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模板的制定和使用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素養。想要編寫一份好的教案模板,除了理論基礎,還需要參考一些實用的范文和經驗,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一些參考資料。
《報紙變花衣》為“多彩的生活”這一單元劃上了圓滿句號。教學內容是利用報紙制作裝飾“衣服”。從而在了解服飾基本結構特點的基礎上,掌握如何利用報紙易碎、易折、易撕、易貼的特點,進行巧妙地設計制作與美化。它突破了傳統的衣服選材,在出其不意中體現了編寫者創意,變廢為寶、方便易學。同時,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制作的材料、方法上拓展思路。
多數孩子擁有初步的立體制作經驗,經常喜歡折飛機、折小鳥……,但僅僅停留于小型的紙的翻折。而如今要做成一件大衣服,并要穿在身上卻是少有的,很可能是頭一回。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會產生神秘感,激發其探究事物的好奇心、創作欲。
出于年齡,在具體制作中可能缺乏宏觀的把握,整體的設計。但他們有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能夠大膽想象、大膽嘗試,富有表現力。
1、知識與技能:了解家庭成員的基本特征,巧用廢紙盒、空瓶子制作人物形象,并運用多種彩紙等材料裝飾美化。
2、過程與方法:掌握不同人物形象的表現方法,并能通過實踐學會變廢為寶的本領。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活動中,激發學生深入觀察了解人物特征的興趣,發現與同學合作的樂趣,體會父母的關愛,感受家庭的溫暖。
1、走進孩子、引發共鳴。以孩子普遍喜愛的時裝小模特玩具“巴比娃娃”做導入,會倍感驚喜和親切。很容易引發情感上的共鳴,并通過服裝表演的游戲,激發學生對服飾的關注和興趣,為新授打下基礎。
2、演示點撥,激發聯想。教師出示報紙,演示披在肩上,引導學生觀察聯想:看看,像什么?多像披肩??!你們還能讓它進一步變成什么?一下子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豐富聯想,打開思維的閘門。
3、師生合作,教學相長。鼓勵學生自告奮勇當“模特”,然后與學生一起進行量體裁衣,探討如何用報紙制作成衣的技法,通過現場讓模特穿在身上,體驗合作的快樂,成功的喜悅。在合作中圍繞重點、難點進行必要的提示,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點撥引導裝飾美化的方法,如引導學生給衣服做加減法。如“減”裁剪領口、袖子等,“加”添加口袋、腰帶、花紋等,用形象化的“加加減減”使學生易記易學易掌握。開展“金點子”交流活動,進一步思考討論用報紙美化裝飾的各種方法、技巧,如卷、撕、折……。體驗報紙衣服的獨特美感。
1、嘗試設計、討論交流。開展“小小服裝設計師”目標活動,每位學生用簡筆畫形式嘗試設計描繪出服裝的樣式裁剪圖。然后互動交流各自初步的設計方案,從中相互提出改進和完善的意見。進而開展“金點子”交流活動,思考討論如何將平面的報紙制作成立體衣服,如何用報紙進行美化裝飾。使得學生在嘗試中激活主觀能動性,激發創造的潛能,獲得親身的體驗;在討論交流中促進思維的碰撞,智慧的升華。
2、小組合作、優勢互補。在具體進行制作時,結合作業特點,確立以4人為一個小組共同合作完成一項作品的形式。一人做模特,其余的一起合作動手制作,使報紙變花衣。有利于大家圍繞實現的目標,團結協作、群策群力,在出謀劃策中體現個人的聰明才智,發揮集體的優勢。
3、活動表演、體驗快樂。學生完成作品后,每組推薦一位服裝模特上臺展示或結合服裝的特點進行角色表演。學生在創設的服裝設計表演賽的情景活動中,各盡其才、各顯其能。并進行互評,由小組代表介紹作品的構思與成功的體驗。這樣為學生的成長提供了成長的平臺,即感受成功,體驗快樂,又活躍了課堂氣氛。
4、多元評價、課外拓展。采用學生自評、互評、教師點評等多種評價方式,對學生學習的過程和結果作出綜合評定。最后拓展思考:除了報紙還可用哪些材料制作?鼓勵課后從材料上開發新途徑,制作新型服飾。發散思維,拓展提高,體現對課堂教學的引申。
教學目標:
1.了解有關的海洋知識。
2.會用畫出的各種海洋生物等裝飾環境。
3.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了解、認識海洋,想象表現它們。對海洋的認識、理解。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播放一段有關海底的小x和圖片。
問:小朋友,你們知道這段小故事發生在哪里嗎?
(海洋……)。
你們還知道海洋中有什么嗎?
(珊瑚、水草……)。
2、在海洋中有數不清的生物。它們有大還有那么小的,輕便、千變萬化。
3、今天我們就來表現想象海洋生物。
4、板書課題,引入新課。
二、講授新課:
1、認識、了解海洋生物。
a、小朋友,你們知道海洋生物有那些摸樣嗎?
(課件出示海洋生物圖片)。
(課件顯現宇宙中星球運行圖)。
b、根據課件圖讓學生認識海洋中奇妙的生物。
2、啟發聯想:
a小朋友,你們知道地球上有什么嗎?
(山、海、河流、陸地……)。
(指導學生討論、談自己的看法。)。
3、如何表現:
a出示一畫面,假如這是我們的海洋。
b畫上我們心中想象的海洋生物。
c課件出示范品,指導學生欣賞各種漂亮的想象海洋生物。
4、海洋的點綴:
a、我們的海洋這么美,如果再配上珊瑚水草等等那就更美了。
b、課件欣賞作品。
美國藝術家的作品,是得到海洋的啟發而創作的。
三、學生活動,畫出自己想象中海洋生物的摸樣。
教學后記:學生對海底世界有很大的好奇心,注意力很集中,能開動腦筋想象,因此草稿畫得還不錯。
第二課時。
一、學生說說上堂課的學習內容給你什么收獲,談談體會。
二、小組活動,互相說說自己想象中的海洋。
三、學生活動,把畫畫完整。
四、小觀摩活動,學生下位互相交流,互相交流自己想象,體會樂趣。
五、總結,推薦學生上臺說說你是怎樣畫出自己的海洋生物的。
各小組相互欣賞各組的作業,以達到互相學習的目的。
共同評選出哪一組的作業最有創意。
鼓勵學生多想象,創作更多有趣的物品。
教學后記:學生畫出來的作品很富想象力,效果不錯。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嚴峻地擺在我們每個有社會責任感的教育工作者面前,原教材的滯后性讓我們面對新的考驗,因此,我們在更新觀念的同時,要注意拓展教材的內容,賦予它新的生命,使它對人的終身發展有價值。
運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重新審視教材,處理教材,對每位老師來說,既是機遇,更是挑戰。新的教育理念提出:教師應成為教材的一部分,而且要不斷更新,這里的更新不但指的是不斷地學習教育教學理論,不斷地更新觀念,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教學信息和教學方法;更要把所掌握的新能力、新本領運用到教學活動中。只要我們每一位教師積極地轉變觀念,創造性地處理好教材,那么,我們的教學面貌必將煥然一新。
實驗教材第一冊中的《畫汽車》是一課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繪畫創作課。之所以把它稱之為繪畫創作課,是因為我覺得單純地把它看作為一節繪畫課是不夠的。雖然現在的學生天天能接觸到汽車,許多學生家中就有私家車,更多的孩子(特別是男孩)喜歡玩汽車,可以對汽車的結構、類型,甚至性能說得頭頭是道,有些可以說比老師了解得還要清楚。但作為一年級小朋友,他們的接觸面畢竟有限,如果只是要求他們從自己觀察的角度出發,畫一輛汽車,有可能大家畫的汽車都是千篇一律,大同小異。這就有違于新課標中提出的“美術課中應特別重視對學生個性與創新精神的培養,采取多種方法,使學生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特性得到發展,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并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具有將創新觀念轉化為具體成果的能力?!币虼?,我覺得有必要對本課的教學內容、教學課程設置進行新的處理。
(一)、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了解汽車的有關知識(種類、外形特點、用途等)。
2、情感目標:樹立趕超先進、為國爭光的志向。
3、技能目標:能用線條勾畫出一二種不同類型的汽車。
4、創意目標:激發兒童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從功能上、造型上設計汽車。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用不同的幾何圖形構畫出一二種不同種類的汽車。
難點:啟發聯想和想象的過程,逐步豐富想象后的造型特征。
(三)、教學準備:
學生:幾何圖形紙片(教師為學生準備:圓形2個、長方形2個、梯形2個)10組。
教師:獎杯(“迷你車”、“多功能車”、“皇冠車”若干個)。
(四)、教學設計:
1)啟發引導(激發創意)。
1、組織教學,明確要求。
教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將是一位汽車設計師,要親自為人們設計各種各樣的汽車。
2、提出問題,引入新課。
教師提問:大家都見過也坐過汽車,但是你知道汽車分哪幾種嗎?
(文字板書)汽車按其功能可分為客車、貨車和特種車三大類。
3、游戲:組裝汽車。
教師提出要求:請小朋友以四人小組為單位,用幾何圖形紙片進行汽車組裝競賽,看哪個汽車廠設計的種類最多。
小組匯報說說設計了哪幾種汽車?
(2)要點輔導(構思創意)。
2、繪畫活動:汽車設計師。
提示:1、可以在原有汽車功能或色彩上進行改造。(如車能飛,車能在水中游……)。
2、可以用你喜愛的動物、植物以及其它事物的外形進行設計。
3、還可以在設計的汽車旁寫上功能或特征類的文字。
(3)創作體驗(展現創意)。
1、學生作畫,教師輔導。(課件配樂)。
學生根據提示直接在紙上創作。教師在巡視時對學生出現的問題,通過交流了解學生的想法,提出參考建議;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大膽作畫,培養自己的耐心和毅力。
2、欣賞講評作品“汽車展覽會”。
(1)教師以主持人角色舉辦“汽車展覽會”。
請小朋友把自己的作品放在前邊,大家一起來評出獎項。
“迷你車”:要求色彩鮮艷,形狀美觀大方。
“多功能車”:要求多功能,用途廣。
“皇冠車”:要求既美觀大方,又功能齊全。
在對本節課的教學實踐與效果進行回憶對比后,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值得探討與反思。
1、游戲:組裝汽車。
教師提出要求:請小朋友以四人小組為單位,用幾何圖形紙片進行汽車組裝競賽,看哪個汽車廠設計的種類最多。
小組匯報說說設計了哪幾種汽車?
設計一輛車,在探究性學習里通過自主參與學習活動,獲得親。
身體驗,逐步形成善于質疑、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努力求知的積極態度,讓學反思:這個活動是為了讓學生在小組活動中,每個人都有機會來生感覺非常有趣,在一種興奮、積極的心態下學習,激發他們探索、創新的欲望。使每位同學在教學活動一開始就有一次創作的機會,為后來的大膽想象,特別是為造型上的創新提供了較好的舞臺。從實踐結果看,確實起到了較好的效果。
2、繪畫活動:汽車設計師。
提示:
(1)、可以在原有汽車功能或色彩上進行改造。(如車能飛,車能在水中游……)。
(2)、可以用你喜愛的動物、植物以及其它事物的外形進行設計。
(3)、還可以在設計的汽車旁寫上功能或特征類的文字。
反思: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在探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在這種學習方式下,教師不再作為知識的權威,將預先組織好的知識體系傳授給學生,而是充當指導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與學生共同經歷知識探究的過程。學生不再作為知識的接收者,被動學習,而是能與教師一樣通過各種途徑獲取信息,帶著自己的興趣、需要與客觀世界對話,從而使學習與探究統一。雖然教師提供給學生的是三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其實就包含了教學內容的拓展,使學生不會再局限于自己觀察到的、看到的汽車,創作的余地就更大了。通過對這三個問題的共同探究,使學生的思路更加開闊。學生的作業中,就出現了蘋果汽車、兔子汽車、西瓜車、長翅膀的車、魚車……。但在實踐中,我發現如果能給學生提供一些已有的奇特形狀或功能的汽車圖片,學生的想象會更加精彩。
3、欣賞講評作品“汽車展覽會”。
(1)教師以主持人角色舉辦“汽車展覽會”。
請小朋友把自己的作品放在前邊,大家一起來評出獎項。
“迷你車”:要求色彩鮮艷,形狀美觀大方。
“多功能車”:要求多功能,用途廣。
“皇冠車”:要求既美觀大方,又功能齊全。
(2)肯定小朋友精彩、生動的設計。對可以修改補充的作品,鼓勵繼續補充改進。
反思:在評價中采用,教師評、學生評,評個人、評集體等多種評價方式,也是想達到對學生的一個促進,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和集體榮譽感。由于課前就強調了最后要獎勵小紅花,所以,整節課學生的秩序井然有序,即使在活動中也沒有出現混亂狀態。
教學方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教材的使用上也是如此,但總目標是一樣的,讓我們以孩子的觀點看世界,充分發揮自身的創造性,選擇學生最喜歡的方式和最適合師生的內容,賦予教材新的生命,師生一起成長。
這是一節創作課。教材上有一幅國慶節夜晚放煙花的圖片和四幅兒童創作畫,這四幅兒童創作畫是學生用不同線材來表現的,采用了蠟筆繪畫、毛線粘貼和剪貼等形式進行創作的。本課通過引導學生回憶放煙花的情形,引領學生嘗試運用各種材料來表現煙花,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過年過節時,放煙花是一種很重要的娛樂慶祝方式,也是小朋友最喜歡的娛樂活動。隨著科技的發展,煙花的種類也越來越豐富,形狀和色彩也越來越美麗。在教學時通過啟發學生回憶和欣賞放煙花是的場景,知道煙花的造型,并通過各種材料表現出來。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趣,會表達自己的感受,表達對美好事物的向往。
一年級的孩子已經初步認識了美術工具和教材,對不同的材料的使用也有一定的掌握,他們思維活躍,想象豐富,喜歡用自己的想法表現事物。煙花是孩子經常見到的,與孩子的生活非常接近,所以只要教師引導得當,就會讓孩子把他們豐富、奇特的想象力通過動手表達出來。
1、欣賞“煙花”;
2、認識“煙花”;
3、感受“煙花”;
4、創作“煙花”;
5、評比“煙花”。
知識目標:了解煙花的形狀,學習用不同的線材表現煙花。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材料的能力和想象力。
情感目標:教育學生能安全使用工具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教學重點:能運用多種材料表現形狀各異的煙花。
教學難點:綜合運用多種方法設計表現不同形狀的`煙花。
在教學中,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課程設計注重人文關懷,側重學生的體驗過程,針對一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注重教法的趣味性、多樣性。我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思想,通過情景、課件、演示創設,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體驗學習的過程,培養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意識;通過評價激勵,引導學生積極互動,體會創作的快樂,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1、播放一段有關煙花的課件、范畫,教師提出問題:煙花的形狀變化萬千,但它們有一定的相同點,請同學們找出。學生分組討論并總結出:煙花從中間向外放射。
2、教師提出問題:觀察、說說它們的形狀像什么,并請幾個學生上臺畫出自己的感受。再請學生對所畫的煙花進行評價。
我說課的題目是《誰畫的魚》,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重難點、教學過程、這幾個方面對我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本課屬于“造型。表現”領域,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大膽,自由地把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現出來,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
為欣賞內容,是讓學生了解魚的形狀和特征,通過欣賞農民畫讓學生學會用對比的方法表現一條大魚。
1、知識目標:
2、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能力。
(2)培養學生設計和裝飾的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觀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好習慣,同時激發起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
重點:了解魚的形狀和特征,運用所學的知識,畫一條漂亮的充滿畫面的大魚。
難點:如何運用對比的方法把魚畫大。
本著“高效課堂,快樂教學”的理念針對一年級學生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注意力分散的心理特點以及本課特點,課中注重教法的趣味性、多樣性。在本課我運用的教法有:情景導入法、直觀教學法、指導觀察法、啟發想像法等;引導學生在觀察比較中進行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實踐創造。
欣賞海底世界的視頻:讓學生快速的融入到本課的教學中。(直觀了解魚的形態各異;感受自然的美。)。
講授新課。
(一)首先通過圖片分析魚的外形結構。
(二)接著出示很多美麗的魚,分析魚的外形,花紋,色彩,先讓學生說一說喜歡哪條小魚為什么,讓學生自己發現小魚的各種外形,花紋和色彩。
(三)接著讓學生思考如何在紙上畫一條大魚,出示兩條一大一小的魚,通過對比發現哪一條更適合,通過圖片對比讓學生更直觀的發現應該怎樣畫一條大魚?接著我示范如何畫?采用邊示范邊講解的方式讓學生了解作畫的步驟。
(四)接著出示一條更大的魚,再這條大魚的對比下我的魚就顯得小了,讓學生初步的了解對比。并讓學生思考如何將老師畫的魚變大?通過欣賞農民畫家的作品讓學生明白可以通過對比的方法添加小魚和人將大魚襯托的更大。
(五)出示我事先完成的一幅作品,再出示優秀學生的作品賞析,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
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以比賽的方式讓學生參與海底繪畫比賽,將評選出最美的魚。
在評講環節,我讓學生做評委并評選出優秀評委,一是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其次讓學生在點評的時候學習借鑒其他學生優秀的地方。
最后讓學生投票選舉出本次比賽最美的魚,并頒發獎品以此作為鼓勵。
小結的部分我依舊通過欣賞海底世界的錄像來結束本科的教學,一是將學生從比賽創作中拉回到課堂中,引導學生保護環境保護人類的好朋友魚兒。
《神氣的小廚師》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一冊第十六課的內容。這是一節綜合造型表現課,教材中針對兒童心理特點,選擇兒童喜歡的食物為題材,貼近學生生活,以學生的現實活動和社會實踐為基礎,把美術和生活有機聯系,從不同角度體驗美術的樂趣,增強學習美術的信心。
這個過程讓學生主動參于學習,自主發現問題,并在實際動手中尋求知識點,找到學習方法,體驗學習樂趣。教師只起到一個輔助和引導作用,把課堂的自主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探索和研究問題,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制作食物讓學生體驗藝術創作活動帶來的愉悅感受。同時引導學生用丟棄的廢舊材料和橡皮泥來進行制作,讓他們從中知道很多東西可以循環利用的。
重點:1.學會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如紙和橡皮泥等)做出多種多樣的事物。
難點:2.創新使用材料,制作方法精細。
:課件、制作作品。
一)、欣賞觀察,激發興趣。
二)、了解生活中的食物。
在欣賞生活中的食物時,讓學生了解食物的分類還讓他們說說的其特點和顏色,使學生更容易記住各種的結構特征,教師在這一環節起到引導作用?!昂帽頁P”是小學生的重要心理特點,表揚使學生體會到學習的進步的喜悅,從中得到心理的滿足,從而產生積極的情感。所以學生找出哪種食物對應哪種類型時我會給于表揚,讓學生一種愉快、自傲的情感體驗。
三)、欣賞演示。
這一步驟我用了示范性欣賞的方法,讓學生直觀的欣賞教師做的“食物”,學生看到老師各種食物,自己就有想做食物的沖動。由于小學生認知能力、表達能力的限制,在美術作品的欣賞中有時需要教師一步步的引導,通過分析、交流、感受等過程來解決問題,并達到欣賞作品的目的才能更深入的理解作品。所以在本環節讓他們欣賞的同時說說老師做的“食物”是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做的,讓學生通過觀賞了解制作“食物”的選材和制作方法,接下來再讓學生看我制作過程的步驟,并通過欣賞比較了解整齊打擺放才是美。讓他們在制作過程中不僅做的像而且要擺放美觀。
四)、學生創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我讓他們帶上廚師帽來做美食,更激發他們的積極性,根據美術學科的特點,制作法是學習過程中的一種主要的實踐活動,使學生鞏固和完善的知識、技能。學生在學習了樹的知識后,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創作,并鼓勵學生大膽的創作。學生制作時播放輕松的音樂,調節課堂氣氛。
五)、評價。
人類的本質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由于學生在比例方面的感知有差別,而且整體把握形態的能力較弱。評價學生的作品應該因人而異,更多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
在此環節我用了比較欣賞,目的是為了找出作品之間相同或相異之處以促進對欣賞對象的理解。比較欣賞由于對欣賞對象相關方面的比較,而使欣賞本身具有特別的新意和深度,在具體教學時,假如能充分利用比較欣賞法,引導學生對作品的內容、形式、技巧乃至風格等方面進行縱橫交叉比較,則比空洞的分析、講解和說教更為生動,更易使學生得到啟發,從而使其加深理解,激發學習主動性。
六)、拓展。
通過這一環節讓學生了解,其實我們除了用彩紙還可以用很多廢舊材料來做食物,出示海綿泡沫塑料做的食品讓學生觀賞,課后同學們可以用其他廢舊材料來做些你喜歡的食物。
以上就是我今天說課的內容,謝謝。
教學目標:
1.對各種材料的再認識及創造性的組合、利用。
2.感受利用各種材料,大膽地進行設計制作的樂趣。
3.培養學生對材料的認識、運用能力,以及設計制作能力和創造能力。
4.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善于收集、敢于創造的精神。
教學重點:
認識用各種材料、方法制作的魚,引導學生探尋制作、裝飾的方法。
教學難點:
制作、裝飾的方法。
教學準備:
各種廢舊材料制作的魚,各種廢舊材料以及制作工具。課件。
教學過程:
一、體驗釣魚。
請學生在用塑料泡沫板擺成的橢圓形“魚池”里釣魚。體驗著釣魚帶來的樂趣,充分地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們自然地進入學習狀態。
二:探索做魚。
1.想做好魚,必須得探討用什么材料做魚,怎樣做又快又美。
用課件展示,引導學生觀察用不同材料做成的魚。問:“這些魚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你桌上的什么東西可以做魚,怎樣做?”
2.討論自己帶來的廢舊材料可以怎樣充分利用做成魚。
可以合作,也可獨立完成。
在個別學生制作遇到困難時,可以同桌幫助解決。
三:魚桿創新。
教師舉起自已做的魚桿對學生說:“老師用筷子做成了釣魚桿。那么你想到了什么,找到了什么做魚桿?”
小組討論可以利用什么材料怎樣做魚竿。
四:釣魚競賽:
“釣魚比賽開始了!”請學生們圍著一個個用自己的凳子拼擺成的“魚池”,分小組進行釣魚比賽。在競賽中感受成功帶來的喜悅。
札記:
本課我設計了“體驗釣魚——嘗試做魚——魚竿創新——釣魚競賽”教學流程。體驗釣魚是以激發學生學習為目的,這一基本理念使學生在愉快的釣魚活動中,充分體驗釣魚的樂趣。這樣學生們就能主動地投入嘗試做魚過程中,因為他們很想釣起自己親手制作的魚,所以他們在探索做魚時總想設計制作出與眾不同、富有個性的作品,就出現了用包、裹、捆、剪、卷、粘等多種做魚方法,也就做成了用蠟光紙、報紙、一次性杯子、娃哈哈瓶子等材料制作的魚。
在魚竿創新教學時學生們想出紙制魚竿、鉛筆魚竿、槍形魚竿……一個個創新設想讓人折服,釣魚競賽又把課堂推上_,讓學生在快樂的游戲活動中再次感受成功的喜悅。孩子們在釣魚時也玩出了新花樣。如:用一個魚鉤釣到二條魚(這是有一定難度的),有的還獨出心裁地釣著一個用紙杯做成的烏賊,嘴里還振振有詞地叫到:“我這是海釣,一不小心鉤到了一個大烏賊了,哈哈哈……”
孩子是天真的,他們是富有想象力與創造力的,只要我們教師去組織、去引導,精心設計和優化教學過程的呈現形式,組織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充滿自由、創造的審美化教學活動,使學生置身于愉快、自由、創造的教學活動之中,采用多種方法,使學生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特性得到發展,限度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使學生具有將創新觀念轉化為具體成果的能力。學生們在自由輕松的創作氛圍中,大膽創作自己的“新”與“奇”的作品,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這也讓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一年級學生已經能由實際觀察、比較,認識了生活中的形(點、線、面的變化)、色(色彩搭配)之美。他們已不局限于用繪畫形式來表現,教師恰到好處地用其他方式來啟發學生,激發學生的創造性。
本課聯系生活,針對“廢物利用”的了解,并付諸于行動,試想生活中其它廢品的利用價值,是否可進行裝飾,美化生活,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其次,能促進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往,共同討論,嘗試合作,增強學生之間的團結互助的合作意識,增進友誼。再次,本課是學科內容滲透,本教學過程其實就是撕、貼、畫操作的過程,此過程有利于學生對其他操作性學科產生興趣,形成探究心理并能積極主動地投入于其他的學習與生活中。
由于新教材對教學目標做了進一步的詳化,分為“體驗與發現”、“實踐與創作”、“欣賞與評議”三個方面,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充分考慮了低、中、高三個層次的教學目標,以適應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受到成功的愉悅。
本課主要是引導學生對撕出的紙的色彩、形狀進行創新聯想,并在撕、貼、描繪的過程中掌握點、線、面的不同變化與造型創作的內在聯系,從而認識美術形式的多樣化。其次,引發學生對各種材料的功能、用途的探究心理,并產生創新構思,達到“萬物為我用”的遷移效能。
創作的靈感與技能必須由學生在自主嘗試、體驗中才能獲得,教師的隨機示范、點撥、講解,幫助學生產生創新構思,在操作中以小組合作共同創作為形式。有主題性地進行撕、貼、畫。
無規律的撕紙,學生興趣濃厚,但在組織粘貼上往往“沒主意”,因此我在進行“感受不同形狀的碎紙”這一教學環節,使學生產生靈感體驗。如一張“葉子形狀”的碎紙可以是一朵花的葉子,也可以是一朵花的其中一片花瓣,也可以是動物的身體等,可有意識的撕,也可以從無意識撕出的碎紙中去聯想。
要形成撕的技巧,不能單憑學生隨意的撕,依次,我在教學時適當的引導學生撕基本形。如:三角形、圓形、方形……讓學生在體驗與比較中自主發現撕的技巧,同時又可引發學生發現撕出的圖形與概念中的圖形的不同。
作業評價采用學生自評,互評,教師總評等多種形式,為了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每位學生參加作業點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之間的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提高今后的美術作業質量。
我這天說課的資料是人民美術出版社教材第一冊中的第7課《下雨啦》一課。下面,我著重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學法指導、教學程序和板書設計五個方面來談談我對本課的教學設計。
根據《美術新課程標準》所確立的階段目標,《下雨啦》一課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即“透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大膽、自由地把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現出來,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北菊n教學時數為1課時。雨是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它能夠給人類帶來益處,也能夠使人類蒙受災難。但是在兒童看來,下雨是一件搞笑而令人激動的事情,它能夠給孩子帶來創造的靈感和真實的體驗。本課是一節繪畫練習課,創作的資料能夠分為兩類,一是表現雨,畫出自己對雨的感受;二是表現雨中的情景,能夠是真實的回憶,也能夠是建立于真實基礎上的想象。讓學生了解一些有關雨的科學知識。
這節課要應對的是一年級的學生,這一學齡兒童是想象思維最為活躍的時期,他們那快樂的、充滿童真、童趣的,有著不受制約的想象力。他們的想象力豐富,思維十分活躍,個性突出,具備初步的表現潛力。
透過引發學生的生活體驗,引導學生會議、觀察對下雨時的感受,同時教師及時的與學生進行交流、討論,并進一步展開想象。鼓勵學生大膽的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激發他們的表現欲望和創作熱情,讓他們帶著不拘形式的去大膽繪畫。
l、回憶下雨時的感受,表現出下雨時的真實情景或自己關于雨的想象。
2、選取各種形態不同的線條表達出對雨的印象。
3、體驗用繪畫的形式表達自己感受的樂趣。
1、讓學生回憶下雨時的情景,及雨中人物、景物的特征。
2、教師搜集有關雨景的圖片、錄像、音樂等資料。
(一)、組織、導入。
1、組織教學:課前學生做好準備。
2、欣賞導入:播放歌曲《小雨沙沙》引起學生對雨的回憶。
3、出示課件:讓學生觀看雨的圖片,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繪畫興趣。
4、引出本課課題——《下雨啦》。
(二)、創設情境、滲透知識。
1、教師向學生簡單介紹“雨”的構成。
(學生對雨有了科學的認識。豐富了有關雨的知識,活躍課堂氣氛,為學生創作奠定基礎。)。
2、按照強弱程度,雨能夠分為小雨、中雨、暴雨。給學生放一段分別表現小雨、中雨、暴雨的音樂。(學生們感受出表現小雨、中雨、暴雨的音樂。)。
3、在雨中,人、動物會是怎樣的。
4、下雨時你的情緒怎樣。
(三)、繪畫練習。
1、教師和學生一齊分析教材中的學生作品。(構思自己的作品)。
2、鼓勵學生在創作時要不拘形式,大膽表現。(透過練習,生動、大膽地表現出自己對下雨的'真情實感。)。
3、啟發學生畫出雨中的情景。(鼓勵學生大膽的說,這樣既能為創作做鋪墊,又能夠到達相互交流的效果)。
4、組織學生交流、討論自己的作品。
5、教師針對典型作業及時進行點評。提高學生的表現潛力,豐富情感,增強自信心。
6、同學之間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以此帶動全班學生整體表現水平的提高。
7、小結:讓學生明白萬物生長離不開水,為了我們的生存環境更完美,就應學會利用資源。
課后總結:
學生嘗試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大膽自由地把自己的所感、所想表現出來,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透過學生作業,能夠看出學生們的思維十分活躍,充滿活力和自信,本課在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發展美術實踐潛力,陶冶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完善人格方面都有用心的作用。
我說課的題目是《誰畫的魚最大》,《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的.第九課。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重難點、教學過程、這幾個方面對我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本課屬于“造型.表現”領域,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大膽,自由地把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現出來,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
為欣賞內容,是讓學生了解魚的形狀和特征,通過欣賞農民畫讓學生學會用對比的方法表現一條大魚。
2.能力目標:(1)培養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能力。(2)培養學生設計和裝飾的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觀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好習慣,同時激發起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
重點:了解魚的形狀和特征,運用所學的知識,畫一條漂亮的充滿畫面的大魚。
難點:如何運用對比的方法把魚畫大。
本著“高效課堂,快樂教學”的理念針對一年級學生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注意力分散的心理特點以及本課特點,課中注重教法的趣味性、多樣性。在本課我運用的教法有:情景導入法、直觀教學法、指導觀察法、啟發想像法等;引導學生在觀察比較中進行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實踐創造。
欣賞海底世界的視頻:讓學生快速的融入到本課的教學中。(直觀了解魚的形態各異;感受自然的美。)
講授新課
(一)首先通過圖片分析魚的外形結構
(二)接著出示很多美麗的魚,分析魚的外形,花紋,色彩,先讓學生說一說喜歡哪條小魚為什么,讓學生自己發現小魚的各種外形,花紋和色彩。
(三)接著讓學生思考如何在紙上畫一條大魚,出示兩條一大一小的魚,通過對比發現哪一條更適合,通過圖片對比讓學生更直觀的發現應該怎樣畫一條大魚?接著我示范如何畫?采用邊示范邊講解的方式讓學生了解作畫的步驟。
(四)接著出示一條更大的魚,再這條大魚的對比下我的魚就顯得小了,讓學生初步的了解對比。并讓學生思考如何將老師畫的魚變大?通過欣賞農民畫家的作品讓學生明白可以通過對比的方法添加小魚和人將大魚襯托的更大。
(五)出示我事先完成的一幅作品,再出示優秀學生的作品賞析,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
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以比賽的方式讓學生參與海底繪畫比賽,將評選出最大最美的魚。
在評講環節,我讓學生做評委并評選出優秀評委,一是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其次讓學生在點評的時候學習借鑒其他學生優秀的地方。
最后讓學生投票選舉出本次比賽最大最美的魚,并頒發獎品以此作為鼓勵。
小結的部分我依舊通過欣賞海底世界的錄像來結束本科的教學,一是將學生從比賽創作中拉回到課堂中,引導學生保護環境保護人類的好朋友魚兒。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制義務教育美術學科課本(實驗本第一冊)》我的新伙伴單元中的一課,課題是《我喜歡的顏色》。這是一節準備課,對于學習美術來說是十分重要而且必要的。一年級小朋友在幼兒園中已經接觸過許多顏色,也已用顏色畫過畫,但對于顏色的正確名稱以及涂色的方法還較為欠缺,本教材正起到了一個承前啟后的過渡作用,為以后的畫畫作鋪墊。
認知:認識各種顏色,能說出顏色的名稱,初步了解顏色的不同寓意
操作:學習涂色的方法并能嘗試用色彩來表現事物
情感:通過練習,體會色彩能表現事物、情感的這一特點
一年級的學生對于色彩都不陌生,但對于色彩的正確名稱和不同寓意可能不了解,因此我把這一點作為本課的重點,本課的另一個重點就是學會涂色的方法——平涂和拼涂,要求學生涂色均勻。本課的難點是要讓他們通過學習嘗試用色彩來表現事物。
這是一群剛從幼兒園上來的小朋友,由于幼兒園都普及了美術教育,因此每個學生都有一定的繪畫基礎,包括對色彩的認識,本課是對他們所學知識的一個鞏固和延伸。
以學生為本,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因此我運用了課堂討論法,通過欣賞讓學生相互交流、啟發、討論、激發創作靈感,使他們始終處于主動地位,從而讓他們自覺、主動地研究、探索。
其次,我還用到了興趣教學法、嘗試教學法等來輔助完成教學。
首先,媒體出示一條五彩斑斕的彩虹橋,請你看一看哪些是你認識的顏色,把它說給小組中的其他小朋友聽,并說一說你喜歡什么顏色。然后告訴學生今天的課題就是《我喜歡的顏色》,出示課題。接著師生一起來認識顏色,同時教師對學生說出的顏色名稱進行確認和糾正,特別是被學生默認為桔色的橙色,讓學生了解到規范的名稱。
下一個環節是教授涂色的方法,問學生能用這些豐富的顏色在這些白紙上涂色,你用什么方法涂顏色,怎樣涂才能均勻?讓學生帶著問題看老師的示范,一邊示范,一邊教師用形象的語言解說,如平涂就像刷油漆,要順著一個方向。隨后進行的是涂色練習,要求在只片上進行涂色練習,可以用單色也可用多種顏色。在學生的練習中,教師可進行個別輔導。在結束練習后,展示學生的作品并進行一定的分析。
紅色——熱烈、溫暖綠色——自然、清新黃色——豐收
蘭色——寧靜白色——純潔、寒冷紫色——神秘黑色——莊重
最后是一個拓展部分,讓學生了解可以通過色塊來表現事物和情感。這一環節是通過游戲的方式進行,媒體出示幾個不同的色塊,讓學生猜一猜他代表了什么,如春、夏、秋、冬等,通過游戲讓學生體驗色彩能表現事物、情感的這一特點,從而讓學生對色彩產生濃厚的興趣。
兒童美術是兒童身體發展水平、知覺能力、情感態度、智力程度和生活經驗的自然產物,在兒童發展過程中只是一種“階段性”的成果。因此,美術教師的教學宗旨是以培養學生各種能力和陶冶情操為主,了解兒童、尊重兒童。我在設計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以發展學生個性為出發點,運用媒體有效的實施愉快教學,讓學生肯學、樂學,主動地學。
我說課的題目是《誰畫的魚》,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重難點、教學過程、這幾個方面對我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本課屬于“造型.表現”領域,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大膽,自由地把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現出來,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
為欣賞內容,是讓學生了解魚的形狀和特征,通過欣賞農民畫讓學生學會用對比的方法表現一條大魚。
二、教學目標。
2.能力目標:(1)培養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能力。(2)培養學生設計和裝飾的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觀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好習慣,同時激發起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了解魚的形狀和特征,運用所學的知識,畫一條漂亮的充滿畫面的大魚。
難點:如何運用對比的方法把魚畫大。
四、教學方法。
本著“高效課堂,快樂教學”的理念針對一年級學生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注意力分散的心理特點以及本課特點,課中注重教法的趣味性、多樣性。在本課我運用的教法有:情景導入法、直觀教學法、指導觀察法、啟發想像法等;引導學生在觀察比較中進行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實踐創造。
五、教學過程。
欣賞海底世界的視頻:讓學生快速的融入到本課的教學中。(直觀了解魚的形態各異;感受自然的美。)。
講授新課。
(一)首先通過圖片分析魚的外形結構。
(二)接著出示很多美麗的魚,分析魚的外形,花紋,色彩,先讓學生說一說喜歡哪條小魚為什么,讓學生自己發現小魚的各種外形,花紋和色彩。
(三)接著讓學生思考如何在紙上畫一條大魚,出示兩條一大一小的魚,通過對比發現哪一條更適合,通過圖片對比讓學生更直觀的發現應該怎樣畫一條大魚?接著我示范如何畫?采用邊示范邊講解的方式讓學生了解作畫的步驟。
(四)接著出示一條更大的魚,再這條大魚的對比下我的魚就顯得小了,讓學生初步的了解對比。并讓學生思考如何將老師畫的魚變大?通過欣賞農民畫家的作品讓學生明白可以通過對比的方法添加小魚和人將大魚襯托的更大。
(五)出示我事先完成的一幅作品,再出示優秀學生的作品賞析,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
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以比賽的方式讓學生參與海底繪畫比賽,將評選出最美的魚。
在評講環節,我讓學生做評委并評選出優秀評委,一是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其次讓學生在點評的時候學習借鑒其他學生優秀的地方。
最后讓學生投票選舉出本次比賽最美的魚,并頒發獎品以此作為鼓勵。
六、小結。
小結的部分我依舊通過欣賞海底世界的錄像來結束本科的教學,一是將學生從比賽創作中拉回到課堂中,引導學生保護環境保護人類的好朋友魚兒。
(一)初步感受紙的彈性與伸縮性能,了解拉花的制作方法,體會環境與藝術作品兩者之間的關系,知道美化環境的途徑和方法。
(二)能大膽的創作,把繪畫和手工結合起來。
(三)培養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和熱愛自然的情感。
感受紙制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材料和工具進行制作活動,提高動手能力。
嘗試不同的工具,通過看、想、畫、做等方法,進行簡單組合和裝飾來美化環境。
(一)提問引入,激發興趣:
1、教師:同學們,今天老師這有一張正方形的紙,你們誰能告訴我怎樣讓它變長?
2、你真聰明!你是怎么做的呢?
3、出示課題:《美麗的拉花》
1、教師:同學們,就讓我們到拉花世界去看一看吧。大家看的時候一定要仔細,想想你看到了什么?看了以后有什么感受?(放課件:美麗的拉花)
學生:看到了拉花布置后的環境與拉花與服裝服飾的搭配等,看完了以后感覺非常美,也想到自己制作一件拉花作品。
教師總結:大家說的非常好,環境是我們人類生存的條件,是我們的家,讓我們每個同學都來愛護環境。
2、教師:下面就讓我們認識一下拉花的制作方法?!凑n件演示〉
教師小結:拉花的幾種基本做法,關鍵是如何折疊紙張,如何剪開。
1、教師:想一想拉花可以裝飾哪些環境?拉花的制作方法還有哪些?
2、拉花剪短后該怎么辦?為什么會斷?怎樣可以做的更好?
(1)給5秒鐘的時間,學生欣賞討論
(2)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創作過程
學生分組創做一件拉花作品,并把作品與校園環境結合起來,看那個同學的手法最新穎,作品最漂亮。
1、各小組選出你最喜歡的作品
2、師生互評
教師小結:拉花裝飾的世界真是太美了,讓我們愛護環境,愛護我們的朋友。本課以拉花為主題,讓學生到自然中去裝飾環境,提高課堂學習氣氛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學習美術的同時,又增加一些課外知識。
《小小手》是湖南美術出版社小學美術實驗教材第二冊第四課,屬于“造型表現”領域中的學習內容。旨在通過多種方式的手形表演與聯想,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游戲式的活動中體會簡單的、變化的手形帶給我們的豐富聯想與無窮樂趣,并鼓勵學生通過平面繪畫和立體彩繪的方式,嘗試將自己借助手形聯想到的形象表達出來。整個教學過程要求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相互啟發,探索手形的裝飾與組合美,創造性地表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及合作能力。
2、本課課時安排:1課時。
3、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引導學生感知手形的變化與組合,進而結合身邊熟悉的事物展開聯想,探究裝飾與組合的美感。
情感目標:引導學生感受手形畫的魅力,激發對造型表現、欣賞活動的興趣。培養觀察生活,表現生活,裝飾美化生活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及合作學習的樂趣。
能力目標: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手形的變化并進行聯想,培養學生感知、觀察、思考、探索能力及合作學習的能力。
4、教材重難點。
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觀察感知不同姿態角度的手形,展開聯想;本課的難點是:啟發學生尋找到手形與實際形態之間的聯系,探究手形的表現與組合方法。
二、本課的教法。
我根據教學目標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新課標提出的“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關注學生的合作參與意識”的要求以“快樂求知”為目標,打破原有的單純的講畫教學模式,力求營造一個“自主、平等、合作、競爭”的課堂教學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獲取知識,真正體驗到求知的快樂,進一步激發他們強烈的創造欲望。
在教學中我將采取以下幾種方法:
2、啟發談話法:運用談話法能抓住關鍵,培養學生分析事物,解決問題的能力;
3、創設情境法:用魔術的形式及課件的展示把學生帶到特定的情境中,使其產生一定的體驗,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三、本課的學法。
在教學活動中,我把教學活動的重心,從“教”移到“學”,變“全盤授與”為“啟發引導”,導之以學,導之以思,導之以畫,導之以創作。在學的過程中,以學為主,以導為輔,幫助學生學會觀察自主學習,拉近師生距離,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引導學生采用學習方法進行學習,主要有:
(1)觀察體驗法: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引發豐富的聯想,通過自身嘗試體驗,思維更加活躍,學習興趣更加高漲。
(2)合作學習法:在學習活動中,讓學生通過討論交流,拓寬學生思路,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聽取不同的看法意見,交流彼此的經驗。
(3)練習法: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將所學的知識運用于實際,以鞏固知識,形成技能技巧,在本課繪畫練習中,讓學生觀察課件中的范畫及學生作品,以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四、本課的教學思路:
(1)課堂教學以活動方式為主,通過玩一玩、說一說、看一看、演一演、試一試、畫一畫、評一評等教學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對手形產生豐富的聯想,體驗生活創造美和合作學習的快樂。整個活動以學生為主體,在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中進行,注重情感體驗和動腦動手。
(2)在指導學生對手形的聯想過程中,重視學生個性與創造性思維的培養,積極鼓勵學生在研究中結合自己的生活去發現美、表現美、創造美。
(3)允許學生對社會生活的多樣性理解,采取以鼓勵為主的多維性和多級性評價方式,讓學生成功展示自我,愉快表演,提高表現力、自信心和評價能力。
五、本課的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激發興趣。
1、玩一玩。
運用玩“石頭、剪刀、布”的游戲引入課題,讓學生對自己的手產生興趣。
2、說一說。
教師通過啟發式的談話,引導學生對“石頭、剪刀、布”這些簡單的形體進行聯想,為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做好準備;這樣,學生的好奇心就會被激發出來,教師抓住時機更深入地引導“我們的手還可以做出很多很多不同的造型,讓我們產生豐富的聯想,這會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边M而導出課題《小小手》,比一比誰的想象力更豐富。
(二)欣賞感受,拓展思維。
1、看一看。
教師用魔術的方法擺各種手形讓大家猜,學生的情緒被調動起來后再讓他們在小組內做“你變我猜”的游戲,學生便會迫不及待地在小組內用單手、雙手做各種手形互相交流。
2、演一演。
教師及時鼓勵學生“老師剛才發現許多小朋友的手都很靈巧,哪位小朋友愿意展示一下自己會變的小手”學生個個躍躍欲試,各種變化多端,形象可愛的手形在他們靈活的手上展現,他們玩得高興,學得開心。這樣就會形成一個輕松快樂、自由熱鬧、親切和諧的氛圍。
3、試一試。
教師演示繪畫步驟,先在實物投影上做手勢,然后把手按在紙上畫出手形。引導學生試著將聯想到的事物添畫出來以后再給它涂上顏色。通過欣賞各種形象的手形畫,讓學生知道手除了可以擺手形還可以想象添畫,也能用顏料直接涂在手上的方法畫手形畫,針對學生的好奇心理鼓勵他們嘗試多種畫法,拓寬思維。
(三)合作練畫,愉快展評。
1、畫一畫。
讓學生討論準備用什么方法來表現小小手,怎樣分工,然后小組合作作畫。通過合作學習能開啟學生的新思路,帶給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時也增強了他們的合作意識,在合作學習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擔任協助、引導的角色。學生積極地討論、交流、創作,起到了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作用,從而畫出奇趣橫生的手形畫。
2、評一評。
教師采用師評與生評相結合、自評與互評相結合、個人評與小組評相結合的多元評價模式,對學生的點滴進步及閃光點進行評價,時時處處予以鼓勵。從而讓學生能夠以高漲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最后投票選出“最佳創意獎”,將學習熱潮推向高峰。
(四)歸納總結,鞏固延伸。
師生共同總結本課所學的.內容及學到的本領,通過課件展示圖片,延伸主題,運用課程整合的理念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啟發學生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美。
這是一節創作課。教材上有一幅國慶節夜晚放煙花的圖片和四幅兒童創作畫,這四幅兒童創作畫是學生用不同線材來表現的,采用了蠟筆繪畫、毛線粘貼和剪貼等形式進行創作的。本課通過引導學生回憶放煙花的情形,引領學生嘗試運用各種材料來表現煙花,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過年過節時,放煙花是一種很重要的娛樂慶祝方式,也是小朋友最喜歡的娛樂活動。隨著科技的發展,煙花的種類也越來越豐富,形狀和色彩也越來越美麗。在教學時通過啟發學生回憶和欣賞放煙花是的場景,知道煙花的造型,并通過各種材料表現出來。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趣,會表達自己的感受,表達對美好事物的向往。
一年級的孩子已經初步認識了美術工具和教材,對不同的材料的使用也有一定的掌握,他們思維活躍,想象豐富,喜歡用自己的想法表現事物。煙花是孩子經常見到的,與孩子的生活非常接近,所以只要教師引導得當,就會讓孩子把他們豐富、奇特的想象力通過動手表達出來。
1、欣賞“煙花”;
2、認識“煙花”;
3、感受“煙花”;
4、創作“煙花”;
5、評比“煙花”。
xxxx。
了解煙花的形狀,學習用不同的線材表現煙花。
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材料的能力和想象力。
教育學生能安全使用工具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能運用多種材料表現形狀各異的煙花。
綜合運用多種方法設計表現不同形狀的煙花。
在教學中,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課程設計注重人文關懷,側重學生的體驗過程,針對一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注重教法的趣味性、多樣性。我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思想,通過情景、課件、演示創設,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體驗學習的過程,培養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意識;通過評價激勵,引導學生積極互動,體會創作的快樂,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一、煙花的認識、理解。
1、播放一段有關煙花的課件、范畫,教師提出問題:煙花的形狀變化萬千,但它們有一定的相同點,請同學們找出。
學生分組討論并總結出:煙花從中間向外放射。
2、教師提出問題:觀察、說說它們的形狀像什么,并請幾個學生上臺畫出自己的感受。再請學生對所畫的煙花進行評價。
二、掌握、創作煙花。
1、煙花的形狀豐富多變,要如何變?教師在學生畫的煙花上進行再創作,有的點加粗、有的線加長、有的線彎曲,線一多一密就成了面,讓學生領悟點線面的大小、長短、粗細等可以讓煙花的形狀發生各種變化。
2、學生都了解煙花的顏色是五顏六色的,在夜空中閃閃發光,把夜色裝扮得十分漂亮。
教師提出問題:你們有什么好方法創作出造型別致、色彩鮮麗的煙花?
學生分組討論,提出不同的設計方法:有各種動物造型的煙花、有太陽、月亮、星星等造型的煙花。
三、利用不同材料進行造型游戲。
1、欣賞書中范畫,請學生找出用不同材料制作的各種煙花。
2、教師演示方法與步驟掌握創作技巧。
3、每兩個人合作完成一幅作品,要求設計的煙花與眾不同,可畫或用其他材料制作一幅《閃光的煙花》。
四、學生進行造型游戲。
教師積極參與,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五、學生作業展示、評價。
激發學生主動參與作業講評,用簡短的語言大膽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
六、小結:
一、教學理念:
1、樂學有路趣為徑。
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在課堂教學中應營造一個“樂學”的活動氛圍,使學生沉浸其中,活躍思維,想象豐富,記憶增強,使課堂成為學生自由揮灑的天地,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創作的欲望。
2、主體歸位是創新。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已成共識?!睹佬g課程標準》更是把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擺在了重要地位。因此教學中,應把主動權還給學生,努力為每個學生提供五彩繽紛的舞臺,盡可能多給學生提供參與,成功的機會,以使每個學生的智慧得以發掘。創新精神是現代社會成員最重要的心理品質之一,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勇于嘗試。
二、教材分析與研究:
本課是一節綜合性的美術活動課,是利用身邊的舊報紙、彩紙制作成彩球后進行拋投、拼擺、堆積等有趣的游戲。學習活動的展開首先以個體制作彩球為基礎,在通過集體游戲體驗立體造型和組合造型的樂趣與愉悅。第一課時已經團搓制作好一個接近圓形的報紙球。第二課時我將重點放在裝飾美化第一節課制作的報紙球上,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夸張地表現。為了能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自主發現、探索、學習,我將活動貫穿整個學習過程,這對學生的興趣、情感、技能的培養很有益,會深受學生的喜愛。因此,我的擬定的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運用撕貼或繪畫方法,將報紙球美化制作成彩球。
2、以“彩球”為媒介,進行拋投、拼擺、堆疊等游戲活動,以體驗相互協作的樂趣。
3、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學會審美和體現美。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是裝飾美化彩球,培養求異思維。
教學準備:1、多媒體課件(包括相關圖片、情境設置、制作方法演示、學生作業音樂等)2、教師示范用工具材料(彩色紙,剪刀,雙面膠)3、范品(用各種材料制作的彩球)4、教室中間放一塊斜板。5、紙和盒做的籃框、小鼓。
三、教法特色。
1、用活動貫穿整個學習過程。
本節課我設置了10個活動環節,將這些活動貫穿整個學習過程,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自主發現、探索、學習。
2、將評價貫穿在活動中。
3、擊鼓組織教學。
在活動性很強的美術課中如何很好進行組織教學是一個難點,為此,我進行了這樣一個新的嘗試,用擊鼓的不同節奏來組織學生。這樣既能節省時間,又能起到較好的效果。
4、引導學生拓展思維,突破重點難點。
本節課重點難點是裝飾美化彩球,培養求異思維。
在教學中,我采用了擊鼓傳球的游戲,以及課件演示生活中的球形物體以及在熟悉的生活中球形物體的運用。一步一步引導學生拓展思維,設計出各種有特色的彩球,突破教學的難點。
四、學法特色——自主探究。
教學工作中最大的特點就是在于它的工作對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動個體。一年級的學生好動,對事物充滿新奇,根據這一特點,在教學中,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積極地進行自主學習,自主評價,充分調動手眼腦等多種器官協同合作,促進個體探索性、創造性的學習,從而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五、教學過程。
由8個活動貫穿而成,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
1、活動一:做實驗——了解球形物體最容易滾動的常識。
教師準備橙子、不規則石頭、墨水盒、飯盆蓋,請一名同學上臺將這幾樣東西在一塊斜板上滾一滾,其他的同學觀察。通過全體同學的參與,迅速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自己做實驗了解球形的東西最容易滾動滾動的常識。
2、活動二:“擊鼓傳球”游戲——說說生活中的球形物。
3、活動三:找球——在玩耍中欣賞范作。
鼓聲響起,學生下位尋找教師課前藏在教室內的范作,隨著鼓聲慢下來,慢慢回到座位上。
4、課件出示球形物體在生活中的運用。
5、活動一:示范——解決制作中的困難。
6、活動一:自由玩——交流,在玩的過程中欣賞作品(老師提供籃球框等道具)。
《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明確指出美術課程評價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改進教師的教學,促進美術課程不斷發展的重要環節。美術課程教學是對學生進行美術教育的主渠道,美術教師作為學生的組織者和管理者,如何在新的課程改革教學活動中,合理、有效的運用評價,讓全體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成為有健全人格,有創新精神的合格人才呢?如果讓學生全部停下來進行整體評價,不僅老師很難組織,浪費很多時間,而且阻礙學生的活動熱情,很大一部分同學都不愿意停下手中正在創作的作品或是正玩得起勁的活動。
使評價的根本目的在于促進發展,而絕不是簡單進行優劣高下的區分。除了基本的檢查和固有的選拔、篩選功能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反饋調節功能;展示激勵功能;反思總結功能;積極導向的功能。我安排了一個自由活動的過程,讓學生在創作過程中自由交流,可以拿自己的球找同伴一起在布置的活動場地玩一玩。學生們在和別人交流之后又回來再裝飾自己的作品。學生們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審美水平,能使自己的作品完成的更好。
7、活動一:拼擺成型——造型活動。
我的說課完了,謝謝大家!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pingyujiyu/50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