崗位職責的界定能夠提高企業的組織效率和管理水平。接下來,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一些范文范本,供大家參考借鑒,并提供了一些寫作技巧和建議。
摘要:
高中語文課堂的審美教育非常重要。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就能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以及審美的情趣,從而使得學生的感知美和發現美的能力得到進一步地提高。教師必須不斷地積極地投入到審美教育的工作之中,使得學生在學習語文的同時還能感受到美的熏陶,使得高中學生能夠得到健康地發展。
關鍵詞: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審美
高中語文教學不僅需要傳授給學生語文知識和學習語文的技能,還應該更多地培養學生陶冶情操的能力。高中語文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審美教育功能,使得學生能夠感受到美的熏陶,感知審美教育,促進學生們的全面發展,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進行審美教育十分重要。
一、高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現狀和成因
由于高中教育存在很大的特殊性,因此,許多教學工作主要的重點總是在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上面,同時,學生在高中語文課堂的學習過程中,往往也把更多的經歷放在語文知識的學習當中去。所以,學生對于審美教育的重視度十分不夠。在大多數的高中生眼里,美往往就是指外表上的美麗,對于這種審美的人是十分片面的。但往往因為這種對于美出現的片面的認識,就可能導致大部分的高中生對于外表的華麗盲目的追求,對學生長期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1.家庭因素
大多數的家長往往覺得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大學就能夠擁有一個良好的前程。因此,在高中的語文教學中,大部分的人大多把語文學習僅僅當作一個文化課的學習,對于語文學習的過程重點也沒有掌握。從而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讓學生進行大量的語文文字練習,做很多的語文試卷,希望能夠通過這種方法來幫助學生拿到高分,使得學生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的審美教育幾乎不存在。這種現象的存在,就使得孩子的審美教育不能提高,使得高中生盲目追求潮流,審美觀念嚴重缺乏。
2.學校因素
作為高中生教育的搖籃。學校必須承擔著引導高中生健康成長,培養高中生高素質人才的責任和工作。學校需要培養的人才是具有德智體美綜合發展的人才,但是因為很多很多的原因,迫于社會的影響。因此大部分的學校僅僅專注于分數和對于學生知識的培養,在語文課堂中也放棄了對于高中生的素質教育。因此,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只專注于擠出大量的`時間讓學生進行習題的練習,這就導致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審美教育錯過了最佳的時間。
3.社會因素
由于受到傳統的商品思想和經濟觀念的影響。對于高中語文課堂中的審美教育,大多數人都沒有一個很好的重視,甚至對于這種高中語文課堂的教育方式有一種排斥的心理。再加上在當前形勢下,高中生的審美觀念和審美標準日漸模糊,對于社會中出現的一些不良誘惑和問題也不能阻止,容易受到這些不良因素的影響,去追逐那些虛無的東西。
二、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的方法
1.挖掘教材的內容,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操教材
作為作者思想的結晶,如何讀好一本教材就是意味著和一個人進行對話。從教材中那些經典的作品中得到思想的啟發,非常重要。教材的內容融合了很多國內外著名作家的經典作品,因此有著非常重要的審美教育價值。高中語文課堂的課本收錄了很多國內外作家的經典作品,必須要在其中挖掘出作品的教材美。并且,還要引導學生進行欣賞,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引導學生真正進入到課本的學習當中,明白作者在學習中的心情。同時,還應該在詞句中得到審美的啟發,培養審美的情操。
2.運用多媒體的方式,提升學生的審美感知力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的教科工具往往是粉筆和黑板,這種教學模式就會顯得非常單調,難以適應當前的教育模式。為了彌補這個不足,就可以運用多媒體的教學方式,在高中語文的課堂中大量運用多媒體的教學方式。把一些文字生動形象地轉化成圖片和動畫。同時,還應該使抽象的東西盡量具象化,達到圖文并茂的效果。為了能夠使得學生更好地了解到課本上的內容,形象地感知到美好的景象,培養自己的審美能力,理解到美的真實含義,就應該運用這種多媒體的方式,幫助學生掌握課文內容,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3.通過朗讀的方式,感受美的境界
作為語文教學的基礎性項目,朗讀不僅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文章的具體內容,還可以使學生更好地融入到文章當中去,使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更好地被學生所了解。另外,在一些平常的教學當中,教師還應該給學生多一些誦讀的實踐,并且傳授一些誦讀的教學。要讓學生真正了解到詩歌的創作過程,體會到語言的美好,從根本上提高自己的審美水平。
三、總結
總之,在高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審美教育對于高中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高中語文教師必須要積極地把握好學生的具體特點,根據學生的具體特點來分析出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現狀,總結出相關的問題,尋求審美教育的具體方式,通過采取必要的方式滲透審美教育,使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參考文獻:
[3]黃琪.淺析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語文詩歌審美性教學[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5,(8):165-165.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最近一段時間,我發現體育委員李圓上語文課時總是趴在課桌上,顯得很懶散,多次提醒他要注意,可效果卻不是特別明顯,但他也不是班上的學困生。留心觀察之后我發現:還有好多的學生聽講時的狀態也不是很好,回答問題很被動。批閱學生的周記,我讀到這樣一段文字:"老師,您不要生氣,我總覺得進入高二以來,語文課上得沉悶了些,總想睡覺。雖說語文課上您也讓我們暢所欲言,可您不覺得那些課文離我們太遙遠了嗎?與其讓我們對那些遙遠的事件發表意見,倒不如把時間放在一些更有價值的事情上,希望老師考慮。"說實話,讀了這段話,想到出現的這些情況。我有些悲哀,也有些埋怨,但我也在思考:我們的語文課是不是遠離了學生的生活?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到發展了沒有?為什么有些學生,讀書時間越久,語文學習的熱情越低,而表現出種種消極心理?然而,這些問題卻往往被我們有意無意地忽略了。
我在講解古典詩歌的藝術創作手法時,《詩經》里"賦"與"興"手法的運用往往成為學生理解的難點。朱熹關于"賦""比""興"的定義雖然準確簡潔,但老師如果照本宣科,學生會感到既難以理解,又枯燥無味。怎樣才能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形象,化枯燥為生動?我在講"賦"和"興"時引入了同學們喜歡和熟悉的流行歌曲。講"賦"時,在解釋了"賦"的含義實際上就是直接進行敘述或描寫后,我引了《小芳》的歌詞:"村里有個姑娘叫小芳,長得美麗又善良,一雙美麗的大眼睛,辮子粗又長……"指明這種從多方面進行描寫的方法實際上就是古代所說的"賦"。講"興"時,我引了《纖夫的愛》的歌詞:"天不刮風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陽,妹不開口妹不說話妹心怎么想",講清了"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辭"的含義。這種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學中顯得輕松風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在這節課中,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接受知識的效果也較好。
這個案例說明:教師一定要具備課堂開發的意識與能力,善于把握和調控課堂氣氛,增加課本知識容量和密度,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誘人的情境。從而讓語文教學走向生活,走向實踐,走向智慧??鬃釉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愛好和興趣以及生活經驗在學習活動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教學實踐中,雖然我不善于創設誘人的情境,但我感到應該朝這方面努力。因為這樣做,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習興趣,激活課堂氣氛。我想,語文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真的能化"壓力"為"魅力",讓"學生喜歡你教的東西",學生學習語文的消極心理就可逐漸消除,而走向積極。只有具備了這種意識與能力,以往那些被我們忽視的生活場景與生活體驗,才會被拿來當作語文教學的材料,從而為語文教學開辟出一片新天地。
同時,我認為語文學習既是一種學生個性化的活動,也是一種學生創造性的活動。因此,教師要善于把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的需求,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離開了主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效果當然不會很理想。作為教師不僅要珍惜學生的感悟、體驗,更要保護他們的智慧火花。這樣更有利于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潛能。認真備課,把握重、難點,完成教學任務固然很重要,但我認為更重要的是把語文教"活"、讓學生"活"好,讓學生學得聰明一點、靈氣一點,讓學生課堂所獲得的各項語文能力、語文知識,在綜合實踐中整合起來,并加以積淀,成為一種綜合素養。這才是語文學習的靈魂。如果教師死守教案,那么最好的教案也會成為束縛教學的桎梏?;钌膶W生也會變成課本的奴隸。課堂靈活地放開一些,反而更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更能活躍思維,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上是我近來思考的問題,或許在正確理解新課標之后這些問題會迎刃而解。不可否認,這也正是解決問題的源泉所在,源活則水清,只有深刻地吃透新課標精神,才能解決好語文教學中教師教無成就、學生學無興趣的問題。
在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遵循“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先進的教學理念,探索學生全面發展之路。高中的語文需要在如何提高學生素質方面給予更多的思考,擬定一套切實可行的方案,并有效地落實到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因而,我們所要追尋的應該是也只能是在保證學生對語文有足夠重視,并有一定語文基礎與寫作基礎的前提下,怎樣有的放矢地傳授對提高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大有卑益的教學內容和寫作訓練方法。以此為基點,高中語文教學迫切需要在教師、教材和學生這最基本的教學三環節中進行認真檢驗的基礎上,確定有別于其他學科的不同的教學原則,從而有力地促進高中語文的素質教育。通過多年的教學經驗,我認為在新課標下進行語文教學設計應做到以下幾點:
當前的中學語文教學,我們不難發現仍然存在著許多舊的觀念,無法擺脫舊的思想、習慣勢力、舊的傳統的影響,注重45分鐘課堂知識的講授傳播,而忽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智力的開發。語文科的本質屬性,就是語言的學習和應用,而語文課是多種因素的綜合,讀寫、聽、說、修辭、邏輯等等,每節課就不可能面面俱到的講授,只有集中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符合學生的學習能力,這樣才能讓學生獲得實效。高中語文教育指向“人的發展”。因此就要求我們,高中語文教學必須聯系生活實際,注重語文實踐,能力訓練,要以語文知識為基礎,做到切實有效,課內課外有機結合。但我認為,無論課內課外,都必須圍繞一個核心、兩個基本點,也就是圍繞“能力訓練”這個核心而展開,兩個基本點就是課內與課外。課內注重于練習,課外致力于閱讀,課內課外相互結合,不拘泥于教材內容,而延伸到課外閱讀教材,并穿插一些課外讀物,這樣課堂教學氣氛就比較活躍,對深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果起到很好的作用。
長期以來,我們的語文教學注重了語語知識的傳授,始終讓學生在課堂上都是被動的接受,而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要提高高中學生的語文素質,就必須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挖掘學生的潛力,激發和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課堂上有自主的學習與思考的時間與空間,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比如每節課在課堂上我都讓一兩個學生上臺發言演講,然后再請一兩個學生上臺針對同學演講發言,發表評價。還有在自讀課文的教學中,盡量以問題形式讓學生充分討論,共同解決。這樣就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有主體參與的感覺,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充滿著活躍的氣氛,個個踴躍討論,積極發言。但在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讓學生掌握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掌握閱讀分析的方法要領,改變舊的學習狀態,不是被動地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而是主動地掌握和運用知識。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的“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睂W生只要掌握了科學的有效的學習方法,才能融會貫通,終身受益。
課堂教學中,有時根據教材的特點針對某個環節進行相關的表演,這無疑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也體現了新課程標準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組織課堂教學,把主要的時間讓給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思想。但如果不顧文本內容,就是單純為了活躍課堂氣氛,把表演當成課堂時尚的道具,那么這種做法就很值得商榷了。在設計課堂表演這個環節中,老師應該先思考這樣一些問題:首先想一想讓學生表演的目的是什么,不能為了表演而表演。我個人認為能不表演就不表演,因為表演畢竟一種輔助手段,而且年級越高越要摒棄。如果學生能透過語言文字在頭腦里表演豈不是更好?然后要想你如何讓學生表演。例如在講《阿q正傳》時,你想通過表演讓學生體會阿q語言的特點、神態的變化,那么學生的表演能達到這個目的嗎?你的學生是專業演員嗎?怎樣調控才能不會成為一場鬧劇?如果學生一想起阿q的形象就是課堂上滑稽的表演,是不是影響了學生對這個人物形象準確的把握。所以教師課前要認真去準備,不僅是臺詞、動作,更主要是學生紀律的約束。我認為應該把表演簡單化,情景化,語文化,最好是和語文基本技能的訓練結合起來。課堂表演不是萬能的鑰匙,過多的課堂表演必然使課堂流于浮華,它更不能代替必要的語文訓練。與其課堂上讓學生脫離文本浮于表面地演一演,空泛地說一說,走馬觀花地看一看,到不如為學生多創設一些聽、說、讀、寫的機會,多給學生提供口頭表達和書面練筆的機會。沒有扎扎實實地“雙基”訓練,怎么能切實地提高語文能力呢?只有少一些空泛的表演,多一些扎實的訓練才能使語文學習擺脫表面的浮華熱鬧,回歸本源。
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新課程最重要的變革,于是小組合作、討論就成了目前語文課堂上最常見的一種教學方式。它也許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學理念,但有的老師為了追求更“貼近”新課程標準,為了給課堂貼上一個“新課程”的標簽,時不時地就來個小組討論,動不動就來個合作探究。不是追求討論的效果,而是追求討論的形式,做了許多無用功。合作、討論并不是不可以使用,但老師應該注意的是需要討論什么內容,怎么去討論,如何展示和評價討論合作的效果。由于老師在討論之前缺少必要的引導鋪墊,缺少對文本必要的朗讀品味,在學生對文章的內容缺乏深刻理解的情況下就隨意地展開討論,那么討論的過程和結果是可想而知的。在這種情況下合作、討論就演變成了下面的幾種情況:1、小組中有一個成員在權威地發言,其他成員洗耳恭聽,匯報時當然也是小權威的“高見”。 2、小組成員默不作聲,自己想自己的。3、小組成員熱熱鬧鬧地在發言,但沒圍繞主題,時而擠眉弄眼,時而哄堂大笑,你可以想見他們是不是在討論老師布置的問題,至少不是嚴肅認真的。表面討論時氣氛熱烈異常,卻沒解決實際問題。我認為合作討論應該在對文本充分解讀,學生自己有獨立思考后的前提下來進行,這樣的交流討論才用有一定的效果。語文課堂少不了品讀,感悟,玩味,思考,涵泳。語文課“心動”比“形動”更為重要,有時“沉靜”比“活躍‘更有效。見問題就討論,動不動就合作的語文課堂只能是華而不實的泡沫語文課。
傳統的語文課,教師把課文條分縷析,弄得支離破碎,把語文課上成了純粹的工具訓練課,語文課堂上沒有思想的碰撞、心靈的觸動、情感的陶冶、審美的熏陶,一節語文課講下來,鍛煉了老師,耽誤了學生。這些弊端是必須要革除的,但矯枉不能過正,我們不僅要從形式上,更要從思想上走進新課程。
在提倡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高中的語文需要在如何提高學生素質方面給予更多的思考。擬定一套切實可行的方案,并有效地落實到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因而,我們所要追尋的應該是也只能是在保證學生對語文有足夠重視,并有一定語文基礎與寫作基礎的前提下,怎樣有的放矢地傳授對提高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大有卑益的教學內容和寫作訓練方法。以此為基點,高中語文教學迫切需要在教師、教材和學生這最基本的教學三環節中進行認真檢驗的基礎上,確定有別于其他學科的不同的教學原則,從而有力地促進高中語文的素質教育。
我認為,首先,必須更新教育觀念,深化課堂教學。當前的中學語文教學,我們不難發現仍然存在著許多舊的觀念,無法擺脫舊的思想、習慣勢力、舊的傳統的影響,注重45分鐘課堂知識的講授傳播,而忽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智力的開發。語文科的本質屬性,就是語言的學習和應用,而語文課是多種因素的綜合,讀寫、聽、說、修辭、邏輯等等,每節課就不可能面面俱到的講授,只有集中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符合學生的學習能力,這樣才能讓學生獲得實效。
從初中進入高中的學生,普遍存在語文基礎知識薄弱的現象,由于初三的中考使許多初中語文教學在應試的束縛中,熱衷于大量的詞、句、篇的所謂“基本知識訓練”,迫使學生陷入漫無邊際的題海中,僅囿于語文課本中應試知識的重復演練,死記硬背,看似“雙基”知識訓練,而實際效果卻降低了學生的語文能力。造成有的學生語法混亂,表達不清,錯字、別字成堆,標點符號亂用等,有的甚至連最基本的句子成分都不清楚,這樣,對學生閱讀理解和寫作訓練就有明顯影響。
新編的高中語文教材,就明確提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提高學生正確的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重視積累感悟,熏陶和培養語感,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語的規范意識,提高道德修養、審美情趣、思想品質和文化品位,發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而且注重培養學生寫作實用文及口語交際能力。這就明確地指明高中語文教育指向“人的發展”。因此就要求我們,高中語文教學必須聯系生活實際,注重語文實踐,能力訓練,要以語文知識為基礎,做到切實有效,課內課外有機結合。但我認為,無論課內課外,都必須圍繞一個核心、兩個基本點,也就是圍繞“能力訓練”這個核心而展開,兩個基本點就是課內與課外。課內注重于練習,課外致力于閱讀,課內課外相互結合,不拘泥于教材內容,而延伸到課外閱讀教材,并穿插一些課外讀物,這樣課堂教學氣氛就比較活躍,對深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果起到很好的作用。因此,更新教育觀念,深化課堂教學是提高高中學生語文素質的前提。
其次,必須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變被動為主動。長期以來,我們的語文教學注重了語語知識的傳授,始終讓學生在課堂上都是被動的接受,而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我們對學生是教學的主體的認識和實踐,完全是處于一種膚淺的認識狀態,有時在思想上有所認識,但一到實踐中,就縮手縮腳,擔心打破原來的定勢模式,引起課堂混亂,不可收拾。這樣學生根本無法體現自己在學習中的自主性創造性。
要提高高中學生的語文素質,就必須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挖掘學生的潛力,激發和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課堂上有自主的學習與思考的時間與空間,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比如每節課在課堂上我都讓一兩個學生上臺發言演講,然后再請一兩個學生上臺針對同學演講發言,發表評價。還有在自讀課文的教學中,盡量以問題形式讓學生充分討論,共同解決。這樣就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有主體參與的感覺,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充滿著活躍的氣氛,個個踴躍討論,積極發言。但在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讓學生掌握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掌握閱讀分析的方法要領,改變舊的學習狀態,不是被動地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而是主動地掌握和運用知識。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的“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睂W生只要掌握了科學的有效的學習方法,才能融會貫通,終身受益。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變被動為主動的學習方式,是提高高中學生語文素質的基礎。
最近一段時間,我發現體育委員李圓上語文課時總是趴在課桌上,顯得很懶散,多次提醒他要注意,可效果卻不是特別明顯,但他也不是班上的學困生。留心觀察之后我發現:還有好多的學生聽講時的狀態也不是很好,回答問題很被動。批閱學生的周記,我讀到這樣一段文字:"老師,您不要生氣,我總覺得進入高二以來,語文課上得沉悶了些,總想睡覺。雖說語文課上您也讓我們暢所欲言,可您不覺得那些課文離我們太遙遠了嗎?與其讓我們對那些遙遠的事件發表意見,倒不如把時間放在一些更有價值的事情上,希望老師考慮。"說實話,讀了這段話,想到出現的這些情況。我有些悲哀,也有些埋怨,但我也在思考:我們的語文課是不是遠離了學生的生活?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到發展了沒有?為什么有些學生,讀書時間越久,語文學習的熱情越低,而表現出種種消極心理?然而,這些問題卻往往被我們有意無意地忽略了。
我在講解古典詩歌的藝術創作手法時,《詩經》里"賦"與"興"手法的運用往往成為學生理解的難點。朱熹關于"賦""比""興"的定義雖然準確簡潔,但老師如果照本宣科,學生會感到既難以理解,又枯燥無味。怎樣才能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形象,化枯燥為生動?我在講"賦"和"興"時引入了同學們喜歡和熟悉的流行歌曲。講"賦"時,在解釋了"賦"的含義實際上就是直接進行敘述或描寫后,我引了《小芳》的歌詞:"村里有個姑娘叫小芳,長得美麗又善良,一雙美麗的大眼睛,辮子粗又長……"指明這種從多方面進行描寫的方法實際上就是古代所說的"賦"。講"興"時,我引了《纖夫的愛》的歌詞:"天不刮風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陽,妹不開口妹不說話妹心怎么想",講清了"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辭"的含義。這種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學中顯得輕松風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在這節課中,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接受知識的效果也較好。
這個案例說明:教師一定要具備課堂開發的意識與能力,善于把握和調控課堂氣氛,增加課本知識容量和密度,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誘人的情境。從而讓語文教學走向生活,走向實踐,走向智慧??鬃釉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愛好和興趣以及生活經驗在學習活動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教學實踐中,雖然我不善于創設誘人的情境,但我感到應該朝這方面努力。因為這樣做,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習興趣,激活課堂氣氛。我想,語文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真的能化"壓力"為"魅力",讓"學生喜歡你教的東西",學生學習語文的消極心理就可逐漸消除,而走向積極。只有具備了這種意識與能力,以往那些被我們忽視的生活場景與生活體驗,才會被拿來當作語文教學的材料,從而為語文教學開辟出一片新天地。
同時,我認為語文學習既是一種學生個性化的活動,也是一種學生創造性的活動。因此,教師要善于把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的需求,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離開了主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效果當然不會很理想。作為教師不僅要珍惜學生的感悟、體驗,更要保護他們的智慧火花。這樣更有利于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潛能。認真備課,把握重、難點,完成教學任務固然很重要,但我認為更重要的是把語文教"活"、讓學生"活"好,讓學生學得聰明一點、靈氣一點,讓學生課堂所獲得的各項語文能力、語文知識,在綜合實踐中整合起來,并加以積淀,成為一種綜合素養。這才是語文學習的靈魂。如果教師死守教案,那么最好的教案也會成為束縛教學的桎梏?;钌膶W生也會變成課本的奴隸。課堂靈活地放開一些,反而更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更能活躍思維,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上是我近來思考的問題,或許在正確理解新課標之后這些問題會迎刃而解。不可否認,這也正是解決問題的源泉所在,源活則水清,只有深刻地吃透新課標精神,才能解決好語文教學中教師教無成就、學生學無興趣的問題。
摘 要: 高中語文是高中學科的基礎課程之一,高中語文教學內容豐富。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情境教學被廣泛應用于高中語文教學中。針對傳統語文教學模式的不足,情境教學日益受到高中語文教師的重視。把情境教學引入高中語文課堂,既滿足新課改的要求,又有利于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缺陷。高中語文課堂情境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活躍課堂氣氛,提升教學效果。情境教學設計是我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研究的重點領域,它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對高中語文課堂情境教學設計的優化展開論述,以期促進高中語文課堂情境教學的改革與發展。
關鍵詞: 高中語文;情境教學;優化設計
針對傳統高中語文教學的弊端,將情境教學引入高中語文課堂。情境教學在高中語文課堂的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它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豐富語文課堂教學的形式,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高中語文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情境教學的.應用是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之一,它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地位舉足輕重。本文對高中語文課堂情境教學設計的優化進行研究。
1.1情境教學法的概念
情境教學法是指教師根據實際的教學需求,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創設特定的情境,引導學生進行體驗,實現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課堂教材和促進學生發展的教學方法。
1.2情境教學法的實現途徑
情境教學法的實現途徑主要包括:實物演示、畫面再現、音樂渲染和表演體會等。第一,實物演示。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以實物為基礎,對文章中的情境進行構建,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中內容。在實物演示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背景要與實物相對應。利用實物演示的方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畫面再現。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文中的內容進行畫面呈現,如文中的插圖、教學掛圖和剪貼畫等,這些畫面的呈現,使文章中的內容具有畫面感,實現情境教學。
2x年8月24-25日我們所有高一教師參加了這次的課改培訓,為即將開始的教學工作做了初步的準備。新課改是一種新理念,新思想,這對我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我必須進行各種嘗試,在不斷的探索中成長。通過這幾天的培訓,我對新課程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就此談幾點體會:
一、整體把握
新課改要求教師能夠做到整體把握課程目標,整體把握數學的素養和能力,整體理解課程內容(如:課程主線和知識結構)等等。作為青年教師,要做到這幾點確實有很大的難度,但經過培訓,我或多或少也有一定的收獲,陳老師的講解,兩位備課組長的經驗傳授,使我心里開朗了許多。
做到整體把握雖說難度大,但對學生來講,教師能不能做到整體把握對他們影響深遠。因為在整體把握中體現著教師的知識水平和素養能力,只有能做到整體把握的老師,講起課來才能做到有條有理,思路清晰,學生也才能聽得津津有味。因此,我一定會努力進入狀態,做到整體把握!
二、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是通過教師的主導作用來實行的,教學中教師的激發作用、啟迪作用、組織作用和熏陶作用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師的角色轉換是關鍵。
學生要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必須從“主導者”成為“組織者”、“引導者”。數學知識不是獨立于學生之外的“外來物”而是在學生熟悉的事物和情境之中,與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相關聯的內容。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意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適當引入他們喜歡的活動,如講故事、做游戲、表演等,使他們產生樂學、好學的動力,從而增強學生探究的欲望,培養起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激發學生的探究性、創新性思維
新課改后,增加了很多探究性的題型,這一反傳統教學中,教師與學生面對面的問答或對話形式,教師牽著學生鼻子走,而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于學生。在探究式教學中,要鼓勵學生的集體參與,并非只有好學生才有能力開展探究,應該給每個學生參與探究的機會。尤其是那些在班級或小組中極少發言的學生,應多給予他們特別的關照和積極的鼓勵,使他們有機會、有信心參與到探究中來。通過探究,可利用學生集思廣益、思維互補、思路開朗、分析透徹、各抒己見的特點,使獲得的概念更清楚、結論更準確。
從學生和教學內容的實際出發,創造性地組織數學智力活動,為學生創設一種動手操作、獨立觀察、引起思考的實際活動,激起學生自主地鉆研和創新,經過群體的交流,完成對信息的加工過程,使知識變成學生自己的精神財富,讓學生在真實思考和創新的體驗中構建知識,學習方法,增長智慧。
要做到這一點,教師也必須轉變角色,真正從權威的講授者變為與學生共同探討問題的好朋友和引導者。要解決這個問題,應徹底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結構,建立起一套新的課堂教學結構。例如,過去上復習課,老師系統整理知識,學生聽完后,完成一些相應的習題,總結一下,就算是復習告終了?,F在我們則將知識的脈絡由學生分小組獨立整理,練習題在教師的引導下互相設計,交流練習。而且在交流過程中,還允許同學們提出問題,進行答辯,關鍵的環節還要能舉例說明,再加上巧妙的練習設計,使復習課上出情趣,上出深度。讓學生們在學習潛力和學習方法上有出色表現。
此外,要積極營造自然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敞開思想參與學習活動。學生樂意在游戲和活動中學知識,有著強烈的求知欲望。我提倡辦好三件事:一是保證學生在探討問題時,有寬松的氣氛,必要時,可以下位,可以重組小組,甚至大聲爭辯;二是理解學生,允許學生用自然的語言表達思想,交流意見;三是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發表與眾不同的見解。這樣就可以大大解放了學生,也大大解放了老師,課堂上呈現出一種積極的、向上的、自然的、和諧的新景象。
總之,這次培訓讓我意識到肩上的擔子很重,我必須努力提高自身的素養和能力,進一步拓寬自己的知識面 ,為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打下堅實的基礎!
忽略了學生自己的感悟動手能力
忽略了學生的語文素養的形成和提高。
三、教學設計要少一些空泛的表演,多一些扎實的訓練
四、教學設計要少一些合作討論,多一些朗讀品味
一、在《史記選讀》課堂教學中要重視虛擬情境教學
二、在議論文課堂教學中要化繁為簡,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在小說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從較淺層次認識向深層次思考
這是我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我期待。
一、內容要講到點子上
二、時間要用在刀口上
三、著力點要放在能力訓練上
四、功夫要下在備課上
誤區一:語文課堂--"問題全解決了"
誤區二:作文--套用模式,寫非所想
誤區三:語文作業--"背誦古文"
回顧一學期的高一語文教學,我覺得有幾點做法讓我頗感欣慰。
一、夯實基礎,奠定文學素養根基
上初唐詩的部分,比之之前的現代詩歌,感覺更加有內容可講,針對的高考能力要求也比較顯著,所以備課時內容更加充實。但是,在課程進行過程中,發現設置的問題并不是完全切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有時候問題太深,或者問題方式不對,容易造成學生的思考瓶頸,課堂氣氛也冷場。授課是提問的藝術,如何更加科學地引導學生思考,引導學生到達老師所期待的彼岸,這是每一個新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所謂備學生大概就是指這方面。
另外還有關乎教授內容方面的思考。我們老師很多的思維方式和視野比較多地停留在文學史,古代漢語等比較專業的層面上,所以在授課時,不免會陷入學院化的囹圄。比如在《勸學》一篇的講授過程中,我對于文言句式,詞語結構的講解可能過于深刻,涉及到現代漢語的語法層面,但是學生的語法知識不系統,也比較混亂,初中階段的語法學習大多停留在聽聽而已,用不到也懶得深刻學習的程度,所以很多時候,學生并不能聽懂,講解文言的倒裝,在學生眼里,也只是難懂的文言知識,自己仿佛感覺到這些內容只是講給自己聽的,為了講而講,或許說到底還是對于學生的程度有不完全的認知,所以在授課內容選擇上并不能把握好尺度。
最后,我很想說,雖然這些日子以來,自己精神上,身體方面壓力都比較大,但是與學生的交流也使自己體會到生活的充實,創造的快樂。學無止境真的不是說說而已,經過課堂的種種,才能發現自己的不足,找到努力的方向,這或許也是幸運之所在。
教學反思與教學筆記是促進教師成長的重要元素,那高中語文老師都在反思什么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精心為你整理關于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反思的隨筆,一起來看看。
在提倡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高中的語文需要在如何提高學生素質方面給予更多的思考。擬定一套切實可行的方案,并有效地落實到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因而,我們所要追尋的應該是也只能是在保證學生對語文有足夠重視,并有一定語文基礎與寫作基礎的前提下,怎樣有的放矢地傳授對提高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大有卑益的教學內容和寫作訓練方法。以此為基點,高中語文教學迫切需要在教師、教材和學生這最基本的教學三環節中進行認真檢驗的基礎上,確定有別于其他學科的不同的教學原則,從而有力地促進高中語文的素質教育。
我認為,首先,必須更新教育觀念,深化課堂教學。當前的中學語文教學,我們不難發現仍然存在著許多舊的觀念,無法擺脫舊的思想、習慣勢力、舊的傳統的影響,注重45分鐘課堂知識的講授傳播,而忽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智力的開發。語文科的本質屬性,就是語言的學習和應用,而語文課是多種因素的綜合,讀寫、聽、說、修辭、邏輯等等,每節課就不可能面面俱到的講授,只有集中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符合學生的學習能力,這樣才能讓學生獲得實效。
從初中進入高中的學生,普遍存在語文基礎知識薄弱的現象,由于初三的中考使許多初中語文教學在應試的束縛中,熱衷于大量的詞、句、篇的所謂“基本知識訓練”,迫使學生陷入漫無邊際的題海中,僅囿于語文課本中應試知識的重復演練,死記硬背,看似“雙基”知識訓練,而實際效果卻降低了學生的語文能力。造成有的學生語法混亂,表達不清,錯字、別字成堆,標點符號亂用等,有的甚至連最基本的句子成分都不清楚,這樣,對學生閱讀理解和寫作訓練就有明顯影響。
新編的高中語文教材,就明確提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提高學生正確的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重視積累感悟,熏陶和培養語感,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語的規范意識,提高道德修養、審美情趣、思想品質和文化品位,發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而且注重培養學生寫作實用文及口語交際能力。這就明確地指明高中語文教育指向“人的發展”。因此就要求我們,高中語文教學必須聯系生活實際,注重語文實踐,能力訓練,要以語文知識為基礎,做到切實有效,課內課外有機結合。但我認為,無論課內課外,都必須圍繞一個核心、兩個基本點,也就是圍繞“能力訓練”這個核心而展開,兩個基本點就是課內與課外。課內注重于練習,課外致力于閱讀,課內課外相互結合,不拘泥于教材內容,而延伸到課外閱讀教材,并穿插一些課外讀物,這樣課堂教學氣氛就比較活躍,對深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果起到很好的作用。因此,更新教育觀念,深化課堂教學是提高高中學生語文素質的前提。
其次,必須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變被動為主動。長期以來,我們的語文教學注重了語語知識的傳授,始終讓學生在課堂上都是被動的接受,而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我們對學生是教學的主體的認識和實踐,完全是處于一種膚淺的認識狀態,有時在思想上有所認識,但一到實踐中,就縮手縮腳,擔心打破原來的定勢模式,引起課堂混亂,不可收拾。這樣學生根本無法體現自己在學習中的自主性創造性。
要提高高中學生的語文素質,就必須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挖掘學生的潛力,激發和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課堂上有自主的學習與思考的時間與空間,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比如每節課在課堂上我都讓一兩個學生上臺發言演講,然后再請一兩個學生上臺針對同學演講發言,發表評價。還有在自讀課文的教學中,盡量以問題形式讓學生充分討論,共同解決。這樣就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有主體參與的感覺,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充滿著活躍的氣氛,個個踴躍討論,積極發言。但在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讓學生掌握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掌握閱讀分析的方法要領,改變舊的學習狀態,不是被動地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而是主動地掌握和運用知識。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的“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睂W生只要掌握了科學的有效的學習方法,才能融會貫通,終身受益。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變被動為主動的學習方式,是提高高中學生語文素質的基礎。
在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遵循“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先進的教學理念,探索學生全面發展之路。高中的語文需要在如何提高學生素質方面給予更多的思考,擬定一套切實可行的方案,并有效地落實到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因而,我們所要追尋的應該是也只能是在保證學生對語文有足夠重視,并有一定語文基礎與寫作基礎的前提下,怎樣有的放矢地傳授對提高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大有卑益的教學內容和寫作訓練方法。以此為基點,高中語文教學迫切需要在教師、教材和學生這最基本的教學三環節中進行認真檢驗的基礎上,確定有別于其他學科的不同的教學原則,從而有力地促進高中語文的素質教育。通過多年的教學經驗,我認為在新課標下進行語文教學設計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教學設計必須更新教育觀念,深化課堂教學。當前的中學語文教學,我們不難發現仍然存在著許多舊的觀念,無法擺脫舊的思想、習慣勢力、舊的傳統的影響,注重45分鐘課堂知識的講授傳播,而忽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智力的開發。語文科的本質屬性,就是語言的學習和應用,而語文課是多種因素的綜合,讀寫、聽、說、修辭、邏輯等等,每節課就不可能面面俱到的講授,只有集中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符合學生的學習能力,這樣才能讓學生獲得實效。高中語文教育指向“人的發展”。因此就要求我們,高中語文教學必須聯系生活實際,注重語文實踐,能力訓練,要以語文知識為基礎,做到切實有效,課內課外有機結合。但我認為,無論課內課外,都必須圍繞一個核心、兩個基本點,也就是圍繞“能力訓練”這個核心而展開,兩個基本點就是課內與課外。課內注重于練習,課外致力于閱讀,課內課外相互結合,不拘泥于教材內容,而延伸到課外閱讀教材,并穿插一些課外讀物,這樣課堂教學氣氛就比較活躍,對深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果起到很好的作用。
二、教學設計必須體現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變被動為主動。長期以來,我們的語文教學注重了語語知識的傳授,始終讓學生在課堂上都是被動的接受,而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要提高高中學生的語文素質,就必須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挖掘學生的潛力,激發和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課堂上有自主的學習與思考的時間與空間,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比如每節課在課堂上我都讓一兩個學生上臺發言演講,然后再請一兩個學生上臺針對同學演講發言,發表評價。還有在自讀課文的教學中,盡量以問題形式讓學生充分討論,共同解決。這樣就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有主體參與的感覺,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充滿著活躍的氣氛,個個踴躍討論,積極發言。但在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讓學生掌握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掌握閱讀分析的方法要領,改變舊的學習狀態,不是被動地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而是主動地掌握和運用知識。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的“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睂W生只要掌握了科學的有效的學習方法,才能融會貫通,終身受益。
三、教學設計要少一些空泛的表演,多一些扎實的訓練
課堂教學中,有時根據教材的特點針對某個環節進行相關的表演,這無疑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也體現了新課程標準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組織課堂教學,把主要的時間讓給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思想。但如果不顧文本內容,就是單純為了活躍課堂氣氛,把表演當成課堂時尚的道具,那么這種做法就很值得商榷了。在設計課堂表演這個環節中,老師應該先思考這樣一些問題:首先想一想讓學生表演的目的是什么,不能為了表演而表演。我個人認為能不表演就不表演,因為表演畢竟一種輔助手段,而且年級越高越要摒棄。如果學生能透過語言文字在頭腦里表演豈不是更好?然后要想你如何讓學生表演。例如在講《阿q正傳》時,你想通過表演讓學生體會阿q語言的特點、神態的變化,那么學生的表演能達到這個目的嗎?你的學生是專業演員嗎?怎樣調控才能不會成為一場鬧劇?如果學生一想起阿q的形象就是課堂上滑稽的表演,是不是影響了學生對這個人物形象準確的把握。所以教師課前要認真去準備,不僅是臺詞、動作,更主要是學生紀律的約束。我認為應該把表演簡單化,情景化,語文化,最好是和語文基本技能的訓練結合起來。課堂表演不是萬能的鑰匙,過多的課堂表演必然使課堂流于浮華,它更不能代替必要的語文訓練。與其課堂上讓學生脫離文本浮于表面地演一演,空泛地說一說,走馬觀花地看一看,到不如為學生多創設一些聽、說、讀、寫的機會,多給學生提供口頭表達和書面練筆的機會。沒有扎扎實實地“雙基”訓練,怎么能切實地提高語文能力呢?只有少一些空泛的表演,多一些扎實的訓練才能使語文學習擺脫表面的浮華熱鬧,回歸本源。
四、教學設計要少一些合作討論,多一些朗讀品味
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新課程最重要的變革,于是小組合作、討論就成了目前語文課堂上最常見的一種教學方式。它也許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學理念,但有的老師為了追求更“貼近”新課程標準,為了給課堂貼上一個“新課程”的標簽,時不時地就來個小組討論,動不動就來個合作探究。不是追求討論的效果,而是追求討論的形式,做了許多無用功。合作、討論并不是不可以使用,但老師應該注意的是需要討論什么內容,怎么去討論,如何展示和評價討論合作的效果。由于老師在討論之前缺少必要的引導鋪墊,缺少對文本必要的朗讀品味,在學生對文章的內容缺乏深刻理解的情況下就隨意地展開討論,那么討論的過程和結果是可想而知的。在這種情況下合作、討論就演變成了下面的幾種情況:1、小組中有一個成員在權威地發言,其他成員洗耳恭聽,匯報時當然也是小權威的“高見”。 2、小組成員默不作聲,自己想自己的。3、小組成員熱熱鬧鬧地在發言,但沒圍繞主題,時而擠眉弄眼,時而哄堂大笑,你可以想見他們是不是在討論老師布置的問題,至少不是嚴肅認真的。表面討論時氣氛熱烈異常,卻沒解決實際問題。我認為合作討論應該在對文本充分解讀,學生自己有獨立思考后的前提下來進行,這樣的交流討論才用有一定的效果。語文課堂少不了品讀,感悟,玩味,思考,涵泳。語文課“心動”比“形動”更為重要,有時“沉靜”比“活躍‘更有效。見問題就討論,動不動就合作的語文課堂只能是華而不實的泡沫語文課。
傳統的語文課,教師把課文條分縷析,弄得支離破碎,把語文課上成了純粹的工具訓練課,語文課堂上沒有思想的碰撞、心靈的觸動、情感的陶冶、審美的熏陶,一節語文課講下來,鍛煉了老師,耽誤了學生。這些弊端是必須要革除的,但矯枉不能過正,我們不僅要從形式上,更要從思想上走進新課程。
從教十一年了,對自己所從事的語文教學,還確實沒有比較系統得地做過反思。借著這個機會,我將這些年的語文教學的點滴,做一個梳理。我相信,這將對我在接下來的教學工作起到促進和引導作用。
縱觀近幾年的高考試題,試題的人文特征越來越突出,對學生的感悟能力要求越來越高,這就需要教師的教學方法相應地做出改變。我發現在我的課堂教學行為中,存在以下兩個問題:
忽略了學生自己的感悟動手能力
“語文”姓“語”,“語”就是語言,學好語言,最重要的途徑就是品味和感悟。對課文中的精妙的語言,如果教師分析過多,勢必限制了學生的思考空間,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在閱讀中去品味、去感悟。
忽略了學生的語文素養的形成和提高。
經過反思,我認為只有語文的基礎夯實了,才有能力進行更高層次的追求?!笆谌艘贼~,不如授人以漁?!比绻⒆舆B走路都不會,就要讓他學習跑步,這是不符合孩子成長規律的。語文教學亦然。所以,針對班級中后等學生較多基礎較薄弱以及班級語文課上人文性過剩而工具性稍嫌不足的特點,我將在課堂教學設計中有意識地加強語文的工具性部分的設計,經常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對學生而言,最大的快慰莫過于解答試題時能展現出一種從容、敏捷、高效的能力,而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相比,應試傾向最不明顯,并不是講什么考什么,試題內容和教學內容的直接聯系表現得最不明顯,很大程度上體現著對本學科整體素質的考查。題海戰術不適合語文學科,靠大量做題難以培養出學生的綜合語文能力。中學語文不在深,而在廣。學生的知識面和閱讀范圍決定了語文綜合素質的高低,而現在高中生學習緊張,課下學習的時間主要用于數理化、英語上,根本沒有時間去讀一些文學作品,甚至可以說學生根本沒有屬于自己的時間,更不會靜下心來去品味欣賞文學作品,而現在社會讀書風氣也不樂觀,學生接觸的東西都很低俗,所以良好的語文學習環境的缺少也是導致學生語文綜合能力差的原因之一。鑒于此種情況,對于語文的學習,我認為關鍵要靠課堂教學,而語文課堂教學關鍵在于教師,在于教師的觀念和教學設計上。
當然,語文教學的精華全在課堂上。一節課僅有45分鐘,如何調控和把握這個時間,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能夠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學以致用,這就需要老師作為引導者應該懂得調控藝術,做到收放自如,開闔有度,尋找具有科學性又具有藝術性的教學行為,不斷學習新課程理論,將理論與實踐相統一,使教學行為上升到理論高度。教師要把課堂45分鐘用足用好,爭取最佳的教學效果,這是老師的本分,老師要對學生負責。
總之,教學問題多多,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自身的教學藝術水平,針對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都需要在教學中不斷探索,不斷認識,及時總結反思,再到實踐中去完善提高。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pingyujiyu/19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