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校里,孩子們不僅能夠獲取知識,還可以培養各方面的素養和能力。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學校生活的點滴,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吧。
關于高中語文校本課程開發的理念已經深入到廣大一線教師的心中,但對于校本課程的開發,還存在著不少困惑。
一、校本課程與選修課、活動課有什么本質的區別。
雖然選修課、活動課在依據學校實際、滿足學生興趣需要、自主開設實施方面和校本課程有許多相似之處,但它們大都處于一種隨意和無序的狀態,離課程的意義相去甚遠。校本課程的開發是一個經歷情景(條件)分析、確定目標、編制方案、解釋與實施、評價與重建的循環往復的過程。要進行校本課程開發,首先要進行情景(條件)的分析,這包括對于學校辦學理念的分析與明晰、學校與社區資源的分析、學生需要的調查分析、教師課程技能的分析等等,在此基礎上確定學校發展的總體育人目標與辦學方向,進行校本課程開發的總體規劃與設計免費,從而再進行具體每一門校本課程的設計、實施、評價,并在開發過程中,基于學生學習情況的變化,進行不斷地改進與提升。而以往的選修課、活動課所缺乏的正是校本課程開發所進行的前期性準備工作,造成選修課、活動課的開設缺乏系統性與規范性。當然選修課、活動課可以走向校本課程,關鍵是要用課程的眼光重新審視現有的選修課、活動課對其進行一次全面的篩選,對不符合課程意義上的選修課、活動課進行重新開發與規范,使其獲得真正的'課程的意義,真正地從學生的角度來進行而不是教師的角度來進行課程的開發與設置,使其真正地成為學生個性成長發展的載體。從這個意義上說,讓選修課、活動課走向校本課程是當前我國絕大多數學校校本課程建設的有效途徑。
二、開發校本課程與編寫教材的關系。
開發校本課程并不能等同于編教材,或者說主要不是編寫學生統一使用的、人手一冊的教材,而應該充分開發和利用當地的課程資源,更多地采用活動形態以及為開展活動提供給教師一些參考性的課程方案。否則,就可以使學校課程成為國家課程的翻版,一方面進一步加重了學生負擔,另一方面也失去了校本課程的應有價值。校本課程的設置,其目的之一就是彌補單一的國家課程資源的不足,發揮學校的辦學積極性免費,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要求與不同特點,使整個基礎教育課程體系既能促進國民共同基本素質的提高,又能促進學生個性的健康和多樣化發展。開發校本課程盡管不能說一定不能編寫學生人手一本的教材,而更多的是為教師開發課程提供參考性的課程方案或指南,而不能是學生人手一本的教材。
在此基礎上,我認為我們的語文校本課程開發存在著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在這種種問題之中亟需解決的有以下兩點:
一是語文校本課程的觀念模糊,課程開發的意義不明確。首先,教師角色轉變困難。在傳統的自上而下的課程開發模式中,教師的職責就是執行國家的課程計劃,遵從學科專家編寫的教材及教學要求,其角色只不過是“教書匠”。隨著校本課程的發展,教師角色由單一化轉為多元化,教師不僅是課程的實施者,還是課程的開發者,決策者,評價者。角色轉變如此之快,很多語文教師難以適應。其次,教師課程開發的專業知識技能準備不足,絕大部分語文教師都缺少開發校本課程的理論知識和技能方面的素養。這既需要完成教師的角色轉變,更需要增加教師參與課程開發的意識和能力。在語文校本課程開發之前,必須對教師實行職前培訓。在語文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教師要加強與課程專家的合作,與其他教師的協作,與校長的交流,與學生的探討,要不斷地對自己的課程開發實踐活動進行反思,逐漸增強課程開發的能力。因此,需要花大力氣進行課程方面的“補課”。這既是對中小學教師也是對我國教師教育的重大挑戰。
二是語文校本課程開發的評價機制不健全,很難判斷課程開發的質量。大多數校本課程開發計劃中都有評價部分,但不同的學校實施的校本課程各不相同,很難用統一的外部評價方式來評定,更多的是要靠學校的內部評價,這樣難免會出現評價標準不高、評價過程不嚴密等問題。因此,評價結果很難真實地反映計劃的實施狀況,也很難成為判斷校本課程開發質量的基礎。校本課程的開發是學校自主進行的,缺乏強有力的制約機制。教育行政管理部門要強化學校對課程計劃執行的意識,準確落實課程比例,保證學校高質量地開足校本課程?!啊墩Z文課程標準》也在強調語文課程評價的發展功能,強調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進行綜合評價,強調綜合運用多種評價方式,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梢赃m當地發揮高考的導向作用,不妨在高考試題中以適當的形式體現語文校本課程開發的成果??傊?評價主體要積極主動,評價標準要科學合理,評價形式要靈活多樣,評價結果要客觀公正。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z]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王斌華.校本課程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3]崔允漷.校本課程開發:理論與實踐[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校本課程是普通高中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的要求,學校應該根據當地社會、經濟、科技、文化發展的需要和學生的興趣,開設若干選修模塊,作為校本課程供學生選擇,學生修習校本課程至少需要獲得6個學分。
認真落實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文件精神。嚴格執行國家、省、市有關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的相關要求,結合我校實際,發展學生個性,體現學校特色,滿足社會需求,提高教師專業素質,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新課程實驗。
為了保障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學校成立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領導小組。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教務處。
組長:xx。
副組長:xx。
組員:xx。
職責: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領導小組對學校課改委員會負責,負責學校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過程中出現一切問題的領導和管理。
以新課改為契機,在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中,以教師和學生為主體,以人的發展為核心,以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目標,積極發展學生個性,努力提高教師專業素質,全面落實素質教育,促進師生的共同成長。
1、開放性原則。由于校本課程目標的多元化和內容的寬泛化,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過程中要體現開放性的原則,教學內容和形式都不能局限與傳統教學的模式,要充分體現校本課程的特點。
2、針對性原則。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要針對學生的身心特點和社會需要,還要針對學校和地方的特色。
3、自愿性原則。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要充分體現資源性原則,教師要資源開發,學生要資源選擇,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的主觀意愿,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4、發展性原則。校本課程是對國家課程的重要補充,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要以提高學生素質,促進學生發展為目的,為他們的終身發展奠基。
(一)開發與申報。
1、實驗中學的每位教師都有開發校本課程的義務。計劃開設校本課程的教師要提前一個學期,根據學校和學生的實際以及自己的特長進行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研究,編寫課程綱要和教案,有能力的老師還可以編寫校本教材。
2、計劃開設校本課程的教師要根據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領導小組的要求,按時申報自己擬開設的校本課程,上報申報材料,包括課程提綱、教案、教學計劃等等。
(二)審核。
學校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領導小組要對教師申報的校本課程進行審核,審核采取看材料,聽匯報,以及試聽等方式,通過審核的校本課程納入到下學期的《實驗中學校本課程選課目錄》,供學生在下學期進行選修。不合格的校本課程,教師修改完善后,可在下學期繼續申報。
(三)選課。
1、校本課程的選課由教務處統一組織在每學期初進行。
2、學生根據教務處下發的本學期的《實驗中學校本課程選課目錄》進行初選,要求學生每學期至少選一門,最多選兩門,且不能重復。
3、教務處根據學生的初選情況進行調整,每門課程最多不能超過60人,最少不能少于30人。超出規定人數的課程采取抽簽的方式決定學生名單,未中簽的學生重新選課;少于30人的課程不開設,學生重新選課。最終由教務處登記匯總,形成校本課程選課結果一覽表。
(四)實施。
教師按照教務處最終的選課結果一覽表,在規定的教學時間和教學場所授課。由教務處組織統一檢查。
(五)考核。
1、學校不組織校本課程的統一考試,由任課教師在授課的最后一周,隨堂進行考核。
2、考核成績分兩部分,其中平時課堂表現占40%,學期末考核占60%。
3、由任課教師根據《大慶實驗中學新課程學分認定與管理暫行規定》的有關要求,給予相應的學分認定。
(六)總結反思。
任課教師要在課程結束后,總結反思自己開設的校本課程,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將總結材料和修改后的課程綱要上報給學校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領導小組。
1、學校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領導小組要定期召開會議,研究當前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面臨的首要問題,為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管理提供組織保證。
2、學校要組織有意愿開設校本課程的教師通過調查、座談、觀察等多種方式對學生發展需求進行評估,了解學生實際發展需求,來確定自己擬開設的校本課程的主題。
3、學校要組織培訓教師,特別要重視教研組和教師同伴間的相互交流和啟發,多渠道培養和提高教師的課程開發能力。
4、經常進行資源調查,整合蘊藏在學校、教師、學生乃至家長和社區中的課程資源。
5、學校要通過學生選擇和評價等方式實現學生參與課程建設的主體地位。
6、對校本課程進行跟蹤評價,了解和掌握校本課程的開設效果,對實施過程進行監控。
7、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領導小組要對學校的校本課程進行動態調整。
8、凡參與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的教師,均可獲得相應的報酬。
1、校本課程的評價要在學校質量評價委員會的領導下進行。
2、要構建完善的評價體系,強調過程性評價,強調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分析與反思,建立以教師自評為主,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使教師從多種渠道獲得信息,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3、學校要根據評價結果給予相應的精神和物質獎勵。
1、學校領導高度重視,由學校常務副校長擔任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領導小組組長,為學校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提供組織保障。
2、按時足量的配備和安排開設校本課程所需的場所、儀器以及各種研究資料等,為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提供物質保障。
3、完善相關的配套政策和制度,建立激勵機制,把教師的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情況作為教師年終考核、參評先優模、外出學習和安排教學工作的依據之一。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一七五中學也由課程改革的試點年級進入全面課程改革階段。新的課程改革給本xxx學?;A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校本課程開發與實踐,給學校的發展,給教師專業的發展,給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提供新的舞臺。
近年來在學校領導班子的帶領下,始終堅持全面育人的方針,以培養現代化人才為目標,以創新教育為方向,形成了“以人為本,實施素質教育”的辦學宗旨。帶領全體教師認真學課程改刻的理論,更新教育觀念,加強教學管理和教師培訓,不斷研究和探索開發校本課程的新路子,特別是在藝術、體育校本課程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引領了我校校本課程的開發工作。教師具有開拓創新精神,為學校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校本課程是學校自主開發的一門課程,由學生自主參加,以學生活動為主,它與必修課程一起構成學校課程體系。但它與必修程在內容、要求的深廣程度和活動形式的靈活程度等方面又不盡相同。校本課程更突出學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靈活性。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要求,學校開發的校本課程將對培養學生的興趣特長、創新思維習慣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發現和培養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學校目前安排如下內容作為校本課程:
1、音樂:聲樂的基本常識通俗歌曲。
2、體育:籃球技能訓練校園健美操。
3、美術:版畫裝飾畫。
1、總體目標。
以課程為載體,在校本課程開發實施中,做到以師生為主體,以人的發展為核心,以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目標,積極發展學生個性,全面落實素質教育,讓師生與課改共同成長。我校根據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提出了選修課和活動課作為我校的校本課程。
2、具體目標。
1、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發展個性特長。
2、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和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增進身心健康。
4、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精神,學習和掌握科學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
校本課程與其他課程一樣.都是由學生全員參加的學校教育活動,在遵循一般教學原則的同時,還要考慮到其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在教學上應注意以下原則:
1、自主性原則: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自主活動為主,教師講授、指導少而精,盡量讓學生多煉、多動,多給學生以盡可能多的時間與想象、創造空間。2、自愿性原則:學生在"自選"科目時,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意愿,報名后按各自選擇編組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
3、靈活性原則:教學內容、方法應以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教師應從學生的能力、興趣等實際出發、因材施教,靈活地作內容形式上的調整,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
4、開放性原則:體現在目標的多元化、內容的寬泛性、及時性,時間空間的廣域性、可變性,評價的主體性、差異性。
音樂每學期6課時。
籃球每學期8課時。
為了讓不同個性特長的學生都能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讓所有學生的素質與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與培養,使學生獲得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奠定堅實的基礎,我校在開足開齊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基礎上,針對我校辦學特色特點,進一步整合優化校本課程,不斷加大校本課程的開發力度,特草擬本方案。
組長:z。
副組長:z。
組員:z。
執行辦公室主任:z。
1.最大限度地滿足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促使每個學生個性特長的發展;
2.熱愛生活,學會交往,養成與他人合作的習慣;
3.培養社會精英人才。
1、文化類(中國文化、紅樓夢賞析、法語入門、日語入門、德語入門、英語語言文化類、……)。
2、科學類(學科競賽、電腦類、理科學科拓展、……)。
3、社會類(文科學科拓展、……)。
4、德育類(心理、衛生、……)。
5、藝體類。
6、實踐類(烹飪、插花、編織、陶藝、汽車、……,)。
7、特色類(航空航天俱樂部、生命科學及宇宙興趣俱樂部、科技創新俱樂部、領導力課程、……)。
1、由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提供校本課程類別,學校全體教師根據自身的興趣和特長,自由選擇申報。要求全體老師人人參與校本課程的開發,選題不限于本專業領域,一旦選定則不隨意變動,應著力于持續、深入、豐富、完善課程,力爭三年左右能形成成熟的校本課程,教師成長為所選領域的專家。原則上合作項目原則上不超過三人,擬定校本課程開發簡案。(學期末)。
2、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協調整合課程人員安排,審議上報的校本課程開發簡案。(學期末)。
3、校本開發人員開始選定或編輯教材、撰寫課程計劃,設計學生活動材料等,學校對部分特色課程組織人員培訓。(假期)。
4、審議通過后的校本課程項目將全部放到校園網,在規定時間內學生通過校園網選課系統自由選擇,每位學生限選一門,先選先得。除某些特殊課程外,原則上須有20人以上方可成班。(開學第一周)。
5、校園網上公布最后成班的校本課程開設安排,包括時間、地點、學生姓名等。(開學第二周)。
6、校本課程開始上課(開學第三周)。
(一)教師。
1、開學前準備好教材、制定好教學計劃。
2、做好學生考勤,并將遲到、請假、缺席的學生名單當天反饋給年級主任,年級主任于第二天反饋給相應的班主任。
3、做好學生考核工作,在校本課程結束后把學生考勤登記冊、學生成績冊、學習成果、反映學生學習情況的照片交到教務處歸檔。
4、一學期校本課程結束后,教師應上交教材和教學小結。
(二)學生。
1、學生根據自身發展需要自愿選擇學校課程,在開學第一周登陸學校網站“校本課程選報系統”選擇。
2、不得隨意缺課,如無故缺席1次或因故缺席3次不得參加該課程考核。
3、達到出勤率的要求、參加該課程的考查合格可獲得該課程所發證書,成績按合格、不合格記錄歸檔。
1、每學期校本課程結束后,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通過日常教學檢查、問卷調查、學生學習成果以及教師撰寫的相關論文來對教師進行評價,并根據評價結果進行評選表彰獎勵。(學期末)。
2、學校鼓勵優秀校本課程教師在教學中不斷豐富和完善講義,在專家指導下形成校本教材。
根據《善嘉中學三年發展規劃》精神,將善嘉中學建設得更富內涵,更具特色,更高質量,讓校園成為師生健康發展的家園;同時,為了加強學科隊伍建設,深化學科教學改革,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全面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特制訂本規劃。
教育發展到今天,教育的人文關懷深入人心。教學不僅要關注知識教育,還要教學生學會認知,更要引導學生學會做人,促進智力和人格的和諧發展,它倡導的是全面、和諧的教育,體現了對人的生命存在及發展的整體關懷。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是與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化學》或《科學》相銜接的基礎教育課程。課程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在保證基礎的前提下為學生提供多樣的、可供選擇的課程模塊,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高中化學課程應有助于學生主動構建自身發展所需的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進一步了解化學學科的特點,加深對物質世界的認識;有利于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學習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對科學本質的認識,增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利于學生形成科學的自然觀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更深刻地認識科學、技術和社會之間的相互關系,逐步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思想。
改革課堂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本課題針對。
1、立足于學生適應現代生活和未來發展的需要,著眼于提高21世紀公民的科學素養,構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相融合的高中化學課程目標體系。
2、高中化學選修課開設的必要性的調查。
3、高中化學選修課的教學對教師素質的要求。
4、高中選修課的學法設計的探索與研究。
5、通過以化學實驗為主的多種探究活動,使學生體驗科學研究的過程,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強化科學探究的意識,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6、高中選修課的評價機制研究。
7、積極倡導學生自我評價、活動表現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關注學生個性的發展,激勵每一個學生走向成功。
8、為化學教師創造性地進行教學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機會,在課程改革的實踐中引導教師不斷反思,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現有教師15人,專職實驗員1人。其中中學高級教師3名,中學一級教師11名。平均年齡34歲,學歷層為本科13人,碩士研究生2人,是一支年富力強的隊伍。青年教師發展勢頭迅猛,獲市評優課或基本功大賽一等獎1人,二等獎1人,三等獎2人。組內氛圍和諧,教師互幫互助,資源共享,教學研討的氣氛濃郁;教師責任感強,工作認真負責。
在看到組內優勢的同時,化學組也存在很多不足。首先,缺乏在市內有知名度、有發言權的教師,還沒有市級學科帶頭人;其次,教科研意識和能力還不強,論文發表和獲獎數量太少。
隨著浙江省新課程改革,選修課在當前實施過程中通常成為必修課的陪襯,使得選修課成為必修課的附屬,或完全被必修課侵占而名存實亡,選修課演化為競賽課、差生輔導課;把選修課的內容當成大學內容的下放,使得有些教師一味追求知識的深廣度。如出現將有機化學基礎這一選修模塊,上成大學有機化學的入門課,極大挫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校和教師而言,應該如何滿足學生發展需要,指導學生自主選擇課程模塊;新課程高考方案中是否給予選修課以應有的關注,決定了選修課開設的現實命運等弊端,試圖探索出一種教學策略,構建一種有效的中學化學選修課程教學模式。應用新課程理念改革中學化學選修課教學,這對逐步實現實驗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對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尤其是促進學生的創新思維的發展,對推動中學實施素質教育、推動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提高中學化學教與學的效率都有著積極意義和研究價值。
1、加強學習,真正以新課程理念指導我們的教學,以學生為本,以教學有效性為核心,構建3d(發現、領悟、發展)課堂教學模式。三年內初步形成一定的教學程序和模式,摒棄滿堂灌、滿堂問等教學誤區,使我們的課堂充滿活力,學生的學習激情得到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越來越高漲。
2、為保證教學質量,結合化學的學科特點,繼續進行切實有效的學案研究,三年內初步形成富有北郊特點、適合北郊學生的學案體系。
3、根據我校學生的特點結合學校條件,培育化學組的北郊特色。在高一和高二年級組形成每年一次的特色活動,如學習科技周的傳統化學活動、化學實驗評比、化學知識競賽等。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化學活動中去,更多的學生喜歡化學。
1、圍繞新課程改革的契機,在原有校本選修課程的基礎上修訂、補充、完善化學校本課程,在高一年級能開設2—3門選修課,高二年級能開設1—2門選修課,并且形成傳統。
2、在化學科與綜合實踐活動相結合方面做一些嘗試,力爭在環境檢測方面形成傳統的研究性學習課題;將參觀化工廠或污水處理廠或垃圾處理廠作為一項必須進行的綜合實踐活動。積極探索研究性學習、綜合實踐活動與必修課程、選修課程的結合點。
3、對化學競賽進行規范化、制度化引導和管理,從選材、計劃、資料、實施、校外輔導等各個環節的細節做起,形成競賽制度。
根據化學學科課程目標和教學要求,建立學習情感、學習方式、學習水平相結合,過程評價和考試結果評價相結合的發展性評價體系。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動態發展情況,客觀評價教師和學生,制定多元化的評價方案,以促進師生的共同發展為目標,杜絕以單一考試分數評價學生和教師。結合課程改革的進展及學校發展,在廣泛征求意見和研討的基礎上制訂詳細的評價細則。
通過全組教師的努力,在教研組內形成“求真、務實、高效”的組風,在教學上每一位教師要形成各自特色,努力成為深受學生和家長歡迎的教師,民主評教滿意率高。
1、加強學習:積極參加和組織各級新課程培訓活動,為教師提供各種學習機會。增強教師教學反思能力,提升教師層次。
2、積極實踐:要求教師關注日常教學,通過教研活動和日常調研,具體指導和掌握教師日常教學實踐的狀況。通過各種形式的專題研討,強化教師的課堂教學實踐,如青年教師評優課活動,新課程課堂教學研討活動等。
1、備課制度:堅持集體備課,教師進行更多的思考和創新。讓廣大教師注重個性化的教學設計,發揮自主能動性,增強研究和實踐反思的意識。備課活動主要實行“主講制”,每次一位教師主講,全組教師參與討論定稿。要明確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確定教學任務,設計教學活動;分析教學情況,特別是學生的學習情況,研究教法和學法,重視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心理品質,改進教學方法;精選例題和習題,合理控制作業量。
2、聽評課制度:相互多聽課,聽課必評課討論。每學期每人至少開一節公開課或研究課,并養成寫教后記或教學反思的習慣。
1、爭取更多的教師培訓機會,并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進行教師的相關培訓,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
2、利用組內聽評課的機會,抓課堂效率。通過聽課、評課、說課、磨課等方式,幫助組內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提高。根據學校的教學工作安排,多組織組內,校內以及市內的各類研究課和公開課,讓教師有更多的機會得到鍛煉和提高。
1、結合教研組小報,定期進行組內自我評價,自我反思。對照規劃檢查完成情況,總結成功的經驗和未達成目標的教訓,不斷完善,不斷進取。
2、參加學校的考核評價,爭創優秀教研組。
20xx年xx月—20xx年xx月規劃的制訂和論證。在全組教師學習、討論的基礎上制訂和完善本教研組規劃,請學校領導和專家進行論證和修改。形成文本后全組教師學習體會,形成組內共識。
以學期為基本單位分階段實施,步步為營,逐步推進。
20xx年xx月—20xx年xx月為第一階段。
1、全組教師結合本組規劃,形成自己的三年發展規劃。
2、以備課組建設為核心加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在開展活動中注意材料的收集和整理。
3、開始著手學科資源庫建設。高一高二著力建設選修課。
4、重視選修課程開發。對高一高二現已開設的選修課程進行重新整合。
5、提高學科組在市內的影響力。穩定提高各類考試的成績,爭取承辦一些公開課及教學研究會議。
6、辦好教研組電子小報作為展示本組風采的窗口,同時也是資料和經驗的積累過程。
課程名稱旅游課程類型綜合實踐課。
教師董炳蓮授課對象七、八年級學生。
時間3課時、隔周1課時設計者董炳蓮。
所在學校獻縣南河頭中學。
課程的性質是選修。我校旅游教學以激發學生的美感意識和培養學生的觀察實踐能力為出發點,將旅游知識和當地的藝術文化相綜合,淡化旅游專業性,強調以學生審美創造力的開發為旅游教學的核心目標;強調學生在課間審美活動的全程性,從感受美性出發,引導欣賞與探究,共同評價,深化學習所得。
我校旅游教學以當地名勝古跡為基地,并基于學校而進行的突出師生特點和學校特色的課程。我校強調“為學生的發展負責,為教師的發展鋪路”,只有盡可能利用和開發現有的校內外資源,發揚學校的傳統,結合當地自然和社會條件進行,才能有效地實施我校的旅游校本課程。通過學習,讓學生對旅游業的發展及其當地的歷史遺跡、風物人情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了解旅游學作為一個新興學業的意義,通過具體的`搜集并掌握本地的名勝古跡資料,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通過當地中的實踐旅游,將情、理與知識相結合從而認識旅游業及其意義。使學生具有了解歷史知識,培養學生美感鑒賞、陶冶性情的能力。
1、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了解旅游業知識及其意義,。
2、通過對當地資料的搜集,樹立創新意識,動手意識。加強學生對本地歷史,地理及其風土人情的認識。
3、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初步體會當地實踐對學生美感的熏陶,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并為日后進一步學習旅游業作鋪墊。
教師向學生介紹,與學生動手查相關資料相結合,強調自主學習。
第1周:旅游業介紹。
第2周:展示搜集資料的成果。
第3周:參觀實踐。
以發現式為主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自主發現,從搜集中探索、把握基本旅游業語言。通過搜集資料,樹立創新意識,動手意識。加強學生對本地歷史、地理及其風土人情的認識。
通過參觀實踐過程,徹身了解旅游業的意義,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并為日后進一步學習旅游業作鋪墊。
采用以講授、演示、實踐、活動指導相結合的學習方式,給學生以較充分的實踐機會,教師在演示、活動指導中幫助指導學生。
自編教材。
注重學習的過程而不是結果,關注學生的旅游學習參與程度與思維、情感的深度和廣度。評價是以方展性評價為取向,注重學生的發展而不是對其進行判定。旅游學習是綜合性很強的學習,注重學生的發展,從學生進步過程、努力程度、實踐、自評與他人評價等多方面評價,促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注重實踐。
采用表現性評價,關注學習的過程,以促進學生的發展。主要是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方法等方面取得成績作出評價,評價要有利于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
對學生評價主要是三看:“一看學生學習該課程的學時總量,作好考勤記錄;二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如態度、積極性、參與狀況等,用‘優秀、良好、一般、差’等形式記錄在案;三看學生的學習成果,學習成果可通過實踐、匯報活動等形式展示,成績記入成長手冊中。評價的形式多樣,一般可采取以下“四結合”的形式,即教師的評價與學生的自評、互評相結合;對小組的評價與對組內個人的評價相結合;對書面材料的評價與對學生口頭報告、學習活動表現,平時的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以定性評價為主等形式。
校本課程是學校自主開發的一門課程,是相對于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而言的。實施校本課程將對培養學生的興趣特長、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發現和培養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意義。我根據實驗中學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特制定此方案。
1、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發展學生個性特長。
2、陶冶情操,增進身心健康。
3、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4、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精神,學習和掌握科學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
5、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能力,使學生熱愛學校生活、適應社會。
1、學生是校本課程的主體。一方面學生是課程開發的依據;另一方面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課程實施中創造課程。
2、“生活世界”是校本課程內容的范圍。
3、課程是學生通過反思性、創生性實踐而建構人生意義的活動,校本課程為學生提供反思和創造的環境、對象。
4、校本課程的學習活動方式以理解、體驗、反思、探究和創造為本,旨在改變學生的單一學習方式。
5、教師和學生不是校本課程的簡單執行者,而是校本課程的創生者。
校本課程與其他必修課程一樣,都是由學生全員參加的學校教育活動,在遵循一般教學原則的同時,還必須考慮到其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在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原則:
1、自主性原則。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自主活動為主,教師講授、指導少而精,盡可能讓學生多練、多動,多給學生以盡可能多的時間與想象、創造空間。
2、自愿性原則。學生在“自選”科目時,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意愿,報名后按各自選擇編組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
3、靈活性原則。教學內容、方法應以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教師應從學生的能力、效果等差異出發、因材施教,靈活地做出內容形式上的調整,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
4、開放性原則。體現在目標的多元化、內容的寬泛性、即時性,時間空間的廣域性、可變性,評價的主體性、差異性。
作為一門以學生實踐為主的課程,校本課程的教學方式要打破課堂教學固有的模式,教師要盡可能給學生更大的自主活動余地以及更多的相互交流的機會。在教學上擬采用以下形式:
1、個體式。如書法、計算機、剪紙、舞蹈、音樂、美術、體育項目訓練、棋類等。
2、集體活動式。如班團隊活動、社會實踐、體育競賽、藝體節、科技創新大賽等。
3、團隊式。如合唱、舞蹈、球類選項、學科競賽等。
校本課程每大周5課時,安排在下午3、4節公共自習課上。
我校實施校本課程,要遵從我校以“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為辦學理念,構建學校豐富的課程體系,旨在充分整合和利用校內外教育資源,為師生創造良好的教學情境和條件,構建學校教育人性化、個性化的課程,促進教師素質的提高和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1、學生評價。
(1)校本課程不采用書面的考試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評價記錄。
(2)教師根據每個學生參加學習的態度進行評價,可分為“優秀”、“良好”、“一般”、“較差”記錄,作為“優秀學生”的評選條件。
(3)學生成果可通過實踐操作、作品鑒定、競賽、小組評比、匯報演出等形式展出,成績優秀者可將其成果載入學生成長檔案。
2、教師評價。
(1)教師從教必須有計劃、有進度、有教案、有考勤的評價記錄。
(2)教師應按學校整體教學計劃的要求,達到規定的課時與教學目標。
(3)教師應保存學生的作品、資料及在活動、競賽中取得的成績資。
料。
(4)教務處通過聽課、查閱資料、調查訪問等形式,每學期對教師考核,并記入業務檔案。
教師能否適應與承擔新課程的教學任務,已成為提高校本課程教學質量的關鍵。教師是承擔校本課程的主體,依據學校在職教師的現狀,結合各地的教研情況,目前師資培訓應采用以下方法。
1、走出去——參加市內外有關部門組織的培訓,回校后積極輻射。
2、請進來——聘請校外有關專家,對我校教師進行培訓。
3、老帶新——通過名師帶教,“一幫一”結對互助,培養青年教師。
4、自學——通過提供書籍、資料、器材,讓教師自主學習,以掌握一門或幾門校本課程教學能力。
教材建設是校本課程的基礎。任課教師要以豐富的實踐為基礎,參考有關資料,務實鉆研學習,自己動手編寫教材,學校資助教材的刊印,通過實踐,反饋調節,最后形成有特色的褡褳學校校本課程教材。教師開發教材,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調查收集學生現階段的發展基礎和差異。掌握學生現有知識、技能素質的水平,收集適應技能高低和知識多寡不同的各種活動材料,為課程選材的提供依據。
2、提供反饋資料,特別是向學生指出學習中的差錯并分析原因的反饋材料,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找出課程學習中的難點。
3、組織學生從事課外實踐活動。
4、總結和反思教學活動。教師要不斷地提高通過自我總結和積極借鑒他人的反饋來分析自己的學習需要和學習風格的能力。
5、發揮網絡資源的作用。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北大附中等名校資源,促進課程資源的廣泛交流與共享。
在我看來,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是學校不斷學習、發展、成長的過程。學校領導和教師應該繼續努力,積極投身于課程改革的洪流中,去開拓、去創新,用智慧和汗水譜寫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新篇章,開發學生的潛力,使他們能夠找到最優秀的自己。
校本課程是基于學校的課程資源,為滿足學生的實際需要與形成學校的辦學特色,以學校的教師為課程開發的主體開發的課程。新課程內容加強了與現代社會、科技發展和學生生活的聯系,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幫助學生理解知識的多樣性,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他們的自信自立和科學探究精神。校本課程是對現有課程資源的補充和延伸,讓師生的生活和經驗進入教學過程,讓教學“活起來”,營造一個可以讓教師和學生共同合作、探究的學習空間,促進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個性化教育、課程資源的開發和人的培養問題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學校教育的一個新的支點。我們覺得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對實施素質教育、推進課程改革方面,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生物學科的是一門最貼近人們生活的自然科學,學生通過對生物學的學習,能夠深入了解大自然生命的奧秘,激發學生探索興趣。從新課程改革以來的四次高考分析可知,生物學的各項能力和科學素養的考查內容的分值占生物學科總分值的比例由20xx年的44%提高到20xx年的66.7%。由此看來,只局限于現行教材的課堂教學已經不能適應新課程改革的發展,因此,進行高中生物校本課程開發和建設也是勢在必行了,本課題也就成為當今新課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學的著眼點。我校生物實驗室條件的完備,校園網絡的改善,新農村生態基地和星海湖生態旅游基地的建立以及當下石嘴山市正在大力打造新型園林化的工業城市等等,這一切都為本課題的順利進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國內外關于本課題的發展趨勢及研究現狀。
《生物學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教師應積極開發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改變僅僅依靠教科書開展生物學教學的傳統做法,這些都給校本課程的開發留下了較大的空間。雖然在一些地區(如山東、江蘇、廣東等)的一些學校已有一些成型的經驗和做法。但是由于各種因素制約,校本課程建設仍處于初始探索階段。尤其對高中學校來說,如何在高考升學壓力下,根據學生全面成長的具體需要,建設好富有學校特色的校本課程,始終是急需解決的實際課題。就我區、我校來看,現在沒有一套適合于我校的生物學校本課程教材。
二、預設的研究目標和任務。
本課題的研究目標和任務是開發并撰寫適合我校學生需要、體現辦學特色、符合我校及本地區實際,適應新課程改革的發展方向的校本課程教材,并研究高中生物校本課程的評價方式。校本課程教材的撰寫擬以現行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為依據,努力與生物學科高考相聯系,以學生感興趣的生物學問題和生物學知識為編寫內容,更好地體現“趣味性、探究性、實效性、同步性、開放性、選擇性”的研究目標。擬包括三大模塊即:高中生物怎么學、高中生物的趣聞趣事、趣味生物探究實驗。
(一)高中生物怎么學。
1.通過本專題的探討,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學習生物學的技巧和方法。
2.使學生提高分析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于學生迅速提高生物學成績,進一步達到多學科的交叉,從而提高綜合能力。
3.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學以致用,靈活的將生物學知識與日常生活實踐相結合,促使身心健康發展。
(二)高中生物的趣聞趣事。
通過對高中生物中趣聞趣事的了解,讓學生對高中生物中的一些難點、比較抽象的知識有一個感性的認知;通過本課程也使高中生對自己日常行為不好的方面有所了解,并使其積極糾正;也讓學生切切實實地感受生物知識就在我們身邊,生物與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生物是一門豐富多彩的學科,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學習生物的有用性及其社會價值。
(三)趣味生物探究實驗。
1.生物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本課程通過對課本知識與現實情境的有機整合,開發出學生既有興趣又能學以致用的生物實驗,實現對學科課程資源的充分挖掘,讓學生在做中學,強化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2.本課程擬以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為主要教學組織形式,讓學生通過主動的探索、發現和體驗,學會進行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斷和動手操作,從而增進思考力和創造力,提高生物科學素養,使知識和技能真正成為可以隨身攜帶的財富。養成與他人合作,共同探討的精神。
3.通過本模塊的學習對現行教材中的一些科學研究方法有更深刻的認識,初步學會探究實驗的一般程序和實驗設計方法。
三、基本的研究思路。
(一)研究的步驟。
本課題的研究用時約兩年半時間(20xx年2月—20xx年10月)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xx年2月—20xx年5月)。
1.組建課題小組,做好研究分工,制定實施方案。
2.確定實驗對象:高二年級11個理科班。
3.進行學生的問卷調查,了解學生的興趣和需要(解決哪些問題屬于校本課程的問題)再進行匯總、分析、討論制定本課題的研究思路、框架內容、操作程序。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20xx年6月—20xx年2月)。
1.調研、收集、整理有關文獻資料,課題前期背景情況調查。
3.陸續完成子課題的編寫--研討--修訂--試用--反饋--修訂--評價—總結。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xx年3月—20xx年10月)。
2.整理課題研究過程中的各種資料,撰寫課題結題報告。
3.召開結題會議,進行課題工作總結,聘請專家評審,修改課題報告。
4.結題材料及研究成果裝訂成冊或書上報。
(二)課題組成員及分工。
1.課題組成員。
負責人:陳維強。
成員:耿占榮、楊玉芳、陳維強、馬桂蘭、吉義東、王永峰、劉春輝、于洋、孟進、寧春曉。
2.課題組成員分工。
陳維強負責課題申報,管理課題研究的整個過程的全面工作,負責活動內容的記錄、活動過程的拍照、攝像、外出參觀考察的行程和食宿安排等事宜。撰寫中期研究報告和后期研究報告。
陳維強、耿占榮、楊玉芳負責課題實施方案的策劃、制定,課題實施的組織、管理、協調及研究成果的匯總、上報及課題研究經費的籌措等工作,參與校本課程的《高中生物怎么學》模塊的編寫、試驗、總結等相關工作。
王永峰、孟進負責學生問卷的設計、調查、統計分析及資料的收集、整理,并參與校本課程的《高中生物的趣聞趣事》模塊的編寫、試驗、總結等相關工作。
于洋、劉春輝、寧春曉負責學生參加校本課程的心得體會、研究性學習報告、調查及小論文、制作的各種模型的計劃、實施、收集整理等工作,并參與校本課程中《高中生物的趣聞趣事》模塊的編寫、試驗、總結等相關工作。
吉義東、馬桂蘭負責有關生物實驗和實習考察等實踐的設計、準備、實施及分析,并參與部分校本課程中《趣味生物探究實驗》模塊的編寫、試驗、總結等相關工作。
(三)課題的管理。
本課題由學校領導負責監督指導,課題負責人組織實施,學校負責管理。課題成員分工協作,請專家和有關教研人員指導,定期召開課題研討會,交流經驗、分析研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調整修正。
四、研究方法。
本課題的研究方法包括行動研究法、問卷調查法、數據分析法、文獻法、試驗法和走訪參觀。
1.行動研究法是本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行動研究法就是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的的研究,就是要創造地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其特點是在自然條件下進行實踐,并對實踐進行不斷的反思,通過計劃,實踐,觀察,反思四個步驟進行。本課題組通過對學生的進行興趣和需求調查,進行分析,設想課題研究的具體內容、研究思路、操作計劃,進行論證,修定完善,然后按照計劃進行收集有關資料、專家咨詢、調研等準備工作,之后再試編寫--研討—反思--修訂--試用--反饋--修訂--評價—總結,最后形成成果。
2.問卷調查法調查對象主要是學生,了解學生的興趣和需要,了解校本課程實施結果,通過調查的數據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生物校本課程實施后學生在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發展情況,為教師進一步修訂和完善校本課程提供了依據。
3.數據分析法當前,通過對各階段學生紙筆測驗或調查結果的分析仍然是研究和評價校本課程建設情況的一種有效手段,在數據分析過程中要注意客觀性和科學性。
4.文獻法因為我計劃編寫的內容大多數沒有現成的教材可參考,需要通過大量查閱文獻,
5.試驗法生物校本課程的內容在編寫前后需要反復的進行試驗,根據試驗反饋的信息,再進行反復修改,逐步完善。
6.走訪參觀通過走訪參觀校外生態基地、種植或養殖專業戶,科研院所等,可以獲取第一手資料和經驗。
五、預設的研究結果。
預期本課題研究成果:
1.匯編成冊的《石嘴山市第三中學高中生物校本課程(試用)》教材。
3.學生在進行校本活動中的成果:學生參加校本課程的心得體會、研究性學習報告、調查及小論文、制作的各種模型等。
4.教師參與開發與實施校本課程的心得和經驗、教學設計、案例論文等冊子及優秀教學課件。
5.石嘴山市第三中學高中生物校本課程的中期研究報告和后期研究報告。
為進一步貫徹實施《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教chay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積極開發適合本地區、本校實際的校本課程,引領學生快樂學習、健康而又全面的發展,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近年來,我校依據安徽省教育廳教基[20xx]044號《關于調整安徽省義務教育實驗課程安排表的通知》精神,開齊課程,開足課時,編排課程表,并在地方與學校課程中安排了中華傳統文化經典導讀、書法、班隊活動、信息技術、數學實踐活動五門課,每周各一節。此外,還在每天的第一節安排了30分鐘的晨讀課,用于詩詞等韻文的誦讀和英語聽說活動;在上午的第二節與第三節課的課間,安排了大課間活動,內容為做操、跳繩和踢鍵。在學校機動周安排了詩韻文化展演、體育運動會、走進社區等主題教育與專題實踐活動。
學?,F有教學班xx個,學生700余人,專任教師40人,除科學、信息技術、音樂、美術等學科專業教師相對缺少外,基本上能保證國家課程的開齊和開足。xx個教學班均配有班班通設備,校園網實現了教師、學生及學生家長人人通。學校設有多媒體、音樂、美術、科學實驗、圖書閱覽等多功能教室以及塑膠籃球場、塑膠跑道等運動設施。除運動場相對不足外,其他辦學條件基本能滿足規范執行課程計劃的需要。
學校20xx—20xx年進一步規范執行課程計劃的思路是:以國家課程改革的精神為理論指導,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從思想上和理論上保證國家課程計劃的。實施。依據《課程標準》編制學校課程計劃,明確課程實施工作目標,落實課程執行工作措施,并通過標準課程的實施,努力改進課堂教學的方法,積極創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合作交流的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能力。在保證國家課程實施質量的基礎上,努力開發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逐步形成國家、地方、校三級課程管理的機制。在國家、地方、校三級課程的實施中,探索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教學管理制度,探索評價與考試制度,建立適應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并積極為教師搭建提供交流展示的平臺,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中國自古就是一個詩的國度,千百年來,詩歌灌溉了我們偉大的民族和輝煌的歷史。為此,學校在《赤足鄉野—農村小學語文開放式課堂的詩意追尋》市級課題的研究中,開展了中華詩詞進課堂、師生同讀經典、童詩童謠編創、詩歌教學研討等詩教活動,形成了低年級童謠、中年級童詩和高年級古詩詞三個層次的詩教課程。20xx年,學校在這一課題結題的基礎上,提煉出了“詩韻”校園文化為學校的辦學特色,并成功申報了省級課題《農村小學詩韻校園文化建設的研究與實踐》。詩韻校園文化建設的目標是:以詩韻校園文化建設,統領學校管理,構建校本課程,從而豐潤學校的文化內涵,塑造學校的文化精神。詩韻校園文化建設,著眼學生的身心發展,讓學生每天都浸潤在詩韻芬芳的校園生活中,成為有“詩心”的人,從而為明天的幸福人生奠定豐實的基礎。詩韻校園文化建設,著眼教師的專業成長,引領教師在充滿激情,充滿自信和關愛校園氛圍里,提升文化品位,享受教育樂趣,成為具有詩人氣韻的教師。
該課題20xx年4月開題,經過兩年來的研究與實踐,已初步形成了以詩韻為特色的校本課程的總體構想。
課程主題是:讓生命追尋詩意的棲居。
課程內容包括四個方面,即:
1、體育類課程——夯實生命根基;2、藝術類課程——潤染生命底色;3、智育類課程——豐盈生命內涵;4、詩教類課程——暢享生命圓融。
其中,詩教類課程為必修課程,從一至六年級形成童謠、童詩、中華經典詩文三個系列,每周兩讀一課。其他三類課程為選修課程,每周安排兩個課時供學生選修。體育類有乒乓球、籃球、跳繩、踢鍵,藝術類有書法、國畫、樂器、舞蹈,智育類有三棋、科技。
四、20xx—20xx學年規范執行課程計劃推進安排。
20xx年8月——9月,成立規范執行課程計劃開發校本課程領導小組,制定執行課程計劃開發校本課程方案;建立課程實施活動小組,具體研究標準課的實施措施;編制學校課程的課時計劃,開齊國家課程,開足課時。
20xx年10月——11月,進一步完善詩教類課程的教材編制,全面開展詩教類課程的教學及教學研究活動;籌備選修類課程的師資、場地、教具、教材,逐步實施教學。
20xx年xx月——20xx年1月,完善選修類課程的教材編制,全面實施選修類課程教學;開展詩教類課程成果展示活動。
20xx年3月——20xx年4月,組織教師認真學習《基礎教學課程改革綱要》和《課程標準》,深刻領會課程改革的意義和任務,掌握課程改革的新理念;開展校本課程的教學研究活動。
20xx年5月——20xx年6月,開展校本課程的展示活動;進行校本課程實施的總結和反思,編制下一年度課程實施方案。
教師董炳蓮授課對象七、八年級學生。
時間3課時、隔周1課時設計者董炳蓮。
所在學校獻縣南河頭中學。
課程的性質。
課程的性質是選修。我校旅游教學以激發學生的美感意識和培養學生的觀察實踐能力為出發點,將旅游知識和當地的藝術文化相綜合,淡化旅游專業性,強調以學生審美創造力的開發為旅游教學的核心目標;強調學生在課間審美活動的全程性,從感受美性出發,引導欣賞與探究,共同評價,深化學習所得。
指導思想。
我校旅游教學以當地名勝古跡為基地,并基于學校而進行的突出師生特點和學校特色的課程。我校強調“為學生的發展負責,為教師的發展鋪路”,只有盡可能利用和開發現有的校內外資源,發揚學校的傳統,結合當地自然和社會條件進行,才能有效地實施我校的旅游校本課程。通過學習,讓學生對旅游業的發展及其當地的歷史遺跡、風物人情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了解旅游學作為一個新興學業的意義,通過具體的搜集并掌握本地的名勝古跡資料,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通過當地中的實踐旅游,將情、理與知識相結合從而認識旅游業及其意義。使學生具有了解歷史知識,培養學生美感鑒賞、陶冶性情的能力。
1、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了解旅游業知識及其意義,。
2、通過對當地資料的搜集,樹立創新意識,動手意識。加強學生對本地歷史,地理及其風土人情的認識。
3、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初步體會當地實踐對學生美感的熏陶,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并為日后進一步學習旅游業作鋪墊。
教師向學生介紹,與學生動手查相關資料相結合,強調自主學習。
第1周:旅游業介紹。
第2周:展示搜集資料的成果。
第3周:參觀實踐。
(一)學習方式。
以發現式為主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自主發現,從搜集中探索、把握基本旅游業語言。通過搜集資料,樹立創新意識,動手意識。加強學生對本地歷史、地理及其風土人情的認識。
通過參觀實踐過程,徹身了解旅游業的意義,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并為日后進一步學習旅游業作鋪墊。
(二)教學方式。
采用以講授、演示、實踐、活動指導相結合的學習方式,給學生以較充分的實踐機會,教師在演示、活動指導中幫助指導學生。
自編教材。
(一)學習評價的指導思想。
注重學習的過程而不是結果,關注學生的旅游學習參與程度與思維、情感的深度和廣度。評價是以方展性評價為取向,注重學生的發展而不是對其進行判定。旅游學習是綜合性很強的學習,注重學生的發展,從學生進步過程、努力程度、實踐、自評與他人評價等多方面評價,促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注重實踐。
采用表現性評價,關注學習的過程,以促進學生的發展。主要是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方法等方面取得成績作出評價,評價要有利于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對學生評價主要是三看:“一看學生學習該課程的學時總量,作好考勤記錄;二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如態度、積極性、參與狀況等,用‘優秀、良好、一般、差’等形式記錄在案;三看學生的學習成果,學習成果可通過實踐、匯報活動等形式展示,成績記入成長手冊中。評價的形式多樣,一般可采取以下“四結合”的形式,即教師的評價與學生的自評、互評相結合;對小組的評價與對組內個人的評價相結合;對書面材料的評價與對學生口頭報告、學習活動表現,平時的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以定性評價為主等形式。
認真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精神,確立現代教育觀、課程觀、質量觀,利用課程分級管理的體制,優化學校課程結構,把“以學生發展為本,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作為課程基本理念,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根據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結合本校的優勢、學生的興趣和需要,精心組織,扎實有效地開展新課程改革實驗,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二、實施目標。
以課改為載體,在校本課程開發中,做到以師生為主體,以人的發展為核心,以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目標,積極發展學生個性,全面落實素質教育,樹立學生自主學習的信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善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磨練學生的意志,使學生形成知難而進的品格,消除畏難心理;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因勢利導,促使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讓師生與課改同成長。
1、課程開發領導小組(負責課程的初步審議)。
組長:(校長)。
副組長:(教導主任)(政教主任)。
組員:班主任、學科組長。
2、課程開發研究小組(負責課程的具體開發)。
組長:(教導主任)(政教主任)。
副組長:學科組長。
音樂、美術、體育、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等相關教師。
3、課程實施督察小組(負責課程實施的督察)。
組長:(校長)組員:班主任、物理、化學、地理、綜合實踐課程。
副組長:政教主任年級主任。
組員:班主任、學科組長。
四、課程內容。
從學生的興趣出發,以學校為基地,充分利用我校的教育資源優勢,努力發掘本地教育資源,開發出多樣性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擬設置符合學生興趣、需求、促進學生發展的七大類課程:
1、認知類:認識自身以及身邊的人、事及事物(尺寸、重量、年齡、生日等)。
2、欣賞制作類(攝影、剪紙、折紙、面食制作、繪畫、圖片——當地名勝風景)。
3、音樂類(民歌、小曲調、樂曲、舞蹈等)。
4、體育類(球類、跳繩、毽子等規則、技能)。
5、禮儀教育(道德規范、文明用語、語言藝術、常用交際用語、英語常用交際口語等。)。
6、地方人文(本縣歷史名人故事、縣名及村名的由來及變遷等。)。
7、信息技術(計算機基本知識及技能)。
五、實施辦法。
1、據校本課程開發指南所確定的基本原則對教師及其提供的課程材料進行綜合評估,確定開設科目和開設時間。
2、布初評通過的校本課程科目及教師名單,推出校本課開設科目菜單供學生詢問和選擇。
3、加強校本課程的計劃性。開學初始認真制訂教學計劃,確定教學內容的框架。日常的教學工作必須根據教學計劃展開,做到認真備課、上課、考核,充分發揮校本課程的育人功能。
4、選擇有特長,有事業心、有創新精神的年輕教師,擔任校本課程的教學工作,定期組織他們學習“課程理論”,掌握校本課程的管理原則和實施方法,逐步提高他們的實踐水平。
5、重教師和學生的參與過程,給教師和學生一個客觀評價,以激勵性評價為主。
6、在開展課程研究的過程中請有關專家和上級領導及時指導、幫助,以使課題研究獲得成功。
六、課程評價。
(一)對課程的評價。
每學期結束時,學校要召開任課教師會議,聽取任課教師對課程建設的意見,及時修正不足,完善方案;同時,要對實施的年級進行問卷調查或召開座談會,關注學生喜好的程度,也聽取學生乃至家長、社會人士的建議和意見。
(二)對學生的評價。
在該課程中,對學生的評價主要是過程性評價。一是建立成長檔案袋,讓學生自己收集學習過程中反映自己成長的資料,如學習時收集到的故事、照片,辦的剪貼報,寫的采訪。
日記。
調查報告。
家長、教師、社會人士的評價等。二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設計相應的評價表隨時進行評價。最后在一學期結束時進行終結性的評價評價的形式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體現多樣性。
(三)對教師的評價。
一是教師自我反思性評價:每一個主題內容的教學完成后,認真進行反思總結。
二是教學督察評價:學校重點檢查備課、教師收集的資料及課堂教學。
總之,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就是我們不斷學習、發展、成長的過程。我們愿繼續努力,積極投身于課程改革的洪流中,去開拓、去創新,用智慧和汗水譜寫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新篇章。
共
2
頁,當前第。
2
頁
1
2
。
摘要:隨著“三級課程”的教育改革和新課改的要求,校本課程的開發已經作為一種教育發展的需求,而我國在校本課程的開發方面只處于一個起步階段尤其是英語校本課程的開發更是舉步維艱。本文就自己理解的和了解的一些情況對英語校本課程開發中課程的形式、內容以及內容資源的來源等做一些簡單的闡釋以期在以后的教學實踐和教學研究中做參考。
關鍵詞:中學英語校本課程;校本課程的形式;英語校本課程的內容。
二、中學英語校本課程開發的價值及理念。
首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持續發展能力。讓學生在校本課程的學習中能夠自主學習,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能獲得自我滿足感和成就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然后,在開發校本課程的過程中,時刻體現著新課標中所提出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維一體的教學目標。以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發展具有綜合素質的人才為宗旨。
在鐘啟泉的《校本課程論》里提到:劃分校本課程的類型可以從兩個維度來考慮:一是校本課程的形式,包括篩選已有的課程,改編已有的課程和開發全新的課程;二是學校教師參與校本課程的形式,包括個別教師參與的校本課程,部分教師參與的校本課程和全體教師參與的校本課程。那么接下來筆者就第一個維度來做分析。
1.篩選已有的英語課程。
2.整合和改編已有課程。
現有的好多英語教材都是注重知識前后的連結,對所有的學生都是一樣的要求,卻忽視了學生學習的差異性,對學習好的學生來講,現有課程的好多東西對于他們來講都過于簡單,而在課堂上,他們卻要花費那些不必要的時間去等教師把那些他們已經掌握了的知識傳授給其他學生才能進行新的知識的學習,而對于那些學習基礎差點的學生來講,老師有時講的東西過難,卻因為有的學生懂了就過去了。更甚者,在現有的中學英語課程中,有一些形式上的內容對于學生來講根本就是多余的或者是不實用的,所以為了照顧到學生學習英語的實際需求,我們的教師可以把有限的英語課程整合,刪減掉那些確實被證明是不實用的東西,然后把那些不是很系統的知識用科學的組織形式重新組織起來,開發出新的英語課程,讓學生對他們有興趣,從而更直接、快捷、簡便地掌握到那些重要的信息。在整合和改編已有的教材時,可以把詞匯進行整合,也可以對單元進行整合,目的都是一樣,就是為了把重點知識集中起來,有系統有組織的呈現給學生.使得課堂節奏緊湊,重點突出。
1.知識的系統性原則。
知識的系統性是指課程資源應盡可能多的涵蓋一定階段教學所必須掌握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方面的內容。開發者對課標中對中學每個階段的知識性要求要做到心中有數,然后還應該明白這些階段的'知識是如何過渡的又應該以什么樣的形式呈現給學生。
2.技能性原則。
我們中學階段的英語學習就是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技能,那么在課程內容的編排上應分階段分梯度的既能開發學習者的積極性和興趣,又能在行之有效的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技能。形式上則可組織學生進行演講比賽,表演,模擬,視聽說課,朗誦比賽等。
3.內容的靈活性和多樣性原則。
五、結語。
校本課程的開發不僅僅是在明白了它的形式和內容就可以進行的,這是一項復雜的工程,它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投入。更重要的是還要有專業的開發者,即我們的一線教師,還有我們的學校和社會甚至家庭等各界的大力支持。在整個校本課程的開發中,一定要關注課程目標,課程的有效組織,對相關因素分析,在真正的實施后還要關注課程的評價,這樣才能更好的做進一步的調整和改革.
在這個課改進行的轟轟烈烈的今天,在這個校本課程開發成為一種趨勢的今天,我們的中學英語校本課程開發只是處于一個起步階段,其間不免有走錯路的時候,也必然會碰到困難。如我們大多數的教師對于校本開發的意識比較淡薄,并且專業發展程度普遍偏低,英語校本課程對于基層學校和教師們而言還是一個新生事物。但是我們要嘗試,只有在嘗試中我們才能成長,才能進步,才能真正的為我們的學生,為他們的發展需求做打算,也只有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們才能提高我們英語教師的專業素質,才能在更專業的層次上跟國際接軌,才能使得我們的英語教育朝著一個美好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吳麗佳.“以學生為中心”的中學英語校本課程的開發[d].華中師范大學,2007.
[2]鐘啟泉.校本課程論[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3]劉素琴,孔富強.“走進經典”校本課程開發實踐[j].課程與教學,2009.
[4]余唯貴.淺談中學英語視聽說課校本課程的開發[j].中小學教學研究,2007(12).
[5]丁惠芳.初中英語校本課程開發的實踐與探索[j].新課程(中學),2010(3).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注入式教學模式變為以誘導、啟發為主的現代“快樂體育”教育模式,引導學生由被動吸收向主動領悟感知的方向發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個性化教育。
(二)激勵性原則。
熱情是個體對探究的事物帶情緒色彩認識傾向,探究的熱情是內部動力。是決定成效的重要因素。足球教學也是如此,對學生的一點一滴的提高都要給予鼓勵,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快樂,形成反復成功的循環體系,形成自我學習、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學習內部動力機制。
(三)趣味性原則。
小學足球校本課程的開發要照顧到小學生的心理特點,課程的內容要豐富多彩,富有吸引力,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所以,課程教材開發的內容要盡可能具體、形象、生動、活潑,在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我閃還要時時關注學生的學習感受、興趣、樂趣、真正讓學生學有所樂,學有所得。
=
(四)整體性原則。
小學足球作為一門校本課程,它的開發實踐是學校的一項基本校策,是學校個性化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涉及學校的各個年級、各個學科、各位師生,所以在整個實驗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兼顧全體,以低起點、高規格、抓全面、促個性為指針,并由此設計實驗方案。
(五)差異性原則。
雖說小學足球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踐是一項整體性的改革,但絕不是面面俱到,一字鋪開。它必須考慮實際的差異,各有側重。在與學科結合時,它與體育、思品、音樂等學科的契入更容易。而對課程的實施者而言,那些愛好足球運動,身體素質相對全面的老師成為倚重的骨干。對學生,我們強調面向全體,但也不忽視由于受個人修養、稟賦、愛好制約而呈現的水平參差不齊的狀況,給予不同的要求和切合實際的指導。
(六)實踐性原則。
盡管現今有許多學校在進行足球教學,然而真正探索出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的學校,真正開發出一套教材,把足球作為校本課程實施的學校尚未出現。因此,我們的實踐不但要完善課程體系中校本課程的部分,更重要的是應探索出一些寶貴的經驗。因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通過實踐的驗證,能使理論得到補充、體驗和證實,只有多實踐,才能獲得理論的升華,反過來,再促進高質量的實踐。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一七五中學也由課程改革的試點年級進入全面課程改革階段。新的課程改革給本xxx學?;A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校本課程開發與實踐,給學校的發展,給教師專業的發展,給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提供新的舞臺。
近年來在學校領導班子的帶領下,始終堅持全面育人的方針,以培養現代化人才為目標,以創新教育為方向,形成了“以人為本,實施素質教育”的辦學宗旨。帶領全體教師認真學課程改刻的理論,更新教育觀念,加強教學管理和教師培訓,不斷研究和探索開發校本課程的新路子,特別是在藝術、體育校本課程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引領了我校校本課程的開發工作。教師具有開拓創新精神,為學校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二、校本課程開發的理論依據。
校本課程是學校自主開發的一門課程,由學生自主參加,以學生活動為主,它與必修課程一起構成學校課程體系。但它與必修程在內容、要求的深廣程度和活動形式的靈活程度等方面又不盡相同。校本課程更突出學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靈活性。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要求,學校開發的校本課程將對培養學生的興趣特長、創新思維習慣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發現和培養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學校目前安排如下內容作為校本課程:
1、音樂:聲樂的基本常識通俗歌曲。
2、體育:籃球技能訓練校園健美操。
3、美術:版畫裝飾畫。
四、培養目標。
1、總體目標。
以課程為載體,在校本課程開發實施中,做到以師生為主體,以人的發展為核心,以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目標,積極發展學生個性,全面落實素質教育,讓師生與課改共同成長。我校根據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提出了選修課和活動課作為我校的校本課程。
2、具體目標。
1、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發展個性特長。
2、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和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增進身心健康。
4、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精神,學習和掌握科學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
五、教學原則。
校本課程與其他課程一樣.都是由學生全員參加的學校教育活動,在遵循一般教學原則的同時,還要考慮到其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在教學上應注意以下原則:
1、自主性原則: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自主活動為主,教師講授、指導少而精,盡量讓學生多煉、多動,多給學生以盡可能多的時間與想象、創造空間。2、自愿性原則:學生在“自選”科目時,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意愿,報名后按各自選擇編組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
3、靈活性原則:教學內容、方法應以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教師應從學生的能力、興趣等實際出發、因材施教,靈活地作內容形式上的調整,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
4、開放性原則:體現在目標的多元化、內容的寬泛性、及時性,時間空間的廣域性、可變性,評價的主體性、差異性。
優秀作文推薦!學校課程開發委員會對各學科提出的各個校本課程,進行了認真的評議,全面分析了學?,F有資源,討論后確定我校校本課程的設置框架:從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基礎上,框定我校校本課程分為四大類:人文類、科學類、藝術類、體育類;主要從學生發展的角度、學校的'教育理念、教師的專業發展三個方面進評定,確定本學年的校本課程。
1、人文類:
(1)時事開講。
(2)生活中的經濟學。
(3)中國傳統文化概述。
(4)花卉與生活。
2、科學類:
(1)身邊的化學。
(2)航天科技。
3、藝術類:
樂器、聲樂、素描、動漫、硬筆書法、立體構成、服裝設計、裝飾畫、絹花制作、風景畫。
4、體育類:籃球、排球、足球、舞蹈。
1、課程名稱:(包括適合年級)。
2、主持教師:(待定)。
3、課程類型:(說明是人文類/科學類/藝術類/體育類等)。
4、課時量:說明總課時量及課時安排。
5、日期:起止日期。
6、課程具體設計:
(1)課程目標:逐點陳述目標,要全面而具體。
(2)課程內容:知識內容、活動形式等相關方案;具體的組織等。
(3)課程實施:課程實施的組織形式如學習方式與活動安排、各種教育教學資源的利用等。
(4)課程評價:評價的標準。注意:要符合新課改的理念如過程評價、評價角度要多元化。說明學分值計算方法。
(5)環境條件:(硬環境:需要學校提供設備、場地、資金等;軟環境:工作量的計算、教學的評價等。)。
論文摘要:新的基礎教育課程試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三級課程模式。本文就小學足球校本課程開發的原則與內容提出自己的看法,認為小學足球校本課程開發有六原則,它包括主體課程、相關課程、活動課與體驗活動四個方面的內容。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提出,要“調整和改革課程體系、結構、內容,建立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教育部制定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更是明確提出了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制度。教育部已在規劃義務教育課程計劃將在更大程度上增加地方和學校課程的決策權力,建立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試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滿足學生需求的校本課程,更能切合學校教育實踐,更靈活適應社會變革,更貼近學生的實際需要,從而能更真實更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成為國家課程的重要補充形式,使校本課程體系更好地更全面落實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在課程方面的各項規定,更好地體現學校的辦學思想,更大程度地滿足學生的興趣和需要,為教師專業成長與發展提供更好地機會,本文就小學足球校本課程開發的原則和內容進行一些探討。
我的體育教學主要從三點來進行總結。首先,我特別重視人體生理機能變化規律在教學過程中的運用。運用這個規律可以減少傷害事故的發生,使學生科學的鍛煉身體并健康的成長。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其次,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人的認知規律的培養。這樣,可以使學生盡快的學好技術,形成技能,使體育教師真正實現精講多練,為體育教學研究科學的教學方法和組織方法奠定基矗最后,我在教學中特別重視學生的思想教育,利用體育教材的特點結合具體內容,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培養學生的自覺性、組織性、紀律性、集體榮譽感、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頑強的精神等。這三點的有機結合會使體育教學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開學初重點抓了廣播操,因為學生經過一個暑假,對廣播操有些陌生,如不及時抓緊復習,一旦學生養成壞習慣,在糾正就困難了。因此,我主要是通過以下幾點對廣播操進行教學的。第一,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使學生真正認識到做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養學生重視做操、自覺做操、堅持做操、認真做操的良好習慣。第二,體育教師要正確運用示范。示范是體育教學的主要教學方法之一,通過示范能使學生建立正確的動作表象。因此,要求教師示范要清楚、準確、規范、優美。第三,講解要少而精。我在廣播操教學時的講解,主要是結合我的示范動作,讓學生加深對動作的理解。第四,口令要清楚、洪亮、準確。第五,糾正錯誤動作要及時。另外,在廣播操教學過程中還得到了學校領導和班主任的大力支持。所以,廣播操質量,在很短的時間內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提高的基礎上,我們體育組希望所有教師都能以身作則,跟學生一起認真的做操,給學生起到了示范作用。
我能夠長期帶領學生堅持業余訓練,并做到訓練有計劃、階段有測驗、測驗有記錄、帶領學生科學系統的進行訓練。在訓練時間上,為不耽誤學生的學習,我每天都是等太陽落山后天都大黑了才能回家。在訓練過程中我努力做好學生和家長的工作,使家長能夠讓學生訓練,使學生能夠安心訓練。在作學生和家長的工作中,學校領導也為我作了不少工作,支持了我的訓練工作。因此,我要加倍努力,爭取在體育高考取得好成績。
教學中要處理好教師與學生、教與學、學習與鍛煉的關系,充分發揮主體與主導兩方面的積極性。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并非削弱教師的指導與啟發作用。要注意學法指導的有效性,要創設有趣輕松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使學生理解和明確自己要達到的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不斷獲得愉快與成功的體驗并在老師的激勵下獲得知識、技能和能力發展,最終達成學習目標。教學過程教與學雙方都應注重教學過程的經驗積累與反思。
按照教育局和學校的教學工作計劃要求,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適應教學改革形勢發展要求,努力探索新課程標準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從根本上轉變教學觀念,積極推進教研教改,優化課堂教學,凸顯“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作用,努力培養學生研究性學習的精神,注重提高學生的能力,全面落實培優轉差方案,切實把教學質量提高。
本學期在抓好各項教學常規工作的基礎上,應加強能力素質教學,努力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把教學工作落到實處。
1、繼續鉆研學習新課程標準,學好教學改革新理論,努力提高自身教學教研理論水平。
2、把握好新教材的編寫目的和教學要求,提高駕馭新教材的能力。
3、加強教研活動,積極參與集體備課,做到多聽課、多總結。認真學習他人、他校的先進教學經驗,做到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努力提高教學能力。
4、積極開展課堂評優活動,不斷優化新課程標準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大膽開拓創新。
5、自覺做好教學各項常規工作,按質按量完成備課、上課、改作、單元測驗等常規教學任務,尤其認真實施課堂目標教學法。
6、切實抓好學科培優工作,通過會議、輔導、談心等方法努力提高優秀率,把學科成績躍上新臺階。
7、認真組織開展主題探究活動,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充分體現思想品德課的知識、能力、踐行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
8、認真組織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幫助學生認識社會、了解社會,提高學生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9、加強開卷能力訓練,提高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使學生盡快適應開卷考試的要求。
長期以來,中學體育在忠實貫徹體育教學大綱的前提下,出現了“千校一面”的體育教學局面,這種缺乏變化和特色的體育課堂逐漸讓學生感到乏味。作為新時代的中學體育,在順應教育政策和社會大環境的前提下,在堅持教學大綱的同時,應凸顯辦學的個性化特征,即能夠較好地結合學校的辦學特點和優勢,打造出具有一定特色的學校體育發展之路,以推動“一校一面”體育校本課程教學的新局面。
3.1加強內容建設,豐富校本課程內涵。
教學項目和內容的開發是體育校本課程開發的關鍵和核心內容,也是最不能忽視的實施環節。教學內容的設置應打破“千校一面”的桎梏,一定程度上凸顯學校自身的辦學優勢和特色,打造具有“一校一品”的特色化校本課程內容體系,從而使體育課程能夠真正地扎根于校園文化。具體而言,在體育項目的選擇和設置上,除了體育大綱要求的基礎項目外,還應積極引入具有自身特色的項目資源,如一些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傳統特色的運動項目,在實現對地方文化有效發揚的同時,更多地融入趣味性和技巧性,既能夠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體育需求,還可以巧妙地賦予中學體育更多的社會責任。此外,中學體育還可以進一步豐富自身的選材視野,引入一些在學生群體中具有重大吸引力的現代運動項目,為構建特色的體育校本課程提供豐富的選項。中學體育在承擔中央和地方教育部門賦予教學任務的同時,可以對這些體育項目進行一定的校本化改造。以足球教學為例,在傳統11人制足球的基礎上,可以增設5人制足球、3人制足球教學項目,同時還可以將更多的足球游戲納入進來,打造具有特色的足球校本課程內容。此外,學校還可以“另起爐灶”,大力開發具有“一校一面”的特色教學項目,可以從現代流行項目和民族傳統項目中尋找選項,如柔力球、舞蹈操、瑜伽操、踏板、輪滑、呼啦圈、抖空竹、蕩秋千、打陀螺、珍珠球、溜鐵環、摔跤、拔河,此外還有跳竹竿、跳房子、跳皮筋、跳繩等。此外,對于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運動項目,也可作為體育校本課程項目進行開發,如踩高蹺、舞龍舞獅、扭秧歌、打雪仗、滑雪橇,以及各類民間體育游戲。這樣的體育項目設置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在構建特色內容的同時,更好地突出體育的實踐性特點。
3.2重視監督管理,提高校本課程執行力。
為了進一步提高體育校本課程的執行力,各個學校應探索成立專門的開發小組,即組織由體育教師為主,其他教師為輔的體育校本課程教研組。在確保校本課程能夠真正落到實處的同時,還應盡可能提升其在學生家長和學生中的影響力,獲得更為廣泛的`支持。體育校本課程的實踐性特點決定了其組織和參與成分必須具備廣泛性的特點,通過一線體育教師的協調和組織,構建開放、科學、民主、合作的體育教學氛圍,同時組織教研組成員開展常態化的校外學習和交流活動,吸取先進地區和學校的校本課程開發經驗。體育校本課程需要多方位、長時間的努力開發才能取得一定實效性,在充分發揮一線體育教師教研能力的同時,需要構建一套高效的監管體系,即學校應成立由校領導負責的專項工作小組,明確職責劃分,對校本課程開發提供必要的教學政策和物質條件支持,同時監督課程開發的具體落實情況。
3.3完善評價機制,保障課程開發的延續性。
體育校本課程開發對于大部分學校而言都是一個比較新的領域,沒有“范式”可以供參考。因此,校本課程開發應突出發展性特點,只有以發展的眼光推動校本課程開發,才能不斷提高校本課程開發的特色性和實踐性。校本課程的評價修訂應作為開發的重點工作,從教學計劃、實施過程到實施效果進行全面深入的評價,尤其是需要做好后期的反饋和評價工作。通過反饋信息發現問題,作為調整課程結構的重要參考,促進課程架構的不斷完善。體育校本課程評價體系應具備如下特點:評價主體的廣泛性,即主體應包括有關專家、教師、學生和家長;評價過程的動態性,即評價活動要與校本課程的開發保持同步,跟蹤好教學環境和課程對象的變化;評價方式的發展性,即評價活動應采取結果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從而全面客觀地把握校本課程的具體實施效果。
4結語。
中學體育校本課程的開發是一項復雜的系統性工程,我們在正確認識校本課程開發對中學體育教學重要意義的同時,應把握好校本課程開發的“校本”特點,從凸顯特色性和實踐性入手,以課程內容開發、執行力保障及課程評價等環節作為打造體育校本課程的有力“武器”。通過創建特色化的教學內容,高效的執行體系及全面的評價體系,在確保校本課程開發質量的同時,也有利于提升學生的主動精神。
參考文獻:
一、基本數據:
課程名稱旅游課程類型綜合實踐課。
教師董炳蓮授課對象七、八年級學生。
時間3課時、隔周1課時設計者董炳蓮。
所在學校獻縣南河頭中學。
二、課程的性質和指導思想:
課程的性質。
課程的性質是選修。我校旅游教學以激發學生的美感意識和培養學生的觀察實踐能力為出發點,將旅游知識和當地的藝術文化相綜合,淡化旅游專業性,強調以學生審美創造力的開發為旅游教學的核心目標;強調學生在課間審美活動的全程性,從感受美性出發,引導欣賞與探究,共同評價,深化學習所得。
指導思想。
我校旅游教學以當地名勝古跡為基地,并基于學校而進行的突出師生特點和學校特色的課程。我校強調“為學生的發展負責,為教師的發展鋪路”,只有盡可能利用和開發現有的校內外資源,發揚學校的傳統,結合當地自然和社會條件進行,才能有效地實施我校的旅游校本課程。通過學習,讓學生對旅游業的發展及其當地的歷史遺跡、風物人情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了解旅游學作為一個新興學業的意義,通過具體的搜集并掌握本地的名勝古跡資料,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通過當地中的實踐旅游,將情、理與知識相結合從而認識旅游業及其意義。使學生具有了解歷史知識,培養學生美感鑒賞、陶冶性情的能力。
三、課程目標。
1、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了解旅游業知識及其意義,。
2、通過對當地資料的搜集,樹立創新意識,動手意識。加強學生對本地歷史,地理及其風土人情的認識。
3、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初步體會當地實踐對學生美感的熏陶,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并為日后進一步學習旅游業作鋪墊。
四、課程內容:教師向學生介紹,與學生動手查相關資料相結合,強調自主學習。
第1周:旅游業介紹。
第2周:展示搜集資料的成果。
第3周:參觀實踐。
五、學習方式及教學方式。
(一)學習方式。
以發現式為主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自主發現,從搜集中探索、把握基本旅游業語言。通過搜集資料,樹立創新意識,動手意識。加強學生對本地歷史、地理及其風土人情的認識。
通過參觀實踐過程,徹身了解旅游業的意義,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并為日后進一步學習旅游業作鋪墊。
(二)教學方式。
采用以講授、演示、實踐、活動指導相結合的學習方式,給學生以較充分的實踐機會,教師在演示、活動指導中幫助指導學生。
六、教材情況。
自編教材。
七、學習評價方式。
(一)學習評價的指導思想。
注重學習的過程而不是結果,關注學生的旅游學習參與程度與思維、情感的深度和廣度。評價是以方展性評價為取向,注重學生的發展而不是對其進行判定。旅游學習是綜合性很強的學習,注重學生的發展,從學生進步過程、努力程度、實踐、自評與他人評價等多方面評價,促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注重實踐。
(二)學習評價的方式。
采用表現性評價,關注學習的過程,以促進學生的發展。主要是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方法等方面取得成績作出評價,評價要有利于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對學生評價主要是三看:“一看學生學習該課程的學時總量,作好考勤記錄;二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如態度、積極性、參與狀況等,用‘優秀、良好、一般、差’等形式記錄在案;三看學生的學習成果,學習成果可通過實踐、匯報活動等形式展示,成績記入成長手冊中。評價的形式多樣,一般可采取以下“四結合”的形式,即教師的評價與學生的自評、互評相結合;對小組的評價與對組內個人的評價相結合;對書面材料的評價與對學生口頭報告、學習活動表現,平時的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以定性評價為主等形式。
校本課程的評價更多地依靠學校進行自覺自律的自己評價,不斷反思課程開發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自己批評、自己激勵、自己改進,保證校本課程開發的健康順利運行。建立較為規范的自覺自律的內部評價與改進機制,是一所學校成功地進行校本課程開發必不可少的重要條件。
1、主體的多元性。
校本課程的評價主體至少應該包括四個方面的人員:學校管理者、任課教師及班主任、學生自身、同學。
2、評價主體互動性。
如學生自評、互評、教師描述性、激勵性評價,學校不以評比為目的,而以研究或促進為目的的評價等等。
3、評價內容的多元性。
學習成績僅僅是其中的一部分。要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以及身體、心理素質、學習潛能、積極情感體驗等方面的發展。
4、評價過程的動態性。
通過多層次、多角度的評價,使學生逐漸感悟自身的發展,增強進一步提高和發展的愿望。
1、對課程開發實施者的評價。主要應從以下幾方面評價:
一、是學生選擇的人數,
二、是學生實際接受的效果,
三、是領導與教師聽課后的評價,
四、是學生問卷調查的結果,
五、是教師采取的授課方式及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情況。學校校本課程開發委員會應從以上幾個方面入手,研究各應占多大的權重,最后把幾個方面的因素綜合起來考慮,形成對課程開發者的最終評價。
2、對學生的評價。校本課程中對學生的評價主要采取學分制。學分的給定應考慮三方面的因素。
一、是學生學習該課程的學時總量,;不同的學時給不同的分數;
三、是學習的客觀效果,教師可采取適當的方式進行考核。
三個方面的因素中要以學生參與學習的學時量的考金為主,過程與結果為輔,但最終的學分要把三方面的因素綜合起來考慮。
隨著體育教育理念的更新,“健康第一”以及“終身體育”思想進一步深刻影響,學校體育課程的開發不再受到教材的限制,開發校本課程有了廣闊的空間。但是,由于受到學校激勵機制的yi不健全、教師自身專業,以及學校條件的限制,校本課程的開發在城鄉結合部中學學校開發還有許多困難有待進一步研究。
一、前言。
圍繞健康,快樂,終身受用的教育理念,實施太極拳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研究。在太極拳教學過程之前,教師應具體對教學內容有充分估計,創造教學情景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掌握所學的內容;要適應體育教育發展,選擇性編定武術教材是我校體育改革一項工作.目前我校選擇了24式簡化太極拳教材,重設武術課程,以適應當前體育教育改革需要。本文就孝陵衛中學的太極拳校本課程的開發作一研究。
二、研究內容與方法。
2.1實驗對象。
南京孝陵衛中學全校教師和學生。
2.2研究方法。
采用實驗法。包括:1、太極拳課程選擇、整合、補充、拓展、新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把教學主體關系設計成開放性,把傳授知識,技能融于師生之間的交往和互動中,并以自身的“榜樣作用”影響和引導學生,師生之間共同實踐,親身體驗太極拳運動,并積極地引導和啟發學生掌握武術技能,感受傳統體育太極拳的韻味。
體育教師應該具備選擇和應用各種教學方法的能力。一方面給學生示范講解教授的內容,另一方面注重學生在實踐中反饋信息。由于教學過程的開放性,決定了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提高對武術的興趣,了解對終生體育的需求的基礎知識。例如:判斷終身體育的兩個基本標準:1、這項運動是否能貫穿人的一生,以時間縱軸為標準;2、在同一時間看是否有不同年齡的人在從事這項運動,從事練習者年齡跨度越大則越接近終身體育的標準。
三、結果和分析。
3.1太極拳教學提高了學生對武術教材的興趣。
3.2太極拳教學培養了學生自主協作合作學習能力。
3.3太極拳教學注重教學過程和效果評價.
3.4太極拳教學拓展的學校體育的空間,對社區體育有指導作用。
3.5結論:在太極拳校本開發中,體育教師要更新觀念,積極投入到體育校本課程的開發中去。體育教師是校本課程開發的設計者實施者,應該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進行探索與研究,制定出本校的體育校本課程。體育教師要注重自身的素質提高,重視體育科研工作,搞好本校課程開發工作。
四、我校實踐過程中發現的問題。
4.1體育教師的興趣傾向與課程標準化,科學化的矛盾。
校本課程建設中,體育教師容易出于自己的知識,經驗,技能水平,照顧學生需要而表現出興趣主義。這種興趣主義的表現有:一是過多從自己興趣出發設立課程,二是過于照顧學生的興趣,不能保證一定的健康性,學術性,知識性。
實踐中建議在校本課程開發的初期學校積極鼓勵體育教師從自己興趣出發開展校本課程的設置。然后,可以逐漸從健康性,學術性,知識性,等方面多角挖掘課程。改革和完善,進而使校本體育課程更標準化,學科化。
4.2體育教師的專業素質局限。
體育課程開發對體育教師的專業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而現有的體育教師專業素質水平還不能適應體育課程開發的要求。實際上,體育教師隊伍的狀況參差不齊,體育教師很多看法還不成熟,缺乏行之有效的實踐。有能力參與體育課程開發的體育教師目前還不是很多,缺乏學校行政部門及專家的指導,所以開發體育課程需要重視體育教師培訓,要鼓勵體育教師積極投身于體育課程的改革中,這可以促使教師提高專業素質。
5.1體育教師應該具備和提高開發體育校本課程的能力。
體育教師的知識,技術,技能是影響體育校本課程開發成功的重要因素。體育校本課程的開發對體育教師的素質要求很高,首先,體育教師要善于結合學生需要和體育的特點及自己的優勢,確定體育教學的內容;其次,體育教師要能編寫體育教材。再次,體育教師在體育課程實施過程中要有駕馭體育教材的能力。師資的培訓使體育教師不斷具備開發體育校本課程的能力。我們更希望:1,體育教師的培訓應更具有針對性。2,體育教師的培訓應更具有實效性。3,體育教師的培訓應更具有連續性。
5.2創造有利于校本課程開發體制與建立激勵機制。
5.2.1進一步改革體育教育體制,建立激勵機制。
如果一個教師有學校的支持,對體育教育的改革就不會有后顧之憂;如果一個教師創新奮進,卻仍然“干與不干差不多”,就會失去改革的動力,學校領導沒有相應的決策,沒有相對民主的管理機制,那么教師很難積極參與到課本課程的嘗試和開發中來。也就是說,除了教師要扭轉舊有課程觀以外,也需要有相應的制度激勵。但教師對新制度,新改革的認識,接受,實踐,還有一個過程。只有建立一些激勵制度,措施,才能加快這一過程。在許多學校,競爭機制還只是在很小的范圍內起作用。
5.2.2實現體育課程改革活動的開放性。
首先學校之間要進行開放互動。教師每天的工作瑣細繁重,時間一久,容易因循常規,因而對改革的積極性不高,甚至有畏難情緒。只有將教師置身于學校之間的開放與互動中,以先進帶動后進,觀察學習他校的經驗,啟發教師的課程改革熱情。試點,互相交流,觀察,打破教師的固步自封狀態。當然,這首先要求校領導有民主開放,接受新事物的觀念。其次,讓專家和相關人士提供可借鑒的意見和經驗。邀請專家進行相關培訓,發表相關意見,指導體育課程改革。
摘要:校本課程是當今中學體育教學非常流行的教學新視角,對于推動中學體育教育的深入變革具有重大意義。體育校本課程是“以生為本”理念在體育領域的重要詮釋,以特色化為根本,以實踐性為動力,以促進中學生全面發展為宗旨。本文探討了校本課程的內涵及校本課程開發的重要意義,論述了中學體育校本課程的具體實踐路徑,以期促進校本課程和中學體育的良性融合發展。
自體育教學大綱在我國中學體育中廣泛推行以來,在取得一定實效性的同時也暴露出其千篇一律的問題,對中學體育的進一步發展形成了較大阻礙。每一所學校在地域地理、學校發展、學生特點、管理風格等方面都有著自身特色,整齊劃一的教學形式并不利于中學體育在各個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在貫徹教育大綱的同時,中學體育也應在自身的特色發展上做好文章,以校本課程開發為依托,構建具有特色的體育課程教學體系,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1體育校本課程的內涵。
校本課程,從字面意義理解,就是“以學校為本”的課程,即在貫徹中央和地方教育部門設置課程的條件下,通過科學和全面評估本校學生實際學習需求,在有效利用學校和當地社區教學資源的前提下而開發的具有特色性和實踐性的課程,可以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選擇。在體育校本課程開發上,必須堅持2個重要落腳點:(1)以學校為本、凸顯學校特色;(2)重視課程開發,凸顯實踐性。在內容開發上,必須在校本課程建設上涵蓋新的教育理念,在貫徹中央和地方基本教育精神的前提下,能夠客觀地分析和利用自身辦學特點、優勢和資源,在學校成員獨立、自主和自愿的基礎上聯合校外團體或個人共同進行教學改革。也就是說,體育校本課程開發一方面可以學校自身優勢為基礎打造獨特的課程體系,另一方面也可以對體育教材進行“校本化”改造,通過兩條腿走路打造豐富的體育校本課程體系。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pingyujiyu/55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