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作為一種文學形式,可以記錄我們閱讀過程中的感受和心情。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后感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鳥,是一種盡善盡美的靈異之物,鳥語,是全世界最美的語言。這是我讀的《傾聽鳥語》這篇文章作者的觀點。他開始寫了鳥兒有多么美,然后又寫了人們怎么傷害鳥,反映了人們的可惡,呼吁人們愛護鳥。
可是現在,愛護鳥的人又有多少?孩子們喜歡捉鳥,然后把它往死里折磨;大人們盡情地獵殺鳥,拔了毛,扒了皮,當作美味佳肴;還有城市里那污濁的空氣,趕得鳥兒四處逃竄……唉,可憐的鳥兒,照這樣下去,它們都會成為流浪兒。
在城市里,偶爾才能看到鳥兒驚叫著,急匆匆地飛過。即使在鄉下,鳥兒又有多少?也許再過幾年就會滅絕。那么,鳥兒是否與人類的生存無關?請看下面的統計:一只鳥平均一年可吃掉四萬只害蟲。缺少了鳥兒,害蟲便沒了天敵,那還不泛濫成災?到那時,整個地球的生態平衡會被打破,人類也就別想著幸福。何況,鳥兒不只會捉害蟲,還會唱婉轉的歌。有了這歌聲,人們增添了多少歡樂?鳥兒有這么多的益處,我們為什么要趕走它們?就算是為了人類的未來,我們也應該保護鳥兒,給它們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
讀完《傾聽鳥語》這篇文章,仿佛聽到真的鳥叫——吱吱、喳喳,嘰嘰,咕咕。
讀完以后,我開始幻想自己變成一只小鳥,和成千成百只不同的鳥兒在田野、樹林中飛翔歌唱,像小小的音樂家一樣,跳躍在枝頭、樹梢,盡情表演。
這篇文章不但表現了“音樂家”的特色,還告訴我們一個非常深刻的道理:愛護環境衛生,保護大自然,多種植樹木。只有這樣,才能時時聽到清脆悅耳的鳥鳴聲。
我對這篇文章的感想有很多,但最重要的還是作者對鳥鳴贊嘆和喜愛之情,還有文章中隱隱透露出的作者對人類砍伐樹木、破壞鳥兒家園的反感。我也一樣有這樣的感覺。
1不知名的鳥兒是“愛的精靈”,山雀是那“自由的精靈”,鷓鴣是“尋夢的精靈”版.重點是第三部分權,前兩部分是為第三部分作鋪墊、烘托的.
2鳥是絕對自由的精靈,它的歌是唱給自己聽的,唱給山聽的,它無需取悅別人,無需征服什么,占有什么,它只需盡情地去唱,這份美麗,這份歡樂是人人所向往的,又是人們很難做到的.
在第五單元,我總結出一個結論:15課《鳥語》說的是鳥,16課《天鵝的故事》說的是動物們團結合作,17課《生命的壯歌》說的是動物們犧牲自己換取他人的生命。
這幾篇都是說動物們不向困難低頭,奮力來挽救生命。
在這幾篇故事中,我讀懂了許多道理。就是告訴我們只要有一絲希望,都不要放棄,要努力,要堅持到底,不要絕望。在《天鵝的故事》中告訴我們要以自己的小小犧牲來換取大家的利益,就像故事中的老天鵝一樣,已經雖然忍受著巨大的疼痛,但是還是為天鵝群一心一意的付出著、努力著?!渡膲迅琛芬彩侨绱?。
《鳥語》是作者聽爺爺說完公冶長的故事后那種很強的欲望把他引入到了和鳥兒對話的幻境。
作者的爺爺也是一個聰明的人,他利用作者想和鳥兒對話的愿望來促進作者發奮努力,勤奮好學的精神,可以很大的促進學習。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這些少許的知識只是我理解的明白的,還要一些是不太懂的,但是通過閱讀我已經理解了。比如說“為什么作者會真的和鳥兒對話?”,通過閱讀,我的理解是這樣的:“是因為作者太渴望和鳥兒對話,談心,聊天了,作者那種想和鳥兒成為好朋友的欲望,把作者拉進了一個幻境。
這個單元的知識真多??!最重要的是賈老師這種自學的方式讓我受益匪淺!
文中小作者的家鄉,到處都是鳥。田野里,成千上百地一哄而起。在宿舍圍墻外滿是高大的梧桐樹。清晨,許多鳥兒在樹上開“音樂會”。不過近幾年,因城建改造,鳥兒無家可歸。作者呼吁:請保護我們的鳥類朋友吧,讓我們擁有一個共同的家園。
小的時候,我們都喜歡捉鳥。記得有一次,我在我家的院子里捉到了一只鳥,并將它裝在籠子里。我給它倒了點水,可是,它狂蹦亂跳,又在大叫著。我生氣極了說:“這么不給面子,今天不給你吃的!誰叫你亂叫!”
第二天,我看見它非常虛弱,只見它望著對面電線桿上的小鳥,嘴里低聲鳴叫著,它們似乎在對話??粗矍暗囊荒?,我終于心軟了,做出了最后的決定:放了它。
我打開籠子,讓它先吃點東西,再將它捧在手心,向著天空放飛了它。只見它張開豐滿、美麗的翅膀,向同伴飛去,其他兩只小鳥同時也飛了過來。它們在空中快樂地盤旋了一圈后,在我家房頂上站了一會兒就飛走了。
假如空中里不見了鳥影,生活里聞不到鳥聲,人類將會多么寂寞。多一點愛給鳥類朋友吧,讓我們擁有一個共同的家園。
在村中任何地方都能見到樹,樹上都有成群結隊的鳥兒,隨時準備進行歡快熱鬧地“森林音樂會”。不過……文中小作者的家鄉,到處都是鳥。田野里,成千上百地一哄而起。在宿舍圍墻外滿是高大的梧桐樹。清晨,許多鳥兒在樹上開“音樂會”。不過近幾年,因城建改造,鳥兒無家可歸。
作者呼吁:請保護我們的鳥類朋友吧,讓我們擁有一個共同的家園。小的時候,我們都喜歡捉鳥。記得有一次,我在我家的院子里捉到了一只鳥,并將它裝在籠子里。我給它倒了點水,可是,它狂蹦亂跳,又在大叫著。我生氣極了說:“這么不給面子,今天不給你吃的!誰叫你亂叫!”第二天,我看見它非常虛弱,只見它望著對面電線桿上的小鳥,嘴里低聲鳴叫著,它們似乎在對話??粗矍暗囊荒?,我終于心軟了,做出了最后的決定:放了它。我打開籠子,讓它先吃點東西,再將它捧在手心,向著天空放飛了它。只見它張開豐滿、美麗的翅膀,向同伴飛去,其他兩只小鳥同時也飛了過來。它們在空中快樂地盤旋了一圈后,在我家房頂上站了一會兒就飛走了。假如空中里不見了鳥影,生活里聞不到鳥聲,人類將會多么寂寞。多一點愛給鳥類朋友吧,讓我們擁有一個共同的家園。
1.掌握描摹具體事物的方法。
2.理解其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3.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去追求自由、快樂的幸福生活。
4.認識4個字。
教學重點。
1.掌握描摹具體事物的方法。
2.理解其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抒發的思鄉之情。
教學準備。
卡片。
教學流程。
一、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空山鳥語》,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自己自由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并勾畫出自己不懂的'詞語。
三、品讀課文,合作探究。
溫馨提示:
1、作者描寫了山上哪些風景,這些風景是怎樣寫出來的?
2、模仿課文中描寫山上風景的句子,自己創造幾個句子,說給同桌聽。
4、請學生讀出這段中給你印象最深的句子?為什么這句話讓大家印象深刻?
5、學生自己朗讀并找出你喜歡的句子,說出你為什么喜歡它,它好在哪里?
6、討論:作者的寫作意圖是什么?
四、字詞積累,鞏固基礎。
1、學生提出自己不懂的詞語,教講解。
2、學生自己記憶字:崛、颯、悉、嬉。
3、組詞、造句。
五.作業布置:將本文朗讀給父母聽。
鳥兒的鳴叫是世間最美的語言。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我抓住這篇文章突出的兩個方面的特點:
作者為我們呈現了三幅十分清晰的鳥語景象,紅喙鳥的纏綿,云雀的清脆,鷓鴣的飄渺。并且其中蘊含了三種不同而又相互依存的情感對自由的向往,對兒時快樂時光的懷念,對故鄉的思念和對寧靜淡泊、質樸境界的追求。
在設計這一部分的過程中,我的教學目標有幾點:
1、培養學生不脫離文本的閱讀習慣。
任何一篇文章,要想領悟其思想或者形成共鳴,必須建立在讀懂的基礎上。結合到考試中的閱讀理解,出題者不會脫離文本,同樣答題時必須從原文中找到依據,不能想當然自由生造發揮。課文描繪了三幅鳥語景象,學生很容易就能找出,接下來,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三種鳥的聲音特點分別是怎樣的?”有同學可能就會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或者只是在粗略的看了一遍文章后就隨口回答。這個時候千萬要引導學生先找出文中描繪鳥的叫聲的相關句子,然后再在此基礎之上歸納總結。
2、養成學生安靜思考的習慣。
我曾經在卓刀泉聽過一位語文老師的課。講的是一節閱讀課,那是我見過的最安靜有序的課堂,課堂有三分之二的時間都是學生在安靜的思考,而在思考之后精彩的發言仿佛寧靜湖面上的層層漣漪,深深的觸及了我的靈魂。那節課后我記住了一位評課老師這樣的話“安靜的環境更能沉淀有深度的思想”。我希望我的學生也能學會靜下心來思考,而不是永遠都浮在表面,做一個嘴巴快于思想的人。在這一環節中,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蘊含在這三種鳥語景象中的分別是作者什么樣的情感?”希望他們在思考中體味作者所蘊含的情感。
3、能讓學生體會到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并能夠從中借鑒到寫作時關于選材和構思的一些方法。
在課堂上我會借助板書清晰的向學生呈現一個課文的提綱,讓他們明白文章怎樣做到條理清晰。第二、這篇文章語言的賞析。散文的語言很美,但是很抽象,而且初一的學生很難說出個所以然來,所以老師需要在方法上給予指導,并且要由淺入深,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
1、關于句子賞析,之前我跟學生歸納了這樣一個口訣“句子賞析不用急,先把修辭來分析,比喻擬人和夸張,排比對偶和對比,行動副詞不能忘,還有擬聲和疊詞,感情色彩有褒貶,語言清晰有條理。但是切忌泛泛談,結合句子來分析?!边@個口訣雖然有以偏概全的嫌疑,但是至少給了學生有章可循的方法,比較適合初一的學生。
在這一過程中讓學生自己在課文中找句子,并且運用學過的方法進行賞析,在課本旁做批注。在思考的基礎上,同桌間相互交流,全班性的交流,互相修改。
2、優美的語言,除了文字的賞析,還需要在品讀中細細體味。所以在句子賞析的過程中,我會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重點的句子和段落。
以上是我對這堂課的理想構建,但是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還是暴露出了很多的問題,主觀客觀的都有,我想先從我的角度做反思:首先,對學生的關注度不夠,掌控課堂的能力有待提高。通過課后看教學視頻,我發現很多學生的積極性并沒有被最大限度的調動起來,在課堂上對這些學生沒能夠及時的引導。
其次,給學生說話的機會太少。老師還是掌控著課堂的話語權,一堂課下來該講的問題我都講了,但是學生能否掌握還得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第三、打斷了學生思考的連續性??赡苁亲顚W生的極度不放心,在問題提出后,本應該是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老師卻在這段時間里不停的插入提示語,影響了學生的深入思考。
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并在閱讀中學會思考是我一直以來的一個大的教學目標和方向,雖然目前收效并不明顯,但是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我還是會努力實踐,在實踐中慢慢摸索和積累。
教學目標:
1、聆聽紅葉之歌和空山鳥語,體驗北京香山的美好秋景。
2、學習演唱《我是山里小歌手》,表達熱愛山區,熱愛家鄉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1、感受歌曲的情緒。
2、唱歌曲時,要唱出,對家鄉熱愛的情緒。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欣賞歌曲《香山紅葉》感受香山的美景。
2、學唱歌曲《我是山里小歌手》,表達熱愛山區,熱愛家鄉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聽音樂進教室。
2、師生問好。
二、新授:
(一)聆聽《香山紅葉》預設問題,聽完之后說說你的感受。
2、提示:認真地聽,并記下令你印象最深的歌詞,聽完說一說。
3、復聽,歌曲給你那些感受?你對香山紅葉的感受聯系起來,紅葉象征什么?
4、隨歌曲錄音唱一唱。
(二)表演《我是山里小歌手》。
1、導入:聽一聽山里孩子的美妙歌聲。播放音樂或課件。
2、交流一下對聆聽《我是山里小歌手》的感受。
3、讀讀歌詞,說說應該用什么情緒演唱?
4、跟著范唱試著唱一唱,老師指導。
5、再聽歌曲錄音范唱。
6、有感情的演唱。能夠隨著集體基本演唱出歌曲。
課后反思:這首歌曲描寫了山里的好風光,也是要教育學生要熱愛自己的家鄉,建設自己的祖國。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聽音樂進教室。
2、師生問好。
二、新授:
1、導入:同學們聽一段非常有意思的音樂(空山鳥語)。
2、聆聽引子音樂我們隨著音樂,看看音樂吧我們帶到了那里?師生交流。
3、聆聽小鳥片段,山谷里來這么多朋友,我想興的要數小鳥了。小鳥會怎樣表現呢?讓學生來表現小鳥的心情。
4、介紹樂曲所表現的情境,主題;介紹音樂家劉天華。認真聽(困)。
(二)音樂家介紹。
劉天華(1895.2.4-1932.6.8)作曲家,民族樂器演奏家。
創作了二胡獨奏曲《病中吟》、《月夜》、《苦悶之謳》、《悲歌》、《空山鳥語》琵琶獨奏曲《歌舞引》、《改進操》、《虛籟》、和器樂合奏《變體新水令》。奠定了二胡專業創作和演奏的基礎。
課后反思:音樂是聲音藝術,聽覺藝術,在教學中應該以聽為主,強調音樂的情感體驗。
教學目標:
1、認識二胡的外形,了解其演奏技法及音色特點。
2、聽二胡獨奏曲《空山鳥語》,根據樂曲的情感體驗展開想象,感受并聽辨“空山”、“鳥語”主題音樂。
3、了解不同樂器對“鳥類鳴啼”這一創作素材的表現手法。
教學重點:
根據樂曲想象音樂表現的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聽辨兩個不同的音樂主題并用動作表現。
教學過程:
一、聽一聽。
(一)聆聽“空山”音樂主題。
教師:我們先來聽一段音樂,注意這段音樂的速度是怎樣的?是用什么樂器來演奏的?
學生:這段音樂是由二胡演奏的,速度比較慢。
(初聽音樂,學生聆聽樂曲中表現“空山”的樂段,感受速度及情緒,并展開想象。)。
教師:同學們的耳朵真靈敏,現在讓我們再來聽一聽,這段音樂使你想到什么?
(再次聆聽“空山”音樂主題)。
學生1:我仿佛來到一條幽靜的小路。
學生2:使我想到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一條小船在小河里蕩漾。
學生3:音樂使我仿佛置身于夜深人靜的夜晚。
教師:同學們真會聽音樂,同樣的音樂會讓每個人產生不同的感受與聯想,這里有四幅圖片,如果請你為剛才這段音樂配上一幅畫,你會選擇哪一幅?是“波濤洶涌的大?!?、“飛流真下的瀑布”、“萬馬奔騰的草原”還是“寂靜茂密的樹林”?先別急,再來聽一扣,請你從音樂中找到最適合的圖片。(課件出示四幅圖片)。
學生1:我認為是“寂靜茂密的樹林”,因為音樂很靜,像一個人靜靜地走在樹林里。
學生2:我認為是表現“飛流真下的瀑布”。
學生3:我反對,因為“飛流真下的瀑布”很壯觀,但是這段音樂中沒有這樣的氣勢。
學生4:我也認為是“寂靜茂密的樹林”,這幅圖很符合音樂的情緒。
老師:同學們的感受與作曲家不謀而合,這段音樂的確在表現寂靜的樹林,在這樣空曠的樹林里,輕輕地喊一聲,都會聽到回聲呢!其實,作曲家已經用不同的高低、強弱地聲音在表現“回聲”了。讓我們再聽一聽,當你聽到回聲的時候,請用動作表示。
(再次聆聽“空山”主題,請學生感受音樂中對“山谷回聲”的表現手法并用動作表示。)。
(二)聆聽“鳥語”音樂主題。
(教師范奏“鳥語”主題,學生發揮想象,談談對這一音樂片段的初步感受。)。
學生1:我聽出了有二只小鳥在叫。
學生2:我聽出了有很多小鳥在歡快嬉戲、玩耍。
教師:同學們都感受到音樂在表現“小鳥”,鳥兒們到底在干什么呢?
(老師再次范奏,請學生根據音樂展開想象。)。
學生1:音樂有高有低,我感到音樂中有兩只小鳥在對話。
學生2:我猜是兩只鳥在相親……(學生哄堂大笑)。
活寶3:我覺得是兩只鳥在比美,它們都認為自己最美,結果就吵想來了。
教師:你們能用動作跟著音樂表演嗎?
(請學生隨著音樂即興創編到任,分組展示表演,學生互相評價,教師演奏二胡為學生表演配樂。)。
二、演一演。
教師:同學們,剛才我們聽到的音樂都來自一首非常著名的二胡獨奏曲《空山鳥語》,是我國民歌音樂的一代宗師劉天華先生創作的。下面,老師邀請大粗一起演奏這首美妙的樂曲。
(教師范奏全曲,請學生徒手模仿演奏。)。
三、辨一辨。
(教師他分別播放由嗩吶演奏的《百鳥胡鳳》、笛子演奏的《蔭中鳥》,讓學生進行對比感受。)。
學生:我覺得應該是嗩吶演奏的(教師出示嗩吶演奏圖片)。
教師:那讓我們再來聽聽這段音樂又是由什么樂器演奏的?如果你聽出來了,可以用動作表示。
學生:是由笛子演奏的。(教師出示笛子演奏的圖片。)。
四、畫一畫。
教師:接下來,老師想和同學們一起到“小鳥樂園”參加“小鳥音樂會”。這里分別是由二胡、笛子、嗩吶演奏的小鳥的歌聲,請你們聽一聽,如果聽到是二胡演奏的小鳥的歌聲時,就請用長方形來表示,其他樂器演奏的`小鳥的歌聲就用同學們喜歡的圖形表示。
(教師穿插播放《百鳥朝鳳》《蔭中鳥》《空山鳥語》的片段,學生聽辨后用不同的顏色或圖形表示。)。
教師:在剛才的“小鳥音樂會”中,二胡的聲音共出現了幾次?
學生齊答:三次。
五、課堂小結。
教師:在今天的音樂課中,我們認識并了解了二胡,知道二胡是一件了不起的民族樂器,同學們可以利用電視、網絡、書籍等多種渠道了解更多的有關二胡和其他民族樂器的相關知識,相信我們的同學一定會愛上璀璨的民族音樂的!
整體感知文章的內容,把握作者鐘情于鳥鳴的原因。
過程和方法。
通過對課文語言的把握,體會作者營造的祥和、自由和靜謐的圖景。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把握作者憧憬自然,熱愛生命的情感,培養學生關注自然、熱護自然的意識。
教學重點。
1、整體感知文章的內容,把握作者鐘情于鳥鳴的原因。
2、通過對課文語言的把握,體會作者營造的祥和、自由和靜謐的圖景。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所寄寓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聽過鳥鳴的聲音嗎?能不能用下面的句式為我們描繪下你聽到鳥鳴聲。我聽過___(鳥)______的鳥鳴聲。今天呢,我們隨著臺灣著名詩人郭楓一起聽一聽清幽山林的鳥鳴聲。(板書:課題及作者)請同學們齊讀課題及作者。
二、整體感知。
預設1:高興、喜歡、欣賞、陶醉等等。
預設2:句子略。關鍵詞語:最喜歡、最美的語言、動人的愛情、一支歌、透明的情意、靈泉、靈活、不禁失笑、喜歡重溫、仙樂飄飄、清音等。
提醒:請同學們回答問題的時候,先說出文章的第幾段,然后讀出相關語句,并指出關鍵詞語。如:文章第1段,“到山上來,我最喜歡的事就是聽鳥叫”,我從最喜歡三個字,可看出作者非常享受聽鳥鳴的聲音。
剛才同學們讀的句子中,它們的形式上有一個很大的特點,不知道同學們有沒有發現?
鳥兒的鳴聲是世間最美的語言。
它們總是用五個不同的音符串成一支歌。
像滑滴在青石上的一線靈泉從歌聲中迸落。
鷓鴣該是鳥中的詩人,不,或者便是詩人的化身吧!
你不是從這美妙的清音中,已經聽到自然的消息和人世的滄桑了嗎?
運用了比喻句,把鳥鳴聲比作最美的語言、一支歌、靈泉、清音,生動形象的寫出了鳥鳴聲的悅耳動聽,表達了作者對鳥鳴聲的喜愛之情。把鷓鴣比作詩人或詩人的化身,生動形象寫出了鷓鴣叫聲神奇的功能,像詩人一樣,可以帶給人們很多聯想。
a、第5段。
聽到:它們總是用五個不同的音符串成一支歌,一只先唱,另一只接著,纏纏綿綿,重重復復,透明的情意,像滑滴在青石上的一線靈泉從歌聲里迸落.
特點:纏綿清脆(板書)。
追問:這是兩只鳥的聲音特點,該段還有一處關于鳥兒的形態描寫也體現鳥兒纏綿的特點,哪一句?(齊讀出來)。
明確:我喜歡它們靈活的體態,更喜歡它們的樣子,依偎著、廝磨著,總是分不開??!
這里,根據這兩只鳥的聲音及形態特點,你能讀懂一點鳥兒的語言嗎?(作者在第四段說,我想你應該懂的。)(引導:聲音與形態的共同特點是纏綿,什么人在一起會纏綿,分不開。)因此鳥兒的語言敘述著動人的愛情(板書)。
想到:真是太傻!名字有什么用?人們喜歡各種好聽的名字,鳥不一定喜歡,鳥喜歡唱的歌,人不一定能聽懂;其實人愛不愛聽都是一樣,鳥是唱給鳥聽的。
思考:你是怎樣理解“人們喜歡各種好聽的名字,鳥不一定喜歡,鳥喜歡唱的歌,人不一定能聽懂;其實人愛不愛聽都是一樣,鳥是唱給鳥聽的。
”
明確:名字其實就是一種稱謂,人們喜歡各種好聽的名字,這里不僅指的是人生而有之的名字,還指社會上一些人對之的一種稱呼,諸如:局長、市長、領導等都是好聽的名字,這句話可見人們喜歡被諂媚、被奉承,游走于名利場之中。相比較而言,鳥兒不求好聽的名字,不取悅人類歡心,唱自己喜歡唱的歌,更自由自在,沒有世俗的羈絆,沒有世俗的諂媚,它們隨心所欲的唱歌,是一種真正的自由。
b、第7段。
聽到:在眾鳥的默默之中,“咕——咕——”,從哪里傳來的幾聲鷓鴣呢?忽斷、忽續、忽近、忽遠,那縹緲的鳴聲,竟有些不可捉摸了。
特點:縹緲莫測(板書)。
聯想到:真的是鷓鴣嗎?在臺灣很少聽到鷓鴣呢!鷓鴣該是鳥中的詩人,不,或者便是詩人的化身吧!就那縹緲的幾聲,便會把人拉回到一個古老的世界?!肮尽尽?,我回到了江南;“咕——咕——”我沐著淡煙疏雨。石頭城的苔痕,更加暗綠了哪!長檐飛角的小街,更加寂寥了哪!江畔的落日更蒼涼了哪!“咕——咕一—”奔馳在石板路上得得的馬蹄聲突然隱去了。這是夢境,呵!這是在海角孤島上奇幻的夢境?!堑?,我知道這是夢,可是我多么喜歡重溫!
預設:作者的心情是惆悵的難過的孤獨的;從“暗綠”“寂寥”、“蒼涼”“孤島”。
追問:竟然惆悵、難過,那么作者為何還如此喜歡重溫?
作者常年生活在臺灣,有家鄉不能回,有親人不能見,因聽到鷓鴣聲而勾起故鄉的回憶,表現了他濃濃的思鄉之情。運用排比句式,加重了他這種思念的強度。
因此這里的鷓鴣是有象征意義的,作者居住在臺灣島上,有家難回,有親難見,所以他的作品中有“臺島的孤獨”的情緒,這幾句話曲折地表現了寄居臺島的孤獨和依戀故土的情懷。
小結:讀到這里,你能多懂一點鳥兒的語言了嗎?鳥兒的語言述說著游子的思鄉之情,引起人的思鄉之情。(板書)。
c、聽到:鳥兒們用一百種聲調在歡唱,仙樂飄飄,回蕩在峰巒間,流淌在澗谷間.
特點:仙樂飄飄(板書)。
想到:你不是從這美妙的清音中,已經聽到自然的消息和人世的滄桑了嗎?
”從鳥的鳴叫聲中,可以感知融于自然的一種幸??鞓?,然而人世滄桑,世事變化,這里表達了作者遠離世俗、追求古樸、寧靜生活的一種向往。此刻我們能懂得鳥兒的語言——讓人感受人世的滄桑。(板書)以至于作者在文章的最后寫到:“我想做一只鳥,在山中?!?/p>
作者“想做一只鳥,在山中”的原因僅僅是因為“鳥語”好聽嗎?請同學們自由朗讀文章第2、第6段,看看作者寫了山上哪些景物,這些景物共同構成了怎樣的畫面?用下面的句式回答問題:
我從山上的___________(景物),感受到空山的_____________。
預設:山上的景物:花、樹、巖石、風、云朵、秋陽。
構成的環境特點:遠離塵世、飄逸灑脫、自由自在、如詩如畫(板書)。
不僅僅是因為“鳥語”好聽,也愛“空山”的遠離塵世,自由自在,愛空山的清純、美麗。其實愛的是貼近大自然,感受自然寧靜的生活狀態。
資料鏈接:
郭楓曾在《坐對一山青》中反復吟誦到:“坐對一山青,把心靈放開,向著一個絕俗的世界,真美?!边@絕俗的世界,正是作者理想的境地,可見,愛山、愛鳥、愛自然是作者性情的一部分,更是他對塵擾、世俗的否定。
五、總結。
敞開自己的心靈,做一只鳥,在山中,讓我們再一次朗讀這篇文章,去感受作者對自由的執著追求。
六、作業。
1、積累跟鳥有關的成語、俗語及詩句。
2、你喜歡什么樣的鳥兒?試著用文字把你喜歡的鳥兒描繪出來。
《空山鳥語》是一篇雋永含蓄、富有詩情畫意及深刻哲理的優美散文。作者躍然于紙上的文字很美,流淌于筆尖的鳥語很美,回蕩于耳畔的絕唱很美,呈現于眼前的空山很美,營造于心田的意境很美……這美倫美奐之物,理所當然要讓學生美美地享受一番。于是,在我的腦海中浮現出一個大膽、新穎、巧妙的教學設想,即:把整個教學過程幻化成5個精美絕倫的獎品,分階段、分層次地逐一頒發給學生。整堂課,學生激情高昂、饒有興趣、津津有味地爭相領受特殊獎品,觀覽美、聆聽美、領略美、體驗美、創造美……陶醉、沉浸、徜徉于美麗的語文樂園之中。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著力體現如下幾個特點:
教學一開始,我就用親切的語言表揚學生上節課學得好,再用極具誘惑力的獎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設置誘餌(想知道下一個獎品是什么嗎?完成了以下學習任務即可獲得精美的獎品),引領學生興致勃勃地一直往下學習。當學生經過自己努力贏得獎品時,內心獲取了成功的無限喜悅。學生既學會了作者的遣詞造句、布局謀篇及寫作方法,又領會了蘊含于文中的深刻哲理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生在享受自然美的同時,又提高了人文情懷、人文素養。
本堂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讓學生品味作者對鳥語的生動描摹及形象感受,學習作者生動描寫的方法。為了突出重點,攻破難點,我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及直觀形象的音像等手段,讓學生聽鳥叫錄音、聽鋼琴曲、聽木琴聲、聽斟茶聲、聽老師的范讀、觀節目主持人主持節目錄像、觀打水漂石錄像、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在老師的引領下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調動自己的知識儲備和生活積累,對課文主體內容精研賞析,充分感悟作者對鳥語富有情味的描摹,深切體會作者在文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視聽沖擊(聲音、畫面賞析)、多法朗讀、意境展現、現場觀摩、實物演示……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加強了學生的情感體驗。
一方面,我在本堂課教學時,凸顯了語文教學的工具性,課堂上有瑯瑯的讀書聲,有對文章意境的感知,有對語言文字的品味,有對課文主體部分的精研賞析,有對作者生動描寫方法的學習,有很深切的審美體驗和感受……學生的聽、說、讀、寫、議等綜合能力都得以充分地訓練,使我們的課堂自始至終飄溢著濃濃的語文味。1另一方面,我很注重對學生人文情懷、人文素養的培養和提高,尤其是結尾拓展延伸、合作研討部分,培養了學生熱愛自然、尊重生命、與自然和諧共處的人文精神。
尾聲。
我愛小鳥,也愛這個地球。人們啊,請給它們自由,也請大家愛護我們共同的家園……。
【失分警示】。
小作者心中的夢碎了,空山鳥語何處尋?我們心中的這個夢又何嘗不是這樣?鳥兒失去了自由,渴望自由的人也是如此。掩卷沉思,讓我們動情的是文字背后那顆摯愛自然、向往飛翔的心靈。而以古詩作小標題來串接全文,自然暗合主旨,也使本文在無數考場作文中勝出一籌。美中不足的是其中引用的“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兩句與原詩含義出入較大,若能明確予以特定的限制更好!(朱為民張毅)。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pingyujiyu/27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