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綜合實踐中,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和技能應用到實際情境中去解決問題。以下是一些關于綜合實踐的相關研究成果,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新的觀點和思路。
三年級32名學生,絕大部分學生能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思想上積極要求上進,但也有少部分學生,組織紀律渙散,上課時能不遵守課堂紀律,課余時間也不能自覺,本學期得對他們進行自律教育。
綜合實踐活動是基于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按照《九年制義務教育課程計劃》的規定,綜合實踐活動是小學三年級的一門必修課程,每周2課時。
1、知識層面:通過學生的實踐和探究,豐富自身的知識積累。
2、能力層面: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培養學生的口頭和書面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層面:激發學生實踐、探索的興趣;培養學生求真務實,大膽質疑,勇于開拓的學習情操,構建學生關心他人、關心社會、關心地球、關心生態環境的道德堡壘。
1、親近周圍的自然環境,熱愛自然,初步形成自覺保護周圍自然的意識和能力。
2、考察周圍的社會環境,自覺遵守社會行為規范,增長社會溝通能力,養成初步的服務意識和對社會負責的態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習慣,初步具有認識自我的能力,養成勤奮、積極的生活態度。
4、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養成從事探究活動的正確態度。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設,必將徹底地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其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素質,落實素質教育,培養新時期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
綜合實踐活動是基于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的、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它打破教育與生活的隔離,孩子們在學校當中在與其他場合當中一樣,需要享受一種完整的生活。學習的'過程就是生活的過程,教改也好,課改也好,第一項任務就是把生活的權利還給孩子,把學習的過程變成生活的過程,加強學校教育與兒童生活、社會生活的聯系。它改變單一的課程結構,改變教學方式,為學生表現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供空間。
三年級小學生文化基礎知識、社會閱歷和人生體驗還非常有限,所以在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目標應該是“在體驗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體驗為主,在研究和解決問題方面,強調養成初步的方向。實施綜合實踐課程,就是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們了解周圍的生活環境,關注自己及同伴當中的心理健康、人際交往問題,激發他們對自然和社會問題的好奇心,擴大視野,積累經驗??傊?,就是要讓他們更多地去看,去聽,去想,去試。
考慮到三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我們的綜合實踐課設定了三大主題: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希望通過這三大主題激發著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
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系,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與體驗,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1、親身參與實踐,注重親歷、自主學習和實踐,在開放的學習情景中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
2、獲得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之間的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形成親近自然、關愛自然、關心社會以及自我發展的責任感。
3、發展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認知、發展學生的動手能力,養成探究學習的態度和習慣。
4、培養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獲取信息,整理與歸納信息,并恰當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獨立思考,標新立異,大膽提出自己的新觀點、新思路、新方法,并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激發他們探究和創新的欲望,培養創新能力。
6、養成合作意識、民主意識、科學意識、環境意識、培養學生積極進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針對三年級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在編寫“活動資料”時,把提高學生的觀察力作為三年級的重點。
1.我們要在活動中有意識、有計劃地發展兒童的觀察力,使學生學會進行有目的、系統的觀察,全面的觀察。要求學生會看、會聽、會嗅、會嘗和會觸摸,并且會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覺,綜合起來進行思考。
2.在三年級深入的觀察活動中,要求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較),要求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觀察以后,要他們發現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無疑對他們素質的提高十分有利。
就是能夠從直接經驗抽象出問題的本質來,完成思維發展的飛躍,從而提高學生的素質。
1、與學科教學相結合。
每一門學科都不是孤立的,它們之間都互相滲透。在學科教學中,學生會由本學科生成許多具有研究價值的問題,這時,教師要具有敏銳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幫助學生提煉加工使之成為綜合實踐活動的研究課題,教師都要在教學中培養自己挖掘綜合實踐活動素材的意識,使學科教學深入、徹底,更使綜合實踐活動課題的選擇具有廣泛性。
2、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
生活,是學生學習的大舞臺。但是很多學生對自己的生活熟視無睹,豐富多彩的生活對他們來說是平淡無奇的。這是因為他們對身邊的小事往往習以為常,見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認識身邊的小事,不僅會理解小事的教育意義,而且會提高思維的品質和研究習慣。這是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使命。
3、與社會熱點問題相結合。
現在的學生不再是只會讀書的機器了,他們關心國家大事,關注社會的焦點問題。對一些公眾現象,他們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他們渴望被大人們認同,希望得到和大人們一樣的成就。我們把社會熱點問題引入校園,指導他們采用具有個性化的方式展開深度探究,從而獲得自己獨創性的理解。這是綜合實踐活動的主旨所在。如通過對自然界觀察、參觀、調查等多種形式,使學生懂得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珍愛生命,讓學生從人文景觀、自然景觀中獲得美的體驗。
4、與傳統節日相結合。
我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化傳統的泱泱大國,在歷史長河中積淀下來的文化精髓是學生學習的極佳資源,為了讓學生記住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結合傳統的節日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如由中秋節、重陽節引申開來的以敬老愛老為主題系列活動。
5、與學校工作相結合。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課程,雖然沒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沒有目標。而這些目標和要求往往也是學校德育工作要達到的。因此,我們將綜合實踐活動的課題與學校德育、少先隊活動和校本課程的開發結合起來,互相借鑒、互相滲透更有利于學生的發展,如可結合國旗下的講話內容、紅領巾廣播欄目,開展行為習慣系列、文明道德系列、時事熱點系列、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
每周一課時,便于師生都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便于開展活動時進行資源共享。
第一單元4課時。
第二單元4課時。
第三單元5課時。
第四單元5課時。
第五單元6課時。
一、指導思想:
綜合學習與實踐活動是基于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的、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它打破教育與生活的隔離,孩子們在學校當中在與其他場合當中一樣,需要享受一種完整的生活。學習的過程就是生活的過程,教改也好,課改也好,第一項任務就是把生活的權利還給孩子,把學習的過程變成生活的過程,加強學校教育與兒童生活、社會生活的聯系。它改變單一的課程結構,改變教學方式,為學生表現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供空間。
二、學習情況分析。
三年級小學生文化基礎知識、社會閱歷和人生體驗還非常有限,所以在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目標應該是“在體驗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體驗為主,在研究和解決問題方面,強調養成初步的方向。實施綜合實踐課程,就是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們了解周圍的生活環境,關注自己及同伴當中的心理健康、人際交往問題,激發他們對自然和社會問題的好奇心,擴大視野,積累經驗??傊?,就是要讓他們更多地去看,去聽,去想,去試。
考慮到三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我們的綜合學習與實踐課設定了三大主題: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希望通過這三大主題激發著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
三、課程總體目標:
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系,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與體驗,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1、親身參與實踐,注重親歷、自主學習和實踐,在開放的學習情景中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
2、獲得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之間的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形成親近自然、關愛自然、關心社會以及自我發展的責任感。
3、發展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認知、發展學生的動手能力,養成探究學習的態度和習慣。
4、培養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獲取信息,整理與歸納信息,并恰當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獨立思考,標新立異,大膽提出自己的新觀點、新思路、新方法,并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激發他們探究和創新的欲望,培養創新能力。
6、養成合作意識、民主意識、科學意識、環境意識、培養學生積極進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四、活動重點:
針對三年級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在編寫“活動資料”時,把提高學生的觀察力作為三年級的重點。
1.我們要在活動中有意識、有計劃地發展兒童的觀察力,使學生學會進行有目的、系統的觀察,全面的觀察。要求學生會看、會聽、會嗅、會嘗和會觸摸,并且會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覺,綜合起來進行思考。
2.在三年級深入的觀察活動中,要求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較),要求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觀察以后,要他們發現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無疑對他們素質的提高十分有利。
五、活動難點:
就是能夠從直接經驗抽象出問題的本質來,完成思維發展的飛躍,從而提高學生的素質。
六、實施策略。
1、與學科教學相結合。
每一門學科都不是孤立的,它們之間都互相滲透。在學科教學中,學生會由本學科生成許多具有研究價值的問題,這時,教師要具有敏銳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幫助學生提煉加工使之成為綜合實踐活動的研究課題,教師都要在教學中培養自己挖掘綜合實踐活動素材的意識,使學科教學深入、徹底,更使綜合學習與實踐活動課題的選擇具有廣泛性。
2、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
生活,是學生學習的大舞臺。但是很多學生對自己的生活熟視無睹,豐富多彩的生活對他們來說是平淡無奇的。這是因為他們對身邊的小事往往習以為常,見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認識身邊的小事,不僅會理解小事的教育意義,而且會提高思維的`品質和研究習慣。這是綜合學習與實踐活動的重要使命。
三(1)班大都是集鎮周圍的學生,但也有部分學生是從村小轉過來的。雖然他們的`綜合素質與原尚小學生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他們同樣充滿朝氣,充滿活力。他們熱愛生活,熱愛學習,熱愛這個美麗而可愛的校園。經過兩年多的學習、鍛煉,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有了較大的提高,尤其是實踐活動能力有了較快的發展。學生是鮮活的,對周圍的新鮮事物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有著強烈的求知欲。為了豐富學生課內外知識,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生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發展,現制訂本班勞動與技術活動計劃。
(一)在動手與動腦的緊密結合中促進學生技術素養的形成。
勞動與技術教育以學生的操作性學習為主要特征,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做中學”和“學中做”。但勞動與技術教育的主旨并不僅僅停留在一般的“操作”層面,它強調學生通過人與物的作用、人與人的互動來從事操作性學習,強調學生技術操作過程中技術意識的形成技術思維的培養、技術能力與態度等方面的發展,強調規范操作與技術創新意識的統一。學生的操作學習過程是富有生機、充滿探究的學習過程,是手腦并用的過程。
(二)用作品引導學生的勞動與技術學習活動。
小學三年級學生的思維活動以形象思維為主。順應這一年齡階段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提倡用可感而形象的技術作品來引導、來組織學生的勞動與技術學習活動。技術作品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是一個模型、一件工藝品,也可以是一盤菜、一個生長著的作物等。通過作品的制作,學生可以獲得材料認識、工具運用、操作程序、技術要領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還可以通過作品引導學生的設計、評價以及作品宣傳等活動。
(一)了解勞動世界,理解勞動意義,形成正確的勞動觀點和熱愛勞動的思想感情。
通過技術實踐活動,豐富自己的勞動體驗,形成對勞動的初步認識。
培養認真負責、遵章守紀、團結互助、愛護公物以及愛惜勞動成果的品質,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二)注重生活中的技能學習,學會生活自理,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
掌握生活必備的技術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學會生活自理。
建立生活中的主體意識,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
(三)積極參與技術實踐,掌握基本的技術知識與技能。
認識日常生活和周圍環境中的常見材料,學會使用一些基本的工具。
了解設計與制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并進行簡單的工藝品和技術作品的設計與制作。
1.注重基礎。
小學三年級勞動與技術教育是基礎教育階段學生勞動與技術能力培養的基礎,也是學生終身發展的基礎。因此,在實施過程中,必須注重學生勞動與技術方面基礎能力和基本態度的培養,應以體現義務教育的普及性、基礎性,服從且服務于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主動發展、生動活潑的發展為根本出發點。
2.體現綜合。
一是注意勞動與技術教育各個實施途徑的溝通與結合。勞動與技術的課堂學習要與課外活動、常規指導、社會實踐、家庭教育等途徑相溝通相結合,以實現其教育目標。如學校生活中的值日活動、環境整理,可與勞動教育結合起來。
二是注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各領域學習活動的統籌規劃和有機協調。
三是注意勞動與技術教育各個具體項目之間的聯系與銜接。
3.講究科學。
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實施在方式和內容上應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發展水平和年齡階段特征。
4.注重實效。
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實施有一定的條件要求,而各地的現有條件和資源優勢,千差萬別。因此,應從本地區、本校的實際情況出發,從教育的實際效果出發,選取內容,確定方式,安排實施計劃。在實現基本目標的前提下,盡可能發揮各地資源優勢,形成本地區、本學校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傳統和特色。
(一)評價原則。
勞動與技術學習的評價以發展性評價、激勵性評價為根本宗旨。凡參與勞動與技術的學習與實踐活動,完成或基本完成所規定的學習任務,都應當予以肯定。對那些勞動與技術學習表現突出,成績優異,或有所發明與創造的應給予特別鼓勵。勞動與技術學習的考核等級一般分為優秀、合格、不合格三種。
(二)評價內容。
勞動與技術學習的評價是對學生多方面發展目標的整體性評價。評價內容主要有勞動態度與勞動習慣、知識的學習及其應用、設計與操作技能、實踐與創造能力、學習的成果質量等。在全面評價的同時,尤其要注意學生的態度與習慣、學生的技術意識形成等方面的評價。
(三)評價方式。
勞動與技術學習的評價過程本身就是學生受教育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評價中可采取自我評價、相互評價、小組評價、班級評價等多種方式。要吸引教師、家長以及其他人員積極參與評價工作。勞動與技術學習的評價應當注意結果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相結合,既要關注學生技術學習與技術操作的結果,也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發展和變化;既要關注學生在知識和技能方面的習得與創新,又要關注學生學習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態度和情感的進步與發展。評價應當刪繁就簡,方法應當靈活多樣??梢圆捎卯a品展示、作品評定、撰寫心得體會、相互交流、專題活動、日常觀察、學期考核等多種形式。
秉持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加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理念的學習力度,積極構建活動的評價體系。以綜合為特征,以實踐為核心,以活動為載體,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三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對學習充滿了好奇和興趣,他們都希望獲得更多更新的信息,向往更豐富的知識世界。兩年的集體生活,養成了他們關心他人、關心集體的情感品質。在與同伴的交往中,知道要做到誠實守信。遇事有了初步的獨立判斷能力和分析能力。但他們的情感還不夠持久、穩定。三年級的學生還具備了一定的活動經驗和能力。他們熱愛大自然,向往大自然。同時,三年級的學生開始主動關注自身的發展,希望能夠多體驗生活,具備了更多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綜合實踐活動》是根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理念、目標和特征而編制的一本學習材料,或者說是一系列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主題活動方案。在內容上以“活動主題”的形式呈現,每個“活動主題”的設計,按照問題解決的基本課程,分為“活動主題的生成”“制訂活動方案”“展開實踐活動”“展示交流評價”“拓展應用”等階段,各個階段都有明確的活動任務和活動目標。
注重開放性和生成性,強調過程性和體驗性。在活動內容選取上注重吸引學生興趣,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與體驗,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1.親身參與實踐,注重親歷、自主學習和實踐,在開放的學習情景中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
2.獲得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之間的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形成親近自然、關愛自然、關心社會以及自我發展的責任感。
3.發展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認知、發展學生的動手能力,養成探究學習的態度和習慣。
4.培養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獲取信息,整理與歸納信息,并恰當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獨立思考,標新立異,大膽提出自己的新觀點、新思路、新方法,并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激發他們探究和創新的欲望,培養創新能力。
6.養成合作意識、民主意識、科學意識、環境意識、培養學生積極進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針對三年級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在編寫“活動資料”時,把提高學生的觀察力作為三年級的重點。
1.我們要在活動中有意識、有計劃地發展兒童的觀察力,使學生學會進行有目的、系統的觀察,全面的觀察。要求學生會看、會聽、會嗅、會嘗和會觸摸,并且會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覺,綜合起來進行思考。
2.在三年級深入的觀察活動中,要求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較),要求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觀察以后,要他們發現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無疑對他們素質的提高十分有利。
(1)組織形式(個人活動、小組活動、全班活動、班級活動),體現統一性與多樣性相結合。
(1)全面了解學生,設計有效的教學思路,多進行教學反思,適時調整教學思路。
(2)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指導學生觀察、思考,在獨立觀察和思考中培養自我分析能力,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的見解。
(4)指導學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實材料,指導學生運用調查、觀察、訪問、測量等方法。
(5)指導學生寫好研究日記,及時記載研究情況,真實記錄個人體驗,為以后進行總結和評價提供依據,引導學生形成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6)及時了解學生開展活動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點撥與想要親手實踐的欲望,知道怎么去動手操作。
3.要體現教學過程的層次性,關注結果,更關注過程。
希望通過本學期的教學,能夠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自主研究和主動探究、動手操作、團結合作的能力,讓學生體驗生活并學以致用。
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我們需要好好的計劃工作,這個時候,大家可以看看下面的上冊綜合實踐教學計劃,歡迎各位借鑒哦!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是基于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的、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它打破教育與生活的隔離,孩子們在學校當中在與其他場合當中一樣,需要享受一種完整的生活。學習的過程就是生活的過程,教改也好,課改也好,第一項任務就是把生活的權利還給孩子,把學習的過程變成生活的過程,加強學校教育與兒童生活、社會生活的聯系。它改變單一的課程結構,改變教學方式,為學生表現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供空間。
三年級小學生文化基礎知識、社會閱歷和人生體驗還非常有限,所以在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目標應該是“在體驗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體驗為主,在研究和解決問題方面,強調養成初步的方向。實施綜合實踐課程,就是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們了解周圍的生活環境,關注自己及同伴當中的心理健康、人際交往問題,激發他們對自然和社會問題的好奇心,擴大視野,積累經驗??傊?,就是要讓他們更多地去看,去聽,去想,去試。
二、教材分析。
《綜合實踐活動》是根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理念、目標和特征而編制的一本學習材料,或者說是一系列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主題活動方案。在內容編排體例上,以學生與自我、學生與自然、學生與社會的內在邏輯聯系為線索,在以國家與安全、人口與民族、法制與社會、信息與資訊、經濟與生活、環保與資源、學校與家庭、健康與安全、創新與發展、社會參與、勞動技術等為主題系列的課題的帶領下,將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技術教育內容進行有機整合,內容涵蓋了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
三、教學目標。
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系,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與體驗,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1、親身參與實踐,注重親歷、自主學習和實踐,在開放的學習情景中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
2、獲得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之間的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形成親近自然、關愛自然、關心社會以及自我發展的責任感。
3、發展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認知、發展學生的動手能力,養成探究學習的態度和習慣。
4、培養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獲取信息,整理與歸納信息,并恰當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獨立思考,標新立異,大膽提出自己的新觀點、新思路、新方法,并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激發他們探究和創新的.欲望,培養創新能力。
6、養成合作意識、民主意識、科學意識、環境意識、培養學生積極進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四、教學重點。
針對三年級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在編寫“活動資料”時,把提高學生的觀察力作為三年級的重點。
1、我們要在活動中有意識、有計劃地發展兒童的觀察力,使學生學會進行有目的、系統的觀察,全面的觀察。要求學生會看、會聽、會嗅、會嘗和會觸摸,并且會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覺,綜合起來進行思考。
2、在三年級深入的觀察活動中,要求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較),要求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觀察以后,要他們發現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無疑對他們素質的提高十分有利。
五、教學方式及具體實施。
1、課程的實施方式。
(1)組織形式(個人活動、小組活動、全班活動、班級活動),體現統一性與多樣性相結合。
(2)活動地點(班內、校內、家里、社區)。
(3)活動時間(集中課時,與分散課時相結合)。
2、課程的具體實施。
(1)全面了解學生,設計有效的教學思路,多進行教學反思,適時調整教學思路。
(2)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指導學生觀察、思考,在獨立觀察和思考中培養自我分析能力,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的見解。
(4)在指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時,要從啟發興趣、激發操作的欲望入手,使學生產生想要親手實踐的欲望,知道怎么去動手操作。
六、課程編排及進度。
周次。
計劃進度。
(標明所講授的章節或題目)。
實際。
進度。
備注。
第1周。
新的交響曲--新學期新打算。
本周未正式上課。
第2周。
認識并了解教材。
第3周。
成長手冊---快樂“成果袋”
周一中秋節放假。
第4周。
書包里的環境問題。
第5周。
調查訪問。
本周四九月月考。
第6周。
研究性學習--紙的變遷。
周一至周五休息;周六、周日上班。
第7周。
學會合作與助人。
第8周。
我為奧運做點兒啥。
第9周。
小組交流。
第10周。
我來動手試一試--剪紙圈。
第11周。
每天時間巧安排小組交流。
第12周。
小組匯報會。
第13周。
我是小當家--做個節約用水的小模范。
第14周。
交流匯報會。
第15周。
研究家養動物。
第16周。
討論交流。
第17周。
實踐活動評價。
第18周。
評選優秀學生。
第19周。
期末監測。
周一元旦放假;本周期末監測。
第20周。
1月13日寒假開始。
綜合實踐活動是教師引導下,學生自主進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是基于學生的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實際,體現對知識的綜合應用的實踐性課程。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旨在讓學生聯系社會實際,通過親身體驗進行學習,積累和豐富直接經驗,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習。
綜合實踐活動的總目標是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系,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與體驗,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注重轉化學生的.觀念,認識綜合實踐課,以新的學習狀態走進綜合實踐活動課。三年級學生受年齡和學識的限制,受原來課程模式的影響,接觸社會比較少,一下子全部放開,學生將會束手無策。因此,以主題活動為切入口,學生從大的主題中尋找和確定自己的研究專題,讓學生初步感受研究活動的全過程。如:關于美化校園的新建議;夸夸我們的學校;課間十分鐘等。教師將根據學生最感興趣的主題給與一定的指導,體驗整個專題研究性學習。
知識層面:讓學生認識動物、了解動物,從而保護動物;讓學生認識生活中的各種工具,并學會使用簡單的工具,對學習用具加以改進;讓學生認識自己的學校,了解老師并為自己的學校規劃設計;讓學生充分認識我是集體的一員,要為集體添光彩。
能力層面: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的意識,收集處理信息、分析和解決問題、實際操作的能力,熱愛勞動的習慣以及必須的生活技能等等。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讓學生親近周圍的自然環境,熱愛自然,初步形成自覺保護周圍環境的意識和能力;接觸自然,豐富對自然的認識;欣賞自然世界,發展對自然的熱愛情懷;培養學生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培養學生的口頭和書面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層面:激發學生實踐、探索的興趣;培養學生求真務實,大膽質疑,勇于開拓的學習情操,構建學生關心他人、關心社會、關心地球、關心生態環境的道德堡壘。
綜合實踐活動是基于同學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系同學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的、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大家看看下面的小學三年級下冊綜合實踐教學計劃吧!
一、指導思想:
它打破教育與生活的隔離,孩子們在學校當中在與其他場合當中一樣,需要享受一種完整的生活。學習的過程就是生活的過程,教改也好,課改也好,第一項任務就是把生活的權利還給孩子,把學習的過程變成生活的過程,加強學校教育與兒童生活、社會生活的聯系。它改變單一的課程結構,改變教學方式,為同學表現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供空間。
二、學習情況分析。
三年級小同學文化基礎知識、社會閱歷和人生體驗還非常有限,所以在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目標應該是“在體驗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體驗為主,在研究和解決問題方面,強調養成初步的方向。實施綜合實踐課程,就是要為同學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們了解周圍的生活環境,關注自己及同伴當中的心理健康、人際交往問題,激發他們對自然和社會問題的好奇心,擴大視野,積累經驗??傊?,就是要讓他們更多地去看,去聽,去想,去試。
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希望通過這三大主題激發著同學的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
三、課程總體目標:
密切同學與生活的聯系,推進同學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與體驗,發展同學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1、親身參與實踐,注重親歷、自主學習和實踐,在開放的學習情景中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
2、獲得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之間的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形成親近自然、關愛自然、關心社會以及自我發展的責任感。
3、發展同學在自己的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認知、發展同學的動手能力,養成探究學習的態度和習慣。
4、培養同學通過多種途徑獲取信息,整理與歸納信息,并恰當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勵同學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獨立思考,標新立異,大膽提出自己的新觀點、新思路、新方法,并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激發他們探究和創新的欲望,培養創新能力。
6、養成合作意識、民主意識、科學意識、環境意識、培養同學積極進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四、活動重點:
針對三年級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在編寫“活動資料”時,把提高同學的觀察力作為三年級的重點。
1、我們要在活動中有意識、有計劃地發展兒童的觀察力,使同學學會進行有目的、系統的觀察,全面的觀察。要求同學會看、會聽、會嗅、會嘗和會觸摸,并且會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覺,綜合起來進行思考。
2、在三年級深入的觀察活動中,要求同學對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較),要求同學進行獨立的思考,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觀察以后,要他們發現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無疑對他們素質的提高十分有利。
五、活動難點:
就是能夠從直接經驗抽象出問題的本質來,完成思維發展的飛躍,從而提高同學的素質。
六、實施策略。
1、與學科教學相結合。
每一門學科都不是孤立的,它們之間都互相滲透。在學科教學中,同學會由本學科生成許多具有研究價值的問題,這時,教師要具有敏銳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幫助同學提煉加工使之成為綜合實踐活動的研究課題,教師都要在教學中培養自己挖掘綜合實踐活動素材的意識,使學科教學深入、徹底,更使綜合實踐活動課題的選擇具有廣泛性。
2、與同學的生活實際相結合。
生活,是同學學習的大舞臺。但是很多同學對自己的生活熟視無睹,豐富多彩的生活對他們來說是平淡無奇的'。這是因為他們對身邊的小事往往習以為常,見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認識身邊的小事,不僅會理解小事的教育意義,而且會提高思維的品質和研究習慣。這是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使命。
3、與社會熱點問題相結合。
現在的同學不再是只會讀書的機器了,他們關心國家大事,關注社會的焦點問題。對一些公眾現象,他們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他們渴望被大人們認同,希望得到和大人們一樣的成就。我們把社會熱點問題引入校園,指導他們采用具有個性化的方式展開深度探究,從而獲得自己獨創性的理解。這是綜合實踐活動的主旨所在。如通過對自然界觀察、參觀、調查等多種形式,使同學懂得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珍愛生命,讓同學從人文景觀、自然景觀中獲得美的體驗。
4、與傳統節日相結合。
我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化傳統的泱泱大國,在歷史長河中積淀下來的文化精髓是同學學習的極佳資源,為了讓同學記住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結合傳統的節日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如由中秋節、重陽節引申開來的以敬老愛老為主題系列活動。
5、與學校工作相結合。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課程,雖然沒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沒有目標。而這些目標和要求往往也是學校德育工作要達到的。因此,我們將綜合實踐活動的課題與學校德育、少先隊活動和校本課程的開發結合起來,互相借鑒、互相滲透更有利于同學的發展,如可結合國旗下的講話內容、紅領巾廣播欄目,開展行為習慣系列、文明道德系列、時事熱點系列、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
七、課時安排。
略
我班有28名學生,其中男生14名,女生14名。大部分學生住在普塘、蘆村等行政村,也有學生住的離學校很遠。根據上學期的成績分析,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的比較好,平均92分。但是還是有一部分學生成績不理想,主要是因為父母一方在外地工作,另一方是單親,完全沒有思想管理。學習缺乏主動性和自覺性,學習習慣不好,作業往往寫不完。因此,這學期除了加強學生的基礎知識訓練外,還需要加強對單親孩子的個別輔導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努力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這本教材的內容包括以下內容:地點和方向;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統計;年、月、日;兩位數乘以兩位數;面積;對小數的初步認識;解決問題;數學角度寬。
(1)數量和計算。
本教材中的數和計算內容主要包括三個單位:“除數是一位數除法”、“兩位數乘以兩位數”和“小數的初步認識”。精心設計教學順序,增加教學步驟,給學生留下更多探索和思考的空間。沒有文本概括形式的計算規則,充分調動學生現有的計算知識和經驗,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獲得對過程和數學的理解。把計算作為解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了解計算的意義和作用,進一步了解計算是幫助人解決問題的工具,逐步形成這樣一種思維方法:面對具體問題,先確定是否需要計算,然后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口頭計算、估算、書面計算等)。),最后應用計算解決問題。
(2)空間和圖形。
本教材空間與圖形的內容主要包括“位置與方向”和“面積”兩個單元。
(3)數量的計量。
本教材進一步拓展了測量的知識范圍,除了對面積(地塊)單位的理解外,還安排了年、月、日、24:00小時的時間單位。
(4)統計知識。
在本卷中,教材一方面注重利用已有知識學習新的統計知識——了解條形統計圖表的不同形式,介紹平均值的概念和求平均值的方法;另一方面,注意結合實際問題,進一步根據統計圖教簡單的數據分析,做出合理的推論。
(5)用數學解決問題。
本教材用數學整理解題內容,主要有兩個單元。一個是“解題”單元,專門用乘除知識講授和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連續乘除計算的問題;另一個是“數學廣角”單元,通過觀察、猜想、實驗、推理等活動,引導學生學習簡單的集合思維和等價替代思維,運用集合和等價替代思維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培養學生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6)在實踐中。
這本教材安排了“制作歷書”和“設計校園”兩項數學實踐活動。
1.我可以計算一位數除以多位數,兩位數乘以兩位數,我還可以估算和檢查相應的乘除。
2.一位數除商是整數十,整數十,整數千,整數十,整數百乘以整數十,二位數乘以整數十,整數百(每個乘積小于十)。
3.初步了解簡單小數(不超過兩個小數部分),初步了解小數的含義,讀寫小數,初步了解小數的大小,計算一個小數的加減。
4.了解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一個給定的方向(東、南、西或北)來識別剩下的七個方向,并用這些詞來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能看簡單的路線圖,描述行走路線。
5.理解面積的含義,用自選單位估算和測量圖形的面積,體驗和理解面積單位,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掌握矩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可以正確計算矩形和正方形的面積,估計給定矩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6.知道時間單位年、月、日,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知道每月和全年的天數;如果你知道24小時計時法,你會用24小時計時法來表示時間。
7.了解不同形式的條形圖,學習簡單的數據分析;明白平均值的含義,你會發現簡單數據的平均值;進一步了解統計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8.從現實生活中體驗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初步理解集合和等價替換的思想,形成生活中發現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10、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1.養成認真工作,書寫工整的好習慣。
1.在數與計算教學中,應把計算與應用相結合,注重培養學生的靈活計算能力和培養學生的數感。
2.空間與圖形教學應注重實踐和探索,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3.在統計知識的教學中,要結合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實際教學的平均數,加深學生對統計作用的理解,逐步形成統計概念。
4.要加強問題解決能力的教學,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滲透數學思維方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5.數學教學應滲透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數學的魅力和學習的收獲應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內在動力。
1.課堂上多關注學困生的學習過程,用鼓勵的語言表揚。
2.利用他們的業余時間來彌補他們的空缺。
3、作業和試卷面對面批改。
教學的時候,各位老師需要按照規定進行計劃,我們可以看看下面的蘇教版三年級下冊綜合實踐教學計劃,歡迎各位閱讀哦!
一、同學基本情況分析:
三年級32名同學,絕大部分同學能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思想上積極要求上進,但也有少部分同學,組織紀律渙散,上課時能不遵守課堂紀律,課余時間也不能自覺,本學期得對他們進行自律教育。
二、教材分析:
綜合實踐活動是基于同學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系同學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按照《九年制義務教育課程計劃》的規定,綜合實踐活動是小學三年級的一門必修課程,每周2課時。
三、教學目的:
1、知識層面:通過同學的實踐和探究,豐富自身的知識積累。
2、能力層面:培養同學獨立思考能力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同學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同學的實踐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培養同學的口頭和書面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同學的創新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層面:激發同學實踐、探索的`興趣;培養同學求真務實,大膽質疑,勇于開拓的學習情操,構建同學關心他人、關心社會、關心地球、關心生態環境的道德堡壘。
四、具體措施:
1、親近周圍的自然環境,熱愛自然,初步形成自覺保護周圍自然的意識和能力。
2、考察周圍的社會環境,自覺遵守社會行為規范,增長社會溝通能力,養成初步的服務意識和對社會負責的態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習慣,初步具有認識自我的能力,養成勤奮、積極的生活態度。
4、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養成從事探究活動的正確態度。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設,必將徹底地改變同學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其最終目的是提高同學的素質,落實素質教育,培養新時期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
五、教學進度表。
。
周次。
起訖時間。
教
學
內
容
課時。
備注。
。
1
9.1——9.7。
9.8——9.12。
開學準備。
2
。
2
9.15——9.19。
居家生活安全。
2
。
3
9.22——9.26。
居家生活安全。
2
。
4
9.29——10.3。
。
國慶。
。
5
10.6——10.10。
2
。
6
10.13——10.17。
2
。
7
10.20——10.24。
2
。
8
10.27——10.31。
好看的動畫片。
2
。
9
11.3——11.7。
講故事比賽。
2
。
10。
11.10——11.14。
生活中的標志。
2
。
11。
11.17——11.21。
生活中的標志。
2
。
12。
11.24——11.28。
巧巧手。
2
。
13。
12.1——12.5。
巧巧手。
2
。
14。
12.8——12.12。
光的游戲。
2
。
15。
12.15——12.19。
光的游戲。
2
。
16。
12.22——12.26。
我與動物交朋友。
2
。
17。
12.29——.1.2。
可愛的家鄉。
2
。
18。
1.5——1.9。
可愛的家鄉。
2
。
19。
1.12——1.16。
朗讀比賽。
2
。
20。
1.19——1.23。
復習、測試。
2
。
21。
1.26——1.30。
。
2
。
一、指導思想:。
秉持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加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理念的學習力度,積極構建活動的評價體系。以綜合為特征,以實踐為核心,以活動為載體,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對學習充滿了好奇和興趣,他們都希望獲得更多更新的信息,向往更豐富的知識世界。兩年的集體生活,養成了他們關心他人、關心集體的情感品質。在與同伴的交往中,知道要做到誠實守信。遇事有了初步的獨立判斷能力和分析能力。但他們的情感還不夠持久、穩定。三年級的學生還具備了一定的活動經驗和能力。他們熱愛大自然,向往大自然。同時,三年級的學生開始主動關注自身的'發展,希望能夠多體驗生活,具備了更多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綜合實踐活動》是根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理念、目標和特征而編制的一本學習材料,或者說是一系列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主題活動方案。在內容上以“活動主題”的形式呈現,每個“活動主題”的設計,按照問題解決的基本課程,分為“活動主題的生成”“制訂活動方案”“展開實踐活動”“展示交流評價”“拓展應用”等階段,各個階段都有明確的活動任務和活動目標。
注重開放性和生成性,強調過程性和體驗性。在活動內容選取上注重吸引學生興趣,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與體驗,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四、教學目標:
1.親身參與實踐,注重親歷、自主學習和實踐,在開放的學習情景中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
2.獲得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之間的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形成親近自然、關愛自然、關心社會以及自我發展的責任感。
3.發展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認知、發展學生的動手能力,養成探究學習的態度和習慣。
4.培養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獲取信息,整理與歸納信息,并恰當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獨立思考,標新立異,大膽提出自己的新觀點、新思路、新方法,并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激發他們探究和創新的欲望,培養創新能力。
6.養成合作意識、民主意識、科學意識、環境意識、培養學生積極進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五、教學重難點:
針對三年級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在編寫“活動資料”時,把提高學生的觀察力作為三年級的重點。
1.我們要在活動中有意識、有計劃地發展兒童的觀察力,使學生學會進行有目的、系統的觀察,全面的觀察。要求學生會看、會聽、會嗅、會嘗和會觸摸,并且會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覺,綜合起來進行思考。
2.在三年級深入的觀察活動中,要求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較),要求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觀察以后,要他們發現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無疑對他們素質的提高十分有利。
六、教學方式及具體實施。
1.課程的實施方式。
(1)組織形式(個人活動、小組活動、全班活動、班級活動),體現統一性與多樣性相結合。
(2)活動地點(班內、校內、家里)。
(3)活動時間(每周一課時)。
2.課程的具體實施。
(1)全面了解學生,設計有效的教學思路,多進行教學反思,適時調整教學思路。
(2)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指導學生觀察、思考,在獨立觀察和思考中培養自我分析能力,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的見解。
(4)指導學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實材料,指導學生運用調查、觀察、訪問、測量等方法。
(5)指導學生寫好研究日記,及時記載研究情況,真實記錄個人體驗,為以后進行總結和評價提供依據,引導學生形成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6)及時了解學生開展活動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點撥與想要親手實踐的欲望,知道怎么去動手操作。
七、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要關注學生的主體性。
2.要注重學習方式的主動性。
3.要體現教學過程的層次性,關注結果,更關注過程。
4.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
八、本學期的期望。
希望通過本學期的教學,能夠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自主研究和主動探究、動手操作、團結合作的能力,讓學生體驗生活并學以致用。
:作者威武!。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點,旨在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去體驗和感受生活,培養自己的實踐能力,增強創新意識。本學期,我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市、局精神為指導,以實踐為核心,以活動為載體,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推進課程改革。
1、使學生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形成善于質疑,樂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積極態度。
2、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能力。
3、培養學生的樂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養成勞動觀念,形成一般勞動技能。
5、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參與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和主人翁精神。
6、使學生進一步了解社會生活和社會環境,增長從事社會活動所需的知識,增強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的能力。
(一)、不斷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加強理論在實際中的作用。
1、利用開學初時間,集體學習課標,領會新課改理念。
2、集體討論各年級主題設定的可行性,制定主題研究方案。
3、隨時根據活動的開展情況更改活動計劃、提出活動過程中問題,集體找出問題的解決方法。
4、經常聽課、評課,開展校內教研課活動,共同提高進步。
5、任課教師及時認真地記好教學反思,不斷累積教學經驗,積極撰寫教學論文,共同交流,使全體受益。
(二)、加大組內教研力度,提高教師教學水平。
積極參加校外的教研活動,及時地將最新的教學理念上傳下達,做到有繼承、有突破、有創新。
(三)、以全體學生全面發展為出發點,開展實踐探究活動,初步形成我校研究特色。
1、活動以問題和項目為中心,結合學生特點、學校特點、地域特色,將多學科知識整合,將個人與社會整合。
2、教學過程中面向全體,使每一名的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得到充分發揮,并能夠充分認識自身的價值,在活動中使每一名學生都有收獲,體驗成功的喜悅,建立健全的評價體系,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發展。
3、在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搜集、整理、運用信息的能力;在活動開展中鍛煉學生的與人交往的能力、社會實踐的能力、抗受挫折的能力;發展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
1、明確活動主題:根據各年級學生的實際,學期初選定好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
2、制定活動計劃、方案:根據活動主題,認真制定好計劃,對于每次活動都要制定詳實活動方案,明確目的、內容、方法、步驟、注意事項及預期成果等,做到活動前心中有數。
3、組織活動:教師要根據計劃和方案,同學生一起親歷實踐并給予學生及時恰當指導以解決實際困難,并注意生成性專題以完善活動內涵。
4、總結反思:幫助學生及時活動總結,積累經驗彌補不足,提出建議,展示成果,發展能力。
1、教師要進行專業理論學習,提高思想認識和業務水平,為課程的成功實施奠定基礎。
2、及時制定各級各類實施計劃和方案,做到有的放矢。
3、實行彈性課時制,依據實際情況靈活安排。
4、評價創新:建立學生評價表,對每位學生參加的每一項活動,做好詳細記錄,從學習態度、學習能力、自身發展、學習成果等多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激勵。
5、強調合作: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本身就是一項綜合性極強的課程,因而學科之間的合作就顯得尤為重要,他不僅是實現課程目標的關鍵,更是課程實施成功與否的前提,因而本學期我們對此項工作尤為重視,并將之列之工作的重中之重。
6、輿論宣傳:加大宣傳力度,積極爭取家長及社會的密切配合,提高活動效率。
7、資源保障:開放校圖書館、實驗室、微機室等作為活動基地,以保證綜合實踐活動課實施的科學性。
8、加強管理:落實課程實施責任制,強化過程管理,確保綜合實踐活動順利開展,做到每一次活動全程萬無一失,不出事故。
課題課時。
我的偶像1。
校園安全搜查線1。
意外受傷的原因1。
果園實踐活動1。
《標志面面觀》1。
《奇妙的零》1《走進秋天》1《我愛學?!?《頭發》愛護水資源。
綜合實踐活動是教師引導下,學生自主進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是基于學生的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實際,體現對知識的綜合應用的實踐性課程。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旨在讓學生聯系社會實際,通過親身體驗進行學習,積累和豐富直接經驗,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習。
綜合實踐活動的總目標是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系,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與體驗,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注重轉化學生的觀念,認識綜合實踐課,以新的學習狀態走進綜合實踐活動課。三年級學生受年齡和學識的限制,受原來課程模式的影響,接觸社會比較少,一下子全部放開,學生將會束手無策。因此,以主題活動為切入口,學生從大的主題中尋找和確定自己的研究專題,讓學生初步感受研究活動的全過程。如:關于美化校園的新建議;夸夸我們的學校;課間十分鐘等。教師將根據學生最感興趣的主題給與一定的指導,體驗整個專題研究性學習。
知識層面:讓學生認識動物、了解動物,從而保護動物;讓學生認識生活中的各種工具,并學會使用簡單的工具,對學習用具加以改進;讓學生認識自己的學校,了解老師并為自己的學校規劃設計;讓學生充分認識我是集體的一員,要為集體添光彩。
能力層面: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的意識,收集處理信息、分析和解決問題、實際操作的能力,熱愛勞動的習慣以及必須的生活技能等等。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讓學生親近周圍的自然環境,熱愛自然,初步形成自覺保護周圍環境的意識和能力;接觸自然,豐富對自然的認識;欣賞自然世界,發展對自然的熱愛情懷;培養學生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培養學生的口頭和書面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層面:激發學生實踐、探索的興趣;培養學生求真務實,大膽質疑,勇于開拓的學習情操,構建學生關心他人、關心社會、關心地球、關心生態環境的道德堡壘。
一)1——4周第一章節:規則。
1、做個守紀律的好孩子。
2、我和春天有個約會。
3、我是媽媽的好幫手。
二)5——8周第二章節:開動腦筋。
4、商場購物。
5、快樂的小騎手。
6、動物天地。
三)9——11周第三章節:學會設計。
7、智力大沖浪。
8、辦個小小圖書館。
9、設計我的小空間。
四)13———16周第四章節:生活在集體中。
10、舊信封的新用途。
11、巧用測量方法。
12、模仿出的發明。
五)17周期末復習考試。
綜合實踐活動是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系,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與體驗,以“實踐、創新、發展”為主線,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成為一個有血有肉的“社會人”。
(一)總目標。
通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了解信息技術、勞動技術、社區服務和探究活動的一些常識;使學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協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與調查的方法、信息資料的搜集、分析與處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實驗實證的方法;獲得親身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塑造完美人格,初步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形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
(二)具體目標。
1、研究性學習:增進學生對自然的了解與認識,增強關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思想意識和能力。
(1)走進自然,增進對自然的了解與認識,理解人與自然的內在聯系。
(2)關心自然環境,自主探究自然問題,具有環保意識;
(3)參與環境保護的活動,增強環境保護能力。
2、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主動積極地參與社會活動和社區服務,增進對社會的了解與認識,增強社會實踐能力,并形成社會責任感和義務感。
(1)走入社會,增進對社會的了解與認識,理解個體與社會的關系;
(3)遵守社會行為規范,養成社會交往能力,學會與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關心他人,關心社會,具有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對社會負責的態度。
3、勞動與技術教育: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勞動技術,具有自我認識能力,養成負責的生活態度。
(1)反省自我,增進自我認識,確立自信,樹立人生理想,積極進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學會適應社會生活,養成負責的生活態度。
(3)了解與認識現代生產和勞動技術,端正勞動態度,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1、親近周圍的自然環境,熱愛自然,初步形成自覺保護周圍自然的意識和能力。
2、考察周圍的社會環境,自覺遵守社會行為規范,增長社會溝通能力,養成初步的服務意識和對社會負責的態度。
4、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養成從事探究活動的正確態度。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一種研究性活動,也是一種通過實踐研究讓學生產生情感體驗、能力方法和知識經驗的活動。在教育實踐中我們發現,孩子們在經歷每一個主題實踐活動都生成了一些與學科課程相關的能力。于此,我們想以學科實踐活動為基點,開展系統性的綜合實踐活動,讓更多的老師參與進來,以推動學生綜合學習和實踐研究的能力。
1、親近周圍的自然環境,熱愛自然,初步形成自覺保護周圍自然的意識和能力。
2、考察周圍的社會環境,自覺遵守社會行為規范,增長社會溝通能力,養成初步的服務意識和對社會負責的態度。
3、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養成從事探究活動的正確態度。
4、培養學生細致觀察事物的能力,關注社會的好品質。
5、通過與信息技術課程的整合掌握多渠道收集和整理資料的方法。
6、培養學生熱愛家鄉關心社會,積極參與社區活動,勇于承擔社會責任和義務的態度。
三、活動措施:
1、指導學生進行資料的搜集。針對學生的實際和相關的課程資源,在活動開始階段,結合實例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基礎訓練,幫助學生掌握利用工具書、使用視聽媒體、做筆記、進行訪談、對資料做整理和分類等方面的技能。
2、指導學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實材料,指導學生運用調查、觀察、訪問、測量等方法。
3、指導學生寫好研究日記,及時記載研究情況,真實記錄個人體驗,為以后進行總結和評價提供依據,引導學生形成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4、及時了解學生開展活動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點撥與督促;組織靈活多樣的交流、研討活動,促進學生自我教育,幫助他們保持和進一步提高學習積極性。
5、指導學生注意活動中的安全問題,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防止意外的安全事故發生。
6、指導對活動過程中的資料進行篩選、整理,形成結論,指導學生著重對活動中的體驗、認識和收獲進行總結和反思。
1、親近周圍的自然環境,熱愛自然,初步形成自覺保護周圍自然的意識和能力。
2、考察周圍的社會環境,自覺遵守社會行為規范,增長社會溝通能力,養成初步的服務意識和對社會負責的態度。
3、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養成從事探究活動的正確態度。
4、培養學生細致觀察事物的能力,關注社會的好品質。
5、通過與信息技術課程的整合掌握多渠道收集和整理資料的方法。
6、培養學生熱愛家鄉關心社會,積極參與社區活動,勇于承擔社會責任和義務的態度。
四、活動措施:
1、指導學生進行資料的搜集。針對學生的實際和相關的課程資源,在活動開始階段,結合實例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基礎訓練,幫助學生掌握利用工具書、使用視聽媒體、做筆記、進行訪談、對資料做整理和分類等方面的技能。
2、指導學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實材料,指導學生運用調查、觀察、訪問、測量等方法。
3、指導學生寫好研究日記,及時記載研究情況,真實記錄個人體驗,為以后進行總結和評價提供依據,引導學生形成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4、及時了解學生開展活動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點撥與督促;組織靈活多樣的交流、研討活動,促進學生自我教育,幫助他們保持和進一步提高學習積極性。
5、指導學生注意活動中的安全問題,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防止意外的安全事故發生。
6、指導對活動過程中的資料進行篩選、整理,形成結論,指導學生著重對活動中的體驗、認識和收獲進行總結和反思。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要求學生的綜合能力與創新精神相結合。我們要鼓勵學生以自己獨有的觸角去搜尋知識與生活的結合點,活動的主題應生成于學生生活,與他的興趣愛好、年齡特征、知識水平相適應,在觀察、思考、活動、操作中有機生成。以自我為圓心,以能力為半徑,去劃定自己所要探索的領域,去探究其中的奧妙。在活動中,渴求個性的健全發展,珍視人生的價值體現。
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活生生的人,都有自己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我們應充分尊重每一個學生的興趣、愛好與特長。幫助每一個學生確定自己的課題,運用體現其個性特征的方式展開全方位探究,從中獲得獨有的理解。要讓學生真正發揮主人翁精神,在活動中充分展示個性和才華,“活”起來,“動”起來。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中去。讓每一個孩子都能醉心于此,樂此不疲。體驗成功,感受幸福,創造快樂。
二、學段目標:
在學校領導的指導下,三年級老師進一步學習新課程標準,明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目標,在其他年級研究實踐的基礎上,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引導本年級學生在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深切的體驗,產生積極的感情,激發孩子研究生活和科學的欲望,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團隊合作意識,從而進一步加強人際交往的能力。
三、具體安排:
慶賀教師節。
培養自信心;對教師的愛;。
合理計劃學會節約。
我是媽媽的小幫手。
學會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培養熱愛勞動之情。
我們的學校。
了解自己所在的學校,培養對學校的熱愛之情,讓學生融入社會、關注他人、學會關心。
1、廢品變禮品。
2、小小義務工作者。
增強環保意識體驗為他人服務的快樂。
四、課程評價:
注重過程,關注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實際體驗、變化和表現。全面評價,反映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各方面的個性表現,包括學生在活動中的行為、情緒情感反應、參與程度、努力程度、合作程度等等。尊重多元,教師、教師集體、學生個人、學生集體、家長與社區成員等,都是學生評價活動的主體,都應該參與到對學生的評價中來。引導反思,注重學生的自我評價和自我反思,增強他們對自己所進行的活動的信心,學會在與人相處中,發現自己和他人的長處,提高自我評價和自我調控的水平。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一種研究性活動,也是一種通過實踐研究讓學生產生情感體驗、能力方法和知識經驗的活動。在教育實踐中我們發現,孩子們在經歷每一個主題實踐活動都生成了一些與學科課程相關的能力。于此,我們想以學科實踐活動為基點,開展系統性的綜合實踐活動,讓更多的老師參與進來,以全面推進學生素質教育以及綜合學習和實踐研究的能力。
在本學期中,我校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方面以發展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豐富學生個性,形成良好個性品質為總目標,而我們三年級教學的重點還在于培養學生關心生態環境,關心周圍的人們,充分了解社區環境,體會感受自我的成長。
二、活動內容:
1、從問題開始;2、我是這樣長大的;3、牙齒與健康;4、在蔬菜的王國里;5、我們和動物朋友;6、草地里的秘密;7、書包的學問;8、小小的“拍賣場”;9、商品與品牌;10、我的妙點子;11、有趣的年畫。
點擊下頁進入更多精彩內容。
教學總目標:
綜合實踐是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進行的綜合性的學習活動。是基于學生的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實際,體現對知識的綜合應用的實踐性課程。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旨在讓學生聯系社會實際,通過親身體驗進行學習,積累和豐富直接經驗,培養創新精神、實踐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1、綜合實踐活動中讓學生親近周圍的自然環境,熱愛自然,初步形成自覺保護周圍環境的意識和能力;接觸自然,豐富對自然的認識;欣賞自然世界、發展對自然的熱愛情懷;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理解人與自然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系;知道如何保護和改善自然環境,并身體力行。
2、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養成生活自理習慣,初步具有認識自我的能力,養成勤奮、積極的生活態度。
3、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養成從事探究活動的正確態度,發展探究問題的初步能力。
4、通過綜合實踐活動,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增強自主學習、自我反省、自信心。
5、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的意識,收集處理信息、獲取新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實際操作的能力,熱愛勞動的習慣以及必須的生活技能的等等。
小學階段的目標側重于通過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初步認識生活、自然、社會、自身,形成一些良好的行為習慣。重點為:要有“愉快、美好的生活體驗”。
綜合實踐活動以活動為重要形式,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在“做”、“考察”、“探究”、“設計”、“制作”、“想象”、“反思”、“體驗”等一系列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經驗生活,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綜合實踐活動重要圍繞三條線索進行:學生與自然的關系;學生與社會、他人的關系;學生與自我的關系。
(一)學生與自然的活動從三個方面進行:
(1)學生對自然的認識與了解。
(2)學生對自然環境的保護。
(3)學生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處,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二)學生與社會的活動從三個方面進行:
(1)認識到社會生活的主流是積極、健康向上的,人與人之間是充滿真、善、美的。
(2)了解社會是一個極其復雜的概念。陽光固然燦爛,但陽光燦爛的地方必定有陰影,讓學生正確地對待社會上的一些不良現象。
(3)讓學生樹立崇高的社會責任感,認識、了解社會,并立志改造社會,使我們的社會朝著更加美好的方向發展,讓世界的每一個人都生活在幸福之中。
(三)學生與自我的活動從三個方面進行:
(1)正確的認識自己的優、缺點,做一個不亢不卑的人。
(2)開發自己的潛能,使自己的天賦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3)通過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認識自我,正確看待自我和勇于超越自我,從而正確處理好個人、集體和社會三者的關系。
(略)。
一、指導思想:
以本?!熬C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計劃”的有關要求,結合本班的實際,認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以學生的直接經驗或體驗為基礎,以“實踐、開放、自主”為主線,使學生通過綜合性、開放性的實踐,獲得積極的、全面的發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現狀分析:
三年級的孩子對周圍的事物及其具有研究的欲望,他們很喜歡動手制作一些小制作來展示自己的風采,所以以綜合為特征,以實踐為核心,以活動為載體,以探究“校本綜合實踐活動特色”為目標,通過讓學生主動參與,親自實踐組織各種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活動目標:
總目標是:
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系,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與體驗,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具體目標:
1、通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
2、了解信息技術、勞動技術、社區服務和研究性學習的一些常識。
3、使學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協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4、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與調查的`方法、信息資料的搜集、分析與處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實驗求綜合證的方法。
5、獲得親身參與實踐活動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塑造完善人格,初步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形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
四、具體措施:
(1)開發學校資源。例如:學校的圖書室、學校傳統活動。
(2)開發社區資源。帶領學生進行參觀、考察,了解街道經濟發展情況,組織學生進行采訪、調查;積極參加社區社會活動;繼承和發揚社區文化特色。
2、安排好綜合實踐活動的時間。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主要包括: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技術教育等。在實踐過程中,要以綜合主題或綜合項目的形式將指定領域融合在一起實施,使之彼此滲透,形成整合。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kouhaodaquan/61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