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模板可以幫助教師制定目標和評價標準,有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這是一份國內外優秀教師總結的教案模板集合,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趣味的繪畫工具》是省小學信息技術教材第一冊(下)的資料,教學對象是小學四年級學生。它是教材關于金山畫王畫圖知識的初步認識,并且貫穿著以后整個的畫圖知識教學,是學生能夠順利、快捷操作使用畫圖的基礎之一,也是構成學生“了解熟悉——基本技能——綜合運用”這一合理知識鏈的必要環節。教材目的是讓學生學會金山畫王中一些基本操作工具的運用,重點是掌握利用金山畫王畫板下的9種工具的基礎操作及利用工具畫圖。新的工具的學習與使用,對學生充滿著挑戰,能夠讓學生在現有的基礎上,產生一種求知與創作的沖動。正是這種沖動,也導致了學生內心夢想與實際技能的不平衡。所以,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學習和創作的欲望極其強烈。學生的需要與興趣就是學生探究的動力和起點?;诖它c,從信息課本身的學科特點出發,結合學科課程整合理念,我設計了這一課時,目的在于讓學生掌握各種工具的同時,著重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思維本事,自我創新本事,進而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拓展信息技術課,只教電腦操作狹隘的課程局面。爭取把更多的信息納入到我們信息課程體系中來。培養學生的綜合本事,從而使學生發現美,感覺美,創造美。讓他們在無數的失敗中尋找成功,感受成功的歡樂。
從資料層面出發,對具備必須抽象思維本事和動手操作本事的四年級學生來說并不難,并且也是學生十分感興趣的東西,所以在課堂上只需堅持精講多練的原則,重難點知識讓學生經過自我探究和小組合作學習等主要學習方式完成,同時結束教師適當個別指導。
認知目標:讓學生熟悉和掌握畫板下工具的操作。掌握對工具的綜合運用的方法。
本事目標:培養學生如何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本事。
培養學生自我探索、自主學習的本事和自我創新、團體協作的本事。
情感目標:讓學生在無數的失敗中,尋找并且體驗成功。
重點:熟悉和掌握畫板下9種工具的操作。
難點:對油漆桶的正確用法。
本課采用的主要教學方法有“任務驅動法”、“創設情境法”等。
信息技術課程本身的特點,要求我們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所以本課采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主體式教學模式。經過學生已經受過的美術教育和信息技術教育,利用創設情境教學法創設情境。設置一個任務,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自我動手,有機結合畫圖的各種工具,以任務驅動的方式發展本事。使教學資料合理流動,水到渠成。教學中,啟發、誘導貫穿始終,創造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平臺,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的學習,提高課堂40分鐘的戰斗力與生命力。
本課教給學生的學法是“分析體驗———理解任務——合作探究——綜合運用”。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由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故此本課教學過程中,巧妙設計,讓學生帶著一個個任務經過課堂討論、相互合作、實際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學習,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發展本事,訓練思維。
根據本課教學資料以及信息技術課程學科特點,結合四年級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設計教學流程如下:
(一)創設情境,設疑活力。
(二)合作學習,自主探究。
(三)歸納總結,體驗成功。
具體闡述。
(一)創設情境,設疑活力。
首先展示一個美麗的電子畫展情境,展示的是一幅顏色多彩較為簡易的作品小胖熊。讓學生經過已有生活體驗發表自我的評價,認識到電子畫展中的作品,美麗而不復雜,讓他們感到有成功的期望。這時教師抓住時機提出任務:畫一幅同樣的畫。緊之后教師問:畫這樣的一幅圖,你要用金山畫王里的什么去畫呢?學生會說:用筆。教師:到底用哪些工具呢?都是我們今日探索的資料。
目的是創設完美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提出明確的任務,利用學生對完美事物的向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情景中主動、積極地理解任務,從而樂學。
(二)合作學習,自主探究。
本環節分兩個層次展開:
第一層次:選擇畫板下頭,多種不一樣的工具,不一樣的顏色去畫小胖熊。
1、同桌學生合作,共同完成。有問題一齊討論,或問教師。
2、交流評價學生作品,教師肯定學生的成績。著重匯報學生對工具的選擇使用,如鉛筆、噴槍、麥克筆、刷子、橡皮等。針對學生的匯報,教師則加以適當引導,并提出問題。比如:用刷子畫小熊的身體,一不細心刷得太多了,怎樣辦?如何去克服?這樣就順其自然帶出了,對筆頭粗細的用法和橡皮的用法了。
3、克服難點,在學生匯報到如何畫背景時,教師的引導作用尤其顯得重要??勺寣W生體會到背景很大,一筆一筆地畫,太麻煩。在選用了油漆桶時,則注意讓學生觀察界面的變化,有出現了三個橢圓形按鈕和正方形按鈕。這時,讓同學們再動手試試這四個按鈕的作用。再匯報結果。異常強調,用油漆桶也能夠用各種圖案作為背景。
4、查漏補缺。在畫小熊的過程中,哪些工具還沒用到的?同桌合作試試看,會用嗎?
5、匯報這些工具的用法。
這一環節是課堂重點部分,所以,我以任務驅動的方式來整合美術、信息技術兩大學科。任務是課堂的"導火索",教師經過課程整合后的優點,拋出一個個任務,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從而促使學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學習和團體協作、在不斷的失敗中尋找和體驗成功,到達掌握操作和使用的目的。同時使用優越有效的也是信息技術學科所特有的激勵制度,為任務驅動法注入又一推動劑,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作積極性。
第二層次:
1、教師指出學生畫面資料的不協調性,結合學生已受過的美術教育,展開想象。畫出更加美麗可愛的小熊,異常是背景。
2、學生自我創作,教師巡回指導。(為照顧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采用分層教學:操作技能比較熟練者為a等,操作基礎薄弱者為b等,a等學生可讓其充分自主學習,b等學生教師可適當進行個別指導。)。
3、團體討論交流、評價,優勝者發放獎品。
分層教學的運用,使得全體學生得到發展,提高自身操作水平。(即分層教學的策略和效果)。
(三)歸納總結,體驗成功。
(1)學生交流學習心得,各自選擇幾種自我喜歡的工具說說其中的用途。
(2)教師幫忙學生輸理知識,歸納總結。
為了檢驗和促進每個學生到達預期的目標,發現教學中的問題,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是必須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理解,完成真正意義上的知識建構。
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注重體現以下幾個思想:
1、學科整合的問題。本課整合了美術、信息技術兩大學科,同時注意了信息技術教育知識的學科特點,在必須程度上強調了教師的講授作用與引導、啟發作用。
2、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的學習,并且經過多種學習方式(如自主學習、協作學習、自我創新、利用網絡學習等),獲取信息,掌握操作。
3、情景與任務驅動的融合。在每一個任務拋出的時候,都創設了適當的情景,以此讓學生在不知不覺在情景中積極主動地理解任務。
4、在體驗感受中學習。這節課中很“放”地讓學生探究工具的用法,在探究中,學生肯定會有許多失敗。正是在失敗中,找到成功,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5、分層教學的實施。怎樣照顧到學生個體差異性,使得每一位學生在教學活動都獲得個體的發展。(不一樣對象分別對待)。
本課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學信息技術課本xxxx級上冊第xxxxx課的資料。本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xxxxxxxxxxxxx之后,開設的更高層次的任務,使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學會xxxxxxxxxxxx。本課資料操作性強,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
從心理特征來講,xxxxxx年級的學生具有很強的好奇心,開始具有必須地探索本事。從認知特征來講,大家在生活中對計算機已經有了必須的了解,并且充滿了對新學科的好奇。
根據本課的知識結構和在整個課程中的地位,我將教學目標設計為:
本課學習的難點是:能靈活運用xxxxxxxxxxxxxxxxxxxx,
《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標準》指出,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我采用了“創設情景——探究討論—任務驅動”等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制造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讓學生學習知識和技能。
1、創設情境法。
在課堂上經過有目的地引入生動的場景,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忙他們更好地理解教材。
2、講解演示法。
根據信息技術學科操作性強的特點,教師要邊講邊操作,使學生邊聽邊動手。
3、任務驅動法。
經過為學生設置具體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進行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4、分組教學法。
使學生在分組討論、合作交流、評比競賽中共同提高。
5、游戲教學法。
經過引進一些游戲,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6、輔助教學法。
利用指法練習軟件cal進行指法教學與指法訓練。
7、競賽活動法。
經過組織學生進行分組比賽,檢測并提高學生的操作水平。
在學法上,該年齡段學生對信息技術課十分感興趣,樂于探究利用計算機做自我想做的事情且已經初步構成了使用計算機的良好習慣。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帶著任務經過小組合作、實際操作、探究學習等方式,逐步完成任務,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
根據本課教學資料和信息技術學科特點,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設計教學流程如下幾個環節: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先給大家展示一份作品,讓大家進行評價,然后我提出:這樣的視頻(動畫、畫面)我們也能制作,大家想不想也來動手制作一件這樣的作品呢那就讓我們立刻開始吧。經過這樣的設計,創立了簡便愉悅的學習環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利用學生好奇好動和對完美事物的向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參與活動,主動的理解學習任務,從而樂學。
2、提出任務,探索新知。
任務一:
由我來經過屏幕廣播方式演示示范操作過程,讓學生們觀看我我操作過程中作品的變化是什么(這樣設計是為了勾起學生的好奇心,訓練學生的觀察力)。給學生xxxxx分鐘,在學生完成任務后,對操作過程中的問題加以強調、說明,同時肯定學生的努力。
任務二:如果xxxxxxxxxxxxxxxx,我們接下來該如何操作呢。
在這一環節里我設計讓學生經過自我的理解,同桌交流以及我及時必要的補充,完成設定的任務。
設計意圖:教學過程以啟迪學生思維為核心,以學生參與為標志,不能將結果簡單地塞給學生,而應讓學生自我得出結論,然后互相討論補充,教師總結。
任務三:xxxxxxxxxxxxxxxx,這是與xxxx學科有關的問題,這個任務我設計讓學生經過認真研讀操作流程后,與同桌交流討論,自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然后制作演示,適時請幾名同學談一下自我的操作過程,及在操作過程中村中的問題及解決的辦法,如果問題還沒用解決能夠請其他的小組幫忙解決,最終由教師總結,使學生在交流中彌補自我的不足。
3、實踐操作,評價提高。
以小組討論競賽的形式,讓學生自我動手動腦創作或者演示,鞏固練習,培養學生創新本事。組織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小組評價”,然后教師對本課資料進行梳理歸納,并對學生的總體情景進行評價分析。重點從“行為養成”、“學習資料”、“學習興趣”三個方面進行評價,要積極體現評價是鼓勵、評價是指導、評價是教學相長。在評價的最終,指出不足之處,以有利于學生進一步提高。
4、回顧總結,布置作業。
在這一個環節,我會讓同學們一齊進行總結,我最終做一個補充,把主動權交給學生。最終,我會布置這樣一個作業,經過這樣的作業給同學們多一些學習的興趣,多一份創造的信心,也多一份成功的體驗。
本節課的板書我采用的形式更清晰直觀地向學生展示所學知識。
本課選自順德小學信息技術教材,第一冊第三單元第五課《wimdows畫筆》。主要是面向小學四年級和初學畫圖軟件的學生?!秝imdows畫筆》在第三單元“電腦小畫家”中占一個很重要的地位。在本單元的第一到第四課,學生學了用“金山畫王”進行繪畫,初步領略了電腦繪畫的神奇,對學習用電腦繪畫有著濃厚的興趣。本課是學習畫圖軟件的第一課,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畫圖軟件的操作簡單易用,非常適合初學電腦繪畫創作,學好畫圖軟件的使用,可以為學生將來學習專業繪畫軟件打下良好的基礎。本課包括六個內容:1.啟動“畫圖”軟件;2.認識“畫圖”軟件的窗口;3.用“鉛筆”畫山景;4.用“顏色填充”工具著色;5.用橢圓工具畫圓;6.畫直線。教學內容由淺入深,讓學生更容易地掌握畫圖軟件的使用。本課的教學目的是:1.掌握畫圖軟件的啟動和退出,并熟悉畫圖軟件的窗口;2.熟練掌握窗口中各部分的操作方法;3.能用“鉛筆”、“橢圓”、“直線”和“用顏色填充”工具畫出山景和太陽;4.通過進行模仿作品和圖畫創作,激發學生對學習電腦繪畫的興趣。根據以上的教學目的,把熟練掌握窗口中各部分的操作方法作為重點,難點是用“鉛筆”、“橢圓”、“直線”和“用顏色填充”工具畫出山景和太陽,而解決問題的關鍵是引導學生在自主的學習中掌握。
二、說教法。
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認知規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又因為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知識性與技能性相結合”的基礎工具課,如果用傳統的“教師教,學生學”的教學方法,效果肯定不佳,我在課堂教學中使用“任務驅動法”,應用webquest教學模式給予學生自學自練的時間和空間,鍛煉學生信息處理的思維和習慣,這一種教學方式,可以培養學生自學,協作學習和發展學生的創作能力,所以在本課的教學中先讓學生明確任務,再采用“試一試——說一說——練一練”的方法,讓學生在自學、質疑中學習使用畫圖軟件,整個過程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
三、說學法。
現代教學論認為學生是活動的主人,如果能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發現知識,創造更美的東西,那將是我們信息技術課教學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也是我們開展素質教育的最迫切要求。心理學家皮亞杰說得好“一切真理都要讓學生自己去獲得,由他重新發明,而不是草率地傳遞給他”。因此,我在教學中讓學生用“問一問,說一說,做一做”的方法來完成本節課的學習任務?!皢枴弊约翰欢牡胤?“說”自己理解的內容;“做”自己喜歡的圖畫。學生始終在教師的引導下動腦、動手、動口,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取,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其中還安排了質疑、互幫、討論等多種形式,激發學生學習和探究的欲望。
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及處理。
設計意圖。
營造氛圍。
復習導入。
復習啟動記事本的方法。
進行作品欣賞。
揭示新課:前面我們學了用金山畫王繪畫,初步領略了電腦繪畫的神奇。從現在起,我們要用windows附件中的“畫圖”程序來繪畫,用它創作可以更加隨心所欲。
畫圖軟件的啟動方法與記事本的方法是一樣的,復習啟動記事本的方法,就為下面的學習作好了鋪墊,做到“溫故而知新”;“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通過作品欣賞,營造氛圍,激發興趣。
操作感知。
探究新知。
一、明確本課的幾個學習任務。
二、通過webquest下的引言,簡單介紹畫圖軟件。
三、試一試啟動“畫圖”軟件。
1.先讓學生試一試。
2.共同總結方法(電腦顯示步驟)。
3.小比賽,看誰最快能啟動畫圖程序。
讓學生明確學習任務,讓他們在學習中有方向性,更易掌握。
四、認識“畫圖”軟件的窗口。
1.利用webquest的幫助,先讓學生自學。
2.及時反饋,顯示“畫圖”軟件窗口,讓學生說出各個部分名稱。
3.“找朋友”游戲:把各部分名稱發給學生,讓學生把黑板上的窗口貼好。
4.質疑:工具箱、顏色盒不見了,怎么辦?
5.學生練一練:顯示及隱藏工具箱、顏料盒、狀態欄。
通過游戲,使課堂氣氛活躍,又能讓學生投入到教學中,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五、用“鉛筆”畫山景。
1.先把任務交給學生:使用鉛筆工具,畫一幅山景。
有學生可能會問:怎么選擇了鉛筆工具在畫紙上卻畫不出線條來;畫錯了怎么辦(這時我讓其他同學幫助他解決問題,或者在軟件的電子書中找答案)。
通過學生問一問,說一說,做一做,變被動為主動學習,能形成一個協作學習的氛圍,使學生投入到學習中。
六、用顏色填充工具著色。
引導學生如果涂上顏色,山景就更美麗了,激發學習興趣。
1.讓學生試一試,給山景填色。
2.質疑:為什么我的整張畫紅都會變色的呢?
3.教師點撥:只能在封閉的區域內填充顏色,否則,顏料桶內的顏料就會“流”出來。
七、用橢圓工具畫圓。
1.先讓學生試一試畫圓,他們畫的圓大部分是橢圓。
2.師顯示一個圓,問學生你想畫這么一個圓嗎?師介紹方法。
3.試一試給圓涂色。
八、畫直線。
放手讓學生完成,看誰畫得最好。
創作性練習,鞏固新知。
比一比,看誰是“電腦小畫家”
1.作品模仿練習,培養觀察力和鞏固新知。
2.讓學生發揮個人或小組的才華進行創作。
3.顯示一些優秀作品,讓學生自己評出“電腦小畫家”
4.把優秀作品打印出來獎給“電腦小畫家”
總結全文。
1.讓學生說一說本節課的收獲。
2.讓學生說一說感受。
引導學生說,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較系統的認識,通過說感受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此課選自湖北省華師大版小學信息技術教材第六冊第10課。是讓學生熟練運用powerpoint的動畫效果制作演示文稿,為后面幻燈片切換、設置自動放映等學習內容提供基礎。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小學6年級的學生,大多數學生能熟練操作計算機,有一定的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會下載網頁上的圖片、文字等。他們經過前面2個課時的學習,會在powerpoint中給圖片加入簡單的動畫效果,為本課的學習探究奠定了一定的知識和技能儲備,并且學習興趣濃厚。
教師根據中小學生信息技術指導綱要和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指導思想,為給學生營造一個好的學習和體驗環境,提高學生的思維方式和探究能力,對本課的教學目標作以下梳理:
知識與技能:學會應用設計模板快速制作演示文稿;能給對圖文對象加上動畫效果;獲得技能,探索學習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通過任務驅動和開展制作賀卡活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協作交流能力,提升信息素養。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體驗自主探究和合作成功的喜悅,培養團隊精神和創新實踐精神。
確定教學重、難點為:給圖文對象加上動畫效果;培養團結協作精神,出色完成電子賀卡的制作任務。
為教學準備了:一張端午節和一張兒童節電子賀卡,一些節日圖片和文字素材,提供多媒體網絡教學環境。
課中采用“主導—主體”的教學結構,以任務驅動教學法為主,以創設情境法、分層教學法為輔,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觀察分析、協作學習、體驗交流的學法。
根據本課教學目標和學生的認知水平、生活情感,以制作一張生動有趣的電子賀卡為任務主線,設計了“談話導入,激發情感;自主探究,掌握新知;分組活動,集思廣益;展示交流,評價欣賞;再創情景,拓展延伸”五個教學環節,實現學生的探究學習從易到難,螺旋上升,逐級發展。其中,知識與技能目標在第2個教學環節體現中,過程與方法目標主要落實在第2個和第3個教學環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滲透于整個教學過程之中。
初次拿到教材,我分析后認為教材重點在于:
a、搜索引擎技巧的進一步提高;
b、下載網頁到指定目錄;
c、分類整理歸類文件。
在備課與試教過程中,我發現這樣設計,課堂容量非常大,每一塊知識都只能是蜻蜓點水,沒落到實處。
因此對重點的把握還需進一步分析、篩選。本冊教材中“文件分類、整理”這部分知識已經多次出現,可以一筆帶過?!氨4婢W頁”雖然是新知識,但對本冊教材后面幾課內容及本課后面環節的學習幫助不大,因此我把這部分內容改為“將網址添加到收藏夾”,這將對學生后面內容的學習有實際幫助,而且對學生今后養成良好的ie使用習慣也很有意義。
從教材1-9課可以看出,學生已經有較為豐富的上網查找資料的經驗,但教材中并不曾涉及“關鍵詞”提煉的要求與方法。教材11課已經出現了標點符號如“+”在關鍵詞間的運用。
而關鍵詞的準確提練更是利用搜索引擎快速找到信息的關鍵,因此根據教材前后知識及學生實際情況,我將本節課的重點確定為:會準確提練關鍵詞。
2.分步引領,自主探究。
最初的教學設計是充分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操作探索、對比,由學生體驗、發現、總結提練關鍵詞的技巧。
結果學生間的差距越來越大,除個別自學、總結能力強的學生外,大部分學生不能通過自己的對比操作體驗到關鍵詞的提煉要求。
多次試教后改為教師分步引領學生自主探究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這一說法,對學生來說可能曾經有所耳聞,但具體內涵不清楚。
學生如果連什么是“關鍵詞”都不知道,怎么能明確掌握有效提煉關鍵詞的方法呢!
四年級上冊語文課中教學過找“重點詞”,而抓“重點”正是我們關鍵詞提煉的關鍵之所在。
由語文課知識“重點詞”引入,舊知順利遷移,解決“關鍵詞”概念問題。
接著讓學生分步體驗關鍵詞數量與準確率間的關系,從而明確提煉關鍵的要求,順利突破難點,突出重點。
教學目標:
1.通過提煉關鍵詞技巧的學習提高搜索速度。
2.學會將網址添加到收藏夾。
3.增加對民族傳統節日的了解。
教學重點、難點:
會準確提練關鍵詞,即關鍵詞的選擇能抓住重點。
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教學方法以任務驅動為主;教學過程中教師分步引領、學生自主探索。
教學過程:
一、任務導入。
出示:待完成的信息卡。揭題:豐富多彩的節日。
通過下例,激起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
例:在2009年6月25日中國郵政發行《端午節》特種郵票1套3枚,依次名為()、()、()?!?/p>
二、解決任務。
(一)關鍵詞技巧:提練關鍵詞。
1.關鍵詞即重點詞。
(1)用“郵票”作關鍵詞進行搜索,觀察,體驗查找到的信息準確率高低。
(2)反饋:查找到的信息準確率不高,有很多無關信息。
(3)滲透篩選信息的辦法。
2.增加關鍵詞。
(1)怎樣才能提高信息的準確率?(增加關鍵詞)。
(2)多個關鍵詞中間用空格隔開。
(3)學生嘗試探索。
(4)反饋:關鍵詞的要求:反映信息重點、簡練。
(二)添加網址到收藏夾。
1.學生嘗試。
2.反饋鞏固。
三、競賽鞏固。
1.揭題,布置任務。
出示:[競賽評分表]。
[競賽規則]。
1.第一個大聲答對題,獎一顆星。
2.小組每人都找到答案并將答案所在網頁添加到收藏夾的前3個小組,可獲得2顆星。
注:先完成的同學可以教組里其它同學,要求動嘴不動手。
[競賽題]。
1.我國的第一套民俗傳統節日郵票是由國家郵政局2000年發行的――《》。
2.宋朝詩人王禹寫了一首名為《清明》的詩,最后一句是什么?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_____________。
3.哈節是京族唯一的本民族傳統節日,京族三島慶祝哈節的時間各不相同,但是他們慶祝哈節的場所卻是固定的,在。
4.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____一書中。
5.打開d:文件,將信息卡制作完成。
四、總結。
(一)總結競賽經驗。
1.優勝組總結:關鍵詞的選擇,小組互助。
2.失敗同學:遇到困難,大家給建議。
(二)拓展:打開搜索引擎自帶的“幫助系統”;直接在搜索框里輸入“搜索技巧”查找。
板書。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聰明的機器人衛士——避障傳感器》是省小學信息技術教材《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第9課第二課時的內容,在前幾課時中,學生已經認識了避障傳感器,掌握了避障傳感器的工作原理,仿真環境的設置等基礎知識,本課主要是讓學生掌握編寫避障程序的方法,同時為后續學習其它傳感器打下良好的編程基礎,因此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課的學生是五年級學生,學生有一定的logo語言學習基礎,素質較好,有較強的動手動腦能力。
知識與技能:
1、掌握永久循環模塊、條件判斷模塊、避障傳感器模塊、高速電機模塊的使用方法與作用。結合不同任務能夠靈活運用這些模塊進行編程。
2、能夠結合仿真環境中機器人運行的情況,分析解決遇到的問題,對程序進行調試。
過程與方法:
以任務驅動的方式進行教學,學生通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靈活運用知識來解決問題,使學生在探究中,形成科學思維的方式和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良好品質及抗挫折的能力。
教學重點:能夠運用所學知識編寫程序。
教學難點:條件判斷模塊、高速電機模塊的使用方法,程序的修改調試。
教師準備:學生自學任務提示課件。
學生方面:要求學生對先前的知識掌握比較好,能熟練使用諾寶編程平臺。
設備方面包括:多媒體教學軟件、投影儀等。
機器人課的教學特點是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本課的教學設計是以任務驅動為主,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置身于自主探究、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動態氛圍中,注重對學生學習經驗的培養,注重學生體驗、感悟和實踐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以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出現,通過從簡單到復雜任務設置,使學生感悟更多,收獲更多。
我設計的教學過程有這樣五個環節。
1、談話導入,揭示主題。
上課伊始,我是這樣說的,博物館里有一件鎮館之寶,需要找一名最聰明的機器人衛士來看守,想不想讓你們的機器人成為最聰明的衛士?在學生情緒高漲的時候,我又提出這樣的思考問題,能完成這樣任務的機器人應該先具備什么樣的能力?引出本課的學習重點避障傳感器的使用。
設計意圖:使用這樣的談話法導入離學生的'實際生活很近,讓學生認識到機器人是為人類生活服務的,調動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及學習的熱情。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布置任務:永久循環等四個模塊的使用方法。(課件)。
組織分組:生自由分組。
(2)執行任務:
生:利用教材及實踐操作,合作討論等方式。
師:巡視指導,參與。
(3)匯報交流:
生:匯報、質疑、補充、解答。
師:引導、點撥、釋疑。
設計意圖:
(1)采用小組探究學習法,意在讓學生在和諧合作的氛圍中主動學習。
(2)分組匯報交流是檢驗學生學習成果,意在讓學生學會聆聽,學會思考,取長補短,也為下面的學習掃清障礙。
(3)讓學生在黑板上排列四個模塊的順序,同樣檢驗學生學習成果,而且滲透編程方法,為下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3、上機編程,仿真運行。
(1)布置任務:編寫機器人躲避前方障礙物的程序,并仿真運行成功。
(2)執行任務:
生:嘗試編程并試運行。
師:巡視指導。
(3)匯報交流、修正程序:
生:演示操作并解讀程序,其他同學觀察、質疑、補充、解答。
師:引導、答疑、補充。
(4)檢驗黑板上同學們板書是否正確。
設計意圖:
(1)上機編程,鍛煉學生動手、動腦、邏輯思維的能力。
(2)匯報交流:讓學生通過程序展示,既檢驗學習成果,而且同學們也將本課的難點一一擺出,集大家的智慧,分散了難點,使難點逐一擊破。
(3)檢驗板書:通過編寫出的正確的程序流程圖驗證板書的正確性,加強學生自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鞏固提高、拓展應用。
(1)布置任務:導入時提出的任務,保護鎮館之寶。(圍繞圓形障礙物走)。
生:個體或以組為單位自主嘗試編寫程序及仿真運行。
師:監督、巡視、記時。
(2)成果展示:
生:展示成功同學的程序,并介紹編寫意途和構思,其它同學聆聽,汲取經驗,互相學習。
師:鼓勵,贊揚,聆聽。
設計意圖:這個練習既有鞏固,更有提高的作用,此部分的設計完全考驗學生對四個模塊的靈活運用水平,對知識的觸類旁通及邏輯思維的能力,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編程態度。并使學生嘗到成功的喜悅和快樂。
5、經驗總結、課后思考:
生:總結本課學習收獲。
師:總結本課知識點,提出希望。
設計意圖:讓學生帶著問題來,也能帶著問題走,為下節課的學習埋下了伏筆。
為了放開手讓學生自己學習,我在組織教學、把握學生回答的正確性,以及沒有被學生關注的問題上稍加提示,都意在起拋磚引玉之功效,極大限度的留給學生去思考、去發揮、去創新的空間。在任何一個環節都盡量避免教師牽著學生的鼻子走。
課后反思:
這節課一節機器人課,“避障傳感器”的相關知識是比較枯燥、抽象的機器人語言,通過這節課學生的行為,已將知識詮釋的通俗易懂。本課主要體現了三大特點是“新、實、活”。
一、“新”。本節課教學結構的設計、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運用都體現了一個“新”字。
教學結構上,一改傳統講授為主的特點,只發揮了“引”的作用,創設情境,讓學生在自主創新的學習中,克服傳統教學主動接受知識的毛病,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在教學手段上教師熟練運用多媒體廣播、示范、監控,大大提高教學效率,教學方法上,學生互相質疑,轉換教師、學生角色,讓學生在互相合作中,自主探究,既培養了合作精神,也提高了操作能力。
二、“實”。本課沒有“蜻蜓點水”的現象,處處體現了一個“實”字。
1、選題真實。選擇的活動主題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從生活實際出發創設學習的主題。也就是為我們阿城博物館挑選一位看守鎮館之寶的衛士。
2、知識點落實的扎實。本節課所要學習的知識是學生提出來的,老師又歸納總結分類形成四個組,每個組研究一部分知識,學生采用分組合作的方法進行探究、實踐、討論、互相學習的方式將知識重難點分教研,化整為零,逐個擊破。而且在學習高速電機模塊、永久循環模塊他采用了知識牽移的方法來完成的。編程時為降低難度,他采用充分發揮流程圖的優勢,讓學生上黑板上貼流程圖。
3、課前準備的充實。
在學習避障傳感器的工作原理這一部分,教師自制了一個小的演示課件,直觀生動的課件將抽象的知識一下變的直觀了。
學生在自學、小作合作及匯報幾個環節,教師都有學生的學習提示,匯報要求等文字材料。給學生的學習指明了方法。
4、展現出來的是樸實。
為什么樸實,因為這就是我們平時教學中的一節課,沒做任何修飾的一節實實在在的課。
三、“活”。在本節課上的鮮活是最明鮮的特征。每個細節似乎都是在動態的氛圍中完成的。
1、任務的布置是動態的。想讓你的機器人成為博物館的衛士嗎?——機器人衛士應具備什么樣的條件——怎么樣賦予機器人衛士智慧——讓機器人在仿真環境中執行任務。
2、學生要學習的知識是活的,教師沒定性要求,那些同學學什么,而且根據同學自己的特長和愛好,選擇自己想要研究的問題,然后到對應的研究小組,而且是可以自學,也可以和旁邊同學一起研究學習。
3、任務的完成的過程是動態的。學生從選擇任務——分析任務——解決任務過程——初步完成任務——展示匯報——評價交流——再修改完成任務。
4、任務的設定是動態的。由易到難,先學習前避障傳感器來躲避前方障礙,再學習左避障傳感器或右避障傳感器沿著障礙物行走。
5、知識的遷移是動態的。從過去的直行模塊遷移到高速電機模塊。從過去的重復循環模塊遷移到永久循環模塊。
6、課堂一個個閃亮、鮮活的環節,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張揚,學生的思維也活了起來。(如在展示并解讀編寫思路時,馮志達說我在程序中放了一個發光模塊,因為晚上巡邏,發光模塊做為機器人的照明燈,還加了一個風扇模塊,做為打擊敵人的有利武器。)(李行說我給程序中加上了畫筆模塊,他說是為了留下巡邏的軌跡,表面看像機器人跳舞一樣非常的美觀,實際為調試程序提供方便)這些都超出本節課的研究范圍,全部都是學生的想像。
當然本節課的優點背后,還有許多的不足。第一、時間把握的不太準確。2、本節任務量有點大,因為這個班級的同學基礎很好,學校機器人小組的同學比較多,所以完成的很圓滿,如果不是這樣的基礎的同學,他們完成這節課的任務會有一些吃力。第三,就是評價,我認為也是本節課最大的問題。教師的評價語言單一,學生之間互評不到位。而且缺少準備性評價和過程性的評價。所以課后,我重新設計了以下評價表。
課堂自檢表。
學生姓名:————。
項目123說明。
上課是否認真(聽講、討論、交流)1=認真2=一般3=不認真。
是否積極(發言、提問、詢問、討論、交流)1=積極2=一般3=不積極。
是否自信(與別人不同意見時、嘗試性操作時、表達想法時)1=經常2=一般3=很少。
是否善于合作(聽別人意見、積極表達自己的意見)1=能2=一般3=很少。
思維條理性(能有條理表達意見、解決問題清楚、做事有計劃)1=強2=一般3=不足。
思維創造性(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獨立思考)1=能2=一般3=很少。
總評:
“網頁制作與發布”是蘇科版信息技術下冊的課程,主要是學習frontpage的基本操作。這一部分學習內容的重點是:了解什么是網頁,編輯屬于自己的信息,制作一個圖文并茂的網頁。主要涉及:文本信息的處理、信息素材的整理、對象的插入設置、網頁效果的瀏覽等相關方面的內容。這章是屬于在綜合運用以前所學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習?!毒W頁制作入門》這一節是本章的基礎、入門課程。
學生通過前面各章節內容的學習,對文本、圖形、圖像、聲音、動畫等多媒體信息的處理技術有了一定的使用經驗,掌握了一些信息的搜集、整理、加工等方面實際處理能力,特別是通過對internet相關知識的介紹及大量網站的瀏覽,對網頁內容、結構、效果等設計的優劣都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并且有了一定的分析、評判的能力,基本上完成了知識和能力的積累。
通過本章的教學,使學生獲取、分析、處理、發布、應用等信息處理能力得到提高。特別注意培養學生通過網絡發布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探索精神和分工合作意識。結合這個總的教學目標制定本節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熟悉frontpage的界面環境;
(3)掌握超級鏈接的概念。
能力目標:
(1)掌握文本網頁的制作技術,會設置字體、字號、顏色及超級鏈接,
(2)提高對信息的處理能力,
(3)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總任務:設計一個內容文明健康、圖文并茂、效果豐富的網頁。
由于學生在基礎知識、認知能力;個人的興趣、愛好、性格、動機等方面存在個體差異,要求學生完成同一個任務、達到相同的學習效果,既不現實也不科學,反而會大大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所以在學生學習本章的所有內容之前,先讓學生了解這一章的教學目標和最終所要完成的總的任務、達到的要求。在學生明確自己所面臨的學習任務之后,以此擬定自己要設計的網頁的主題、結構、內容;搜集并準備相關素材,然后在每節課開始向學生介紹本節課應達到的的教學目標及所要完成的任務,學生去完成階段性的工作任務。
其流程為:
創設情境——提出任務。
自主學習——積極探索。
幫助指導——完成任務。
展示作品——交流評議。
創設情景、提出任務:通過對典型的網頁作品的展示與回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明確提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任務。
自主學習、積極探索:根據要完成的`本節課的任務,選擇學習資源中相關的學習內容,進行自主學習。從簡單的模仿開始,大膽進行探索實踐,通過多種渠道尋求問題的解決。
幫助指導、完成任務:對自主學習、探索問題解決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教師及時利用多媒體計算機系統的各種功能進行幫助、指導;鼓勵學生開展協作學習拓展思路,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向目標邁進。
展示作品、交流評議:選擇學生制作的具有代表性作品進行展示,由師生共同參與點評,對學生中體現出來的好的制作經驗和體會,給予肯定;對不足的地方提出指導性的意見,使學生的階段性的作品逐步趨于完善。
在多媒體信息技術教室進行教學,通過多媒體教學系統的播放、監控、反饋、討論、傳輸等功能完成教學任務。
信息技術是一門知識性與技術性相結合的基礎工具課程。本課是《信息技術》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四課,共分三課時,都是利用鼠標玩游戲,在教學中以游戲為主,在游戲中掌握鼠標的使用方法并利用鼠標感受人機交流的樂趣。
(一)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教學大綱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者統一以及信息技術掌握的要求,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以下三個方面。
1.知識與技能:掌握鼠標的基本操作,利用計算機進行益智訓練。
2.過程與方法:利用鼠標操作的小游戲進行訓練,增加學習的趣味性。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
(二)教學內容分析。
《認識鼠標》是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建議中的內容,本節課的內容是教學鼠標的基本操作方法。教學內容是鼠標的單擊、雙擊和拖動。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掌握鼠標的基本操作方法,為下幾節課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學重點:鼠標的單擊、雙擊和拖動的操作方法。
教學難點:鼠標的雙擊操作和拖動操作。
(三)學生學習狀態分析。
本課的教學對象為小學三年級學生,年齡小,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在計算機前很容易和周圍的同學交談,并且離開座位。教學除常規組織教學外,更多的要在設計教學過程中抓住學生的心理和感興趣的事和物,利用游戲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互相交流與合作,比一比、賽一賽,寓教于樂,充分給予學生鼓勵與肯定,并給予及時的評價。學生學習計算機的過程中體現出水平的不統一性,教師必須開放教學資源,開放教學思想,因材施教,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達到訓練的目的。
(四)教學方式。
我設計本課,著重考慮了學生學習興趣和能力的培養。通過教師演示,學生完成任務,掌握新知,自主探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審美能力、認知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等。本節課采用了下列幾種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利用計算機演示,直觀、明晰,提高了學習效率。
(2)任務驅動法:學生通過對所承擔的任務進行思考、完成。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主動探索新知,掌握新知,合作學習的氛圍非常濃郁。
(五)教學流程。
1、創設情境,兒歌導入。
導入:由課件出示一只蹦蹦跳跳的小老鼠,引出這節課的主人公—鼠標,引出這節課的學習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自主參與,探索新知。
由于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掌握鼠標左鍵的三種使用方法,因此,在教學中以學生的練為主。鼠標的雙擊、拖動操作是本課的教學難點,在教學時教師予以示范,并告訴學生操作時的動作要領,然后請學生練習這兩種操作的練習,在巡視輔導時,對掌握較差的學生除了教師個別輔導外,還請其他同學幫助他,注重教學過程中的合作學習,形成互幫互助的學習氛圍。最后通過一個練習鼠標的游戲,讓學習綜合練習鼠標的幾種操作,簡單又有趣,可以讓學生在玩中學,玩中練,不知不覺中熟練掌握鼠標的使用。
3、鞏固應用。
通過一個練習鼠標的游戲,讓學生綜合練習鼠標的幾種操作,簡單又有趣,可以讓學生在玩中學,玩中練,不知不覺中熟練掌握鼠標的使用。
4、反思小結:“今天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六)目標預設: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會鼠標左鍵的三種操作方法。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達到訓練的目的。
本課是省編教材小學信息技術下冊《遨游因特網》的內容,是在學生已掌握了第一課中internet的基本操作方法,如:瀏覽器的打開,網址的輸入,鏈接等操作的基礎上而設立的高層次的學習任務:是教會學生在internet上信息搜索的方法,處理信息的能力??紤]到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首先給學生提出一個感興趣的任務“做個小導游,介紹九寨溝”,提高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引出如何在internet上搜索信息。以查找“九寨溝有哪些特色”為任務明線,搜索的技巧與方法為暗線,兩條線路同時進行。通過任務的完成,來驅動搜索方法的學習,驅動學生自主學習、協作學習的能力的培養。在課堂上貫穿著基于internet的資源學習的教學模式,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原則,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在網上搜索“九寨溝”的有關信息;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組內學生各有分工,合作查找所需的信息,通過討論交流,確定有用的信息。使學生不僅學習了信息技術,同時也擴展了他們的社會知識,培養了他們信息素養、信息的收集與處理能力。
2、學生狀況分析。
學生學習成績可能有差距,天才學生和一般學生及后進生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的不同會對教學效果有影響,所以考慮適當的分層教學。
3、教學目標的確立。
知識與技能目標:
1、使學生了解在internet上搜索信息的意義,了解搜索信息的基本方法。
2、掌握簡單的關鍵詞搜索的方法和保存網頁信息的簡單操作,培養學生信息的檢索、搜集、篩選、整理、加工的能力,提高學生信息的綜合素養。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學生交流、師生交流、人機交流、學生活動等形式,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的能力。
情感與價值觀目標:
1、讓學生在自主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成就感,為今后學會自主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通過小組協作和主題研究活動,培養學生協作學習的意識和研究探索的精神,從而激發學生對網絡產生濃厚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利用internet查詢、收集信息的習慣;用關鍵詞檢索信息的方法;將收集到的信息加工處理的方法。
1、任務驅動法。
2、協作學習法。
3、分層教學法。
4、賞識教育法。
動建構者和運用者;教師是教學過程的指導者與組織者,意義建構的促進者和幫助者;信息所攜帶的知識不再是教師傳授的內容,而是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對象。本課嘗試引導學生置身于網絡這一開放的信息化資源環境中,通過親身體驗,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研究,積極主動地去獲取、整理、創造性地加工信息,更進一步地提高學生的信息綜合素養,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提升學生探索能力。
1、任務一——搜索信息的方法。
(1)任務啟動:興趣是學生積極求知的誘因,當學生對所要學習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時,自然便能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結合學生在語文課本中學過的《九寨溝》一課,書中介紹的九寨溝是一個人間仙境,非常得美!如果老師現在想更多地了解一下九寨溝,你有什么辦法嗎?怎樣才能在包羅萬象的信息海洋里快速找到我們所需要的東西呢?隨即引出“搜索引擎”。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使學生主動地進入探求的氛圍之中。
(2)操作指導:在網上查詢信息也需要一個工具—搜索引擎,但是在我們自己的計算機中是沒有的,他一般在一些大型的門戶網站中才有,比如有名的網站:搜狐、雅虎、新浪等,那么同學們可以跟我來看一看。打開兩個搜索窗口,讓學生觀察他們有什么異同點?一個是ie瀏覽器自帶的搜索窗口,一個是大型門戶網站上(如搜狐)的搜索窗口。搜索引擎常用的查詢方法有兩種:關鍵字檢索服務和分類檢索服務。教師解說以上兩檢索的區別:目錄檢索適用于按主題(某一類別)查找信息,而關鍵字檢索適用于按只言片語查找的信息。教師演示操作過程。
(3)學生操作:學生可以通過教師的講解進行操作,也可通過教師提供的可自主交互的網絡課件平臺,一方面,為學生提供了搜索引擎網站,如百度:;中文雅虎:
百度網:
教師演示輸入網址,打開網頁。
請學生注意看標題欄、正文區、狀態欄的狀況,并請學生說一說。
[出示“九寨溝”網址]請大家在瀏覽器的地址欄中嘗試輸入九寨溝的網址,進入主頁。
(4)、學生操作。
組織反饋,請一位同學進行廣播演示,邊演示邊說說自己的方法。
關注差異:剛才還沒成功的同學可以自己再試一遍,已經成功的同學可以去幫助他們。
2、了解主頁、認識鏈接和它的作用。
(1)、了解主頁:現在我們打開了“九寨溝”的第一個網頁,既然是這是第一個網頁,那么就叫作首頁,或是主頁。同學們,你看到了什么信息,你最想了解哪些信息的詳細內容呢?要進一步了解這些信息,你覺得應該怎么辦?請大家嘗試一下。
(學生嘗試,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2)、了解鏈接:老師看到同學們在網頁上移動鼠標,發現沒有,鼠標箭頭移到某些地方是否變形狀了?(學生:變手形)。
解釋:凡是網頁上鼠標箭頭變成手形的地方,這就是一個鏈接,點它一下,就能打開另一個網頁。請學生試點“圖游九寨”鏈接。
(3)、現在同學們是否發現“后退”按鈕變得可用了,試用?,F在同學們是否發現“前進”按鈕變得可用了,試用。
說一說:“后退”“前進”按鈕的作用?實現在打開過的頁面互相跳轉。
(學生自學,生生交流)。
匯報交流:通過游覽因特網,大家對九寨溝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呢?
3、保存圖片和文字信息。
同學們剛才看到了許多美麗的圖片。
(1)、就同學們看到的圖片如何下載?教師引導學生操作此部分內容教師可根據情況作演示。(學生觀看操作)圖片會下載了,那具體的文字呢?(學生嘗試操作,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關注差異:剛才還沒成功的同學可以自己再試一遍,已經成功的同學可以去幫助他們。(讓好的學生做老師的小助手下位指導本組的學生)。
(2)、學生在保存搜集到的圖片或文字資料時,可以將鼠標移到被選中的文字或圖片上單擊右鍵,從彈出的快捷菜單中選擇“復制”命令,再打開word新建一個文檔,將光標定位到新文檔中,通過“粘貼”命令,被選中的文字或圖片就被復制到word文檔中去,再保存word文檔。教師操作演示。
(三)、實踐運用,鞏固方法。
1、提供“中國兒童網”、“騰訊兒童”的網址,讓學生訪問自己感興趣的網站,并看看鏈接會在哪些地方出現。然后學生自行操作,說說方法。
2、師:你游覽了什么網站,通過瀏覽該網站,你有什么收獲?(師生交流)。
(四)、總結提煉,課外延伸。
在學生充分說的基礎上教師總結:你們學得都很好,你們的學習方法也不錯,你們敢于嘗試,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也能相互合作,這些都是學習信息技術的可貴方法。
2、進一步談話:在因特網上,既有浩如煙海的有用信息,也充斥著大量無用甚至有害的信息。作為未成年人,我們應在老師或家長的指導下健康上網,注意網絡安全,讓因特網真正為我們的生活和學習服務。
出示《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要善于網上學習,不瀏覽不良信息。要誠實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詐他人。要增強自護意識,不隨意約會網友。要維護網絡安全,不破壞網絡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虛擬時空。
(五)、作業布置及設備還原(準備下課)。
請有條件的同學回去練習瀏覽網站。
各位領導、專家,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山西省統編教材小學版《信息技術》課本第一冊第一單元——《身臨其境話信息》。具體從以下六個方面介紹本節課的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二、學情分析;
三、目標分析;
四、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五、教學程序;
六、教學評價。
其境話信息”是這套教材的第一節課時,是學生首次接觸信息技術這門學科。是否能夠讓學生產生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和行為習慣,至關重要。它是讓學生初步了解這門課的窗口,同時為這門課程的學習奠定一定的理論基礎。所以說,意義重大。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1.“信息”、“信息處理”、“信息技術”的基本概念;
2.體驗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教學難點:是“信息”的概念。
1、本教材所面對的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他們對“信息”、“信息處理”、“信息技術”等抽象概念,還沒真正意義上的接觸。
2、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形象思維能力遠遠高于抽象思維能力,興趣是他們最好的老師。
3、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但還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
根據這種情況,我設定以下的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初步了解信息、信息處理、信息技術的基本概念;
2、熟悉簡單的觀察、收集、處理信息的方法和技能;
3、選用簡單的信息處理的方法,解決適合三年級學生認知水平和年齡特征的實際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親歷活動過程,增強體驗,提高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的興趣;
2、感受信息處理與信息技術在日常學習生活的緊密聯系;
3、初步形成應用信息技術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游戲學習法:以學生為主體,通過游戲等活動,從形象的事物中總結出抽象的概念;
3、實踐教學法:先讓學生模仿練習,然后放手讓學生親身實踐。從而達到讓學生學會基本的信息處理的方法。
本節課我主要設計了五大模塊:導入、基本活動、拓展活動、小結和作業。
(一)導入
設計本模塊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知道要學什么課,并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程的興趣。
本模塊的第一個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
同學們:你有沒有發現這學期你書包里的課本有什么變化?(對了,多了一本“信息技術”課本).從今天開始,我們將在信息技術的海洋里一起遨游,去學習信息技術的知識。這樣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觀察、發現自己書包里課本的變化,多了一本書!從而讓學生明白我們今后將多一門“信息技術”課程。但什么是信息技術課呢?學生并不了解,所以我接下來設計了這樣的環節:
我出示了一張“三年二班學生在電腦教室的座位順序表”,然后問到:你們相信不相信只要你指一個座位號老師就能馬上告訴你這個座位上的同學的姓名、性別、年齡、身高、體重等信息?學生會覺得好奇,老師是怎么做到的呢?引出本節課題“身臨其境話信息”,并板書課題,同時提出“信息”、“信息處理”、“信息技術”這幾個名詞,告訴學生:學習了本課以后,你也能象老師一樣。從而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基本活動
設計本模塊的目的,主要是讓學生通過一系列的游戲,突破“信息”、“信息處理”、“信息技術”三個概念的教學難點,同時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能力,養成注意觀察、積累信息的好習慣?;顒邮菐熒餐俗靶畔⒖燔嚒边M行旅行,途中要??咳?。第一站:你做我猜;第二站:小小傳令兵;第三站:逛超市。通過這三個活動最終達到完成“信息”、“信息處理”、“信息技術”概念的學習任務。
1、你做我猜
這個游戲是:把全班同學按座位分成四個小組,讓學生熟悉游戲規則以后,出示
我為他們準備的“動物”、“電器”、“球類運動”、“辦公用品”四大類題目以供選擇。游戲開始前先選擇猜哪一類。下面,我以球類運動為例做簡單說明:比如說:猜“籃球”這個內容時,可以表演投籃的動作,也可說這項運動每隊由五人參加,或以人物說明,比如說姚明是什么運動員等等。學生通過這些信息,可以猜到是“籃球”這個內容。最后要評出猜得最多的組,以示鼓勵;游戲做完之后,我給學生提出一個問題:剛才你們的動作、語言要表達什么?目的是什么?答案是很顯然,就是圍繞屏幕上所寫的內容。這樣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了信息的存在以及它的存在方式,同時也感受到信息傳播和信息處理的過程,為后面信息、信息處理這兩個概念的介紹做了很好的鋪墊。
接下來再請同學們看課本第二頁。(投影展示)
從這幾幅圖你們看到了什么?學生的回答是:
(1)我看到的第一幅圖是一張照片,是兩個小孩拿著水槍和一個大人在河里游戲;
(2)我看到了兩個小孩:一個是女孩,一個是男孩,男孩穿著藍短褲。
(3)我看到了第二幅圖是一部電話,我知道用電話可以和朋友交流。
(4)我看到了第三幅畫是報紙,從報紙上我們可以看到許多新聞。
(5)我看到了第四幅圖是一臺電視機,電視屏幕上顯示的是一幅風景畫。
……
再請看下面這些標志,你在哪里見過?猜猜它們的含義?
學生的回答是:
(1)第一個是“禁止吸煙”的標志;
(2)第二個標志是“人行橫道”的意思;
(3)第三個是“工商銀行”的標志;
(4)第四個是“紅十字會”的標志。
比如:上課的鈴聲、120救護車的警報、教學樓里的“別把樓梯當滑梯”“別把樓道當跑道”……等等。
那信息又是怎樣傳播的呢?
接著進入第二站:小小傳令兵
我是這樣設計的:按學生的座位每行分成一組。請一位同學讀“游戲規則”讓大家了解。在游戲過程中,由于內容的難易不同,傳遞的效果也有差別。比如,第一組內容,每個組都能傳得準確快速;可是第三組內容,大家都出現了漏字或改變句意的現象。這時我立即把握時機進行總結:大家剛才都實踐了一次“信息處理”的過程:第一位同學看紙條和后一位同學聽前一位同學傳內容的過程,就是一個信息“采集”的過程;要把自己得到的信息傳遞給他人,必須先經過自己大腦的存儲和加工,這就是信息的“加工”和“存儲”。那什么是傳遞呢?同學們之間相互轉告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信息“傳遞”的過程;什么是輸出呢?前一位同學告訴后一位同學的過程及最后一位同學把信息寫在紙上呈現出來就是信息的“輸出”。
這時總結并板書:“采集”、“存儲”、“加工”、“傳遞”、“輸出”,最后得出“信息處理”的概念。
信息處理在我們日常的生活、學習中隨處可見,接下來進入我們的第三站:逛超市
先請同學們看課本第3頁問:誰知道這幾幅圖的意思是什么呢?同學們很快地回答出,是逛超市。于是,大家聯系實際生活,說出了逛超市的一系列活動。從而引出“信息技術”的概念--------“在信息的采集、存儲、加工、傳遞、輸出過程中所涉及的技術都叫信息技術”。
為了加深學生對“信息技術”概念的理解,我播放了一段有關生活、學習中“信息技術”應用的視頻,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在我們的生活、學習中時時刻刻都伴隨著“信息技術”的身影。
通過以上三個活動,把“信息”、“信息處理”、“信息技術”這三個概念掌握以后,我設計了第三個模塊:拓展練習。
(三)拓展活動
本模塊我設計了兩個環節:
1、呼應導課內容解決學生的困惑
在引課時,學生選一個座位號,我馬上就能說出這個座位號上學生的相關信息?,F在學生了解了什么是“信息”、“信息處理”、“信息技術”概念之后,就可以明確地告訴學生這實際上就是一個“信息處理”的過程,老師在課前采集了三年二班同學的姓名、性別、年齡、身高、體重這些信息,然后根據座位號,對應做成這張表格,同學們的信息就一目了然了。
2、拓展練習
我是這樣組織的:(出示公交車站牌)
下個星期天,班里要組織一項社會活動,大家分成三個小組,分別去動物園、汾河公園、迎澤公園?,F在我給大家提供離我們學校最近的三條公交車的運行線路,請同學們根據站牌提示,設計一下你們需乘坐哪路公交車,乘車路線,算出要乘坐幾站,分別經過哪些站點?設計完成之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匯報,同一個組的可以進行補充、完善。
通過這個練習,學生親身實踐了信息處理的過程,加深了對“信息”、“信息處理”、“信息技術”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學會了信息處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為今后信息素養的培養起到了拋磚引玉的效果。
(四)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什么是“信息”、“信息處理”、“信息技術”三個概念。其實,在我們日常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到處都有“信息”與“信息技術”的身影,在接觸“信息”與“信息技術”的同時,也無時無刻不在處理信息。大家不僅要學好我們的“信息技術”課,而且要養成認真收集信息、正確處理、應用信息的良好習慣。
(五)課后作業
根據這節課的內容,我設計了課后作業:
請同學們搜集、整理一個有關奧運會的、你感興趣的運動項目。在下節課上,我們請大家做三分鐘的介紹。
到此結束本節課。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采用的評價方法是:
1、觀察評價法:就是觀察學生的學習,對積極參與活動的學生及時給予鼓勵,對有創造性思維的學生給予肯定和表揚;(情感)
2、過程性評價:對學生理解的問題、匯報的結果要進行及時的點評。并且認真關注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以及在這個過程中與人交流的態度、合作的意識、表達的方式。(能力)
3、實踐活動(作品)評價:主要是針對學生活動的效率、成果做及時的評價;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不妥之處,請各位領導、專家不吝賜教。非常感謝!
《有趣的繪畫工具》是省小學信息技術教材第一冊(下)的內容,教學對象是小學四年級學生。它是教材關于金山畫王畫圖知識的初步認識,并且貫穿著以后整個的畫圖知識教學,是學生能夠順利、快捷操作使用畫圖的基礎之一,也是形成學生“了解熟悉——基本技能——綜合運用”這一合理知識鏈的必要環節。教材目的是讓學生學會金山畫王中一些基本操作工具的運用,重點是掌握利用金山畫王畫板下的9種工具的基礎操作及利用工具畫圖。
新的工具的學習與使用,對學生充滿著挑戰,能夠讓學生在現有的基礎上,產生一種求知與創作的沖動。正是這種沖動,也導致了學生內心理想與實際技能的不平衡。
因此,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學習和創作的欲望極其強烈。學生的需要與興趣就是學生探究的動力和起點?;诖它c,從信息課本身的學科特點出發,結合學科課程整合理念,我設計了這一課時,目的在于讓學生掌握各種工具的同時,著重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思維能力,自我創新能力,進而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拓展信息技術課,只教電腦操作狹隘的課程局面。爭取把更多的信息納入到我們信息課程體系中來。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從而使學生發現美,感覺美,創造美。讓他們在無數的失敗中尋找成功,感受成功的快樂。
從內容層面出發,對具備一定抽象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的四年級學生來說并不難,而且也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東西,因此在課堂上只需堅持精講多練的原則,重難點知識讓學生通過自己探究和小組合作學習等主要學習方式完成,同時結束教師適當個別指導。
認知目標:讓學生熟悉和掌握畫板下工具的操作。掌握對工具的綜合運用的方法。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如何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
培養學生自我探索、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自我創新、團體協作的能力。
情感目標:讓學生在無數的失敗中,尋找并且體驗成功。
重點:熟悉和掌握畫板下9種工具的操作。
難點:對油漆桶的正確用法。
本課采用的主要教學方法有“任務驅動法”、“創設情境法”等。
信息技術課程本身的特點,要求我們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因此本課采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主體式教學模式。通過學生已經受過的美術教育和信息技術教育,利用創設情境教學法創設情境。設置一個任務,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自己動手,有機結合畫圖的各種工具,以任務驅動的方式發展能力。使教學內容合理流動,水到渠成。教學中,啟發、誘導貫穿始終,創造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平臺,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的學習,提高課堂40分鐘的戰斗力與生命力。
本課教給學生的學法是“分析體驗---接受任務——合作探究——綜合運用”。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由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故此本課教學過程中,巧妙設計,讓學生帶著一個個任務通過課堂討論、相互合作、實際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學習,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發展能力,訓練思維。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以及信息技術課程學科特點,結合四年級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設計教學流程如下:
(一)創設情境,設疑激情。
(二)合作學習,自主探究。
(三)歸納總結,體驗成功。
具體闡述。
(一)創設情境,設疑激情。
首先展示一個美麗的電子畫展情境,展示的是一幅顏色多彩較為簡易的作品小胖熊。讓學生通過已有生活體驗發表自己的評價,認識到電子畫展中的作品,美麗而不復雜,讓他們感到有成功的希望。這時教師抓住時機提出任務:畫一幅同樣的畫。緊接著教師問:畫這樣的一幅圖,你要用金山畫王里的什么去畫呢?學生會說:用筆。教師:到底用哪些工具呢?都是我們今天探索的內容。
目的是創設美好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提出明確的任務,利用學生對美好事物的向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情景中主動、積極地接受任務,從而樂學。
(二)合作學習,自主探究。
本環節分兩個層次展開:
第一層次:選擇畫板下面,多種不同的工具,不同的顏色去畫小胖熊。
1、同桌學生合作,共同完成。有問題一起討論,或問老師。
2、交流評價學生作品,教師肯定學生的成績。著重匯報學生對工具的選擇使用,如鉛筆、噴槍、麥克筆、刷子、橡皮等。針對學生的匯報,教師則加以適當引導,并提出問題。比如:用刷子畫小熊的身體,一不小心刷得太多了,怎么辦?如何去克服?這樣就順其自然帶出了,對筆頭粗細的用法和橡皮的用法了。
3、克服難點,在學生匯報到如何畫背景時,教師的引導作用尤其顯得重要??勺寣W生體會到背景很大,一筆一筆地畫,太麻煩。在選用了油漆桶時,則注意讓學生觀察界面的變化,有出現了三個橢圓形按鈕和正方形按鈕。這時,讓同學們再動手試試這四個按鈕的作用。再匯報結果。特別強調,用油漆桶也可以用各種圖案作為背景。
4、查漏補缺。在畫小熊的過程中,哪些工具還沒用到的?同桌合作試試看,會用嗎?
5、匯報這些工具的用法。
這一環節是課堂重點部分,因此,我以任務驅動的方式來整合美術、信息技術兩大學科。任務是課堂的"導火索",教師通過課程整合后的優點,拋出一個個任務,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從而促使學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學習和團體協作、在不斷的失敗中尋找和體驗成功,達到掌握操作和使用的目的。同時使用優越有效的也是信息技術學科所特有的激勵制度,為任務驅動法注入又一推動劑,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作積極性。
第二層次:
1、教師指出學生畫面內容的不協調性,結合學生已受過的美術教育,展開想象。畫出更加美麗可愛的小熊,特別是背景。
2、學生自我創作,教師巡回指導。(為照顧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采用分層教學:操作技能比較熟練者為a等,操作基礎薄弱者為b等,a等學生可讓其充分自主學習,b等學生教師可適當進行個別指導。)。
3、集體討論交流、評價,優勝者發放獎品。
分層教學的運用,使得全體學生得到發展,提高自身操作水平。(即分層教學的策略和效果)。
(三)歸納總結,體驗成功。
(1)學生交流學習心得,各自選擇幾種自己喜歡的工具說說其中的用途。
(2)教師幫助學生輸理知識,歸納總結。
為了檢驗和促進每個學生達到預期的目標,發現教學中的問題,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是必須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理解,完成真正意義上的知識建構。
七、設計理念。
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注重體現以下幾個思想:
1、學科整合的問題。本課整合了美術、信息技術兩大學科,同時注意了信息技術教育知識的學科特點,在一定程度上強調了教師的講授作用與引導、啟發作用。
2、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的學習,并且通過多種學習方式(如自主學習、協作學習、自我創新、利用網絡學習等),獲取信息,掌握操作。
3、情景與任務驅動的融合。在每一個任務拋出的時候,都創設了適當的情景,以此讓學生在不知不覺在情景中積極主動地接受任務。
4、在體驗感受中學習。這節課中很“放”地讓學生探究工具的用法,在探究中,學生肯定會有許多失敗。正是在失敗中,找到成功,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5、分層教學的實施。怎樣照顧到學生個體差異性,使得每一位學生在教學活動都獲得個體的發展。(不同對象分別對待)。
說課,是指說課教師在自己認真備課的基礎上,面對著同行,層次分明,條理清楚地說明本節課教什么,如何教,而且要精辟地揭示為什么這樣教。通俗的講就是要說清:教什么,怎么教,為什么這么教。"說課"以說為主,是教師對教案本身的分析和說明,是一種口頭敘述為主的教案分析。說課的內容容量一般為一節課,時間15分鐘左右。
說課的主要內容有:教材分析,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教學方法,教學媒體的運用,教學過程,時間安排及說課小結等。整個說課過程要能展現教師備課的思維過程,要能充分體現出教師對大綱,教材,教法,學法,學生等方面的把握。
教材分析主要分析本節課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本節課的知識結構,特點及教者打算如何進行科學地處理;分析本節課內容與學過知識的內在聯系。如:"資源管理器是windows98操作系統中最常用的工具程序之一,學習這一節,對于幫助學生了解windows環境下資源管理器的表現形式,以及如何方便用戶使用和管理計算機的軟,硬件資源都具有重要作用。"只有確立了該課內容的地位,才能確定教學目標,從而準確地確定該課的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
說教學目標要根據學生特點,注重學生實際,所制定的目標要切合學生實際。教學目標主要包括知識目標,能力培養目標,思想教育目標。教師要說出通過本節課的教與學,學生要掌握哪些知識,哪些能力要在本節課上得到培養和訓練,學生的情感,道德等非智力因素怎樣培養。因為信息技術課程本來就是一門知識性與技能性相結合的基礎工具課程,不僅要說如何使學生掌握知識,培養能力方面的教學方法與措施,而且不能忽略對文明使用計算機及網絡,網絡安全,網絡倫理等方面的思想教育內容。
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在教學知識系統中,有些內容是關鍵性的最重要的中心內容,對于鞏固舊知,學習新知起著決定性作用,這些內容是教材的重點。難點是學生難以理解和領會的內容。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學生的年齡特點,認識規律及學習水平來準確地確定難點,以便在教學中巧妙地分散難點,化難為易。
要說出該課的教學以哪種教法為主,哪種教法為輔,為什么要采用這些教法,采用這些教法的依據是什么。這就要求說課教師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和當前素質教育的要求,說清楚怎樣運用問題啟發,任務驅動,講練結合,分組合作,精講—演示,學生自主探究等多種教學方法,從而達到讓學生多動手,多思考,多實踐,使學生了解,掌握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學法指導是信息技術學科教師需重視的說課內容之一,因為信息技術學科知識的更新遠高于其他課程,如果學生不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后很難適應這門學科的發展,因此說課教師要說出教學中如何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說出如何教給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一般方法,如何鼓勵學生多動手實踐,舉一反三,更好地運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例如大家熟悉的"復制"操作,方法很多,什么菜單法,命令法等等,教師不可能一個一個具體介紹,只能根據學生的情況介紹一,二種,其他方法讓學生自己練習中發現,引導學生自學和"復制"相似的一些操作,總結方法。介紹完一種軟件,學生能自學其他的軟件。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就是這個道理。
計算機教育專家譚浩強老師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誰有'無機教學'法,我就會發現'無水游泳'法!",這充分說明了我們的信息技術課離不開計算機,離不開硬件的支撐。目前,很多學校還將機房的機器聯了局域網,安裝了多媒體網絡教學軟件,使得我們的教學過程更加形象,直觀,師生的互動更趨于和諧。在軟件方面,很多教師備課時還精心準備了課件,或將一些較好的輔助教學軟件,學習軟件等充實到課堂,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學生接觸的面更廣。這些在說課時都要交待清楚,必要時要演示這些軟件。
說教學過程是說課的重頭戲。平時我們的教學過程一般遵循層次分明,循序漸進的原則,師生互動的脈絡也比較清晰。因此,說課時應該將每個知識點,每個環節教些什么,怎樣教,為什么這樣教作簡明扼要的交待。
1.復習提問。在平時授課過程中,此環節的宗旨是:從復習鞏固,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出發,為自然引入新課作鋪墊。因此說課時教師要說清楚用什么樣的辦法進行復習提問,提問什么問題,所提問的問題與引入新課的關系怎樣,提問的問題能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
2.引入新課。教師說出在自己提出問題,引出話題之后,如何面向全體學生,采用什么方法進行師生間的交流和反饋,從而使得學生總結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和要達到的目標。如:資源管理器這一節有老師把資源管理器比作圖書館,學生是圖書管理員,那么你作為圖書管理員要做哪些工作呢導入貼近生活,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為后面的學習做好了準備,好的導入是一節課成功的一半。
尊敬的各位專家、評委:
大家好,今天我說教材的內容是龍教版小學信息技術第四冊?,F結合《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和教學理念,談一下我對本冊教材的理解。
一、課標與教材內容
1、課標對本冊教材內容的基本要求:通過本冊教材的學習,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與合作學習的手段。
2、本冊教材的主題:在本冊教材中學生可以學到因特網的基本知識,在網絡上獲取信息,利用因特網互相傳送知識和經驗,發表意見和見解,進行信息的交流和資源的共享;設計制作網頁,并且發布網頁,了解網絡安全常識,從而培養學生獲取、傳輸、處理、應用信息的能力,增強信息技術安全意識。
3、編者意圖與編寫體例:為了體現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技術性、操作性的特點,達到提高信息素養、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的目標,編者本著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的原則,緊扣《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的要求,以例題的形式,系統的講授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采用小課題、小步子、任務驅動的編寫方法,力求實現與其他學科課程的整合;每節課結合課程內容用“做一做”、“想一想”、“試一試”、“練一練”等方式啟發學生思考,適時地練習;用“小知識”、“小竅門”開拓學生的知識面。
4、本冊教材知識結構與邏輯關系
(1)本冊教材知識結構
本冊教材包括四個單元,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
第一方面網絡基礎知識與技能(包括一、二、三單元)
第一單元快樂網上行
這一單元的知識,是讓學生了解因特網的基本知識,掌握利用瀏覽器瀏覽、搜索、收藏及獲取信息的基本方法。
第二單元真情傳遞
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使學生在學會收發電子郵件的同時,能充分認識到電子郵件是因特網上的一項重要服務。
第三單元朋友面對面
第二方面網頁制作與發布(四單元)
第四單元我愛我“家”
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和掌握網頁制作的一般流程及基本方法,學會制作圖文并茂的網頁,并學會用表格規劃網頁,利用iis發布網頁,進一步使學生了解到互聯網不僅是我們獲取信息的重要工具,同時也是我們發布信息的一個重要途徑。了解計算機及網絡安全常識,認識到網絡的危險性。
(2)本冊教材的邏輯關系
本冊教材的學習可以順著兩條線索進行:
第一條是知識和技能線索,以網絡基礎為起點,由理論到實踐,展開網絡幾方面應用的學習;由單向獲取信息,到多元獲取與傳遞信息,交流范圍逐漸擴大;由個人交流到面向公眾互動與分享,擴展了分享的空間。所以,在教學中一定要注意知識與技能的銜接。
另一條是情感與網絡道德線索,在每一節課,網絡的每一方面的應用,都在滲透學生的安全意識和道德習慣教育,在第十六課,進一步從知識和道德方面系統地提高認識。只有在本冊教材前面的教學中適時地滲透,才能真正的培養學生信息技術的安全意識和道德規范。
二、教學策略及評價
1、教學策略
第一部分網絡基本知識與技能
第一單元快樂網上行
本單元以“快樂”為主線設置課題,學習用ie瀏覽器瀏覽網頁、搜索信息、保存網頁、文本及圖片等內容。同時這些內容是將來學生走向社會的必要技能之一,所以,本單元是本冊書的重點。
現在四年級的學生對網絡并不是一無所知的,所以這部分知識可以設置簡單任務,合作學習加自主學習的模式,掌握基本搜索方式,探索高級搜索技巧。重點是如何準確快速找到所需的信息,難點是如何選擇恰當的關鍵詞快速查找到所需的信息。在瀏覽信息時不可避免的要遇到不健康的和反感的信息,教師要在信息的甄別和多種信息的選取問題上,給學生一些提示和幫助,培養學生甄別不良信息的能力。保存信息的部分,應提示學生聯系上學期word 20xx中的保存方法,選擇“默認保存位置”和“修改保存位置”培養學生整理信息的習慣和能力。
第二單元真情傳遞
教學中教師電子郵箱收發郵件,引導學生比較電子郵件與傳統郵件的異同,讓學生親身感受到電子郵箱的方便快捷以及電子郵箱強大的附帶功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對于郵箱的申請與收發掌握快的學生,應采用分組互動的方式引導他們自覺主動的投入到電子郵箱的附帶功能的發掘和探索中。教師可以利用自己郵箱自動回復功能與學生進行交流,體驗成功的`喜悅。
對于學生個人信息的保存而言,電子郵件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從信息的下載和保存角度,指出電子郵件和附件作為網絡存儲的重要性。
第三單元朋友面對面
本單元以“面對面交流溝通”為主線,讓學生掌握論壇及qq賬號的申請,發布回復帖子和用qq即時聊天軟件進行交流,傳遞文件的方法。
注冊論壇及qq賬號并不復雜,在學習上一單元的過程中,學生已經掌握網上注冊賬號的基本方法,并且一部分學生已經有了qq賬號,因此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主要采取小組協作的方式。論壇的界面與電子郵件大同小異在發新帖的學習中應注意與上一單元的聯系,對已經有qq號且聊天掌握快的同學,注意引導他們對qq的其它功能去發現和應用。比如說發送接收文件、聊天記錄、qq郵箱等常見功能。本單元的重點是信息的發布與回復。解決策略是:教師引導,學生分組練習并給學生提出交流主題的方式進行。難點是用qq發送接收文件時路徑的選擇,聯系以前學過的知識可以突破這一難點。
建議學生多運用論壇及qq進行有意義的討論或學習交流,從而培養學生的研究性學習能力,師生間也可以圍繞可能在網絡交流的中發生的問題和情況開展討論,多發掘網絡的溝通聯系的優勢,淡化娛樂的一面。
第二部分網頁制作與發布及網絡安全
第四單元我愛我“家”
本單元以“家”為主線,讓學生掌握網頁制作的一般流程與基本方法,用
iis發布站點及簡單的網絡安全知識。
第四單元我愛我“家”13課確定為本單元的重點和難點部分,同時第13課也是本冊教材的難點。解決策略:在13課網頁制作用表格來規劃整個網頁的布局,是我們設計制作網頁常用的方法。學會在網頁中插入表格是網頁制作中的一個重要的部分。為更好地突破這一教學重點,我設想可采用引導學生多瀏覽一些大型網站應用表格制作網頁的實例,理解并學會使用表格規劃網頁布局的工作方式。就學習技能而言,通過前一冊教材的學習,學生已掌握了word 20xx軟件的操作。所以,在frontpage 20xx中插入表格的教學,建議從word 20xx表格入手,進行知識的遷移,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
在突破這一難點時,圍繞以下三個問題展開討論:
(1)怎樣在單元格中插入文字和圖片.
(2)怎樣進入表格屬性及單元格屬性對話框?
(3)表格及單元格屬性對話框中相應選項的改變會給網頁的效果帶來哪些變化,起到什么修飾作用,以此突破第13課利用單元格屬性來美化表格這一教學難點。
充分挖掘教材內涵,拓展教材,注重于其他學科整合。過前學習,學生體驗到了因特網各種應用,然而網絡的兩面性是不容忽視的,第16課讓學生了解網絡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從計算機安全入手介紹計算機與網絡安全相關知識。主要包括計算機病毒、殺毒軟件、計算機網絡和安全的防范措施、上網安全建議、遵守網絡道德和規范等內容。
2、教學評價
信息技術教學比較注重任務,以任務驅動為教學原則,所以每節課的教學評價要立足于過程性評價,可就學生的:學習態度、自主與探究能力、實踐能力、合作學習能力、解決問題的途徑與方法、對新技術的興趣、網絡技能及活動結果的科學性、藝術性、創造性等方面進行相關的學習過程評價。要引導學生對作品進行自評、互評,教師最后點評相結合的方式,作品評價要有評價依據,教師應根據每堂課的教學內容制定評價標準,采用“作品評價表”的方式進行。
以上是我對本冊教材的一些粗淺理解,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pingyujiyu/36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