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好的教學計劃需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發展。希望這些教學計劃范文能夠對大家的教學工作有所啟發和幫助。
新課程教學感想正文:新課程教學感想一個半月已經過去了,新課程的教學到底和以前有什么不同,我內心還是沒有明顯的體會。在9月中旬,試著上了一節公開課,《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在處理上,我截去春秋戰國部分和教材原有的思考題沒有講,單講了秦統一和統一后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時間剛剛好。講完之后,自己以為比較成功,結果在詢問一位同事時,她說了一句:“這和以前的公開課有什么區別?”聽完這句,我當時的心涼了半截,后來仔細回味這句話,我的確沒有發現這節課和以前有什么區別。教材變了,倡導的理念變了,但我的授課方式卻沒有發生任何變化。我陷入了苦悶之中,到底該如何做才能走出目前的困局呢?其實說實話,我現在最大的困難不是新理念的問題,而是時間問題,50天到了,在授課中,我從頭講到尾,最多的班級上完六節課,基本上是一個星期一節課,按照教學計劃的安排,每節課只能花費一個課時,但是怎么做也不能達到那個程度。國慶節之前,參加了武昌區一次公開活動,大多數教師都面臨和我一樣的問題,在課程進度上都差不多。但是部分學校上的.也比較快,詢問原因,回答是對教材進行了刪減,有的部分直接讓學生閱讀,教師沒有進行講解,我膽子太小,不敢進行刪減,我怕我刪減的就是考試要考的?,F在的考試是教材上的每個知識點都可能成為考點。讓學生直接看,不講,我不敢。9月底,學校給每位高一教師配備了筆記本電腦,學校高一教室里也安裝了多媒體設備,當時我心中狂喜,這下用課件上課,時間上可以節約許多,講課的速度一定會快了許多,但20天過去了,舊的問題沒有解決,新的問題產生了。新的問題有三:一是我在課件中補充了大量材料,解決這些材料太費事,上回參加武漢市高一歷史研討課,主講劉正濤老師說無材料不成課,他的說法我非常贊同,在新課標要求下,教材不再是唯一的,將來的考試更多的會考查學生對材料的把握能力,在課堂上補充一定的材料是必要的,但選擇材料和解決材料都太費事;第二,用課件上課,圖片、影音資料等很好看,學生也很是感興趣,但這些多少會沖斷課堂教學主題。我在上完《太平天國》一課后,問學生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地方,學生回到我是“你殺我,我殺你”,他還不能準確表達那是“天京變亂”,我暈了;第三,課件上課用屏幕取代了板書,屏幕一放就過去了,沒有給學生留下很深的印象,使學生感到知識很零散。但這個問題現在我用多次重復和最后小結來加以彌補,同時我還增加板書,估計可能緩解。50天到了,一個關鍵的時間,我希望我能盡快走出困境。我也相信自己能夠。
1、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理解詩的內容,體會親人對“我”的無限關愛與殷切期望。
通過詩句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感情。
2課時。
掛圖、錄音機。
1、初讀課文,認識詩中有關字、詞。
2、有層次地朗讀課文,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所表達的親人對“我”的無限關愛與熱切期望。
教學過程:
同學們,你們收到過親人送的禮物嗎?你了解這些“禮物”的含義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課文《禮物》。
1、學生自讀詩歌,畫出不認識的生字詞。
2、檢測學生的識字情況,可以讀詩,也可以讀生字組詞,并引導學生隨機介紹自己識記字方法、積累的好詞語。
1、學生自由朗讀詩,想想自己最喜歡哪部分?為什么?
2、全班交流,你最喜歡詩中哪個禮物?為什么?
教師隨機抓住學生回答的原因,指導他們通過不同方式深入理解自然的力量,生命的偉大,時間的珍貴和知識的重要。指導學生讀出自己的喜愛之情。
3、指導從整體上朗讀詩,讀出喜愛之情。
1、音樂渲染,教師朗讀詩,學生想象。
2、學生談從親人送的禮物中體會到了什么?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隨機點撥出無論什么禮物,都表達出了親人們對“我的關愛與期望,體現了長輩對晚輩的深深情誼與殷殷期望。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詩,體會親情的可貴和偉大。朗讀的形式多些,可以個別讀,分節讀,小組讀等。
1、抄寫生字詞。
2、熟讀課文,試背頌。
禮物。
種子。
懂得。
自然。
禮物。
小雞。
懂得。
生命。
親人的關愛、期盼。
手表。
懂得。
時間。
《少兒百科全書》。
懂得。
世界。
1、進一步朗讀課文,體會作者感情。
2、會寫本文的生字。
3、完成語文天地中的有關內容。
1、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2、說說自己在現實生活中怎么體會到親情的?
3、觀察文中前四自然段,看看這幾小節在結構上有什么特點?
4、引導學生依照詩中的寫法,寫一段話。
5、全班交流所寫的內容。
1、學生觀察生字表中的生字,提出較難寫的。
2、教師示范寫有關字,重點指導寫“禮、懂、精、博”
3、完成語文天地中的d2中的第一行。
1、抄寫并背誦《游子吟》。
2、和家人一起制作家庭小檔案。
3、預習第二課。
游子吟。
家庭小檔案。
新一輪課程改革實施以來,筆者聽過不少語文公開課、示范課,也多次參加評課。每一次聽課,總有這樣一種感覺:無論課教得怎樣,執教者在教學設計上都下了很大的功夫,有的甚至對每一個環節都做到了精雕細刻。而多媒體的運用,更是使預設的教學程序固定化。有些課為了體現新課程理念,也安排學生“探究”,組織學生討論,但只是在教師“設計”的范圍內進行,不能越過“雷池”??傊?,教學過程不是以課堂上的學情為轉移,而是以教師設計的教案為轉移。
筆者以為,重視教學設計無可厚非,但精雕細刻卻大可不必,課堂上也無須死摳課前設計的教案。一堂課在大的環節上應該合理安排,力求清晰,但如果每一個細小環節都考慮得十分周到,甚至天衣無縫,必然會剝奪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而“精雕細刻”之所以備受推崇,是因為它便于教師的課堂操作,還可以避免在教學過程中出現“閃失”。這樣的課堂教學,顯然是以教師的“教”為中心,體現的是教師的個人意志,學生在課堂上自始至終聽任教師的擺布,雖然也不乏思維活動,但在很大程度上是在為教師的課堂操作服務。
我們經??吹?,有些教師在課堂上擺出一副“先知先覺”的架勢,把自己的閱讀體驗通過各種手段強加給學生,其最終目的是讓學生與教師達成共識。這樣的課,主動權完全掌握在教師手中,學生根本不能沉下心來,深入文本,獨立思考,更不能發表不同的意見。
成功的課堂教學應是教師的“教”服務于學生的“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平等對話,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其教學設計決不是用連環套似的操作程序來控制學生,而是致力于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自由探究、多向交流的情境和氛圍,是一種宏觀調控。它只需在總體上構建合理的框架,并明確師生努力實現的三維目標,而具體過程則留待課堂上靈活處理。它必須留出一定的空白,讓學生以自己喜愛的方式去填補。從某種意義上說,學生也應是課堂教學設計的參與者,因為只有他們最了解自己的學情。事實上,學生一旦掌握了學習的主動權,便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教師在課前根本無法預料的情況。這便要求教師根據學情適時調整教學思路和教學步驟,在必要時甚至可以改變“既定方針”。你若真正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就應該讓學生分享課堂控制權,就應該放手讓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發表獨立的見解,鼓勵學生大膽懷疑、大膽批判。這樣的課必然充滿“懸念”,甚至會發生“意外”??梢哉f,一堂毫無“懸念”即完全按照精雕細刻的教案施教的課不能看作成功的課。
誠然,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設計也是一門藝術。但這種藝術不是體現在如何“教”出觀賞性,“教”出新花樣;而是體現在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如何對學生的自主學習進行合理的組織和指導,如何使學生從學而無疑走向學中生疑,如何對不斷變化的教學情境作出即時判斷和處理,對放開學生手腳后難以避免的.過頭現象適時糾偏,尤其是在發生“意外”時處驚不變,駕馭得當。這無疑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來原《中國教育報》。
人們運用數學的方法觀察現實世界,分析研究各種具體現象,并加以組織整理,發現其規律,這個過程就是數學化。數學的組織現實世界的過程,就是數學化的過程。因而我們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要將現實的以及現實之上抽象出來的各種層次的“數學現實”世界,進行數學地處理,用數學化的意識去進行教學的設計,這種設計理念就是數學化設計理念。
(二)問題化設計理念。
在教學設計的時候,如果始終將數學的教與學置于各種奇妙的富于思考問題情境之中,這種設計就是很好地貫穿了問題化設計理念。我們的教學設計,要處處體現問題化理念,問題化理念的根本目的,就是讓學生想學數學。要將教學形式盡量設計成引導式啟發式。具體體現在:一要創設思考數學的情景。二是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用語要設計成多用問句、用巧妙的問句形式問出來。
(三)活動化設計理念。
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時,如果能將靜態的教學內容設計成動態的過程;將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設計成老師與學生的互動;將傳統意義上的“紙筆方式”設計成學生動手操作方式?!彩菍⒔虒W設計成“動腦思考與動手操作并用、學生與老師互動”的設計思想,這就是貫穿了活動化的教學設計理念。
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親眼看一看,親耳聽一聽,親手摸一摸,親自試一試,親身演一演。
例如:一年級第二學期《度量》,教師通過讓學生用手拃量一量課桌,用腳步測量班級前門到后門的距離等,讓學生理解了單位長度的含義。
例如:二年級第一學期《時、分的認識》,教師設計在一分鐘內分組進行涂色、口算、寫字、把脈,切實感受一分鐘的長短。
當然,這里所講的活動化設計理念,并不是要求把小學數學的所有內容都變成活動化的形式。但是,在新課程標準非常強調學生動手,學生操作,學生做數學的今天,數學設計的時候,盡量多一些貫穿“活動化設計理念”,是有積極意義和作用的。
例如:二年級新教材第一學期《角和直角》,教師讓學生拿著三角尺去尋找身邊的直角。
今天聽了我校趙勇主任的《新課程課堂教學新技能》的講座,收獲很大。通過典型的教學案例,分析了新課程課堂教學技能的主要教學功能和基本要領,指出課堂教學技能訓練的方法和途徑。對教師新課程下課堂教學中的基本技能和新課程下的一些新的組織模式的技能等開展指導,值得我們每位教師學習借鑒。如何將新課程課堂教學技能與我們的教學實踐緊密結合,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統一。改變課程的功能,新課程突出強調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依據基礎教育的性質和時代的特點,重新界定新時代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概念,教會學生掌握終身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要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式,注重學習過程,改變學習方式,讓學生學會學習;要在學習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健康情感、積極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并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現在課堂教學目標中,貫穿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落實在課堂教學行為中,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
二、有效地與學生交往互動。
教學的本質是交往。新課程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互動的過程,是師生共創人生體驗、共同發展的過程,是師生互教互學的學習共同體。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安全、自由、寬容、理解的教學氛圍,改變課堂上教師一味關注自我表現的狀況,要進行傾聽與對話、溝通與交流、合作與共享,把課堂變成師生活動主體之間交往互動的空間,讓知識在傾聽與對話中生成,在溝通與交流中重組,在合作與共享中增值,實現“教學相長”,共同發展。
三、轉變角色,做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
新課程要求教師轉變角色。教師不再是單一的知識傳授者,而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課堂教學的積極的心理氛圍,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帶領學生走向知識;要幫助學生制定適當的學習目標,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引導學生改變學習方式,指導學生建構知識;要以教師的教學行為方式參與學生的學習過程,在觀察、傾聽、對話、交流、合作中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與學生一起分享認識與情感,尊重學生的差異、人格和選擇,與學生一起探究真理,并勇敢地承認自己的過失和錯誤。
1、認為教學設計是技術學性質的代表人物是,發表——。
2、認為教學設計是實踐性知識的代表人物是。
3、課堂教學設計的四種理論基礎分別為系統論、、、和。
4、教學前設計的過程分成、、三個步驟。
5、教學分析就是對、、進行分析。
6、學習目標在教學設計中的意義可以概括為、、
7、對學習者進行分析,我們可以從、、等角度入手。
二、簡答題。
3、怎樣理論“教學有法”和“教學無法”的關系。
4、簡述學習任務分析的步驟。
5、教學反思的形式有哪些?
三、論述題。
1、試述應該建立一個怎樣的課堂教學設計的基本模式。
1、實效性:在課堂教學的設計上必須注重實效,使學生扎實地掌握知識,提高素質。
2、靈活性:課標中說“讓學生學有價值的數學”“讓每一名學生在數學中得到不同的發展”。所以,在教學設計中教師要力求讓學生學習的是生動的數學,生活中的數學,有價值的數學,并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3、新穎性:即要求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一系列新穎的,能動性強而又有思考價值的活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引導學生創造性的學習。
4、培美性: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學生不但是學習的主人,他們在教師的引導下還將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因此,課堂教學也充分體現出對學生評價能力和審美能力的培養這一人性化目標。
5、有趣性: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教學設計要形式多樣、富有趣味,以激發學生的情感及積極性。如低段年級可運用兒歌和小游戲完成教學。
了解了教學設計的特征,我們再來談談新課程理念下的幾種常用的教學設計。
(一)基于思維加工的設計。
1、指導思想。
數學學習的本質是思維。數學思維過程是人腦對外部的數學信息的接受、分析、選擇、加工和整合的過程,是一個從外部感知到內化的交互作用的過程,另一方面,內部材料在經常得到恰當的使用過程中,逐漸使主體的認知結構得到完善和發展。教學活動過程即引導學生積極的、有效的提取可利用知識、經驗,主動建構知識,促使思維優化的過程。
2、操作框架。
創設情境,激起學習“需要——思維加工與認知重組——提供反饋與修正——提供技能運用”的遷移情境,促進知識遷移。
案例:十幾減9。
一、新、舊教材的對比。
原教材提供的解題策略;利用減法的意義直接計算(相加算減)。原教材內容的呈現方式:示范講解——練習鞏固。教材十分注意示范性,其數學科學依據是減法的定義,其心理依據是學習的遷移規律。原教材也注意到將抽象的知識進行初等化處理,即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內化為心智技能,并通過反復強化訓練,達到算法熟練化。但問題在于:有的孩子不會加法,減法也就不會了,并且提供的材料的探究空間較小,在學生操作過程中,驗證性成分多于體驗性、探究性成分。
新教材變得開放性和探索性,為學生利用已有的經驗加工信息留下了空間,為學生的交流提供了可能。對此的解題策略有相加算減、破十法、連減法、退十加補等。顯然,學生能采用什么口算方法,取決于其自身的數學經驗。不同知識積累的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是不一樣的。教師應為不同的學生提供有利于釣用已有知識加工信息、獲取新知識的環境。
二、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學生提出問題。
(二)小組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1、探究學習15-9的計算方法。
(1)學生自主探究,獨立思考。(師:怎樣計算15-9?請你們獨立思考,想辦法計算,也可以用學具擺一擺,看誰算得又快又對)教師巡視。
(2)小組討論交流計算方法,教師巡視。
師:看來同學們都有自己的計算方法,請大家在小組交流一下,然后每組派代表介紹。
2、小組討論交流。
(1)學生小組討論,教師巡視。
(2)學生匯報。學生匯報喜歡的方法時,教師問為什么喜歡這種方法。
(3)教師小結。
3、遷移練習。
(1)小組先交流解決16-。
9、12-。
9、14-9,有困難的可以借助學具。
(2)讓個別學生回答,并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3)“你還知道哪些十幾減9的算式”教師板書算式,讓學生說一說想法。
(三)鞏固練習(略)。
(四)小結(略)。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留給了學生加工信息的時間,學生結合滋生已有的計算和操作經驗,通過觀察、分析、歸納、整理,建立了運算表象。學生的交流是在經過自己思考以后開始的。交流給學生提供了解釋和評價他們自己思維過程的機會,也提供了反思自己的學習機會,體現了學習的自主性。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思維加工的措施:(1)設當提示學生用已有的數學現實和已有的策略解決問題,并盡可能創造機會激勵學生在各種情境中去應用這些策略,使策略由外部監控轉變為內部自我調控。(2)留給學生運用策略尋求問題的時間,并組織討論和反饋評價,使學生在交流中完成知識的學習。
(二)基于“活動、操作”的設計。
1、指導思想。
學習是學生自主的一種意義建構,知識的獲得及心智技能的形成,是由動作結構和活動結構逐步內化的,學生的發展有三條途徑:觀察、操作、思考。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活動參與,主動獲取知識,并經由心智技能的掌握而促進智能的發展。
2、操作框架。
建立學習目標,通過“參加實踐活動——進行實際操作——分析活動結果——概括學習所得——反思”的活動過程,促進學習遷移。
案例:認識圖形。
一、新、舊教材對比。
原教材:直接通過引導學生對具有所學的平面圖形形狀的事物手帕、照片等的觀察,抽象出平面圖形。練習內容較單調,呈現方式過于機械,不利于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
新教材體現了從立體到平面的設計思路,并注意(1)讓學生將實物的面用印泥印、在沙上印、動手畫等方式把平面圖形表示出來,體會面于體之間的關系。并通過活動操作,形成平面圖形的表象,了解基本圖形中元素間的關系。(2)建立圖形和相應名稱的對應關系,運用概念辨析實物;(3)由面想象體,逆向體會面與體之間的關系;(4)練習從比較復雜的平面圖形中分析出簡單圖形。此設計,體現了課程標準中對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要求。
課程標準中對空間觀念的描述是“能由事物的形狀想象出幾何圖形,有幾何圖形想象出事物的形狀,進行幾何體與平面視圖、展開圖之間的轉化;能根據條件作出立體圖形模型或畫出圖形;能從較復雜的圖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圖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關系;能描述事物或幾何圖形的運動和變化;能采用適當的方法描述物體間的位置關系;能運用圖形形象的描述問題,利用直觀來進行思考”。
二、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
(二)新授課。
1、認識四種平面圖形(摸一摸,認一認)。
(1)觀察已準備好的物體是由什么圖形圍成的,互相說一說。
(2)小組交流(生說自帶無提示有哪些圖形圍成的,其他人可補充)。
(3)班級匯報(學生拿自己的物體上來匯報,邊指邊說)。
2、掌握四種平面圖形的特征(畫一畫,說一說)。
(1)小組合作學習(學生畫長方形、三角形、圓。)(2)學生操作。
(3)小組匯報(以小組為單位匯報,說出自己畫的圖形名稱;其他生可補充、糾正;評選畫得好的貼在黑板上。)。
(4)說說四種平面圖形的特征。
3、回憶生活中的圖形(想一想,說一說)。
4、鞏固練習(說一說、連一連、涂一涂、數一數、小游戲)。
案例中教師提供條件讓學生活動起來。弗萊登塔爾認為,學習活動最好的方法是做,通過“做”,把靜態的知識變為動態的知識?!皠邮肿觥币彩菄鴥韧鈹祵W教育研究的熱點話題?!皠邮肿觥钡奶攸c:(1)動手實踐,從生活中取材。(2)主動學習,聽過的會忘記,看過的能記住,做過的才能學會。(3)不僅強調知識學習,還強調學習方法、思維方法、學習態度的培養。(4)提倡合作交流。(5)有一個主題。
(三)基于探究性學習的設計。
1、指導思想。
最有利于學生發展的學習,是提供各種機會,創造各種條件讓學生自己去嘗試與探究,使之重新“發現”某種規律性的東西——概念、規則、原理等。
2、探究式學習的基本特征。
探究,指學生構建知識,形成科學觀念,領悟科學研究方法的各種活動,探究式學習應有以下特點:(1)問題。一個好問題的特點:本身具有興趣,能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能激活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調動一形成的策略和模式;問題的解答中包含著明顯的相關概念或技巧;問題有多種解法,或有多種解答方案,各種解法設計不同分支或領域;問題可以加以推廣。(2)假設。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做出假說或猜想。(3)證據。在課堂探究中針對問題搜集事實證據。(4)解釋。對搜集的證據進行歸類、統計、分析等,并運用已有的知識得出結論,作出解釋。(5)評價。對結論的可靠性作出評價。(6)交流。學生闡述和論述自己的解釋。
探究式教學不一定要包含上述全部基本特征。但不能缺少起核心要素作用的探究性活動內容。這一核心就是建立假說。,它能讓我們確定收集證據方向。
3、操作框架。
問題情境或研究課題——假設(因果關系)確認(收集資料)實驗與發現——驗證與問題解決、解釋、習得。
案例:商不變的性質(詳細過程略)。
1、提問(師:看到課題你想提什么問題)教師根據學生的問題選擇板書。
2、組織探究活動。
(1)大膽猜想(同時加上、同時減去、同時乘以、同時除以)(2)驗證猜想。
3、原理內化。(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數(零除外),他們的商不變)。
4、鞏固練習(獨立練習、辨析練習、發展練習、)在教學中,教師經歷了一次發現的過程:(1)讓學生面對問題。(2)建立假說。(到底在什么情況下商不變?)(3)收集證據,驗證猜想。(以16÷8=2為例,小組合作進行驗證。)(4)解釋。學生解釋驗證結果(5)交流評價。通過歸納。
總結。
對驗證過程中獲得的信息進行組織和整理或與教材對比得出結論。
在整個探究活動中,教師是組織者,從提出問題到指導探索,教師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教師又扮演的是“顧問”的角色,將學生置于主導地位,引導學生在比較自由的氣氛中進行知識的“再創造”。在學生多角度的思考過程中,培養以發散思維為中心的創造思維能力以及科學的態度。
需要注意的是,學生的探究性學習活動是在不同的水平上進行的。有三種水平:
(1)一級水平的探究活動(有結構的探究):探究式給學生提供將要調查研究的問題、解決問題所要使用的方法和材料,但不提預期結果。學生自己要根據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找回問題的答案。
(2)二級水平的探究活動(指導型探究):在探究時只給學生提供要調查研究的問題,有時也提供材料,學生必須自己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弄清楚如何回答探究問題。
(3)三級水平的探究活動(自由探究):在探究活動中學生必須自己獨立完成所有的探究任務,包括形成要調查研究的問題。
第一扎實進行課前準備,使教師大于學生。
課前準備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做好課堂教學過程的預案。問題開放后學生的表現及反應是多種多樣的,因此應該做好充分準備,使教師的預設大于學生的可能;二是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組織學生進行一些學習準備活動,如收集資料,社會調查,預習教材。三是發揮集體智慧,加強集體教研,使課堂準備集思廣益。
第二。
著力優化課堂結構,使教師小于學生。
課堂重在于生成。生成的東西大于老師的傳授,就發生了裂變效應。如果課堂上教師說的多,學生沒有共鳴與共振,教師教多少,學生學多少,那么這樣的課堂就是失敗的課堂。所以優化課堂結構,就要變講堂為學堂,是教師小于學生,讓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第三。
養成反思總結的習慣,使學生等于老師。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學會對自己工作進行總結和反思,每課對教學目標達成要反思,每周對教學中的亮點和失誤要有階段性的總結。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及時總結反思自己學習的經驗和教訓,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千萬不要以為反思只是教師的事情。在反思這個方面,學生與教師都要同等地作到。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數學課堂是變化的,教學設計自然不唯一,只要教師們從學生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掌握理論,潛心鉆研,定會摸索出更多更好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自主探究與合作的過程中獲得真正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經驗。
教學設計,就是對教學的過程進行事前的思考,之后做出供下一步進行教學的一個行動方案,做出行動方案的過程,就是教學設計。
就其本質而言,教學設計是一個分析教學問題,設計、評價、修改解決方案的系統計劃過程。一些專家所提出教學設計概念的觀點大體一致,即他們都強調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的過程,包括如何編寫目標、如何進行任務分析、如何選擇教學策略與教學媒體、如何編制標準參照測試等。這些操作是必要的,也是最基本的。
1、分析教學目標。
分析教學目標是為了確定學生學習的主題,即與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或基本過程有關的知識內容。分析教學目標時要考慮以下四個方面:1、學習者的主體特征;2、教學目標只定義所有學習者都要達到的基本要求;3、教學目標應有一定的彈性和可變化性;4、注意能力與素質培養目標的提煉。
2、設計教學情境。
創設情境的方法有很多,例如用計算、比喻、演示教具、設疑、對比、類比等等來創設情境。建構主義強調要在真實情境下進行學習,其好處就是能減少知識與解決問題之間的差距,強調了知識遷移能力的培養。我們教師應為學生提供一個完整的、真實的問題情境,以此為支撐物啟動教學,使學生產生學習需求。例如:加減混合運算可以設計為乘公交車的上下車。
3、設計教學形式與方法。
現在教學形式與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有合作探究的、動手實踐的、觀察比較、開放型的,等等。我們都是根據教學目標、學生特點來設計最適合的教學形式與方法。
4、設計學習方式。
小學數學學習應該是兒童自主的數學活動,要讓兒童在動手操作中探究、發現、解決問題。我們在設計學習方式時要讓學生自主地參與,并關注學生學習過程的親歷與體驗。
1、教學內容本身要有科學性,要做到內容準確無誤,符合科學規范。
2、在設計教學內容如何教的過程時,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二)形式設計趣味化。
在教學中,凡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都應該是我們設計小學數學教學時所使用的載體。如小學生喜歡的卡通人物的主人公,神話故事里的人物,都可以借用過來進行教學設計。還有形式喜歡的活動或運動形式,也可以是用作載體的教學形式。
例如:二年級第一學期《小統計》。
教師設計摸球游戲,規則:10個球,摸出3個紅球的為一等獎,摸出2個紅球的為二等獎,摸出1個紅球的為三等獎。讓學生進行統計,并畫出統計圖。
(三)結構設計生動化。
將一節課的內容通盤考慮來進行設計,而不是一盤散沙式的。只有對整節課通盤設計,一節課的結構與主線才能富有邏輯性。只有設計出邏輯性強、結構嚴謹的整節課,再配合前面所談的對內容與形式進行的巧妙設計,才能為那些善于語言表達的教師上好一節課做好充分的準備。
(一)作為組織者如何調控應變。
傳統教學的“問答式”、“說聽式”教學,教師是課堂的主宰者,課堂成為教師的“一言堂”;學生不敢越雷池半步,只有先舉手再發言、只有經過老師的同意才可以發言,課堂上一般不會出現“學生插嘴”的現象。然而,新課程倡導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倡導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合作者、研究者,在這種寬松、融洽的課堂教學氛圍中,“學生插嘴”現象的產生是合情合理的、無可非議的,它不是“亂”、而是“活”,它是新課程條件下的教學景觀?!皩W生插嘴”是學生自我實現個性張揚的最佳途徑,因為學生是在一種沒有約束、沒有負擔的的教學情景中產生的“插嘴”,這種個性的張揚是真實的、積極的、有意義的,它是學生的直覺、頓悟和靈感而迸發出來的創新性思維?!皩W生插嘴”現象的產生將考驗教師的教學理念、調控水平、應變能力以及引導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如:當學生的“插嘴”不盡人意時,你怎樣讓學生愉悅地坐下來;當學生的“插嘴”富有挑戰時,你如何盤活、如何進行教學的“二度設計”,讓學生的“插嘴”成為學習的資源,成為學生探究知識、發現規律的新的起點。
(二)作為引導者如何啟發思考。
提問是每一個教師課堂教學最常用的方法,是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的最直接的手段。但是,教師問什么,怎樣問是應特別重視的問題,課堂上問題的設置是一項創造性的勞動。講授一個定理可設計若干不同的問題,可有若干不同的問法,但不同的問題不同的問法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因此,準確掌握大綱所要求的尺度,明確所學知識在本書中的地位和作用,恰切地把握學生的認識能力和思維水平,才能問有所思,問有所答,學生思維積極活躍,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例如:(1)“還有沒有其他的解法?”這是啟發學生思考面的很好途徑。(2)“你是怎樣想的?”這是引導學生反思和有條理說明思考過程。(3)“如果……,會怎么樣?”這是促使學生深入思考的有效策略。(4)“他對嗎?錯在哪兒?”這是理解他人思考方式與從他人的思考過程中探索新的思考方法。
1、要給學生思考的時間。
值得研究的是,教師提出問題后,應該給學生多少思考時間。實驗表明,思考時間若非常短,學生的回答通常也很簡短,但若把思考時間延長一點時間,學生就會更加全面和較為完整的回答問題,這樣,合乎要求和正確的回答率就會提高。當然,思考時間的長短,是與問題的難易程度和學生的實際水平密切相關的。目前在課堂學習中,教師提出問題后,不給思考時間,要求學生立刻回答。當學生不能立刻回答時,便不斷重復問題,或者另外提出一些問題來彌補這個“冷場”。其實,這是干擾學生的思考,“冷場”往往是學生正在思考,表面冷靜,實際上思維活動卻很活躍。
2、啟發要與學生的思維同步。
教師提出問題后,一般要讓學生先作一番思考,必要時教師可作適當的啟發引導。教師的啟發要遵循學生思維的規律,因勢利導,循序漸進,不要強制學生按照教師提出的方法和途徑去思考問題,喧賓奪主。
(三)作為合作者如何平等參與。
作為學習參與者,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學生一道尋找真理,并且能夠承認自己的過失和錯誤。意味著人人參與,意味著平等對話,教師將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平等中的首席”。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學習的機會”,又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數學課程要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倡導“合作、交流”的學習理念,課堂教學中的“合作、交流”主要是通過“課堂討論”的途徑來實現的。如何能使學生對枯燥乏味的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呢?隨著數學新課標教材的推廣,“討論”這種方式越來越多的被運用于課堂,“課堂討論”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方法的過程中互相合作、主動參與、探究知識,進行交流的活動,是使學生在探究數學問題中互相啟發、互相補充,獲取數學知識的途徑。提高數學能力,提高數學素養,實現學習目標的教與學的方式。下面我將談談初中課堂教學中的課堂討論。
一、讓學生明確課堂討論目的。
課堂中展開討論,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教師在組織課堂討論前盡可能要做到心中有數;解決什么問題;達到什么目的,在組織數學課堂討論中要重視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著眼于學生的長遠發展。
二、選擇好課堂討論的內容。
1.討論應放在知識的重、難點之處。
教師確定的問題首先必須是教材的核心問題,即教材的重點、難點、關鍵。其次,所確定的問題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讓學生樂意接受問題所帶來的挑戰,能誘發和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因此,在組織學生討論,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比教師反復地強調“這是重點,難點,大家一定好好學”的效果要好得多。
例如,在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上冊“整式”一節中“理解整式的意義”,既是重點又是難點,這里有必要安排討論。當學生由例題列出:“3x+5y+2z”的式子時,應該鼓勵學生思考并且討論這個代數式還可以表示什么?通過討論,首先幫助學生體會符號表示的意義,即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數,其次也拓展了思維,發展了他們聯想類比的能力。通過討論,使學生對“整式的意義”能有更深刻的理解,學生在相互交流、討論、爭辯的過程中,獲得了新知,體驗合作的快樂。在整個過程中,學生的主體作用也得到了體現。
2.課堂討論中要營造討論氛圍,創設討論情景,把討論放在解決問題的方法上。
教師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一種民主愉悅的教學氛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積極引導和鼓勵每個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當學生討論有獨特見解時,教師要及時給予表揚,當學生討論遇到困難時,教師要適當給予支持,教師應努力使全體學生尤其是后進生都敢于參與,樂于參與討論活動。讓學生有積極參與的欲望,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善于把握學生的思維特點,創設良好的問題情景,激發學生的數學思維。在解決問題時,應組織學生討論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動手、動腦、動口,讓學生在一系列的過程中試著去解決問題。例如,在學習公理“兩點之間的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時可創設這樣的問題情景,從上海到廣州,可以坐火車,路程約為1780公里。也可以坐輪船,航程約為912海里,相當于1689公里。還可以乘飛機,大約為1150公里。要求學生仔細讀題并進行小組討論:“你能發現什么數學問題嗎?對于這三種行程,你們能發現什么?為什么三種行程各不相同?”“為什么飛機行程最短?”這時給予學生充足的討論時間,學生只有經過認真思考整理,才能表達出來。并進一步發現和得出公理內容。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從中感受到數學學習內容是現實的,有意義的。
三、安排好“課堂討論”的時機。
1.解決方法呈現多樣化時,才適宜于組織討論。
現行教材中,常常會出現開放性習題。如“一題多解”和“一題多變”的情況,這類題目的答案不唯一,由于初中學生思維水平的差異,思維角度的不同,思維策略的不同。對同一個問題,會產生不同的思維結果。這時采用討論的形式效果比較好。例如,在四邊形abcd中,ad=bc,請添加一個條件使四邊形abcd變為平行四邊形。(寫出所有可能情況)這道題答案不唯一,并且有一定的難度。我認為將這道題作為課堂討論比較合適。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見解,但一個人的思考畢竟有限,只有在眾人的點撥、啟發下才會使自己的思維更開闊,從而更全面透徹地解答此題。
2.課堂討論放在產生結論的過程中。
在教學中,教師在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感性材料和適當的講解之后,組織學生討論,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分析、比較、歸納、概括的能力。
如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上冊“絕對值”一節中,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用絕對值比較兩個負數的大小,即“絕對值大的反而小,絕對值小的反而大?!睂τ谶@一結論,學生只有通過自主探索才能加深對它的'理解。今后才能靈活運用??闪袔捉M負數,如-5,-3,-1,-4,-1.5,-3.5。先利用它們絕對值的大小,觀察結果會有什么發現?在此展開討論引導學生再舉例,再討論,從而總結出自己的發現。通過一系列的舉例,討論,學生不僅掌握了這個結論。同時他們的分析概括能力也得到了培養。
四、課堂討論應注意的幾個方面。
1.要多鼓勵。
教師應在課堂討論中,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始終把關愛和信任的目光投向學生,傾聽其意見,追究其思路,鼓勵其自信,從而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獲得最佳的討論效果?,F在不少中學生在課堂討論中往往自信不足,缺乏表達的勇氣。學生認識問題往往帶有片面性,他們的發言或對,或錯,或深刻,或膚淺,教師應肯定其主動表達的勇氣和可取之處,針對學生不成熟的或錯誤的發言,通過適時的點撥,指導辨析,令學生心悅誠服,積極主動地接受正確的觀點。
2.在課堂討論中多啟發學生。
根據學生的發言,質疑問難,幫助學生發現矛盾,循循善誘,啟發學生自己糾正錯誤,或深入認識問題的本質。課堂討論必須全員參加,要面向全體學生,討論的內容,方式要照顧到各種學習水平的學生,這樣才符合促進全員參與,爭取大面積豐收的宗旨。因為我們所教的學生學習水平、智力發展程度參差不齊,所以討論的問題既要突出“點”又要照顧到“面”,做到點面結合,難易得當,從而促使學生全面地、多角度地去思考、去討論。
總之,討論要讓每一名學生都充分參與,積極地發表自己的觀點,直到達成共識。實踐證明,選準內容,找準時機,用準方法,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能最大限度地給每個學生提供參與學習的機會。課堂討論有助于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提升學生的交流能力,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有助于形成學生的數學品質。所以,我們要進行有效的課堂討論,才能真正使課堂煥發出生機和活力。
(作者單位:551202貴州省龍里縣洗馬中學)。
忙忙碌碌中一個學期又過去了。每個人都在忙碌中感覺到了一絲疲憊,事情總是一件接著一件,檢查總是一波接著一波,我們的老師們卻好像鐵打的漢子,即使事情再多,即使身體已經負荷,卻依然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因為這不僅是工作,更多的是責任。
英語教學,一個既尷尬又任重的工作。孩子的個別差異,家長的不關注,與校領導的重視和支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讓我們感覺身上的擔子變得很重很重。因為即使我們嘔心瀝血也總是在追趕的路上,即挫折又心酸。
靜下心,總結和反思一下,找找可行的,彌補不足的,因為無論多么艱難我們也要繼續奮斗。
首先,最讓我們感動的是何校長和韓校長兩位領導為了開拓我們的眼界,提升我們的專業能力,連著兩年請區教研員和區骨干教師多次來校指導。每一次的說課備課、質量分析,他們更是全程陪同。并且針對英語教學和英語活動,給予了我們指導意見,開闊我們學習視野,提供寶貴的建議,傳授寶貴經驗。肩扛著這滿滿的期望,我們奮力奔跑在英語教育的田徑賽場上,也許現在的我們還未能完成領導交給我們的重擔,達到期望的高度,但我們會一直朝著那個方向努力著不斷前行。
其次,我們有優秀的團隊,三年多不斷的學習與磨合,讓我們更有默契,褚昊老師的加入更是讓這個充滿柔情的隊伍里多了一絲陽剛之氣。在這個團隊里,我們經?;ハ鄮椭?,每次講課備課的時候,我們都互相出謀劃策,提供建議??梢哉f每一節課都是大家智慧的結晶,每一個點子的背后都有我們共同的身影。在這樣一個和諧的集體中,我們每個人都成長了很多。
其次,為了讓學生能喜歡學習英語,我們總是費盡心思的去想各種小手段提高他們的興趣??紗卧~全對可以換免字帖啦;小組pk賽等等。我們總是絞盡腦汁想著方法來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里邊最具效果的,就是小組pk。自從提倡小組合作學習,組建學習小組以來。小組間的競爭被提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三年級一開始的作業收齊都是費勁的。自從小組競爭開始以來,作業從沒用我操心過。
針對教學,五六年級英語是一個跨越點,從聽說讀到大量的詞句背誦,學生不能很好的適應新的知識,單詞背誦起來尤其費勁。這學期,我繼續查找方法,與老師與學生溝通尋求單詞記憶的竅門。
在英語教學中,我們還有很多不足,有很多做的不夠好的地方,但我們會努力學習和改變,爭取做到最好。
您現在正在閱讀的新課程背景下復習課教學設計的幾點思考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新課程背景下復習課教學設計的幾點思考內容摘要復習課作為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課型之一,是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提高的一個重要過程。
長期以來存在著這樣的現象:教師有的大量收集習題、試卷,讓學生在題海中苦戰;有的爆炒冷飯,讓學生機械重復地練習,期末復習時甚至讓學生把書后《總復習》做好幾遍;有的采用練習校對再練習再校對的教學方式,把學生會做每一題復習題作為教學目標。如此纖夫式的復習模式,完全喪失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失去了復習的真正意義:讓學生學會自己復習。本文著重以培養學生的自我復習能力為基點,試圖探索積極的、有效的新型復習課教學模式。
關鍵詞:自我復習能力有效教學模式。
【背景描述】。
幾年來的新課程改革不乏這樣一個現象:數學新授課的教學研究轟轟烈烈。
因此,新授課的課堂教學發生了本質的變化:教學中把新的教學理念轉化為新的教學行為成為教師的自覺行動,動手操作、獨立探索與合作交流已成為課堂教學的主旋律而老三課(練習課,復習課,試卷分析課)受到空前的冷落,占數學課時總量近二分之一的老三課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的現象普遍存在。在練習課和復習課中教師往往是以機械重復訓練占主導,其課堂教學的主要流程是教師按照書中的練習題,講一題后讓學生練一題,按程序進行到下課為止,或教師講幾個要點,然后布置作業,讓學生一做到底。這種低效、牽著鼻子走的炒冷飯式的課堂教學,無疑制約了教學效率的提升,蠶食了課堂改革的成果,更抵制了學生自我復習能力的培養和發展。
【現象點擊】。
之一:概念復習課任由學生信馬由韁。
一堂40分鐘的概念復習課,本應在新學的基礎上進行運用和延伸,來強化學生對四邊形特征的認識。然后此案就在教師的三問中結束了,而這中間的大部分時間都交給了學生,學生說一句我說一句,交流的仍是新課所教的知識,沒有深化和內化,當然復習對學生也就沒有了收獲。
之二:計算復習課大量的習題練習。
分析:如此盲目地練習做題,沒有重點和難點之分,沒有特殊題組的分類,沒有形式的變化,整一堂課學生埋沒于習題中,沒有思考的余地,整理的空間,分析的機會,對學生的知識整理和提升毫無益處,只會讓學生成為計算家,面對曾經發生的計算錯誤,學生依然不會發現,當然也會錯誤重犯。
【感悟與思考】。
(一)復習課意義亟待重新審視。
目前很多教師在總復習之前的新授課,會精心設計,認真準備,會因為課的不成功而耿耿于懷。而總復習在他們的眼里無非是:梳理知識點,專項練習鞏固,綜合練習提高。所以很自然的認為只要把知識點講到了,練習了,一輪練習不行再來一輪,最后效果也不會差。于是認為沒有必要,也懶得去精心設計和考慮每節復習課。恕不知,學生也有多年聽復習課的經驗,對教師的三板斧早就了解熟稔了。這樣的課堂對他們毫無吸引力而言,從而逐漸失去學習數學的興趣。
《新課標》指出,新課程下的課堂,不僅是知識建構的空間,更是學生生命活動的場所。它不在是一條靜止的跑道,而是學生提煉生活,展示風采,追求成功,感受歡愉,發展生命的過程,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信息傳遞,思維碰撞的過程,每40分鐘都應看作是師生共度生命的過程。所以新課程下的數學復習課,不再是教師憑一張嘴、一枝粉筆喋喋不休的了,也不在是教師羅列知識要點,學生死記硬背的強加式教學模式了,而是一個生動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讓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鍛煉分析錯因的品質,建立自信心,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復習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自我本身的數學知識結構中查漏補缺,為自己提供有針對性、有效率的復習方法,從而激發對數學的興趣,并且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充分的發揮潛能和創造欲。
(二)復習課教學模式亟待改變。
細細品味我們復習課的現狀,是不受學生歡迎的課,都快成為枯燥,無趣的代名詞了。說明我們的復習課的確存在一定的問題,究其原因分析如下:
1.課堂形式簡單,造成學生興趣疲勞。不少數學老師認為復習課是最輕松的,不就是出幾個相關的題目讓學生練練。于是幾乎所有的復習課就在出題做題再出題再做題中的度過。這樣的課堂對他們毫無吸引力而言,迫于某些壓力,學生不得不高度集中注意力,強打精神。造成學生聽課疲勞,從而逐漸失去學習數學的興趣。
2.教學要求單一,造成學生滿足度失衡。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而教師在設計總復習課時,擔心最多的往往是:我有沒有漏掉了什么?很少考慮我的這節課主要滿足哪部分學生?其余的學生我怎樣采取措施滿足他們?以至于對部分學習困難的學生不管不問,只要他們上課不搗亂就行。而對學有余力的學生也沒有更高的要求,課堂中也提不起精神來。課堂最終因陷于沉悶而成為少數人的課堂。
3.重視解題技能技巧的講解,把學生培養成解題能手。我們的數學復習課上成解題技巧課,主要是因為課的內容設計遠離學生的生活,遠離現實的世界,很少講知識的來源和應用。教師就題論題,學生在練習題的王國里,天天聽各種解題的方法技巧,做大量無實際應用價值又無理論價值的習題。導致他們對數學課堂的形式化表現出厭煩和畏懼。雖然有部分學生在課堂中,逐漸被其邏輯的精密,形式上的推演所吸引,為言之有據,論之嚴密所傾倒,成為解題能手,卻不了解身邊生活中的數學事實。
【探索與實踐】。
探索。
復習課教給學生復習方法,開展自主復習不失為一種好辦法。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需求輕松參加學習。不過自主卻并不自由,教師更要通過生動有趣的復習課堂設計讓學生暢游在自主的樂趣中,同時也可有一定的時間來照顧學困生,參與他們的自主學習中,在教師的引導下,讓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使他們在原有的知識水平上有所提升。
復習是相對與新授而言的一種教學行為,它是教師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新知傳授之后,引導學生對某一方面的知識作出系統整理與回顧的一個過程。復習課的教學目的有三:一是幫助學生查漏補缺恢復記憶,彌補知識與能力的缺陷;二是鞏固、整理已學的知識和技能,促使知識系統化;三是進一步提煉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復習課教學一般很難上,有的復習課上成練習課,就是做練習;有的復習課上成補差課,只是錯題集錦,學生都感到枯燥無味。如何讓復習課體現學生的自主性,使復習有趣有效、實用生動?注重復習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學會復習,是本研究的主要目標。
實踐。
小學生的學習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他們要經歷中學、大學甚至更高。掌握一定的復習方法對于他們以后的學習無疑是意義巨大的,也是我們上復習課的一個重要的目的。
(一)學會自覺反思。
反思就是對過去經歷的再認識,數學的反思就是對原有學習經歷的回顧、重新思考。小學生的'反思行為往往處于一種下意識的和不自覺的狀態。也就是說,我們的學生還不會反思或者不善于反思。其實,教師要舍得花一些時間。讓學生進行反思自問:
a、今天老師復習的是什么知識?(整理內化,構建知識體系)。
b、我知道了多少?(對照檢查,確定補習方向)。
c、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對課堂中的哪些地方還存在疑問?(質疑提高,培養創新精神)。
然后有問題的可以舉手提問,師生集體商討解決。這種課堂空間的安排必然能幫助學生對所復習的內容進行自我的整理和內化,從而構建自身的知識體系,可以起到磨刀不誤砍柴功的作用。這樣的反思,教師要以鼓勵和表揚為主,讓學生敢想,更敢說。筆者在四年級下《運用運算定律簡便計算的總復習》設計練習中,在相應知識點進行了復習回顧后,就安排了這樣的自主反思的時間查找錯題。
案例:
典型錯題分析:
師:這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對我們的計算非常有幫助,但是我們曾經在計算時就出現了一些錯誤,黃老師整理了一些同學的錯題,發現了這幾個錯題出現的比較多。你能診斷出他們的錯誤原因嗎?(錯題展示,學生診斷3分鐘)。
自我錯題查找:
師:我們曾經在自己的練習計算時也有出現過一些錯題,對吧,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找一找,打開課堂作業本,第11頁到第21頁,找到后并分析一下你當時出錯的原因。(配音樂,學生安靜尋找8分鐘)。
集體討論分析:
師:通過別人的和自己的錯題分析,你認為什么樣的題目最容易出錯?
生:乘法分配律的運用最容易出錯。
師:為什么呢?
生:因為運用乘法分配率的題目的形式很多,我們不容易掌握簡便的技巧。
師:是呀,看來我們在計算時要特別注意這種題型。不要在同樣的地方中摔到了。
看似簡短的幾分鐘的錯題整理,但學生對自己的運用運算定律簡便計算中發生的錯誤原因的感觸是深刻的,有了自我的發現,才會在今后的練習中引起注意,起到真正復習的意義和目的。
(二)學會合作交流。
對于每個成長中的學生來說,由于他們各種能力發展的局限性,所以學生復習中產生的各種想法和思考會出現不合理或不完善的地方。雖然教師可以幫助他完善和糾正,但在與同伴之間的交流中獲得的糾正,往往來得更有意義些。在復習課中教師有意識的創設小組合作交流的場景,引導學生把自己反思的內容進行交流。從而整合學生個體之間因生活背景,生活環境和思維方式不同而形成的寶貴學習資源。啟發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展開新的思考。這也是學生發展交往,團體合作,競爭意識的重要途徑之一。筆者在萬以內加法和減法復習課中,安排了快樂尋找的小組合作活動。
您現在正在閱讀的新課程背景下復習課教學設計的幾點思考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新課程背景下復習課教學設計的幾點思考案例:
在有趣的猜數中引出了以下一些數:205312179710800。
快樂尋找同桌合作。
師:從這些數中,請你尋找出通過運算接近500的兩個數?看哪一組找的快?
同桌合作尋找。
生:205+312。
312+179。
師:你們怎么那么快找到了?
生:我們是估算的,看百位就行了。
師:為什么不找710和800這兩個數呀?
生:看一下兩個數的百位,相加一定不可能接近500,相減也一定不可能接近500。
生:算一算也就是要精確計算,筆算,直接列豎式。
學生開始尋找。
交流反饋:
師:哪個算式的得數最接近500,你們有結果了嗎?
205+312=517。
312+179=491。
在快樂尋找的小組合作中,學生從同學之間的交流反饋中,掌握了各種計算方法的運用,知道什么時候用估算的方法最好,什么時候應該要筆算。
(三)學會自我命題鞏固。
如果學生真正理解與掌握所學習的內容,那他就應該具備認識題型結構的能力。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學生內化過程中的重要一環。對學生來說,能夠根據所學的內容出好題,他們需要認識每道題的不同形式的本質特點和聯系。在出題的過程中就會進一步區分不同題型的差異。所以說,課堂中教師能把一些命題權交還給學生,既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進一步培養他們整理復習的能力。比如,在萬以內加法和減法復習中,就安排了請學生編題。
案例:
編半開放的題型:
師:老師這里有一個不完整的豎式,你能幫忙補完整嗎?
46。
+357。
師:你打算填幾?好,誰會來算呢?這一題是什么加法呢?如果要使它變成連續進位加法,可以填哪些數呢?(4,5,6,7,8,9)一次進位加法呢,又可以填哪些數?(0,1,2,3)。
編開放題型:
師:編了這么多題目,你認為用這些數來編連續退位減法題,有什么訣竅呢?
學生交流編題方法。
通過不斷地編題,學生自然而然地進一步明晰了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特性,從而更好掌握方法,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對于上好復習課,仁者見仁,智者更有其說,但對于打破復習課的沉悶,讓其鮮活起來,使學生能充分感受到學數學的樂趣與其中的奧妙,促進學生的成長,是所有數學教師責無旁貸的,值得我們去做進一步的探索和努力。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一個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師會有不同的理解。新課程理念下,更提倡教師有自己的教學風格,但對教材的研讀和感悟是第一步。只要每一個走進新課程的教師能夠做到靜心鉆研教材,潛心解讀教材,品出內涵,悟出精髓,就能很好地把握新課程的脈搏,有效地實現教學再創造的過程。當然,本人的新課程下的復習教學策略還是基于教材內容作了一點淺層的嘗試,但至少這種嘗試一定程度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探究、小組合作、自我復習能力的發展。如此堅持,必然能催生出鮮活的思想、撞擊出智慧的火花,從而使孩子們在整理與復習中也能探出真正的精彩!
一、教學目標:
認識魯迅筆下一群淳樸可愛的農村孩子的形象。培養學生提問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學生整體感悟能力和詞句分析能力。積累語言。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端正學生學習態度,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二、教學重點:
閱讀第一法——質疑法(提問法)。
三、教學難點:
片段精讀。
四、教學步驟和內容:
第一課時。
一、課前組織教學:
猜謎(二選其一):
1、山東快書(打一名人,謎底:魯迅)。
2、眨眼之間,就到了峨眉山的東邊(打一名人,謎底:魯迅)。
1.導入(1分鐘):
你讀過魯迅那些文章?(魯迅的文章是有質量保證的?!棒敼?,巴老曹”,在現代文學大家排名中,魯迅位列第一,當之無愧,也無爭議。中國至今仍無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但我所知道的,有兩位作家被提名,一個是王蒙,一個是魯迅。)〈〈語文〉〉第2冊選了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第一單元第1課,選自〈〈朝花夕拾〉〉)和〈〈社戲〉〉(第四單元第16課,選自〈〈魯迅全集〉〉第1卷)。
2.破題(4分鐘)。
3.默讀(15分鐘)。
帶著諸多疑問默讀。瀏覽,規定時間。勾劃批注。
練習(15分鐘)(板書):
1、本文在體裁上屬于(b)。
a,散文b,小說c,詩歌d,戲劇。
2、什么是社戲?(看p111注釋)。
3、本文寫了哪些人物?你最喜歡誰?為什么?
4、文中的“我”是作者本人嗎?
5、本文在寫作上有什么特色?
一、人物形象個性鮮明。
本文塑造了一群淳樸可愛的農村孩子的形象,如雙喜,阿發,桂生等。這些小伙伴聰明活潑,膽大心細,熱情友愛?!拔摇笨床怀蓱?,“他們都嘆息而且表同情”;開船時“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艙中,較大的聚在船尾”以防萬一;看戲時桂生殷勤地為“我”買豆漿舀水;回家的路上阿發以“我們的大得多”為由,建議去“偷“自家的豆,這些都是他們純真童心的突出表現。雙喜是小伙伴中“最聰明的'”,好象小伙伴的小領袖一般,他的性格也表現得最為突出。
二、景物描寫生動傳神。
作者采用寫意筆法,從色彩,氣味和聲響等方面,描繪了月夜行船,船頭看戲,午夜歸航這幾個畫面,情景交融,充滿水鄉特色。色彩如豆麥的“碧綠”,遠山的“淡黑”,月光的“皎潔”,漁火,燈光的“紅”,航船的“白”;氣味如豆麥和水草的“清香”等;聲響如航行的“潺潺”聲,孩子們的笑聲,橫笛的“宛轉,悠揚”。
運用比喻,擬人,襯托等手法,化動為靜,如表現船行之快,“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的向船尾跑去了”,“那航船,就像一條大白魚背著一群孩子在浪花躥”。)。
發作業本。當堂完成,當堂評講,學生自己打等級。規范作業格式(把題目寫起,要抄題,不空行)。強調書寫。
小結(4分鐘)。
布置課外作業(1分鐘):去找魯迅的《朝花夕拾》《吶喊》《彷徨》來讀。寫點讀后感。
組織評價:侯君穎孫昕。
活動時間:12月6日下午。
教研主題:單元整體課例在課堂教學中的落實及課堂教學環節的有效性。
一、本次活動的關注點。
1、課堂教學中單元整體課例的“實”
即課堂教學中單元整體課例的落實。英語課堂教學每一模塊為某一主題,因此,一模塊內的所有單元定要圍繞此主題進行整體教學,讓單元主題思想貫穿這個模塊的教學。
2、課堂教學環節的“效”
即關注課堂教學環節的設計是否科學有效,科學有效的環節設計,將大大幫助課堂教學的順利及有效進行。
3、授課教師的“引”。
即課堂教學中授課教師的積極引導。一堂課的好壞,學生的思維火花是否能被點燃,和教師巧妙自然的引導是分不開的。不管上課教師采用哪種方法引導學生,聽課者明確上課教師的主線思維,或者是聽明白這堂英語課創設的大環境是什么,上課的教師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學生課堂中的“學”
學生的學習是否積極主動?通過一堂課的學習,學生獲得了什么?能輸出多少?這是我們最值得關注和思考的。我們看重的是學生課堂思維的生成,在上課教師的引導下,以及所提供的時間內,學生最大限度能輸出多少。
4、學生的“說”
即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英語學習總目標即要要求學生“大膽說,積極說,喜歡說”,因此,在創設相關的語境中,要鼓勵學生樂于表達,自然表達。
5、學生課堂中的“習”
即關注課堂中學生的學習習性,學習習慣很重要,相對于英語課堂更是如此,“善于傾聽,積極模仿,樂于交流”等都是我們應該積極倡導和實踐的。
二、活動過程:
1、聽課。
首先我們英語教研組共同觀摩了三節不同年級、不同課型的三節課,分別是宋小偉老師三年級第六模塊第三單元的《ilikegreen》、趙建英老師四年級第七模塊第二單元的travel(旅行)以及韓昀財老師五年級第10模塊第一單元的youshuldlook,thencrosstheroad。講課過程中授課老師們態度都很認真,課堂準備如課前預習(聽錄音模仿)、圖片輔助、音樂、課外資料的引入等都很充分。聽課老師也很積極,不僅關注授課老師的環節設計,更關注著學生的活動學習。
2、評課。
在評課過程中,首先我們聽取了每位授課老師的設計思路及課堂教學實施的側重點,接著每位聽課老師直言不諱地談了自己的課堂感受,我們研討的話題緊緊圍繞“單元整體課例在課堂教學中的落實及課堂教學環節的有效性”來進行,與此緊密相關的亮點在充分肯定的同時一致贊同在本校英語課堂中嘗試并根據本班學情創新進行,當然,我們更關注課堂中的消極因素和需要改進的地方,總之,評課的過程是爭論的過程,各抒己見的過程和根據主題統一思想的分合過程。
三、活動反思:
很感動我校授課老師在接連而來的檢查評估中積極參與備課、研課、講課、評課活動,最為欣慰的是,課堂教學設計能處處圍繞本次主題“單元整體課例在課堂教學中的落實及課堂教學環節的有效性”來進行,特別是趙建英老師,為了做好這一研課的載體,她自己首先進行了“一課多研”,因為她本人教著三個班的英語,自己第一次在其中一個班級試講后,(自己做課,自己發現問題),向教研組說明了課堂情況,并說出了自己的修改思考和第二次的授課思路,經過教研組群力群策又開始了在崔家村小三班的第二次試講,這一次教研組部分成員參與了聽課,根據課堂進展與生成,教研組及她本人共同對課進行了二次研討,并將下次的教研主題定為“單元整體課例在課堂教學中的`落實及課堂教學環節的有效性”,并決定在12月6日下午,全校英語教研組開展一次主題聽評課活動,(當然,三年級和五年級的所提供的示范課均要以此為主題。)趙老師本次授課為第七模塊的第二單元,模塊主題為“travel(旅行),從環節設計滲透旅行知識,話題交流不離”旅行“,并恰當的引用圖片和自己的旅行經歷為學生做示范激發了學生的記憶再現,在學生的積極交流中,學生積極表達意識得以調動,在最后,當出示中國一些家喻戶曉的旅游勝地更觸動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利用所學句型定出簡單的出游計劃--plan,i'm(weare)goingtogoto…)和急于交流表達的欲望,最重要的是更升騰了學生心中的那份”江山如此多嬌“的愛國情,最終實現了”引導“為”教“,以”教“帶”學“,以”學“育”情“的知識目標和情感目標的統一,在體現教學環節有效和諧的同時,將單元整體的思想充分滲透。當然,其他兩位老師的課堂同樣有精彩的表現。不過,在體現單元整體課例的落實中也有過于”牽強附會“的形式,為”體現整體性、主題性“而”強加設計“環節,導致環節設計的”不自然“和缺乏有效生成。在肯定三位老師課堂教學的同時,我們教研組主要以”找問題“教研為主,以主題為方向,以發展為思想,以提高和創新為目標,帶動了教研組成員的教研熱情,在最后,我還要說說感動我的一個小細節,那就是在聽每一課的同時,我們的老師均做到了提前了解上課教師所上的是哪一年級的哪一單元第幾課時,并主動詢問上課教師這一課時要解決哪些問題、新授哪些內容,以及了解這一課時前學生學了什么,這樣讓聽課老師對于聽課的目標把握更是做到了”聽課有數“。這次活動,讓”效率課堂“的主題教研更彰顯一種和諧。
(中國大學網)。
本學期初,在我校領導的統籌安排下,5月份正式啟動,并與全體英語教師一起,計劃在學校層面開展3-6年級的講故事比賽。首先制定詳細的活動計劃,明確分工,責任到人,落實競賽安排,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和展示自己的機會。各年級的英語老師在比賽中給予學生充分的指導,使學生不僅增強了自信心和口頭表達能力,而且通過活動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
經過一周的緊張準備,我們學校的校園英語評書比賽終于在學生們的熱切期待下拉開了序幕。5月21日下午,進入各班期末考試的同學聚集在51班,按照班級整齊的坐下。各年級英語老師擔任評委,實行現場打分制,對選手的熟悉度、表現力、口語準確性進行打分,從而決定一、二、三等獎。選手們在舞臺上一個接一個地展示自己準備好的英語故事,他們盡一切努力向評委和老師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一些選手還采用了生動活潑的形式,如不同語音語調的配音、適當的動作表演等。要超越簡單的背故事和短篇的模式。
通過這次活動,不僅表明了我校對英語教學的高度重視,積極為學生營造活躍的校園英語學習氛圍,提高了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增加了學生的口語練習機會,提高了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每個班的隊員都在班主任的精心指導下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使這次活動取得了圓滿成功。我們邀請學校領導為所有獲獎學生舉行了一個盛大的頒獎儀式。今后,我們將繼續開展英語評書比賽等一系列活動,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這些活動集知識和娛樂于一體,將增加學生的英語知識,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喜歡。
這一學期已經結束,關于這一學期的得與失,我要總結以下幾點:
一、高效課堂。
一直是我們追求的目標,但現狀是,我的課堂只能算是有效課堂,有些時候甚至連有效都談不上。我覺得在高效課堂中,老師和學生的情緒都應該是非常高漲的,或者說是精神集中的,想要做到這一點,需要老師付出很大的艱辛,認真備好每一堂課。怎樣才能讓學生在每一堂課中更多更快地吸收知識呢?這是一個創建高效課堂的根本問題。我覺得創建高效課堂最好的方法就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變得生動起來,采用游戲和歌謠等方式,提高學生課堂熱情和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好奇心。興趣永遠是最好的老師,聽過很多節優質課,我發現幾乎所有老師都努力讓課堂變得生動有趣,這樣才有望達到高效,在這方面,我還有很多不足,以后我會努力搜集一些有趣有效的教學方法,用在我的課堂上,當然在這一過程中,我還會注意組織教學,不會只顧玩鬧而耽誤學習,本末倒置。
二、小組合作。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式,我在教學中經常用到,也有一定的效果,比如學習了新的單詞或句型,在小組中進行練習和考查,既提高了學習效率,又能及時發現不足,但在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時,也要注意一些問題,我發現有些小組長對待一些基礎比較差的同學缺乏耐心,這時,我會把他們分別找出來進行談話,講明團結協作的重要性,爭取創建和諧的小組環境,還有一些小組長自身能力有限,不能很好地完成本組的學習任務,這時,我會委派學習和協作能力較強的同學協助組長完成本組任務,爭取讓小組學習方式,發揮作用。另外,我也借鑒一些成功小組模式的經驗,尋找更好的小組協作方式,打造更優秀的小組。
三、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是我校的特色教育,在英語教學中,我也時常滲透感恩教育,特別是我擔任英語老師的同時,還擔任紅領巾廣播站的站長職務。我要負責廣播稿的篩選,在老師和同學們主動投出的稿件中,包含著他們真誠的的感恩心聲和對學習生活的深刻感悟。從中,我也感受到學校感恩教育的成效。由此也說明,感恩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們全校師生逐步提高覺悟,在生活中努力學習,認真實踐。
四、班級管理。
雖然我沒有擔任班主任職務,但我也從各位班主任身上學到了很多班級管理的經驗,并嘗試在我的英語課堂上運用,尤其是在組織課堂教學方面,我覺得在管理方面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身為老師的威信,在學習上,嚴于律己律人,在教學態度上,一視同仁,講究紀律,也要做好和每一個學生的心理交流。同時,對于某些班級或學生,我也有很深的體會,如果身為老師不能嚴明紀律,公平公正,會讓學生出現抵觸甚至叛逆心理。律己律人,一視同仁,這樣,師生才能彼此信任,建立良好師生關系,從而為學生在學校的學習中沒有其他疑慮,對他們的身心成長和學習有很大幫助。
舊的結束意味著新的開始,我會總結本學期的經驗教訓,繼續新的教育征途。
課堂點評,有利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有利于教師對自身教學活動的反省并作出恰當的教學決策,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自主人格健康發展。在新課程下,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學生采取了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學習方式,良好的課堂點評在引導學生思維步步拓展,引導課堂討論走向深入,使課堂教學得以升華方面起著更為重要的作用。然而,課堂點評作為教學藝術、教學機智重要的外在表現形式,并非隨意而可為之。
一、注重點評的情感性。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睙崆榈狞c評能使學生增強自信心,能夠促進學生的發展。在教學中,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觀已逐步在教師的頭腦中形成。但是,有的學生卻不配合,被動地等待教師的灌輸。有的老師就進行辛辣地諷刺、無情地打擊。此時教師的態度情感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美國課堂的一個例子讓人深思。在美國課堂上,一個學生得出“4+5=8”的結論,老師用了三句話加以點評:“很好!”“很接近!“誰還有不同意見?”第一句話是對學生敢于發表意見的贊賞,第二句話是對學生積極思考的肯定,第三句話則揭示了回答不正確的信息。教師用富有感情、精煉的語言去點評,會如柔柔的春風、融融的陽光吹拂溫暖學生的心靈,會在學生的心中激起感情的漣漪,讓他們得到心理上的滿足。為此,老師要善于傾聽。善于傾聽意味著平等與尊重。首先我們要更新觀念,舍得讓學生說,因為只有學生會說了,學生得到發展了,課堂才算找到了最終的落腳點。其次,我們要沉得住氣,要讓學生說完,不急于打斷學生的發言。當然,新課程也不拒絕指正性、否定性的點評。對于處在成長期的學生來說,教師應該多激勵,少批評,但教師過度的激勵、賞識會造成學生自我感覺太好,對學習、工作的困難性產生低估,同時使激勵性評價貶值。馬卡連柯說“盡可能地尊重一個人,也要盡量多提出堅定、明確、公開的要求?!钡?,指正性、否定性評價要以尊重學生人格、不傷害其自尊心為前提。
二、注重點評的適應性。心理學家威廉杰姆士說:“人性最深層的需求就是渴望別人的欣賞和贊美”。即“評價要肯定學生的一切努力,贊美學生的一切結果,保持和激勵學生一切創造的欲望?!睘榱烁玫匕l揮點評的作用,我們必須做到適時、適度、適人地評。所謂適時是指課堂點評應點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發現疑難時。如學習《草原人家》時,經過自主學習后,學生問道:“澳大利亞的農牧業很發達,羊比人多時,那么人怎樣進行管理放牧?”教師首先進行肯定“你真會動腦筋!”,然后及時指出:這是因為澳大利亞的農業機械化和農業現代化很發達。這樣的點評,既解決了學生的疑問,又為下文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所謂適度就是指教師能正確估計學生的知識能力水平和思想認識水平并科學引導。既不能放任自流,任學生信口開河;也不能越俎代庖,包辦代替。如學習《身邊的故事》的“文字的變化”時,讓學生看書本上的文字的演變后,分小組探究一下“文字變化的趨勢”時,有一小組代表提出:雖然文字看起來卻來越簡單,然后有些書法家寫字時,卻用隸書,小篆來表示,而且我們覺得書法家的作品很好看,有的還很值錢,這是為什么?教師不能因為這問題“離題”而不理不睬,給學生一個贊賞:你們組與眾不同的見解真是讓人耳目一新!接著讓各小組接著討論分析:文字的最根本的用途是什么?最后得出結論:文字的最根本的用途是為了傳播文化,而書法家“寫隸書”不是為了傳播之用,書法是一種藝術。藝術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表達書法家的追求。所謂適人,就是我們在對待不同層次的學生時,要用不同的角度進行點評。對一些優秀的`“強勢群體”的學生以指正性點評為主,對一些較差的“弱勢群體”的同學以鼓勵性、賞識性點評為主。因為這些學生多半是怕羞的,心理退縮的,在完成同樣的教學任務時易于受到挫折?!澳阍囈辉?,相信你一定能成功”“你大有進步,再加油?!薄跋M阍俳釉賱?!”
三、注重點評的全面性。教師對學生回答問題的點評有時不應只局限于答案的正確與否。學生答題時出現偏頗在所難免,此時教師不能一葉障目,以偏概全,簡單以答案的對錯來下結論,而應全面看待學生的回答??梢詫λ麄兊乃悸?、語言、體態等做出具體分析,努力去發現其中的積極因素,給學生某一方面、某種程度的肯定?!澳愦痤}時總是在帶微笑,好像沒有什么能難倒你,如果再思考思考,得出一個完美答案,你會笑得更開心?!薄澳闶侨绱寺斆?,做的不理想也沒關系,盡你的全力做!好好努力,你知道關鍵就在這里!”
四、注重點評的多樣性。也就是我們在點評的主體、點評的方式、點評的形式、點評的工具上力求多樣化。
從點評的主體看,建立“教師對學生、學生對學生、學生對教師”并重的多元課堂點評方式。傳統的課堂點評的主體是教師,教師點評學生,似乎是天經地義,但學生卻始終處于被點評的客體地位,等待著老師的指點、評說,很少有自主展現的機會?,F代教學論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課堂中是具有生命的人;教師已不再是“學生學習的監督者和指令者”。把點評的過程當作學生對自己學習行為自我調控和自我塑造的過程,讓學生在點評中學會正確看待他人,正確看待自己。比如,在小組學習中,讓不同的小組展開競賽,互相提問?;蛘咦尷蠋熖釂柡笥蓪W生進行點評。學習轉變單向性的點評方式,在新型的課堂教學中構建一種多維的點評“互聯網”,使學生不僅能積極參與、而且敢于否定,給學生創造了一個無拘無束的空間,在相互點評的過程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發展。
從點評的方式看,教師的口述點評占了主要地位。有人說:“教師的語言如鑰匙,能打開學生心靈的窗戶,如火炬能照亮學生的未來,如種子能深埋在學生的心里”但老師在贊賞學生時,用得最多的是“好,很好”往往覺得無詞可用。在新課程下,我們可采用這樣三種常用語:(1)啟發性常用語:“預習后,你了解了什么?有什么疑問?“從這張地圖中,你可以看出什么?你獲取了哪些信息?”“根據所給的信息,誰愿意幫他想一個好辦法”(2)賞識性常用語:“你頭腦真靈活!”“你接受力真強!“你真有膽量,不簡單!”“這位同學思維真敏捷、思路也很清晰!”“這位同學真是勤奮好學,值得大家學習!”你的設計(方案、方法、觀點、點子)太富有想象力,太具有創造性了?!薄罢f得真好,太好了,了不起!”“我非常贊成(欣賞)你的想法,說說你是怎樣想的,好嗎?”“你們的發現非常重要!……”“觀察真仔細,同學們真能干,能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思考!”(3)激勵性用語如:“不驕不燥,繼續努力!”“功到自然成!”“你瞧,你比以前進步多了,望繼續努力,爭取更優異的成績?!袄蠋熀屯瑢W們相信你一定能進步!”“老師相信你能自己想出來!”“相信你能做得更好!”“沒有用心嘗試,不要輕易說“不”!”“只要你有一顆上進的心,勝利總會屬于你?!薄爸灰銏远ㄐ判?,就一定能成功,你敢試試嗎?”“只要全心全意地投入進去,什么事都難不倒你!”你是一個很棒的孩子,知道怎樣去做才好!“能戰勝自我的人,才能戰勝一切困難!”通過這三種方式的語言,讓教師走進學生的心靈,從內心深處贊賞、欣賞每一位學生,包括自己不喜歡的學生,與之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孩子們在一種愉悅、寬松的氣氛中學習,他們敢于表現、敢于質疑、敢于爭論。除傳統的教師口述點評以外,一個有力的手勢,一個贊美的微笑,一個善意的眼神,往往會起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從點評的工具看,我們可采用傳媒式點評,即通過網絡、電話、郵件等多種現代傳媒進行輔助點評。一些較內向的學生既不敢當面表達意見,也不愿在作業后記中與教師進行互動交流,則可以利用校園網絡等現代傳媒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如一位學生曾在校園網站的bbs論壇中,建議教師要多給性格內向的學生回答課堂提問的機會;一位學習興趣不高但酷愛網上沖浪的學生,利用電子郵件向我推薦了一些較好的學習網站,建議我適當利用網絡環境幫助學生開闊視野,分解教學難點。與該生及時充分地交流溝通后,我接受了他的建議,這位學生也因此而逐漸喜歡上了學習。
新課程改革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提出了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的,促進學生自主和諧發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這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我們教師要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新課程要求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為學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這種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是最重要的學習資源。教師要適應自己角色的轉變,樹立民主平等的師生觀。其次,新課改使我們廣大英語老師面臨新的挑戰。因為教師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學生相關能力的提高和新課程目標的實現。因此,每位教師都應該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質,還必須學習新的知識,與時俱進,建立終身學習的觀念,發展新的教學策略,研究如何幫助學生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和文化知識,通過英語課程促進學生積極的情感和價值觀的形成。
教學設計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有效的設計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在新課程背景下,設計者(教師)如何在實際教學中運用新的課程理念進行教學設計呢?這是教師普遍關注的具體問題。經過這次《新課程教學設計》的學習,我對新課程課堂教學設計有了以下體會:
1、教學要從學生實際出發,靈活地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教材內容,編排順序、教學方法等進行適當的取舍或調整。結合教學內容,教師盡量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內容和方式要盡量真實。
2、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應考慮與新《課標》同步,以學生為中心,強調運用和實踐,利用一切機會讓學生在“用”中學。教師要有目的地設計形式多樣的操練活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3、新《課標》明確倡導在英語教學中實施任務型語言教學,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所以備課時,除了把握好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內容設計不同的任務。帶著“任務”,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會更高。
4、在課堂上盡可能創造互動的機會,營造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使學生敢于開口,樂于實踐,積極表現自我。教師還可借助多種教學媒體設計出多種形式的活動,如情景對話、角色表演、比賽等,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
5、把英語教學與情感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創設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促使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發展合作精神,如個別學習、同桌交流、小組合作、全班交流等,這些組織形式就是為學生創設了合作交流的機會。
根據教體局的統一安排,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競賽3月22日開始,3月29日結束,期間有33位各單位選拔來的優秀教師匯報了他們對新教材的認識的處理?,F從兩個方面總結如下:一、成績方面:(1)參賽教師基本上都是新面孔,是在新課程實驗中涌現出來的教學新秀,他們理念新,素質高,角色定位準確,能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對二年級這個學習的特殊階段把握較好,注意了復習和教學新知相結合,注意了逐步由識字向讀寫的過渡,注意了習慣的連續培養。對同一內容的處理各有千秋,使人明顯感到,課堂上離“教參”漸“遠”,離學生更近,在組織中激發興趣,在參與中因勢利導,在評價中總結方法,學生學習環境更為寬松,主體性得到更大程度的發揮,自主體驗,有效合作,探究創新在課堂上隨處可見,惜時增效、輕負高效的教育思想也得到較為充分的貫徹。(2)這次活動的評委仍和過去一樣,由教學骨干和教研員共同擔任。23位評委大多數參加了去年的教學競賽,是我市新課程實驗的排頭兵,他們用課堂教學的實踐經驗看待每一位教師的教學,既是評判者,又是學習者。在當天最后一位教師教學完畢,大家坐在一起,交流感受,總結得失,獨立打分,并且都寫出了文字總結,我們相信賽講中教師的經驗首先會很快在評委們所在的學校推廣。(3)隨著新課程實驗的深入進行,我們的教學對象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盡管只是二年級學生,但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比過去更濃了,思維更活躍了,愛讀書了,愛寫字了,愛積累了,敢于發言,特別是敢于表達自己獨特的學習感受,能提出一些有質量的問題,甚至還能給老師出一點“難題”。教改著眼于學生,落腳于學生,由此我們對今后的實驗更加充滿了信心。(4)教學競賽不是只為了給參賽教師分出個名次,而是要通過活動推動和引導我們整個實驗能有效的向縱深進行,這是主辦者的意圖,也是廣大教師的愿望。從第一天開始,就有大批來自各鄉鎮及局直學校的老師踴躍聽課,我們既為這種現象高興,同時也為安置他們做了不少工作,好幾天都是人滿為患。聽課秩序井然,他們認真的做記錄,不但關注教師的教學設計,還特別關注學生的課堂表現,有時也積極參與了教學互動。除了主辦學校的老師上完課就趕來聽課外,尹莊、焦村等地的老師積極性更高。在市一小賽點我們發現,有不少人是站著聽課,還有人在連站都沒有地方時,又匆匆趕往實驗小學去聽數學課。(5)據我們了解的一些情況,很多單位都以非常積極的心態看待競賽活動。有不少學校都是校長直接抓選拔和參賽,他們放大了教學的準備過程,做到了一人參賽,大家提高,可以說任何一節好課都是集體智慧的結晶,一節好課就是“研”出來的。試想,搞一次活動,我們的領導和教師在新課程的旗幟下更加凝聚,我們對課改的認識更趨統一,我們整體隊伍的水平能更上一個層次,這不就是最大的收獲嗎?二、存在問題及改進建議:(1)要遵照語文教學的規律辦事,不能隨心所欲的搞教學“拼盤”。比較突出的表現是有的教師故意的混淆了課時的'概念,取第一課時之頭,用第二課時之尾,用意十分清楚,是想展示自己創設情境和拓展訓練的水平,想給聽者一個“亮點”,殊不知這樣做違背了學習的規律,淡化了教學的主體,其實也不會收到多少效果。(2)要真正的面向全體學生,在教師的眼中,不能有死角。我聽課坐在比較靠后的位置上,比較多的看到了一些學生在課堂上被冷落后的表現。這些學生在教學初始,和其他人一樣的興致勃勃,也許是擔心老師看不見,舉手時還特意站了起來,有時還向老師發出了請求的聲音,但在老師一次又一次的只叫靠前面的學生發言時,他們就漸漸的不舉手,繼而伏在桌子上,甚至相互交談別的事情,在那時,我才深深的覺得自己過去的如此做法對學生有多大的傷害,我要呼吁我的同行們,教學中要特別關注邊、遠、差的學生,給他們表現和進步的機會。(3)提倡超越教材,但必須有正確理解教材、尊重教材做基礎,不然只能偏離方向。我們這次選定的內容有兩個,一是識字7和識字8,是識字的新的形式,二是課文教學,因為學生即將進入第二學段。有的教師對識字教學的處理方法還和一年級時大致一樣,字還是一個一個的教,一節課只教學兩、三個生字;對閱讀課文還是如過去一樣一步一步的引,忽視了默讀的訓練。其實編者已為我們做了暗示,課后生字只是對重點做了提示,在抓好朗讀的同時,又提出了讓學生學習默讀,這都是根據學生的現狀和學習需要安排的,今后我們還加大教師自學的力度,既包括教學理論,也包括新教材。(4)要從教育的全局考慮,對學生的潛力要合理開發。我們有比較多的課堂安排的太滿,沒有給學生留下課間“喘息”的時間,有的教師用物質刺激,使學生始終處于非??簥^的狀態,我認為,學生的體力和腦力都是重要的學習資源,過度開采,不利于他們持久的發展,最起碼不利于他們下一節的學習。
春天來了,人們喜歡在如茵的草地上盡情地享受綠的生機;夏天來了,人們忘記不了擎天大樹下的涼爽,秋天來了,竹林的竹梢在陽光照射下的像披上了華貴的披風;冬天來了,雪來了,皚皚白雪,讓多少代人魂牽夢繞……這是四季之路,每一刻總是那么精彩,總是那么令人難忘。因此,也總想自己的課堂能夠像四季一樣讓孩子難忘,薛法根老師的《推敲新課程課堂》一書為我指導了一條通向課堂深處的小路。
“細節”決定課堂效果。冉乃彥老師在語文課堂上進行《坐井觀天》的朗讀時,,一位同學的朗讀方法是讓同學大吃一驚,他故意結結巴巴地念道:“天天天---不不不過---井井口---那么大”,引得大家哄堂大笑。一個同學小聲說:“他就愛搗亂?!辈贿^,老師沒有生氣,而是好奇地問:“你的朗讀非常特別,你能說說這樣朗讀的理由嗎?那位學生說:”我想這只青蛙長久呆在井里,很少與別人交流,天長日久,一定變得結結巴巴……”
我沒有機會聆聽這樣精彩的課,但是,我已經被深深地感動,感謝這位老師及時捕捉了這位學生的創意朗讀,并巧妙地抓住這一種契機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很好地詮釋了新課標中提出的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只有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始終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就不會把學生的創造性思考和標新立異地行為看作是搗亂,相反,還可以從中挖掘積極的因素,幫助學生在紛亂無章的信息中獲得健康成長的信息,我想,這樣的課一定能夠像四季一樣在孩子的心靈中播下春天健康的種子。
教師的'成長從推敲細節開始。山東淄博的熊雪蕓老師在教學《燈光》一文時,首先設計了這樣的一個提問:“同學們,到了夜晚,你認為最需要的是什么?在都市的夜色中,最輝煌的景象是什么,是燈光,燈光,它不僅僅起著照明的作用,它的多彩多姿,更使人賞心悅目,它的出現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輝煌美麗的色彩,賦予溫馨的氣氛,現代文明的氣息;燈光,還意味著開發,意味著繁榮,意味著經濟的活躍,意味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這樣的燈光是多么撩人??墒悄銈冎劳踉笀詫懙墓适隆稛艄狻分v述的是一種什么意義的燈光嗎?”請同學邊讀邊想,并加上自己的聯想和想像?!睂W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運用多種朗讀方式展開閱讀,在老師的適時點播下,學生結合課文有關的人、事、景、物、情和理進行了合理大膽的想像。由此可見,熊老師“導之以標”,才會“思之有序”,就像華羅庚教授所說:“教師為之教,不再全盤授予,而在相機引導,必令學生運其才智,勤其練習,領悟之源廣開。純熟之功彌深,乃善教也?!?/p>
這不僅是我想到在自己的作文實踐課堂中的一幕:董蓓菲教授為我們量身訂做的寫作工作坊有“寫作清單”一列,列“寫作清單”的依據;列“寫作清單”目的;“寫作清單”的指導意義;“寫作清單”編寫;“寫作清單”與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如何結合……它關系到學生能否正確把握本篇作文的知識點,關系到學生能否對同伴的學習給予充分地肯定和評價,以及評價的依據。由此可見,仔細推敲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細小的環節,將決定一節的成功與失敗。一節課中精彩的教學環節的設計,同樣體現了一個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體現出來的睿智和聰慧。
這真是一本好書,在它的啟發下,我努力地在為我的學生設計一節節難忘語文課,希望將來他們會說:我最喜歡語文課。語文課就像四季一樣美麗動人。
每一位老師都有自己的教學風格和教學方式。但在強調個性的同 時,我們必須努力追求教學過程的科學性。只有科學的教學思路,才能科學地指導教學活動。
初中數學的教學設計的總體思路必須遵循數學課程標準,充分體現課程標準。教學的最根本的出發點必須要放在學生的發展上 ——“為了學生的發展而教”。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以不同的發展”。因此,新課程教學總體思路設計:一要把學生“學”數學放在教師“教”之前,“導”學是教學之重點。二要把組織學生自主數學學習活動作為老師的主要任務之一,并要擔任起活動的指導者。三要著力培養學生科學的數學思想,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四是數學基礎知識的學習和基本數學能力的訓練不能放松。五要實施差異教學,使人人都獲得必需的數學,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具體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的設計思路要圍繞具體教學目標,立足于學生實際情況,結合具體的教學環境等多種因素來進行。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突破傳統教學思路之束縛,大膽創新。
思路(1)在于激起學生求知之欲。思路(2)在于引導學生理解負數應用的實際意義,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數學。思路(3)、(4)可以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有理數的意義,體驗數學表達方式簡潔、明確之特征;理解相反數、絕對值的實際意義;使學生體會學數學可以提高我們的細致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是評價教學活動的標準,因此,教學目標的設計科學性,客觀性和可操作性對教學活動程序設計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在初中數學課程的具體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主導著學生按預定的教學目標進行,當然,這并不排除根據實際的活動情況臨時作必要的調整。 教學目標的設計首先要突出基礎目標,數學課程教學的目標包括數學基礎知識目標和數學基本能力目標。數學課程教學的基本知識目標和能力的目標具體體現在每一個知識點的教學活動和每一項能力訓練活動中,即要明確教學活動中要“學什么”和“練什么”。與傳統教學目標所不同的是:新課程在強調“雙基”教學的同時,更突出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的組織,即要強調學生“怎樣學”的設計,而不是“怎樣教”的設計。
基本目標的基礎上,根據不同學生的特征,提出不同的發展目標,力求能夠實現每個學生在同一的學習活動中都得到最大的發展。
如“冪的乘方”一節,我的教學目標設計為:(1)、掌握冪的乘方運算法則,能夠運用法則準確進行冪的乘方運算。(2)、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已知的數學知識探究數學規律來獲取新知的意識。(3)、讓學生體驗從“一般到特殊,再從特殊到一般”的數學思想。
目標(1)是基礎目標,要求每個學生必須達到。目標(2)是發展目標,鼓勵學生通過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后,大部分學生能達到。目標(3)是給已經具備一定能力的學生提出的,引導學生體驗數學知識及其它學科知識都蘊含著的普遍規律性,進而激勵學生從諸多的特殊現象中探究一般規律的興趣。
教學過程的設計:數學教學過程是為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而在教師主導下展開的“教”和“學”的雙邊活動。教學過程的設計就是具體教學活動步驟的安排,體現著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手段和方法及教學藝術程度。筆者認為教學過程的設計必須首先體現教學目標和實現目標的策略,數學課堂教學的基本結構應當包括“導入——提出問題;探究——思考、研究問題;交流討論——解決問題;總結——明確問題;實踐——應用問題”。一次教學活動的過程設計要根據教學目標,選定具體的豐富的內容,這包括生活素材、基本練習、典型例題、能力訓練題、實踐題等。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pingyujiyu/51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