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初二教案的編寫,幫助學生形成系統學習的思維方式。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初二教案范文,希望對大家的教學有所幫助。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注釋:
1.題解:這是杜甫青年時期所寫的一首五言古詩,岳:高大的山,這里指泰山。2.岱宗:對泰山的尊稱。泰山別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夫如何:怎么樣。3.齊魯:原是春秋戰國時代的兩個國名,在今山東境內,后用“齊魯”代指山東地區。未了:不盡。4.造化:大自然。鐘:聚集。5.陰陽割昏曉:古代山南叫“陽”,山北叫“陰”。此句是說泰山很高,在同一時間,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6.決眥入歸鳥:決:裂開。眥:眼眶。決眥:極力張大眼睛。入:收入眼底,即看到。7.會當:應當,定要。凌:登上。
詩句大意:
第一二句:岱宗究竟是怎樣的雄偉壯觀呢?齊魯大地上它青翠的山色連綿不斷,望不到盡頭。
(設問領起,答句遠望其廣闊綿延。)。
第三四句:大自然在這里聚集了所有了神奇秀麗,高聳險峻的泰山山南山北判若黃昏和清晨。(近望泰山,寫出其神奇秀麗和山勢之高。)。
第五六句:山中生出層層云氣,心胸為之激蕩,極目遠望,歸巢的鳥兒盡收眼底。(寫細望黃昏時的山景和產生的感受。)。
(前六句寫盡泰山景色,突出泰山氣勢,流露出詩人對祖國河山的熱愛。)。
第七八句:總有一天,我一定要攀登到泰山的絕頂,到那時,俯瞰群峰,它們將是多么渺小!(篇末點睛,寫由望岳而生的登岳的豪情壯志,也包含了人生的雄心壯志。)。
主題思想:
1、正確、流利的朗讀詩歌,感受葉挺將軍對國民黨反動派黑暗統治的憤慨,對革命必勝的信念和為共產主義事業而獻身的壯志豪情。
2、抓住關鍵詞語,理解詩歌的內容。重點分析詩人在“爬出來”和“在烈火中得到永生”兩者的選擇,體會詩歌兩個“自由”的內涵。
作者。
葉挺(1896-1946),原名為詢,字希夷,廣東惠陽人,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者之一。毛澤東曾當面稱他是“共產黨第一任總司令,人民軍隊的戰史要從你寫起”。他開創人民軍隊之路的功績以及崇高的氣節,將永世流芳。1924年赴蘇聯東方勞動大學與軍事學校學習。1925年回國。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曾任國民革命軍獨立團團長、二十四師師長、十一軍軍長。1927年先后參加南昌起義和廣州起義??箲饡r任新四軍軍長。1941年皖南事變時被國民黨非法逮捕,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饒,湖北恩施,廣西桂林等地,最后移禁于重慶“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集中營。1946年3月4日,由于中共中央的堅決要求,始獲自由。出獄后即電中共中央請求加入中國共產黨,于3月7日經中共中央批準。4月8日自重慶飛返延安,途中因飛機失事遇難。
導入課文。
1941年的“皖南事變”葉挺被蔣介石無理扣押后,被關入桂林一個潮濕的山洞中,他為表示抗議拒絕理發。一年多后,蔣介石認為他嘗夠了苦頭可能會被軟化,下令押往重慶。葉挺下飛機時頭發胡子都很長,手持一盞油燈。別人問白日為何舉燈,葉挺回答說天還未明,對國民黨的黑暗予以了辛辣的諷刺。到重慶后,蔣介石當面勸他\'悔過\',還許以戰區副司令長官之職。葉挺斷然拒絕,只要求釋放被囚的新四軍人員。蔣介石惱羞成怒,又把他關入\'中美合作所\'單獨監禁。直到1946年才在中國共產黨的營救下釋放,可是,一個月后,他同夫人一起坐飛機回延安,因飛機失事而犧牲,毛澤東為他題詞“為人民而死,雖死猶榮?!苯裉煳覀円獙W的《囚歌》,就是葉廷在獄中寫的詩歌。讓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來學習這首詩。
內容分析。
1.它為什么不叫“囚詩”而叫“囚歌”?
第一節。
2、這里的“人”和“狗”指的是什么?
答:“人”指堅定的革命者,“狗”指革命隊伍中的叛徒。
3、讀完這節詩,你明白了什么?
答:“為人進出的門緊鎖著”是指牢房中的革命者所要走的路被敵人鎖得緊緊的。
“為狗爬出的洞敞開著”指為牢房中的叛徒所準備的道路是敞開的,只要你叛變革命,隨時都可以爬出牢房。
“一個聲音高叫著——爬出來吧,給你自由!”指國民黨反動派在聲嘶力竭地叫喊誘騙革命者變節投降充當叛徒。
過渡:這一節詩揭露了國民黨反動派對革命者。當時擺在獄中革命者面前的只有兩條路:堅貞不屈,意味著失去自由,甚至生命;充當叛徒,出賣革命,將得到自由。作者選擇哪一條路呢?第二節詩告訴了我們。
第二節詩。
4、思考:作者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做出怎樣的回答?
我迫切希望得到自由,但我深深地明白一個道理——真正的革命者是決不會向敵人屈膝投降當叛徒的。
5、這節詩中也有一個“自由”,它跟第一節詩中的“自由”有什么不同?
第一節詩:所謂的自由;第二節詩:真正的自由。
6、作者要什么樣的自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表達葉挺同志決不向敵人屈膝投降的決心,表現了革命者堅貞不屈的革命氣節。
過渡:為什么葉挺同志有這么強烈的決心,是什么支持著他為革命事業而獻身?我們來看第三節。
首聯岱……未了。譯文泰山到底怎么樣?在齊魯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沒有盡頭。賞析:以設問統領下文,寫驚嘆仰慕之情,以一望無際的青翠之色烘托泰山高聳入云,蘊含詩人對祖國河山的熱愛。未了:不盡。以距離之遠烘托泰山之高。
頷聯造化……昏曉。譯文大自然將神奇和秀麗集中給了它,山南山北的天色分成明暗兩部分。賞析:“造……秀”,表現泰山景色神奇秀麗的特點?!扮姟保杭?、匯聚。用字精當,言簡義豐,極富神韻。擬人,將大自然人格化,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泰山的神奇秀麗?!案睢保簲M人,用字精當,煉得極好,用詞精準,言簡義豐,極富神韻,形象地寫出了泰山像一把碩大無比的利劍把山南山北的陽光分割成明暗兩部分,形成不同的景觀的樣子,從側面表現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和高聳陡峭、挺拔險峻、高大雄偉的特點。該聯虛實結合,突出了泰山神奇秀麗、高大巍峨的特點。
頸聯蕩胸……歸鳥。譯文望著層云疊起,不禁心胸激蕩。目送歸鳥入巢,眼眶幾乎睜裂。
賞析:“蕩胸……歸鳥”,寫細望,夸張,生動地寫出了詩人對泰山迷人景色的陶醉,表現對祖國山河的喜愛和贊美之情?!吧薄叭搿保壕唧w形象地表現了詩人心情的激蕩和眼界的空闊。
尾聯會當……山小。譯文一定要等上泰山的最高峰,放眼望去,所有的山就顯得矮小了。
賞析:“會當……山小”,寫出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人生高峰,俯視一切的精神和氣概。再次突出泰山高峻,表現詩人廣闊的心胸和非凡的氣魄,體現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
1.走進作者:
星新一:(1926—1997),日本科幻小說家,他堪稱日本科幻界的一個奇才。以1000多篇精巧別致、富于哲思的超短篇小說響譽世界。于1956年加入飛碟研究會,1957年和柴野拓美一起創辦了日本最早的科幻小說雜志《宇宙塵》,為日本科幻文學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這個刊物培育了許多專業的科幻作家。除了科幻作品外,他還寫了大量推理小說、幽默小說、散文及隨筆。1976年他榮獲日本推理小說家協會大獎。在科幻方面,代表作有短篇小說《有撒旦的王國》、《最后的地球人》、《未來伊索寓言》、《惡魔天國》,長篇小說《聲之網》《夢魔的標靶》等。
2.寫作背景:
《保修》選自星新一的《一分鐘小說選》,其特點是借助非現實筆法,反映出他在現實生活中的獨特的感覺,表現出存在于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和矛盾,語言簡練質樸,趣味盎然,富有教育意義。
3.知識鏈接:
保修:就是購買商品后,商家在一定時間內,負責免費修理。是現代社會商家針對顧客做出的一種售后服務保證。
小說:是以刻畫(人物)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它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小說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節、環境(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小說的分類,按其篇幅長短分為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和小小說。
微型小說:本文是一篇微型小說。微型小說又名小小說、超短篇小說、袖珍小說、一分鐘小說、或百字小說等。原屬短篇小說范疇,后發展為一種獨立的文學樣式。其性質被界定為“介于邊緣短篇小說和散文之間的一種邊緣性的現代新興文學體裁”。
微型小說三要素:立意新穎、情節嚴謹、結局新奇。
寫作上四字追求:微、新、密、奇。一、微:指的是篇幅微小,不超過一千五百個字。二、新:指的是立意新穎,風格清新。三、密:指的是結構嚴密。四、奇:指的是結尾要新奇巧妙,出人意料。
4.學法指導:(磨刀不誤砍柴工,方法很重要喲!)。
本文是一篇微型小說,時代性很強,故事情節簡單易懂,但安排跌宕起伏,學習時要采用圈點批注的方法,把重點語句加以勾畫,體會文章的主題。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速讀課文,掌握文中“吝惜、悲鳴”等重點字詞;。
2.細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所要揭示的社會現象。(重點)。
學習過程:
一讀課文,掌握重點字詞。
1、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圈畫生字詞,結合課下注釋或利用工具書解決。
重點掌握下列字詞(下面是易讀錯、易寫錯的字和重點的詞語,你一定要掌握哦!)。
給加點字注音并解釋下列詞語:
彬彬有禮:
先發制人:
吝惜:
饒舌:
噩夢:
稱道:
學習目標:
1.注重朗讀,在朗讀中梳理文章脈絡,品味哲理式句子的深意。
2.理解文章用具體可感的事物來表現抽象意義的巧妙構思。
3.依據課文,延伸閱讀,培養珍惜時間、珍愛生命的思想意識。
學習過程:
一、明確目標(自讀目標,明確本節課的方向,課堂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課前熱身(充分利用提前學習學案的時間,對課文進行預習,感知。)。
(一)背景說明及人物介紹(圈劃出你認為重要的信息,并摘錄到書上)。
馮驥才(1942~),當代作家。任天津市文聯主席。著有長篇小說《義和拳》(與李定興合寫)、《神燈前傳》,中篇小說《神鞭》,獲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部分作品已被譯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國外出版。馮驥才以寫知識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歷史故事見長。注意選取新穎的視角,用多變的藝術手法,細致深入的描寫,開掘生活的底蘊,咀嚼人生的況味。南帆本名張帆,現任福建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兼文學研究所所長。同時為福建師范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南帆主要從事現當代中國文學和文學理論研究,目前已出版了《理解與感悟》、《沖突的文學》等學術著作。他寫作和出版了《文明七巧板》、《星空與植物》、《追問往昔》等多部散文著作。
(二)自讀課文,做好預習批注。
1、標示文章的自然段。
2、自讀課文,標出讀不準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詞語。(通過查工具書解決并掌握)。
馮驥才()平庸()純粹()嵌入()載體()。
了無痕跡()倒行逆施()黯淡無光()刻骨銘心()。
了無:僥幸:
倒行逆施:
個案:致力:
3.感情朗讀,整體感知。
(2)請引用文中的一句話,概括本文的主題.
(根據作者手跡抄錄)。
為人進出的門緊鎖著,
為狗爬走的洞敞開著,
一個聲音高叫著:
爬出來呵,給你自由!
我渴望著自由,
但也深知到——。
人的軀體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
我只能期待著,
那一天——。
地下的烈火沖騰,
把這活棺材和我一齊燒掉,
我應該在烈火和熱血中得到永生!
歌詞版。
為人進出的門緊鎖著,
為狗爬出的洞敞開著,
一個聲音高叫著:
爬出來吧,給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軀怎能從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將我連這活棺材一起燒掉,
我應該在烈火與熱血中得到永生!
課文版(2014年)。
為人進出的門緊鎖著,
《囚歌》課文原文。
為狗爬出的洞敞開著,
一個聲音高叫著:
爬出來吧,給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軀怎能從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將我連這活棺材一齊燒掉,
我應該在烈火與熱血中得到永生!
課前預習:1、閱讀課文,標出生字新詞,并自己查字典解決。
2、借助工具書了解課文有關文學常識。
課程標準:1、比較學習,理解兩篇文章內容。
2、認真閱讀,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1、通過閱讀,理解文章并積累文中的生字詞語。
2、品味文章語言,理解文章的主旨。
3、體會作者感情,增強愛國主義精神。
4、學會多角度體驗和感悟事物。
重、難點:理解文章主旨;增強愛國主義精神。
評價任務:1、能利用相關資料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借助工具書,感知文章內容。
3、分析語言特色,學習作者寫法。
4、通過閱讀,樹立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導入:
(播放課件:黃土高原圖片)同學們,看完圖片你對黃土高原有怎樣的感受?黃土高原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她養育了炎黃子孫,有人認為她是剛毅不屈精神的化身,學完此課,也許你會感同身受,請看我們今天的學習目標吧。(出示學習目標)。
二、自主學習:
1、積累生字詞。
北麓峁墚塬長髯逶迤褶皺颯然喑啞粗獷商賈。
甲胄玉輦剽悍膂力貧瘠銼刀曝熱器械侃動輒。
嗆縱橫捭闔折煞窒息諦聽豁谷高亢牽強邏輯。
嘶啞所向披靡荒冢影影綽綽繾綣。
這篇文章不但相當有魄力地表現了西部的大自然的特征,而且也在顯示著他自己的靈魂的風貌。開始筆酣墨飽地謳歌生命的偉力和自然的造化,謳歌大西北的雄渾與蒼茫,浩瀚戈壁上的黃沙,原本是無知無覺、無性無靈的。但它成了《悟沙》的抒寫對象后,便幻化為西部的象征和語言。它不僅擁有剛柔相濟的容貌和動作,而且還表現出性格上的熱情與沉默,暴虐與纏綿,以及渴望讓人聽懂的永不消歇的傾訴。
(二)重點語句。
我把黃沙視作西部的語言,我陶醉于我的發現,我把它渲染得絢麗多姿,魅力無邊。
解析:這正好說明在他心靈中,有著這種特有的精神氣質。否則他不可能對于西部大自然的地貌殘缺特征,欣賞到了這種程度,他竟這樣強調:“我堅信,讀懂了沙子就讀懂了西部,讀懂了柴達木?!眲⒃e先生看到了什么,什么東西最使劉元舉先生才思得以激發,我們就知道他的心靈風貌,或者說,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他是一個什么的家伙,或者文雅一點說,他所追求的是一種什么樣的藝術人格。
(三)寫作特點。
這篇文章的最大特點不在于他的強悍和奇詭,不滿足于用他的眼睛去享受奇詭風景的刺激。譬如,在本文中,元舉的生命激情總是被目光里的恢宏、堅忍或崇高所喚醒、所牽動:“因為松散而任人宰割,因為松散而過于低賤,因為松散而形不成氣候,更形不成風景。但是,在這里我看到的沙子卻具有著偉大的魅力。這種偉大魅力是來自一種群體意識。它足以震動天地萬物,更能夠震動人類?!笔紫仁钦饎游业氖撬铰糜尉包c的大跨度的思緒,從空間來說,有對于舒適生活對人消極作用的批判,還有西部的鹽堿使得人有幾乎是與生俱來的強悍和悲壯;從時間來說,有從二億年前地殼變遷的很有歷史(教學案例,試卷,課件,教案)氣概的想像;還有敦煌文化被劫掠的深沉的文化憂思。他奉獻給讀者的,不僅僅是自然景觀、人文景觀,而且還有他自身的內心景觀,正因為這三種景觀的自由組合,使得他的散文在如此廣大的時間和空間的廣度上和心靈的深度上展開,在他寫得最精彩的地方,頗具震撼的效果。
(四)課后練習解答。
第一題:劉元舉的散文的最大特點不在于他的強悍和奇詭,不滿足于用他的眼睛去享受奇詭風景的刺激,而是以他的心去作“精神的旅程”。如:“我固執地按著自己的邏輯解釋它這生生不息的鳴叫。也許這很牽強,但是,很有意義。古往今來,那么多的文人墨客傾聽過它的呼叫,而如此感悟者,非我莫屬。實為幸哉!”劉元舉不但描述著這種情境,并且把它變為一種震撼人心的心靈熔爐來追求。他不但相當有魄力地表現了西部的大自然的特征,而且也在顯示著他自己的靈魂的風貌。楚楚心清如水,人淡如菊,能用第三只眼看世界,心中有清澈的山水與純凈的藍天,因為,心中有一樹菩提,超然,開著微笑的花。如:“草原上天有多大,草就有多廣。天空只像是草原的一件總不合體的藍綢衣。草的長大在與天空賽跑,草贏了。綢衣接了又接,還是捉襟見肘?!背纳⑽脑?,不會像針貶時事的詩那樣冷峻,一針見血,也不會填充著媚俗和銅臭,唯有凌空和精致,氤氳著禪意的詩情,才是她的真正特色。
第二題:“所有的人文背景都隱退了,只剩下天地人”表現了草原強大單一的遼闊。使人覺得唯有浩瀚自然的存在,所以,所有的人文背景都退隱了,只剩下天地人,自然,在曠遠天地的面前,人只會覺得自己如此渺小與微不足道?!陡咴?,我的中國色》也是這樣如:“暮云垂落下來,低矮的天地盡頭,走來一個小小的黑點。一個軍人?!薄昂肋~的西風從長空颯然而至。他的衣襟和褲角同時低唱起喑啞而粗獷的古歌。剎那間,他獲得了人與天地自然、與遙遠的初民時代那種無縫無隙的交合。是一種虛空又充實,疏朗又密集,渺小又雄大的感覺?!?/p>
第三題:《悟沙》最后兩段寫了“我”的深情思索,但卻似乎沒有結論。表明他不但相當有魄力地表現了西部的大自然的特征,而且也在顯示著他自己的靈魂的風貌。有一種敦煌文化被劫掠的深沉的文化憂思。作者回到了他體悟最深的生命哲學上來?!陡咴?,我的中國色》的結尾:“他想,有了這些男子漢,高原,這金子似的高原便不會死去。因為軒轅柏在這里扎著一根粗大的、深邃的根莖。這個人,這個軍人,就是我?!薄败庌@柏”則是中華民族的象征。讀這篇文章時的震驚如在波濤洶涌般的激情里,人才不會再為風花雪月而陷入本是虛無的憂傷,才會找回應有的凌云壯志。這個軍人讓我肅然起敬。讓讀者感慨良多。中國需要這樣的人。
讀《三峽》,完成7—10題。
三峽。
酈道元。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p>
7.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思。(2分)。
(1)沿溯阻絕溯:________。
(2)屬引凄異屬:________。
8.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2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9.閱讀文中畫線的語句,發揮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話描述“清榮峻茂”在你的腦海中呈現出的畫面。(3分)。
10.請你從下面兩題中任選一題作答(2分)。
(1)上文描繪了三峽的景色。說到三峽,你會想到的古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當你眼前呈現出長江寬闊的江面上帆船航行的景象時,你會想到的古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7.(1)逆流而上。(2)連續不斷。
8.(1)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見太陽,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見月亮。(2)即使乘著快馬駕著清風,也不如船行得快?!窘馕觥勘绢}考查對文言句子的翻譯。文言句子的翻譯要遵循“增、刪、替、補、留”的翻譯原則,同時根據現在的語言習慣對語序進行調整。注意對句中關鍵詞“自非”“亭午”“夜分”“曦”以及“雖”“奔”“御風”“以”的翻譯。
9.每當春冬之季,三峽的景色格外美麗,江水滔滔,魚兒在其中歡唱,樹木茂盛不受拘束任意生長,山勢高聳,青草茂盛,色彩鮮艷生機勃勃。意境明快,讓人感到心情愉悅?!窘馕觥勘绢}考查對文言句子所呈現的意境的理解與表達。首先要明白該句所呈現的意境,“清榮峻茂”課文中一般翻譯為“水清,樹榮(茂盛),山高,草茂”,答題時圍繞這四點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擴展呈現即可,可以適當加入自己的想象或運用一定的修辭,使描述更生動形象。注意描述的完整。
《日出》作者劉白羽,1916年生于北京。1936年開始發表作品。已出版小說集《早晨六點鐘》、《政治委員》、《劉白羽小說選》及長篇小說《第二個太陽》,散文集《早晨的太陽》、《萬炮震金門》、《紅瑪瑙集》、《紅色的十月》、《芳草集》、《海天集》及《劉白羽散文選》等。劉白羽是以一個革命戰士的藝術理想與人格,把追隨時代步伐、配合政治形勢作為自己散文創作的自覺意識的。他的作品多以革命斗爭和社會主義建設生活為素材,用戰士的胸襟和眼光去回顧歷史、瞻望未來,筆下總是充滿著戰斗的激情。在藝術上,他的散文較多地透露出革命浪漫主義的氣質,熱情的想象多于平靜的觀察,抒情議論穿插于形象的描繪之中,風格雄渾豪放,畫面闊大瑰麗,時代精神強烈。
《日出》與《長江三日》一樣充分地體現了劉白羽散文境界雄沉宏闊的特點,是作者以新的審美觀“對新的美的探索的結果”,與某些描寫日出、歌頌自然、禮贊生命的禮品不同,它選取了一個十分獨特的角度——描繪作者從國外出訪歸來,在萬仞高空的飛機上目睹的一次“最雄偉、最瑰麗的日出景象”,并出神入化地將“光彩奪目的黎明”與“新中國瑰麗的景象”相比擬,以一幅氣勢磅礴、雄奇壯闊的日出圖,謳歌新生的、光明的社會主義祖國,表達無產階級戰士的豪情壯懷,反映了劉白羽散文對意境創造的追求及其鮮明的個性色彩。
使濃郁的詩情與深刻的哲理相交融,以造成一種深邃高遠的藝術境界,這也是劉白羽散文追求的目標?!度粘觥吩诩氈旅鑼懜呖杖粘銎婢暗幕A上,闡述“革命的哲學”,高唱“戰斗的詩歌”,詮釋“我們是早上六點鐘的太陽”這一句詩那最優美、最深刻的含意,盛贊新生事物強大的生命力與無限光明的前景,從而大大加強了散文的思想內蘊和藝術感染力。
《日出》運用層層烘托、步步蓄勢的手法來突出高空日出奇景。文中有關日出的五幅圖畫,前四幅全是輔墊,全是曲寫,是“楊”前的“抑”,是欲揚幫抑。在作了一次又一次的渲染之后,作者終于推出了雄偉無比的高空日出奇景,并對此進行充分的、細致的、油畫般的描繪——它的色彩,它的形態,它的氣勢,它給人的思索與遐想,筆墨不多卻令讀者無法忘懷。
絢麗、雄放,善于用準確、新鮮而又富于變化的文詞細致而完滿地表現形象、描寫細節和表達情感,是這篇散文在語言表達上的重要特色。
原文:
登高山看日出,這是從幼小時起,就對我富有魅力的一件事。
落日有落日的妙處,古代詩人在這方面留下不少優美的詩句,如象“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可是再好,總不免有蕭瑟之感。不如攀上奇峰陡壁,或是站在大海巖頭,面對著彌漫的云天,在一瞬時間內,觀察那偉大誕生的景象,看火、熱、生命、光明怎樣一起來到人間。但很長很長時間,我卻沒有機緣看日出,而只能從書本上去欣賞。
海涅曾記敘從布羅肯高峰看日出的情景:
我們一言不語地觀看,那緋紅的小球在天邊升起,一片冬意朦朧的光照擴展開了,群山象是浮在一片白浪的海中,只有山尖分明突出,使人以為是站在一座小山丘上。在洪水泛濫的平原中間,只是這里或那里露出來一塊塊干的的土壤。
善于觀察大自然風貌的屠格涅夫,對于日出,卻作過精辟的描繪:
可是,太陽的初升,正如生活中的新事物一樣,在它最初萌芽的瞬息,卻不易被人看到??吹剿?,要登得高,望得遠,要有一種敏銳的視覺。從我個人的經歷來說,看日出的機會,曾經好幾次降臨到我的頭上,而且眼看就要實現了。
一次是在印度。我們從德里經孟買、海德拉巴、幫格羅、科欽,到翠泛頓。然后沿著椰林密布的道路,乘三小時汽車,到了印度最南端的科摩林海角。這是出名的看日出的勝地。因為從這里到南極,就是一望無際的、碧綠的海洋,中間再沒有一片陸地。因此這海角成為迎接太陽的第一位使者。人們不難想象,那雄渾的天穹,蒼茫的大海,從黎明前的沉沉暗夜里升起第一線曙光,燃起第一支火炬,這該是何等壯觀。我們到這里來就是為了看日出??墒锹犃艘灰购?,凌晨起來,一層灰蒙蒙的云霧卻遮住了東方。這時,拂拂的海風吹著我們的衣襟,一卷一卷浪花拍到我們的腳下,發出柔和的音響,好象在為我們惋惜。
還有一次是登黃山。這里也確實是一個看日出的優勝之地。因為黃山獅子林,峰頂高峻??上藗儧]有那么好的目力,否則從這兒俯瞰江、浙,一直到海上,當是歷歷可數。這種地勢,只要看看黃山泉水,怎樣象一條無羈的白龍,直泄新安江、富春江,而經錢塘入海,就很顯然了。我到了黃山,開始登山時,鳥語花香,天氣晴朗,收聽氣象廣播,也說二三日內無變化,誰知結果卻逢到了徐霞客一樣的遭遇:“深霧彌漫,抵獅子林,風愈大,霧愈厚……雨大至……”只聽了一夜風場雨聲,至于日出當然沒有看成。
但是,我卻看到了一次最雄偉、最瑰麗的日出景象。不過,那既不是在高山之巔,也不是在大海之濱,而是從國外向祖國飛航的飛機飛臨的萬仞高空上?,F在想起,我還不能不為那奇幻的景色而驚異。是在我沒有一點準備、一絲預料的時刻,宇宙便把它那無與倫比的光華、豐彩,全部展現在我的眼前了。當飛機起飛時,下面還是黑沉沉的濃夜,上空卻已游動著一線微明,它如同一條狹窄的暗紅色長帶,帶子的上面露出一片清冷的淡藍色晨曦,晨曦上面高懸著一顆明亮的啟明星。飛機不斷向上飛翔,愈升愈高,也不知穿過多少云層,遠遠拋開那黑沉沉的地面。飛機好象唯恐驚醒人們的安眠,馬達聲特別輕柔,兩翼非常平穩。這時間,那條紅帶,卻慢慢在擴大,象一片紅云了,象一片紅海了。暗紅色的光發亮了,它向天穹上展開,把夜空愈抬愈遠,而且把它們映紅了。下面呢?卻還象蒼莽的大陸一樣,黑色無邊。這是晨光與黑夜交替的時刻,這是即將過去的世界與即將到來的世界交替的時刻。你乍看上去,黑夜還似乎強大無邊,可是一轉眼,清冷的晨曦變為磁藍色的光芒。原來的紅海上簇擁出一堆堆墨藍色云霞。一個奇跡就在這時誕生了。突然間從墨藍色云霞里矗起一道細細的拋物線,這線紅得透亮閃著金光,如同沸騰的溶液一下拋濺上去,然后象一支箭一直向上沖,這時我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就是光明的白晝由夜空中迸射出來的一剎那。然后在幾條墨藍色云霞的隙縫里閃出幾個更紅更亮的小片。開始我很驚奇,不知這是什么?再一看,幾個小片沖破云霞,密接起來,溶合起來,飛躍而出,原來是太陽出來了。它晶光耀眼,火一般鮮紅,火一般強烈,不知不覺,所有暗影立刻都被它照明了,一眨眼工夫,我看見飛機的翅膀紅了,窗玻璃紅了,機艙座里第一個酣睡者的面孔紅了。這時一切一切都寧靜極了,寧靜極了。整個宇宙就象剛誕生過嬰兒的母親一樣溫柔、安靜,充滿清新、幸福之感。再向下看,云層象灰色急流,在滾滾流開,好讓光線投到大地上去,使整個世界大放光明。我靠在軟椅上睡熟了。醒來時我們的飛機正平平穩穩,自由自在,向我的親愛的祖國、向太陽升起的地方航行。黎明時刻的種種紅色、灰色、黛色、藍色,都不見了,只有上下天空,一碧萬頃,空中的一些云朵,閃著銀光,象小孩子的笑臉。這時,我深切感到這個光彩奪目的黎明,正是新中國瑰麗的景象;我忘掉了為這一次看到日出奇景而高興,而喜悅,我卻進入一種莊嚴的思索,我在體會著“我們是早上六點鐘的太陽”這一句詩那最優美、最深刻的含意。
北京師范大學(beijingnormaluniversity)簡稱“北師大”,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下面是由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北師大二年級語文上冊全冊。
教案。
希望大家可以幫助到大家!
比本領。
一、以圖畫激趣,引入課題。
師: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兩個小朋友。(出示梅花鹿、金絲猴的圖畫)。
生指認兩個小動物的名稱。
師:他們各有各的本領。那么,他們都有什么樣的本領呢?
生說出兩個小動物的本領。
師出示詞卡:爬樹、跑。并請兩個同學上臺來把這兩個詞卡分別貼到相應的動物下面。
師:到底誰的本領大呢?梅花鹿和金絲猴誰也不服氣。他們正在舉行一場比賽呢!
師板書課題:比本領。
(以圖畫的演示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得生動,同時又使每一個學生都參與了進來,很自然地把學生帶入了課文的情境中。)。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聽讀課文,初步感知。
師:請同學們打開書,我們一起聽故事,并且和自己平時的朗讀比一比,你認為磁帶里讀得怎么樣?(放課文錄音)。
師:現在,請小朋友自己試著像磁帶里讀的一樣,也讀一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字或次,不會的小組一起討論。
生小組學習,互相幫助。
2.開展"摘果子"游戲,主動識字。
師:現在,請小朋友們拿出自己的生字卡,自由認字。生獨立識字。
請同學們拿著自己的生字卡離開座位去考考同學。
師:老師想請小朋友像梅花鹿和金絲猴一樣,同學一起合作"摘果子"。黑板上的"大樹"上有許多"果子",每個"果子"后面都有一個本課的生字詞。誰摘到"果子"就要把后面的詞語讀出來。兩、三個學生合作"摘果子"。
三、讀好課文,感悟品味。
師范讀課文。
師:請小朋友們四人一組,把課文讀一讀,評一評,看誰讀得最好。
現在,請三個同學分別當梅花鹿、金絲猴、大象伯伯把第一段讀一讀。
師:請同學們再自由地讀一讀第一段。
生自由讀。
生找出相關的語句進行朗讀。
師:比賽開始了,它們各自使出了自己的本領,梅花鹿和金絲猴又是怎樣做的呢?(生讀課文,小組討論問題)。
引導說出"得意洋洋"、"垂頭喪氣"并貼在黑板上,說說這個詞語的意思。
進行模擬朗讀,注意讀出"得意洋洋、垂頭喪氣"的感覺。
師:接下來看看金絲猴摘到了嗎?(生讀課文)。
學生試著表演金絲猴急得團團轉的樣子。
(表演,是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詞義,給學生充分展示的機會,并激起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在感受語言美的同時,體驗了人物的情感。)。
師:他們倆都以為自己了不起,結果梅花鹿上不了樹,金絲猴過不了河,最后它們終于想出了辦法摘到了果子。它們到底想出了什么辦法?請同學們讀讀課文,用波浪線畫出表示它們辦法的語句。
生讀課文,同桌交流。
師:它們終于摘到了果子,靠的是什么?
生:合作。
師:板書:合作。
四、合作讀書。
課文講完了,你們還想再讀這個比本領的故事嗎?怎樣讀才能更生動,更有趣呢?
分角色朗讀。
五、書寫生字,結合"語文天地"的描一描,寫一寫。
小馬過河 一、借助拼音朗讀課文,做到讀準讀通,對課文內容有初步了解。
二、逐段讀講,具體理解課文內容。
1.第1段(1、2節)。
(1)什么事使小馬高興得連蹦帶跳?
(2)怎樣讀才能表現出小馬當時的心情?
(應以天真、活潑、高興而又肯定的語氣讀。)。
2.第2段(3、4、5、6節)。
(1)一條河擋住了小馬的去路,什么事使小馬為難了?理解“為難”的意思。
用“為難”的語氣讀小馬心里想的話。
(2)小馬問牛伯伯的話應該用什么語氣?
(有禮貌、詢問)。
(3)老牛的回答用什么語氣?(平靜,因為他認為河水很淺。)。
(4)小松鼠攔住小馬喊什么?要用什么口氣?(急促,聲音要高,速度要快,尤其第二個“別過河”語氣還要加重。)。
(5)小馬輕信別人的話,不動腦筋,連忙收住腳步,理解“連忙”。
3.第3段(第7小節)。
(1)小馬回家后,怎樣回答問話的?
理解“難為情”(害差、難過或慚愧的意思)。
(2)在小馬的兩次答語中,都出現省略號,這里的省略號不表示省略,而是表示心里很為難,說話吞吞吐吐、斷斷續續的。
(3)老馬是怎樣教育小馬的?(要讀出既嚴肅又親切的語氣。)。
4.第4段(第8小節)。
小馬聽了老馬的話后小心地趟過了河,要注意讀出小馬自信、不怕困難的語氣。
三、抓住重點段落,讀段識篇。
《小馬過河》的第7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段。段中媽媽教育小馬的一句話是這篇童話的重點難點所在,教學本段可采用以下方法:
1.突出重點詞句,啟發學生思維。
在指導朗讀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找出重點詞句。如:小馬和媽媽說話時的神態怎樣?有什么動作?(難為情,低下了頭)媽媽用什么態度對小馬說話?(親切)媽媽說了些什么?(“光聽……是不行的?!薄叭ピ囈辉嚲椭懒??!?。
找出這些詞句后,不僅要讓學生從字面上理解詞語的一般意思,更重要的是要啟發學生理解這些詞句所包含的意思。如:小馬所以“難為情”,是因為沒完成任務,“低下頭”是因為“不動腦筋”,沒“試試”,而感到慚愧?!安粍幽X筋”這是一個關鍵性的詞語,實指小馬沒有“仔細想過”老牛和松鼠說的話。
老牛和松鼠說過哪些話呢?這就需要聯系前面所學的內容,找出最能表現小馬“不動腦筋”的句子。引導學生把思路轉到前面學過的段落,與已有的知識建立聯系。老牛說水很淺,小馬就“立刻”跑到河邊,準備趟過去,“立刻”這個詞說明小馬沒有動腦筋:松鼠說水很深,小馬又“連忙”收住腳步,“連忙”這個詞也說明小馬沒有動腦筋。這樣一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就更深入一步了。
2.聯系全文,明白道理。
“光聽別人說,自己不動腦筋,不去試試,是不行的”,這是全文的中心句。對這一重點句子,要引導學生聯系全文,逐步加深體會??商岢鲆韵聠栴}來幫助理解。
(1)老牛說河水很淺,松鼠說河水很深,它們誰說得對?為什么?
(它們說得都對。它們所以說得不同,是因為它們身體條件不同,感受也就不同,并不是瞎說。)。
(2)光聽別人說為什么不對?
(因為別人的話,是根據別人的感受來講的,不一定適合自己。光聽不想,就無法了解實際情況,就不能把事情辦好。像小馬光聽不想,就不知道水到底是深還是淺,自己到底能不能過河。)。
(3)應該怎樣做才對?
(動腦筋,親自試試。)。
(4)小馬聽了話,懂得了什么?
(三)。
精衛填海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中15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并積累帶有生字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夠讀出精衛的勇敢堅定和大海憤怒的語氣;。
3、使學生初步懂得什么是勇敢,知道精衛的行為就是勇敢的行為。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
課件。
大海和精衛的頭飾。
一、教學過程。
(一)課件導入。
同學們都喜歡看動畫片嗎?(喜歡)說說你喜歡看什么動畫片?(我喜歡看七龍珠)(我喜歡看大頭兒子小頭爸爸)……這節課,支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了一段非常好看的動畫片。我們一起來欣賞吧![播放課件:一只小鳥在遼闊的大海上投石子,扔樹枝]這茫茫的大海上,一只小鳥棄而不舍地向大海投石子,扔樹枝。它為什么要這樣做呢?讓我們一起走進《精衛填?!愤@篇課文,從中找出答案吧![板書課題:精衛填海]教學評析:為了能夠自然地把學生帶入課文的情景中,通過課件演示,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進來很快地走進課文情境中去,教學效果較好。大家齊讀課題(生:精衛填海)讀過課題之后,你都想知道些什么呢?(我想知道精衛是誰呀?精衛是和我們一樣大的小學生嗎?精衛從哪里來呀?精衛要填哪里的海呀?它把大海填平了嗎?精衛用什么填海呀?……)。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同學們提了這么多的問題,真好,真聰明!那么,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讀一讀課文吧!邊讀邊圈畫不認識的生字、新詞。(生自讀課文)想一想平時我們是怎樣學習生字的?(有不會的生字我們可以問問老師或者同學我有不會的生字就查。
字典。
我們小組的學習組長學習好,有不會的生字我就問他不會的生字還可以到書后的查字表中查……)同學們有這么多的好辦法呀!選擇你最喜歡、最熟悉的識字、記字的方法,以組為單位在組長的帶領下學習生字。一會匯報,看哪一小組匯報的生字最多。(生以組為單位自學生字)教學評析:通過分組學習可以使學生獲得更多的學習樂趣,發現難認字小組同學一起想辦法解決,這樣在你一言我一語中,既尊重了學生的自主性又擴大了學習的參與面。學生很容易感受到學習帶來的樂趣和成就感。把你認識的生字朋友介紹給大家吧!(生匯報:我學會了"精"字,請大家跟我一起讀"精精精""精衛"我學會了*字,請大家跟我一起讀……)生字都匯報完了,支老師想請一位小老師到前邊領大家讀一讀這些生字,誰愿意來試試?(一名小老師到前邊領讀)現在我們做好??纯创笃聊恢刑镒指窭锏倪@些生字。你認為哪個字最難記呢?說一說你是怎樣記住的它們的?(課件:屏幕流動示范"夜""與"字,學生在下面練習寫兩了)。
(三)品讀課文,理解感悟。
生字都學會了,我們再回到課文中。剛才提了那么多的問題,下面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讀課文,看看你能不能解答這些問題?(小組學習)你們都解答了哪些問題?(生匯報:我知道精衛是一只小鳥精衛是炎帝的小女兒變成的一只小鳥精衛原先是炎帝的小女兒,它愛在海邊游玩,有一天它游玩時不幸被海水淹死了。)我們一起學習第二自然段,一起來讀一讀。(生:齊讀第二自然段)天哪!大海真的有這么兇嗎?我們一起來看看。[課件:洪水泛濫淹沒村莊、沖毀房屋]說一說你都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大馬都被淹死了我看到許多房屋都被沖毀了,人們失去了家園我還看到……)同學們說的都很好,大海生氣發怒了真是波濤洶涌。如果你是精衛,你會對大海說些什么?(大海,大海,你也太殘忍了,淹沒了我們的房屋,讓我們住哪里呀?大海,大海,你太壞了,你破壞了我們美好的世界大海,大海,請你以后不要這么做了,如果換做是你,你不傷心嗎?……)大海如此兇猛,精衛害怕了嗎?我們看看課文中精衛是怎么做的?(生讀評)正是因為精衛被大海淹死了,所以精衛下定決心要把大海填平。精衛天天西山銜來小石子和小樹枝扔進大海里。大海廣闊無垠,無邊無際,小小的精衛能把大海填平嗎?我們接著往下讀。你都讀懂了什么?(生讀評)剛才這一段大家讀得都不錯,現在可以找你最好的朋友再讀讀這一段,讀的時候要把大海憤怒的語氣以及精衛填海堅定的心情表達出來!還可以把自己的表情、動作加進去。最好還能有一些自己的想象在里面。趕快行動吧!(生找伙伴表演讀)先找一組同學分角色讀一讀,再到前邊表演讀。教學評析:讓學生佩帶大海、精衛的頭飾,以表演的形式繼續加深對角色的理解,學生對精衛填海堅定的信念就會理解的更為透徹。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鍛煉了學生的膽量。
。
教學重點:朗讀感受音韻美,體會豐富想象所具有的表達效果。
教學難點:梳理作者心情變化,從作者的達觀中獲得人生啟示。
教學流程:
一、導入。
1、你即將迎來一次向往已久的出國旅行,出行前你最擔心的是什么事?
二、梳理遭遇“風波”的過程中,張孝祥心情的變化。
1、朗讀《西江月》正音:霓裳。
2、梳理:張孝祥的啟程的時候情況怎樣?后來遇到了什么樣的問題?結果怎樣?
出行:滿載一船秋色,平鋪十里湖光。
過程:從題目概括:阻風。
從詞句概括:放起鱗鱗細浪。
結果:明日風回更好。
3、自讀聯想:作者在整個過程中,心情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結合具體的詩句進行分析。
4、學生交流,互相補充。
滿載一船秋色,平鋪十里湖光——心曠神怡。
波神留我看斜陽,放起鱗鱗細浪——無奈自嘲。
明日風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自我解嘲,自我安慰。
水晶宮里奏霓裳,準擬岳陽樓上——樂觀,自信。
5、在這首詞中,作者表現想法心境的寫法主要是什么?
明確:聯想、想象。
6、在朗讀中如何表現這幾句作者心情的不同變化?
“尤”韻,開口小,音調較低回,效果哽咽悠長,適合表現消極情感。
“昂”韻,開口大,音調較高亢,效果高昂飽滿,適合表現積極情感。
8、朗讀體會。
三、從小“風波”看大“風波”
1、從這首詞看,張孝祥之所以心態超好的原因是什么?
樂觀面對現狀,相信事物總是往好的方面發展。
2、現在看,這首詞寫遇到“風波”,還能給你別的啟示嗎?
3、朗讀加深體會。
1.品味詩意,體會詩人剛正不阿、威武不屈的革命精神。
2.感悟革命者強烈的民族責任感。
3.了解吉鴻昌,背誦詩歌。
導入。
吉鴻昌說“我是中國人”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鴻昌將軍被蔣介石逼迫下野,到國外“考察實業”。船到美國,吉鴻昌就接二連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剌激,如那里的頭等旅館不招待中國人,對日本人卻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鴻昌要往國內郵寄衣物,郵局職員竟說不知道中國。陪同的人對吉鴻昌說:“你說自己是日本人,就可以受到禮遇?!奔櫜敿磁獾剑骸澳阌X得當中國人丟臉,我覺得當中國人光榮!”為抗議帝國主義者對中國人的歧視維護民族尊嚴,他找了一塊木牌,用英文在上面寫上“我是中國人!”
1932年,吉鴻昌回到祖國,率領抗日同盟軍,轉戰長城內外,給日軍以沉重的打擊。后來不幸被敵人誘捕,就義前他揮筆寫下了正氣凜然的就義詩:“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p>
認識作者。
吉鴻昌(1895-1934)河南扶溝人,1913年入馮玉祥部當兵,以英勇善戰升為旅、師長。他為人正直,不畏權勢,人稱“吉大膽”。1930年9月接受蔣介石收編,任第22路軍總指揮兼第30師師長,奉命“圍剿”鄂豫皖革命根據地,但不愿替蔣打內戰,態度消極。1931年8月被蔣介石解除兵權,強令出國“考察”。遂環游歐美,發表抗日演說,尋求國際聲援。1933年5月,與馮玉祥、方振武在張家口建立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任第2軍軍長、北路前敵總指揮,率部向察北日偽軍進擊,將日軍驅出察境。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天津繼續進行抗日活動。同年11月9日被國民黨復興社特務刺傷被捕,24日在北平陸軍監獄英勇就義。
【賞析】。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雖寥寥幾筆,卻將他臨難時的憤懣之情直瀉而出。1933年5月,吉鴻昌聯合馮玉祥等組織抗日同盟軍,同日軍展開了英勇的戰斗。同盟軍軍紀嚴明,同仇敵愾,收復了許多失地,深受全國人民的擁護。大敵當前,外侮在即,然而蔣介石政府卻不顧全國人民的意志,公然推行“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政策,對外屈膝退讓,對內瘋狂屠殺抗日愛國志士。在生死的關頭,吉鴻昌已將自己個人的命運同整個國家和民族的命運自覺地聯系在了一起。體現出了一個革命者博大寬廣的胸懷和強烈的民族責任感。
后兩句,緊承上句,“國破尚如此”,“國破”是因其壯志未酬身先卒之憾恨而讓他刻骨難忘。東北淪陷,生靈涂炭,而日寇的野心也肆意膨脹,華北危急,平津告難,在此國之將亡之際,腐敗的國民黨政府依然推行其不抵抗的賣國政策。吉鴻昌早已抱定了“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毅然決心。如果不能死在抗日前線上,那么留此頭顱又有何意。其悲壯之勢,豪邁之情,直逼云霄。
小結。
詩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和精神呢?
詩歌表達了詩人剛正不阿、威武不屈的革命精神,袒露了作者不甘受奴役,不愿當亡國奴的民族氣節,為沒有能夠死在抗日的戰場而深感遺憾和對民族前途的無比擔憂以及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的犧牲精神。
練習。
就義詩。
楊超。
漫天風雪漫天愁,革命何須怕斷頭?
留得子胥豪氣在,三年歸報楚王愁。
1.默寫吉鴻昌的《就義詩》。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
2.第一句的環境描寫有什么特點?起到了什么作用?
悲壯寥廓。為悲壯和從容就義做鋪墊和渲染。
3.第二句使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反問。更加強烈堅定的表達了作者不怕犧牲的的革命精神。
4.三四兩句寫了什么?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決心和理想?
寫作者死后還要繼續革命,消滅敵人。表達了革命到底的決心和革命必勝的信念。
1、感受詩詞創造的意象和豐富意境,品味詩意。
2、了解作者,體會詞中作者的情感。
3、培養鑒賞詩歌的能力。
【作者】。
章楶(1027-1102),字質夫,浦城(今屬福建)人。治平二年(1065)進士。哲宗朝,歷集賢殿修撰,知渭州,進端明殿學士?;兆跁r除同知樞密院事。
【賞析】。
這首詠柳花的詞曾被蘇軾贊為妙絕,但詞史上,人們多贊賞東坡的和柳花詞,而對這首原作卻頗多微詞。實際上,這首詞清麗和婉,不失為詞中精品。
首句“燕忙鶯懶芳殘”開篇點題,寫燕忙于營巢,鶯懶于啼唱,繁花紛紛凋殘,表明季節已是暮春:“堤上”,指明地點:“柳花飄墜”,點明主題。
破題之后,用“輕飛亂舞,點畫青林,全無才思”緊接上句,把柳花飄墜的形狀作了一番渲染。它為下文鋪敘,起了蓄勢的作用。韓愈《晚春》詩云:“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币馑际钦f:“楊花(即柳花)和榆莢一無才華,二不工心計;不肯爭芳斗艷,開不出千紅萬絮的花。韓愈表面上是貶楊花,實際上卻暗寓自己的形象,稱許它潔白、灑脫和不事奔競。章楶用這個典故,自然也包含這層意思。
“閑趁游絲,靜臨深院,日長門閉?!睂懙酱?,詞人竟把柳花虛擬成一群天真無邪、愛嬉鬧的孩子,悠閑地趁著春天的游絲,象蕩秋千似地悄悄進入了深邃的庭院。春日漸長,而庭院門卻整天閉著。柳花活似好奇的孩子一樣,想探個究竟。這樣,就把柳花的形象寫活了。
“傍珠簾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風扶起?!绷ňo挨著珠箔做的窗簾散開,緩緩地想下到閨房里去,卻一次又一次地被旋風吹起來。這幾句深得南宋黃昇和魏關之的欣賞。黃昇說它“形容居”(《唐宋諸賢絕妙詞選》卷五評);魏慶之說它“曲盡楊花妙處”,甚至認為蘇軾的和詞也“恐未能及”(《詩人玉屑》卷二十一)。當然,把這首詞評蘇軾和詞之上是未免偏愛太過;但說它刻畫之工不同尋常,那是確實不假。這幾句除了刻畫出柳花的輕盈體態外,還把它擬人化了,賦予它以“栩栩如生”的神情,真正做到了形神俱似。
下片改從“玉人”方面寫:“蘭帳玉人睡覺,怪春衣、雪霑瓊綴。繡床旋滿,香球無數,才圓卻碎?!?/p>
唐圭璋等《唐宋詞選注》稱此詞為“閨怨詞”,估計就是從這里著眼的。到這里,“玉人”已成為詞中的女主人公,柳花反退居到陪襯的地位上了。但通篇自始至終不曾離開柳花的形象著筆,下片無非是再通過閨中少婦的心眼,進一步摹寫柳花的形神罷了。柳花終于鉆入了閨房,粘少婦的春衣上。少婦的繡花床很快被落絮堆滿,柳花象無數香球似地飛滾著,一會兒圓,一會兒又破碎了。這段描寫,不僅把柳花寫得神情酷肖,同時也把少婦惝恍迷離的內心世界顯現出來。柳花少婦的心目中竟變成了輕薄子弟,千方沾惹,萬般追逐,乍合乍離,反覆無常。
“時見蜂兒,仰粘輕粉,魚吞池水”,這幾句既著意形容柳花飄空墜水時為蜂兒和魚所貪愛,又反襯幽閨少婦的孤寂無歡。
“望章臺路杳,金鞍游蕩,有盈盈淚?!苯鑳蓚€典故,既狀寫柳花飄墜似淚花,又刻畫少婦望不見正“章臺走馬”的游冶郎時的痛苦心情。章臺為漢代長安街名?!稘h書。張敞傳》:“時罷朝會,過走馬章臺街,使御吏驅,自以便面拊馬?!鳖亷煿抛⒅^其不欲見人,以扇自障面。后世以“章臺走馬”指冶游之事。唐崔顥《渭城少年行》:“斗雞下杜塵初合,走馬章臺日半斜。章臺帝城稱貴里,青樓日晚歌鐘起”,即其一例。至于柳與章臺的關系,較早見于南朝梁詩人費昶《和蕭記室春旦有所思》:“楊柳何時歸,裊裊復依依,已映章臺陌,復掃長門扉?!碧拼鷤髌妗读蟼鳌酚钟小罢屡_柳”故事。
這首詞若有不足,當是上下片主題不一,從而造成了形象的不集中。然而瑕不掩瑜,此詞仍值用心玩味。
【譯文】。
燕兒忙筑巢,鶯兒懶啼唱,繁花凋殘,正暮春,大堤上柳花飄墜。柳花輕飛亂舞,點綴著樹林,像是全無才華和情思。悠閑地趁著春天的游絲,悄悄蕩入深深的庭院,春日漸長,院門緊閉。柳花緊挨著珠箔做的窗簾散開,緩緩地想進入閨房,卻又被陣風吹起。蘭帳中美人才睡醒,正驚怪春衣被雪沾瓊花綴。繡床上被落絮鋪滿,結成無數香球,才滾圓卻又破碎。時時見著蜂兒粘花粉,魚兒戲池水。望著長安路遙遠,郎跨著金鞍游章臺,眼中涌滿盈盈淚。
【總結】。
這首詠絮詞,上片寫暮春季節,風吹柳絮的情景,下片寫楊花四處飄落。通過擬人手法,委婉含蓄地表露了離情。作者準確地把握物象,著意刻畫,并注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全詞寫得婉麗工巧,新穎別致,把楊花描繪得栩栩如生,成為絕唱。
知識與技能:通過學習培養學生詩歌鑒賞能力,掌握由意象品味詩歌意境的鑒賞技巧。
過程與方法:有感情朗讀,體會詞中作者的情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走進詩人情感,感受詩詞創造的意象和豐富意境,品味詩意。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正值炎炎夏日,如果我們走到路邊看到一枝荷花、一片清新的荷葉,會感到絲絲清涼,也會給我們帶來無限的情思。歷代文人詠荷詩詞多不勝舉,但周邦彥的《蘇幕遮》清新淡雅,渾然天成,成為獨步詞壇的經典之作。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品味他的這首好詞。
二、作者簡介。
周邦彥(1057-1121):字美成,號清真居士,中國北宋詞人,妙解音律,善于作詞,羈旅愁思是他詞作的重要題材,詠物也是周詞的主要題材,周邦彥是繼柳永之后北宋最有影響力的婉約派詞人。周詞語言富麗精工,音調和諧,講究格律,被稱為“詞中老杜”,“詞家之冠”。技法上成為婉約詞的集大成者。
周邦彥的詞以富艷精工著稱,但這首《蘇幕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清新自然。
三、朗讀詩歌。
1、讀準字音;。
2、讀出節奏;(注意停頓和節拍)。
3、讀出情感。(注意語氣和情感的把握,詞語的抑揚輕重,文句的舒緩起伏)。
四、整體感知。
1、從結構看,詞的上下片分別側重寫什么?
明確:上片寫景,下片抒情。
2、詞的下片抒情,抒發了一種什么情感?
明確:思鄉之情。
五、課堂探究分析上片。
(一)自主學習(先自主學習以下問題,疑難問題在題號上做出標記。)。
1、上片的景中有哪些意象?
2、這些意象的前面后者后面有一個動詞,請同學們找出。
3、這些動詞很好的體現了景物的意境,請同學們賞析動詞的作用?
(二)合作研討(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趕快參加吧!)。
小組長組織組員研討自主學習時解決不了的問題。
(三)展示講解(機會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抓住機會,亮出風采!)。
由已經掌握的學生或老師在黑板前進行必要的講解,其他學生補充質疑。
明確:1.沉香、鳥雀、初陽、荷葉、水面、風荷。
2.燎呼窺舉。
3.燎:燒,點燃沉香,驅趕室內濕熱的暑氣。
呼/窺:擬人的修辭手法。
呼:充滿人性化,表現了小鳥歡快的叫聲和活潑靈動的神態。
窺:把鳥兒東張西望的神態表現得活靈活現。
舉:十分逼真的寫出了荷葉雨后舒展而挺立于水面的勃勃生機,使人眼前浮現出綠荷的動態美。
4(1)這兩句詞有一種簡約的構圖美。水面是水平的,“清圓”的荷葉及荷葉上的雨滴是圓的,而亭亭玉立的荷莖又是垂直的。這種幾何圖形般的簡約構造,讓讀者過目不忘。
(2)這兩句用詞精煉,“一一”把荷葉在水面上錯落有致、疏密相間、高低起伏的層次刻畫得惟妙惟肖。一個“風”字,把微風吹過荷塘,荷葉隨風輕輕搖動的姿色勾勒出來?!芭e”字最為人們稱道,它把荷莖修長挺拔、英姿颯爽的精神表現得淋漓盡致,十分逼真的寫出了荷葉雨后舒展而挺立于水面的勃勃生機,使人眼前浮現出綠荷的動態美。
找一個學生畫出“雨后荷塘”圖。
上片小結:上片寫景,詞人用這些動詞把它們生動的聯系起來,整幅畫面有動有靜,有聲有色,清新自然,從容淡雅。
1.通過誦讀,感知體會詩歌的形式美與音樂美。
2.通過學習,把握詩歌意境美。
3.理解詩人在種種意象之中所蘊涵的情感與所寄托的理想。
【作者】。
王昌齡(698-757),字少伯,長安人。開元十五年(727年)進士,官汜水尉、校書郎,后貶龍標尉,世稱王龍標。安史之亂后,回到故鄉,為刺史閭丘曉所殺。他與詩人王之渙、高適、岑參、王維、李白等都有交往。
王昌齡以擅長七絕而名重一時,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稱。他善于把錯綜復雜的事件或深摯婉曲的感情,加以提煉和集中,使絕句體制短小的特點變成優點:言少意多,更耐吟詠和思索。他的邊塞詩充滿了積極昂揚的精神,鄉思和送別之詩,節奏明快,而抒情風格更以誠摯深厚見長?,F存詩一百八十余首,明人輯有《王昌齡集》。
【譯文】。
采蓮少女的綠羅裙融入到田田荷葉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臉龐掩映在盛開的荷花間,相互映照,人花難辨?;烊肷彸刂胁灰娏僳櫽?,聽到歌聲四起才覺察到有人的存在。
【賞析】。
如果把這首詩看作一幅《采蓮圖》,畫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蓮少女們。但作者卻自始至終不讓她們在這幅活動的畫面上明顯地出現,而是讓她們夾雜在田田荷葉、艷艷荷花叢中,若隱若現,若有若無,使采蓮少女與美麗的大自然融為一體,使全詩別具一種引人遐想的優美意境。這樣的藝術構思,是獨具匠心的。
荷葉羅裙一色裁。
說女子的羅裙綠得象荷葉一樣,不過是個普通的比喻;而這里寫的是采蓮少女,置身蓮池,荷葉與羅裙一色,顯得生動喜人,兼有素樸和美艷的風致。
芙蓉向臉兩邊開。
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說少女的臉龐紅潤艷麗如同出水的荷花,這樣的比喻也不算新鮮。但“芙蓉向臉兩邊開”卻又不單是比喻,而是描繪出一幅美麗的圖景:采蓮少女的臉龐正掩映在盛開的荷花中間,看上去好象鮮艷的荷花正朝著少女的臉龐開放。
小總結。
把這兩句聯成一體,讀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綠荷紅蓮叢中,采蓮少女的綠羅裙已經融入田田荷葉之中,幾乎分不清孰為荷葉,孰為羅裙;而少女的臉龐則與鮮艷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難辨。讓人感到,這些采蓮女子簡直就是美麗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說竟是荷花的精靈。這描寫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實感,又帶有濃郁的童話色彩。
亂入池中看不見。
緊承前兩句而來。亂入,即雜入、混入之意。荷葉羅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體,難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細察時才勉強可辨;所以稍一錯神,采蓮少女又與綠荷紅蓮渾然為一,忽然不見蹤影了。這一句所寫的正是佇立凝望者在剎那間所產生的一種人花莫辨的情形。
聞歌始覺有人來。
然而,正當踟躕悵惘、望而不見之際,蓮塘中歌聲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見”的采蓮女子仍在這田田荷葉、艷艷荷花之中。
“始覺有人來”要和“聞歌”聯在一起體味。本已“不見”,忽而“聞歌”,方知“有人”;但人卻又仍然掩映于荷葉荷花之中,故雖聞歌而不見她們的身姿面影。
小總結。
這一描寫,更增加了畫面的生動意趣和詩境的含蘊,令人宛見十畝蓮塘,荷花盛開,菱歌四起的情景,和觀望者聞歌神馳、佇立凝望的情狀,而采蓮少女們充滿青春活力的歡樂情緒也洋溢在這聞歌而不見人的荷塘之中。直到最后,作者仍不讓畫的主角明顯出現在畫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們作為美麗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還因為這樣描寫,才能留下悠然不盡的情味。
全詩小結。
這首詩像一幅美妙的采蓮圖畫,描寫了江南采蓮少女的勞動生活和青春的歡樂。
這首詩寫的是采蓮少女,但詩中并不正面描寫,而是用荷葉與羅裙一樣綠、荷花與臉龐一樣紅、不見人影聞歌聲等手法加以襯托描寫,巧妙地將采蓮少女的美麗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全詩生動活潑,富于詩情畫意,饒有生活情趣。
1、在學生自讀的基礎上,結合閱讀“譯文”弄清詩句的意思,感受詩歌的意境。
2、引導學生多誦讀,體味詩的意蘊,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
3、收集一些自己能讀懂的古詩,增加語文積累。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簡介《涼州詞》。
“涼州詞”是涼州歌的唱詞,不是詩題,是盛唐時流行的一種曲調名。開元年間,隴右節度使郭知運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譜,進獻給唐玄宗。玄宗交給教坊翻成中國曲譜,并配上新的歌詞演唱,以這些曲譜產生的地名為曲調名。后來許多詩人都喜歡這個曲調,為它填寫新詞,因此唐代許多詩人都寫有《涼州詞》。
二、分析這首詩。
王之渙這首詩寫戍邊士兵的懷鄉情。寫得蒼涼慷慨,悲而不失其壯,雖極力渲染戍卒不得還鄉的怨情,但絲毫沒有半點頹喪消沉的情調,充分表現出盛唐詩人的廣闊胸懷。
首句“黃河遠上白云間”抓住遠眺的特點,描繪出一幅動人的圖畫:遼闊的高原上,黃河奔騰而來,遠遠向西望去,好像是從白云中流出來的一般。次句“一片孤城萬仞山”,寫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環抱下,一座地處邊塞的孤城巍然屹立。這兩句,描寫了祖國山川的雄偉氣勢,勾勒出這個國防重鎮的地理形勢,突出了戍邊士卒的荒涼境遇,為后兩句刻畫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個典型環境。
在這種環境中忽然聽到了羌笛聲,所吹的曲調恰好是《折楊柳》,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離愁?!皸盍笔请p關語,既是音樂的曲調,又是現實的楊柳?!霸埂焙汀皸盍甭撓翟谝黄?,既是《折楊柳》的曲子中有哀怨(本來是離別的哀怨,引申為思鄉的哀怨),又是埋怨楊柳不發青。古人有臨別折柳相贈的風俗?!傲迸c“留”諧音,贈柳表示留念。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有《折楊柳枝》,歌詞曰:“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兒?!备柚刑岬搅诵腥伺R去時折柳。這種折柳贈別之風在唐代極為流行。于是,楊柳和離別就有了密切的聯系?,F在當戍邊士卒聽到羌笛吹奏著悲涼的《折楊柳》曲調時,就難免會觸動離愁別恨。于是,詩人用豁達的語調排解道:羌笛何須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楊柳》曲調呢?要知道,玉門關外本來就是春風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楊柳可折!說“何須怨”,并不是沒有怨,也不是勸戍卒不要怨,而是說怨也沒用,是對大自然的無可奈何,又是對自己征戍命運的。用了“何須怨”三字,使詩意更加儲蓄,更有深意。
最后一句“春風不度玉門關”,顯然不是客觀的事實,玉門關外,也有春夏秋冬,但是在戍邊的戰士感覺中,這個荒寒的地方是沒有春天的。
三、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一)教師活動設計。
1.從故事入手,激發學生興趣,同時交代時代背景,便于學生理解。
2.啟發學生交流自學成果,鼓勵他們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3.有重點地討論學生提出的問題,相機點撥學生體會詩的意境。
(二)學生活動設計。
1.自己查找資料,自學古詩,并提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
2.通過小組討論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不能解決的全班討論解決。
生:蓑是蓑衣、笠是斗笠?!八蝮椅獭本褪桥?、戴著笠的老漁翁。
師:蓑衣斗笠有什么用呢?
生:是用來遮雨遮雪的。
師:見過蓑笠嗎?
生:(齊)沒有。
師:蓑衣斗笠在現代生活中已經消失了,但在詩歌中它作為一種古老的文化與生活方式卻給我們獨特的感受?,F在,我們一起來欣賞那位披著蓑、戴著笠的老漁翁。漁翁在哪里?請結合詩中語句加以解說。
生1:在船上。
生2:在孤單的船上(孤舟)。
生3:在江面上,從?!昂比齻€字中看出的。
生4:在烏飛不到的地方,在人的腳印消失的地方。
生5:不是鳥飛不到,而是雪太大,小鳥都躲在巢里不出來了;“萬徑人蹤滅”也是說雪太大了大家都不出來,因此,雪地里就沒有了腳印。(學生紛紛表示贊同)。
師:不錯。那么這么冷的天,連鳥兒都不出來,這個老翁跑出來干什么呀?
生1:釣魚。
生2:能釣到嗎?
生1: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生笑)。
生3:釣雪。因為詩歌的原句就這樣寫——“獨釣寒江雪”。
生4:不對!這句話應該是說“在大雪紛飛的寒冷的江上獨自釣魚”。
師:不管釣什么,我們可以肯定的是老翁在?!搬灐?板書),而且是——。
生:“獨”釣(齊聲)。
師:大家對這個“獨”字怎么理解?
生1:應該是孤獨,因為沒有人釣,只有他一個人在釣。
生2:不僅孤獨,還有一股傲氣與清高。這么大冷天,誰都不愿意釣,但他卻獨自來釣。
生3:應該是特立獨行,因為他一個人來釣很獨特,他是故意要來釣的。
生4:我覺得應該是孤苦,因為沒有人會無緣無故在這樣的天氣來釣魚。他可能是為了生計而釣,或者是為了逃離別人而來到這個安靜的地方。
生5:我覺得是孤芳自賞,因為讀詩歌時,沒覺得釣魚翁很苦或孤獨,也看不出他是否特意來釣,而是覺得他在這樣的環境中,雖然無人理解,但他自己卻好像很愿意在那里釣,而且好像不需要別人理解,他自己能理解自己就行了,而且很自在的樣子。
師:是的,大家理解得都很有道理。老師也有剛才這位同學的感受,詩歌中的老翁也許由于什么原因,他覺得別人理解不了他,就干脆不要別人來理解了。
生1:座座山峰,看不見飛鳥的形影;條條小路,也都沒有人們的足跡。整個大地覆蓋著茫茫白雪,一個穿著蓑衣、戴著笠的老漁翁,乘著一葉孤舟,在寒江上獨自垂釣。這是一幅多么生動的寒江獨釣圖啊!
生2:千山萬嶺不見飛鳥的蹤影,千路萬徑不見行人的足跡。一葉孤舟上,一位身披蓑衣頭戴斗笠的漁翁,默默地在漫天風雪中垂釣。
生3:我看到的是寂寞江雪圖。連綿的群山連個鳥也沒有,千萬條的路沒人走,江面上有一葉孤舟,有一個披蓑衣戴笠帽的老頭,獨自在釣魚,此刻天寒得很,江面的雪花在飄落。
生4:我看到的是一幅孤芳自賞圖。漫天大雪覆蓋了千山萬徑,天地之間迷蒙一片,鳥不飛,人不行。在這寧靜幽獨的環境里,穿蓑戴笠的漁翁獨坐舟中,垂著魚竿悠閑地釣魚,忘記了塵世中的一切憂傷和悲痛。
二、詩人心境圖。
師:假如把同學們剛才所說的文字畫成一幅畫,畫面的中心應該畫什么?
生:(雜聲)蓑笠翁。垂釣者。
師:蓑笠翁到底是指誰呢?在文字的背后總是隱藏著一個人。
生:這首詩歌是作者被貶到永州時寫的,所以可能指作者自己。
生1:有可能指政治環境。仕途的落寞與改革之路的絕滅。
生2:還可以指身世環境。文中說是作者身世坎坷、命運多舛、晚年生活凄慘的人生之路。
生3:也可以是社會環境。當時社會混亂,朝廷腐敗,他不但不被別人理解,還遭到誹謗。
生1:作者有一種冷眼看世事的清高和孤獨。這是由于作者仕途的失敗與寂寞造成的,但他又不想與腐朽的政治同流合污。所以他很孤單,他要保持人生的理想,決不向現實低頭。
生2:結合材料可知,作者與外面世界隔絕的自我孤閉,是由他的仕途很不順利造成的。
生3:詩歌寫出了老漁翁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一切,悠閑專心地垂釣。從材料中,可看出作者即使沒有任何人理解自己,即使現實社會實現不了自己的理想,他也要在孤獨中堅持自己的信仰。一個寒冷寂靜的環境,形體雖孤獨,性格卻顯得清高孤傲。他在孤芳自賞。
生4:這里作者的孤苦是他壯志難酬的苦悶。因為政治斗爭太黑暗,改革失敗后他既逃避又抗爭,有一種很復雜的心態,他沒有像陶淵明一樣完全脫離社會。
生1:也是社會環境、政治改革的失敗令他心灰意冷。
生2:他命運多舛,身世凄冷。
生3:他的人生抱負與志向不被人理解,是一種徹骨的寒心之冷。
三、寄語柳宗元。
師:最后讓我們對柳宗元或者對自己說幾句話吧,或勸慰或自嘲或激勵,或知音般的噓寒問暖,都行。
生1:柳宗元,從《江雪》中,我讀出了你有大江東去浪淘盡般的人生幻滅感,讀出了你有西北望千山可憐無數山的無奈。
生2:柳宗元,從《江雪》中,我讀出了你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與孤傲,讀出了在“高處不勝寒”的江面上你有壯志難酬的苦悶。我也知道了怎樣不讓自己在困難面前趴下。
生3:柳宗元,從《江雪》中,我還讀出了你有屈原般世人皆醉我獨醒的孤憤。你在不被人理解中獨釣,你在絕望中垂釣希望。因此我知道了如何珍惜自己所處的幸運時代。
師:(結語)也許我們從《江雪》中可以讀出更多的東西,也許我們永遠也不能完全讀懂柳宗元的《江雪》,還是讓我們隨著閱歷的豐富永遠走在理解這首詩歌的路途中吧!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kouhaodaquan/59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