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模板應該根據教材和教學要求進行調整和修改,以適應不同教學目標和教學環境。擁有一個合理的教案模板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掌握教學進度和教學效果。
《觸摸春天》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下冊第五組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簡短的抒情散文真切描寫了盲童安靜在花叢中用手觸摸、用心感受美好春天以及在一個春天充滿花香的早晨竟然捉住了一只蝴蝶,并將蝴蝶放飛的感人故事,表達了安靜熱愛生活,珍愛生命的強烈追求。
本文主要有兩條線索,一條是安靜的舉動,她從捉蝴蝶,到放蝴蝶,再到仰起頭張望。一條是作者的感受,從驚嘆,到感動,再到對人生發出感慨:誰都有把握春天的權利,只有用心去感受生命的美好,才能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春天。
這篇課文篇幅短小精悍,語言簡潔,意境雋美,所蘊含的道理非常深刻。文章文筆細膩,用詞豐富、優美,讀起來讓人不自覺地被課文細膩的情感牽動著。本篇課文可以讓學生體會到生命的珍貴與美好,并思索應該怎樣去熱愛自己與他人的生命,從而升華學生的人生觀。
1、學會生字, 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積累好詞好句,增強語言的積累。
過程目標:通過朗讀、思考、討論等方法,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關鍵詞句蘊含的道理及領悟其中的情感。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體會盲童對生活的熱愛,感受作者對生命的關注,懂得熱愛生活,珍愛生命。
由于本課的話題凝重、深沉,學生年齡較小,生活經驗不夠豐富,如何深入體會一些關鍵語句的含義和課文中的優美語句所表達的情感,就成為這課的教學重點。怎樣引導學生從盲童的角度,體會小女孩安靜對生命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渴望,是本課教學的難點,因為學生缺少體驗。
我的教法學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創設情境法、品味語言法、朗讀體會法、想象感悟法
我先說一下第一課時的內容簡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揭示課題。二、疑而學文,識寫生字。
一、再讀課文,自讀自悟。四、課后作業,詞句積累。
第二課時
一、 復習鞏固,進入新課
1、 在復習鞏固環節,我先讓學生讀詞:流連、花繁葉茂、流暢、靈性、弧線、飛翔、繽紛。
設計理念:這些詞是文中關鍵詞語和難以理解的詞語。溫故而知新,詞語是學習課文的基礎,鞏固字詞為學好課文打下了基礎。
2、 接下來,我先出示春天美景圖,接著說道:春天向我們走來了!我們眼前的春天多美啊,你們能不能用成語來描繪一下?(學生就開始描繪了:五顏六色、花繁葉茂、五彩繽紛….)多么美啊,這些多姿多彩的景色我們都可以用我們明亮的眼睛看到,可安靜卻無法用眼睛去看。她是怎么感受春天的呢?今天,讓我們跟著小女孩安靜一起去觸摸春天吧!
設計理念:古代教育家朱熹說:“教人不見情趣,必不樂學?!蹦軌蛲ㄟ^展示孩子熟悉的春天美景,創設了情境,調動學生內心的情感體驗,激發他們學習的欲望。
二、 品味語言,感悟奇跡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們覺得安靜是個什么樣的小女孩?(堅強、熱愛春
天、熱愛生活)在“品味語言,感悟奇跡”著一環節中,我首先向學生提出了這樣的疑問
師:安靜看不見美麗的春天,卻深深地熱愛著春天,她用手觸摸、用心感受著春天,創造了很多奇跡。
教師說完后,讓學生試試從課文中找出安靜身上發生的奇跡,并在旁邊寫上自己的感受。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老師要根據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加以引導,并給予一定的開放性,讓學生具有學習的自主性。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安靜身上發生奇跡的句子正是基于這一理念。
學生可能會提出以下在安靜身上發生奇跡的句子 :
“安靜在花叢中穿梭。她走得很流暢,沒有一點兒磕磕絆絆?!?/p>
2、 學生可能會回答:安靜正在花香中流連,所以走得很流暢。學生還可能會說:她對周圍很熟悉,所以才沒有摔倒?!@樣,通過聯系上下文加強了對句子的理解。
3、 學生回答后,我請一個學生朗讀這個句子,要求讀得流暢,讀出流暢的感覺。
讀想結合的運用,讓學生在讀中悟理,更深刻地領悟了句子的含義。
學生也可能提出這個句子:“安靜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來。她慢慢地伸出雙手,在花香的引導下,極其準確地伸向一朵沾著露珠的月季花?!?/p>
為了讓學生加強理解,我做了如下安排:
1、首先,學生自由朗讀,邊讀邊體會感情。
2、接著,我出示了著兩個句子,進行比較
她伸出雙手,在花香的引導下,伸向一朵沾著露珠的月季花。
她慢慢地伸出雙手,在花香的引導下,極其準確地伸向一朵沾著露珠的月季花。
(1) 教師問道:這兩個句子哪個更好?為什么?你有什么不同感受?
通過比較的思考與回答,學生品味了語言,更深刻地把握了句子的用詞。
(2) 接著播放背景音樂,男生讀,再女生讀。
4、 假如我們正看著安靜,我們看見她極其準確地把手伸向一朵沾著露珠的月季花,花上正停著一只花蝴蝶。此時此刻,你們會怎么做?文中的“我”有是怎么做?“我”喊出來了嗎?為什么不喊?帶著這樣的話語,我讓學生想象自身可能的舉動,加深了內心體驗,并與文中的“我”的做法相比較,從而更深刻地理解了文中作者的情感。
5、 最后,我讓學生懷著同樣的心情讀這句話,通過朗讀來加深對情感的領悟。
那么,學生還可能提出這樣的句子: “安靜的手指悄然合攏,竟然攏住了那只蝴蝶,真實一個奇跡!睜著眼睛的蝴蝶被這個盲女孩神氣的靈性抓住了。 ”
如何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句子的意蘊,把握此句的情感呢?
1、 首先,我讓學生自由讀,要求細心感受
2、 接著,我對重點詞語進行了分析。提出問題:“悄然”“竟然”是什么意思?能去掉嗎?為什么?讓學生通過討論再回答。討論的學習方式,加強了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同時也理解了句子的深刻含義。
3、 現在你們都是安靜,請閉上眼睛,跟著老師的朗讀來做動作。師讀: “安靜的手指悄然合攏,……沒有體驗過的地方?!?/p>
教師接著讀句子,學生跟著教師的朗讀做動作。并回答問題:
你們感受到了什么?“神奇的靈性”指什么?
4、 然后播放背景音樂,全班輕聲朗讀這一段。
最后提出了疑問: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要求學生通過安靜來想象,從而升華了文中安靜熱愛生活的主旨。
設計理念:“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苯虒W中,我在指導學生進行體驗和感悟時,通過啟發、提問、讓學生進入到語言中,與作者、與文本對話。我引導學生品析語言,體會用詞,在讀想中體會表達效果,增強語言積累。
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活動,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音樂的渲染創設了情境,并在朗讀中加以體會,學生在情感上得到了熏陶。
三、 情感的升華,生活源于愛
1、 師:這樣一個全新的地方,讓安靜很留戀,她感受到了屬于自己的春天。請閉上你
教師隨即提出了疑問:安靜后來又是怎么做的?(張開了手指,放飛了蝴蝶)
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句子:“許久,她張開手指………張望?!?/p>
(1)針對此句,我先讓學生自由讀,并寫下感受。
(2)接著提出問題:安靜不能看到東西,為什么還用“張望”?
學生可能說:她想看蝴蝶飛到哪兒去了。也可能說:她也想象蝴蝶一樣飛翔?!?
學生回答完后,教師進行了總結:安靜渴望著自由飛翔,經常流連在花香中的她用手觸摸春天,用心熱愛生活,她也想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
總結后,我出示了文章的中心句:“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p>
教師總結并得出了結論:安靜也有生活的權利,安靜也可以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
設計理念: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潛能”。通過讓學生想象,感受了安靜的內心世界,也更深地感悟了課文語言。同時通過寫所思所想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使讀、寫很好的融入到語文課堂中。
2、 接下來,教師講述通過圖片和資料,講述了海倫的故事。并讓學生課外搜集有關故事以及身邊的人和事。
設計理念:把語文學習和生活聯系起來了,促使學習生活化把學生的眼光引向一個更為廣闊的學習空間。
四、布置作業,課外拓展
在布置作業,課外拓展的最后環節中,我讓學生搜集熱愛生命的感人故事,小組合作辦一份以“熱愛生命”為主題的板報。
設計理念:《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痹O計辦小報的作業,正是基于這一指導精神。
五、說板書
17觸摸春天
安靜 :創造奇跡—熱愛生活
放飛蝴蝶 -珍愛生命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好!我今天的說課題目是《觸摸春天》,下面我將來與各位分享一下我對這篇課文的教學設想。
首先我將來對教材進行分析,《觸摸春天》選自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17課,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盲童小女孩安靜在花園中流連捉住蝴蝶、放掉蝴蝶,感受春光的故事。篇幅短小精悍,語言簡潔,意境雋美,所蘊含的道理非常深刻。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引導學生體會盲童對生活的熱愛,感受作者對生命的關愛;二是學習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并體會其表達效果,增加語言積累。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在對教材分析的同時,還需要對學生的情況有一個分析。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樂于表達、想法開始更加獨特,開始傾向于個性的表達。在學習上,他們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學習語文的方法,但是就這篇文課文而言,學生不了解盲人的世界,那在理解本文時就需要教師多去引導讓學生體驗盲人生活,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主題。
因此,基于教材和學情的分析,我設置了以下三個維度的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會讀暢、磕等7個生字,會寫徑、暢等9個生字;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結合上下文以及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盲童對生活和生命的熱愛,懂得熱愛生活、熱愛生命。
結合本單元的教學要求,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我確定了本節課的重難點是:
教學重點:理解文章中含義深刻的詞句。
教學難點:感悟、體驗文章所揭示的深刻道理。
新課程教學中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诖?,我將引導學生采用以下的教學法:情景教學法;朗讀法;討論法。
那么接下來我將著重介紹我的教學過程,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為核心的環節
(一)導入新課
首先是導入部分,良好的導入是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有效方法,可以使學生了解這節課所要學習的課題和內容,形成閱讀期待。因此我才用了歌曲導入法。與學生一起來唱兒歌《春天在哪里》,并與學生“同學們,歌曲當中說小朋友們通過什么來感受春天?沒錯,是眼睛,我們通過眼睛看到了春天的紅花綠樹,但是我們今天的課文的小主人公她卻是個盲人,那她又是怎樣來感受春天的呢?讓我們帶著問題走進今天的課文《觸摸春天》?!?/p>
(二)整體感知
整體感知是賞析文章的前提,通過初讀,可以使學生初步了解將要學到的基本內容,了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圖,使學生對課文內容形成整體感知。
在此環節,首先,讓學生來自由朗讀課文,借助工具書解決生字詞,這為學生閱讀文本掃清了障礙,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的特點。
其次,我會讓學生大聲齊讀課文,并思考文章主要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這樣方便學生理解文章的整體內容,提高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并為后面的學習打下基礎。
(三)深入研讀
在讀文本內容有了基本了解后,將進入到課程的下一個環節,深入研讀環節。
1.首先我會讓學生再讀課文,并且思考作者是怎樣評價安靜在花園中的一系列行為的?通過學生回答得出“真是一個奇跡”。
2.順勢我會提問第二個問題,我的問題是:文章當中哪些句子體現了安靜創造了奇跡?并讓學生小組討論,在自己找出的句子旁邊寫下自己的感悟。由學生提出句子主要分析“走的流暢、沒有一點磕磕絆絆、極其準確的伸向、攏住蝴蝶、張望”等詞語。在分析這些詞語時我會與學生展開互動讓學生蒙住眼睛來走路,體會流暢、沒有一點磕磕絆絆;讓學生閉上眼睛拿出數學書來體會極其準確;讓學生聯系自己捉蝴蝶的經歷來體會安靜攏住蝴蝶的奇跡等,這一些的教學活動可以讓學生充分的參與,激發學習興趣,深刻體會作者用詞的妙處以及安靜對于生活的熱愛。
3.接著,我會提出第三個問題:安靜能夠創造奇跡,是因為她整天在花園中流連,對這里非常熟悉,可是對于盲人來說走路都很困難那安靜為什么要整天來花園呢?并讓同學自由發表觀點,此問題的設置可以讓學生體會到安靜對于生活和生命的熱愛。
4.最后,我會讓學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在文中找出作者看到安靜的一系列舉動后,發出了怎樣的感慨?讓學生同桌之間互相交流他們對于這句話的理解。以此來引發學生的思考,殘疾人尚且如此熱愛生活珍惜生命,我們更應該珍惜當下,創造價值。
此環節的設置有助于幫助同學自主探究思考,加深對文本的理解,達到突破教學重難點的目的。小組討論讓同學們互相交流,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可以體現出學生的主體性。
至此,我的教學目標的已完成,教學重難點得以突破。
(四)拓展延伸
課標指出:我們應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就是在要求我們建立一種大語文學習觀,因此在拓展延伸環節,我會播放音樂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并讓學生談一談聽完之后的感受,并順勢介紹貝多芬的個人經歷。這樣的設置有助于幫助同學更深層次的理解文章的情感,并做到把語文課程與音樂學科相互關聯,做到了語文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
(五)小結作業
小結作業在課堂中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通過小結作業,可以將本節課的內容得以鞏固。所以,我的小結是讓同學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以此來深化主旨,并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我的作業將這樣安排:讓學生課下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搜集熱愛生命的感人故事,整理資料,并合作辦一次墻報,下節課進行墻報展評。以此來鞏固本節課所學習的主題:熱愛生命、熱愛生活,實現知識的遷移,完成課上到課下的完美過度。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它是教學內容的濃縮。此板書以清晰直觀的方式將課堂內容展現給學生,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
《春天在哪里》是小學語文第二冊第一單元的口語交際。第一單元的教材都是圍繞“春天”這一主題進行編排的,與這次口語交際的內容融為一體,剛好又是在春暖花開的時節學習本組教材,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緊密。在語文園地口語交際的過程中,穿插了綜合實踐活動,使口語交際更有憑借,更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為學生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舞臺,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春天、贊美春天的思想感情。
學生入學已有半年,能用普通話進行表達,但表達得不夠完整、不夠準確。由于學生年齡小,傾聽別人說話缺乏耐心、不夠認真。因此,將本次口語交際的教學目標確定為:完整地講述春天的變化,做到語句通順、內容具體,儀態大方、有禮貌。認真聽人說話,了解內容,對感興趣的話題發表意見。
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教學活動,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將教學方法確定為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情境教學法?!?/p>
活動的準備要從開始本組學習時就提出要求。在課文部分,引導學生走進春天的圖畫,用眼去欣賞,用耳去傾聽,用心去感悟。在識字部分,提示學生去找春天,畫春天,搜集有關春天的資料。組織學生到濱江公園去春游,要求學生從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三個方面去尋找,春天給大自然帶來了哪些變化,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變化。
本課的教學設計,按以下五個環節進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以“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想不想聽?”一下子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住。接著播放視頻《春天在哪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形成“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課堂基調。然后以“春天不僅在小朋友的眼睛里,還鉆進了小朋友的耳朵里,躲在小朋友的心田里?;貞浺幌?,大家到濱江公園去春游,發現春天有哪些變化了?” 調動起小朋友的學習熱情。
這樣的設計,為學生創設了口語交際的機會,把課堂教學拓展到生活實際,使學生敢說、樂說、會說、善說,享受到交際的樂趣。
新課標特別強調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進行學習。將學生分成四人小組,互相介紹自己看到的春天的景物、聽到的春天的聲音、感受到的春天的變化,在小組中合作交流,發表見解,互相補充。教師提示學生盡量說具體、補充完整,并且融入其中,個別輔導。
這樣做,能夠激發學生交際的欲望,增強學生表達的自信心,又可以使不同層次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教師問:“同學們在小組中說得真好,誰愿意向全班同學匯報一下,你在哪里找到春天了?它是什么樣兒的?”找幾位同學上臺說說,要注意說具體、說完整,做到大方、有禮貌。臺下的同學和老師一塊兒認真聽,對沒說到的內容,可以進行補充,對沒聽懂的地方,可以發問質疑,還可以評價他說得好不好,并說明原因。
課前,教師已要求學生搜集了許多有關春天的資料。此時,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交流的平臺,由各小組推薦學生上臺,或展示圖片、繪畫作品,介紹圖中春天的景物,或展示照片,介紹是誰在哪里干什么,那里風景如何,或展示實物,介紹它在春天時的變化,或朗讀有關春天的詩詞,或談自己感受到的春天。聽與說的要求不變。
交際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開展初步的簡單的評價活動,促進他們更認真傾聽別人發言,并判斷正誤、優劣,或肯定贊揚,欣賞別人優點,或質疑爭論,對別人提出建議和批評。課堂上這種積極交流、雙向互動的局面,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和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進一步端正學生良好的聽說態度,養成良好的語言習慣。教師全身心地投入,充分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注意觀察和傾聽,及時發現學生口語交際的不足,予以點撥糾正,規范學生的口頭語言,更要善于發現學生充滿童趣、富有創意的語言、豐富的想象才能,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創造生機勃勃、極富動態的課堂氛圍,形成有效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局面。
“同學們說的真美啊,春天已經來到我們身邊,我們一起欣賞吧!”播放視頻《春滿人間》,展示出春天的美景?!巴瑢W們,看了剛才的畫面,你們想說什么?你最喜歡哪個畫面,為什么?”讓學生通過視頻畫面溫故而知新,促使學生情不自禁地主動觀察春天的景物、傾聽春天的聲音、了解春天的變化、唱出春天的贊歌。
新課標要求:教師要為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空間,滿足不同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需要,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資源。在這一環節中,整合課內外和網絡資源,進行有效的拓展學習。
為了進一步強化學生的感官認識,開闊學生視野,播放視頻《春滿人間》,同學們就會情不自禁地說:“春天真美啊!”教師抓住這一契機,讓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贊美春天。如:畫一畫自己看到的春天、背一背有關春天的詩詞、唱一唱有關春天的歌曲、寫一寫有關春天的感受……這樣跨學科的整合學習,拓寬了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促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中滲透整合,初步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意識。
當然,也不排除有些學生不喜歡春天。遇到這種情況,怎么辦呢?教師可以抓住這一機會,讓喜歡春天的學生和不喜歡春天的學生分成兩隊,分別準備資料,雙方展開辯論,看誰能說服對方。在這一交際過程中,喜歡春天的學生可能會說:春天天氣暖和了,草綠了,花開了,到處都是美麗的景色,我可以出去春游,所以我喜歡春天。春天來了,不用再穿厚棉衣了,我喜歡春天。春天可以放風箏,因此我喜歡春天。而不喜歡春天的學生可能會說:春天天氣忽冷忽熱,容易感冒,我身體弱,不喜歡春天。春天也是病菌大量繁殖的季節,很多流行病就是這時候開始流行的,比如流腦、非典等,損害人的健康,我不喜歡春天。在這激烈的爭辯中,學生對春天的特點了解得更全面,認識更客觀。然后,教師再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在這春暖花開的時節,出去欣賞大自然的美麗風光,應該注意什么呢?讓學生七嘴八舌地議論……這樣水到渠成地為學生創設了交際的情境,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并從中得出,要有健康的體魄,必須注意衛生、積極鍛煉身體,游玩中還要注意安全。
本課是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是為了讓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途徑去感受春天,理解春天。通過春天的自然現象來映射出相關的色彩知識,目的是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主觀創作,表達自己對春天的暢想。
課時設計為1課時。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其積極思維,采取多媒體教學手段開展教學活動。
根據本課的教材內容和大綱要求設計教學目標如下:
教學目標:1.從不同角度,不同途徑去感受春天,理解春天。
2.通過觀察,結合自己的觀察發現,進行大膽的想象,構思出自己對春天的想象,和對春天的感受。
3.學習有關色彩的基礎知識與表現形式,并用適合自己的表現形式去表現春天。
教學重點:1.激發學生對美的發現與追求,理解自然美與藝術美之間的關系。
2.學習有關色彩基礎知識,將其更好的應用到美術創作中。
教學難點:1.歸納總結關于春天的相關知識。
2.學習理解相關色彩基礎知識,將其融入生活,融入創作。
根據教材特點,學生情況設計教學方法,本節課我采取“學導互動”教學法,在教師必要講授的同時,鼓勵學生探究知識,教師的指導和學生的發現相結合進行教學。
新課程強調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是組織者,是引導者。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因此,教師要給學生提供一種輕松、民主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自主的探究知識,指導學生自主探究和討論合作式的學習,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以及基本的美術技能、技巧。
課程教學設計圍繞新課程理念共分:情景設置、自主探究、動手實踐、交流提高四個環節。
(一)情景設置
欣賞表現春天主題的不同風格的藝術作品,引學生注意,帶領學生進入表現春天的學習情境,導入本課課題。直觀地感受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展開想象。
(二)自主探索
教師出示活動問題1那些現象象我們傳達了春天的信息。
2春天到了,我們可以組織哪些課外活動。
3春節中哪些風俗傳達了春天的信息。
4以“春天”為主題進行賽古詩,賽歌,賽成語,賽春聯。
(三)動手實踐
教師講授相關色彩知識,學生在美術本上進行知識的驗證與鞏固。
(四)交流學習
學生相互交流對春天的感受,并嘗試用不同的色彩,不同的形式表達對春,夏,秋,冬四季特征的感受。
學生可以嘗試抽象、具象中的另一種風格進行創作。
1、下雪了,如果我們不打傘,一直往前走,是不是就可以白頭到老。
2、家里下雪了,這個時候越想回家,生活太苦了,每天都要經歷一些心臟的充血,可是又太遠了,走不開。
3、下雪了如果我們不撐著傘繼續走,我們能一直走到白石嗎?
4、如果下雪了,我們不撐傘,一路走下去,是不是就可以一路到白頭。
5、梅,我聽說家里下雪了,想回家今天這里下雨了。
6、雪花像白色的花瓣,像漫天飛舞的羽毛,像一群小天使在翩翩起舞我非常喜歡下雪天。
7、下雪了雪花是如此美麗純潔下雪天,我更想你我更想你了。
8、下雪了,但是我沒有愛人,沒有啤酒,沒有炸雞。
9、所有不以下雪為目的的降溫都是流氓行為期待一場雪的到來,就像期待一個久違的愛人的突然重逢,是那么的刺激和刺激。
10、情人節會下雪嗎?即使不在身邊,我也想和你說再見。
11、早晨,睜開雙眼,向外一望。啊,下雪了。那銀白色的雪花,飄飄揚揚。
12、希望在下一場雪來臨之前,我有勇氣再愛一次,卻發現我的城市不會下雪。
13、下雪天,你想一起走到白頭,我卻怕你著涼。
14、下雪了,我想和你一起在雪地里散步如果我不小心,我會失去理智。
15、我住的城市從來不下雪,但我的記憶里充滿了寒冷的感覺。
16、你認為這種天氣下一秒鐘會下雪嗎,就像下雪前一天一樣!
17、我在家里等了一整天,看是不是下雪了,凍得瑟瑟發抖你說我傻,我笑了我真的想說我喜歡你是因為我笨。
18、今天非常冷外面在下雪請多穿點衣服,別感冒了!
19、下雪就不要發朋友圈了,哪里下錢了再告訴我。
20、一切以不下雪為目的的降溫都是流氓行為期待一場雪的到來,就像期待一個久違的愛人的突然重逢,是那么的刺激和刺激。
21、下雪了我不再是一只單身狗,而是一只雪橇犬。
22、下雪了,沒人,挺冷的,沒人扶著,手挺冷的,沒人扶著,你傻眼了,你要脫單,傻了,穿棉褲。
23、開始下雪時,還伴有小雨很快,我只看到鵝毛雪花從多云的`天空落下,地面一會兒變白了。
24、下雪天,你背著我一步步的走著,雪花落在頭發上,白白的,我以為,這就是一輩子。
25、又開了兩朵花多云,周邊地區在下雪,但這里不下雪我們被上帝遺忘了嗎?
26、好想當雪啊,這樣下雪的時候就可以落在先生肩上了。
27、下雪了雖然我不知道你在做什么,但我只知道我在想你。
28、下雪了,雖然我不知道你在干什么,我只知道,我在想你。
29、果然家里已經下雪了,希望今年回家的時候也可以碰見一場大雪啊,好幾年沒有過的感覺了。
30、下雪了,時間過得真快我已經三個冬天沒有過早起出門的日子了。
31、如果下雪不打傘,我們是不是就可以走到白頭了。
32、最美不過下雪天,和你一起路過的白色街邊。
33、果然,家里下雪了我希望今年回家能遇到一場大雪好幾年沒感覺了。
34、我心里在想,我哪里失去了記憶和熱情,還在不停地下雪。
35、冷的時候可以暖手,下雪的時候可以看雪,冷的時候可以多加衣服,給自己倒杯熱茶我有自己真好。
36、那里的天氣好嗎?這里下雪了,我很想和你一起在雪地里散步,但我發現這是不可能的。
37、下雪了,告訴單身狗們一個好消息,你們升級為雪橇犬了。
38、傷感你品嘗夜晚的巴黎,你踏過下雪的北京,你收集書本里每一句你最愛的真理。
39、下雪的時候,我會想起你,因為我們在雪地里認識。
40、北京冬天很少再下雪即使有,也會散以前最喜歡的冬天已經漸漸下沉如果沒有白色的冬天,最美最討喜的就是這個故都的秋天。
《春天的雨點》是義務教材第八冊第四單元的一篇寫人記敘文。文章記敘了烏漢娜老師為上課走神的學生達麗瑪補課并護送她回家的事,贊揚了烏漢娜老師關心愛護這位學生的祟高的職業道德。全文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分兩條思路寫。一為達麗瑪“走神”——“知錯后悔”——“發誓”——“專心”。二為烏漢娜老師“發現”、“補課”——“放心”——“護送”。兩者互為因果,相輔相成。文章對烏漢娜老師這個主要人物,主要是通過外在行為、語言、神態的描述,她的思想認識、心理活動沒有提及。要讓學生感受烏漢娜老師的優秀品質有一定難度,在教學時,只能根據描寫烏漢娜老師的己知句子,去推測、體會老師對學生的愛。
再從整個單元來看,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是單元的閱讀訓練重點?!洞禾斓挠挈c》是本單元的最后一篇文章,還應進一步落實這一訓練點?;诮滩牡奶攸c和單元閱讀訓練重點,本文的重點應是抓住描述烏漢娜老師的有關句子來了解烏漢娜老師的內心世界,感受教師的優秀品質,并懂得學習要專心致志。同時,文中對達麗瑪神態、語言、心理活動的描述也不容忽視。達麗瑪從走神一專心致志聽講這一變化的過程恰恰具體地反映了漢娜老師付出的愛產生的巨大作用。文章的難點是課文結尾部分的理解。它以散文的筆調,以象征、比喻的手法點出主題、總結全文,含義深刻,在教學時可把第三大段作為突破口,設計訓練,發展思維,陶冶情感。
根據以上的分析和學生知識水平,我將分三課時進行教學,并分別制訂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第1課時:
(1)學會12個生字,理解有關詞語的意思。
(2)能按課后習題3的提示給課文分段。
(3)讀通課文,了解文章大意。
第2課時:
(1)理解課后習題2的有關句子,能說出文中兩處省略號的作用。
(2)能劃出最能表現烏漢娜老師關心愛護學生的句子,體會教師的優秀品質,懂得學習要專心致志。
(3)有感情地朗讀重點句子以及烏漢娜老師和達麗瑪的對話。
第3課時:
(1)鞏固生字詞語。
(2)進一步感受老師對學生的愛,了解本課的寫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下面我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情況。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抓住描寫烏漢娜老師的句子,感受她對學生的愛,懂得學習要專心致志。
理解“春天的雨點,落在草原上,草原上正萌發勃勃生機。春天的雨點,仿佛也落在達麗瑪心里?!?/p>
以讀代講法,讀寫結合,舉一反三等方法。
指導學生學會在自學基礎上發現問題一提出問題一思考、討論問題一解決問題的學習方法。以及帶題求解自學法(談談、劃劃、議議、讀讀)。
教學流程一、情境法導課
這篇文章的題材切近學生的實際,有極大一部分學生有過達麗瑪一樣的經歷。因此課伊始我對學生說:“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春天的雨點》。哪些同學有過達麗瑪類似的情況?下面我們把自己當作達麗瑪來學習課文?!边@樣導課,可以喚起學生的回憶,引起學生對文章人物的關注,使他們進入最佳的情緒狀態。
向學生交待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可以避免隨意性和盲目性,同時有利于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這一環節是影響目標達成度的關鍵,我以循序漸進為原則,準備分三步進行教學。
(一)示范質疑(學習一、二自然段)。
教師打開幻燈,出示自學提綱:
1、劃出最能表現烏漢娜老師關心愛護學生的句子,并說說你從這些句子中體會到什么。
2、達麗瑪的神態如何?她當時怎么想?讓學生通過讀讀、劃劃、想想完成自學,再用議議的方式進行檢測交流。疑是思維的開始,要發展學生的自學能力首先要培養他們的質疑能力,而質疑能力的培養要經歷教師從扶一放、學生從仿——創的過程,教師出示問題,示范質疑,讓學生有路可循,為第二步的學習質疑作好鋪墊。
(二)學習質疑(理解課文三、四自然段)。
我先讓學生快速默讀課文,了解烏漢娜老師是如何給達麗補課的,接著讓學生模仿第一段的自學問題,給自己、同學們提出問題,師生經過篩選補充,教師用幻燈出示自學提示:
1、“用——”劃出最能表現烏漢娜老師關心愛護學生的句子。并說說你從這些句子中體會到什么。
2、達麗瑪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學生帶著問題繼續用讀讀、劃劃、想想、議議的學法自學第二大段。最后師生交流。
在交流問題2時,插進有感情朗讀訓練?!斑_麗瑪望著老師嚴肅的面容,心里發誓:上課再也不能讓心跑向大草原了?!边@個句子是值得深究的一個句子;為了讓學生真正理解其中的意思。我分四步進行。一讀句子想:這句話圍繞哪個詞來寫;二讀,這句子圍繞“發誓”寫了什么內容?三讀,這句子表達了達麗瑪怎樣的情感。通過讀讀、想想、議議讓學生懂得達麗瑪之所以決心要專心致志地聽課是烏漢娜的行為、精神感動了她,在這基礎‘上,再要求學生將自己的理解融入聲音讀出來,即四讀。
達麗瑪是怎么做呢?這個問題文章沒有正面敘述,而是通過烏漢娜老師和達麗瑪之間的對話表現出來的。教學時.她倆的對話我采用以讀代講法;指名分角色朗讀,教師隨機指導、學生及時矯正;優生示范讀;自由讀;檢測性指名分角色讀,在有層次的反復朗讀中,讓學生懂得烏漢娜為了達麗瑪的進步激動不已,她覺得自己偽努力有了收效,從而感受老師對學生的那份真誠的愛,同時也讓學生明確其中的作用。
這一環節是“扶”的過程,讓學生模仿質疑,質疑后師生討論、篩選、補充問題,充分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有利學生在具體。實踐中悟出學法。
(三)運用學法。(自學第五自然段)。
1、分小小組自學第三大段。自學后質疑;釋疑。(簡單的問題小組解決,不能解決的自學后向老師質疑。)學生自學時教師一定要巡視指導,及時掌握學生的自學情況,適時加以點撥,提醒學生抓住可疑標點,不理解句子,結合課題,文中內容加以質疑。
2、學生質疑,師生釋疑。
重點解決第三段中“……”的作用和課文結尾兩句話的含義。
文中的“……”表示達麗瑪對老師的感激之情語意未盡。為了讓學生理解其含義,我先創設情境,打開幻燈,指著“達麗瑪”敘述:假如這就是你,旁邊是你的老師。有那么一天,你落下了課,放學后老師為你補課。補充課,天色已晚,老師不放心就護送你回家。天下著毛毛細雨,老師解開衣襟把你摟在懷里,雖然是春寒料峭,可是你卻感到—陣陣溫暖。到了家,老師渾身濕透了。你摸著自己干燥的衣服,望著老師的背影漸漸遠去,你此時此刻是怎么想的呢?學生練筆,寫后講評。學生學習了一、二段后,對老師的優秀品質有了較深的感受,在這基礎上創設情境,讓學生練筆,這是讀的延續、深化、升華,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同時把學生的情感推向高潮,引起共鳴,為最終突破難點,作好情感的準備。
教師因勢利導組織討論:春天的雨點指的是什么?草原上勃勃生機又象征著什么?最后教師小結:教師對學生的愛猶如春天的雨點。達麗瑪在愛的澆灌下,像草原上的春草一般,萌發出勃勃生機,天天向上,茁壯成長。
(四)總結全文,質疑問難。
引導學生回顧全文,從知識方面、學法、情感方面讀讀自己的收獲以及不解之處,其目的是強化目標達成度,提高課堂效率。
(五)作業檢測。
作業是根據第2課時的第1、2兩個目標而設計的,旨在通過練習鞏固所學的知識。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中班語言活動《秋天的顏色》,秋天色彩斑斕,瓜果飄香,這正是引導幼兒真切感受秋天的美好,親近自然探索自然真秘的好時機。這小小的文學作品句式簡短、句式結構重復,有利于幼兒學習規范的語言,適合這個年齡的幼兒學習。中班的孩子幼兒一定的生活經驗,詞匯量開始豐富,理解能力和模仿能力發展較好,也具有一定的口語表達能力,基于這點掌握兒歌內容為本次活動的重點,難點為學習仿編詩歌,發展創造思維,這對中班的幼兒有一定的挑戰性。因此我將采用擬人化的語言利用游戲的形式幫助幼兒記憶、理解詩歌,學習仿編。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我主要是創設一種積極的語言環境,讓幼兒大膽的發表自己的意見,大膽的想象以此來解決這個難點。
《綱要》中指出“發展幼兒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愿意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币约耙肮膭钣變捍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备鶕@一目標要求,結合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注意力集中,語言能力增強,連貫性語言開始發展,我從認知、能力、情感三方面提出了這次活動的目標:
1、學習詩歌,感知詩歌所表達的秋天色彩美。
2、嘗試根據詩歌的句式結構,用繪畫及講述的方法仿編詩歌。
3、樂意在集體面前有表情地朗誦詩歌。
《綱要》中還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苯處熞獎撛鞐l件讓幼兒主動參加探索活動始終保持自主學習的狀態。讓幼兒在看看、摸摸、聽聽、想想、說說、玩玩的輕松氛圍中掌握活動的重點、難點,不僅提高和鍛煉了能力,更加升華了孩子的情感。本次活動我采用游戲教學法、直觀操作法、難點前置法等方法來完成教學活動。
直觀操作法:中班孩子的注意力明顯比小班孩子的注意力更集中,為了最大限度地調動幼兒的激情,讓孩子對活動更加感興趣,更直觀地讓幼兒了解詩歌的內容,我逐個出示相應的圖片,讓幼兒通過眼、耳、口等多種感官欣賞作品。
游戲教學法:我打算在第二環節中使用,讓幼兒給小樹穿衣服的游戲,引導邊說邊玩相互交流,彌補感知的不足。
整個活動我簡單明了地概括四大部分,下面我詳細的說一下:
(一)觀察感知,積累經驗(在課前我將幼兒帶到戶外,共同尋找秋天鼓勵幼兒說出自己看到的、想到的。)“秋天到了,大自然穿上了彩色的衣裳,瞧,這是什么?是什么顏色?”
(出示直觀的操作卡引導幼兒觀察秋天的多彩,為理解詩歌內容,仿編詩歌做鋪墊,也就是所說的難點前置法。)(二)操作探索,具體感知“老師這兒有幾張圖片,請小朋友來幫忙找朋友?!保ǔ鍪揪栈?、松樹、楓葉的圖片,讓幼兒與紅色、黃色、綠色圖片匹配)(我設計的給小樹穿衣裳的游戲,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操作探索,探索它們之間的關系,幼兒游戲時,我全面觀察幼兒操作情況,了解需要,及時予以幼兒適當的支持和幫助。)(三)理解學習詩歌“老師用卡片編了一首詩《秋天的顏色》你們聽:‘菊花說:秋天是黃色的。楓葉說:秋天是紅色的。松樹說:秋天是綠色的。大地說:秋天是彩色的?!?/p>
“誰來告訴我剛才說了什么?菊花、楓葉、松樹都說了什么?”
(首先,我采用了視聽結合的方法,使幼兒對詩歌有一個初步整體的認識。
接著概括性的提問:詩歌中說了什么,引導幼兒結合卡片回答,進一步理解詩歌內容,回憶操作探索時獲得的知識經驗,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我們一起來說一說秋天是什么樣的,(師生共同念兒歌)”
《秋天的雨》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三組中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濃的散文,名為寫秋雨,實際在寫秋天。課文的內容豐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點,從秋天的到來寫起,寫了秋天繽紛的色彩,秋天的豐收景象,還有深秋中各種動物、植物準備過冬的情景。課文把秋雨作為一條線索,將秋天眾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來,從整體上帶出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
三級的學生年齡相對較小,詞匯量、知識儲備等也相對較少,對于理解文章中被藝術化了的語言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我準備通過反復朗讀,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比較句子、仿寫句子等方法,使學生感受秋天的美好,并對秋天的美產生共鳴,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做到讀寫結合。本次公開課選在三年級(1)班,本班學生情感豐富,善于朗讀感悟,在朗讀中表達內心的情感體悟,針對學生這一特點,我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育資源,為了配合學生朗讀課文,我準備了鋼琴曲《秋日私語》,試圖通過音樂的熏陶、感染,體會其中的感情。這篇課文本身的意境優美,如果光靠教師說是不能很好地展現出來的。如果運用多媒體教育資源的優點進行教學,通過播放課件,把課文中的文字和圖像表現出來,使秋天的圖景更形象、更具體、更生動,就會刺激學生的眼、耳等多種感官進行品味,這樣就能讓學生感受到秋天的美好。為此我在課前就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利用多媒體教學軟件制作了一個能吸引孩子眼球的課件,來幫助孩子更好地感受秋天的美好。這樣,學生就能在教師用課件創設的文本情景中進行自然有序、輕松愉快地學習了。
1、認讀本課生字詞。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詞語‘’五彩繽紛‘’,弄清多音字‘’扇‘’的讀音。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感受秋天的美好,讀出對秋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背誦自己喜愛的部分。
3、通過仿寫句子,學習作者抓住顏色、樣子、動作來描寫事物的寫作手法,做到讀寫結合。
4、積累好詞佳句。
重點:使學生通過課文生動的`描寫,體會秋天的美好,感受課文的語言美。
難點:課文使用了多種修辭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見的東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發感情,這些被藝術化了的語言,會給學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難,是教學上的一個難點。
1、學生課前搜集和秋天有關的四字詞語。
2、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
這篇課文我準備分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是認讀生字詞,朗讀課文,體會秋雨的特點以及秋天的五彩繽紛,感受課文的語言美。磨課時上的就是第一課時。第二課時就是品讀秋天好聞的氣味與好聽的聲音,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指導學生書寫生字,交流課外作業?,F在我就來具體介紹一下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和程序安排。
第一課時的教學流程大體上包括四個環節:一是導入。通過讓學生利用課前搜集到的和秋天有關的四字詞語幫圖片取名字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感知課題。二是檢查預習,認讀生字詞。朗讀有代表意義的詞語、輕聲詞語、四字詞語。三是初讀課文,了解大意。四是品讀課文,品味意境。其中又包括了仿寫句子的延伸環節。
在第一環節中,我先出示了幾幅和秋天有關的圖片,請學生根據課前搜集到的和秋天有關的詞語來幫它們取名字,因為這幾幅圖片簡單易懂,學生一下子就能說出很多詞語,接著通過聯系現在我們所處的季節引出課題《秋天的雨》,并板書課題,齊讀課題,激發了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從而為學好下文做鋪墊。
在第二個環節中,我通過課件出示了三組不同意義的詞語,一組是有代表性的詞,第二組是輕聲詞語,第三組是表示動作的四字詞語,并通過齊讀、指名讀、男女生分別讀等方式,引導學生準確地認讀詞語。在認讀的同時,引導學生發現多音字‘’扇‘’,并指生講解及組詞,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第三個環節是初讀課文,了解大意。在這一環節中,我讓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的每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內容?幫助學生在初讀課文后了解文章的大意,理清文章的寫作思路。
第四個環節是本堂課的一個重點環節。主要包括:
1、朗讀第一自然段,體會秋雨的特點。
2、默讀第二自然段,感悟秋天的五彩繽紛。
3、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五彩繽紛‘’。
4、配樂朗讀,感悟秋天的美。
在第1個小環節中,指生讀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秋天的雨有什么特點?‘’在學生得出‘’清涼、溫柔‘’的答案后,進一步啟發學生通過朗讀讀出秋雨的‘’清涼‘’和‘’溫柔‘’,體會秋雨的特點。第2個小環節默讀第二自然段,感悟秋天的五彩繽紛。我要求學生在默讀時邊讀邊用橫線畫出‘’秋天的雨把這盒五彩繽紛的顏料給了誰‘’,一方面幫助學生理清文章脈絡,另一方面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之后接著進行交流,學生根據自己默讀的收獲自由發言,我根據學生的回答適時播放課前制作的課件。在品讀‘’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扇走了夏天的炎熱‘’一句時,我提出問題‘’讀了這句話,你知道了什么?‘’引導學生從描寫顏色的詞語、修辭手法、描寫動作的詞語來體會作者的寫作手法。與此同時,我設計了比較句子的環節,將這句話和去掉‘’扇哪扇哪‘’之后進行比較,并通過做動作理解詞語‘’扇哪扇哪‘’,從而進一步體會課文的語言美。在品讀‘’它把紅色給了楓樹……郵來了秋天的涼爽‘’一句時,我提出同樣的問題‘’讀了這句話,你知道了什么?‘’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作者抓住顏色、樣子、動作描寫事物的手法,并通過做動作理解詞語‘’飄哇飄哇‘’。同時,通過小組分享朗讀的環節體會這兩句話的美,在小組分享過后,我設計了配樂朗誦的環節,在《秋日私語》的背景音樂中,學生進一步受到感染,更加體會了秋天的美。接著,我做了簡單的小結‘’同學們真了不起,這么短的時間就把這么美的畫面記在心中了。但我們光記住這兩句話是不夠的,我們還要學習作者抓住顏色、樣子、動作來描寫事物的方法。你能像作者一樣抓住顏色、樣子、動作說出下面兩幅圖的美嗎?‘’課件出示牽?;?、葡萄,并出示‘’它把_____給了__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哪(哇)_____哪(哇),______________________?!龑W生補充句子。在簡單的評價過后,我提高了要求:‘’除了牽?;ê推咸?,你還能用這個句式寫出你喜歡的事物的美嗎?‘’引導學生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寫出事物的美,做到讀寫結合。學生展示,老師評價過后,全班接著交流‘’秋天的雨還把這些美麗的顏色給了誰‘’,學生分別說出了田野和果園,我利用課件出示了相關的句子,并引導學生抓重點詞語和修辭手法來感悟作者的用語,通過反復朗讀體會課文的語言美。最后通過問題‘’得到顏色最多的是誰呀?‘’引出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話,并引導學生通過修辭手法體會,通過做動作理解詞語‘’頻頻點頭‘’。
《秋天的雨》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的第11課,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濃的散文。課文以秋雨為線索,抓住秋天的特點,寫了秋雨到來后秋天繽紛的色彩,秋天豐收的景象,還有深秋中各種動物、植物準備過冬的情景。眾多的景物巧妙串連,呈現出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文章描寫具體生動,用詞精確,使用了多種修辭手法,描寫秋雨的奇特、秋景的美麗、秋天的快樂?;虬亚镉耆烁窕?,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見的事物,通篇語言藝術化,給人以美感。課文層次分明,思路清晰。前四個自然段分述秋雨,最后一個自然段概括總結;前四個自然段的每一段的第一句話又是這一段的總啟。針對教材特點,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秋雨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2、喜歡秋天,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對秋雨的喜愛,去感受秋雨的美妙神奇。
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讀出對秋雨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2、體會作者在譴詞造句方面的特點,學會模仿課文里的重點句、段寫話。
本課教學我以學生的親身感受和教師準備的一些秋天的畫面誘發了孩子們學習的興趣和欲望,運用畫面和配樂朗誦,把孩子們帶到秋天的雨中,體驗秋天的美好,從而縮短了學生與書本的距離。采用多種方式朗誦,讓學生結合獲得的生活體驗,進行閱讀感受。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理念,調動孩子觀察秋天,了解秋天的積極性,從而上升到熱愛秋天,贊美秋天。
說教法:為了有效地實現上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實際教學中,我主要采用“以導激情,以讀悟情,以寫抒情”的教法,引導學生“用心靈去感受,用情感去體驗,用想象去補充”,力求為學生創設一種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
說學法: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這節課我主要引導學生采用“品詞析句法”和“朗讀感悟法”進行學習,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曾用‘讀占鰲頭’一針見血地指出了語文教學中讀的作用。課文詞章優美,抓住‘讀’,以讀代講,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形成語感,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一)創設情境,談話導入。
課開始,從談天氣開始,讓學生聯系生活,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自讀自悟,使他們在讀中感悟、讀中積累、讀中運用。此設計充分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也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迫不及待的進入下階段的學習??s短了學生與書本的距離,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自由讀課文,讓學生簡單了解本文結構上的特點。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課標要求“要注意培養學生整體把握課文的能力”因為這篇課文結構較簡單,前面四段結構相同,都是以開頭的第一句話作為總起句來進行敘述的,最后一段進行總結,所以適合進行結構方面的初步訓練。
(三)品讀課文,理解體驗。
在教學中,我通過讓學生看畫面,讓學生感受秋天的美,美在哪些地方,美得很實在,然后再讓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來體會秋天的美,再抓住一些重點句、段讓學生品味秋天的景色美和語言美。巧妙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感悟,以悟促讀。如:在美讀“你看,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边@個句子時,我抓住表現動態的詞語“扇哪扇哪”,引導學生通過比較讀,體會其中的輕柔美與動感美,進而讀出其中的韻味。
在此環節中,我還恰當借助多媒體課件,再現文中的美麗景色,在美妙的音樂中,以情助讀。學生在多種形式、分層次的反復朗讀中,自然而然地感悟到了本段的文眼“五彩繽紛”一詞的含義,領略到了五彩繽紛的色彩美和生動形象的語言美,體會到了秋天的美麗和欣賞美景的愉悅之情。學生在與文本的對話中,不知不覺與作者的思想感情產生了共鳴,繼而用美讀的形式表達出來。同時,我又充分發揮小學生活潑好動、樂于表現的天性,力爭在品讀文本中營造一種優美、神往的課堂氛圍;還要求學生結合當地的秋色進行說話訓練,進一步讓學生品出秋天的美,美得并不空洞。這樣既抓語言文字訓練又使學生在品讀中受到美的熏陶,真正體現了語文教學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有機統一。
學習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是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我課件出示一首小詩: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它把秋天的大門打開了。
你看,它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
你聞,它藏著非常好聞的氣味,
你聽,它吹起金色的小喇叭。
秋天的雨,帶給大地的是一曲豐收的歌,
秋天的雨,帶給小朋友的是一首歡樂的歌。
讓大家發現,這六句話連在一起就是一首小詩,一首贊美秋雨的小詩,它包含了無限的情趣和韻味,全班齊讀。多么有趣的小詩啊,更有趣的是小詩里的這些句子都藏在文中各個自然段的第一句話里,同學們,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以后我們要善于在我們學過的文本中尋找一種屬于我們自己的知識。教育學家第斯多慧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苯Y課前,我布置了仿寫小詩的小練筆,設計小練筆既是充分挖掘文本資源,趁熱打鐵,內化語言,又體現了“大語文”教學觀,引領學生走向實踐,去學習和運用語言,實現由讀到寫的有效遷移。
縱觀這節課的教學,我努力在“工具性”與“人文性”之間尋求一個平衡的支點,引領學生從語言出發,走向人文,再回歸語言,學生經歷了一個由感知、體驗、積累、運用的過程,我想文中所渲染的人文精神將會深深地扎根于每個孩子的心田。
《春天的電話》是未來出版社根據最新《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編寫的中班語言領域的一則童話故事,用小動物打電話的形式向幼兒報告了春天來臨的信息和春天萬物復蘇的美好景象。內容簡練、生動、富有情感,通過小動物打電話這一擬人的手法,表現出春天的一些基本特征,讓孩子們覺得生動有趣、富有情感,容易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這也符合《綱要》中所提出的:“讓幼兒接觸優秀的文學作品,初步感受其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的要求。
《綱要》中指出“在語言活動中,要養成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發展語言理解能力,鼓勵幼兒用清晰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因此,在本活動中要求幼兒要達到以下兩個最基本的方面:一是能認真的傾聽故事,了解故事內容。二是能簡要的復述故事,學習故事中的對話語言。根據這兩個基本的要求,結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我想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是:
1、理解故事內容,感知春天動植物的變化,感受春天到來的喜悅。
2、在角色扮演中學習故事中的對話,并且樂于創新和表達,讓幼兒在我的課堂中體驗玩中學,學中樂。
3、在游戲中體驗小動物們之間相互關心、相互分享的快樂。(重點、難點)。
(三)教材重點、難點。
根據中班孩子的認知特點和本次活動的要求,我將本次活動的重點定為: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并大膽連貫的講述。而讓幼兒分角色扮演,表演故事情節,啟發幼兒想象出新的故事人物則是本次活動的難點。
(四)活動準備。
為了此次活動的組織符合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的協調統一,寓教育于生活情景游戲之中,我做了以下準備:
1、制作精美實用的多媒體課件。
2、小熊、小松鼠、小白兔、小花蛇和小狐貍的頭飾。
3、1——5數字卡片5套,道具電話。
4、一段歡快的音樂。
我所面對的是四至五歲的孩子,與小班幼兒相比,他們的生活范圍和認知領域有了進一步的擴展,他們的體驗感受和創新能力有所增強。但是,他們依然好奇、好動、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非常喜歡模仿,并且模仿出色,他們在表達自己的想法時,經常要用手勢、表情一起幫助表達與創造,他們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
因此,本次活動我打算運用情景教學法,角色游戲法、課件演示法、提問法以及啟發想象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來進行教學。這也符合了在《指南》中提出的“幼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和學習特點,引導幼兒在生活和活動中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的要求。
《指南》中指出的“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顒又?,我遵循幼兒的這一學習規律和年齡特點,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圍繞目標,突出重點,克服難點。采用了談話法和趣味游戲法這樣的學習方法。在談話和游戲中,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較好的語言習慣,這正體現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過程中發展起來的”這一特點。
根據我的教學準備和學情分析,本次活動我預設了以下幾個環節:創設情境,導入故事——欣賞故事,理解內容——角色游戲、情境體驗——個性表演、啟發想象。
(一)創設情境,導入故事。
活動開始時,我利用幼兒的好奇心,拿出裝有玩具電話的一個盒子,對幼兒說:“孩子們,老師剛才撿到了這樣一個漂亮的盒子,誰來猜一猜里邊裝的是什么?”在幼兒進行了幾次猜測失敗后,再讓幼兒摸一摸盒子里的東西,最后在幼兒的猜測中拿出盒子里的玩具電話,提出質疑:“這是誰的電話呢?是你們的嗎?答案是否定的,,這時,老師對幼兒說:“讓老師來問一問吧!小電話,你的主人是誰呀?”老師做出認真傾聽的表情,然后對幼兒說:“小電話告訴我,他的主人藏在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故事中啦!現在,我們就一起走進故事,去尋找小電話的主人吧!”。這樣,幼兒在充滿童趣的氛圍中開始了故事的學習,進入第二環節。
(二)欣賞故事,理解內容。
這一環節是活動的重點,首先,老師利用課件第一次播放故事,播放結束后,老師提問:“誰能告訴我,這部電話是誰的呀?”此時,孩子的答案肯定是不完全一樣的,有的會說是小熊的、有的會說是小松鼠的。有的會說是小白兔的,有的會說是小花蛇的,還有的會說是小狐貍的,因為,他們都打過電話。老師接著再追問:“他們分別給誰打啦電話,是怎樣說的?”在這樣的師生互動談話中,突出了活動的重點,幼兒輕松的完成了故事的學習,理解了故事的內容,鍛煉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這正如《指南》中提出的:“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p>
(三)、角色游戲、情境體驗。
在幼兒熟悉了故事內容之后,我就帶領幼兒進入第三環節——角色游戲,幼兒帶上頭飾,創造性的表演故事中的情節,將活動推向高潮。讓幼兒在角色中體驗游戲的快樂,交流的快樂,從而讓他們愛上游戲,愛上表達。也讓幼兒在游戲中突破了活動的難點,進一步了解了春天大自然的變化,雪化啦!草綠啦!花開啦!睡大覺的動物們醒啦!同時,讓幼兒兒在角色扮演中體會到小動物們之間相互關心、相互分享的快樂。
(四)啟發想象、個性表演。
當幼兒完全沉浸在故事中時,我再次利用課件播放一段電話鈴聲,打開幼兒想象的大門:“小熊他們還會打電話給誰呢?”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回憶經驗,表達自己的理解,為故事想象出新的人物。
最后,我播放出歡快的音樂,并對幼兒說:“孩子們,春天來啦,讓我們在這美麗的春天里和朋友們一起唱吧、跳吧!”然后,老師帶領幼兒在音樂聲中自由的舞蹈。我的活動就在這樣熱烈的氛圍中輕松的完成啦。
秋天的天空是碧藍碧藍的,秋天的田野是金黃金黃的,秋天的楓葉是火紅火紅的,秋天的大雁是一排一排的。是呀,秋天在小朋友們的眼里是多么美麗!
1、教學內容。
本課是人教版小學《品德與生活》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金色的秋天”中的第一個主題。教材布置了“找秋天”、“秋天的游戲”、“留住秋天”三個活動,共三個課時,我根據同學實際把教材進行了整合,把“找秋天”和“留住秋天”定為第一、二個課時,把“秋天的游戲”放置到本單元第三個主題“秋游去”一起開展。圍繞主題,我確定以下幾個目標: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觀察認識秋天的季節特征,體驗發現秋天的樂趣,感受大自然的美。
(2)行為與習慣目標:感受活動、創作的快樂,發展想象力、發明力和動手制作的能力。
(3)情感與態度目標:激發同學觀察自然、探索自然的興趣。
3、重點和難點。
本課的重點是讓同學發現秋天,體驗秋天;難點是描繪秋天,贊美秋天,讓同學真正走進秋天,熱愛大自然和生活。
4、活動準備。
(1)帶領同學在學校里找秋天,安排同學用自身喜歡的方式在氣候和植物的變化、動物活動、人們衣著與活動中尋找秋天,并畫或寫觀察記錄。
(2)秋景課件,兩棵紙樹模型,歌曲《秋天多么美》,剪刀,水彩筆,固體膠、卡紙。
同學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源于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知和感悟。根據教材特點,本課教學我將主要采用體驗式和研討式等學習方式。我結合本地實際和同學生活,設計了“發現秋天”、“留住秋天”、“唱響秋天”三個活動,目的就在于引導同學在自身的真實生活中學會用各種方式了解秋天的季節特征;學會在描述、贊美秋天的活動中感受秋天的美、熱愛自然、熱愛生活;學會在觀察、探究自然的活動中維護自然、更好地享受生活。
本課的第一課時,我帶領同學到學校中,去尋找秋天,并以畫或者記錄形式完成收集卡:你發現那些秋天的東西?假如可以帶回的話,那請你把它裝在塑料袋里。在活動的過程中,我和小朋友們一起去發現秋天,指導他們去細細觀察、發覺。師生一起實實在在走進秋天,感受秋天。并安排小朋友們課后到自身的生活中尋找秋天。這樣便為我第二課時的課堂活動打下了堅定的基礎。下面我就從以下幾個環節,來具體論述我的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情感。
(二)、融情體驗,發現秋天。
本環節是在銜接第一課時而設計,也是本課時的重要組成部份,我讓同學分小組,把自身收集的“秋天”先到小組里進行交流,達到知識的共享。然后小組派出代表在班上交流。
同學在第一課時收集了資料的基礎上,一定會匯報出秋天的樹葉變黃了,并落了下來;秋天里的果實幼稚了,有許多好吃的水果、秋天的天氣轉涼,人們都加厚了衣服,連動物們都忙著儲藏糧食,準備要過冬了等許多秋天中的事物或景象。教師除了在用褒揚性的語言肯定這個小朋友觀察的細仔,收集信息豐富的同時,還要總結小朋友們是從秋天的色彩、秋天的氣候、秋天的豐收幾個方面真實的感知到秋天的。
這里我具體是這樣做的:
比方:從落葉、花兒中找到秋天,我就他們拿出收集到的葉子,比較它們的顏色,這里我利用了課件,展示秋天的落葉的迷人景色,讓小朋友們陶醉于秋天美麗的色彩中。告訴小朋友們,也正是因為秋天的美,許多人都選擇秋天去旅游,感受大自然的這位偉大的調色師!
比方:發現天氣轉涼的。我就隨機采訪幾個同學,比較他們夏秋兩季衣著的不同,引導同學感受秋天天氣的涼爽,從氣候方面來說明秋天來了。并告誡小朋友們一定要注意不要著涼,不要被秋天傷著!
教師和時評價在本環節中教學活動起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只要給同學對與錯的判斷,更要給予正確的導向,讓每個小朋友學會收集信息。恰當的鼓勵激發了同學更大的參與積極性。再借助多媒體手段和配以靈活、開放式的處置,真正的讓小朋友們在愉悅的氛圍中獲得了知識積累與技能培養。
有小朋友會說:我真想到這些地方去逛一逛。
有小朋友也許會說:秋天又美麗、又好吃、又好玩的季節。
師生一起總結秋天的發現和其特點。由于教師課前帶領同學在學校里找秋天時,有機滲透了學法指導,進行了示范。因此同學在自身的實際生活中尋找秋天時,運用了多種方式收集信息,收集的信息也非常豐富。課堂上從生活中常見、同學感興趣的身邊的秋天入手,讓同學交流所見所感,很容易發生參與與探究的熱情和愿望,也正是在這種積極參與的過程中,他們才有體驗、有感悟。全面了解到秋天的季節特征,充沛感受到了秋天的美,熱愛自然、關愛自然之情油然而生。
(三)、憧憬真情,留住秋天。
這里我首先拿出日歷,告訴小朋友們到了過了十一月七日冬天就會來臨,秋天就會離我們遠去,你們舍得讓秋天走嗎?(非常舍不得)你想用什么方式記住秋天的樣子、留住秋天的影子呢?根據你們的生活需要和特長喜好想一想吧。
結合同學的特長,讓同學分小組去商量自身怎么來留住秋天。并匯報你們留住秋天的方式。依照小朋友們匯報的意見,進行分組來描繪秋天。想用繪畫來描述秋天的同學,我們就把黑板當作畫紙,把粉筆和你們的雙手當畫筆,一起繪制一幅美麗的秋景圖;(老師在黑板上貼上兩棵紙樹模型,示意同學可以把剪好的果實和樹葉貼到樹上)。其他的同學可以自由選擇“扮演組”、“飾品組”、“拼盤組”、“葉畫組”。
播放輕音樂,同學分組畫一畫、剪一剪,貼一貼、切一切、擺一擺、編一編。讓他們以畫畫、制作葉畫、編兒歌、扮演小動物的動作等方式來記住秋天。教師巡回指導各組學會分工合作,提高操作效率。將葉畫、干果項鏈手鏈和水果拼盤。然后組織同學分組進行展示交流,并讓小朋友們嘗一嘗記住秋天的味道。
(四)、升華情感,唱響秋天。
在教師深情的話語中播放歌曲“秋天多么美”。讓小朋友們一起拍手唱吧,跳吧!用舞蹈,用歌聲來贊美秋天的美!
結束告訴小朋友們:多姿多彩、氣候宜人的秋季,正是我們開心玩耍和大飽口福的好時候,讓我們投入大自然的懷抱,好好享受生活,盡情地欣賞秋天特有的美景,吃秋天特有的美食,做秋天特有的游戲活動,感受秋天帶給我們的樂趣與美麗吧!
這樣即在歡快的歌舞中結束了本課時的教學!
結束語:總之,這節課,我以同學為主體,以情感為紐帶,以多媒體為手段,以體驗活動為中心,通過教師充溢激情的話語字字入情,句句含意,使同學感受美的情感被激發,通過親身體驗讓小朋友們與秋天對話,打開了小朋友們的心扉,愛美護美、關愛自然之情溢于言表,保護秋天、維護自然之行也一定會在延伸的活動中養成。
以上是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懇請各位評委、老師多加指正。謝謝大家!
《秋天》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的教學內容,具體編排在第三單元第四課,屬于“關注自然”單元。本單元選取的都是一些文情并茂的優美詩文,易于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的能力?!墩Z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要注重從課文整體的角度進行教學;簡化教學頭緒,強調內容綜合。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
《秋天》是一篇精讀課文。詩人用情味深長的語言描寫農家生活,展現了一幅幅生動的畫面,三節詩組合成三幅既流動又整合的秋天意向,抒發了對秋天的喜愛與贊美之情。這首詩內容簡單易懂,教學的重點是通過讓學生反復誦讀,在讀中理解詩意,體會情感,品味語言。詩歌的語言情景交融,富有詩情畫意,應通過學習此詩來陶冶學生的情操,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更要激發學生熱愛美好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感情。課文語言優美形象,情趣盎然,插圖精美,使學生獲得閱讀的樂趣與美的熏陶,是一篇培養學生觀察、朗讀、想象能力、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好教材。我準備用一課時完成本課教學。
教學目標的預設
根據課程改革和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針對低年級段學生的年齡特征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引導學生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對課文的誦讀品味,讀懂課文內容。有感情地反復朗讀并背誦全詩。
2、過程和方法目標:通過朗讀、討論、采訪、評價等語言實踐活動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觀察能力和評價能力。
3、情感態度目標:通過對課文的誦讀品味,培養學生解讀、鑒賞詩歌意象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的預設:依據以上幾點,我預設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如下: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反復吟誦,感悟詩句含義,體味詩歌清遠、閑靜的意境美。教學難點是揣摩詩歌的清麗的意象和質樸曉暢、情景交融的特色。
1、教學的設計理念
根據本課目標和內容,從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基礎、發展水平出發,我運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健康的情感。
2、學情分析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是教師授課的依據與出發點。而七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初步感知課文和聯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而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所以作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在這節課中,我盡量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引導學生一步一步探究來完成教學的目標。
3、教學方法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有:激發興趣法(引秋)、問題導引法(品秋)、討論質疑法(品秋)、誦讀法(誦秋)。
4、說學法
在指導過程中,要先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然后根據一系列緊扣教學的問題,使學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使學生從感性到理性,從學會到會學,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
我準備圍繞“創設情境,導入新課”、“作者介紹”、“朗讀詩歌”、“整體把握”、“想象畫面”“課堂小結”這六個環節展開教學。
(一)導入新課
上課開始,我先請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說自己對秋天的了解,接著,通過教師形象生動的語言和歡樂的音樂渲染,創設秋天的田園風光情境,邀請學生去旅游,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文本的興趣。
(二)、作者介紹
在這個環節中,我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了解,簡單介紹作者,然后由教師補充何其芳的有關文學常識,以使學生在充分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把握詩歌的形象和意境。
(三)、朗讀詩歌
采用教師范讀、指名讀、男女生讀等多種形式逐節朗讀課文,對文中重點字詞句進行正音,課文的第一節難懂的詞就比較多,要引導學生進行正確、流利地朗讀。在朗讀的同時,運用多種方法指導學生理解部分詞義。
誦讀提示:《秋天》這首詩通過描繪不同場景、畫面,創造了一種清凈、清甜、輕柔的氛圍和神韻,表達詩人對秋天的熱愛與贊美之情,在誦讀中把握、表現詩歌的這種情感。本環節以讀為主,使學生對文中所描繪的“秋”有個總體印象。
(四)、整體把握
1、教師給學生們展示秋天的風景圖片,請學生說說看了圖片,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出示課題)
設計意圖:輕松的心情利于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感受進入課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觀察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2、詩歌描繪了幾幅圖畫?請學生試著給他們取上整齊、漂亮的名字。
3、從詩中那些地方可以看出這是一幅鄉村秋景圖?
設計意圖:本環節以學生討論為主,教師輔助引導為輔,使學生能夠很好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教學目標中的能力目標得以實現。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精神,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這實際上也是教給學生一種閱讀的方法,在學生的領悟能力得到鍛煉的同時,檢測了學生的思維品質,語言的歸納、整合能力,并使之得以提高。把學生對詩的理解上升到了一個高度。
(五)、細讀課文,慢慢感受秋天的美景,想象秋天的畫面。
讓學生想象每幅畫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動、心情,用優美的語言描繪他自己喜歡的一幅圖畫,并說說為什么喜歡這幅圖。
1、小組交流:把自己想象的畫面說給四人小組的同學聽,其他三位同學適當給予補充或指出不當之處,引導學生聯系實際生活,有感情朗讀課文,初步感受秋天景色的美麗,感受秋天到來的氣息。
2、課文的第2、3兩個自然段分別描繪了早晨農人打魚后歸來的景象和牧羊女思念放牛郎的美麗情景。我將以合作交流的方式突破,以點撥的方式引導學生自學課文中的這兩個自然段,接著以一個開放性的話題引導學生進行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先讀有關句子,再說喜歡理由。在全班交流時,我根據學生發言適時引導。
課文第三段描繪的少女思戀圖對學生來說好奇心就更大了,我先讓學生自學文本,有選擇性地品悟語句,在感悟文本的基礎上出示圖畫,通過進一步朗讀體驗,感受秋天唯美的畫面。
3、這首詩創造出了一種什么樣的氛圍?
設計意圖:本環節以學生討論為主,教師輔助引導為輔,使學生能夠很好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教學目標中的能力目標得以實現。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精神,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這實際上也是教給學生一種閱讀的方法,在學生的領悟能力得到鍛煉的同時,檢測了學生的思維品質,語言的歸納、整合能力,并使之得以提高。把學生對詩的理解上升到了一個高度。
4、請同學們一起歌唱秋天(試背)
設計意圖:教師可在學生試背過程中,出示與詩文有關的圖片,讓學生邊看圖片邊回憶詩文,進行背誦。這可以使學生的記憶力得到鍛煉,同時也可掌握一種理解記憶的方法。在朗讀以及理解的基礎上背誦,達到了教學目標中的認知目標。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秋天的懷念》。這篇課文選自s版語文實驗教科書十一冊第12課。下面我從教材、教法與學法、教學設計思路及關鍵處處理這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關于課題。
《秋天的懷念》是史鐵生寫的一篇懷念母親的散文。課文講述了一位重病纏身的母親體貼入微地照顧雙腿癱瘓的兒子、鼓勵兒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頌了母愛的偉大和無私。作者借助對幾件平常小事的細致描寫,表達了母子之間的深情。文章語言樸素真切,意味深遠,寄悲觀于從容,蓄智慧于認真的人生思考之中。
(二)教學目標:。
對于六年級的學生來說,理解文章的主題并不難,但如何使學生的內心真正受到震撼,從而感恩母親,熱愛生活呢?依據教材特點、學情以及新課程標準對教學目標所作的三維要求,我把教學目標定為: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容。
2.體會作者怎樣通過母親的動作、語言、神態這些細節描寫來感悟母愛的無私、偉大。
3.引導學生研讀文本,激發學生的感恩情懷,引發學生對生活態度的積極思考,關注對“好好兒活”意義的探尋。
(三)重點和難點:指導學生讀懂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從中感悟蘊含在字里行間的那份毫不張揚的母愛,引發學生對生活態度的積極關注,關注對“好好兒活”意義的探尋。
(一)教法:
1.圍繞本課的教學目標,抓細節之美,品言語之情,
悟人生之道。
2.緊扣新課標的閱讀訓練重點,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對話為主線。
(二)學法:
1.引導學生在讀中品、品中讀,從而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2.引導學生運用“剖析重點詞句,理解文章內容”的方法,自讀、自悟,在閱讀實踐中逐步掌握閱讀方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提高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主探究為藝術,因此,我的教學過程預設為五個環節。(課件)。
(一)課外引讀,激情導入。
教師先簡介史鐵生的生平再出示他在作品《合歡樹》中懷念母親的句子:
(幻燈片《合歡樹》片段)。
讓學生默讀這段話,并說說從中讀懂了什么?介紹作者的同時也介紹作者的作品,很自然地把課外讀物引入課堂,讓學生對史鐵生的作品有一個初步印象。再從這一段話引伸到本文的學習(教師板書課題:
(板書:12秋天的懷念)。
(二)初讀課文,初步感知“愛”。
通過第一遍初讀課文,梳理課文內容,討論對母親的初步印象,使學生對文章有個整體印象,抓住文章中心“母愛”。
(三)精讀課文,深層感悟母愛的偉大。
在這篇文章中,“好好兒活”出現了兩次(板書),體現的是母親對孩子的愛,體現的是子女勇敢面對生活的信念,也是我們每個人應該擁有的人生態度,這就是本文的社會意義所在。所以,我抓住“好好兒活”這句話,層層深入進行如下三個層次的教學設計。
1.理解兩次看花,感受“娘倆”的好好兒活;(板書:娘倆兒)。
這一層次重點探討媽媽說的“咱娘兒倆兒好好兒活”是在什么情況下說的?母親為什么幾次三番要帶兒子去看花?適時出示課件,介紹作者資料,幫學生理解作者當時的心情會怎樣?同時指導學生體會母親所說的“好好兒活”的含義,從而體會母愛。
2.指導閱讀賞菊部分,探究“我倆”的好好兒活;(板書:我倆兒)。
先指導學生讀書,然后組織學生討論母親非要兒子去看菊花的用意。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帶著自己對人生的感悟再讀這句話。最后,通過賞析作者作品和交流查閱的作者近期資料,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我倆兒要好好活”的內涵。
3.升華感情色彩,思考“我們”的好好兒活。(板書:我們)。
回過頭來再看課題,讓學生思考《秋天的懷念》中懷念的究竟是什么?跳出文本,指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好好兒活”的社會意義,指導學生確立正確的人生態度。
(四)總結全文,回扣中心,拓展思考。
對于這一部分的教學,我準備通過“談感受,送名言,悟母愛”三個環節來進行。在學生有所感悟的同時,送給學生泰戈爾曾經說過的一句話:每次,醒來之后發現自己還活著,這本身就是奇跡。(課件出示)讓學生感受到生命的價值,同時深入體會母親的良苦用心,突出偉大而崇高的母愛,并且把自己對母親的愛通過文字表達出來。這部分的教學,目的在于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及學生的寫作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
(五)課后練習。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通過語文學習,使學生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因此,我為學生布置了三項練習,力求讓學生說、讀、寫三方面能力得到發展。
1.表達練習:結合你對史鐵生的了解及今天你在課堂上的所學,把這篇課文講述給你的父母聽,一定要說說自己學后的感受。
2.寫作練習:回顧母親愛你的點點滴滴的細節,寫一篇習作,體裁不限,但一定要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3.閱讀練習:在課余時間,閱讀史鐵生的其他作品。
引出句子: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兒倆在一塊,好好兒活,好好兒活!……(課件)抓住三個動詞“撲”“抓”“忍”,先讓學生體會到母親要“撲”滅兒子想死的心,“抓”住兒子活下去的欲望,再是對“忍”的品味。
這里先讓學生小組討論:母親“忍”住的究竟是什么?(課件)然后緊緊圍繞“忍”,牽一發動全身,引導學生一層一層地體會意思,每體會到一層就把體會到的意思“送進去”讀出來。一次一次的讀,一波一波地把情感催過來。既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又讓學生強烈地感受到要“好好兒活”的含義。這樣,母親的“苦上加苦”,“苦口婆心”與“良苦用心”不僅送進了兒子的心里,更送進了孩子們的心里。
最后提問:這“忍”中透著的是看不見的愛,那么“咱娘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這“好好兒活”究竟要告訴兒子什么呢?把教學主題由“母愛”升華為“好好兒活”,使語言和思維,朗讀和感悟有機地結合起來。
(二)精讀課文第二層次,探究“我倆兒”的好好活。在這個環節中,我指導閱讀兄妹倆賞菊部分,通過對景色的感受,理解“我倆的好好兒活”。
同學們,母親去世七年之后,作者寫了這篇文章,結尾就落在這里——“要好好兒活”。那么,他究竟懂得了要怎樣才是好好兒活嗎?我們一起來讀讀描寫菊花的句子。(課件出示: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讓學生借著菊花的“淡雅、高潔”等體會到人活著的各種滋味,進行個性理解,然后帶著自己的理解再讀讀這句話。
伴隨著生命的腳步,作者如菊花一樣,潑潑灑灑,開出了他人生的爛漫之花。所以,33年之間,他懂得了這句話的含義,懂得了自己該用怎樣的行為走出這“好好兒活”。我們來默讀他在《病隙碎筆》中的這段話,看看他對“好好兒活”的理解到了怎么樣的一種境界。(出示課件:生病也是生活體驗的一種,甚或算得一項別開生面的游歷……剛坐上輪椅時,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豈非把人的特點搞丟了?便覺天昏地暗。等到生出褥瘡一連數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著,才看見端坐的日子其實多么晴朗。后來又患尿毒癥,經?;杌枞徊荒芩枷?,就更加懷念起往日時光。終于醒悟,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因為任何災難的前面都可以加上一個“更”字。生病的經驗是一步步懂得滿足……)用《病隙碎筆》中的話,告訴學生,作者對“好好兒活”的理解達到了更高的境界。由教學文本走向課外讀物,把學生引向更豐富、更寬闊的天地。因他對生命的理解,我愿意鄭重地向大家推薦這幾本專著——(課件出示:推薦書目:《我與地壇》、《病隙碎筆》、《務虛筆記》)。
先指導學生自己讀,然后指名讀,如果學生讀得不到位,教師激情描述,營造氛圍。母親此時已經病入膏肓了,不久就要離開人世,可是,當他看到深愛的兒子正因為遭受著身體和心理的雙重折磨,悲觀厭世,喪失了對生活的希望的時候,她怎么安心地離開這個世界?怎能扔下自己深愛的兒女?此時,她心里所經受的痛苦,遠比肉體上的疼痛痛苦千百倍,這是一個怎樣用心良苦的偉大的母親啊!讓我們帶著母親的心痛,帶著母親的悲傷,帶著母親的不舍,來讀讀這句話。通過教師的引導,相信學生能夠走近這位偉大的母親,感受母親的崇高母愛,將自己的感悟通過自己的讀書聲告訴給大家。
以上就是我對《秋天的懷念》這篇課文的一點淺顯的認識,如有不當之處,還請各位領導老師批評指正。
謝謝大家!
綱要中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兒童散文詩就是一種介于詩歌和散文之間的兒童文學。它具有詩的意境和散文詩的形式,它注重自然地節奏感和音樂美,篇幅短小,還具有想象豐富,感情真摯,語言天真,意境優美,音調和諧,節奏感強等特點?!肚锾斓纳省钒丫栈?、楓葉、松樹、大地擬人化,講述了在它們眼中秋天的顏色。黃、紅、綠都是生活中最為常見的顏色,且孩子們都喜歡鮮艷明快的色彩。中班幼兒的語言發展正處于關鍵期,由詞轉向短句。想象情感特征會充分展現,并從運用中獲得自由表現的愉快體驗。所以把本次活動定在中班開展。
欣賞散文詩除了理解散文詩的內容之外,我們還應感受散文詩的優美語言,這其中需要幼兒積極參與,樂意欣賞,能創造性地運用語言并發揮藝術想象力。為了達到此目的,制定了一下目標:
1、欣賞,理解散文詩,感受散文詩的意境美。
2、能根據散文詩的形式仿編,體驗創作的樂趣。
中班幼兒已具有一定的口語表達能力,為活動的開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所以把本此活動的重點定為:
欣賞,理解散文詩。
仿編對于中班幼兒而言,缺少相關的經驗,所以把本次活動難點定位:
仿編散文詩。
為了更好地服務于活動,達到預設效果,我做了一下準備。
1、菊花、楓葉、松樹、大地、柏樹、梅花、雪娃娃、小朋友等實物圖。
3、顏色:黃、紅、綠、白。
4、輕音樂圖文結合的教學手段,符合中班幼兒的認知特點,有助于更好的理解散文詩。
(直接提問,能集中幼兒注意力,以幼兒為主體開展活動)。
1、分段理解師:菊花也想來說說秋天的顏色,聽聽它是怎么說的,它說秋天是黃顏色的。
提問:為什么菊花說秋天是黃色的呢?
楓葉說秋天是什么顏色的?
那你來猜猜看,松樹又會怎么說呢?(采用不同的提問方法,讓幼兒知道在菊花、楓葉、松樹眼里,秋天的顏色是和自己身上的顏色一樣的。同時,也了解到秋天的特點,有菊花開了,楓葉紅了等。)師:聽了它們的話,大地媽媽也有話說了。想一想,大地媽媽會說什么?它覺得秋天是什么顏色的,為什么?(主要是理解大地媽媽為什么會說多彩,多彩這一詞的意思是什么。知道菊花、楓葉、松樹都生長在大地媽媽的懷抱里。)。
2、配樂完整欣賞。
(1)聽教師有感情的朗讀。
(2)幼兒跟念一遍(完整欣賞散文詩,使幼兒感受散文詩的意境美,語言美。)三、仿編散文詩師:現在是什么季節?冬天會有什么,會開什么花?那冬天又是什么顏色的呢,請小朋友看老師手上的圖片,我們一起來編一編。(語言是在運用中發展起來的,將所學知識通過仿編的形式,進一步小結,提升,運用,體驗了仿編帶來的樂趣。)。
說亮點:
1、采用了圖文結合的教學手段,深入淺出的教學方法。讓孩子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學習知識,掌握知識,運用知識。
2、抓住季節特征,對冬天的色彩進行了仿編。貼近幼兒的生活取材,潛移默化地激發幼兒欣賞散文詩的興趣。
七年級的學生,正處于小學向初中的過渡期,從語文學科的要求來說,正要從讀懂文章向初步賞析文章過渡,對學生來說,這是一個能力提升的關鍵期,教學中教師要把握好保持學生興趣和開始增加難度的度。而《秋天》的教學,是在學生已經學了前兩篇寫景佳作《春》和《濟南的冬天》的基礎上,所以,可以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的空間,教師可以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初步賞析寫景文章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探究。另外,詩歌教學要突出熟讀成誦的特點,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品味詩意。
一、知識與能力。
1、學習有感情地朗讀,學習根據寫景次序背誦全詩。
2、初步掌握品味詩歌的方法。
3、能以“秋天”為題,寫一首小詩。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熟讀成誦,養成學習詩歌的良好習慣,積累好詞佳句。
2、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學習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體會詩歌語言的凝練優美。
2、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愿望和熱情。
1、學習有感情地朗讀,學習根據寫景次序背誦全詩。
2、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學習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能動性。
3、初步掌握品味詩歌的方法。
教學活動1。
由秋天的詩句引入。
教學活動2。
1)請一個學生朗讀全詩,其他同學聽字音是否準確。
2)生評,訂正字音。
3)師范讀,生聽節奏、聽感情。(出示多媒體配樂畫面)。
4)生評,師隨機點撥。
5)全班飽含感情齊讀。
6)向同桌大聲朗讀自己喜歡的詩句。
7)向全班同學朗讀自己所積累的描寫秋景的詩文。
教學活動3。
1)四人為一組,探究全詩??梢匝芯坷蠋熖崾镜膯栴},也可互問互答(大屏幕出示問題)。
2)各組匯報探究結果。
3)仔細聆聽詩人的深情絮語,看看在自己的頭腦中形成了哪些畫面(由學生朗讀)。
4)請同學們說說自己頭腦中浮現的畫面。
教學活動4。
1)請同學們根據自己對秋天的認識,也以“秋天”為題寫一首小詩,或者畫一幅畫(放背景音樂)。
2)請同學們讀出自己的詩或展示自己的畫作。
3)請同學們伴著音樂一起歌唱秋天(出示配樂畫面,師生齊背誦)。
這節課,是多年前上的?,F在回顧,是想通過與不斷更新的教學觀念與不一樣的學情進行認真的對照,以期及時修正方向,不斷追尋語文教學的真諦。
這節課的設計,緊緊抓住了詩歌教學以誦讀為主的教學要領,引領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朗讀活動,并借助多媒體和為學生創設多元化的展示平臺等方式,體會詩情,領略詩意之美。另外,教學的四個環節,引秋,誦秋,品秋,寫秋,簡練并體現學生學習的規律,以“秋”為主線,通過環環相扣的四個活動,能夠有效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高。
雖然在當時的教學中,成功調動了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但在作品展示環節,只是走了一個過場,最終用了幾個訓練題結束了教學,當時還覺得處理得好,因為學生得到了當堂訓練?,F在想來,其實當時的教學理念還是轉變得不夠徹底,還是被應試束縛住了手腳。本來是很好的教學設計,實施效果卻不盡人意。由此可看出,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必要的訓練和答題技巧是需要的,但如果過早進行訓練,勢必會偏離語文教學的本質。
不由得想起了任老師在談到關于如何處理應試與語文的詩意的關系時,說到的那些話:在初中階段,一定要推遲訓練和技巧指導,七年級最好盡量減少訓練和技巧指導,最好多培養閱讀興趣,多給學生讀的機會,一定要牢記“只有讀,才能讀”!結合部編教材的編寫理念,認真分析這份說課稿,讓學生在興趣盎然中讀詩歌、品詩歌、寫詩歌的設計理念已經體現了語文教學要重在感悟積累的本質,但遺憾的是在實施中卻“戴著鐐銬跳舞”。
其實,在每一節語文課中,只要在老師精心的引導下,學生一步步在多讀中會讀,那么還需要為學生成績提不高發愁嗎?而如果一味只是用課本教學生怎么答題,語文教學勢必走入死胡同,就更談不上提高成績了!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11課《秋天的雨》。本組教材圍繞“心中的秋天”的主題整合課文。本課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濃的散文。作者抓住秋天的特點,以秋雨為線索,將秋天眾多的景物巧妙的串起來,帶出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使學生通過課文生動的描寫,體會秋天的美好,感受課文的語言美。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濃的散文,名為寫秋雨,實際在寫秋天。課文的內容豐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點,從秋天的到來寫起,寫了秋天繽紛的色彩,秋天的豐收景象,還有深秋中各種動物、植物準備過冬的情景。
課文把秋雨作為一條線索,將秋天眾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來,從整體上帶出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因此,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8個生字,會讀“清涼、留意、扇子”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出對秋大的喜愛和贊美之情,背誦自己喜愛的部分。
3、讀懂課文內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4.積累好詞佳句。
這篇課文語言生動優美,所以,制定此教學目標,重在使學生在讀中感受秋天的美好。
使學生通過課文生動的描寫,體會秋天的美好,感受課文的語言美,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根據秋天的特點及課文的描寫來感受秋天,理解課文是從哪幾方面寫秋天的雨的,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課文的語言生動優美,適于朗讀的訓練,所以,教學本課主要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秋雨的韻味,讀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讀中,積累語言。教學中采用情境教學法,朗讀指導法,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在讀中感悟秋雨的美,在讀中陶冶自己的感情。配上抒情的音樂讓學生朗讀,以便更好地進入課文的情境。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這節課我將引導學生采用以讀為主的學習方法。
作為第一課時,我這樣安排:說秋天——體會秋雨的清涼與溫柔——總體把握,統領全文(以詩的形式出現)——感受秋天的美景,理解五彩繽紛(讀中體會秋雨給大地帶來的美景,感受語言美。)。
怎樣才能突破難點?怎樣讓學生讀好課文?怎樣讓學生去感受,去領會?
從時間性來講,已經過時了。要是正合時節的話,就可讓學生從生活中(如去找找秋天,去畫畫秋天,去寫寫秋天等一系列的活動。)去體驗,去感知。有了生活的閱歷,再來上這篇課文,可能更容易些。由于條件的限制,只有我自己盡可能的去給學生創造環境,營造氣氛,(整個教學過程設制一個背景音樂,以圖片去感染熏陶學生,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情感、情趣。)讓學生在富有詩意的情境中,去學習凝聚著作家靈感、激情的文字,去品悟文章的語言美,去感悟秋天的美好。
在新舊課標交替過程中,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提升語言實踐能力,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讀出興趣與感情、意義與啟示,更應該注重的是讓學生從讀中積累語言文字,從讀中去感受。這來得很重要。
(1)注重“積累”
讓學生從讀中積累,說中積累,這些過程,在我的課中是這樣按排了一些內容:
如:“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薄八鸭t色給了楓樹,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哇飄哇,郵來了秋天的涼爽?!边@兩句在句式上是一樣的,學了一句,就等于學了兩句。按排一點點時間,讓學生選擇性的背一背,這其實就是一個積累的過程。
講到菊花時,讓學生來補白,說說菊花的其它顏色,再概括地用一個詞來說說這些顏色,學生肯定會用上學過的詞語來說。(像今天他們就說出了“五彩繽紛”“五顏六色”“五光十色”)也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同時還是對所學知識的形象再現。
最后讓學生把喜歡的詞語和句子抄下來,去讀讀,背背,以便今后寫作。這又是一個積累的過程。
之前,我還想過放一個讓學生寫的過程,可以讓學生仿寫一兩句話。但課文寫得那么美,那么詩情畫意,說實在,我們老師去寫也未必能寫好,讓學生去寫就更難了。要去引導寫好,我沒有這個把握。
(2)以讀帶說,以說帶讀。
以讀帶說,以說帶讀去體會秋天的美好,感受課文的語言美。課文中多數詞語是以聯系語言環境來理解的。比如第二自然段的“五彩繽紛“,這個成語比較抽象,但是當我們讀完了這一段,眼前浮現出黃色的銀杏樹、紅紅的楓葉、金色的田野和美麗的菊花時,就自然而然地,五彩繽紛指的是什么意思了。課文的語言很美,有些句子富有詩意,需要好好體會品味。如“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亚锾斓拇箝T打開了?!毕茸x,再說,說了再讀。有了感受去讀課文,感覺就出來了?!扒锾斓挠?,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薄包S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薄凹t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哇飄哇,郵來了秋天的涼爽。理解這些句子一要聯系上下文和自己平時的生活積累;二要反復朗讀品味。
課文使用了多種修辭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覺的東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發感情。這么美的文章,我在教學時,有一點感觸很深:學到用時方恨少。教學時,覺得自己的語言真的太平乏了,需要引導學生去讀時,去說時,我沒有更多的詞匯,更多的語句來表達??磥碜约赫娴脑摱嘧x讀書了!
《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味很濃的散文,名為寫秋雨,實際上在寫秋天。有這樣一句話“萬美之中秋為最”。那如詩、如畫、如歌、如夢的秋天,總能帶給我們美的享受。課文把秋雨作為一條線索,將秋天眾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來,從整體上帶出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
說流程(出示課件)。
著名教育家布魯納指出:“對學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在導入新課這一教學環節時,我設計一個小小的懸念,因此上課開始,(課件)我便出示一個心型,故作神秘地告訴學生這是秋雨姑娘送給我們的第一份禮物,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于是我抓住時機(課件)出示一組秋景圖,讓學生欣賞完后,說說自己的感受。這樣一來就激起孩子們強烈的閱讀欲望,我適時板書課題,自然而然地就引領了孩子們走進了課文,讓他們進行自由朗讀,感受秋天的美。
在語文教學中,對寫作技能的積累,是要把從閱讀中明白的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的道理,日積月累遷移到自己的寫作上來。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后,我就對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你能將課文的每一段的第一句話提煉出來組成一首描寫秋雨的小詩嗎?這時孩子們躍躍欲試,一會兒一首描寫秋雨的小詩就展現在我們的眼前。(課件)通過讓學生自由讀、比賽讀等多種方式,潛移默化地將這些句子儲存到學生的知識庫中,同時也為作文教學的展開打下了伏筆。
1、聲畫并茂,以情助讀。
《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學生探索新知識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在教學課文第二自然段時,我采用了“聲畫并茂,以情助讀”的方式。我先出示一張無顏色的銀杏樹圖,讓學生想象秋姑娘會為銀杏樹穿上了什么顏色的衣裳?指名讀課文中的相關語句。在這里主要運用了伊瑟爾的“空白”理論,給學生留下不確定性的“空白”,讓他們在閱讀活動中用想象去填充,與文本進行對話。然后再出示一組(黃色的銀杏樹)圖片,直觀形象的畫面,直切入學生的頭腦中,再讓學生進行朗讀,這樣一來他們與文本的距離又更近一步了。緊接著出示無顏色的楓樹圖,運用同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一遍又一遍有目的朗讀。(課件)讀完后,則出示這兩個句子,抓住表現動態的詞語,引導學生通過比較讀。體會其中的輕柔美與動感美,達到讀一遍有一遍的效果。
2、理解感悟,以悟促讀。
引導學生通過比賽的形式,讀出秋雨還給我們帶來的顏色。(課件)當學生讀到“菊花仙子得到的顏色就更多了……”時,進行重點品讀。在學生讀后便提問:秋雨姑娘,還給菊花仙子穿上了什么顏色的衣服?如果學生所見的顏色很少,我就用(課件出示)各種顏色的菊花圖片,讓學生看到更多的菊花色彩。品讀各種色彩的美后,引導學生理解了(課件)關鍵詞“五彩繽紛”,并讓學生用動作表示“頻頻點頭”的意思。這樣在激活學生想象的同時,幫助學生理解了省略號的用法,同時也使學生在無意識中養成了積累的好習慣。為了讓學生積累到更豐富的語言,充實自己的語言庫。(課件)我再次抓住重點詞句,進行范讀,并通過師生比賽讀的方式,提高讀的效果。葉圣陶說過:“課文是例子”,因此,(課件)我要求學生進行仿寫“秋雨姑娘把色給了。這樣就使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的通道接軌了,也讓學生把吸收到的都釋放出來了。
新課標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在品讀第三自然段時,我要求學生閉上眼,通過引述讓他們仿佛聞到秋雨藏著的氣味,并讀出來。再讓他們小組討論,秋雨里還藏著什么香味?(課件出示)請學生當當小導游,帶領我們參觀秋天的果園,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如何自由準確地表達內心的想法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我就出示了這樣的例子(課件出示),為學生思維的表達作出了實例示范,這時的學生也許會說:“板栗樹上的板栗球露出了笑臉,板栗們趁此機會溜出來了。等一些句子”此時的我會充當學生忠實的聽眾,引領學生由閱讀遷移到感受生活,思考生活,從而發現生活之美,讓學生們明白:這樣美的語言我也可以說出來。
在品讀第四自然段時,順學而導,以學定教,采用“創設情境”的方式來理解、品味本段的語言文字。首先告訴學生秋雨是個關心別人的好孩子,瞧!它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會對好朋友關心的說些什么呢?激發學生興趣盎然地將書面語言轉化為口頭語言。再讓孩子們當當森林中的廣播員,替秋雨姑娘廣播廣播!設想有哪些動植物聽到了?最后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表演,不知不覺中實現對語言的感悟和積累,使學生在與文本的對話過程中超越文本,享受著創造的快樂,同時也培養了他們語言的創新能力。
引導學生齊讀最后一自然段。(課件)并讓他們課后在爸爸、媽媽的陪同下去踏秋,可以把秋天畫下來,也可以寫下來。使學生對美的認識在社會生活這個大課堂中得以進一步拓展,從而更進一步激發學生們的創新思維、創作欲望。
課堂最后讓學生說說這節課最大的收獲是什么?并評一評誰是“最佳朗讀者”、“最佳表現者”、“最佳傾聽者”、“最佳導游”、“最佳廣播員”。這樣實現了行為教育、道德教育、情感教育的無痕,最讓學生感興趣的是評價老師,最欣賞老師的是什么以及對老師提出的建議。這樣一來既創設和諧的課堂氛圍,又使教育的平臺更趨向民主化。
這堂課我緊抓秋天的三個方面的特點進行板書設計,(課件)簡單扼要,條理清晰,便于學生理解。
總之,這節課的設計,我通過多種方法創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師生與文本之間自由、開放、弘揚個性的課堂氛圍,實現了“三個課堂”的有機結合,努力使學生在饒有趣味和充滿情感的情境中輕松愉快地接受美的熏陶,提高語文能力,真正體現了語文教學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機統一。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第一冊第5課《尋找秋天》。(課件)。
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談:
1、教材和學情分析。
2、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3、重點教學過程。
【教材和學情分析】(課件)。
《尋找秋天》是課改教材第一冊第五單元中的一篇短文,文章講的是幾個小朋友在老師的帶領下尋找秋天、發現秋天美麗景色的內容,反映了少年兒童認真觀察、積極探索的精神。
全文一共5句話。結構清晰,語言優美,便于學生積累、運用,感悟語言的魅力。
文中對秋天色彩的描寫真實具體,便于學生進行理解與感悟。也非常適合一年級學生的形象感知思維。
學生對生活中秋天的景色已有直觀地感知,為理解文中句子所描寫的景象奠定了良好的認知基礎。
【教學目標】(課件逐條顯示)。
1、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課文內容,知道文中顏色各指什么。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結合課文內容和生活實際理解“尋找”“野外”的意思。
3、學習課文寫法練習說話,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4、通過討論秋天到底是什么顏色的,感受秋天景色的美麗,激發學生對秋天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課件)。
1、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課文內容,知道文中顏色各指什么。
2、通過討論秋天到底是什么顏色的,感受秋天景色的美麗。
3、學習課文寫法練習說話,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重點教學過程分析】(課件)。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二、品讀文本,深入感知。
三、指導背誦課文。
四、總結收獲拓展延伸。
第一個環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課件)。
這個教學環節分兩個步驟完成:(課件)。
(一)情境導入:在這個環節中老師設計了這樣的導語:“昨天,明明幫助甜甜找到了丟失的帽子;天氣涼了,媽媽從衣柜里為你找出了一件薄薄的毛衣……我們都有過“尋找”的經歷。有一天,王老師帶領她的學生到野外去尋找秋天。他們找到的秋天是什么樣的?讓我們一起跟隨他們到大自然中去尋找答案吧!”這個環節的目的是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形成閱讀期待。
(二)復習詞語:以闖關的游戲形式進行。這個環節的目的是復習課文中的生字,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鋪墊。在這個環節的設計上老師分三組出示檢查學生的讀音。要求是讀準紅色字的讀音。
1、第一組出示:王老師小文小方小力。
2、第二組出示:尋找野外。
(1)讀準字音(2)理解“尋找”的意思。
理解“尋找”一詞時,分層預設:
第一層:說說“尋找”是什么意思?初步肯定“尋找”有“找”的意思。
第二層:詞語搭配,出示——尋找(),預設“尋找(秋天)、尋找(衣服)等”引出“尋找”是“仔細的找,努力的找”的意思。
[1][2][3]下一頁。
3、第三組出示:重點讀準紅色字音顏色藍色黃色。
提問:你能用上其中一個詞說一句話嗎?(預設:我喜歡黃色的花;秋天是紅色的……)。
第二個環節:品讀文本,深入感知。(課件)。
主要分三個步驟完成:(課件)。
(一)步初讀課文,劃分句子(課件)。
1、邊讀邊數一數課文一共有幾句話?標出序號。
【設計意圖:1、讀書要有明確目的,培養學生邊讀邊寫的讀書習慣。2、經常性的訓練】。
2、看看你在數話中會發現什么?
(預設:發現有:“”?)。
追問:冒號、引號什么時候用?問號表達什么樣的語氣?
文中那句話用了問號,找出來讀一讀。出示句子“秋天到底是什么顏色的呢?”
(二)步聯系生活實際,理解課文內容(課件)。
在這一環節又分為四個步驟:
第一步:理解第一句話:
我是這樣設計的:
1、回顧你觀察到的秋天的景象,說一說秋姑娘給你帶來了什么禮物?(出示:稻田圖并配有短語:(金色)的(稻田)。
2、班級交流:把自己尋找到的禮物跟大家說一說。
(預設:秋姑娘給我帶來(黃色)的(菊花)。
秋姑娘給我帶來(紅色)的(楓葉)。
秋姑娘給我帶來(綠色)的(松柏)。
師小結:同學們尋找到這么多秋姑娘送給你們的禮物,你們真太棒了!看來只有通過仔細觀察才能有大的收獲。
3、聽范讀課文,深入理解課文第一句話:出示第一句話“有一天,王老師帶我們去野外尋找秋天”。
在理解這句話時我是這樣設計的:分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邊聽邊想課文中還有誰在尋找秋天?目的讓學生通過聽的過程中能找到有誰在尋找秋天,突出認識人物“王老師帶我們”)。
指名讀:要求讓大家聽清是誰帶我們去野外尋找秋天的。
第二層次:王老師帶我們到哪兒去尋找秋天?重點突出“到野外”并理解“野外”這個詞的意思:理解的方法,一通過結合句子和學生生活實際理解;二是借助圖片比較理解。(課件)最終理解“野外“是指遠離居民居住點的地方。
指名讀:要求突出王老師帶我們去哪兒尋找秋天。注意停頓。
第三層次:王老師帶我們到野外去干什么?(重點突出“去尋找秋天”)。
【設計意圖:這三個層次的設計突出了低年級閱讀教學句子教學的特點,在分解感。
知句子的過程中知道了誰、去哪兒、干什么?!?。
4、小結:通過學習這句話,我們知道了這一句話中告訴我們很多信息,我們清楚的知道了這句話告訴我們誰到哪兒去干什?(出示課件“誰、去哪兒、干什么?!保?。
5、指導讀:第一讓大家聽清誰去哪兒干什么?停頓適當。
第二體會高興心情讀。
6、說話訓練:設計拓展練習:讓學生仿照句式,獨立說一句話。
(預設:如果學生有困難我會這樣處理:
首先設計一個補充句子的練習,讓學生補充內容將句子寫全。
例:(誰)去圖書館買書。我去(哪兒)跳繩。小力去超市(干什么)。
這三個填空分別讓學生填出誰、去哪兒、干什么。這樣就降低了難度。
【設計意圖:這樣的說話練習讓學生體會句子結構,規范學生語言,進行語言訓練?!?。
第二步:理解課文第2—4句話。
在理解這三句話時我是這樣設計的:
1、通過提問幫助學生回憶有關內容。(課件出示藍色黃色紅色)。
(預設:小文說秋天是藍色的;小方說秋天是黃色的;小力說秋天是紅色的。)。
2、討論問題:為什么說是藍色的、黃色的、紅色的?
秋天是藍色的、黃色的、紅色的。
3、填空練習:藍色的(天空)黃色的()綠色的()()的()。
第三步:討論“秋天到底是什么顏色的呢?”你能用一個詞語或一句話說說嗎?
預設:五顏六色五彩繽紛。
并試著填空出示:有一天,老師帶我們到野外去尋找秋天。
(劉旭東)說:“(秋天是酸)的”。
(小葉)說:“(秋天是又酸又甜)的”。
()說:“()的”。
秋天到底是什么()的呢?
(三)步配樂朗讀全文,升華情感(課件出示)。
第三環節:指導背誦課文(課件出示)。
第二次利用剛才的填空(出示),讓學生填出課文中的內容。逐漸達到會背。填空:有一天,老師帶我們到野外去尋找秋天。
()說:“()的”。
()說:“()的”。
()說:“()的”。
秋天到底是什么()的呢?
第四環節:總結收獲拓展延伸(課件出示)。
1、學生總結收獲。
2、師從兩個角度總結本課收獲。
3、仿照課文練習說話:尋找冬天、尋找春天。
總之這節課我努力體現兩方面:
1、突出詞語教學。
2突出句子教學。
3、充分利用課文及課后習題引導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pingyujiyu/36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