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模板是教學過程的詳細計劃,它包含了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等重要信息,為教師提供了一個系統化的教學框架。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師們對編寫教案模板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下面是一些經典范文,供大家學習和借鑒。
《恐龍》豎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知識性短文,課文介紹了恐龍的種類、形態及生活習性,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恐龍的喜愛之情。全文共有6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交代了恐龍的生活年代、生活環境的優越和活動范圍之廣、數量之多。第二至第五自然段介紹了恐龍及其近親的種類和生活和生活習性,重點介紹了恐龍的種類和形態。第六自然段介紹了恐龍的神秘消失為人類留下了一個謎。
恐龍生活在遙遠的年代,誰也沒有見過,它的種類、形態、外形和習性都是根據目前掌握的資料所進行的研究推測。正因為如此,文中多處運用了打比方、作比較、列數據等說明事物的方法進行描述,使讀者對恐龍的種類、形態及生活習性有了具體而形象的了解。閱讀訓練的時候,借助網絡環境有的生動畫面、形象的聲音、充足的信息等特的魅力,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恐龍的相關知識。
依據新課標要求和教材重點,再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知識技能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詞語。能讀懂課文內容,了解恐龍的類型及外形特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3)培養學生有目的上網查找資料、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
過程和方法目標:
(1)以學定教,引導學生讀懂課文。
(2)鼓勵學生運用結合語境、聯系生活實際或查工具書等方法理解新詞、
(3)了解作者說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學習閱讀說明文的方法。
情感態度目標:
(1)通過朗讀,激發學生對恐龍的興趣,既而對科學知識產生濃厚的學習、探究的興趣。
(2)在學習中培養自主探究精神以及團隊協作精神。
本文最大的特色是多種說明方法并用,如何處理這一內容的教學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說明方法的確給單調的說明文增色不少,但過于強調文章的說明方法就會把文章“肢解”的感覺。在教學中,弱化“名稱”,注重感悟,利用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力求既不破壞文章的語言環境,又讓學生有鮮明的感受。
網絡環境以它有的生動畫面、形象的聲音、充足的信息在課堂教學中施展著特的魅力,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針對網絡的這些優點和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我采用了“發現法、自主探究法、討論法”等教學方法,主要引導學生以讀為主,通過瀏覽網頁,閱讀課文內容,找出自己希望探究的問題,并為學生的主動探究提供方向,指導學生帶著問題搜集資料、閱讀資料、思考問題。組織學生交流收集到的資料信息,并對資料進行分析整合,從而使學生解決問題。旨在教學活動中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將學生引向自主、研究性的學習之路。
1、教師:網頁課件。
2、學生:教材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與教材內容相關的各種對學生學習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學生課前要利用多種途徑如讀課外書、上網、觀看音像資料,掌握豐富的有關恐龍的資料。
為了切實培養學生語感,豐富語言積累,滲透科學知識,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引導學生借助網絡,通過“讀—思—議—讀“的方法讀懂課文。結合教學設計,我的網頁式課件也緊扣整個教學流程。我設計了以下幾大板塊“恐龍”、“恐龍家族”、“恐龍之謎”、“恐龍之最”、“恐龍自述”。這幾大板塊既是這一節課的教學過程的濃縮,同時也是我的語文課堂與信息技術整合的一種理念體現。那就是:自主、合作、探究、和諧、愉快、發展。
本課準備二課時完成教學任務。
第一課時,一開始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播放有關恐龍生活場景的錄象。當畫面上出現成千上萬不同種類的恐龍在地球的各個角落里奔跑時的宏偉場景時,教師在一旁微笑著念著旁白:在兩億年以前,地球上到處是恐龍,恐龍是地球的主宰。那么恐龍是一種怎樣的動物呢?我們人類對他們進行了哪些研究呢?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來學習新課《恐龍》。這時,學生通過視聽去感受,看到不同種類的恐龍,從感官上取得第一印象,激起極大的學習興趣,為接下來的學習做好了鋪墊。導入之后,應該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感知,從總體上作以把握。初讀課文是必不可少的。讀后讓學生自己交流初讀情況,說說課文寫了些什么,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之后,老師梳理這些問題,確定下節課的學習重點:既作者是怎樣生動形象地介紹恐龍的。為學好下一課,做好鋪墊工作。
現在我就第二課時具體說說我的教學設想。
為了讓第一課時和第二課時能有較好的銜接,復習上節課的所學,是很有必要的。上課開始,問題引路: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對恐龍有了哪些了解?讓學生談談通過上一課所學后的'收獲。在學生談到恐龍所生活的環境時,借助大屏幕,出現恐龍所生活的環境,告訴學生:下面,讓我們一起再次走入兩億年前的那一片片原始大森林,在尋找恐龍的足跡。這樣,使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了愉快的學習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明確了本課的學習目標。
和學生一起走進“恐龍”,在這一部分教學里,以讀為主,以讀代講。老師講得再好,沒有學生全身心投入去邊體會邊讀好。教學時,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和關鍵句子,以多種形式讀,個人讀、小組讀、小伙伴合作讀、齊讀等。感受課文語言文字運用的精確。通過讀書,學生就能夠感受作者是如何來介紹恐龍的。通過朗讀,使學生真切地感受語文課就是學習閱讀、享受閱讀!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良好的語感。
第二至第四自然段圍繞恐龍的種類很多,心態更是千奇百怪,這是全文的重點段,通過朗讀感悟,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平臺,解決本課的重點:作者是如何來介紹恐龍的。
先讓學生自由讀讀課文,認準分別寫雷龍、梁龍、劍龍、三角龍、魚龍和翼龍、霸王龍的句子,在讀中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語言文字來描繪不同種類恐龍的不同外形。讓學生逐詞逐句讀中理解行文中多處運用比喻方法進行的描述。先引導學生學習“雷龍”。在“恐龍家族”中展示“雷龍”的圖片,接著在文中找出有關雷龍的句子讀一讀,并思考為什么叫它“雷龍”呢?雷龍的特點到底是怎么樣的呢?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然后在雷龍的腳步聲中,把龐大的雷龍形象圖放大,邊上再配上大象的圖片,讓學生說說,寫雷龍作者用了什么方法呢?除了打比方,還將雷龍與生活中能見到的動物“大象”做了一個生動的比較呢!學生既讀懂了課文,也掌握了寫作方法,一舉兩得。接著,讓學生讀讀課文,體會體會,結合“恐龍家族”中的恐龍圖片來學習課文中所寫的其他恐龍。學生以小組的形式交流知識、總結方法、發現問題、尋求解決的途徑,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加深對恐龍的印象。
在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平臺,讀懂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以小組準備,以恐龍的身份作“自我介紹”。在學生的自主交流中,進一步明確作者運用了多種方法來介紹恐龍。
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鼻懊嫦嚓P恐龍知識激起了學生濃厚的探究興趣,播放一段有關恐龍生活、滅絕的錄象一定能把學生的探究欲望推向高潮??铸埖臏缃^到今天還是一個謎團,放手讓學生通過瀏覽“恐龍之最”、“恐龍之謎”,為學生提供“中華恐龍園”、“恐龍博物館”、“恐龍世界”的超級鏈接,搜集資料,以自己的觀點,猜測一下恐龍是怎樣滅絕的。課堂時間不夠,布置學生找出更多的資料來充實自己的猜測,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查閱資料的能力。
恐龍。
種類多。
形態千奇百怪。
食物食草、食肉。
繁殖卵生。
燕子是季節性很強的候鳥,人們稱它為"報春歸來的春燕"、"翩然歸來的報春燕"等.只要見到燕子,似乎就是提醒人們:春天來了!古人曾有:"鶯啼燕語報新年"之佳句.人們總是把燕子跟春天聯系起來.而燕子又是孩子們喜歡的動物之一,它體型較小,上身為發金屬光輝的黑色,頭部栗色,腹部白或淡粉紅色,飛的較低,鳴聲較小,多以居民的室內房梁上和墻角巢穴,最喜接近人類.它那標志性的形象——剪刀似的尾巴給孩子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燕子》這首兒歌正是抓住了這個特點,整首詩從燕子的尾巴入手,把小燕子描寫得栩栩如生,字里行間充滿了對小燕子的喜愛之情.整首兒歌始終圍繞著燕子剪刀似的尾巴,以一個"剪"字來貫穿,具有奇妙的想象.短小精悍的六句話對小燕子的形態、生活習性、場景進行了擬人化的描寫.前兩句寫了燕子剪刀似的尾巴,中間兩句用"上天"和"下河"描寫了燕子的飛行場景;最后兩句運用聯想的方法描寫了燕子的住所"窩".
大班的孩子對燕子有了一定的了解,特別是它的外形、典型的生活習性都是孩子們所關注的,這為他們的學習兒歌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但居住在樓房里孩子對燕子又可以說是陌生的,他們很少能有機會近距離地觀看燕子搭窩、覓食和喂哺的情景.因此教師就要為幼兒提供一些相關的資料,使幼兒積累有關的經驗,為幼兒的順利學習打下基礎.
這首兒歌中蘊涵著許多領域的教育價值.科學領域:通過對兒歌內容的理解進一步了解有關燕子的科學知識;社會領域:可以通過對燕子的了解、朗誦兒歌激發幼兒喜愛燕子,喜愛大自然的情感;藝術領域:兒歌的每一句話都可使孩子調動已有的生活經驗,在頭腦中產生有關的聯想,形成一幅幅美麗的畫面.而教育價值最大的則是語言領域,兒歌中的語言比較壓韻、節奏明快,而理解兒歌的內容又需要幼兒有一定的想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因此,我把這個教材內容放在大班.
根據教材的內容,以及大班幼兒知識能力框架的結構特點,我從認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制訂了我的活動目標.活動目標如下:。
1、感受詩歌中描寫的優美意境,理解兒歌的內容,學習有感情地朗誦兒歌.
2、運用有關的生活經驗創編兒歌的部分詩句.
3、萌發對燕子、對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活動的重點是目標一:感受詩歌中描寫的優美意境,理解兒歌的內容.《綱要》指出,幼兒語言的發展與社會、認知是密切相關的.我在幼兒原有經驗的基礎上讓幼兒理解兒歌,在觀察燕子的基礎上描述燕子活潑可愛的形象.我制訂的重點從目標本身出發,因為是語言活動,又是以兒歌為主軸,所以理解兒歌所表達的內容就顯得非常重要.兒歌后四句的想象是本次活動的重心,所以我把重點定位在此.通過教師逐句的講解和教具的演示,形成師幼互動、生生互動的新氣象,從而幫助幼兒理解兒歌的內容,發展幼兒的空間想象能力,從而突破活動的重點部分.
活動的難點則是仿編兒歌.對于大班幼兒來說,由于對燕子熟悉和了解的程度還相對較少,因此他們的想像力也受到了一定的局限,創編對他們來說有一定難度.但如果教師能做好幼兒前期的知識、情感的準備工作,讓幼兒對燕子進行資料的查詢,積累豐富的生活經驗.在教學時,教師提供必要的圖片或課件,幫助幼兒形成鮮明的表象,我想仿編兒歌也就會有所突破,從而使幼兒能"跳一跳摘到果子".
1、前期知識準備:請幼兒搜集、觀看有關燕子的書本、圖片或視頻,積累一定的生活經驗.
2、活動中的準備:。
(1)與詩歌內容有關的課件,內容分別為燕子的外形特寫,燕子在空中飛行、在河面掠過點擊河面后水波蕩漾的畫面、燕子銜茅草、銜泥巴搭窩的畫面.
(2)在教師里張貼幼兒收集的關于燕子的圖片.
(3)《小燕子》的歌曲磁帶、背景音樂,創編詩歌用的小圖片(如).
共分五個流程:引題——理解內容——朗誦、表演——仿編——延伸。
1、引題部分:播放《小燕子》的歌曲磁帶,師生共同演唱,激發幼兒的情感,把幼兒帶入到優美、抒情的意境中來.
2、理解兒歌:。
1)通過提問:"你知道燕子嗎?把你知道的有關燕子的事情告訴大家吧!"幼兒互相交流、分享燕子的外形、生活習性、飛行、搭窩、覓食、喂哺以及一些趣事.
(這個環節是教師為幼兒提供了一個寬松的語言運用情景.《綱要》指出,"幼兒園語言教育的首要任務是幫助幼兒成為積極的語言運用者."鑒于此,教師就要注意激發幼兒的說話愿望,提供幼兒說話的機會,并保護他們說話的積極性.正由于幼兒有了前期的知識準備,使幼兒在活動中能"有話可說",從而體驗到說話的樂趣和成功感.同時,此3環節也為以后的仿編兒歌打下了伏筆,為難點的突破奠定了基礎.)。
2)播放課件兩遍,同時教師配以兒歌的朗誦.
(課件的提供為幼兒理解兒歌的內容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把兒歌所表達的內容直觀、鮮明地呈現在幼兒的面前.從而來突破教學的重點.)。
(前一串提問是幫助幼兒逐句分析詩句所包含的含義,而后一串的提問則是讓幼兒理解兒歌所運用的描寫方法,通過比喻,把燕子外形的主要特征和它的生活情景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
教師提問:你還有什么不懂或需要幫助的地方嗎?
(這個環節是教師為幼兒提供的一個創造性運用語言的機會.《綱要》中指出:"孩子疑問和質疑類言語行動的不足,有可能對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和行動造成影響."因此,教師要增加兒童質疑提問的機會.)。
3、朗誦、表演兒歌。
1)采用整首跟讀的形式讓幼兒在背景音樂的播放中學習朗誦,激發情感的共鳴.
2)幼兒運用肢體動作邊朗誦邊表演兒歌.(讓幼兒的多種感官共同參與到活動中來,更有利于學習和兒歌的記憶,同時也使活動做到動靜交替,使孩子更加輕松.)。
4、仿編兒歌:。
提問:燕子還會在哪些地方飛行?(如湖面,田野、林間)在那些地方飛行時它會剪些什么呢?它在搭窩時還會用到哪些材料?(樹枝、枯葉、稻草、小石子等)它會把這些材料當什么?(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關的小圖片,,以幫助幼兒的仿編.)。
大班幼兒對兒歌的仿編已有一定的基礎,他們會找出相關的字詞來替換兒歌中原有的字詞,從而創編出獨特的兒歌來.考慮到在一個活動中讓幼兒沒有參照物進行創編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我提供了小圖片來幫助幼兒的仿編活動,從而降低了教學的難度,使大多數的幼兒都能體會到仿編帶來的新奇感受.當幼兒對兒歌的結構非常熟悉時,也可以讓幼兒直接地進行創編.
5、延伸活動:根據幼兒對燕子的了解或兒歌所提供的內容,幼兒自愿選擇有關的內容進行繪畫活動,進一步激發幼兒對燕子的喜愛之情.
多媒體教具的運用:針對幼兒的現有水平和生活經驗,制作了形象、生動的課件.課件的運用讓孩子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體驗,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教師珍視幼兒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在教學中,教師靈活地利用教具,創設情境,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引領幼兒啟迪聯想……讓幼兒自己對兒歌內容的領悟取代教師的灌輸,用幼兒自己的獨立思考取代統一答案.
視聽講做結合法:主要是根據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占主要地位的特點,以及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而采用的.視聽就是引導幼兒去看、去細致地觀察.聽就是教師的語言啟發、引導、暗示和示范.講就是幼兒的講述,以滿足每個幼兒想說的愿望.做就是讓幼兒運用肢體進行表演.視聽講做結合法能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讓幼兒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
1、傾聽表述法:。
首先,讓幼兒帶著自己對燕子的了解,大家來分享、交流,激發幼兒"想說"的愿望.其次,利用各種教法,給幼兒提供自由表達的機會,并通過語言的激勵調動幼兒仿編詩歌的積極性,讓幼兒"敢說".
2、探索仿編法:新《綱要》指出:兒童語言學習是開放而平等的學習.教師和幼兒是構造愉快學習和交流過程的共同體,因此,我為幼兒創設了支持性的語言教育環境,支持幼兒在活動中拓展語言經驗.我在引導幼兒進行仿編詩歌的同時,提供了各種小圖片,以引起幼兒的思考,讓幼兒在探索中自主學習,突破活動的難點.
《觀潮》是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要求:多誦讀,讀出感情,讀中進入情境,在讀中浮現畫面,根據課文特點,繼續練習了解敘述順序,抓住主要內容,對于課文中的的重點詞句,多讀多想,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
這篇課文是第六單元的略讀課文,描寫了大自然的奇觀錢塘江大潮,作者通過手中的生花妙筆,描寫了錢塘江大潮洶涌澎湃的氣勢,不需要親眼所見,讀著這些清新激昂的文字。一股豪邁之情油然而生,讓人不禁贊嘆:祖國山河的雄偉壯麗,祖國語言文字的獨特表現力。
作者先用一句話總起: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接著寫了潮來之前在江邊的等待,通過對江邊、江上景色的描述,表現了觀潮人盼潮來時的望眼欲穿和翹首期盼。接著用細膩的筆法表現了潮來時雄偉壯觀的景色。通過看潮勢,聽潮聲,眼觀其排山倒海的巨浪,耳聽其震耳欲聾的呼聲,胸中激情回蕩,最后是潮頭過后的余波,盡管潮頭已去,但仍感力不減。
經歷過與錢塘江大潮的親密接觸,我們驚呼:好一個天下奇觀,好一篇寫景美文。
閱讀教學,讀占鰲頭。以讀為生線,是我在這節課中準備采用策略。如果講授這篇課文,我會采用五讀法,這是我經過實踐和提煉得出的一種閱讀教學方法。
五讀法操作規程及其解讀:
1.默讀,了解大意。齊讀課題之后,你能圍繞課題提出哪些疑問。帶頭這些疑問來默讀課文,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的熱情,培養生動學習的能力。
2.尋讀,發掘內涵。學生對哪些內容印象深刻,最喜歡哪些段落或句子。找出來讀一讀,實現與文本的對話,提倡有個性化的讀書新體驗。
3.朗讀,讀出特色,分層推進指導朗讀,先指導學生把字音讀準,再練習讀熟練,讀出感情,加上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課文中不同的內容采取適當的形式,讀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指各讀,分組讀,賽讀,配樂讀,男女生交替讀,全班齊到等形式都可以嘗試。
4.誦讀,當堂積累。語文教學應重視語言的積累,尢其是小學生在現有認知能力有限的.情況下,多讀多背優秀課文,背誦重要段落,培養語感,在抑揚頓挫,形式多樣的誦讀訓練中培養他對語言文字的熱愛。
5.默讀,回歸整體。與課文激情對話后,靜下心來梳理一下文章的脈絡,留給他們品味的時間和空間,做到動靜相宜,張弛有度。
課前談話:老師很喜歡旅游,也很喜歡聽你們說旅途中的所見所聞,你能把自己到過哪些地方,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景點跟老師說說嗎?學生各抒己見,點燃他們的激情。
一、揭題導入。
齊讀課題(指導讀出雄壯的氣勢),面對課題,你想了解些什么?
二、初步感知,大潮之奇。
1.頭疑問默讀。
2.說說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地方不懂。
三、深入須司,大潮之奇。
1.課文哪些段落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找出來讀一讀(估計絕大數同學選擇要求背誦的第二、三、四自然段)。
2.有針對性,分層推進指導朗讀。
多種形式相結合,讀準字音,讀出感情。
3.當堂背誦積累。
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充分利用課堂時間,感受書聲朗朗,接受人文熏陶。
四、心潮澎湃,傾情對話。
默讀課文一遍后靜下心來思考:你想對錢塘江大潮說些什么?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寫詩贊美,當堂朗誦,夸一夸我們的錢塘江大潮,快板,順口溜等,或者用一個詞語表達心里的感受。在經歷過祖國語言文字的洗禮后,想必他們是有話可說,情真意切。
五、語言積累,妙詞佳句。
摘錄優美詞語和句子,打下扎實的語文功底。
六、課外拓展: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1.把你心中最想說的話寫下來,工整地抄寫在《心語錄》。
2.用上你學過的妙詞佳句,用上你掌握的寫景妙法,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處景點寫下來,一定要表現出特點。
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認識理解本課的生字新詞;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聯系上下文,理解課文中的關鍵詞在表達中心思想時的作用;通過小組內成員的相互合作交流,通過情感朗讀,感受課文中質樸的語言,感悟人與動物和諧共存的音符。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人對動物的珍愛之情,培養熱愛動物并能與動物和諧共存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通過生活經驗和聯系上下文引導學生理解詞意,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和貫穿全文的愛心。
教學難點:領會三四自然段中描寫惡劣氣候與環境的內容同人們奉獻愛心的關系,感受這樣寫的表達效果。
根據教材本身的特點,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更有效地達成教學的三維目標,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我打算采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1、在教學中,采用“讀為基礎,讀中感悟”的方法。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朗讀訓練,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領悟課文情感,積累語言詞匯,陶冶情操。真正落實《課標》的要求。同時注意對學生的朗讀進行多元評價,激發學生向更高的朗讀目標努力。
2、根據學生的這種心理特點,結合教材特點,利用圖畫、音樂和文學語言描述,再現教材的情境。喚起學生對文本產生共鳴,使學生身臨其境,激起學生對課文學習的興趣,發揮想象,釋放自己的情感。
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思維參與度,提高學生“學會學習”的能力。所以我準備教給學生以下幾種學法:
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要求學生在師生、生生的交流中相互學習,學會找重點詞句、重點段落,理清課文思路;通過聯系上下文、利用工具書和生活積累理解詞義等方法。培養學生獨立理解詞義的能力。
2、朗讀感悟。尊重學生的閱讀實踐,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如:自由讀、默讀,引讀、配樂讀等;引導學生自讀自悟,使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發現問題、體悟感情,從而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想象說話。語言是情感的載體,情感是語言的內涵。新課標中指出:“要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币虼?,在本課教學中,我根據課后練習題三設計了這三個想象說話練習,旨在挖掘文本的留白,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再走出文本,超越文本。在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又落實了人文性的教育目標。
圍繞以上確定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本課的教學過程共分6個環節。
環節一:交流信息,激發興趣。
首先板書“燕子”,引導學生背誦《燕子》中描寫燕子的句子,然后問學生對燕子還有哪些了解,組織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關于燕子的資料。使學生在交流中初步了解燕子的生活習性,為學生的信息交流創設平臺,同時為理解課文打下了基礎,引發學生深入自主探究的欲望。
2.板書“?!币髮W生擴詞,再板書“專列”,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理解“專列”的意思。并讓學生質疑:看到課題你會產生哪些疑問?學生質疑后,教師收集有價值的問題以備研讀。在這里通過語言文字的多方位解讀,和對課題的質疑,養成學生讀文先讀題,看題學文的好習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質疑的能力。
環節二:自讀自悟,整體感知。
首先教師通過范讀課文,披文入境,融情于聲,把書面語言還原為口頭語言,以其聲、情感染學生,創設富有感染力的語感氛圍。使學生與文章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從而起到傳授知識、提高理解能力和朗讀水平的作用。
最后,小組交流后,再組織班級交流。教師根據學生回答進行隨機點撥。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環節三:由疑入境,統領全文。
首先以“燕子是候鳥,能長途飛行,怎么還用專列送呢?這是為什么?”。讓學生快速進入情境,并統領全文。在學生初步了解了課文內容后,提出了有價值的問題,即發展了思維,同時也為學生個性化閱讀做好了準備。
接著根據學生回答課件出示課文情境,引導學生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并說說體會到了什么?引導學生朗讀感悟燕子遇到的麻煩:冷、餓、累。并隨文理解詞語“氣溫驟降”、“長途跋涉”、“饑寒交迫”、“瀕臨死亡”。通過觀看圖片,學生談此時的心情(著急、擔心等);再充分創設當時寒冷的情境,把學生帶入特定的環境中,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和感受,并通過多次不同層次地讀,讓學生對課文的感悟取代教師的講解和分析。
2.學生充分感受到燕子的困境后,教師提問:但燕子非常幸運的逃脫了這場災難,它都得到了哪些人的幫助?根據學生回答,師板相機板書:政府居民貝蒂。
3.讓學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人們為了燕子做了什么?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要求學生在自己的有感悟的地方畫出橫線。養成讀書做批注的好習慣。學生自主學習后,在小組中互相交流,讓學生梳理自己的思緒,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4、集體交流時,根據學生的匯報,隨機教學體會“居民、貝蒂、政府”的愛——。
教學感悟居民的愛中:
先在學生匯后,出示句子引導學生根據課后第二題,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再組織集體交流時點撥:“紛紛”表示很多居民走出來。這居民當中都有誰呢?“可能有……可能有……”讓學生感受人們都在行動?!八奶帯保憾际悄男┑胤?“在……在……”讓學生感受人們到處尋找,不畏艱辛。
理解后,引導學生進行感情朗讀。注意以情感人,用自己的激情的言語感化著學生的心靈,用自己誠摯的情感,帶領學生走進那個冰天雪地的瑞士,去跟隨那里的居民一起來尋找瀕臨死亡的燕子。
在感受貝蒂的愛中:
(1)、根據學生匯報出示相關句子;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從“凍僵、僵硬、皚皚白雪、凍得通紅”,感受到貝蒂不畏寒冷去拯救比自己更為弱小的、更需要保護的燕子,進一步感受了人們保護動物、維護生態環境的博大的愛心。
(2)、在學生情感朗讀后,提問:貝蒂她不在乎什么?只在乎什么?并出示句式,引導學生進行想象說話練習。使學生感情蓄勢到一定程度得到及時宣泄,也是加強理解,內化情感的一種手段。
(3)、在學生深切體會后,引導學生觀察課文插圖,感受貝蒂對燕子的關愛之情。(相機板書:愛)帶著體會到的感覺,再一次深情地朗讀第四自然段。朗讀時要強調評出孩子們在朗讀過程中的優點。緊緊抓住文本,讓學生充分接觸文本,創設情境,使學生在多次的情感朗讀中,入情入境,以讀導悟,再感受人物崇高思想的同時又不失時機地進行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在文本的留白處,開啟學生思維,發揮想象。
感受政府的愛時:
用“關于瑞士政府又做了哪些事?”一句過渡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合作交流中談談自己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了什么?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放手讓學生在合作中嘗試著去感悟。也使整節課做到松弛有度。
環節四:想像說話,升華情感。
出示站臺上人頭攢動,與正待啟程的列車揮手告別的畫面,并輕輕響起音樂《愛的奉獻》。
(1)列車開動了,載著燕子的列車,帶著人類的愛駛向溫暖(板書:溫暖)的遠方;(隨機板書:畫列車)燕子在車廂里唧唧喳喳,仿佛在向人類致謝。同學們配樂朗讀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
(2)師:列車啟動了,你也站在送行燕子的行列中,你會說什么?抓住契機經行想象說話練習。豐富的想象激發豐富的情感,豐富的情感又大大提高了朗讀的表現力和感染力。當教師引導學生發揮想象,步入其境,真情萌發時,學生的火種就會點燃起來。
環節五:拓展文本內化情感。
1、多么感人的一幕啊!可愛的燕子快樂地乘著幸福的列車駛向遠方,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的故事。接著下發閱讀材料:《一個真實的故事》,學生自主閱讀。
2.學了課文,聽了故事后進行寫話練習。
(1)我想對貝蒂說:“?!?/p>
(2)我想對為救丹頂鶴而犧牲生命的小女孩說:“?!?/p>
(3)我想對說:“?!睂W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可以寫一句,也可以寫一段,可以隨便發表自己的真實感想。體現了訓練的層次性,也符合了學生智力發展的多元性。
3.學生寫話完后,隨機展示。教師恰當評價后再進行總結: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能像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故事中的主人公那樣愛護動物,愛護環境,用愛、用情編織更美好的故事。由于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真、善、美的熏陶,真正做到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環節六:布置實踐活動。
自主選擇合作的伙伴,共同搜集人們保護動物、愛護環境的資料,用自己的行動向自己周圍的人呼吁“保護動物、愛護環境”。培養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團體合作能力,體現了語文的綜合實踐性。
關鍵一中我先板書(燕子),引導門生交換關于燕子的信息,接著板書(專列)開導門生舉行質疑。關鍵三中用題目“燕子得到了那些人的資助?”相機板書(住民、當局、貝蒂),在感悟貝蒂的支付時板書(愛)。關鍵四中使用過渡語“列車開動了,載著燕子的列車,帶著人類的愛駛向溫暖的遠方?!?隨機板書:溫暖并畫列車)。
我的板書形象生動、簡明扼要,可以大概捉住題眼。到達“高效能、簡約化”的成果,有利于門生明白文本主旨。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希望各位評委多多指導,謝謝大家!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就是關于田田等人呵護生命,保護環境的課文————《燕子回家的路》。
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第二單元的課文從不同角度講述了一系列人與動物及自然之間的關系?!堆嘧踊丶业穆贰愤@篇課文講述了田田、爺爺和韓奶奶為了讓出去覓食的燕子媽媽能順利地回家,守在二樓樓梯口看著窗口的事。這件事情雖然很小,卻能體現出人和動物之間的情感,也能讓孩子們進一步懂得人與動物應建立著和諧友愛的關系。
三年級的學生已具有初步感知課文的能力。他們天性善良,喜愛小動物,對自然有著極大的好奇心,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不是難事,難的是如何抓住文中的關鍵詞句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情感以及如何積累上,仍需要老師加強指導。
根據“新課標”對中年級段的教學要求,結合第二單元的訓練重點,從學生實際出發,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能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明白的詞語。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感受人對動物的關愛。
3、品味重點詞句,感知文中人物角色的心理,體會到人和動物之間的情感,懂得人與動物應建立和諧友愛的關系。
教學重難點:讓學生感受到文中三個人物對小燕子相同而又不同的愛,深刻明白人和動物要和諧相處的道理。引導學生學會寫想象型的讀書筆記。
教學中,我本著“以情為基點,以讀為主線,以悟為手段”的教學思想,運用朗讀感悟法,想象品味法激發和升華情感,讓愛護動物珍愛生命的真情播撒在每個孩子的心田。
在本課教學中,我以讀為本,組織學生通過朗讀、默讀、分角色表演等多種方式讀出不同的感受,在自主學習、小組交流、大膽想象的方式中理解課文內容,練習續寫故事,將讀寫結合,升華情感。
三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課件和簡筆畫來沖擊學生的視覺器官,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通過填寫積累卡,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之中了解讀書筆記的類型,優化了課堂教學。
一、談話導入。
在課外閱讀教學中,學生的閱讀方法要遵循課內代課外,扶放相結合的原則,在導入新課時,我由本冊書學過的《燕子》和《燕子專列》導入,同時給孩子一個展示課外積累的平臺,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九歲的兒童是從興趣的角度去讀書的,至于怎么讀和應讀懂些什么,他們并不太清楚,教師應從方法上多給予具體的指導,所以,在此環節,我引導孩子默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認識的字查字典解決,不懂的句子聯系上下文理解??纯凑n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以后再遇到不理解的詞,就不用只依靠詞典了,同時孩子們也懂得了自己在初讀課文時,都應該做些什么。
三、細讀課文,傾心對話,體會情感。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指出:“沒有任何興趣,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闭n外閱讀是一項主體性很強的活動,其效果的好壞直接取決于兒童是否在內心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因此,激發閱讀興趣,使兒童始終保持強烈的讀書欲望,也是閱讀指導課的重要任務。在此環節,我讓學生再次走進課文,認真品讀感受深刻的句子,為接下來的分角色朗讀打好基礎,而分角色朗讀又能使學生動心動情,深刻理解課文內容,從中受到教育和感染,也讓學生變“苦”學為‘樂”學。
四、引導想象,體會愛心。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課外閱讀應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
本文的好詞好句雖不太多,但也不能放棄,也應引導學生摘抄。
正是因為課文的好詞好句不算太多,我決定運用想象教學法設置疑問,讓學生展開想象,去思索、去填空、去補敘。這樣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活躍課堂氣氛,而且還有利于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我是這樣引導的:
3、請你再想象一下,明年春天小燕子還會來嗎?
這一環節過后,學生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五、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編筐織簍全在收口”,在學生續寫完故事后,我趁熱打鐵,引導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我是這樣設計的:此時此刻,你一定有許多話想對他們說,現在你就可以選定一個人物,想說什么就說什么。
這樣的設計,既為學生創設了語言實踐的機會,又培養了學生積極、健康的情感,使文本主題得到了升華,實現了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結合。
板書是一門藝術。精湛的板書是課堂教學的縮影,本課板書,我將二樓樓梯窗口及燕子窩和乳燕以簡筆畫的形式展現在黑板上,下面寫著愛心也是無價的,板書簡潔明了,突出了課文的主要內容,點明了文章中心。
因本人從未嘗試過此類教學,再加上能力有限,在此次授課過程中,肯定存在著一些問題,敬請各位領導、同仁給予批評指正。謝謝!
《燕子專列》是三年級第六冊第二組以愛護周圍環境為專題中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標"關于這一學段閱讀教學目標要求,學生要"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體會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和"能初步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以及"積累課文中的優秀詞句、精彩句段".本組課文的單元要求是要學生留心周圍的環境,想想為保護環境我們能做什么。這篇課文講述的是和燕子有關的一個感人的故事。有一年春天,從南方飛回北方的燕子經過瑞士,因當地氣溫驟降,風雪不止,燕子找不到食物,饑寒交迫,面臨死亡的危險。瑞士政府得知這一情況后,呼吁人們尋找凍僵的燕子,并用帶有空調的列車將這些獲救燕子送到了溫暖的地方。這個故事表現了人類對鳥兒博大的愛心,呼喚人們要保護動物。
中年級的孩子們比較喜歡鉆研故事,喜歡有懸念的故事。所以,《燕子專列》這篇課文的吸引力就很大了。如何讓大部分學生在小故事中更進一步地學習到其中的寓意呢?依據年段目標及本冊教材的要求,結合學生的特點,對于本課的教學,我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2、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讀懂課文內容,領悟文章主旨。引導學生理解重點詞句,體會它們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對課文的整體把握,使學生體會貫穿全文的愛心,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本課的教學重點:通過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和重點詞句的理解,體會貫穿全文的愛心,增強保護環境、愛護鳥類的意識。
難點:領會描寫惡劣氣候和環境的內容與人們奉獻愛心的關系,感受這樣寫的表達效果。
一切語文知識的學習都是建立在讀的基礎之上,只有先把課文讀準、讀通、讀流利了,才能夠繼續進行其它的學習。因此,我采用以讀為基礎,讀中感悟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去完成對詞語的理解、對課文的理解,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采用"讀為基礎,讀中感悟"的教學方法,課堂上書聲瑯瑯,讀讀議議,互動交流,真正奏響了"讀"這一主旋律,切實落實《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使語文素養與人文素養的教育融為一體。采用多種形式地讀,激發興趣,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學不只是單純的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教給學生獲得知識的方法和技能,變"我學會"為"我會學".
1、課外預習為提高自學能力服務。結合本課的特點和本組課文的重點,三年級的學生已有獨立識字的能力,因此本課的字詞學習將由學生在家預習完成。
2、在讀中學會找重點詞句、重點段落,理清課文思路,以讀促理解;學習閱讀方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對關鍵詞句的理解,要善于啟發引導,培養學生獨立理解詞義的能力。
3、尊重學生的閱讀實踐,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積累和運用。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默讀,通過師生、生生互動交流,培養學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內容和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一、導入
1、從5.12四川汶川大地震說起,從專機,???,專家說到專列。
溫總理趕到災區乘坐的飛機叫————專機;各級財政,單位專門用于救災的錢款叫————???;在抗震救災醫療等方面有專門技能或專業知識的人————專家;專為救災物資開出的列車————專列。
二、精讀課文
(一)感受惡劣的環境
先是學生默讀,在書上找出來。指導學生閱讀方法(不動筆墨不讀書)。
然后是同桌合作學習。出示合作學習的要求,然后交流。
"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的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引導學生朗讀感悟燕子遇到的麻煩:冷、餓、累,簡單了解冒號的用法,并隨文理解詞語"氣溫驟降"、"長途跋涉"、"饑寒交迫"、"瀕臨死亡",觀看圖片,學生談此時的心情(著急、擔心等);再次朗讀。
(二)政府救燕子
著重于一個詞的理解"呼吁",瑞士政府是怎樣救燕子的? "立即"說明了什么?通過廣播通過電視告訴大伙號召大伙尋找燕子,課文里有個詞語叫————呼吁。再設置情景:如果你是電視臺記者、廣播員會怎么呼吁?讓學生現場模擬播音員呼吁。
(三)居民們救助燕子
1、聽到呼吁后,居民們是怎樣行動的?先學生自由說,再對照書上的段落朗讀。
2、引導理解居民們的愛心,有哪些人去找燕子了?(引導從年齡、職業等方面說)理解"紛紛".反復朗讀重點段。
出示帶點的詞。學生從內容體會思想,通過多次的朗讀了解普通的居民不畏嚴寒、以極大的熱心和熱情投入了拯救燕子的行動。學生在讀中議、議中讀,在讀中感悟,邊讀邊想,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學生在自讀自議中和文本、教師、同學進行著心靈的對話,情感得到了升華,個性得到張揚。
3、出示插圖,引導學生觀察貝蒂的可貴行為。
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從"凍僵、僵硬、皚皚白雪、凍得通紅",感受到貝蒂不畏寒冷去拯救比自己更為弱小的、更需要保護的燕子,進一步感受了人們保護動物、維護生態環境的博大的愛心。
課文中的含蓄的詞語、深刻的句子、精彩的場面、生動的意境,學生只有通過多次的朗讀,才能如見其人、如臨其境,《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多讀是感悟的基本方法,讀是發展語言的一種最經常的重要手段。課堂應該保證學生讀書的時間,讓他們在這種最基本的語言實踐中走進語言,感知語言,積累語言。
(四)燕子致謝
1、這些曾經瀕臨死亡的小燕子呀,現在坐上了專列,恢復了生機和活力。如果你就是其中一只幸福的小燕子的話,你會說些什么呢?豐富的想象激發豐富的情感,豐富的情感又大大提高了朗讀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前蘇聯優秀教師阿英那什維里曾說:"學生不是需要填滿的容器,而是需要點燃的火把。"想象說話也是如此,當教師引導學生發揮想象,步入其境,真情萌發時,學生的火種就會點燃起來。
三、拓展延伸
1、愛心專列
燕子專列正徐徐啟程,這僅僅是燕子專列嗎?這還會是裝載什么的專列呢?引導出愛心專列?!墩Z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這種精神影響猶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從而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2、姑娘徐秀娟大學畢業后來到丹頂鶴保護區工作,后來為了救助一只陷入沼澤的丹頂鶴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的故事。通過一個真實的故事,配上丹頂鶴優美的身姿,加上感人的旋律,激起學生無限的深思-------愛護動物,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燕子媽媽笑了》是第二冊教材第八單元的一篇課文,這篇童話故事以通俗的語言,充滿童稚的筆觸,生動形象的描繪出一只從學習認真開始到終于學會了認真的可愛的小燕子的形象。通過燕子媽媽與小燕子的三問三答,不僅介紹了科冬瓜與茄子的大小、顏色、外形的三個方面的區別,還說服了小燕子的一次比一次更認真地去觀察冬瓜與茄子,更表達了“認真”是做人做事基本的能力和品質。
(二)學情分析。
童話故事《燕子媽媽笑了》的主人公小燕子與它的媽媽之間發生的故事,已如同生活中的一年級的小學生和他們的媽媽之間發生的故事。這讓學生讀起來備感親切,很自然的把“小燕子”當成他們中的一分子;也自然的拿自己的言行去和小燕子進行比較;最后把小燕子當成學習的榜樣,并從小燕子的故事中去明白做人做事都要認真的道理。
(三)教學目標。
1、會認生字12個,重點強調“菜、茄、錯、刺、次”的讀音。
2、會寫6個字。
3、理解“屋檐”。
4、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四)教學重難點:
1、會認12生字,會寫6個字。
2、理解“屋檐”。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二、說教法。
1、自學、合作、探究法。
《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學生是語文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所以,我以學生為主體,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究問題。
2、利用多媒體教學。
在教學《燕子媽媽笑了》這一課時,我利用電教手段,創設多種情境,使學生完全置身于課文所描繪的情景之中,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他們深入地理解文的內容。
三、說學法。
語文學習教無定法,重在得法,貴在用法。語文學習不僅要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而尤為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求知,讓學生學會學習方法,為此,設計以下學習方法:
1、以競賽、游戲形式,提高學生識字的興趣。
2、自學、合作、探究法。
讓學生在學習中共同探討,找到識字、讀詞、讀課文的最佳方法,達成共識。
四、說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你們知不知道春天來了,什么鳥兒會從南方飛回來呢?出示詞語卡片“燕子”,認讀。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篇有關燕子的課文。
2、板書課題:燕子媽媽笑了(你覺得燕子媽媽的心情怎樣?)。
3、全班齊讀題目(讀出語感)。
(二)、初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自由讀課文,不認識的字多讀幾遍。(你們都是會讀書的孩子),課文有幾個自然段呢?標出序號。
過渡:誰愿意把課文讀給小朋友們聽。
2、分段抽8人讀課文。
(三)、再讀課文,隨文識字:
(1)、學習詞語:
1、出示帶音節詞語,對照勾詞語。
菜園冬瓜躺著茄子屋檐不錯。
很好認真又一次皮上細毛小刺。
2、出示無音節詞語。齊讀。
3、小老師教讀“菜園冬瓜躺著茄子”。
(1)出示句子:菜園里,冬瓜躺在地上,茄子掛在枝上。
(2)抽生讀句子。師導:我們可愛的冬瓜是怎樣躺在地上的,茄子是怎樣掛在枝頭呢?誰愿意上臺來放一放。
(3)出示“冬瓜、茄子”的圖片:抽生上臺貼“冬瓜、茄子”,理解“躺”。
(4)看貼好的圖片,師導讀。
(5)帶感情齊讀句子。過渡:冬瓜躺在地上,茄子掛在枝上。那我們可愛的小燕子又在哪兒呢?接著讀詞。
a、出示圖畫。
過渡:燕子一家在屋檐下生活,燕子媽媽在對小燕子說什么呢?
b、自由讀課文。想一想:燕子媽媽和小燕子分別說了幾次話?
4、出示2——7自然段。
師生分男女合讀2——7自然段。
燕子媽媽聽了小燕子的話,最后高興地笑了。它們的對話中有很多詞語寶寶,你們會讀嗎?
5、出示詞語:“屋檐不錯很好認真又一次皮上細毛小刺”
小老師教讀。
6、齊讀詞語。
(2)學習生字。
1、出示帶音節的生字:學生自由讀生字。
2、同桌互考生字,獎勵星星。
(識字能力是學生終身學習的一種能力,是學生獨立閱讀的基礎,經環節正是圍繞這一教學理念設計的。)。
3、小游戲:收蔬菜。
抽生上臺取黑板上的卡片,教讀生字,口頭組詞。
4、“開火車”讀生字卡片。
(本環節通過各種生動、活潑的識字方式,對學生自學生字的情況進行檢測,鞏固、匯報。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下識字。)。
(四)再讀課文,回文識字。
1、師生合讀課文。
2、齊讀課文。
(五)指導寫字。
1、出示要寫的生字:瓜認真次皮細。
2、重點指導“瓜真皮細”的筆順。
3、先描紅,再在本子上寫兩個。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應具有直觀性,根據這一特點設計了以下板書:
冬瓜圖茄子圖。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語文說課稿《恐龍》,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恐龍》豎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知識性短文,課文介紹了恐龍的種類、形態及生活習性,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恐龍的喜愛之情。全文共有6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交代了恐龍的生活年代、生活環境的優越和活動范圍之廣、數量之多。第二至第五自然段介紹了恐龍及其近親的種類和生活和生活習性,重點介紹了恐龍的種類和形態。第六自然段介紹了恐龍的神秘消失為人類留下了一個謎。
恐龍生活在遙遠的年代,誰也沒有見過,它的種類、形態、外形和習性都是根據目前掌握的資料所進行的研究推測。正因為如此,文中多處運用了打比方、作比較、列數據等說明事物的方法進行描述,使讀者對恐龍的種類、形態及生活習性有了具體而形象的了解。閱讀訓練的時候,借助網絡環境有的生動畫面、形象的聲音、充足的信息等特的魅力,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恐龍的相關知識。
依據新課標要求和教材重點,再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知識技能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詞語。能讀懂課文內容,了解恐龍的類型及外形特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3)培養學生有目的上網查找資料、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
過程和方法目標:
(1)以學定教,引導學生讀懂課文。
(2)鼓勵學生運用結合語境、聯系生活實際或查工具書等方法理解新詞。
(3)了解作者說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學習閱讀說明文的方法。
情感態度目標:
(1)通過朗讀,激發學生對恐龍的興趣,既而對科學知識產生濃厚的學習、探究的興趣。
(2)在學習中培養自主探究精神以及團隊協作精神。
本文最大的特色是多種說明方法并用,如何處理這一內容的教學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說明方法的確給單調的說明文增色不少,但過于強調文章的說明方法就會把文章“肢解”的感覺。在教學中,弱化“名稱”,注重感悟,利用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力求既不破壞文章的語言環境,又讓學生有鮮明的感受。
網絡環境以它有的生動畫面、形象的聲音、充足的信息在課堂教學中施展著特的魅力,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針對網絡的這些優點和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我采用了“發現法、自主探究法、討論法”等教學方法,主要引導學生以讀為主,通過瀏覽網頁,閱讀課文內容,找出自己希望探究的問題,并為學生的主動探究提供方向,指導學生帶著問題搜集資料、閱讀資料、思考問題。組織學生交流收集到的資料信息,并對資料進行分析整合,從而使學生解決問題。旨在教學活動中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將學生引向自主、研究性的學習之路。
1、教師:網頁課件。
2、學生:教材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與教材內容相關的各種對學生學習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學生課前要利用多種途徑如讀課外書、上網、觀看音像資料,掌握豐富的有關恐龍的資料。
為了切實培養學生語感,豐富語言積累,滲透科學知識,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引導學生借助網絡,通過“讀—思—議—讀“的方法讀懂課文。結合教學設計,我的網頁式課件也緊扣整個教學流程。我設計了以下幾大板塊“恐龍”、“恐龍家族”、“恐龍之謎”、“恐龍之最”、“恐龍自述”。這幾大板塊既是這一節課的教學過程的'濃縮,同時也是我的語文課堂與信息技術整合的一種理念體現。那就是:自主、合作、探究、和諧、愉快、發展。
本課準備二課時完成教學任務。
第一課時,一開始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播放有關恐龍生活場景的錄象。當畫面上出現成千上萬不同種類的恐龍在地球的各個角落里奔跑時的宏偉場景時,教師在一旁微笑著念著旁白:在兩億年以前,地球上到處是恐龍,恐龍是地球的主宰。那么恐龍是一種怎樣的動物呢?我們人類對他們進行了哪些研究呢?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來學習新課《恐龍》。這時,學生通過視聽去感受,看到不同種類的恐龍,從感官上取得第一印象,激起極大的學習興趣,為接下來的學習做好了鋪墊。導入之后,應該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感知,從總體上作以把握。初讀課文是必不可少的。讀后讓學生自己交流初讀情況,說說課文寫了些什么,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之后,老師梳理這些問題,確定下節課的學習重點:既作者是怎樣生動形象地介紹恐龍的。為學好下一課,做好鋪墊工作。
現在我就第二課時具體說說我的教學設想。
一)、問題引路,導入新授。
為了讓第一課時和第二課時能有較好的銜接,復習上節課的所學,是很有必要的。上課開始,問題引路: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對恐龍有了哪些了解?讓學生談談通過上一課所學后的收獲。在學生談到恐龍所生活的環境時,借助大屏幕,出現恐龍所生活的環境,告訴學生:下面,讓我們一起再次走入兩億年前的那一片片原始大森林,在尋找恐龍的足跡。這樣,使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了愉快的學習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明確了本課的學習目標。
二)、合作交流,突破重(難)點。
和學生一起走進“恐龍”,在這一部分教學里,以讀為主,以讀代講。老師講得再好,沒有學生全身心投入去邊體會邊讀好。教學時,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和關鍵句子,以多種形式讀,個人讀、小組讀、小伙伴合作讀、齊讀等。感受課文語言文字運用的精確。通過讀書,學生就能夠感受作者是如何來介紹恐龍的。通過朗讀,使學生真切地感受語文課就是學習閱讀、享受閱讀!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良好的語感。
第二至第四自然段圍繞恐龍的種類很多,心態更是千奇百怪,這是全文的重點段,通過朗讀感悟,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平臺,解決本課的重點:作者是如何來介紹恐龍的。
先讓學生自由讀讀課文,認準分別寫雷龍、梁龍、劍龍、三角龍、魚龍和翼龍、霸王龍的句子,在讀中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語言文字來描繪不同種類恐龍的不同外形。讓學生逐詞逐句讀中理解行文中多處運用比喻方法進行的描述。先引導學生學習“雷龍”。在“恐龍家族”中展示“雷龍”的圖片,接著在文中找出有關雷龍的句子讀一讀,并思考為什么叫它“雷龍”呢?雷龍的特點到底是怎么樣的呢?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然后在雷龍的腳步聲中,把龐大的雷龍形象圖放大,邊上再配上大象的圖片,讓學生說說,寫雷龍作者用了什么方法呢?除了打比方,還將雷龍與生活中能見到的動物“大象”做了一個生動的比較呢!學生既讀懂了課文,也掌握了寫作方法,一舉兩得。接著,讓學生讀讀課文,體會體會,結合“恐龍家族”中的恐龍圖片來學習課文中所寫的其他恐龍。學生以小組的形式交流知識、總結方法、發現問題、尋求解決的途徑,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加深對恐龍的印象。
在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平臺,讀懂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以小組準備,以恐龍的身份作“自我介紹”。在學生的自主交流中,進一步明確作者運用了多種方法來介紹恐龍。
三)、課尾設疑,留有余味。
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鼻懊嫦嚓P恐龍知識激起了學生濃厚的探究興趣,播放一段有關恐龍生活、滅絕的錄象一定能把學生的探究欲望推向高潮??铸埖臏缃^到今天還是一個謎團,放手讓學生通過瀏覽“恐龍之最”、“恐龍之謎”,為學生提供“中華恐龍園”、“恐龍博物館”、“恐龍世界”的超級鏈接,搜集資料,以自己的觀點,猜測一下恐龍是怎樣滅絕的。課堂時間不夠,布置學生找出更多的資料來充實自己的猜測,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查閱資料的能力。
為了集中學生注意力,突出教學重點,一目了然地展現出教學的主要內容,整個板書努力做到簡潔明了,能加深學生的印象。
綜上所述,我在整堂課的教學設計中充分利用網絡的優勢,集中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在網絡這一特殊的環境中進行研究性學習,激發學生的潛能和自主性,讓他們在主動、互動、創造性的語文實踐中培養學生收集、整理、交流信息的能力,最終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
學習畫垂線,認識點到垂線的距離。(課文第66頁的例2、練習十一中的地3、4的相應小題,第5、6題。)。
1、使學生明確垂線的重要性質,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間的距離垂線最短。學會用三角板準確的畫垂。
2、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空間想象能力。
3、通過動手操作活動,使學生經歷畫垂線的過程,培養學生的作圖能力。
4、通過活動,讓學生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提高學習的興趣。
學會用三角板準確的`畫垂線。
準確的畫出垂線。使學生明確垂線的重要性質,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間的距離垂線最短。
三角板、直尺。
一、復習導入:
1、回憶一下,你記得什么叫垂直嗎?
2、看我們的數學書,每兩條邊都是怎樣的?怎樣用三角板畫垂線呢?這節課我們來學習畫垂線。
板書課題:畫垂線。
二、探究新知。
1、過直線上一點畫這條直線的垂線。
三角板上有一個角是直角,通??梢杂萌浅邅懋嫶咕€。
1)先畫一條直線。
2)把三角板的一條直角邊與這條直線重合,沿著另一條直角邊畫出的直線就是前一條直線的垂線(直角頂點是垂足)。
強調:讓三角板的直角頂點落在給定的這點上;過直線外一點畫這條直線的垂線;畫線前讓三角尺的另一條直角邊通過這個已知點。一般用左手持三角板,右手畫線。當要求直線通過其一點時,要考慮到筆畫的粗細度,三角板的邊與已知點之間可稍留一些空隙。
2。教師講解示范后,學生自己動手嘗試著畫一個,然后互相交流一下。
1)過直線外一點畫這條直線垂線,該怎么畫呢?
學生動手嘗試,小組內交流。
2)直線外一點a與直線上任意一點連接起來,可以畫出很多條線段。
學生立的畫出幾條線段,其中包括一條垂線。
小組內研究交流:這幾條線段在長度上有什么特點?
小結:從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所畫的垂直線段最短,它的長度叫做這點到直線的距離。
三、鞏固練習。
1、68頁4題畫一畫。
2、69頁5題。我們在測定跳遠成績時,怎樣測量比較準確呢?為什么?
3、69頁6題怎樣修路最近呢?
3、你能用一把直尺和一個量角器畫一條直線的垂線嗎?
四、課堂小結:通過學習畫垂線,你有什么體會?
五、作業:練習畫垂線。
教學方式的改變是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改變了過去單純的教師講授、學生接受的教學方式,變為師生互動式教學,本課堂上創設民主、平等、和諧、寬松的學習氛圍,加強與學生的合作。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兒歌《小燕子》說課稿,歡迎大家參考借鑒。
燕子是春天來臨的象征,也是孩子們比較喜歡的、熟悉的一種動物。大班孩子已經認識過燕子外形特征,對他們來講燕子區別其他鳥類的標志是像剪刀一樣的尾巴。他們還了解了燕子是益鳥、喜歡捉小蟲,喜歡在屋檐下做窩,燕子顏色很漂亮,是黑白兩色的……孩子們通過科學活動獲得了有關于燕子特征的認知經驗。而兒歌《小燕子》則是從語言領域的角度引領幼兒感知、認識燕子,以兒歌語言特有的規律和節奏,向幼兒描述了燕子的活潑可愛。因為大班孩子已經有的一定的認知經驗,所以將這個活動放入大班教學就比較合適。
兒歌是以擬人化的手法對燕子的形態特征、生活習性進行了動態的描述,以燕子的剪刀尾巴將整首兒歌串起,仔細品味就能夠發現前面兩句寫出了燕子輕巧的體態和標志性的特征;中間兩句使用方位詞“上”和“下”寫出了燕子飛翔時的情景;后兩句中“茅草當枕頭”和“泥巴搭窩窩”則是對燕子做窩的說明,就六句兒歌將小燕子的形象表現得栩栩如生。念誦而歌后,還發現和押韻,兒歌每“巧”和“刀”、“朵”和“云”、“頭”和“窩”,讀起來瑯瑯上口。兒歌的中間兩句把燕子活潑、俏皮表現得非常到位,使人不由自主地喜歡燕子,同時對大自然發生濃厚的興趣。
兒歌是屬于語言領域的范疇,但兒歌中的內容有一些科學領域的東西,所以這首兒歌是一個很好的教材,既能讓孩子學些兒歌,又能通過兒歌幫助孩子了解一些科學知識,體現了現代幼兒教育的相互滲透教育理念。
前面我已提到過大班,因為大班的孩子已有一定的求知欲,有強烈的好奇心,他們思維積極、活躍,對新的東西有著很強的學習欲望,在他們的頭腦中總有數不清的疑問、問不完的問題,而且他們還喜歡挑戰性的學習內容,喜歡解決問題后帶給他們的成功體驗,他們會因此而快樂、因此而滿足。所以根據自己對教材的分析和幼兒認知發展的規律解讀,我把此兒歌的教學對象定位在大班,因為兒歌《小燕子》不僅需要孩子有良好語言表達能力,還需要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想象能力,有助于引導幼兒擴展孩子的思維。我們給孩子安排的學習內容如果有一定的挑戰性,這不僅迎合了幼兒積極思考的特點,而且有利于培養他們勤于思維的習慣。
“教育要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边@是在新綱要明確指出的,也是要求我們在目標的設立上要考慮孩子的可持續發展。所以我們在目標的制定中要考慮全面一些,包括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提高。要通過能力培養,提升孩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從而促進孩子個性的全面發展。所以我將目標制定如下:
2.1、理解詩歌的內容,激發幼兒學習詩歌的興趣并鼓勵幼兒根據已有經驗仿編詩歌。
2.2、培養幼兒喜歡燕子、愿意親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為什么這樣定目標呢?因為目標1滲透了認知和能力內容,這是整個活動的主心骨,重在幫助幼兒在理解詩歌的內容的基礎上來運用已有經驗仿編詩兒歌。目標2是情感目標,在學習詩歌的基礎上,激發孩子愛燕子、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3、說重、難點。
我將此次的活動重點定位為理解詩歌內容,培養幼兒學習詩歌的興趣。
活動的難點是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仿編詩歌,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難點的突破主要是先前的知識準備,和對詩歌的結構分析來突破的。
2.4、說活動準備:
包括知識準備和物質準備。知識準備主要是請孩子在家長幫助下收集燕子的圖片和資料,加深對燕子的了解。物質準備:多媒體課件——根據兒歌內容制作。多媒體課件生動有趣,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和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有助于幼兒對兒歌的理解。
我在此次的教學中主要采取了觀察法、視聽結合法、提問法及相互交流的方法進行教學。運用形象的多媒體教具幫助孩子直觀感受并理解作品內容。在相互的談體會中獲得交流,使得一個人的經驗融集成為大家共同的經驗。同時通過教師及孩子的問題,啟發幼兒觀察事物及積極思維,培養幼兒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和態度,使孩子發展成獨立學習能力的人。
在教學過程中,我根據孩子學習的規律和年齡特點,以激發興趣為基點,讓孩子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的活動氣氛中理解兒歌的內容,幼兒在相互的討論、談話中說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同時在相互的交流中并理解活動中的重難點。
整個活動分為導入、理解、創編兒歌三部分,下面作簡單的說明:
第一部分的導入主要是通過燕子的謎面來感知、復習燕子的外形特點,并以此為導入,請孩子談談我所知道的燕子。主要是通過此環節為下面的兒歌學習做準備,這也是課前給孩子布置的一個任務——收集所需資料。學習自我的資料收集及養成這種習慣,對孩子可持續性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第二部分理解兒歌是通過直接播放課件,通過孩子的觀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自己對畫面內容的理解。教師在孩子講述的基礎上幫助孩子用兒歌的語言進行概述、根據孩子的情況可以引導孩子自己嘗試著用兒歌的語言說。教師的完整朗誦幫助孩子欣賞,感受詩歌中燕子的形象和兒歌的韻律美。在此學習過程中,教師鼓勵孩子說出自己心中的疑問,在商榷中共同解決。
第三部分主要是讓孩子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或收集的資料,按照兒歌的形式仿編兒歌。這個活動有點難,正是有點難才對孩子有吸引力,才能讓孩子體驗突破的快樂。
兒歌《小燕子》的教學活動其是教育的一個載體,我們的幼兒教育主要是讓孩子學會思考、學會自主學習,培養他們勤于思考、敢于發問、樂于與同伴交流的學習態度,所以我在兒歌的設計中就很注重孩子這方面能力的培養,在目標的制定中就考慮了能力因素,在之前的知識準備中我就鼓勵孩子自己找資料,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習慣。在整個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始終將孩子的需求放到首位,讓孩學會思考、學會學習,敢于發問,以可持續發展的教育理念貫穿整個教學活動。當然,在實施的過程中還存有一定的不足,這就需要我們老師不斷反思、探索,為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獲得更好的方法和途徑。
1、教材簡析:
2、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要求:”能抓住重點,觀察事物,養成勤于觀察思考?!焙途帉懸鈭D及本課語言生動,感情真摯的特點,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感受燕子的活潑可愛和光彩奪目的春天景色,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的觀察和表達方法、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體會到燕子的可愛和生機勃勃的春天景色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在觀察的基礎上如何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
良好的教學設想必須通過教學實踐來實現、我是這樣安排教學程序:
一、激發情感,整體感知
二、抓住重點詞句,精講探究,學中悟法
“學貴有疑,疑則進、”我先提出問題:文中具體寫了燕子的幾種飛行姿勢?讓學生自由讀文后,再指名讓學生回答、只要回答有關于內容的,我都給予肯定、鼓勵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回答不上來就由他自己尋找具體哪位同學幫助,我并要求演一演燕子飛行的姿勢、我根據學生匯報板書:飛行的燕子、這樣是增添課堂氣氛。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散步》,作者莫懷戚。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說教學方法、說教學設計、說板書設計六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
《散步》選自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三課。
這篇課文寫的內容是: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生活細節”。這篇課文的特點是:選擇充滿愛的內容——一家人在田野間散步;運用充滿愛的語言——平淡自然但卻感人細膩,以小見大;表達充滿愛的情感——兒子。對母親的孝敬之情。
學生需要從中學到的是:選擇個性化的內容,運用個性化的語言,表達個性化的情感,加深對親情的認識和體會,提高語文素養。
初一的學生,已經基本具備了相應的學習基礎。在認知上,對散文的內容選擇、語言運用、情感表達等已經有一定的了解;在情感上,對親情有了一定的認識和體會。
學生需要采用的學習方法:誦讀法、體驗法、探究法等多種自主學習的方法。
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中“知、過、情”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知識與能力方面:第一,能說出內容選擇的特點和方法;第二,能闡述語言運用的特點和方法;第三,能解釋以小見大手法的運用和效果。
過程與方法方面:第一,能在學習課文內容的過程中運用誦讀涵詠的方法;第二,能在體會課文情感的過程中運用入情體驗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第一,能體會作者家人之間深沉的愛和尊老愛幼的美德。
其中的教學重點是:能闡述語言運用的特點和方法。教學難點是:能解釋以小見大手法的運用和效果。
我將采用提問法、講授法、點撥法、多媒體展示法等服從于學生學習需要的方法。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將教學過程設計為以下六步;
第一步、激趣導入。
我將設計如下導入語: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它體現了一種道德規范,也體現著人世間美好的情感——親情。我們的成長過程中一直都沐浴著親情,平時的圍桌吃飯,生病時的噓寒問暖,成功時的擁抱、失敗時的安慰。生活中任何意見小事都能透出濃濃的親情。今天,我們將一起走進作者莫懷威的家,陪他們一家三代去散步,去分享他們濃濃的親情。
第二步、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讓學生自由誦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內容和情感。目的是為接下來的學習打好基礎。
第三步、一研習個性化的內容。
這個環節我將讓學生再次閱讀課文,邊閱讀邊思考本文寫了什么內容?這些內容有什么總的個性化特征?。從而體會文章充滿愛的故事情節。設計意圖是培養學生整體的感知力。
第四步、二研習個性化的語言。
在這個環節中,我將讓學生勾畫出自己喜歡的語句,以小組的形式互相賞析品評。最后。
說說本文語言有哪些特點?表達效果是什么?又有什么總的個性化特征?讓學生在討論和分析中體會文章語言的特點,即一個“愛”字,從而培養他們敏銳的判斷力。
第五步,三研習個性化的情感讓學生四讀課文,說說表達了什么樣的情感?又有什么個性化的特征?并通過和課后練習中的“三代”一文進行比較,進一步理解本文的妙處。設計意圖是讓學生通過比較感受本文充滿愛的情感美,加深對親情的理解和體會。
第六步、總結課文,拓展訓練。
我將和學生一起總結文章個性化的內容、語言、情感。并在課后布置寫作訓練,讓學生模仿本文以小見大的表現手法,找自己親身經歷過的一件事,寫一個片段。
《吃蟲草》這一課在老人美版教材中已作用了十多年,在步入課程的今天,它仍然被青睞,仍占有一席之地,是有一定道理的?,F在我就對教材展開分析:
“吃蟲草”是以自然界中奇妙的吃蟲植物作為教材內容,對于許多學生來說,接觸的是一種新奇、有趣的事物,這個課題向學生提供了一個更大的探究、想象與創作的空間,雖然在信息化高度發展的今天,它仍然吸引著學生、教師的眼球,新教材把它的使用對象確定為三年級學生,我認為在新的美術課程標準的“綜合、探索”領域中使用該教材,將美術學科與科學學科自然融合,能綜合性地開發培養學生的能力素養,有利于學生的心理發展和視野開闊,使師生圍繞著對這種新奇小草的探究,去表現大自然中美與善的生態平衡,并同時在搜集信息資料的過程中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該課趣味性強,符合學生的學習需要。
我認為要讓學生綜合能力凸現于課堂,應從學生的興趣需要及差異的表現為基礎,將作業要求靈活劃分,用不同的形式表現,可以是異想紛呈的設計,以學生的求知需要來活用教材,使教學人本化,為創造性學習提供更充裕的空間,因此,我確立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知士標:認識吃蟲草的種類及捕蟲奧秘,啟發學生的創新表現。
2、技能目標:訓練學生搜集及運用信息資料的能力,學習用綜合技法進行設計與表現。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親近自然,熱愛科學的情感,在問題的情景中體驗探究的愉快。
4、創造目標:充分發揮想象,啟發學生的創新表現,圍繞創新設計神奇的“捕蟲器”進行創作。
1.讓學生了解吃蟲草的種類、特點。
2、將美術與科學自然融合,充分發揮想象,運用多種方法表現吃蟲草。
我們常說“教有法而無定法”前邊這個“法”是一般的教學規律,不大變的,是個“定量”,而后邊這個“法”則是多樣、靈活的,它考驗著我們教師怎樣在有限的教學時空里發揮自己的教育智慧,是個無限量的“變量”。在該堂課中,我認為應立足于從美術學科的創造表現中延伸對科學以及現實社會的聯系。以下是我設計的教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痹谌粘I钪?,常見到蟲吃草,而現在蟲被草吃了,引導學生對故事產生興趣,由此引出自然中奇異的吃蟲草的話題。
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運用視頻將學生的觀察視野延長了,學生的觀察雖然不及在真實的.自然中得到的那么深刻靈動,但對于該課而言,運用幻燈片在短時間里了解吃蟲草的種類、捕蟲方式等直觀感受的建立仍有重要作用,這樣的引領入境能起到突破重點的關鍵作用。
在對大自然奧秘的探解中,教師搜集的資料給課堂充實了大量的知授容,不斷激發起每個人個性化的思考及強烈的學習動力,以各種形式展開藝術實踐嘗試,教師引領著學生分析用各類綜合性方法表達自己的創意,突出“特、個性、創新”。
教學最終落實于學生的“學”,它不僅僅是結果,更強調過程及獲取知識的方法。這節課,我作了以下指導:
1、組織教學:教師圍繞設計及表現奇異的吃蟲草及新型“捕蟲器”進行創作,并展示部分作品,喚起學生以往的生活及知識經驗,以先行者的姿態呈現。
2、明確學習的組織形式:以個人立制作的形式,讓學生確認自己已有的材料并通過分析吃蟲草的捕蟲器特點“芳香的氣味,奇特的外形,鮮艷的顏色”三大特點,緊接著從分析仿生設計案例賞析,將人類和生物的奧妙在造物過程中進行模仿、創新設計,讓學生進一步明確設計與表現的原則,保持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
3、加強認知與表現結構:學生對設計以及造型已經有了基本明確的認識,但還不夠鞏固,這就需要在過程中結合具體操作和對作品的分析評價、張揚,鼓勵新穎、奇特的設計作品,讓學生真正了解設計與表現的思維方式,更為理性地欣賞,評述自己及他人的作品,共同分享成功的愉悅。
體現“為促進學生發展而進行評價”的教學理念,對學生的評價以“設計思維活動”作為主軸綜合貫通,使評價作為教學活動的重要延伸,采用自評、互評、師生共評方式相結合,即重結果,又重過程,同時關注學生是否理解自然與藝術的相互關系以及融合。
新課程促使我們要求自己不僅要有很好的美術素養、專業能力外,還應具有全面的綜合能力,讓我們傾聽學生的聲音,引領他們的動態,讓我們與學生共同發展、進步、教學相長,交流相長。
各位領導、老師們:
大家好!今天我說的課題是:人美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六冊第14課《吃蟲草》,說課的內容分為六個部份:
《吃蟲草》這一課在老人美版教材中已作用了十多年,在步入課程的今天,它仍然被青睞,仍占有一席之地,是有一定道理的?,F在我就對教材展開分析:
“吃蟲草”是以自然界中奇妙的吃蟲植物作為教材內容,對于許多學生來說,接觸的是一種新奇、有趣的事物,這個課題向學生提供了一個更大的探究、想象與創作的空間,雖然在信息化高度發展的今天,它仍然吸引著學生、教師的眼球,新教材把它的使用對象確定為三年級學生,我認為在新的美術課程標準的“綜合、探索”領域中使用該教材,將美術學科與科學學科自然融合,能綜合性地開發培養學生的能力素養,有利于學生的心理發展和視野開闊,使師生圍繞著對這種新奇小草的探究,去表現大自然中美與善的生態平衡,并同時在搜集信息資料的過程中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該課趣味性強,符合學生的學習需要。
(一)教學目標。
我認為要讓學生綜合能力凸現于課堂,應從學生的興趣需要及差異的表現為基礎,將作業要求靈活劃分,用不同的形式表現,可以是異想紛呈的設計,以學生的求知需要來活用教材,使教學人本化,為創造性學習提供更充裕的空間,因此,我確立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知道自然中奇妙的植物——吃蟲草的種類及捕蟲的特點,通過吃蟲草這種植物,了解自然界的美妙。
2、過程與方法:發揮想象力,敢于大膽表現。學習用綜合技法表現吃蟲草。訓練學生收集信息資料的能力,提高運用相關資料能力。培養學生大膽進行設計、繪畫、制作的能力。
3、情感態度于價值觀:
通過觀察了解吃蟲草的特點,引起好奇,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和熱愛科學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
1.讓學生了解吃蟲草的種類、特點。
2.將美術與科學自然融合,充分發揮想象,運用多種方法表現吃蟲草。
(三)教學難點:利用審美情趣,創意的設計、綜合技法的運用和畫面的構圖。
我們常說“教有法而無定法”前邊這個“法”是一般的教學規律,不大變的,是個“定量”,而后邊這個“法”則是多樣、靈活的,它考驗著我們教師怎樣在有限的教學時空里發揮自己的教育智慧,是個無限量的“變量”。在該堂課中,我認為應立足于從美術學科的創造表現中延伸對科學以及現實社會的聯系。以下是我設計的教法:
1.故事引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痹谌粘I钪?,常見到蟲吃草,而現在蟲被草吃了,引導學生對故事產生興趣,由此引出自然中奇異的吃蟲草的話題。
2.賞析入境。
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運用視頻將學生的觀察視野延長了,學生的觀察雖然不及在真實的自然中得到的那么深刻靈動,但對于該課而言,運用課件在短時間里了解吃蟲草的種類、捕蟲方式等直觀感受的建立仍有重要作用,這樣的引領入境能起到突破重點的關鍵作用。
3.師生互動,探索表現。
在對大自然奧秘的探解中,教師搜集的資料給課堂充實了大量的知授容,不斷激發起每個人個性化的思考及強烈的學習動力,以各種形式展開藝術實踐嘗試,教師引領著學生分析用各類綜合性方法表達自己的創意,突出“特、個性、創新”。
教學最終落實于學生的“學”,它不僅僅是結果,更強調過程及獲取知識的方法。這節課,我作了以下指導:
1.組織教學:教師圍繞設計及表現奇異的吃蟲草及新型“捕蟲器”進行創作,并展示部分作品,喚起學生以往的生活及知識經驗,以先行者的姿態呈現。
2.明確學習的組織形式:以個人立或集體制作的形式,讓學生確認自己已有的材料并通過分析吃蟲草的捕蟲器特點“芳香的氣味,奇特的外形,鮮艷的顏色”三大特點,緊接著從分析仿生設計案例賞析,將人類和生物的奧妙在造物過程中進行模仿、創新設計,讓學生進一步明確設計與表現的原則,保持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
3.加強認知與表現結構:學生對設計以及造型已經有了基本明確的認識,但還不夠鞏固,這就需要在過程中結合具體操作和對作品的分析評價、張揚,鼓勵新穎、奇特的設計作品,讓學生真正了解設計與表現的思維方式,更為理性地欣賞,評述自己及他人的作品,共同分享成功的'愉悅。
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課堂教學是信息交流為主要活動載體而存在,媒體在教學中的作用比克低估。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我運用了現代化的教學媒體制作了一些課件。這樣做有以下優點:1、符合教學內容的需求。2、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3、使學生更直觀的了解知識,從而提高了教學效率。
(一)故事導入:
學生:不信。
教師:你們不信呀!那我就帶你們去看看。(出示課件:蟲子被吃的過程)。
學生:觀看課件。
教師:現在你們應該相信了吧!
(二)新授。
它又有什么特點呢?
2、下面我們在欣賞幾個錄像,看看吃蟲草事用什么方法抓住小蟲子的?(播放課件)細致觀察下面兩組圖片,根據吃蟲草的捕蟲過程重新排列,并說明理由。學生討論,并匯報。
3、根據錄像中的資料我們來總結一下捕蟲草捕蟲的方式都是什么樣子的?
設陷阱:等待小蟲子掉進捕蟲葉袋里后獎其捕住。
黏液粘:從葉片上分泌處黏液,粘住小蟲子。
設圈套:合攏葉片夾住小蟲子。
在水中將小蟲子吸入捕蟲葉袋里。
4、我們已經總結處三種吃蟲草捕蟲的方式了,想一想,如果你是吃蟲草,你會用什么辦法吸引蟲子,來把它吃掉呢?同桌模仿吃蟲草吃蟲的過程。
(兩人一人演蟲子,一人演草)。
5、吃蟲草為什么要吃蟲呢?(放錄音)。
6、欣賞圖片:學生匯報有哪些種類?吃蟲草有什么特點?生長在什么地方?
7、欣賞學生作品(多媒體)。
剛才,我們了解了很多吃蟲草的知識,對吃蟲草有了許多認識,但生活鐘我們睡都沒有見過。他們靠奇特的外形、鮮艷的顏色、芳香的氣味,不僅吸引了小蟲子,還吸引了好多小朋友。這些小朋友,就通過想象,把吃蟲草吃蟲子的情景表現出來,我們一起來看看。
8、教師示范勾線法:首先選擇用基本型想象吃蟲草。(花形奇、現象奇,這個花長的想垃圾桶,人們瑤想扔垃圾可以扔到里面,然后花可以吸收生長)(我準備畫一種纏藤花,它可以生長在河邊,他不僅能吃蟲子,如果小孩在河邊玩水,觸動它,它就可能纏住你,不會讓你掉進水里)(我還準備畫一個葉子很大的花草,葉子上面有許多小孔,他可以吸收空氣中的灰塵和廢氣。)。
教師強調注意疏密、高低、大小、遠近的變化,通過欣賞作品講解。
(三)練習:
你們能不能發揮想象去挖掘在大自然深處的奇花異草???今天我們將舉行一個“想象小天才”畫展,比一比誰畫的吃蟲草最有創意?老師相信同學們的設計能力,你們一定能夠想象出更新奇的吃蟲草來,并能把它們最生動的一面表現出來,現在我們就來培育自己的吃蟲草吧。
1、發揮你的想象力,用你學過的方法表現吃蟲草捕食的情景。
2、學生創作,教師巡視輔導。
3、輔導要點:線條的變化、構圖,捕蟲器的趙姓和細致的描繪。
體現“為促進學生發展而進行評價”的教學理念,對學生的評價以“設計思維活動”作為主軸綜合貫通,使評價作為教學活動的重要延伸,采用自評、互評、師生共評方式相結合,即重結果,又重過程,同時關注學生是否理解自然與藝術的相互關系以及融合。
新課程促使我們要求自己不僅要有很好的美術素養、專業能力外,還應具有全面的綜合能力,讓我們傾聽學生的聲音,引領他們的動態,讓同學貌同發展、進步、教學相長,交流相長。
《觀潮》是人教版第七冊第一組的一篇講讀課本,本單元共四篇課文,分別是《觀潮》、《雅魯藏布大峽山》、《鳥的天堂》、《火燒云》都是展現大自然的神奇課文,讓學生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體會作者生動的描寫。本篇課文通過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向我們介紹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課文結構清晰,作者按潮來前,潮來時,超過后的順序以及大潮聲音形狀由遠及近的變化介紹了錢塘江大潮的氣勢磅礴景象,使人讀后不禁感嘆“錢塘江大潮不愧為天下奇觀”,作者介紹了觀潮人數之多,從側面表現了大潮的奇觀,選篇課文目的在于讓學生們通過課文學習感受大自然給我們帶來的奇妙感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山河之情,根據課程目標要求了四年級學生教學特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認識七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
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2、3自然段。
邊讀邊想象畫面,能聯系上下文或結合實際來理解體會字詞的含義。
感受大自然壯觀,受大自然美麗熏陶,能把自己的感受與他人交流。
根據學生認知水平,結合教學目標,我計劃用2課時來完成本課教學任務,第一課時是讓同學們學會生字生詞,理解部分詞語和課文的意思,學習課文第一段。第二課時主要任務是繼續學習課文,理解作者描寫觀潮的寫作手法,真切地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壯觀。今天重點講述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根據教學目標要求及教學特點,我擬定了第二課時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抓重點詞進行品味,注重語言積累。
過程和方法: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描寫方法,培養學生觀察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學生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和雄偉,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課文所寫的“大潮來時”的內容為課文學習重點部分,讓學生學習作者是怎樣留。
心周圍事物和積累材料的。
教學難點:學習作者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表達方法,充分引導學生有目的地觀察領悟是突破難點關鍵。
采用“情境教學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入境界,進角色,動真心,吐真情,體會大潮來時的宏偉景象,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并讓學生在讀中感悟體會品味,更好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理念,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覺主動地學習,遵循以學生為主,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原則,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我主要運用合作交流法和自主探究法,便學生在自主能動學習過程中發現學習的樂趣。
(一)、復習導入,理清順序。
交流學習方法。
你準備用什么方法讀這篇文章,感悟大潮的壯觀(學說出自己喜歡的讀法,教師也說出自己的讀書方法,供學生參考)。
學習第二自然段,感受江面平靜,觀潮人多。
江潮還沒有來,作者看到了什么?
學生讀課文想象人們觀潮的熱鬧場面,體會作者多的手法。
(二)、品讀重點領悟奇觀。
看錄像,初感奇觀。
潮來時是怎樣壯觀的景象?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走進錢塘江大潮,讓我們邊看邊想你看見了什么?引導學生進入角色,調動其情趣。(天下奇觀聲音形狀由遠及近)。
感情朗讀感受奇觀,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文章字里行進流露出作者的情感,表現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教師范讀,學生朗讀,背誦喜歡的段落)。
學習結尾段,引導學生通過“漫天卷地”、“風號浪吼”,體會潮過后水勢之大的奇觀(恢復平靜(熱愛祖國大好河山))。
(三)、總結課文、歸納升華。
江潮景美,作者文更美,為什么作者會寫得如此生動形象?
(四)、課外延伸,積累運用。
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并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寫一處自己喜歡的風景。
觀潮。
觀潮之前江面平靜。
觀潮之時(天下奇觀)聲音形狀(遠近)。
觀潮之后恢復平靜。
(熱愛祖國大好河山)。
情景教學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的同時又滲透了思想教育。
各位評委:
下午好,我叫張桂英,來自后栗園小學。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語文第二冊第四單元12課《燕子媽媽笑了》。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所以,在課上我努力做到:“以人為本”,積極倡導自主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理解課文內容,體驗到小燕子與媽媽的心情變化,受到情感的熏陶?!缎抡n標》還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和文本三者對話的過程?!痹谡n上,我努力做到:“以讀為本”,加強讀書實踐。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燕子媽媽笑了》這篇課文是一個童話小故事,講了燕子媽媽為了教會小燕子觀察的本領,三次讓小燕子到菜園里去看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樣。在燕子媽的耐心指點下,小燕子每次去都有不同的收獲,它一次比一次有進步,燕子媽媽高興地笑了。這篇課文告訴孩子們:對一件事物,只有進行認真、細致的觀察,才能有比較全面的了解。整篇課文充滿了童趣,語言淺顯易懂,是一篇深受孩子們喜愛的課文。課文有兩幅插圖,一幅畫的是燕子媽媽和小燕子在屋檐下聊天;另一幅畫的是冬瓜和茄子的圖片。圖畫色彩先明,形象生動,便于學生觀察,有助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通過學習這篇課文,不僅可以使學生產生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的興趣,而且讓學生學到了觀察事物的方法。
我們班的學生在平時的語文課上思維活躍,見解獨特、個性體驗豐富,他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濃厚,好讀、好問、好想、好說,再加上學生又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因此,在這節課中,我既給學生創造單獨讀書、獨立思考的機會,也為他們提供了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機會,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和觀察方法的感悟。此外,一年級學生學生的說話、寫話的能力還很低,我在講讀結束后安排了詞語搭配、說句子的練習,使學生的說話寫話能力逐步提高。
《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就是既要注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又要注重培養和提高包括品德修養、審美情趣、良好的個性、健全的人格等在內的人文素養?!币虼?,依據課標以及學生發展的需要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知道小燕子先后觀察了三次,了解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
2、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出不同的語氣。
3、學習小燕子認真觀察事物的方法,通過觀察實物進行語言訓練。
4、能用“認真”說一句話。
5、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提高說話、寫話能力。
過程與方法:在各種方式的朗讀中體會小燕子三次仔細地觀察冬瓜與茄子不同之處的喜悅,激發學生留心觀察身邊事物的興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從內心喜歡朗讀童話故事,讓他們對身邊的事物產生濃厚的觀察興趣。
(一)教學重點:
1、了解課文內容,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認真觀察事物的習慣。
2、指導學生用不同的語氣讀燕子媽媽和小燕子的三次對話。
3、能用“認真”說一句話。
(二)教學難點:理解燕子媽媽為什么笑了,通過觀察實物進行語言訓練。
: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水果或蔬菜。
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這節課我安排了以下環節:
(一)讀題質疑,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會提問題的學生才是最會學習的學生。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一上課,我就直奔課題: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12課《燕子媽媽笑了》教師板書課題,學生伸出小手和老師一起書空:燕子媽媽笑了。指名讀課題,齊讀課題,教師引導質疑:讀了課題,你最想知道什么?學生立刻提出問題:燕子媽媽為什么笑了?我在課題后邊用紅粉筆寫上一個大大的問號。然后,表揚質疑的學生:你提出的問題直奔學習難點,了不起!老師相信,通過仔細讀課文,你會找到答案的。
這樣引入,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質疑能力,學生也帶著問題,懷著迫切的心情開始了一堂課的學習。
(二)初讀感知,了解不同。
學生說教師板書:大小
青紫
細毛小刺
讓學生回憶媽媽平時是怎樣對自己說話的,是為了讓他們讀出不同的語氣,口頭填空,既可以讓學生理解句子意思,又滲透同一個意思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
(三)深入理解,指導朗讀。
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初步的了解以后,我引導學生再讀課文,用直線劃出“小燕子每次回來后對媽媽說的話,用曲線劃出媽媽說的話。(這樣做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真正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匯報交流:小燕子第一次看回來是怎樣告訴媽媽的?(隨生說打出課件,你們和老師劃得一樣嗎?學生矯正后自由讀,指名讀讀出高興的語氣)媽媽是怎么說的?(學生說教師出示課件,再次問:你們和老師劃得一樣嗎?矯正后體會讀、教師范讀、指名讀)師生分角色讀課件中的對話??蓯鄣男⊙嘧拥诙慰椿貋硎窃鯓痈嬖V媽媽的?媽媽又是怎樣說的?(隨生說打出課件:自由讀——指名讀——生生分角色讀)聰明的小燕子第三次看回來后怎樣告訴媽媽的?(隨生說打出課件)教師引導:(1)“高興的叫著”什么樣?所有的小燕子都高興地沖著燕子媽媽叫一叫。(自由讀——指名讀)(2)小燕子這次說的和前兩次有什么不一樣?(體會“發現”。)
小燕子這么高興,媽媽會怎樣?齊讀第六自然段。追問:燕子媽媽為什么高興地笑了?學生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小燕子每次去都有收獲;它一次比一次進步;它觀察得越來越仔細了;媽媽讓它去那么多次,它都不怕麻煩,師:它很有耐心。多可愛的小燕子呀!此時此刻,你想對它說點什么?(發散練習,情感熏陶。)學生迫不急待地說:小燕子,你能把冬瓜和茄子的不同都觀察出來,你真了不起!小燕子,我也要像你那樣仔細觀察身邊的東西;小燕子,以后,我也要聽媽媽的話。小燕子聽到你們的話,一定很高興。冬瓜和茄子還有不同呢!你們快去第一自然段中找一找。打出課件:讓學生在讀中知道冬瓜是“躺”在地上的,茄子是“掛”在枝上的。然后讓學生把“冬瓜和茄子”圖片貼在語文書的插圖上,怎么樣貼是“躺”,怎樣貼是“掛”,學生貼完后,教師出示課件,直觀理解這兩個詞。學生貼的過程就是對“躺”和“掛”理解的過程,使識字教學更直觀、更形象。最后,指名分角色朗讀課文,整體感知冬瓜和茄子的不同。(出示課件:自由填——指名填——齊讀)
(四)學以致用,說話寫話。
你們想不想像小燕子那樣學習觀察的本領?好!看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什么了?出示課件:黃瓜圖。學生觀察,通過看圖,你發現了什么?學生紛紛回答:黃瓜是長的;黃瓜是綠的;黃瓜的皮上有小刺;黃瓜的頂上有黃花。你們能把自己觀察到的用一句話表達出來嗎?學生自由說,指名說,出示教師的范文,學生讀一讀??吹竭@么誘人的黃瓜,你最想說什么?出示第二句話。通讀描寫黃瓜的句子,感悟寫法。在生活中,有許多蔬菜和水果,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出示圖片,叫岀蔬菜和水果的名字。在觀察自己喜歡的蔬菜和水果時,我們除了用眼睛看以外,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學生說得非常好,有的說:“可以用手摸?!庇械恼f:“可以用耳朵聽?!庇械恼f:“可以用鼻子聞?!?、還有的說:“可以用嘴嘗?!焙⒆觽?,就用你喜歡的方法觀察自己帶來的蔬菜或水果吧!學生一邊觀察一邊介紹,然后,小組交流,最后指名介紹,聽后評議。
這樣設計,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提了高學生的說話寫話能力。
(五)詞語搭配,突出重點。
通過你們的認真觀察,你們能簡單介紹自己喜歡的東西了,你們想不想接受新的挑戰?課件出示:認真()學生進行詞語搭配,教師點出答案。再出示:()認真,學生填空,教師點出答案。讀出所有的詞組,開闊視野,為用認真說句子奠定基礎。
學生知道“認真”都能和哪些詞搭配了,教師再引導學生用認真說句子,隨著教學進程,學生說出的句子越來越具體了。這樣設計,既進行了詞語積累,又使不同的學生學會了說話寫話。
在本課的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充分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把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我愛學,我會學。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上,我將沿著這個思路繼續探索下去。
《燕子》這篇課文選自冀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是本單元的第2篇文章。本單元的文化主題是走進春天。本組教材以優美的詩句及文字,從不同角度向我們展示了生機勃勃、姹紫嫣紅的春光。
這是一篇寫景狀物的文章,語言非常優美,文中的小燕子活潑可愛,是春天的使者,給春天帶來了生機。作者描繪了如詩如畫般的春天景色,贊美了活潑可愛的小燕子,表達了對春天的熱愛之情。全文結構清晰,共四個自然段,分別講了燕子的外形特點;燕子為春天增添生機;飛行中燕子的行態;燕子停歇在電線上形成的美麗圖景。作者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是本文最大的特色。
2、教學目標
在學完第一課《春的消息》后,學生們對于春天的景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對于春天的感悟有一些自己的體會。但由于學生的年齡特點,在品味語言,體會作者的寫作特色上還有一定難度。根據單元重點結合教材本身的特點及學生實際,依據新課標中“知、過、情”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正確認讀本課的生字詞,理解詞語,掌握要求會寫的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春光的美好,了解燕子樣子、性情、飛行等方面的特點。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趣。
(3)學習作者細致的觀察,初步體會比喻、擬人等表達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4)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優美詞句。
這樣確定教學目標,使傳授知識,發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緊密結合,在同一教學過程中,互相滲透,共同完成。
3、教學重、難點
課文的題目是燕子,因此引導學生體會燕子的可愛和生機勃勃的
春天景色是文章的重點。由于小學生受自身活動范圍及全面分析認識事物能力的限制,難以體會文章的寫作特色,基于此,本課的難點是學習作者細致的觀察,體會作者在觀察的基礎上如何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
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這一基本理念,我采用“創設情境、引導想象、讀中悟情”的方法進行本課教學。
因為教為學服務,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放手讓學生運用讀讀、畫畫、想想、議議等學習方法。這樣通過動腦、動口、動手等方式,培養學生觀察問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提高自學能力。
本課分兩課時完成教學。
第一課時
1、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由聽兒歌《小燕子》引入課題,并讓學生跟唱。
(設計意圖:這樣的導入既觸動了兒童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增強趣味性,同時讓學生齊唱,無形中讓學生對歌詞中的“燕子”、“春天”有了熟悉的感覺,同時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的讀音,畫出帶有生字的詞語,把課文讀通順。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讀課文能為識字教學創設語言環境,為感情朗讀打基礎,為理解句子做鋪墊。)
課件出示,檢查生字認讀情況,相機指導易讀錯的字音,如“俊”、
“痕”、“湊”、“潑”等。并讓學生說說書寫時應注意什么。出示形近字“湊——奏”、“潑——撥”進行區別,使學生掌握生字“湊”和“潑”的寫法。提醒學生“翅”和“痕”都是半包圍結構,注意書寫。在集體認讀和交流中,鞏固生字,指導書寫。
3、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再讀課文,了解作者是從外形、春歸、飛行、停歇四方面描寫燕子的。初步感受燕子的活潑可愛,春天的光彩奪目。
然后布置作業:熟讀課文,書寫生字詞,為第二課時的學習做鋪墊。
第二課時
下面具體說一下第二課時的教學。
1、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復習課文從哪幾方面描寫燕子,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外形、春歸、飛行、停歇。
(設計意圖:既鞏固上節課所學內容,又為下一環節打下基礎。)
2、精讀課文,品味感悟。
讓學生默讀課文,畫出自己最喜歡的一方面細細品讀語句,小組內互相交流補充感悟。在這里強調學生讀書要動筆,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小組內相互交流體現了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全班交流時,學生說到哪個方面,教師就重點引導學生理解感悟相對應的段落。
(設計意圖:設計這樣開放性的問題,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學生自主學習的選擇性增大,學習興趣增強。)
預設:
(1)燕子的外形特點:
學生說到第一自然段時,師提問:這段話從哪些方面描寫了小燕子?(羽毛、翅膀、尾巴)
出示課件:燕子圖,讓學生完成練習。
一身()的羽毛,一對()的翅膀,加上()
的尾巴,湊成了()的小燕子。
指名說說所填詞語在句子中的作用。結合圖使學生直觀理解“烏黑光亮”,感受到燕子羽毛的顏色美觀。讓學生談談是怎么理解“俊俏輕快”的,從而體會出燕子的機靈、活潑。
(設計意圖:通過填空練習,使學生感受到比喻句的妙處所在,從而對燕子的特點有了更深的認識。)
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讓學生在練習、朗讀中,掌握燕子的特點,體會作者對燕子的喜歡之情,同時激發學生對燕子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2)春歸:
第二自然段著重描寫了燕子飛來的季節——光彩奪目的春天,學習時讓大家思考:這段中描寫了哪些景物?用直線畫一畫。讓學生感受到春天萬物復蘇、欣欣向榮的景象。
重點比較下面的句子,說一說哪個句子好,為什么?
才下過幾陣雨,風吹拂著柳絲。草、葉、花聚攏來,形成了春天。
才下過幾陣(蒙蒙的細)雨。(微)風吹拂著(千萬條才展開帶黃色的嫩葉的)柳絲。(青的)草,(綠的)葉,(各色鮮艷的)花,(都像趕集似的)聚攏來,形成了(光彩奪目的)春天。
第二個句子,作者用了豐富的表現顏色的詞語,還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我們帶到了一個光彩奪目、色彩斑斕的畫中,真是太美了。這時小燕子從南方趕來,更為這光彩奪目的春天增添了生機。
出示美麗的春光圖,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并通過指名讀、小組讀、配樂讀等多種形式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
(設計意圖:抓住句中關鍵詞語,引導學生進行對比,感悟作者語言的優美,激發學生熱愛和贊美春天的思想感情。同時培養學生感知語言文字,品詞析句的能力。)
(3)體會飛行之美。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教材資源進行想象、說話訓練,給學生廣闊的想象空間,不僅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而且豐富了想象力,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此基礎上進行指名讀、競賽讀、師引讀等各種形式的朗讀訓練。
(4)體會停歇之美。
在這里讓學生思考:哪些詞語和句子用得好,說說自己的體會。
交流重點賞析“幾痕”、“五線譜”等詞。
“幾痕”和“幾根”進行比較,“幾根”太實,顯不出電線的細和藍天的曠遠;“幾痕”寫出了電線很高很遠,看上去淡淡的,隱隱約約的。
結合課件了解電桿和燕子組成的畫面,與五線譜比較,體會比喻句好處。再次引導學生進行想象:“贊歌”在唱什么?感悟歌頌春天的主題內容。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設計意圖:給學生充分表達自己見解的機會,抓住關鍵的詞語和句子進行理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表達的欲望。)
在以上教學環節中,我時時注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并將“讀”貫穿始終。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悟情,突破重、難點。
3、總結全文,體會寫法。
在學生品析完燕子的外形、春歸、飛行、停歇之后,教師總結全文,作者贊美了小燕子的活潑可愛和春天的生機勃勃。(完成板書)學習作者細致描寫和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的方法。
4、拓展延伸,自由創作。
在這里通過布置作業來延伸課堂:任選其一
1、每個同學心中都有自己可愛的燕子的形象,你能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來表現你心中的燕子嗎?可以畫一畫、寫一寫、捏一捏、刻一刻、拍一拍(拍攝)……舉行一次“燕子”展覽會。
2、“光彩奪目的春天”是怎樣的景象?想一想,然后寫成一篇短文。
(設計意圖:語文教學絕不僅局限于課文知識,同時要求學生將這種探究延續到課外,激發學生創作及寫作熱情,發展創新能力,以達到持續發展的目的。)
板書設計:
燕子
外形
春歸贊美
飛行
停歇
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我是來應聘幼兒園教師的xx號考生,今天我抽到的說課的題目是《我們的身體》,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活動方法、說活動準備、說活動過程、說活動延伸這六個方面展開我的說課。
《我們的身體》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幼兒園大班健康領域教學活動?!段覀兊纳眢w》主要是介紹了身體的.各個器官及其功能,引導幼兒了解并愛護自己的身體,這符合《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的密切結合幼兒的生活,進行安全保健教育,提高幼兒自我保護意識的要求,因此適合大班教學,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
活動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三維目標:
1.情感目標:能夠對身體感興趣,培養其勤于鍛煉、愛護身體的行為習慣。
2.認知目標:能夠認識并描述身體各個部位及其功能。
3.能力目標:通過“分角色”游戲活動,發展表演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根據以上對活動目標的分析,我確定了本次活動的重難點:
1.活動重點:認識身體的各個器官的名稱及功能。
2.活動難點:通過“分角色”游戲活動,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及勤于鍛煉的習慣。
大班的幼兒好動、好問、好奇心強。這一階段的幼兒處于具體形象思維階段,我將會借助人體掛圖,視頻等直觀教具,通過“分角色,說身體”的游戲活動,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同時也符合了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
教師是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在活動開展過程中應做到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幼兒,時時有教育,以互動開放的理念引導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因此,在本次活動中我將采用的是觀察法、講解法及電教法,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調動幼兒積極參與活動。
具體形象思維是幼兒思維的典型方式,只有借助事物的具體形象才能幫助幼兒更好的理解身體各個器官的名稱及其功能,針對本次活動我將采用的是人體掛圖及種類多樣的帽子來開展,幫助幼兒清晰準確的認識我們的身體。
導入是活動的重要環節,精彩的導入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因此我采用的是兒歌的方式導入,首先演唱《健康歌》:“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這種方式可以引導幼兒初步認識自己的身體,達到“課未始、興已濃”的狀態。
下面是活動的基本部分,包括四個部分:認一認,說一說,想一想,編一編。
首先認一認,我會展示一幅人體掛圖,然后指幾個常見部位依次向學生提問:“大家看一看,這是什么部位呢?”逐步介紹五官、內臟等身體部位的具體位置,引導幼兒初步認識自己的身體。
再是說一說。我先向大家提問:“小朋友們知道我們的眼睛、鼻子、嘴巴能干什么呢?”請幼兒自主作答,對于回答優秀的小朋友,我會給予表揚。引導幼兒結合生活實際生活,學習常見部位的基本功能,再通過觀看視頻引導幼兒學習身體內部結構,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第三步是想一想。鼓勵幼兒多問多想,通過提問“為什么有人會戴眼鏡,又為什么有的小朋友會長蛀牙呢?”這樣的方式,引導幼兒開動腦筋,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幼兒勤于鍛煉、愛護身體的行為習慣。
最后一步是編一編。我將制作好的嘴、眼睛、耳朵、鼻子等身體部位的小帽子分發給小朋友,然后我先示范戴上眼睛的小帽子:“我是眼睛,我是用來看書的”,接著分組引導幼兒分角色表演,對于表現突出的小朋友我會獎勵一朵小紅花,通過這樣的游戲活動,培養幼兒的表演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引導幼兒認識并掌握身體各個器官的名稱及功能。
下面是活動的結束部分。為了引導幼兒能夠輕松愉快的氛圍下結束活動,我將采用談話法進行結束部分,通過提問:“小朋友們,這次活動你們學習到了什么呢?”這樣有利于幼兒鞏固所學知識。
好的教育活動不是止于某一特定的活動,而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特別是對幼兒能力、習慣的培養,活動延伸是不可缺少的。因此,我采用的是家園共育的方法進行活動延伸,請小朋友們向父母講述身體部位的名稱及功能,幫助幼兒把本次活動中所學到的知識繼續延伸。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
我是來應聘幼兒園教師的xx號考生,今天我抽到的說課的題目是《可愛蜻蜓》,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活動方法、說活動準備、說活動過程、說活動延伸這六個方面展開我的說課。
(一)教材地位及作用。
《可愛蜻蜓》是大班幼兒美術領域的內容。新《綱要》提出藝術活動是一種情感和創造性活動,幼兒在藝術活動過程應有愉悅感和個性化的表現??蓯鄣尿唑咽怯變杭雀信d趣,又能充分動手動腦的美術創作活動,我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材料、寬松的環境,尊重個體差異,為不同水平的幼兒考慮。通過畫可愛的蜻蜓讓幼兒去體驗、感受色彩的美麗以及活動帶來的愉悅、滿足感、成就感。
(二)活動目標。
知識目標:能夠畫出可愛的小蜻蜓并進行著色。
技能目標:通過給小蜻蜓著色,培養豐富的想象力。
情感目標:體驗創作的樂趣,培養美感。
(三)活動重難點。
為了更好的實現以上三維教學目標,我將本節課的重點確定為體驗創作的樂趣,培養美感。本節課的難點為通過給小蜻蜓著色,培養豐富的想象力。
為了更好的把握本節課的內容,我還對學情進行了簡要的分析。大班幼兒活潑好動、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強,喜歡與同伴交往,同時,他們的思維以具體的形象思維為主,在本活動中,我非常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和生活經驗,運用了大量的直觀材料,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引導他們在以游戲為主的活動中獲得社會經驗。
在幼兒園教育中,教師是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為了讓幼兒在自主探索活動中獲得知識,獲取經驗。因此,在本活動中我將采用游戲法、觀察法、視聽講結合法以及表演法進行本活動的教學。通過多種感官的調動,幫助幼兒理解本活動的意義,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并從中獲得生活經驗。
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珍視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是幼兒教育要遵循的規律和特點。因此,在活動中教師要做好充足的準備,為幼兒創設一個形象直觀的學習環境。根據這一特點,在活動中我將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背景音樂以及圖書引導幼兒看圖說話,培養語言組織及表達能力,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好和求知欲。
(一)談話導入。
上課之初我將以律動的形式整理紀律:“一二三,我坐端。左拍拍,右拍拍,上拍拍,下拍拍,小手小手放哪里?小手小手,放這里(腿上)?!蓖ㄟ^師幼互動做動作的方式即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整理了紀律。
接著以自創的兒歌進行導入:“我是一個小蜻蜓,飛行本領強;我要在那藍天下,自由的飛翔。我是一個小蜻蜓,飛行本領強;我要飛到教室里,和小朋友一起玩?!痹谘莩倪^程中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輔之圖畫和音樂,以此來導入本活動。充分利用兒童的無意注意,將他們吸引到活動中來。
(二)基本部分。
首先,要求幼兒描述圖片中小蜻蜓的特征,幼兒邊描述教師邊板畫。大班幼兒的思維主要以具體的形象思維為主,以多媒體的形式展示蜻蜓圖片符合幼兒的思維特點,能夠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其次,讓幼兒自己動手畫一畫,在幼兒進行美術創作之前,教師要給予一定的引導,例如:給小蜻蜓著色、畫背景、多畫幾個小伙伴等。在幼兒進行繪畫時,我會走到他們身邊,進行個別指導,以此來體現教師在活動中的指導作用。
最后是作品展示環節。在這一環節我將先引導幼兒對他人的作品進行點評,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鑒賞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然后我再給予稱贊和鼓勵性的評價。
好的教育活動不是止于特定的某一次活動,而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特別是能力、習慣的培養,活動延伸不可缺少。因此,在活動的最后我將會延伸到區域角,讓幼兒到區域角表演導入中的兒歌,幫助幼兒把本次活動中學到的知識繼續延伸。
以上就是我的說課,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pingyujiyu/34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