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范文可以激發我們的寫作興趣,激發我們的創造力和思維能力。范文十:關于職業規劃的范文,讓我們明確自己的職業目標和發展方向。
長春學校周蓉蓉人的生活離不開書,老師的成長更離不開書,一本好書,可能是一種引領,更多的是感觸。一名新教師要想提高教學能力,要不斷地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多聽課,多反思??陕犃瞬簧僬n,感覺自己對于如何聽課還是不夠清晰明了,不夠專業。于是,我抓緊時間買到這本《課堂觀察---走向專業的聽評課》,開始拜讀起來?!墩n堂觀察---走向專業的聽評課》就是一本寶典,會不斷指引教師走向專業化。我對課堂觀察的課堂研究方法有了更新的認識,也有一些感悟。
傳統的聽課方式只是簡單處理,聽課更像是一項任務,沒有什么準備,夾著一本聽課筆記和一支筆就進入了課堂。很多時候聽課,都只是關注了教學流程或者教師的行為,對于學生的行為缺少充分的關注。平時的聽評課場景是這樣的:聽課前不會與講課教師進行交流;聽課中更多的是關注上課流程或者哪些環節設計比較新穎巧妙,教師如何展示自己的教學設計。聽課后的評課:很多時候都是“這節課教師教態自然大方,教師基本功較好,課堂設計層層遞進,環節流暢,這是一堂不錯的課?!焙苌儆欣蠋煏槍φn堂的某個細節展開評課。很多時候我去聽師傅的課或者是老教師的課,就會變成了一種“變相”模仿,對課堂的觀察散漫、零碎。
讀了《課堂觀察---走向專業的聽評課》這本書后,我對聽評課有了全新的認識,其中的理念和方法讓我感到很有效。我進一步意識到課堂觀察的目的,對于自己來說,既然主動地走進了他人的課堂,當自己走出他人的課堂時,也就得問自己一句話:我在他人的課堂中得到了什么?這才是課堂觀察最為根本的目的。當我們去聽他人的課時,相信上課人一定是勤奮的,對這堂課而言,還應該是全力以赴了;雖然每個人的課堂總是有不少的優點,也會有不少的缺點,但如果讓我們向上課人學習,似乎優點更容易找到原因,而缺點往往沒有原因,即使有原因也是上課人本人所難以克服的。因此,在課堂觀察的過程中,聽課人最重要的任務,并不是去批判上課人的缺點是什么,而是去發現上課人的優點是什么。當聽課人竭力去發現上課人的優點時,不但可以上課人覺得富有成就感,而且還可以發現上課人取得課堂優點的原因。作為一名新教師,我們在盡量走向專業的聽評課過程中,還要盡力去挖掘任課教師的優點和閃光點,借鑒他們的教學經驗,來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
聽評課是一種評價、反思、對話、研究的行為;在聽評課過程中上課教師、聽課者、評課者、學生應該是一個專業共同體。上課教師陳述:本課的內容主題是什么?想讓學生明白什么?難點在哪里?準備如何解決?聽課者有準備得走入課堂進行觀摩。在觀摩中,聽課教師關注自己的觀察點,運用觀察量表進行記錄。上課后,首先上課老師反思教學過程,這節課是怎樣獲得成功的?談談各種主要教學行為(如活動或情景創設、講解、對話、指導和資源利用等)的有效性。最后共同體協商得出幾點結論和行為改進建議(成功之處;個人特色;改進建議)。我認為聽課教師將聽課范圍的關注鎖定在某一個點上,這樣能讓聽課教師帶著目的去觀察,在評課時也有理有據,這對于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提高是很有幫助的。
讀書,可以豐富一個人的有限人生,它雖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能拓展人生的寬度;讀書,使我們的精神世界豐富多彩,生命之花永遠燦爛,事業發展光明無限。通過閱讀《課堂觀察----走向專業的聽評課》我對聽評課有了更加系統的認識,期待在不斷的聽評課過程中,能去思考去創新,更好地構建英語課堂,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能力,以此來提高教學水平。一次次觀察,每次我都看到了不一樣的風景,我們因課堂觀察而精彩。
看了《課堂觀察》這本書,在對聽課評課的方法上給予我很大的啟示,教師聽課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全身心的投入,還要有虛懷若谷的態度。教師在課堂上不僅要聽,還要看,要仔細捕捉講課者的語言和表情,記下他每個教學環節和教學方法。要一邊聽,一邊觀察思考。教和看兩方面要兼顧??唇處煹慕谭▽W法的設計,也要看學生課堂表現,參與的情緒,學習的習慣??唇處煹木袷欠耧枬M,教態是否親切,教學組織的設計,器材的安排是否合理,教法選擇是否得當,指導學習是否得法,處理偶發事件的手段是否巧妙??磳W生是否參與教學活動,感知教學內容,注意力是否集中,思維是否活躍,練習是否正確積極性是否被調動,師生情感是否融洽,學習習慣是否良好,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否提高等。聽課應詳盡記錄課堂的.教學過程,也要記下自己的主觀感受和零星評析?!昂糜浶圆蝗鐮€筆頭”,記教學的主要過程,包括主要的板書要點。記本節課教師表現出的亮點,及值得思考的要點。教師課堂上的教學思站設計是多種多樣的。為此,評課者評教學思路,一是要看教學思路設計符不符合教學內容實際,符不符合學生實際,二是要看教學思路的設計是不是有一定的獨創性,超凡脫俗會給學生以新鮮的感受;三是看教學思路的層次,脈絡是不是清漸;四是看教師在課堂上教學思路實際運作的效果。我們平時看課看到有些老師課上不好,效率低。很大一個程度就是教學思路不清,或教學思路不符合教學內容實際和學生實際等造成的。時間的安排也很重要。講與練時間搭配要合理。教師占用時間和學生活動時間的比例也更合理,還需要有學生個人自學,獨立思考、獨立完成作業的時間。評析教師的教學方法既要看常規。更要看改革和創新。更要看課堂上思維訓練的設計,要看創新能力的培養,要看主體活動的發揮,要看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要看教學藝術風格的形成等。對于名家的課,宜著重領略其教學風格及其相應的學術思想在課堂的體現。
教學基本功是教師上好課的一個重要方面,所以評析課還要看教師的教學基本功。比如言簡易懂,工整美觀,條理性強的板書,明快、富有感染力的教態。準確清楚,生動形象的語言。聽課是教師成長中很重要的一個途徑,是教師迅速成長的有效途徑。經常聽課,有利于總結和推廣優秀教師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方法,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
一、觀察緣由。
課堂提問是師生課堂教學的一種最常見的方式,為了增強教師教學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們開展了以“有效的課堂提問”為主題的課堂觀察活動。
二、觀察設計。
本次觀察對象為一年級的一位數學教師,執教內容是北師版第2冊數學課,參與觀察的人員為學校數學組老師及行政領導。本次觀察的過程包括三個階段:
三、觀察引發的困惑。
我們對課堂提問進行了匯總與處理,經過分析,得出如下結果,也由此給觀察者和觀察對象帶來了困惑。
師大吃一驚。教案上只寫有15個問題,為什么會化解成這么多問題呢?這是困惑之一。
2.從質上來看,有效問題共有36個,占57.14%,其中以思考型、提醒型問題為多。低效問題25個,占39.68%,主要集中在過易以及無意義重復問題上。無效問題2個,占3.2%。教師提問的有效度還是不夠理想。由此我們進行假設:去掉低效與無效問題,如果一堂課提的是36個問題,是否恰當?這是第二個困惑。
四、觀察問題解疑。
帶著困惑,我又在網上學習了一位特級教師的課,進行了對比研究仔細分析,試圖找出困惑的癥結所在。
1.教師沒有給予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
2.除了提問以外,教師沒有安排更多的學習形式。
3.教師所提的問題含糊或者不到位。
4.教師過多依賴提問展開教學過程。
5.無法調控生成,教師點拔功力欠火候。
6.學生不會提問,沒有養成提問的習慣。
五、觀察建議。
1.轉變觀念,重視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2.改變方法,倡導學習形式的多樣性。
3.研究規律,注重提問操作的技巧性。
4.把握教材,提高課堂問答的實效性。
“呼,呼,呼!”風來了,人們都向跟狗急跳墻一樣。
“咦,怎么樹上的葉子都落下來了,天上的白色蹦蹦床,怎么變成了黑色蹦蹦床呀,不可能雷公電母來了吧,大家快跑吧?!蔽医辜钡恼f。真是的,今天妹妹好不容易來了卻下雨了,真是太討厭了,也太不給我面子了。你看家里的樹都在很快的要,恐怕等一會就要斷了要趕快遠離。
突然,仿佛整個世界都安靜了,那種靜就像是死寂。我剛想說話,可是只有今天在刮風的情況下才能這么靜,就算是天塌下來也打不破這種靜。地上的小草在動,不像之前那樣小草在動都有聲音,現在砸石頭也沒有聲音。媽媽再叫我我都沒有聽見。
媽媽再大聲的說:“快來呀,一下子要下雨了,看你今天晚上有沒有被子睡?!蔽也挪宦爧寢屨f的,自己收不就行了么,再說我也收不動,我還要去把自行車放到車庫里去呢不然一會把自行車搞壞了。我也大聲說:“不行我還要把自行車放在車庫了,如果壞了我要你負責?!边€沒有等我說完,突然聽見奶奶在叫:“快來呀,幫我抬一下被子呀,被子掉地了?!蔽翌櫜簧献孕熊嚵?,連忙幫奶奶抬被子。
一、什么是定量分析。
定量課堂觀察與定性課堂觀察都是課堂觀察,是通過觀察對課堂的運行狀況進行記錄、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礎上謀求學生課堂學習的改善和促進教師發展的專業活動。它對改善學生課堂學習、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形成學校合作文化等都有重要作用。
定量的課堂觀察所得到的結論比較精確細致,但必須要有事先準備的一套定量的、結構化的記錄方式。在這套記錄體系里明確地規定需要觀察的行為或事件的類別、觀察的對象以及觀察的時間單位等。定量觀察對觀察研究的嚴密性、客觀性、價值中立都提出了嚴格的要求,以求得到客觀事實,通常采用數據的形式,對教育教學現象進行說明,通過演繹的方法來預見理論,然后通過收集資料和證據來評估或驗證在研究之前預想的模型、假設或理論。定量研究是基于一種稱為“先在理論”的基礎研究,這種理論以研究者的先驗想法為開端,這是一個自上而下的過程。此思想首先來自自然科學的研究中對自然界行為的結構分解,后被引用到社會科學的研究,研究者們開始對人的連續行為進行結構分解,對社會進行結構分解。以行為主義心理學的行為分解最為典型。定量的課堂觀察的理論基礎還有實證主義。實證主義認為社會現象客觀存在,不受主觀價值因素影響,主體是兩個截然分開的實體。實證主義遵循自然科學的思路,認為事物內部一事物之間必然存在邏輯因果關系,對事物的研究就要找到這些關系,并通過理性的工具對它們加以科學論證。
二、如何開展定量分析。
定量課堂觀察的記錄方式定量觀察的記錄方式可以統稱為分類體系,其特點是:預先設置行為的類目,然后對在特定的時間段內出現的類目中的行為做記錄。有三種主要的樣式:編碼體系、記號體系或項目清單、等級量表。收集資料體現為數據的形式,其類型有:頻率記數(次數)、事件發生的百分比、等級量表的分數等。
1、編碼體系:弗蘭德斯的互動分析分類體系(fiac),它是對師生的言語互動進行研究,把課堂的言語活動分為十個種類,每個分類都有一個代碼。它主要采用時間抽樣的辦法,在指定的一段時間內,每隔3秒鐘觀察者就記下最能描述教師和班級言語行為的種類的相應編碼,并記在一個統計表中。此體系的分類是非判斷性的,即在記錄過程中不作好環的價值判斷,只是客觀地呈現事實。每種要觀察的行為都有特定的編碼和操作性定義,單位時間內任何行為都予以記錄,因而都可轉化時間的百分比,便于分析。缺點是:一些非語言方面的信息被遺漏,上課的內容易忽略,而且一些分類過于籠統。真正的課堂互動是粗糙的、混沌的而不是嚴格按照人為設計的行為各類發生的,也未必是清清楚楚的、明確分割的,而且并不是每一個行為都一定持續3秒鐘。
2、記號體系或核查清單:是指預先列出一些需要觀察并且有可能發生的行為,觀察者在每一種要觀察的事件或行為發生時做個記號,其作用就是核查所要觀察的行為有無發生。與編碼體系不同的是,記號體系只記錄單位時間內發生了需要觀察的多少種行為,而編碼體系則要記下單位時間內發生的每一個需要觀察的行為。這樣編碼體系盡可能地記錄了所有發生的行為,而記號體系通過對要觀察行為的頻率記數讓觀察者體會到每一個時間段內課堂活動或學生表現的特點。
3、等級量表:等級量表也有預先設置的分類,不是的是它要求觀察者作出更我的權衡和判斷。觀察者在一段時間內對目標進行觀察,當觀察結束時,在量表上對該期間內發生的目標行為評以相應的等級。常見的等級量表有三級、五級、七級、九級量表。也可以在一條不分點的線段上判斷相應的位置來表示等級,觀察者在線段上記錄的位置可折算成百分比。特點:帶有一定的主觀性和價值性。
觀察的目的是為了從中發現問題、得出結論,這樣就需要對觀察所收集的信息進行科學分析。對于用定量的方式收集的量化數據資料,一般要借助于統計方法進行分析。定量課堂觀察數據分析的常用統計技術:
1、簡單計算。
對于一些簡單的、目的單一的觀察表所收集的數據,不用通過復雜的統計分析就可以從記錄中計算出一些能說明問題的百分比、頻率或是評定的分數。教師進行合作研究時,就可以設計這樣簡單的觀察表,并通過簡單計算對數據進行分析,從而對彼此課堂中學生學習投入情況進行比較準確的了解。
2、相關關系。
對于探究兩種變量或者說兩組測量數據之間的相互關系,可以運用相關系數的統計技術。關系的程度由兩種變量數據的分布來確定。這兩個分布由一組個體的成對數據組成。比如要了解學生課堂中的不當行為的總量與投入學習任務的學生數之間的關系,就可以運用相關系數。
3、組間差異性比較。
如果對三組或三組以上數據間的差異性進行分析,則可以適用方差分析。比如說研究者可以對觀察的不同對象所得的數據進行方差分析,那么所得的f比率就會解釋三組數據在統計學意義上是否有顯著差異。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边@句蘇軾的話,足以體現出西湖的美,西湖美,最美的要數曲院風荷。
夏季,是荷花盛開的季節,去西湖看看荷花吧,別有一番風味。
此時的荷花真是千姿百態,爭奇斗艷。荷花苞從淤泥里探出頭來,最頂端泛著青綠,越往下越淡,越往下越紅,一絲絲略帶青澀的綠下,是嫩嫩的粉紅色,好像少女害羞時粉紅的臉蛋兒。再往下,就是艷麗的大紅色,好似在舞會上濃妝艷抹的女王。半開花的花苞打開了幾扇“窗”害羞地看著這個極美的世界。最美的可數全開花的荷花了,一瓣瓣艷麗的嬌嫩的花瓣中,隱藏著一個奪目的,黃色的蕊,美麗極了。
我愛曲院風荷的美景,我愛荷花,不論是羞澀的花苞,還是亭亭玉立,那些驕傲地把頭昂向天空的荷花。
一、觀察緣由。
何謂課堂觀察?課堂觀察是研究者帶著明確的目的,憑借自身感官及有關輔助工具(觀察表、錄音錄像設備),直接或間接從課堂上收集資料,并依據資料做相應研究的一種教育科學研究方法。課堂觀察是教師獲得實踐知識的重要來源,也是教師用以搜集學生資料、分析教學方法的有效性、了解教學與學習行為的基本途徑。傳統的教師往往只注意了“聽”的吸收而忽略了“看”的效用,聽課時缺少主題,針對性不強,容易注重了教師的行為而忽略了學生的活動等。因此,改變傳統的聽課方式,加強研究,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是課堂觀察的本質所在。
科學課的各種活動是以學生的合作探究的方式來開展的,目前教師已經認同這一學習方式,且開展得轟轟烈烈。在明確責任分工的基礎上,以小組或團隊的形式進行的探究合作學習,在分工明確、目標確定的基礎上,學生合作程度、思維的深度、動手實驗參與度、活動頻率等都影響學生更好地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
在本次市科學領雁工程實踐階段,我們開展了以“合作探究”為主題的課堂觀察活動。
二、觀察過程設計。
本次觀察對象為大田小學湯曉敏老師,執教內容是《磁鐵的兩極》,參與課堂觀察的小組成員為金挺、戴標燈。
本次觀察的過程包括三個階段:
第一步:課堂觀察前的準備——確定觀察的目的和規劃。
1、制訂觀察方案,確定觀察主題、確定觀察內容、確定觀察工具、確定觀察方法、確定成員分工。我們小組對觀察主題進行了細化理解,觀察內容分為:小組規模;分組的方式;成員分工;小組合作學習時機的選擇、小組合作學習的次數和時間的分配;小組合作學習的調控與引導。
2、根據確定的課堂觀察內容,每位成員各自設計好便于課堂中統計和操作的各種表格。
3、準備人手一份課堂教案,對教材以及教師的教學思路做到心中有數,以便于在觀察時更多地聚焦于我們的主題。
第二步:課堂觀察——進入課堂及記錄資料。主要任務是觀察與記錄。本次課堂觀察研究中,我們小組成員明確了各自的分工,對整節課進行篩選,特別是對實驗探究階段的進行重點關注,看看小組是否有明確的分工;在小組內有無自己的見解;能否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并提出自己的看法;用喜歡的方式做好實驗記錄;認真進行實驗操作并思考;針對實驗的情況合作交流得出結論;樂于合作與交流;在全班交流小組得出的結論并提出質疑;在探究活動中產生新的問題;善于用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我們分工合作通過記錄工具、記錄項目、記錄方法分別采集了各自需要觀察和統計記錄的課堂情況,以備課后作出更客觀準確的分析與研究。
第三步:課堂觀察后的工作——資料的分析與結果的呈現。
課后,我們對課堂上搜集的所有信息進行了逐一的分析、歸類與討論。通過課堂觀察行動研究和診斷來了解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不足和優點,進而不斷改進和完善教學行為,促進其自身專業化發展。
本次觀察主要采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分析方法。
三、觀察思考。
我們對課堂觀察、記錄的情況進行了匯總與處理,經過分析,得出如下結果:
1、小組規模:湯曉敏老師把全班59人分成10組,其中9組每組6人,1組5人。小組人數適中,有利于互動和信息交流,有利于合作探究氛圍。如果組內成員過多就會使協調和管理難度增加,對合作技能的要求較高。
2、分組方式:課前湯老師通過了解已經事先分好,湯老師是按每個小組高、中、低三個層次的學生搭配進行分組的,并且在上課時宣布進行最佳學習小組、最佳組長、最佳伙伴、最快進步獎等評選活動,促使小組之間的合理、公平競爭意識形成;還能促進組內合作意識和合作學習能力的提高。
3、合作探究的次數和時間的分配:本節課一共組織了4次小組合作探究,時間約為28分鐘,占整節課的70%。學生活動參與面廣,除1人因學習障礙沒有參與合作探究,余下的58人均能大膽猜測,對一個問題的結果作多種假設和預測;求知欲強,學習積極主動;重證據,實事求是,愿意合作交流。學生的主體性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4、小組合作探究的調控與引導:教師給小組暗示的6次,給小組獎勵5次,給組內成員獎勵的9次,給小組批評的1次,對組內成員批評的12次,組與之間相互評價2次。教師引導時并沒有站在權威者的角度,十分注重適當的引領,還十分注重對學生發散性的引導,盡可能多地思考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激勵學生不斷提高小組合作探究的水平,從而達到由個人目標的達成促進小組團體目標的達成。
5、科學素養外在表現:尊重實驗現象、實事求是、堅持自己的觀點,是否敢于向權威挑戰。尊重事實,尊重證據,大膽想象,勇于創新,樂于表達自己的意見?;顒訁⑴c積極主動。猜想有根據,探究方法靈活多樣,方案嚴謹,觀察細致,記錄客觀,較全面地收集信息并準確分析信息,個性化多樣表達研究成果。關心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及特點問題。
2010臺州市領雁工程科學班。
金挺。
(學號:33號)。
老師開始上課,突然教室門打開了,只見班長氣喘吁吁地跑進來,身上到處傷痕累累,老師大聲說道:”你怎么來得這么晚?“班長一瘸一拐地走到老師面前說:”今天在來的路上摔了一跤,腿摔傷了,爸爸的車子也摔壞了,只好走過來了?!袄蠋熆匆娝蓱z巴巴的樣子,只好讓他先回到座位上。
老師繼續講課。我把前面的吳子傲拉了一下,他沒有回頭,我想這個木魚腦袋天天就知道聚精會神地學習,看都不看我一眼,看著他津津有味地學習,我不禁偷偷地笑了起來,我用橡皮擦碰了他一下,他還是不回頭。
突然,老師出了一道非常難的題,我看見吳子傲毫不猶豫地把手高高舉起,好像信心十足地說:”太簡單了吧!“不愧是我們班上的學習委員,每次考試他成績都名列前茅。我暗暗下定決心向他學習。
我又看了看旁邊的學習成績不太好的同學,他們不是上課寫小紙條,就是和別人玩耍,有人還上課偷偷玩游戲機。
接著,老師又提了個問題,我又觀察了一下成績不太好的同學,他們不是左顧右盼就是抓耳撓腮。
”叮叮?!跋抡n了,通過觀察,我有了很多的感受。我想以后上課時要遵守課堂紀律,掌握所學的前提下,努力捕捉課堂上表現好的同學和表現不好的同學,向學習好的同學學習,這樣我的'作文一定能寫得非常出色。
用了十天的時間,讀完了林高明老師的《課堂觀察——頓悟的藝術》。一共近200頁的書用了這么久,在我來說是很罕見的。一是平時事情很多,看書的時間比較少而且基本都是在夜里完成的;二是一邊讀一邊記一邊想,花了不少時間。如果說這叫讀書的話,我覺得叫“品書”更合適些。讀到這本書,我的心情總是無法平靜下來。雖然林老師主要觀察的是語文課堂,但是教育理念都是相通的;學生遇到的困惑與教師存在的問題都是相近的。于是,林老師筆下的課堂顯得是那樣的熟悉、親切。林老師的語言是清新的、優美的,以至于在品讀本書的時候,始終有種愛不釋手的感覺。我不停地拿起筆記錄,記錄經典之言。我不停地用腦思考,因為林老師的筆觸總是能令我聯想到自己的課堂,我不像是在讀一本書,一本關于教育理念的書,更像是在與一位名師對話,與一位專家交流。
它讓我把讀到的.字字句句演變成了一個個教學場景,它讓我的心隨著每一個字每一句話向更深層次探尋,它讓我的思想與目光向更高更遠的地方求索。讀完了這本書,最大的感觸于己的收獲是兩個多,于林老師是一個想不到。一多,寫得多。我一邊看書,一邊作讀書筆記。一本書,我的摘抄達到30多頁。同時,我也在電腦中寫了很多的讀后感,反思等文章。二多,想得多。每看一段文字,我都會不自覺地聯系到我的課堂中。這些文字仿佛幻化成一個個教學場景,只是自己沒有意識到這樣的教育教學活動本身就是極有價值的財富。同時,值得借鑒的地方或是做得不夠到位的地方,引起了我的思考,重新調整教育教學方式與方法,不斷地改進以求有所提高。比如叫出學生的名字,重視課堂評價語言,注意課堂語言,尊重每一名學生的生命等等。我一直不太喜歡讀理論性很強的書籍或文章,因為在讀的時候總覺得那些沒有感情的文字與我是那么地格格不入。想不到:林老師可以用一種散文式的筆法把我引進教育教學的新境界,學習教育理論可以這樣輕松。與肖川老師的書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肖川老師立足于理念,而林老師立足于教育教學最前沿——課堂。感嘆于林老師閱讀過大量的關于教育教學的文章書籍,書中援引了大量的教育名家的觀點與理論。他一定是利用了大量的課余時間閱讀了這方面的書籍,而這正是我最欠缺的。從他的字里行間,仿佛看到了在燈紅酒綠的奢華世界中的一隅,一位熱愛教育,熱愛孩子的教育工作者秉燭夜讀,奮筆疾書,把滿腔的熱情全部投入到一生的偉大事業之中去!我肅然起敬.
許曉青老師以問題作為教學的主線,其中貫穿語言文字的訓練,從問題的水平來看,該教師理解性的問題占69.2%,提問技巧較單一,注重培養學生讀的能力,沒有應用性的問題。
直問就是直截了當地問,問的主旨即在直接的答案。曲問是一種迂回問法,即所謂問在此而意在彼。這種問法運用得好,會有很強的激發作用。有時虛提一問,無須正面回答,目的是引導學生去探索。有時問題和答案都很簡單,但釋疑之后卻又引起更深的疑問。在本環節中,教師的直問占100%,無曲問。寬問,又叫概括問或籠統問,是指提問的內容較寬較概括而言的。窄問,又叫具體問,是指提問的內容較窄較具體而言的。寬問居高臨下,窄問具體生動,各有各的效用。單問,就是集中提一個問題,然后集中釋疑。有時一堂課就是由一個或幾個單問組成,提問既成為線索,又顯出層次。本環節教學中,教師以“這是一株怎樣的榕樹”貫穿始終,構成清晰的線索。重問,就是重疊提問,又叫連續問,即在短時間內多次提問。提問藝術是一個教師教學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問效果的好壞,往往是一堂課成敗的關鍵;教師講課中不時出現的發人深省的問號,往往被看成是智慧和創造的象征,它會使教學之間、師生之間處于和諧的信息交流之中。
適時的教學等待是增強提問有效性的重要環節,它可以使學生反應長度增加,回答時間延長,答題正確率提高,增強學生自信心,創造性思維活動更加活躍,思維結果更為完善。在本環節教學中,教師提問后未作停頓的次數是10次,占76.9%。教師應當多留一點時間,讓學生有時間整理自己的思維,組織自己的語言。
在學生回答方式上,選擇個人回答的問題數為11個,兩個問題選擇齊聲回答,在觀察時間段內,教師沒有選擇讓學生討論后代表回答這種方式。學生回答方式比較單一,應根據問題的不同類型,采用多種方式回答問題。
理答是教師對學生答問結果及表現給予的明確、有效的評價,其實質是教學信息的反饋。教師理答的態度及行為方式,對學生答問的質量與積極性有直接影響,是有效課堂提問的重要環節。該教師能較為及時地捕捉生成,但理答方式較為單一,簡單肯定占46.2%,不作任何評價為23.1%,簡單肯定占主要部分,評價語有待于進一步豐富,方能實現評價多元化。教師預設問題過于簡單,一問一答式較明顯,沒有孩子潛心會文的時間和空間。
課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觀察點:教師理答方式。
觀察人:劉小敏。
老師們對課堂理答這個詞一定感到有點陌生,通過聽課學習我對“課堂理答”這一概念有了一點了解:“理答是指教師在課堂提問過程中,是老師對學生的回答作出的即時的明確的有效的一種評價,也就是老師對學生回答問題后的反應和處理,是一種重要的課堂教學“對話”,它直接影響學生對某個問題的理解和進一步學習,也影響到學生對一節課,甚至這門功課的興趣與態度。
本堂課教師的理答方式:打斷學生回答,或自己代答4次,占12.1%,這四次基本上都是學生讀書出現問題而打斷的。這節課學生讀完書后老師大部分是以點頭或嗯做評價。這節課不存在消極批評。重復自己問題或學生答案10次,占30.3%.這一項占的比例比較大。追問10次,占30.3%.對學生回答鼓勵、稱贊5次,占15.2%.其中也包括老師借學生評價來鼓勵學生的。鼓勵學生提問1次,占3%.本堂課教師的理答方式占的比例較大的是重復自己問題或學生答案和追問。針對這兩項談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重復理答。
累而不贅。
這節課老師重復自己問題或學生答案10次,占30.3%.這里存在學生回答問題不清楚,老師加以重復。還有老師對學生的回答有些沒給出有針對性的評價,而是用簡單的肯定或重復學生的回答來表示,并賦予一些語音語調,使得學生對答案更清晰,我認為這樣的重復還是不可避免的。還存在當學生做出回答后,教師只是單調地重復,接著提出了下一個問題。這樣的重復學生的答案,有時會起到強調、肯定的作用,但也拖沓了課堂,影響了課堂效率。
(二)深度追問。
不斷升華。
本節課追問10次,占30.3%.這包括當學生對老師的提問回答不明確時,老師變一種問法,以降低難度,這是我們教學中常遇到的問題。學生在體會句子時,往往并不能一下子答到關鍵點,這就需要我們去引導,而引導的有效方法就是追問。學生在老師刨根究底的追問中,深入思考,逐漸明晰。這種追問的目的是讓學生不斷深入了解課文,使他們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還有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又進行有效追問讓他們邁向更高的目標。追問在教學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教學中應該倡導順著學生思路想下去的追問。
總之,許老師在這一節課的理答是比較恰當的,她帶領學生圍繞課文中心先讓學生將學生不易理解的內容轉化為形象的畫面,然后再將畫面轉化到課文內容,再讓學生帶著這種感受去朗讀,也就水到渠成。學生的理解、感悟、朗讀等融為一體。
課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觀察點:教師教學時間分配。
觀察人:馮黨平王茜觀察小結。
學習時間是有效性教學的前提。而合理分配教學時間,則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基本保證。在本次課堂觀察中,我們重點對課堂教學行為的時間分配進行了觀察和分析。我們把師生的活動劃分為兩塊,即教學行為和教學環節。
從表中時間分配可以看出,執教者把大部分的時間花在了師生互動、主動探索、自主學習上。她從生活實際引入,重視引導學生用多種感官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教學中,教師講解的時間不多,教學活動主要通過學生自己的活動和師生間的交流來進行。她講解的時間僅為4分41秒,只占用了整節課的10.79%,而探究活動(師生問答)的時間為27分25秒,占用了整節課61.60%的時間,師生問答中大部分時間用于學生的活動反饋和方法交流,教師的提問大多都能引發學生的思考,提問關注點不是“是什么”,而是“為什么”,這樣能引起學生的思維參與,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比較、猜測、推理、驗證,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學生活動時間也比較充足,11分32秒,約占總時間四分之一,學生的活動包含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動手操作和互相評價,學生有足夠的時間來提取已有經驗和獲得新信息,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新課標對基礎教育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這樣一種“老師很辛苦、學生很痛苦”的現狀,提出了“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新方式。在這堂課中,我們看到執教老師把自己的作用始終定位在“點撥”上,變知識的“傳授者”為學習的“組織者”,最大限度地把課堂時間讓給學生,充分地給學生提供自主發展的機會,注重激發學生的情感、培養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自主地學習、探討、交流、實踐,達到教學目的。真正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目的。
教學時間分配是組織課堂教學的一個必要步驟,而且是優化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一個重要標準。聽課過程中和課后我們也一直在思考,教學時間究竟應該怎樣分配才能更好的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認為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分析教學目標,教學行為不僅為目標服務也為教學效率服務。
2、分析教學內容,教學時間才會有的放矢。
3、分析教學對象,教學時間的分配才會更加藝術和人性。
4、分析學生個體差異,把握課堂的整體學生利益,教學時間的分配才能平衡。
在書中,透視技術主要講解了在課堂上的一些容易忽視的細節。比如課堂提示語過多而不能給學生一個安靜寬松的學習環境、教師高學生一等的心態造成的各種負面影響,這些都是教師有意無意會在平時教學中表現出來的。因此作者提出了要學會傾聽學生的內在:尊重學生的回答、尊重學生的體驗、尊重學生的創意。
“課堂解魅”中的文章大多視角獨特,讓我學習到怎樣保持一顆具有敏感和清醒的心,對我影響最深的是“龜兔賽跑與教育文化”這一片文章,雖然不是很長,但是覺得作者的觀點很獨特:對于龜兔賽跑這一比賽,作者從中發掘了舊的'教育觀念的弊端:對分數的追求導致的評價手段的單一以及對紀律的重視和不關注整體的發展。教育改革是一個熱議話題,新課標提倡多方面的評價學生。但是教育考核制度的制定又為學生的多方面的評價和發展提供了絆腳石,在教育考核制度沒有改變的前提下,教師該怎么兼顧學生的成績和能力及品性是一個需要長期探索的目標,而對于我作為即將踏上教師崗位的新手來說,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但是為了不走彎路我將遵循書中作者給的一些建議:
一、多閱讀,多反思。多閱讀不僅能開闊眼界而且能使課堂豐富多彩,閱讀的過程就是思想碰撞以及新想法產生的過程,沒有閱讀思想就猶如一汪死水,沒有觀念的革新,那勢必不會與時俱進,那也就不會跟不上時代對教育的要求。教師的成長等于經驗加反思,沒有反思的教學是停止不前的,只有在不斷地反思之后才能前進自己的教學方法。
二、與學生平起平坐。學生與教師是平等的,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的個人體驗,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和機會、在交流時避免命令性的口語、記住孩子的名字以及了解學生的習性,學會傾聽學生的內在體驗而不是外在表象,運用教育機智保護學生的脆弱。
三、保持童心。孩子有和成人不一樣的情感體驗,而這不該被教學扼殺,作為教師要保有童心并且保護學生的童心。面對課文的參考答案我們要允許學生提出新的見解并且鼓勵這種新的想法,這樣的孩子才是天真可愛的。為了學生的長期發展我們應該要喚起學生質疑的本能,保護學生的學習探索的興趣和意味,讓學生的思想更加開闊。
今年寒假我校發了一本《課堂觀察》,拿到這本書的第一反應是:觀察什么?怎樣觀察呢?觀察后有什么作用呢?這些問題在我腦海里產生。接著是,學校請朱教授給我們做了精彩的報告,科組長向我們簡單介紹了什么是“課堂觀察”?;旧现朗鞘裁礀|東。原來是聽課評課走向更專業的發展道路。最后是自己看完《課堂觀察》這本書,才對課堂觀察的真正面貌有更深刻的了解與掌握。
現在,我聽課前,聽課時的目標不那么明確與清晰。我聽課的目的帶著的是學習的心態,但究竟學什么自己也不清楚。再次,聽課后進行評課,我更是害怕??赡苁怯捎谧约旱慕虒W經驗嘗淺,洞察課堂問題的敏銳力不強,不能說出自己深刻的體會與想法,往往評課時說的是客套的話。但通過學習《課堂觀察》后,才明白它是教師專業學習的重要內容,是一種行為系統,研究方法,工作流程,更是一種團隊合作。它包括課前會議,課中觀察,課后會議三個環節。課前會議它讓我們明確觀察目的,選擇適合自己的觀察對象,確定觀察行為;課中觀察,讓我們收集觀察所得來的信息;課后會議,讓我們處理觀察數據,呈現觀察結果,解決我們教學中遇到的問題,使我們評課有據可論,而不是夸夸其談。這一系列的行為系統,研究方法,工作流程,合作方法緊緊圍繞著學生課堂學習的改善而運轉;促進老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有助于學校合作文化的形成。
課前,帶著自己特定的具體目的去聽課才會有事半功倍的效用。課堂觀察的第一個階段是課前會議,而課前會議著重解決的確定課堂觀察點。確定課堂觀察點本人感覺有點困難。因為一節課來,師生的具體行為有很多,而觀察點還必須是可記錄的,解釋的,如果我選定的觀察點是不可記錄的怎么辦?可能是由于個人理解問題,我認為被觀察者在說課時必須很詳細地介紹這節課是如何操作,才便于我們確立觀察點,而本書說是課前會議要15分鐘,我想沒一節課也確定不來。
而本人認為課堂觀察中最難操作的是選擇或自主開發課堂觀察工具。首先,每個人的觀察點不同,就要有不同的觀察記錄工具。再次,由于每個學科的教學性質不同,課堂類型不同,課堂教學情景不同,需要有較強針對性觀察記錄工具。雖課堂觀察讀后感然,不同觀察記錄工具可以自行開發,我覺得開發時,對我來說有困難,需要培訓與指導。再者,我發現本書的課例研究中的觀察記錄工具有些是定性觀察的,而記錄的信息是比較主觀的,不夠確切,如:熟練度處記錄(熟練與不夠熟練)那么以什么標準來確定呢?沒有清楚說明。而我們開發時也必須考慮到這一點,否則,有時觀察記錄的數據也不夠科學與確切。
總的來說,就課堂觀察的構成比我們現在的聽評課程序的目標明確;觀察后,還能有理有據地評論。俗語說“書上得來終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但是課堂觀察這個新生事物對我來說書上得來都覺難,覺知此事要努力。
這次課堂觀察我們組觀察的老師是方潔老師,方老師上的課是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幸福的收藏》,我的觀察點是課堂上學生的參與度。雖說這節是語文實踐活動課,但其中也蘊含了口語交際的特點,《語文課程標準》指出5—6年級的學生口語交際的要求其中一條是:學生樂于參與討論,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
根據課堂上我的觀察統計,這節課聽課學生共有29人,參與人次是34人,參與人數20人,占69%;主動參與20人,占69%,被動參與9人,占31%。其中程度好的12人,參與8人,占67%;表現一般的13人,參與9人,占70%;學困生4人,參與2人,占50%。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一、課堂上學生的發言面較寬。方老師上的是六年級的課,我們都知道,一般學生到了五六年級,都是越來越不愿意發言,發言權總是掌握在個別學生的手中。在這節課上,我們看到,學生的發言面還是挺廣的,大部分學生還是比較樂于參與討論,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可見,這與方老師平時的訓練是密不可分的。
二、老師能夠廣泛地利用好語文學習的資源,珍視體驗,使學生能全身心地參與整個教學過程。比如導入部分從一組童年的照片入手,勾起學生童年的回憶;接著又用一個心理測試小游戲,使學生暢所欲言地說幸福、品幸福;第二部分老師又利用了一個催人淚下的公益廣告,找到幸福不僅是享受的過程,更是給予;最后,又以游戲和一組照片結束課程。
三、學生在課堂上學得是否自在,關鍵是自己是否被關注,整節課方老師不僅珍視優秀生的體驗,還珍視表現一般和學困生,提高了課堂上學生的參與度。
建議:
1、語文老師要在具有教學廣博的文化知識和豐富的生活閱歷的基礎上,塑造自己富有人文精神和文學色彩的教學形象,但本節課課堂氣氛過于低沉,建議老師用自己的優勢吸引學生,提高課堂學生的參與度。
2、參與的基礎不是服從,而是平等。這節課上,小組討論時,學生七嘴八舌發言,但是,老師對他們正討論的內提了一個問題,結果課堂馬上變得安靜,與先前判若兩人。原因在于老師在確定提什么問題時,沒有考慮學生會提什么問題,學生對什么問題感興趣。學生的參與不是他們自發的要求,而是對教師的服從。
華東師大的葉瀾教授曾經說過:課堂教學是“師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經歷,是他們生命的、有意義的構成部分?!碑斎?,在實踐教學中,由于存在著個體、文本內容、教學環境、教師心理差異因素,很難在每一堂課讓學生以飽滿的狀態投入學習,可能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準參與度?!钡虒W是充滿希望的藝術,只有憧憬,才有更高的追求。
尊敬的校領導,老師們大家好!我是到咱們學校交流學習的王瑰穎老師。雖然來咱們學校時間不長,但咱們劉中干凈整潔的校園環境,平易近人的領導關懷,團結奮進的教學氛圍,熱情淳樸的同事關系,都深深地震撼了我。所以,我借此機會由衷的感謝校領導和同事們給予我的幫助與關懷,讓我在這陌生的環境里感受到了家一樣的溫馨!
開學初,我聽了一節劉雪老師的數學課,也對咱們學校課堂教學模式有了些許了解。組里安排我參加這次題為《課堂觀察》的聊書活動,但說實話,我對什么是課堂觀察,還僅限于在網上查找到的初淺認識。就字面意思,我理解課堂觀察應該是指一種新型的聽課模式。所以,今天我就結合從教幾年來的一線教學經驗,談談我的幾點感受,望大家多多批評指正。
一、課堂觀察要察覺出有問題的學生,并予以解答。
很多老師上課時太在乎自己備課內容的充分展現,而不會根據學生情況具體的隨機應變。我認為一節好課,不是一節精彩的呈現,而是面對學生突發情況,合適的處理,給學生滿意的解答,即使內容涉及后續課的深度,也要適當的給學生合理的解釋,讓其“心服口服”。而不是讓學生懷揣著很多疑問,勉強覺得聽明白了。
二、課堂觀察要注意學生的微表情,挖出有疑問卻懶得問的學生很多學生不愿意問問題,在課堂上老師要會察言觀色,時刻注意到學生的微表情。講到難點時,總會有孩子露出疑惑的表情和發出微小的聲音,可卻又不愿意大膽舉手質疑。這就需要老師主動叫起這樣的學生,首先肯定其質疑的勇氣,再鼓勵其勇敢的說出不懂的地方。這樣,也可以與更多同學分享他(她)的問題。從而帶動全班同學勤學好問的學風。
三、課堂教學中也要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
做班主任工作多年,課堂上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導不僅有助于我班主任工作的開展,而且讓我的數學課生動有趣,學生不再覺得數學枯燥。發現問題,就及時解決,耽誤幾分鐘正課,絕對“值得擁有”!記得前幾天,有一次天很熱,大家吵著要開風扇,我就讓后面同學把風扇打開。李樹恩說:老師,別開,我一吹風就臉疼。劉博大喊道:憑什么大家要讓著他一個人?我走過去,發現李樹恩的臉上有一小塊傷痕。我就對大家說:同學們,咱們班是不是一個“大家庭”?大家說是。家庭成員有生病的,我們應不應該照顧一下。大家紛紛點頭。我又說,李樹恩同學不太舒服,大家是應該遷就他一下,還是為了自己的舒適,置別人感受于不顧?同學們,立刻明白了我的話。表示不開風扇,也能忍受。順勢,我講了一些案例,讓他們懂得了謙讓友愛,互相尊重的道理。
剛到九中時,我們的何校提倡寫教學反思,而且他每本都會親自批閱,對于老師們的反思認真的閱讀認真的回復。后來,很多老師開始應付,覺得寫反思工作量大,每天寫難免詞窮。我認為,課堂觀察和教學反思適當結合,互相補充,應該會有不錯的效果。課堂觀察隨時隨地可以進行,但偶爾一次課覺得自己有亮點或不足就可以寫寫反思。沒必要天天寫或周周寫。只要覺得有收獲,就可以寫,也可以用來當做課堂觀察的反饋記錄。日積月累,相信對我們的教學一定大有裨益。
以上,就是我個人的幾點教學感受,說的不當之處,望同事們多多批評,很高興和大家有這個緣分共事三年,再次感謝大家??!
2016/10/9。
隨著新課程的逐步推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問題越來越成為關注的焦點,這就需要我們教師立足于課堂,不斷學習和提高。當然,學習不能茫然,正當我們為此茫然時,學校為我們每位教師發了一本《課堂觀察------走向專業的聽評課》,我們如迷途的羔羊找到了正確的方向,如饑似渴地學習著,收獲著,并嘗試在實際聽課中應用著。它也成為了我經常翻閱的一本工具書,給了我在教學研究上的指導和理論依據。
《課堂觀察》這本書由四個部分構成:第一部分:故事分享。課堂觀察的研究與實踐,一路走來,編者們有著太多的艱難、太多的思考和太多的喜悅。這部分收錄了課堂觀察大區域合作體--浙江余杭、北京海淀、于夏銀川探索的若干故事,與讀者分享。第二部分:問題解答。專業行動不僅需要經驗積累,而且需要知識基礎。編者選擇了20個問題,用問答的形式,簡明扼要地介紹了課堂觀察的概念、意義、操作技術與流程、局限性,以及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這對教師形成正確的觀念并在這種觀念指導下行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第三部分:范式創新。主要介紹課堂觀察工具,從學生學習維度、教師教學維度、課程性質維度、課堂文化維度等四個方面進行設計,各種用表形式多樣,內容十分豐富,教師可以從中選擇性地利用用表,結合自己工作需要,對用表做適當的修改和整理,該部分內容具有實際操作的作用和意義,也是本書的精華部分。第四部分:課例研究。記錄課堂觀察活動后,編者撰寫自成一體的課例,呈現完整的課堂觀察活動過程。一共編印4個案例,為教師開展課堂教學研究提供活生生的范本,具有借鑒意義。
讀完這本書,我對“課堂觀察”這種嶄新的課堂研究方法有了深入的了解,原本心中的一些疑惑也得到了解答,心中有了一點感悟:教師在進行課堂觀察前必須首先明確課堂觀察的目的。
課堂觀察的目的既不是對他人的課堂進行鑒別與改造,也不是對裝飾或者優化自己的課堂教學,而是通過課堂觀察來優化聽課人與上課人的課堂教學理念,來提升聽課人與上課人的課堂教學能力,正是借助于對上課人教學專業水平的提升,借助于對聽課人教學專業能力的提高,來實現對上課人與聽課人課堂教學的優化與改造。
讀了《課堂觀察》,走進他人的課堂,學習了他人的課堂優勢,吸取了他人的課堂劣勢之后,我就會反身識別自己的課堂優勢與劣勢了,從而通過拓展自己課堂優勢來提高課堂教學能力。
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的學習可以不再局限于課堂。網絡培訓,對于在崗位工作的人來說是一個學習的最佳途徑。它可以保證我們能夠不斷繼續學習,終生學習,不斷地積累新的知識、經驗。
本次網絡培訓,我參加了徐老師的《現代教育技術下的聽評課與課堂觀察》。通過此次培訓讓我深刻體會到了自己的不足之處,對我以后的教學受益匪淺。徐老師從聽課、評課的意義,可能會出現的誤區,以及現如今評課中出現的一些問題等方面進行全面分析,讓我們深刻地了解到了自己在這方面存在的問題。然后徐老師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許多有效的解決方法,還細致的講述了評課的八大原則,讓我們在聽課評課中學到了許多寶貴的經驗。
如何上好一堂課僅僅依靠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是不夠的。還需要不斷的積累課堂經驗。作為青年教師我們的課堂經驗來自哪里呢?當然是教學經驗豐富的老教師、以及骨干教師、同伴教師之間的觀察學習等。因此,如何積累豐富的教學經驗,首先要學會聽課、觀察別人課堂教育,從觀察他人的課堂教學中、從聽課、評課中獲得教育經驗,然后進行不斷的實踐、反思,轉化成我們的教育教學方法。
通過這次培訓,我對新課程理論下聽評課與課堂觀察有了深刻的了解,受益匪淺。以前在聽課過程中主要是注重觀察老師的“教”,而忽略了幼兒的“學”,導致很多時候無法正確的把握孩子們的理解能力,知識經驗等,本次培訓讓我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能更好的聽課、評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我也十分感激老師對此次課程的指導,以后有機會希望能多多參加這樣的培訓,以此來鍛煉自己。
課堂觀察是課堂研究廣為使用的一種研究方法。課堂觀察是指研究者或觀察者帶著明確的目的,憑借自身感官以及有關輔助工具,直接或間接從課堂情境中收集資料,并依據資料作相應研究的一種教育科學研究方法。
好的課堂觀察可以改善課堂學習的質量。教師可以用不同的追問方式:追問—形成精準的理解;探問—掘一口井引一泓清泉;轉問—另辟蹊徑;逆問—逆向思維。好的追問能使課堂生成豐富的教學資源;能使學生的思維活動走向“深度”,出現質疑批判;創新思維的嚴密性、敏捷性等品質得到訓練;能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變得更有寬度、更有厚度、更有溫度;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也得到培育。
正是通過教師對自己的和同事的課堂的觀察,增進了教師對自己行為的意識以及對自己行為的責任心,促進其系統地、批判性地反思自己的教育和教學行為,發展其自主性的專業判斷力,并通過觀察研究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學校得到發展的同時,也使自己的職業成為一個自我發展的過程。如果在一個學校里,課堂觀察在教師之間形成風氣,它就像一個中樞活動,連接了個別教師,促進教師成對或成組地協作,使教師成為一個整體,使學校更有活力。課堂觀察是伴隨新課程實施的產物,是教師教育教學實踐反思的鏡子,通過觀察能提升教學的有效性,研究課堂教學觀察對于促進我們教師的學習發展是非常有必要的。
1950年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貝爾思提出了“互動過程分析理論”,他開發了類人際互動行為編碼作為課堂觀察研究框架,自此開始了系統的課堂觀察量化研究。
1960年美國課堂研究專家弗蘭德斯研究出了“互動分類系統”,他開發了一套編碼體系用于記錄課堂中師生語言互動狀況。量化工具的出現使課堂觀察的實施更具可操作性,研究者按照預先設計好的量表內容來記錄和詮釋課堂事件,實施起來難度不是很大。但是,僅憑量化工具來研究課堂有其片面性,它無法記錄非語言的主觀感受。因此,不可避免的會漏掉很多重要課堂信息。
20世紀70年代質性研究方法被引入到課堂觀察中,自此,研究者可根據自身經驗用文字描述和詮釋課堂事件。
近年來,研究者們傾向于將定量與定性的研究方法相結合,在運用量表記錄課堂信息的同時,對某些課堂事件進行主觀的描述與詮釋,以期更全面客觀地展示課堂的全貌,便于課后分析與推論結果。
關于“課堂觀察”,研究者主要從三個角度來理解:
一、從方法論的角度看,課堂觀察有一定的研究目的、工具和程序,是一種教育科學研究方法。
二、從教學手段的角度看,教師通過觀察學生和反省自身獲得教學反饋,是一種提高教學的有效性的手段。
三、從發展途徑的角度看,課堂觀察促進了教師專業發展,改善了學生學習,是一種實現師生共同發展的有效途徑。
此外,還有研究者認為課堂觀察是一種行為系統、研究方法、工作流程和團隊合作等。
研究者多將“課堂觀察”視為一種教育研究方法,在一定的理論指導下,觀察者帶著明確的目的,憑借自身的感官以及有關輔助工具,直接或間接從課堂上收集資料,并依據資料做相應的分析和研究的方法。相比于傳統的“聽評課模式”,“課堂觀察”作為一種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不僅僅關注的是老師講課的內容,教師教課的技能,是評價教師教學水平的關鍵量表。而且,它以一種全新的視角觀察課堂,關注教師的專業化成長,試圖營造一種有助于開展校本教研活動的合作的教研文化,所有的觀察點都是為了改善學生的課堂學習而設計,促使教師和學生都得到全面發展。
課堂觀察和一般的觀察不同,它要借助一定的工具。課堂觀察的內容主要通過量表內容來呈現,量表就是用數據和文字來量化和解釋課堂活動的一種工具。近年來,研究者們在根據需要改進了部分量表的同時還自行開發了一些量表,這些量表主要涉及教師教學、學生學習、課程性質和課堂文化四個方面。
教師教學:包括教學態度、講解行為、教學時間分配、課堂提問、評價語及教學機智等。早期的有的教師行為特點量表和的教師表揚技能觀察表,近些年的有教師講解行為量表等。
學生學習:包括掌握知識、參與合作、情緒狀態及課堂紀律等。如學生對核心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觀察量表等。
課程性質:包括學習的目標、內容、實施和評價等。如各個具體學科觀察量表和課堂教學資源整合觀察量表等。
課堂文化:包括師生情感關系、師生互動、學生生成狀態及教師教學境界等。
課堂觀察是一種工作流程。它包括課前會議、課中觀察與課后會議三個階段。從課前會議的討論與確定,課堂中的觀察與記錄,到課后會議的分析與反饋,構成了確定問題———收集信息———解決問題的工作流程?;谡n堂觀察,教師認識、理解、把握課堂教學事件,澄清教學實踐的焦點問題,并在數據分析的基礎上反思教學行為,尋求新的教學改進策略與方式。
四、課堂觀察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原因以及改進建議:
(一)、出現的問題:
1、過于注重細節而忽視有機整體,容易失去對整堂課教學本質的把握。
2、觀察者的課堂觀察技能普遍較低。
3、被觀察的課堂是“非常態化”的。
4、教師間缺乏真正意義上的合作。
(二)、問題的原因:
1、課堂觀察作為一個專業的研究活動,費時多,而中小學教師飛工作量大,時間少。
2、“家丑不可外揚的”思想深入其中,簡單的認為課堂觀察是評教、評優的重要手段,教師之間的激烈競爭影響課堂觀察的真實性的時效性。
3、“課堂觀察”作為一項專業技能,大部分一線教師缺乏必要的技能培訓。
(三)、改進建議:
1、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文化,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與保障。
3、課堂觀察活動應具有針對性,要兼顧不同學科的不同特點、不同結構和教學內容的差異性。
4、在研究中不可能單獨運用一種觀察,要改進課堂觀察,提倡定量與定性,微觀與宏觀相結合,而是多種觀察類型相互結合,以實現優勢互補。比如:“現場的課堂觀察技術”能全面描述、分析與解釋細微課堂事件,但其主觀性較強。而“非現場的課堂觀察技術”運用各種先進設備攝錄整堂課或某教學片段,并在課后可進行反復觀察,其資料的收集和分析比較客觀。但容易忽略課堂中一些重要的情感因素。因此,我們應結合兩種技術來開展課堂觀察研究,置身于課堂現場中并且充分利用各種技術設備,在收集客觀資料的同時對課堂現象進行適當的描述與解釋。
。
第一眼看到《課堂觀察——頓悟的藝術》這本書后給我的感覺是應該是理論性比較強的書,但是通過很長的一段時間的閱讀后發現這書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難以理解。通過認真的閱讀讓我明白到“課堂觀察”,就是對40分鐘的課堂進行理性與感性的觀察、分析。我們作為一名教師觀察課堂,最主要是用心去傾聽學生的內心世界,明白他們需要什么。一堂課當中教師不能只是注重說教,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得快樂,學得明白。所以教師不僅觀察自己的課堂,還要去觀察同伴的課堂,觀察和傾聽課堂當中發生的一切,吸取經驗豐富自己的教育方式。余文森教授在為本書所作的序中寫道:“教師大半輩子生活在課堂中,如果缺乏對課堂的觀察與反思意識,缺乏對教育教學的觀察與思考意識,那么他就很難實現專業的提升。觀察課堂,保持思想,這是我們教師走向自我、走向名師、走向大師的重要一步!”所以說教師用心的觀察課堂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用心的傾聽,會有意外的收獲,這種收獲是用錢也買不到的,只有用心過才會明白其中的奧妙。
凡是沒有耐心而持久地觀察過課堂,沒有在中小學教師中生活過的,沒有感受到與孩子打交道的樂趣與困難的,沒有這些鋪墊,就算這位專家的理論與思想怎樣美怎樣好,都是不足為憑,不足為信。觀察課堂莫過于傾聽學生的內在的思想世界。在教學中缺乏的就是真實的傾聽——留心觀察課堂。在《課堂觀察——頓悟的藝術》一書中就有這樣的案例:“在課堂當中經常發現這樣的場景,教師提問時,許多學生紛紛舉手,被指名回答問題的學生很興奮地說著問題的答案??墒墙處熞粫壕o盯書本,一會兒目光游移不定,一會兒忙著在黑板寫板書??,學生的回答中或許已經把答案說出來了,教師因為分心,沒有認真去聽,所以也沒有發覺學生的答案是否正確。教師只是等學生回答問題后,自己再說一遍答案,不管學生之前的答案對否,就繼續下一個教學環節”。這樣的教學情境,對于教師來說是一個非常致命的毛病,可以影響到學生在未來的課堂中學生的積極性。在我初為教師的時候這樣的狀況也出現過,看完這本書,我以后不允許這樣的情況出現的,是因為看完《課堂觀察——頓悟的藝術》書后受到了啟發,所以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傾聽,傾聽別人內心世界。
傾聽是一種智慧,教師真實的傾聽不僅用耳朵工作,更多是心得敞開與接納,只有心靈才能發現外在的肉眼及感官看不到、聽不到、摸不到的最珍貴的東西。豎起心靈的耳朵才能抵達言詞不斷延伸的世界。善于傾聽的教育者,可以準確無誤的透視學生們思維行走的路徑,感受學生的困惑、疑懼、猶豫、歡欣??善于傾聽,就不會迫不及待地將已知道的安安和盤托出,而是認真傾聽學生們的思維的蕩漾。比如書本的舉的一個例子:在佐藤學先生的《靜悄悄的革命》一書中提到一個案例,菅野先生在科學課上,讓四年級的學生通過實驗確認“云是怎樣產生的”。做實驗時,不一會兒,水沸騰了,水蒸氣從玻璃管冒出來,看到這樣的情景,每個學生用各種語言來表達各自的發現。有的說是:“煙冒出啦?!庇械恼f:“不是煙,是熱氣!”有的說:“熱氣變成白色了?!币灿械恼f:“是這熱氣就水蒸氣?!痹谶@過程中很有意思的是,每個人的發現與表達的語言在教師中不斷連鎖的產生出來。開始時“水蒸氣”的概念只有部分學生知道,不久之后,每個學生都在運用這一詞匯了。菅野先生就是在傾聽中發現學生如何把這一詞匯變成自己的語言來使用的??茖W的認識就是這樣在合作交流中建立起來,然后再由每個人將之內化的認識,這一過程就是水到渠成,并沒有教師的灌輸與強制。菅野先生的高明之處就是引發學生相互傾聽,在傾聽中視界融合,認識重疊,傾聽就是內在的對話,“吸人之長,啟己之思”。
置身課堂之中,生活在學生之中,不加省思的心常常會被語言的外殼堵塞,兩耳塞聰,于是我們無法感知到智慧在學生的大腦中是如何掙扎的,如何被阻斷的,又是如何艱難地突圍而出??我們成為局外人,無法走進學生的生命世界。
唯有認真傾聽的人,認真觀察的人,才是成功的教育者。
我參加移動教育資源與培訓中心在20xx年12月1日xx鎮水城完小組織的教研活動。有五個鄉鎮完小的教師共200余人參加聽課。參觀三室、常規活動,與我一同參加的教師們,聽課時沒有手機響,沒有隨意進出,年長的,年輕的都仔細聽,認真記,這種進取的心讓我深深嘆服。
這次教研活動的開展,使我得到了相互學習的機會,學會了更多的教學方法,有了很大的啟發和進步。我就將我在這次教研活動中收獲的想法總結如下:
1、我參加聽了三年級的語文寫作課“吹泡泡”,五年級數學課“多邊形的面積”,一年級的兩堂語文課,對我教育和啟發很大,教師上課大方得體,非常的有感染力,把激情帶進課堂,以飽滿、高昂的激情和良好的心態走進課堂,寓教于樂。
2、教師把微笑帶進課堂。在課堂上教師用自己的眼神、語調表達對學生的愛,創設了一個輕松快樂的課堂氛圍。把歡樂帶進課堂用幽默風趣話語來拔動學生的心弦使學生在樂學中漸漸做到會學善學。
3、教學設計上圍繞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如何讓學生動腦子學習等方面,設計出靈活得當有效的教學步驟。
4、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和協作能力,以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發展的主體的教育方式,使學生愿學樂學,越學越愛學。
5、提供交互式的學習平臺,也就是創造氛圍、空間,不但提供學,還提供實踐的機會,讓學生時時人人都有提問、發表交流,展示的`機會,精心組織學習活動,組織好學生自學,使每個學生都能獨立思考,組織好合作學習,既做到在互動中把學引入深入,又做到因材施教。組織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強、調控,以全面實現教學目標。
總之,通過這次活動,通過聽各位老師的課,通過和其他老師的交流,在我的教育教學中,我發現了不少問題和不足,通過互相比較,找出了自己工作中的漏洞,所以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會努力補充自己的不足,希望自己能夠參加這樣的活動,學習到別人的長處,不斷提高自己,讓自己的教學工作質量有所提高。
為使我校教師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增強業務能力,我校非常榮幸地請到了松山區教研室的姚偉艷老師給我們做了一次精彩的報告,通過聆聽講座,我對課堂觀察,專業的聽評課有了新的認識,現在來談談自己的體會:
以前簡單以為課堂觀察就是我們日常教學的聽評課活動,現在明白課堂觀察通過觀察對課堂的運行狀況進行記錄、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礎上謀求學生課堂學習的改善、促進教師發展的專業活動。它需要我們觀察者帶著明確的目的,憑借自身感官及有關輔助工具(觀察表、錄音錄像設備),直接(或間接)從課堂上收集資料,并依據資料做相應的分析、研究。
課堂觀察的程序包括課前會議、課中觀察、課后會議。課前會議很重要,這點跟日常的聽課有所不同。課前會議,觀察者與被觀察者集中一段時間進行有效的商討,確定課堂觀察的目的、重點、量表制作等相關事項。同時也給觀察者和被觀察者提供了溝通交流的平臺,便于觀察者確認自己的觀察點。所以,課前會議,觀察者與被觀察者每一位成員都要參加,而且要認真對待。
課后會議同樣很重要,被觀察者要進行課后反思,觀察者要簡要報告觀察結果。觀察者可以以觀察信息完成的量表為證據,作必要的推論。會上,形成某些結論和改進教學行為的措施。對于像我們初涉教壇的年輕教師,課后會議就是我們求經的平臺了。我們可以汲取他人成功教學經驗,改進自己的教學技能。對于存在的問題,我們要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并改正。所以課后會議為我們年輕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了一條很好的途徑。
三、進入現場觀察要注意哪些問題。
四、合作。
課堂觀察不同于傳統的聽評課活動,它改變教師傳統的單兵作戰的聽評課模式.面對復雜的課堂教學中的問題,課題組所有成員集思廣益.一周二次的會議即課前會議和課后會議,便是傾聽、交流、討論的平臺。
我會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應用課堂觀察,與其他老師通力合作,創造成更優秀的成績。
課堂觀察就是要求觀察者帶著明確的目的,憑借自身感官及有關輔助工具(觀察表、錄音錄像設備),直接或間接從課堂上收集資料,并依據資料做相應的分析、研究的一種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它是教師日常專業生活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是教師專業學習的重要內容。課堂觀察的基本理念是課堂觀察“為什么”、“是什么”、“追求什么”的問題。通過觀察,提升教師教學業務水平,使學生的課堂學習得到改善。課堂觀察的方法可以是多元的,觀察者可以通過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就課堂上一個或幾個比較重要的問題進行觀察,也可以是對不同教師的同一節課進行觀察,還可以是對一個教師的多節課進行跟蹤觀察。課堂觀察不但是教育科學研究中收集資料的手段之一,也是一種獨立的教育科研方法,它在教育教學研究中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
教師走進他人的課堂,可能會因此而發現他人的課堂經驗,也可能總結出他人的課堂教訓;但對于自己來說,既然主動地走進了他人的課堂,當自己走出他人的課堂時,也就得問自己一句話:我在他人的課堂中得到了什么?這才是課堂觀察最為根本的目的。觀察他人的課堂,鼓勵他人是非常重要的,但最終還是要服務于自己的課堂,不僅僅要豐富自己的課堂經驗,修正自己的`課堂教訓,還有必要加深自己對課堂教學的理性認識。
剛結識“課堂觀察”這個新穎的概念,盡管抽象,沒有任何經驗,感覺實施課堂觀察,能夠很好地改變教師教學理念,提升教師專業發展水平,提高教師課堂教學實效。首先,課堂觀察的起點和歸宿都是指向學生課堂學習的改善。教學是依賴教師和學生而存在的。無論是教師行為的改進、課程資源的利用,還是課堂文化的創設,都是以學生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為落腳點。即使所確定的觀察點不是學生,其最終還是需要通過學生是否學得有效來得到檢驗。因此,課堂觀察始終緊緊圍繞有效課堂的進行而存在。
其次,課堂觀察研究能提供教師教學行為的客觀素材,為教師提供反饋信息,提供實踐性反思素材,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課堂觀察促使教師由觀察他人課堂而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行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無論是觀察者還是被觀察者,無論處在哪個發展階段的老師,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堂觀察,從而獲得實踐知識,汲取他人的經驗,改進自己教學的技能,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課堂觀察不僅是一種方法,也是一種研究活動??梢暈橐环N促進教學的方法,可以增進教師教學目標的達成,提升學習成效;課堂觀察也是一種探究,通過這一途徑,可以有助于教師發現、分析和解決教與學的問題。
對新課程課堂教學點滴思考(講座提綱)課堂是教師工作的主戰場,在教育改革的新途徑中,我們如何打好這場主戰役,從理論和實踐的兩個方面反思現今的課堂,重新構建起明天的課堂,是實施新課改的關鍵。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九大方面二十個問題在第一方面“課程改革的目標”(2)具體目標中指出:(課程功能)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課程實施)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使用的能力。在第四大方面“教學過程”中指出:
(10)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認真體味以上既是我們應該達到的目標,面對現狀時那也不得不說是我們的衷心祈望和不懈追求。由此,我們理想的課堂應該是什么樣的?(重構課堂)。
1、美國著名的教育學家梅里爾。哈明在《教學的革命》一書中描述了鼓舞人心的課堂中可以觀察到五種品質:清晰的尊嚴感—————不管有沒有天賦,學生們都有昂首挺胸,大膽地發表意見,顯得自信,無憂無慮。他們相信自己,也把自己視為有價值的、值得尊重的人;流淌著輕松的活力—————學生們顯得生機勃勃,有活力、健康。所有學生都忙碌著、參與著;自主性—————學業生們做出恰當的選擇,主導并約束自己,持之以恒地自愿學習,沒有被逼迫地學習地現象;集體感——————共享合作、相互依賴、親密無間。學生們彼此支持,也支持老師,沒有對抗和拒絕;覺察————學生是機靈又富于創見的,他們知道自身和周遭正發生的一切,能駕馭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也能適應周圍人群的思想與情感。
2、華東師大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所鄭金洲教授課堂不是教師表演的舞臺,而是師生之間交往、互動的舞臺課堂不是對學生進行訓練的場所,而是引導學生發展的場。課堂不只是傳授知識的場所,而且更應該是探究知識的場所。課堂不是教師教學行為模式化運作的場所,而是教師教育智慧充分展現的場所。
現有課堂存在的弊端:教條化(惟教材、惟教參、惟教案)模式化(教學結構的模式化、教學具體行為模式化)單一化(教學目標單一、教學組織形式單一、活動角色單一)靜態化(課堂中無真正的互動交往、課堂上只固化了知識,極少涉及探究知識和方法和過程。)當我們從自己的課堂中走出來的時候,不妨問自己這樣幾個問題:
1、你真正弄清“三維目標”的關系了嗎?理想境界:“學生在情趣盎然中,通過一定的過程和方法,掌握了知識和技能。不是一個一個被分開的目標;實際上一個好學習活動,可以融合全部的三個目標。能力的問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問題,都是附于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之中,是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得以形成和發展的。但并不是說學生獲得了知識的同時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就能得到發展。例:(有感情朗讀課文,抓住重點詞語體會人物的高尚品質。測量圓周率多次的數值不一樣,教師為了進度快只取3————3.5之間的值,與3.14相差的大的數據一概不要??瓷先ナ莻€小事,但是傳達了一個什么樣的價值觀?數據是可以人為地選擇的,為了某個目的可以進行修改客觀得到的數據。教師應利用這個契機,教育學生尊重客觀事實,著重客觀事實,認識到測量是有誤差的。減少誤差有兩種方法,第一盡可能認真,仔細;第二,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由此可見知識技能與情感態度價值觀(這里指的是科學態度,態度不僅是指學生的學習態度。)是可以水乳交融的,而不是針對某一目標,人為添加上去一個教學環節。
2、你真正關注學生了嗎?真正關注每一位學生了嗎?兩個不同向度和層次的問題?!皩W生課堂太活了,我駕馭不了啦!”你應該想到學生在做什么?他們的真正需要是什么?是否面向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差異教學?!氨5椎乃枷氩荒軄G”,“一只水桶裝水的多少,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木板?!苯處煈o予關注,發揮班級授課制的優勢。
3、知識是你直接“給”的,還是你“導”的?應引導學生經歷過程,體會方法?!敖o”慣了,如直接講例題、直接提出問題,代替學生的思考與實踐。
4、你組織的小組合作學習有效嗎?(重點講,把圖畫出來)。
5、你的評價科學嗎?方式、角度多元化。教師的評價是“標準參照”還是“常模參照”?評價是一個促進發展的過程,有反思,學習,激勵,督促等的。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pingyujiyu/41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