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教學反思,我們可以看到學生的成長和進步,也為自身的教學充實了經驗和智慧。下面是一些教師們分享的教學反思感悟和心得體會,希望能夠給您提供一些思路和參考。
學生是認識活動的主體和學習的主體。在教學活動中,學生知識的掌握、能力的培養和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須通過自身的主觀努力才能達到。教是為了學,教學的質量和效果體現在學的方面,體現在學生認識的轉化和行為方式的變化上。如果把學生看成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使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就不可能使教學協調有效地進行。因而新課程倡導學生的主體任用,“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已經成了廣大歷史教師的共識。但是令人遺憾的是,有時在氣氛熱烈、民主的課堂里卻只能看到學生的風采,老師扮演的似乎是可有可無的角色。這是一些教師在教學中的一個誤區。
新課程下教師的角色確實發生了變化,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和灌輸者向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幫助者和合作者轉變,但是教師的作用不但沒有削弱,反而應該加強。這是因為,在長期的接受式的教學中,學生接受的常常是教師和書本提供的現成的結論。而新課程提倡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性學習,但這種“自主與探究”由于學生的知識經驗、智力水平遠不成熟,有時會使學生不知所措,需要指導、點撥和幫助。初中階段學生們所獲得的歷史知識是有限的,辨證的思維能力不強,有些觀點難免會出現偏差。這個時候的教師就是學生的引路人,把他們從偏執引向正軌。因此,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除了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供便利為學生的學習服務外,更應該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思維方式,掌握學習策略,同時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與學生一起去尋找真理,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向導。
新課程在推廣和實踐過程中,給人一種把傳統教學“推倒重來”的感覺,在處理新課改與傳統教學關系時,存在一種“全盤肯定”與“全盤否定”的思維傾向,應該引起重視。
我認為應處理好新課改與傳統教學的兩個辨證關系:
一是繼承性和創新性的關系:與新課程要求相適應的教學改革不能脫離“歷史”,要在繼承優秀傳統基礎上進行改革。目前我們在新課程實驗中需要思考和梳理的是,經過長期實踐檢驗和證明的行之有效的優秀教學傳統思想和做法有哪些?傳統教學中有哪些思想和做法已遠遠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不能適應我國改革開放的新形勢對培養人才要求的實際?在推進新課程實驗進程中,我們要如何繼承和改進傳統的教學思想和做法?新課程要求教學實施與時俱進,改革、發展、創新。但發展什么?目前哪些方面首先要發展?用什么標準來檢驗教學實施改革、發展、創新的成敗呢?我認為要服務于每一位學生成人成才全面發展的大目標,改革教育教學的方方面面;圍繞提高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時代性、主動性,用課程新理念反思傳統教學中的不足,采用新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著力點。
二是理論前瞻性和現實操作性的關系:新課標理論的前瞻性與歷史現實環境局限的矛盾,是不容回避的現實問題,也是廣大師生深入進行新課程研究實踐的主要障礙。在目前大環境下,我們不能空談觀念更新,而應該實事求是,結合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教育界的各種研究成果,融合新課程理念,踏踏實實研究歷史教學法,并自覺運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去,解決實際操作性的問題,我們在教學中,要在新理念指導下實踐,在實踐中總結反思,逐步把新理念轉化為個人教學行為習慣。
一個優秀歷史教師的成長過程中離不開教學反思這一重要環節。教學反思是指教師以自已的教學活動過程為思考對象,對自己所做出的某種教學行為、決策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活動,是一種通過提高教師自我覺察水平促進教學監控能力發展、提升教師專業素質的重要手段和途徑。不斷的反思會不斷地發現困惑,“教然后而知困”,從而促使自己拜師求教,書海尋寶?!拔宜脊饰以?,我思故我新!”教學反思促使我們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進行揚棄、集優、儲存,從而走向創新。教學反思的過程就是師生不斷輝煌的過程。作為教師,每一堂課總有自己滿意的地方?;蚴请p邊活動開展的經驗,或是在備課時未曾考慮到而在課堂上突然迸發出的靈感和火花等等。無論是哪一方面有益的收獲,課后及時反思,這樣對提高課堂教學能力,探索課堂教學改革,都會大有好處。同時,反思教學的不足。如:對教材處理不當,對教學中偶發事件估計不足,對某個問題闡述不確切等。對它們進行回顧、梳理,并作出深刻的反思、探究,使之成為引以為戒的教訓。課堂教學中,如果我們每一輪都把教材難點的處理方法、教學的信息反饋或效果、今后改進的教學設想等寫下來,并且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比較、研究,長期堅持,必將極大地提高教師課堂駕馭能力,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歷史課程標準提倡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在課堂教學實施的過程中,為了給學生學習歷史營造一個興趣盎然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老師們積極探索多種教學形式,改變過去那種嚴格按照教學流程按部就班地進行教學的狀況,組織了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但是,有些活動作為一種教學形式只是一種點綴。例如,歷史劇是學生非常喜歡的形式,但是教師在設計這些活動、指導學生編演時沒有充分考慮要達到什么目的、學生可以從中了解些什么,有時候表演的過程中學生們嘻嘻哈哈,內容簡單、形式單一。表演過后就進入了下一個環節,至于劇中表現的主題思想是什么就不得而知了,表演只是起到了活躍課堂氣氛的作用。
而對教學內容重點的把握,一堂課的時間有限,需要選定重點的內容,組織重點的活動,而重點活動是應該圍繞著重點內容來設計的。但現在有些教師在課堂上不是圍繞著重點內容展開教學,而是舍本求末,追逐形式,或是就一些枝節性的問題組織討論;或是對重點的內容輕描淡寫,把主要時間和精力放在其他的內容上。
教學沒有重點,就不能帶動全面,就沒有突破,也就難以給人以深刻印象。而選錯了重點,也就選錯了方向。確定一堂課的重點內容、重點問題、重點活動,是教師在備課時的一個重要的方面,需要認真地考慮分析。
學歷史知識進行自我教育的能力,以及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認識現在、預見未來,“鑒古知今”、“鑒往知來”的能力。
“授之以漁”是我國歷代教學的經驗結晶,從現代教學論來認識,“教學”的真正含義應是教師如何教,學生如何學,教師只有讓學生自己學會讀書,教會學生學習,才是傳授了打開信息之鎖的鑰匙。只有掌握學習方法,才能步入攀登科學頂峰的階梯。
在平日的歷史教學中,我進行了一些探索,摸索出了“把學法指導貫穿在歷史課堂教學始終”的.教學模式,實踐證明,學法指導是培養學生能力的有效途徑。
一、編寫學習提綱,培養閱讀能力。
閱讀教科書是獲取歷史知識、提高學生成績的重要途徑,也是培養智能的重要前提。
因此,教會學生閱讀教科書是歷史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
由于歷史學科具有過去性、綜合性和史論性的特點,學生在初讀時容易遇到許多障礙,也有一部分學生因為基礎差、閱讀不得法,抓不住重點,所以,在起始階段,我重點訓練學生的閱讀方法,通過提問引路、審題啟示、疑難突破、重點探索、提綱導讀等多種方法,把學生引到自覺閱讀的軌道上來。
例如,在教授中國歷史第一冊的《大變革時期的社會經濟》一課時,我首先給學生指出:社會經濟主要包括農業、手工業和商業三個方面,農業方面包括工具、技術和經驗、水利及成就;手工業方面包括冶煉、陶瓷、紡織、造紙、市場等。
然后指導學生按上述提示閱讀教材,找出本課中的重點知識,學生很順利地完成了任務。
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逐漸學會模仿教師編寫提綱,教師應在此基礎上給學生創造更多的自編提綱的練習機會。
學習新課時,多讓學生在理解教材內容的基礎上進行試編。
學完一個單元后,可讓學生編寫單元知識結構,抽象出歷史階段的本質特征,從而把新聞記者引向新的高度。
例如,在講完世界歷史第一冊中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1789——1814年的法國》時,要求學生列圖表分析英、美、法革命進程中發現了一種新的社會制度代替一種舊的社會制度必須經歷激烈、曲折、反復的斗爭這一歷史規律。
指導學生整理、編寫提綱,可以達到使學生既掌握基礎知識,又提高學科能力的目的。
這是因為:首先,學生在整理和自編提綱時,必須先仔細閱讀教材,了解教材中的知識點以及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只有真正理解各種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和它們所處的地位,才能把知識點有效排列起來,這就使學生加深了對知識點的理解,一旦整理出準確的知識結構,知識點也就牢牢固定在知識結構的枝干上,從而使知識點在學生頭腦中由點成線,由線成面,由面成體,構成基礎知識的立體之樹。
其次,學生在編寫提綱時,必須對教材進行分析、歸納、概括,通過思考使教材內容變得條理化、要點化,這無疑能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第三,學生在掌握了編寫方法后,可以依照這種方法去整理編寫同一類歷史現象的知識結構,這有利于學生歸納同類歷史現象的共同點,同時由于具體現象又具有特殊性,這又迫使學生注意區分同類現象的不同點,對培養學生比較歷史現象能力有積極意義。
第四,學生在復習、整理編寫歷史結構時,能幫助自己迅速查出知識掌握的薄弱環節,從而進行針對薄弱環節的復習,提高復習效率。
二、創設問題情境,培養思維能力。
歷史學科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部分學生由于受傳統偏見的影響,仍認為歷史是一門知識性學科,只需死記硬背即可,而不需理論的思考和理解,所以,他們缺乏學習歷史的內驅動力。
為此,教師應十分注意利用歷史學科內容豐富、縱貫古今的特點,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從歷史知識本身提出各種具有較強啟發性的問題,組織學生討論,讓他們自己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激發他們求知的欲望,組織學生討論,讓他們自己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激發他們求知的欲望,促進他們大膽地馳聘自己的思維和想象,發展他們的智力。
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時,應注意做好幾點:
第一,要科學地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
設疑要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先感知后概括,亦即從具體史實入手,去歸納某種結論或道理,以實現學生由學會到會學的轉變。如講華盛頓會議,先讓學生概括背景、時間、地點、內容結果,然后進一步設疑:華盛頓會議的召開是否消除了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為什么?從而揭示出帝國主義的矛盾,為這一體系的崩潰和太平洋戰爭的爆發埋下伏筆,使學生了解帝國主義是戰爭的根源。
第二,要把握好度,難易適中。
太容易會流于平淡,學生不屑于回答,更無助于啟發思維,太難會使學生如墜迷霧中,所以設疑要難易適中,循序漸進。
第三,要激發思維興趣。
愛因斯坦:“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比绻處熗ㄟ^設疑,創設一種有趣的思維意境,從而刺激學生強烈的好奇心,無疑會使教學事半功倍。
例如,講《美國內戰》前,教師首先設疑:八十年代美國民意測驗結果,開國以來四十多任總統最受尊敬的是林肯,出身平民的林肯何以在美國人民心中有如此崇高的威望?大家知道《湯姆叔叔的小屋》這部作品嗎?那位偉大的林肯曾對這部書的作者斯托夫人說:“一部書導致了一場戰爭?!蹦敲催@部書導致了什么戰爭呢?它的原因、性質、結果如何呢?同學們帶著這些問題自己去認識、分析、概括和評價,這樣便激發了學生的思維,教學效果較好。
三、教會學生理清歷史發展線索,抓住學習重點。
歷史發展的線索就是歷史發展的規律性和重大歷史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系,中學歷史教材的特點是范圍廣、頭緒雜、內容多,牽扯到的年代、地點、人物事件太多,很不容易掌握,所以引導學生在這紛繁復雜的歷史知識中理清發展線索,提示歷史發展的規律性和重大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系,是十分重要的。
例如,在開始講世界史時,首先指導學生看教科書前的目錄,然后教師概述世界史的分期、每個社會階段的特征、基本內容等。
在講世界近代史時,要讓學生明確必須抓住三條基本線索,即:資本主義發生、發展以及資本主義國家間的矛盾和戰爭,無產階級革命斗爭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
在理清線索的基礎上,還要讓學生掌握教材中的重點,應該讓學生學會如何確定重點。
可以引導學生從以下四方面去確定教材中的重點:第一,能夠說明歷史唯物主義最基本觀點的內容;第二,對歷史發展有重大影響的歷史人物和事件;第三,屬于“中國之最”、“世界之最”的內容;第四,教科書上有插圖,課后有練習題的內容。
學生掌握了上述原則,就比較容易抓住教材的重點。
四、教給學生科學的記憶方法,提高記憶效率。
歷史教學的任務之一是使學生掌握歷史基礎知識,所以教給學生科學的記憶方法,是很重要的。
在歷史教學中,我常采用以下方法,幫助學生提高記憶效率,效果良好。
第一,分散記憶法。
讓學生把知識點分開學習,當時看一遍,一周后再復習一遍,一個月后再重復一次,記得就會比較牢固。
第二,趣味記憶法。
如講法國大革命及拿破侖統治時期,要求學生記住當時的派別:大資產階級、雅各賓派、熱月黨人、督政府、拿破侖,要求學生記成“大雞鴨,熱都拿?!钡谌?,引導學生記憶綱要。如美國獨立戰爭經過的六件大事。
商品經濟的大潮滌蕩著傳統觀念,它要求新一代靠自己生存已經不是空洞的命題,而是現實社會的要求,我們應該把培養學生學會生存的能力提高到培養現代人的高度來對待,只有這樣,才能使新一代人有較強的適應力。
對于復習課,學生對基礎知識應該有一定的認識,因此,復習課的第一步驟應該是對課堂基礎知識進行歸納、積累。這一步體現在導學案的“自主學習”部分,經過本節課堂復習,我認為這一步應該放到課前完成,上課的時候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完成。但作為小科目的歷史學科來說,有一定難度,難以形成慣例。
在基礎知識積累了的基礎上,利用材料分析、小組合作探究、小活動等方式,強化理解記憶“資產階級統治的鞏固與擴大”與“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之間的關系。并引導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深化對“改革”這一專題的理解認識,突破難點的認知門檻,認識到“決定改革成敗的因素”,深化學生對改革專題的理解。
認識到“決定改革成敗的因素”后再利用戊戌變法、俄國廢除農奴制等檢測學生對改革的掌握情況,并從中獲得學生的反饋。對于基礎的歷史史實,學生是要死記硬背,但是,現在中考的題目更注重對學生知識運用的`考查,對學生分析、綜合、歸納、比較等方面的能力的考查。因此,及時做題是最快最好檢測學生的課堂知識掌握情況的方法。通過做題,拓展、鍛煉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同時可以及時得到反饋,夯實基礎,補救學生在知識上掌握不足的地方,落實學法指導。但在這一方面,我準備不足,沒有充分認識到學生的認知理解能力,也沒有提供充足的史料,直接拋出“決定改革成敗的因素”的答案,以至于顯得呆板生硬,學生也難以接受。
對本課的知識體系用列表對比法、聯系法、總結規律性的知識等進行進一步歸納出一些學法和歷史規律等,讓學生對本單元知識有一個更完整的認識。
本單元課容量大,理應把基礎知識的歸納總結放到課下完成,這樣就可以節省出時間安排當堂練習,爭取做到復習完整,讓學生對知識有一個完整的認識。
這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題,張小龍老師給了一個很好的建議:讓復習課出新意。一新,思維模式、過程可以新奇,比如逆向思維;二新,例題新意,講解可以多種方法;三新,知識新,如歸納概括一些規律,學習方法等等。用新意來調動學生的思維,引發思考,讓學生在思考中收獲快樂與成就。
未來的文盲將不是目不識丁的人,而是一些沒有掌握學習方法,不會自己鉆研問題、缺乏預見能力的人。所以,教師教會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能力應成為教學中的一項重要任務。歷史這一學科的知識有著具體性,它包括具體的時間、地點、人物、條件、過程、地位諸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系,即每一社會、每一個國家的發展規律,以及人類社會發展的共同規律。
這就要求學生鍛煉思想,獨立鉆研,通過動腦、動手、動口,獨立地理解和掌握歷史知識。此外,在歷史教學中還必須要求學生在理解和掌握歷史知識的基礎上,培養其運用歷史知識的能力,包括培養學生利用已學歷史知識進行自我教育的`能力,以及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認識現在、預見未來,“鑒古知今”、“鑒往知來”的能力?!笆谥詽O”是我國歷代教學的經驗結晶,從現代教學論來認識,“教學”的真正含義應是教師如何教,學生如何學,教師只有讓學生自己學會讀書,教會學生學習,才是傳授了打開信息之鎖的鑰匙。只有掌握學習方法,才能步入攀登科學頂峰的階梯。
在平日的歷史教學中,我進行了一些探索,摸索出了“把學法指導貫穿在歷史課堂教學始終”的教學模式,實踐證明,學法指導是培養學生能力的有效途徑。
“授之以漁”是我國歷代教學的經驗結晶,從現代教學論來認識,“教學”的真正含義應是教師如何教,學生如何學,教師只有讓學生自己學會讀書,教會學生學習,才是傳授了打開信息之鎖的鑰匙。只有掌握學習方法,才能步入攀登科學頂峰的階梯。在平日的歷史教學中,我進行了一些探索,摸索出了“把學法指導貫穿在歷史課堂教學始終”的教學模式,實踐證明,學法指導是培養學生能力的有效途徑。
閱讀教科書是獲取歷史知識、提高學生成績的重要途徑,也是培養智能的重要前提。因此,教會學生閱讀教科書是歷史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由于歷史學科具有過去性、綜合性和史論性的特點,學生在初讀時容易遇到許多障礙,也有一部分學生因為基礎差、閱讀不得法,抓不住重點,所以,在起始階段,我重點訓練學生的閱讀方法,通過提問引路、審題啟示、疑難突破、重點探索、提綱導讀等多種方法,把學生引到自覺閱讀的軌道上來。例如,在教授中國歷史第一冊的《大變革時期的社會經濟》一課時,我首先給學生指出:社會經濟主要包括農業、手工業和商業三個方面,農業方面包括工具、技術和經驗、水利及成就;手工業方面包括冶煉、陶瓷、紡織、造紙、市場等。然后指導學生按上述提示閱讀教材,找出本課中的重點知識,學生很順利地完成了任務。
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逐漸學會模仿教師編寫提綱,教師應在此基礎上給學生創造更多的自編提綱的練習機會。學習新課時,多讓學生在理解教材內容的基礎上進行試編。學完一個單元后,可讓學生編寫單元知識結構,抽象出歷史階段的本質特征,從而把新聞記者引向新的高度。例如,在講完世界歷史第一冊中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1789——1814年的法國》時,要求學生列圖表分析英、美、法革命進程中發現了一種新的社會制度代替一種舊的社會制度必須經歷激烈、曲折、反復的斗爭這一歷史規律。
指導學生整理、編寫提綱,可以達到使學生既掌握基礎知識,又提高學科能力的目的。這是因為:首先,學生在整理和自編提綱時,必須先仔細閱讀教材,了解教材中的知識點以及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只有真正理解各種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和它們所處的地位,才能把知識點有效排列起來,這就使學生加深了對知識點的理解,一旦整理出準確的知識結構,知識點也就牢牢固定在知識結構的枝干上,從而使知識點在學生頭腦中由點成線,由線成面,由面成體,構成基礎知識的立體之樹。其次,學生在編寫提綱時,必須對教材進行分析、歸納、概括,通過思考使教材內容變得條理化、要點化,這無疑能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第三,學生在掌握了編寫方法后,可以依照這種方法去整理編寫同一類歷史現象的知識結構,這有利于學生歸納同類歷史現象的共同點,同時由于具體現象又具有特殊性,這又迫使學生注意區分同類現象的不同點,對培養學生比較歷史現象能力有積極意義。第四,學生在復習、整理編寫歷史結構時,能幫助自己迅速查出知識掌握的薄弱環節,從而進行針對薄弱環節的復習,提高復習效率。
歷史學科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部分學生由于受傳統偏見的影響,仍認為歷史是一門知識性學科,只需死記硬背即可,而不需理論的思考和理解,所以,他們缺乏學習歷史的內驅動力。為此,教師應十分注意利用歷史學科內容豐富、縱貫古今的特點,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從歷史知識本身提出各種具有較強啟發性的問題,組織學生討論,讓他們自己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激發他們求知的欲望,組織學生討論,讓他們自己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激發他們求知的欲望,促進他們大膽地馳聘自己的思維和想象,發展他們的智力。
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時,應注意做好幾點:第一、要科學地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設疑要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先感知后概括,亦即從具體史實入手,去歸納某種結論或道理,以實現學生由學會到會學的轉變。如講華盛頓會議,先讓學生概括背景、時間、地點、內容結果,然后進一步設疑:華盛頓會議的召開是否消除了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為什么?從而揭示出帝國主義的矛盾,為這一體系的崩潰和太平洋戰爭的爆發埋下伏筆,使學生了解帝國主義是戰爭的根源。
第二,要把握好度,難易適中。太容易會流于平淡,學生不屑于回答,更無助于啟發思維,太難會使學生如墜迷霧中,所以設疑要難易適中,循序漸進。
第三,要激發思維興趣。愛因斯坦:“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比绻處熗ㄟ^設疑,創設一種有趣的思維意境,從而刺激學生強烈的好奇心,無疑會使教學事半功倍。例如,講《美國內戰》前,教師首先設疑:八十年代美國民意測驗結果,開國以來四十多任總統最受尊敬的是林肯,出身平民的林肯何以在美國人民心中有如此崇高的威望?大家知道《湯姆叔叔的小屋》這部作品嗎?那位偉大的林肯曾對這部書的作者斯托夫人說:“一部書導致了一場戰爭?!蹦敲催@部書導致了什么戰爭呢?它的原因、性質、結果如何呢?同學們帶著這些問題自己去認識、分析、概括和評價,這樣便激發了學生的思維,教學效果較好。
歷史發展的線索就是歷史發展的規律性和重大歷史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系,中學歷史教材的特點是范圍廣、頭緒雜、內容多,牽扯到的年代、地點、人物事件太多,很不容易掌握,所以引導學生在這紛繁復雜的歷史知識中理清發展線索,提示歷史發展的規律性和重大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系,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在開始講世界史時,首先指導學生看教科書前的目錄,然后教師概述世界史的分期、每個社會階段的特征、基本內容等。在講世界近代史時,要讓學生明確必須抓住三條基本線索,即:資本主義發生、發展以及資本主義國家間的矛盾和戰爭,無產階級革命斗爭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
在理清線索的基礎上,還要讓學生掌握教材中的重點,應該讓學生學會如何確定重點??梢砸龑W生從以下四方面去確定教材中的重點:第一,能夠說明歷史唯物主義最基本觀點的內容;第二,對歷史發展有重大影響的歷史人物和事件;第三,屬于“中國之最”、“世界之最”的內容;第四,教科書上有插圖,課后有練習題的內容。學生掌握了上述原則,就比較容易抓住教材的重點。
歷史教學的任務之一是使學生掌握歷史基礎知識,所以教給學生科學的記憶方法,是很重要的。在歷史教學中,我常采用以下方法,幫助學生提高記憶效率,效果良好。第一,分散記憶法。讓學生把知識點分開學習,當時看一遍,一周后再復習一遍,一個月后再重復一次,記得就會比較牢固。第二,趣味記憶法。如講法國大革命及拿破侖統治時期,要求學生記住當時的派別:大資產階級、雅各賓派、熱月黨人、督政府、拿破侖,要求學生記成“大雞鴨,熱都拿?!钡谌?,引導學生記憶綱要。如美國獨立戰爭經過的六件大事。
商品經濟的大潮滌蕩著傳統觀念,它要求新一代靠自己生存已經不是空洞的命題,而是現實社會的要求,我們應該把培養學生學會生存的能力提高到培養現代人的高度來對待,只有這樣,才能使新一代人有較強的適應力。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每個學生都是好學生。在日常教學中,老師應用情感化的教學語言,準確評價學生的課堂活動。
課堂教學中教師不經意的一句評價,都有可能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情感和行動。準確有效地評價學生的課堂活動,可使學生及時從老師那里了解自己,從而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及時檢查并調節自己的思維方式、表達方式和學習方式,繼而產生新的學習動力。
老師在評價、教育學生時,要以理服人,切忌諷刺挖苦;要簡練深刻,切忌嘮叨;要有感情,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真情,切忌大說空話大話。這樣,可以使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溫暖,樹立反思意識。在學生對一個問題產生不同意見時,老師應給予結論性評價,讓學生明確真理到底是什么。
老師必須正確處理師生關系,尊重學生、關心學生、愛護學生,給學生以親切感。從而實現民主化教學。
我還需要完善自己,繼續努力,加油!
課堂教學是中學歷史教學的主渠道,因而也是中學歷史教學改革的主戰場。教學理念和觀點的體現、課程標準的落實、新編教科書的運用等,往往是通過課堂教學的實踐和課堂教學的質量展示出來。新課程改革以來,廣大歷史教師圍繞新理念、新課標組織教學,課堂教學呈現出可喜的變化。從形式上看,在四十分鐘的課堂里常常是歡聲笑語、高潮迭起,似乎我們的歷史課堂已經走進了新課程的最佳狀態。但是,認真審視一下目前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有些教師對新課程的理解是膚淺的,突出的表現是重現象不重本質、重形式不重實質,致使課堂中出現了虛假的“繁榮”。下面,是我對初中歷史新課程改革中課堂教學的一些粗淺認識,期望大家能提出更多寶貴的想法,以便在今后的歷史教學中共勉。
初中歷史新課程改革強調“要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新課程改革拋棄了知識本位觀,反對那種不顧學生感受、體驗和需要以及把學生當作知識容器的觀念。但是,它并不排斥知識本身。相反,改革是為了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歷史新課程從義務教育的基礎性、普及性、發展性的特點出發,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镜臍v史知識包含重要的歷史史實和基本歷史線索兩部分。
一些老師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達成的過程中,更多地關注了后兩者。對歷史教學任務的理解從課堂設計和教學過程上看,有一些教師忽略對具體知識的傳授,表現為在課堂上少講或不講新知識,或是上課一開始就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這樣一來,學生缺乏對歷史基礎知識的了解和掌握,缺乏對歷史的具體感受,因而很難積極地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甚至很難展開討論。教師這樣安排,可能是認為應當讓學生來建構新知識,或是認為講多了就會使學生處于被動的地位。但實際情況是,由于學生缺少必要的背景知識,教學的活動難以深入,使得學生和教師都處于尷尬的被動狀態。我們知道,歷史教學的任務包括很多方面,在新的課程標準中表述為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歷史教學的目標無論怎樣劃分,都是整體目標的具體體現,都不應該忽視某一個方面。而且,正是由于歷史本身所包含的豐富內涵,才使得歷史教育具有感染力和生命力。知識是基礎,是依托,是載體,是學生發展的雙翅,學生只有在掌握基本的歷史線索和具體的歷史知識的同時,才能形成歷史學習的初步能力,才能真正學會學習,才會產生愛國主義情感、正義感、社會責任感以及正確的生活態度、做人態度和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學生不掌握必要的歷史知識,一切活動都難以展開,一切能力也都難以形成,思想、品德、情感、態度等方面的生成也會成為空泛之談。所以,現在要注意避免對教學目標整體把握上的失缺,要全面和正確地理解歷史教學的任務。
在教學活動中,師生的教學過程應該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通過師生的活動,最大限度地充實和豐富教科書所設計的歷史基礎知識的框架,使文字知識“活”起來,能否做到這一點直接關系到歷史知識的質量和水平,進而關系到三維目標能否有效達成。
在中學歷史教學中,多媒體教學以其信息量大、簡潔靈活、動態感強、傳遞迅速、形象直觀、聲畫皆備等特點被越來越多的歷史教師所采用。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處理好歷史教學中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尤其是有利于歷史教學中創設情境,提供豐富的歷史學習材料,促進學生歷史思維的發展。
但是,有些教師卻使多媒體成了課堂的中心。有些教師在一節課的時間里,圖文、動畫、音頻、視頻等無所不包,學生不斷地接受視覺、聽覺上的刺激,課堂上熱熱鬧鬧??墒菍W生就象一臺機器,被動地接受多媒體這臺“機器”的“灌”。還有的教師以多媒體的運用代替“人”的主體性的發揮,出現“電腦打開,學生鬧開,教師跑開”的不良現象。有的教師以多媒體手段排斥其他教學手段,無限推崇軟件教學而忽視傳統的優秀教學方法。
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是必要的,但并不是運用了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就是實現了教學的現代化,并不是制作了新奇生動的課件就能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運用多媒體技術如何與課堂講授緊密配合,使師生的活動與技術的支持成為一種同步的過程,而不是分離的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播放錄象多長時間效果更好,要不要對影視材料進行剪輯?運用網絡上的材料和影視文學作品于歷史教學中,是否要有必要的區分和交待?這是我們教學中使用選擇多媒體時要把握的。使用多媒體教學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從頭到尾地演繹課件,不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很難突出教學重點,淺化難點,使用多媒體只能是舍本逐末。此外,多媒體所用的時間過長、頻率過快,也不利于實現師生互動??傊?,多媒體教學不是萬能的,目前為止它只是一種輔助教學的手段,替代不了通過師生交流與溝通而進行的知識傳遞與情感交流。每位歷史教師要牢記多媒體只是輔助教學的一種手段,切不可喧賓奪主。教學中,要根據實現教學目標的需要,恰當地選擇,并與常規的、甚至是傳統的教學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發揮各自的優勢,切不可一味地追求課件的數量或質量,而忽視了多媒體在教學中所處的位置。
課堂是新課程改革的歸屬和落腳點,解決現存問題、推進初中歷史教學改革向縱深發展,對我們來說任重道遠。
美術教學原則是美術課教學的基本準則,是教學實踐經驗的總結,是用于指導中學美術教學的一般性原理,也是具體教學中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的依據。認真貫徹教學原則,有利于正確處理教學過程中的各種矛盾和教與學的關系,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美術教學法是教師根據美術教學原則為完成教學任務所采用的工作方法,是實現教學目的的方式和手段。當然,教學方法本身又是隨著教學實踐的深入和發展而不斷變化和發展的,所謂 “教學有法而無定法”,就是這個道理。教的方法又是教學活動的主導方面,這進一步說明正確選擇教學方法對于完成預定之教學任務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師應認真研究和正確選擇美術教學方法。
中學美術課教學方法很多,但根據《中學美術教學大綱》精神的要求和筆者長期從事美術教學的經驗體會,最常用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大致有如下幾種。
這是一種由教師用生動的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即主要是教師講學生聽的方法。它包括講述法、講解法、講讀法等。一般理論性的講述、美術常識、欣賞教學以及技法課訓練前的講解,都采用講授法。用這種方法教學的長處是知識的系統性、邏輯性強、效率高,照顧面寬。但其缺點是容易使學生處于被動狀態,缺乏感性知識,如無法解決怎樣畫等問題。鑒于這種情況,使用這種方法教學時,應該注意下述情況:
( 1)對所表述的內容要有科學性、思想性和系統性,以給學生一個合符邏輯的完整的概念。如中國人把描繪大自然為主的作品稱之為“山水畫”而不叫“風景畫”,學生肯定會問一個“為什么?”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去講:一是從中國人的情感習慣去講,在通常情況下,“山水”、“山河”、“江山”、“河山”是“祖國”的同意詞或同義語,因此山水畫也可以說是愛國主義精神在中國藝術中的反映;二是山水畫的畫家經過擬人化加工處理了的作品,它是畫家藝術修養的表現。而風景畫屬西畫的稱謂,它是寫實性作品,是自然的客觀表現。經過分析和比較,就可以得出結論:中國“山水畫”不能叫作“風景畫”。
( 2)語言的形式要符合語法,要清晰、準確、精煉,要通俗易懂,要形象生動,要富有感染力。
( 3)要善于組織學生聽講,所述問題能引進學生的思維共鳴,要善于洞察學生的反映,及時調整講授的內容,變換講授的方式。
( 4)可以借助板書、板畫或示范圖等直觀教具,以加深學生的印象,達到幫助理解的目的。
演示法是為了配合講課和練習,通過操作性的示范表演,使學生增加感性知識,加深印象,明了作畫(或其它美術作品制作)的方法步驟。這是美術課尤其是技法課教學常采用的主要方法之一。這種方法在形式上可以分為:當堂作畫要求之全過程演示;按作畫步驟要求學生跟隨教師一起進行的同步性示范;有意識地找準難點作局部演示。
運用這種方法,應該做到:
( 1)演示的內容必須與課堂講述的內容和要求完全吻合。做到“講”是“練”的前提和基礎;“練”是“講”的深化,是所學知識的表現、運用和實踐。
( 2)課堂演示要做的簡明扼要,要圖象清晰、準確、生動熟練,并能使全體學生都能看到、看清。
( 3)為節省時間,有些示范可以在課前先制成毛坯、半成品,在課堂上選擇關鍵的過程適時演示。
練習法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實踐,以達到鞏固知識、形成各種技能技巧、把新知識變換為能力之目的的一種方法。這是中學美術教學活動中最主要的教學方法。這種練習包括視覺觀察練習、造型技法練習、工具材料之操作練習和形象思維、邏輯思維練習等。按新編教材的要求,它在整個初中的教學活動中要占80%以上份量。所以,采用這種方法,要求特別講究:
( 1)要有明確的目的要求,并且目的要求恰當,引起學生在心理上形成共鳴;還要注意組織教學,以便提高學生練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切忌盲目性和單純的為練習而練習的作法。
( 2)應注意指導和檢查學生掌握練習的方法、步驟的情況;要科學合理地分配作業練習的時間。
( 3)教師對學生練習中存在的問題及優缺點應予及時總結,肯定成績糾正錯誤,可以個別問題單獨講,普遍問題集中統一講。
談話法是通過同學生互相交談來進行教學的一種方法。包括啟發式談話法、提問式談話法和指導式談話法。這種方法有利于啟迪學生思考,激發學生積極思維和師生雙方在教學過程中信息的積極反鎖。但談話法的缺點是意見容易分散,不易控制,運用不好還容易使所傳授知識支離破碎。因此,運用談話法應做到:
( 1)教師要有充分的準備,提問的目的要明確,要帶有啟發性,并且難易得當,要切合學生的年齡特征、興趣愛好和知識水平,還要注意對學生回答問題可能出現的麻煩情況要有充足的預計,并為此還要準備好正確的答案。
( 2)對此法的運用要帶有啟發性,所提問題要構成前后連貫,層層深入、逐步引向結論的問題系列,還應講究談話技巧,要面向全體學生。
許多學對先人的豐功偉績、各種事件的動人故事懷有濃厚的興趣,因而普遍希望老師能以講故事的方工來講述歷史。據我們課題組對初一學生的問卷調查表明50%的學歡迎的教學方式是講故事。誠然,老師講故事并不是一味地迎合學生,而是將課文作一改編,使課文的主要內容貫穿于故事中去,這樣,既能使學生引人入勝,又能使學生掌握知識。這種方法對老師的語言表研究室能力、文字駕馭能力有較高的要求。
在古文學中,詩歌是高度凝縮的'文學。優秀的詩歌具有高度的藝術性和思想性,能很快把人帶入歷史情境中去,并迅速產生共鳴。如講三國鼎立這一課時,由蘇軾的赤壁懷古引入,使學的思緒隨著滾滾的長江飛向檣櫓灰飛煙滅的古戰場,從而迅速切入主題。在講樂府詩時著重講十五從軍征一詩,通過老師飽含激情的朗誦和講解,使學生體會詩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從而總結出樂府詩的特點。
講臺是教師的舞臺,也可以是學生的舞臺。初中歷史的事性為學生扮演歷史中的人物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戰國七雄那一課講商鞅變法,可以編一歷史短劇商鞅舌戰公孫龍,找兩個學生分別扮演商鞅和公孫龍,辯論是變法這是守祖宗之法;講國境內的遠古人類可以讓學生扮演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或自述歷史,或二者、三者對話。通過戲劇化的過程,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熱情,使學生臨歷史的情境中去感受逝去的久遠的歷史,從百增進學習效果,另一方面可以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表演能力。
我們知道,學習方式的選擇運用,要受到教學內容、學生的知識水平及個性特點等多種因素的制約。教學實踐已經證明:
第一,并不是所有的學習內容都適合于學生通過探究去解決。
第二,“探究式”一般更適合于智力好、主動性強的學生,而對智力一般、善于模仿思維的學生來講,教學效果就要差一些,如果一味地追求“探究”,就會嚴重脫離一些學生的實際,挫傷他們的積極性。
第三,每種學習方式都有它顯著的優勢,也有其明顯的不足,很難檢測和評判孰好孰壞。機械的、形式化的“探究”會束縛學生的思維,而有意義的`“接受”也能促進學生的發展,關鍵在于教師的運用是否符合教學實際。如果不顧實際,對于明明很簡單而不需要探究的,或者學生沒有能力探究的那些知識,也去搞形式,追求探究的“時髦”,就會事倍功半,得不償失。
事實上,現代教學的理論和方法,只能是在繼承傳統教學理論和方法基礎上的發展和創新。
本人任高一級歷史教學工作,經過三年的教學實踐,讓我對新課程有了更加深刻的教學感觸。它是一次從教育理念到教學實踐的全面改革與創新,也是一次充滿智慧的挑戰。經過教學實踐,感到既有收獲的喜悅,又有許多問題與困惑。
(1)以課程標準為依托,轉變課程理念,明確教學內容的目標性。
課程標準為教學依據的思想,凸顯公民教育的宗旨。集中反映了國家在歷史新課改中的政策與發展方向,體現了國家對學生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的基本要求。它有別于過去教學大綱時代片面注重和追求學科體系的完整性和專業性,教師只有通過對課程標準的認真學習、耐心研磨,才能理解課程的性質、基本理念、設計思路、課程目標,以及課程的內容標準、實施建議等內容的初衷,才能更準確地把握教材,指導教學。促進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從而進一步全面提高全體國民素質。新課改要求教師做課程的開發者,在“一綱多本”的時代,如何在課標的指導下,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具體內容處理教材,是課改中教學創新的起始點。
在學習人教版教科書必修1第八單元第27課《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一課時,首先明確本課學習內容要點是:“簡述歐洲共同體的形成、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大國和中國的振興以及不結盟運動的興起,了解世界多極化趨勢在曲折中發展?!逼浯巫⒁獾健昂喪觥焙汀傲私狻边@兩個不同能力層次目標要求,進而明確“簡述”的是四種政治力量的興起,“了解”的是“多極化趨勢”既“發展”又“曲折”的特點,最后根據上下節的課標內容,把本節的時段確定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由此展開本節教學內容的處理和學習探討。在處理簡述四種政治力量的興起時有主次、輕重之分的,歐共體、日本、中國是本課的重點,不結盟運動則相對不是主要的,是可以略講的;而簡述部分則可由學生根據教材和所學的知識自主學習。對歐共體和日本興起的原因可通過合作學習、共同討論得以完成。對“了解世界多極化趨勢在曲折中發展”這一教學難點的完成,教師可以用講解法或材料解讀法來突破。這樣即可靈活處理教材和和教法,又緊扣課標要求完成教學目標。本學期在學習人教版教科書必修2第三單元第10課《中華民族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一課時,首先明確本課學習內容要點是:“簡述鴉片戰爭后中華民族民族資本主義曲折發展的史實,認識近代中華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的歷史背景?!焙喪觥傍f片戰爭后中華民族民族資本主義曲折發展的史實”可由學生根據教材自主學習,對中華民族民族資本主義產生和曲折發展的原因則通過合作學習、共同討論得以完成。
(2)以學生為主體,轉變教學方式,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歷史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沒有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就談不上歷史教學改革,教師的美好愿望也就無從實現。學生是否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程改革中來,是高中歷史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歷史教師不僅要使學生能夠較好掌握運用知識,努力創設新的歷史教學形式、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同時更應關注學生的精神狀態,引導和促進學生將傳統的歷史學習方式轉變為科學的新型的歷史學習方式,即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自己的主體意識、能動性和創造性以及合作精神不斷得到發展。
在學習《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一課時,以多媒體的手段通過講授法、討論法使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比如:通過設置問題情境,進行導入新課和引導學生認識“歐共體形成的原因”和“日本成為經濟大國的原因”。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史料,并結合相關資料,以材料解析題形式,培養學生分析歷史材料的能力,并加深對歷史問題的認識。通過觀看“歐共體形成”的錄像,讓學生感性地了解歷史,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通過“中國和平崛起對世界歷史產生哪些影響?”的研究性學習小課題探究,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精神,充分地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能,使教學內容從課內延伸到課外。通過圖示教學法,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歷史發展的現象,使所學知識具體化、直觀化。通過“對戰后歐共體和日本的崛起,我們有何啟示?”問題提出,將歷史學習從感性上升到理性,體現歷史教學的人文關懷。
在學習《中華民族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一課時,通過“根據以上材料的內容發揮想象力,設想‘如果你是一名生活在廈門的紡織手工業者,你會發現自己及周圍的人和事,在鴉片戰爭前后有什么變化?’”和“如果你是當年的榮家兄弟,請進行討論,展開市場分析”這些問題,讓學生置身于特定的歷史背景中,換位思考,培養學生感知歷史的能力;通過“有人說‘中國的資本主義是歐風美雨的產物’,你同意這些觀點嗎?”的研究性學習小課題探究,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精神,通過“從材料一人物掛冠從商中,我們應學習他怎樣的精神?”問題思考,達到讀史明智,滲透情感教育。
我們應辨證地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根據不同的知識內容,具體的教學要求,靈活選擇有效的教學策略,優化教學方法與手段,實現高質有效的課堂教學效果。
在課堂教學中,雖然教師主觀愿望良好,但與教學實際總有一定的差距,存在教與學的問題和困惑主要有:
首先,初中歷史教學在現行的考試制度制約下,現實中存在著學生初中歷史知識貧乏。領導不重視,教師無壓力,學生無所謂。一些學校不開或少開歷史課,把時間留給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即使開了歷史課,也是為了應付上級教育主管部門檢查,農村歷史專任教師少,教師不留作業。導致進入高中以后,初中的歷史基礎嚴重脫節,嚴重影響高中教學的正常開展。
其次,高中教材內容與觀點與初中相脫節或拔高。初高中教材版本多樣化,教學內容嚴重脫節,初中內容蜻蜓點水,高中內容要求入木三分,導致新課程“繁、難、偏、雜”。同時,有些觀點過于“超前”與初中所學的觀點存在著矛盾,使學生無所適從。
(2)不能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由于初中階段沒有打好基礎,升入高中以后,才開始真正把歷史作為一門課程來學習,就不知如何下手了。部分學生的課本在使用兩個月之后如同新書一樣,上面居然沒寫一個字,不知道做課堂筆記,還是等老師在復習時給他劃重點;大部分學生上課時雖然認真聽講,甚至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但一到考前復習時,就不知道如何自主復習、理解地掌握歷史知識。再者,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沒能做到課前預習,課后及時復習,許多學生還固守著學習歷史也就是上課聽一聽,考前背一背的老觀念。沒能通過平時的及時復習和適當練習來提升自己的歷史思維能力。
(1)、落實課前預習工作,指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
針對學生學習基礎弱、方法落后的特點,教師應努力改變傳統的封閉式課堂教學模式。采取開放式教學方法,先讓學生課前就明白將要學習的知識,動員和指導學生去查找相關資料,必要時進行社會調查實踐。這樣,在教學新知之前,學生不再是“零”起點,在學習時能使自己處于主動探索的地位上。讓同學在課前的學習活動中,盡可能多的了解到課本上沒有的歷史知識、歷史故事等,并通過充分有效交流,實現初級資源共享,為學生學好的新課奠定良好前提,形成學習良性循環,并為下次學習探索積累經驗。
(2)、加強集體備課,提高合作教學觀念。
新教材注視學生合作學習方式的轉變,實際上教師的備課方式更應隨之而變。由于新課程在容量難度上和不同于舊教材,教學上初高中又有很大的差異。教師加強自身教學理論學習和專業素養的提高當然是首要的,但只靠單搶匹馬孤軍奮戰的時代過去了,只有加強集體備課、集體議課評課,才能更好的解決新教材中的諸多新問題,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同時,這種集體備課不僅僅是校內的,而且應是校際的、地區間的、以至是更大范圍的;不僅是面對面的交流,也可以進行更簡便、快捷的網上交流。如我在上《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一課時,對“了解世界多極化趨勢在曲折中發展”這一教學難點的完成,反復推敲,就是難以找到突破“曲折”這一難點的有關材料,最后只好用教師可以講解來解決這一難點,后來聽了專家的課后,頓時豁然開朗,問題迎刃而解,且由此獲得了教學新方法。
總之,新課改畢竟還是一個新事物,是一把“雙刃劍”,它給我們教師帶來了諸多的沖擊和挑戰,也給我們同一起點和機遇。我們只有堅定信念,迎難而上,內強素質,大膽實踐,努力探索,定能取得好成績。
如何上好一堂歷史課,是我一直在探索和思考的問題。結合以往的課堂教學經驗,我認為至少要做到以下幾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最強勁的動力。要想使一堂歷史課生動起來、豐富起來,作為教師自身必須要深入挖掘教材,并對教材以外的教學資源進行挖掘與開發。在這個挖掘開發的過程中,我們會不斷發現令自己都激動不已的信息資源,讓歷史課堂無限延伸,引發學生的探究與思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明朝的對外關系》這一課,我將它設計成多媒體教學的形式,在教學之前,我先選擇了一段鄭和下西洋的動畫視頻播放給學生看,讓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走入課堂。本節課主要講述鄭和下西洋等方面的歷史,以多媒體教學為手段,通過引導、設問、識圖、討論、主題探究、分析等方式,突出了以人為本,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理念,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識圖能力、理解能力以及綜合分析歷史事件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初步學會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要多角度、多方位、客觀全面的分析問題。
通過材料比較使學生自己得出結論,做到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睹鞒膶ν怅P系》的難點是鄭和下西洋的特點及其意義。在此我將其設計成幻燈片表格的形式,組織學生通過表格的對比學習總得出鄭和下西洋的特點(比如時間早、次數多、規模大等特點),讓學生根據表格內容并結合所學知識,比較鄭和下西洋與新航路開辟在目的與性質、歷史影響方面的差異,分析明清時期我國遠洋航海事業與西方相比從先進轉為落后的原因。然后讓學生根據表格對比學習得出鄭和下西洋的眾多特點中結合所學知識得出鄭和下西洋的意義——鄭和下西洋是航海史上的壯舉,鄭和不愧為世界杰出的航海家。
教學過程中,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根據預習文本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養成自學習慣,學會自學,提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學會與他人合作、共同探究問題、積極思考,分享探究成果。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真正成為了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參與者、合作者,真正做到了在師生互動的'同時,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主學習,整個教學過程體現了學生的動與學,教師盡量不講,少講,凸顯了新課改的要求。
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富于個性的、獨特的見解應加以鼓勵、贊許,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師生關系融洽,課堂氣氛活躍。如探討鄭和下西洋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在上課之前,我多次查閱資料,精心預設了一些問題,在實際的教學進程中經過師生互動激發、碰撞,結果出現了很多新穎的觀點,對此我及時進行了肯定的評價,我的評價宛如一支強心針,課堂氣氛更加活躍了,學生回答問題的參與度更高了。
比如聯系當今我國與各國友好往來的對外政策,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鄭和下西洋對于我們今天正確處理國際關系的借鑒意義。
1、在今后的教學中,我還需要培養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主動提出“為什么”,培養學生敢于提出問題、挑戰權威、勇于創新的精神。
2、七年級的學生,在對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歷史人物作出評價后,要對學生進一步強調評價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歷史人物時,要用歷史的辨證的觀點,即一分為二的觀點去看待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要不斷地總結反思,積累經驗,使自己不斷進步,爭取能上出更精彩的歷史課。指導老師評語:余老師以《明朝的對外關系》為例,介紹了自己上好歷史課的一些做法,如:增加歷史課的趣味性;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把主動權交給學生;及時評價鼓勵學生;從歷史事件中尋求歷史事件的現實意義。
這些做法雖然是隨外歷史課的常態,但余老師作為一個新進歷史老師,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借鑒,將這些做法貫穿到自己的日常教學中,并通過自己的體悟、反思把它們作為自己的經驗固化下來,這種熱愛學習,善于總結、反思的態度很值得我們學習!
初中歷史教師要更新觀念,不斷采用新的課堂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理論聯系實際,從而使素質教育真正滲透到初中歷史教學中。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應試教育模式下,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被動地聽,導致大部分初中學生都不愿意參與到歷史課的課堂活動中。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千方百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要巧妙構思每一堂課的過程,用心營造輕松愉快的氣氛,設計深受學生歡迎的活動等,以點燃學生的熱情。比如,教師在課堂的開頭講述一個離奇的歷史故事(如講到三國歷史的時候,可以講講“三顧茅廬”、“赤壁之戰”、“關公刮骨療傷”等精彩故事),以故事開頭可以一下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起他們進一步學習的興趣。除了講故事,教師還可以說一段深刻的體驗、出示一幅有趣的漫畫、引用一首別致的詩句或者一則精彩報道等,從而有的放矢地激發起學生的學習熱情。
總之,初中歷史教師一定要設計多種方式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使他們真正成為課堂的“主角”。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學就是教給學生借助已有知識獲取新知的能力,并使學習成為一種思索活動?!痹诔踔袣v史課的教學中,教師應利用深淺適度,富有啟發性的問題來巧設疑問,以達到激發學生自己思考,開拓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能力的目的。歷史課堂不是單純地傳授知識,而是為了教給學生好的學習方法,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笔诮o學生的“漁”,實際上就是教給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教師不僅僅是歷史基礎知識的傳授者,更是歷史學習方法的指導者。在平時的講課過程中,教師要從歷史認識的邏輯出發,循循善誘、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掌握初步了解歷史的方法,形成基本的分析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能力,從而提升歷史思維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多種思維的訓練,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梢郧稍O疑難,激活思路,因為思維活動通常都是由疑問而產生的。只有當學生對所學問題產生疑問時,才能點燃他們思維的火花。比如,在講授西安事變時,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讓學生思考:“蔣校長曾瘋狂追殺共產黨人,共產黨為什么不乘機消滅蔣校長?”學生對這樣的提問都非常感興趣,由此,他們就會進行積極的思考。
除了在教學方式和內容的挖掘上下功夫外,歷史教師還要注意布置合理的歷史課后習題,比如針對“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這一話題,引導學生分析歷史人物,達到以史為鑒的目的。這些課后習題要注意培養學生探究歷史問題的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教師也可要求學生在分組討論中完成習題,使學生在開放式爭論中親自參與不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從而增強對歷史的學習能力。
理論聯系實際可以從多個角度來進行。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訪談活動、小組討論、集體講座、專題辯論、社會調查、或者歷史知識競賽等,在課堂上互相交流,從而把實踐活動中獲取的各方面歷史知識與課本知識相結合,并加深對課本知識的了解。教師在平時測驗時,還可以采取開卷考試的`方式,這是根據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把課內與課外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將已掌握的知識加以消化、創新,從而形成解決實際間題的能力。
總之,在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還要注意激發學生積極學習的動機,維持其對歷史知識學習的興趣,使之樂于學習,積極、主動、愉快地學習,用多種方法提高自身的歷史學習的能力、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最終達到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
教師藝術性的語音、語調具有重要的審美價值,能夠極大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課堂有效性的提高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師音量的控制要適當,聲音太高,會讓學生產生聒噪的感覺;聲音太低,學生聽起來十分費力,會成為催眠曲。其次,語速要適中,語速過快,學生接受不了,從而感到心煩意亂,無所適從;語速過慢,學生容易走神,逐漸脫離教師的課堂教學步伐與節奏。語句之間要有適當的停頓,一則給教師留下一點思考的緩沖時間;二則留給學生一點反應和接受的時間,有利于學生的消化;三則有提示作用,引領學生思考,可以使學生形成一種探究的潛意識。語調是指句子音量高低強弱的變化。美國心理學家賽門斯指出:“在教師的許多特性中,語調占著一個重要地位。一種不好聽或低沉的語調,很可能阻礙教師成功事業的發展?!苯處熣n堂語言的語調要高低起伏、抑揚頓挫、有節奏感,使其與知識深度和學生生理心理狀態相適應。教師對語調的應用很影響課堂氛圍,同樣一句話,因其聲音的抑揚頓挫就會有大不相同的效果。
形象就是要善于將抽象概念具體化,深奧道理形象化,講人如見其人,講事如臨其境,講物栩栩如生,講景歷歷在目,娓娓道來,絲絲入扣,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和巨大的感染力。運用成語典故教學,有助于使歷史課生動形象。如講述東漢班超時運用了“投筆從戎”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兩個成語。如講“圍魏救趙”等成語,學生就會對孫臏用兵之妙,體會得更深。
又如介紹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楷書,用“入木三分”的成語;介紹陶淵明的田園詩,用“世外桃園”的典故;介紹南北朝的民歌,用“代父從軍”的典故等等,都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和豐富學生的歷史知識。值得一提的是,這種生動形象決不是嘩眾取寵,矯揉造作,庸俗獵奇。那種為追求講課的生動形象而不顧歷史的真實,任意夸張,妄加褒貶,甚至用低級趣味贏得哄堂大笑的做法,是歷史教師之大忌。歷史課堂應當始終充滿一種生動活潑而又嚴肅認真的氣氛。
雖然我們時常提倡上課的語言要口語化,讓學生聽懂,但對于初中生來講,已經具備了相當的國學知識和文學基礎,聽懂已經不再是一個問題,好聽才是初中教師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特別是對歷史這樣的文字學科來說,語言必須要具有一定的文學性,文史結合不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而且“文史結合是歷史教學本身的規律所決定的”。如果初中教師的課堂語言再是平淡如水,就會讓學生聽起來感到冰冷和生硬,無法滿足學生的要求,從而使歷史課堂的吸引力大受影響。因此,初中歷史教師的課堂語言應該注意遣詞造句的優美,經常引用一些典故、詩歌、散文、小說、戲曲、對聯、民謠等中的一些經典語句以及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成語等,講出色彩,講出聲響,講出形象來。
斯維特洛夫說過:“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苯處熜枰哪?,據調查,具有幽默性的教師上歷史課,學生是百分之百的歡迎;反之,學生則反感。教師語言的幽默可以長時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罢缧睦韺W家所分析的,學生在上課時最佳狀態一般可以維持在15~25分鐘,超過這個范圍,學生的注意力就會被分散?!薄坝哪L趣的語言猶如沁人心脾的春風,讓課堂灑滿陽光”,是吸引學生注意力最好的方法。
通俗是歷史教學的靈魂,要求結合學生的年齡層次、認知水平、心理特征,深入淺出,使書面語體盡可能口語化,用學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語言解釋難懂的歷史知識。要想讓學生聽得懂,教師的教學語言要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及所掌握的歷史知識水平,史料的敘述要通俗易懂,史觀的闡述要深入淺出。要想讓學生喜歡聽,教師就應在講述時,用具體的史料來充實教學,事件的敘述要有情節乃至細節,通過生動的形象,喚起學生豐富的歷史想象力和對歷史知識的濃厚興趣?;虼騻€比方,舉個事例,幫助學生再造歷史情境。
總之,歷史教師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手段,精心錘煉教學語言,可以大大提高歷史課堂的吸引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進而最大限度地實現課程計劃和目標。
最近在初三的復習中,總感覺學生的課堂氣氛不夠活躍,學生只是對所學知識點進行回顧,沒有幾個學生會提出新的問題,恰巧前幾天我讀了一篇文章,大意就是在學習宋元文化時,有一個學生發現《清明上河圖》所描繪的景色是秋天而不是春天,由此全班同學引發了一場爭辯的高潮。
通過那篇文章,給我的感受頗深:由一個學生對《清明上河圖》提出了一個疑問,教師隨機應變,就組織學生對此問題進行討論,在爭論中,學生們就自己的觀點紛紛發表了看法。
由此,我想到了我們的課堂,往往都是對于問題“求同”,而忽視了“求異”,如何去生動地展現學生的求異思維,去碰撞出“火花”,從而表現學生的分析思維能力,進而挖掘學生的思維潛力,教學的關鍵就在于教師如何去為學生的思維營造出一個寬廣的.空間。另一方面,老師應充分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給學生營造了廣闊的思維空間與交流的機會,或許才會改變我們的課堂。
目前,整個教育界都在推行新課程改革,教學模式也隨之一改再改,這就要求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結束“滿堂灌”的教學理念,將學生放在教學的首位,使他們成為學習的主體?!笆谥詽O”是我國歷代教學的經驗結晶,從現代教學論來認識,“教學”的真正含義應是教師如何教,學生如何學,教師只有讓學生自己學會讀書,教會學生學習,才是傳授了打開信息之鎖的鑰匙。歷史教學也不例外。在如今的初中課程中,歷史夾在語、數、外之間,地位尷尬;如何在歷史教學中破陳出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學習主體的作用,從而得到鍛煉,達到基礎知識、能力培養、思想教育三位一體,是我們苦苦思索的一個問題。
在育才從教半年,對于這個問題,我有了一些簡單的看法:
對于初一的學生,課堂有趣是吸引他們目光的一項重要因素。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運用直觀教具和生動的語言再現歷史事件的一定情境,讓學生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歷史事件的始末,以達到實記歷史知識點。例如,在講解赤壁之戰時可以排演一個簡短的課本劇,不僅可以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上來,讓他們對歷史事件有全面的理解,而且可以增加課堂趣味性,活躍課堂氣氛。
二、感情的融入。
教師是整個課堂的主導,教師對歷史事件的感情會直接影響學生的態度,因此要對學生進行情感引導,潛移默化的陶冶學生情操,同時也能使學生更熱愛這門學科。例如,在講解我國文化時,教師要帶著強烈的民族意識和激情洋溢的民族自豪感,這樣,學生就能更加深切地了解到:我們的祖先曾創造了光耀千古的優秀文化,對世界文明的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從而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
三、
教會學生理清歷史發展線索。
中學歷史教材的特點是范圍廣、頭緒雜、內容多,牽扯到的年代、地點、人物事件太多,很不容易掌握,所以引導學生在這紛繁復雜的歷史知識中理清發展線索,提示歷史發展的規律性和重大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系,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在講解北魏孝文帝改革時可以回顧之前學習的商鞅變法,分析兩場改革運動在原因、內容、影響三方面的異同,進而分析改革對一個國家所產生的深淵影響,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在理清線索的基礎上,還要讓學生掌握教材中的重點。
四、教會學生簡便的記憶方法。
歷史教學的任務之一是使學生掌握歷史基礎知識,所以教給學生科學的記憶方法,是很重要的。我認為以下幾種記憶方法比較有效:
1、提綱式記憶。讓學生講所有知識歸納。
總結。
形成提綱對整本教材內容有整體的了解然后依據關鍵詞提示一點點往提綱里補充具體內容。這樣記憶準確、保持時間長但對學生要求較高學生適應過程較長。
2、趣味記憶。將一課的內容編成歌謠或順口溜讓學生記憶,方便快捷,也可以提高學生興趣。如講秦滅六國的順序:韓、趙、魏、楚、燕、齊,可以編一句話:喊趙薇去演戲,讓學生可以快速記憶。但不是所有的知識都能編成順口溜,實際操作性不強。
3、分散記憶。讓學生把知識點分開學習,當時看一遍,一周后再復習一遍,一個月后再重復一次,記得就會比較牢固。
五、歷史要與現實相聯系。
今天是歷史的延續,我們可以在今天找到歷史的影子,要從歷史中吸取經驗教訓,看清現實,放眼未來。比如,香港問題,我們可以把它與1842年的《南京條約》、1860年的《北京條約》及后來的瓜分狂潮聯系起來;我們還可以把日本侵略臺灣、“大陸政策”與今天臺灣問題結合起來??傊?,我們可以在歷史與現實之間找到一個比較好的結合點,讓學生感到歷史離我們并不是很遙遠。
以上這些是我個人的一些心得。歷史教師應當認真學習研究《歷史課程標準》、學習歷史教育教學專著,關注史學研究動態,打造歷史魅力課堂??傊?,歷史教學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們每位歷史教師堅持不懈,勇于創新,完成自己教書育人的使命。
。
溫其他科之“故”而知新(聯系各學科的知識)。歷史包羅萬象,涉及中學的所有科目。如關于商鞅變法的例子,還可以聯系到語文中的典故:“徙木賞金”、“立木為信”。數學方面,有圓周率的計算者祖沖之等。語文的課文背景是歷史,生物、數學、物理、化學的發展的歷程,是歷史;歷史的思維方法是歷史唯物主義本身就屬政治的范疇;地理與歷史更是息息相關。再次溫課外知識之“故”而知新。這個“故”不是所有學生都了解,但恰恰是這一點是最能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積極性,最讓學生有自我實現的空間,而且更容易讓學生理解歷史與現實的必然的,不可分割的聯系。例如,講到英國侵占西藏地就可以提到《紅河谷》這部電影,這部電影表現西藏民風的純樸,武器的落后,但這種武器并沒有使他們屈服于列強,而更激起他們捍衛民族,捍衛國土的高尚氣節。講到華盛頓創建美國的赫赫戰功,同時謝絕連任,就可以提到當今熱點布什再次當選總統,但美國歷史上沒有連任三任的總統的貫例。講到《文學藝術》部分,可以提到中央2套的《鑒寶》,讓他們知道中國文化遺產的價值,還可以起到保護中華文化遺產,這也是大家不可推卸的責任。
利用這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可以使課堂教學效果顯著提高,還可以利用學生的想象力,補充老師講述的不足,便于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使學生迅速掌握新知識。由此也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學生的有意注意,活潑課堂氣氛。還可以培養學生利用掌握的`知識獨立思考獲取新知并作出判斷的能力,這樣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分析、解決當代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可以幫助他們疏理已知知識,而且可以糾正他們掌握的不正確的歷史信息??梢约钏麄兌嗲赖墨@取新知識,可以鞏固舊知識;甚至可以給他們表現自我的機會。但利用這種教學方法,作為老師首先要充分,準備不然有時會無法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有時還會控制不了局面。作為老師更要多渠道的了解時代信息。不過不要過多的引用課外知識,要善于引導學生用可能短的時間回答出要點。
今年我帶的是高一人民版的新課本,感受頗多。我們知道歷史新課標講究的是教學的三個維度: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其中知識與能力是指: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歷史發展進程中的重大歷史問題,包括重要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象和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在掌握基本歷史知識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閱讀和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通過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認知活動,培養歷史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墒窃趯嶋H教學中我發現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們這里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對歷史的學習基本上是空白的,所以按照新課標的這種教法顯然是不符合我們這里的實際情況的。我們的教學面臨著很多難題,具體來說有這么幾點:
一、學生初中歷史知識掌握的太少、太散了:學生掌握的歷史知識就少的可憐。如簡單的朝代更替朝代的建立者,建立時間都不知道。而歷史主干知識、歷史體系更無從談及。
二、高一新教材內容的綜合、時間的'跨度過大,類似于以前的專題史。如必修1的第1單元,內容綜合的程度是高三第二輪專題復習的政治專題中的中央集權制度的積累、時間的跨度是史無前例的:從夏商周一直到晚清上下幾千年。學生根本搞不清緣由,記憶起來難度很大。
三、高一新課改的教材一課內容45分鐘基本講不完;一方面是內容多另一方面新教材的內容好似壓縮的太空餅干,再加上初中知識的“膚淺”前后連結不起來,讓上課的學生如聽天書。如必修1第3課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的斗爭,如果真正初中課本有掌握的話上課就輕松多了,應該重點講漢武帝如何解決王國問題和北宋怎樣加強中央集權,如何鏟除地方割據的物質基礎最多20分鐘左右。但是我們要情境問題設計為北宋為何要加強中央集權,特別是鏟除地方割據的基礎,那就必須講唐中期是如何藩鎮割據,五代王國是如何形成的這時間可要花的較多,如果不講而只講內容結果,前因不知道,培養出學生只能死記課本,這與我們的課改精神不符合。
四、教師的新授課時間很少,歷史學科可供支配的時間少之又少。在給定的時間里完成教學任務年上加難。
那么,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來如何開展歷史教學?這就是我現在面臨的問題。
我現在的選擇是:
第一、完全按照課本的知識點知道學生先理解課本知識,然后對課本基礎知識進行記憶。很明顯這和現在新課標下的教學觀是完全相反的。
第二、按照新課標的教學觀,努力做到,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墒菍τ诮虒W進度來說,很明顯這樣又無法按時按量的完成教學任務。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kouhaodaquan/64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