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讀書后對書中故事情節、人物形象、情感表達等方面進行思考和評價的一種寫作形式。然后是一些大家寫的優秀讀后感范文,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并從中汲取一些寫作的經驗和技巧。
這本《窮人銀行家》的作者是穆罕默德·尤努斯,本書是他的自傳。講述了尤努斯本人的故事,也詳實的描寫了他所創辦格萊珉的前前后后。本書的一大精彩之處就在于中間穿插許多格萊珉貸款者和貧窮做斗爭的故事,有血有肉,個性鮮活。略有遺憾的是這本書是尤努斯教授于2002年完成的,而他本人于2006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顯然格萊珉又取得了新的更加令人矚目的成就。
本書在序言的開始,作者就深情地描述上世紀70年代孟加拉的大饑荒,尤努斯教授給我們描寫了一個恐怖的畫面——大面積餓死的貧民。人有很多種死法,餓死是最不能被忍受的一種。餓死是一點點看著身體所有的精華被消耗完,最先被餓死的,肯定是老弱病殘,婦女,他們和大多數乞丐一樣靜靜躺在街角,到第二天她們就一直維持某種姿勢僵硬。這是一種無聲的抗爭,靜默的可怕,宛如地獄。某些宗教組織一開始還按照他們儀式為死者超度,可是到了后來搬運尸體都成了他們難以完成的任務。我們沒有經歷過這樣的場景,也難以想象尤努斯對貧困有怎樣感受,只知道再這樣慘痛的經歷后,格萊珉就這樣產生了。
尤努斯教授本人出生于1940年,他的父親從祖輩那里繼承了一個珠寶鋪子,而母親也是出于商販之家。顯然,都是富裕中上的家庭。父親是一個自律、虔誠的穆斯林,母親是一個堅強有決斷的女性,通常充當家里法規的執行者。在尤努斯9歲的時候,母親患上了間接性精神病,而父親在此后的33年依舊履行他作為一個丈夫、父親、商人良好的責任與義務。
在母親的鼓勵下,尤努斯奠定自己未來的方向,成為一個經濟學家,立志于參與并改造社會。1961年,21歲的尤努斯于吉大港大學畢業,并且留校任教,成為年輕的大學講師。隨后,他還貸款開了一個包裝工廠,父親是董事長,這個工廠后來成為了一個很成功的家族企業。但尤努斯認為自己還是喜歡在大學教書,而不是成為一個企業家,很快從商業中抽身出來,專注于學術研究。
1965年,尤努斯獲得一個可以去美國讀博士的獎學金,開啟了六年的美國留學之旅。在美期間,他一共做了三件很重要的事。第一,見到與傳統穆斯林國家完全不同的西方社會,尤其是自信、感覺自我表現的現代女性給尤努斯的沖擊最大。他并不是一個古板的人,他開始帶著思考、學習的眼光看待一切。第二,在學校學到更為深刻的現代經濟學知識,師從著名的經濟學家杰奧杰斯庫-勒根教授。他所教授的經濟學并不需要去記那些復雜的公式,而是去理解最基本的經濟學原理是如何起作用的,這一點對日后的格萊珉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第三,于1970年,爆發巴基斯坦武力鎮壓孟加拉地區的起義運動。孟加拉國于1971年正式獨立,在此期間,尤努斯為孟加拉國的建立積極運動,可以說是國家的建立者之一。這為他建立了深厚的政治資本,這也是格萊珉日后發展的重要助力之一。
1971年12月16日孟加拉贏得了獨立戰爭,和所有的有志青年一樣。尤努斯的選擇同樣是毫不猶豫的回祖國參與新國家的建設。一開始,回國的尤努斯首先是在國家計劃委員會工作,因為難以忍受低效的政府工作,回到了吉大港大學擔任經濟系主任。在長期的觀察當中,尤努斯發現高高在上經濟學理論對于,切實地改變窮人的實際境遇很多時候無能為力。尤努斯決定放棄上帝角度,而用蚯蚓角度近距離接觸窮人,這個理念深入后來格萊珉的基因當中。
在一開始,尤努斯把精力放在農業的增產當中。他甚至帶領學生親自下田幫助農民種高產水稻,為了使得吉大港地區冬天也可以種一季作物,開始致力完成水利的應用。盡管這些實踐不都是那么盡如人意,但是給尤努斯積累了大量于與窮人近距離相處的經驗。這里有兩處發現對尤努斯來說尤為重要,一是對窮人進行分類,農夫并不是最窮的,還有更窮的赤貧者。比如離了婚沒有任何財產的寡婦,她們幾近乞丐,絕大多數扶貧項目都覆蓋不到的人才是真正的窮人。二是,確定了尤努斯本人這樣一個的理念,大學不應該是一個孤島,應該為他附近的農村創造財富。而大學所研究的經濟學知識也應該離窮人更近,尤努斯帶的學生可以自己在農村尋找自己的課題來代替在課堂上課,也一樣可以獲得學分。
格萊珉的開始源于很小的一件事,在一次農村調研當中,尤努斯發現當地婦女因為缺少本錢,不得不借高利貸來購買竹子,制作成品的竹凳,再賣給借貸的人。從中賺取的手工費,連自己都養不活,尤努斯用自己27美元,免息借給42名農村婦女。從而開啟了格萊珉之旅。格萊珉在最初遇到的困難是多方面的,窮人之所以窮既有社會固有的偏見,又有窮人們自己的限制。因為貧窮,構成大量的惡性循環,因和果相互交織,這能讓社會學家糾纏不清。
在社會資本層面上,難以得到大銀行的支持。格萊珉的許多做法幾乎都是違反整個現代銀行業規則的?比如窮人每次貸款的額度非常小,可能還沒有工本費高;比如窮人大多數是文盲,不識字,沒辦法簽屬閱讀自己的相關資料;窮人沒有任何擔保,加上銀行從業人員對他們固有的偏見,完全可以說他們是被現代金融業排斥的一類人。
在微觀層面上,孟加拉是一個非常傳統的伊斯蘭教國家,這意味著這個國家非常的保守,尤其是體現在男女不平等之上。再這樣的社會中,最最窮的人是婦女,在婚姻完整的家庭中,婦女是處于完全的被支配地位,饑餓、毒打、虐待。他們的休妻程序非常簡單,只需要男人說三次‘你滾出這個家’,女人就被休了。再加上其它自然災害等社會原因,婦女成為寡婦的比率非常大,而一旦成為寡婦,又沒辦法繼承原來夫家的財產,進一步淪為乞丐的概率非常高。
格萊珉一開始就是一個民間組織,他是基于‘存在問題,然后解決問題’思路來的,面對這些各種問題,如果解決不了,幾乎完全推行不下去。要想獲得社會資本的注意,就必須做出成績,而最開始格萊珉最初是如何打破僵局的呢?又創造性建立了哪些基本機制呢?總結來看,在格萊珉最初的時候,有這樣五點對其本身的成長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一,簡化貸款過程。甚至都沒有留下什么紙質的文件,大多數是口頭交易。之所以能做到這些,因為尤努斯相信這些貸款者即使在不還款的條件下,也是情有可原。所以應該想辦法去幫助貸款者,而不是拿高額的罰息來恐嚇貸款者。所以堅決不讓司法程序介入。
第二,分期還款。這個實在好理解,和分期付款促進消費一樣,分期還款同樣可以促進還款,幫助貸款者建立個人信用體系。
第三,小組自治.格萊珉一大特色就是成立五人互助小組,這個五個人社會背景相似、彼此熟悉的人相互監督,相互幫助。一個人的信譽影響其它四人的貸款額度。產生這個自治小組有很多好處,提高了還款率,使得單個的貸款者創收能力提高,五人小組彼此之間還可以形成社交化網絡。而一個人想要獲得貸款她必須找到四個小伙伴,實際上這又使得每個貸款者成了格萊珉最好的宣傳者。
第四,小組基金。孟加拉的農村婦女勤儉持家,就有每次做飯時留一把米的傳統,時間長了這樣積累起來就很多了。小組基金是每個人從她的每筆貸款5%拿出來存到小組基金中,經過其他成員同意,小組成員可以無息貸取這筆小組基金,這增加每個成員抗風險能力。
第五,借款給女人。在90年代的格萊珉貸款者的統計中,380萬貸款者中96%是女性。如此龐大的婦女團體,不僅是因為最窮的通常都是婦女。而且,經過大量的觀察,發現婦女們獲得收益、利潤,比男人更顧家,更傾向于購買食物、建房子、買土地、購置生活用品、為孩子的教育花費、支付醫療費用。換句話說,女人獲得收益后,更傾向于改變自己家庭的生活。
在經歷最開始艱難創業之初后,格萊珉迎來了她的春天。最先,格萊珉在1981年得到福特慈善基金會80萬美元的資助。奇怪的是尤努斯并沒有動這一筆錢,而是用這個擔保,創立真正的格萊珉銀行,專屬于窮人的銀行。在1983年創立之初,60%屬于政府,40%屬于貸款者。在后來兩年的運作后,格萊珉的所有權94%屬于貸款者,6%屬于政府。這構成了格萊珉與其他ngo最大的不同,他是真把創造的收益通過分紅的方式分潤給貸款者,建立深厚的福利體系,這應該是最快讓窮人脫貧的方式了。
格萊珉在擴張的過程中,同樣有這樣五點相當引人注意。
第一,格萊珉的員工企業精神源于特色的培訓方式。格萊珉大部分員工的工資只相當于政府初級員工的工資,只是這個企業凝聚力卻很高。格萊珉有一個非常有特色的培訓員工的方法,每名員工都需要在一個分行實習六個月,這六個月基本上都是跟窮人最直接的接觸,看到窮人的改變與拼搏從而激發自身的善良和自我實現的價值感。
第二,打破僵局的方法是避免正面沖突,從小處改變然后引發巨變。格萊珉銀行服務的廣大農村,基本上都是星星點點互相聯系不多村子。村子有許多傳統勢力最初對格萊珉是非常抵觸的,他們抵觸方式有的非常暴戾,甚至威脅格萊珉員工的生命。而在這種情況,格萊珉的做法往往是改變一兩個人,然后通過五人小組、羊群效應的方式最后達到傳播的目的。
第三,人口問題,應該通過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來降低出生率。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西方人口學家向中國、印度這樣的人口大國兜售強制計劃生育的思想。這給這兩個國家造成了深遠的影響,而對于人口,尤努斯認為應該通過加強孩子的教育、對醫療方面更大的投入等方法來減少人口出生率。這個觀點得到了證明,格萊珉家庭的出生率遠低于孟加拉的平均出生率。
第四,自然災害頻發,這個時候會主動免去貸款。這個理念在一開始就有,格萊珉的產生是為了給貸款者解決問題。孟加拉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發的國家,一場臺風、一場洪水,都可以讓大多數村民一無所有。格萊珉對于災后重建一直是非常重視的,而格萊珉的貸款者災后重建激情明顯比其他人更高。
第五,拒絕培訓,鼓勵創收。格萊珉認為大多數扶貧機構對窮人進行行業培訓是沒有意義的。不是說完全不能培訓,而是用完全不一樣的假設。窮人之所以窮,不是因為缺少技能,而是缺少資本,缺少條件,這是小額貸款的存在的意義。給窮人提供合適的環境,她們能很好地在自己的世界范圍找到創造收益的途徑。
當格萊珉獲得成功后,小額貸款的重要性被經濟學家廣泛的接受。同時,格萊珉模式不止在孟加拉以外的第三世界國家取得不菲的成果,在美國、西歐這些發達國家同樣產生了意想不到的結果。
90年代的孟加拉,統治孟加拉10年的軍人政府垮臺,迎來民主共和制。更為寬松的政治環境,也給了格萊珉更多的可能性。1995年,格萊珉正式宣布不在接受外界的捐贈,由慈善組織轉變成為社會性企業決心十分明確。社會性企業有兩大特點,一是能夠賺錢,自我運轉;二是,不以利潤為導向,而以改變某些社會陋習為目的。格萊珉成長到這個時候,已經遠遠不是銀行那么簡單,而成為孟加拉的名片。格萊珉涉及了許多領域,電信通訊、漁業、食品加工、紡織業、公共醫療、交通、教育等多方面,所遵循的共同原則是大膽向格萊珉員工、貸款者分利,提供各種誘人的福利。
在這本書最后一章,尤努斯有關于對未來的描述。未來應該是一個沒有貧困的世界,而消滅貧困。小額貸款應該是人權的一種,是‘自由’這一神圣名詞重要組成部分,窮人同樣可以享受到社會資源的傾斜、支持。建立一個公平的社會平臺,窮人尤努斯尤其提到通訊技術的發展,最終讓每個人獲得巨量的信息,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技術的進步會讓我們朝著那個理想的世界走的更遠。(程用杰)。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任務迫在眉睫,國家層面的精準扶貧已經發力,金融扶貧作為重要法寶也在很多貧困地區創造著奇跡。這讓我不由想起了“小額貸款扶貧創始人”——穆罕默德·尤努斯教授。2006年,“為表彰他們從社會底層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努力”,尤努斯教授和他創建的格萊珉銀行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作為一個影響全世界并在金融扶貧方面成果顯著的大師,我認真地讀了他的自傳《窮人的銀行家——小額貸款與抗擊世界性貧困之戰》,讀完心中充滿激動和崇拜。
縱觀世界很多名人,取得的成功都有其必然性,尤努斯教授也是如此。1971年孟加拉國獨立后,尤努斯教授立即離開美國安逸優越的教授生活回到祖國。1974年,孟加拉國發生大饑荒,餓死了成千上萬的人,他努力尋找解決饑餓的辦法,親自去村莊里試驗高產種植方法。1976年的一天,他因無法忍受看到制作竹凳的赤貧村婦受到中間人的盤剝,自己掏出27美元,分別借給42個赤貧的村婦,這一點點錢,就能幫助她們擺脫“契約奴隸”的身份,能夠自己買生產資料(竹子),把制成的竹凳直接到市場去賣,從而得到盡管是微薄、然而是全部的利潤。由此開始,尤努斯教授開始試驗、創立了“小額貸款”模式。七年之后,成立孟加拉格萊珉銀行,世界上第一家專門借錢給窮人的銀行,為窮人擁有的銀行。此后三十年中,格萊珉模式在全孟加拉乃至全世界得到擴展和復制。格萊珉模式顛覆了幾百年銀行業的法典:借貸給無抵押擔保的窮人。格萊珉銀行向世界證實,銀行業可以不借助抵押品、法律手段、團體擔?;蜻B帶責任,而借款給窮人;窮人可以通過借貸提高收入,擺脫赤貧;他們還可以儲蓄、投資、用銀行貸款建造房屋、送子女上學乃至接受高等教育,甚至建立自己的養老基金。尤努斯教授由于其濃厚的民族主義情愫,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以及人道主義和宗教的信仰,使他無法漠視人民的饑餓,他一直在解決貧困方面努力著,最終取得這么大的成就有其必然性。
縱觀全書,正如尤努斯教授所言,他選擇以“蚯蚓”的視角貼近貧困去研究,從窮人的立場理解他們所面臨的那些問題,這也是他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原因。為什么傳統銀行業很難真正幫助到窮人?是因為他們天生對窮人的疏離感與不信任感,沒有真正意識到微薄的金融資助能夠迸發出多么巨大的力量,或者說沒有帶有善意的制定有效的策略安排使金融資助落到實處。
認真反復閱讀尤努斯教授的自傳發現,他提出解決貧困的方案簡單而充滿智慧:為窮人提供適合他們的貸款,教給他們幾個有效的財務原則,然后,他們就可以自己幫助自己。首先,精確瞄準貧困人口以及明確他們的需求。貼近窮人,格萊珉銀行一般都設立在貧困的村落(大銀行由于成本考慮不愿意去的地方),工作人員經常走訪貧困人群,了解他們的情況并協助有需要貸款的窮人成立還款支持小組(自發成立的小組會更穩定,于是就克制住自己不對它們干預管理,但我們建立起一些激勵機制,鼓勵那些貸款者在各自的營生中互相幫助取得成功),建立小組內的自我約束機制以及來自格萊珉銀行的外部激勵機制,確保還款有效性。其次,培育窮人的生存發展能力。窮人之所以窮是因為獲取金錢等資源能力弱,換句話說是生存發展能力不足。格萊珉銀行不僅貸款給窮人們,作為他們投入新生活的啟動資金,而且重在對他們生產發展能力的培訓。最開始時候,格萊珉銀行借錢給赤貧而又被宗教束縛的婦女們,教會他們編織竹凳,然后把產品統一組織賣到市場,獲得微薄但全部據為己有的利潤,重拾窮人們的信心。隨著格萊珉銀行的成功與復制,這種能力孵化涉及到多種行業,增強了窮人們在市場上的地位,也提高了他們抵御風險的能力,極大降低了返貧率。再次,靈活的信貸政策也是對窮人的隱形保障。格萊珉銀行面對的都是特別貧困的人群,提供小額貸款,為窮人們規劃了他們所能接受的分期計劃(往往長達數年),特別是當窮人們面對重大自然災害、疾病等不可避免損失時,及時降低利率或者零利率,調整還款計劃,以使窮人們更好度過難關。最后,相信窮人,為窮人所擁有。這也是格萊珉銀行取得巨大成功的最根本原因。格萊珉銀行成立時,特別通過了一項法律,貧困的借貸者們,其中絕大多數為婦女,擁有這家銀行,銀行只為這些窮人服務。如今,格萊珉的貸款者擁有銀行94%的股權,另外6%為政府所擁有,68%的存款來自銀行的貸款者。相信窮人,并不只是一個口號,而是基于對窮人權利的尊重。尤努斯教授認為,貸款的權利應被視為一種人權,貸款能夠在全球擺脫饑餓方面起到一種極具戰略性的作用。
尤努斯教授相信窮人取得這么大的成功,這也與另一位因在貧困治理方面成果豐碩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著名學者——阿馬蒂亞·森的觀點不謀而合。他們都共同認為造成貧困的根本原因是個體能力的缺失或者說相對能力不足。尤其是在如今市場經濟條件下,這種能力匱乏被繼續放大。持續關注窮人能力的提升,這也對我國實施的精準扶貧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
前段時間長輩推薦給我《窮人的銀行家》一書,還未細細品讀完,卻早已作了大部分閱讀札記,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發現此書很適合銀行工作者閱讀,結合目前開展的“黨建共創普惠金融”活動,有以下十點感想,或許這些感想只適用于某個環境某個情境,或許與當下實際存在差距,但卻總是或多或少可以借鑒反思的。
窮人的銀行家,主要論述的是穆罕默德·尤努斯所創建的格萊珉銀行體系的發展過程,該銀行體系源自英文名grameenbank,即鄉村銀行的意思,主要借貸給當地的窮人,是一所專為窮人所開立的銀行。
格萊珉銀行體系在全世界有很迅速的發展,也有很大的爭執,但不管這種銀行體系適不適合中國,它總有其可借鑒的地方,我的十點感想如下:
十、對于呆賬死賬的處理,格萊珉體系從不核銷舊賬,而是轉換成長期貸款,引導借貸者更加緩慢有計劃的進行歸還,但前提是貸款用途必須真實,自借自用,如遇死亡,則從風險保障組織中調資歸還,并發展小組事故成員家中另一位補足小組名額,重新借貸。
當然,格萊珉銀行體系一直是世界銀行體系中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對象,褒貶不一,我的感想也不一定完全正確,只是總結出來希望對于未來的工作起到反思的作用,能讓自身的工作更加貼合當地實際,能將溫度進一步的傳遞下去。
今天我們學習了《窮人》這一課,文中主要講述了窮人漁夫和妻子桑娜收養鄰居家兩個孤兒的事情。作者列夫。托爾斯泰在文中從頭到尾一直都在贊揚著窮人身上那種善良、賦有同情心的品質。
學完這篇課文后我的感想很多。漁夫夫婦家中很貧窮,但是他們的善良又讓他們收養了兩個孩子。這又給很貧窮的家中增添了負擔。他們那種善良的,有同情心的品質很好,我們現在家中生活都很好,但是卻沒有像漁夫夫婦那樣去幫助我們需要幫助的人,只是一味的在追求著什么。也許窮人收留孩子是上帝的安排,因為上帝讓漁夫從那海浪翻滾,洶涌澎湃的大海中活著回來了,這次回來,上帝可能就是要讓漁夫收留這兩個可愛的孩子。
善良是無價的呀,一個人可能就是為了善良而活在這世上,如果你不善良,別人都特別討厭你,那也叫善良嗎?這樣活在這是上還有意思嗎?漁夫夫婦在物質上是貧窮的,但是精神上卻是富有的?,F在在生活中,有許多的人對那些窮人毫無同情心更不善良,文中的漁夫夫婦雖然是貧窮但是他們的善良比得上任何一人。
善良是無價!
好友恩君認為,收入非常低的家庭就不應該積累資產,這種想法我以為是錯誤的。新近讀了美國社會學家邁克爾?謝若登先生著的《資產與窮人》(高鑒國譯,商務版)一書,回答了這一問題。
該書針對美國及一些發達的“福利國家”的福利政策作出了回應。作者提出,社會政策要重視家庭資產積累,只有這樣,家庭和社區才能持久地參與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哪怕是小額的資產積累也會對家庭的長遠發展起著重大作用。這是因為擁有資產后,除了能夠延遲消費外,還能產生其他方面的積極影響,包括更加明確的未來觀、更加穩定的家庭、更多的人力資本投資、更妥善的財產管理等等。作者認為,構成福利資本主義社會和經濟條件下的福利,重要的是資本積累。資本可以促進家庭的穩定。從家庭穩定來講,資產的主要作用是在生病、失業和婚變時減緩收入波動。這些事件發生在那些處于收入貧困線邊緣的家庭時,會造成許多家庭的收入貧困,生活拮據。當資產存在時,家庭不容易陷入混亂,更容易維持家庭、社會和經濟的均衡,使社會祥和。對大部分人來說,資產可以創造美好的未來。當人們得到了眼前的保障時,他們就容易展望未來,推動社會進步。資產的積累還可以增進后代的福利,對一個家長來說,這可能是一項比家長本人的福祉更為重要的福利效應了。后代的福利畢竟是一種永遠存在的形式。這是家長們可以得到唯一現實和有形的永存形式,永存的欲望是強烈的。
作者在書中還分析了兩種福利轉支的區別:一種是用于直接消費目的.的社會福利轉支,如給低收入家庭制訂的房租補貼項目;另一種是有助于資產積累的轉支,如對房屋貸款利息的稅收減免和對住房、教育的公共補貼貸款。作者強調,刺激資產積累的福利轉支最終將比直接消費福利轉支更有利于擺脫貧困。作者還構建了一個福利政策新方法,即建立個人發展帳戶。該建議已得到美國政府及一些發達國家的重視。
本書作者創造性地提出了有關資產福利政策可行性的引人關注的命題。這一政策不僅包括全部人口,而且還給予最貧窮家庭更多的補助。我們中國有13億人口,政策上任何一個小小的改變都可能對社會、家庭、教育、經濟等產生巨大的影響,因為這種政策變化涉及到了很多人。希望這本書能夠在我國引起討論,促使相關社會政策出臺,最終推動并幫助貧困家庭積累資產。目前,以資產為基礎的社會政策議題越來越引起有關人士的關注,該書對創建我們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亦有可資借鑒之處。窮困百姓需要全社會方方面面的幫助和支持。
本書作者從學術的角度,歷史性地分析了資產的性質與分配、積累模式與資產傳承、福利理論的狀況等,通過大量的圖表、數字、實例來論證、支持、說明其理論。譯者高鑒國博士為整個翻譯工作付出了艱苦細致的努力,他忠實于原著,語言精煉,言簡意賅,文筆流暢,使人讀來不禁想到“信、達、雅”的譯文要素。本書責任編輯、商務印書館田文祝博士說,在某種程度上翻譯要比寫作更難,因為需要弄通另一種語言和文化,而又不能改變著者的原意,這的確是對譯者及其責任心的考驗,而這些,本書譯者基本上都做到了。
這篇文章事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的。當我讀完這篇文章時我的眼睛濕潤了喉嚨里象塞了一塊鉛似的格外難受。它深深地感動了我。
《窮人》這篇文章寫的是在舊俄國時代的一隊窮人夫妻:漁夫和妻子桑娜他們撫養著五個孩子每天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魚漁夫從早到晚地出去打魚卻只能勉強填飽肚子在鄰居西蒙死后他卻主動收養了她的兩個孩子。表現了桑娜和漁夫勤勞。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反映了沙俄時代漁民的悲慘生活。
讀完這篇文章想想生活中有一些丑陋的現象真使我感到痛心?,F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與人之間反而淡漠了。鄰里之間有時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而鬧別扭甚至吵架公共道路臟了誰也不會去掃一掃洗一洗。
我真想對鄰里說一說我們的城市正在創建文明城市我們應該為社會盡一份力那么我們的社會將更美好!
《窮人》這篇文章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所寫。當時,俄-國勞動人民處于沙皇的黑暗統治之下,生活極度貧困,但是他們心地善良。課文記敘了漁夫和妻子桑娜關心同情鄰居西蒙,毅然收養了她的兩個孤兒的故事,反映了窮人純樸善良的同情心和樂于助人的高尚品質。作者同過桑娜一家的生活反映了那一時期窮苦人民的生活與他們美好的心靈。
漁夫和桑娜在西蒙死后毅然收養了西蒙的兩個孤兒,這件事使我萬分感動。
現在我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可是也有一些偏遠山區的人,生活不好,得了病也無法醫治,因此就去世了。
我看過一個節目,就是幾個得了不治之癥的人聚在一起成立了一個協會,讓得了不治之癥的人退出黑暗走向光明。
我還看過一個節目,他是把一些有名的人的東西拿過來拍賣后所得的錢拿來給窮人治病,一個寫滿了運動員的名字的球拍,從幾百元拍賣到十萬元。主持人說:“這個球拍頂多值幾百元,剩下的都是您的愛心?!?/p>
這使我們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愛心,如果我們都互相幫助的話,這個社會,這個國家,都會變的和-諧美好。
方老師點評:這篇修改后的文章寫的不錯,后面舉的例子和原文有一定的關聯性。
到最后也很好的做到了主題回歸,回到了中心思想。
如果能在最后再順帶提到一下原文,就更好了。
窮人這個題目看起來感到有點殘忍似的,原來這是講述一個非??蓱z的事情。
這篇文章講的是:漁夫的妻子桑娜自己已有五個孩子,日子過得緊巴巴的,當她看到鄰居西蒙死了,而且身旁還有兩個熟睡的孩子時,就毫不猶豫地把他們抱回家。經過丈夫的同意,他們打算把這兩個孩子撫養成人。
課文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桑娜想的一句話:“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桑娜寧可自己挨揍,也不愿讓西蒙的兩個孩子餓死,充分地表現了她善良的心靈。漁夫說的一句話也使我感動:“得把他們抱來,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這幾句話是那么堅定,也表現了漁夫助人為樂的品質。雖然這些話都很樸素,但能體現他們的善良和偉大。
漁夫一家的生活那么困難,還去幫助那些更需要幫助的人,而我們呢?有些人有很多錢卻不為那些有困難的人著想,漁夫和桑娜是我們的好榜樣,他們善良的心感動著我。
我們的生活富裕了,但還是有許多失學兒童上不了學,我們應該像桑娜和漁夫一樣,伸出援助之手,讓他們也能學到知識、文化,希望所有的人都充滿愛心,去幫助他們,讓世界更美好!
前幾天我看了一本書,這本書是俄羅斯的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的,書名是《窮人》。里面有《窮人》這個故事,但這本是主要寫的是列夫·托爾斯泰寫的有名的故事。給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窮人》。
這篇故事講述了漁夫的妻子讓妮在夜晚出去看看丈夫是否回來了,突然想起了要去看望生病的女鄰居。她敲了好長時間女鄰居家的門,但沒有一點回,她覺的是不是出了什么事,就打開門,進來了。她發現女鄰居已經死了,但旁邊還躺著兩個活生生的孩子在睡覺,讓妮覺的這兩個孩子挺可憐,沒有人照顧,就把兩個孩子抱回家,準備養這兩個孩子??墒撬质趾ε?,怕丈夫揍他,但她還是決定挨揍,也要把這兩個孩子帶回家養。天亮了,讓妮的丈夫打魚會來了,他問讓妮在家干什么了。讓妮說在家里縫縫補補。讓妮告訴她丈夫女鄰居去世了,還有兩個孩子,真可憐。她丈夫說是個問題,得把他們抱過來。但讓妮坐著一動不動。丈夫問她怎么了。讓妮把孩子抱了出來,說他們就在這里。
這個故事讓我感受到了一個人即使很有錢,但他的品質不好,也不會有人愛戴他的;一個人很窮,但他的品質高尚,人們會永遠記住他。
《窮人》這篇文章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所寫.當時,俄國勞動人民處于沙皇的黑暗統治之下,生活極度貧困,可是他們心地善良.課文記敘了漁夫和妻子桑娜關心同情鄰居西蒙,毅然收養了她的兩個孤兒的故事,反映了窮人純樸善良的同情心和樂于助人的高尚品質.作者同過桑娜一家的生活反映了那一時期窮苦人民的生活與他們完美的心靈.
漁夫和桑娜在西蒙死后毅然收養了西蒙的兩個孤兒,這件事使我萬分感動.
此刻我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可是也有一些偏遠山區的人,生活不好,得了病也無法醫治,所以就去世了.
我看過一個節目,就是幾個得了不治之癥的人聚在一齊成立了一個協會,讓得了不治之癥的人退出黑暗走向光明.
我還看過一個節目,他是把一些有名的人的東西拿過來拍賣后所得的錢拿來給窮人治病,一個寫滿了運動員的名字的球拍,從幾百元拍賣到十萬元。主持人說:“這個球拍頂多值幾百元,剩下的都是您的愛心?!?/p>
這使我們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愛心,如果我們都互相幫忙的話,這個社會,這個國家,都會變的和諧完美。
一個人過得好不好,全靠窮與富來決定。有一件東西,是用金錢買不到的,那就是一個人的品質。一個人即使很有錢,但他的品質不好,也不會有人去愛戴他的;一個人很窮,但他品質高尚,人們會永遠記住他。
《窮人》這篇文章講述的是一個漁夫和妻子桑娜努力工作,家里的一切都靠丈夫打魚來維持,十分辛苦。在一個寒風呼嘯的夜晚,桑娜卻收養了已故鄰居西蒙的兩個孩子,漁夫知道了西蒙家的事,還主動提出收養孩子的故事。
讀了《窮人》這篇文章,我知道桑娜家里已經很窮了,自己也是勉強填飽肚子,菜只有魚,但是看見了已故西蒙的兩個孩子卻毫不猶豫地抱回了家,因為她知道不把他們抱回家,等待他們的只有死亡;如果把他們抱回家,雖然生存的機會很小,但是只要齊心協力,共同努力,也可以生存下來。桑娜回到家,想想覺得自己給丈夫添加了負擔,他想了很久,決定先試試丈夫的態度,再告訴他西蒙家的事,丈夫回來了,桑娜提心掉膽的告訴了漁夫西蒙家的事,漁夫主動提出收養孩子,他們這種寧可自己吃苦葉要幫廚別人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在我們身邊也有這樣的事。有一次,繆一銘向我借筆芯,我的左邊出現了一個惡魔說:“借他干什么,自己留著用多好??!”我的右邊出現了一個天使,對我說:“老師說過,幫助別人,別人,快樂,自己更快樂!”經過思想斗爭,我最終決定借繆一銘筆芯。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讓我們一起提倡社會榮辱觀,去挖掘你內心深出的愛吧。讓這個世界多一點像漁夫、桑娜這樣的人,少一點只為自己利益著想的人吧!讓愛心溫暖世界吧!
今天,我在書上讀了《窮人》一課,我覺得這篇課文給我的啟發很大。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漁夫的妻子桑娜,去鄰居家探望西蒙,結果發現西蒙死了,她在自己家里已經有五個孩子的情況下,還是把西蒙的兩個孩子抱到自己家里來的故事。
我覺得,桑娜是一個善良、堅強,樂于助人的人。我從這句話可以看出來: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一開始我也想不明白她為什么這樣做,但是現在我想明白了,那是因為桑娜有一顆助人為樂的慈母之心,盡管他們家已經有五個孩子,盡管他們家很窮,她都要這么做,在她的心里覺得不能讓那兩個可憐的孩子沒人照顧。
想到樂于助人,我想起一件事,令我至今難忘:有一次,我去樓下玩,看見一個小朋友摔倒了,我看看四周沒有一個人去扶起他來,我想,還是別扶了,萬一被他家大人看見以為是我把他推倒的。忽然,我們二樓的一個弱*小孩慢悠悠的過去把他扶了起來,我非常慚愧,覺得自己連一個弱*小孩也不如。
《窮人》這一課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我要向桑娜學習,做一個樂于助人、善良勇敢的好少年。
好友恩君認為,收入非常低的家庭就不應該積累資產,這種想法我以為是錯誤的。新近讀了美國社會學家邁克爾·謝若登先生著的《資產與窮人》(高鑒國譯,商務版)一書,回答了這一問題。
該書針對美國及一些發達的“福利國家”的福利政策作出了回應。作者提出,社會政策要重視家庭資產積累,只有這樣,家庭和社區才能持久地參與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哪怕是小額的資產積累也會對家庭的長遠發展起著重大作用。這是因為擁有資產后,除了能夠延遲消費外,還能產生其他方面的積極影響,包括更加明確的未來觀、更加穩定的家庭、更多的人力資本投資、更妥善的財產管理等等。作者認為,構成福利資本主義社會和經濟條件下的福利,重要的是資本積累。資本可以促進家庭的穩定。從家庭穩定來講,資產的主要作用是在生病、失業和婚變時減緩收入波動。這些事件發生在那些處于收入貧困線邊緣的家庭時,會造成許多家庭的收入貧困,生活拮據。當資產存在時,家庭不容易陷入混亂,更容易維持家庭、社會和經濟的均衡,使社會祥和。對大部分人來說,資產可以創造美好的未來。當人們得到了眼前的保障時,他們就容易展望未來,推動社會進步。資產的積累還可以增進后代的福利,對一個家長來說,這可能是一項比家長本人的福祉更為重要的福利效應了。后代的福利畢竟是一種永遠存在的形式。這是家長們可以得到唯一現實和有形的永存形式,永存的欲望是強烈的。
作者在書中還分析了兩種福利轉支的區別:一種是用于直接消費目的的社會福利轉支,如給低收入家庭制訂的房租補貼項目;另一種是有助于資產積累的轉支,如對房屋貸利息的稅收減免和對住房、教育的公共補貼款。作者強調,刺激資產積累的福利轉支最終將比直接消費福利轉支更有利于擺脫貧困。作者還構建了一個福利政策新方法,即建立個人發展帳戶。該建議已得到美國政府及一些發達國家的重視。
本書作者創造性地提出了有關資產福利政策可行性的引人關注的命題。這一政策不僅包括全部人口,而且還給予最貧窮家庭更多的補助。我們中國有13億人口,政策上任何一個小小的改變都可能對社會、家庭、教育、經濟等產生巨大的影響,因為這種政策變化涉及到了很多人。希望這本書能夠在我國引起討論,促使相關社會政策出臺,最終推動并幫助貧困家庭積累資產。目前,以資產為基礎的社會政策議題越來越引起有關人士的關注,該書對創建我們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亦有可資借鑒之處。窮困百姓需要全社會方方面面的幫助和支持。
本書作者從學術的角度,歷史性地分析了資產的性質與分配、積累模式與資產傳承、福利理論的狀況等,通過大量的圖表、數字、實例來論證、支持、說明其理論。譯者高鑒國博士為整個翻譯工作付出了艱苦細致的努力,他忠實于原著,語言精煉,言簡意賅,文筆流暢,使人讀來不禁想到“信、達、雅”的譯文要素。本書責任編輯、商務印書館田文祝博士說,在某種程度上翻譯要比寫作更難,因為需要弄通另一種語言和文化,而又不能改變著者的原意,這的確是對譯者及其責任心的考驗,而這些,本書譯者基本上都做到了。
我喜歡《窮人》書中“鯊魚”這篇文章。
“鯊魚”這種兇殘的生物,作者為什么要以鯊魚為題呢?這是因為能體現出文中炮手這個身份——父親,偉大而又深沉的父愛的。
縱觀全文,男孩兒在游泳中遭到了鯊魚的襲擊,而炮手會怎樣呢?他選擇了用炮轟炸鯊魚。
千鈞一發,煙霧彌漫,炮手應聲而倒,他害怕自己的孩子死去了,他只能碰運氣,但同時又無能為力。
可是,沒有,他的一炮正好救了那個孩子。父親非常疼愛孩子,他不想讓孩子受傷,那一炮凸顯了他的機智,勇敢,但同時又弱小的一面。
他既是一名戰士,也是孩子的父親。那一句“當炮聲響過之后,他倒在炮旁,雙手捂著臉”。他擔心沒有把鯊魚擊退,孩子會被鯊魚吃掉,又擔心孩子被誤傷。這句話為我們詮釋了父親的含義:
“父愛是偉大的,對孩子的愛是深沉的!”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在一個寒風呼嘯的夜晚,桑娜因擔心丈夫出海打魚出事,無意中發現鄰居西蒙去世了,所以她收養了已故鄰居西蒙的兩個兒子,害怕丈夫回來不同意收養這兩個孩子,最后和桑娜有著同樣善良的`心的丈夫同意了收養兩個孩子。
通過這篇課文我明白了,人無論處于怎樣的境地,都應當保持精神的富足,那樣才會無論艱辛與否,都感到幸福。
那顆善良的心?。?!在這學期的語文課本里,有一篇令我很感動的課文,名字叫《窮人》,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
這篇文章講的是:漁夫的妻子桑娜自己已有五個孩子,日子過得緊巴巴的,當她看到鄰居西蒙死了,而且身旁還有兩個熟睡的孩子時,就毫不猶豫地把他們抱回家。經過丈夫的同意,他們打算把這兩個孩子撫養成人。
課文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桑娜想的一句話:“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桑娜寧可自己挨揍,也不愿讓西蒙的兩個孩子餓死,充分地表現了她善良的心靈。漁夫說的一句話也使我感動:“得把他們抱來,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這幾句話是那么堅定,也表現了漁夫助人為樂的品質。雖然這些話都很樸素,但能體現他們的善良和偉大。
漁夫一家的生活那么困難,還去幫助那些更需要幫助的人,而我們呢?有些人有很多錢卻不為那些有困難的人著想,漁夫和桑娜是我們的好榜樣,他們善良的心感動著我。
我們的生活富裕了,但還是有許多失學兒童上不了學,我們應該像桑娜和漁夫一樣,伸出援助之手,讓他們也能學到知識、文化,希望所有的人都充滿愛心,去幫助他們,讓世界更美好!
我是一個非常喜歡童話故事的小女孩。最近,我看了德國格林兄弟寫的《格林童話》。我覺得這本書里面最吸引我,最令我感動,并且最令我深受教誨的童話故事則是《窮人和富人》。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很久很久以前,上帝還在人間流浪。一次,上帝很晚都沒有找到旅店。他正著急的時候,看見了路邊有兩所房子:高大漂亮的房子屬于富人,矮小破舊的房子則屬于窮人。上帝覺得在富人家住不會有任何負擔,便決定在富人家住??衫淇岬母蝗瞬荒蜔┑鼐芙^了,上帝只好去窮人家住宿。窮人熱情地招待了上帝,并拿了家里最好的東西請上帝吃,還讓上帝睡他們的床。上帝見窮人如此善良,便臨走時滿足了他們的三個愿望,窮人很感謝上帝。富人得知這件事后,便追上上帝,虛情假意地請上帝下次去他家做客,也能像窮人一樣能滿足三個愿望,上帝答應了??筛蝗艘驗樘^于貪心,所以他不僅沒有得到世界上所有的財富,還損失了一匹馬。而窮人由于沒有什么過分的要求,生活得很幸福、很快樂。
在這個故事中,富人是小氣、貪心的人,而窮人卻是熱情、大方的人。讓我深深感動的是窮人,雖然他們不富裕,但是他們還是拿出家里最好的佳肴給“客人”吃,就連睡覺也讓“客人”睡在睡床上,他們自己則鋪些草睡地下。窮人的行為真的深深打動了我。
當我每次讀起這篇童話故事的時候,我總會想起在身邊的某些人:有些人雖然家里不富裕,但卻省吃儉用,把省下來的錢救助貧困兒童;有些人……同時,他們的行為也令我感動。相反,有些表面上很富裕,但卻沒有一點愛心的人是可恥的。
現在我也對窮人另有所見了,我現在覺得他們是多么地純樸、善良??!所以,我們更應該尊敬、理解他們,并且還要力所能及地幫他們。
讀了這個故事,我還懂得了:人不能貪得無厭,總想得到最好的,一定要知足。富貴和貧窮也不是看錢的'多少,那些表面上富裕,但沒有同情心的人,是貧窮的;而那些表面上并不富裕,但卻有一顆善良的心的人,那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了!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幫助窮人,擁有一顆善良的愛心吧!
這篇文章的題目是窮人,可文中除去題目沒有一處再提到過窮人,這是作者寫文章的一大特點,用環境烘托出窮。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漁夫的妻子桑娜趁丈夫出去打魚的這段時間去看望生病的西蒙,沒想到,西蒙已經死了!而西蒙的兩個孩子也已經奄奄一息了,于是,桑娜決定把孩子抱回家,可不知該怎么對丈夫說,怕給丈夫帶來負擔,可后來,丈夫也同意了幫死去的西蒙照顧兩個孩子。
其中有很多段落,很多句子都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例如桑娜臉色蒼白,神情激動,她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說什么呢!這是鬧著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為什么把他們抱過來呀?他會揍我一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這段心理描寫,寫出了她想到丈夫冒險出海,家里生活又不富余,如果再加兩個孩子是養不活的,但她決定,一定要幫助西蒙照顧孩子,即使打她,她也要把孩子留下。但是,她還是很擔心丈夫,擔心他回不來,覺得對不起丈夫,家里已經有五個孩子了,再多兩個一定會造成負擔的。后來,我又從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中的一個重點字熬體會出雖然漁夫家很艱難,但他們還是收容了兩個孩子。
文中的桑娜是一個善良、有愛心、勤勞、愛家人的人,而漁夫也是善良、勤勞、爽直、有責任感、能吃苦耐勞。他們寧愿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
這篇文章告訴了我:人與人之間永遠有愛心在不斷閃現,人們只有互相幫助,互相扶持,才能創造出堅固的友誼,創造出人們的和諧生活。
窮人雖然窮,但他們的心是潔白的,純潔的。
窮人們的悲慘生活,讓他們吃不飽、穿不暖,他們為了幫助別人,寧愿自己受累,受苦也要誠心的幫助別人。
桑娜在拜訪西蒙時,發現西蒙病死了,把西蒙一旁的兩個孩子抱回了家里,再抱孩子的同時根本沒想到自己家里也很窮。
漁夫回來時,桑娜把西蒙的事,全告訴了漁夫,于是漁夫很急的叫桑娜抱孩子,但桑娜已經把孩子抱回家了。
一對貧窮的夫婦,一樣善良的心靈,在別人最需要的時候,他們毫不猶豫的伸出援助之手。當桑娜拉開帳子的一瞬間,無言的感動像潮水一樣包圍了我: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他們用行動詮釋了什么才是“真、善、美”讓我們像漁夫和桑娜一樣用愛心去溫暖世界,因為是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變得更加和諧??我真是覺得:“善良之心抵黃金,平凡之中有偉大!”
廣興小學六年級:陳鎮旭。
桑娜的丈夫是一個漁夫,每天不顧惜身體,冒著寒冷和風暴出去打魚。她自己也從早忙到晚的干活,還只能勉強填飽肚子。她有五個孩子,他(她)們沒有鞋穿,不論冬夏都光著腳跑來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魚??墒?,她還是把已死的鄰居西蒙的孩子抱回來養,她和她丈夫堅信:他們總能熬過去的!
想想如今的社會,搶劫、偷東西、順手牽羊、撿到別人的“血汗錢”據為己有……這樣的事每一天都在發生。他們為了眼前的利益,不顧后果,不顧別人的感受,實在太卑鄙了!
說到這,我記憶的相冊里有那么一張照片。
一次,正是過年的時候我去趕圩??匆娨粋€模樣大約20~23歲的小青年正在偷一個老爺爺的錢包。我急中生智,幫了老爺爺一把。
事后,我想:他為什么想不勞而獲呢?他正值青年期,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人們常說:年輕就是財富。他又不殘不疾的,完全可以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創造財富。就算他不能有錢有勢,但是,如果他勞動的話便可以養家糊口,甚至生活得更好一些。
可是,他為什么不去勞動而偷別人的“血汗錢”?相比之下,桑娜夫婦與他的行為真是天壤之別!人家歲數比你大,他們家多么的困難,但還是把鄰居家的“孤兒”抱回來養,并且一點也不后悔。他們完全可以置之不理的,可他們沒有這樣做。他們那種“人窮志不窮”的精神。
直到現在我還不明白:有一些人為什么要像《守株待兔》中的農夫一樣,想不勞而獲呢?他(她)們應該想桑娜夫婦學習,做一個踏踏實實的人,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創造財富。
我讀了《窮人》這篇文章后,我知道了一個人必須有仁愛的精神。仁愛是一切德行的根本。如果能夠仁愛,自然也就容易具備他的德行,大則能為國家效力,為人民服務,小則能夠愛人助人,同情窮苦的人。仁愛可以說是各種德行的綜合。一個人必須具有很多的德行。
如果你遇到窮人,那應該給他們,你可曾想過他們的感受嗎?他們可能忍受饑寒,也可能會凍死或餓死。如果我們給他們錢,他們會保佑我們。這種感覺很好。
我明白了,給予是快樂的。在生活中有許多事情在等著我們去解決,有很多人在等著我們卻關心。我現在感到無話可說了。但是還有一句最珍貴的,“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p>
現在,我們都活在甜蜜和快樂之中。那時孩子窮啊,過年才吃肉,那時他們的房子還露水,那時孩子過年吃上倆糖就好了,那時,人認識倆字就夠可以了……現在小孩一聲令下,大人馬上做肉;現在只要想吃糖立刻買……我亦懂得了做人應像《窮人》一文中的桑娜那樣,具備救人之難的善良品質,看到別人有困難時,要伸出援助之手。這樣,既幫助別人度過了難關,又養成了自己助人為樂的品質。要是我們每個人都具備桑娜那樣的善良品質,我們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才會更和諧,社會風氣才會更美好。
英國的文學巨匠——托爾斯泰,他熱愛文學,一生中寫過不少不朽的名著,《窮人》就是其中的一篇,當我讀完全文時,我的心靈被漁夫夫婦的愛心深深感動了,被漁夫夫婦的無私深深震撼了。
《窮人》這篇文章寫的是漁夫一家家境貧寒,夫妻兩人就靠著捕魚艱難地生活著。在這樣的生活條件下,漁夫的妻子發現老鄰居西蒙死了,只留下兩個未成年的幼兒,她沒有一絲猶豫,就將鄰居的孩子抱回了家。而她老實的丈夫也愿意和妻子一起扶養這兩個孤兒。
整篇文章,沒有一句華麗的詞藻,沒有一句贊揚的話語。然而,我卻從中感受到了人性中的真、善、美,從主人公身上體會到了世界上最美麗、最純潔、最真摯的感情。
從古到今,人類最美好的情感莫過于愛。但是,一直以來,愛總是被人類追求著、探索著,卻似乎很難得到。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把自己對愛的期許寫進歌曲、詩詞里,仿佛愛成為了奢侈品,如天上的般可望而不可及,可遇而不可求的寶物。讀了《窮人》這篇文章后,我才明白,原來,愛一直在我們身邊,它一直貯藏在人們心里。它會源源不斷地給予,當你需要愛時,它也會涌到你身邊,給你無窮的力量。
然而,在現在這個社會中,有不少人心中只有權利、榮耀、財富,為了這些,他們可以不擇手段,不顧道德,不講良心。為了自己去傷害別人,這種行為是非??蓯u的。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有愛,只要我們懂得給予,懂得付出,懂得為他人著想,我們就可以成為一個人心中有愛的人。
漁夫的妻子桑娜就是一個心中充滿愛的人,它愛自己的丈夫,愛自己的孩子,愛自己的家。她的愛是平凡的,同時她也把自己的愛給予了另外兩個同她沒有血緣關系的幼兒,她的愛是不平凡的。
我再次捧起書品讀,直至結尾,那一刻,我被深深地震撼……。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pingyujiyu/50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