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小班教案,教師可以有條不紊地進行教學,提高教育質量。小編整理的小班教案范文,以實用性和系統性為特點,能夠滿足不同教學需求。
:根據孩子們的興趣,我們開展了"蔬果舞會"的主題活動。隨著活動的展開,孩子們帶來了各種各樣的蔬果。一次,不知是誰把葡萄和西紅柿放進了金魚缸里,引來了許多孩子的圍觀與議論。經了解得知,原來他們是想給金魚喂食,結果發現蔬果有的浮在水面上,有的沉在水下面。孩子們對此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于是我們生成了目標:
1.觀察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現象,初步獲得有關物體沉浮的經驗。
2.學習用簡單的方法記錄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狀態。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4.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準備:
每張桌上放有蘋果、香蕉、葡萄、西紅柿、土豆等蔬果,一盆水,記錄卡(卡上畫有大水杯,水杯上有水位線)和各種蔬果小圖片若干。
過程:
一、想一想,猜一猜。
師:這里有許多水果、蔬菜,小朋友快來看呀!
孩子們爭論起來,有的說會沉到水底,有的說會浮在水面上,也有的說會在水的中間。
師:大家各有各的想法,請把你們的猜想記錄下來??梢允褂檬吖D片和記錄卡,按自己的猜想分別把小圖片擺放在水面、水底或水中間。
[在實驗操作前,考慮到小班孩子的能力水平,教師準備了直觀形象的記錄卡和蔬果圖片。不作任何提示,讓孩子運用已有經驗進行猜想和判斷,并作記錄,為他們主動建構知識經驗奠定了基礎?!扯?、玩一玩,比一比。
師:這些蔬菜、水果放在水里到底會怎么樣呢?請你們把它們放到水里試一試。
孩子們把它們一一放進水里,仔細觀察它們在水中的情況,然后在另外一張記錄卡上驗證記錄。教師則巡回觀察,適時指導,引導幼兒將實驗結果與預想的結果進行比較,同時幫助他們在觀察沉浮現象時,正確運用"沉"和"浮"來表述。
[孩子們在活動過程中按自己的想法作用于物體,真實地感受、記錄實驗的結果,驗證自己的解釋和猜想是否正確,從而不斷調整自己的認識,并初步懂得了要得出結論必須以客觀事實為依據。]三、講一講,議一議。
師:現在誰愿意把你的發現講給大家聽聽?
幼:我發現蘋果是浮在水面上的,香蕉是沉在水底的,西紅柿是浮在水面上的,土豆是沉在水底的。
師:它們有的沉下去,有的浮起來,真有趣。
師:你們有沒有什么不明白的'問題?
幼:為什么大的西紅柿能浮起來,而小小的葡萄卻沉下去了呢?
(孩子們在玩耍中獲得了蔬果沉浮的經驗,他們自己提出的問題更引發了進一步探索沉浮現象的興趣。事實上,這一活動僅僅是一個系列探究活動的開端,以后的活動可以根據幼兒探索中不斷生成的新問題進行延伸。)。
整個活動能夠按照我的流程進行,活動目標基本達到,幼兒的興趣都很高,都樂于參與到試驗活動當中,但是也存在不足,一是我對班上孩子的能力還把握得不夠好,在介紹上下牽頭時,只是和幼兒說了箭頭的名字,沒有教畫法;二是在孩子操作之前,要求說得不夠詳細,三是準備材料不夠充分,因為在之前沒有試驗過蔬果,導致幼兒試驗用的蔬果都是浮著的,沒有沉下去的蔬果;此外,在對蔬果沉浮現象的解釋上也不夠。
1、觀察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現象,嘗試進行簡單的記錄。
2、萌發對周圍事物觀察和操作的興趣。
1、蘋果、梨、獼猴桃、香蕉、葡萄。
2、大水箱2個;
3、幼兒人手一個記錄卡,各種水果的圖片若干。
一、看看講講。
1、這里有好多的水果寶寶,看看都有些什么呀?
二、操作探索。
1、讓我們輕輕地把這些水果放倒水里去,讓它們泡一泡吧。
2、你發現這些水果在水里有什么不一樣?
小結:水果寶寶在水里,有的會浮在水面上,有的會沉在水底下。
三、簡單記錄:
1、到底哪些東西是浮在水面上,那些東西是沉載在水底下的,讓我們把它記錄下來好嗎?
2、出示記錄卡,介紹記錄方法。
3、幼兒進行簡單記錄。
四、交流糾錯。
1、交流。
誰愿意先告訴大家,你記錄的哪些東西是浮在上面的,哪些東西是沉在水底下的?(幼兒交流,教師在大教具上粘貼。)。
2、集體糾錯:
仔細看看,有沒有發現什么問題?
五、延伸活動:
1、觀察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現象,初步獲得有關物體沉浮的經驗。
2、學習用簡單的方法記錄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狀態。
水果若干、裝水的盆、記錄表、水果小圖片等。
一、觀察導入。
師:今天李老師帶來了一些水果,請小朋友看一看是什么水果呀?(幼兒觀察水果,引導幼兒說出名稱)。
二、猜測結論。
三、自由探索并討論結果。
1、那它們在水里到底會怎樣呢?我們一起去試一試。
要求:我們要輕輕地把水果放到水里,再看看它們到底是會發生什么事情呢?
2、幼兒探索,教師巡視指導。
3、探索完后,請幼兒講講你發現了什么秘密?
四、再次探索,請幼兒記一記:
1、出示記錄圖,指出水位線,請一到兩個孩子嘗試記錄。
2、幼兒邊探索邊記錄,教師巡回指導。
活動目標:
1、觀察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
2、初步獲得物體沉浮的概念。
3、用簡單的'表格記錄物體的沉浮現象。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木塊、塑料塊、磁鐵、糖紙、玻璃球若干。
2、物體沉浮實驗前后對照表。
活動過程:
1、拿出一個木塊,讓幼兒猜一猜,如果把它放進水里,它會沉下去還是浮在水面上;再把它放進水里,請幼兒觀察。
2、把其它的物體都放進水里,請幼兒觀察那些物體會沉下去,那些會浮起來。
3、請幼兒實驗。實驗前,先請幼兒猜一猜結果。并且做標記。然后與實際結果對比。
4、小結:比水輕的物體會浮在水面上,比水重的物體會沉下去。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的重點是引導幼兒發現沉浮現象。我讓幼兒通過自己的探索操作來獲得經驗。幼兒的積極性很高。
設計思路:
活動目標:
1、認識紅,黃,藍色,并根據色彩標記匹配相應的瓶子。
2、感知兩種顏色混合后變出新顏色的現象,體驗發現的樂趣。
3、初步了解其特性。
4、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活動重點:
認識紅、黃、藍三種基本的顏色并能說出在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也是紅黃藍的。
活動難點:
感知紅、黃、藍兩兩不同組合后會變出橙、綠、紫三種不同的顏色。
活動準備:
1、裝有小半瓶水的透明瓶子人手一個,在瓶蓋里面分別涂有紅黃藍顏料。
2、紅黃藍顏色標記分別固定在塑料筐上。
活動過程:
一、導入游戲。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樣東西,我們數一、二、三,把它請出來!
哇,是什么呀?我們來看看,瓶子里有什么?這個水有沒有顏色?
師小結:水是沒有顏色的,是透明的,而不是白色的。
2、看好了,水寶寶是透明的。水寶寶要和我們玩變變變的游戲,我們一起念“水寶寶,水寶寶變變變,水寶寶水寶寶,變變變!”
(教師搖動瓶身,讓水接觸瓶蓋里的顏料)。
師:哇,水寶寶怎樣了?會變色呢!好玩嗎?你們想玩嗎?
二、探索激趣。
師:老師準備了好多瓶子,聽好,每個寶寶拿一個瓶子,我們一起學老師搖瓶子,要說:“水寶寶水寶寶,變變變哦”。
1、請幼兒自行取一個瓶子,用力搖,使其變色。(老師鼓勵孩子用點力,再加加油)。
師:“你們變出來了嗎?變出什么顏色了?”
2、顏色對應。
師:水寶寶要休息了,請給它找個家(與框子對應放)。
三、解讀秘密。
師:我們的瓶子怎么能變顏色呢?
請一幼兒上來嘗試搖動沒有顏料的瓶子,再換上有顏料的瓶子再次試驗。
師:這個怎么都變不出來,那個卻變得出?好奇怪哦!
師小結:哈哈,其實老師把一個秘密放在了瓶蓋里。這個蓋子里有什么?蓋子里有顏料,水寶寶就可以變出顏色了。
四、交換瓶蓋感知兩種顏色混在一起的變化。
1、老師手里有一瓶*顏色的水,現在我要請另一個顏色和它做好朋友,兩種顏色加在一起會怎么樣呢?你們想知道嗎?我們一起來仔細觀察。
2、幼兒交換瓶蓋,嘗試將兩種不同的顏色混合在一起,觀察色彩的變化。
(1)引導幼兒觀察瓶子的顏色,再取不同顏色的蓋子,換上。
(2)幼兒換好瓶蓋后,搖晃瓶子。
(3)教師:瓶子里的水有變化嗎?變成什么顏色了?哇,顏色可真有趣,不同的顏色混在一起還會變成另一種新的顏色呢!
1、引導幼兒自主進行玩色游戲,初步感受顏色的變化。
2、樂意參與活動,體驗玩色的樂趣。整個活動我以變魔術貫穿始終。
我安排了三個環節:
首先以老師的小手有魔法“變魔術”的形式吸引幼兒的注意,激發幼兒的玩色興趣,從簡單的“搖搖搖變變變”一邊搖一邊念“魔語”,充分調動幼兒的多方面感官參與活動,使幼兒興趣高昂。此環節幼兒感覺我的手真有魔法會變出黃顏色。
第二個環節嘗試配色,感知體驗色的變化。以再次變魔術的方式,讓幼兒初步感知兩種顏色調配在一起就會變出另一種顏色,激發幼兒進一步探索的欲望。老師拿出另外一個瓶口已涂上藍色顏料瓶子里有黃色顏料的瓶子又一次變,頓時變出了綠色,幼兒十分的興奮,感覺很神奇。
第三個環節梳理歸納,初步了解顏色變化的秘密。
一個活動下來,自我感覺幼兒對此活動非常得感興趣,教師帶動起幼兒,使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很濃厚,這是非常開心的,每個環節也初步達到預設的目標。但也有不足之處:最后環節沒有達到一個提升,只有讓幼兒通過用兩種顏色進行配色變色,在幼兒嘗試配色,體驗色的變化時只問了個別幼兒,沒有一起來總結顏色是怎樣變出來的。
1.對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現象感興趣。
2.了解沉浮現象在生活中的用途。
3.嘗試用水果制作小船。
透明玻璃缸、水、水果(蘋果、梨、葡萄、香蕉、荔枝、桃子、芒果、西瓜等)、記錄紙等。
一、以談話形式導入。
二、小實驗。
今天老師帶來了好多水果,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做個實驗。
1.小朋友老師這里有一個蘋果,如果將這個蘋果放進玻璃缸中,蘋果會怎么樣呢?(幼兒大膽猜測回答)。
2.教師操作實驗。
3.將梨也放入玻璃缸中,梨會和蘋果一樣嗎?
4.教師操作實驗。
三、幼兒動手操作并記錄。
小朋友看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許多水果,現在請小朋友們分組做實驗并記錄,看一看不同的水果放入水中的結果一樣嗎?請把浮起來的水果用圓圈圈起來。
四、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實驗結果。
五、教師小結。
剛才我們做了沉浮小實驗,在我們的生活中,人們根據沉浮原理制造了潛水艇、輪船、救生圈等很多東西。
六、活動延伸。
通過觀察和實驗,知道糖和鹽的名稱、特點及用途。
能比較出糖和鹽的簡單相同點和不同點。
活動準備:糖、鹽、杯子。
活動過程:
通過嘗的方法讓幼兒了解里面裝的是什么水。
1、出示兩杯水問:你們知道這兩個杯子里放的是什么?
2、請幼兒來嘗一嘗,并說一說杯子里的是什么水?
通過操作培養幼兒善于動手動腦解決問題的能力。
1、請幼兒根據生活經驗,說說糖和鹽是什么樣子的。
2、請幼兒打開紙包,看看紙包里是什么?想想用什么辦法知道?那一包是糖,那一包是鹽,糖是什么樣子的,鹽是什么樣子的?你們想方法自己去試一試用自己的方法來知道。
請幼兒將糖和鹽倒在水里,用筷子輕輕攪拌,待糖和鹽溶化后。問:糖和鹽到那里去了?
培養幼兒的表達能力。
你們知道糖和鹽有什么用嗎?(家家戶戶燒菜離不開它們。工廠很多地方也要用到鹽。)。
培養幼兒對事物的觀察能力。
糖和鹽什么地方是一樣的?什么地方是不一樣的?小結:糖和鹽都是白顏色的,一顆一顆亮晶晶的它們都能溶化到水里,它們都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糖和鹽的味道是不同的因此它們的用途也是不一樣的。
1、觀察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現象,初步獲得有關物體沉浮經驗。體驗科學探索的樂趣。
2、學習用簡單的方法記錄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狀態,并能簡單講述。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教具:水果(梨、香蕉、蘋果、圣女果、金桔、葡萄),記錄表、魚缸。
學具:每人三種水果及小圖片、記錄卡、水盆、干毛巾。
一、提出問題并對問題的結論進行猜想。
1.(出示水果)小朋友,老師這里有許多水果,這是什么?(依次說出每種水果名字)。老師這里還有什么?對,魚缸里盛滿了水。
2.這些水果都想到水里去玩,哎,你們猜一猜,桔子放到水里會怎樣呢?(隨意想(出示記錄表、水果圖片)這里是魚缸圖片,水果圖片,老師用這些圖片把你們的想法記下來。
3.桔子放到水里到底會怎樣呢?老師輕輕把它放到水里(一邊說一邊放),原來,桔子放到水里后浮在水面上。
5.圣女果呢?
6.你們各有各的想法,這些水果放到水里到底會怎么樣呢?老師給你們每人準備了一盆水,三樣水果,用實物講解請你們一樣一樣放到水里試一試,看看你猜的對不對。老師還給你們都準備了水果卡片、記錄表,(出示實物)小朋友要把你觀察到的水果的秘密用卡片表示出來一會告訴老師和小朋友。
7.幼兒起立,找到自己實驗位置做實驗。
二、交流表達。
1.現在小朋友告訴我你發現什么水果浮在水面上?什么水果沉在水底?
2.我們一起來說:“蘋果浮在水面、桔子浮在水面,葡萄沉在水底、圣女果、香蕉沉在水底。
1.在活動準備過程中,我反復做實驗,首先做到自己清楚哪些水果會沉,哪些水果會浮,給每個孩子的三種水果里就應該有沉的水果也有浮的水果,仔細選擇易于幼兒做實驗的水果:小香蕉,圣女果,金桔,葡萄,(個頭)小蘋果。
2.我設計了適合剛入園一個月的幼兒操作的記錄卡,記錄水果圖片,實驗過程證明,我準備的水果(實物)及記錄卡都符合小班幼兒的學習特點。3.在設計活動過程中,力求教學過程精煉,教學內容符合剛入園幼兒學習特點。
4.在活動過程中,我通過猜猜,做做,記錄,說說,改錯等幾個環節,讓幼兒在活動中順利完成預定的教學目標。
5.這次活動有許多優點。
比如:
(1)目標設定符合小班幼兒學習特點,易于完成。
(2)材料準備充分到位,記錄卡設計有特點,每人三種水果也很符合小班幼兒能力。
(3)教學流程也很符合小班幼兒,沒有太難,也沒有時間過長。
(4)大多數幼兒都很好完成了教學目標,理解了“沉下去”,“浮上來”的簡單科學道理。教學過程中也發現了一個問題:有些孩子心理很明白哪些水果浮上來,哪些水果沉下去。在老師的大記錄表上也能正確記錄沉與浮,可是在他們的記錄卡上卻記錄正好相反,原因是什么?是因為老師的記錄卡是貼在黑板上的,上下很易區分,而幼兒的記錄卡是平放在桌面上的,有個別幼兒就分不清“上”“下”,擺放正好相反。
蛋是幼兒每天都要吃的食物,它是來源于生活的好教材。本次活動旨在通過與蛋寶寶做游戲發現蛋的特點找出雞蛋和鵪鶉蛋的異同點嘗蛋的'活動,激發幼兒對蛋的興趣,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1、激發幼兒對蛋的興趣。
2、知道雞蛋和鵪鶉蛋的特征以及它們的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
3、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雞蛋、鵪鶉蛋若干,母雞和鵪鶉圖片各一幅,小花若干。
一、尋找蛋寶寶并與蛋寶寶做游戲。
二、知道雞蛋和鵪鶉蛋的外形特征。
提問:剛才是怎樣與蛋寶寶做游戲?
蛋寶寶為什么可以滾動?搓蛋寶寶時有什么感覺?它們的媽媽是誰?
三、游戲:給蛋寶寶送紅花。
提問:你喜歡哪一種蛋寶寶?為什么?
四、找出雞蛋與鵪鶉蛋的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
提問:雞蛋與鵪鶉蛋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小結:雞蛋與鵪鶉蛋的相同之處:都有蛋黃和蛋白、蛋殼,都是橢圓形,都有營養,都可以進行孵化。
雞蛋與鵪鶉蛋的不同之處:小不同,蛋殼上的花紋不同,媽媽不同,孵化出來的寶寶不同。
五、自己剝蛋殼并品嘗蛋寶寶。
延伸活動:區分熟蛋和生蛋。
活動目標:
活動準備:
1、高矮不同的動物玩具,如小鳥、松鼠、兔子、羊、牛、大象、長頸鹿等。
2、小班幼兒用書12月分冊第10頁。
活動過程:
1、告訴幼兒新建的動物園要搬來許多動物,引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2、請幼兒認一認它們是誰。按照從高到矮的順序出示小動物玩具,邊出示邊請幼兒猜想。如第一個出示小松鼠,教師:"下面要來一個比它高的動物,你們猜猜是誰?"幼兒猜完后再出示,請幼兒比較、辨識。這樣依次出示5-8中動物。
3、為動物們準備新家。引導幼兒根據動物的高矮幫助它們搭建新家。
4、比較、辨識動物園中房子的高矮,請動物住進新居。(結合幼兒用書"動物園"畫面)。
備注:此教材選自《甘肅省幼兒園快樂與發展課程》教師用書p313頁。
教學反思:
這節課中,我覺得我的活動提問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問的效果也很好??梢哉f在大家的討論下,提問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兒不僅會說了,而且還更會問了。這樣的自由探索活動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也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孩子們在輕松、愉快地氛圍中,發揮了他們在活動中的主動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1、觀察并了解水果的剖面以及水果種子的特點。
2、嘗試用恰當的詞匯談論水果的剖面和種子的特點。
觀察并了解水果的剖面以及水果種子的特點。
嘗試用恰當的詞匯談論水果的剖面和種子的特點。
1、幼兒用書:【水果切切切】。
2、掛圖:【水果切切切】。
3、1~2種水果,如變西瓜,木瓜或橙子等。
4、小牙簽或叉匙、餐巾紙。
5、學習單:【切水果,發現】。
一、教師出示水果并切開水果,請幼兒說一說水果切開后的樣子。
1、你知道西瓜切開后的樣子嗎?
2、你還想知道那些水果切開后的樣子?一起來看看這張圖吧。
二、出示掛圖,請幼兒說一說這是什么水果,觀察描述水果的剖面的形狀、果肉的顏色以及種子的特點。
1、橙子的剖面像什么?(像一片片的花瓣)。
2、楊桃的剖面像什么?(五角形的星星)。
3、楊桃有幾個籽?
4、木瓜里面黑黑的籽是什么?(木瓜的種子)這些籽能吃嗎?
5、什么水果的種子是黑色的?什么水果的種子是白色的?
6、桃子、蘋果和木瓜的種子長得一樣嗎?(引導幼兒觀察比較種子的`不同,并用“的”、“小小的”、硬硬的等詞匯進行描述)。
7、草莓的果肉里面為什么一顆種子也看不見?(請幼兒充分討論和猜測,教師不要公布答案。)。
四、請幼兒自助翻閱幼兒用書,觀察并比較水果的外皮和剖面的差異。
1、獼猴桃的外表是什么顏色的?里面是什么顏色的?
2、獼猴桃里面黑黑的小點是什么?(獼猴桃的種子)。
3、還有什么水果的種子也是小小的?(草莓)。
4、草莓的種子和獼猴桃的種子長得一樣嗎?
5、不一樣,獼猴桃的種子長在果肉里面,草莓的種子長在表面。
五、請幼兒品嘗水果的味道。
1.能分辨三種不同的圖形,鞏固對圓形、三角形以及正方形的認識。
2.能完整說出“這是由xx和xx拼成”的句子。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體驗圖形組合變化的樂趣。
1.場地布置:由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圖形組成小路(各圖形數量控制在5個以內)。
2.各種圖形(有圓形、三角形、正方形若干)人一份。
一.以情境式“山羊伯伯在森林博物館開畫展”引入課題。
教師戴上山羊頭飾扮演山羊伯伯:你們看,我是誰?誰來了?
(山羊伯伯。)。
二.走路去“森林博物館”看畫展。
t:去森林博物館要經過一條小路,然后才到博物館呢?,F在山羊伯伯要帶你們去走一走。
1、鞏固復習對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認識、分辨能力。
t:這條路好奇怪,它是由什么形狀組成的啊?
(圓形、三角形、正方形。)。
邊走邊問:
(1)首先看到的是什么形狀?(圓形)。
那這有幾個圓形呢?讓我們一起數一數吧。
(2)現在看到的是什么形狀?(三角形)。
三角形又有幾個呢?
(3)現在又看到了什么形狀?(正方形)。
它又有幾個呢?
t:哇,終于到了,好累啊,山羊伯伯請小朋友找張凳子坐下來吧。
三.看畫展。
1.說出都有什么畫。
t:你們看,山羊伯伯都畫了些什么畫呀?
(太陽、小松樹、房子等)。
t:那山羊伯伯想考考你們了,你們知不知道山羊伯伯這些畫是怎么畫起來的呢?
(引導幼兒說出是用圖形拼貼而成的。)。
2.依次問:這畫的是什么?它是由什么圖形組成的?
四.幼兒操作:拼貼畫。
2.請幼兒坐到地板上開始操作。
(幼兒操作,教師從旁指導。)。
3.山羊伯伯將小朋友們完成的拼貼畫展示出來。
五.活動結束。
走小路回去并請其他的小朋友來看畫展。
在幼兒教學中,選用因材施教法組織教學活動不僅可提高教師教學能力,而且能促進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與思維能力的快速發展。下面是有20xx小班科學活動。
教案。
及反思,歡迎參閱。
《綱要》中明確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與探究欲望”。小班幼兒在生活中開始不斷接觸大小不一的事物,但他們對于事物的大小關系尚未形成清晰的概念??茖W活動《大的和小的》從幼兒身邊的事物出發,讓幼兒在生活中感受事物的大小關系,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和思維習慣,同時易于引發幼兒對身邊事物的興趣和探究欲望。所以我認為此活動適合在小班開展。為此,我進行了如下教學設計:
一、活動目標:
1.能從三個同類物體中找出最大的和最小的。
2.學說“這是大的,這是小的”。
3.愿意用簡單的句子表述自己的操作。
二、活動重點:比較三個物體的大小。
活動難點:愿意用語言來表述。
三、活動準備:布口袋、幼兒畫冊(三)、形狀相同大小不一的物品實物及圖片。
四、活動過程:
1.導入:.出示“神奇的口袋”,引發幼兒的興趣。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神奇的口袋,誰想來摸一摸里面裝著什么?
(幼兒摸出形狀相同大小不一的茶杯)。
點評:用“神奇的口袋”的形式導入,充滿了神秘感,讓幼兒感覺到好奇,激發了幼兒探索的欲望。
2.區別大小,學說“這是大的,這是小的”。
(1)引導幼兒觀察,區別大小。
師出示大茶杯和小茶杯,提問:看,它們是什么呀(茶杯)?它們一樣嗎?哪里不同?師總結:(指著茶杯)“這是大茶杯,這是小茶杯”。
(2)幼兒學說“這是茶杯,這是小茶杯”。
師:誰能像老師這樣說,要說完整哦。
請個別幼兒學說后,請幼兒一起說一說“這是茶杯,這是小茶杯”。
點評:教具的運用恰當與否也關系到一個教學活動的成功與否。恰當的教具應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在本環節中,教具的選擇很重要。應控制好物品的變量,選擇形狀顏色等特性相同或相似,大小不一的物品,避免給幼兒造成誤導。
(3)在教室里找大小。(師事先要布置好一些大小不一的物品及圖片)。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教室環境,并請幼兒介紹找到的物品,注意要說出“這是大的,這是小的”。要求要說完整。
點評:《綱要》中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北经h節通過引導幼兒觀察其所熟悉的教室環境,進一步加深幼兒對大小關系的理解,貼近幼兒生活,使得幼兒既感興趣又易于接受。在觀察時,幼兒觀察得很仔細。我們班幼兒找到了老師的大椅子和小朋友的小椅子;教室里大的日光燈和小的消毒燈以及老師墻飾中大的泡泡和小的泡泡等等。但表述時,幼兒易表達不完整,需要老師提醒后才用完整的語句表達。
3.區別同類型中3個大小不同的物體的大小,學說“這是最大的,這是最小的”。
(1)再次出示“神奇的口袋”,引發幼兒的興趣。
師:小朋友們從布口袋里摸出了什么呀?(顏色形狀相同,大小不一的氣球圖片)讀:1440次大小:2kb(共2頁)。
(2)幼兒比較三個物體大小,并學習表述“這是最大的,這是最小的”
師:這是什么?它們有什么不一樣?(大小不同)。
誰能告訴我,哪個是最大的,哪個是最小的?
請幼兒指出最大和最小的氣球并用語言表述“這是最大的,這是最小的”。
點評:本環節較之上一環節的難度有所增加,但幼兒操作起來依然比較簡單。
4.幼兒練習,完成畫冊。
(1)分發《幼兒畫冊》,在老師指導下做相關練習。
(2)請幼兒用完整的句子表述練習的內容。
課后反思:
由于課前各方面的準備比較充分,本節課進行得很順利。再加上本節課的各環節層層相扣,難度逐漸加深,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在教學時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引導幼兒觀察身邊的事物來拓展幼兒經驗,使得幼兒的學習過程輕松而愉悅。
《綱要》中指出,教學內容的選擇要“既符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庇捎趧倓傋呱瞎ぷ鲘徫?,初次接觸小班的幼兒,對于其認知水平的發展不具備直觀的感受,因而在目標制定時對于幼兒的現有發展水平的掌握有所欠缺。再加上現在幼兒的視野相對開闊,在課堂教學中,我發現本次活動目標對于大部分幼兒來說偏向簡單,挑戰性較小。因此,對于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認為,在制定時可以再適當增加一些難度,以更好地適應幼兒的現有水平,促進幼兒的發展。
我們幼兒園座落在美麗的玉淵潭公園內,有著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每到秋季來臨,各種花草樹木的種子、果實、葉子隨處可見,光園內就有石榴樹、松樹、柿子樹等多種植物。這些都是孩子們操作的好材料,結合課程組推薦的《培養兒童好奇心—89個科學活動》一書,我開展了《落葉》這一科學活動。通過這次活動的實踐,讓我更深層次的理解了幼兒園科學教育應該是一種怎樣的啟蒙教育。
一、活動的內容來源于生活,來源于興趣。
從幼兒周圍生活中取材,給幼兒提供符合生活實際的真實材料幼兒一定很投入。所以我以落葉為材料,開展了一次有關落葉的科學活動。因為園內植物很多,落葉隨處可見,戶外活動時間,孩子們總是被地上的落葉吸引,常常有孩子撿來顏色鮮艷的葉子送給我,班里的桌椅下,孩子們的口袋里也時常出現落葉的身影,它們都是孩子們偷偷帶回來的,孩子們對落葉有著濃厚的興趣?;顒訙蕚潆A段我與家長鏈接,請家長和幼兒一起在公園里、家周圍、來園的路上,收集落葉,種類盡量多一些,然后把收集到的落葉帶到幼兒園投放到科學角。這樣材料得到了豐富。收集也是幼兒學習的一個過程,使幼兒對落葉有了初步的認知。
二、創設寬松的氛圍,將幼兒擺在主體的位置,引發幼兒主動探索。
活動開始了,孩子們來到公園里撿各種落葉。面對草地上厚厚的落葉,他們興奮無比,有的跑上去踩一踩,有的摸一摸,有的踢一踢,更有的直接躺在了上面感受落葉的松軟,他們用自己的方法觀察、探索著大自然的豐富多姿。也收集了大量落葉。
面對我們一起收集的落葉,大家開始了觀察、討論,以往我會把每一個環節說什么話,提什么問題等等考慮的特別細致,可現在通過對《培養兒童好奇心—89個科學活動》一書的學習,我會思考出大致幾個環節,幾個問題,每一個環節具體要做什么,要看孩子們的反應,靈活應對,要讓孩子動手做,動腦想,動嘴說,鼓勵幼兒說一說自己的發現,減少一直是老師牽著孩子走的現象?,F在孩子們使用自己找來的材料進行探索,他們興致盎然,爭先恐后的發表著自己的看法。而此刻作為教師要做的是觀察他們的行為,聆聽他們的想法,跟隨他們的思路,適時的拋出引導他們的問題。效果是令人滿意的,在自由寬松的氛圍中,孩子們沒有壓力,敢說,敢做,能將自己的認知毫無保留的表達出來,孩子們發現了落葉形狀、大小、顏色的不同并能根據這些特征進行分類。三、做幼兒的幫助者,根據實際隨機調整教育方案和孩子們一起到公園撿落葉,可當孩子們面對草地上那厚厚的,松軟的落葉時,他們都跑到草地上跑啊,跳啊,踢啊,忘記了自己來的目的,他們此刻感興趣的不是撿落葉。我趕快變換教學形式,給他們充分的時間,讓他們盡情的感受滿地的落葉,把撿落葉推遲,結果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我們以往的教學觀念中,總是以孩子學到了多少內容來定義他的學習到底好還是壞。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在幼兒園的學習,我們并不是要讓孩子學到多少,而是要積極的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試探他們能在各項活動中獲得滿足和享受到樂趣,進而使這種滿足和樂趣成為孩子終身發展的需要。所以,我們教師也無須特別鐘情于我們預先設計的教學方案,而是應該隨時隨地的觀察幼兒的興趣,以幼兒興趣的需要隨時調整我們的教育內容及方案。
在這次活動中,通過科學啟智的理念,我比以往進步了很多,孩子們不單單在落葉的活動中認識了落葉的大小、顏色、形狀,更重要的是通過這個活動,孩子們認識到了大自然的多姿多彩,激發了幼兒探索大自然的欲望。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活動的過程中我總是擔心“我不講,他們會知道嗎?”,“再放縱下去會不會偏離了主題?”等等。對自己角色作用把握的還不是很好,還不是十分放的開。在今后的活動中要將主權真正的交給孩子們,教師根據幼兒探索的需要靈活的提供有針對性的支持,成為幼兒學習的幫助者。
最后,非常榮幸能夠參加本次課題,感謝課題組的培訓,感謝我們園領導的大力支持,“科學啟智”這條道路,我會堅持走下去!走好!
《請你摸一摸》這是一節小班的科學活動,重點是引導幼兒感知物體的冷熱、軟硬、粗糙、光滑等不同的特征。難點是引導幼兒去摸一摸各種東西,大膽用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感受。掌握了活動的重難點,開展活動時心中就有了目標,能更好的引導幼兒去思考、探索。以下就說說活動中的一些得失。
首先,在活動前我做了充分的準備。知識經驗方面,為了更好的將“冷熱、軟硬、粗糙、光滑”等詞匯介紹給幼兒,活動前我上網查找含義,并將這些特征性詞含義簡單化,即轉變成幼兒所能理解的詞語。在物質準備方面,我遵循《綱要》的要求,“為幼兒的探究活動創設寬松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去嘗試?!薄疤峁┴S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形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條件?!被顒忧?,我收集了許多生活中具有冷熱、軟硬、粗糙、光滑等不同特征的東西,并分組擺放。這些準備工作,為幼兒探索提供了條件,也為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
其次,在活動中,我根據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的不同,開展活動時側重點不同。如:在介紹冷熱特征的東西時,出示一些準備好的東西,幼兒一觸摸就能很好的說出來,還能說出自己知道的其它的冷熱的東西,我發現幼兒對于冷熱的生活經驗比較豐富,因此,沒有做過多的講解,只是將幼兒的一些經驗進行了提升。而對于軟硬的東西,在幼兒觸摸過這些東西以后,我請幼兒說說自己的感受,幼兒說不出,我看出幼兒不知道用怎樣的語言來表述。因此,我重點進行了介紹,而且邊示范邊向幼兒講解軟硬的不同“軟的東西我們用手擺弄可以讓它變形,而硬的東西我們用手怎么擺弄它都不會變形”,邊說邊把軟硬的詞語教給幼兒。為了檢驗我的方法是否有效,我又出示了幾種物品,請幼兒去摸,然后請幼兒說說自己的感受,幼兒按照老師的樣子去觸摸東西,一會幼兒就說出了哪些是硬的的,哪些是軟的。通過這種方法,幼兒很快就分清了軟和硬。在介紹粗糙和光滑的時候,發現幼兒對粗糙的東西的認識經驗比較少,摸完以后也是說不出,因此,我向有介紹了粗糙和光滑東西的特點,如:“粗糙的東西,手摸在上面給人不舒服的感覺,而光滑的東西摸上去,手就很舒服,有種滑滑的感覺?!睘榱素S富幼兒這方面的經驗,我還準備了許多具有這些特征的物品,讓幼兒去觸摸,給幼兒更多感受的機會,鼓勵幼兒說說自己的想法。在整個活動中,我采用帶問題去探索,先分散,再集中講解,再分散探索的形式。這樣幼兒就會從無意識的觸摸轉為有意識的觸摸,幼兒記憶得會更牢。
其三,活動中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如:最后的在活動室里摸一摸,由于人數較多,可以改為游戲時個別幼兒分組進行。便于老師指導和觀察,而更利于幼兒擴大探索的空間。
對于剛剛進入小班的幼兒來說,在科學探索方面,幼兒的知識經驗還不豐富,語言表達能力也欠缺,對一些科學活動的操作規則缺少經驗。這些都需要老師在平時的活動中注意激發幼兒探索的欲望,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不斷完善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
1、認識幾種常見的水果(蘋果、香蕉、葡萄、橘子),了解它們的基本特征。
2、觀察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現象,初步獲得有關物體沉浮的經驗。
3、認讀漢字:沉、浮。
4、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5、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1、裝有蘋果、香蕉、葡萄、橘子的袋子一個。
2、每張桌子上放有蘋果、香蕉、葡萄、橘子若干,一盆水。
3、記錄卡(卡上畫有大水杯,水杯上有水位線)一個,蘋果、香蕉、葡萄、橘子水果卡片若干。
4、大字卡“沉”和“浮”各一。
1、摸一摸,看一看。
a、教師出示“水果袋”,請幼兒摸一摸袋子里的水果,猜一猜是什么水果。
b、倒出來,看一看,說說各水果的外形和顏色。
2、想一想,猜一猜。
a、師:假如把這些水果放到水里會怎么樣呢?(幼兒大膽猜測)b、教師根據幼兒的猜想和判斷,在記錄卡上做記錄。
3、試一試,講一講。
a、請幼兒把桌子上的水果放到水里,仔細觀察它們在水中的情況。
b、請幼兒把自己實驗看到的情況說一說。
c、引導幼兒將實驗結果與預想的結果進行比較,同時幫助幼兒在觀察沉浮現象時,正確運用“沉”和“浮”來表述。
4、玩一玩(游戲:水果沉浮)a、給幼兒帶上水果卡片。
b、教師交替出示的“沉”和“浮”字卡。是“沉”字卡,帶有葡萄、香蕉卡片的幼兒就出來;是“浮”字卡,帶有桔子、蘋果的幼兒就出來。
c、游戲開始,給做得對的小朋友獎紅花。
d、交換卡片后,游戲反復進行。
5、活動結束。
教學反思:
有些孩子心理很明白哪些水果浮上來,哪些水果沉下去。在老師的大記錄表上也能正確記錄沉與浮,可是在他們的記錄卡上卻記錄正好相反,原因是什么?是因為老師的記錄卡是貼在黑板上的,上下很易區分,而幼兒的記錄卡是平放在桌面上的,有個別幼兒就分不清“上”“下”,擺放正好相反。
1、能依據小組的研究計劃制作、包裝、宣傳自己的飲料。
2、能膽交流自己的想法。
本次活動前,幼兒分三組分別對飲料的顏色、口味與種類,制作與功能,包裝與宣傳進行探索與研究,有了許多自己的想法與經驗,在次基礎上,他們提出要為小朋友設計一個品牌的系列飲料,并策劃了如何推廣產品。教師在了解了幼兒的`想法后,組織本次活動,鼓勵幼兒整合以有經驗膽實施,同時結合各組間的交流介紹,展開生生互動,促進研究走向深入。
提供:榨汁機、胡蘿卜、牛奶、茶葉、杯子、調味品、包裝材料、宣傳道具等。
1、設計制作幼兒分三組實施研究。
(1)、制作胡蘿卜牛奶。
(2)、設計胡蘿卜牛奶的包裝。
(3)、為胡蘿卜牛奶做宣傳推廣。
2、分享交流。
(1)、各組幼兒介紹本組的研究成果、經驗和想法。
(2)、互相提問、提建議激發進一步探究的欲望。
學科。
整合課程。
課題。
瓜果沉浮。
1、觀察并學習用簡單的語言表達瓜果在水中的沉浮現象。
2、初步了解簡單的統計和記錄的方法。
幼兒通過實驗能夠用語言表達瓜果的水中的沉浮現象。
難點。
幼兒能夠用簡單的記錄方法記錄瓜果沉浮的現象。
自制瓜果沉浮實驗記錄表;各種水果的圖片(小番茄、茄子、蘋果、紅薯、土豆、胡蘿卜、草莓)各一張;水箱每組一個;小籃子每組一個;大籃子兩個;圓形貼紙每位幼兒五個。
1、看一看,想一想。
(1)教師拿出茄子、土豆,請幼兒猜猜看,如果把它們放進水里,會沉下去還是浮在水面上。
(2)將茄子、土豆輕輕地放進水箱內,觀察它是浮上來還是沉下去。
(3)引導幼兒“用放在水里浮起來了”或“放在水里沉下去了”的句子表達茄子、土豆在水里的沉浮現象。
(4)教師出示記錄表,教幼兒記錄瓜果沉浮現象的方法。
2、分組實驗,集體記錄。
(1)教師出示瓜果圖片,請幼兒猜猜是浮還是沉。
(2)幼兒分組進行瓜果沉浮實驗,觀察它們在水箱里的現象并做記錄。
指導重點:1)做實驗時,提醒幼兒保持安靜,認真觀察。
2)觀察后,提醒幼兒及時做好記錄。
3、講一講。
(1)教師請個別幼兒講一講實驗結果,如果實驗結果不統一時,教師與幼兒再次進行實驗,驗證結果。
(2)教師給你們變一個魔術——紅薯船(教師操作,激發幼兒進一步探索的欲望。)。
提問:為什么同樣是紅薯,你們的會沉下去,老師的卻會浮起來呢?(引發幼兒思考)。
教師:請你們在家中和爸爸媽媽一起動動手試一試、玩一玩,看看有什么新發現,回來告訴老師和小朋友。(活動延伸)。
4、按沉浮結果收拾瓜果。
教師:小朋友們,瓜果寶寶要回家了,請你們把他送回家吧!
指導重點:老師提醒幼兒按照沉浮標記將對應的瓜果放進籃子里。
活動目標:
1.能通過觀察發現幾種不同材質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發展比較、觀察能力。
2.學會使用符號做觀察記錄。
3.體驗沉浮游戲的`樂趣,愿意積極表達自己的發現。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積木、塑料瓶、泡沫、小石頭、小紙片、珠子、筐子、裝有水的塑料瓶等;記錄單。
活動過程:
(一)以情景導入,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
1師:今天過節,小螞蟻要到河對面運糧食準備過冬,老師準備了積木、泡沫、小石頭、小紙片、珠子、橡皮泥等物品,請小朋友們幫忙看看這些材料有哪些適合當小船幫助螞蟻過河。
2.教師請個別幼兒講述。
小結:有的小朋友說紙張可以當小螞蟻的船,有的說珠子可以當小船。
(二)引導幼兒探索不同材質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并且記錄結果。
1.教師出示記錄單,講解記錄方法。
2.介紹材料,講解要求。
師:記錄單、筆、珠子、紙張、泡沫、積木、小石頭、橡皮泥、裝水的盆、抹布。輕放入水中,并在記錄單上做記錄,如果桌子、衣服濕了要及時用抹布擦干。
3.幼兒分組探索原先的想法,鼓勵幼兒玩多種材料,觀察不同材質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并集中記錄結果。
(1)幼兒探索,教師觀察指導。
(2)集中分享探究結果。
(3)幼兒討論。
師:現在請小朋友說說哪些物品會沉下去,哪些物品會浮起來。(個別幼兒回答)。
(4)師小結:小朋友說的很好,小紙片、泡沫會浮起來,積木、珠子、橡皮泥、小石子會沉下去。
(三)活動結束。
活動延伸。
我們已了解很多東西沉與浮,,大家回家去看看還有什么東西沉下去與浮起來。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1、感知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的不同特征。
2、能將不同形狀的圖形分類。
教師和幼兒一起收集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物品,小班幼兒用書12月分冊第11頁。
1、幼兒自取任意形狀的一個物品。
教師問:“正方形、正方形在哪里?”拿正方形物品的幼兒可以回答:“正方形、正方形在這里?!?/p>
教師問:“三角形、三角形在哪里?”拿三角形物品的幼兒可以回答:“三角形、三角形在這里?!?/p>
教師問:“圓形、圓形在哪里?”拿圓形物品的幼兒可以回答:“圓形、圓形在這里?!?/p>
2、幼兒按教師的游戲口令做動作。如教師說“圓形、圓形跳三下”,拿圓形物品的幼兒可以重復教師的話,然后做相應的動作。教師說“三角形、三角形眨眨眼”,拿三角形物品的`幼兒可以重復教師的話,然后做相應的動作。
3、圖形寶寶迷路了,請小朋友把它們送回家。教師:“三角形的圖形寶寶回三角形屋頂的家、正方形的圖形寶寶回什么屋頂的家呢?”(見幼兒用書)。
也可以請幼兒帶領家玩這個游戲,從而助他們為幾何圖形正賽名。
備注:此教材選自《甘肅省幼兒園快樂與發展課程》教師用書p273頁。
1、練習手口一致點數4以內的數量,正確認讀1—4。
2、能按數取物、按物取數,拓展匹配實物的能力。
課件《打電話》,自制幼兒人手一個電話號碼插卡器,彩鈴四段,4以內的數字及電子卡片若干。
(一)師幼談話,導入活動。
師:今天呀,森林里有許多小動物過生日,我們一起來看看是誰呢?有幾個小動物?我們打電話祝福他們吧!
(二)通過"打電話",引導幼兒練習手口一致的點數4以內的數。
1、出示課件一(小貓圖片)
2、出示課件二(小兔圖片)
師:小狗家的電話號碼可奇怪了,誰看得懂呢?(骨頭卡片3124)數一數每個小格子里有幾個塊骨頭?每個格子里骨頭的數量連起來就是小狗家的電話號碼,撥通了就會有好聽的鈴聲哦。送出最好聽的話。
3、出示課件三(小老虎圖片)
師:打電話最主要的是要記住電話號碼,等會小老虎家的電話號碼出現以后,誰都不說,記住了藏在心里直接撥打。小老虎家的電話是多少呢?(4312)小老虎家的電話鈴聲說什么呢?它能接電話嗎?我們怎么辦呢?(你們要記住電話號碼,等會再打)
4、出示課件四(小雞圖片)
5、出示課件五(小老虎圖片)
師:剛才誰家的電話沒有人接?還記得小狗家的電話是多少嗎?
(三)操作驗證,引導幼兒按數取物、按物取數。
師:剛才咱們給這些小動物送上了生日祝福,還有一些小動物也過生日,我們來看看有誰呢?它們的電話號碼是多少呢?現在就要來考考小朋友了,和剛才的小雞一樣,每個格子里桃子或者蘿卜的數量連起來就是它們的電話號碼,你要將相應的數字找出來,然后插在插卡器上,從左往右就是它們的電話號碼,插對了電話才能接通。你想給誰打電話就到后面的桌子上把他家的電話號碼擺出來,擺對了才能打通。
師:擺好了就送到前面來,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小動物家的電話號碼是多少?幾個點子用幾來表示,小動物家的電話號碼都擺對了嗎?一一給小動物打電話,祝他們生日快樂。
(四)取"禮物",進一步鞏固按物取數、按數取物。
師:小動物家的電話都打通了,瞧,他們在一起唱歌跳舞,分享生日蛋糕呢!小動物們還給我們帶來了小禮物,不過,他們還有一個小小的要求,等會請你們自己選一張卡片,然后按照卡片上的數字或點子的數量去拿禮物,拿好了給客人老師看一下你拿的禮物是幾個。
活動過程中,因為電話是小朋友常見的而感興趣的,所以整個過程孩子的熱情高漲,興趣很濃。積極參與整個活動,樂意的`表現自己,達到了活動目標,學具的提供滿足了孩子動手的需要。整個活動是成功的。但對于中班的孩子來說,活動的深度可以更深一些,活動中總鼓勵幼兒不斷探索、體驗、交流對電話的認識,較好地綜合了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領域的知識,寓教于樂,適時地鼓勵幼兒表現自己、展示自己,在活動中注重幼兒自信心的培養,是一個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生動、活潑的教育活動。
在這個月可愛的動物主題活動中,千變萬化的動物世界總是能夠引發幼兒注意。對于生活在農村的幼兒來說,他們對動物在熟悉不過了,于是,我從布置可愛的動物照片墻開始,根據幼兒活潑好動、樂意模仿、喜歡表現的特點,,利用故事、兒歌、游戲等不同形式,引導他們用繪畫、肢體動作模仿、收集資料等方式了解和獲得更多的關于動物的各種信息,對常見動物的外形特征及生活習性也有了更加豐富的認識。這次活動的內容是小動物的影子,它源于一次戶外活動時的生成內容:幼兒在太陽下對自己的影子十分好奇,當時我就讓他們玩踩影子的游戲,在玩的過程中發現幼兒既投入又開心。由此,我就預設了這次動物的影子學習活動。
1、愿意介紹自己喜歡的動物,對動物有喜愛之情。
2、根據動物的影子尋找相應的動物,進一步了解一些動物的明顯特征。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重點:讓幼兒在這次活動中學會做事要認真、仔細。
難點:對于幼兒幫助小動物找影子有些困難。
幼兒已有在太陽下和影子做游戲的經驗。布置好的野生動物園照片墻。四塊大的背景圖塑料板,每塊板分開放,上面有小動物的影子。幼兒每人一張動物卡片。小動物音樂。多媒體課件(樹林背景圖,五個小動物的影子,分別是:兔、雞、鴨、大象、蝸牛,)。
提問:小朋友,你們都喜歡什么動物呀?為什么?(幫助幼兒再現已有的經驗)。
1、出示多媒體課件。
提問:小朋友看看森林里都躲著哪些小動物?這些影子又是哪些小動物的呢?(引導幼兒觀察、并從外形特征上進行判斷,進一步感知外形特征)。
2、觀察蝸牛的外形特征,比較小雞和小鴨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3、教師用兒歌進行小結,并鼓勵幼兒用肢體動作表現各種動物。
4、討論蝸牛的外形特征(結合季節豐富相關的知識)比較小雞和小鴨(引導幼兒表達各自的理由)。鼓勵幼兒結合已有的經驗用肢體動作模仿表現動物的特征,教師用兒歌小結,拓展幼兒經驗。
1、出示樹林背景圖,介紹游戲小動物找影子及玩法。
2、幼兒自選游戲,教師觀察指導。
3、師生根據游戲時出現的問題,集體解決或驗證。
師生共同邊聽著快樂的音樂,邊進行動物模仿游戲。
本次活動以小班的科學常識為內容,激發孩子的興趣。
1、導入部分,以提問的方式讓幼兒說出自己知道哪些小動物,教師出示課件激發幼兒興趣,讓他們善于觀察,發現問題。讓他們覺得科學就在自己的身邊,從而產生對科學的興趣和進一步探索的愿望。
2、從圖入手,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為小動物找影子是本節課的難點,在這次活動中運用多媒體動畫的演示,形象直觀,化難為易,便于幼兒理解,有效的突出了重點,成功的突破了難點。
3、教學方式豐富多彩。本次活動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創設了多種游戲。如:課件演示、彩色鮮活的圖畫直觀教學,讓幼兒主動探索,尋求答案。
4、在本次活動中,孩子們個個都積極參與,跟老師互動的環節也非常不錯,當然,這節課也存在著不足,有些過程沒有交代清楚,教學環節還有些銜接不自然,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還要加緊學習。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kouhaodaquan/9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