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模板需要包含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步驟以及教學評價等內容。教案模板的范文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案的編寫要求和技巧。
對于教學,我設計的教學流程一共分為四個部分:一、談話導入,創設情境;二、整體感知,初識搭石;三、細讀課文,體會情感;四、課外拓展,談自己身邊的事。
在談話導入、創設情境的環節中,針對孩子的情況,我提了最簡單的問題,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接著再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學生自由讀課文后,認讀生字詞,接著再交流問題“什么是搭石?”讓學生從文中找出句子讀一讀,使學生理解“搭石”的特點及作用。
第三個環節是細讀課文,體會情感。在這一環節中,我重點圍繞“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這句話,抓住“與學生一起尋找美”展開教學,使學生理解搭石之美的真正含義。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重點引導:
在品讀第二自然段時,重在讓學生體會上了老人一心為他人著想的品質。為此,我采用想象說話的方法,使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促進朗讀能力的提高。比如引導學生體會老人的內心世界,提問:老人踩了不穩的搭石,心里會怎么想?老人不是急著趕路嗎,擺好搭石后,為什么還要踏上幾個來回呢?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老人呢?相信經過師生這部分的`問答,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會更加深入,在此基礎上的朗讀也會更有深度。
課文的第三自然段,刻畫的是一幅人們和諧有序走搭石的景象。教學時,我重要捉住“行動是那么和諧有序”、“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等,讓學生邊讀邊睜開想象,感覺人們走搭石的節拍,諦聽那走搭石時發出的輕而有力的踏踏聲,說出眼前目今表現的畫面,讓學生身臨其田地領會美,感覺美。文章的第四自然段,筆墨樸素,但是簡樸的事變中卻閃耀著優美的頭腦,散發出融融的暖意。在引導這一部門的朗讀時,我重點捉住“人們把這當作理所雖然的事”這句話,引導學生深入明白“理所雖然”這四個字所表達的情緒。
我捉住“溪邊讓路,背老人過溪”這兩個詳細事例的形貌,加深學生對“理所雖然”這個詞的明白同時,又使學生逼真地感覺到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力。
課文第五段的教學,重在點破文章主題,使學生明確看似寫石,實則寫人。使學生進一步領會作者借搭石所歌頌的無私奉獻,同心專心為他人著想的人性美,并引導學生朗讀。
《電腦住宅》是新課標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第30課,是本冊最后一組課文中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介紹了一棟實驗性綜合電腦住宅的有關情況。本組課文的專題是關于科學技術方面的內容,這篇課文正好體現了這一特點。全文一共八個自然段,首尾兩個自然段都是概括說明,二至七自然段按空間轉換的順序具體介紹電腦住宅的各種設施及其使用功能等,全文條理清晰,敘述有序,結構合理。因為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應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多讀多思,教師不宜講解過多,所以我計劃用一課時的時間學習。
根據教材的地位、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我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1)認識課文中帶拼音的6個二類生字。
(2)學習課文,了解電腦住宅為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感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激發熱愛科學的興趣。
(3)體會作者按一定順序說明事物的方法。
(4)發揮想象,設計一棟自己心目中的電腦住宅。
教學重點:了解電腦住宅為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學難點:自己動手設計一棟理想的電腦住宅。
設計一棟自己心目中的電腦住宅,最后附上課外練筆題,寫一篇想象作文:未來的___________。
我覺得我所設計的這一課件已經能夠滿足我講授這一篇略讀課文的需要。學生對“電腦住宅”這一高科技的產物比較陌生,也感到很抽象,對理解課文內容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我通過圖文結合,為各個住宅設施設計了一幅動感插圖,這樣使抽象的文字變得直觀形象。其次,我采用電腦點擊表格板書,方便快捷,能節省不少時間,提高課堂效率。而且這樣的板書一目了然,突出了本課的`重點教學內容。另外,學生要自己動手設計一棟電腦住宅有相當的難度,所以我運用電腦設計了一幅電腦住宅圖為學生引路,能很好地突破教學難點。
(1)我充分利用vcm的優勢,提高課堂效率。圖文結合,盡可能地把抽象的文字變得直觀形象化,便于學生學習和記憶。
(2)根據文章的寫作順序和段落結構,有條不紊地進行教與學,做到教路、學路、文路和諧統一。
(3)對于略讀課文,我大膽放手讓學生獨立閱讀,注意培養他們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動手操作能力。
我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運用“讀讀、想想、看看、畫畫”等方法學習。通過動腦、動口、動手等方式,培養他們的觀察、理解、想象、實踐等能力。
同學們,你們知道21世紀的文盲指什么嗎?有的同學會說不識字,有的同學會說文化水平低,有的同學會說不懂電腦……(不懂電腦)其實電腦是我們學習、生活、工作中的好伙伴、好幫手,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方便?,F在老師帶大家到一棟位于日本東京的由電腦控制、指揮的電腦住宅參觀。這樣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板書課題)。
1、讓學生自由輕聲朗讀全文,讀通讀順。
2、找出文中帶拼音的生字,逐一拼讀認識。
3、說說課文按什么順序寫,介紹了電腦住宅的哪些設施?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住宅的設施”。這樣可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1、利用vcm出示課件,展示課文第一自然段內容,讓學生一邊看圖一邊朗讀,自由說說讀懂了什么,是概括說明還是具體介紹?其實這段是概括說明住宅由電腦指揮。(教師同時板書)。
2、展示第二自然段的圖與文,邊讀邊悟邊仔細看圖。思考:第二自然段寫了什么設施?大門外的風向標怎樣工作,有何功能?(這時就可以根據學生的回答及教師的點撥填寫表格。)。
3、讓學生總結學習第二自然段的學習方法:a、自由讀課文找設施。b、該設施怎樣工作。c、該設施有何功能。
4、運用學習第二自然段的方法,放手讓學生自學第三至七自然段,完成表格的填寫,教師只作簡單的點撥。并對學生給予肯定或否定,對答得對的學生給予適當的表揚。這樣能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同時板書)。
5、簡要學習第8自然段,說說讀明白了什么,是作總結概括說明還是具體介紹。其實這是總述電腦住宅由電腦判斷,提供舒適的生活條件。(同時板書)。
你覺得這棟電腦住宅的最大特點是什么?(方便)讀完全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作者按什么順序介紹這棟電腦住宅?(空間轉換)全文的段落結構是什么?(總分總)。
今天聽了三位老師關于“語文園地”專題教學,再加上俞老師的專家點評及引領,真覺得吃了精神大餐。尤其是朱雅慧老師執教的一下《語文園地四》的教學,構思精妙又高度整合的教學設計,其精辟又帶鼓勵性的評價語言,都給我很大的啟發,真是一堂成功的課。有以下幾個方面很值得我學習:
語文園地的學習應在調節學生學習自主性的基礎上,對學生所學的語文知識、技能進行梳理、積累與拓展的過程。朱老師的課堂充分體現了這個主旨?!叭辗e月累”短語教學板塊滲透了短語的構詞方法,并引導學生讀準、讀好,并能進行運用。老師借她可以用上8個詞語說一段話,既激發學生對老師的崇拜,并巧妙地過渡到“我會讀”環節,此乃獨具匠心之舉。在整堂課中,讀的形式多樣,學生參與面廣。如此大的容量,靠著形式多樣的“花招”,學生學得扎實又充滿樂趣,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朱老師非常重視學生對詞語運用能力的培養,總是最大限度地進行資源整合訓練,有統籌意識。其一表現在讓學生用一兩個短語來說以兩句話。學生回答巧妙,說出了“蜻蜓停在綠油油的荷葉上,展開透明的翅膀”等許多詩意的語句。其次在最后的積累運用環節還融合了第一板塊的內容,真是學以致用,令人佩服。
在整節課中,老師那帶挑戰性、多元的評價語激發了學生的表現欲,學生好學、樂學,回答問題吐字清晰,不卑不亢,讀文頓挫抑揚,有效培養了學生語感的良好發展。
但個人覺得有以下小小的缺憾:在“日積月累”短語板塊學習中,詞語教學稍顯平均用力,缺乏整合。若把時間節省下來留到后面進行有感情地理解朗讀,效果會更好。
本課是一篇散文,文章以詩一般的語言向人們描繪出具有“牧場之國”稱號的荷蘭的美麗的田園風情。你看,碧綠的草原,黑白的花牛,乳白色的綿羊,黑色的豬群;金色的晚霞,默默擠奶的人,寧靜的夜,閃爍的燈……美麗富饒的荷蘭就像一幅幅田園畫展現在讀者眼前。作者以描繪荷蘭的自然景物為主要內容,精心選擇一系列意象,營造出寧靜優美的意境,抒發了對荷蘭田園風光以及自由安詳生活的贊美和向往之情。全文仿佛是荷蘭風光片的解說詞,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這篇課文通過幾個鮮明、生動的畫面描寫了荷蘭優美寧靜的田園風光,課文描寫的景美、語言美,這是學生理解課文的重點,也是難點,在教學中不必過多分析,采用多媒體課件把學生帶入情境,讓學生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以“詞語引路”為突破口,采用品讀感悟,口語練說,再現情境等多種方法讓學生全方位、多層次地品味、感悟課文,體會牧場的美景。教學中應注意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將語言文字轉換成生動形象的圖像,將課文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言語。
本篇課文雖然描述的是外國的異域風情,但是課文所描寫的田園風光和我們學生的生活還是比較接近的,成群的牛羊、黑色的豬群、成千上萬的小雞……這些都是我們學生生活中比較常見的,所以在這方面的理解學生還是比較容易的。我們教師就要抓住這一契機來更好地引導學生理解感悟荷蘭王國寧靜優美的田園風光。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不添字漏字,不重復,不破句。了解文章脈絡,品味、感悟課文語言,體會課文中優美的語言,豐富積累學生的語言,激發學生對荷蘭美景的贊美與向往。品味、感悟課文語言,體會文中的美景和語言美,豐富積累學生的語言。
(一)有效地落實字詞教學、整體感知。
本課本課是《田園詩情》的第一課時,一上課,我就檢查同學們的預習情況,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并提出讀書的具體要求:不添字,不漏字,不讀錯字,不讀破句,而沒有先進行字詞教學。其實在試教時,我是這樣設計的,把文中的生字、新詞和課后四字詞語分層出示,引導學生從字詞的音、形、義三個方面進行學習。如哪個字在書寫時要提醒大家注意的?你理解了哪些詞語的意思等等。我發現,學生通過朗讀、聯系上下文理解和查閱工具書等方法進行預習后,大部分字詞都能理解、掌握,無須教師過多地引導,而且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如何有效地落實字詞教學呢?薛法根老師曾說過,語文教學中有幾個不講:學生已經懂的不講,學生能自己讀懂的不講。所以在字詞教學方面,我沒有對每個生字、新詞逐個分析指導,因為通過預習,學生對字詞已經有了一個認知、理解的過程。我們只要抓住學生容易讀錯、易寫錯的字詞進行指導,也可與以前學過的字詞進行聯系、比較,來加深對生字的理解,還復習了舊知。在教學課后四字詞語時,我重點指導了“驃悍強壯”的“驃”,從這個字的音、形、意三方面進行學習。因為“驃”字容易誤讀為biao,這個詞的意思學生也很容易理解,是形容馬兒體魄強健,跑得快,所以借機強調是“馬”字旁。然后用換偏旁的方法復習了形聲字的構字特點,強調不同的偏旁表示不同的意思。并把“驃悍強壯”的“驃”,和肥膘的“膘”作比較,突出讀音的異同,使學生印象深刻。當學生個別朗讀課文時,我對其他同學也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一邊聽朗讀一邊想象,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田園風光,荷蘭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讓學生整體感知,進入文本。學習課后四字詞語后,再讓學生用上這些詞語說說對荷蘭的印象,這其實也是學生對文本的一個回歸,一個整體感知。這個教學環節這既讓老師了解到學生對文本的把握程度,同時也為學生的遷移運用文本語言創設了一個情境,盡最大努力落實課堂教學中字詞教學的有效性。
(二)有效地引導學生品讀文字。
這是一篇非常優美的散文,如何引領學生品讀文字,感受荷蘭牧場的詩情畫意呢?教學第2自然段時,我以“碧綠如絲絨般的草原”為切入點,先讓學生欣賞圖片,從“極目遠眺”感受到什么?然后想一想“碧綠如絲絨般的草原”讓你感受到什么?腳踩上去有什么感覺?再親手摸一摸絲絨,感受到碧草的柔軟舒適,最后讓學生讀出感覺。通過看一看、想一想、摸一摸、讀一讀這些方法來引導學生感悟荷蘭草原的大、綠、美和柔軟舒適,最后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畫面,讀出荷蘭牧場美麗如畫的詩意。
草原上自由自在奔跑的情境。再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即使前方出現了低矮的圍欄,它們依然(引讀:——自由馳騁!鬃毛隨風飛揚)即使前方出現了溝渠、小溪,它們依然——(引讀:自由馳騁!鬃毛隨風飛揚)即使前方出現了小山丘、泥沼地,它們依然——(引讀:自由馳騁!鬃毛隨風飛揚)此時,學生情緒高漲,充滿了對草原、駿馬的向往之情,完全進入了情境。最后想象自己就是這些奔騰在草原上的駿馬!讀出馳騁在草原上的豪情。以圖激情,以讀促悟,有效地引導學生品讀文字。
(三)關注文章的表達方式。
這篇文章是總分總的構段方式,而“荷蘭,是水之國,花之國,也是牧場之國?!笔侨闹械闹行木?,其中“牧場之國”則是作者重點描寫的。所以教學時,我先出示文章的中心句,然后引導學生通過誦讀,感悟荷蘭牧場所展示的詩情畫意。教學結束時再以“到了晚上,荷蘭的牧場又是怎樣一番景象呢?你又從哪里感受到荷蘭是水之國,花之國呢?”引出第二課時的教學內容,最后回歸總結“這就是真正的荷蘭?!?,一起感受總分總結構的妙處,這就是這篇課文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本堂課重點學習的是荷蘭白天的牧場風光,也就是課文的2、3、4自然段,這三個自然段的構段方式基本一致,因此教學時具體分析指導第2自然段,從具體的詞句中引導感悟,以讀促思,以讀促悟,讀出感情。然后學法遷移,學習3、4自然段,體現一個由扶到放的過程。
對文本的解讀除了要知道“寫了什么”之外,還應了解“怎么寫的?為什么這樣寫?”,這篇課文語言優美,運用了想象、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也要引導學生好好體會。如讓學生體會到作者把牛犢比作頑皮的孩子,突出了小牛的頑皮可愛;把老牛比作牛群的家長,寫出了老牛的儀態端莊,這樣寫使文章更生動活潑,富有情趣。因此,在學習描寫奶牛不同姿態的語句后,引導學生展開想象,草原上的奶牛還會干什么呢?你能像作者一樣用“有的奶牛,仿佛?!眮碚f一兩句話嗎?學生掌握了構句方式和規律,說起來有章可依,就不覺得難了,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最后還落實到寫,真正做到了課堂教學的讀寫結合。
(一)“讀”領風騷,“讀”中生情。
語文新《課標》中指出:“應該重視朗讀的訓練”。在課堂上,當學生通過默讀,自主學習,充分自讀體會后,我組織學生集體交流,讓他們讀出自己感興趣的句子,說說自己從中感受到了什么,然后我順勢引導“能把你的這種體會讀出來嗎?”學生再讀時已經有了些許進步。接著其他同學可以再補充自己的體會,再讀,這樣,學生們讀得越來越好,而且可以根據自己不同的體會進行個性化的朗讀。這樣,一節課就在美妙的朗讀聲中度過了,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朗讀水平,而且感悟到了荷蘭的田園美景。
(二)抓住關鍵詞語悟情。
我們知道,很多時候語言文字表達的精彩往往在個別重點詞上表現出來。在教學中,老師如果抓住重點詞有的放矢地引導學生自讀自悟,摒棄繁瑣的分析,取得的教學效果相當好。因為讓學生面對課文一遍一遍地讀書,自感自悟,這種教學手段既簡單,又增強了學生的自主精神和創造精神,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個性。在教學本課時,當讓學生讀詞語“剽悍強壯”時,剛開始孩子們不理解詞語的意思,我就展示了一幅駿馬奔馳的圖片,接著我繼續問:“你體會到了什么叫剽悍強壯?”學生說駿馬有力、強壯等,然后我引導他們把自己的這些體會讀出來,他們一下子就讀好了……一節課下來,學生從讀中感悟到了荷蘭這個國家的美,連動物都生活得如此愜意,真好!
(三)課件費時,準備不足。
開始的課件播放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讓學生感受體會荷蘭的美麗、祥和、寧靜,但是對學生學習的幫助不大,而且使第一課時的時間更加緊張,以至于到最后有部分環節在下課鈴聲響了以后才完成。板書時也出現了問題,“田園”寫成了“田原”,這些都說明我在做課件和整個教學過程中還不夠仔細,對教學設計還不是很熟悉,沒有做到熟記在心。特別是過渡語和評價語言還比較欠缺,需要向大家學習。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們: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語文s版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精讀課文《爬山》的第二課時,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四大方面進行展示。
本單元的課文重在說理,都是把樸素而深刻的道理寓于具體事例之中。本課主要講的是一對父子一同爬山時,父親教育兒子要努力征服自己,盡力做好每一件事,還啟發兒子怎樣欣賞大自然的景物。這篇課文具體體現了本單元的重點訓練目標:不僅要使學生獲得語文知識和技能,而且要讓他們從中學習做人的道理。
針對學生及課文特點,我確定了第二課時的學習目標和學習重難點:
1、我能講出父親說的話的含義,從中受到教育和啟發。(重點)。
2、我能初步做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學習難點:體會“青山的沉靜”和“父親的智慧”指什么。(此條預設不呈現在學案的目標一欄中)。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授人以漁不如授人以漁場?!边@節課,我利用導學案的“漁場”功能,在每個環節中充分挖掘適合學生嘗試的學習方法,盡最大努力培養學生的自學、合作、交流和反饋能力。借助導學案采用了“三大導學方式”,即:目標導學、學法導學和問題導學,再加上穿插學習過程中教師的適時點撥,它們構成了我本節課的教學方法,統稱為“導學法”。那么,新課改主張的“獨學、對學、群學”就必然成為了本節課的主要學法。
在本節課的重點問題處理上,為了改進閱讀教學結構,我根據課文的主要內容、體裁和寫作思路,準備嘗試運用列表助閱讀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在對比中預習、講練和小結。
在“高效課堂”背景下,我將教學流程設計為:定向——導學——合作——點撥——檢測——評析六個環節。具體如下:
第一步:定向(時間大約為5分鐘)。
課堂開始,我設計了“復習鋪墊”這個環節,主要有兩道習題。第一道是復習題“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用回憶法來統領全篇。第二道是填空題,考查的是課文第一句話“父親愛,愛,也愛,——尤其是?!庇脕硪鱿挛?,順勢設問“作者為什么這樣說呢?”引入新課,來點燃學生學習的熱情。
《尊嚴》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八冊2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從內容體會思想。本篇課文抓住年輕人神態、動作、語言,描寫他是一個要通過自己的勞動換取食物的人,表現出年輕人是一個有尊嚴的人。因此,我把本課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幾點:
知識目標:學會本課四個生字。
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對話”部分;學習運用“從內容體會思想”的方法,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體現人物的品質。
情感目標:讓學生體會哈默美好的形象和人格魅力。教育學生從小就要有自尊心,無論在什么時候人都要有尊嚴。
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抓住描寫年輕人哈默神態、動作、語言的句子深入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我把本課的難點確定為透過年輕人的言行體會人物的品質以及理解杰克遜大叔對女兒說的那句話。
因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所以本課的教學方法確定為多媒體直觀法、閱讀討論法、以讀代講法、以讀促寫法。
本課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質疑問難法、小組合作探究法、分角色朗讀法、收集材料法。
為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課前需做好以下準備:
(一)課前布置學生收集有關“尊嚴“的格言。
(二)課文插圖。
這篇課文我計劃1課時完成。我把這課時的教學過程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假如你是一個饑腸轆轆、筋疲力盡的逃難人,有人將食物送到你面前,你會怎么做?(出示課文插圖)可是有一個年輕人他沒有這么做,這究竟是為什么呢?讀完《尊嚴》這篇課文,你就知道了。(這樣設置懸念,激發學生探求原因的欲望。)。
(二)自學質疑。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課堂教學引導學生質疑問難,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創新思維。
1、根據閱讀提示自由讀書感悟,勾畫出描寫年輕人神態、動作、語言的句子,想一想,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地方不懂?同桌相互交流各自讀懂的和不懂的問題。(這個環節是學生動口、動腦、動手,理清了文章的結構,培養了自學能力和團結協作的精神。)。
(三)小組合作學習、探究交流。(探究剛才質疑的問題)。
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奧秘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墩Z文課程標準》也提出以學生是語文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
1、分小組合作學習。重點通過年輕人的神態、動作、語言,想象他當時的心理活動,體會他自尊、自強的精神。學生在朗讀中提出不懂的問題,如食物擺在年輕人面前時,從他說的話里,你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嗎?當聽說“沒活”時,他會怎么想?當聽杰克遜大叔說要他捶背時,他又會怎么想?學生在提出問題后又進行朗讀,實現在讀中問、問中讀。(這個環節設計是讓學生洞察、分析人物的內心活動,從內容體會思想,加深對年輕人自尊人格的理解。學生在讀中問、問中讀,在讀中感悟,邊讀邊想,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學生在自讀自問中和文本、教師、同學進行著心靈的對話,情感得到了升華,個性得到張揚。)。
2、說一說、演一演、議一議。
(1)說一說。
學生自由說出文中自己最喜歡的語句或感受最深的地方。
(2)演一演。
在學生自由暢談后,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對話”部分和欣賞即興表演“對話”部分。(請兩位學生分別扮演杰克遜大叔和年輕人,其余幾個學生扮演逃難人進行現場表演,本課的重難點就在寬松的氛圍中得以突出和突破。)。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依照課程標準關于“造型表現”領域教學的基本理念為指導思想,以多元智能學習環境下的教學設計為指導,讓學生通過聽、看,思等多種感官的刺激,在一定的情景和氛圍中認識中國畫的表現方法,提高學生筆墨造型能力和對中國傳統繪畫的熱愛。本設計的理論依據是多元智理論。
(一)《課程標準》的要求及分析。
美術課程標準中“造型表現”領域包含中國畫、水粉畫、版畫等幾個板塊。本課教學屬于中國畫教學系列。美術課標第二學段對“造型表現”給出了這樣的具體要求:初步認識形、色與肌理等美術語言,學習使用各種工具,體驗不同媒材的效果,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豐富的想像力與創造愿望。
在筆墨游戲青蛙一課中要引導學生對水性顏料、毛筆和宣紙等材料初步作多種嘗試,開展趣味性造型活動,是設置本課的根本目的。
具體說來,設置“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旨在突出學生的學習活動方式,淡化過于強調學科特色的傾向。本學習領域不是以單純的知識、技能傳授為目的,而是要貼近學生不同年齡階段的身心發展特征與美術學習的實際水平,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造型表現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主動尋找與嘗試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種造型方法;不僅關注學生美術作業的結果,更重視學生在“造型表現”活動中參與和探究的過程。
(二)教材分析。
本課是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的內容,是國畫教學中的一部分。學生在學習本課之前初步認識兩位墨色的變化和基本的用筆方法,在本節課,進一步鞏固中國畫用墨知識,體驗和感受墨的濃淡變化,運用墨的濃淡變化表現可愛的小青蛙,進一步培養學生對祖國傳統繪畫藝術的情感。通過體驗墨色的濃淡變化,為學生進一步表現動物和在五年級學習花卉的表現,六年級時候山水、校園人物的表現奠定堅實的基礎。所以在整套教材中,本課的學習具有很重要的地位,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教材版面分析:本課教材設計了兩個頁碼,選用畫家齊白石的《青蛙》,意在讓學生通過欣賞,了解墨的濃淡在中國畫中的運用,感受用筆變化,學習畫家的表現技法。教材選取齊白石的一幅水墨畫作品《青蛙》,學生易于接受,用抽象的語言表現出青蛙的形態特征,既簡潔又概括。教材中提供了青蛙的畫法步驟圖及青蛙的不同動態和學生的作品,教師可以對其進行靈活處理。學生既可以臨摹大師的作品,也可以對藝術形象進行再創造,學生學習以個體、合作的方式均可,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水墨畫的筆墨情趣帶個人的審美感受。
(三)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通過幾年的美術學習,已經具有一定的造型能力,對青蛙的結構有。
所了解,能夠對其外形結構進行分析。但是在運用水性材料表現的時候有一定的困難的。首先因為學生剛剛接觸中國畫,剛剛開始體驗筆墨的情趣,運用水性材料造型還有一定的困難。
1、知識與技能目標:
初步了解中鋒側鋒,濃墨淡墨等水墨畫的繪畫語言,能夠運用這些繪畫語言表現青蛙,并能夠創造性地完成一張具有簡單情景的青蛙小品。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分析,教師演示、欣賞作品等多種手段表現青蛙小品,并通過探究與體驗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表現各種動作且有墨色變化的青蛙圖。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體驗墨色濃淡,感受筆墨變化帶來的樂趣,豐富學生的審美感受,培養學生細致觀察習慣,提高筆墨造型的能力,激發學生對祖國傳統繪畫藝術的熱愛之情。激發學生熱愛環境,保護青蛙的意識。
教學重點:
學習中國畫用筆用墨的表現技法,表現具有一定情景下的青蛙小品,了解國畫作品的布局和提字。
教學難點:
青蛙小品的布局;作畫中水分的控制;發揮想象力和創作力表現青蛙的各種動作。
情景體驗,激情導入。
賞析感悟,探究實踐。
師生實踐提高造型。
展評小結拓展延伸。
(一)情境體驗,激情導入。
1、課間循環播放歌曲《小青蛙》、《小青蛙你唱吧》。學生自由跟唱、跟跳。
2、欣賞幾幅青蛙圖片。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
對學生進行保護環境和動物的教育。
板書課題,進入新課。
設計意圖:通過情景的體驗,了解小青蛙,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啟發學生熱愛大自然和保護環境的意識和情感。
(二)賞析感悟,探究實踐。
1、師生賞析齊白石作品《青蛙》。了解用筆用墨知識。
通過教師的介紹,學生了解齊白石刻苦鉆研繪畫的精神。
設計意圖:通過欣賞、分析,調動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感受筆墨情趣,豐富學生的審美感受,增強鑒賞力,了解畫面結構和布局之美,并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2、啟發演示,突破重點。
教師演示一只青蛙的畫法步驟,邊畫邊講解用筆用墨的要求。
引導學生理解中鋒、側鋒、濃墨、淡墨等繪畫語言。以及水分的控制和青蛙外形的表現、展示課下完成的作品,學生了解畫面布局和結構。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直觀演示,學生學習青蛙的基本畫法和畫面布局。
3、欣賞作品,啟發構思(課件中的作品,分析布局)。
4、分析作品,尋找情趣(欣賞課本上的學生作品)。
設計意圖:提高學生分析作品的能力。拓展學生表不同動態和不同情景青蛙作品的思維,為學生表現有情景的青蛙進行引導。
三、師生實踐提高造型。
1、提出作業要求:用中國畫的技法畫一幅青蛙小品,還可以同桌合作完成呢。評價要點:表現的青蛙有不同墨色和不同的動態的變化。畫面添加環境有情趣。布局合理。
設計意圖:學生明確本課任務,培養學生作畫事前預想的習慣。
2、學生作畫,教師輔導:鼓勵學生表現各種動作的青蛙。
四、展評小結,拓展延伸。
1、展評與小結:
1)將作品展示到黑板的《熱鬧的池塘》水墨展上,師生評價。
2)小結:說說今天的收獲?看看下面的知識你掌握了嗎?
設計意圖:展示學生的繪畫作品,運用多種評價方式,提高學生交流能力,促進學生正確的評價觀,充分展示學生的繪畫水平,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通過課堂小測,檢驗學生所學知識和技法的掌握。
2、拓展。
展示60年版的小蝌蚪找媽媽。鼓勵學生課下觀看和學習。
設計意圖:引伸和拓展本課的知識和技能,不斷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和綜合能力。
本次教學設計我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進行教學活動,教學中培養學生興趣,分析,體驗的意識和方法,為學生學習國畫奠定基礎。
1、注重運用多種感官的刺激引導學生學習國畫。
情景的創設為學生學習國畫創設了很好的氛圍。視頻文件《小青蛙》《小青蛙你唱吧》,學生在看、聽中隊本課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學生在賞析齊白石作品中,通過觀察和思考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分析出新知。教師的演示,欣賞作品,學生表現,更是沖擊著學生的多種感官。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的學習推薦,為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提高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2、課堂拓展從學生的興趣入手,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60版的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是把國畫作品進行拍攝的特殊技術處理而成。學生喜歡看動畫片,從而使學生在觀看動畫片時,不但賞析到淡雅的國畫作品,有對國畫作品是怎樣動起來的,產生探索的欲望。所以課堂拓展從學生的興趣入手,提高了課堂拓展的實效性。
《麋鹿》是一篇記敘文,介紹了我國珍稀野生動物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和傳奇經歷,體現了國家對野生動物的高度重視。教學這篇課文,不僅讓學生了解稱為“四不像”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和傳奇經歷,同時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也要激發他們熱愛大自然,保護野生動物的思想感情。根據教材編寫意圖和新課標的的教學要求,結合五年級學生的的思維情感、認知發展的需要和教學的實際情況,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價值觀這三個維度進行考慮,確定了以下知識、能力、情感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7個生字,會寫其中的9個,理解部分詞語,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和傳奇經歷。
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國家對保護野生動物的高度重視。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能學著講解員的樣子說說麋鹿的外形特點。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野生動物的思想感情。
課文介紹了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和傳奇經歷,學生學習課文,除了了解課文內容,還要用自己的話介紹麋鹿的外形特點和傳奇色彩。因此我認為本課的重點確定為: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和傳奇經歷。
2.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能結合課文內容,學著解說員的樣子來介紹麋鹿的外形特點、傳奇色彩。
3.通過課文的學習來體會我國對野生動物的高度重視。
我本著以學生發展為本,以服務教學為宗旨,在課件設計上我沒有過多的花哨,只是出示一些麋鹿圖片,幫助學生更好地直觀認識麋鹿,導入課文。再利用教學軟件突出重點段(第二、三小節),再配上相應形態的麋鹿圖片,以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探討、交流,幫助突破課文的重難點。
第一課時:
我設想讓學生通過自己喜歡的方式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致內容,后檢查學生學習生字和課文的預習和朗讀情況,后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并學習第一自然段了解麋鹿良好的生活環境。
第二課時:
我通過“創設情境導入——引導深讀、理解課文——我是小小解說員”等環節來學習理解課文、鞏固課文。在這個過程中,最后我布置“送一份美好的祝愿給麋鹿”的作業。
第三課時:
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參與的熱情,精心創設“我是小小解說員”的情景,讓學生來介紹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慣和傳奇色彩。
第一步:
“創設情景導入”同學們,我們都知道動物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而我們中國是世界上野生動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誰能說說我國有那些珍貴的野生動物?通過學生熟悉的生活知識入手,激發學生的興趣。然后出示麋鹿的圖片。
說說你想從課文中了解什么?(根據學生回答板書他們想了解的知識)跟著老師一起來認識“麋”字的構字結構。(復習形聲字的構字方法)然后引導學生走進課文去看個究竟。
第二步:
“初讀感知”。
第一、我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初讀課文,初步感知文章內容。這樣做考慮到每位學生閱讀的方式不同,尊重他們自己的閱讀方式,讓他們在自由、寬松的氛圍下學習,對自己感興趣的地方多讀幾遍。
第二、檢查初讀情況。檢查生字的學習情況時讓他們先自由讀如遇到不會讀或不理解的地方問問最近的同學,然后點名讀。檢查讀自己喜歡的自然段落時,讓學生試著說說這個自然段向我們介紹了什么?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交流出示相關的圖片和內容,如麋鹿角、尾巴等,同時也取得更為直觀的教學效果。
第三、在了解課文在向我們介紹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慣和傳奇色彩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分段。
第四、學生在初讀后能初步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了,然后引導學生去學習第一自然段。
第三步:“細讀感悟第一自然段”
教師引導學生用自己解決的問題來過度:原來麋鹿俗稱“四不像”,它的經歷也充滿了神奇色彩,這讓我們越發想深入的了解它,跟它去交個朋友,是嗎?想要了解它,首先就必須知道它所處何地,環境如何。請學生自由朗讀第一自然段,跟同桌交流一下麋鹿的生活環境?交流時要引導學生體會黃海灘涂的靜謐、美麗,體會大豐自然保護區的確是麋鹿野生放養的理想場所。最后引導學生齊讀。
第四步:最后為學生留有五分讓學生抄寫本課的生字或認為自己值得抄寫的詞語。再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這樣是為了改變單一的抄寫,激發學生抄寫的興趣,張揚學生的個性。
外形特點。
麋鹿黃海灘涂生活習性。
(理想場所)傳奇色彩。
《綠葉的夢》是一篇優美的散文, 作家用詩意的題目、詩意的語言為我們展現了美好的童年生活。全文緊緊圍繞“綠葉”來寫,通過孩子們的綠葉之旅,為我們展現了孩子們自由、瘋狂、快樂、探險的童年生活,讀來令人向往。
全文共六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都與綠葉有關。完全具有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點。
綠葉隨處可見,但現在的孩子往往不去關注,更沒有書中所描寫的那種生活經歷,所以,這篇雖然寫的是兒童生活,但距離現在的兒童生活、尤其城里兒童生活相距甚遠。但是本文語言生動形象,通篇洋溢著一種歡樂的氣氛,這種快樂,孩子是能夠通過朗讀、想象畫面感受的到的。
依據《課程標準》和文本特點,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正確認讀本課生字,能聯系上下文理解“啟蒙、標本、洋溢”等詞語的意思。掌握十一個要求會寫的生字。
2.能整體把握的主要內容,抓住描寫孩子們在大自然里和綠葉快樂嬉戲的場面展開想象,體會綠葉帶給孩子們的樂趣和作家所要傳達的情感。
3.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趣,樂于像作家一樣熱愛生活,關愛自然。
4.了解頓號、省略號的用法。
5.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第五自然段,積累文中的優美詞句、精彩句段。
1、引導學生通過重點詞句幫助理解,體會其表情達意的作用。
2、能初步把握的主要內容,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
依據年段教學重點和文本特點,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為:
1、整體把握的主要內容。
2、體會綠葉帶給孩子的獨特感受。
學生能夠根據課文中的重點詞句初步感受孩子的快樂,但是在頭腦中建立畫面卻有些難,依據學生學情,教學難點是:
通過點撥,使學生在頭腦中建立起畫面,從而確實感受到快樂并能讀出來。
以讀為主,讀悟結合、讀想結合
邊讀文邊想象畫面感受快樂
抓重點詞語感悟快樂
繪聲繪色讀出快樂
教師準備多媒體;學生到大自然中采集綠葉。
一、從玩具談起,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童年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少玩具,這些玩具一般都是花錢買的,它們給我們的童年帶來了無窮的快樂。
當代女作家葛翠琳曾這樣描述自己的童年:童年是貧困的,“沒有穿過一件合身的衣服,沒有見過一種從商店里買的玩具”,但是童年又是快樂的,大自然里的許多事物,都是她們的好玩具,尤其是綠葉,更是她的好玩具,更令她著迷。這節課就讓我們走進作家的童年,感受那繽紛的《綠葉的夢》。(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小組內兩人一組,合作讀文。要求聽的同學認真傾聽,聽到讀錯的地方立即指正,并幫助他多讀幾遍,達到通順。
2、小組賽讀:每組指定一名同學參加賽讀比賽。依據讀書情況對小組進行評價。
3、出示本課生字,指名認讀,并強調“稈”與“桿”的區別,“戒”字里面的部首,“垂”字的筆順筆畫。
4、談感受:讀完課文,你有什么感受?
5、理清的內容:這篇每段都與綠葉有關,那么,圍繞綠葉,都寫了什么?
三、品悟課文,感受快樂
1、學習第一段,引出問題
“一雙小手創造了多少可愛的玩具!”中感嘆號表達了什么?你能讀出來嗎?
2、帶著問題,品悟3-6段。
出示問題:
為什么綠葉使作者最著迷,請同學們默讀3-6段,抓住喜歡的句段邊讀邊想象畫面,簡單寫下自己的感悟,并讀出自己的感受。
《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所以,必須給學生獨自鉆研文本的時間,這樣,學生才能靜下心來走進文本。
通過默讀課文,學生會知道,原來,孩子們在采集綠葉的過程中,是自由的、無拘無束的、瘋狂的、快樂的、冒險刺激的,充實的、而且還能收獲許多知識,這些都是其它玩具沒有的,難怪作者會說:“最著迷的還是綠葉?!?/p>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但是,教師也應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引領和點撥。因此,在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的同時,對于學生感悟不透徹的語句也要適當點撥。在交流中,重點點撥以下內容:
a、星期天,我們跑遍密密的樹林、雜草叢生的河邊、廣闊的田野和一道道土崗子。爬大樹,鉆叢林,歡樂的笑聲驚飛了覓食的小鳥。
b、籃子里裝滿了各種綠葉,嬉笑、打鬧,把元寶樹葉穿成項鏈,用金黃色的菟絲子草做成戒指和手鐲,豆角花掛在耳朵上,野菊花插滿了小辮兒……在曠野的課堂里,綠葉和野花組成我們生活的樂章。
這是孩子們在用綠葉、野花打扮自己。先一邊讀一邊用動作表現出相應的情景,再想象省略號表示的內容,最后想象畫面并讀出來。
c、我們每人都想找到一種新奇少見的葉子,因此少不了爭強和探險。我們常常有意外的發現,但也少不了刺傷手腳。毛栗子、酸棗樹的尖刺兒幾乎在每人身上都留下過傷痕。
這段話,重在引導學生感受探險的那種刺激感受,可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來體會:你探過險嗎?能說說你探險的感受嗎?文中的孩子也是一樣,樂于探險,探險給他們帶來了刺激,同時,也富有樂趣,那偶爾發現的一枚鳥蛋,會讓孩子們的嘴咧得老高,發現的新奇的葉子會讓孩子們在同伴面前盡情炫耀,這都是綠葉帶來的。
d、秋天,樹葉在風中飄落,像一群群蝴蝶飛向我們。我們背著筐,扛著筢,奔跑著,歡呼著,摟樹葉,堆成垛,躺在上面打滾,翻跟頭,坐下來挑選出那些漂亮的葉子。
這種情景最熱鬧了,飛舞的落葉、習習的秋風、歡快的孩子,這是大自然中最富生機的一幅畫,最適合讀。
理解讀:找出動詞,背、扛、奔跑、歡呼、摟、積、躺、打滾、翻跟頭,感受到孩子的暢快、瘋狂,讀出自己的感受。
邊做動作邊想象畫面讀,讀出當時的.情景。
配樂讀:播放一段歡快的音樂,配以教師的恰當的語言,引導學生入境。
這段話除了感受孩子采集的樹葉多、收獲頗豐之外,更重要的是學習頓號的用法。在課前準備中,我讓學生采集了不少綠葉,在學生知道頓號的用法后,讓學生續寫:
我們采集了許多綠葉,( )形的、( )狀的、( )形的、( )狀… …
既延伸了課文內容,又學會了應用頓號以及作者交換使用同義詞“狀”“形”的語言技巧。
3、談感受
現在,你知道作者為什么對綠葉最著迷了嗎?學完課文,你想說些什么?
四、讀寫結合,深化主題
的題目是《綠葉的夢》,那么,綠葉的夢是什么樣的夢呢?
綠葉的夢是快樂的夢,
因為
綠葉的夢是
因為
這樣的讀寫結合,是理解的外在顯現,既深化了主題,又照應了題目。
五、推薦書籍
《最丑的美男兒》
《翻跟頭的小木偶》
六、作業
背誦課文三、五自然段;積累書中喜歡的詞語、句子。
《難忘的八個字》是三年級語的一篇課文。本單元突出了“愛”這一主題。體現了人世間互相信任,互相關愛的濃濃真情。通過本單元的學習讓學生受到愛的啟迪。
《難忘的八個字》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寫的是一個小女孩因相貌丑陋,左耳先天失聰而遭人嘲笑產生自卑心理,后來由于受到倫納德老師愛心的撫慰而改變了對人生的看法,鼓起生活勇氣的故事。課文感人至深,讀后使人怦然心動。 課文情節雖然簡單,但是因為學生心理年齡特征,以及學生所生活的環境和自身身體狀況的不同,所以要想真正理解小女孩的處境以及自卑的心理,體會倫納德老師說的八個字的真正用意,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新課程課標》指出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讀、寫、說的能力,還要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依據《課標》的要求,結合教材特點,針對學生實際,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文中相關詞語;
正確、流利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
理解文本,體驗人物的內心情感;
讓學生感悟倫納德老師愛的教育力量,“八個字”對小女孩健康成長的深遠影響。
體會倫納德老師關愛學生的高尚情操,感受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情感。
體會小女孩的心理變化過程。體會倫納德老師說的八個字的真正用意和情感。
多媒體教學課件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生:《難忘的八個字》
2、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難忘的八個字是?生:我愿你是我女兒!相機板書
3、師指板書問:那這我指的是?這個“你”又是指誰呢?
4、我愿你是我女兒!對“我”又產生了什么影響,而使我終生難忘呢?請同學們快速朗讀課文,找出相關語句用畫出來。生自由讀文。
5、交流。課件出示“這八個字仿佛是一束溫暖的陽光直射我的心田,這八個字撫慰了我受傷的、幼小的心靈,這八個字改變了我對人生的看法?!?/p>
(1)請同學們自由讀讀這個句子,然后根據這個句子把你最想知道的問題提出來?
(2)學生質疑,師隨機梳理。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我幼小的心靈受傷呢?
課件:我是一個 小女孩。
2、哪些句子寫我的長相與眾不同、令人厭惡?請同學們用筆劃下來,并讀一讀作者是怎樣寫“我”的與眾不同的。
課件:一個小女孩,有著一副畸形難看的嘴唇,彎曲的鼻子,傾斜的牙齒,說起話來還結巴。
師:嘴唇、鼻子、牙齒這些都是人最重要的五官,單一樣有缺陷就很可怕了,而我有……有……有……,說起話來還……。
課件出示:當我走在上學的路上,我會聽見別人說 ;
當我來到校園中,我會 ;
每當下課后我 。
4、師:如果你就是那個小女孩,面對同學們的嘲笑,你會有哪些感受?請你帶著這種感受再來讀讀這句話。(指名讀、齊讀)
6、師:這時你最需要得到什么?小女孩的愿望實現了嗎?
1、師:在同學們和我的心目中倫納德老師是一位怎樣的老師?文中哪個自然段描寫倫納德老師?指導朗讀。
課件:倫納德老師胖胖的,很美,也很可愛。她有著金光閃閃的頭發和一雙黑黑的、笑瞇瞇的眼睛。
2、這樣美又可愛的老師同學們喜歡嗎?課文中是怎么說的?
3、那么小女孩呢?課文中是怎樣描寫的?
1、但是,沒有一個人比我更愛她?“更”字說明了什么?我為什么更喜歡倫納德老師呢?生:這里面有一個不一般的故事。
2、師:這個不一般的故事發生在一次“耳語測驗”的時候。
3、課件出示: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3~7自然段思考這個怎樣的不一般的故事?
用自己的話把這個不一般的故事和你的同桌說一說。(抓住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把故事敘述清楚。)
指導學生在敘述的過程中,體驗小女孩的心情。
師:“我”長相丑陋這個事實已被同學們看見,如果我的左耳先天失聰再被同學們發現,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為什么這么多的不幸同時降臨到了一個小女孩身上。那一刻“我”一定特別——(害怕,緊張)
師:來,送到句子中來讀一讀。
師:讀了這句話,你感受到什么?你從哪個詞語感受到的?
師:是??!為了掩飾自己的缺陷,我不得不最后一個去做耳語測試?!拔摇钡男那槟苡美首x表現出來嗎?自己先試一試。
師:小女孩多么自卑,可是自卑的人也是有自尊的,為了讓自己好受些,小女孩是怎么做的?(撒謊和作弊)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她不惜對同學撒謊、在耳語測試中弄虛作假,讓受傷的心不再受到傷害。
4、課件:
我把左耳對著倫納德老師,同時用右手緊緊捂住了右耳。然后,稍稍把右手抬起一點兒。
請同學們把表示動作的詞語圈劃出來,并做一做。
師:正是這么的一位和藹可親的老師對這位可憐的一個小女孩說了八個字:我希望你是我女兒。
(2)師:是啊,母親最愛自己的孩子了,因為她喜歡我,愛我,所以才會希望我是她的女兒。每個孩子聽到這句話都會感到歡欣和感動的,更何況是一個從小就缺少關愛的小女孩,她聽到了這樣的話,她的心靈受到了怎樣的的震撼??!
(3)帶著你的感動,帶著你的震撼讀讀這個句子吧。
師:所以說——
生:這八個字仿佛是一束溫暖的陽光直射我的心田。(課件)
師:為什么我會把這八個字比作一束溫暖的陽光?
師:所以說這八個字,撫慰了——生:我受傷的,幼小的心靈,
師:改變——生:我對人生的看法。
師:令——生:我終身難忘。
師:在這一束溫暖的陽光照射下,從此:
5、課件:
一跨進校門的時候我 同學們的嘲笑。
耳語測試的時候我 。
上課的時候我 。
的時候我 。
這一切的改變,都是因為很美、很可愛的倫納德老師對長相與眾不同、令人厭惡的我說出了這溫暖的八個字——我愿你是我的女兒!所以說這八個字令我——終生難忘。這真是一位( )的老師!
正是是這份愛撫慰了“我”受傷的幼小的心靈,是這份愛,改變了我對人生的看法,帶著倫納德教師的愛,小女孩在她人生的道路人艱難的前進著,二十多年過去了,小女孩,最終成為了加拿大著名的作家。
師:同學們,讓我們都像倫納德老師一樣,獻出自己的愛,把愛的火種,撒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讓愛充滿人間。
布置作業:(點擊課件)相信你能行!
1、請你盡量用上課文中的優美詞句以瑪麗.安伯德德的名義寫一封感謝信給倫納德老師。
2、有感情地把課文朗誦給父母聽。
3、幫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
今天說課的題目是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第29課《呼風喚雨的世紀》,這篇文章是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先生寫的一篇科技類說明文,文章僅用了短短的幾百字就清楚地介紹了20世紀一百年間的科學技術的發展歷程,展示了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和燦爛前景。
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是,1、品讀課文,體會語言簡潔,條理清楚的表達特點,能聯系生活實際,談出自己的閱讀感受。2、激發熱愛科學的情感以及學習科學、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下面我將第一課時的教學流程、設計意圖以及教法學法進行具體闡述。
課堂教學過程如下:
我們常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堂導入的好,能起到架橋鋪路的作用,為了引起學生興趣,我課件播放20世紀出現了新生事物的錄像資料,引導學生們說一說,從而引出這些是20世紀出現的,有人就把20世紀稱為“呼風喚雨的世紀”。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29課。師板書,生讀題。理解呼風喚雨和世紀的意思,然后讓學生質疑,為什么說20世紀是呼風喚雨的世紀。
這一環節我采用創設情境法導入新課,由課題質疑,帶著問題去讀,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文本,更能激起學生閱讀的興趣。
這一環節我設計了以下四個步驟進行教學:
1、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并要求把預習中勾畫的難讀的生字詞多讀幾遍。
2、檢查生字掌握情況。識字和寫字在中年級仍然是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要十分注意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因此,我在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后,就用課件出示本課的生字詞。以檢查的形式指名讀一讀,及時糾正讀錯的音,并讓學生說一說哪些地方該注意?如:哲翹舌音,程、耕、控是后鼻音要讀到位等,接著讓學生開火車讀、賽讀、齊讀鞏固字音。
3、讓學生交流匯報識字方法及對生字新詞的理解。
4、指導書寫難寫、易錯的字。因為,中年級課標指出通過老師指導,能夠掌握難寫、易錯的字;所以,這一課我就重點指導“幻”這個字,指出這個字要和“幼”比較注意寫正確,教師邊說邊范寫,需要注意的筆畫用紅粉筆寫出,引起學生的注意。接著學生練習書寫,注意提醒學生養成正確寫字姿勢,把字寫工整、清楚,教師巡視指導。
5、默讀課文思考問題。中年級課標中提出,隨著年級的升高,應逐步加重默讀訓練。因此,我讓學生邊默讀邊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課文主要是圍繞那一段寫的?每個同學都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他們對文本都會有不同的感受。教師只要進行有效點撥即可,對他們個性化的回答都要給予肯定。對于回答精彩的同學要及時給予鼓勵,這樣學生們才會增強自信心。學生們通過默讀,先在小組內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匯報,引導他們找出課文告訴我們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以及課文是圍繞第一段來寫的,這一句是本課的中心句。
這一環節我讓學生自由朗讀、默讀的方式先整體感知課文,帶著問題讀,從而使學生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了課文的脈絡。為后面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這一環節我設計了以下四個步驟進行教學:
1、教師范讀第1--4自然段,范讀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好的范讀能引起學生的想象,能帶領學生深入文本,激起學習課文的欲望。
2、讀一讀,想一想。學生進行自由朗讀,邊讀邊想: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或有什么地方不理解的?并要求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邊讀邊用自己喜歡的符號做記號。
3、議一議。學生讀完后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閱讀感受。
4、根據學生的匯報,我用課件出示重點問題:20世紀有哪些了不起的成就?
生:20世紀使人類的生活發生變化了嗎?怎樣的變化?
(1)讓學生默讀3、4自然段想一想在小組內討論。
(2)學生交流,各自談感受,教師做引導。
如:古時候的“千里眼”現在有了,如望遠鏡、視頻。它能讓千里以外的人彼此看得到,還有一些可視電話也是。如:古時候的“順風耳”,現在有了,那就是程控電話,它可以讓兩個相距很遠的人很快聽到對方的聲音。還有手機、錄音機都是神話中的“順風耳”。如::古代的人想騰云駕霧,沒能實現,只能靠幻想,而現在我們可以騰云駕霧了。你只要坐上飛機就可以了。如:以前的人想著飛到月亮上去看看,就有了“嫦娥奔月”的故事?,F在我們的飛船已經登陸月球,做了很多實驗。
根據學生匯報引導小結后,讓學生展示課前布置收集的有關20世紀重大科技發明的文字和圖片資料,齊讀第三自然段前四句話。
(3)20世紀,人類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改變了自身的生活,這變化的速度是如此之快,范圍是如此之大,內容是如此之多。引用文中的一句詩來形容課件出示:“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币龑W生先從字面上來理解是“忽如”說明速度很快。一夜之間春風來了,很多的梨花都開了。然后聯系上下文體會出20世紀,在整個人類上百萬年的歷史中是很短的,但是變化是很多、很大、很快的。指導齊讀要讀出變化速度之快,內容之多,范圍之廣。
(4)第二自然段后泡泡里的“‘發現’和‘發明’有什么區別”這一問題非常值得關注。我先讓學生結合已有經驗說說二者的區別后就暫且放下,到第四段時又引導學生在具體語境中找出哪些人類登上月球是為了探索奧秘是發現;電視,電話,因特網火車等是發明。這樣學生通過說說、讀讀、找找,主動參與學習,真切、輕松地體會到了作者用詞的準確。
5、用贊美自豪的語氣再讀課文,把課文美美的讀一遍。
這一環節我主要采用讀中感悟法,合作交流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充分讀的基礎上在讀中感悟,在讀中交流,在讀中讓學生把問題提出來,又把問題還給學生,讓他們帶著問題去閱讀,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同學們有大量的機會發表自己的觀點與看法,傾聽他人的意見,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師:20世紀,科學技術日益發展、進步,使我們的生活日新月異。人們如何評價這個世紀,如今人們還取得了哪些科技成果?我們下節課接著學。同時,也請你準備好需要交流的資料,下節課,歡迎你展示。
這樣的疑問,用“激發新疑點”的方式,使學生產生了從另一個角度去探詢的熱情,為第二課時的學習作了很好的鋪墊。
呼風喚雨的世紀。
人類。
幻想現實。
千里眼視頻。
順風耳電話、手機、
騰云駕霧的神仙飛機。
《平均數》是選自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的內容,它是在學生認識條形統計圖、并能根據統計圖表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之后進行教學的。在統計中,平均數常用于表示統計對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數據集中程度的一個統計量,可以反映一組數據的一般情況,也可以用它進行不同組數據的比較,以看出整體之間的差別,可見平均數是統計中的一個重要概念,讓學生學習平均數的知識,不僅是為了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更重要的是理解平均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及平均數在生活當中的作用。
本節課所面對的是四年級的學生,他們已經具備平均分的基礎知識,并且有初步的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但是平均數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概念,所以應著重讓學生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并在此基礎上掌握計算平均數的方法。這就要求作為老師的我需要結合學生特點采用合適的教學手段及充分利用教具學具等資源在上課過程中給學生多加引導。
《課程標準》對這部分提出的要求是“通過豐富的實例,了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結果為整數)”。為此,教學中我們不能只停留在“簡單地給出若干數據,讓學生計算出它們的平均數”上,而應充分引導學生理解“平均數”概念所蘊含的豐富、深刻的統計與概率的背景,幫助他們認識到平均數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意義與廣泛應用,并能在生活情境中運用它去解決實際問題,從而獲得必要的發展。
1、知識與技能目標: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生經歷用平均數知識解決簡單生活問題的過程,積累分析和處理數據方法,發展統計觀念。初步感知“移多補少”“對應”等數學思想。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感受平均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體驗學習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
基于以上分析,本節課的重點難點就顯而易見了,重點是xx,難點是xx。
重點:理解平均數的含義,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
難點:借助“移多補少”的方法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并能用平均數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由于平均數意義比較抽象、難以理解,我盡量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方法,創造有利于學生主動求知的學習環境。
在學法指導上,我重視觀察法、比較法、發現法和討論法等應用,充分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培養學生善于思考,并相信自己有能力找到獲取新知的途徑。
1、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課程開始我會創設一個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這樣一個情境:
由于這個問題本身并不難,學生進過簡單思考后能很快得出只需要把甲盒中的粉筆拿一根到乙盒中。這是我會請學生代表來體會移動粉筆的這一過程。
當操作完成后我會提問:現在每個盒子中都有7根粉筆,這個7是什么數呢?
像這樣把幾個不同的數,通過“移多補少”的方法,得到相同的數,這個數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平均數,讓我們來一起認識它吧。
這樣就過渡到了我的下一個教學環節。
2、理解含義,探求方法。
在這一環節中我首先會說,同學們,保護環境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課外時間同學們可以留心收集礦泉水瓶,這不僅可以保護環境,還可以讓廢物得到再利用,為我們生活節約資源。并出示例1,小紅、小蘭、小亮、小明收集礦水泉瓶的統計圖。
給一定時間讓仔細觀察統計圖,你能從圖中獲取哪些信息?他們四個人收集的礦泉水瓶的個數一樣多嗎?同學們想一想,如果要求他們平均每個人收集多少個,是什么意思呢?你怎樣理解“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瓶子?”你怎樣才能讓他們的瓶子數量一樣多呢?對于這些問題我會組織學生在小組內討論,相互說一說,然后指名匯報。并用課件展示統計圖的變化過程。
在學生理解這一動態過程后我會總結:我們通過把多的礦泉水一出來,補給少的,使得每個人的礦水泉瓶的數量一樣多,這種方法叫做移多補少。利用這種方法能夠求出他們四個人平均每個人收集的礦泉水瓶的個數。
為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移多補少這一方法的理解,我會再次舉例:我們要求6、7、8三個數的平均數,就可以把8移1給6,這一三個數就變成了7,它們的平均數就是7。
之后我會再次提問,要求他們每人平均收集了多少個礦泉水瓶,還可以怎么想呢?把他們收集的礦泉水瓶平均分成4份,必須先求什么?預設學生能夠回答要求他們一共收集了多少個礦泉水瓶,那么怎么求呢?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并引導分成四份其實就是總數除以4,這時我會趁熱打鐵,順勢總結出要求平均每個人收集了多少個礦泉水瓶可以用總數量/總分數=平均數來計算。
引導學生體會13不是每個人真正收集的礦泉水瓶數量,而是4個人的總體水平。
平均收集13個礦泉水瓶,不是每個人真正收集的數量,是一個“虛擬”的數,反映了這組收集礦泉水瓶數的情況。
在此基礎上問學生在生活中你還在哪些地方或什么事情中遇到或用到過平均數嗎?舉例說一說。
3、鞏固提高,隨堂練習。
下面是四年級的4個班的學生回收廢紙的情況:第一個星期回收了56千克,第二個星期回收了48千克,第三個星期回收了40千克。
(1)平均每個星期回收多少千克廢紙?
(2)平均每個班回收了多少千克廢紙?
4、拓展延伸,小結作業。
小結環節我會這樣提問: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你們覺得自己學的怎么樣,學懂了沒有?在課后讓同學們調查家人的身高及體重,算出平均身高和平均體重。
七、說板書設計。
《春聯》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小學語文教科書第七冊第八單元的一篇課文,也是本冊書的最后一篇精講課文。這是一篇介紹春聯的通俗小品文,課文描寫了春聯給新春帶來的喜慶氣氛,介紹了春聯的內容和形式的特點,指出了春聯的學習功能,語言淺顯,通俗易懂,有助于學生對春聯的準確理解。
從中年級語文教學及本單元的讀寫訓練重點考慮,我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綠色通道內的字只識不寫,認識多音字卷。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及文中五副春聯的意思。(認知目標)。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文中的五副春聯。(技能目標)。
3、初步了解春聯的特點,懂得生活中處處有學問,誦讀春聯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情感目標)。
教學重點:理解五副春聯表現的情感內容與形式上的特點。
教學難點:感受春聯的意境美,對仗美和音律美,體悟開卷有益。
由于《春聯》這篇課文結構,行文上頗具特點,清新流暢,瑯瑯上口,很多詞語適宜學生誦讀,積累,特別是文中的五副春聯意境深遠,音律優美。因此本課以訓練學生的語文朗讀能力為主線安排教學,上成讀懂春聯+讀出春聯的意境美,音律美的課。通過朗讀,理解體會春聯的音韻特點和深遠意境,領略祖國語言的無窮魅力,激發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
為完成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們準備用兩課時完成教學任務。學生課前搜集春聯,第一課時一開始進行交流,然后初讀課文,檢查生字詞的預習情況,初步感知課文主要內容,讀讀文中的春聯,學生質疑,解疑存疑。第二課時進行重點研讀,讀懂春聯的內容,讀出春聯所表達的情感,讀出春聯音律的美,從而自然體會誦讀春聯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
下面重點就第二課時的流程進行闡述:
一、引聯,明確目標。
教學伊始,就上一節課的學生質疑順勢導入,揭示學習目標,使學生自主進入學習狀態;在鑼鼓聲聲中引入春聯的學習,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學聯,精讀感悟。
(一)學習春聯內容,體悟意境美,情感美。
1、讀讀春聯,理解內容。
讀第一自然段,然后用下面的句式說一說自己獨特的感受。
我喜歡的春聯是,讀了這幅春聯,我(仿佛看到了)(想起了)(知道了)。
(這一教學環節主要是以學生的主體感悟代替老師的簡單講解,通過聯系文本自讀自悟,讀出學生獨特的感受,想象春聯的優美意境。)。
2、品品春聯,感悟意境。
(教師在學生自讀感悟春聯優美意境的基礎上適時利用課件再現畫面,引導學生在情境中進一步誦讀春聯,品味春聯所要表現的情感與內容的美。)。
3、再讀小結,拓展強化。
連連看:把課外搜集的春聯與表現的內容連一連。
教師總結春聯表現的內容,隨即進行拓展訓練,深化理解。
4、情境回放,激情誦讀。
在配有音樂的畫面回放中,在教師語言的渲染下,引領學生理解文章難點之一:我們瀏覽著各種各樣的.春聯,就像是漫游在萬紫千紅的百花園中。這樣,學生的個體體驗與文本內涵,教師的體驗融為一體,此時配樂誦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引發了學生個體激情朗讀的欲望。在這樣的朗讀中,學生自然也就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春聯內容的豐富多彩,感受到春聯所蘊含的積極情感,激發了學生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學習春聯特點,感受語言美,聲律美。
1、以綠柳舒眉辭舊歲,紅桃開口賀新年為例講春聯對仗的特點。
(對仗不必深講,只要讓學生聯系下文議議即可。這一教學環節主要通過小組學習的方式讀讀議議)。
2、回讀學過的春聯,說一說,體會春聯對仗工整的特點。
3、通過對五副春聯的復誦來體悟春聯聲律優美的特點。
(反復誦讀,抑揚頓挫地讀,讀中體會春聯的音韻特點,領略祖國語言的無窮魅力,激發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
三、創聯,語言實踐。
學以致用,這一環節主要是引領學生進行語言實踐活動,從連線,補字到對出下聯,逐步增加一點難度,也逐漸激起學生創作春聯的興趣。
四、交流讀聯收獲,回歸總結。
1、讀讀春聯,你有哪些收獲。
2、總結:的確,誦讀春聯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生活中處處有學問。
(首尾呼應,既體現了課堂的整體性,又自然引導學生解決文本難點,使學生深刻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語文,處處有學問。)。
五、作業自助餐。
(設計了三個層次的作業自助餐,適應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作業的設計講究自主性,為之后的語文實踐活動做好了準備。)。
內容。
春聯對仗美。
聲律。
本課結構,行文上頗具特點,清新流暢,瑯瑯上口,五副春聯意境深遠,音律優美,以訓練學生的語文朗讀能力為主,因此這個板書設計以總結課文內容為主,高度概括,簡潔明了。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平行四邊形是在學習了平行線和三角形之后編排的,是平行線和三角形知識的應用和深化。同時又是為了后面學習矩形、菱形、正方形、圓,甚至高中立體幾何打基礎的,起著承上啟下的橋梁作用。
平行四邊形在生產生活實踐中應用也很廣泛,學習他可以把理論和實際聯系起來,更好地為實現科技現代化服務。
在前一章《三角形》的學習中,學生對幾何"證明"開始入門,通過本章的學習可以使學生的推理論證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提高,對培養和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也有一定的幫助。
為此,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編寫教材的意圖,結合學生認知規律和素質教育的要求,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如下:
2.教學目標:
(1)雙基目標:使學生掌握平行四邊形的概念和性質,理解平行線間距離,并會運用平行四邊形的性質解決簡單的問題。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猜想、歸納知識的自學能力和培養學生聯想、類比、轉化、推導、論證、演繹、抽象知識的數學思維品質。
(3)非智力目標(思想目標):滲透從具體到抽象,特殊到一般,未知到已知的數學思想以及事物之間互相轉化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3.教學重點:理解并掌握平行四邊形的概念、性質以及性質的應用。
4.教學難點:平行四邊形性質的靈活應用。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行之有效的教法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保證,按教學論中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原則,教師的任務是制定目標,組織教學活動,控制教學活動的進程,并隨機應變、排除障礙,承認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為了適應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能力,本節課采用"五點"教學法。具體如下:
1.以"問題"為學生學習?"起點";
2.以"范式"為學生學習的"焦點";
3.以"變式"為學生學習的"重點";
4.以"創新"為學生學習的"難點";
5.以"評價"為學生學習的"疑點";
教學活動是教與學的雙邊相互促進的活動。在教學活動中,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為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科學的方法,真正做到課堂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針對本課內容和以上教法,采用的學法如下:
1.設問激趣,導入新課(起點):
首先復習四邊形的概念、明確四邊形的性質,然后用特殊化方法設計一問題:若四邊形的兩組對邊分別平行,則該四邊形是什么樣的四邊形?這樣導入新課的目的是使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去探索數學發展的規律,達到用問題創設數學情境,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并提高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讓學生敢于探索和猜想。
2.誘導思維,以誘達思(焦點):
其次通過設問、質疑,進一步引導學生區分平行四邊形與一般四邊形,進而猜想出平行四邊形的特殊性質。同時教師整理出一種推導平行四邊形性質的范式,再讓學生聯想范式,演繹其他推導模式,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去觀察、猜想出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在教師的范式的有誘導下,達到演繹數學論證過程的能力。
3.變式問題,突出"重點":
通過具體問題的觀察、猜想、演繹出一些不同于一般四邊形的性質,進一步由學生歸納總結得到平行四邊形的性質。通過投影不同層次的典型習題給不同層次的學生練習,讓學生自己去掌握"重點"。
4.引導創新,化解"難點":
設計"無圖形"和"無結論"問題,引導學生讀題、審題、畫圖、觀分析、猜想、歸納,然后把問題中所有可能的結論推導出來,通過這種開放式問題的解決,既達到突出"重點",又化解"難點"的目的。
5.反饋補缺,消除"疑點":
在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的過程中,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疑難問題時,教師做適當的評價和提示,以彌補學習不足之處,從而達到消除"難點"的目的。
6.總觀全課,找到收獲:
教師對此課學生的表現作一小結、評價,特別是對"兩頭"的學生予以表揚,告訴學生本節是本章及以后學習的基礎,要求他們在以后學習中會用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去解決實際問題。
7.板書設計:
4.3平行四邊形性質及應用。
1、平行四邊形的定義:
2、平行四邊形表示方法:
3、平行四邊形的性質:
(1)從邊看;
(2)從角看;
(3)從對角線看;
4、平行線間的距離。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由兩封信組成,一封是張國強同學寫給柯巖的信,他認為同學們嫉妒他獲獎,因而疏遠他,感到很寂寞,所以寫信向柯巖老師討教,希望得到柯巖老師的幫助。一封是柯巖老師的回信,她在信中通過合理地推斷,分析了張國強失去朋友的原因,并結合自己的經歷告誡國強,只有善于發現別人的長處,一點一滴地改正自己的缺點,才能擁有越來越多的朋友;彼此之心交心,患難與共,才能飛快地進步。張國強在信中提到的問題是學生在生活中很有可能遇到的,因此這篇課文對學生思考自己的成長問題有較普遍的指導意義。
一是引導學生了解課文中提出的成長中存在的問題,提醒學生避免類似的問題;二是學習用書信進行書面交流。
1、認識7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能正確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學習書信的格式和寫法。
教學中,我讓學生充分地讀課文,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圍繞“課文主要提出了一個什么問題”“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從中悟出些什么展開討論,讓學生各抒己見。同時引導學生體會柯巖在回信勸告國強時是非常真誠、耐心的,這樣才可能令國強信服。然后拓展延伸,鼓勵學生推想:國強的問題還有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對此有何看法?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經歷暢所欲言,我只是注意傾聽,相機指導,與學生形成互動。根據文中后的提示,我在教學引導學生共同討論從課文中發現書信的格式、寫法。
在教學設計中,我注重培養學生理解詞語的能力,安排學生在自主學習時,運用聯系上下文和查閱工具書理解自己在讀課文中遇到的生詞,再在小組內進行合作交流,這樣,既鍛煉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學生在理解了兩封信的內容后,我設計了一次小小的練筆,讓學生代替張國強給柯巖老師寫一封回信,告訴柯巖老師自己今后應該怎樣做。通過此次小練筆,既落實了學生對書信內容的理解,又讓學生掌握了書信的格式和寫法。至此,本課的教學任務已全部完成。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判斷、推理能力及空間觀念。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生生合作的學習精神,樂于助人的集體精神。
重點:掌握相鄰面積間的進率是100。
難點:掌握相鄰面積間的進率是100。
教具:有關的動畫課件。
過程:
出示動畫片,一個胖嘟嘟的小熊,可是它滿臉愁容。
出示練習: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我們學過的常用的長度單位有米、分米、厘米,它們每相鄰的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是( )
這幾個問厘都是學生已經熟練掌握了的,練習這幾道題,即復習了舊知識,也激起了他們的興趣.學生們都摩拳擦掌,準備新的挑戰。
同學們,胖熊嘟嘟的問題,你們解決得真好。那么你能不能也幫助一下它的朋友小蟋蟀呢?
1分米(10厘米)
師問:小蟋蟀想裝修它家的地板,你能告訴它地板的面積有多大嗎?
出示邊長是1厘米(地磚)的正方形
1厘米
設計這個問題,既讓學生感知和比較了1平方分米與1平方厘米在面積上的大小,同時又讓學生通過觀察想象,估計一下1平方分米里到底含有多少個1平方厘米。
提問后,可以組織學生分組相互交流,體會并進行反饋。
進行電腦演示,1平方分米里含有1 00個1平方厘米。
設計這個環節,主要是通過小蟋蟀家到底鋪多少塊地轉這個故事來驗證1平方分米就是100平方厘米。100平方厘米就是1平方分米。明確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這樣在一個有趣的小故事及同學們相互探討中很自然地突破難點。
在這里我先向同學們挑戰; 問他們能不能幫助老師解決一個難題,就是書上的想想填填。同學們自然非常高興。
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 )平方分米
這樣設計既激發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讓他們親自探索知識的形成并嘗試成功的喜悅,從而明確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本文敘述了古人范式和張勛重承諾,講信用的故事。本篇課文較簡短,但意味深長。
第一、二節分別各用一句話交代清楚本文的主要人物與他們之間的關系。然后課文就舉了一件具體的事:范式和張勛相約兩年以后相見,范式講究誠信,兩年后如約來到張勛家,拜見了張勛的父母雙親。
本篇課文較簡短,語言通熟易懂,內容淺顯明白,在教學中主要通過閱讀理解、感悟文章的蘊涵的深刻道理。
1、正確流暢地朗讀課文,理解內容。
2、懂得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應該講誠實、講信用。
教學重點、難點:
正確流暢地朗讀課文,理解內容。
你們讀過《誠實的孩子》這個故事嗎?誰來說說這個故事?
是呀,我們每個人都應講究誠信。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個講究誠信的故事。
出示課題:12守信。
1、邊讀課文,邊學生字新詞。
2、說說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3、交流。
(在自學的基礎上學會字詞,了解課文。)。
1、課文哪些話直接點明了范式的守信呢?用()標出。
2、張勛和范式之間有一個什么重要的約定呢?用——劃出。
在這句話中“拜見”能否換成“參見、探望、看望”等詞?
3、對于他們的約定,張勛的媽媽是怎么認為的呢?
找出句子讀一讀。
4、看到好朋友如約而來,張勛的表現怎樣?
5、張勛的父母對此說什么?他們為什么感慨地說?
6、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出人物的不同語氣。
(通過圈劃、朗讀、感知了解課文,懂得人與人之間應該講誠實,守信用。)。
1、課文講了范式和張勛是重承諾、守信用的人,那么你認為怎樣才能做到“誠信”呢?
在四人小組談這個話題。
2、課外收集有關誠信的故事,與同學交流。
(在暢所欲言中進一步深化課文,懂得誠信是美德。)。
反思與重建:
課后有這樣一個練習:“拜見”可否換成“參見、探望、看望”?在教學課文中,我通過多方面引導解決了這個問題,但覺得學生很懵懂。從理解詞語的意思著手,讓學生判斷對他們來說還是有一定難度的,為他們提供一些知識的積累,挖掘他們原有的記憶,可以幫助他們正確區分。相信隨著學生閱讀的積累,他們一定能夠體會語言環境中用詞的精準。
《春聯》是國標蘇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課本第7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語言清新的知識小品文。這篇文章用生動優美的語言介紹了春聯豐富多彩的內容和春聯“對仗及音律美”的特點。全文給人的總體印象是:中心突出,通俗活潑,短小精悍,語言生動優美。這為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供了很好的材料。今天我作為一名普通的執教者,進行了第一課時的教學,不管是在平時的磨課還是上課時,我深切感受到的了第一課時的“重要”。
本班流動兒童占班級學生總數的98%,他們來自五湖四海,雖然過年的風俗各不相同,但對春聯都不陌生,只是以往不太關注,閱讀得較少,對于春聯的一些知識知道得就更少了。
1、運用已有的策略學會本課的10個生字,讀準生字“氛”和多音字“卷”,正確書寫“添”、“覽”、“律”、“奧”等易錯字形。通過查關鍵字、練習生活語境等方式說出“開卷有益”、“抑揚頓挫”、“和睦”、“揣摩”、“欣欣向榮”等詞語的意思。
2、通過賞讀春聯,結合練習7的有關內容,感受春聯豐富多彩、情致優美的內容,講究對仗、用詞精當的技巧和抑揚頓挫、和諧動聽的聲律,領略祖國語言文字的博大精深、無窮奧妙。背誦課文中引用的五幅春聯,并說說它們的意思。
3、搜集春聯,在誦讀、交流活動中感受春聯文化的魅力。
引導學生賞讀春聯,感受春聯豐富多彩、情致優美的內容,講究對仗、用詞精當的技巧和抑揚頓挫、和諧動聽的聲律,熏陶、感悟、領略祖國語言文字的博大精深、無窮奧妙。
(一)朗讀感受春聯的內容美。
在這一過程中,我做到:
1、讀有目標。在每一次朗讀的過程中,我都以對話的形式給學生提出明確的目標,自讀課文要做到讀正確,讀流利;分自然段讀,進行評價;默讀,去發現課文中的春聯的知識;細讀,想春聯意思,想象畫面。讓學生讀有所依,在讀中一步步感受春聯的美,體會祖國語言文字的奧妙。
2、讀有形式。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采用了較多讀的形式。比如:自由讀,個別讀,默讀,引讀等,尤其注意默讀的培養,讓學生通過默讀觸摸文本,有所發現。
3、讀有評價。在讀得正確,讀得流利,以及讀得抑揚頓挫等方面,我都給予評價,全面關注學生,關注客觀真實評價和鼓勵賞識評價的有機結合和有度實施,著眼于朗讀實效。
此外,我們在第一課時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想辦法掀起學生想讀課文、想學習課文的愿望,要讓學生對所學的課文產生濃厚的興趣。但是這個學習主動性的激發,指的不是從課題導入上創設情境,而是要創造條件采取不同的形式引導學生朗讀課文,在學生讀的過程中進行相應的指導,讓學生通過這一環節的朗讀真正把課文讀通讀順,為下面課文的學習奠定下扎實的基礎。
(二)品讀春聯,感悟內化語言。
語言有色彩,語言有溫度,語言有精神……課文中的春聯不同于平時的課文,句式整齊,讀來朗朗上口。我先讓學生自讀劃出春聯,然后男女生讀,感受春聯的“抑揚頓挫”。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自主觸摸文本,積極體驗,閱讀期待得到滿足。接著,讓學生靜下心來,輕聲讀讀這些春聯,品一品它們的意思,想象描述的畫面,讓學生與文本對話,在閱讀中思考、感悟,在親歷閱讀、盡情朗讀的過程中,走進語言的深處,感受到春聯所描繪的內容,體驗到春聯所呈現的意境。在引導學生品讀春聯時,我給予他們學生品讀春聯的基本方法,有的是顧名思義,如“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業興”;有的是想象畫面,如“又是一年芳草綠,依然十里杏花紅”;有的是聯系生活,如“勤勞門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課堂上滲透讀書方法,讓學生得法。實現新課程三維目標中比較容易忽略的___“過程與方法”。本堂課精讀環節,先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結構:春聯的內容、對仗、聲律以及讀背春聯的好處,在梳理課文要點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品讀春聯的內容。
(三)搭建平臺,運用實踐語言。
本堂課精讀環節,先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結構:春聯的內容、對仗、聲律以及讀背春聯的好處,在梳理課文要點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品讀春聯的內容。再引導學生談談自己最喜歡的春聯,并講述理由時,學生在閱讀中思考、咀嚼、感悟、體驗,敞開自己的心扉做文本的知音,在不知不覺中深化體驗,內化語文能力。之后,讓學生用同樣的學習方法來說說其他的春聯,用上“我最喜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讀著這副春聯,我________________?!?/p>
為學生搭建起語言實踐的平臺,暢談自己喜歡的春聯,扎扎實實地進行語言訓練。一方面讓學生加深對春聯的理解,調動學生在人、文對話與碰撞中的真切的情感體驗,另一方面讓學生內化文本,有效地鍛煉語言表達能力。
(四)營造氛圍,熏染春聯文化。
課前談話時,我從生活中引入春聯,讓學生覺得春聯并不陌生,生活中隨處可見,增強熟悉感,并滲透春聯上下聯的知識。在誦讀感悟時,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把文字轉化為熟悉的生活場景,常見的爛漫春光,帶著學生不知不覺融入春聯。
因為春聯雖然常見,但學生關注得比較少,為了拉近學生與教材的距離,我在運用了多媒體的教學手段,在課堂上營造了過年的熱鬧氣氛,運用了課本內外的多副春聯,讓學生瀏覽著各種各樣的春聯,就像是漫游在萬紫千紅的百花園中;對于春聯的種類,學生不太熟悉,于是選用不同種類的春聯做成了課件,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自主合作學習,在課件上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了學生。
學了課文,就應該讓學生有所得?;谶@一點,我把了解春聯對仗特點作為一個教學重點。教學上仍然以讀為主,讓學生在讀中感知特點,在讀中體會特點,然后歸納出八個字:字數相等、詞類相當。接著讓學生根據對仗的特點來對對子,從字到詞,再到句,由易到難,學生興味盎然。之后便是春聯上下聯的一個連線題和一個補充題,學生均完成得非常出色。在這過程中學生不僅嘗到了解決問題成功的喜悅,而且又積累了不少課外的春聯,可謂一箭雙雕。另外,我引導學生充分地開發和利用課外學習資源來充實對文本的解讀,拓寬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渠道,讓學生在更廣闊的時空學語文、用語文,把生活看成是學習語文的大課堂,使學生獲得的知識和產生的情感更加立體、豐厚、久遠。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kouhaodaquan/65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