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模板的編寫需要遵循教學要求和課程標準,同時靈活應用不同的教學策略,以提高教學效果。接下來是一些優秀教案模板范文的分享,希望能給您的教學工作帶來一些啟示和幫助。
《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蘇教版)下冊第二單元《加和減(二)》的內容。
百以內加法計算分20以內進位加法,百以內不進位加法及百以內進位加法三個階段。學生經過加和減(一)的學習,已經能夠比較熟練地口算兩位數與一位數相加(不進位),在此基礎上,教學需要進位的兩位數加一位數的加法口算。
在學習本課內容之前,學生已明白了相同數位對齊、滿十進位的道理,如果將多樣化的學習情境呈現給學生,學生完全有可能通過知識的綜合、遷移,自主學習掌握這一新知識。
基于班級實際情況,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口算方法,能用數學語言表述口算思維過程,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這一知識目標達成并非是本班全體學生所需要,而是要通過不同形式的學習使不同水平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不同的提高,引導學生饒有興趣地主動參與數學活動,讓學生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過程中,進一步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數學意識,并在合作交流中能用數學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發展他們的數學思維。
下面就圍繞本節課做簡單介紹:
1、使學生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計算方法,培養學生的數感。
2、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計算,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3、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積極思考的學習態度。
重點:使學生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計算方法,提高學生的計算速度,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難點: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計算,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設計過程設計意圖及存在問題。
1、小朋友們,你們星期天或節假日,做完作業最喜歡玩什么?
2、哇,大家喜歡玩的東西還真不少呢!看看這三個小朋友正在玩什么游戲?
(演示課件:p48、主題圖)。
小紅:“我有6張畫片?!?/p>
小強:“我有24張畫片?!?/p>
小蘭:“我有9張畫片?!?/p>
3、看到這幅圖,你知道了什么?(收集信息)。
4、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呢?(板書)。
5、小朋友們,看看在這些問題中,哪些能用加法解決呢?你能列出算式嗎?
板書:24+66+924+924+6+9。
5、在這些算式中,哪些是我們以前學過的?(板書結果)。
6+9=15是我們以前學過的,剩下的我們這節課來解決!
1、計算24+6。
(1)24+6先算什么呢?得多少?(4+6=10)。
(2)先算4+6=10,接下去該怎樣算呢?同桌互相說一說。
(3)我們還是請小棒來幫忙,用擺小棒的方法算一算。學生擺小棒,想算法。
(4)交流操作情況,并根據學生的回答及時演示課件。(先擺兩捆4根小棒,再擺6根,4根小棒和6根小棒合起來是10根,10根正好捆成一捆。和原來的2捆合在一起一共是3捆,是30根。)。
(5)不擺小棒,誰能說一說24+6應該怎樣想?生答師板書:24+6=30。
(6)學生自己自由說說算法,再指名。
仿例練習:38+243+7。
2、計算24+9:
(1)你想怎樣計算24+9?小組合作,共同探究(學生仍可借助小棒擺一擺)。
(2)學生匯報算法。
a:24+6=30,30+3=33。
b:4+9=13,20+13=33。
c:23+(1+9)=33。
d:24+10=34,34-1=33。
……。
(3)在這些算法中,你最喜歡哪種算法?為什么?
(4)選擇一種你自己喜歡的方法說給你的同桌聽聽。
仿例練習:34+846+7。
3、計算24+6+9:
(1)要知道三人一共有多少張畫片,還可以怎樣列算式?
(2)板書學生寫的算式。
(3)這些算式都是把三個數相加,可老師發現在這些算式中有兩個算式列得特別好,能讓老師很快算出和是多少?你找到了嗎?(用彩筆劃出:24+6+96+24+9)(使學生體會把能湊成整十數的數先相加會比較快)。
4、試一試:
(1)出示:8+425+39。
1、今天你學了什么知識?與我們前面學的知識有什么不同?(板書課題)。
2、老師這里,有剛才玩畫片的那三位小朋友做的題,請同學們幫他們檢查一下。(課件:判斷)。
(1)小紅:25+8=23()。
(2)小強:47+5=97()。
(3)小蘭:36+7=43()。
錯在哪?你能幫他改正嗎?
3.小朋友們真厲害,現在我們一起來做一個摘蘋果的游戲,大家說好不好?
游戲規則:誰能將寫有算式的蘋果的結果,回答正確,老師就將其作為禮物送給他。
36+825+765+56+5446+4054+732+866+6。
從情景入手,把“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設計成用學生自己創造問題來展開和驗證,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獲得和理解計算方法。從“自己列出兩位數加一位數的算式”,再“進行分類”到“自己探究算法”。使學生在“探究算法——操作驗證——交流評價——總結算法”等一系列的活動中感受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同時滲透數學研究的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究問題的能力。
例題:教學24+6時,學生已經學過不進位的兩位數加一位數,知道應該把個數上的數相加,現在出現了個位上相加滿10的新問題,該怎樣解決呢?下邊就圍繞這個問題來探索??梢詥l學生先用小棒擺一擺,再想想該怎樣算。在學生擺小棒時,重點研究4根加6根是10根,這10根怎么辦的問題,把10根捆成一捆,即把10個一變成1個十,再把這一捆與原先的兩捆合起來得到3捆,也就是30,利用此表象再抽象地進行數的計算,先算4+6=10,再算20+10=30。
在本節課中,此環節有所疏漏,即設疑而未解疑,只在課前讓學生列出解決的算式而課堂中沒能得到消化,這是教師在課堂中的把握能力還不強。
在這里讓學生們來找出計算中的錯誤,學生能很快發現,但是不能用規范的數學語言來解釋錯誤的原因,也恰恰是體現了學生對算理的模糊性。
從情景入手,把“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設計成用學生自己創造問題來展開和驗證,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獲得和理解計算方法。從“自己列出兩位數加一位數的算式”,再“進行分類”到“自己探究算法”。使學生在“探究算法——操作驗證——交流評價——總結算法”等一系列的活動中感受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同時滲透數學研究的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究問題的能力。
例題教學24+6時,學生已經學過不進位的兩位數加一位數,知道應該把個數上的數相加,現在出現了個位上相加滿10的新問題,該怎樣解決呢?下邊就圍繞這個問題來探索??梢詥l學生先用小棒擺一擺,再想想該怎樣算。在學生擺小棒時,重點研究4根加6根是10根,這10根怎么辦的問題,把10根捆成一捆,即把10個一變成1個十,再把這一捆與原先的兩捆合起來得到3捆,也就是30,利用此表象再抽象地進行數的計算,先算4+6=10,再算20+10=30。
在本節課中,此環節有所疏漏,即設疑而未解疑,只在課前讓學生列出解決的算式而課堂中沒能得到消化,這是教師在課堂中的把握能力還不強。
在這里讓學生們來找出計算中的.錯誤,學生能很快發現,但是不能用規范的數學語言來解釋錯誤的原因,也恰恰是體現了學生對算理的模糊性。
最后這個環節以游戲的形式呈現,符合了兒童的年齡特點,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但是存在的較大問題是,學生往往過于急迫想要得到獎品而忽視了得到時必須做出的努力,這也就是許多小朋友高舉雙手,站起來卻回答不出問題的原因。教師在進行這個活動時應適時引導,并給予學生充分時間的思考,讓游戲為獲得新知提供幫助,而不是為游戲而游戲。
在本堂課中,我鼓勵學生用多種算法來計算24+9,那“算法多樣化”是否“多多益善”,是否要提供“算法最優化”?對于《課程標準》中“提倡算法多樣化”如何理解?我認為算法多樣化絕不是形式上的越多越好,而是從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發展學生數學思維的角度提出的,更深層次的目的是從逐步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自我價值觀角度提出的。為此,數學教學中算法多樣應區別于趣味數學的游戲,應當組織學生學會從多種算法中分析、辨別出最佳或較佳的方法,當然不應是教師主觀指定的算法。最佳或較佳方法中的標準,一是簡捷方便,二是具有一般性,也就是在同類問題中均可使用,這兩條標準必須同時具備。讓學生從小就學會“多中選優,擇優費用”。同時,學生發現自己所創造的算法被列為最佳成或較佳,在他們幼小心靈里會萌發出自我價值,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在以后的學習中會主動挑戰自我,這才是教學改革的真諦。本節課還存在許多問題值得探討,希望各位老師能多提出一些批評和指導。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學會兩位數加一位數,整十數不進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口算。
2、過程與方法:經歷探索兩位數加整十數,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的過程,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初步的自主探究意識、主動合作意識和不怕困難的精神。
掌握正確的計算方法。
情境導入,自主探究。
新授課。
1課時。
捆扎好的練習本,磁性教具,課件。
1、30+65+2060+49+40。
30+6050+2060+4050+50。
2、65是有幾個十幾個一組成的?29是有幾個十幾個一組成的?
今天學校新到了一批書,老師打算發給同學們,我們班有65個同學,我們先算算有多少本書,看夠不夠發給同學們。
1、觀察,課件出示主題圖。
要求:從圖中你看到了什么?數一數,你知道它們有多少嗎?一捆有多少本?
數學書有多少本?語文書有多少本?
2、小組討論:
看圖提出問題,誰能提出不同的問題?怎么能算出來。
3、合作探究:
如果要你算出有多少本數學書,你能怎樣算?
想一想,你是怎樣列式的?用小棒擺一擺,你是怎么算的?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5、全班反饋:
a動手操作,理解口算辦法。
b總結算法,計算時要注意計算的單位,個位上的數要加在個位上。整十數要加在十位上。
6、比較算法,加深理解。
讓學生認真觀察兩個算式,
這2個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在計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怎樣計算?你是怎么想的?(分組說,后指名全班交流)。
1、p61的做一做。先在書上完成“做一做”第一題,請同學講一講上下兩題有什么關系,并舉幾個例子口頭考考其他同學。
2、p63的練習十一的第一題和第二題。
(1)獨立計算后集體訂正。
(2)指名說53+4和20+67是怎么計算的?
(3)你是怎么算的?
(4)小組互相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3、出示p63:3圖。
(1)你從圖中看到了什么?你能完整說出來嗎?
(2)你根據這些信息列出算式嗎?
(3)說出結果,你是怎么算的?
《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這一節是在學生學習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及第三章學習的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其中要讓學生掌握的主要方法是讓學生要據數的意義,把兩位數拆成一個整十數與一個一位數,再和另一個整十數或一位數進行相加,最后再求和。
說起計算,總是學生的強項,所以這節課和上節課一樣,先出示書61頁例1的兩個問題讓學生來解答,根據之前的學習部分聰明的學生很快能列式求出答案。這時再追問一句,你是怎么算的?這兩道題的算法有什么不同之處?這時再給學生一個思維碰撞的機會,他們經過計論很快就可以得出當兩位數加一位數時,要先用這個兩位數的個位和這個一位數加,再加上原來的整十數。當兩位數加一個整十數時要先用這個兩位數的整十數再加分出來的一位數就相對簡單。
最終得出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個位和個位相加,十位和十位相加。接著再出幾道練習,先讓學生想想該怎么想,說說自己的想法,怎么做,再進行計算,也取得不錯的效果。
(一)教材分析:
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不進位加法)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內容。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加法)的基礎是整十數加一位數和10以內的加法,兩位數加整十數的基礎是整十數加整十數加和整十數加一位數,而這些已在前一課時學習過,所以,這節著重解決相同數位的數相加的問題,它也是后面學習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基礎。
本節課的內容是第六單元的第2小節“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中的內容,包括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兩位數加整十數;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有兩個例題,共用3節課完成。本節課是第一節,主要讓學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教材把加一位數與整十數對比集中編排,其目的是讓學生加深對相同單位的數才能直接加減的算理認識,為后面學習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打基礎。
教材的設計遵循了從具體到抽象的原則。先讓學生在計算問題的情境中,動手操作、動腦想、討論交流探討不同的計算方法,再讓學生運用獲得的方法進行口算,體現了知識的形成過程,有利于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練習設計注意專項與綜合訓練相結合,注意變換形式,突出正確率。這些都是我們教學中值得借鑒的。
(二)教學目標:
1、通過擺小棒,使學生理解算理,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計算方法。
2、培養學生初步的操作能力,表達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
學生已具備了學習本節課內容的基礎:整十數加一位數,10以內的加法和20以內的加法以及剛學習的整十數加整十數。學生能夠自主解決本節課的新問題。只是學生由于個體的差異性,所用的時間長短與方法會有所不同,需要老師的點撥與引導,同時大多數學生很難認識到“相同單位的數才能相加”這一算理層面上來。
本節課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有:直觀操作法、小組合作、演示法。主要是考慮到一年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采用他們易于接受的方法和手段,從易到難,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
1、復習引入、揭示課題。
讓學生在一個輕松,熟悉的環境下學習,對學過的知識和新知可以作出比較。
2、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科書,變“教”教科書為“用”教科書,創設學生比較熟悉的開學發書為情景,充分了“數學生活化”的新理念,讓學生感到數學來源于生活,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愛好。)。
(1)、學習:35+3的算法。
(2)、學習35+30的算法。
(3)、比較35+3和35+30的算法有什么不同。
(體現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新理念。在呈現了學生熟悉的情境之后,放手讓學生從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然后讓學生自己去探索、操作、交流、匯報、從而解決問題,總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整節課,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思維。提倡算法的多樣化,在尊重學生自主選擇的前提下,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問題,而不再是把我們所謂的“最簡便的方法”強加給學生。)。
3、分層練習、鞏固提高。
(1)教材61頁“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叫學生上黑板做,集體訂正。
(2)提高題。
(3)拓展題。
(設計了的練習形式,使每個學生都躍躍欲試,想盡快進入這次挑戰。每個練習題的設計符合兒童情趣,貼近兒童生活,在鞏固知識的同時,也鍛煉了能力,做到自我評價以及肯定他人的意識。)。
四、課堂小結。
回憶這節課,你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哪位同學表現好,好在哪兒?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這樣小結有利于學生鞏固本節課的重點,大大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心,激勵他們更好地學好數學知識。培養學生進行自我肯定和他人肯定的意識)。
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整十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加整十數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利用學生熟悉和喜愛的生活事例和事物設計情境,通過觀察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并結合操作、討論交流,來探索計算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計算方法。
(一)知識目標:
初步理解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不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使用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的計算方法計算不進位加法。
(二)技能目標:
1、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計算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2、培養學生用數學的觀念看周圍的事物的意識,培養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的態度。
(三)情感目標:
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使學生在探索活動中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
2、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難點:理解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的算理。
一、說教法:本節課我結合《課標》中的教育理念,透析教材,利用多煤體及擺小棒的直觀演示教學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二、說學法:課堂上通過觀察—操作—討論—探索等學習方法,讓學生通過動手擺小棒,從中探索出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計算方法,同時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創新意識,初步學會用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
我把本節課的教學劃分為以下四個部分:(一)復習舊知,引入新知;(二)創設情境,自主探索;(三)實踐應用,鞏固知識;(四)自我評價,分享快樂。
這環節主要是通過“開火車”的形式復習整十數加整十數和一位數,再比較以下兩組式題的不同點,突出整十數加整十數和一位數計算方法的區別,激活與本課相關的已有知識,促進學習遷移。
(1)40+250+320+560+150+440+3。
(2)40+2050+3020+5060+1050+4040+30。
傳統的計算教學比較枯燥,為改變這種狀況,新課開始我以新學期第一天發生的事“發新書”的情景圖引入,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景中學習計算。首先,通過觀察,讓學生自已找出圖中的相關數學信息和提出相應的數學問題。
根據本節課教學需要,從學生提的眾多問題中選取與本課有關的具代表性的兩個問題:(1)數學書一共有多少本?(2)一包數學書和一包語文書一共有多少本?作為這節課要解決的問題來引入課堂教學。此時學生很快就能列出式子,通過觀察比較兩個算式,讓學生指出35+3是一道兩位數加一位數的式子,35+30則是兩位數加整十數的式子,從而點出課題,讓學生讀課題明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再通過小組合作擺小棒,來理解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計算方法,例如計算35+3時,在小組活動中先引導學生一個同學出35,另一個同學擺出3,通過討論如何把兩人的小棒合起來,討論交流得出先把5根小棒加上3根合起來,再和3捆小棒合起來操作過程,這樣學生就能從算式里發現先把個位上的5和3算出來。計算35+30時,用相同的方法,通過擺小棒理解計算方法,再讓學生從算式里發現是先把十位上的30和30合起來。最后總結出計算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計算方法是“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再讓學生讀一讀,加深記憶和理解,為下面的實踐應用打基礎。
檢測是實施課堂優化教學的重要手段,因此我緊扣教材,挑選了教材中相關練習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我設計了四道針對性的練習題,以達到“鞏固知識—提速計算—拓展思維—實際應用”的作用。
(1)例題后的“做一做”,嘗試完成讓學生說說算理,目的讓學生對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計算方法進一步鞏固。
(2)我利用低年級小學生的好勝心理,分組比賽,讓學生完成練習十一第1、2題,目的讓學生知道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計算方法的好處,使自己計算速度得到提高。
(3)我設計了一題判斷題。這題是知識的拓展延伸,通過掌握的計算方法來判一判對錯,從分析原因來培養學生的自我評價意識。
(4)我讓學生完成練習十一的第3題,把數學的計算與實際應用相結合,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讓學生對這節課的所學習知識作歸納和總結,讓學生會簡單自我評價學習的成果,并懂得與他人分享學習的快樂。
這節課從實踐應用檢測中,前兩題重抓基礎知識的落實,后兩題注重學生技能的培養,在鼓勵算法多樣化的同時,引導學生對不同算法進行比較、評價,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策略評價意識。本節課我充分利用了低年級小學生的心理特征,開展小組合作比賽形式進行檢測,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第六單元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本單元是全冊教材的重點內容之一,這部分內容是今后學習萬以內的進位加法和四則混合運算的重要基礎。
本節課的內容是在孩子們掌握了“20以內進位加法”和“100以內不進位加法”的基礎上學習的。而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既注重了口算,又繼續介紹豎式計算,體現了計算方式和方法的多樣化。
一年級下期的孩子已經能熟練計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并且會用多種方法計算100以內的不進位加,能正確地進行豎式的書寫與計算。
本班的孩子在學習中對自己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有好奇心,能收集數學信息,并提出數學問題,能積極參與操作,觀察等數學活動,有良好的學習習慣。
根據本節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據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和孩子已有的認知水平,我擬訂了以下教學目標:
1、探索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的計算方法,弄清“個位滿十,向十位進1”的算理,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性.
2、參與觀察、操作、討論、交流等數學活動,獲得克服困難的成功體驗,深化積極的學習情感。
3、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的有關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具體運用,體會數學的價值,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由于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是孩子們第一次接觸,相對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將本課的重點確定為:探索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的計算方法。
由于“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一”這一知識非常抽象,難以理解,因此理解“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一”的算法成為了本課的難點。
本節課我準備了以下教學具:小棒課件實物投影儀。
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而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作用是組織發現活動,關注活動中的學生,使學生在探索中學習新知,親歷探索過程。
情景教學法操作實驗法發現法成為了我本節課的采用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一年級的孩子在數學學習中,他們更喜歡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形象具體的直觀操作,豐富多彩的游戲來吸引他們的注意,激起他們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
孩子們在這節課中將通過操作實踐,觀察分析,合作探究等學習方法,主動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
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這一論述告訴我們,在教學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所具有的激勵因素,讓孩子明確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并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以此激發孩子學習數學的愿望和動機.
因此第一個教學大環節是。
1、出示情景圖。
課本中例1的情景圖呈現的是兩個孩子在停車場收集到的27和8這兩個數據,來揭示新知,而我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對情景圖進行了大膽的處理,增添了一個新的數據11,讓孩子根據這些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并列出算式。把這些算式根據已有認知基礎進行了分類板書,在已經學過的算式中選擇11+8和27+11來談談自己的算法。接著讓孩子嘗試算27+8,在孩子嘗試后,詢問孩子:你在算的時候遇到了什么新問題嗎?我認為這樣處理的好處是讓孩子在情景中,自然地復習舊知,并引出新知,既為今天的學習作了鋪墊,又能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一年級的孩子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作為本課的教學難點,而這一數學知識的抽象概括性與學生思維的具體形象之間的矛盾,而教學手段的一項重要功能就是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讓孩子們在生動具體的情景中,在操作實踐,觀察分析的活動中更好的理解數學知識。
在這個環節中,我安排了3個教學活動來突破本課的重難點。
1、擺小棒。
孩子遇到了27+8個位相加滿十這個新問題,該怎么處理呢?請孩子用。
用小棒邊擺邊思考并說一說,7和8相加滿十了,你是怎么辦的?
接著四人小組交流擺小棒的方法。
然后請孩子利用實物投影儀展示自己的擺法,
在這個活動中孩子們可能會出現這樣一些擺小棒的方法。
(1)先拿出27根小棒,在擺出8根。然后從8根里拿出3根和7根合起來。捆成一捆。
(2)先拿出27根小棒,在擺出8根。然后從7根里拿出2根和8根合起來。捆成一捆。
(孩子們通過擺小棒自主探究解決了遇到的新問題,建構了數學知識的意義,接著又讓他們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共享學習成功的喜悅,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充分的發揮。使枯燥的計算學習,變得生動有趣,形象直觀了.)。
這一環節為孩子們提供了展示、交流的好機會,并且充分的發揮了多媒體輔助教學及時快捷的優勢。讓課堂成為展示思維過程的平臺,成為學生積累財富、資源共享的“加油站”
活動2、展示算法。
這個活動主要研究豎式計算.
我盡可能地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讓孩子在知識的建構中,理解并形成數學的思考,這種數學化的思想才是教學的根本目的。
活動3、小結。
在計算27+8的時候,遇到了十位相加滿十,我們是怎么辦的呢?
在孩子們通過自我小結以后揭示課題并進行板書。
活動4鞏固練習:課堂活動1圈一圈算一算。
讓孩子圈了以后說一說為什么要這樣圈?然后根據圈的過程算出每題的得數.讓孩子明白兩位數與一位數相加的算理,并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再通過計算練習來進一步鞏固計算方法。
荷蘭著名的數學教育學家費賴登塔爾說:“學習數學的唯一正確的方法是實行再創造,也就是由孩子本人把要學的東西自己去發現或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是引導和幫助孩子進行這種再創造工作。
因此,在教學例題2時9+75。我放手讓孩子自己嘗試計算9+75,鼓勵孩子們用不同的方法計算。然后交流匯報。并根據孩子的匯報板書計算方法。這也有助于促進孩子遷移學習能力的培養.展示了算法多樣化的理念.體現求異思維。
1、鞏固練習課堂活動2擺一擺說一說:你是怎樣算37+6的?
2、深化練習課堂活動3說一說和的十位上是幾?
這里主要是要孩子通過獨立思考,集體交流,說一說和的十位是幾?是怎么得出來的?
在整節課的教學中,我沒有把計算方法簡單教給孩子,而是在生動的情景中讓每個孩子根據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加以建構,親身探索了算法的過程,理解了“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1”的算法,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性。激發了孩子的學習熱情。
中山路小學胡蓉。
(一)教材分析:
“兩位數加整十數、一位數”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二單元加和減(一)第24~25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在教學了整十數加整十數、整十數減整十數的基礎上安排的,它是為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口算和兩位數加兩位數筆算打基礎的。
教材通過求兩輛汽車一共有多少個座位這個實際問題提出例題,列出兩個加法算式,然后分三段進行教學的。先教學兩位數加整十數,再教學兩位數加一位數,最后通過想想做做鞏固算法,拓展練習。
(二)重點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在實踐操作,合作交流中掌握兩位數加整十數、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難點:比較例題的計算方法的不同點。
(三)目標定位。
根據教材特點,我制定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3、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與同學合作、自主探索的意識。
從學生熟悉的、心理上樂意接受的事例出發,主要采用創設情境、觀察、比較、操作等方法,組織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幫助引導學生用觀察、操作、比較等學習方法來掌握兩位數加整十數、兩位數加一位數的計算方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創新意識,初步學會用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為實現以上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
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媒體出示三種不同座位的汽車圖,組織學生觀察討論:從圖中你了解到了什么?學生獨立思考,小組討論,全班交流,在此基礎上,引出兩道求一共有多少座的加法算式(45+30=,45+3=),這里聯系學生實際引入,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
(二)自主探索。
我分三段進行教學:
2、在這個基礎上出示45+3=,也讓學生合作交流算法,全班匯報,師根據匯報板書計算過程,得出兩位數加一位數的算法算理。
3、比較45+30和45+3,讓學生小組交流,比較兩題在方法上的異同,學生根據板書,議一議,說說相同點和不同點,然后全班交流,得出結論,并滲透個位上的數與個位上的數相加,十位上的數與十位上的數相加的思想。
在每段教學中,以學生自己探索的形式呈現許多算法,大致有三個層面:一個層面是提高有序的數數獲得蟓家和;第二個層面是提高物化活動,用學具擺一擺、撥一撥獲得結果,第三個層面是運用數的組成,把新口算轉化成已掌握的口算進行計算。這樣把認知的過程還給學生,由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出兩位數加整十數、兩位數加一位數的計算方法,并在比較中領悟相同數位相加的原理。
(三)實踐應用。
這部分內容分三個層次教學:
1、想想做做第1題,讓學生先撥一撥,再說出結果,把形象的動作計算與抽象的思維計算結合起來,使學生內化思路,理解算法。
2、想想做做第2~6題,讓學生再獨立做做,再小組比較交流,從而進一步掌握算法,逐漸達到能算對的程度。
3、最后通過第7題,讓學生應用新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學生同桌交流圖意,列式解答,班內集體交流。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兩位數加整十數、一位數的不進位加法”。這部分教材是在整十數加整十數、整十數加一位數的基礎上安排的。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又為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口算和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筆算打基礎。例題通過分別求大客車和中巴車、大客車和小轎車一共有多少座位這兩個實際問題,使學生從心理上喜歡接受這些計算并迅速進入思考算法的狀態。然后教材分別以學生自己探索的形式呈現了多種算法,大致有三個層面:一個層面是通過有序的數數獲得相加的和;第二個層面是通過物化活動,用學具擺一擺、撥一撥獲得結果;第三個層面是運用數的組成,把新口算轉化成已經掌握的口算。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并掌握口算方法,防止混淆,教材還安排兩位數加整十數與兩位數加一位數的算法比較,借以滲透個位上的數與個位上的數相加、十位上的數與十位上的數相加的思想?!跋胂胱鲎觥钡?—3題分三個層次:第1題用算珠撥一撥并說出結果,把形象的動作計算與抽象的思維計算結合起來理解算法;第2題使學生通過對比練習進一步體會兩位數加整十數與兩位數加一位數的不同點,進一步掌握算法,鞏固算法;第3題應用新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本課的教學重點是使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兩位數加整十數、一位數的口算方法。難點是比較例題里兩道題計算方法的不同點,關鍵是領悟相同數位的數相加的原理。
基于對教材的分析和理解,以及一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我制訂了以下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探索兩位數加整十數、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的過程,掌握這些加法的口算方法。
2、讓學生在動手操作、概括算理、形成算法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主動合作意識,發展學生的概括推理和比較能力。
3、學生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起學好數學的信心。
圍繞教學目標,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過程我分四大環節:
通過創設生活情境引入例題,學生從中收集信息,積極主動地提出用加法計算的問題,使學生產生了解決問題的興趣,主動地探求新知。
第二環節,自主探索,領悟算法:這一環節分為三個層次來組織教學:。
第一層,教學45+30(兩位數加整十數):
1、提問:你們知道45+30=多少?我先讓學生用小棒和計數器進行操作,然后學生自我探索算法,然后分組交流計算方法。
2、再全班匯總算法,交流時邊媒體演示邊請學生講解:先將4捆小棒和3捆小棒合。
復述一下計算過程。教師板書計算過程。
3、整理算法:這些算法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學生討論后交流:不管十個十個數,還是擺小棒,或者是撥計數器,都是要把30和40相加,再加上原來個位上的5,得75。
4、學生練習:36+2030+5633+50。
學生口算并說說是怎么算的。
這一層次主要是通過引導學生探索,交流45+30各種算法,從動手操作教具,到脫離實物思考,使學生明確十位上的數和十位上的數相加的道理,培養了學生觀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1、談話:根據剛才的口算,你能很快想出45+3怎樣算嗎?
2、學生通過動手操作,來交流算法。
3、教師整理算法,媒體邊演示操作過程邊讓學生說出計算方法,5和3想加等于8,再40和8合起來是48。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5+3=8,40+8=48,強調個位上的數和個位上的數相加。
4、學生練習:65+23+5626+3。
學生口算并說說是怎么算的。
老師協助學生整理并演示思考過程,幫助學生進行計算方法與策略的遷移,進一步理解了幾個一和幾個一相加,提高了學生的計算類推能力。
第三層,比較45+30和45+3。
提問:這兩題在計算時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學生小組內交流,再師生共同得出:個位上的數和個位上的數相加,十位上的數和十位上的數相加。
通過兩道題計算方法的對比,使學生能夠發現、比較出兩位數加整十數、兩位數加一位數計算方法的區別,進一步理解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的原理,突破了難點,開闊了學生的思維,建立了新的認知結構。
第三環節,鞏固深化,應用算法:這里我設計了三個層次的練習,第1個是基本練習(直接口算),進一步鞏固口算方法。第2個練習是游戲——給燕子找窩(學生帶頭飾,根據卡片上題目的得數找相應得窩)。引發學生參與的興趣,提高計算正確率。第3個練習時應用練習(觀察情境圖,提出問題,然后解決問題)旨在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整個練習層次分明,層層遞進,形式多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興趣,鞏固了所學知識,而且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第四環節,課堂小結,激勵評價:“這節課大家學得很專心,投入,獲得了不少的新知識,請小朋友談談你自己的收獲好嗎?”通過學生談收獲,師生共同總結全課,不僅使學生對本課所學的知識有一個梳理的過程,而且培養了學生總結歸納的能力。
本課教學我力求以學生為本,讓他們在創設的生活情境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然后通過動手實踐、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構建新的認知結構。
本課內容以人教版一年級上冊20以內的數的加法和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整十數加整十數為基礎,學習口算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這既是前面學習的口算的拓展,又是以后學習筆算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基礎。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的計算能力,發展了學生的數感;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了求相同意義量的和等問題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學生已具備了學習本節課內容的基礎:整十數加一位數,10以內的加法和20以內的加法以及剛學習的整十數加整十數。學生能夠自主解決本節課的新問題。只是學生由于個體的差異性,所用的時間長短與方法會有所不同,需要老師的點撥與引導,同時大多數學生很難認識到相同單位的數才能相加這一算理層面上來。
1.學生創設的生活情景中,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整十數的計算方法,加深對相同單位的數才能相加的認識。
2.學習后學生能正確地計算兩位數加一位數、整十數,不斷提高計算能力。
3.不斷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表達能力。
4.培養學生認真聽、積極探究與合作的習慣。
創造有意義的數學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課標提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過程是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應積極改革,大膽創新。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創設有意義的數學學習活動如小兔采蘑菇,向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空間。引導學生觀察思考、發現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合作交流、弄清算理、算法,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尊重學生的自我表現和個性思維,鼓勵學生創新。這樣的數學活動長期堅持,一定會使學生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思想和方法,并獲取數學活動經驗。為增強學生數學學習能力,培養運用能力、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乃至終身學習、發展打下基礎。
本課內容是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第二課時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中的內容,包括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兩位數加整十數;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有兩個例題,共用3節課完成。本節課是第一節,主要讓學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教材把加一位數與整十數對比集中編排,其目的是讓學生加深對相同單位的數才能直接加減的算理認識,為后面學習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打基礎。
教材的設計遵循了從具體到抽象的原則。先讓學生在計算問題的情境中,動手操作、動腦想、討論交流探討不同的計算方法,再讓學生運用獲得的方法進行口算,體現了知識的形成過程,有利于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練習設計注意專項與綜合訓練相結合,注意變換形式,突出正確率。這些都是我們教學中值得借鑒的。
一、對口令游戲,鞏固舊知。
師:大家喜歡做游戲嗎?下面請大家跟老師一起做一個對口令的游戲,看誰反應快,說得對。
1.5個十是,5個一是,5個是和5個一是。
2.20+3020+350+3050+3。
二、情景引入,探究新知。
2.學生獨立思考后,提出問題,說出解決方法。
4.學生分組討論算法。
5.集中匯報,并引導學生理解算理相同單位的數才能相加。
1、教學內容:
《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蘇教版)下冊第六單元《加和減(二)》的第一課時。
2、教材分析:
《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是在學生能比較熟練地口算100以內不進位加法的基礎上學習的,先教學和是整十數的(特殊情況),再教學和是非整十數的(一般情況)。突出了進位的基本原理是“10個一是十”,有利于學生依據已有的數學知識理解“滿10進一”的操作方法。在此基礎上教學計算的一般情況,就能把進位的原理、方法靈活地應用到各個具體的計算中去,逐漸形成相應的計算技能。
3、學情分析:
在此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和兩位數加整十數的計算方法。本節課學生將利用這些所學,通過知識的綜合、遷移,自主探究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每位學生所用的時間長短和方法會有所不同,需要老師的點撥、引導和積極鼓勵。
4、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讓學生經歷探索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計算方法,理解進位的原理,能比較熟練的口算兩位數加一位數的加法。
(2)能力目標:初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運用知識遷移的學習能力。
(3)情感目標:在師生活動交流中,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獲得成功體驗,增強學習信心。
教學重點:使全體學生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是非整十數)的算法多樣化及優化。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而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作用是組織活動,關注活動中的學生,使學生在數學思想方法遷移過程中,探索性地解決新問題,親歷探索的過程。情境教學法、操作法、發現法是我本節課采用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一年級的孩子在數學學習中,他們更喜歡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形象具體的直觀操作,豐富多彩的活動來吸引他們的注意,激起他們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孩子們在這節課中將通過操作實踐,觀察分析,合作探究等學習方法,主動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
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教學環節,為學習提供主動參與、自主探究的機會。通過語言表達、邊擺邊說的教學環節,從中體驗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口算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體驗成功的快樂。
第一環節,復習鋪墊。
課前兩分鐘先進行20以內進位加法和兩位數加整十數、一位數的口算訓練,并復習24+3的口算方法是:先算4+3=7,再算20+7=27。通過復習,有效喚醒學生對舊知的記憶,為促進知識的遷移,學習新知作鋪墊。
第二環節,探索新知。
1、創設情境。
利用主題圖,創設三個小朋友交流收集畫片的情境,學生主動搜集信息:小明有9張畫片,小亮有24張畫片,小紅有6張畫片。請學生選擇其中的兩個條件,提出加法問題。指名回答時,老師將學生所選的兩個條件進行連線,滲透既不重復也不遺漏的有序思考思想,并依次進行板書:9+6,24+6,24+9。哪一題算起來最簡單?6+9=15最簡單,另外兩題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兩位數加一位數。
2、教學例1。
24+6的得數是多少?估計有不少學生已經會算了,得數是30,這時可以充分利用學優生的資源,提出關鍵問題:24的十位上是2,表示2個十,加上6等于30,2個十變成了3個十,這是怎么回事?哪位小朋友能來當小老師,用小棒來說明,為什么會多出來1個十?因為4根小棒和6根小棒合起來是10根小棒,10根小棒要捆成1捆。如果沒有了小棒的幫助,你能不能來說說24+6的思考過程,先算4+6=10,再算20+10=30,接著組織全班各種形式來說思考過程。最后進行對比小結,24+6和剛才的24+3有什么不同?完整揭示課題——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
教學例1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主探索算法,再討論交流,確認算法,并通過實物操作演示來突破本節課的重點難點。
3、教學例2。
剛才我們計算了24+6=30,現在請你來估計一下,24+9的得數是幾十多?說說你的理由。得數到底是三十幾呢?提出關鍵問題:先算什么?先算4+9=13,再算什么?再算20+13=33。哪位小朋友能用小棒來驗證、解釋一下我們剛才的思考方法。接著組織全班各種形式來說思考過程。
除了這種方法外,還有不一樣的方法嗎?也可以用小棒來把你的方法介紹給大家。估計可能有的方法:一種是,從9根中拿出6根和24根合起來湊成30根,先算24+6=30,再算30+3=33;另一種是,從24根中拿出1根和9根合起來湊成10根,先算1+9=10,再算23+10=33。三種方法,你最喜歡哪一種方法?老師最喜歡第一種方法,在下面的做題過程中,你會越來越感覺到它的優點。
各種算法都要鼓勵,但“個位加個位”的方法思路更好些。它有三個優點:一是和不進位的兩位數加一位數以及24+6的思路是一致的,相對穩定的思路易于學生掌握;二是已經熟練掌握的20以內進位加法口算,能支持這種思路的運行;三是與筆算法則一致,有利于以后豎式計算的教學。所以,在練習中要逐步優化這一種算法。
4、對比小結。
觀察24+6和24+9兩題,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都是進位加法,以前學的24+3是不進位加法。
第三環節,鞏固深化。
1、先圈一圈,再計算。
先圈一圈,幫助學生明白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通過寫思考過程來進一步鞏固算法。請學生把不同圈法表現出的不同思考過程進行全班交流,提醒孩子注意思考過程應與圈的方法相對應。
2、算一算,比一比。
三組題,每組都以一道20以內進位加法帶出3道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通過對比,溝通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讓學生體會到一位數加一位數是基礎,是兩位數加一位數的第一步計算;二是引導優化算法。
3、拓展應用。
這一題,題目已知信息多,要解決的問題多,思考過程比較復雜。要根據問題找到畫面中的人,再閱讀他說的話,再從貨攤上找到他所購買的商品及對應的價格,才能列式計算。題目更接近生活現實,增加搜集信息和整合信息的難度,增加問題的挑戰性,提供更多獨立思考的機會,以不斷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第四環節,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方法是?
在整節課的教學中,我沒有把計算方法簡單教給孩子,而是力求在生動的情景中讓每個孩子根據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加以建構,親身探索了算法的過程,理解了“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1”的算法,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性。孩子們在這節課中將通過操作實踐,觀察分析,合作探究等學習方法,輕松愉快的學習新知。
《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西南師大版)下冊第六單元《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的內容。
百以內加法計算分20以內進位加法,百以內不進位加法及百以內進位加法三個階段。學生經過加和減(一)的學習,已經能夠比較熟練地口算兩位數與一位數相加(不進位),在此基礎上,教學需要進位的兩位數加一位數的加法口算。
基于上述班級實際情況,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口算方法,能用數學語言表述口算思維過程,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這一知識目標達成并非是本班全體學生所需要,而是要通過不同形式的學習使不同水平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不同的提高,引導學生饒有興趣地主動參與數學活動,讓學生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過程中,進一步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數學意識,并在合作交流中能用數學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發展他們的數學思維。
兒童是在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步構建起關于外部世界的知識,從而使自身知識結構得到發展。所以,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應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課設計是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著重從問題情境、自主學習、信息資源、協作學習環境和學習效果評價等方面進行認真探索,從而為“自主建構性”學習方式的研究積累經驗。
一、課前談話。
師:今天我們按小組形式來開展相互討論交流的學習。第1小組由××、××等6位同學和老師7個人組成,其他小組由兩個小朋友成。比一比,哪個小組學得好,表現最出色。
二、創設情景。
1、創設情景:停車場(例1)。
(屏幕上動畫顯示)星期三下午,小明和小紅來到停車場,小紅數出停車場里面有8輛客車,小明數出停車場里面有27輛貨車。
師:“小朋友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學生討論。然后請學生回答。
生1:“客車比貨車少幾輛?”
生2:“貨車比客車多幾輛?”
生3:“一共有多少輛車?”
………..
2、反饋。
師:“一共有多少輛車?你們會列出算式嗎?”
生:“278=”
師:“你能說出為什么這樣列式嗎?”
生:“……….”
師:“說的真好,可是這個算式的結果是多少呢?又應該怎樣計算呢?請小朋友在小組里討論討論,一會兒我們比一比,看哪組的小朋友想的方法又多又好?”
3、反饋計算方法。
師:“哪一個小組愿意第一個匯報你們的成果呢?”
生1:“我是用擺小棒的方法…………?”
生2:“我們是把8分成3和5,先算273=30,再算305=35?!?/p>
生3:“我是先算87=15,再算20xx=35?!?/p>
生4:“我是用豎式計算的?”
師:“你能說一說用豎式計算要注意什么嗎?你能上臺來演示給大家看嗎?
生邊說邊演示,學生觀看。
學生結束后,師重復講解并板演。并強調:
1)列豎式時要相同數位對齊;
2)從個位加起,滿十進一;
3)個位計算完后,再算十位上的數。
4、例2:算一算。
剛才你們表現得真不錯,現在你們能用學到的知識幫助老師解決一道難題嗎?(板書例2:975=)。
學生小組討論算法。
5、反饋計算方法。
生1:“我們這一組是用擺小棒的方法……..”
生2:“我們是把9分成4和5,先算575=80,再算804=84?!?/p>
生3:“我們是95=14,再算7014=84?!?/p>
生4:“我們是用豎式計算的?!薄?。
(師在學生說的時候,進行板演)。
師:“感謝大家想出這么多的方法幫助老師解決了難題,現在進行一個小型的計算比賽,看誰計算得最快!
三、學習反饋。
549=268=742=379=。
822=564=387=637=。
四、小結、
今天大家的表現讓老師很滿意。小朋友們,你們能說說你學到了什么?
本課安排了分層教學,第1小組的學生未能操作計算機,心情不是愉快的,教師在這里安排讓第1小組學生當小老師的教學環節,由第1小組分別提出想怎樣買,請他指名一位同學來回答。給了第1小組學生表演的機會,提高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保護了他們的自尊心。
五、實踐應用。
師:(在大屏幕上用多媒體顯示玩具商店一些玩具及價格)玩具熊9元,玩具娃娃16元,小汽車25元,皮球4元,積木38元?,F在,如果給你50元錢讓你買玩具,你會怎樣買,并說說理由。
(學生分組討論后,大組交流,每有一種正確的購物方案可獲一朵小紅花。)。
評析。
從本課的教學可以看出,教師能將情境教學、建構主義心理學以及計算機技術運用于本課的設計,不僅考慮教學內容、教學環節等設計,更注重學生學習環境、學習資源、學習活動、學習評價等方面的設計。從整體規劃教學過程,為學生學習開發良好的環境。
1.注重問題情境設計。將學生學習活動與生活世界相連,本課先設計小明和媽媽到商店購買玩具的情景,提出需要解決的初始問題和步步深入的后續問題,讓學生在計算機、老師的幫助下,通過選玩具、嘗試計算、交流反饋、理解鞏固等活動自主學習,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最后又設計了購買玩具的實踐應用活動,通過小組討論、交流,提高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學習數學的興趣。
2.注重信息資源設計。信息資源是支持學生主題學習的重要因素。本課為學生提供了以下信息資源:(1)體現個別化教育思想的交互式學習課件,使已能口算的22位學生進行人機對話式的自主學習活動。(2)可供學生操作的幫助學生理解“滿十進一”道理的小棒。(3)兩人一組配一臺電腦。(4)標有玩具價格的多媒體顯示圖片。每種資源在相應的學習過程中發揮了有效的作用。
3.注重自主學習設計。教師在課前調查班內學生原有知識經驗背景基礎上,把28位學生分為12組,有11個組的學生進行計算機對話自主學習,一個組在老師的幫助下開展學習。計算機小組的學生,按要求選擇玩具,列式計算并組內交流,必要時求助計算機個別指導或教師幫助,充分體現了因材施教原則應用的實效性。
4.注重協作學習環境設計。計算機小組的學生,既有計算機提供初始問題和步步深入的后續問題下的人機對話的交流(包括計算機提供幫助),又有兩學生之間協商交流,必要時還有教師的介入,三者相輔相成,學生在知識、技能、情感、合作意識等方面達到了同步發展。在實踐應用活動中圍繞用50元錢怎樣購買玩具這個主題,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對于學生在討論過程中的表現,教師適時作出恰如其分的評價,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合作學習。
本節課是蘇教版數學一年級下冊內容:兩位數加整十數或一位數,是一個重要內容,是為以后教學100以內兩位數的加減法打下基礎,兩位數加整十數或一位數是在識數0-100的基礎上進行的。
教學要求:
3、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主動合作的意識和不怕困難的精神。
教學重點:
本節以幻燈片出示例題,采用以學生思考練習、討論為主,教師參與指導,用激勵的方式及掌聲鼓勵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他們的競爭意識和觀察能力、團結協作的精神。
在課堂教學中先調節融洽氣氛,讓學生覺得輕松自然,不因為有老師聽而感到緊張,然后在教學新課中鼓勵學生都參與思考;在練習時讓學生初步學會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的方法,同時讓學生參與討論,使課堂氣氛比較活躍;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推理能力和團結協作的精神。
(一)復習鋪墊,幻燈片出示簡單的題目,讓學生很快地觀察卡片的數據,從而激勵學生積極回答,使學生鞏固復習了所學的知識,為更好地學習兩位數加減整十數或一位數打下基礎.
(二)新課。
(1)、出示例題圖。提問:圖中的三種車分別有多少座?
(2)、“要求大巴士和小巴士一共有多少座?”怎樣列式?
(3)、4535怎樣計算呢?同學們可以動手擺一擺、撥一撥。
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及時輔導。
集體交流,除此之外,還有其它的算法嗎?
(4)、教師小結:以上同學們所想出的方法,除了十個十個往后數以外,都是先把4個十和3個十合成7個十,再把7個十和五個一合成75。
在這些過程中,我不斷的出示了幻燈片,能更好的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有趣的圖片中學會知識。
(1)、“要求大巴士和小轎車一個有多少座?”怎樣列式?
(2)、453怎樣計算呢?請同學們想一想。
自主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3)、教師小結:以上同學們所想出的方法,除了一個一個往后數以外,都是先把5個一和3個一合成8個一,再把4個十和8個一合成48。
3、比較4530和453的計算異同。
想想計算4530和453有什么是相同的,有什么是不同的?
(三)、全課小結。
以提問的方式師生共同總結教學內容。
本課是通過遠程教育設備進行的第一嘗試課,學生對遠程教育設備的熟悉度不夠,可能在上課的途中容易走神,應該隨時注意學生的注意力。如果學生配合得當的話,本節課的完成應該不成問題。
這節課是《義務教育教科書》(青島版)小學數學六年制二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信息窗1的內容。
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設計”、“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四個部分進行說課。
這節課是100以內口算的繼續,是在100以內口算和筆算基礎上教學的。這部分知識也是以后學習萬以內加減法筆算的基礎,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教材信息窗呈現的是一幅蜜蜂王國的情境圖,通過王國各種不同的崗位分工,呈現了豐富的數學信息,由此引發學生提出有關問題,導入對兩位數加減兩位數口算方法的學習。
教學對象是二年級的學生,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口算方法。根據教材,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以及新課標的有關理念,我確立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
1、知識與技能:學生結合具體情景進一步理解加減法的意義,能從多種算法中選擇合適的算法正確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
2、過程與方法:學生能利用所學知識,提出并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了解同一問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計算方法的過程,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感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決定采用如下的教法,學法:
本節課我將運用情境教學法,在有趣的童話情境中引領學生探究計算方法。體現啟發性原則,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交流討論明確算理,體會口算方法的多樣性,通過比較、發現,優化,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
我將教學過程大致分為四個環節進行:
上課開始,我用猜謎語引入情境,同時出示信息圖,引導學生觀察發現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在有趣的情境中引入兩位數加減兩位數口算方法的學習。
1、探索32+45的口算方法。
先讓學生自主嘗試,如果需要可以借助學具擺一擺。組內交流后,全班交流不同的算法。匯報時可能會展示出多種算法,如:可以把32看作30+2,45看作40+5,可以先算“30+40=70”,再算“2+5=7”;或者先算“32+40=72”,再算“72+5=77”。只要學生運用的算法有道理,都給予肯定。接著引導學生對多種算法進行比較,找出自己喜歡的算法。引導學生學會解決問題的策略,通過轉化的方法,把算式轉化成以前學過的“整十數加整十數”“兩位數加整十數”的方法解決,滲透轉化的思想。最后,借助同種類型的題目進行隨機練習,進行鞏固。
2、探索45—32的口算方法。
學生有了探索加法口算方法的經驗,可以充分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45—32的口算方法,小組交流的基礎上進行全班交流。通過補充完善引導學生概括總結出兩位數減兩位數的口算方法。
這一環節的教學設計有扶又放,教師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引導他們充分利用知識的遷移規律探索和學習新知識,滲透轉化思想。鼓勵學生用不同的算法解決問題,保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激發了他們積極主動探究的愿望,充分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引導學生回顧探究過程,分析比較,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法來做幾道練習,驗證一下自己的方法是不是又快又簡單。交流的時候讓學生說說用的什么方法。這樣,通過優化,溝通了不同方法之間的聯系,進一步凸顯了算理。使學生看到解決問題既可以用多種方法,又可以在眾多方法中優中選優,拓寬了學生的思維。
1、基本練習。猜猜小蜜蜂下面藏著幾?
32+14=441+28=935+=79+56=78。
18+12=056+13=995—27025+470。
我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組織交流,既檢查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同時也鞏固了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算法。
2、提高練習。送蜜蜂回家。
17+58+363227+5451—2449—1684—57。
6833758127。
我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組織交流,根據學生回答,適時提升口算方法。通過這道題的練習,使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深化和運用,提高口算速度。
3、綜合練習。走入蜂蜜商店。
46元23元35元37元。
我提出問題:?你想買哪兩樣東西一共多少錢?
通過這道題的練習,使學生感受數學的價值。體會到能運用今天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應用中體會口算的價值,感悟不同算法的作用。
整個練習設計層次清晰,既有基礎練習,又有提高練習,并注重讓學生在練習中有新的思考,新的感悟,發展了學生的思維,為后續深入學習做好鋪墊。
下課之前,老師談話: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引導學生從三個維度進行總結。學生可能會談到:這節課學會了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口算。也可能說,可以用多種方法進行口算,做題的時候先觀察算式特點,再選擇合適的方法。還有可能會說,感受到今天學習的知識在生活中用處很大,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很有用。對本節課的學習做一個簡單的回顧,整理學習思路,為后面的學習打好基礎。同時,也進一步培養學生歸納概括和自主反思的能力。
這是我的板書設計,這樣設計條理清楚,重點突出,有利于幫助學生梳理知識。
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懂得不進位的.兩位數加一位數和兩位數加整十數的方法,能分清兩位數加一位數或整十數的不同計算,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初步的歸納能力。
為了能使學生很好地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或整十數,我準備了磁性小黑板,和小木棒,(有磁性的)10捆和9根,這小木棒是針對學生已熟悉且用過的教具做準備的用它來進行操作,演示幫助學生了解兩位數加一位數和兩位數加整十數的不同。
本課我采用演示操作小木棒的過程,一道學生觀察、并進行比較,找出兩位數加一位數和兩位數加整十數的算理,讓學生懂得十位加十位的初步認識,為今后的二年級學習前大下基礎。在授課過程中我不僅演示操作,讓學生觀察,了解兩位數加以位數和兩位數加整十數,還讓學生動手擺一擺,啟發學生根據動手擺小棒的過程,歸納、總結出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規律,掌握它的計算方法。
本課我按照新課程要求來進行,首先是復習,安排一道口算題,并且口算題的內容應和授課內容有緊密的聯系,悄悄地給新課的教學埋下伏墊。然后出示新的內容供學生思考、討論,比較其有什么不同,引起學生共鳴,產生欲望。接下來根據學生的欲望,組織學生探索,利用磁性黑板和小木棒,讓學生擺一擺,算一算例題中32+5和32+50的算法。在這個環節中,為了能使學生能在動手操作過程中獲得新知,我除了讓學生動手操作例1中的計算題外,還列出相類似的計算題,如46+246+20和53+4與53+40,同樣讓學生擺一擺,使學生感悟出53+4與53+40在計算有不同之處,感受到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不同。最后我組織學生觀察和比較諸如32=546=253+4和32+5046+20xx+40在計算時不同在哪里,從而的出結論;兩位數加一位數先用兩位數的個位加一位數再加整十數;而兩位數加整十數是先用兩位數的十位加整十數再加兩位數的個位數。整個教學過程我按照從感知---動手操作---探索---發現—獲得結論---應用的過程進行授課,尊重學生學習為主人教師為組織、引導的教學方法。
為了使學生領會兩位數加一位數或整十數,我共設計三道題,第一道是判斷題,主要幫助學生理解算法,如設計:4+45=855+23=28()等。通過這樣練習加強學生對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不同之處與必須注意的地方。第二道是比較大小,如47+2○47+203+45○45+30這道題的布置也能讓學生進一步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算理,感受其計算的不同。第三道是檢查學生接受新知情況,也為學生鞏固新知創造條件??傊毩暦矫嫖乙沧裱W生認知的規律,由淺到深,由感知認識到理性認識來安排的。
以上是本人的說課過程,當然授課中缺點再所難免,還望有經驗的老師多多提出寶貴的意見。
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懂得不進位的兩位數加一位數和兩位數加整十數的方法,能分清兩位數加一位數或整十數的不同計算,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初步的歸納能力。
本課教學重點主要能讓學生了解兩位數加一位數或整十數的計算方法
為了能使學生很好地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或整十數,我準備了磁性小黑板,和小木棒,(有磁性的)10捆和9根,這小木棒是針對學生已熟悉且用過的教具做準備的用它來進行操作,演示幫助學生了解兩位數加一位數和兩位數加整十數的不同。
本課我采用演示操作小木棒的過程,一道學生觀察、并進行比較,找出兩位數加一位數和兩位數加整十數的算理,讓學生懂得十位加十位的初步認識,為今后的二年級學習前大下基礎。在授課過程中我不僅演示操作,讓學生觀察,了解兩位數加以位數和兩位數加整十數,還讓學生動手擺一擺,啟發學生根據動手擺小棒的過程,歸納、總結出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規律,掌握它的計算方法。
本課我按照新課程要求來進行,首先是復習,安排一道口算題,并且口算題的內容應和授課內容有緊密的聯系,悄悄地給新課的教學埋下伏墊。然后出示新的內容供學生思考、討論,比較其有什么不同,引起學生共鳴,產生欲望。接下來根據學生的欲望,組織學生探索,利用磁性黑板和小木棒,讓學生擺一擺,算一算例題中32+5和32+50的算法。在這個環節中,為了能使學生能在動手操作過程中獲得新知,我除了讓學生動手操作例1中的計算題外,還列出相類似的計算題,如46+246+20和53+4與53+40,同樣讓學生擺一擺,使學生感悟出53+4與53+40在計算有不同之處,感受到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不同。最后我組織學生觀察和比較諸如32=546=253+4和32+5046+20xx+40在計算時不同在哪里,從而的出結論;兩位數加一位數先用兩位數的個位加一位數再加整十數;而兩位數加整十數是先用兩位數的十位加整十數再加兩位數的個位數。整個教學過程我按照從感知---動手操作---探索---發現—獲得結論---應用的過程進行授課,尊重學生學習為主人教師為組織、引導的教學方法。
為了使學生領會兩位數加一位數或整十數,我共設計三道題,第一道是判斷題,主要幫助學生理解算法,如設計:4+45=85()5+23=28()等。通過這樣練習加強學生對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不同之處與必須注意的地方。第二道是比較大小,如47+2○47+203+45○45+30這道題的布置也能讓學生進一步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算理,感受其計算的不同。第三道是檢查學生接受新知情況,也為學生鞏固新知創造條件??傊毩暦矫嫖乙沧裱W生認知的規律,由淺到深,由感知認識到理性認識來安排的。
以上是本人的說課過程,當然授課中缺點再所難免,還望有經驗的老師多多提出寶貴的意見。
在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過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筆算,而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口算是在學生學習了兩位數加減一位數、整十數的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的。重點是讓學生能夠正確進行兩位數的口算。(和在100以內)。
課前我先準備了幾道整十數的加減和兩位數加減一位數的題目,學生做起來非???。然后告訴學生,筆算是有效的計算方法,而口算方法靈活多樣,可以更快速地進行計算。今天學習的口算就是要將復雜的兩位數加減法轉化成我們比較熟練的加減法,從而加快計算速度。這讓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有個大致的了解。
為了使計算教學不至于太枯燥,使數學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我以二年級四個班乘船去鳥島游玩為主線,創設情境,讓學生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
在探索口算方法時,讓學生充分思考,把學生的想法在全班進行交流,讓大家感受計算方法的多樣性,培養學生愛動腦的好習慣。在口算時,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能理解的口算方法,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課堂練習過程中,我采取小組評比獎小紅花的方法。每個組輪流派代表進行口算,根據他們口算的正確、快慢、口算方法適當三方面來進行總體打分。這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在口算速度方面有了較大的提高。
但是在這堂課的教學中還存在一些有疑惑和不足的地方。
在創設情境引出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算式時,我用了過長的時間讓學生來提問。學生思維活躍,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由于這許多不可控的因素存在,需要教師有較強的教育機智,并能夠對學生進行有目的的引導,從而更好地把握時間。我在這方面還做得不夠好。
由于學生先學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筆算,“先入為主”的觀念使部分學生傾向于在心里用筆算的方法計算,對于口算有種不重視的嫌疑,所以學習的積極性不太高。另外,對于《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中出現的算法多樣化及優化的評價該如何實施,是本節課面臨的又一個挑戰。雖然教學過程比較民主,尊重學生自己的選擇,但沒有及時引導學生對各種方法進行比較分析評價。因此,本節課教學后,學生的計算方法依然停留在相同于筆算的從個位算起的方法上。
說教材:
這節課是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6課時的教學內容,主要教學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的簡便筆算方法,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和估算以及兩位數乘整十數口算的基礎上教學的。教材中的例題是先讓學生按照豎式的一般算法以及其他不同方法算出結果,使學生產生學習筆算簡便方法的需求,再介紹筆算的簡便方法。其中想想做做的第1、2兩題是筆算簡便方法的鞏固練習。第3題通過兩位數乘整十數與兩位數乘兩位數的比較,引導學生把剛剛學過的筆算方法運用到估算中去,進一步拓展估算的思路,提高估算能力。第4~6題是運用學過的計算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說教學目標:
1、讓學生發現乘數末尾有0筆算的簡便寫法并掌握它。
2、同時會靈活應用該方法,進行一定的遷移,體會這種方法的優越性,提高計算能力。
說重難點:
探索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的簡便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筆算乘數末尾有0的簡便算法。
說教法學法:
1、以舊知引新知。
覺察新舊知識的共同要素是知識遷移發生的必需條件。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的簡便筆算方法是在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口算、筆算和估算以的基礎上教學。所以例題中的口算和一般列豎式的寫法是為今天新課的學習作鋪墊的。
2、以嘗試促理解。
掌握計算方法的前提是理解算理,而理解算理的本身是抽象的,因而它是計算教學的難點。為了促使學生對算理的理解,設計了自己嘗試算一算這一環節,促使學生初步感知算理,為教師講解算理作了較好的準備。
3、以練習促技能。
在講清算理的基礎上,適當進行強化練習,是培養技能的有效途徑。在例題的強化性練習、新授的'綜合練習,使學生得以初步的技能。
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2、提問:怎樣列式?你能口算出這道題的結果嗎?列豎式計算呢?
3、提問:你是怎樣算得?(指名說說自己的算法的過程)。
4、提問:這兩種不同的方法,你更喜歡用哪種方法列豎式計算?
5、提問:同學們都很喜歡用第二種方法,那用這種方法計算時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6、揭題: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板書課題)。
在導入新課時創設奧運會的情境引入計算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他們的參與意識,同時也賦予了這個計算題更多的實際價值。同時讓學生自主計算,即培養了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又為學習簡便算法奠定了基礎。
二、鞏固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1題。
(出示題目)學生做題,在核對答案,說清計算步驟。(出示小口訣)。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1)(出示福娃)談話:我們一起來幫助他們算出結果好嗎?你能算出歡歡這道題的結果嗎?(指出整十數放在兩位數的下面)。
(2)學生獨立完成另四道題,并核對答案。
3、完成想想做做4題。
(出示題目)提問:怎樣進行估算呢?
4、完成想想做做5題。
(出示場景圖)先讓學生說說根據場景圖中的信息,想到了什么?可以怎樣計算?(互相說說兩種解法的過程。)。
5、完成想想做做6題。
(出示題目)學生獨立閱讀題目后,先觀察平面圖,找到方向標,確定圖中的方向。(根據計算的結果學生獨立完成,在圖中指一指或畫一畫。)。
6、拓展練習。
(出示要求)請選擇四張卡片組成兩個兩位數算出其乘積,每張卡片只能用一次。
a)其中有一個末尾是0的兩位數。
b)積的末尾有一個0。
練習中以奧運為主線將練習題進行串聯,把原本單一的計算技能的訓練轉化成富含思考價值、情感體驗的生動活潑的應用過程;學生知識技能的掌握得到了檢驗,數學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發展,學習情感得到了成功愉悅的體驗。
三、總結全課。
1、提問: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怎樣計算乘數末尾有的乘法?
2、布置作業:數學書的2、3題。
這里所進行的學習小結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自我反思的習慣,提高他們自我梳理知識的能力。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二冊第五單元中的內容。課題《發新書》,主要的內容就是讓學生在情境中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計算,讓學生通過嘗試和探索出多種算法,體驗多種算法,然后比較出最好的算法。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情境使學生更一步的理解加法的意義和提高學生的估算意識。
2、通過學生的合作學習從而能探討出多種計算兩位數減兩位退位減法的方法。
3、培養學生的數學口語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豎式的寫法。重點:(1)通過學生的合作學習從而能探討出多種計算兩位數減兩位退位減法的方法。
(2)掌握筆算加法的計算法則。
難點:對多樣化算法進行優化,達到正確完成計算。發展學生的估算意識、和探究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組織學生在前面計算的基礎上,自主探索出兩位數加兩位(進位加)的計算方法,并通過交流、討論,達到對算法的優化,在通過“試一試”、“算一算”、“想一想”等形式達到知識的掌握。
讓學生通過嘗試的方法和合作探究的方法,達到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學生先試一試,從試的過程中發現方法,再在小組里和同學交流出更多的方法,使學生的認知又有更深的挖掘,讓學生給學生講方法,反而使學生更容易地接受新知,又讓他們自主地總結出計算方法。
1、通過具體的情境使學生更一步的理解加法的意義和提高學生的估算意識。
2、通過學生的合作學習從而能探討出多種計算兩位數減兩位退位減法的方法。
3、培養學生的數學口語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重點:1通過學生的合作學習從而能探討出多種計算兩位數減兩位退位減法的方法。
2、掌握筆算加法的計算法則。
難點:對多樣化算法進行優化,達到正確完成計算。發展學生的估算意識、探究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具:小棒、電腦、課件。
學具:小棒、計數器。
上課一開始,錄音機里播放出節奏明快悅耳的樂曲,學生聽到樂曲立即做好聽算準備。接著錄音機里報出20以內進位加法的口算題,學生逐題寫出得數。算完后,教師報答案,學生自己核對。在3分鐘里完成20道題。
1、顯示發新書的主題圖。讓學生觀察從圖你發現了什么數學信息。
2、讓學生思考50本夠不夠是什么意思?說一說你的看法。
4、教師向學生講合作學習的要求,學生分組思考這道題有什么好辦法算出來?
5、學生合作學習,教師巡回傾聽學生的交流。
6、學生匯報合作結果。
a豎式的方法。
(1)、|讓一個小組展示他們的成果,說出列豎式的方法。教師板書:
29+18=47。
29。
+118。
47。
(2)、讓學生觀察這個豎式,你有哪些還不太明白?(突破滿10要向十位進一的算理)。
(3)、請學生總結出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法的列堅式的方法。引導學生編成一首兒歌:
進位加法要記牢,相同數位要對齊,
先從個位加起來,個位滿是要進一。
b、擺小棒的方法。
(1)、擺小棒,并鼓勵學生邊說出自己擺的過程。
(2)、讓學生比較擺小棒和列豎式這兩種方法哪一種要簡便?
c、口算方法的嘗試:
(1)、請學生說一說有哪些口算方法?
(2)、教師板書,并讓學生說一說為什么這樣算?
生1:10+20=308+9=1730+17=47。
生2:29+10=3939+8=47。
生3:30+18=4848-1=47。
7、讓學生再比較這三種方法哪一種要簡便一些?說一說原因。
1、+。
森林醫生:
37+16=4326+13=49。
3726。
+16+113。
4349。
(1)讓學生先說一說這兩道題錯在什么地方?
(2請學生試著改正過來。
2、讓學生完成試一試里的習題。
齊唱兒歌結束。
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內容。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加法)的基礎是整十數加一位數和10以內的加法,兩位數加整十數的基礎是整十數加整十數加和整十數加一位數,而這些已在前一課時學習過,所以,這節著重解決相同數位的數相加的問題,它也是后面學習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基礎。
本節課的內容是第六單元的第2小節“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中的內容,包括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兩位數加整十數;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有兩個例題,共用3節課完成。本節課是第一節,主要讓學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教材把加一位數與整十數對比集中編排,其目的是讓學生加深對相同單位的數才能直接加減的算理認識,為后面學習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打基礎。
教材的設計遵循了從具體到抽象的原則。先讓學生在計算問題的情境中,動手操作、動腦想、討論交流探討不同的計算方法,再讓學生運用獲得的方法進行口算,體現了知識的形成過程,有利于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練習設計注意專項與綜合訓練相結合,注意變換形式,突出正確率。這些都是我們教學中值得借鑒的。
2、培養學生初步的操作能力,表達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
學生已具備了學習本節課內容的基礎:整十數加一位數,10以內的加法和20以內的加法以及剛學習的整十數加整十數。學生能夠自主解決本節課的新問題。只是學生由于個體的差異性,所用的時間長短與方法會有所不同,需要老師的點撥與引導,同時大多數學生很難認識到“相同單位的數才能相加”這一算理層面上來。
本節課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有:直觀操作法、小組合作、演示法。主要是考慮到一年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采用他們易于接受的方法和手段,從易到難,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
讓學生在一個輕松,熟悉的環境下學習,對學過的知識和新知可以作出比較。
(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科書,變“教”教科書為“用”教科書,創設學生比較熟悉的開學發書為情景,充分了“數學生活化”的新理念,讓學生感到數學來源于生活,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愛好。)。
(1)學習:35+3的算法。
(2)學習35+30的算法。
(3)比較35+3和35+30的算法有什么不同。
(體現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新理念。在呈現了學生熟悉的情境之后,放手讓學生從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然后讓學生自己去探索、操作、交流、匯報、從而解決問題,總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整節課,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思維。提倡算法的多樣化,在尊重學生自主選擇的前提下,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問題,而不再是把我們所謂的“最簡便的方法”強加給學生。)。
(1)教材61頁“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叫學生上黑板做,集體訂正。
(2)提高題。
(3)拓展題。
(設計了的練習形式,使每個學生都躍躍欲試,想盡快進入這次挑戰。每個練習題的設計符合兒童情趣,貼近兒童生活,在鞏固知識的同時,也鍛煉了能力,做到自我評價以及肯定他人的意識。)。
回憶這節課,你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哪位同學表現好,好在哪兒?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這樣小結有利于學生鞏固本節課的重點,大大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心,激勵他們更好地學好數學知識。培養學生進行自我肯定和他人肯定的意識)。
1、聯系學生生活實際,為新知識的學習提供豐富的現實背景。
2、重視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注意體現算法的多樣化。提倡學生個性化的學習,變學方法為主動的建構方法。
3、滲透估算意識。
根據教材,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以及新課標的有關理念,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1、使學生經歷探索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方法的過程,能口算和在100以內的兩位數加兩位數,以及進位的整百數加整百數法。
2、讓學生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相應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口算方法的掌握和熟練應用。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提高思維的靈活性。
本節課我主要以課本主題圖為教學情境,自然提出數學問題,在口算的過程中交流不同的算法,讓學生體會口算的多樣性,同時也比較、發現最優化、最簡便的計算方法。學生通過交流,討論明確算理。在練習、解決問題中體會不同情況下采用不同的計算方法。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這一環節,創設“先問同學們喜歡旅游嗎?最喜歡去哪玩?引出鳥島主題圖”的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運用學生生活中現實、有意義的生活,使學生感悟到數學源于生活,激發學生強烈的探究興趣,產生迫不急待的積極的“探究心向”。
(二)、自主嘗試,探究算法。
這一環節,鼓勵學生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獲得經驗。重視提供給學生充分的探究時空。提供“互動交流”的平臺,讓學生在與他人的合作交流中,學會與人交流數學活動的過程和方法。
(三)、鞏固提高,發展思維。
這一環節練習的設計遵循“多樣性、趣味性、開放性的原則,使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的舞臺,充分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開放性練習,既聯系了已有知識,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了創新精神。
(四)、課堂總結、體驗成功。
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學習方法、學習結果、情感等進行全面總結,讓學生體驗學習的成功感,同時,進一步系統、完善知識結構。
《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位于西師版小學數學教材一年級下期。
第六單元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本單元是全冊教材的重點內容之一,這部分內容是今后學習萬以內的進位加法和四則混合運算的重要基礎。
本節課的內容是在孩子們掌握了“20以內進位加法”和“100以內不進位加法”的基礎上學習的。而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既注重了口算,又繼續介紹豎式計算,體現了計算方式和方法的多樣化。
二說學生。
一年級下期的孩子已經能熟練計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并且會用多種方法計算100以內的不進位加,能正確地進行豎式的書寫與計算。
本班的孩子在學習中對自己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有好奇心,能收集數學信息,并提出數學問題,能積極參與操作,觀察等數學活動,有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節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據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和孩子已有的認知水平,我擬訂了以下教學目標:
1、探索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的計算方法,弄清“個位滿十,向十位進1”的算理,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性.
2、參與觀察、操作、討論、交流等數學活動,獲得克服困難的成功體驗,深化積極的學習情感。
3、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的有關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具體運用,體會數學的價值,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由于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是孩子們第一次接觸,相對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將本課的重點確定為:探索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的計算方法。
由于“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一”這一知識非常抽象,難以理解,因此理解“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一”的算法成為了本課的難點。
本節課我準備了以下教學具:小棒課件實物投影儀。
四說教法。
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而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作用是組織發現活動,關注活動中的學生,使學生在探索中學習新知,親歷探索過程。
情景教學法操作實驗法發現法成為了我本節課的采用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五、說學法。
一年級的孩子在數學學習中,他們更喜歡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形象具體的直觀操作,豐富多彩的游戲來吸引他們的注意,激起他們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
孩子們在這節課中將通過操作實踐,觀察分析,合作探究等學習方法,主動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這一論述告訴我們,在教學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所具有的激勵因素,讓孩子明確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并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以此激發孩子學習數學的愿望和動機.
因此第一個教學大環節是。
一、情景引入激發興趣。
1、出示情景圖。
課本中例1的情景圖呈現的是兩個孩子在停車場收集到的27和8這兩個數據,來揭示新知,而我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對情景圖進行了大膽的處理,增添了一個新的數據11,讓孩子根據這些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并列出算式。把這些算式根據已有認知基礎進行了分類板書,在已經學過的算式中選擇11+8和27+11來談談自己的算法。接著讓孩子嘗試算27+8,在孩子嘗試后,詢問孩子:你在算的時候遇到了什么新問題嗎?我認為這樣處理的好處是讓孩子在情景中,自然地復習舊知,并引出新知,既為今天的學習作了鋪墊,又能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一年級的孩子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作為本課的教學難點,而這一數學知識的抽象概括性與學生思維的具體形象之間的矛盾,而教學手段的一項重要功能就是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讓孩子們在生動具體的情景中,在操作實踐,觀察分析的活動中更好的理解數學知識。
二、操作實踐探索算法。
在這個環節中,我安排了3個教學活動來突破本課的重難點。
1、擺小棒。
孩子遇到了27+8個位相加滿十這個新問題,該怎么處理呢?請孩子用。
用小棒邊擺邊思考并說一說,7和8相加滿十了,你是怎么辦的?
接著四人小組交流擺小棒的方法。
然后請孩子利用實物投影儀展示自己的擺法,
在這個活動中孩子們可能會出現這樣一些擺小棒的方法。
(1)先拿出27根小棒,在擺出8根。然后從8根里拿出3根和7根合起來。捆成一捆。
(2)先拿出27根小棒,在擺出8根。然后從7根里拿出2根和8根合起來。捆成一捆。
(孩子們通過擺小棒自主探究解決了遇到的新問題,建構了數學知識的意義,接著又讓他們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共享學習成功的喜悅,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充分的發揮。使枯燥的計算學習,變得生動有趣,形象直觀了.)。
這一環節為孩子們提供了展示、交流的好機會,并且充分的發揮了多媒體輔助教學及時快捷的優勢。讓課堂成為展示思維過程的平臺,成為學生積累財富、資源共享的“加油站”
活動2、展示算法。
這個活動主要研究豎式計算.
我盡可能地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讓孩子在知識的建構中,理解并形成數學的思考,這種數學化的思想才是教學的根本目的。
活動3、小結。
在計算27+8的時候,遇到了十位相加滿十,我們是怎么辦的呢?
在孩子們通過自我小結以后揭示課題并進行板書。
活動4鞏固練習:課堂活動1圈一圈算一算。
讓孩子圈了以后說一說為什么要這樣圈?然后根據圈的過程算出每題的得數.讓孩子明白兩位數與一位數相加的算理,并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再通過計算練習來進一步鞏固計算方法。
三、自主嘗試發散思維。
荷蘭著名的數學教育學家費賴登塔爾說:“學習數學的唯一正確的方法是實行再創造,也就是由孩子本人把要學的東西自己去發現或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是引導和幫助孩子進行這種再創造工作。
因此,在教學例題2時9+75。我放手讓孩子自己嘗試計算9+75,鼓勵孩子們用不同的方法計算。然后交流匯報。并根據孩子的匯報板書計算方法。這也有助于促進孩子遷移學習能力的培養.展示了算法多樣化的理念.體現求異思維。
四、主要是處理練習題。
1、鞏固練習課堂活動2擺一擺說一說:你是怎樣算37+6的?
2、深化練習課堂活動3說一說和的十位上是幾?
這里主要是要孩子通過獨立思考,集體交流,說一說和的十位是幾?是怎么得出來的?
五、小結:你今天學習了什么?學會了什么?
六、游戲:搶答賽鞏固今天所學知識,提高孩子計算興趣。形成課堂高潮。
在整節課的教學中,我沒有把計算方法簡單教給孩子,而是在生動的情景中讓每個孩子根據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加以建構,親身探索了算法的過程,理解了“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1”的算法,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性。激發了孩子的學習熱情。
中山路小學胡蓉。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pingyujiyu/42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