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英語不僅可以提升我們的語言能力,還可以擴大我們的視野。這些精選的英語學習視頻課程可以幫助你系統地提高各個方面的英語能力。
這個學期學習了英語新課程標準,新教材我對新課改有了一定的認識。新課程改革對于我們每一個老師都是一種挑戰,也是一次難得的機會。通過這次學習我有了一下幾點認識。首先,新課程理念標準認為,課程不是教材,教學也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或是“知識移植”的過程。真正的教學過程,應當是學習主體(學生)和教育主體(教師),包括環境交互作用的過程,這種教學是一種學生主動參與的、尊重學生個性的、參與教學環境中的教學。要想有效的實施英語課堂課程資源的開發,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一、明確目標。
我們以往的英語教學中把“掌握語言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放在教學目的的首位。而新制定的課程標準要求把“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英語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首位。同時,提倡教學中要以“口語交際”為主,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使每一個學生都能開口說英語,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和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改變英語教學方法。
過去的在英語教學中總是老師講,學生記。教師是課堂的主角,學生是聽眾,學生自由練習很少,口語、聽力非常差?,F在我們要轉變這種模式,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把主動權還給學生。那么怎樣才能使學生在課堂中處于主體地位,提高學習效率呢?可以從以下四方面入手:。
1、在教學中應把時間和空間多留給學生。
合作學習前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沒有獨立思考就進行合作學習,合作學習將流于形式,質量不高。有準備的討論交流,才可能是高質量的交流。提出一個探究性的問題,給學生思維空間。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在課堂教學中,時間是最重要的學習資源。一個教師對時間如何分配,直接反映這個教師的教學觀。探究的問題性、實踐性、參與性和開放性決定了探究學習必須有充分的自主學習時間,否則就是一句空話。
2、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主要在于老師的調動。在學生消除心理障礙后,就需要老師精心設計教學的各個教學環節,設計模仿、會話、口、筆頭操練、提問,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激起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語教學活動中。雖然我們的牛津教材沒有課件,但是我們可以自己做課件,也可以在網上下載,然后進行整合。一樣可以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3、充分利用學生的差異。
4、創造性運用教材。
新課程倡導教師“用教材教”,而不是簡單地“教教材”。教材只是書面的東西,而且所載的信息是有限的。傳統的教學與新課程教學有很大的區別,以往的教學只是要求講解知識點,而現在的新課程強調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如何學習的能力。教師與學生的位置也發生了變化,從教師中心轉向學生中心;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變化,從獨立學習轉向了合作學習;學生的學習態度發生了變化,從接受學習轉向探究式學習。
5、要讓課堂“活”起來,學生“動”起來。怎樣能使學生動起來:
英語作為一門與漢語完全不同的語言學科,它有它自己的詞匯、語音和語法規則。只有對這些知識掌握牢固,并達到一定的深度和熟練程度,才能比較自如地運用英語進行口頭或筆頭交流。英語有大量的詞匯、復雜的語言規則和時態變化,如果我們沒有弄懂這些東西,要想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寫出一篇符合文法的文章,那是不可能的。新課程改革強調能力,但更應注重基礎。處于基礎教育階段的初中英語教育,可謂是英語學習基礎的基礎。雖然現在石棉縣從小學三年級開設英語課,但由于各種條件限制,小學英語課在有些學校名不符實,不能達到教學要求;所以說初中英語基本上是大部分地區英語教育的啟蒙教育,其目的應是學習一些基本知識和培養一些基本技能,為學生進一步學習打下較好的基礎,而不應是重在培養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在這個階段,過分的強調學生聽說能力,則違背了英語外語學習的規律,只能是欲速則不達。那種完全以聽說能力代替所謂的語言能力的說法我覺得是不太合理的。
教師以學生的英語學習為中心,扎實抓好課堂教學,讓學習落到實處?,F在很時髦的提法就是以“學生為中心”,認為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但是對于我們山區的學生來說,他們很少有人知道教學的重難點,很少有人掌握得了學習內容的深度和廣度,所以我個人覺得課堂的主動權還是應該屬于老師的,老師來安排和調節課堂教學活動,監控教學過程。
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英語作為外語課程中的主要語種之一,其重要性日益突出。
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和培訓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的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能力和創新精神;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西方文化的差異,拓展視野,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楓,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初中英語新課程標準》規定: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整體發展的基礎上。而我們老師在平時的教書中就只是單純的為了考試而教,忽略了對學生文化意識、情感態度的滲透,使課堂形式比較單一枯燥,只是學生興趣不高。課程標準指出,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的學習就會比較主動,老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有效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充分鉆研教材,認真備課,在各教學環節中增加趣味性。教師對學習材料和內容的處理,一般是由易到難,逐步深入,同時要考慮到對學生學習興趣的一定刺激程度,使學生的思想始終處于積極狀態,使他們的興趣逐步升級。其次增加教學環節中的趣味性,教學手段的多樣化也有助于使學生的興趣得以保持。呈現語言材料前,教師要想辦法為學生創設新穎可信的情景,并合理地運用實物、圖片、簡筆畫、多媒體課件等,由此吸引學生注意力,讓所要呈現的情景更加直觀而富有情趣。
此外,課程標準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在教學中我們要以學生為中心,摒棄原來的課堂上以教師為中心,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通過學習后我才發現,我們大多數老師都埋怨說課堂上一直講個不停,喉嚨都啞了,學生還是不掌握,成績還是沒有提高,慢慢地就出現學生厭學,老師厭教的惡性循環的現象。歸根結底是老師在備課的時候沒以學生為中心,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一味地去灌輸知識,這樣的教書學生較為被動,肯定達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新課標中要求我們教師教學中要注重“以人為本”,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在教育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已成為新課標中大力推廣的教學方法。外語教學中的重點不再應該是“我們該教些什么”,而應是“我們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創造這些條件”。新課程標準強調的是學生“能干什么”,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增強學生使用英語的能力。只要我們教師充分理解了新課標的核心,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去備課,相信課堂上的教學效果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此次的新課標學習,讓我受益良多,讓我發現了自己在平時教學中的誤區,在以后的教學中,我要以新課標為中心,認真備課,從多種渠道學習來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作為一名英語教學工作者,我有幸近距離接觸到初中英語課程標準這一重要文件,對我日常的教學工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長期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我深刻地理解到英語課程標準的重要性,也對其內容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和理解。在此,我愿意分享我的個人心得,以期與廣大教師共同探討和研究,不斷推動教育教學的發展。
英語課程標準是制定英語教學計劃、編寫教材、設計教學過程的基礎和依據。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其內涵和意義,才能更好地應用到日常教學中去。在我看來,英語課程標準體現了當前全球化形勢下國家對學生英語學習的要求,更加突出了應試與實用相結合的教學理念,強化了英語學科與其他學科的緊密關聯性。因此,在我們的教學實踐中,必須引導學生深入體驗英語語言文化,鼓勵學生進行英語交流,提高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作為英語教師,我們要充分理解和應用英語課程標準,設計合理的教學計劃和過程,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提高英語學習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差異化教學,把學生分成不同的群體,每個群體針對性考慮其英語水平、興趣愛好和知識背景等因素,在教學過程中有效地調整教學策略,給予學生適當的幫助和支持。同時,我們也應該加強對學生的能力檢測,發現學生的學習問題,并及時進行改進和優化。
三、豐富教學內容。
英語課程標準旨在給予全體學生更加優質的英語教育,因此我們也應該根據標準的要求,不斷豐富教學內容。這包括從詞匯、語法、句型、閱讀、口語、寫作等多個方面綜合訓練學生,讓學生全方位地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在此基礎上,還可以引入歌曲、戲劇、文學作品等相關文化素材,豐富學生的文化知識,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同時,我們也可以通過多樣化的學習資源和教學手段,擴展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
四、靈活運用教學方法。
英語課程標準針對不同年級、不同類型的學校進行了詳細的規定和適應措施,但具體到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不同的情況情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例如,對于初中生,英語是一門必修課程,因此應該從引導學生增強興趣、激發學習熱情等方面入手,選擇與學生興趣相關的教材和教學內容,采用生動形象、循序漸進的教學方式,激發他們對英語的熱情和學習樂趣。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學生的自我實踐和沉浸式學習,通過課堂互動、小組合作等方式,讓學生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充分體驗英語語言和文化的魅力。單純的聽講課堂固然重要,我們一定要多種手段給學生創造寬廣的英語語言環境,讓學生多角度多層面地接觸英語語言和文化。
五、定期評估與反思。
對于英語教學來說,不斷地改進和提高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們也要不斷評估和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和成效,發現問題并及時糾正和改善。我們需要從學生的學習成績、教材的使用情況、教學方法和授課方式等方面進行評估,發現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從中吸取教訓,進一步提高教學水平,讓學生的英語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
綜上所述,英語課程標準對于英語教學工作者來說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文件。只有把它運用到實際教學工作中,才能發揮它的作用和價值。在實際過程中,我們還要注重集體合作,和同事們相互探討和研究,互相學習和取長補短,共同推動英語教學的發展,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全球化趨勢下,英語已成為一種普遍應用的語言。作為國際交流的一種工具,英語在對外交流、商貿活動、留學出國等方面都有著廣泛的應用。因此,英語對于每個學生來說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初中階段,學校不僅要注重學生英語的基礎知識的學習,還要在英語課程的課程標準上注重培養學生的實用英語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以培養出適應社會需要的英語人才。
英語課程標準是教學工作的指導性文件,是中小學英語教學教材的依據,課程標準給了老師教學的依據,指導教師科學地進行課程的設計和教學方法的選擇等方面。英語教學不僅僅是課堂講授,還要對學生的英語交際進行輔導,增強實用性,提高應用能力,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和翻譯等多方面的英語語言輸入和輸出能力。實現教學目標需要遵循相關的英語課程標準,不斷更新課程標準,引進新的教材,注重培養語言運用能力。
第三段:掌握好英語詞匯。
英語詞匯是初中學習英語的重點之一,是英語學習的基礎。初中英語課程標準對詞匯的要求也十分明確。學生要能夠熟練掌握交際常用的核心詞匯,同時理解文本中的關鍵詞匯。教師可以采取多種方式加深學生對詞匯的記憶,比如利用詞匯播放器、單詞紙條、英語游戲等方法。值得注意的是,不要單純只注重詞匯的學習和記憶,而要能夠理解和運用,打牢英語語言基礎。
第四段:培養英語聽說能力。
在掌握了一定的英語詞匯后,學生應該逐步培養他們的聽說能力。這是英語課程標準中強調的重點。教師可以通過聽寫、聽力練習、英語角等方式來加強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同時,教師需要注重講解語言學習的技巧和策略,讓學生熟悉英語聽說的相關技能,如聽力的抓重點、提煉關鍵信息,口語的自我表達、交流和應用等。這些技能會在長期的練習過程中逐漸體現出來。
第五段:結論。
初中英語教學培養學生的實用英語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是英語課程標準的指導下的要求。而學生英語詞匯的掌握、英語聽說能力的培養等方面都是英語課程標準中要求的內容。實現教學目標,需要教師注重教學內容的創新和方法的多樣化,讓學生能夠在聽說讀寫和翻譯等多方面得到全面的培養和提升。通過課程標準的引領,我們的英語教育將更加科學、更加系統、更加完善。
聽說讀寫是現行英語教材的教學手段,也是新課程所要求達到四會的目標--培養出具有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能力的一批新人.語音是英語入門的鑰匙,也是練好聽、說、讀、寫這四項基本功的基礎.因此語音教學關系到英語教學的成敗,而如何做好語音教學就擺在初中英語教師面前的.一個課題.本文分析了現行初中語音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給出了解決的方法和對策.
作者:鄭婉平作者單位:福建師范大學教育科學與技術學院,福建福州,350007刊名:湖南中學物理?教育前沿英文刊名:cuttingedgeeducation年,卷(期):“”(12)分類號:g633.41關鍵詞:新課程語音教學問題對策。
暑假,我有機會參加了初中英語新課程培訓,使我受益匪淺,對新課程改革也有一些心得體會。
教育改革是科學的,應該按照科學規律辦事,否則要受到規律的懲罰。教學要體現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教學中充分考慮英語的學科特點,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不同水平、不同愛好學生的學習需求,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把握英語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以及它們所體現的思想方法,發展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對英語教學有較為全面的熟悉,提高英語素養,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為未來發展進一步學習打好基礎。
通過學習,我體會到認識到要上好英語課,我們教師非下苦工夫不可。為了適應英語新課程改革需要,盡快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達到新課標的要求,我在新學期里應該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一.反復學習新課程標準理念,深刻領會英語課程的要求。
我要不折不扣地按照上級的要求,學習有關文件精神,準確把握新課程標準的理念、目標和內容,運用教育學和心理學理論,研究英語教學的規律,根據教學目標、學生的需要以及當地客觀條件,積極地和有創造性地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同時加強中外文化修養,拓寬知識面,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并能在自己的繼續學習和實際教學之中加以運用。
二、關注學生的情感,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學生只有對自己、對英語及其文化、對英語學習有積極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語學習的動力并取得成績。消極的情感不僅會影響英語學習的效果,而且會影響學生的長遠發展。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我應該自始至終關注學生的情感,努力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為此英語教師要做到:。
1、尊重每個學生,積極鼓勵他們在學習中的嘗試,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積極性;。
3、特別關注性格內向或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盡可能多地為他們創造語言實踐的機會;。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師生交流渠道,經常和學生一起反思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互相鼓勵和幫助,做到教學相長。
三、盡量采用“任務型”的教學途徑,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依據課程的總體目標并結合教學內容,盡量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內容和方式要盡量真實,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學生通過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完成學習任務。促使學生獲取、處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語與他人交流,發展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積極鼓勵學生把活動延伸到課堂之外的學習和生活之中。
通過這次初中英語新課程培訓的學習,聆聽同行們的報告,使我受益匪淺,并要求自己在今后的教學中做到與學生共成長,不斷追求新的自我。我會不斷充實自己并且及時和借鑒經驗,使英語教學工作更上一層樓。
在這次難得的網絡教學培訓中,我再一次感到要成為一名好的英語老師,是非常需要有創新精神的,而創新來自于平時點點滴滴的積累。視頻當中的每個教學案例都給以給我帶來啟發,知識還是那些知識,但需我們要根據學情,自編chant,自編歌曲,自編游戲、編寫課件以及選擇知識呈現的方式!方法是想出來的,理論也是實踐出來的!
新課程理念中提到讓學生學會用英語做事情,其實就是要求老師要教學生活學活用!減少語法規則知識的講解深度和廣度,多用有意義的語境來進行操練。這讓我恍然大悟,過去的確大糾結于語法知識本身的教授,而疏忽了這點:運用比語法本身更重要。其實單詞的記憶也是如此,一直有學生,在不斷地發問怎樣才能更好更快地記憶單詞,縱然已經出爐了很多方法,比如聯想法,對比法,歸類法,形象記憶法等等,這個問題還是如此棘手!我突然意識到因為這些方法都不是最根本的的解決之道,或者說他們只有輔助功能而已!都說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所以我便明白了,學習果真是沒有捷徑的,仍需要我們告訴學生真正的捷徑便是“勤”!若是要加一點便是,多使用!老師的作用便是多為他們創造與單詞見面的機會,如提供練習,閱讀,口語呈現,聽力刺激等多種形式。在以后的教學當中,我定當朝著這一方向靠攏。
在這次的網上學習當中,剛開始時是有點帶任務性來學習得,不過一段時間學習下來,發現其中樂趣,前輩、晚輩無拘無束,暢談心得體會,多方涉略,找出差距,正視不足,作出調整,摩拳擦掌,希望能在新學期有新氣象!鄧小平同志,說得多好:既要“走出去”也要“引進來”!在此次學習過程中,自己的確獲益匪淺!相信只有更大的碰撞,才能激發出更大思想火花,才能化為更為強大的教學行動力。
教育改革是科學的,應該按照科學規律辦事,否則要受到規律的懲罰。教學要體現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教學中充分考慮英語的學科特點,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不同水平、不同愛好學生的學習需求,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把握英語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以及它們所體現的思想方法,發展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對英語教學有較為全面的熟悉,提高英語素養,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為未來發展進一步學習打好基礎。
通過學習,我體會到認識到要上好英語課,我們教師非下苦工夫不可。為了適應英語新課程改革需要,盡快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達到新課標的要求,我在新學期里應該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我要不折不扣地按照上級的要求,學習有關文件精神,準確把握新課程標準的理念、目標和內容,運用教育學和心理學理論,研究英語教學的規律,根據教學目標、學生的需要以及當地客觀條件,積極地和有創造性地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同時加強中外文化修養,拓寬知識面,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并能在自己的繼續學習和實際教學之中加以運用。
學生只有對自己、對英語及其文化、對英語學習有積極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語學習的動力并取得成績。消極的情感不僅會影響英語學習的效果,而且會影響學生的長遠發展。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我應該自始至終關注學生的情感,努力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為此英語教師要做到:
1、尊重每個學生,積極鼓勵他們在學習中的嘗試,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積極性;
3、特別關注性格內向或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盡可能多地為他們創造語言實踐的機會;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師生交流渠道,經常和學生一起反思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互相鼓勵和幫助,做到教學相長。
依據課程的總體目標并結合教學內容,盡量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內容和方式要盡量真實,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學生通過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完成學習任務。促使學生獲取、處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語與他人交流,發展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積極鼓勵學生把活動延伸到課堂之外的學習和生活之中。
通過這次初中英語新課程培訓的學習,聆聽同行們的報告,使我受益匪淺,并要求自己在今后的教學中做到與學生共成長,不斷追求新的自我。我會不斷充實自己并且及時總結和借鑒經驗,使英語教學工作更上一層樓。
新版《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版)》(新課標)于4月21號發布,進一步強化了課程育人導向,優化了課程內容結構,研制了學業質量標準,增強了指導性,加強了學段銜接。新課標強調英語課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圍繞核心素養四個方面的內涵,體現課程性質,反映課程六個方面的理念,確立課程目標。此外,新課標以堅持目標導向、堅持問題導向、堅持創新導向為原則,在義務教育階段首提核心素養,圍繞核心素養確定了新的課程目標和內容,對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
其中,新課標首次提出的核心素養內涵引發了我的思考。新課標明確了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是“使學生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诹x務教育培養目標,新課標將黨的教育方針具體化細化為本課程應著力培養的核心素養,在英語課程里,分為發展語言能力、培育文化意識、提升思維品質、提高學習能力等四個方面。這四個方面相互滲透,融合互動,協同發展,缺一不可。
那么,核心素養的培養如何切實地落實在日常的英語課程教學中呢?這要求我們要加深對課程內容的理解,以學習為中心,不僅要思考教什么,學什么的內容問題,以及怎么教、怎么學的過程方式問題,還有深化為什么教、為什么學的目的價值問題,和教得怎么樣、學得怎么樣的結果水平問題。把教學實踐和評價引領到核心素養的視角上,進一步促進學生知識和技能的全面發展。
在日常教與學的過程中,注重加強四個方面的有機融合,重視學生的感知與積累,習得與構建,表達與交流等語言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進行比較與判斷,增加調適和溝通,提升感悟和內化等文化意識的提升,加強他們的觀察與辨析,歸納與推斷,批判與創新等思維品質的發展,以及樂學與善學,選擇與調整,合作與探究的能力和意識的加強,進而為他們進行知識的儲備和應用而賦能,使知識的輸入和輸出相結合,實現知識的吸收、理解和內化與知識的表達和應用。
我們在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whereismycar?的教學過程中,不僅注重孩子們對基礎知識的習得,包括單詞的拼讀和書寫,句式“whereis……”“it’sin/on/under……”的學習和操練等語言能力的方面,也強調通過各種各樣的學習活動培養孩子們在不同情境中的表達與交流能力,觀察與辨識能力等。
例如,在btalk的角色扮演活動中,鼓勵孩子們在原有語篇基礎上,和組員積極討論合作。孩子們積極地動腦筋,安排了不同的角色,有扮演箱子的,還有扮演書包和床的。他們不僅能在表演中根據情境和角色來進行語音語調的變化,創造性地設計手勢和搭配動作,甚至還能設計出新的簡單的臺詞。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積極思考,主動地向老師詢問,并做出調整,敢于表達與表現,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得到了發展。孩子們在活動中也體現了樂學與善學的一面,學習能力得到了鍛煉。
又例如,通過“畫一畫,找不同”的活動,孩子們自由地發揮創意,畫兩幅自己的房間,把各種物品放置在各個地方,之后讓同伴找不同,并且通過問與答,合理的運用重點句型。這個過程中,他們樂于參與課堂同伴活動,他們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得到了激發。而且,他們對圖片的觀察獲取信息等思維品質的方面也得到了培養。除了語用活動,文化活動的進行也讓孩子們意識到要養成自己收拾書包和收拾玩具的好習慣,提高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重要性的認識,更好地實現該單元情感態度的感悟與內化,并加強了文化意識的培養。
在以后的英語教學中,我們應堅定地遵循新課標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要求,發揮其統領作用,圍繞其確定課程目標,選擇課程內容,創新教學方式,讓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四個方面落地,為英語知識的應用賦能,強調融合、滲透、互動、協調發展,促進學生能力和素養的全面發展,既能運用英語進行溝通與交流,又能堅定文化自信,既能在語言學習中發展思維,又能提高多方面的學習能力。
(相關部分)。
第一部分前言。
在義務教育階段開設英語課程對青少年未來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學習英語不僅有利于他們更好地了解世界,學習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傳播中國文化,增進與各國青少年的相互溝通和理解,還能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接受教育的選擇和職業發展機會。學習英語能幫助他們形成開放包容的性格,發展跨文化交流的意識與能力,促進思維發展,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良好的人文素養。學習英語能夠為學生未來參與知識創新和科技創新儲備能力,也能為他們未來更好地適應世界的多極化、經濟的全球化、社會的信息化奠定基礎。
一、課程性質。
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性質。就工具性而言,英語課程承擔培養學生基本英語素養的任務,即學生通過英語課程掌握基本的英語語言知識,發展基本的英語聽說讀寫技能,形成用英語與他人交流的能力,為今后繼續學習英語和用英語學習其他相關科學文化知識奠定基礎。就人文性而言,英語課程承擔著提高學生綜合人文素養的任務,即學生通過英語課程能夠開闊視野,豐富生活經歷,發展跨文化意識,促進創新思維,形成良好品格和正確價值觀,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二、基本理念。
(一)注重素質教育,充分體現語言學習對學生發展的價值。
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首要目的是為學生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打基礎,為他們繼續學習英語和未來職業選擇創造有利條件。同時,英語課程有利于學生體驗中外文化差異,豐富思維方式,增進國際理解,提高人文素養。英語教育應做到人文性與工具性并重,使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既能夠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又能夠學會如何學習,養成良好的意志品質和合作意識,學習如何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基本關系,形成創新意識,發展科學精神,從而全面提高綜合素質。
(二)面向全體學生,充分考慮語言學習者的個體差異性。
義務教育是全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應面向全體學生。課程要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評價和教學資源的利用與開發等方面都應考慮全體學生的發展需求,課程應成為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構建知識、發展技能、拓展視野、活躍思維、展現個性的過程。英語學習在很大程度上是個性化的活動,學習者由于年齡、性格、認知方式、生活環境等方面的差異而具有不同的學習需求和學習特點。只有最大限度地滿足個體需求才有可能獲得最大化的整體教學效益。因此,教師要在充分了解學生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的基礎上,在教學方法、教學內容以及教學評價等方面做到靈活多樣,力求使每個學生都有所收益。
(三)整體設計目標,體現語言學習的漸進性和持續性。
英語學習具有明顯的漸進性和持續性等特點。語言學習持續時間長,而且需要逐漸積累?!度罩屏x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和與之相銜接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將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目標設為九個級別,旨在體現基礎教育階段學生英語語言能力循序漸進的發展特點,保證英語課程的整體性、連續性和漸進性。英語課程應按照學生的語言水平及相應等級要求組織教學活動和評價活動。
(四)強調學習過程,體現語言學習的實踐性和應用性。
現代外語教育注重語言學習的過程,強調語言學習的實踐性,主張學生在語境中接觸、體驗和理解真實語言,并在此基礎上學習和運用語言。英語課程提倡采用既強調語言學習過程又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成效的語言教學途徑和方法,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造在真實語境中運用語言的機會。鼓勵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體驗、實踐、參與、探究和合作等方式,發現語言規律,逐步掌握語言知識和技能,不斷調整情感態度,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能力。
(五)優化評價方式,著重評價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英語課程評價體系要有利于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特別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健康人格的發展。評價體系應包括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在教學過程中,應以形成性評價為主,強調評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和進步,使評價在培養學生自信和保護學生自尊等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終結性評價應著重檢測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六)開發課程資源,豐富和拓展英語學習的渠道。
語言學習需要大量的輸入。豐富多樣的課程資源對英語學習尤其重要。英語課程應根據教和學的需求,提供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英語學習資源。教師要因地制宜,創造性地利用和開發現實生活中鮮活的英語學習資源,積極利用音像、廣播、電視、書報雜志、網絡信息為學生拓展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同時,教師還應積極鼓勵和支持學生主動參與課程資源的利用和開發。
三、課程設計思路。
英語課程的總體設計思路是,以科學發展觀和先進的外語課程理念為指導,綜合考慮我國英語教育的發展現狀,從義務教育階段起,建立一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系統而持續漸進的英語課程體系。這一課程體系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最終目標,根據語言學習的規律和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發展需求,從五個方面設計整體課程目標和分級目標,即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它們相互聯系,相輔相成,使英語課程既重視培養學生的語言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也注重優化學習過程,引導學生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和較強的文化意識,培養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根據上述設計思路,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以小學三年級為起點,以初中三年級為終點(即義務教育9年級),并與高中階段的英語課程相銜接。整個基礎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含義務教育和高中兩個階段)按照能力水平設為九個級別,形成循序漸進、持續發展的課程。采用分級方式設計課程主要是考慮到我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經濟和教育發展不平衡的實際情況,同時也借鑒了國際上通用的分級方式,力求體現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認知特點,使國家英語課程具有整體性、靈活性和開放性。
在九級目標體系中,一至五級為義務教育階段(相當于3~9年級)的目標要求。其中,一級為起始級別,二級為6年級結束時應達到的基本要求,五級為9年級結束時應達到的基本要求。六至九級為普通高中(相當于10~12年級)的目標要求。其中,七級為高中畢業的基本要求,八級和九級是為愿意進一步提高英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高中學生設計的目標。在九個級別的目標中,一級、三級和四級為義務教育階段的過渡級別,六級為高中階段的過渡級別。過渡級別的設置有利于在課程實施中對各階段的教學進行指導,同時也為課程的靈活性和開放性提供了依據。
英語課程分級目標結構如圖1所示。
課程目標級別不完全等同于基礎教育階段的各個年級。但是,分級目標對3~6年級、7~9年級和高中各年級的教學和評價以及教材編寫提供了循序漸進、穩步上升的指導性要求,有利于課程的整體實施。在義務教育階段,從3年級開設英語課程的學校,3~4年級應完成一級目標,5~6年級完成二級目標;課時安排應盡量體現短時高頻的原則,周課時不少于80分鐘。7~9年級分別完成三、四、五級目標;周課時按照國家課程計劃執行。
第二部分課程目標。
一、總目標。
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初步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并通過英語學習促進學生的心智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人文素養。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諸方面整體發展的基礎之上。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是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文化意識有利于正確地理解語言和得體地使用語言;積極的情感態度有利于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和持續發展;有效的學習策略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和發展自主學習能力。這五個方面相輔相成,共同促進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與發展。
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應能夠使學生通過學習英語和使用英語,發展語言運用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和有效的學習策略。;應能使學生在學習和使用英語的過程中體驗英語豐富的文化內涵,特別是了解中外文化的差異,形成初步的跨文化意識和初步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語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維的工具。所以學習和使用語言的過程與發展思維能力有密切的聯系。學習一門新的語言能夠進一步促進人的心智發展,有助于學習者從多角度理解世界的多樣性,提高分析能力與認知水平。
實現英語課程在以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五個方面共同構成的課程總目標,既體現了英語學習的工具性,也體現了其人文性;既有利于學生發展語言運用能力,又有利于學生發展思維能力,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人文素養。課程目標結構如圖2所示。
圖2:課程目標結構。
二、分目標。
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各個級別的目標是指學生在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五個方面應達到的綜合行為表現。表1是對課程總目標一級至五級的分級描述。
表1:課程總目標一級至五級的分級描述。
級別。
目標總體描述。
一級。
對英語有好奇心,喜歡聽他人說英語。能根據教師的簡單指令做動作、做游戲、做事情(如涂顏色、連線)。能做簡單的角色表演。能唱簡單的英文歌曲,說簡單的英語歌謠。能在圖片的幫助下聽懂和讀懂簡單的小故事。能交流簡單的個人信息,表達簡單的感覺和情感。能書寫字母和單詞。對英語學習中接觸的外國文化習俗感興趣。
二級。
對英語學習有持續的興趣和愛好。能用簡單的英語互致問候,交換有關個人、家庭和朋友的簡單信息,并能就日常生活話題作簡短敘述。能在圖片的幫助下聽懂、讀懂并講述簡單的故事,能在教師的幫助下表演小故事或小話劇,演唱簡單的英語歌曲和歌謠。能根據圖片、詞語或例句的提示,寫出簡短的描述。在學習中樂于參與、積極合作、主動請教。樂于了解異國文化、習俗。
三級。
對英語學習表現出積極性和初步的自信心。能聽懂有關熟悉話題的語段和簡短的故事。能與教師或同學就熟悉的話題(如學校、家庭生活)交換信息。能讀懂小故事及其他文體的簡單書面材料。能用短語或句子描述系列圖片,編寫簡單的故事。能根據提示簡要描述一件事情,參與簡單的角色表演等活動。能嘗試使用適當的學習方法,克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能意識到語言交際中存在文化差異。
四級。
有明確的學習需要和目標,對英語學習表現出較強的自信心。能在所設日常交際情景中聽懂對話和小故事。能用簡單的語言描述自己或他人的經歷,能發表簡單的意見。能讀懂不同文體的小短文和簡單的英文報刊文章。能在合作中起草和修改簡短的文段,說明、指令、規則等。能嘗試使用不同的教育資源,從口頭和書面材料中提取信息、擴展知識、解決簡單的問題并描述結果。能在學習中相互幫助,克服困難。能合理計劃和安排學習任務,積極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學習和日常交際中能注意到中外文化的差異。
五級。
有較明確的英語學習動機和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能聽懂教師有關熟悉話題的陳述并參與討論。能就日常生活的各種話題與他人交換信息并陳述自己的意見。能讀懂相應水平的讀物和報刊、雜志,克服生詞障礙,理解大意。能根據閱讀目的運用適當的閱讀策略。能根據提示獨立起草和修改小作文。能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并報告結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能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評價,總結學習方法。能利用多種教育資源進行學習。進一步增強對文化差異的理解與認識。
第三部分內容標準。
按照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要求,本標準對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五個方面分別提出了級別要求。其中,對語言技能中的聽、說、讀、寫等技能提出五個級別的不同目標要求,對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提出了二級和五級的目標要求。
一、語言技能。
語言技能是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語言技能主要包括聽、說、讀、寫等方面的技能以及這些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聽和讀是理解的技能,說和寫是表達的技能。它們在語言學習和交際中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學生應通過大量的專項和綜合性語言實踐活動,形成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真實語言交際打基礎。因此,聽、說、讀、寫既是學習的內容,又是學習的手段。語言技能目標以學生在某個級別“能做什么”為主要內容,這不僅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科學、合理地評價學生的學習結果。表2是語言技能的分級目標。
表2:語言技能分級目標。
級別。
技能。
目標描述。
一級。
聽做。
1.能根據聽到的詞語識別或指認圖片或實物;
2.能聽懂課堂簡短的指令并做出相應的反應;
3.能根據指令做事情,如:指圖片、涂顏色、畫圖、做動作等;
4.能在圖片和動作的提示下聽懂簡單的小故事并做出反應。
說唱。
1.能根據錄音模仿說話;
2.能相互致以簡單的問候;
3.能相互交流簡單的個人信息,如:姓名、年齡等;
4.能表達簡單的情感和感覺,如:喜歡和不喜歡;
5.能夠根據表演猜測意思、說出詞語;
6.能學唱英語兒童歌曲和歌謠15首左右;
7.能根據圖、文說出單詞或短句。
玩演。
1.能在教師的指導下用英語做游戲并在游戲中進行簡單的交際;
2.能做簡單的角色表演;
3.能表演簡單的英語短劇。
讀寫。
1.能正確書寫字母和單詞。
2.能看圖識字;
3.能在指認物體的前提下認讀所學詞語;
4.能在圖片的幫助下讀懂簡單的小故事;
5.能模仿范例寫句子。
視聽。
1.能看懂語言簡單的英語動畫片或程度相當的英語教學節目,視聽時間每學年不少于10小時(平均每周20~25分鐘)。
級別。
技能。
目標描述。
二級。
聽
1.能在圖片、圖像、手勢的幫助下,聽懂簡單的話語或錄音材料;
2.能聽懂簡單的配圖小故事;
3.能聽懂課堂活動中簡單的提問;
4.能聽懂常用指令和要求并做出適當反應。
說
1.能在口頭表達中做到發音清楚,語調基本達意;
2.能就所熟悉的個人和家庭情況進行簡短對話;
3.能運用一些最常用的日常套語(如問候、告別、致謝、道歉等);
4.能就日常生活話題作簡短敘述;
5.能在教師的幫助和圖片的提示下進行描述或講述簡單的小故事。
讀
1.能認讀所學詞語;
2.能根據拼讀的規律,讀出簡單的單詞;
3.能讀懂教材中簡短的要求或指令;
4.能看懂賀卡等所表達的簡單信息;
5.能借助圖片讀懂簡單的故事或小短文,并養成按意群閱讀的習慣;
6.能正確朗讀所學故事或短文。
寫
1.能基本正確地使用大小寫字母和標點符號;
2.能寫出簡單的問候語;
3.能根據圖片、詞語或例句的提示,寫出簡短的描述。
玩
演
視
聽
1.能按要求用簡單的英語做游戲;
2.能在教師的幫助下表演小故事或小話??;
3.能學唱簡單的英語歌曲和歌謠30首左右(含一級要求);
4.能看懂程度相當的英語動畫片和英語教學節目,每學年不少于10小時(平均每周20~25分鐘)。
級別。
技能。
目標描述。
三級。
聽
1.能識別不同句式的語調,如:陳述句、疑問句和指令等;
2.能根據語調變化,判斷句子意義的變化;
3.能辨認歌謠中的韻律;
4.能識別語段中句子間的聯系;
5.能聽懂學習活動中連續的指令和問題,并做出適當反應;
6.能聽懂有關熟悉話題的語段;
7.能借助提示聽懂教師講述的故事。
說
1.能在課堂活動中用簡短的英語進行交際;
2.能就熟悉的話題進行簡單的交流;
3.能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簡單的角色表演;
4.能利用所給提示(如圖片、幻燈片、實物、文字等)簡單描述一件事情;
5.能提供有關個人情況和個人經歷的信息;
6.能講述簡單的小故事;
7.能背誦一定數量的英語小詩或歌謠,能唱一些英語歌曲;
8.能在上述口語活動中做到語音、語調基本正確。
讀
1.能正確地朗讀課文;
2.能理解并執行有關學習活動的簡短書面指令;
3.能讀懂簡單故事和短文并抓住大意;
4.能初步使用簡單的工具書;
5.課外閱讀量應累計達到4萬詞以上。
寫
1.能正確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
2.能使用簡單的圖表和海報等形式傳達信息;
3.能參照范例寫出或回復簡單的問候卡和邀請卡;
4.能用短語或句子描述系列圖片,編寫簡單的故事。
級別。
技能。
目標描述。
四級。
聽
1.能聽懂接近正常語速、熟悉話題的語段,識別主題,獲取主要信息;
2.能聽懂簡單故事的情節發展,理解其中主要人物和事件;
3.能聽懂連續的指令并據此完成任務;
4.能聽懂廣播、電視中初級英語教學節目。
說
1.能根據提示給出連貫的簡單指令;
2.能引出話題并進行幾個回合的交談;
3.能在教師的幫助下或根據圖片用簡單的語言描述自己或他人的經歷;
4.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參與角色表演等活動;
5.能在上述口語活動中使用正確的語音、語調。
讀
1.能連貫、流暢地朗讀課文;
2.能讀懂說明文等應用文體材料;
3.能從簡單的文章中找出有關信息,理解大意;
4.能根據上下文猜測生詞的意思;
5.能理解并解釋圖表提供的信息;
6.能理解簡易讀物中的事件發生順序和人物行為;
7.能讀懂簡單的個人信件;
8.能使用英漢詞典等工具書幫助閱讀理解;
9.課外閱讀量應累計達到10萬詞以上。
寫
1.能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2.能用詞組或簡單句為自己創作的圖片寫出說明;
3.能寫出簡短的文段,如簡單的指令、規則;
4.能在教師的幫助下或以小組討論的方式起草和修改作文。
級別。
技能。
目標描述。
五級。
聽
1.能根據語調和重音理解說話者的意圖;
2.能聽懂有關熟悉話題的談話,并能從中提取信息和觀點;
3.能借助語境克服生詞障礙、理解大意;
4.能聽懂接近正常語速的故事和敘述,理解故事的因果關系;
5.能在聽的過程中用適當方式做出反應;
6.能針對所聽語段的內容記錄簡單信息。
說
1.能就簡單的話題提供信息,表達簡單的觀點和意見,參與討論;
2.能與他人溝通信息,合作完成任務;
3.能在口頭表達中進行適當的自我修正;
4.能有效地詢問信息和請求幫助;
5.能根據話題進行情景對話;
6.能用英語表演短??;
7.能在以上口語活動中做到語音、語調自然,語氣恰當。
讀
1.能根據上下文和構詞法推斷、理解生詞的含義;
2.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
3.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題,理解故事的情節,預測故事情節的發展和可能的結局;
4.能讀懂常見體裁的閱讀材料;
5.能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運用簡單的閱讀策略獲取信息;
6.能利用字典等工具書進行學習;
7.課外閱讀量應累計達到15萬詞以上。
寫
1.能根據寫作要求,收集、準備素材;
2.能獨立起草短文、短信等,并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修改;
3.能使用常見的連接詞表示順序和邏輯關系;
4.能簡單描述人物或事件;
5.能根據所給圖示或表格寫出簡單的段落或操作說明。
二、語言知識。
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應該學習和掌握的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包括語音、詞匯、語法、功能和話題等五方面的內容。語言知識是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發展語言技能的重要基礎。表3是二級和五級語言知識的分級目標。詳細內容參見附錄一、二、三。
表3:語言知識分級目標。
級別。
知識。
目標描述。
二級。
語音。
1.正確讀出26個英文字母;
2.了解簡單的拼讀規律;
3.了解單詞和句子有重音;
4.了解英語語音包括重音、連讀、語調、節奏、停頓等現象。
詞匯。
1.知道單詞是由字母構成的;
2.知道要根據單詞的音、義、形來學習詞匯;
3.學習有關本級話題范圍的700個左右的單詞和50個左右的習慣用語。并能初步運用400個左右的單詞表達二級規定的相應話題。
語法。
理解以下語法項目的表意功能并能在特定語境中運用:
1.名詞的單復數形式;
2.主要人稱代詞和形容詞性物主代詞;
3.一般現在時,現在進行時,一般過去時,一般將來時等時態;
4.表示時間、地點和位置的常用介詞;
5.簡單句的基本形式。
功能。
了解和運用表示問候、告別、感謝、邀請、致歉、介紹、喜好、建議、祝愿、情感、請求等交際功能的基本表達形式。
話題。
理解和表達有關下列話題的簡單信息:個人情況、家庭與朋友、身體與健康、學校與日常生活、文體活動、節假日、飲食、服裝、季節與天氣、顏色、動物、數量、時間等相關意念內容。
級別。
知識。
目標描述。
五級。
語音。
1.了解語音在語言學習中的意義;
2.在日常生活會話中做到語音、語調基本正確、自然、流暢;
3.根據重音和語調的變化理解和表達不同的意圖和態度;
4.根據讀音拼寫單詞和短語。
詞匯。
1.了解英語詞匯包括單詞、短語、習慣用語和固定搭配等形式;
2.理解和領悟詞語的基本含義以及在特定語境中的意義;
3.運用詞匯描述事物、行為和特征,說明概念等;
4.學會使用1600個左右的單詞和200~300個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
語法。
1.理解附錄“語法項目表”中所列語法項目并能在特定語境中使用;
2.了解常用語言形式的基本結構和常用表意功能;
3.在實際運用中體會和領悟語言形式的表意功能;
4.理解并運用恰當的語言形式描述人和物;描述具體事件和具體行為的發生、發展過程;描述時間、地點及方位;比較人、物體及事物等。
功能。
1.在日常生活中恰當理解和表達問候、告別、感謝、介紹等交際功能;
2.在日常人際交往中有效地進行表達。
話題。
1.熟悉與學生個人、家庭和學校生活密切相關的話題;
2.熟悉有關日常生活、興趣愛好、風俗習慣、科學文化等方面的話題。
(具體話題內容見附錄四)。
三、情感態度。
情感態度指興趣、動機、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響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的相關因素以及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祖國意識和國際視野。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是英語學習成功的關鍵。教師應在教學中不斷激發并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引導他們逐漸將興趣轉化為穩定的學習動機,以使他們樹立自信心,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認識自己學習的優勢與不足,樂于與他人合作,養成和諧和健康向上的品格。通過英語課程,使學生增強祖國意識,拓展國際視野。表4是二級和五級的情感態度分級目標。
表4:情感態度分級目標。
級別。
目標描述。
二級。
1.能體會到英語學習的樂趣;
2.敢于開口,表達中不怕出錯誤;
3.對各種英語學習活動有興趣;
4.積極參與各種課堂學習活動;
5.在小組活動中能與其他同學積極配合和合作;
6.遇到困難,主動求助,勇于克服。
五級。
1.有明確的學習目的,能認識到學習英語的目的在于交流;
2.有學習英語的愿望和興趣,樂于參與各種英語實踐活動;
3.有學好英語的信心,敢于用英語進行表達;
4.能在小組活動中積極與他人合作,相互幫助,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5.能體會英語學習中的樂趣,樂于接觸英語歌曲、讀物等;
6.能在英語交流中注意并理解他人的情感;
7.遇到問題時,能主動向老師或同學請教,取得幫助;
8.在生活中接觸英語時,樂于探究其含義并嘗試模仿;
9.對祖國文化能有更深刻的了解;
10.樂于接觸并了解異國文化。
四、學習策略。
學習策略指學生為了有效地學習和使用英語而采取的各種行動和步驟以及指導這些行動和步驟的信念。英語學習策略包括認知策略、調控策略、交際策略和資源策略等。認知策略是指學生為了完成具體學習任務而采取的步驟和方法;調控策略是指學生對學習加以計劃、實施、反思、評價和調整的策略;交際策略是學生為了爭取更多的交際機會、維持交際以及提高交際效果而采取的各種策略;資源策略是學生合理并有效利用多種媒體進行學習和運用英語的策略。
學習策略是靈活多樣的,策略的使用因人、因時、因地、因事而異。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幫助學生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并不斷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在英語課程實施中,幫助學生有效地使用學習策略,不僅有利于他們把握學習的方向,采用科學的途徑,提高學習效率,而且還有助于他們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為終身可持續性學習奠定基礎。表5是二級和五級學習策略分級目標。
表5:學習策略分級目標。
級別。
策略類別。
目標描述。
二級。
基本策略。
1.積極與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2.遇到問題主動向老師或同學請教;
3.會制訂簡單的英語學習計劃;
4.對所學內容能主動復習和歸納;
5.在詞語與相應事物之間建立聯想;
6.在學習中集中注意力;
7.在課堂交流中,注意傾聽,積極思考;
8.嘗試閱讀英語故事及其他英語課外讀物;
9.積極運用所學英語進行表達和交流;
10.注意觀察生活或媒體中使用的簡單英語;
11.能初步使用簡單的英語詞典。
五級。
認知策略。
1.根據需要進行預習;
2.在學習中集中注意力;
3.在學習中積極思考;
4.在學習中善于記要點;
5.在學習中善于利用圖畫等非語言信息理解主題;
6.借助聯想學習和記憶詞語;
7.對所學習內容能主動復習并加以整理和歸納;
8.注意發現語言的規律并能運用規律舉一反三;
9.在使用英語中,能意識到錯誤并進行適當的糾正;
10.必要時,有效地借助母語知識理解英語;
11.嘗試閱讀英語故事及其他英語課外讀物。
調控策略。
1.明確自己學習英語的目標;
2.明確自己的學習需要;
3.制訂簡單的英語學習計劃;
4.把握學習的主要內容;
5.注意了解和反思自己學習英語中的進步與不足;
6.積極探索適合自己的英語學習方法;
7.經常與教師和同學交流學習體會;
8.積極參與課內外英語學習活動。
交際策略。
1.在課內外學習活動中能夠用英語與他人交流;
2.善于抓住用英語交際的機會;
3.在交際中,把注意力集中在意思的表達上;
4.在交際中,必要時借助手勢、表情等進行交流;
5.交際中遇到困難時,有效地尋求幫助;
6.在交際中注意到中外交際習俗的差異。
資源策略。
1.注意通過音像資料豐富自己的學習;
2.使用簡單工具書查找信息;
3.注意生活中和媒體上所使用的英語;
4.能初步利用圖書館或網絡上的學習資源。
五、文化意識。
語言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在外語教學中,文化是指所學語言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行為規范、文學藝術、價值觀念等。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接觸和了解英語國家文化有益于對英語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與熱愛,有益于接受屬于全人類先進文化的熏陶,有益于培養世界意識。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逐步擴展文化知識的內容和范圍。在起始階段應使學生對英語國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異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學中涉及的英語國家文化知識應與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密切相關,并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在英語學習的較高階段,要通過擴大學生接觸異國文化的范圍,幫助學生拓展視野,使他們提高對中外文化異同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進而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表6是二級和五級的文化意識分級目標。
表6:文化意識分級目標。
級別。
目標描述。
二級。
1.知道英語中最簡單的稱謂語、問候語和告別語;
2.對一般的贊揚、請求等做出適當的反應;
3.知道國際上最重要的文娛和體育活動;
4.知道英語國家中最常見的飲料和食品的名稱;
5.知道主要英語國家的首都和國旗;
6.了解世界上主要國家的重要標志物,如:英國的大本鐘等;
7.了解英語國家中重要的節假日;
8.了解一些日常交際中的中外文化差異。
五級。
1.了解英語交際中常用的體態語,如手勢、表情等;
2.恰當使用英語中不同的稱謂語、問候語和告別語;
3.了解、區別英語中不同性別常用的名字和親昵的稱呼;
4.了解英語國家中家庭成員之間的稱呼習俗;
5.了解英語國家正式和非正式場合服飾和穿戴習俗;
6.了解英語國家的飲食習俗;
7.對別人的贊揚、請求等做出恰當的反應;
8.用恰當的方式表達贊揚、請求等意義;
9.初步了解英語國家的地理位置、氣候特點、歷史等;
10.了解常見動植物在英語國家中的文化涵義;
11.了解自然現象在英語中可能具有的文化涵義;
12.了解英語國家中的個人隱私習俗;
13.了解英語國家中傳統的文娛和體育活動;
14.了解英語國家中重要的節假日及主要慶祝方式;
15.關注中外文化異同,加深對中國文化的理解。
第四部分實施建議。
一、教學建議。
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力求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打好基礎,同時,促進學生整體人文素養的提高。教師應在教學中綜合考慮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五個方面的課程目標,根據學生的發展狀況,整體規劃各個階段的教學任務,有效整合課程資源,優化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教師還應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化水平,努力適應英語課程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為此,特提出以下教學建議:
1.面向全體學生,營造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
在教學中,教師應當堅持以學生為本,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個體差異,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為學生繼續學習打好基礎。教師應努力做到:
(1)面向全體學生。教師應充分了解所有學生的語言能力和發展要求,選擇適當的教學方式和方法,把握學習難度,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保持學習英語的信心,體驗學習英語的樂趣,獲得學習英語的成功感受,并使他們在各個階段的學習中不斷進步。
(2)尊重個體差異。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不同的學習經歷、學習水平和學習風格,尊重學生個性,充分利用學生的不同潛能,因材施教,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發展空間。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應給予有針對性的指導。
(3)優化課堂教學。教師應努力營造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和步驟,組織多種形式的課堂互動,鼓勵學生通過觀察、體驗、探究、合作等方式學習和運用英語,盡可能多地為他們創造語言實踐機會,引導他們學會自主學習。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語言錯誤采取寬容的態度,選擇恰當的時機和靈活的方法妥善處理語言實踐中出現的錯誤。
(4)強調打好基礎。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確立有利于逐步提高學生的基本語言素養和基本學習能力的教學目標。特別是在小學階段,教師尤其需要注意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濃厚的學習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2.注重語言實踐,培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
課程標準以學生“能用英語做事情”的描述方式設定各級目標要求,旨在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各種語言知識的呈現和學習都應從語言使用的角度出發,通過創設具體語境并采用循序漸進的語言實踐活動,為學生提升“用英語做事情”的能力而服務。要積極嘗試各種強調過程與結果并重的教學途徑和方法,如任務型語言教學途徑等。
在學生的語言學習和實踐活動中,教師的作用十分重要。教師應注意處理好學習知識與發展能力的關系、語言操練與語言運用的關系以及教學與考試的關系。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要體現以下要求:
(1)活動要有明確的交流目的、真實的交流意義和具體的操作要求。要為學生提供展示學習成果的機會,使學生能夠通過語言實踐內化語言,提升語言運用能力。
(2)活動的內容和形式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要盡可能接近現實生活中語言使用的實際情況。
(3)活動應包括學習語言知識和發展語言技能的過程,應使學生通過接觸、理解、操練、運用語言等環節,逐步實現語言的內化和整合,從而提高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顒討芗顚W生用英語做事情,特別是用英語獲取、處理和傳遞信息的事情。
(4)活動不僅限于課堂,還可延伸到課堂之外?;顒討欣谟⒄Z學科和其他學科的滲透與聯系,以促進學生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審美情趣、想象力和創造力等素質的綜合發展。
3.加強學習策略的指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逐步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對于提高學習效果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發展有效的學習策略是英語課程的重要目標之一。為此,教師應做到:
(1)結合學生母語學習的經驗和認知發展需求,針對英、漢兩種語言的特點和異同,重點培養學生運用基本學習策略的能力:感知和模仿英語發音的特點;有效記憶和使用英語詞匯的方法;理解英語句型的結構和語用功能;初步運用聽說讀寫四項語言技能獲取、處理和傳遞所需信息;在具體語境下開展有效交流;主動反思和調控自己學習的策略等。小學生的英語學習更應強調養成良好的語言學習習慣。
(2)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風格,整體安排學習策略的發展目標,有計劃、有步驟地指導學生發展具體的學習策略,培養自主的學習者。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課堂教學的具體內容,采用直接講解、間接滲透、學生相互交流等方式,向學生介紹和示范不同的英語學習策略,創設有利于學生使用各種學習策略的語言實踐活動,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有效運用學習策略對提高學習效率有積極作用。教師要幫助學生不斷嘗試和自我監控使用策略的情況和效果,并指導學生根據需要及時調整,以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逐步形成能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并符合個人學習風格和需要的英語學習策略。
4.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發展跨文化交際能力。
語言與文化是密切相關的,語言素養包括文化素養。英語教學應有利于學生理解異國文化、形成跨文化意識、拓展文化視野,同時加深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與熱愛。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做到:
(1)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教師應當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關注語言和語用的文化因素,了解中外文化的異同,逐步增強學生對英語文化的理解力,為開展跨文化交流做準備。
(2)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語言水平、認知能力和生活經驗,創設盡可能真實的跨文化交際情境,讓學生在體驗跨文化交流的過程中,逐步形成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5.結合實際教學需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材料和手段。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根據教學的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教材加以適當的取舍和調整:
(1)根據所在地區的教學實際需要、學生現有水平、課時安排等,對教材內容作適當的補充和刪減。對教材所做的補充和刪減,不應影響教材的完整性和系統性。要避免一味為了滿足考試需要而對教材作調整。
(2)根據實際教學目的和學生學習需求,對教材中的部分內容和活動加以替換。也可根據需要擴展教學內容或添加活動步驟,比如增加準備性或提示性的步驟,從而降低活動難度。教師還可適當延伸原有的教學活動,比如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展開討論或辯論活動,增加詞匯學習活動或寫作活動,從而豐富教學內容。
(3)根據學生周圍的現實生活對教材編排順序作適當的調整。比如,現實生活中發生了某一重要事件,該事件與教材中某個單元的話題相關但進度不同步,如果在延續性和難度等方面沒有大問題,就可以提前學習這個單元,使其與生活中發生的事件同步。
(4)由于客觀條件的差異、學生現有水平的差異以及具體教學實際情況的差異,有時教材推薦或建議的教學方法和步驟不一定適合實際教學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注意調整教材中建議的教學方法,采用最適合實際教學需要的方法和步驟。
6.合理利用各種教育資源,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現代教育技術和教育資源為英語教學提供了有效的平臺和廣闊的空間。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學習內容、學校條件和學生實際情況,積極學習并在課堂教學中合理利用各種現代教育技術,同時也要充分利用常規的教育手段和教育資源,使各種教育技術都能科學地、合理地、恰當地、簡約地為提高學生英語學習效果而服務。為此,教師應努力做到:
(1)根據實際教學條件,創造性地利用黑板、白板、卡片、簡筆畫、教學掛圖、模型、實物等常規媒體,同時積極利用音像、網絡以及計算機多媒體等現代教育資源,豐富教學內容和形式,提供有利于學生觀察、模仿、嘗試、體驗真實語言的語境,使英語學習更好地體現真實性和交際性特征。
(2)開發和利用廣播電視、英語報刊、圖書館等多種資源,提供充足的條件,拓展學生自主學習的渠道和空間。師資條件相對薄弱的地區和學校應當充分利用遠程教育資源,有效推進英語教學。
(3)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教師更應注意使用豐富多樣的教學資源,使教學內容、形式與過程更為直觀、生動、形象,以適應兒童的認知特點。
(4)充分利用自身的生活經歷與經驗以及學生的學習經驗和實例,豐富教學內容,正確處理講授與多媒體手段使用之間的關系。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手段時,要注意目的性、恰當性、合理性。多媒體的使用不能替代師生課堂上真實而鮮活的語言交流、思維碰撞、情感互動和人際交往活動。
7.組織生動活潑的課外活動,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
英語課外活動應是。
2022年新課程標準修訂之后,對英語的學習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別是聽說和閱讀能力,讓學生不再只靠答題技巧得高分,而更加注重學生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
一、聽說能力。
新課標指出,小學階段開設英語,起始年級為三年級,有條件的地區和學??梢栽谝恢炼昙夐_設,以聽說為主。以聽說為主,這非常符合語言學習的一個規律,也就是在學習初期給孩子打下一定的聽說基礎,但是由于教育資源的不平衡性,大多數地方三年級才有條件開設英語課,在學習初期就要求聽說讀寫齊頭并進。沒有聽說的一個鋪墊,孩子是很難適應學校這種高強度的背誦和寫的一個訓練的,兩極分化就會越來越明顯。
所以學齡前的一個大量的聽說輸入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閱讀能力。
新課程標準增加了語篇的要求,也就是要通過大量閱讀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文體素材,并且新課標標準對學生在各個階段的閱讀量有了明確要求,初中畢業階段課外閱讀量要達到15萬字以上。
可以看出新課標明確要求學生要進行課外閱讀,并且要大量、廣泛進行閱讀。其實在以前的課程標準里面也是這樣要求的,但是為什么能夠達到這個要求的學生不多呢?第一是我們的學生沒有從小養成英語閱讀的習慣,到了學齡后由于學業的壓力,更不會拿出時間來進行英文的課外閱讀;第二是沒有英語閱讀的能力。由于學齡前沒有打下一個閱讀的基礎,導致孩子沒有能力去閱讀,即便有心閱讀,但如果感覺難度較大則對閱讀提不起興趣。這里我們就可以看到從小閱讀的重要性。
三、新課程標準對詞匯的掌握數量也有所增加。
初三畢業生的要求是會運用2000左右的單詞,這是會使用的單詞。那么如何能掌握大量的詞匯呢?單純依靠課堂的學習顯然不能滿足對詞匯的需求,并且將單詞學習孤立開也不是正確的方法,還會抹殺了孩子學習英語的興趣。
那么在學齡前的輸入過程中(包括聽兒歌、親子對話或者親子閱讀等)孩子自然而然地會積累大量的詞匯,有了這些詞匯輸入的基礎,再加上自然拼讀的學習,自然能將單詞寫出來,對學齡后的單詞記憶幫助是很大的。
綜上所述,英語啟蒙對孩子學校的英語學習是很有必要,也是非常有幫助的,會讓孩子在學校的英語學習之路中走得更加順暢。
作為老師的我們可以在吃透課標的基礎上,才能在教學活動中針對拓展,游刃有余。
聽說讀寫是現行英語教材的教學手段,也是新課程所要求達到四會的目標--培養出具有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能力的一批新人.語音是英語入門的鑰匙,也是練好聽、說、讀、寫這四項基本功的基礎.因此語音教學關系到英語教學的成敗,而如何做好語音教學就擺在初中英語教師面前的.一個課題.本文分析了現行初中語音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給出了解決的方法和對策.
作者:鄭婉平作者單位:福建師范大學教育科學與技術學院,福建福州,350007刊名:湖南中學物理?教育前沿英文刊名:cuttingedgeeducation年,卷(期):2009“”(12)分類號:g633.41關鍵詞:新課程語音教學問題對策。
根據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課程教材需要體現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基本要求。而在新課程標準的改革要求下,教師也應該緊跟時代流,創新教學模式與課堂教學方式,讓學生真正能夠實現在課堂上提升綜合素質,提升學科素養以及綜合能力等。
讀完《2022英語課程標準》,對我的英語課程教學啟迪頗深。無論是在教學方式、教學理念還是師生互動模式上都學到了一些新的內容。我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將在課程標準中學到的新的理念和思想能夠具體的應用到教學實踐過程中,讓學生在課堂上也能感受到英語課堂的變化,重拾對英語的興趣和學習熱情。英語的學習是一門對語言藝術的學習,因此學習過程一定要生動有趣,將書本與具體的實踐內容結合起來,既能讓學生學到基礎知識,還能練就學生的思維品質。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思維品質的提升就需要教師全方面創新教學思路,改進教學模式。
在讀完《2022英語課程標準》之后,我感觸最深的一點就是針對三、四年級小學英語教學,應該堅持的一個大的方向就是以生為本,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時刻關注學生的表現,關注學生的反饋情況等等。在英語教學實踐過程中學生在課堂的表現和對知識的吸收情況真實地反映了教師的教學情況和教學質量,因此教師必須重視起來。
在教學提示這一版塊中,針對三四年級教師英語課堂堂教學的要求就是教師能夠圍繞語篇主題意義設計邏輯關聯的語言實踐活動。我對這一要求的理解就是教師在每一單元的講解過程中,要實現深度教學,除了要教會學生書本上的知識以外,還要給學生創造一些與本單元課文內容相關聯的主題性實踐活動,讓學生鍛煉英語的口語表達能力。因為英語本來就是一項語言性的學科,聽說讀寫在教學過程中極為重要。但是在平時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更加注重對于學生讀寫能力的培養,而忽視聽說能力的培養,這對于口語以及聽力的學習來說是十分不利的。
針對這一點,我在課堂上進行了一系列的實踐和改進。例如在學習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myfamily》中,我在課堂上設計了有關該單元的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的主題性實踐活動。
環節一:對話問答,練習單元重點句式。
在這一環節中,我讓同學們同桌之間進行本單元所學的重點句式的問答活動,例如問:who'sthatman?答:he'smyfather。問:who'sthatwoman?答:she'smymother。這兩個句式是本單元所學習的重點句式,同桌之間通過問答的形式既能對本單元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同時還能同桌之間鍛煉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
環節二:小組討論”howmanypeopleinyourfamily?”同時運用簡短的話語thisis……介紹一下自己的家庭成員。
在這一環節中,我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小組討論的方式能夠最大程度上激發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同時同學們通過討論也能夠在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中各抒己見,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并且該討論的內容與本單元的主題緊密相連,意在讓學生們對家庭成員的構成進行一個了解,并結合本單元所學的單詞和句式,對單元內容進行熟悉和進一步的認識。
環節三:以“myfamily”為主題制作一期手抄報。
這一環節的內容較為自由,學生可以在課下進行手抄報內容的構思與制作。班級里的同學也可以自由分組,哪些同學找材料,哪些同學負責在黑板上寫字,哪些同學負責畫一些花邊圖案等。黑板報的制作,能夠進一步讓學生對本單元所學習的英語課文的內容認識更加深入,掌握更加透徹。
在這一單元為例的具體時間過程后,我得到了學生們的良好的反饋和積極的回應。同學們都表示這樣的課堂氛圍使他們覺得英語課堂更有意思了,更加自主自愿的去學英語知識了。學生的反饋更加堅定了我不斷改進、不斷創新的決心。
教學如同做人,都是一門藝術,要想做得更好,就要不斷地學習。時代在飛速發展,作為一名教師,教育理念也應與時俱進。通過學習新出臺的《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感覺當今語文教學更加注重學生作為一個人的個性發展和語文的熏陶作用,而非一味強調語文知識結構的完成性和系統性,這對于發展學生各方面能力來講,無疑是一件好事。通過學習《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讓我體會頗深。以下我就談談自己學習《新課程標準》的體會和感受:
一、平等對話是課堂教學的基礎。
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這“三到”是多種分析器官同時參加活動的協同作用。心理學家早有實驗結論:多種分析器官協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讀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反復誦讀才能真正體會課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氣。
《語文課程標準》還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痹陂喿x教學的教學建議部分,又作了這樣說明:“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薄耙湟晫W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币虼?,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必須徹底轉變教學觀念,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實施開放性教學,倡導個性化的閱讀思考,發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上學期,我們有幸參加“少教多學靈動課堂”活動,聆聽了兩位老師頗有質量的課,感受頗深。下面我將結合活動中所聽的幾節課,結合這次的培訓活動來談談我的粗淺認識。
1、倡導學生個性化的學習。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我們加入兒童生活中,便發現小孩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創造力?!毙抡n程要求轉變教師角色,轉變教學行為。教師不是絕對的權威,而是與學生平等的交流者,是學生的合作者。教學中教師的態度是否和藹、親切、有鼓動性,對學生是否民主、尊重、有親和力,對教學過程有十分重要的影響。教師首先是學生學習的伙伴,同時才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所以要走下講臺,走到學生中間,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真正地俯下身子,和學生心貼著心,聽聽他們心中的疑惑,了解他們的喜怒好惡,幫助解決他們想努力解決的問題。為學生創造寬松、愉悅的教學氛圍。
二、共同參與是課堂教學的靈魂。
以往的我總是滔滔不絕地講,居高臨下地問,學生規規矩矩地聽,小心翼翼地學。當學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滿足時,才會輕松、愉快地投入學習,才會主動探究,因此,現代課堂教學應確立師生平等的教學觀念,構建平等對話的教學平臺,使教學"在師生平等的過程中進行"將師生關系"理解為愉快大百尺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間的沖突,對權威、尊嚴的威脅",讓學生在率真、坦誠、互尊的環境里一起學習。這個過程不再是應該使學生處于一種心理放松、精力集中狀態,思維活躍,敢想敢問,敢說敢做。
1、給學生機會。比如在教學《七顆鉆石》一課時,讓學生也以小姑娘的身份提出問題。通過這樣的學習,不僅考查了學生收集的資料,培養了學生表達能力。而且變老師枯燥的講解為學生自主地我想說,我能演。再通過讀書,進一步體會關愛的主題。通過這一節課的教學,使師生、生生、生文對話達到融合,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到了知識,學會了學習。再如:教學《果園機器人》一課時,發散學生思維。想想說說如果是你會設計什么樣的機器人?平等對話使學生在課堂上成為學習的主動者,把自己想說的,能說的都說出來,給學生展示自己的機會。
2、虛心請教。教師不是萬能之人。作為教師應該放下架子向學生學習。使學生明白,不管是誰都要學習,不管是誰,只要會就能成為別人的老師。給學生以自信,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3、合作學習。小組合作學習也是平等對話。老師參與學生的合作中。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說話。學會合作,增強自信。
“參與”是課堂教學的靈魂,教學的真正含義是教師教學生如何學習。因此,要使學生學會學習,就要從課堂教學改革入手,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使學生主體精神得到發揮、主體人格不斷完善、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促進學生積極地、主動地、創造性地去掌握新的學習方式。在課堂教學中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參與、全面參與、全程參與,興趣盎然地學習、生動活潑地發展,是課堂教學的靈魂。學生的思維狀態如何,直接影響學習的效率。教師一定要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創設鮮明生動的情景,激活學生思維的興奮點,真正使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學思結合,樂于參與。
三、探究發展是課堂教學的精髓。
在課堂教學中,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交流合作中,逐步提高獨立探究的意識,增強與人合作的需求感。從而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學會與人交往和合作。這是課堂教學研究的主攻方向。以"學生發展為本"已經在廣大教師中形成共識擺脫"填鴨式"的滿堂灌,取而代之的是讓學生從樂學到會學,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蔽艺J為,應抓住“小學生主體性的發展”和“探究精神、實踐能力的培養”,著眼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使學生成為具有綜合素質的人才。
四、展示成果是課堂教學的升華。
評價探究結果,具有共享學習成果,激勵后繼學習的意義。由于學生在探究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小組成員之間對探究的成果也進行了小范圍交流討論,對探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質疑,對來自各方的觀點進行了歸納總結,對探究的問題有了較全面、深刻、獨特的見解,他們內心有著想展示思維成果的渴望與沖動,他們想在展示成果中展現自我。因此,教師要設置豐富多彩的展示平臺,鼓勵學生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來匯報探究成果,以便使不同類型的學生都能發揮自己的潛能,都能從探究閱讀中獲得收益。善于表演的同學,可將文中的精彩片斷改編成小品,舉行書中人物化妝扮演會;心思細膩,不善言辭的同學可寫探究報告,心得體會;善于辭令的同學可進行辯論,以展示思想。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對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們的老師細心、耐心地教導、引領。學無止境,在以后的時間里,我會繼續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對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反思自我,并找出差距,讓先進的教育理念武裝自己的頭腦,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
通過學習和培訓,使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初步的認識,認識到要上好新教材,我們教師非下苦工夫不可。為了適應英語新課程改革需要,盡快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達到新課標的要求,我們應該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一、反復學習新課程標準理念,深刻領會英語課程的要求。我們要不折不扣地按照上級的要求,學習有關文件精神,準確把握新課程標準的理念、目標和內容,運用教育學和心理學理論,研究英語教學的規律,根據教學目標、學生的需要以及當地客觀條件,積極地和有創造性地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同時加強中外文化修養,拓寬知識面,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并能在自己的繼續學習和實際教學之中加以運用。
二、關注學生的情感,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學生只有對自己、對英語及其文化、對英語學習有積極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語學習的動力并取得成績。消極的情感不僅會影響英語學習的效果,而且會影響學生的長遠發展。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我們應該自始至終關注學生的情感,努力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為此英語教師要做到:
1、尊重每個學生,積極鼓勵他們在學習中的嘗試,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積極性;。
3、特別關注性格內向或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盡可能多地為他們創造語言實踐的機會;。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師生交流渠道,經常和學生一起反思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互相鼓勵和幫助,做到教學相長。
三、盡量采用“任務型”的教學途徑,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依據課程的總體目標并結合教學內容,盡量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內容和方式要盡量真實,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學生通過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完成學習任務。促使學生獲取、處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語與他人交流,發展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積極鼓勵學生把活動延伸到課堂之外的學習和生活之中。
四、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為他們終身學習奠定基礎。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是英語課程的重要任務之一。教師要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讓他們在學習和運用英語的過程中逐步學會如何學習。我們應做到:
1、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參與制訂階段性學習目標以及實現目標的方法;。
2、引導學生結合語境,采用推測、查閱或詢問等方法進行學習;。
3、設計探究式的學習活動,促進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的發展;。
4、引導學生運用觀察、發現、歸納和實踐等方法,學習語言知識,感悟語言功能;。
5、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自我評價并根據需要調整自己的學習目標和學習策略。
五、組織生動活潑的課外活動,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積極開展各種課外活動有助于學生增長知識、開闊視野、發展智力和個性、展現才能,例如可以利用第二課堂的時間開展英語對話朗誦、唱歌、講故事、演講、表演等英語課外活動,培養他們的自主性和創新意識。
綜上所述,英語學習,應以興趣為先。作為英語教師,一方面要向學生傳授語言知識并使他們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視培養和保持學生對這門學科的興趣,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才能真正把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落到實處,達到高質量的教學效果。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pingyujiyu/50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