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是學習某一領域知識的基礎,通過閱讀范本可以提高我們對該領域知識的掌握和運用能力。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優秀范本,供大家參考和學習。
我不逃避也不思索。
只是寫著我想寫的。
說著我想說的。
就是在這個夜里。
一切冷清安靜。
一切喧囂浮躁都已塵埃落定。
醒著或是睡著。
世界一言不發。光、風、云。
該沉淀都沉淀了吧。
我做著不是事情的事情。
正是這個夜里。
面對著一個蒼白的.電腦。
像是一個蒼蠅面對著一片玻璃。
前方一片光明,蒼蠅無法找到出路。
我的身體無法在網絡穿梭。
每天都查許多詩歌網站。
但今天沒有,也不知為何。
qq一直隱身??措娪?,登陸網站。
或者聽些歌曲。我麻木著。
我也不知道我做的這些事情。
到底是不是我想做的事情。
我無法弄清白天正像無法弄清黑夜。
無法弄清天空,無法弄清星星。
無法弄清月亮,無法弄清銀河。
更無法弄清電腦在思索什么。
無法弄清北島、無法弄清徐志摩。
無法弄清趙麗華,無法弄清文革時期的風格。
無法弄清詩歌在前進還是退縮。
一些東西在墮落。
一些東西在復活。
我無法弄清什么樣的詩歌才是詩歌。
我做著不是事情的事情。
我胡亂寫著不是詩歌的詩歌。
只有一瓶礦泉水呆在電腦旁邊。
陪我過夜。
古詩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藝術瑰寶,詩章簡短,意境深遠。本課所選的兩首送別組詩,都給人以“相聚時難別亦難”的傷感。由于詩詞內容時空跨度太大,而小學生閱歷較淺,很難與詩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因而教學中不能僅僅滿足于詩歌意思的疏通和詩句的積累,應創設生動的情境引導學生讀背吟誦,在讀中感悟,在比較中體會別情,在比較中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借以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
本節課教學首先通過音樂導入,創設意境,做好感情鋪墊。接著通過學生自學,小組交流討論學*,疏通詩意。然后,通過品讀關鍵語句,展開想象,領悟詩境。最后,通過配樂誦讀,升華情感體驗。整體環節比較緊湊,銜接較為自然。通過此次學*,學生對送別詩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基本上完成學*目標。
不足之處在于:
1、部分學生不能樂于參與討論,不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
2、教師對于達到以生為本,實現生本課堂的目標還需要努力,對于農村學生的學情要把握更精準。
3、上課是對于語言表達訓練這塊處理有些倉促。
4、對于“相惜”、“悲壯”品味還不夠深入。
5、課堂總體*緩,無特別亮點和精彩之處。
6、在學情把握上,“精讀一首,帶讀一組”應該會比兩首古詩同時進行比較教學效果會好。
7、應該在古詩重點詞句進行深入咀嚼,不能蜻蜓點水。如果還有機會重上,我將著力解決以上幾方面問題。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認識意象,了解意象之于詩歌的重要性;
2.積累古典詩詞中的常見意象;
二、能力目標:
1.掌握意象分析的基本方法,通過意象分析把握詩歌的思想情感(重點);
2.把握意象的組合方式,基本感受意象組合營造的詩歌意境(難點);
3.培養提高學生詩歌鑒賞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熱愛中國文化的情感,展現中國詩歌的意蘊和魅力。
2.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充分尊重審美心理的形成規律,通過感知和想象的心理層面引導學生感悟詩歌意境的美。學習方式:
交流討論,交互合作式學習。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中國是詩歌大國,中華民族是一個充滿詩意的民族。詩經楚辭漢府,唐詩宋詞元曲,共同構成了一條燦爛的藝術銀河,記錄著我們民族的情感和思想,它不僅僅只是一部文學史,更是中華民族的情感史,心靈史,精神史。中國文人詩客在山川風物下揮灑情思,在花鳥魚蟲后抒發情致,讀懂這些意象,才能讀懂我們的詩史。
二、認識意象。
中考復習正在緊張進行,5月4日(青年節)按照學校安排,我進行了《中考古詩鑒賞專題復習》課堂教學。本節課我選取了詩歌鑒賞中的一個小的專題――古代詠月詩文,引導學生掌握詩歌鑒賞的方法及技巧?,F結合課前設計、課堂授課及課后教學效果,進行反思如下:
一、說課。
根據甘肅省中考考綱關于古詩詞鑒賞的考試內容,具體到本課的具體復習教學目標有二:
1.了解設題特點。
2.掌握古詩鑒賞基本術語,熟悉各類題型,提高解題能力。針對學生實際及詩詞賞析中學生答題的具體情況,本課的復習重點如下:
俗話說,要給學生一碗水,老師就必須要有一桶水。這“一桶水”既包括了教師淵博的學識和富有感染力的教學,還包括了他們高尚的道德和藝術修養。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的職責和身份已從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的簡單知識傳授者,成為給學生指點迷津的引路人。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化修養,豐富的文化知識和感染力都是不可或缺的,只有這樣,他們的語文課才能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和課堂的教學效率。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那七尺的講臺也不是說站就能站上去,也不是說站就能站好的。
民主開放的語文教學環境,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使得他們在愉悅和滿足的同時接受知識,活躍思維,陶冶性情。例如,在九年級上冊教授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時,就可以安排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學生通過朗讀能夠更直觀的感受、了解和把握所扮演角色人物的性格特點。與此同時再追加幾個小問題:“你現在作為課文的主人公,怎么理解爸爸媽媽的行為態度呢?”這樣的教學過程,不僅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他們的自主學習熱情,還發揮了主導作用,重點突出。
課堂教學并不是簡單的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張嘴,而是需要教師在課下對于教學資源的挖掘和積累,對教學過程的巧妙設計和組織,在課上對教學情況的正確理解和應用,對教學時機的準確把握和巧妙引導,只有這樣,教學才會像是吸鐵石一樣,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將學生的思緒引向教學深處,激起思維的層層漣漪,促使學生產生求知的欲望和學生的興趣。
“生活即教育”,豐富的課外活動課是學生體驗生活、創造生活的最佳機會。生活是語文的不竭動力,生活是語文的源頭活水,只有將語文和生活融合,才能讓語文煥發生命力,同時,拓展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經歷和經驗,提高語文的學習能力。
學*詩歌,使學生具有優雅、有品位的浪漫情懷。詩歌教學,使教師揮灑自如、開懷暢談,盡享語文教學的樂趣。
感謝黨老師慧眼識人,感謝王舒老師精心演繹,在陽光燦爛的冬日午后,讓我們共度好時光。
王舒老師的《言傳古詩詞之妙》古詩賞析課,上的非常成功,我主要用兩個字談談我的感受。一是美,一是實。
首先說說美。如詩如畫的古詩詞圖片,扣人心弦、觸動情思的配樂,教師行云流水、詩意盎然的語言,全方位的打造了一個妙可言說的古詩詞佳境?;O成蝶、翩然起舞,從容、灑脫的王舒引領我們如在畫中游,感覺真是美不勝收。這么成功的一節課,是王舒老師多個不眠之夜,大量閱讀資料,潛心揣摩,苦心歷練的結果。課美人更美,王舒老師廣泛學*、潛心鉆研、不斷自我挑戰、勇攀高峰的優秀品質令我折服。淡然、淡定、與世無爭、潛心育人、精心上課的王舒是我要效仿的榜樣。
總之一句話,扎實育人、踏實做人,真乃王舒之本色。
那日子呵護的芬芳是密語。
層層疊疊的信件不必用心當郵戳,
不再寫不出地址,
因為可以愛你。
你的每一個清晨都不用著急,
煎蛋有它該有的滋味。
你的外套沒有雨天的塵埃,
我們依偎在一起,
看路邊懷抱雛菊的小孩。
星子落入昨日的夢境,
帶走孤獨人沉淀的病痛。
一個小妻子,一個小丈夫。
暖暖屋子,老老大樹。
因為我愛你,
浪漫融成無名戒指,
我想要你生命久長,平安歸來。
你存在于這個世界,
你執著于平凡緩慢,
你也喚我一句親愛。
《恐龍的滅絕》作為一篇科學小品文,相對而言語言準確、嚴密,科學性較強,趣味性不足??蓷罾蠋焻s敏銳地捕捉到意象豐富的詞眼,讓學生積極體驗,為教學內容的縱深處延展推波助瀾。任老師為我們帶來了一節語文味十足的科學小品文閱讀教學課例,讓我們受益匪淺。
下面就談談我對這堂課的一些感受和看法。
在導入新課前,蘇老師出示了一些有關恐龍的圖片,在學生已有生活經驗上來談恐龍,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師引導:這些朋友外形千奇百怪,性情迥然各異,食物的種類也各不相同,但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恐龍。隨機教學“恐龍”。同時師又通過地震龍的資料,用學生身邊的`事物進行參照,把數字具體形象化,讓學生真切地體悟恐龍的“龐大”,驚嘆它們歷史的漫長??删驮诖藭r,教師話鋒一轉,用低沉的語氣說到:可是,這只不見了,這種消失了,這許多許多的恐龍都死去了,當最后一只恐龍死亡,我們再也見不到恐龍了。這就叫“滅絕”你帶著怎樣的感覺來讀?為什么?孩子們的情感立刻被喚醒,不解,好奇,惋惜,期待等等各種情感隨之被激活,求知的欲望被激發,為下文的學習鋪墊了低沉的情感基調。。
王尚文先生一再強調,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是要使語文教學回到語文的本位上,堅守語文教學,教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顯然蘇老師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范本,且不說“恐龍”“龐大”等詞設計的精妙,單以“嚴寒說”教學為例?!皣篮薄巴蝗弧薄澳筒蛔 币辉~的教學,教師通過創設情境:讀到了“嚴寒”,你想到了什么?讓學生想象“嚴寒”的畫面,用學生自己的語言把“嚴寒”具象化,從而再現恐龍在寒風中瑟瑟發抖,漸漸死亡的情景。詞語教學與閱讀教學水*融,相得益彰。
緊接著,師問:“可是其他動物也經歷了嚴寒,但他們活了下來。和它們相比,恐龍缺少什么來幫助它度過嚴寒?”從而引導學生用(用如果……就……)的句式說話。理解和運用緊密結合,語言的習得和內化相得益彰。引讀:可是,很可惜,恐龍沒有冬眠的習慣幫助它們躲避寒冷,(它們耐不住嚴寒,就慢慢地消失了。)很不幸,恐龍也沒有厚厚的皮毛來保暖,于是(它們耐不住嚴寒,就慢慢地消失了。)以讀促悟,以悟帶讀。
這個詞用得真準確。在不經意處滲透了科學小品文的準確、嚴密的語言特點。于細節處見功力啊。
蘇老師在教學“撞擊說“時,敏銳地捕捉“撞”這個詞眼,“撞”的體驗逐層深入,先通過學生對撞車畫面的想象,感受“汽車變形,玻璃粉碎,人員傷亡”等后果,再連接行星撞擊地球的視頻,結合教師激情的語言描述,給學生強烈的視覺沖擊,在語言的積淀中體驗文本。使學生感悟“塵埃,黑暗,枯萎,死亡從而使恐龍的滅絕走向必然。
縱觀整一堂課,這一些重點詞語猶如如一粒粒珍珠,被精巧的問題串起,圓潤飽滿,引人入勝斧鑿之痕,把我們帶入恐龍的世界。
老師所講的.〈〈二次函數的圖象及其性質(4)〉〉一課,是二次函數這一章中教學的一個難點,而老師通過深度挖掘教材,精心地設計教學環節和內容,巧妙地運用一中的教學模式,突破了重點,突出了難點,使學生循序漸進地接受了新知,給人以水到渠成的感覺。
本節課的教學有以下閃光點:
1、重視問題的設計本節課老師立足于學生基礎,充分挖掘教材,設計的問題循序漸進,由易到難比如:在學生回顧y=ax2、y=ax2+k這兩條拋物線的基礎上引出了新知,從而激發了學生探究新知的欲望2、重視了知識間的縱向與橫向聯系的設計通過探索分析、歸納總結讓學生弄清y=a(x-h)2這條拋物線與拋物線y=ax2、y=ax2+k之間的聯系與區別3、注重探究過程的設計本節課xx老師精心設計了畫圖、猜想、驗證的過程,引導學生一步步地進行探究。
本課中通過鼓勵學生動手、動筆,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比如:在畫函數圖象、歸納二次函數y=a(x-h)2圖象的性質、*移規律,通過學生間的交流、小組討論、同桌合作,引領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來獲取知識,改變以往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方式,我們看到的是“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本節課通過讓學生畫圖,多次觀察圖象,分析列表,發現規律,從數到形,從形到數,在反復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數形結合的意識和能力。
當然,“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本節課依然存在一些不足:
1、個別問題提的不明確。
2、在研究拋物線*移時,由于電腦原因,*移沒有呈現出來。
3、課堂時間分配不太合理,致使學生練的少,缺乏鞏固。
背誦古詩一直是我部語文教學的一個傳統項目,也是我部語文教學的一個亮點。林敏老師向我們展示的《漫游詩林》將孩子們帶入了浩瀚、有趣的詩詞海洋。陶醉于*古詩歌的神韻之中。課堂上學生們誦詩、對詩、唱詩、畫詩、演詩,真可謂生動活潑、動靜相宜。孩子們那搖頭晃腦,神氣活現的神態,充分展示了我們中華5000年的詩詞瑰寶,這種吟誦,既是對語言文字的積淀,又是學生思想的啟蒙、人格的熏陶。作為一節*傳統文化課,它又體現了以下幾個“多”:
這節課的教學目的是引導孩子們通過各種形式的古詩誦讀復習學過的古詩,領略古詩詞的神奇魅力。林老師帶領孩子們誦古詩,佳言妙語對對碰。各個環節都緊緊圍繞學習古詩、展示古詩來進行。整堂課,孩子們始終快樂著、興奮著、學習著。
孩子們在課堂上所表現出來的對古詩濃厚的興趣得益于老師精巧的設計。林老師在展示古詩時,充分調動孩子的各種感官。有小組看圖賽背古詩,有對佳言妙語,有和著音樂的旋律吟唱古詩,有根據詩意畫出古詩,還有小組合作表演古詩。
課堂上,孩子們不僅復習了所背的古詩,在對音樂、繪畫、表演方面也有所接觸,整堂課詩、書、禮、樂相結合,使人受到美的享受。一點建議希望在指導學生誦讀古詩時,能指導孩子讀出詩的韻味。
——語文《恐龍滅絕》評課稿。
文言文在初中語文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學生可以通過學習文言文來感受我國古代文化的巨大魅力,進而增加廣大中學生對我國古代文化的熱愛之情。初中文言文一直都是教學過程中備受爭議的模塊,我國以往對于文言文的教學模式以及教學方法都有點差強人意。文言文實詞也是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部分,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如果想要在文言文的學習中取得更大的進步,就必須了解和掌握好實詞的翻譯和解釋方法。為了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在學習文言文方面的興趣,教師應該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加以合理化的指導,讓學生能夠舉一反三,靈活地運用所學到的知識。因此,教師必須要選擇適合的教學模式和方法,針對文言文的有關特點,同時還要考慮初中生現有知識的局限性。
文言文的學習是比較晦澀的,也是學生學習中的難點。因此,相對于教師而言,必須要培養起學生對于文言文的興趣,找好讓學生正確入門的方法,在課前收集一些比較有趣味性的資料,教師講課的形式也可以多樣化。例如,在學習《論語》前,教師可以制作課件,也可結合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孔子的照片,再加以富有趣味性的講解,讓學生充分了解到中國最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這樣不僅能夠增強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濃厚興趣,而且能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教學熱情。
1.提供給學生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
將多媒體技術與教學結合,雖然在很大程度上豐富了學生的信息,但教師的權威地位受到了挑戰,這就要求教師能夠真誠地對學生,理解學生,給予學生足夠的尊重,師生之間*等民主相處,對學生進行適時的指導,使學生能夠自主學習,給學生一個自由思考和發揮的空間,充分發揮學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索能力。
2.鼓勵學生主動提出疑難問題。
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大膽地提出疑問,并且適度地進行表揚,對于學生說錯的問題要委婉的指正并對其進行鼓勵和肯定,要告訴其今后應努力的方向。長此以往,課堂會形成積極思考、勇于質疑、勇于探索的氛圍,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的熱情。
武*縣第二實驗小學吳環玉詩歌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是人類文學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陳德鳳老師上的”綜合性學*課:“輕叩詩歌的大門”,引領學生走進了豐富多彩的詩歌世界。激發了學生學*詩歌的興趣,增長了學生詩歌方面的知識,也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的意識,鍛煉了學生自行開展活動的能力,成效是多樣的。
一、突出了學生的自主性。陳德鳳老師執教的《輕扣詩歌的大門》,把綜合性學*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由組成學*小組,自己選擇學*的內容和方法,制定小組活動計劃,再按照制定的計劃自行開展活動。并給每組隊員一個富有詩意的名字,如:夢之隊,陽光隊,必勝隊,雄鷹隊,海燕隊,春蕾隊,奮進隊等等。
二、賦予了學生活動的`自由性。在開展本次綜合性活動期間,學生通過搜集和整理詩歌、欣賞詩歌、朗誦詩歌、寫作童詩等活動,學生懂得了不同體裁,不同題材的詩歌。認識了不少*代、現代詩人。并且根據自己喜歡的風格收集了不少優美的詩歌,進一步了解詩歌,感受詩歌的魅力。
粗糙,但都發揮了大膽的想象,寫出了童真童趣,抒發了自己的真情實感。我想只要學生勇于創作,樂于抒發即可。他們的能力,他們的水*,一定會隨年齡的增長,知識的增加而不斷提高。
在這次綜合性學*活動中,盡管充分體現了語文教材的文學性,但還是滿足不了學生文學方面的需求,部分學生搜集的材料有限,應該適當安排閱讀欣賞課,把學生帶進閱覽室,讓他們在閱覽室里尋找自己需要的知識,陶冶情操、提高文學修養。
《關雎》出自《詩經國風周南》,為《詩經》的首篇。寫一君子思念自己愛慕的淑女,希望與她成婚。是表現男女戀愛的作品。
《關雎》是《風》之始也,也是《詩經》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說明對它評價很高?!妒酚浲馄菔兰摇吩浻浭稣f:《易》基乾坤,《詩》始《關雎》,《書》美厘降夫婦之際,人道之大倫也。又《漢書匡衡傳》記載匡衡疏云:匹配之際,生民之始,萬福之原?;橐鲋Y正,然后品物遂而天命全??鬃诱摗对姟?,一般都是以《關雎》為始。此綱紀之首,王教之端也。他們的著眼點是迂腐的,但對詩的本義的概括卻基本正確。問題在于它所表現的是什么樣的婚姻。這關系到我們對《風》的理解。朱熹《詩集傳》序說:凡詩之所謂風者,多出于里巷歌謠之作,所謂男女相與詠歌,各言其情者也。又鄭樵《通志樂略正聲序論》說:《詩》在于聲,不在于義,猶今都邑有新聲,巷陌競歌之,豈為其辭義之美哉?直為其聲新耳。朱熹是從詩義方面論述的,鄭樵則從聲調方面進行解釋。我們把二者結合起來,可以認為《風》是一種用地方聲調歌唱的表達男女愛情的歌謠。盡管朱熹對《關雎》主題的解釋并不如此,但從《關雎》的具體表現看,它確是男女言情之作,是寫一個男子對女子愛情的追求。其聲、情、文、義俱佳,足以為《風》之始,三百篇之冠??鬃诱f:《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論語八佾》)此后,人們評《關雎》,皆折中于夫子(《史記孔子世家》)。但《關雎》究竟如何呢?這首詩原是三章:一章四句,二章八句,三章八句。鄭玄從文義上將后二章又各分為兩章,共五章,每章四句?,F在用鄭玄的分法。第一章雎鳩和鳴于河之洲上,其興淑女配偶不亂,是君子的好匹配。這一章的佳處,在于舒緩平正之音,并以音調領起全篇,形成全詩的基調。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統攝全詩。第二章的參差荇菜承關關雎鳩而來,也是以洲上生長之物即景生情。流,《毛傳》訓為求,不確。因為下文寤寐求之已有求字,此處不當再有求義。求字是全篇的中心,整首詩都在表現男子對女子的追求過程,即從深切的思慕到實現結婚的愿望。第三章抒發求之而不得的憂思。這是一篇的關鍵,最能體現全詩精神。姚際恒《詩經通論》評云:前后四章,章四句,辭義悉協。今夾此四句于寤寐求之之下,友之、樂之二章之上,承上遞下,通篇精神全在此處。蓋必著此四句,方使下友、樂二義快足滿意。若無此,則上之云求,下之云友、樂,氣勢弱而不振矣。此古人文章爭扼要法,其調亦迫促,與前后平緩之音別。姚氏對本章在全詩中的重要性分析最為精當。應當補充者,此章不但以繁弦促管振文氣,而且寫出了生動逼真的形象,即王士禎《漁洋詩話》所謂《詩》三百篇真如畫工之肖物。林義光《詩經通解》說:寐始覺而輾轉反側,則身猶在床。這種對思念情人的心思的描寫,可謂哀而不傷者也。第四、五章寫求而得之的喜悅。琴瑟友之、鐘鼓樂之,都是既得之后的情景。曰友,曰樂,用字自有輕重、深淺不同。極寫快興滿意而又不涉于侈靡,所謂樂而不淫。通篇詩是寫一個男子對女子的思念和追求過程,寫求之而不得的焦慮和求而得之的喜悅。
這詩的主要表現手法是興寄,《毛傳》云:興也。什么是興?孔穎達的解釋最得要領,他在《毛詩正義》中說:興者,起也。取譬引類,起發己心,《詩》文諸舉草木鳥獸以見意者,皆興辭也。所謂興,即先從別的景物引起所詠之物,以為寄托。這是一種委婉含蓄的表現手法。如此詩以雎鳩之摯而有別,興淑女應配君子;以荇菜流動無方,興淑女之難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興淑女既得而友之、樂之等。這種手法的優點在于寄托深遠,能產生文已盡而意有余的效果。
這首詩還采用了一些雙聲疊韻的連綿字,以增強詩歌音調的和諧美和描寫人物的生動性。如窈窕是疊韻;參差是雙聲;輾轉既是雙聲又是疊韻。用這類詞修飾動作,如輾轉反側;摹擬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寫景物,如參差荇菜,無不活潑逼真,聲情并茂。劉師培《論文雜記》云:上古之時,謠諺之音,多循天籟之自然,其所以能諧音律者,一由句各葉韻,二由語句之間多用疊韻雙聲之字。此詩雖非句各葉韻,但對雙聲疊韻連綿字的運用,卻保持了古代詩歌淳樸自然的風格。
用韻方面,這詩采取偶句入韻的方式。這種偶韻式支配著兩千多年來我國古典詩歌諧韻的形式。而且全篇三次換韻,又有虛字腳之字不入韻,而以虛字的前一字為韻。這種在用韻方面的參差變化,極大地增強了詩歌的節奏感和音樂美。
[淺注]。
黃鸝:又稱黃鳥,雄鳥羽毛金黃色,雌鳥黃中帶綠,名聲婉轉,棲于高枝。白鷺:羽毛雪白、雙腿細長的能夠捕食魚蝦的一種水鳥。千秋:千年,謂年代久遠。東吳:長江下游南岸地區。
[簡析]。
絕句是詩體名。絕句、律詩為唐代的`今體林詩(后世稱為近體詩),以區別于古體詩。這首詩以絕句寫入詩題,又因同時有同體詩四首,所以合題為《絕句四首》,不令立體目。這首絕句為四首中的第三首。
這首七言絕句每一句各寫一種眼前的景物。兩個黃鸝鳴翠柳黃鸝本棲息高枝,此時鳴與翠柳之上,古代詩詞中于字長被省略,如果補進去就是鳴于翠柳。翠柳表明柳葉新綠春意漸濃,黃鸝在柳葉新綠的枝頭婉轉的發出嚦嚦的聲,顯示了春日風光。
一行白鷺上青天白鷺飛上高空,隨著春暖而更有勃勃生機。
窗含西嶺千秋雪,從窗框中望出去,西嶺的久積未消的雪清晰可見,好像就包含在窗框中一樣。
門泊東吳萬里船門前停泊的是萬里航行的東吳船,是駛向長江下游地區的,還是由下游駛下來的?長江雖長,航程雖遠,但江上船只總是往返行駛,無論是駛來的、駛去的,都使詩人想到沿長江而下,可至中游地區的襄陽,轉道可至故地洛陽;正因為如此,他系情于門前停泊的東吳船,對它產生遐想。
四句盡管都寫景物,但前兩句寫的景物以色彩(綠柳、黃鸝、白鷺、青天)、聲音(鳴、飛)、動靜顯示春光明麗,后兩句則以靜景(遠景、近景)暗示動意;禽鳥在春暖時節如此活躍,自己不能無動于衷的心思也得到映示。詩人的眼前景物當然不止這些,他把它們攝入詩中是有選擇的,因景生情、以情取景,這就是他的選擇準則。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這是一首山水詩的名篇,也是韋應物的代表作之一。詩寫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詩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間。唐滁州治所即今安徽滁縣,西澗在滁州城西郊野。這詩寫春游西澗賞景和晚雨野渡所見。詩人以情寫景,借景述意,寫自己喜愛與不喜愛的景物,說自己合意與不合意的情事,而其胸襟恬淡,情懷憂傷,便自然流露出來。但是詩中有無寄托,寄托何意,歷來爭論不休。有人認為它通首比興,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有人認為“此偶賦西澗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實則各有偏頗。
詩的前二句,在春天繁榮景物中,詩人獨愛自甘寂寞的澗邊幽草,而對深樹上鳴聲誘人的黃鶯兒卻表示無意,置之陪襯,以相比照。幽草安貧守節,黃鸝居高媚時,其喻仕宦世態,寓意顯然,清楚表露出詩人恬淡的胸襟。后二句,晚潮加上春雨,水勢更急。而郊野渡口,本來行人無多,此刻更其無人。因此,連船夫也不在了,只見空空的渡船自在浮泊,悠然漠然。水急舟橫,由于渡口在郊野,無人問津。倘使在要津,則傍晚雨中潮漲,正是渡船大用之時,不能悠然空泊了。因此,在這水急舟橫的悠閑景象里,蘊含著一種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奈而憂傷的情懷。在前、后二句中,詩人都用了對比手法,并用“獨憐”、“急”、“橫”這樣醒目的字眼加以強調,應當說是有引人思索的用意的。
由此看來,這詩是有寄托的。但是,詩人為什么有這樣的`寄托呢?
在中唐前期,韋應物是個潔身自好的詩人,也是個關心民生疾苦的好官。在仕宦生涯中,他“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錢”(《寄李儋元錫》),常處于進仕退隱的矛盾。他為中唐政治弊敗而憂慮,為百姓生活貧困而內疚,有志改革而無力,思欲歸隱而不能,進退兩為難,只好不進不退,任其自然。莊子說:“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虛而遨游者也?!保ā肚f子。列御寇》)韋應物對此深有體會,曾明確說自己是“扁舟不系與心同”(《自鞏洛舟行入黃河即事寄府縣僚友》),表示自己雖懷知者之憂,但自愧無能,因而仕宦如同遨游,悠然無所作為。其實,《滁州西澗》就是抒發這樣的矛盾無奈的處境和心情。思欲歸隱,故獨憐幽草;無所作為,恰同水急舟橫。所以詩中表露著恬淡的胸襟和憂傷的情懷。
說有興寄,誠然不錯,但歸結為譏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也失于死板;說偶然賦景,毫無寄托,則割裂詩、人,流于膚淺,都與詩人本意未洽。因此,賞奇析疑,以知人為好。
而我的星辰也懷著同樣的心愿。
我對你,親愛的人兒,一無貪圖,
只期望你帶給我痛苦。
如果有時你對我的眼睛表示憐憫之情,
我對你別無他求,
只希望哭個不休。
也并非因為你聽到我短嘆長吁,
我才為你傾吐心曲,
我這顆心對你不抱任何希望,
有的也許只是憂傷。
讓我仍愛著你,望著你,
為你嘆息,
因為痛苦、哭泣和悲傷,
都是我忠誠的報償。
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最后一位著名詩人托夸多塔索,給后世的我們留下了大量的文學瑰寶,一部《被解放的耶路撒冷》既成就了塔索在文學圣殿中的巨大榮譽,也讓塔索的精神幾近崩潰。在塔索的身上始終?纏著文藝復興晚期人文主義者的矛盾,因為早先時期徹底擺脫上帝和宗教的精神束縛之后,擁有空前的心靈和身體自由的人文主義者經歷了狂歡節似的完全放縱,走出神的庇護曝露在塵世的陽光下,發現了另一種無力和憂郁。所以人們在反思文藝復興運動帶來的這場全民狂歡,然而這絕非是對它的否定,這個過程中讓那個時代的人們包括現今的我們都受益匪淺。
《我愛你,只是因為你美艷》這首詩共分四節,抒情主人公“我”面對愛幕的人的拒絕,依然不改對她的鐘情,全詩仿佛是詩人的愛情宣言:你可以不愛我,但是卻不能阻止我愛你。首先,主人公“我”被女孩的美艷打動,深深地愛上了她,在告白遭到拒絕之后,他堅定地表白了自己將不計結果地付出愛情的.信念,即使沒有回報,甚至只是得到痛苦、哭泣和悲傷的下場,他將義無反顧。其次,本詩在語言上可以看出抒情主人公對愛情的堅決,每一節都采用了相似的結構和詞語,名言名句,例如“我對你……一無貪圖”,“我對你別無他求”和“我這顆心對你不抱任何希望”,可以看出“我”對現實和結局的清醒認識,但依然沒有目的和不計回報地愛著她。另外,“只期望”、“只希望”和“只是”這些在每節中都出現的短語表明了“我”對這場愛情的小小希翼和要求,同時也是對愛幕女孩的苦苦哀求,請她不要連這一點小小的要求也拒絕,發誓自己不會給女孩帶來壓力和困擾,只希望保留自己愛的權利。第三,本詩結構完整,從前三節的并列傾訴到第四節的總結告白形成一個完整的封閉結構,盡管抒情主人公已經清醒地意識到這場愛情的無望和痛苦,但是他愿意單方面地付出自己的真心,“讓我仍愛著你,望著你”,而且詩人并不認為這場愛情是一個無謂的行為,“因為痛苦、哭泣和悲傷,都是我忠誠的報償”,雖然不能得到女孩的愛情,然而在追尋的過程中詩人體會到的痛苦、哭泣和悲傷也未嘗不是一種所得,詩人認為這些是對他的“報償”。
同時,我們也可以把這首詩看作是詩人塔索在經歷了聲勢浩大的文藝復興運動之后對這場狂歡運動的反思,如何對抗狂歡之后的空虛,如何在走出宗教陰影之后找到心靈的安放之所,人文主義者陷入一種不安的困惑。但是詩人決不是否定這場運動,因為他認為即使有痛苦、悲傷和困惑,這一切都是有價值的“報償”。
——語文閱讀是語文學習的一大板塊。無論在考試還是在平日的積累中都非常重要,在升學考試中也占據著相當大的比例。為快速提高同學們的閱讀能力,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希望對同學們的語文學習有幫助。
在語文學習中,閱讀理解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長期以來,現代文閱讀一直困擾著廣大中學生,成為制約語文教學質量提高的一個瓶頸。
現代文閱讀。
尤其是現在的中考,現代文閱讀題全部出自課外,而且占有很大的比重,這就促使我們語文教師格外重視它。
我們知道,閱讀理解題是根據選文出的,即:題從文中來。因此,要解答題目,就必須先熟悉選文理解選文,然后再答題。如果連選文都不了解、不理解,匆忙答題,其解答是缺乏根據的,肯定很不準確。要解答好閱讀理解題,首先應該分析題型,把握好答題技巧。
就題目答案的類型而言,閱讀題可分為“背”“抄”“編”三大類:“背”即背答案,就是在答題時把平時積累的記憶性知識一成不變地默寫出來即可;“抄”即抄答案,這種題型要到原文中去找現成答案,然后抄錄出來;“編”即編答案,這種題能夠考察出學生的各種綜合能力,難度較大,但只要結合前后文仔細推敲,還是可以“編”出比較準確的答案的。具體操作如下:
第一步:瀏覽選文,整體感知。先花一點時間粗略地瀏覽一遍選文,先對文章作感性接觸,對文章有個初步的、總體的印象,這樣可以避免答題的盲目性和片面性。
第二步:分析語段,把握題型。這是第二遍閱讀選文,如果選文是多個自然段,則在領會段意的基礎上劃出層次,給層次安上小標題,給沒有題目的選文安上標題;如果選文只有一個自然段,則要劃出段內層次,寫出層意。特別要注意文中的中心句和關鍵性詞語。把握題型就是對選文進行細致的分析理解,并且仔細分析各題屬于什么類型。
第三步:深入理解,細致答題。深入理解就是對選文中重要詞句做深層次的分析領悟,這是做好抄、編的前提??梢詮囊韵聨追矫嫒胧郑篴、聯系上下文,領悟題目中的深層含義。b、聯系選文的立意、主題來理解詞句的含義。c、多方面揣摩詞句的含義。做到這幾點,胸有成竹,才能夠準確地答題。不管哪一種類型的題目,答題時一定要緊扣原文,根據選文的具體語言環境進行推敲,“題從文中來,答案文中找”,這是做閱讀題的基本原則。
1.把握主人公的立足點。
一般而言,把握抒情主人公的時空立足點,就可以為貫通全詩提供一個堅實的平臺,是解讀詩歌的重要方法。抒情類詩的主體分為兩類:一類有詩人設身代言,即詩人設想自己就是詩中的人,為他們奔走呼喊,代他們傾訴衷腸;一類是詩人直抒胸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也就是詩人自身的形象??傮w看,后一類居多。
2.關注詩歌的題目。
詩歌的題目是詩人寫作意圖的集中體現,它像一條紅線,串聯起散落在詩歌中的珍珠,像一個窗口,讓我們看到詩人的內心世界。關注題目,分析題意,同樣是貫通全詩的重要方法。因為并不是所有的詩都能找到立足點,像詠物詩、詠懷詩、詠史詩、哲理詩等,一般就沒有,那就更應該關注題目。
3.了解詩歌的結構。
“起承轉合”是古典詩歌尤其是近體詩的結構中固有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我們可以把它作為一個視角窺探作者的思路,進而貫通全詩。在初三復習備考中,如果我們遵循這種規律的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凡依著起承轉合的程式來寫的詩,尤其要注意起句,因它往往是貫通全詩、解讀全詩的鑰匙。
4.答題應緊扣原詩的內容。
命題者對詩歌鑒賞考查的目的是看看我們是否真正讀懂了詩歌,因此對思想內容和表達技巧的分析,必須結合原詩歌的具體內容來進行,千萬不能空泛而談。
考查方向。
1、對關鍵詞語的品味(含義及表達作用)。
2、對關鍵詩句的理解(含義、色彩、情味、效果等)。
3、當題干要求品評某一個字眼的藝術效果時,就是考析詩眼或析煉字。
詩眼,一般是動詞或形容詞。析詩眼就是抓詩句中最精練傳神的動詞或形容詞品味,看其在拓深詩的意境、傳達詩人情感上起的作用。煉字,指錘煉詞語,指詩人經過反復琢磨,從詞匯寶庫中挑選出最妥切、最精確、最形象生動的詞語來描摹事物或表情達意;析煉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詞語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為形象生動的效果。
4.對語言風格的概括(格調、色彩、境界、情味等)。
解題格式。
品味關鍵詞句:含義+手法+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答題要領。
a.煉字類答題:
提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么字?為什么?
提問變體: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有什麼作用?或與其它某字比較提出優劣問題。
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煉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并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答題步驟:(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
南浦別???白居易。
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
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答:
2、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詩后兩題。
暮江吟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殘陽照射在江面上,詩人不說“照”而說“鋪”,有什么表達效果?
答案:
b.關鍵詞類答題:
提問方式: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么?
解答分析:古詩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
答題步驟:(1)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從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考慮。
答題示例:
春夜洛城聞笛??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么?(xx年高考題)。
答:
c.分析語言特色類答題:
提問方式:這首詩歌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提問變體:這首詩歌具有怎樣的語言風格?談談這首詩歌的語言藝術。
答題步驟:(1)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3)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1:
春怨。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請分析此詩的語言特色。
答:
例2:
長干曲四首(其一)崔顥。
“君家何處???妾住在橫塘?!?/p>
停舟暫借問,或恐是同鄉。
問:品評這首詩歌語言上的特色。(4分)。
答:
一、鑒賞用詞之妙——煉字。
煉字的基本內容:從大的范圍來說,古典詩歌的煉字不出煉實詞與煉虛詞兩個方面。
1、煉動詞。
例1:陶潛“悠然見南山”?!耙姟弊钟闷饋砀苓_意?!巴笔怯幸庾R的,而見是無意識地,自然地映入眼簾。用一個“望”字,人與自然之間是欣賞與被欣賞的關系,人仿佛在自然之外,自然成了人觀照的對象。而用一個“見”字,人與自然不是欣賞與被欣賞的關系,人在自然之中,與自然一體,我見南山悠然,料南山見我亦如此。與自然一體也就與天地一體,與宇宙一體,是天地境界或者近于天地境界。
例2:分析“云破月來花弄影”的藝術描寫特色。
答:由于“云破月來花弄影”而使滿篇生輝。這句詞詞少意多,一語三折。云、月、花、影四字寫了三物四景,中間又用破、來、弄三字寫出三種連續的動態:云破而有月來,月來而有花影,花影引出弄字,有弄而有花枝隨風搖動、撫弄花影的幽雅姿態。僅僅七個字,從天上寫到地下,云橫皓月、風弄花影,構成了一幅幽美朦朧的畫面。把云、月、花都擬人化了,賦予了它們豐富的情感和生命,同時使寧靜的畫面有了飛動之勢。
例3: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怨”字明顯用了擬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例4: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濺”、“驚”二字,不僅用字新鮮,而且增添了詩人感時恨別的內心痛苦。
例5: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蒸”、“撼”具有夸張色彩。
2、煉形容詞(或副詞)。我國古典詩詞中煉形容詞,有兩種情況值得特別注意,一種是形容詞的重疊運用,一種是形容詞的活用特別是活用作動詞。
例1: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一個“孤”字,寫盡環境之孤苦,由此可達人心。
例2: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閨怨》王昌齡)。
前兩句寫少婦經過梳妝打扮之后,興沖沖地登上翠樓,去賞春景。這時候,作者用了一個“忽”字,取漫不經心而恰到好處之意。所遇者:闖入眼簾的柳色,使她想起了當年與丈夫折柳送別的場景,想起了丈夫,不禁傷感。這是一位滿臉稚氣的少婦。一個“忽”字將這種情緒上的變化寫得淋漓盡致,而這正是本詩耐人尋味之處。
3、煉數量詞。優秀詩人的筆下經過精心選擇提煉的數量詞,在他們的驅遣之下可以產生豐富雋永的詩情。過去有一首詩:“一片兩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萬片無數片,飛入梅花永不見?!扁仔拧缎@賦》中的“一寸二寸之魚,三竿兩竿之竹”,前人就稱之為“讀之騷逸欲絕”。
例1:“前村深雪里,昨夜數枝開”,鄭谷把僧齊己的《早梅》詩中的“數枝開”,改為“一枝開”,齊己因此而拜鄭谷為“一字師”,這故事是人們耳熟能詳的了,不必贅述。???4、煉虛詞。在古典詩詞中,虛詞的錘煉恰到好處時,可以獲得疏通文氣,開合呼應,悠揚委曲,活躍情韻,化板滯為流動等美學效果。盛唐詩人善于運用虛字,王勃《滕王閣序》中的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去掉“與”、“共”二字就會大為減色,歐陽修《晝錦堂記》首句本為“仕宦至將相,富貴歸故鄉”,遞走后飛騎追加二“而”字成“仕宦而至將相,富貴而歸故鄉”,因此而使文義大為增光,那么,從上面所引的詩例中,我們就更不難領略詩詞中煉虛字的美的消息。
5、特殊詞:在詩文中,有一些詞本身與眾不同:
a.疊詞:疊詞作用不外兩種:增強語言的韻律感或是起強調作用。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竹枝詞其一》劉禹錫)。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聲聲慢》李清照)。
b.擬聲詞:有些擬聲詞就屬于疊詞,因為其出現頻率很高,特單列一條。作用:使詩文更生動形象,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登高》杜甫)。
c.表顏色的詞:這些詞有時作謂語用,有時作定語用,有時作主語或賓語用。但是作用只有一個,顏色一般表現心情,增強描寫的色彩感和畫面感,渲染氣氛。欣賞時,或抓住能表現色彩組合的字眼,體會詩歌的濃郁的畫意與鮮明的節奏:“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黃、翠、白、青四種顏色,點綴得錯落有致,而且由點到線,向著無限的空間延伸,畫面靜中有動,富有鮮明的立體節奏感?;蜃プ∧鼙憩F鮮明對比色彩的字眼,體會詩歌感情色彩的濃度:“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奔t與綠道出了蔣捷感嘆時序匆匆,春光易逝的這份兒“著色的思緒”。
二、總體的語言特色。
清新:其特點是用語新穎,不落俗套。清新一般是用在寫景詩中,一般詩風比較亮麗,語言比較通俗,比喻新穎獨到,包含著作者的喜悅之情。清新之風常見于大部分山水田園詩人,陶潛、王維、孟浩然的詩相對比較清新。
平淡:平淡又稱質樸,是深厚的感情和豐富的思想用樸素的語言說出的。其特點是選用確切的字眼直接敘述,不加修飾,顯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絢麗:其特點是有富麗的詞藻、絢爛的色彩,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隱的詩。李商隱的詩歌不但絢麗,而且朦朧晦澀,李賀的詩也比較絢麗。
明快:其特點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潑辣的,往往是斬釘截鐵,不繞彎子,一語道破,一語中的。如白居易的新樂府詩。
簡潔:語言簡練利落。明白如話:不雕塑飾,不加修飾。
含蓄:其特點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敘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傾訴,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發,或欲說還休,讓讀者去體味。如杜牧的絕句,李清照后期的詞。
自然:即不加雕飾的率真樸素的語言,多用口語,較少煉字,讀來平白如話,自然生動,韻味無窮。如李白詩歌的語言,被譽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還有沉郁頓挫蒼涼:低沉、蒼勁、舒緩、悲涼等,雄健。
雄渾:雄壯、強健、渾厚等,這一般是用在諸如杜甫、辛棄疾、陸游等人的身上。
正義韻律實漫長,少有幾君美名揚。
亙古史書細閱之,幾君因正美名揚。
而今又現反貪云,幾君愁之幾君忙?
妙觀正義之小棒,他日史書定飛揚。
金銀財寶古風韻,幾君有志幾君藏。
妙提白酒一小杯,細心閱之細品嘗。
家鄉美酒韻味長,群雄嘗之樂悠悠。
奉勸群生皆品嘗,亙古韻味實在長。
蒜鄉韻味實漫長,幾君嘗之樂悠悠。
奇妙禪詩韻味長,人皆賞之人皆嘗。
愁云輾轉獨迷茫,莫把往昔來暢想。
魂魄凋零人猶在,恐難再秀往昔場。
菊花臺上春江水,妙觀閱之獨彷徨。
亙古韻律獨唱響,幾君聽之幾君揚?
輾轉反側難入眠,細品余生實渺茫。
腦液散去化云煙,亙古韻味獨盤旋。
何時方可講臺站,瀟灑育才樂開顏。
空握己之無為棒,苦思冥想亦彷徨。
[編輯:終點]。
(2)作者企盼與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倫之樂。語言樸素平實,親切動人,能喚起讀者的強烈共鳴。
【課后鞏固1】。
一、詩中展現了一幅美麗的初夏風景圖。(漫天飛舞的楊花撒落在小徑上,好象鋪上了一層白氈;而溪水中片片青綠的荷葉點染其間,又好象層疊在水面上的圓圓青錢。詩人掉轉目光,忽然發現:那一只只幼雉隱伏在竹叢筍根旁邊,真不易為人所見。那岸邊沙灘上,小鳧雛們親昵地偎依在母鳧身邊安然入睡。)。
二、“送行淡月微云”一句,描繪出一種凄清幽冷的氛圍,渲染了作者與友人分別時抑郁無歡的心情。
【課后鞏固2】。
二、“空“字不僅寫出了被送的人漸行漸遠,同時烘托出了詩人空虛寂寞的心境。
陳子昂是初唐提倡風雅,進行文風改革的重要詩人,而他最為人們熟悉的是《登幽州臺歌》。當時,陳子昂隨武攸宜征契丹,由于武攸宜不諳軍事,他曾屢次進諫,不被采納,致使屢屢失利,他心情頗為抑郁,想起當年燕昭王高筑黃金臺招賢納士的往事,感慨自己懷才不遇,壯志難酬(參照《薊丘覽古》七首可知),于是吊古傷懷,而有此詩: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一般的讀者很少會知道到此詩寫作的“時代背景”,但還是一讀之下,便被感動,這說明其中肯定有超越時代的東西,而不受時空的拘囿正是真正的藝術品的根本特征。實際上,在很多情況下,當我們弄清了某某作品的“時代背景”時,對它的感受反而減淡了許多,因為我們通行的“時代背景”解讀法限制了人的超時空的'審美想像。
從超越時空的意義上看,《登幽州臺歌》已經超出了原有的懷古意義,而是表達了深沉的悲劇意識,從中透顯出了人的“覺醒”:當你獨立于天地之間、直視生存真相的時候,就會突然發現,你正處于空虛與惶恐之中,你會詢問自己的價值與意義何在!“古人”和“來者”似乎皆不足為憑,過去和未來也似乎難以為據。那么,人難道就在這種困境中絕望了嗎?不,個人也許已經沒有希望了,但“悠悠”的天道卻是永恒的。只要你將有限的生命融入到無限的天道中,你就會在“悠悠”的天道中獲得永恒。這是中國主流文化———包括儒家文化與道家文化———的共同特征,儒家文化強調個人要在向社會集體、道德本體、永恒天道的融入中獲得意義,道家文化強調個人要在向自然本體的融入中獲得意義。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正與傳統文化的底蘊相吻合,與民族文化的深層心理結構相吻合?!兜怯闹菖_歌》同時還表現了中國人的“覺醒”方式。中國人的“覺醒”是從對自己價值依據的追詢開始的,只有走過了“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的心靈歷程,人的“覺醒”意識才開始萌生。接下來的“涕下”不是哀傷和悲痛,而是覺悟了“天地之悠悠”———價值依據———之后的感動,同時也是對人生悲劇真相的審美認同。這種感受,相對于六朝人來講,昭示著初唐時期的一種新的人格的降臨;相對于中國人來講,任何時候都應該會引起內心的感動。每一次吟誦,都會使人產生一次思考價值、追詢價值、確立價值的沖動和渴望,中國人的價值感便是在這種無數次的沖動和渴望中積淀而成的。
《登幽州臺歌》同時也表現了中國悲劇意識的基本特征??偟目磥?,與西方悲劇意識相比,中國的悲劇意識并不僅僅注重暴露人的困境,更不僅僅為人描繪出一幅絕望的前景,而是在暴露困境中又彌合困境,在彰顯出絕望時又指引了出路。中國悲劇意識的這一基本特征既與中國文化的天人合一的思維方式相一致,也與執著與超越統一,此岸與彼岸統一,形上與形下統一的體用不二的傳統哲學相吻合。
《登幽州臺歌》先是以“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的吶喊暴露了人的價值困境,然后指出了融入“悠悠”“天道”的出路,而融入“天道”的方式就是在現實的生活情節中感受“天道”,或者說是在“天道”的觀照下來感受現實生活的情節。這樣,人生困境的暴露與彌合就在一首短詩中和諧地統一起來了。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pingyujiyu/49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