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師對教學目標和內容進行細化和具體化的一種方式。這些四年級教案范文以問題導學和合作學習為主要教學策略,注重學生的參與和思維能力的培養。
1.學生能認識本課的8個生字;能寫好本課的9個生字。
2.學生能朗讀課文,能夠圖文對照地理解課文。
3.引導學生感悟“寫實―聯想”的表達特點。
4.獲得審美能力,感悟語言文字的表達效果。
二、教學重點。
1.通過圖文對照的方法,使學生領悟看圖學文、寫文的方法。
2.引導學生感悟“寫實―聯想”的表達特點。
三、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審美的能力,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四、教學準備。
課文錄音帶、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看圖。
教師出示《拾穗》圖,請同學們看圖,說一說自己看到了什么。教師注意引導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從左到右、由遠到近)談自己的發現。
師:這是一幅舉世聞名的油畫作品,誕生于100多年以前,具有時空不可抵擋的魅力,知道創作者是誰嗎?今天我們來共同欣賞油畫《拾穗》,并了解這幅油畫的作者,一位舉世聞名的藝術大師――18世紀法國著名的農民畫家米勒。
(教師的談話言簡意賅,一語中的,點名本課學習的重點――欣賞油畫,了解畫家。指出學生的學習方向,省時省工省力。)。
(二)理脈。
生:1~5自然段寫的是畫面的內容;6、7兩個自然段介紹的是作者的情況。
師:愿意先欣賞畫面,還是先了解作者情況呢?你自己選擇相應的部分讀一讀,一會兒談談自己的收獲。
(生讀文。)。
(教師放手讓學生自己讀文,讓學生在讀書中自己理清文章脈絡,學生開始的回答不是很準確,教師不急于公布答案,而是給學生空間,讓課堂學習成為學生自讀、自悟、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的過程;教師對學生的發現給與充分的肯定,在總結閱讀方法的同時,及時加一句“你們的方法對老師也是一個很好的啟發”,向學生傳遞出欣賞的熱情,營造出師生共同發展的和諧氛圍?!敖痂€匙”的滲透似春雨潤物,落地無聲。)。
師:你們對米勒有哪些了解?能說給大家聽一聽嗎?
生:匯報自己的了解(略)。
(三)賞析。
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油畫吧。請同學們仔細讀課文1~5段,想一想重點描寫了什么?(學生讀書。)。
生:重點寫了拾穗的三個婦女。
師:找一找相應的段落,與畫面中的人物比一比,再讀一讀書,看看你能發現什么?
指名讀第2自然段,要求同學們邊聽邊想哪些文字寫的是畫面上有的內容,哪些是想像的。學生交流:
中間的是位中年人,夕陽照射在她結實的后背上。那寬寬的肩膀,還帶著套袖,一看就知道她是一位從小擔水背柴、十分能干的人。我們看不見她的臉。她正深深地彎著腰,左手攥著一把麥穗,右手還在撿拾。她埋頭苦干,因為她承擔著生活的重擔,她知道多撿拾幾把麥穗就能為家里的晚餐增加一碗麥粥,或者早餐多一兩片面包。
(黑體字是畫面內容的描寫,斜體字是聯想。)。
師:看圖寫文不僅要寫清圖畫中的內容,還要發揮合理的想像。請同學們讀一讀后面的段落,像剛才一樣,圖文對照,找一找哪些語言寫的是畫面的內容,那些語言是想像的,在書上做出標記。
(教師幾次重申“圖文對照”,既是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也是對習作(看圖作文)方法的滲透,體現了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理念,重視讀寫結合,促進學生整體語文素養的形成。)。
學生交流:
右邊的婦女累了,欠起了身,顯然是腰疼,一下子直不起身了。她手里緊緊地攥著麥穗,眼睛還在地上搜尋。哦,她的年紀夠大了,也許是中年婦女的婆婆,一輩子辛勞,腰都落下了毛病,可是,這是她能為家里增加一點食物的惟一機會呀!因此,雖然家里人不讓她來,她還是堅持來了。
師:請同學們再讀一讀這幾段文字,體會作者的想像。學生讀書。
師:剛才同學們讀的內容是畫面中的近景還是遠景呢?
生:我發現課文第5自然段寫的是遠景,我讀給大家聽:遠處,有個人騎在馬上……。
生:通過圖文對照的方法,我發現這一段也有想像的內容,他在監督著工人干活……。
生:我發現課文第1自然段也是寫的遠景。
生:我發現第1段也有想像:收獲的季節,麥香混合在晨霧中,彌散在田野上……。
(課堂不是一個簡單的進行知識傳授的場所,而是學生生命成長最重要的樂園。因為重視方法、重視過程,學生學習的過程就是感悟內化的過程,學生成長的過程就是能力培植的過程。給學生一雙翅膀,讓學生朝著智慧的天空飛翔。)。
(四)提升。
剛才,同學們談到了米勒還有許多作品,我們來共同欣賞他的另幾幅油畫。
出示《播種》《晚禱》欣賞。
我們中國也有許多流芳百世的藝術家,他們也留下了許多不朽的杰作,如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出示《奔馬》請同學們欣賞。
(為學生打開一扇更加開闊的窗,讓學生永遠擁有飛翔的夢。――這是語文教師的責任,也是語文教學的追求)。
(五)發展。
課后自己選擇一幅喜歡的名畫,仔細欣賞,并進行合理的想像,寫一篇看圖作文。
六、案例點評。
這是一篇看圖學文,可喜的是教師非常準確地把握教材的特點,實施有效的教學設計。綜觀整個的教學流程,“圖文對照”一脈相承,師生在和諧、快樂的課堂里共同賞畫、析文。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教師重視語文教學的要旨,賞畫不忘語言文字,析文不忘畫面內容,引領學生感悟看圖寫文、學文的方法,使學生在提升審美能力的同時,獲得語文素養的發展。
(評析:山東廣饒縣教學研究室韓秋良)。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明確“折扣”的具體含義,能熟練地進行“折扣”數和百分數的互化,進一步解決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應用題的解法。
2、能力目標:通過觀察、思考、探索等教學活動,培養學生收集、分析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增強學生對數學價值的體驗,感受數學的魅力,能夠用數學的眼光來看待周圍的事物。
教學內容: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折扣》是在學生學習了百分數意義以及百分數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罢劭邸笔窃谏唐方洕袘帽容^廣泛的一個概念,由于幾折是十分之幾,也就是百分之幾十,因此,折扣也是百分數的實際應用。所以本節課的重點是要求學生能夠正確理解折扣的含義,知道折扣應用題的數量關系,能夠解決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問題。難點是“折扣”的有關計算。
對象分析:
《折扣》這個內容是現實生活商品買賣中經常遇見的“數學現象”,無論是聾人還是健聽者對它并不陌生。雖然這樣,但據了解、調查,我們的聾生對它只知其形而不解其意,雖然學生在此之前學過百分數應用題,但對聾生來說,其實際應用和現實意義卻比不上折扣問題的應用。為此,本節課就是建立在學生已有知識(百分數的應用)的基礎上,向學生傳授的百分數應用的另一種既普遍又實在的生活形態——折扣。
教學策略:
認知心理學家奧蘇貝爾有一句至理名言:“假如讓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僅僅歸結為一條原理的話,那么,我將一言以蔽之:影響學習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知道了什么,要探明這一點,并應據此進行教學?!卑呀虒W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之上,這是教學必須遵循的“金科玉律”?!墩劭邸菲鋵嵤前俜謹档膶嶋H應用,我就是利用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通過提供豐富而帶有折扣的生活圖片創設情境,輔以多媒體教學手段,讓學生從不同的場合去認識折扣,將實際生活融入教材,把知識與生活相結合,使學生在有效的教學活動中探索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整個教學過程的活動都是圍繞學生的生活經驗而設計,使學生體驗到數學與實際生活是緊密聯系的,是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增強了數學的應用意識,提高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
教學媒體:
主要是利用ppt課件向學生展示現實生活中的折扣現象,創設情景,從而讓學生從不同的場合去認識折扣,將實際生活融入到教材,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學與用的相對統一。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知。
ppt出示生活中打折的圖片。
教師:我們經常在商場看到把商品按“幾折”出售。如上圖中的“5.8折”、“五折”、“3.8”折,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打折銷售,也就是我們今節課要學習的“折扣”。
二、分層探究,掌握新知。
(一)折扣的具體含義。
1、思考。
(1)商品為什么要打折出售?(工廠和商場,為了促銷或處理積壓商品等多種原因,有時將商品價格降低進行銷售,這就是平常說的“打折”銷售。)。
(2)“幾折”表示什么意思?
幾折表示十分之幾,也就是百分之幾十。
(3)商品打“八折”出售是什么意思?
(八折=80℅,表示現價按原價的80℅出售。)。
(4)原價、折扣與現價有怎樣的數量關系?
(原價×折扣數=現價)。
2、把折扣數和百分數進行互化。
三八折=()%五折=()%70%=()折68%=()折。
二、“折扣”應用題的教學。
1、準備題。
商店出售一種錄音機,原價330元?,F在打九折出售,現價多少元?
(1)學生讀題。
(2)師問:打九折出售是什么意思?(學生口答。)。
(3)把哪個量看做單位“1”?怎么計算?(原價×折扣數=現價)。
(4)學生列式計算,然后師生板書訂正。
330×90℅。
=330×0.9。
=297(元)。
答:現價297元。
2、教學“例7”。
商店出售一種錄音機,原價330元?,F在打九折出售,比原價便宜多少元?(學生讀題)。
(1)例7與準備題有何異同?(已知條件相同,所求問題不同。)。
(2)“要求便宜多少元?”怎樣解答?(原價-現價=比原價便宜的錢數)。
(3)原價和現價題目中都給出了嗎?沒有給出的話怎樣求?
(4)學生根據數量關系解答,然后集體訂正。
=33(元)。
答:比原價便宜33元。
思考:商店出售一種錄音機,打九折出售是297元,原價多少元?
(比較這題和準備題的異同,并讓學生說說它的數量關系。)。
小結:分析折扣應用題和分析百分數應用題的方法一樣,要先確定單位“1”是已知還是未知,然后確定算法。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1、正確、規范書寫本課生字。
2、通過理解重點詞句體會農民勞動的辛苦,增強對勞動人民的理解和同情。
3、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4、鼓勵學生談自己的感受,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閱讀理解2~5自然段,特別是描寫三位婦女撿拾麥穗時的動作、神態的詞句,體會農民勞動的辛苦,增強對勞動人民的理解和同情。
2、難點:鼓勵學生談自己在欣賞畫作和課文后的感受和聯想,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具]教學掛圖。
[教學時數]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看圖導入。
1、教師出示《拾穗》圖,請同學們看圖,說一說自己看到了什么。教師注意引導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從左到右、由遠到近)談自己的發現。
2、簡介米勒(結合課后的背景資料)。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字詞。
三、理清脈落。
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課文,現在請你快速讀課文,找一找課文中哪些段落寫的是畫面內容?(1~5自然段)哪些段落介紹的是作者的情況?(6~7自然段)。
四、精讀課文,深入領悟。
1、請同學們仔細讀課文1~5段,想一想重點描寫了什么?(重點寫了拾穗的三個婦女)。
2、哪些段落三個婦女拾撿麥穗?(2~5)。
3、畫出三個婦女拾撿麥穗時的動作、神態的詞句(邊找邊做批注,寫出自己的感受)。
4、匯報交流。
中間的婦女從她的動作看出她對麥穗的愛惜。(攥)。
右邊的婦女從她的動作看出她的辛勞。
左邊的婦女從她的動作看出她勤勞能干。
5、同學們剛才畫的句子寫的是畫面上有的內容,那三個自然段剩下的句子寫的是什么?(聯想)。
師:看圖寫文不僅要寫清圖畫中的內容,還要發揮合理的想像。
6、指導朗讀。
生:我發現課文第5自然段寫的是遠景,我讀給大家聽:遠處,有個人騎在馬上……。
生:通過圖文對照的方法,我發現這一段也有想像的內容,他在監督著工人干活……。
生:我發現課文第1自然段也是寫的遠景。
生:我發現第1段也有想像:收獲的季節,麥香混合在晨霧中,彌散在田野上……。
六、拓展延伸。
1、同學剛才結合油畫談出了自己的感受,我們看看作者是怎樣評價這副畫的?
2、齊讀第6、7段。
3、課后自己選擇一幅喜歡的名畫,仔細欣賞,并進行合理的想像,寫一篇看圖作文。
《拾穗》是一篇看圖學文,內容是對19世紀法國畫家米勒同名油畫的賞析,孫老師在上課前心里就犯嘀咕:“時代離學生這么久遠,而且還是外國的,這學生能理解嗎?”可沒想到,課堂上同學們的發言都特別精彩,孫老師禁不住讓他們交流自己的秘訣。
張強:我是把課文的背景資料和課文內容結合起來閱讀幫助理解課文的。米勒出生于貧苦的農民家庭,童年就隨大人到田里勞動,因此他對勞動的辛苦有切身的感受。他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畫農民,表現農民的生活,是著名的“農民畫家”。在這幅畫里他表現了在收獲的季節勞動人民的辛苦,表達了他對農民的理解和同情。
王勇:我是把優美的圖畫和生動的語言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習的。通過學習課文理解圖畫,讀了課文我了解了油畫的作者、畫的內容、畫的特點。然后在充分朗讀和看圖的過程中理解課文,有了直觀的畫面這樣理解課文所寫的內容就更容易。
李麗:我是抓住描寫拾穗婦女的神態、動作的語句來理解的。課文對三位拾穗婦女的神態動作作了細致的描寫,“他正深深地彎著腰,一手攥著一把麥穗,另一只手還在撿拾?!薄坝疫叺膵D女累了,欠起了身,顯然是腰疼,一下子直不起身了。手里緊緊地攥著麥穗,眼睛還在地上搜尋?!薄瓘倪@些句子中我體會到農民勞動的辛苦,體會到畫家在對其動作神態栩栩如生的描繪中表現出來的同情。
最后孫老師總結說:“了解課文背景資料、圖文結合、抓重點詞句,這些都是幫助我們理解課文的好方法,這幾個同學做的非常好,相信同學們以后也一定會活學活用的?!?/p>
同學們,你們在學習《拾穗》時用了哪些好方法呢?
關于《拾穗》的古老傳統。
《拾穗》本是法國畫家米勒的一幅油畫作品,享譽世界。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知道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個方向,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2、能運用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3、在制作方向板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
教學重點:
能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它七個方向,經歷知識的過程。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資助探索確定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個方向。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說一說上節課我們學過哪些方向?
學生回答。
師:上節課我們學過的兩個辨認方向的方法你們還記得嗎?找兩名同學到前面來用這兩種方法辨別一下方向。
(指名活動)。
二、新課。
師: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有關方向與位置的其他知識,辨認方向。
(板書課題)。
師:請同學們看大屏幕中的情境圖,分別看一看體育館在學校的__面,商場在學校的__面,醫院在學校的__面,郵局在學校的__面。
(指名回答)。
師:圖書館在學校的什么方向呢?
學生:北面。
師:剛才說了體育館在學校的北面,那描述的時候該怎么區分一下呢?其實只用東南西北來描述方向是不夠的,還有東北、東南、西北、西南也可以用來描述方向。
(板書:東北、東南、西北、西南)。
課件出示方向板。
找出八個方向點,將北方向給出,讓學生寫出剩下的七個方向。
課件再次給出第一幅情境圖,讓學生分別說出剩余的四個建筑物在學校的什么方向。
通過例題講解確定觀測點,讓學生知道方向具有相對性,確定方向時,首先要找準以誰為觀測點,再根據觀測點判斷方向。
師:現在以自己為觀測點,找一找自己的東西南北都是誰,同桌之間交流一下。
三、鞏固提高。
練一練第一題指名回答。
第二題,第三題學生做,指名匯報。
四、總結提升。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有哪些收獲?
五、課后作業。
下課后自己制作一個方向板到操場上看一看,記錄校園各個方向有什么,下課找同學匯報。
一、復習引入課題:
1、上學期我們一起認識了四個描述方向的方位詞語,誰來說說是哪幾個詞?
學生說一說。
2、在生活中我們又是怎樣來辨認這些方向的呢?
學生做一做。
3、在地圖上我們又是怎樣確定位置的呢?
教師課件展示四個方向,學生看一看。
4、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辨認方向”。
二、探究新知:
1、教師引語:同學們真棒!為了獎勵你們,老師準備帶大家到笑笑的學校去參觀。
教師課件展示學校及周圍建筑物圖。
2、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畫面,從畫面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請同學們先獨立思考一下,然后與同桌交流一下,最后老師要請同學們向全班匯報。
3、學生匯報觀察到的信息。教師將匯報到的建筑物貼片貼在黑板上。
4、怎樣描述更清楚一些呢?
教師將另外的四個方向統一為:東南、東北、西南、西北。
5、請同學們用描述方向的八個詞來說一說笑笑學校四周的建筑物。
教師課件展示題,讓學生說一說。
三、制作方向板:
1、教師展示方向板,學生觀看。
2、教師指導方向板的制作方法:拿出一張正方形紙,先上下對折,再左右對折,最后把紙攤開后再對角對折。在出現的八條折痕上標出八個方向。
3、同學交流誰的方向板做得好,誰的需要改進。
四、利用方向板:
1、在教室里辨認八個方向。
2、坐在座位上,說一說你的東南、東北、西南、西北方向分別是哪位同學。
五、實踐綜合應用:
1、教師課件展示中國地圖,學生觀察。
2、請學生在地圖上找出北京、吉林、上海、四川和自己的家鄉。
3、完成書上第23頁的第1題。
4、學生看書第23頁第2題,說一說圖中建筑物的方向。
5、教師課件展示圖片,學生做游戲:說一說小烏龜的周圍的數字各在小烏龜的什么方向。
6、把學生帶到操場上,讓學生說一說校園內各方向分別有些什么。
六、全課小結:
2、說說你在今天的課堂上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你認為自己哪些地方表現最棒?還有哪些方面需要再努力。
七、作業:
請同學們根據今天學習的知識和自己每天放學回家所走的路線,設計出自己的回家路線圖。
教學反思:
1、我以“參觀笑笑的學?!睘橐?,以解決“笑笑學校的四周有哪些建筑”為導線,讓學生自主探究、主動學習,并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形成能力。
2、教學設計時我積極關注學生的認知背景和生活經驗,在教學中創設了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情境,引起學生高度的興趣和注意力。
3、為了對生活中的數學進行提升、建模,抽象出數學的規律、方法,我在體驗環節中設計了一個制作方向板的練習。
4、在“說說你的周圍什么方向上有哪些同學”的過程中,我請相鄰的的同學說方向,從而讓學生感知方向的相對性,知道以不同的事物為中心,同一事物會處在不同的方向上。
教學目標:
1、能夠正確認讀“絢”“纖”等生字和課文中“琴弦”、“裹著”、“草如茵”、“掬一捧”、“應和”、“裊裊炊煙”等詞語。并能理解課文中“絢麗”、“催促”、“草如茵”、“纖細”、“應和”、“豎琴”、“沉醉”、“柳如眉”等詞語。
2、能夠正確書寫生字詞。
3、在課文學習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熱愛祖國山河的赤子之情。
教學難點:
積累課文中的好詞好句,能找出課文中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方法的句段,并能體會作者使用這些修辭方法的用意,感受本文“文字優美、意境清新”的特點。結合平時學生作文中詞語貧乏、句式老套的毛病,鼓勵學生在積累的基礎上學習模仿造句、寫話。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熟讀成誦的習慣,既能使學生積累優美詞句,又能使學生在反復誦讀中提高語言表達的語流、語感能力。
教具準備:
鄉村生活、生產的圖片或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昨天,老師帶你們看了一次春潮,現在耳邊好象還響著轟隆隆的春潮聲。
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三月的桃花水邊,到那里,我們又會有怎樣的奇遇呢?
(板書課題:三月桃花水)。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在課文中畫出讀不準的字詞。
2、指名分節朗讀,教師相機訂正錯誤的讀音。
3、結合學生的質疑學習生字:(辨析字音、字形)。
絢弦纖和(多音字)裊茵掬裹(衷)淌(躺)犁(梨)瓣(辯)。
4、學生兩人一組,齊讀課文,互相檢查是否讀準字音。
5、教師提問:這篇課文描寫的三月桃花水,給你們留下什么樣的印象?(三月桃花水是美麗、迷人、令人陶醉的)。
我們應該用怎樣的語氣和情感來讀課文?(用歡喜的心情、輕快的朗讀方式)。
教師范讀。學生邊聽,邊畫出課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詞句。
6、學生質疑。(對于學生提出的、較容易的字詞問題,如果有其他學生能夠解決的,就應該多讓學生用自己的表達方式、理解方式解決,因為這是學生的初步自學過程,不要要求盡善盡美。對于比較難的問題,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繼續學習。)。
三、再讀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比一比誰讀得流暢而有感情。
2、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思考:這一段文字里有幾句話?是什么句式?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在課文中找出和這兩句話對應的段落。(兩句話,是疑問句,分別對應3、4自然段和5、6自然段)。
3、教師引導:
“是什么聲音”dd三月桃花水的水聲(把“流水聲”比喻成“小鈴鐺”的聲音,清脆悅耳。)。
“是什么光芒”dd三月桃花水的水面(把“明鏡”般的水面比喻成“絲綢”,明亮耀眼。)。
四、布置作業:
1、感情朗讀課文。2、抄寫生字詞,積累好詞好句(選擇自己理解了的詞語造句)。
第二課時。
一、檢查朗讀情況:
1、讓學生朗讀自己最喜歡的段落或自己認為能讀得最好的段落。
2、提問:你為什么喜歡這一段?你為什么覺得這段比較好讀?
二、學習課文:
1、齊讀第二自然段。思考:當你讀這一段時,你眼前會出現怎樣的景象?
2、課件展示。
3、結合學生的回答,教師相機點撥:
“呵,河流醒來了!”dd一個語氣詞“呵”,表現了作者乍見春水的興奮之情;一個“醒”把被束縛一個冬天的河水重獲新生的喜悅寫活。(擬人方法)。
流動的水在舞動朝霞,水中的浪花、旋渦,在作者筆下成了“櫻花”“酒窩”(比喻)。
4、分男、女生讀描寫“水聲”、“水面”的段落。
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鏡。為什么是明鏡?它照出了什么美景?
6、教師提問:
課文的第3d6自然段,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找出來,讀一讀,思考:作者為什么這樣寫?(把“桃花水”比喻成“豎琴”“明鏡”,把“波紋”比喻成“琴弦”,第4自然段運用了排比、擬人方法,把“柳枝”比喻成“長發”,把衣著艷麗的“姑娘”比喻成“花瓣”)。
7、學生自由朗讀最后三個自然段。
聯系上文,思考:為什么三月桃花水比金子還貴,比銀子還亮?結尾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受?(因為桃花水與農村生產息息相關,所以比金子還貴,因為它純凈透明,所以比銀子還亮。)。
(三月桃花水讓所有見過它的人深深地陶醉,掬一捧,品一口,就好像美妙無比的桃花水流進我們的心里,讓我們永遠銘記。結尾表達了作者對三月桃花水的深情贊美和無比熱愛。)。
8、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思考:讀《三月桃花水》和讀《春潮》時,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三、拓展:
1、反復朗讀課文中優美句段,模仿句段,寫一寫四季之一的自然景觀,或寫一寫春天游園的見聞(也可安排在課后進行)。
四、布置作業: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槐鄉孩子采槐花勞動的歡快。
2、了解槐鄉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學交流讀后的感受。
3、熟讀自己喜歡的句子。
教學重難點:讀出槐鄉孩子采槐花勞動的歡快。
教學過程: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會獲得許多的樂趣,但你有沒有品嘗過勞動的快樂?就有這么一群孩子,他們通過自己的勞動掙錢作學費,同樣生活得快快樂樂。那他們的快樂又是什么呢?今天我們學習——《槐鄉的孩子》(板書課題)。
初讀細讀,感知理解。
1、各自輕聲讀課文,遇到生字拼讀一下括號里的注音,長句、一下子讀不通順的句子反復多讀幾遍。
2、前后四位同學組成四人小組,每個成員在小組里朗讀一遍課文,出現的問題互相幫助糾正,評選選手。
各組選派代表分節朗讀課文。
3、師生出示圖片,結合課文插圖介紹槐樹、槐花。
槐樹,落葉喬木,羽狀復葉,花淡黃色,結莢果,圓筒形?;ê凸麑嵖梢灾泣S色染料?;?、果實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中藥。
4、討論:
a、槐樹什么時候開花?那花苞什么樣的?文中又稱槐花為什么?
b、槐米有什么用處?
c、課文哪部分介紹了槐米?
讀讀相關的課文。
5、八月份,天很熱,這炎熱的天氣大家都經歷過,誰能描述一下這種情景。
6、雖然天氣炎熱,勤勞的槐鄉孩子絕不會錯過槐樹開花的時節,他們是怎么去割槐花的?他們男孩女孩互相分工,協同配合,干得可歡了。練習分角色朗讀第二段。根據教室里座位安排,大組間開展比賽。第二句總寫槐樹的部分每組一起讀;第3句寫男孩的,男同學讀;第4句寫女孩的。,女同學讀;第5句寫滿載而歸的,每組一起讀。
各組練習后比賽。賽后師生共同評價。
欣賞評價,深化感悟:
1、你喜歡課文中哪些句子。用筆畫出來,練習一下多讀幾遍,然后全班交流。
指名交流朗讀,并且說說自己朗讀的句子寫什么內容,自己為什么喜歡。
2、通過課文的誦讀,我們認識了槐樹,認識了槐鄉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小結:快樂不只來自于休閑、享樂,沒有勞動就沒有收獲,沒有勞動就不能享受,同學們,讓我們也像槐鄉的孩子一樣去品嘗勞動的快樂吧!
教學目標。
(一)復習目標。
4.通過整理和復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統計的基本知識和方法,并能根據給定的數據整理制作統計圖,分析結果。
5.通過整理和復習,使學生進一步提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的價值。
6.通過整理和復習,使學生經歷回顧本學期的學習情況,以及整理知識和學習方法的過程,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愿望,進一步培養反思的意識和能力。
(二)復習的具體措施。
1.大數的認識。
知識點:
(1)數位順序表,數級、數位和計數單位的關系、多位數的讀法、寫法。
(2)數的組成。
(3)比較大小4、數的改寫;數的省略;數的改寫與省略的異同。5、數的產生(自然數、十進制計數法)。6、計算工具的認識與使用。
易錯點:
(1)寫數時中間連續的0容易遺漏。
(2)數位和計數單位間的區別。
2.角的度量、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知識點:
(1)知道什么是直線,什么是射線,什么是線段;進一步理解直線、射線和線段的聯系;知道什么是角,什么是平行和垂直,什么是距離,知道點到直線的距離最短;知道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理解四邊形的集合圖。
(2)會用量角器量角、畫角;會用三角板畫角,拼角,能區分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掌握各種特殊角之間的關系。
(3)會畫垂線、平行線、長方形、正方形,會在方格紙上畫平行四邊形;會畫平行四邊形、梯形的高。
易錯點:
(1)用三角板拼角求度數易錯。
(2)垂線段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欠靈活。
(3)梯形的高畫法。
3.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除法。
知識點:
(1)口算乘法:一位數乘兩位數或幾百幾十的數的口算方法。
(2)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注意因數末尾有0的數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進行計算。
(3)掌握估算的方法,具體問題中運用合適的方法進行估算。
(4)能利用三量之間的關系解決實際問題。
(5)掌握積的變化規律。
(6)口算整十數除整十、幾百幾十的數。
(7)正確計算除數是兩位數的筆算除法,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除法估算。
(8)理解商的變化規律,并能運用其進行簡便計算。
易錯點:
(1)利用因數和積的關系進行計算。
(2)用商的變化規律進行豎式簡算時,橫式余數忘補0。
4.統計、數學廣角。
知識點:
(1)再一次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全過程。
(2)讓學生認識兩種復式條形統計圖,能根據統計圖中的信息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能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3)讓學生通過簡單的事例,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和對策方法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4)初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5)能從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中尋找出的方案。
易錯點:
(1)條形圖上不標數據。
(2)不認真看圖例答題時把內容填反了。
5.解決問題。
知識點:
(1)熟練解決歸一應用題、歸總應用題、連乘應用題、連除應用題、乘除混合應用題。
(2)解決綜合性問題。
易錯點:
(1)不答題,或答題不完整。
(2)數量關系錯,導致解決問題的方法錯。
教學目標:
1、著重閱讀理解第2~5自然段,特別是描寫三婦女拾撿麥穗時的動作,神態的語句,體會農民勞動的辛苦,增強對勞動人民的理解和同情。
2、結合課后的小資料,鼓勵學生談自己在欣賞畫作和課文后的感受和聯想,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難點:
1、抓住課文描寫人物的動作、神態的重點語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農民伯伯的辛苦。
2、欣賞油畫,結合課后的小資料,談談自己的感受和聯想。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齊聲朗讀課文中的好詞(多媒體出示)。
2、復習課文的寫作順序,指名說各段大意。
二、教學重點段。
1、自由朗讀第2~5自然段,畫出三個農婦撿拾麥穗時的動作、神態的詞句,并談談你的感受。
2、匯報交流,多媒體出示句子:
(1)中間的中年人,“她正深深地彎著腰,左手攥著一把麥穗,另一只手還在撿拾?!?/p>
對比:“攥”與“拿”有什么不同?———“攥”有“捏”的意思,比拿用力些,表現她對麥穗的愛惜,生怕撿拾到得麥穗又丟了)。
(2)“右邊的婦女累了,欠起了身,顯然是腰疼,一下子直不起身了?!?/p>
表現右邊的婦女被生活的辛苦壓彎了腰。從“欠起了身”“直不起身”看出她的辛勞。
(3)“她身腳麻利,撿拾麥穗的動作像舞蹈……”
從“手腳麻利”“動作像舞蹈”表現出她勤勞能干。
3、在二、三、四自然段中,哪些語句是課文作者的推想?指明答。
三、教學第1自然段。
1、師:第1段環境描寫除了表現這幅畫的時間和地點,你還從中體會到什么?生思考。
2、匯報:表現在收獲季節,農民還要為自己溫飽而忙碌,反襯出農民生活的艱辛。
3、自由讀這一部分,讀出豐收的景象。
四、教學第三部分,拓展延伸。
1、師:自由讀第三部分,結合上下文,談談你對這幅畫的評價。
2、學生匯報:(分別從色調上、手法上、構思上學生闡述)。
4、小組寫作練習,匯報交流。
五、課堂小結:
師:我們欣賞了油畫,聯想三位婦女的生活處境,讓我們更深刻的體會到了農民的艱辛和生活的困苦。所以,結合畫面能容及當時的情景展開合理的聯想也是一種很好的寫作手法,它會使你的文章真實感人。
六、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向爸爸、媽媽推薦油畫《拾穗》。
板書設計:???????????拾????穗。
秋天,??田野里。
老——直不起身。
中——埋頭苦干。
青—-麻利。
麥垛,監工。
教學反思:這是一篇“圖文結合”的文章,繪畫本身就是直觀的形象藝術,表達了作者對19世紀法國農婦辛苦的理解和同情。本單元的主題是“收獲”,其深層的主題是“勞動”,是對勞動和農民的尊重。
1、復習導入:
本環節應堅持以學生為主題的原則,從朗讀詞語進入到今天的學習。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自己“導”的作用,要善于利用自己的語言以及想象直觀的畫面幫助學生理解課文,體會情感。
2、教學重點段。
這一環節設計開頭沒有處理好,應當讓學生自己找出文章的重點部分,“圖文結合”,激發情感。首先讓學生看圖,談談自己從圖上看到了什么,有什么體會,讓學生建立感性認識;接下來讓學生讀課文,找出作者描寫圖畫的句子,然后對照圖畫,進行品讀,了解作者聯想的畫面,從而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最后感情朗讀,這一塊學生讀的少,讀的形式也較單一,教學后感覺在學生讀后再來看圖介紹一下畫中的內容,這樣既尊重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又教給了學生習作的方法,同時也突出了課文的學習重點。
3、拓展延伸:
這個環節設計的前部分運用不是很恰當,評價圖畫可與欣賞圖畫時一并代過,不需要在教學過程中花時間去讓學生討論,偏離了主題,后部分的展開想象,學生的興致很濃,小組合作學習非常成功,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總之,在這篇文章的教學中,學生對農民辛勞的理解通過“圖文結合”的寫作方法,學生還是可以體會到的,對油畫的欣賞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有所提高,為今后的寫作奠定了基礎。
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我還要不斷地摸索、學習,才能更進一步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教學評價:《拾穗》一課圖文對照,有靜有動,動靜結合,是學生看圖作文的一個很好的范例,對楊老師執教這節課,評析如下:
1、教師教學態度嚴謹,認真備課,做到課前聽取指導老師意見,修改教案,執教后及時聽取指導意見,認真反思,總結提高。
2、教學層次清楚,能夠抓住課后思考題來組織設計,教學過程注意適度拓展教材。
3、認真落實語言文字訓練。如:糾正多音字“落”;比較體會“攥”與“拿”的區別及在教中的作用;體會“直不起腰”的含義;“動作像舞蹈”說明什么。還有小組合作想象她們回家后的場面交流匯報等都是可圈可點之處。
4、本節課在教學圖文對照部分讀得不夠充分,教學過程也有些重復,學生學習的氛圍不夠濃厚。
5、欣賞油畫這一教學環節,要求學生從色調、手法、構思方面對油畫作評價,這不是語文教學的任務。語文老師要守好自己的語文這塊陣地。
知識目標:
1、了解認識自我的重要性及正確認識自我的途徑。
2、初步學會認識自我的方法,能正確認識自我。
3、激發學生認識自我的興趣,樹立自信心,形成正確的人生奮斗目標。
教學重點:
正確認識自我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
如何正確認識自我。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情景導入生成問題。
學生:回答。
師:是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也有自己的不足,人無完人。今天,我們就針對這一話題展開討論,我們學認識自己。
二、探究一:了解自己。
開學以來,你的學生生活過得怎樣?請選取三個鏡頭,描述你的學生生活。
(1)在每個鏡頭里,你展現的形象是怎樣的?請嘗試用幾個詞語進行描述。
(2)你對自己展現出來的形象滿意嗎?
(3)聽聽同學的意見,他們對你的看法怎樣?答案提示:讓學生根據自己情況,據實回答。
探究二:閱讀感悟。
(1)學生自讀本教材2——3頁內容。
(2)思考:說說要從哪些方面了解自己?
(3)個人展示:說一說自己有哪些優勢,這些優勢是怎樣形成的?
板書設計。
1、認識自己。
了解自己。
第二課時。
一、探究活動:探究與分享。
1、學習5——7頁內容后,說一說:
(1)你如何看待自己的?
(2)你是否存在不足之處?
2、小組討論合作交流:
(1)傾聽別人心中的你是什么樣的?
(2)為了讓自己變得更好,你打算怎樣完善自己?
二、課堂小結。
課堂小結本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
板書設計。
1、認識自己。
完善自己。
昨天校長宣布本周教學重點工作——全面推開備課,聽課研討。今天第一節尋課,碰到姜南,很委婉地表達要聽我的課。我當然不能推諉這友好的“點殺”,人家聽課還算是看得上馬老師哈。于是誠懇而大方地答應并邀請他們聽課。為表示禮貌,課間去教室的途中繞道前去邀請同年級的兩個妹妹。姜南開課4、5分鐘后,因為有家長找而離開,老師的工作總是有這么些偶然的因素干擾。還有同伴因為工作忙,不能常走進教室聽課。那就把這課教學實錄按回憶發于此。供大家一起來討論課堂教學。
開課場景:鈴聲響后,在教室里的孩子都安安靜靜地靜息了。七八個位子還空著,主人下課玩,跑得太遠。鈴聲響完了,才陸陸續續地跑進來。我陰沉著臉批評了這些孩子。課堂也就這么嚴肅地開始了。孩子們這樣進課堂有些影響我上課的心情。
第一課時:因為課前沒有布置預習,就在課堂上做得預習,花費的時間比較多,至少讓孩子們讀通順課文,然后檢查信息反饋,接下來重點賞讀3、4、5段,默讀,勾畫,簡單批注)。
第二課時:
師: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拾穗》。打開書,課文開篇很美,請孩子們把開頭一句讀一讀,讀好。
生讀?(沒有稻子飄香的美)。
師:女孩子再讀,讀出香味彌散——慢慢、優雅的散開那樣的感覺。
女生讀(感覺好些)。
師:全班再讀。
生讀。
師:面向馬老師,已經積累下來的孩子背給老師聽。
生?大部分能背???(教學意圖:學生的作文為什么平淡,還是積累的東西太少。意在課堂讓孩子輕松地做些積累。)。
師:昨天我們初步學習了《拾穗》,并重點練讀了課文第二自然段。端起書來,再把二段好好地讀一讀,再感受觀圖寫實與聯想的巧妙結合。
生?在我的指令下較認真地讀。
師:現在我們重點要讀好三、四段,一二組的孩子讀3段,三四組的讀4段,各自練習兩分鐘。
生?都還是練習得很認真(2分鐘后)。
師:請展示大家的朗讀,?作者寫得好,我們也應該讀得好。請大家讀的過程中去發現,去思考你們讀的那部分內容寫得好的地方。
師?做無關痛癢的點評?(這種團隊讀書,不點評,很不利于激發孩子參與的激qing?,F在的孩子個們個人意識特強,團隊意識不夠。怎樣做精當又直指孩子內心的點評迅速激發孩子積極參與集體活動的意識,我還在學習中,思考中。)。
師:請代表團隊,匯報你的賞讀發現。
課堂情景:開始舉手的人不多,過了一會,舉手的人有些增加。(我在這個現象的觀察中思考,我們一定要在課堂上給孩子思考的時間。讓過程細膩地展開。)。
一生發言:三段中,我覺得婦女的動作寫得好。(并讀了相關語段)。
一生發言:這段中,我覺得“緊緊”這個詞用得很好。要是我們寫肯定只寫:她攥著麥穗。(多么有用的發現?。?。
生:我讀出了她對這一根根稻穗的珍惜。
生:我讀出了他對全家人的愛。她不會放過任何一點給家人帶去糧食的機會。
那是讓全家人活下去的——??生:機會。
(這個“緊緊地”一詞的妙用與深刻,是我在課前閱讀,研究文本時同樣的發現,有了我自己的發現,走在孩子前面的發現,才有了我這里的深刻引領。自己閱讀文本多么重要?。。?。
生:我發現4段中,那個女孩的舞蹈動作寫得很準確。很細致。
師:是,我們一起讀一讀,來感受這種細膩的表達。
生?懶洋洋的讀。
師:暫停,這個女孩年齡還小,人生的路剛剛開始,她還沒有你們讀的這么沉重呢。
生?笑。
師:(滿含精神的)來,孩子們再讀。
生?這次感覺好些。
師:我們再做一個配合,我來讀這段中冒號前面的前半局,你們讀冒號后的后半句。體會這后半句是怎樣把這個“舞蹈”寫具體的。(這就是寫作指導)。
生?配合讀。
師:請在后半句做上旁批,寫出它的作用。邊批注邊告訴自己,以后你也會這樣把一個詞,一句話寫具體。
(我趕緊把大屏幕調了出來)。
拾穗的窮人都遵循古老的傳統,只在白天天拾穗,
天黑了絕不會來。
師:看看大屏,你從這段文字中讀出了什么?
一生:我從前幾個段已經讀出了,這些人很窮,他們雖然窮,但是很守規則。不會在夜里去撿拾麥穗。
師:是的,這群彎著腰拾穗的人雖然很窮,但是他們的人格形象卻是直立的。(在讀這幅畫面的時候,我從這群窮人身上讀書了一種動人的美來,也許是源于作者米勒對土地,對土地上這群兒女的愛,于是源于情感的藝術再現就這樣富于表現力。?我是很想把這群窮人身上蘊含的精神美傳達給孩子的,聰明的孩子自己能從畫面,從文字中讀出來。真好?。?。
師:接著讀,看你能從后半段中讀出什么來?
(后半段原文)監工的明白,丟在地理的麥穗沒人拾走,也是浪費;再說,給窮人一點幫助,也是應該的。所以,除非是荒年,他們從不禁止拾穗。
師再引導:本來監工的形象是讓人覺得憎惡的,(生不斷點頭)這里的監工呢?
一生:我覺得比較人性的。(我不想孩子們把人做簡單的好于壞的區分。)。
師:對,無論是拾穗的人,監工他們都展示著人性里美好的東西,愛、善、自覺自律的人格。
端起書來,女孩子讀倒數二段,男孩子讀最后一段,思考你們所讀的段落主要寫什么?
生讀?男孩子讀得差一點(這是天生的,男孩語言感覺差一些)。
生答,師總結板書:簡介米勒?評價圖畫。
師:(帶領學生按板書總結)文章結構就這樣?先寫——生:圖畫內容及由此產生的聯想。再——生:簡介米勒?評價圖畫。
請按這樣的提示,將文章分為兩部分。
生匯報。
師:文章開篇寫得美,結尾也別具韻味。再把最后一句話讀一讀。
(課文最后一句是)認真地欣賞畫面,會使我們產生豐富的感受和聯想。
說一說你在欣賞這幅畫和讀這片課文的時候,有那些感受可聯想。
生1、我感受到這些人真愛自己的家人。
生2、我感受到這些窮人生活得很堅強。
生3.我覺得米勒對這些人有深深的同情。
生4:米勒自己經歷過這樣的生活,所以他了解這些人,能畫出這樣好的畫來。
(在此,也許有的老師可能會引導學生聯想到自己的生活,然后在比較中讓學生學會珍惜。我認為這樣不抵達、觸及孩子的內心情感去實施教育,沒有多少意義。干脆不做。)。
師:來,讀一讀馬老師旁批下的感受。
他們日復一日地勞動,來養育這偉大的民族,
他們日復一日地勞動,來締造這美麗的國家。
生讀兩次。獻給這群拾穗堅強地的人。生:讀得更好些了。
師:再讀一讀老師摘錄的米勒做這幅畫的意義。
米勒試圖把我們引入土地的深處,在開闊而又靜穆的景觀中去感受她的沉重與充實,傾聽她深沉寧靜的呼吸,體會她樸實頑強的生命。
(這段話,對孩子來說顯然很深奧。但是我們不能因為他們不懂就不讓他們與這些陌生的語言面貌見面。試想:我們如果每天只教學話的嬰兒聽爸爸媽媽,說爸爸、媽媽,那他們肯定永遠只會說爸爸媽媽。我們要把孩子要拓展孩子的語言視野,還要努力讓他進入到這個視野里去。下面這個教學環節便是我為此作出的努力。)。
下面看著圖和這段文字,聽馬老師提問,選用這段話中的詞語做完整的回答。
師:這是一片什么樣的土地?生:(愣了一會)開闊的土地。(師提醒說完整。)。
師:在這片開闊的土地上有一個什么樣的畫面?生:靜穆的畫面。
師:是的,這是一個寧靜、莊嚴的畫面,這是敬愛生命、敬愛這片神圣土地的莊嚴。在這片寧靜的土地,這群人活得很——生:(選出圖畫下的詞語作答)沉重。
師:但是也很――生:充實。
師:我們能聽到他們——生:深沉寧靜的呼吸。
師:我們能感受到他們——生:樸實頑強的生命。
(一段很生僻的文字,就這樣在我們的看圖、讀文、問答對話中巧妙地讀懂,同時進一步讀懂了這幅飽含深情的圖畫。)。
師:孩子們,我們再讀這段話,把它獻給這群彎腰拾穗的人,獻給這片養育他們的土地,也獻給這幅畫的作者米勒。
生讀 這次讀得很有感情了。
師:讓我們再回過頭來讀讀這首古詩。(讓西方藝術與國學經典做一個跨越時空的鏈接)。
憫農。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師:我們可以把鋤禾換成拾穗哈。
生笑。
師:看,老師還為這幅圖配上了這樣一首詩。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詩歌配在圖畫上,這里打不出來,很遺憾)。
(孩子們讀著,笑嘻嘻的,肯定覺得這樣的搭配很新奇。)。
師:孩子們讀的很高興哈。我希望再帶著你們讀懂寫在這張蒼白的紙上寫著的這樣一句話。(出示下面這張ppt)。
苛政猛于虎。
孩子們自己讀了起來:苛政猛于虎。(把“苛”讀成“可”。)。
師:孩子們,老師要為你講述這樣一個故事。(一說故事,馬上來了精神,都很專心。)孔子游學,有一天走到泰山側,聽到一個婦女凄慘的哭聲,派子路去打探,看到一個戴孝的婦女,站在墳錢,悲痛欲絕。子路問之,婦女告訴子路:我的舅舅死于老虎,我的丈夫死于老虎,我的兒子也死于老虎。子路問:為啥不離開這個地方呢?婦女說:苛政猛于虎!
孩子們,這虎不是動物界的虎,是一個國家,一個統治階級的苛捐雜稅。它沉重得,殘酷得超越了老虎。
孩子們,再讀這句話。
生讀 這次有了嚴肅感。
師:這,就是人類政治走過的一段歷史。我們中國的農村是什么樣的呢?2006年,中國完全取消了農民的一切農稅。當在一個大會上做《政府工作報告》宣布這個公告的時候,會場響起了熱烈而持久的掌聲。
生:掌聲響起。
師:下課。
有興趣的孩子可以積累下這句話。
(當孩子們掌聲響起的時候,我很驚訝,很激動。我真的沒有想到,孩子們會為此而鼓掌,掌聲告訴我:孩子們讀懂了這一課,讀懂了這幅畫,也讀懂了一段政治歷史,一個社會群體的生活狀態。掌聲告訴我:孩子們心中盛著善良與關愛!能讓我不為我的課堂勞動而高興嗎?也許,這就是屬于我們的職業幸福感。)。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詩歌內容,了解詩歌意境。
2、用配樂朗讀的方式感受我們對大海的熱愛”改變。
3、感受爸爸、媽媽和“我”對大海的愛,以及大海對“我”的意志品格的影響。重點朗讀詩歌,感受我們對大海的熱愛。
難點“我讓奔騰的浪花鉆進我黝黑的身體”這句話的理解。
教具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交代目標。
1、詞語讀準確。
2、簡單回憶課文講了什么內容?
二、理解課文,落實目標。
1、詩歌中共有三個人,他們分別怎樣做的。
2、學生匯報。
3、讀好一、二句。理解“曝光”的意思?,F在都是數碼相機,簡單的講一下膠卷相機的原理,學生就明白這個詞語的意思。
小結:剛才,是老師為大家講解了“曝光”的意思,平時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向老師和同學請教,是理解詞語的好的方法,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習慣。
4、爸爸為什么要把海浪裝進錄音機里呢?(把美留住,可以隨時聽到——)。
5、媽媽為什么要把海浪留在軟片里呢?(看也看不夠)。
6、想象一下,她都會留下什么樣的鏡頭?(波濤洶涌、波光粼粼等)。
7、讀好這兩個句子。
8、我們還可以把海浪裝進什么里呢?
用誰,把海浪()在他的()里,說句子。
如:姐姐把海浪請到她的畫板上。
爺爺把海浪錄到他的錄象機里。
9、學生匯報。
10、昨天留了查字典的任務,你能說說“奔騰是什么意思?
小結:查字典也是很好的理解詞語的方法。
11、想象一下:奔騰的浪花是什么樣?(不斷涌起的,向前不斷推進)。
12、哎呀,浪花怎么會鉆進我的身體里呢?
13、什么樣的目光稱為“堅毅”?你在哪看到過這樣的目光。(當需要決策的`時候,堅強的目光等)。
14、你們用聯系生活中的內容,理解了堅毅的意思。這樣堅毅的目光是怎么來的?
小結:我們又通過聯系上下文的方法,把這個詞語的意思理解得更加透徹。
15、什么叫“無窮無盡”?還可以用“無窮無盡”形容什么?
16、“無”——“無”—的詞語都是表示沒有的意思,你還能說幾個這樣的詞語嗎?
小結:在海浪的洗滌之下,小詩人得到了鍛煉,他有了強健的體魄,塑造堅韌了品格。
17、整體感情讀3——5詩節。
18、總結理解詞語的方法。
三、活動練習,鞏固目標。
1、配樂品讀。
2、完成課后題。
3、總結寫作順序,背誦。
四、全課總結。
垂直與平行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直線及角的基礎上教學的,是認識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基礎。垂直與平行是指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兩種特殊的位置關系,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價值。本節課通過引導想象、觀察、操作等活動,讓學生充分感知和理解垂直與平行的本質特征。運用激趣導入法、合作探究教學法和體驗教學法組織教學,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1.學生能夠通過觀察、操作和討論,初步理解垂直與平行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這兩種特殊的位置關系。,初步認識垂線和平行線,正確理解“垂直”、“平行”的概念。
2.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討論感知生活中的垂直與平行的現象,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能對生活中垂直與平行的現象做出正確的判斷。
3.在“想象-操作-交流-歸納-質疑-總結-應用”探究過程中,引導學生樹立合作探究的學習意識,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及空間想象能力。
準確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發展學生的空間思維想象能力。
對相交現象的正確理解(尤其是對看似不相交而實際上是相交現象的理解)和對同一平面的理解。
引導學生通過“想象畫線”、“感知特征”、“自主探究”、“拓展延伸”等活動,運用想象、觀察、討論、驗證等方法,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新知,形成運用已有的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小棒3根/人,白紙2張/人,記號筆1只/人。
三角尺一把,直尺兩把,立方體一個。
一、復習導入,大膽想象。
1.復習直線及其特點。
(1)直線有什么特點?
(2)想象直線的延伸。
(3)初步明確學習任務。如果大屏幕上又出現一條直線,這兩條直線可能會形成什么樣的關系?今天這節課,我們就要來研究兩條直線的關系。
2、大膽想象:請同學們在白紙上把你想到的兩條直線之間可能形成的關系畫下來,看看你能畫幾種不同的情況。注意:一張紙上畫兩條線,畫完后同桌互相交流、欣賞。
3、選擇部分學生把作品貼到黑板上,并進行編號。
二、觀察分類,感知特征。
1、出示有代表性的幾組的直線。
2、分類。
(2)交流分類方法,揭示“不相交”“相交”概念。
師:同學們都有自己的道理,很好,學數學就是要有自己的想法!老師發現剛才同學們在介紹分類的時候圍繞一個詞語——交叉。也就是說兩條線碰一塊兒了。在數學上我們把交叉稱為相交,相交就是相互交叉。(并在適當時機板書:相交)如果按照“不相交”和“相交”兩種情況來分類,應該怎么分?(板書:不相交)。
(3)你覺得相交的有哪些?說出你的理由。
質疑:同學們的主要分歧在哪里?2號、3號的兩條直線,相交不相交?(用自己的方法驗證a.觀察想象b.延長驗證c.測量判斷)。
對于延長后可以相交的給予課件演示突破難點。這種看起來快要相交的一類也屬于相交,只是我們在畫直線直線時,沒有吧直線全部畫出來。
(4)再次分類。
(5)小結:通過剛才的討論,我們知道了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一類是“相交”,另一類是“不相交”。
三、自主學習,探究新知。
(一)認識平行線。
師:這幾組直線就真的不相交了嗎?怎樣驗證?(邊提問邊用課件演示)。
師:在數學上,像這樣的兩條直線就叫做平行線。(板書:平行線)。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井底之蛙的“渺小”。
2.認識本課的生字,能正確書寫寫字表里的生字,理解詞語的意思。
3.發揮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
懂得“井底之蛙”寓意,明白本詞含有貶義。
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一個有趣的寓言故事,(指)——井底之蛙(讀課題),你能用一句話說說這個寓言講了一個什么故事?(抽生說誰和誰做了什么)——青蛙和鱉在說自己的快樂,青蛙最后改變了自己的看法。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這則寓言故事。
1、學習第一段(朗讀)
(1)找句子
生活在淺井中的小青蛙對現在的生活是相當滿意的,因為它認為自己住的地方是世界上最舒適的,于是它就對來自東海的鱉——夸耀(板書),它在夸耀什么呢?是的,“生活在這里真快活!”你覺得該怎么讀這句話?——夸耀,自滿讀。
“這里”指的是——井里,再來讀一讀“我生活在井里真快活!”生活在井里還能這么自信地說快活呀,默讀課文的第一段,邊讀邊勾畫,你從哪些地方看出了青蛙的真快活?(生讀勾,師巡視,動筆勾畫、批注,“真不錯,很多孩子都會自己勾畫重點語句了,并且還把重點詞語都做了標注,這樣就更清楚啦!”)
“高興時……”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多舒適呀,從哪個詞語可以看出來可以隨心所欲地玩呢?——盡情,什么是“盡情”,讀出你的感受,這樣體會一下“我生活在這里真快活,高興時……”
“疲倦了……”可以在井壁窟窿里面安然休息,從這個句子你感到了什么?——青蛙的滿足與陶醉(我看到你還加入了自己的神態了呢,不錯)。
“跳進井水中……”哪兒寫到在井水中的快活——綿軟舒適,在稀泥里可以有綿軟舒適的感覺,像踩在了棉花上一樣。
“而且,我獨占一口井……”獨占一口水井,那簡直是井中之王呀,你能感受到此時的小青蛙是怎樣的心情呢?——驕傲,知足感躍然紙上。誰來試試做一只驕傲的小青蛙,讀的真好。
2、學習第三段
小青蛙的快樂真是離不開這口小小的水井??!它認為生活在井里就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事了!但后來這只消青蛙的態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它覺得自己非?!煨?,從夸耀到覺得自己非常渺小,這是為什么呢?(抽生說)
3、二段(想象,語言訓練)
(1)因為遇到了一只鱉,一只來自——東海的鱉(板書“東海之鱉”)對青蛙講述了自己生活在東海的大快樂。
(2)說說你對大海的認識
(2)古文與課文對照學習
同學們對大海的感受是這樣,東海之鱉是這樣說的(出示課件)
a師配樂范讀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鱉說的原話,聽老師讀你們注意把握停頓和節奏
b生讀
聽老師讀了一遍之后想必你們也想自己來揣摩古文的韻味,注意讀出節奏。
c對照課文學習
這段話與課文中哪段話意思相同——第二段,請你先讀一讀古文,再快快用筆畫下來文中哪些句子是想對應的,誰來讀讀。(抽生讀)
(3)理解段落大意
a.說說對大海的認識
聽了東海之鱉的話,你對大海又有了什么新的認識?(抽生說)。
b.理解
青蛙住在一個又小又窄的井里,而鱉生活在東海之中體會到的是東海的——遼闊,用千里之遙不足以說明海面的遼闊,青蛙把一座淺井當做自己全部的世界,它很快活,鱉卻能在東海中因為千仞之高都無法形容海的深找到自己的家園。
夏禹時代,連年的洪水,莊稼房屋被淹沒,民不聊生,大禹也因治水有功被推為國君,而海面——(生接讀)商湯時代,連年的干旱,大地干涸,顆粒無收,而海面——(生接讀)大海不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不因為水增多減少而或進或退,難道海水真的沒變化嗎?——不是,因為海太大了所以看不出來,這恰好和青蛙住的地方井“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c.讀一讀
誰能把海的遼闊,海的深和海的大美美地讀出來?其他人自己感受(抽生讀)讀的真不錯,我仿佛已經看到了大海的那種寬廣和舒適。
d.說話
一望無垠的大海,能給你帶來怎樣的快樂呢?(出示課件“我生活在這里也真快活”)現在你就是這只來自東海的鱉,你帶大家一起去美麗的大海遨游吧。
(觀看大海錄像)
現在,我就是站在你面前的小青蛙,請你給我介紹一下大海里有意思的東西吧,以“我生活在這里也真快活”開頭說一句話,注意,要把每句話說完整、說具體。(你的生活可真豐富。你體驗的東西可真有趣。生活在大海里的快樂真是太多啦,說也說不完。)
是啊,聽到這么多有意思的東西之后,我都想要親自去體驗一下生活在大海中的快樂了。
d.第三段
同學們,聽了鱉的話,小青蛙一下子就覺得自己非常渺小了,想一想,淺井有大海的遼闊嗎?——沒有,有大海的深嗎?——沒有,有大海的遼闊嗎?——沒有,所以它能體會到生活在東海里的快活嗎?——不能,當聽到鱉說這么多關于大海的事情之后,鱉呆住了——瞠目結舌,什么意思——瞪著眼睛,說不出話來,誰來用表情表示一下鱉現在的樣子。做的怎么樣,真棒,掌聲送給他。
聽了鱉的話,再看看自己住在又狹窄又淺又小的井里面,如果此時你是小青蛙,你心里會怎么想呢?(兩種預想:我只看得到眼前的快樂,安于現狀,目光短淺、孤陋寡聞;我喜歡現在的生活,知足常樂嘛)現在的小青蛙會思考了,我們也知道小青蛙以后會看到自己的快樂的。
學習了這篇課文之后,你最想把它送給哪些人呢?——孤陋寡聞、目光短淺、夜郎自大、安于現狀的人。眼光放遠一點,不能鼠目寸光,這樣我們見識到的東西就會更少了。
寓言要告訴大家一個深刻的道理,之后井底之蛙就成了人人皆知的一個成語,你還知道哪些帶寓言故事的成語呢?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守株待兔、掩耳盜鈴、杯弓蛇影、畫龍點睛、指鹿為馬、刻舟求劍、夜郎自大)
課下把這些有趣的成語故事找來讀一讀,
對《井底之蛙》的解讀和精心備了教案后,我上了兩次第二課時,上完之后總體感覺是并沒有預期的效果好,優缺點主要是以下幾點:
1、由于經驗的缺失,導致課堂缺乏隨機應變的活躍;
2、過渡語生硬,缺少語文味
3、語言羅嗦,不精練;
5、學會等待,了解孩子的學習需求,了解學情的情況下再展開教學設計;
1、課件設計精美,花了較多的功夫做課前準備;
2、教學設計精巧,對寓意的把握比較到位。
上課之后,感覺自己在精心準備過后的課結果竟是這樣,也很失望。在教學預想方面確實還很欠缺,隨機處理一些課堂上突發的情況的機智也很缺失。雖然自己任教的是思品,但終究有一天要踏上語文這條路,在兼任思品老師的同時,我更多地應該是關注自己的教學方面,所以,在上了課之后,我也進行了深刻的反思。
不僅僅是對于這一次匯報課,以后的教學日,我都會在師父的帶領下每個星期一次“1+1”,每一次下來針對不同的問題提出解決的辦法,嘗試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來使課堂變得更加活躍生動,這些都是當務之急。
記得在讀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時,看到有這么一位老師說的用的是一輩子準備的一節課,而對于每節課,他都把它當做是公開課來上。如果自己也能以這樣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也許我會成長的更快。
而且由于有了“1+1”活動,讓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明確了自己在教學上到底還有哪些不足,并且還能解決自己平時教學中遇到的困惑。這樣成長的時候因為有哦一個團隊以及各位老師的經驗,走在教育這條大道上也能更順利、平穩。
一、預習課文要求。
1、自讀課文,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識生字,將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了解課文大意,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坐上標記,試著尋找答案。
二、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根據你預習的情況說說課題的意思。
3、引導學生思考:讓作者難以忘記的老師是誰?什么事讓他難忘?
三、了解課文大意。
1、帶著問題自讀課文。
2、全班交流,弄清課文主要寫了“我”的啟蒙老師田老師用講故事的方法教“我們”學習古典詩詞,給“我”巨大影響的事。
四、指導認真閱讀,深入理解課文。
1、分小組討論自己在預習中遇到的問題。
2、小組匯報本組學習情況。
3、全班交流在小組內未解決的問題。
4、引導學生聯系課文內容重點理解詞語:
娓娓動聽、身臨其境、嘎然而止、引人入勝、年近古稀、恭恭敬敬
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成語造句。
5、引導學生重點理解課文第七段。
質疑:田老師的故事講得怎樣?從“我”的表現中哪些詞可以看出來?
生朗讀第七段,找出相應詞語理解交流(入迷、恍如、發呆、驚醒)。
請生分別扮演田老師講故事,“我”聽故事,再現場景,體會當時作者的心情。
6、過渡:田老師編故事講課對“我”以后有什么影響?
7、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第九段。(簡介“劉紹棠”,幫助學生理解)
五、鼓勵學生選一首學過的古詩編個故事。
通過六學期的語文學習活動,同學們已經有了一定的語文基礎知識,語文學習方法,大部分同學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閱讀:大部分學生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流利,但能讀出自己的理解的同學不多,因此,加強朗讀訓練仍然是語文課堂的重點。另外,閱讀理解能力,許多同學有待加強。
識字:本冊教材識字量很大,同學們經過大量的識字,已經掌握了許多識字方法,獨立識字能力強,詞匯豐富,但傅浩康、傅俊杰等人識字困難大。
寫字:學生的書寫習慣好,書寫大方、工整、清楚。但有少數幾個人的作業不認真。
寫作:寫日記每周寫一篇,但有個性的日記少,一些比較好的都是在爸爸媽媽的指導下完成的,缺乏童區趣。主要是不會運用標點符號,有些句子不夠通順。
口語交際:平時語文教材中的口語交際難上,其末通過測試,發現同學間的水平差異大,自信心強,語言面貌好,但交際的儀態有待加強。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基本結構。
本冊教材分組編排。全冊共分8組。每組包括導語、課例、語文園地三大部分。
教材繼續按專題編組。專題內涵豐富,貼近兒童生活,既富有教育價值與時代感,又突出學習語文的特點。8個專題依次是:自然奇觀、觀察與發現、中外童話、作家筆下的動物、我國的世界遺產、人間真情、成長的故事、科技成就。其中第三組(中外童話)和第七組(成長的故事)還安排了綜合性學習,使這兩組的學習內容與形式更加豐富多彩。
每組開頭的導語點明本組的專題,并提示學習要求。課例由3—5篇課文組成。課文均圍繞專題編選,分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兩類。全冊共有課文32篇,其中精讀課文18篇,略讀課文14篇。精讀課文后有思考練習題。略讀課文在課文前有一段連接語,將前后課文連接起來,并提示略讀課文的學習要求。在部分課文后面,安排有“資料袋”或“閱讀鏈接”,以幫助了解相關資料或豐富學生的閱讀。教材后面還附有8篇選讀課文。
每個語文園地由5個欄目組成。其中4個是固定欄目:“口語交際”“習作”“我的發現”“日積月累”。另有“寬帶網”“趣味語文”“展示臺”“成語故事”,分別在8個語文園地中各安排兩次。兩個“寬帶網”安排在第五組和第八組,引導搜集、了解有關我國的世界遺產和科技成就方面的資料;兩個“展示臺”安排在進行綜合性學習的第三組和第七組,為學生交流展示綜合性學習的成果提供舞臺。
本冊要求認識200字,會寫200字。要求認識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中,在課后生字條里列出;要求會寫的字只在精讀課文中安排,列在課后的方格里。教材后面附有兩個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認識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會寫的字。每組課文后有“詞語盤點”,分“讀讀寫寫”與“讀讀記記”兩欄?!白x讀寫寫”中列的是本組精讀課文中出現的由會讀會寫的字組成的詞語;“讀讀記記”中列的是由要求認識的字組成的詞語,略讀課文中出現的由會讀會寫的字組成的詞語,也列在“讀讀記記”中。
2、教材的主要編寫特點。
(1)加強目標意識,全面、準確地落實語文教學目標。
課程標準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理念,并從這個基本理念出發,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樣三個維度提出了語文教學目標,而且提出了總目標和階段目標。這是我們把握教學目標的依據。
(2)加強整合,圍繞專題組織教材本冊。
教材繼續按專題分組編寫,確定專題的思路比前幾冊有所拓寬,除了思想內容方面的專題外,“中外童話”是從文體角度定的專題,“作家筆下的動物”則是側重體會文章的表達形式。根據課程標準提出的“教材內容要簡化頭緒,加強整合”的思想,在按專題編寫教材時,注意了加強整合,每組的課文都圍繞專題編選,從導語到語文園地的各項內容也都圍繞專題來安排。而且,圍繞專題安排的各項學習內容與學習活動,前后有聯系,有照應,做到環環相扣。這樣,就使整組教材以至整冊教材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3)加強導學功能,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
本冊教材,在編寫時既考慮有利于教師的教,又考慮有利于學生的學,努力使教科書既成為教師的“教本”,又成為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學本”。這一特點在教材里有多種呈現方式:一是在課文的文前、文中或文后,以吐泡泡的形式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自讀自悟;二是在精讀課文的思考練習中,安排了引導自主、合作、探究的題目;三是在每組課文后面安排了學生對本組所學字詞進行自查自測的“詞語盤點”;四是“語文園地”中設置了“我的發現”“展示臺”“寬帶網”等體現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欄目。
(4)加強開放性,密切語文學習與生活實際的聯系。
語文學習是母語的學習,學習的資源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所以,語文學習決不能僅僅局限于課本,局限于課堂,應該把語文學習引向生活,拓寬語文學習的途徑。本著這樣的思想,教材的編寫加強了開放性,把語文學習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主要表現:一是注意引導學生用生活中的實例,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
二是從生活的實際需要中提煉口語交際話題,練習寫作;三是結合課文的學習引導課外閱讀,重點推薦了《格林童話》和《愛的教育》,引導學生讀整本的'書;四是通過綜合性學習,開展形式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這樣的編排,充分體現了聽說讀寫各項語文學習活動的綜合,課內外語文學習的緊密聯系,拓寬了語文學習的渠道,使學生在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中學語文,用語文。
三、教學目標。
(1)在識字、寫字方面,新增認識200字,會寫200字,累計會認2400字,會寫1800字。
(2)在閱讀方面,繼續重視朗讀訓練,大部分課文都要求朗讀,體現了課程標準在中年段提出的“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的目標。同時,加強了默讀的訓練。課程標準在低年段就提出“學習默讀”,中年段要求“初步學會默讀”。
(3)關于閱讀理解與積累,中年段在低年段的基礎上提高了要求,低年段主要是培養學生“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到中年段,則要培養學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
(4)課程標準對中年段的閱讀還提出了一項新的要求--“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為此,這套教材從三年級開始安排略讀課文。三上和三下每冊各有8篇,四年級上冊略讀課文增至14篇,就是為了加強略讀能力的訓練。
(5)再從習作來看,三年級是習作的起步階段。三年級的習作,重在激發興趣,使學生樂于書面表達,主要是讓學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達。四年級上冊教材仍然注重培養習作的興趣,繼續鼓勵學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達,同時注意引導學生把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寫清楚。教材中還安排了學習寫簡短的書信,這也是中年段教學目標中明確提出的。
四、整冊教材的重、難點。
教學重點:
1、隨著學生識字、寫字量的增加,識字的鞏固是識字教學的一個重點。
2、加強詞、句訓練。
3、要重視朗讀的指導和訓練。
4、加強習作與閱讀、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的聯系。
5、養成課外閱讀的良好習慣,增加到課外閱讀量。
教學難點:
1、生字的認識與書寫。
2、朗讀能力的培養與提高。
3、綜合性實踐能力的培養與提高。
4、習作興趣的培養,掌握習作的基本要領,初步掌握使用好詞好句。
五、教學措施:
(一)營造自主學習的情境。
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學生與文本對話。學生閱讀課文,通過想象文中的描寫建立生活影像,通過對照文中人物的心靈來凈化自己的心靈,實現有意義的閱讀。通過對文章結構形式的揣摩和推測,理解文章的內容,達到和人物心靈溝通的境界。在“語文園地”中安排了兩個學習伙伴:一個是小林,一個是小東。其實,學生完全可以把其中一個想象成自己,另一個就是自己現實生活中的學習伙伴。學生通過閱讀這樣的對話,能夠進入學習情境,也能激發自己的想象,能通過學習伙伴的對話,碰撞出思維火花,從而點燃學習語文的熱情。
(二)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
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
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三)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
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們當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于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
(四)正確處理基本素養與創新能力的關系。
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
(五)遵循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規律,選擇教學策略。
學生生理、心理以及語言能力的發展具有階段性特征,不同內容的教學也有各自的規律,應該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1自學生字新詞,認讀13個字;。
2朗讀課文。了解神舟五號飛船從天外安全返回祖國大地經過。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產生驕傲自豪的感情。
了解神舟五號飛船從天外安全返回祖國大地的經過,產生驕傲自豪的感情。
查閱資料。
神舟五、六號的補充資料。
1課時。
一、初讀課文,注意認讀字的發音。
1.生自由讀課文,看你能不能達到正確流利,注意認讀字的發音。
2.指名朗讀,注意指導難句的斷句。
二、交流資料。
關于神舟五號的資料。關于神舟六號的資料。
老師補充神舟的的發展史。
三、自學課文。
1.出示自學提示:
(2)生默讀后小組交流。
2.匯報結果:一方面,可以使文章條理清楚,另一方面也表現了返回過程中科學工作人員嚴謹的科學態度。
四、學習課文:
1.默讀課文,劃出楊利偉與指控中心的對話,讀一讀,一邊讀一邊想像體會當時的情景。
2.指名朗讀。
3.瀏覽全文,使這給課文分三部分,說說每部分寫了什么?
(1)生獨立分,同桌交流。
(2)指名說訂正。
4.那課文是按什么順序講述這件事情呢?(按照時間順序寫的)。
五、說一說: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可以怎樣概括?
1.小組說2.指名說。
六、作業:朗讀課文;可以辦一期神舟資料展。
板書設計:
“神舟”五號,我為你驕傲。
20xx年10月16日6時23分楊利偉。
(1)進一步培養學生勤學習、愛動腦的好習慣。
(2)繼續加強紀律教育。
(3)培養學生分析、比較和綜合的能力。
(4)培養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能受到愛祖國、愛科學等方面的教育。
(5)認真聽講,按時完成作業,作業干凈整潔。
(6)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重視學生養成檢驗的習慣。
2、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經歷從具體問題中抽象數量關系,并探索算法和運算律的過程,掌握相應的計算方法和必要的計算技能,理解和掌握運算順序,發現一些運算規律;聯系數的已有知識認識整數間的一些關系和整數的一些特征;結合解決實踐問題,體驗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
(2)聯系現實情境,經歷觀察、操作和探索相關圖形的特征以及圖形的簡單變換的過程,認識一些簡單的平面圖形及其特征,了解圖形的對稱和圖形位置關系的簡單變換;通過實例,初步形成容量大小的觀念,了解容量的意義和計量單位。
(3)聯系具體的問題情境體驗折線統計圖的作用,掌握用折線統計圖表達數據的方法,并能按照統計圖里的數據變化分析相應的統計結果;經歷從具體問題的需要出發選擇統計圖的活動,體會條形統計圖的特點,初步學會根據實際需要選擇統計圖。
3、數學思考方面:
(1)在聯系已有知識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充分開展猜想、討論、解釋、交流等活動,發展推理能力。
(2)在觀察、探究整數之間的一些關系和一些特征的過程中,發展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
(3)能對現實生活的有關數學問題進行分析和解釋,經歷用字母表示數、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運算規律和概括數量關系的過程,發展抽象思維和符號感。
(4)在探索一些平面圖形特征和對圖形進行變換以及設計圖案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形象思維和空間觀念。
(5)經歷把現實問題中的數據進行統計處理,并合理地選擇相應的形式描述數據,以及對數據作出分析和解釋的過程,發展初步的統計觀念。
(6)在建立數學概念、獲得數學結論、發展數學規律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充分開展觀察、猜想、實驗、類比、歸納等活動,進行有條理的思考,對結論作出合理的、有說服力的'說明與解釋。
4、解決問題方面:
(1)能從現實情境中提取數學問題,并能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加以解決;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問題的結果,并進行解釋和說明。
(2)能應用相關計算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能解決比較簡單的三步計算的實際問題,并能與他人交流自己解決問題的想法。
(3)能用量杯或自制的量具測量一些液體的多少。
(4)能選擇恰當長度的小棒搭三角形,能判斷一個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能根據三角形的兩個已知角求第三個角的度數,根據等腰三角形的頂角(或底角)求一個底角(或頂角)的度數。
(5)能判斷平行四邊形和梯形,能從生活中找出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實例,能利用方格紙畫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并能測量或畫出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高。
(6)能將簡單圖形平移或旋轉到指定位置,能靈活運用對稱、平移、旋轉的方法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
(7)能用計算器探索積的變化規律和商不變的規律,并能說明所得的結論。
(8)能從生活中主動收集數據信息,能讀懂有關媒體中的一些簡單的統計圖表,能設計簡單統計活動,運用統計的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能根據問題選擇合適的統計圖來表示相應的數據。
(9)學會并具有一些解決問題的策略,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在教師的指導下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發展主體意識。
5、情感與態度方面:
(1)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主動探索并發現數學知識,獲得成功的體驗,產生對數學事實和數學內在聯系的好奇心,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2)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內容,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應用數學知識和技能解決生活里的一些實際問題,感受數學知識的價值與作用。
(3)在探索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嚴謹性和數學結論的確定性,初步體驗探索問題的科學方法,并初步形成科學地探索問題的意識與態度。
(4)能主動克服數學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有克服困難的體驗;能與他人合作交流,熱心參與數學問題的討論,有質疑和反思的意識;發現錯誤能主動改正。
(5)主動、認真地閱讀一些數學知識背景資料,感受數學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進一步形成對數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難點
(1)掌握小數加減法計算方法。
(2)三角形內角和的推導。
(3)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及運用。
(4)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及運用。
(5)解方程及用方程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時間 56課時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體會生活中存在著大量的小數。
2、通過實際操作,體會小數與十進分數的關系,理解小數的意義,知道小數部分各數位名稱及意義,會正確讀寫小數。
[教學重、難點]通過實際操作,體會小數與十進分數的關系,理解小數的意義,知道小數部分各數位名稱及意義。
[教學準備]學生、老師準備計數器。
[教學過程]。
一、生活中的小數。
(事先布置學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數)讓學生說說生活中除了某些商品的價格用到小數外,還在哪些地方見到過小數。
結合樹上的例子讓學生嘗試用自己的語言說明在每個情境中消失表示的是什么,由此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小數意義的興趣。
二、小數的意義。
1、自學小數的意義(看書第3頁)。
2、小組交流。
3、匯報:出示正方形,把這個正方形平均分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數表示是十分之一,用小數表示是0.1;把這個正方形平均分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數表示是百分之一,用小數表示是0.01。
4、以1米為例結合具體的數量理解小數。
把一米長的線段平均分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數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數表示是0.1米;把這條線段平均分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數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數表示是0.01米。
5、歸納小數的意義。
通過學生的討論歸納出小數的意義。
三、小數部分的`數位及讀寫:
1、小數部分的數位及數位間的進率。
先復習整數部分的數位,再介紹小數部分的數位,一位小數是十分之幾,小數點右邊的第一位是十分位;兩位小數是百分之幾,小數點右邊的第二位是百分位;三位小數是千分之幾,小數點右邊的第三位是千分位。
在計數器的各位上撥3個珠子,說一說各表示多少,體會數位間的進率。
2、小數的讀寫。
讓學生試讀,注意提醒學生小數部分的讀法與整數部分不同。
3、寫一寫、讀一讀、說一說。
對照計數器寫出小數,并讀一讀,說出各數位上的數表示什么。讓學生先獨立完成,再小組交流。
四、數學游戲:通過數和形的對應,加深對各數位間關系的理解。
學會本課的生字。
理解本課的重點詞語。
學會寫摘錄筆記。
為什么要拜孔子呢?
好,那么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孔子與學生》
請學生提問,老師將問題整理歸類。
帶著這些問題,請同學起來朗讀一下這篇課文。
評論一下,引出生字的學習
孔子和學生
有教無類
因材施教
認識并正確、規范書寫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連貫地復述“我”開學第一課的情景。
初讀課文,理清文章條理,感悟作者對教師的難忘之情。
揭題:下面,我們聽一聽著名作家劉紹棠對兒時老師的回憶。
自學生字詞。
指名分節讀課文,相機正音。
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自由讀讀。試給課文分段。
交流分段情況。概括段意。
讀一讀。
想一想,田老師給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說一說。
收集有關愛師尊師的名人故事與名人名言。
師恩難忘
我 田老師
描紅,學古詩 編故事,講 故事
愛好文學 培養興趣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kouhaodaquan/68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