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單位里,你可以找到各種各樣的人,他們來自不同的背景和專業領域。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單位的服務質量提升方案,希望對大家的工作有所幫助。
《體積及體積單位》一課有兩個知識點。一是,什么是體積?二是體積單位有哪些?如果單單從考察概念入手,學生會很快,很容易的背下來。關鍵是體積的理解,要想讓學生能充分的理解這一概念,必須讓學生動手操作,通過操作,讓學生經歷、體會體積及空間,才能更深地理解體積這一概念。老師這一節課充分體現了以下幾點:
老師為了讓學生很好的理解“體積”,先讓學生了解什么是“空。
間”。為了理解“空間”這一抽象的概念,充分讓學生動手操作,有的學生準備的是兩個完全一樣的杯子,把一滿杯大米倒到一個裝有一塊積木的杯子里,發現大米有剩余,從而學生發現積木占有一定的空間;還有的學生通過舉生活中的例子理解,如:人躺倒裝滿水的浴池里,水會溢出來,說明人占有一定的空間;洗菜時,把菜放到盛滿水的盆里,水會流出來,說明才占有一定空間等等。從而使學生明白任何物體都占有一定的空間,有的占的空間大,有的占的空間小。在此同時對體積的認識也水到渠成。這不僅符合我小提倡的六度中的學生的有效參與度,同時也符合新課標中所說的讓學生經歷、體驗知識的形成。
聽課過程中,看了看老師所設計的學案,她的學案的設計層次。
清楚,學生易操作。既有讀書,又有操作,還有學習檢測。這樣的學案,如果學生不讀書他就完成不了,如果沒有動手操作,他就不可能得到結論。所以說本學案具有一定的思維性。設計有檢測題,可以使學生自我檢查預習的效果,使自己對所預習的內容心中有數。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很明確,一是理解體積,二是了解和掌握體積。
單位。吉老師一節課無論學生動手操作,舉例說明,檢測預習效果等等,都是緊緊圍繞著兩個教學目標而進行。既沒有有意的拔高教學目標,也沒有故意的放低教學目標。正因為教學目標定的適切,一節課學生學的輕松、快樂,好像是一種享受。
下面我再談談自己的一點認識。
本節課不像是從學生已經預習過的角度而設計的,給人的感覺像是學生沒有預習過。如過這節課能這樣設計我感覺會更好,更能體現預習的有效性,和預習是課堂學習的前奏。
一上課,就讓學生談什么是體積和體積單位。在學生談的基礎上,師追問,看來大家都知道了體積和體積單位,那么你能談談你是怎樣理解體積嗎?首先,三人小組交流一下各自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全班展示理解的方法。
體積單位可以用檢測的形式進行,比如出下列的檢測題:
一、填一填。
1、體積單位有:()、()、()。
2、邊長是()的正方體的體積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的邊長是()。邊長1米的正方體的體積是()。
3、()的體積大約是1立方厘米,()的體積大約是1立方分米,()的體積大約是1立方米。
二、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
1、游泳池的體積是3500()。
2、一個牙膏盒的體積是()。
3、一個魔方的體積是512()。
4、一塊草坪的面積是()。
5、亮亮的身高為129()。
6、一瓶鋼筆水有60()。
7、一堆鐵塊的體積是2.6()。
8、一個木箱占地0.5()。
通過以上的檢測,可能更能體現預習服務課堂,課堂學習是預習的延伸,是為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而不是預習和課堂學習孤立存在,顯著脫節。
《體積和體積單位》這節課是在學生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空間觀念有了進一步發展的基礎上教學的。本節課主要采取了小組活動的形式,來教學體積的意義和體積單位。教師先通過實驗的方法幫助學生建立起體積的概念,使學生理解體積的含義,進一步建立空間觀念。再讓學生通過觀察與感知,建立常用的體積單位觀念,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單位體積大小的概念。最后讓學生從教學活動中知道要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就是看它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
1、內容:《體積和體積單位》本節課內容,是在學生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空間觀念有了進一步發展的基礎上教學的。主要內容是教學體積的意義和體積單位,教材先通過實驗的方法幫助學生建立起體積的概念,再通過觀察與感知,建立常用的體積單位觀念,最后教材說明要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就是看它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
(1)讓學生知道體積的含義,進一步建立空間觀念。
(2)使學生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單位體積大小的概念。
(3)知道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就是看它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
4、教學難點: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空間觀念。
1、采用故事導入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采用實驗法和自學法發揮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3、采用小組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
4、采用學生動手操作實驗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導入:
1、聽《烏鴉喝水》的小故事。
2、揭題:師:你知道烏鴉是通過什么方法喝到水的嗎?這蘊涵了什么道理?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新課題《體積和體積單位》。(出示課題)。
(二)探究新知。
1、建立“體積”概念。
師出示實驗一,“把小石塊放入盛有水的燒杯中,你發現了什么?說明什么?”請生讀題,分組操作。
師:通過這個實驗,你發現了什么?為什么?[說明:物體占空間]{板書}。
師再出示實驗二,“把大小不同的兩個石塊分別放入盛有高度相同水的兩個燒杯中,你又發現了什么?說明什么?”請生讀題,分組操作。
師:通過這個實驗,
實物演示:橡皮、鉛筆盒、書包。
師:觀察這三個物體,哪個所占的空間比較大?哪個所占的空間比較???
書包與講桌相比,誰占的空間比較大?
引導學生得出:物體占空間有“大?。簕板書}。
生概括體積的定義:“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眥板書}。
生齊讀。
很喜歡這節課,所有過程幾乎都是學生自己探索得來,而非老師的.灌輸。而且這樣一堂概念性很強的理論課,也能上的這么生動、有趣,課堂也能這么的活躍,不得不說這是一節好課。尤其喜歡課堂的導入——烏鴉喝水,課堂上一個個具體的實驗例證,一下子把學生的注意力全吸引到課堂上來。
當然,也有不到位的地方。如在小組合作共同認識一立方分米時,老師的指令是這樣的:用觀察——測量——應用的方法,認識一下一立方分米。結果下面的學生有的直接拿著一立方厘米的小模具擺在一立方分米的大模具上,也還有其他一些同學并沒有按照老師的愿意來做。其原因就是老師的指令語不是那么明確,學生沒有理解老師的意思。我想改成用測量的方法會不會更好一些呢?這就是我看出來的一點小問題。
然而呂教授對課堂的觀察更加的細致,其點評也更能深入問題的本質。課堂中,有舉生活中一立方厘米的例子一環節,其中一位學生舉出了指甲蓋;在測量教室的體積時,一位學生只考慮了求出底面積,卻忽略了高,再有有學生比量一立方分米時,只比量出了面積而非體積。這些小小的問題,我也都知道,但卻不知背后原因。而呂教授一下子就找到了問題原因:學生對空間概念認識不清,這節課的重點應是建立空間概念和知道測量空間體積的方法。是啊,一句話讓我茅塞頓開。
另外,通過呂教授的點評,我也了解到課堂上的問題一定要有關聯性性、遞進性;能扣住學生心靈,引起他們學習的興趣;有一定的難度,還能和學生已有知識相聯系,讓學生們在原有知識基礎上學會建構新知。這樣的課堂,學生的思維必定獲得進一步發展,這也是衡量高效課堂的一個重要標志。我們的目標正是有活力的、高效的課堂。希望以后會做的更好!
一、依綱靠本,導入自然。
體積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新概念。由認識平面圖形到認識立體圖形,是學生空間觀念的一次發展。學生對什么是物體的體積,不容易理解。為此,教者這樣設計:教者先通過學生非常熟悉的“烏鴉喝水”的故事引入,讓學生在討論和交流中感受到物體占有空間。然后通過實驗,讓學生觀察,兩個同樣大的玻璃杯,先往一個杯子里倒滿水;取一塊石頭放入另一個杯子,再把第一個杯子里的水倒進第二個杯子里。這時,第二個杯子裝不下這些水,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第二個杯子裝不下這些水?”使學生明白石頭占有一定的空間。然后,引導學生觀察比較電視機、影碟機和手機的大小,說明不同的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不同,從而引入體積概念。
二、教學目標明確。
教學目標:1、通過實踐操作,使學生理解體積的意義,建立體積的概念。2、初步認識體積的單位,掌握常用的體積單位,能正確選擇和使用體積的單位。3、通過學生的動手實踐,自主,加強學生空間概念的發展。難點:體積的概念的建立,學生對什么是物體的體積比較難理解。關鍵:加強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注意引導學生觀察和聯系生活實際,建立良好的空間觀念、培養應用意識。
三、加強估算,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與數學學習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發展學生的估算能力,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數感,具有重要的價值。如:教者提出電教室的講壇的體積有多大?學校門衛室有多大等,教學中教者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征,允許不同的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采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
四、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對比、猜測、交流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發展思維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整一節課,教者緊緊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舉例出生活中的事物來進行教學。
倡導數學活動是學生經歷數學化的活動;數學活動是學生自己建構數學知識的活動。引導學生開展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有效果的數學活動,讓學生經歷探索數學知識的過程。
五、數學教學是基于學生的現實經驗的教學。
數學教學是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的基礎上。在教學中,教者能夠觀察孩子們的生活,把數學知識,數學活動與生活緊密聯系,注重數學知識的應用。聯系生活創設情境,聯系生活講解新知,聯系生活舉例子,使學生容易明白、掌握新知識。
現提出共同探討的地方:
上課期間,能否及時評價、表揚、鼓勵學生?上課過程中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又要關注同學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關注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等。
3月24日,江油市小學數學名師工作坊在詩城小學舉行實踐研修。本次活動由羅錫菊和康艷兩位老師同時執教《體積和體積單位》。體積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新概念,由認識平面圖形到認識立體圖形,是學生空間觀念的一次發展,學生對什么是物體的體積,不容易理解。兩位老師在課堂教學中都緊扣“有趣和有效”兩個主題,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在實踐操作中感知知識,發現問題,進而產生解決問題的動力和方法。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為此,兩位老師都先通過學生非常熟悉的《烏鴉喝水》和《孫悟空智捉鯉魚精》的故事引入吸引了學生的注意,讓學生在討論和交流中感受到物體占有空間。這樣的導入設計,不但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求知的愿望,而且可使所要學習的數學問題具體化,形象化,使學生在活動開始就處于情意高昂的學習狀態。
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第二個杯子裝不下這些水?”使學生明白石頭占有一定的空間。然后通過一組實物:筆、蘋果、紙盒都要占據空間,再延伸出你要占據空間嗎?我要占據空間嗎?桌子呢?循循善誘,引人深思,學生自然而然理解了:物體都要占據空間。然后,引導學生觀察比較電視機、影碟機和手機的大小,以及老師與學生,筆與筆袋的對比,說明不同的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不同,從而引入體積概念。很抽象的“體積”概念學生一下子全明白了。
在認識體積單位時,為了幫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兩位老師都注重學生的感悟。比如:用手握一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感受它的大小,認識立方米時,兩位老師都采用“1立方米的空間能站多少個小朋友”的體驗活動,讓學生在游戲中感知,在快樂中體會。
來比較兩個物體的體積時,兩位老師都呈現了兩個長、寬、高均不等的長方體,讓學生先猜一猜誰的體積大。學生得出了三種不同的答案。但是兩個老師在引導時做法卻不一樣:
a教學:
羅老師:你有什么。
辦法。
比較出來?
羅老師:那分成什么形狀才行?
……。
b教學:
生:不對。
康老師:為什么?
生:標準不一樣。
康老師:老師把他們分成這樣的小正方體,行不行呢?
……。
很明顯,康老師鋪墊太多,反而束縛了學生的思維,羅老師不斷創設矛盾情景,激發學生主動思維,想辦法解決矛盾,讓學生不僅知道了體積單位的必要性,也明白了為什么要選擇小正方體做體積單位。
在這40分鐘里,兩位老師有張有弛,把握得很到位。值得進一步完善的是:1.康老師在引入部分,只創設了實驗情景,沒有進行實驗驗證,致使學生的視覺沖擊不夠強烈;在猜想橡皮擦大約有多少立方厘米時,如果追問:“你是怎么想的”,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橡皮擦包含了幾個1立方厘米,這樣對后面運用體積單位判斷物體的體積時就會水到渠成。2.羅老師在課堂節奏上應再緊湊一些,讓練習的時間更充足一點,同時注意練習應注意多樣化。以上純屬個人觀點。
《體積和體積單位》這節課是在同學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空間觀念有了進一步發展的基礎上教學的。本節課主要采取了小組活動的形式,來教學體積的意義和體積單位。教師先通過實驗的方法協助同學建立起體積的概念,使同學理解體積的含義,進一步建立空間觀念。再讓同學通過觀察與感知,建立常用的體積單位觀念,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單位體積大小的概念。最后讓同學從教學活動中知道要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就是看它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
1、內容:《體積和體積單位》本節課內容,是在同學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空間觀念有了進一步發展的基礎上教學的。主要內容是教學體積的意義和體積單位,教材先通過實驗的方法協助同學建立起體積的概念,再通過觀察與感知,建立常用的體積單位觀念,最后教材說明要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就是看它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
2、目標:通過《體積和體積單位》本節課的教學,(1)讓同學知道體積的含義,進一步建立空間觀念。(2)使同學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單位體積大小的概念。(3)知道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就是看它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
3.教學重點:掌握體積和體積單位的知識,培養同學的動手能力。
4.教學難點: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空間觀念。
5.教學準備:燒杯、石塊、體積單位、課件。
1.采用故事導入法激發同學的學習興趣。
2.采用實驗法和自學法發揮同學的實踐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3.采用小組學習的方法,培養同學的協作能力。
4.采用同學動手操作實驗的方法,培養同學的創新能力。
(一)導入:
1.聽《烏鴉喝水》的小故事。
2.揭題:師:你知道烏鴉是通過什么方法喝到水的嗎?這蘊涵了什么道理?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新課題《體積和體積單位》。(出示課題)
(二)探究新知
1、建立“體積”概念。
師出示實驗一,“把小石塊放入盛有水的燒杯中,你發現了什么?說明什么?”請生讀題,分組操作。
師:通過這個實驗,你發現了什么?為什么?[說明:物體 占空間]{板書}。
師再出示實驗二,“把大小不同的兩個石塊分別放入盛有高度相同水的兩個燒杯中,你又發現了什么?說明什么?”請生讀題,分組操作。
師:通過這個實驗,
實物演示:橡皮、鉛筆盒、書包。
師:觀察這三個物體,哪個所占的空間比較大?哪個所占的空間比較???
書包與講桌相比,誰占的空間比較大?
引導同學得出:物體占空間有“大?。簕板書}。
生概括體積的定義:“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眥板書}
生齊讀。
2、教學“體積單位”。
師:為了更準確的比較圖中這兩個長方體體積的大小,我們可以把它們切成若干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只要數一數,每個長方體包括有幾個這樣的小正方體,就能準確地比出它們的大小。
請生數一數,告訴老師誰的體積比較大?
同學匯報(注意讓同學說出數的方法)。
師:像計量長度需要長度單位,計量面積需要面積單位,我們計量體積也需要有“體積單位”。為了更準確地計量出物體體積的大小,我們可以像圖中這樣用同樣大小的正方體作為體積單位。
請生讀一讀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
出示自學要求,“v自學課文15頁內容。
v自學體積單位。用看一看(是什么形 體)、量一量(它的棱長是多少)、摸一摸(它有多大)、說一說(它的定義)、找一找(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體積可以用這個體積單位來計量)的方法,小組之間開展討論和交流?!?/p>
今后,我們在計量物體的體積時,就應根據實際情況來選用合適的體積單位
3.教學“計量體積單位”的方法。
請生說一說。
師(小結)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要看這個物體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
同學操作:
4.反饋
( 哪個是長度單位,哪個是面積單位,哪個是體積單位?它們有什么不同?
(課本中練一練的作業)
(三):知識的應用。
(四)、課堂總結:
師:學習了這堂課,你有哪些收獲?
體積和體積單位
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
體積單位:立方厘米:棱長1厘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棱長1立方分米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分米。
立方米:棱長1立方米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米。
在講授《認識體積單位》一課之后,我對這節課進行了深刻的反思。我認為這節課有以下三個特點:
一、關注學生特征,重視直觀演示。
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具有很強的直觀依賴性,比較容易感知的是圖形的外顯性屬性特征。所以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直觀教具,調動學生的感官,通過觸摸、測量、類比等學習活動,幫助學生認識并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實際大小的體積觀念。這是一節概念教學課,內容較抽象,介于學生的空間觀念弱,對體積單位生疏,我注重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列舉生活中實例,如:找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物體,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說一說等實踐活動,讓學生真正是在親身經歷和體驗下認識體積單位,從而在頭腦中形成表象,積累經驗,有助于以后計算和估算物體的體積大小。
二、關注習得過程,重視方法指導。
在認識三個常用的體積單位的新知教學中,我采用了分層推進的教學策略。我先引導學生通過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舉個例子等學習活動,認識并學習1立方厘米。然后將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利用認識1立方厘米的方法在小組內自主活動,認識1立方分米,最后認識1立方米。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其參與嘗試的興趣。
三、關注知識應用,精心設計練習。
完成3個體積單位的學習后,我先出示了一道填寫合適單位的練習,及時鞏固了知識,加深理解;然后又讓學生通過操作理解了“物體含有多少個1立方厘米,體積就是多少立方厘米?!鄙罨藢w積單位的理解以后,又通過拓展練習用12個立方厘米的正方體木塊擺成不同形狀的長方體,想想它們的體積各是多少?讓學生明白“不論物體是什么形狀,含有幾個體積單位,它的體積就是多少。物體的體積不隨形狀的變化而變化?!边@樣層層遞進,既加深了學生對本課知識的`理解,又為下一節課體積的計算打下基礎。最后一篇懶羊羊的數學日記,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下使學生體會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也明確了我們學習的要求,建立學習信心。
本課還有做得不夠好的方面,如語言表達不夠精練,面向全體及關注學生情感方面有所忽略,課堂評價不及時等不足,另外學生列舉實例偏多較煩瑣,沒控制指名回答的量,導致后面學習時間緊,學生練習時表達不夠充分。因此,如何合理的設計數學活動,使我們的教學更有效,是值得我們研究探討的問題。
導入是課堂教學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是實際教學的前奏,用好的導入可以抓住學生,控制課堂,促進學生積極思維。本節課中教者沒有以傳統的教學方法引出今天所講的主題,而是用學生熟悉的烏鴉喝水的故事引入堂課,一下子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接著提出烏鴉是怎樣喝到水?瓶中的水增加了嗎?為什么水會升上來的?讓學生切身感悟到石頭占有了水的空間,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又遷移了難點。
二、緊密聯系生活,挖掘生活素材。
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教者在這節課增加了很多生活中的素材。為了突破每個體積單位的實際大小這一難點,教者非常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聯系生活學習數學。如介紹完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后讓學生在學具中找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學具,再列舉生活中體積接近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物體;介紹完立方米后,老師用三把尺子圍出1立方米,并在里面站同學,這樣的活動讓學生對每個體積單位形成具體的表象,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再通過游戲猜一猜涂改液,紙盒,講臺,門衛室錄音機等這些學生經常接觸的實物的體積,一方面能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各個體積的`實際大小,另一方面,讓學生真正體驗到數學是從生活中來,又回到生活中去。
三、注重知識的內在聯系,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
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體積單位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與區別。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區分清楚這幾類單位,教者在設計練習的時候作了精心的安排。專門設計1厘米,1平方厘米,1立方厘米的比較練習,并讓學生用手比劃這些單位。這樣的設計讓學生能將這些知識有機地整合在一起,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
文檔為doc格式。
。
體積單位的大小形成比較明確的表象。
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的比較觀察能力,拓展學生的思維,進一。
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充分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體驗數學知識在生活中處處都有。
教學重點:掌握體積和體積單位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教學難點: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空間觀念。
教學準備:盛有紅色水的量杯、石塊、體積單位。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讓學生講《烏鴉喝水》的小故事。
2.揭題:師:你知道烏鴉是通過什么方法喝到水的嗎?這蘊涵了什么道理?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新課題《體積和體積單位》。(出示課題)。
(二)探究新知。
1、建立“體積”概念。
師出示實驗一,“把小石塊放入盛有水的燒杯中,你發現了什么?說明什么?”請生讀題,分組操作。
師:通過這個實驗,你發現了什么?為什么?[說明:物體占空間]{板書}。
師再出示實驗二,“把大小不同的兩個石塊分別放入盛有高度相同水的兩個量杯中,你又發現了什么?說明什么?”請生讀題,分組操作。
師:通過這個實驗,
實物演示:橡皮、鉛筆盒、書包。
師:觀察這三個物體,哪個所占的空間比較大?哪個所占的空間比較???
書包與講桌相比,誰占的空間比較大?
引導學生得出:物體占空間有“大?。簕板書}。
生概括體積的定義:“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眥板書}。
生齊讀。
師:為了更準確的比較圖中這兩個長方體體積的大小,我們可以把它們切成若干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只要數一數,每個長方體包含有幾個這樣的小正方體,就能準確地比出它們的大小。
請生數一數,告訴老師誰的體積比較大?
學生匯報(注意讓學生說出數的方法)。
師:像計量長度需要長度單位,計量面積需要面積單位,我們計量體積也需要有“體積單位”。為了更準確地計量出物體體積的大小,我們可以像圖中這樣用同樣大小的正方體作為體積單位。
請生讀一讀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
出示自學要求,“自學課本112頁內容。
自學體積單位。用看一看(是什么形體)、量一量(它的棱長是多少)、摸一摸(它有多大)、說一說(它的定義)、找一找(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體積可以用這個體積單位來計量)的方法,小組之間開展討論和交流?!?/p>
今后,我們在計量物體的.體積時,就應根據實際情況來選用合適的體積單位。
請生說一說。
師(小結)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要看這個物體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
學生操作:
4.反饋。
(哪個是長度單位,哪個是面積單位,哪個是體積單位?它們有什么不同?
(課本中練一練的作業)。
(三)、課堂總結:
師:學習了這堂課,你有哪些收獲?
板書設計: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38頁----39頁內容及相關練習。
二、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讓學生知道體積的含義,進一步建立空間觀念。
(2)使學生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單位體積大小的概念。
難點: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空間觀念。
三、教學策略:
1.采用故事導入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采用實驗觀察法和自學交流法發揮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3.采用小組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
4.采用學生動手操作實驗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聽《烏鴉喝水》的小故事。
2.揭題:師:你知道烏鴉是通過什么方法喝到水的嗎?這蘊涵了什么道理?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新課題《體積和體積單位》。(出示課題)。
(二)目標引領:
(1)讓學生知道體積的含義,進一步建立空間觀念。
(2)使學生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單位體積大小的概念。
(三)問題導學:
1、建立“體積”概念。以小組進行實驗,然后匯報:
(1)把小石塊放入盛有水的燒杯中,你發現了什么?說明什么?
(3)結合課本理解體積的意義。
生概括體積的定義:“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眥板書}。
師出示圖,請生比一比誰的體積大?
生:發現不好比較。
從而指出計量物體的體積要用統一的體積單位。從而引入“體積單位”的教學]。
師:為了更準確的比較圖中這兩個長方體體積的大小,我們可以把它們切成若干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只要數一數,每個長方體包含有幾個這樣的小正方體,就能準確地比出它們的大小。具體切分請同學們概括大屏幕演示。
生:認真觀看切分過程:
師:像計量長度需要長度單位,計量面積需要面積單位,我們計量體積也需要有“體積單位”。為了更準確地計量出物體體積的大小,我們可以像圖中這樣用同樣大小的正方體作為體積單位。
請生自學課文15頁內容,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
自學要求:用看一看(是什么形體)、量一量(它的棱長是多少)、摸一摸(它有多大)、說一說(它的定義)、找一找(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體積可以用這個體積單位來計量)的方法,小組之間開展討論和交流?!?/p>
生:通過認真分析,計數得出結論。
師小結: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要看這個物體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
學生練習操作,師觀察巡視:
(四)鞏固練習:見學案。
(五)課堂檢測:獨立完成。
(六)課堂總結:談談本節課的收獲。
(七)板書設計: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了解體積單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能力目標:
能夠根據生活中的常識和已有的經驗,建立體積單位的實際的能力,具有解決物體體積和容積問題的正確方法和思路。
情感目標:
學生想探究問題,愿意和同伴進行合作交流;樂于用學過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相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進一步能夠有效的`建立體積的空間觀念;初步感知體積單位的大小。
教學策略: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
教學準備:
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實物教具。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比較物體的長度或面積的大小。
2、我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學過哪些面積單位?學生紛紛回答,教師對回答的好的同學進行表揚和鼓勵。
二、講授新課:
1、教師出示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教具學生觀察后讓學生感受1立方厘米物體的大小。
教師提問學生你有什么樣的方法記住他大小,然后交流各自得想法。
棱長為1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米3,記作1m3。
(1)用橡皮泥切出一個體積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拼一拼,2立方厘米、5立方厘米、10立方厘米分別有多大。
(2)用硬紙板做一個體積是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
(3)用米尺在墻角出搭出一個1立方米的空間。
3、說一說:那些物體的體積大約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把體積單位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聯系起來,感受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實際意義。
4、教學體積與容積的關系,講明,從里面兩量棱長為1分米的正方體盒子的容積是1dm3,可以容納1升的溶液。
1升=1分米31l=1dm31毫升=1厘米31ml=1cm3。
三、課堂練習。
第1題:先讓學生獨立嘗試,在進行交流,特別是讀法的交流。
第2題: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生活中一些常見的物體的體積,增強學生對體積、容積單位實際意義的理解。
第3題:利用升、毫升之間的換算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先統一單位,然后再進行計算。
四、課堂小結:學習了這節課,同學們有什么感受和體會?
板書設計:
棱長1厘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厘米,記作1cm3。
棱長1分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分米,記作1dm3。
棱長1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米,記作1m31升=1分米31l=1dm31毫升=1厘米31ml=1cm3msn(中國大學網)。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一:總體說明:
《體積和體積單位》這節課是在同學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空間觀念有了進一步發展的基礎上教學的。本節課主要采取了小組活動的形式,來教學體積的意義和體積單位。教師先通過實驗的方法協助同學建立起體積的概念,使同學理解體積的含義,進一步建立空間觀念。再讓同學通過觀察與感知,建立常用的體積單位觀念,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單位體積大小的概念。最后讓同學從教學活動中知道要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就是看它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
二:說教材。
1、內容:《體積和體積單位》本節課內容,是在同學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空間觀念有了進一步發展的基礎上教學的。主要內容是教學體積的意義和體積單位,教材先通過實驗的方法協助同學建立起體積的概念,再通過觀察與感知,建立常用的體積單位觀念,最后教材說明要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就是看它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
2、目標:通過《體積和體積單位》本節課的教學,(1)讓同學知道體積的含義,進一步建立空間觀念。(2)使同學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單位體積大小的概念。(3)知道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就是看它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
3.教學重點:掌握體積和體積單位的知識,培養同學的動手能力。
4.教學難點: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空間觀念。
5.教學準備:燒杯、石塊、體積單位、課件。
三:教學戰略:
1.采用故事導入法激發同學的學習興趣。
2.采用實驗法和自學法發揮同學的實踐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3.采用小組學習的方法,培養同學的協作能力。
4.采用同學動手操作實驗的方法,培養同學的創新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聽《烏鴉喝水》的小故事。
2.揭題:師:你知道烏鴉是通過什么方法喝到水的嗎?這蘊涵了什么道理?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新課題《體積和體積單位》。(出示課題)。
(二)探究新知。
1、建立“體積”概念。
師出示實驗一,“把小石塊放入盛有水的燒杯中,你發現了什么?說明什么?”請生讀題,分組操作。
師:通過這個實驗,你發現了什么?為什么?[說明:物體占空間]{板書}。
師再出示實驗二,“把大小不同的兩個石塊分別放入盛有高度相同水的兩個燒杯中,你又發現了什么?說明什么?”請生讀題,分組操作。
師:通過這個實驗,
實物演示:橡皮、鉛筆盒、書包。
師:觀察這三個物體,哪個所占的空間比較大?哪個所占的空間比較???
書包與講桌相比,誰占的空間比較大?
引導同學得出:物體占空間有“大?。簕板書}。
生概括體積的定義:“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眥板書}。
生齊讀。
師:為了更準確的比較圖中這兩個長方體體積的大小,我們可以把它們切成若干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只要數一數,每個長方體包括有幾個這樣的小正方體,就能準確地比出它們的大小。
請生數一數,告訴老師誰的體積比較大?
同學匯報(注意讓同學說出數的方法)。
師:像計量長度需要長度單位,計量面積需要面積單位,我們計量體積也需要有“體積單位”。為了更準確地計量出物體體積的大小,我們可以像圖中這樣用同樣大小的正方體作為體積單位。
請生讀一讀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
出示自學要求,“v自學課文15頁內容。
v自學體積單位。用看一看(是什么形體)、量一量(它的棱長是多少)、摸一摸(它有多大)、說一說(它的定義)、找一找(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體積可以用這個體積單位來計量)的方法,小組之間開展討論和交流?!?/p>
今后,我們在計量物體的體積時,就應根據實際情況來選用合適的體積單位。
請生說一說。
師(小結)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要看這個物體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
同學操作:
4.反饋。
(哪個是長度單位,哪個是面積單位,哪個是體積單位?它們有什么不同?
(課本中練一練的作業)。
(三):知識的應用。
(四)、課堂總結:
師:學習了這堂課,你有哪些收獲?
五、板書設計:
一:總體說明:
《體積和體積單位》這節課是在學生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空間觀念有了進一步發展的基礎上教學的。本節課主要采取了小組活動的形式,來教學體積的意義和體積單位。教師先通過實驗的方法幫助學生建立起體積的概念,使學生理解體積的含義,進一步建立空間觀念。再讓學生通過觀察與感知,建立常用的體積單位觀念,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單位體積大小的概念。最后讓學生從教學活動中知道要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就是看它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
二:說教材。
1、內容:《體積和體積單位》本節課內容,是在學生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空間觀念有了進一步發展的基礎上教學的。主要內容是教學體積的意義和體積單位,教材先通過實驗的方法幫助學生建立起體積的概念,再通過觀察與感知,建立常用的體積單位觀念,最后教材說明要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就是看它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
(1)讓學生知道體積的含義,進一步建立空間觀念。
(2)使學生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單位體積大小的概念。
(3)知道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就是看它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
3.教學重點:掌握體積和體積單位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4.教學難點: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空間觀念。
5.教學準備:燒杯、石塊、體積單位、課件。
三:教學策略:
1.采用故事導入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采用實驗法和自學法發揮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3.采用小組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
4.采用學生動手操作實驗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聽《烏鴉喝水》的小故事。
2.揭題:師:你知道烏鴉是通過什么方法喝到水的嗎?這蘊涵了什么道理?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新課題《體積和體積單位》。(出示課題)。
(二)探究新知。
1、建立“體積”概念。
師出示實驗一,“把小石塊放入盛有水的燒杯中,你發現了什么?說明什么?”請生讀題,分組操作。
師:通過這個實驗,你發現了什么?為什么?[說明:物體占空間]{板書}。
師再出示實驗二,“把大小不同的兩個石塊分別放入盛有高度相同水的兩個燒杯中,你又發現了什么?說明什么?”請生讀題,分組操作。
師:通過這個實驗,
實物演示:橡皮、鉛筆盒、書包。
師:觀察這三個物體,哪個所占的空間比較大?哪個所占的空間比較???
書包與講桌相比,誰占的空間比較大?
引導學生得出:物體占空間有“大?。簕板書}。
生概括體積的定義:“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眥板書}。
生齊讀。
師:為了更準確的比較圖中這兩個長方體體積的大小,我們可以把它們切成若干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只要數一數,每個長方體包含有幾個這樣的小正方體,就能準確地比出它們的大小。
請生數一數,告訴老師誰的體積比較大?
學生匯報(注意讓學生說出數的方法)。
師:像計量長度需要長度單位,計量面積需要面積單位,我們計量體積也需要有“體積單位”。為了更準確地計量出物體體積的大小,我們可以像圖中這樣用同樣大小的正方體作為體積單位。
請生讀一讀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
出示自學要求,“v自學課文15頁內容。
v自學體積單位。用看一看(是什么形體)、量一量(它的棱長是多少)、摸一摸(它有多大)、說一說(它的定義)、找一找(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體積可以用這個體積單位來計量)的方法,小組之間開展討論和交流?!?/p>
今后,我們在計量物體的體積時,就應根據實際情況來選用合適的體積單位。
請生說一說。
師(小結)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要看這個物體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
學生操作:
4.反饋。
(哪個是長度單位,哪個是面積單位,哪個是體積單位?它們有什么不同?
(課本中練一練的作業)。
(三):知識的應用。
(四)、課堂總結:
師:學習了這堂課,你有哪些收獲?
七、板書設計:
2、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的實際意義,發展空間觀念。
剪刀、透明膠、米尺、橡皮泥。
選單位填空:小明身高150教室的面積為40。
富民到昆明的距離是24。
游泳池水深2占地面積250。
這是以前我們所學過的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
1、認識1立方厘米。
(1)出示1立方厘米模型。
(2)分組觀察﹑探究交流,然后匯報,你知道了什么?
引導學生:看一看:1立方厘米的體積比較小。
量一量:1立方厘米正方體棱長是1厘米。
說一說:棱長為一厘米正方體體積為1立方厘米。
想一想:體積是1立方厘米的物體有多大。
做一做:橡皮泥做體積為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
拼一拼:2立方厘米、5立方厘米、10立方厘米。
舉一舉:生活中哪些物體體積約為1立方厘米(如蠶豆﹑玻珠、手指末節等)。
2、認識1立方分米。
(1)出示1立方分米模型。
(2)分組觀察、探究、匯報,你知道了什么?
看(大?。┝浚ㄩL短)說(概念)想(有多大)做(正方體)拼(體積)。
舉一舉:柚子、菠蘿等。
3、認識1立方米。
(1)學生分組探究。
根據以上的體積單位推測,什么樣的體積是1立方米(板書)。
(2)四個同學圍成1立方米空間,用米尺在墻角搭一搭。
(3)哪些物體體積約為1立方米?(電視箱子、太陽能水塔)。
(4)課外延伸。
你們知道一噸水的體積是多少?一噸水的體積就是1立方米,教師教育水資源有限,節約用水。
4、互相討論:這三個體積單位的共同點和不同點是什么?(都是正方體、棱長不同)。
5、比較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體積單位的不同。
(距離大?。ū砻娲笮。臻g大?。?。
6、練一練:p45第一題。
7、練一練:p45第二題。
獨立完成,小組討論,集體訂正。
10002=100×100×10010000-0=10000(打兩個成語)。
1、想一想,填一填。
(2)棱長為1厘米的正方體,體積是,
棱長為1分米的正方體,體積是,
棱長為1米的'正方體,體積是。
2、選擇適當的單位名稱填在括號里。
(1)一塊巧克力的體積約是6()。
(2)一個成人鞋盒體積約是6()。
(3)一塊橡皮的體積約是8()。
(4)一載重汽車車廂體積約是8()。
(5)一把椅子高90()。
(6)一張單人床的面積約是2()。
3、連線。
學校主席臺的體積24立方厘米。
書包的體積24立方米。
碳素墨水盒的體積24立方分米。
4、說說身邊物體的體積。
請同學們想一想,相互交流,共同分享: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
2、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的實際意義,發展空間觀念。
三、教學重點。
四、教學難點。
五、教學具準備。
剪刀、透明膠、米尺、橡皮泥。
六、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選單位填空:小明身高150()教室的面積為40()。
富民到昆明的距離是24()。
游泳池水深2()占地面積250()。
這是以前我們所學過的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
(二)、教學實施。
1、認識1立方厘米。
(1)出示1立方厘米模型。
(2)分組觀察﹑探究交流,然后匯報,你知道了什么?
引導學生:看一看:1立方厘米的體積比較小。
量一量:1立方厘米正方體棱長是1厘米。
說一說:棱長為一厘米正方體體積為1立方厘米。
想一想:體積是1立方厘米的物體有多大。
做一做:橡皮泥做體積為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
拼一拼:2立方厘米、5立方厘米、10立方厘米。
舉一舉:生活中哪些物體體積約為1立方厘米(如蠶豆﹑玻珠、手指末節等)。
2、認識1立方分米。
(1)出示1立方分米模型。
(2)分組觀察、探究、匯報,你知道了什么?
看(大?。┝浚ㄩL短)說(概念)想(有多大)做(正方體)拼(體積)。
舉一舉:柚子、菠蘿等。
3、認識1立方米。
(1)學生分組探究。
根據以上的體積單位推測,什么樣的體積是1立方米(板書)。
(2)四個同學圍成1立方米空間,用米尺在墻角搭一搭。
(3)哪些物體體積約為1立方米?(電視箱子、太陽能水塔)。
(4)課外延伸。
你們知道一噸水的體積是多少?一噸水的體積就是1立方米,教師教育水資源有限,節約用水。
4、互相討論:這三個體積單位的`共同點和不同點是什么?(都是正方體、棱長不同)。
5、比較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體積單位的不同。
(距離大?。ū砻娲笮。臻g大?。?。
6、練一練:p45第一題。
7、練一練:p45第二題。
獨立完成,小組討論,集體訂正。
(三)、頭腦風暴。
10002=100×100×10010000-0=10000(打兩個成語)。
(四)、課堂作業。
1、想一想,填一填。
(2)棱長為1厘米的正方體,體積是,
棱長為1分米的正方體,體積是,
棱長為1米的正方體,體積是。
2、選擇適當的單位名稱填在括號里。
(1)一塊巧克力的體積約是6()。
(2)一個成人鞋盒體積約是6()。
(3)一塊橡皮的體積約是8()。
(4)一載重汽車車廂體積約是8()。
(5)一把椅子高90()。
(6)一張單人床的面積約是2()。
3、連線。
學校主席臺的體積24立方厘米。
書包的體積24立方米。
碳素墨水盒的體積24立方分米。
4、說說身邊物體的體積。
(五)課堂小結。
請同學們想一想,相互交流,共同分享: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
李老師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技能和能力,通過合作、交流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理解知識。如: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物體的體積。什么是空間?解釋起來似乎很抽象,教學時李老師設計了用沙子和球做實驗,通過動手操作,直觀形象的的演示,點燃學生的空間感覺,讓學生心領神會的體會到空間的概念,感覺到物體是占有一定空間的。讓學生從真正意義上理解了體積的概念。這樣使教學難點不攻自破,真正體現了“做中學”的教學原則。整個教學過程學生學習的參與度、學生學習方式的自主度,小組合作的有效度等老師都把握得很適度,本節課確實做到了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了學生。
這節課學習氛圍很好。教學中,李教師始終做到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學生,把尊重的語言送給每一位學生,把和藹的微笑撒向全體學生,創造出了一種寬松和諧,相互尊重的教學氛圍。這種良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產生最佳的學習心態,輕松愉快的接受知識。李教師在課堂中積極為學生創造表現自我的`機會,并想方設法的幫助各類學生獲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對于課堂上學生的回答,李教師都給予了積極的評價。鼓勵學生針對問題積極思維,暢所欲言,不論學生回答的準確與否都投以鼓勵與信任的目光,學生在這種目光的注視下心理一直很放松,很平靜,能大膽的想象與陳述,在輕松愉快中學習知識。和諧和的師生關系、民主的教學氛圍,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提升,能力得到了培養。
李老師的課堂所體現出來的優點遠不止這些。扎實的教學基本功,輕松駕馭課堂的能力,對課堂調控的自如,對教材的深層次把握,都使我學有所得,也讓我深思。
(1)叫做物體的體積。
(2)長度單位是用來計量:();面積單位是用計量:();體積單位是用來計量物體()。
2、用多大的體積單位表示下面物體的體積比較適當?
(1)一塊橡皮的`體積約是8()。
(2)人教版數學五年級下冊《體積和體積單位》課后練習:一臺錄音機的體積約是20()。
(3)五年級語文課本的體積約是297()。
(4)一個蓄水池的體積是4.2()。
3、小法官。
(1)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
(2)一個物體的體積大于它的表面積-------------------()。
(3)。棱長是1厘米的正方體,體積也是1厘米-------()。
(4)兩個物體體積相等,形狀也一樣。----------------()。
4、應用題。
(1)()叫做物體的體積。
(2)長度單位是用來計量:();面積單位是用計量:();體積單位是用來計量物體()。
2、用多大的體積單位表示下面物體的體積比較適當?
(1)一塊橡皮的`體積約是8()。
(2)人教版數學五年級下冊《體積和體積單位》課后練習:一臺錄音機的體積約是20()。
(3)五年級語文課本的體積約是297()。
(4)一個蓄水池的體積是4.2()。
3、小法官。
(1)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
(2)一個物體的體積大于它的表面積-------------------()。
(3)。棱長是1厘米的正方體,體積也是1厘米-------()。
(4)兩個物體體積相等,形狀也一樣。----------------()。
4、應用題。
文檔為doc格式。
。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pingyujiyu/13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