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是一種具有代表性的寫作作品,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和示范作用。范文是在學術寫作中具有一定標準和代表性的優秀作品,它可以起到指導和激勵作用,幫助讀者提高寫作能力和水平。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是每個寫作者都要思考和追求的目標,寫一篇完美的范文需要具備系統性的思維和條理性的組織能力。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參考和學習。
壓強演示小桌、塑料泡末、砝碼、水泥粉、彩紙、鋼板尺。
1、觀察磚頭平放、豎放在張緊的彩色紙上所產生不同效果的實驗。
2、分析平放、側放、豎放在張緊的彩色紙上所產生不同效果的實驗。
3、觀察物體放在鋼板尺上發生形變的情況,改變鋼板尺的傾斜程度,鋼板尺形變變小,說明這時物體對鋼板尺的壓力與重力有關,但并不等于物體重力。
4、學生分組實驗:壓力作用在物體上產生的效果與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有關。
5、討論如何增大和減小壓強。
6、通過圖例分析壓力與重力的區別,再由教師總結壓力的產生途徑及與重力的關系。
(一)明確目標。
1、知道什么是壓力,能區分重力與壓力。
2、知道什么是壓強,壓強的計算公式和單位。
3、能應用壓強公式進行計算,能分析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
(二)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引入課題。
觀察實驗將一塊磚平放在張緊的紙上,磚可以在上面靜止不動;將磚豎直立放在同樣的紙上,紙被壓破,磚掉在下面。
提出問題同樣是一塊磚放在同樣的物體上,由于放置的方法不同,為什么會產生不同的效果,這就是這一章這一節課要研究的內容。
2、新課教學。
什么是壓力。
垂直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壓力(板書)。
上述的例子中,靜止在水平面上的物體,對水平面的壓力等于物體的重力,但是不是所有靜止在接觸面上的物體對接觸面的壓力都等于物體的重力?請同學觀察一個實驗。
觀察實驗用兩塊木塊支起一只鋼板尺(在鋼板尺兩端支起),以下內容邊演示邊講述。
(2)將一長方體金屬塊置于兩端支起水平放置的鋼板尺中央,鋼板尺發生彎曲形變,表示它受到一個壓力,這個壓力是多大呢?(請學生回答:等于金屬塊重力)。
(3)將鋼板尺一端高度不變,另一端抬起(為使金屬塊不下滑,可以用兩面膠把金屬塊粘在鋼板尺上)請學生觀察鋼板尺彎曲形變發生了什么變化?說明了什么問題?(這里請學生回答;鋼板尺彎曲形變變小,說明它受的壓力變?。?。
當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效果越明顯,當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效果越明顯。
為了研究壓力產生的效果,我們取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進行比較,這就是壓強。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條件,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先談一談我對教材的理解。
《壓強》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物理八年級第九章第一節的內容,壓強的概念既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也是本章內容的主線,是對前面學習力的作用效果的延續,又為后面學習液體壓強奠定基礎知識。
教師不僅要對教材進行分析,還要對學生的情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來我將對學情進行分析。
初中生有一定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同時具備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但抽象思維能力尚未成熟。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已經學習了力學的基礎知識,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奠定一些認知基礎。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會組織一定的探究實驗來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結合教材內容特點和初中生的認知水平、心理等特點,確定本課時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生知道壓強的概念以及運用公式進行計算。
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討論實驗探究的方式,學習控制變量法,提高觀察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提高對物理知識的學習興趣并且樂于把理論聯系生活實際。
根據對教材的分析以及教學目標的確立,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因而確定了本節課的。
重點是壓強的概念以及運用公式進行計算。
難點是探求壓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過程。
1導入新課。
在導入新課環節我利用幻燈片展示一組圖片,通過設置問題來引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從課下到課上身心快速轉換,從而使學生可以更快地進入角色,進而對本節課課堂知識進行學習。此時我會說:“同學們,咱們來看這組圖片,圖片中小紅踩著雪橇版在雪地上輕松的行走,而小明顯得較為吃力,一步一個深深的腳印,深深的陷阱雪地里,請問為什么會這樣呢?”通過學生的回答,我此時并不立馬給予答案,交代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就能解開這個謎底,激發學生對本節課內容的學習興趣。
2講授新課。
在講授新課環節,我組織大家進行“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試驗,本著新課改的教學理念,突出“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原則,因此在試驗開始之前,結合試驗工具“海綿,砝碼,小桌子”來引發學生思考,同時說明在設計時我們要控制變量的重要性,此時安排前后左右四人為一小組,給學生五分鐘左右的時間談論如何進行實驗操作,而后根據不同小組的回答,整理得出統一的操作流程。按照設計思路,班級以中線右邊的小組做“在同一海綿上放兩個小桌,其中一個小桌上放一砝碼”,班級中線左邊的小組做“在同一海綿上放兩個小桌,一個小桌上放砝碼,另一個小桌倒置放砝碼”。在此過程我會對學生操作進行指導,經過十分鐘的小組探究總結,請小組代表發表意見,并且根據學生的回答總結出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壓力的大小以及受力面積。并再次展示雪地圖片,從而學生很快會理解到受力面積不同,發現雪橇的作用原理。
那么接下來我將說明壓力的作用效果在物理學中稱之為壓強,在此突出強調這是本節課學習的主題(板書標題)。并指導學生閱讀教材上有關壓強的定義:物體所受壓力大小與受力面積之比。并提問由學生根據概念寫出壓強的字母表達式以及單位。再次交代根據比值定義法得出公式p=f/s,單位n/m2。我將補充:壓強單位除了n/m2外,還有專業名稱:帕斯卡(pa),并且1pa=1n/m2。
3鞏固提高。
在鞏固提高的環節,本著對忠于教材,回歸教材的理解,此時我將結合書上例題,來使學生對壓強的概念和公式進行深化理解。并且結合生活實例,比如鋪鐵軌要用寬大的枕木,來說增大壓強和減小壓強的應用。
4小結作業。
在小結作業環節,我會采用生生總結,師生總結的方式,來使學生重溫本節課的知識內容。
最后結合學生對壓強概念的理解,指導學生去發現在實際生活中有哪些實例我們是采用增大壓強和減小壓強的原理,以此作為小結作業,來深化學生對本知識點的理解,并激發他們持續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
。
一節物理實驗課的各個課堂教學環節到底有多少東西值得探究,通過參加泰安市初中物理實驗優質課評選活動觀摩,我找到了答案。3月13-15日,泰安市初中物理實驗優質課評選活動在泰安市東岳中學進行,我有幸被學校選派去參加了觀摩,真是受益匪淺,下面是個人的一些體會。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實驗對學習物理教學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新教材中演示實驗和探究實驗貫穿初中物理教學的始終。這次為參賽教師設置的課題是八年級下冊第七章第3節《測量小燈泡的電阻》探究實驗。本節是在學習了歐姆定律以后,對歐姆定律的一個重要應用,也就是伏安法測電阻。老師們在這節實驗課的設計上可謂是各有千秋,亮點紛呈,主要有一下表現:
一、導入方式多樣。
1、由問題導入。比如“物理學中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用什么物理量來表示”“電阻”,“小燈泡是我們比較熟悉的用電器,那么一個小燈泡的電阻會有多大呢,同學們想不想知道?”。
2、實驗現象引入。利用實驗演示滑動變阻器改變燈泡的亮度,學生觀察,老師提出問題:小燈泡在亮度改變的過程中有哪些物理量發生了變化?下面同學們多數會想到電流和電壓,但是電阻會不會發生變化,同學們不能做出準確的判斷,那么到底電阻會不會發生變化,提出問題,引入實驗。
二、矛盾問題的處理技巧。
以外,我們還有沒有辦法間接測量呢,引入伏安法的原理,很科學,過度也很自然。
2、測量結果求平均值的問題。定值電阻隨溫度變化很小,可以認為電阻不變,可以按照“多次測量求平均值”消除誤差,得到電阻大小。但是小燈泡有所不同,它的電阻隨溫度變化明顯,每次測量的數值實際也是不同的,而且是溫度越高電阻越大,這個時候,就不能求平均值了。有的老師沒有提這個問題,有的老師就講的很清楚。
三、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明顯。
參賽老師在這方面都做得很好,不管是導入新課,還是展開實驗,理順實驗環節,明確注意事項,設計電路,設計數據表格,分析數據,總結結論等等各個環節,都以學生的主觀認識為基礎,放手讓學生去想,去設計,教師以問題為引導,但答案都是從學生口中講出來的,推動了學生的思維,完成了思維過程,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效果明顯。
四、現身說法,自我展示,對比提高。
在本節課中老師們都利用了分組實驗的基本模式,有的老師就充分利用了這種小組之間對比競爭的有效基礎,在每個問題和實驗環節上都設計展示和對比,讓學生自己就找到了好答案的優點和壞答案的不足,從而警醒自己,完善提高。比如在設計實驗電路和數據表格時,有的老師就對其中兩組的設計結果進行了展示對比,讓同學們自己比較誰好誰壞。這樣一展示效果不言而喻,使學生便于理解,印象深刻。
五、評估交流部分重要性的體現。
的錯誤利用投影作為案例一個個做了展示,針對性很強,與學生產生共鳴,讓學生一下就找到了自己數據測量產生錯誤的原因,這樣一方面使學生加深了對整個實驗探究的理解,另一方面,錯誤展示清晰明了,便于學生糾正自己在試驗中的問題,規范實驗操作,順利完成實驗。
六、其他值得借鑒的地方。
1、教師教態。同一節課,不同的老師來上,效果確實是不同的,這里面與老師的教學習慣,特別是教態,有很大關系。有的老師在講課時,落落大方,聲音洪亮,擲地有聲,配合適當的肢體語言,帶動效果明顯,掌控課堂的能力很強,學生專注度高。而有的老師,總是走來走去,說話輕聲細語,缺少力度,使學生找不到教師的規律,摸不清步調,師生配合效果欠佳,學生參與度和積極性大大的受到影響。還有我發現,老師在走動當中說的話,學生很少能聽進去,只有站定不動鄭重其事的講話,學生才認為是該聽的而且是重要的。
2、變抽象為形象。在這節實驗課中,在探究實驗的最后,通過分析數據,得出結論“小燈泡的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之后,稍一總結這節課就可以結束了,多數都是這樣設計的。但有一個老師在實驗最后,為了更加直觀形象的證實這一規律,她又親自做了一個演示實驗,自己準備的燈絲,就把這根燈絲連接到電路里,用酒精燈直接給燈絲加熱,然后觀察與它串聯的電流表的示數變化,確實看到電流表示數變小了,說明自身電阻變大了,給聽課學生一個不容置疑的物理規律。像這個規律,如果學生沒有親眼看到,直接告訴他,往往學生對溫度對電阻的影響程度沒有概念,理解不深,甚至似信非信。
近年來,物理教育在初中階段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作為教師,我的確感到義不容辭地要將物理知識傳授給學生,并幫助他們養成科學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這段時間里,我參與了一次初中物理講課評課活動,通過與同行的交流和反思,我對初中物理講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以下是我在這次活動中獲得的心得體會。
首先,在初中物理講課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驗觀察能力。學生通過實驗和觀察,可以更加直觀地理解物理知識,加深對其的記憶。在我的一堂課中,我采用了一個簡單而有趣的實驗,引導學生研究電流通過磁鐵產生的磁場。通過實驗,學生們不僅明白了磁場的概念,還能夠理解電流在磁鐵上受力的原因。他們通過親自動手實驗,親眼看到了電流和磁場的關系,這樣的學習方式既生動又有效。
其次,在初中物理講課中,教師要運用多媒體技術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多媒體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提高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思考。我在一堂課中運用了多媒體演示,展示了電流通過導線時的熱效應。學生們通過觀看電場線的動畫演示、熱成像圖和相關實驗視頻,更加直觀地了解了電流產生的熱效應。他們通過圖像和聲音的感知方式,更好地理解了物理的抽象概念,并能夠運用這些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此外,在初中物理講課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學生應該學會通過實驗和觀察提出問題、構建假設,從而培養科學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我的一堂課中,我設置了一個問題,讓學生探究金屬的熱導性。我引導學生思考并設計相關實驗,通過測量不同金屬的熱導率,讓他們親自參與實驗,并分析實驗結果。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們不僅增強了實驗和觀察的能力,還培養了針對問題的分析和解決能力。
最后,在初中物理講課中,教師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物理知識的學習不僅局限于書本上的理論,還需要學生通過實踐去驗證和應用這些知識。在我的一堂課中,我安排了一個實踐活動,讓學生根據已學的知識,設計和制作一個簡易的木制滑雪設備。通過實際操作,學生們親身體驗了物理知識的應用,加深了對力、摩擦和動力學的理解。他們體會到物理知識的實用性,并對物理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通過這次初中物理講課評課活動,我深刻認識到初中物理教學的重要性和挑戰性。作為教師,我應該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驗觀察能力,運用多媒體技術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并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
說課是教學改革中涌現出來的新生事物,是進行教學研究、教學交流和教學探討的一種新的教學研究形式,小編精心為你整理了初中物理壓強的說課稿,希望對你有所借鑒作用喲。
第一大塊、說教材分析。
第一點、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探究性學習是一種以問題為載體、以主動探究為特征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在學習中自主地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獲得結論的過程。本節安排了“探究影響液體壓強大小因素”的活動,讓學生在自我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能力,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引領學生以積極的心態參與研究性學習活動。探究性活動還有利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利于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其創造思維能力;為學生驗證假說提供了科學方法。因此本節課重要性顯而易見。
第二點、教學目標。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有效的學習始于準確的知道希望達到的目標是什么?!彼詼蚀_、易懂、可行、可測的目標能使學生明確學習的方向和任務,從而選擇正確的學習方法進行有效的學習。我依據《物理課程標準》相關要求,同時針對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結合教材,本著面向全體,使學生全面主動發展的原則,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請各位評委看投影。
(1)知識與技能。
認識液體對容器底部和側壁有壓強、液體內部有壓強。
知道液體壓強的特點和影響液體壓強大小的因素。
(2)過程與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科學研究方法的教育,讓學生體驗探究過程,感悟研究物理的過程和方法,享受學習的愉悅。
第三點、重點和難點。
本節重點放在知道液體壓強的特點,因為這是解釋社會生活中相關現象的基礎知識。
難點放在探究影響液體壓強大小的因素,因為其中研究問題的過程和方法盡管在前面已初步接觸,但學生只是停留在表面,并沒有深入理解,對學生來說仍然比較陌生,我將主要用實驗的方法突破這一難點。
第四點、課時安排。
本節安排1課時,因為研究影響液體內部壓強大小的因素時,只要得到壓強與深度、液體密度的定性關系,并不要求定量計算,這樣容量就較少,能夠用1課時完成。
第五點、教具準備:
請各位評委看投影。
學生用:u形管壓強計、刻度尺、盛水的大圓筒、水、鹽水(以上器材,每兩位學生一組)。
只有準備充分的教具,才能保證實驗的順利進行,而實驗又是中學物理教學的基礎。實驗能為學生學習物理提供符合認識規律的環境;能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激發學習的求知欲望;是發展學生能力和使學生得到科學方法訓練的重要途徑;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素養和科學作風。因此選擇以上教具。
第二大塊、說教學方法:
總結。
歸納、交流與合作的學習方法獲取知識,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使學生從“學會”轉化成“會學”,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
第三大塊、說教學程序。
第一步、設置情景,引入課題。
利用多媒體展示三個問題:
(1)潛水員為什么要穿潛水服潛水?
(2)潛水艇下潛的深度為什么會有限制?
(3)深海中的魚捕到岸上為什么常常會死亡?
教育專家指出:學習效果的好壞主要取決于學習的興趣和注意力的集中程度。斯托克威也曾說過:“要想快速有效地學習,任何東西你必須看它、聽它和感覺它?!痹O計以上問題旨在設疑,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是注意力分散的學生,能很快地把注意力集中在這些問題上。
第二步、演示實驗,提出問題,進行猜想。
請各位評委看投影的五個實驗。
(1)薄塑料袋裝滿水后鼓起來,學生用手指觸及其表面,會感到有壓力。
(2)向上端開口、下端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中緩緩加水,觀察橡皮膜形狀的變化。
(3)向上端開口、側面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中緩緩加水,觀察橡皮膜形狀的變化。
(4)將上端開口、下端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豎直插入水中,觀察橡皮膜形狀的變化。
(5)做課本圖9-11實驗,觀察橡皮膜形狀的變化。
這五個實驗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先演示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的現象分析其中的道理,符合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特點。經過這五個實驗的分析,學生已經知道液體對容器的底部和側壁有壓強,液體內部有壓強,有助于接著提出問題:影響液體內部壓強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引導學生要結合生活中的經驗常識和已有的知識進行合理的猜想,不能毫無依據亂猜。
第三步、設計并進行實驗。
學生猜想后,安排學生分組討論實驗方案,設計時要注意使用“控制變量法”,討論完后各組派代表匯報本組實驗方案,大家互相點評并完善。通過這些活動,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啟發、集思廣益、取長補短,從而達到從不同角度來認識事物、現象,深入全面理解所學的知識,這樣學得的知識能夠保持較深的記憶。
方案成熟后學生分組進行實驗,并將實驗結果填入表格。老師對學生實驗進行指導,在實驗前用投影提醒學生注意以下四點,請各位評委看投影:
(1)、壓強計的探頭插入水中前,應注意u形管兩側的液面不能出現高度差。
(2)、測定在同一深度水向各個方向的壓強時,一定要使金屬盒保持在同一深度處。
(3)、本實驗中,在壓強計的探頭插入水中由淺入深的過程中,我們要仔細觀察u形管中兩管液面高度的變化;在測定同一深度水向各個方向的壓強而轉動壓強計的探頭時,我們必須認真觀察兩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是否改變。
(4)、玻璃儀器,輕拿輕放,以免打壞。
第四步、各組用比較法分析實驗數據,得出結論并派代表匯報。
第五步、老師評價。
老師根據剛才的課堂討論、學生實驗、師生對話、結論匯報,對表現比較優秀的同學們及時給予表揚,一方面是對優秀同學的肯定,另一方面也是對其他同學的鼓勵,能使全體同學都有進步。
第六步、由學生歸納小結本課學習內容。
小結是一節課中不可缺少的環節,它有利于學生對知識及時鞏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七步、當堂鞏固:內容是實驗冊第58頁“www”中的第1、2兩題。
這兩題正好復習了課堂上的實驗,及時測驗,及時反饋,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第四大塊、說作業與板書設計。
第一點、作業設計:
課本第68頁“www”中的第1、2、3三題、自學信息庫中的推導液體壓強計算公式。
第一題、與生活聯系,讓學生感受物理無處不在,身邊也有許多的物理知識。
第二題、講述前人做的實驗,這個小實驗一般人不會相信,不能理解,而學過相關知識的同學能很容易解釋,可見學習物理知識很有用處,能解釋一些奇怪的現象,也能揭穿社會上一些騙人的小把戲。
第三題、讓學生做身邊的小實驗,使學生感受實驗不一定非要在實驗室進行,糾正學生的錯誤觀點。
前三題都較簡單,可滿足全體同學的學習需要,布置自學信息庫中的推導液體壓強計算公式,目的是滿足學有余力學生的需要。
第二點、板書設計:
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
1、液體對容器底部和側壁有壓強、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2、在液體內同一深度處,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大小相等。
3、液體內部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為了突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我將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作為板書,并采用提綱式的板書,這種形式條理清楚,一目了然。
1.評課是教師基本功之一。
評課能表現出自己在教育、教學、專業素養方面所具有的水平,通過對他人課堂教學的評價,展示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學方法和學科專業方面的能力。
2.評課能促進自身的發展。
通過評課可以吸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借鑒別人成功的經驗,為自己的提高找到捷徑。如果覺得別人的教學有需要改進的地方,也就避免了自己在教學中出現同樣的偏差。在評課的過程中使自己不斷學習提高。
3.評課是教師成長的動力。
對授課者來說,別人的肯定或者否定都是寶貴的。贊揚是鼓勵,批評是激勵,鼓勵和激勵同等重要。贊賞會使你充滿信心,批評能使你發奮圖強。對評課者來說,一次友善、真誠、高標準的評課會給別人留下深刻的記憶,不管你的評課轟轟烈烈還是平平淡淡,都可能會讓別人終身受益,說不定你已經成了授課者心中的“偶像”,成了他心目中永遠的老師!
1.評教學內容。
(1)教學內容的選擇、廣度和深度。
在實際教學中,一般是按教材進行教學,但對教材所提供知識的應用和挖掘是不統一的,教材內容也不是一節課教學內容的全部,課堂教學的全部內容包括教材和教材以外的內容都要符合初中學生的認知特點,使學生學得懂、學得有興趣。
(2)教學過程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教師對知識的講授要輕重有別,要圍繞重點內容,用有效的教學方式、器材或手段幫助學生理解難點知識。
(3)對概念或規律的講解正確。
教師在教材分析和教學過程中舉出的實例不能出現科學性的錯誤是物理課的最基本要求,要避免課前準備不充分,課堂上隨意舉例的現象,比喻或與實際的聯系都要符合科學規律,符合客觀實際。
(4)實驗的選擇、操作和分析。
實驗內容要注意針對性、實效性和可見度,實驗數量與本節教學內容相匹配,教師操作正確、規范,需要學生動手的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
(5)注意教材中對學生能力和思想教育方面的要求。
教材中對學生多方面能力的要求不同于對知識的要求,不能忽視,而思想方面的教育貫穿于全過程,不要有人為灌輸的痕跡。
2.評教學方法。
(1)教學過程中的因村施教。
(2)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思維的'啟發。
要充分啟發學生的思維(包括讓學生做練習),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創造公平、和諧的學習環境。
3.評教學素養。
(1)課型選擇和教學環節的安排及時間分配合理。
(2)教態自然,語言生動、流暢。
(3)板書、板畫規范,熟練,恰當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4)課堂氣氛和諧,教師應變能力強。
4.評教學效果。
(1)學生能提出問題或發現問題。
(2)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設計和操作實驗的能力。
(3)用學過的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包括做練習)。
(4)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團結合作精神或批判精神的體現。
5.總體評價。
(1)對一節課的整體印象(可以概括成簡短的幾句話)。
(2)有創新或特別值得提倡的方法、實驗設計等。
(3)提高或改進方面的建議,供教師參考。
評課沒有一定的規則和格式,不同學科也有自己不同的特點,但我們的目標是相同的:通過評課表現風格、增進友誼、提高能力,使所有教師都在評課活動中共同成長。
注:評課要點是評課時可以考慮的一些因素,不必面面俱到,也不需要按要點逐條依次評析。評課過程中各因素的先后順序也可以隨不同課型或個人習慣而變化。
近年來,物理教育在初中階段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如何科學評價和總結自己的課堂教學,不斷提高自身教學水平,是每一位物理學教師需要面對的問題。下面我將結合自身的經驗,就初中物理講課評課心得體會進行闡述。
第一段:優化教學設計,提高效果。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合理而充實的教學設計是課堂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關鍵所在。在準備一堂新的物理課時,我會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背景知識,結合教材內容,制定合適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以前的講課中,我常常忽視了學生的實際需求,導致他們難以理解和應用物理知識。通過反思,我意識到自己應該將學生置于物理知識的實踐語境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激發他們主動學習的動力。在教學設計方面,我逐漸引入案例分析、實際觀察、實驗模擬等實踐性操作,使學生在實踐中感受物理的魅力,加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第二段:加強教學方法,有效提升能力。
在物理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法直接關系到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能力。在我的課堂中,我經常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探究式學習等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例如,我經常使用PPT來展示物理實驗的過程和原理,使學生能夠直觀地理解并模擬實驗的過程。同時,我鼓勵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通過討論和合作,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課堂上,我注重提問,引導學生思考和分析,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通過不斷嘗試和改進教學方法,我發現學生在物理學習中的積極性明顯提高,學習效果得到了顯著的提升。
第三段:關注學生情感,促進和諧發展。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我意識到學生的情感因素對學習的重要性。因此,我注重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和互動,關心他們的思想和情感變化。我會利用班會、個別談話等形式,了解學生的學習動力、學習壓力和學習習慣,及時進行指導和幫助。在課堂上,我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給予他們鼓勵和肯定,并積極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價值觀,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和自主學習能力。通過關注學生情感,我發現學生與我之間的師生關系更加融洽,課堂氣氛更加和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第四段:善于評價和反思,持續提高自我。
作為一名初中物理教師,我深知反思和評價的重要性。因此,我經常在課程結束后進行總結和反思,并利用學生反饋和同事的建議進行自我評價和改進。通過對自己教學過程的回顧,我能夠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和問題,并盡快解決和改進。例如,在以前的課堂中,我往往缺乏系統性地評價和總結學生的學習成果和學習情況,在反思后,我開始制定針對性的評價標準和方法,及時給予學生反饋和指導,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和自主學習能力。通過持續的評價和反思,我逐漸提高了自己的教學水平,取得了更好的教學效果。
第五段:持之以恒,不斷追求進步。
初中物理教學是一項復雜而具有挑戰性的工作。作為物理教師,我深知要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不僅需要不斷學習和更新物理知識和教學理念,更需要持之以恒,不斷追求進步。我將堅持教書育人的理念,以學生為中心,努力引導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同時,我還將利用教學科研和學科競賽等渠道,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和發展空間。我相信通過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不斷追求進步,我一定能夠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為學生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總結起來,初中物理講課評課心得體會涉及到優化教學設計、加強教學方法、關注學生情感、善于評價和反思以及持之以恒,不斷追求進步等多個方面。只有不斷提高自身教學水平,才能夠更好地引導和培養學生,激發他們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和熱愛,助推物理教育事業的發展。
近年來,初中物理作為一門基礎科學學科,逐漸引起了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視。作為一名初中物理教師,我深感自己的責任重大,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在這一過程中,我積累了許多心得體會,感受到了許多收獲。下面我將結合自身經驗,總結出幾點初中物理講課評課的心得體會。
首先,在講課前,我們應該對教材進行全面深入的研讀,確保對教材內容無一遺漏,了解應掌握的知識點和學習目標。只有通過深入研究教材,我們才能把握教材的重難點,從而更好地進行課堂教學。同時,還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掌握他們的學習能力和興趣,根據學生的需求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只有做到這一點,我們才能有效地引導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
其次,我們在進行講課時要注重方法的多樣性,做到因材施教。學生的個體差異較大,我們不能一概而論,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例如,在講解抽象的概念時,我們可以通過實例和實驗進行演示,以提高學生的理解力;在講解公式推導時,我們可以提示學生一些技巧和方法,以加深他們對公式的理解。只有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我們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克服困難,提高學習效果。
第三,課堂講解時,我們應注重啟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物理學科的核心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多引導學生的思維,培養他們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我們還可以通過開展實驗和小組活動,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他們的動手實踐能力。只有通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思維能力,我們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第四,我們在評課時應多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建議,總結經驗,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學生是課堂的主體,他們對教學的感受和理解很重要。我們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通過課后討論和問卷調查等方式,收集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同時,我們還要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不斷總結出一套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果。只有不斷反思和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我們才能適應時代的變化,更好地滿足學生的需求。
最后,初中物理教學是一項挑戰和艱巨的任務,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能夠感受到工作的樂趣和成就感。通過對初中物理講課評課的心得體會,我們可以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更好地引導學生,促進學生成長。因此,我將積極改善自己的教學方法,不斷拓展教學思路,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同時,我也希望廣大初中物理教師能夠相互分享心得,共同進步,為培養我國的科學人才做出更大的貢獻。
任何一位老師都離不開。
這是老師自我提升的一種方式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初中物理壓強教學反思范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講授了《科學探究:液體的壓強》,在教后我體會很深,現結合這次課程培訓,將教學體會總結如下:
在本節課中,體現了新課改教學的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經歷了“觀察----猜想----探究-----應用”的物理科學探究過程,在探究過程中我比較恰當的把握學生的經歷水平、反應水平、領悟水平。在教學中基本做到了三講三不講,注重了規律、思路、技巧和方法的教學。特別是在科學探究方法上,注重了利用已有知識進行理論推導,又用實驗驗證結論的可靠性。結果是異曲同工,從而使得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大提高。
此外,我覺的在各個環節的過渡上基本做到了銜接緊密。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得相對輕松,能從興趣出發,敢于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組內積極討論,做到在交流中學習,在實驗操作中認真謹慎,分析論證結論比較準確。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
本節課的教學總體是成功的,但仍有不足之處:
1、在制作。
課件。
上不夠完美。
2、在理論推導過程中應給學生再多一點時間,充分讓學生進行展示。
3、在知識的應用,特別是拓展應用-----液體壓強的傳遞這個環節,鼓勵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多舉例,或老師提供給學生更多的素材。
4、在有些環節中我的語言不夠簡練。
5、這節課的內容比較多,在處理連通器和帕斯卡原理時時間比較緊張在授課時將本節課分為兩節課,我自己覺得對這一部分處理的不太好。
努力的方向:
如果再讓我講這節課,我會進一步研究教材,充分了解學生的學情,從學生的興趣和已有的更貼近的感知水平出發,設計更合理的教學環節,在教授過程中進一步完善“自主高效,多維互動”的開放式創新性課堂教學體系;刪去無效課堂環節,進一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突出因材施教;使師生的合作學習活動更默契。加強自身素質的提高,為學生創設更感興趣的情景,使學生從身邊的生活實例中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再利用所學知識從物理走向社會。同時還要加強學生思維的發散,使之學習、掌握、應用多種科學探究方法,做到“授之一漁勝過授之一魚”;在學生的探究實驗中要加強對學生的實驗指導,使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的輕松氣氛中學習;注意學生的差異,做到因材施教,全面提高課堂效益。
這是一堂《壓強》的復習課?!秹簭姟愤@一章共有壓力壓強、液體壓強和流體壓強三部分組成。對于初三第一輪復習的具體情況,這節復習課我設計的基本思路是:突出重點知識兼顧全面復習,始終以壓強的概念貫穿整節課,以之為主線,把各部分知識緊緊聯系在一起,并結合生產生活中的實例開展課堂討論,強化基本能力的訓練,重視課堂反饋,用以來達到提高復習教學的效果。在這節復習課中:
1.成功運用了多媒體,有效的進行了物理與信息技術課程的整合。
在這節復習課中,我將平時的powerpoint演示課件改成prontpage的網絡課件,讓學生以上網的形式在網上自由瀏覽以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由于是復習課,可以放手讓學生復習自己薄弱的部分,這樣既節約了大量的課堂演示時間,又在盡可能短的時間里將整個復習的知識網絡展現在學生的面前。時間充裕的學生還可以點擊瀏覽相關的知識鏈接,在internet上了解更多的壓強知識。這也充分體現了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體,有效利用了物理與信息技術課程的整合。
2.設計與生產生活有關的flash動畫,讓學生從實踐中復習鞏固本節的重點知識。
在復習增大和減小壓強方法的過程中,我選用了生產生活中的一些實際應用,例如,鋒利的刀口、鐵軌鋪枕木、駱駝的腳掌比較大等等實例,以flash動畫的形式展現在學生的面前,讓學生討論其中的道理,自然而然的知曉了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使學生的印象非常深刻。
3.尋求實際與知識點的有效結合。
在復習到氣體流速與壓強的關系時,我在網上搜尋并截取了一段關于龍卷風的視頻,讓學生親眼見識到了龍卷風的威力。讓學生很自然的想到這是空氣流速與壓強的關系,從而使學生牢固的掌握了它們之間的關系,從而進一步鏈接到飛機的外型與升力的關系。
4.設計有答案提示的反饋練習。
在本節課最后,我精心挑選了一些有針對性的練習題,這些習題都是當學生作出自己的答案之后會給出詳細的分析是對還是錯,完全讓學生自主的學習,自己把握復習的深度。
在這節復習課中,學生充分體會了物理與信息技術課程整合的實效性,能讓學生的知識面更加寬廣,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網絡教學中考慮到知識應用和鏈接的問題,卻忽視了實驗教學,忽視了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在今后的教學中應注意互相結合,使學生課堂更加有效而豐富多彩。
《大氣壓強》這節課主要講的是關于氣體壓強中大氣壓強的初步知識,與前面所學的固體壓強,液體壓強一起構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體系。初中生的認識感性多于理性,學習的動力和熱情大多來自他們的興趣;而物理教學又以實驗為基礎,實驗幾乎始終伴隨著整個教學過程,所以在教學中,讓學生親身實踐,體驗大氣壓的存在,討論大氣壓的特點,應用大氣壓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一起參與動手做,給學生親近感和真實感。
這堂課如期完成既定教學目標,學生總體反應比較好。我個人認為這堂課有以下幾個特點;演是實驗;易拉罐壓癟,燒瓶吞氣球實驗,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引入大氣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自己動手做覆杯實驗,擠壓皮碗實驗,礦泉水瓶扎孔裝水不流實驗,模擬馬德堡半球實驗,學生參與探究,體驗大氣壓的存在,使課堂氣氛活躍,互動有效,讓學生真正動起來。利用生活實際中的事例,深化對大氣壓的理解。大氣壓強在生活中的應用很多,除了教材中提及的外,教師可以讓學生放開思維舉出實際生活中的例子。讓分組討論,看哪一個組舉出的例子最多,學生會舉出許多非常好的例子,例如:“醫生上常用的拔火罐”、“用鋼筆吸墨水”“、用塑料管從瓶口吸飲料”“、塑料掛衣鉤”、“注射器吸藥液”等等。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對學生舉的例子可以讓學生自己利用大氣壓強解釋,對解釋不圓滿的教師再加以補充,這樣也培養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時間允許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活塞式抽水機和離心式水泵的畫面。說明它們的工作都是利用了大氣壓強,讓學生真正感覺到物理知識確實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大氣壓的測量方法,首先做大氣壓支撐水柱的實驗,讓學生獲取感性認識,引導學生分析在實驗時應該用密度較大液體,在液體中密度最大的是水銀,所以把水改為水銀,量筒改為托里拆利真空管,這樣逐漸過渡地引出托里拆利實驗比較自然,效果好。
存在的主要問題。
教學實踐后,發現與自己預設的還是有很大區別:比如:在“覆杯實驗”中,有的同學提出,硬紙片不掉下來,是不是被水“粘”住了?這是在課前沒有預料到的,以后應注意此類問題的出現。我應該設計怎樣的實驗去證明:紙片不掉下來是由于大氣壓作用,而不是被水“粘”住的?、課堂中實驗較多,但對實驗進一步的剖析深度不夠,有些同學可能還會存在一知半解現象。雖然小實驗準備的較多,但是還是不夠充分。如覆杯實驗時,第一次選擇的紙片不夠平直,實驗險些失敗。
。
1.理解大氣壓強的存在和大氣壓強產生的原因.能說出幾個證明大氣有壓強的事例。
3.知道托里拆利實驗說明什么.知道大氣壓強的大小。
橡皮碗一對,茶杯,硬紙片,大、小試管,水。
現在我們學習大氣壓強的知識.先請同學們看兩個實驗。
演示課本圖11—2、11—3實驗.演示前說明做法。
讓學生討論:什么原因使兩個皮碗緊貼在一起拉不開呢?
什么原因使硬紙片不掉下來呢?
向上托住硬紙片不掉下來的力,也只能是空氣產生的。
上面的實驗證明,大氣對浸在它里面的物體有壓強。
人們很早就對大氣壓強進行研究了.讓學生閱讀課本中的馬德堡半球的故事.并討論原因。
講述大氣壓強產生的原因。
1.大氣對浸在它里面的物體有壓強.大氣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1.馬德堡半球實驗表明大氣壓強很大。
2.伽利略的學生托里拆利測出了大氣壓的值。
演示托里拆利實驗,邊做邊講。
讓學生思考并試著回答:
(1)水銀柱上方是真空還是空氣?
(2)是什么力量支持著水銀柱不落下來?
教師解釋水銀柱不落下來的原因.這個實驗表明水銀柱的壓強等于大氣壓強。
p=gh=13.6kg/m3×9.8n/kg×0.76m=1.01×105pa。
1.大氣壓強等于760mm高水銀柱產生的壓強,約為105pa。
即大氣壓強約等于10m高(三層樓高)的水柱產生的壓強.。
介紹大氣壓發現的歷史:抽水機為什么只能把水抽到10m.。
討論:大氣壓為什么沒有把我們壓癟?
先猜后演示.再討論原因,教師歸納、解釋.。
1.課本中本節練習題1、2.。
2.課本中本章后的習題3.。
3.閱讀章后的“大氣壓發現的歷史”.。
壓強的概念較為抽象,學生初學及易與壓力的概念混淆不清,為了讓學生較好的理解壓強與壓力的區別,做好探究壓力作用效果有關因素的實驗是本節課的關鍵,為提高學生的探究學習興趣,可讓學生自行設計各種各樣的實驗,讓學生在探究中進一步了解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獲取相關的知識,同時,為壓強概念的形成做了很好的鋪墊。另外本節課的內容與生活聯系較為緊密,應讓學生充分列舉日常生活中與壓強有關的現象,并加以解釋,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學生對壓強概念的理解。
教材分析:
1、教材的感性材料豐富,每一個知識點都是從觀察或實驗引入的,符合八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
2、書中的插圖極富啟發性和趣味性,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課本讓學生通過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那些因素有關”,極大程度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鍛煉了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實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情分析。
1、八年級的學生正處在青少年時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較強的觀察能力。半年的物理學習,已經具備一定的實驗探究能力以及簡答物理研究方法。正處于邏輯思維能力發展的最佳時期。
2、學習的內容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生活體驗,如書包帶做的寬比較舒服等有關事例。本節課所學生涉及的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系緊密,使學生具備了一定的生活體驗,進而使學生由對生活現象的初步了解,通過實驗探究,觀察現象,邏輯推斷,最后上升為理論認識。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壓強的概念。
2、理解壓強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了解增大或減小壓強的主要方法。
3、能用壓強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過程與方法。
1、觀察生活中各種跟壓強有關的現象,了解“對比”這種物理思維的基本方法。
2、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關,經歷探究的主要環節。通過探究實驗,觀察實驗現象、采集實驗數據,獲得對壓強比較深入的了解,初步學習使用控制變量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經歷觀察、實驗以及探究等學習活動,培養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通過親身的體驗和感悟,獲得對壓強基本知識理解的感性認識,為深入理解和應用這些知識打基礎。
3、通過探究性物理學習活動,獲得成功的愉悅,培養參與物理學習活動的興趣,提高學習的自信心。
4、感悟科學是人類創造發明的基礎,激發學習熱情。
重點:壓強的概念以及增大(或減?。簭姷姆椒?。
難點:壓力和重力的區別。
教具:壓力作用效果演示器材(每小組一組器材,課前發放)課件。
教學過程。
一、壓力。
多媒體播放圖片:茶杯放在桌面上;木塊放在斜面上;往墻上按圖釘。請同學們畫出三種情況下壓力的示意圖。
教師小結:有些壓力是由重力作用產生,但大小不一定都等于重力,方向也不一定相同,有些壓力卻與重力無關。當物體靜止在水平面上時,壓力在數值上等于物體的重力。
1、壓力的作用效果。
先讓學生用食指和大拇指輕輕夾著一支鉛筆(或圓珠筆),兩個手指的感受有何不同?
想想議議活動蚊子與駱駝的故事。
學生觀察討論后后發現:壓力的作用效果不僅與壓力有關還與受力面積有關。
學生實驗探究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提出問題: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關?怎樣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
猜想和假設:
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壓力大小有關,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壓力作用的效果跟物體間接觸面積有關。
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都有關。
設計實驗:
實驗方法:
1、控制變量法2、轉換法:通過比較海綿在壓力作用下物體凹陷的深度來比較壓力作用效果。
實驗步驟:
在海綿上,
第一步小課桌桌腿朝下放在海綿上,觀察海綿的凹陷的深度。
第二步小課桌桌腿朝下放,上放砝碼,放在海綿上,觀察海綿的凹陷的深度。
第三步小課桌桌腿朝上放,上放砝碼放在海綿上,觀察海綿的凹陷的深度。
比較第一二步觀察海綿狀泡沫塑料的凹陷深度,來比較當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的關系;比較第二三部觀察海綿泡沫塑料凹陷深淺來比較當壓力相同時,壓力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的關系。
引導學生總結實驗結論:當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明顯;當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2、壓強的概念。
物理學中引入壓強用來表示壓力的作用效果。在物理學中,把單位面積上所受到的壓力大小叫做壓強。壓強的計算公式:通常用p來表示壓強,f表示壓力,s表示受力面積,則壓強公式為p=f/s。壓強的單位:帕斯卡,簡稱帕。
介紹法國科學家帕斯卡在物理研究方面作出的貢獻以及1pa壓強的大小。
鞏固練習(投影例題)師:請同學們比較芭蕾舞演員和大象對地面壓力作用效果的大小。
學生先在座位上練習,后請兩位學生上臺板演,最后教師評講。
3、如何增大和減小壓強。
想想議議活動:下面三幅圖中哪些要增大壓強、哪些要減小壓強?通過什么辦法增大壓強或減小壓強?”
歸納出增大或減小壓強的方法。
增大壓強的方法:增大壓力或減小受力面積。
減小壓強的方法:減小壓力或增大受力面積。
結合今年魔術明星劉謙大紅大紫現象引題,讓四組學生以四個有關大氣壓強的簡單、神奇、有趣的魔術吸引學生眼球,激發他們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入課題。
二、實驗導航,手腦并用、新課講授。
(一)大氣壓強的存在。
1、大氣壓現象說明。
2、實驗分析大氣壓強的方向。
3、結合液體壓強產生的原因引導學生分析大氣壓強產生的原因。
4、老師把魔術之一做為示例講解后,引導學生解釋其他三個魔術現象。
5、觀看“馬德堡半球實驗”動畫,并讓學生用吸盤模擬做實驗,對大氣壓強的存在和大小有所認識。
(二)大氣壓強的測量。
1、引導學生用身邊的器材如吸盤、玻璃板、彈簧測力計等粗略測量大氣壓強的大小,理解其中原理和數據處理方法。
2、介紹準確測量大氣壓強的方法:托里拆利實驗,通過觀看視頻讓學生了解實驗原理、過程方法、注意事項、會進行現象分析和結果討論,知道大壓強的準確數值和影響實驗結果的原因,并了解為什么不用水來做該實驗的原因。在這個自主探究性學習活動中,進一步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步步深入,循序善誘,讓學生學會了用轉換法的思路和等效替代的方法來獲取科學知識,以此達到對該教學重點和難點的突破。
(三)大氣壓強的大小。
1、通過觀看視頻知道大氣壓強的大小會隨著高度和天氣的變化而改變。
2、結合初二知識回顧讓學生學會聯系沸點和氣壓的關系,知道大氣層壓強對沸點的影響。
3、簡單認識高壓鍋的工作原理。
4、大氣壓強的測量儀器:金屬盒氣壓計和水銀氣壓計。
(四)大氣壓的應用。
1、學生根據學習的知識聯系生活中大氣壓的相關應用。
2、觀看視頻,進一步加深對大氣壓應用的理解。
3、通過老師的引導指點能準確解釋大氣壓應用相關知識。
4、課外拓展:抽水機(輔助視頻分析講解)。
三、講練結合,有機拓展、回歸生活。
課堂練習設計:
1、用自來水鋼筆吸墨水時,只要把彈簧片按幾下松開,墨水就吸到橡皮管里去了,這是因為()。
a、橡皮管有吸力。
b、彈簧片有吸力。
c、大氣壓的作用。
d、橡皮管里真空有吸力。
3、托里拆利實驗中,玻璃管內液柱的高度取決于()。
a、外界大氣壓強。
b、外界大氣壓強和管的粗細。
c、外界大氣壓強和液體密度。
d、外界大氣壓強和玻璃管的傾斜程度。
4、下列現象中,不屬于利用大氣壓的是()。
a、自來水筆吸黑水b、抽水機抽水。
c、用吸盤搬運玻璃d、高壓鍋煮飯。
5、有一種用塑料或橡皮制造的掛衣鉤,中間是一個空的“皮碗”,如圖所示,可以把它按在光滑的墻或玻璃上,在鉤上再掛上幾件衣服也不會掉下來,這是因為()。
a.墻對它有吸力。
b.玻璃對它有吸力。
c.衣釘對墻或玻璃有附著力。
d.大氣壓的作用。
6、最早測出大氣壓值的科學家是()。
a、伽利略b、牛頓。
c、托里拆利d、奧托格里克。
7、在大氣壓等于760mmhg高的房間里做托里拆利實驗時,結果管內水銀柱高度為740mmhg,其原因是()。
a、管子內徑太小b、管子上端有少量空氣。
c、管子太長d、管子傾斜了。
8、把充滿水的啤酒瓶倒立在水中,然后抓住瓶底慢慢向上提,在瓶口離開水面之前,瓶底露出水面的部分將()。
a、充滿水。
b、瓶內外水面始終保持相平。
c、酒瓶中無水。
d、有水但不滿。
四、回顧小結,活動遷移、課后研討。
(一)先組織學生回顧小結,以便學生系統掌握所學知識。
(二)設定兩個課后活動:
1、怎樣將底部有小孔的飲料瓶灌滿水?“(灌滿水,蓋上蓋拿出水面即可)。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思考,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安排學生進行用吸管搬運乒乓球比賽的游戲活動,游戲規則是不允許用手接觸乒乓球。(用吸管吸球搬運即可)。這個游戲寓教于樂,活躍了學習氣氛,激發了學生學習物理的熱情和興趣,也增進了學生競爭合作關系。
(三)設計兩個課后研究問題:
1、收集和了解身邊與大氣壓有關的現象及應用。
2、撰寫小論文:《假如沒有了大氣壓》,學生可任選其一。這樣設計讓學生關注生活中的物理,培養學生應用物理知識能力及想象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科學素養。
(四)課后鞏固練習。
這兩天我們正在學習“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本章節的知識點只有一個,就是流體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小,流速小的地方壓強大。針對教材的這一特點,我做了兩個演示實驗把這一個知識點講清楚后,就拋出了幾個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
1、你知道抽油煙機是怎樣把油煙抽走的嗎?
2、你知道汽車外形為什么上方是凸的下方是平的?
3、杜甫的詩句“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你從物理學的角度怎樣理解。
學生經過激烈的討論后更進一步明白了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之后我順勢利導問道:“天上為什么會下魚?”汽車賽車的尾翼為什么是倒置機翼?等,這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增,紛紛說出自己的理由。最后用了五分鐘的時間來完成課后練習,從巡視學生做作業情況來看教學效果非常好,平時上課根本不聽課的學生都做的非常好。美中不足的是這節課應該提供一些實驗器材,讓學生根據所提供的器材做一些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猜想。通過這樣一節課我更加認識到激發學生的興趣才是課堂成功的關鍵,事實也的.確如此,學生對知識應用是最感興趣的,每次一講到應用的實例和做實驗學生都非常認真。
運用氣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系解釋日常生活中的現象,這是本課的難點。在難點突破方面,本課較好地體現了“設疑———解疑———質疑”不僅是一個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還是一個不斷深化知識結構和拓展學習能力的過程。
壓強的概念較為抽象,學生初學及易與壓力的概念混淆不清,為了讓學生較好的理解壓強與壓力的區別,做好探究壓力作用效果有關因素的實驗是本節課的關鍵,為提高學生的探究學習興趣,可讓學生自行設計各種各樣的實驗,讓學生在探究中進一步了解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獲取相關的知識,同時,為壓強概念的形成做了很好的鋪墊。另外本節課的內容與生活聯系較為緊密,應讓學生充分列舉日常生活中與壓強有關的現象,并加以解釋,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學生對壓強概念的理解。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感性材料豐富,每一個知識點都是從觀察或實驗引入的,符合八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
2、書中的插圖極富啟發性和趣味性,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課本讓學生通過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那些因素有關”,極大程度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鍛煉了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實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學情分析。
1、八年級的學生正處在青少年時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較強的觀察能力。半年的物理學習,已經具備一定的實驗探究能力以及簡答物理研究方法。正處于邏輯思維能力發展的最佳時期。
2、學習的內容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生活體驗,如書包帶做的寬比較舒服等有關事例。本節課所學生涉及的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系緊密,使學生具備了一定的生活體驗,進而使學生由對生活現象的初步了解,通過實驗探究,觀察現象,邏輯推斷,最后上升為理論認識。
四、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壓強的概念。
2、理解壓強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了解增大或減小壓強的主要方法。
3、能用壓強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過程與方法。
1、觀察生活中各種跟壓強有關的現象,了解“對比”這種物理思維的基本方法。
2、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關,經歷探究的主要環節。通過探究實驗,觀察實驗現象、采集實驗數據,獲得對壓強比較深入的了解,初步學習使用控制變量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經歷觀察、實驗以及探究等學習活動,培養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通過親身的體驗和感悟,獲得對壓強基本知識理解的感性認識,為深入理解和應用這些知識打基礎。
3、通過探究性物理學習活動,獲得成功的愉悅,培養參與物理學習活動的興趣,提高學習的自信心。
4、感悟科學是人類創造發明的基礎,激發學習熱情。
重點壓強的概念以及增大(或減?。簭姷姆椒?。
難點壓力和重力的區別。
教具壓力作用效果演示器材(每小組一組器材,課前發放)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壓力。
多媒體播放圖片:茶杯放在桌面上;木塊放在斜面上;往墻上按圖釘。請同學們畫出三種情況下壓力的示意圖。
教師小結:有些壓力是由重力作用產生,但大小不一定都等于重力,方向也不一定相同,有些壓力卻與重力無關。當物體靜止在水平面上時,壓力在數值上等于物體的重力。
1、壓力的作用效果。
先讓學生用食指和大拇指輕輕夾著一支鉛筆(或圓珠筆),兩個手指的感受有何不同?
想想議議活動蚊子與駱駝的故事。
學生觀察討論后后發現:壓力的作用效果不僅與壓力有關還與受力面積有關。
學生實驗探究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提出問題: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關?怎樣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
猜想和假設:
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壓力大小有關,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壓力作用的效果跟物體間接觸面積有關。
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都有關。
設計實驗:
實驗方法:
1、控制變量法。
2、轉換法:通過比較海綿在壓力作用下物體凹陷的深度來比較壓力作用效果。
實驗步驟:
在海綿上,
第一步小課桌桌腿朝下放在海綿上,觀察海綿的凹陷的深度。
第二步小課桌桌腿朝下放,上放砝碼,放在海綿上,觀察海綿的凹陷的深度。
第三步小課桌桌腿朝上放,上放砝碼放在海綿上,觀察海綿的凹陷的深度。
比較第一二步觀察海綿狀泡沫塑料的凹陷深度,來比較當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的關系;比較第二三部觀察海綿泡沫塑料凹陷深淺來比較當壓力相同時,壓力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的關系。
引導學生總結實驗結論:當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明顯;當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2、壓強的概念。
物理學中引入壓強用來表示壓力的作用效果。在物理學中,把單位面積上所受到的壓力大小叫做壓強。壓強的計算公式:通常用p來表示壓強,f表示壓力,s表示受力面積,則壓強公式為p=f/s。壓強的單位:帕斯卡,簡稱帕,符號pa。1pa=1n/。
介紹法國科學家帕斯卡在物理研究方面作出的貢獻以及1pa壓強的大小。
鞏固練習(投影例題)師:請同學們比較芭蕾舞演員和大象對地面壓力作用效果的大小。
學生先在座位上練習,后請兩位學生上臺板演,最后教師評講。
3、如何增大和減小壓強。
想想議議活動:下面三幅圖中哪些要增大壓強、哪些要減小壓強?通過什么辦法增大壓強或減小壓強?”
歸納出增大或減小壓強的方法。
增大壓強的方法:增大壓力或減小受力面積。
減小壓強的方法:減小壓力或增大受力面積。
課堂小結學生自己談課堂收獲。
六、作業布置1、課后題:2、3、4;2、《練習冊》p14:7,8。
9、1壓強。
1、壓力: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做壓力。
物理意義:物理學中引入壓強用來表示壓力的作用效果。
定義:在物理學中,把單位面積上所受到的壓力大小叫做壓強。
壓強公式為:p=f/s。
壓強的單位:帕斯卡,簡稱帕,符號pa。1pa=1n/。
3、增大或減小壓強的方法增大壓強的方法:增大壓力或減小受力面積。
減小壓強的方法:減小壓力或增大受力面積。
示例。
1.大氣壓強的存在和大氣壓的測定是本節課的重點.。
2.理解活塞式抽水機和離心泵的工作過程是本節課的難點.。
1.學生課前準備:塑料吸盤。
教學設計圖示:
教學課題。
教學目標。
(1)了解大氣壓是客觀存在的.。
(2)了解測量大氣壓的實驗托里拆利實驗.。
(3)了解大氣壓強的值和大氣壓強的單位.。
(4)了解活塞式抽水機和離心式水泵的工作過程.。
(6)了解在溫度不變時氣體的壓強跟體積的關系.。
(7)了解大氣壓強隨高度的增加而減小,大氣壓強值可用氣壓計來測量。
2.過程和方法。
(1)通過觀察一些實驗現象感知大氣壓強的客觀存在.。
(2)通過一些實驗感知大氣壓強的值很大.。
(3)感知人類對大氣壓強的利用.。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通過對大氣壓應用的了解,使學生認識到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3)通過對大氣壓強的認識,使學生領略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教學重點。
大氣壓強的存在和大氣壓的測定。
教學難點。
理解活塞式抽水機和離心泵的工作過程。
儀器材料。
教學方法。
講授、演示實驗、討論相結合。
板書設計。
大氣對浸在它里面的物體有壓強.大氣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托里拆利實驗。
大氣壓強的值等于760mm高水銀柱產生的壓強,等于1.01×105pa。
大氣壓強隨著高度的增加而減?。?。
活塞式抽水機和離心泵。
原理:它們都是利用大氣壓工作的.。
工作過程。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設計。
學生活動設計。
引入:
用問題引入,發揮學生的想象力,鍛煉學生的推理能力,培養發散思維能力。
新課教學。
引導學生注意觀察。
通過歷史故事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演示實驗增加學生的感想認識.電腦動畫演示分步工作過程有利于學生的理解.。
學生討論并猜想。
師:你能不能設計一個實驗證明你的猜想?
學生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
教師引導學生用正確的方法驗證。
師:請同學們看一下實驗,通過這些現象,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演示課本圖8—16中的四個實驗。
讓學生對每個實驗進行解釋,教師作補充和糾正。
啟發學生得出結論。
大氣對浸在它里面的物體有壓強.大氣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簡要介紹奧托*格里克和馬德堡半球實驗。
師:大氣壓有多大呢?想一想如何能測出大氣壓的值?
簡要介紹科學家托里拆利。
放錄像:托里拆利實驗。
師:請同學思考以下問題:
(1)托里拆利實驗中玻璃管上方為什么是真空?
(2)管內水銀柱產生的壓強為什么等于大氣壓的值?
(3)如何計算大氣壓的值?
(4)托里拆利實驗為什么不用水做?
師:大氣壓是不是總等于一個定值?
猜想一下:大氣壓可能和什么因素有關?
師:大氣壓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生產中有哪些應用?
引導學生看課本圖8—20。
師:大氣壓還有一個重要的應用,活塞式抽水機和離心式水泵.。
演示抽水機的連續抽水動作。
用電腦動畫演示活塞式抽水機的分步工作過程。
演示實驗,演示能夠連續工作的離心式水泵.。
然后再用電腦動畫模擬分步工作過程.。
師:為什么工作前要將入水管和水泵內充滿水?
抽水機中水為什么只能隨活塞上升到10m左右?
簡要介紹大氣壓發現的歷史.。
學生思考。
學生思維活躍。
想象豐富。
有很多想法。
(教師講這些想法寫在黑板上,并進行分類)。
學生進行思考、討論。
學生思考、討論后回答。
教師進行引導糾正。
(1)實驗操作中在管中灌滿水銀,堵住管口倒置在水銀槽內,使管內沒有空氣.。
(3)用液體壓強公式可計算出管內液體壓強值,此值等于大氣壓值.。
(4)讓學生通過計算回答。
學生在地理課上學習過隨高度的增加,空氣密度減小,所以能想到和高度的關系.。
學生還會舉出其它例子。
學生通過看圖、閱讀課文回答問題,并填寫課文中的空白.。
學生認真觀察。
課后作業。
教學反饋。
備注。
任何一門學科,都有其所需揭示的內容,物理學科也不例外,而要揭示物理對象的存在、運動、相互作用,就必須先建立物理概念,以概念為思維的細胞、為認識的基本形式,進一步形成物理學的體系與結構。物理概念不僅是物理基礎知識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構成物理規律、建立物理公式和完善物理理論的基礎和前提。中學生感到物理難學,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物理概念沒弄明白。死記公式、題海戰術不是學習物理的方法,而弄清概念的建立過程、內涵和外延,才是學好物理的基本途徑,所以物理概念的教學是掌握物理知識的關鍵,而物理概念教學的有效與否直接決定了物理教學的有效性與質量。本文,擬就以人教版初中物理§14.1《壓強》為案例,來談談我對初中物理概念教學有效性的一點體會.
“壓強”這個概念比較抽象,對于初中學生來看,學習難度更大。記得小時候,我在學習“壓強”這節課中,老師講的很粗糙,只是用了大量的時間來進行習題訓練,由于概念不清楚,對于概念的內涵和外延認識不清晰,在解題中不能靈活有效的運用所學知識,多次碰壁出錯,于是對物理課產生了畏難情緒,對自己的學習能力產生了懷疑,物理成績也一度出現了下滑。幸好自己沒有放棄,刻苦鉆研,終于闖過了這一關。所以,在我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后,在講到“壓強”這一節課時,我特別小心,生怕因為自己的教學不力而使學生對“壓強”學不好,進而對物理課喪失信心與興趣,成為千古罪人。
《大氣壓強》這節課主要講的是關于氣體壓強中大氣壓強的初步知識,與前面所學的固體壓強,液體壓強一起構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體系。初中生的認識感性多于理性,學習的動力和熱情大多來自他們的興趣;而物理教學又以實驗為基礎,實驗幾乎始終伴隨著整個教學過程,所以在教學中,讓學生親身實踐,體驗大氣壓的存在,討論大氣壓的特點,應用大氣壓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一起參與動手做,給學生親近感和真實感。
這堂課如期完成既定教學目標,學生總體反應比較好。我個人認為這堂課有以下幾個特點;演是實驗;易拉罐壓癟,燒瓶吞氣球實驗,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引入大氣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自己動手做覆杯實驗,擠壓皮碗實驗,礦泉水瓶扎孔裝水不流實驗,模擬馬德堡半球實驗,學生參與探究,體驗大氣壓的存在,使課堂氣氛活躍,互動有效,讓學生真正動起來。利用生活實際中的事例,深化對大氣壓的理解。大氣壓強在生活中的應用很多,除了教材中提及的外,教師可以讓學生放開思維舉出實際生活中的例子。讓分組討論,看哪一個組舉出的例子最多,學生會舉出許多非常好的例子,例如:“醫生上常用的拔火罐”、“用鋼筆吸墨水”“、用塑料管從瓶口吸飲料”“、塑料掛衣鉤”、“注射器吸藥液”等等。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對學生舉的例子可以讓學生自己利用大氣壓強解釋,對解釋不圓滿的教師再加以補充,這樣也培養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時間允許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活塞式抽水機和離心式水泵的畫面。說明它們的工作都是利用了大氣壓強,讓學生真正感覺到物理知識確實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大氣壓的測量方法,首先做大氣壓支撐水柱的實驗,讓學生獲取感性認識,引導學生分析在實驗時應該用密度較大液體,在液體中密度最大的是水銀,所以把水改為水銀,量筒改為托里拆利真空管,這樣逐漸過渡地引出托里拆利實驗比較自然,效果好。
存在的主要問題。
教學實踐后,發現與自己預設的還是有很大區別:比如:在“覆杯實驗”中,有的同學提出,硬紙片不掉下來,是不是被水“粘”住了?這是在課前沒有預料到的,以后應注意此類問題的出現。我應該設計怎樣的實驗去證明:紙片不掉下來是由于大氣壓作用,而不是被水“粘”住的?、課堂中實驗較多,但對實驗進一步的剖析深度不夠,有些同學可能還會存在一知半解現象。雖然小實驗準備的較多,但是還是不夠充分。如覆杯實驗時,第一次選擇的紙片不夠平直,實驗險些失敗。
任何一門學科,都有其所需揭示的內容。物理學科也不例外,而要揭示物理對象的存在、運動、相互作用,就必須先建立物理概念,以概念為思維的細胞、為認識的基本形式,進一步形成物理學的體系與結構。物理概念不僅是物理基礎知識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構成物理規律、建立物理公式和完善物理理論的基礎和前提。中學生感到物理難學,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物理概念沒弄明白。死記公式、題海戰術不是學習物理的方法,而弄清概念的建立過程、內涵和外延,才是學好物理的基本途徑,所以物理概念的教學是掌握物理知識的關鍵,而物理概念教學的有效與否直接決定了物理教學的有效性與質量。本文,擬就以人教版初中物理§14.1《壓強》為案例,來談談我對初中物理概念教學有效性的一點體會.
“壓強”這個概念比較抽象,對于初中學生來看,學習難度更大。記得小時候,我在學習“壓強”這節課中,老師講的很粗糙,只是用了大量的時間來進行習題訓練,由于概念不清楚,對于概念的內涵和外延認識不清晰,在解題中不能靈活有效的運用所學知識,多次碰壁出錯,于是對物理課產生了畏難情緒,對自己的學習能力產生了懷疑,物理成績也一度出現了下滑。幸好自己沒有放棄,刻苦鉆研,終于闖過了這一關。所以,在我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后,在講到“壓強”這一節課時,我特別小心,生怕因為自己的教學不力而使學生對“壓強”學不好,進而對物理課喪失信心與興趣,成為千古罪人。
任何物體能承受的壓強有一定的限度,超過這個限度,物體就會損壞。
物體由于外因或內因而形變時,在它內部任一截面的兩方即出現相互的作用力,單位截面上的這種作用力叫做壓力。
一般地說,對于固體,在外力的作用下,將會產生壓(或張)形變和切形變。因此,要確切地描述固體的這些形變,我們就必須知道作用在它的三個互相垂直的面上的力的三個分量的效果。這樣,對應于每一個分力fx、fy、fz、以作用于ax、ay、az三個互相垂直的面,應力f/a有九個不同的分量,因此嚴格地說應力是一個張量。
由于流體不能產生切變,不存在切應力。因此對于靜止流體,不管力是如何作用,只存在垂直于接觸面的力;又因為流體的各向同性,所以不管這些面如何取向,在同一點上,作用于單位面積上的力是相同的。由于理想流體的每一點上,f/a在各個方向是定值,所以應力f/a的方向性也就不存在了,有時稱這種應力為壓力,在中學物理中叫做壓強。壓強是一個標量。壓強(壓力)的這一定義的應用,一般總是被限制在有關流體的問題中。
垂直作用于物體的單位面積上的壓力。若用p表示壓強,單位為帕斯卡(1帕斯卡=1牛頓/平方米)。
《大氣壓強》這節課主要講的是關于氣體壓強中大氣壓強的初步知識,與前面所學的固體壓強,液體壓強一起構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體系。初中生的認識感性多于理性,學習的動力和熱情大多來自他們的興趣;而物理教學又以實驗為基礎,實驗幾乎始終伴隨著整個教學過程,所以在教學中,讓學生親身實踐,體驗大氣壓的存在,討論大氣壓的特點,應用大氣壓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一起參與動手做,給學生親近感和真實感。
這堂課如期完成既定教學目標,學生總體反應比較好。我個人認為這堂課有以下幾個特點;演是實驗;易拉罐壓癟,燒瓶吞氣球實驗,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引入大氣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自己動手做覆杯實驗,擠壓皮碗實驗,礦泉水瓶扎孔裝水不流實驗,模擬馬德堡半球實驗,學生參與探究,體驗大氣壓的存在,使課堂氣氛活躍,互動有效,讓學生真正動起來。利用生活實際中的事例,深化對大氣壓的理解。大氣壓強在生活中的應用很多,除了教材中提及的外,教師可以讓學生放開思維舉出實際生活中的例子。讓分組討論,看哪一個組舉出的例子最多,學生會舉出許多非常好的例子,例如:“醫生上常用的拔火罐”、“用鋼筆吸墨水”“、用塑料管從瓶口吸飲料”“、塑料掛衣鉤”、“注射器吸藥液”等等。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對學生舉的例子可以讓學生自己利用大氣壓強解釋,對解釋不圓滿的教師再加以補充,這樣也培養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時間允許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活塞式抽水機和離心式水泵的畫面。說明它們的工作都是利用了大氣壓強,讓學生真正感覺到物理知識確實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大氣壓的測量方法,首先做大氣壓支撐水柱的實驗,讓學生獲取感性認識,引導學生分析在實驗時應該用密度較大液體,在液體中密度最大的是水銀,所以把水改為水銀,量筒改為托里拆利真空管,這樣逐漸過渡地引出托里拆利實驗比較自然,效果好。
存在的主要問題。
教學實踐后,發現與自己預設的還是有很大區別:比如:在“覆杯實驗”中,有的同學提出,硬紙片不掉下來,是不是被水“粘”住了?這是在課前沒有預料到的,以后應注意此類問題的出現。我應該設計怎樣的實驗去證明:紙片不掉下來是由于大氣壓作用,而不是被水“粘”住的?、課堂中實驗較多,但對實驗進一步的剖析深度不夠,有些同學可能還會存在一知半解現象。雖然小實驗準備的較多,但是還是不夠充分。如覆杯實驗時,第一次選擇的紙片不夠平直,實驗險些失敗。
任何一門學科,都有其所需揭示的內容。物理學科也不例外,而要揭示物理對象的存在、運動、相互作用,就必須先建立物理概念,以概念為思維的細胞、為認識的基本形式,進一步形成物理學的體系與結構。物理概念不僅是物理基礎知識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構成物理規律、建立物理公式和完善物理理論的基礎和前提。中學生感到物理難學,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物理概念沒弄明白。死記公式、題海戰術不是學習物理的方法,而弄清概念的建立過程、內涵和外延,才是學好物理的基本途徑,所以物理概念的教學是掌握物理知識的關鍵,而物理概念教學的有效與否直接決定了物理教學的有效性與質量。本文,擬就以人教版初中物理§14.1《壓強》為案例,來談談我對初中物理概念教學有效性的一點體會.
“壓強”這個概念比較抽象,對于初中學生來看,學習難度更大。記得小時候,我在學習“壓強”這節課中,老師講的很粗糙,只是用了大量的時間來進行習題訓練,由于概念不清楚,對于概念的內涵和外延認識不清晰,在解題中不能靈活有效的運用所學知識,多次碰壁出錯,于是對物理課產生了畏難情緒,對自己的學習能力產生了懷疑,物理成績也一度出現了下滑。幸好自己沒有放棄,刻苦鉆研,終于闖過了這一關。所以,在我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后,在講到“壓強”這一節課時,我特別小心,生怕因為自己的教學不力而使學生對“壓強”學不好,進而對物理課喪失信心與興趣,成為千古罪人。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任何物體能承受的壓強有一定的限度,超過這個限度,物體就會損壞。
物體由于外因或內因而形變時,在它內部任一截面的兩方即出現相互的作用力(),單位截面上的這種作用力叫做壓力。
一般地說,對于固體,在外力的作用下,將會產生壓(或張)形變和切形變。因此,要確切地描述固體的這些形變,我們就必須知道作用在它的三個互相垂直的面上的力的三個分量的效果。這樣,對應于每一個分力fx、fy、fz、以作用于ax、ay、az三個互相垂直的面,應力f/a有九個不同的分量,因此嚴格地說應力是一個張量。
由于流體不能產生切變,不存在切應力。因此對于靜止流體,不管力是如何作用,只存在垂直于接觸面的力;又因為流體的各向同性,所以不管這些面如何取向,在同一點上,作用于單位面積上的力是相同的。由于理想流體的每一點上,f/a在各個方向是定值,所以應力f/a的方向性也就不存在了,有時稱這種應力為壓力,在中學物理中叫做壓強。壓強是一個標量。壓強(壓力)的這一定義的應用,一般總是被限制在有關流體的問題中。
垂直作用于物體的單位面積上的壓力。若用p表示壓強,單位為帕斯卡(1帕斯卡=1牛頓/平方米)。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pingyujiyu/16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