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模板的編寫需要考慮到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學習需求,以促進他們的學習。以下是一些教案模板的實際應用案例,希望對大家的教學有所啟發。
本課教學以新課標準“堅持健康第一”、“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為指導思想,激發每個學生的運動興趣,培養終身體育的意識,關注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確保每個學生都能體驗成功的樂趣。由于學生自身條件、運動技能等方面有個別差異,在教學中采用異質分組的形式,使學生體驗團結友愛和競爭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積極進取和團結協作的意識,同時也可以體驗體育運動的樂趣。
迎面接力跑是接力跑中的一種,依靠集體合作,運用傳接棒技術,用最短時間跑完一定距離的集體項目。它既要發揮個人快速跑的能力,又要充分體現互相配合,密切協作的集體精神。在進行接力跑中,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提高學生的位移速度。為今后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本次的教學對象是六年級學生,這一階段的學生天真活潑好動,對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強,喜歡探索學習,對迎面接力跑項目較有興趣,這對實現教學目標極為有利。但小學生安全意識差,自我保護能力差,容易出現傷害事故,教師要加強安全教育,采取切實可行的安全防范措施。
1、學生樂于參與迎面接力跑的練習中,并自覺的自主學練。
2、學生能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自主練習,發展速度、靈敏,增強身體素質。
3、能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活動,培養自尊、自信的意識。
教學重點:正確交接棒的方法。
教學難點:交接棒與跑的結合速度。
以學生為中心,教師起組織、輔導、參與與促進作用,學生通過探究、協作、討論、交流等方法進行學習,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教法主要采用:
1.講解法
語言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與學生交流情感的主要方式。本課中,教學語言貫穿于整個過程,如發布口令、隊形調動、基本動作的描述、重難點的講解等。還要根據教學中出現的教學契機,適時進行表揚、指正、鼓勵、指導,有意識的滲透道德情感教育等。
2.示范法
即教師示范、學習同伴的示范、正確示范、錯誤示范等,這些示范有利于提高學生興趣,使學生獲得具體、形象、生動、鮮明的觀念和直接經驗,便于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
3.重復練習法
依據體育學科特點,學生要真正掌握交接棒動作技術、技能,提高身體素質,必須親身實踐,才能逐步掌握相關動作。本課主要通過學生探討、合作練習,使學生經過多次練習磨合掌握交接棒動作方法,并突破重難點。
4.合作探究法
通過小組的討論和及時總結自評,讓學生進行合作性練習,不斷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合作、探究學習的良好習慣。
本課教學過程分為導入階段---熱身階段---探究體驗階段---身心放松階段四個部分。
1、了解相關文學常識。
2、從已有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體會小兄弟對風箏的癡迷、“我”對小兄弟進行精神虐殺的殘忍以及為此而產生的痛悔和悲哀。
一、導入新課:
小時候讀過一首短詩,作者已不記得,詩句卻仍有印象:“又是一個隆冬天/相逢時不再是少年/跳橡皮筋的日子過去了/打雪仗只留下美好的記念?!笔茄?,童年總留給我們美好的記憶,尤其是童年時的游戲,更是美好之至?,F在回想起來,那游戲的情景仿佛就浮現在眼前。我想,同學們一定也有自己所喜愛的游戲,一定還記得童年時游戲的情景。
現在,就請大家說說各自童年時玩游戲的往事吧。
(學生交流)。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魯迅先生寫的一篇散文——《風箏》,這篇文章寫的是關于童年、關于游戲、關于風箏的往事。
(板書課題)。
二、介紹作者:
(先引導學生看課本前面的魯迅像)。
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雜文、小說、散文、詩歌。本文寫于1925年1月24日,選自散文詩集《野草》。魯迅先生寫的回憶童年往事的作品還有《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阿長和山海經》等。
(讓學生補充介紹有關魯迅先生及其作品的資料,看誰了解的資料多。)。
三、初讀課文(教師不給任何提示)。
四、交流感受。
(讓學生暢所欲言,談對課文的初步理解和感受,教師不作過多的點評,對學生的獨特發現和感受應給予肯定和鼓勵)。
五、重點品讀。
(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理解)。
教師明確:(至少包括下面兩點內容——1、童年時我曾無情的虐殺了小兄弟的“風箏夢”。2、人到中年,我才悟到“游戲是兒童的正當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我為當年的精神虐殺而痛悔,我想補過,但卻不能。)。
學生找出第三段中的相關語句,并作簡要點評。
“張著小嘴、呆看著空中出神”——神態描寫,顯出小兄弟對風箏的向往和癡迷。
“驚呼”、“跳躍”——動作描寫,顯出小兄弟一門心思牽掛著那空中的風箏,對風箏的喜愛到了極點。
(三)品讀第四段:
1、一生朗讀第四段,然后大家填表完成練習二,了解敘述的各要素。
2、用心體會:小兄弟懷著一顆天真無邪的童心,癡心迷戀著他的風箏,可“我”這個作兄長的卻無情地把這一切給虐殺了。
請同學們找出小兄弟制作風箏被我發現以及被我折斷、踏扁風箏后的表現。
(關鍵詞:驚惶、失色、瑟縮、絕望)。
問:同學們,你們有沒有類似小兄弟這樣的經歷,你能想像出小兄弟當時的感受嗎?
(讓學生想像小兄弟的感受或者說出自己的類似經歷)。
(參考答案:突出小兄弟在兄長面前的弱小、無助、毫無抗爭的力量,甚至沒有抗爭的意念,十分可憐。同時也極力渲染了“我”欺壓子弟、虐殺精神的淫威。也正是小兄弟的毫無抗爭和“我”的蠻橫霸道,中年后“我”憶及此事時便更覺得對不住小兄弟,更覺得當年的虐殺是多么地兇殘、無情和可憎,而當這種兇殘和無情的精神虐殺無法補過的時候,便更覺得痛苦和悲哀。)。
學生分組討論,然后各組委派代表發表觀點。學生的答案可能多種多樣,如:
告訴我們游戲是兒童的正當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
抒寫作者為童年時的精神虐殺而產生的深深的痛苦、悲哀和懺悔。
告訴我們,有些錯誤是永遠無法補過的。
對于學生的回答,只要言之成理就該肯定。教師還可結合當時的社會現實適當補充,點明本文的政治意義:作者童年時曾無情地虐殺了小兄弟天真爛漫的童心,中年時他才悟到這種精神虐殺是多么地殘忍和不人道,他想補過,可是卻沒有了可補過的機會,于是他感到痛苦,感到無可把握的悲哀。正是這種童年的體驗促使作者寫下了這篇散文。同時,我們知道,魯迅先生是一位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他的個人的情懷往往與社會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他以一個現實主義作家的高度的敏感,察覺到當時社會普遍存在著封建教育、封建家長制對兒童天性的摧殘和虐殺,因此他寫下了這篇散文其實也是對封建教育、封建家長制的一種無情的揭露和批判。
學生就本文自由質疑,問題不設定。教師引導組織學生討論或者就學生提出的問題表明自己的觀點,直接參與學生的討論。
一只折斷了翅骨的風箏,一段悲哀凄涼的懺悔。然而,一切的懺悔又有何意義呢?精神的創傷是難以愈合的,而背負著愧疚的心靈同樣是不堪重負的。同學們,讓我們永遠記取這個沉重而悲哀的教訓吧,讓我們永遠懷著一顆民主、善良、高尚的心吧,唯其如此,那晴朗的空中才會永遠飄揚著我們快樂的風箏。
本次活動設計的靈感來源于一次班上的幼兒在活動室里運用一些小型物品(如瓶蓋、小剪刀、幾何體、夾子等)在隨意擺弄臉譜造型,有的用瓶蓋做眼睛,小剪刀把鼻子,半圓形做嘴巴……幼兒們想象豐富,創造熱情高漲,體會著創作的快樂。為了進一步滿足他們的興趣和需要,我將這種活動遷移引申到美術教育之中,于是我便設計了《替換想象畫》這一活動方案,旨在于為幼兒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引導幼兒展開想象的空間,表達自己的想法,在嘗試和交流中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語言表達能力和大膽的果敢精神。
1、借助相似造型,大膽表現與創造人物臉上的幾個部位。
2、在活動中發展大膽想象,勇于創造及表現的能力,體驗創作的樂趣。
1、知識經驗準備:引導幼兒細致觀察人物的面部特征、表情變化,積累對人物刻畫的基本經驗。
2、材料準備。
(1)數量充足的操作材料。
(2)多媒體課件、背景音樂磁帶。
(3)水果、字母、數字、蔬菜、食品、動物、圖形等背景圖。
1、初步欣賞與感知。
(1)師:小朋友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了一篇優美的散文,我們一起來欣賞吧!
播放動畫課件:《給老師畫像》。
(動畫顯示老師教畫畫和“我給老師畫像”的過程。圖片、朗誦、背景音樂同步播放。)。
(2)引導幼兒說出老師畫像里臉上的幾個部位分別是什么?(出示老師畫像)。
(3)讓幼兒認識“替換想象法”。
2、隱性示范與思考。
(1)展示逐步變化的多媒體畫面,一支小魔筆從基本點出發,慢慢變成了一個圓形,暫停后,請小朋友猜猜,這支小魔筆究竟想畫什么?(讓幼兒充分發揮,大膽表述)。
(2)小魔筆畫出一張娃娃臉,讓孩子說出臉上還缺少什么?
(3)小魔筆施魔法(動畫顯示小魔筆晃動身體:我變,我變,我變變變)。
(5)引導幼兒進行主題創作。
3、討論與操作。
(1)觀看背景圖,自由交流討論。
(2)讓幼兒在優美的音樂聲中自由創作。
4、展示與體驗。
讓幼兒一起相互欣賞與展示,讓幼兒從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并感受到其中的樂趣,從而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增強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小學數學蘇教版第四冊第64—66頁例題、想想做做1-5題。
1、教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初步感知角的大小,會畫角。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經歷從現實中發現角,認識角的過程。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4、能大膽地與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學會評價。
5、感受角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積極參與探索角的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建立角的正確表象,認識角的各部分的名稱。
引導學生畫角的方法,說出通過直觀感知角的大小與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而和邊的長短無關。
引導、點撥、探究。
探究法、操作法、討論法、小組合作法。
談話:小朋友喜歡做手工嗎?(課件出示64頁例題圖)看!小明和小紅也在做手工呢!你能說說這幅圖上有哪些我們認識的平面圖形嗎?其實,在這些平面圖形中還藏著一位朋友,它是誰呢?讓我們來看一看(課件演示上面的圖形都是角)。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有關角的知識。(板書:認識角)。
(抓住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創設情境,并配有動畫的圖片,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一開始就能充滿好奇心,滿懷興趣地去學習)。
1、感知角。
摸角:
*請你在三角尺上找到一個角,摸一摸這個角,有什么感覺?
*誰來說一說?(角的這部分尖尖的)。
*再摸一摸角的這部分呢?(平平的,直直的)。
*誰再來說一說?
2、介紹角并畫角。
*老師就把這個角畫在黑板上。(依據三角尺其中的一個角畫)。
*剛才同學們摸著尖尖的地方,這個點叫做角的頂點。(標:頂點)。
*剛才同學們摸著平平的地方,從這個點出發的兩條直直的線,叫做角的邊。這是角的另一條邊。(標:邊)。
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
小結:對!角是由一個頂點和由頂點出發的兩條直直的邊組成的圖形。
3、觀察實踐,引討探究。
(1)學生在小組里交流(2)指名學生舉例。
(本環節通過找角——認角——再找角的活動,讓學生在初次找角的活動中建立角的表象,并及時安排觀察對比與發現,用小組交流的學習形式為學生創設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情境,在找角的過程中讓學生體驗到“角”就在我們身邊,培養了學生從數學角度去觀察生活,而幫助角爺爺則讓學生進一步感悟到了角的基本特征。)生活中找角。
《滕王閣序》是高中語文教材第四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美的真諦?!峨蹰w序》膾炙人口,描寫了滕王閣壯美的圖景,宴游的歡樂,抒發了懷才不遇的慨嘆。學習本課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學生學好文言文的信心,領悟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根據教材的地位、作用,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和學生的學情,我確定我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掌握“故、盡、屬、且、以”等重點詞和特殊句式;了解駢文的特點,理解文中運用的典故,背誦全文。
過程與方法目標:
疏通文意,理清思路,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體會文章優美的語言;。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引導學生體味山川美景,欣賞千古名句,感受美,欣賞美。
依據教材的特點、教學目標及學生的實際,我制定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常見文言實詞、虛詞、句式,欣賞滕王閣的景美,體味《滕王閣序》句美。背誦全文。
難點:理解文中運用的典故,體會文章優美的語言;。
四、說教法學法:
新課標倡導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重視學生主動地去建構知識。據此,我確定了以下的教法學法。
1、恰當地利用學案、多媒體、營造氣氛,擴大課堂容量,提高課堂效率。
2、紙上得來終覺淺,圈點勾畫法,不動筆墨不讀書。
3、誦讀法,重視誦讀教學,加強對誦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度略讀和瀏覽,在讀中學。
4、自主合作加探究,眼耳口腦手并用。
5、討論法,師生、生生互動中實現思想火花的碰撞。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激發學生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營造課堂氣氛,結合多媒體教學手段,我設計導入如下:
出示“中國古代四大名樓”的圖片,請學生列舉相關文句,明確四大名樓因這些膾炙人口的名句而名揚天下。導入學習讓滕王閣名揚天下的、初唐詩人王勃一揮而成的《滕王閣序》。
(二)簡介作者出示《滕王閣序》摹本和滕王閣的精美圖片,同時簡介作者和駢體特點,擴充學生的相關知識,完成教學目標(1)中對駢文特點的了解。
(三)整體感知,朗讀全文。
通過播放課文朗誦帶,讓學生注意字音和語調、語氣和斷句規律,再讓學生齊聲朗讀一遍,教指導師誦讀,這一環節是教法和學法的落實。
(四)小組合作,逐段疏通文意。
由學生四人小組共同合作,結合課文下注釋和工具書自主疏通文意,教師巡視點撥,比如第一段中的:
“襟三江而帶五湖”應掌握以下詞:襟、帶:都是意動用法。
此環節還可讓學生找出難句、典故,相互討論,推舉一同學指出疑詞難句,教師集中加以講解。教師點撥,學生參與,手腦并用。通過此環節來突破重點難點。
(五)小結并布置作業。
對小組合作疏通文意的情況進行總結,布置作業:(1)熟讀課文,把握全文框架(2)歸納文中文言知識。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歸納整理能力;通過反復的朗讀,讓學生自己去揣摩文章的妙處,為下節課鑒賞評價奠定基礎。
第二課時。
(一)學生齊讀課文,檢查字詞句的掌握情況。
(二)分析課文,理清思路。
由學生說出全文框架,教師根據回答板書全篇思路,引導學生根據板書嘗試背誦,這是對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的再落實。
(三)欣賞品味(引導學生探討賞析)。
1、都督閻公聞報:“星分翼軫,地接衡蘆”之句時,為什么要沉吟不語?(此問在于讓學生對本文寫景有個初步感知:明朗開闊)。
2、對滕王閣景物描寫都在那幾個自然段?賞析二三兩段。
(1)這兩段都描繪了哪些景?這些景有什么特點?
(2)你最欣賞其中那些詩句?講講原因?
(3)你認為那些詩句寫得好?用散文式的語言改寫出來。
(訓練學生的篩選信息和語言書面表達的能力,同時解決重點突破難點,使讀者與作者感情上達到一種共鳴,感受文章的景美。)。
3、重點賞析幾個名句如““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老師帶領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來描繪一幅“落霞”圖。加強學生的想象力訓練。
4、小結:
第二三段都寫了什么景?體現什么特點?(運用總結歸納法讓學生對本文的景美特點有一個更深的了解。)。
(四)寫作特點總結。
通過總結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指導學生的寫作實踐。
(五)總結全文,布置作業。
對課文知識進行梳理,便于學生建立自己的知識結構。作業:(1)背誦全文(2)完成學案練習。
在本課中,我設計了一系列學生活動,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重點、理解難點,育人為本,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七、說板書。
好的板書有“微型教案”之稱,這節課我采用提綱式的板書設計,以簡潔的文字,體現本節課的教學思路,教學重難點。
各位領導、各位同行:
大家好!
首先感謝教研室給我們學校,給我這么一個鍛煉學習的機會,感謝我們學校的領導、老師對我的關心和支持,感謝各位同行的認真聽講,接下來我把我教學本課的一些設想簡單地說一說,希望得到大家的點撥和引領。
這篇略讀課文同三年級下冊教材中的《爭吵》一樣,都選自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一書。本文講述的是小男孩卡羅納在遭遇失去母親的巨大不幸時,身邊的人真誠地理解他,熱情地安慰她,默默地關愛他。課文抓住卡羅納失去母親后第一天來上學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從他承受的巨大悲痛和身邊人對他的無限關愛這兩方面展開來寫的。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薄犊_納》一文,情意深厚,散發著濃濃的愛的氣息。為此,我圍繞“愛”為主線進行了設計,一是情感鋪墊,渲染愛;二是初讀課文,捕捉愛;三是研讀課文,感悟愛;四是說話拓展,延伸愛。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從感知文本到親近文本走入文本,在暢所欲言的和諧氣氛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新大綱指出: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情感鋪墊,渲染愛中,我首先用熟悉的歌曲和教師深情的話語,創設出情意濃濃的教學情景,扣擊學生的心弦,為本課的教學做好情感的鋪墊。然后通過找讀失去母親的卡羅納萬分傷心的句子,抓住重點詞語體會卡羅納的不幸、悲傷,比較幾次哭泣,重點品讀“你可以擁抱媽媽,我卻再也不能了?!钡葋眢w會人物的內心世界,使學生與人物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過自讀自悟,集體交流,有感情地朗讀語句,學生體會到了卡羅納失去母愛的悲痛,從而激發要關愛他、幫助他的情感。
在初讀課文,捕捉愛中。我以“卡羅納是不幸的,但他又是幸運的,因為他得到了大家的愛。大家都有些誰呢?引導學生去捕捉老師、同學、家長對他的關愛。
研讀課文,感悟愛。文章語言生動,描寫細膩,字里行間透露出對卡羅納的愛。我把大量的時間和機會留給學生,讓學生找讀大家在卡羅納遭到不幸時是怎么做的句子,說說誰最讓你感動?交流各自的閱讀體會和感受,引導學生在親近文本之后充分發表自己的閱讀感受,我只是在關鍵的文本上作簡單的點撥和語言表達的示范,而更多的語言的感悟和情感的闡悟有學生自我去實踐、提升,真正體現“把語文課堂還給學生”的教學主體觀。
說話拓展,延伸愛。我設計了兩個層面的拓展,一是面對遭遇不幸的卡羅納,大家都以不同的方式關愛著他,除了文中的老師、同學,家長,還會有誰也在關愛著他?二是如果你遇到像卡羅納這樣遭遇不幸的人,你會怎樣做?讓學生也學會關愛。
設想是美好的,但由于個人水平問題,在課堂上還存在著許多的不足,在今天的課堂學習中,自己感受到了活化課堂的價值,但是就是不能在課堂的瞬間作出相應的調適,當然更有很多環節需要我進一步揣摩和反思,所以今天借此寶貴機會懇請各位專家、同行多多批評指正。謝謝!
本文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新教材高中語文第三冊第八課《詞七首》的一篇文章。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在整體把握詩詞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的基礎上品味詩詞的語言,賞析詩詞的表現手法。按新教學大綱的要求,高中語文閱讀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他們的文學品位,并進而培養和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
(二)教材分析。
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詞壇上,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濟的柳永是耀眼的明星之一。在不勝枚舉的柳詞中,《雨霖鈴》便是其中為世人傳誦的一首。這首詞寫的是他離開都城汴京(現在河南開封)時與一位紅顏知己纏綿悱惻的別離情景。這首詞是宋代婉約派的代表作。全詞以“離情”為線索,用白描、鋪敘、點染的手法,細致地描寫了情人話別時留戀難舍的情景,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郁悶心情,景中見情,以情帶景。其中的“楊柳岸曉風殘月”被譽為千古名句?!队炅剽彙肥钦n內自讀課文,但也可以做教讀課文,而《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揚州慢》作為課內自讀課文來處理,主要比較豪放派和婉約派的不同風格。
這首寫離情的詞,可謂淋漓盡致,備足無余。全詞圍繞“傷離別”而構思,層次特別清楚,語言簡潔明了。先寫離別之前,重在勾勒環境;次寫離別時候,重在描寫情態;再寫別后想象,重在刻畫心理。三個層次,層層深入,從不同層面上寫盡離情別緒,可嘆為觀止。
(三)鑒于以上兩點,設計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如下:
(1)知識與能力:領會唐詩、宋詞的藝術特點;初步掌握鑒賞古代詩詞的方法;以讀帶析,在朗讀中體味《雨霖鈴》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深刻體會《雨霖鈴》的融情入景,虛實相濟的藝術特色。
(2)過程與方法:通過詞中意象,具體領會唐代幾位詩人和宋代幾位著名詞人的藝術風格;通過理解文句,分析意境,以提高學生理解和鑒賞詞的能力。
(3)情感態度:體會作者的感情,領悟作者當時的理想;借助多媒體和教師對作品的體驗,帶領學生以真摯的感情品讀作品,培養詩歌興趣和文學素養。
2.重點:學習名句鑒賞的方法:易詞造意法;。
3.難點:理解景中見情、緣情設景的藝術特色(因為這是從鑒賞評價的層次來要求)。
二、說學法。
(一)學情分析。
1.大部分學生喜歡閱讀詩詞作品,因為詩詞語言的優美,情感的豐富很能吸引人,不喜歡的較少。但無論哪種對大部分學生來說,具體說說它美在何處,為什么這樣寫,都是一些難題,更不能很好地把握。
2.學生在初中和高一已學過詩詞,對詩詞的一般性鑒賞方法已初步掌握。
3.柳永是個著名的詞作家,早已為同學們熟知。他的作品很多,但平時學生接觸的不多,不知其風格如何,故而有很強的好奇心理。
4.中學教材中涉及的術語雖然不多,但學生普遍感到混亂。澄清這些相近的概念是學生準確運用這些概念的基礎。
(二)學法指導:
把握整體察背景品味詞語反復吟。
聯想想象悟主旨再現意境體詩情。
易詞造意賞名句求同辨異見風格。
熟讀背誦常積累改寫運用爭創新。
學生主要運用:快速閱讀法、圈點批注法、發現法、比較法、品析法以及討論法。例如:
1.誦讀法:朗讀要注意語言的節奏,體會作者的情感;。
2.揣摩語句法:主要是從句子所蘊藏的含義和情感入手;。
3.比較閱讀法:將要學的內容與已知內容進行比較,求同存異,加深理解。
三、說教法。
1.課型:自讀、討論、鑒賞。
教法與學法力求統一,運用多媒體演示既激趣,又能創設適宜的氣氛,更能增大課堂的容量。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形音色俱備的長處。誦讀法是語文教育與學習的傳統的優秀方法之一。結合詩論賞析法實際上是以前人的鑒賞理論來提高學生的鑒賞評價能力。想象意境法和名句鑒賞法都是詩歌鑒賞和教學的重要方法。
(1)誦讀法。大綱要求學生能“流暢地背誦詩詞”。朗讀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把握重音、語調、語速、體會作者的感情等。通過誦讀,使學生得出對本詞的整體印象,感覺文章的“氣質”。通過誦讀去發現精妙詞句,體會其作用。
(2)情境法。學生所獲取的知識百分之八十五都是通過視覺直接獲得的,情境法既有利于學生直接獲得感性認識,快速進入角色,又能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
(3)研討法。在高一開展的研究性學習的基礎上,開展課堂內的主題式研究。它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生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又有利于培養學生養成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4)名句鑒賞法??蛇x擇一些名句進行具體分析。將這些名句和其他詩詞進行比較,以增強學生內在的比較能力。
語文新大綱要求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師生互動性。教師在課堂上主要起到引導和組織作用。語文教學主要是主題式探研。以上四種教學方法充分體現了這一精神。此外還可靈活運用提問法、討論法、練習法和板書圖示法。
2.教學手段:幻燈片等多媒體手段,它既便于學生直觀,節約時間,又能利用情境營造課堂氛圍,引發學生的興趣,在獲取知識的同時能快速進入角色。
教學環節:聽——讀——析——賞——背——創。
步驟:
(一)導入:江淹有一名句,“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別賦》)我國古代這種寫離情別意的送別詩特別多,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學過或你自己感受很深的寫離別的詩句。
教師可適當提示:《別董大》《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等。
一面復習舊知識,另一方面為本課的教學提供比較的材料,讓學生很自然的進行新舊的聯系與比較。激發興趣,創設情境。
(二)讀。
試讀:回憶過去所學詞的知識,試讀本詞,考慮語調、語速及感情基調。將疑難之處標出。采用學生小聲讀的方式?!霸囎x”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可使學生明確自己掌握知識的情況,使課堂學習更具目標性。
聽讀:與自已剛設想的比較一下,與自己的讀法有哪些不同之處,為什么?
點拔:詞里的一些特殊句式的讀法,本詞中領字的停頓。此類知識不必過多分析與講解,讓學生通過比較而領會,然后在實踐中訓練掌握。
朗讀:一邊朗讀一邊想象一邊理解詞意。既是訓練朗讀,又是對課文的初步理解。在誦讀中體味詩歌的意境。獲得感性認識。
(三)初步理解。
1.推斷詞義。
(1)“寒蟬”“初”“念”“堪”等詞的意義。
(2)“留戀處蘭舟催發”的“處”應做何解?與“今霄酒醒何處”的“處”相同嗎?
(3)“此去經年”課本注為“一年”,你認為正確嗎?請說明理由。
質疑:學生互相質疑解疑。高二學生可培養這種質疑的態度與自已通過查找書籍解疑的能力。
2.討論:這首詞寫了什么景,抒發作者怎樣的感情。上下片各寫什么內容。
視學生討論的具體情況,相機點拔。結合板書理解此詞的主要內容,作者的感情和結構。從整體上初步把握詞的內容和結構,相對而言,這還是一種淺層次的理解,并不是難點。
(五)賞析。
1.理解“景中見情、緣情設景”的藝術特色。
(1)精講:簡要講解“景中見情、緣情設景”
注重其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概念的聯系,主要讓學生明確在文學鑒賞評價中經常使用一些近義概念。
(2)教學目標:中學教材中涉及的術語雖然不多,但學生普遍感到混亂。澄清這些相近的概念是學生準確運用這些概念的基礎。
2.賞析名句:“今霄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環節需要相機點拔,學生很有可能出現“有所感卻說不出”的情況。要通過誘導讓其品出名句的魅力所在。
(2)教學目標:名句鑒賞是詩詞鑒賞的一個重要內容和重要手段。先從語感入手,讓學生按自己的感受來說。讓學生理解意象與意境的關系:意境由意象組成。而意境制約著其中的每一個意象。一個成功意境中的諸意象幾乎是無可置換的。
(六)背誦。
學生互背互檢,要求當堂能背誦?!案褂性姇Z自華”背誦一定數量的優秀作品對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
(七)課堂練習。
討論:
1.王國維有一句很著名的話“一切景語皆情語”,試分析此詞中寫景的詞句以及這些詞句所抒發的感情。
2.作者在寫這三個場景時的側重點有什么不同。
點拔:
1.抓住文中的三個場景,“別前”“別時”“別后”,進行分析。
2.如學生有困難教師可用前三句作示范分析:前三句幾乎純用典型景物刻劃別前環境氛圍,寫景為主,而又筆筆含情。
3.引導學生從文體入手,“詞”相對于“七絕”來說,篇幅較長,它要求而且允許作者拓展筆墨,大開大合,充分抒寫自己的思想感情或表現一個比較完整的過程。
(八)總結:
結合板書總結:1.詞的主要內容;2.藝術特色;3.名句鑒賞方法;。
精講:可適當補充自己對此詞的感悟與認識。從理性的高度整體歸納評價全詞,為閱讀欣賞提供一個范例。
(九)布置作業:讓學生將此詞改寫成現代詩。
1.認知目標:
(1)在教學過程中,應用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對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進行遷移,使學生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掌握并理解分數乘分數的意義及算理。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對知識的遷移和處理能力。
3.情感目標:在教學中應用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進一步使學生感知數學的美,讓學生更加愛數學,學數學。
而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及其算理
根據教材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
分數乘分數計算方法的推理過程。
為了掌握本節課的重點,突破難點,我采用多種教法,使學生更加容易的學習本課,新課標準指出,教師在教學中是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根據這一理念,在教法的選擇上遵循:激導探放的原則,設置情景,誘導學生思考,操作,引導學生探究,鼓勵學生用所學知識去進行大膽的創新。
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處于主體作用,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參與狀態和參與度是影響教學效果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學法的選擇上,我從學生的主體出發,遵循了學中玩,玩中學,合作交流中學,學后交流合作的理念,這樣的設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教學能夠順利地進行。
根據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程序:
第一環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我通過復習引入新課:我在黑板上列一些分數乘整數的式子,叫學生進行計算,逐步引入分數乘分數的式子,引導學生思考,并板書這一節課的課題《分數乘分數》,這樣的設計,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同時又誘導學生對新知識進行思考。
第二環節:引入新課,自主探究。
在學習分數乘整數時,學生已經掌握了計算方法和算理,為此,這一節課我同樣采取相同的方法,叫學生用一張白紙折疊后的面積來表示分數乘分數的計算結果,并反復進行填涂,這樣做使學生在原有知識上進行知識的遷移,大大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同時又讓學生歸納概括出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法則:分數*分數=分子*分子作為積的分子,分母乘分母作為積的分母。
此時,我就在黑板上板書計算法則。這樣做使學生有成就感,對以后的探究更加感興趣。同時,我在黑板上演示幾組分數乘分數,叫同學們觀察,有什么特點,經過學生的小組交流得出:
1,分數乘分數所得的結果有分數,也有整數。
2.計算后的結果要進行約分,得到最簡分數。
今天聽了吳老師的課我覺得這節課真是與眾不同,雖然用的是舊教材,但卻以她對新課標深入的解讀講出了新思想、新理念。不敢點評,只是有以下二點思考。
通過這節課可以感受到吳老師不是在教教材、用教材在教而是站在教改的心理念的高度駕馭教材,設計中力求體現新課程強調的體驗性學習,創設一個分月餅的情景引導分數的興趣。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表示出自己所發現的生活中的一半。有的學生用畫圖的方法,一個圓分成兩半。有個學生在黑板上寫了“氵”,老師問:“這是什么意思?”學生說:“我姓江,‘氵’表示江的一半?!眮砝斫獠皇前阎R告訴學生,而是引導學生想一想從生活中哪里見過,體現了學生個性化的學習。又如:了解分數各部分名稱讓學生起名。小型辯論會等。不僅讓學生用腦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嘴說話,用手操作,用身體去親身經歷,用心靈去感悟、體驗,其中一個重要理念就為學生提供“做”數學的機會,在具體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交流活動中,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使學生的智慧受到挑戰,從而實現有效學習。教師都能夠以建構理念為依托,在原有的基礎上建構新知識,使學生創造力、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使他們主動地建構屬于他們自己的知識和對事物的理解。
學生已理解了什么是分數,但在如何表示上,吳老師并沒有強求學生一定用分數來表示,有的學生還在用畫圖的方法來表示。這時吳老師出示了5/100,讓孩子們來表示。結果大多數的孩子都采用了分數來表示,但仍有幾個學生堅持用他們喜歡的圖形來表示。吳老師沒有阻止他們,耐心地等待他們自己的發現。果然,畫了一會兒,一個孩子忍不住了,他告訴吳老師:“我不畫了?!眳抢蠋焼査骸盀槭裁床划嬃?”孩子說:“畫圖實在是太麻煩?!边@時,吳老師握著他的手說:“感謝你,終于接受了分數?!边@個時候,孩子完成對分數的認識是真實的,是自然的,是水到渠成的,他們是從內心深處接受了這一看似抽象卻簡潔明了的數學語言,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感受到了數學的美和力量。
我會向吳老師學習,把新課標理念貫穿在教學中,讓學生感受數學的魅力,使他們帶著數學的眼光去看待生活。
各位評委、老師們:
大家好!
曾聽到很多老師都說,字理識字在低年級段比較容易實施,而相對于高年段來說則比較困難,怎樣因材施教,讓高年段的字理教學“活”起來呢,今天我就以蘇教版教材六年級上冊《青海高原一株柳》中生字“ 韌”的字理教學,說說我的一些做法。下面是我教學流程:
同學們請默讀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這株柳樹沒有抱怨命運,也沒有畏怯生存之危險和艱難,而是聚合全部身心之力與生存環境抗爭,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韌勁生存下來,終于造成了高原上的一方壯麗的風景。命運給予它的幾乎是九十九條死亡之路,它卻在一線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綠陰?!?/p>
這段中的“韌勁”是一個生詞,你是怎樣識記和理解“韌”字的?是呀,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記住它的字形,左邊一個“韋”,右邊一個“刃”。
可是同學們,你知道左邊的“韋” 原來表示的是什么嗎? “韋”原來意思是經過去毛加工制成的柔皮,韋作偏旁時可表示皮革。 這是金文的韋字后來演變成小篆,為了書寫美觀方便,就簡化成了今天的楷體書韋。
右邊的“刃” 就是——刀刃,這是甲古文中的刃,它就像一把刀(課件刀)這上面就像刀柄,而這下面像刀背和刀鋒,后來演變成了小篆,這是今天的楷體書。
而刃表聲兼表意,跟“韋”合起來,表示皮革堅固,用刀刃都難以割斷,所以“韌”,它是會意兼形聲字。韌有柔軟堅固的意思。同學們,你還認識跟“韌”字形相近的其他字嗎?(有草字頭的紉,有心字底的忍還有單人旁的仞,車字旁的……)
同學們,韌它有柔軟堅固之意,讓你想到了跟韌有關的哪些詞呢?(柔韌、韌性、堅韌等)
如果單單從字面上理解,課文中的“韌勁”是什么意思?(是一股用鋒利的刀刃都難以割斷的勁!這是一股柔韌堅固的狠勁?。?/p>
那這股韌勁是如何的難以割斷?請同學們聯系上文中的句子說一說。(這是一股經歷過多少次虐殺生靈的高原風雪,凍死過多少次又復蘇過來的的勁;這是一股經歷過多少場鋪天蓋地的雷轟電擊,被劈斷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條的勁;它無疑經受過一次又一次摧毀,卻能夠一回又一回地起死回生的難以割斷的韌勁?。?/p>
這股韌勁又是如何的柔韌堅固?請大家再聯系本段說一說。(它沒有抱怨命運,也沒有畏怯生存之危險和艱難,而是聚合全部身心之力與生存環境抗爭的柔韌堅固的勁;命運給予它的幾乎是九十九條死亡之路,它卻在一線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綠陰的狠勁。)
同學們,古今中外,像具有這樣用刀刃都難以割斷的,柔韌堅固的狠勁,現實中這樣的人有誰?(司馬遷他發憤寫《史記》,談遷他厄運打不垮,還有海倫凱勒,張海迪等等)
同學們,在人生的道路上,生活和命運不可能公平公正,但只要心中一直充滿希望,憑借自己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韌勁去努力,生命就會產生奇跡。面對命運,我們每個人都要有那股用鋒利的刀刃也難以割斷的韌勁!
以上就是我對“韌勁”一詞的教學設計,我分三步走,先理解詞語的本義,再聯系上下文去理解詞語,加深對詞語的感悟和認識,最后拓展到現實生活中去理解運用。生詞只有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才會體現它們的含義,只有放在相應的語言環境中,不孤立開來,不為單純的字理而字理,不為單純的識字而識字,這些詞的意義學生才能真正的去領悟、理解和運用。詞語教學,不是語文教學的點綴,而是貫穿于整個語文教學的全過程。我們語文老師的一個重要職責,就是帶領學生“沉入詞語的感性世界”(李海林語),和學生一起“在漢語中出生入死”(王堯 語),運用多種方法,走進詞語的世界,因材施教,讓高年段的字理教學活起來。
我的說課完畢,歡迎大家能給予指導,謝謝!
(一)教材分析:
《賣報歌》是我國著名音樂家聶耳根據舊上海一個小報童的真實生活經歷創作的一首歌曲。歌曲為五聲宮調式,四二拍,基調樂觀活潑,形象單純,結構短小,是四個樂句的單樂段結構。這三段歌詞在演唱時要進行不同的情感處理。因此,本節課我以音樂審美為核心,重視音樂情感體驗,鼓勵音樂表現為基本理念,培養學生自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生動地表演歌曲內容。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創設特定的音樂情境,引導學生聆聽和學唱歌曲《賣報歌》,在生動的歌聲與表演中表達出對小報童生活經歷的感受。
(2)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能用心感受歌曲情感,學習小報童在艱苦的生活環境中所保持的樂觀、自信、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3)技能目標:通過歌曲情感的表現,訓練學生通過音色、力度、速度、表情、動作等音樂要素的變化得到體現。鼓勵學生創造性地參與,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和表現力,并在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正確的評價能力。
(三)教學重點:
(1)學會正確演唱歌曲。
(2)能對歌曲進行歌表演的創作。
教學難點:
(1)后十六節奏的正確演唱。
(2)使用打擊樂為歌曲伴奏。
(四)教學準備:
錄音機、磁帶、課件、報紙等與多媒體相結合。
三年級的學生通過兩年來的學習,掌握了一些基本節奏,積累了少量的學習經驗和方法,有一定的探索新知的能力,但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更要求我要利用學生的已有學習經驗和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完成教學目標。
本課我通過運用故事法、聽唱法、談話法等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吸引學生,為他們提供了充滿自信地感受音樂、表現音樂、體驗音樂的機會。同時充分利用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使之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整個教學活動成為師生之間不斷進行思維交流與心靈溝通的過程。
1、體驗感知法:通過體驗舊社會貧苦的孩子小報童的悲慘生活經歷及他對待這種生活那種樂觀向上的態度,從而感受到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并且要學習小報童樂觀自信的對待每一天的學習生活。
2、自主探究式學習法:通過自己對歌曲的理解,比較選擇最適合體現歌曲內容的演唱方法,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與表現力。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首先,我讓學生觀看視頻圖片,從而引出一位特殊的賣報人物——解放前舊社會窮苦人家的孩子——小報童,然后我以講故事的形式來介紹歌曲的創作背景和作者,把學生帶入解放前舊社會這個環境當中,使學生懂得音樂來源于生活。接著,我再設置一個疑問——真正觸動著名作曲家聶耳的是掩藏在小報童單薄破舊的衣衫后閃閃發光的東西——就是對待悲慘生活的態度,那是什么呢?請同學們用心聽了歌曲后就會感受到的,從而自然的引出課題《賣報歌》,使學生初步感受歌曲的內容及情感,為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作了必要的鋪墊。
(二)聆聽學唱,突破難點
1、不同方式的兩次聆聽歌曲的第一段。
2、填詞演唱,發現節奏問題,并進行節奏念白。
3、學唱第二段時,后十六的節奏再次應用。
4、學唱第三段,讓學生自行突破。
說明:這樣循序漸進教唱既遵循了音樂學科的特點,又符合三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
(三)介紹、使用打擊樂器
1、引導學生認識打擊樂器——沙錘。
2、唱、奏兩種形式體驗音樂快樂的情緒。
說明:唱、奏、兩種形式的體驗音樂,會把同學們的愉悅推向了高潮,完成了最初設定的激發學生對于音樂喜愛的情感目標。
(四)動作創編——動作表現與歌曲的情感結合
1、嘗試對歌曲的表演創作。
2、分組進行,教師巡視幫助。
3、分組表演,進行評價,改進提高。
說明:新課標中鼓勵音樂創造,注重個性發展,教師應為學生提供發展個性的可能和空間。
(五)教學評價
在生生互評,師生共評的評價過程中,能使學生達到感受自我,正確評價自我的目的。
我說的內容是小學數學第四冊的有余數的除法。
有余數的除法,是從表內除法向表外除法過渡的橋梁,是學習多位數除法的基礎。從教材上看,內容抽象,概念性強。從學生方面看,學生剛學過表內除法,比較習慣用乘法口訣來求商,而有余數的除法不能直接從乘法口訣中求商,要用豎式計算,但對于豎式每一步的意思以及具體寫法學生較難理解??傊?,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學習掌握這樣一個知識跨度較大的內容,是比較困難的。
1、通過擺一擺,分一分,以及生活中的大量實例,來理解“余數”這一基本概念。
2、學會有余數除法的試商方法,書寫格式,能進行簡單的有余數除法的計算等一系列基本技能。
3、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綜合性的應用問題,培養學生觀察判斷及邏輯推理能力。
本課的重點是:知道什么是“余數”
本課的難點是:理解為什么“余數要比除數小”
我主要通過游戲“猜猜看”。(在規定的時間內讓學生在紙上依次畫紅、黃、藍三種顏色的圓圈,比一比誰畫得多,畫好后,將自己畫的個數數出來寫在張上,老師不用看,就能猜出你所畫的最后一個的顏色。)這個游戲的設計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為后面的學習埋下伏筆:小朋友們學完了這節課,也能和老師一樣能猜出圓圈的顏色了。
在這一環節我主要通過大量生活中的實例,讓學生來感受“余數”。
(1)讓學生來分一分桔子。6個桔子平均分成3份,7個桔子平均分成3份。
在分好后說一說,兩次分有什么不同?學生會說出第一次分分完了,第二次怎么分都有一個剩下。這就讓學生初步感知余數的概念,觸及到新舊知識的連接點上。
(2)將11個蘋果平均分給3個小朋友,設問:如果每人分2個,剩下5個,可以這樣分嗎?這時就有學生會回答,5個還能再分給3個小朋友每人1個,還剩下2個,這時老師追問:2個還能再分嗎?學生會回答,不能分了。通過這個壞節,讓學生有了“不能再分的就是余數”這一基本概念。
(3)老師手中有10顆五角星,要獎勵給今天表現最好的4位同學,應該怎么分???誰來幫助老師來分呢?讓多個學生上來分一分,老師對他們分的結果給予評價,讓學生更深刻地明確“不能再分的就是余數”。
對前面分的結果用數學方法表示出來,再翻開書本50頁,參照例題,來自學有余數的除法的橫式、豎式的寫法。教師在學生寫完后給予簡單點評并說明各部分的意義。我認為這部分學生在前面學習了除法豎式的基礎上,完全可以自學。
接下去通過評價性的活動,看看小動物們做對了嗎?出示三個豎式,來比較,觀察除數和余數的關系,會發現其中一個小動物粗心大意做錯了,余數比除數大了,還能再分。這一環節讓學生進一步明確了不能再分的才是余數,也就是“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通過直觀的練習,40÷7,26÷6,讓兩位學生上來板演,別的學生下面做。做完后集體講評。這一環節可以很清楚地發現學生掌握新知的情況,并可以根據學生的錯誤來鞏固試商的方法,其實明確了“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試商也是不成問題的`了。
這時候學生有種躍躍欲試的心理,通過學習這節課的知識,來想一想,老師是用什么方法這么快說出圓圈的顏色的,我們能不能用這種方法來試試呢?這時師生共同來探討這一方法,從而掀起課堂上的一個小高潮。在抓住學生的閃光點,找到方法后,讓學生來猜一猜。然后設問: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例子,讓學生先來說一說。教師可舉一個例子:我們班去春游,要去劃船,每條船最多坐7人,我們班39個小朋友要用多少條船?這一例子將數學問題引用到生活中去,讓學生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讓學生來說一說這節課我們學到了什么?
總的來說,這節課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在不知不覺中理解了“余數”的概念,并提高了自己的思維判斷能力。
《西游記》的故事中我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著得益于它離奇曲折的故事情節和鮮明的人物形象,而本文中小圣與大圣的斗法,多次變化,正是情節曲折離奇的具體體現。孫悟空是“人、神、猴”的化身,它的機敏、堅毅及無畏精神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在“知識與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我把“了解神話故事離奇曲折的特點”及對人物形象的理解作為本課的教學目標。
要想透徹理解本文,必須讀原著,把課內閱讀延伸到課外閱讀。這樣就必須把速讀這種讀書方法教給學生。另外,《西游記》語言生動形象,詼諧幽默,所以在“過程與方法”方面,我把“速讀”“品讀精彩語言”作為教學目標。
教學重難點一般體現在教學目標中?!段饔斡洝肺说脑蛑痪褪恰扒垭x奇的故事情節”,所以把“掌握課文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作為教學重點之一?!段饔斡洝冯m然是神話,但也有其深刻的社會意義。正如《聊齋志異》一樣,有對黑暗現實的批判,更有對人性真善美的褒揚。所以,把“感受孫悟空機敏、堅毅的品質和無畏的反抗精神,激發學生對孫悟空的喜愛之情”作為本課的又一重點。
由于《西游記》是長篇古白話小說,其語言特征、遣詞造句、方言運用等方面都與現代語法有較大差別。如“掣棒抽身就走”“走到那里不見了”等句子,“那”與“哪”、“帥”與“率”、“攛”與“躥”等通假字,“樗樗”“花鴇”“躘鍾”等生僻字,學生較難理解。所以,“體會本文的語言魅力”是本文的教學難點。
1. 默讀法。在感知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默讀,并有一定的速度,激發學生的閱讀體驗,準確把握人物形象,為培養學生的速讀能力打好基礎。
2 討論法。就情節發展、傳神筆法和課文結構、主題、人物形象等解讀設疑。更要鼓勵學生提出疑問、合作探究、深入品讀神話故事。
3. 探究拓展法。由于本文是長篇節選,與本文相關的情節很多,可以讓學生在課外搜集整理。
1. 默讀,帶著問題、思考著讀。
2. 課外閱讀,自己動手搜集資料,豐富本文情節。
3. 自查工具書,解決生字、生詞。
4. 合作探究。鼓勵學生自主質疑,合作探究,使學生學有所疑,學有所獲。
1. 導語。
由于同學們都熟悉孫悟空,可以直接導入。
2. 知識準備,檢查預習。
(1)生字、生詞(結合工具書和課后注釋)。
(2)作者。
(以上內容用多媒體顯示)
(3)題解。
3. 整體感知課文。
問:本文有哪些情節?據此可以幾部分?
學生小組探究后交流,教師明確。
全文可以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斗敗被圍。第二部分:二者斗法,多次變化。第三部分:再次被圍。
4. 合作探究,研讀課文。
問:你喜歡本文的哪些情節?為什么?
(要引導學生說出“情節”及“原因”,說“原因”要包括“人物形象、特點、語言特點等。)
問:通過前面對情節的賞析,你喜歡本文的那個人物?為什么?
(引導學生分析本文的人物形象:孫悟空、二郎神)
問:本文人物形象鮮明,作者是運用了哪些手法來表現的?
(引導學生體會本文的語言特點:生動、準確、形象、詼諧、幽默等。)
5. 拓展延伸。
(1)請學生補充講述與本文有關的情節,也可以是人物別號、人物之間的關系、人物的結果等,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2)談學習本文后的感悟:主旨。
6. 課堂小結。
7. 布置作業。
(1)課后練習。
(2)課外閱讀原著《西游記》。
在學習課文之前,我們先來了解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學生齊讀:
1 朗讀課文,概括故事情節。
2 深入文本,品析情節,暢談趣味。
明確了方向,讓我們開始今天的學習。
孫悟空學的本領,又向龍王討得如意金箍棒后大鬧天宮。玉帝派李天王率十萬天兵天將都拿孫悟空沒辦法。這時,觀音推薦了二郎神擒拿孫悟空。本課的故事就是從這里開始。
題目簡析。
課件出示:
請大家朗讀課文,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故事情節。
師:文中有許多生字詞,課下注釋有的,請大家直接把注音注到文中,沒有的,你平常也沒有積累的圈出來,一會兒咱們一起解決。
師:大家都讀完了,咱們先解決字詞問題。
生1:翎 師:鱖魚
生1:概括故事情節。
師:為什么齊天大圣那么厲害,卻被二郎神逼得有點兒心慌呢?你從哪兒能找到依據呢?
生1:從第一段孫悟空看到自己的猴子猴孫被抓不覺心慌。
師:從這個情節可以看出什么呢?
生:孫悟空有情有義。
課件出示:
請大家再讀課文,劃出文中你覺得生動有趣的地方,說說你的看法。
生:孫悟空變土地廟,尾巴豎在后面變作旗桿。我覺得很有趣。
師:露出破綻讓我們覺得有趣味,還有什么地方展現了這種破綻之趣嗎?
生:孫悟空和二郎神一個變魚,一個變魚鷹的描寫。
板書:趣在破綻
師:文章中作者描寫了大小圣的哪些變化?
生:七次。
板書:趣在變化。
師:文中二郎神對孫悟空的稱呼有哪些?表現出人物什么樣的特點?
生:看不起孫悟空。
師:孫悟空無所顧忌,想變什么變什么。即使最低賤的花鴇。而二郎神卻不愿意再跟他比??梢娝允焉矸?。這種性格上的反差讓人覺得很有趣。
板書:趣在反差。
師:正是這種趣味,讓我們對《西游記》愛不釋手。我們今天著重對文章的趣味性進行品析,也正是希望大家以后在寫文章的時候,能借鑒作者的寫法,讓自己的文章更加生動有趣。
請大家試著描寫一段同學間發生矛盾的情形,想想怎樣寫得生動有趣?
生:可以寫出人物的不同性格??梢圆捎貌煌拿鑼懭宋锏姆椒???梢杂铆h境來烘托人物。
師:希望大家通過今天的學習可以為以后的寫作提供一點幫助。下課。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kouhaodaquan/60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