
(盡:完。獨去閑:可以交換詞序解釋,悠閑地獨自離去了)。
2、指名回答,評議交流。
吟讀,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讀。
2、討論:詩句表明了詩人怎樣的心境?你最欣賞哪一句?
望洞庭。
形象感知,揭示詩題。
出示教學掛圖。你知道洞庭湖嗎?誰來介紹一下?我們來欣賞詩人劉禹錫是怎么描寫的。(板書詩題)。
自由吟讀。
1、?學生邊瀆邊參閱課文注解,試著理解詩句意思,不懂的隨時發問。
2、教師根據學生提出問題的普遍性與否,或個別講解或引導集體理解。
指名朗讀,同桌間逐句說說意思。
1、?點撥理解“兩相和”,可以讓學生結合看圖吟誦體會。
2、在交流體會描寫月夜洞庭的美景時,隨機指導學生誦讀,體會比喻的巧妙。
(用鏡子比喻水面的明凈光亮,似乎并沒有奇特之處,同學的作文中也常常這樣描寫,這里讓人感到新穎的是用“未磨‘‘的鏡子來比喻月光下的湖面。湖面上略帶水霧,在月光映照下,呈現一種別有情致的朦朧的美,所以詩人不說它像明鏡,而說它像“未磨”的鏡,真是別出心裁。)。
(君山是屹立在洞庭湖中最有名的一座山,如此壯闊的山水,只因是遙看,所以才像“白銀盤里一青螺”。這個比喻用得非常妙,舉從一只白銀盤里安放一顆青螺來看,就是一件設色淡雅、造型精致的藝術品了,再用它來比喻洞庭湖中屹立著一座君山,真是把天造地設的大自然景象縮小成陳設在幾案之上的珍奇盆景了。)。
引導賞析。
你覺得哪一句詩寫得好,在交流中進一步體會詩人的心情。
與上一首比較,體會不同的景致及古詩的借景抒情手法。
背誦《獨坐敬亭山》、《望洞亭》。
交流課外積累。
1、?說說你知道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2、布置課外作業,繼續去搜集。
3、下節課(或者語文活動課)上進行交流。
練習。
任選一首,想象景致,根據自己的理解作畫,并配上詩句。
第二課時?憶江南。
復習導入。
讀課文,理解內容。
1、?帶著上面的問題自由讀,邊讀邊看圖,理解意思。
2、?指名讀,讀準生字,結合注釋理解意思。
3、指名看圖說出意思。誦讀領悟詞義,教師做如下點撥:
“憶江南”是詞牌名,詞都有一個牌名。詞的內容也是回憶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經當過杭州刺史。詞中回憶的,就是美麗的江南風光。
舊:從前。曾:曾經。諳:熟悉。勝:超過,勝過。
4、根據提供的詞語解釋,讓學生自己說說詞句的意思,然后連起來說整首詞的意思。
小組合作學習,相互交流。
教師小結。
詩一開頭,詩人先說:“江南好”,這是詩人對江南春天的贊美。那么,說江南好,是聽別人說,還是自己親眼看到的呢?第二句做了回答:曾經,我對江南的風景是那么熟悉,那么了解。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
朗讀的感情基調:飽含深情的回憶之情。
語調處理:一、二句要有昂揚的激情,再轉人舒緩回憶,“日出”句聲調高昂,“春來”句聲調柔和平緩,最后一句聲調稍抬高,仿佛是自問,又像是問他人,“能不‘‘語氣要果斷、堅定。
在熟讀基礎上讓學生練習背誦。
抄寫或默寫。
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板書設計。
課后小記。
一、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古詩,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2.有感情、有韻律的朗讀課文,結合注釋后查字典、辭典,了解詩句意思,并能背誦。
二?、教學過程?。
1、導入:今天我們學另一類體裁,樂府詩《賣炭翁》(板書課題)。
3、簡介白居易?。
4.聽老師讀古詩,要求學生邊看課文邊認真聽。?。
5.串講古詩(討論式)?。
指名讀詩的前一段(讀時要求讀準字音)?。
問:開頭一句交代賣炭翁伐薪燒炭的地點在哪里?為什么要這樣交代??。
問“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從什么角度刻畫賣炭翁??。
為什么這樣寫??。
這種矛盾反常的心理活動,深刻地揭示了賣炭老人的悲慘處境。?。
6、教師小結歸納:(主題思想,先讓學生根據板書說一說)?。
這首詩運用了對比手法,寫賣炭翁老人的貧窮艱辛。
7、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8、布置作業: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古詩《赤日炎炎》,通過閱讀,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2、會認4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重、難點:
有感情的朗讀古詩,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學習古詩。
赤日炎炎。
宋代民歌。
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農夫心內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
1、字意:
題解:這首民歌摘自《水滸傳》。標題為選入教科書施加的。
焦:枯死。
湯:熱水。
王孫:指貴族子弟。
2、詩意:
火紅的太陽如火焰在燃燒;
田野里的莊稼在烈日暴曬下,有一半苦枯死了。
農夫的心里十分焦慮,好似有一鍋開水在煮燙一樣;
而公子王孫毫不在意,仍然悠閑自得的搖著扇子。
3、指導有感情的朗讀。
4、練習背誦。
二、學習生字。
(1)、認讀生字,進行擴字練習。
(2)指導書寫生字,重點指導“伐、裳、堪”的寫法,注意不可以多畫或者少畫。
|三、作業:
1、背誦《赤日炎炎》。
2、寫生字。
教學內容:
生字教學,預習古詩,學習《墨梅》,悟出學習方法。
教學目標?:
學習生字詞,領悟學習古詩的方法,正確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詩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導入??新課。
1、齊讀課題。
2、思考:讀后你知道了什么?(這課書要學習三首古詩。)讀后你想到了什么?(我們想到了過去學習的古詩、詩人的介紹……特別想知道"古詩三首"指的是哪三首?是誰寫的?詩的內容是什么?詩人想表達什么感情?)。
3、明任務:這三首古詩分別是元代、清代和明代著名的詩歌。詩人分別是王冕、鄭燮和于謙。。通過學習古詩,我們不僅要讀懂古詩的內容,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還要領悟學習古詩的方法,以便能夠獨立學習更多的古詩,賞析祖國語言文字之美。
二、指導預習。
1、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
洗硯池千錘萬鑿焚燒乾坤。
2、朗讀古詩。
3、聯系注釋,想想每句詩的意思,不理解的詞語查字典或者劃下來。
4、分組交流自己查找到的有關資料。
三、檢查預習。
以讀準字音、質疑為重點。
四、學習《墨梅》。
1、了解詩人解詩題。
(1)這首詩的作者是誰?
(2)《墨梅》作者:元代著名畫家王冕。
王冕(公元1287--1359)我國元代著名畫家。字元章,號煮石山農,諸暨人(今浙江紹興)。
(3)這首詩的題目是什么?(墨梅。這是一首題畫詩。墨梅,顧名思義,即為用水墨畫的梅花。)。
(4)從題目上,你知道了什么?還想知道什么?(知道了這首詩寫的是水墨畫的梅花。想知道這幅梅花圖是誰畫的?墨梅有什么特點?詩人為什么要寫《墨梅》這首詩?要表達自己什么樣的感情?)。
2、講解詩意。
(1)教師范讀。
(2)指名學生讀。
(3)學生借助字典、辭典進行自學。(初步理解字在詩中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地方。)。
(4)教師點撥前兩句: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a.指名試讀。
b.理解字義。
洗硯池:畫家洗硯的水池。傳說晉代的大書法家王羲之在洗硯池邊練習書法,池水因此變成黑色。
淡墨痕:淡墨,水墨畫中將墨色分為幾種,如淡墨、濃墨、焦墨。這里是說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跡。
c.理解詩句的意思。(我家洗硯池邊的這棵梅樹,朵朵花開顯出淡淡的墨痕。)。
d.進一步理解。
這兩句詩寫了梅的什么特點?(突出了它淡淡的色彩。)。
e.教師點撥后兩句: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5)用學習前兩句的方法學習后兩句。
a.指名試讀。
b.理解字義。
清氣:清香的氣味。這里指純潔的人品,高尚的節操。
乾坤:天地,人間。
c.詩句的意思。(不圖人們夸贊它顏色的鮮艷,只求飄散的清香充滿天地。)。
d.進一步理解。
墨梅還有什么特點?(清香的氣味)。
這是一首題畫詩,詩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點進行描寫?(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氣味。)作者這樣描寫,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呢?(這首題畫詩,是說作者畫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艷麗來討人稱贊,而要畫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發了作者高潔的志趣和情懷。)。
詩人運用了什么方法寫出梅花的特點,表現了詩人的情懷?(開頭兩句,由畫面上所畫的洗硯池寫到了美化淡淡的色彩,聯系非常自然,也很有情趣。后兩句中突出了墨梅的"清香"作者一語雙關,以物喻人,表明了詩人的人品與節操。)。
3、朗讀全詩。
4、總結全詩:
(1)這首詩描寫了什么?有什么特點?
(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3)想象詩人在這樣的美景里會有什么樣的表情、動作?
5、指導學生練習朗讀。
6、總結回憶古詩的學習方法。
請大家回憶我們是怎樣學習《墨梅》這首古詩的?
(知詩人、解詩題;抓字眼、明詩意;想意境、悟詩情。)。
五、作業?:
1、背誦《墨梅》。
2、運用學習古詩的方法自學后兩首古詩,提出不懂的問題。
附: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鞏固學習古詩的方法,學習后兩首古詩。
教學目標?:
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詩中的感情。鞏固學習古詩的方法,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指名背誦《墨梅》。
2、匯報自學預習的情況。
(1)強化學習古詩的方法。
(2)詢問學生在自學中遇到的問題。
二、學習《竹石》。
1、了解詩人,理解詩題。
(1)這首詩的作者是誰?
(2)理解詩題。(竹石,扎根在石縫中的竹子。詩人是著名的畫家。他畫的竹子特別有名。這首詩是題寫在他畫的竹石畫上的一首詩)。
2、抓字眼,明詩意。
a.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咬定:這里形容竹根牢牢扎根在青山上,如同咬住一般。
破巖:山巖的裂縫處。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牢牢咬住青山決不放松,竹根扎在破碎的山巖之中。
b.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堅勁:堅韌不拔。
任爾:隨你。人,任平。爾,你。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遭受無數的磨難仍然堅挺,不管你從何方刮來什么風。
這兩句進一步寫出了惡劣環境對勁松的磨練以及它不屈不撓的精神。"千磨萬擊"、"東西南北風",指的是無數的磨難,惡劣的環境。面臨著如此多的磨難,進一步表現出了不屈不撓的精神。
3、想意境,悟詩情。
(1)在你的生活中,你最喜歡哪種植物?你喜歡竹子嗎?為什么?說說你的理由。
(2)詩人喜歡竹子嗎?為什么?作者是如何表達的?
(3)以詩人的身份,懷著對勁竹的敬佩之情朗誦全詩。
三、學習《石灰吟》。
1、檢查預習效果及自學能力。
(1)指名讀。(讀后評讀)。
(2)填空練習。
《石灰吟》這首詩是(明代)詩人(于謙)所做。
2、教師點撥。
(1)知詩人,解詩題。
(2)抓字眼,明詩意。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千錘萬鑿:形容開采石灰非常艱難。錘,錘打。鑿,開鑿。
若等閑: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經受千錘萬鑿才出深山,烈火燒煉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首句寫開采石灰巖的艱難困苦,表明石灰從出世時就經受考驗。第二句寫了石灰在燒制過程中要經過烈火的煅燒。面對嚴峻的考驗,卻能夠從容自若,處之泰然。"烈火焚燒"與"若等閑",形成鮮明的對照,更加襯托出石灰的頑強。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清白:指石灰潔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節操。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縱然粉身碎骨全不懼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間。這兩句借石灰之口,一語雙關。表示出作者不怕犧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間的追求。
(3)想意境,悟詩情。
a.詩人寫的是石灰,石灰有什么特點呢?(經過千錘萬鑿從深山里開采出來的石頭,對烈火的焚燒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全詩表現了詩人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c.詩人用什么方法寫出這種深情厚誼呢?(詩中運用了比喻、擬人的方法,形象生動,語言也鏗鏘有力。)。
d.朗讀全詩。
四、總結復習。
1、分組朗讀三首古詩。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1)用什么樣的感情讀?(語調停頓、語速都應該以據詩人所表達的情感而定。)。
(2)練習朗讀。(自由讀、指名讀、配樂讀、評讀。)。
五、作業?。
1、朗讀背誦古詩。
2、運用歸納的學習古詩的方法,自己選擇一首古詩,試著自學。
附:板書設計?:
教學內容:學習《使至塞上》、《宿建德江》、《暮江吟》。
教學目標:
1、體會詩人在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三首古詩,并能背誦。
3、認識課后三個生字。
教學重、難點:
體會作者借寫景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本課教學1課時。
教學流程;。
本課閱讀要以感情朗讀和欣賞為主。
一、學習《使至塞上》。
1、生自讀古詩,不認識的字查字典解決。
2、同桌互讀,注意糾正讀音。
3、師介紹作者及背景。
這是唐代詩人王維寫的五言律詩。公元736年,吐蕃發兵進攻唐屬小國小勃律(在克什爾北)。公元737年,唐河西節度副使崔希逸在青海西大破吐蕃軍。唐玄宗命王維以監察御使的身份出塞慰問將士,察訪軍情。這首詩作于王維赴邊塞的途中。全詩共8句,這里只節選了4句。
4、生再讀古詩。
5、學生借助注釋理解詩意。
同桌互說詩意,在小組內互說詩意。
6、學生再反復讀古詩,在讀中感悟詩中所表達的感情。
二、總結學習方法:先讀通讀順古詩,再結合注釋理解詩意,?最后再反復讀古詩,感悟詩中所表達的感情。
三、仿照上首古詩的方法,學習《宿建德江》、《暮江吟》。
四、學習古詩要抓住重點詩句加以引導,體會借景抒情的寫法。
五、指導背誦三首古詩。
六、認識“至、曠、瑟”三個字。
可以先在詩文中認識,然后單獨拿出來,讀音組詞。
七、遷移練習:
在三首詩中任選一首講一講詩中描寫的情景。
八、拓展練習:
找一些描寫日月的古詩來讀一讀。
《皎皎空中孤月輪》教案。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感受海上月出景色的壯觀,體會課文中作者的聯想,激發學生豐富的想像力。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認識課后的8個生字。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描寫明月升起的段落中的想像句子所表達的情感。
教學準備。
海上升明月的課件及圖片;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指導閱讀。
(一)引導學生借助課文的注音讀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二)再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了解作者的寫作順序??梢杂靡韵聠栴}檢驗學生的理解程度:
1、課文描寫了怎樣的一種景象?
2、?是按怎樣的順序描寫的?
(三)學生讀書匯報自己喜歡的段落,并談談自己的體會。
(四)運用不同形式的讀激發學生的感情,使學生和作品產生共鳴。
讀的過程中,教師提示學生用對比的方式體會課文中聯想的句子。
二、積累內化?。
1、抄寫描寫景色的詞語。
2、抄寫自己喜歡的語句。
3、出示生字卡片、認識課后的生字,讀準注音。強調“簇、剔、皎”的讀音。
4、練習?。
三、遷移練習:
觀察月亮升起的過程,學習課文的寫法把觀察到的、想到的寫下來。
四、實踐活動:
搜集有關描寫月亮的詩文閱讀。
古詩詞鑒賞也成為一門必修的能力,它直接或間接培養一個人的思想底蘊,因此在語文科目中占有的比重比較大,所以我們在循序漸進地教好古詩詞鑒賞。
今天趙xx老師精心設計,執教的《古詩詞鑒賞》一課我認為很出色!首先透過這節課我看到她平時教學中注重了對學生讀詩詞技巧的培養,孩子們能說出自己所掌握的技巧,并會運用所掌握的技巧吟誦《相見歡》,指導吟誦時比如隔韻,重讀,語速,語調,情感的拿捏等方面的指導細膩準確。其次,她會借助書下面的詮釋讓學生體會一個掌握生殺予奪之權的一國之主,忽而變為任人宰割的階下之囚,景況一落千丈,他的悲痛愁恨乃是一般人難以想象的。他領受了人生的悲哀,又直率、真切地把自己的悲哀傾瀉在詞中,因此學生吟誦時聲音深沉而哀怨。再播放示范朗誦錄音,使學生很快地進入情境,完美的伴著音樂吟誦出《相見歡》。再舉一反三吟誦《如夢令》,吟唱《金縷衣》,拓展了內容,提高文學修養,達到預期的目標。雖然還存在小的瑕疵,但相信在不斷的校本課程研修中她會快速的成長,相信她的教學之路越來越寬廣,打造出更多更好的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兆麟學子。
1、讀懂詩句,體會詩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2、學會生字新詞。?。
3、背誦這三首詩。?。
4、以家鄉的自然風光為內容,練習寫一個片斷。?。
教學重點:?。
1、理解詞句,讀懂詩句。?。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三首詩。?。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江畔獨步尋花》,體會詩人感情。?。
2、背誦這首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指名背誦一首描寫春天的古詩。?。
二、指導學習《江畔獨步尋花》。?。
1、解題。?。
2、簡介作者。?。
杜甫,唐代偉大詩人,“詩圣”。?。
3、初讀,大體了解內容。?。
(1)自由讀,讀準字音。?。
(2)指名讀,其他同學想每句的意思。?。
4、再讀,逐句講解,師生訂正,補充。?。
江畔:江邊。?。
蹊:小路。?。
留連:舍不得離開。?。
時時:不停地。?。
自在:自由自在。?。
5、連起來說說詩意。?。
6、教師指導有感情朗讀。?。
(1)范讀,指導節奏與重音。?。
黃四娘家/?花/?滿蹊,?。
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
自在/?嬌鶯/?恰恰啼。?。
(2)指導讀出春天景色的美和詩中蘊含的情趣。?。
(3)自由讀。?。
(4)指名讀,師生評讀。?。
7、練習背誦。?。
8、學習生字。?。
(1)引導學生自己記憶“畔”“嬌”“鶯”。?。
(2)指名說是怎樣記住的。?。
(3)書寫生字,每字寫三遍。?。
三、自由練習讀《游園不值》《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四、作業??。
1、背誦《江畔獨步尋花》。?。
2、預習后兩首詩。?。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理解《游園不值》《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背誦這兩首詩,默寫后一首。?。
教學過程?:?。
一、檢查復習。?。
1、聽寫詞語:江畔、嬌鶯、留連、恰恰啼?。
2、指名背誦第一首詩。?。
二、指導學習《游園不值》。?。
1、解題。?。
誰知道題目是什么意思??。
(詩人前去游園,園主人不在,沒能進到園子里去。)?。
詩中的“園”指私人花園。?。
2、介紹作者。?。
南宋,葉紹翁。?。
3、初讀,大體了解內容。?。
(1)自由讀,讀準字音。?。
(2)指名讀,想想句意。?。
4、再讀,逐句理解。?。
重點詞:應、憐、小扣、久?。
5、有感情地讀,讀出詩韻。?。
應憐/?屐齒/?印/?蒼苔,?。
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墻來。?。
(2)出示掛圖,吟詠。?。
(3)學生自由練讀,互評。?。
6、練習背誦。?。
三、指導學習《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1、出示掛圖,解題。(之,到)?。
2、介紹作者:?。
李白,唐代偉大詩人,“詩仙”。?。
他與孟浩然是好朋友。?。
3、初讀,大體了解內容。?。
4、再讀,逐句理解。?。
5、有感情朗讀。?。
讀出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學習生字:識記,書寫。?。
五、齊背這兩首詩。?。
六、作業?:?。
1、背誦這兩首詩。?。
2、默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以家鄉的自然風光為內容,練寫一片斷。?。
教學過程?:?。
一、復習?。
二、進行練筆。?。
1、明確要求。?。
(1)出示要求。?。
2、選擇內容?。
(1)啟發選材。?。
(2)小組內同學之間交流。?。
如:江邊高壓線塔,汽渡碼頭,南北大河,燈光夜色……?。
(3)指名口述要寫的內容,評議。?。
3、練寫片斷。?。
(1)全班練寫,教師個別指導。?。
4、繼續練寫。?。
5、寫完后修改,當堂完成練筆。?。
鄭老師的復習指導課環節清晰,突出練習指導,顯現了復習指導課的特點。導入課堂明確簡潔地提出課堂任務目標。課前練習交流環節,呈現學生作業答案,引導學生評價交流,引導結合學生現實的答題體驗歸納答題的相關方法和規范。這一環節,一進入課堂的正題,就呈現學生的作業,讓學生在真實的答題體驗中探討考點,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課堂練習交流環節,及時地引導學生將前一環節總結的方法規范在課堂上進行運用練習。課堂小結和作業布置都突出了課堂的指導重點。整節課環環緊扣,務實求真。
鄭老師的這節課是一定的有實效的。鄭老師的這節課立足于引導學生在練習中發現作答古代詩歌表達技巧類鑒賞題時存在的問題并尋求解決之法,希望能通過這樣的課堂指導,幫助學生在課外練習中有針對性地提高自己的答題能力,最終實現課堂的指導作用。學生在課堂的練習中,賞析詩歌時,能努力練習抓關鍵詞句?;卮饐栴}時能學著運用對應的答題規范,得分情況總體上是有進步的。
鄭老師的教態親切自然,使得任務艱巨的復習課平添一種輕松氛圍。當然,個人還有幾點建議,供商榷。如:一堂復習課,交流答案時,可以安排一道題板演,這樣,整個解題和答題的問題及改進過程就更直觀了,對于學生的指導將更有意義。再如:突出整體把握的指導,在指導中,引導學生鞏固整體把握詩歌的技巧,也可以提高學生答題的得分和信心。等等。希望這些建議,能為鄭老師提供一點思考,更好地思索如何引導學生在一次又一次的練習中,養成整體把握的習慣,提高能力;怎樣在復習指導課中視學生情況靈活地調整指導程度等等。
復習課,因為有著不遠的高考作為最終的評價,其效果方面的思考和探索是非常重要的。鄭老師的這節課展示一種的嘗試,也為我們更好地探索有效復習課的上課方式提供了思考點。
新疆五家渠一中?蘇新華。
教學目的:1.通過學習三首古代詠物詩,學會誦讀欣賞詠物詩的方法。
2.體會詩中表達的情感。
3.熟記詩歌。
教學重點:1、通過反復誦讀,讀準字音結構。
2、了解一般詠物詩的方法。
教學方法:1、反復吟詠誦讀,讀準字音、節奏。
2、對照注釋理解詩意。
3、品析鑒賞、體會情感。
教學過程?:
導言:
同學們,我們已經學了不少古代詩歌了,這些詩歌可以說是我國文化寶庫中的燦爛明珠,給人享受,使人陶醉。
今天,我們再一起來欣賞三首古詩。同學們可能已經注意到了這三首古詩安排到了一個單元,是因為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以動物為題。這些詩歌在內容上說,屬于詠物詩。
誦讀欣賞(一)蟬。
蟬????????????????????。
虞世南垂瑞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一、誦讀。
1、?老師范讀,學生齊讀。
2、?要正確讀音、斷句。
3、?識別詩體。
二、誦讀。
1、?應用多種方式誦讀。
2、?對照注釋初步理解詩意。
3、?提出質疑,師生互助解答疑問。
4、?提出問題:(1)這首詩寫了蟬哪些特點?
(2)作者針對“蟬”的特點發表了什么樣的議論?
三、誦讀。
1、?根據自己對詩歌的理解自由誦讀。
2、?教師引導學生朗讀詩下提示,然后提出問題:
(1)??????你從“蟬”的哪些特點中可以看出它是指“品德高潔的人”?
(學生各抒己見)。
(2)??????你知道作者這樣寫的原因嗎?
(即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了解作者、了解寫作背景,又體會了詩歌的深層含義。)。
四、誦讀。
1、?采用各種方式鼓勵學生,根據自己對情感的把握,朗讀比賽。
2、?讓學生歸納詠物詩的一般特點。
(借物抒懷,托物言志。)。
教師小結:誦讀欣賞詠物詩關鍵是要仔細推敲詩句背后深藏的寓意,體會詩人表達的情和志,知人論詩,這樣才能達到誦讀的目的。
誦讀欣賞(二)燈蛾。
一、用誦讀欣賞的方法多層次逐步誦讀:
1、?讀準字音,節奏,了解詩體。
2、?疏通詩意,理解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詩意的牽引與擴展。
1、?民間俗語“燈蛾撲火,自取滅亡?!北磉_了一種怎樣的情感?舉例說說。
(同一事物的同一特點,蘊含著人們不同的情感??膳e例說明?!?。
3、“蟬”的作者虞世南對“蟬”充滿了贊美之情,請你從批評的角度來說一說“蟬”的某一特點。
誦讀欣賞(三)孤雁。
一、用誦讀欣賞的方法自己體會詩歌《孤雁》的思想感情。
二、將《孤雁》改寫成一篇散文,在班里交流。
小結:本節課我們用誦讀欣賞的方法欣賞里了三首古代詠物詩,這讓我們又一次領悟到與人類朝夕相處的動物們,以他們獨特的特點寄托著人類的情感,以他們的靈性給人以啟迪,以他們的內在品質給人以心靈的凈化和升華?!瓣P愛生命”人用我們的行動依然是我們不變的主題。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pingyujiyu/56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