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鼓勵我們創新和自我發展,通過參考范本的優秀之處,我們可以在寫作中加入自己的獨立思考和風格。范文范本5:接下來是一篇關于國際合作的范文范本,展示了國際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性和積極性。
這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位置,20以內的退位減法,圖形的拼組,100以內數的認識,認識人民幣,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認識時間,找規律,統計,數學實踐活動。
二、?教學目標。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地數100以內的數,會讀寫100以內的數,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2、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數,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會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學的圖形之間的關系。
5、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愛護人民幣。
6、會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知道珍惜時間。
8、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1、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教學具體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游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于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
3、布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系,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5、關注兩頭。一是學習困難的學生,及時跟蹤,及時補缺補漏,切實達到教學目標。一是優秀的學生,要提供更多的思維訓練材料,讓他們吃飽,激發熱愛數學、鉆研數學的興趣。
四、教學進度。
1、位置????????????????????????????????6課時。
2、20以內的退位減法???????????????????16課時。
3、圖形的拼組??????????????????????????6課時。
4、00以內數的認識????????????????????12課時。
5、人民幣的認識????????????????????????10課時。
6、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24課時。
7、識時間????????????????????????????8課時。
8、找規律??????????????????????????????10課時。
9、統計????????????????????????????????6課時。
10、復習??????????????????????????????10課時。
通過總復習,使學生獲得的知識更加鞏固,計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全面達到本學期規定的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主動整理知識,回顧自己的學習過程和收獲,逐步養成回顧和反思的習慣。
2、通過總復習使學生在本學期學習到的知識系統化。鞏固所學的知識,對于缺漏的知識進行加強。
3、通過形式多樣化的復習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復習活動中經歷、體驗、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4、有針對性的輔導,幫助學生樹立數學學習信心,使每個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進一步發展。
5、培養學生的良好審題、書寫、檢查作業的學習習慣。
二、復習內容。
這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位置,20以內數的退位減法,圖形的拼組,100以內數的認識,認識人民幣,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認識時間,找規律,統計,數學實踐活動。重點教學內容是:100以內數的認識,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
總復習的編排應對注意突出本學期的教學目標,以及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便于在復習時進行整理和比較,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如把數概念、計算分別集中復習。在復習“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時,把“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100以內的口算結合起來進行復習,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間的前后聯系,同時,注意計算與解決問題相結合,達到通過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來鞏固計算熟練程度的作用。
三、復習的重、難點。
復習的重點:主要放在數與數的運算這一塊內容中的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100以內數的認識和100以內的加減法這幾部分內容。
復習的難點:20以內的退位減法;100以內的退位及進位加法;鐘面的認識;人民幣的認識;物體的相對位置。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地數100以內的數,會讀寫100以內的數,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2.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的加法和整十數,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會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學的圖形之間的關系。
5.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愛護人民幣。
6.會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知道珍惜時間。
7.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初步形成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四、具體復習安排。
1.“100以內的數”的復習。(1課時)。
教材中安排了4道題,著重復習100以內數的順序、數位表、數的組成和數的大小。復習時,可以引導學生回憶本學期學習的100以內數的相關內容。對于數位表應進行重點復習,它是學習100以內加減法計算、理解算理、掌握計算法則的重要基礎。復習過程中,對于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可以多讓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說一說,逐漸培養他們學習的自信心。
2.“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的復習。(4課時)。
教材主要從兩方面進行復習:100以內加減法的口算,用計算解決簡單的問題。本學期學習的計算主要是“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等內容。這些內容不論在計算難度,還是在計算的方法上,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教材中雖然把這些內容集中安排復習,但也注意突出各自的特點。注意對比練習,以使學生更好的掌握計算的方法。對于“20以內的退位減法”,要求與“20以內的進位加法”相同,學生應熟練掌握。對于其他的一步口算,要求比較熟練。對于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計算,在計算的速度上不作要求,學生能計算正確就可以了。對于計算方法,根據《標準》的精神,允許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
復習時,可以先讓學生計算第98頁的第5題。計算后,可以分小組討論,這些題可以分為哪幾種形式,每一種計算問題可以用什么方法計算。使學生通過討論、交流,溝通思想,相互學習,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同時,還可以讓學生說一說每種計算方法有什么不同點。在學生討論時,教師要注意巡視,引導、參與學生的討論,培養學生歸納、整理的意識。
復習解決問題時,先讓學生認真看圖,說一說圖意。然后,引導學生思考:根據圖中描述的事情,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可以采用分小組討論的方式。討論后,按小組匯報討論的結果,全班進行交流。圖中的素材比較豐富,除了蝴蝶和蜻蜓外,還有不同顏色的小花。只要學生提出的問題有道理,就應給予充分的肯定。在解決問題時,也可以先讓學生解答,然后再說一說解題的思路。只要學生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清楚就可以了,不必一定按照一定的模式來說。
3.“元、角、分”的復習。(2課時)。
本學期在學習“元、角、分”時,主要通過大量的操作、活動幫助學生認識元、角、分之間的關系,以及人民幣的應用,使學生對元、角、分有比較豐富的感性認識。因此,教材在復習時沒有再安排動手操作的內容,只是讓學生對已學的元、角、分關系進行復習,并結合具體情境進行應用。
4.“幾時幾分”的復習。(2課時)。
由于時間的概念比較抽象,所以在教材中只要求學生能看著鐘面說是幾時幾分就可以了。復習時,可以讓學生說一說應該怎樣看鐘面,也可以讓學生討論一下自己是怎么看的??赡苊總€人看鐘的習慣不同,但不論什么方法,只要能說正確即可。復習中,還要注意培養學生估計時間的意識和習慣,即看鐘面時,如果一時說不出準確的時間,可以說一說大概是幾時幾分。多進行這樣的練習,對學生建立時間觀念是很有好處的。另外,還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結合具體實際多向學生滲透時間的觀念。
5.“位置和圖形”的復習。(1課時)。
第100頁第10題是本學期所學有關位置的“上、下、左、右”等概念的綜合復習。題目結合兒童的生活實際,提供一個樓房住家的情境,使學生能用自己的語言比較準確地描述出自己所住的位置,同時,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復習時,一方面,要結合教材圖中所描繪的情境讓學生說出每個學生住的位置,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用所學過的有關位置的詞語描述整個畫面的情境,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描述時,要特別注意有關“左”、“右”相對性的問題。教師還可以根據本班具體情況,創設有生活情趣的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全面復習的目的。
第100頁第11題是數物體的題目。圖中所擺的正方體有部分的遮擋,學生數的時候可能會有一定的困難。教學時,如果學生看圖確有困難,還可以讓學生動手擺一擺,用小正方體擺成圖中所畫的形狀,然后再數一數實物。最后,對照實物和圖,讓學生討論,哪部分是開始沒有數到的,以后在看圖時應注意什么。
6.“統計”的復習。(1課時)。
本學期統計的教學目標之一是使學生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第101頁第12題結合兒童的生活實際,設計了“星期日同學們喜歡做的事”的條形統計圖,讓學生根據圖找出所需數據,并根據數據解決問題。最后,引導學生根據統計圖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
復習時,可以根據教材中提供的素材,分小組直接讓學生觀察統計圖,解決問題。另外,還可以先不出填好的統計圖,而根據全班的實際情況,經歷收集、整理數據的過程,然后,再根據實際情況解決問題。這樣就可以把本學期所學的統計的全過程都復習一遍。
五、學情分析:
六、復習的方法。
1、充分考慮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結合他們學前通過各種途徑獲取的知識和積累的生活經驗,設計富有情趣的數學活動,使學生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通過大量實物圖的感知和具體模型的操作,使學生獲得最初步的知識和技能。
2、扎扎實實打好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同時重視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學習數學的興趣。
3、把握好知識的重點、難點以及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使學生都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所提高。
4、把本學期所學知識分塊歸類復習,針對單元測試卷、復習冊、作業中容易出錯的題作重點的滲透復習、設計專題活動,滲透各項數學知識。專題活動的設計可以使復習的內容綜合化,給學生比較全面地運用所學知識的機會。
5、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系,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復習的方法。
6、?改進對學生評估,重視學生自身的縱向比較,關注學生已經掌握了什么,具備了什么能力,在哪些地方還需努力。
7、根據平時教學了解的情況,結合復習有關的知識點做好有困難學生的輔導工作。
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小數的初步認識,位置與方向,面積,年、月、日,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用數學解決問題,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面積以及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在數與計算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以及小數的初步認識。這部分乘、除法計算仍然是小學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重要基礎。例如,用兩位數除多位數,每求一位商的步驟與用一位數除的步驟基本相同;又如,兩位數乘兩位數是學習小數乘法的必要基礎。
從本冊開始引入小數的初步認識,內容比較簡單。此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或用到有關小數的知識和問題,這部分知識的學習,可以擴大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范圍,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使學生初步學會用簡單的小數進行表達和交流,進一步發展數感,并為進一步系統學習小數及小數四則運算做好鋪墊。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位置與方向和面積兩個單元,這是這冊教材的另兩個重點教學內容,為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供了豐富的素材。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讓學生初步形成辨認方向、表達與交流物體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過現實的數學活動,讓學生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探索并體會引進統一的面積單位的必要性,認識面積單位,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進一步促進空間觀念的發展。
在量的計量方面,這一冊進一步擴大計量知識的范圍,除了面積單位的認識外,還安排了認識較大的時間單位年、月、日及24時計時法。這些內容的教學可以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時間觀念,并通過實際操作與具體體驗,培養學生估計面積大小和時間長短的意識和能力。
在統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讓學生初步學習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教材向學生介紹了兩種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學習看這兩種統計圖,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通過學平均數的含義和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和實際應用,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個單元,專門教學用所學的乘除法計算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學習簡單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換思想,并能應用集合和等量代換的思想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養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目標。
1.會筆算一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一位數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數,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3.初步認識簡單的小數(小數部分不超過兩位),初步知道小數的含義,會讀、寫小數,初步認識小數的大小,會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
4.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5.認識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體會并認識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頃),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會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并能估計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6.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數;知道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了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結果是整數);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8.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換的思想,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1.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教學措施。
1、注重培養學生靈活的計算能力,發展學生的數感。
2、結合現實問題教學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加深學生對統計作用的認識,逐步形成統計觀念。
3、加強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4、提供豐富的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內容,注重實踐與探索,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5、有步驟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6、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滲透于數學教學中,用數學的魅力和學習的收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內在動機。
班級情況分析:
三(2)班學生共有34人,男生18人,女生16人。三(3)班學生共有34人,男生18人,女生16人。在經過了一個學期的學習后,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了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一定的興趣,大部分學生樂于參與學習活動。特別是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雖然在上學期期末測試中孩子的成績都不錯,但是成績不能代表他們學習數學的所有情況,只有課堂和數學學習的活動中,才能充分體現一個孩子學習的真實情況。因此對這些學生,應該關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經基本形成的興趣再接再厲地保持,并逐步引導到思維的樂趣、成功體驗所獲得的樂趣中。
小學數學實驗教材第六冊教學進度表(.1)。
日期內容例題課時
一
2.28。
3.4位置與方向。
認識東、南、西、北(含地圖上的)例1、例21。
簡單路線圖(四個方向)例31。
練習1。
認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例4、例51。
練習二1。
二
3.7。
3.11機動1。
單元練習1。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
口算除法一位數除整十、整百、整千(商是整數)例11。
除法的估算例21。
練習三1。
三
3.14。
3.18。
筆算除法。
一位數除兩位數(被除數各位上的數都能被整除例11。
一位數除兩位數(被除數十位有余)例21。
練習四1。
一位數除三位數(商是兩位數且有余數)。
除法估算例31。
練習五1。
四
3.21。
3.25除法的驗算例41。
練習六1。
有關0的除法及商的中間或末尾有0(1)例5、例61。
練習七1。
商的中間或末尾有0(2)例71。
五
3.28。
4.1練習八1。
整理與復習1。
練習九1。
單元練習1。
機動1。
六
4.4。
4.8統計。
簡單的數據分析例1、例21。
練習十1。
平均數例1、例21。
練習十一1。
機動1。
七
4.11。
4.15年、月、日。
年、月、日的認識例1、例21。
練習十二1。
24時記時法1。
練習十三1。
制作年歷1。
八
4.18。
4.22機動1。
兩位數乘兩位數。
口算乘法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的口算例11。
估算例21。
練習十四1。
筆算乘法不進位的乘法例11。
九
4.25。
4.29練習十五1。
進位乘法例21。
練習十六1。
整理與復習(練習十七)1。
機動1。
十
5.9。
5.13面積。
面積和面積單位1。
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的比較例11。
練習十八1。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例2、例31。
練習十九1。
十一。
5.16。
5.20面積單位間的進率例41。
公頃、平方千米1。
練習二十1。
單元練習1。
機動1。
十二。
5.23。
5.27小數的初步認識。
認識小數例11。
小數大小的比較例21。
練習二十一1。
簡單的小數加、減法例3、例41。
練習二十二1。
十三。
5.30。
6.3機動1。
解決問題。
乘法兩步計算的問題例11。
除法兩步計算的問題例21。
練習二十三1。
設計校園1。
十四。
6.6。
6.10機動。
數學廣角。
簡單的集合問題例11。
簡單的等量代換問題例21。
練習二十四1。
機動1。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圖形的變換,因數與倍數,長方體和正方體,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分數的加法和減法,統計,數學廣角和綜合應用等。
在數與代數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因數與倍數、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分數的加法和減法。因數與倍數,在前面學習整數及其四則運算的基礎上教學初等數論的一些基礎知識,包括因數和倍數的意義,2、5、3的倍數的特征,質數和合數。教材在三年級上冊分數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教學分數的意義和性質以及分數的加法、減法,結合約分教學最大公因數,結合通分教學最小公倍數。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圖形的變換、長方體和正方體兩個單元。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豐富的現實的數學活動,讓學生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認識圖形的軸對稱和旋轉變換;探索并體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圖形之間的關系,及圖形之間的轉化,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及表面積公式,探索某些實物體積的測量方法,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
在統計方面,本冊教材讓學生學習有關眾數和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知識。在學習習近平均數和中位數的基礎上,本冊教材教學眾數。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都是反映一組數據集中趨勢的特征數。平均數作為一組數據的代表,比較穩定、可靠,但易受極端數據的影響;中位數作為一組數據的代表,可靠性比較差,但不受極端數據的影響;眾數作為一組數據的代表,也不受極端數據的影響。當一組數據中個別數據變動較大時,適宜選擇眾數或中位數來表示這組數據的集中趨勢。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分數的加法和減法、長方體和正方體兩個單元,教學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向學生滲透優化的數學思想方法,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優化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感受數學的魅力。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綜合應用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二、教學目標。
1.?理解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比較分數的大小,會把假分數化成帶分數或整數,會進行整數、小數的互化,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約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數和倍數、質數和合數、奇數和偶數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數的特征;會求100以內的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
3.?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掌握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比較熟練地計算簡單的分數加、減法,會解決有關分數加、減法的簡單實際問題。
5.?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并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探索某些實物體積的測量方法。
6.?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以及將簡單圖形旋轉90°;欣賞生活中的圖案,靈活運用平移、對稱和旋轉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
7.?通過豐富的實例,理解眾數的意義,會求一組數據的眾數,并解釋結果的實際意義;根據具體的問題,能選擇適當的統計量表示數據的不同特征。
8.?認識復式折線統計圖,能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統計圖表示數據。
9.?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0.?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優化的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感受數學的魅力。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2.?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三、教學重點、難點。
因數與倍數,長方體和正方體,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分數的加法和減法,統計.。
四、班級情況分析。
五(3)班的個別學生思維活躍,常有獨到的見解,語言表達比較清晰。有極個別的學生自覺性太差,完不成作業,上課沒養成傾聽得習慣。大部分學生動手能力較強。這一學期應繼續加強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和個別后進生的轉化。
五、教學措施。
1.、體現數學教學改革的新理念,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2、注重溝通知識間的相互聯系,加強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3、注重動手實踐與自主探索,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4、發展學生的統計觀念,逐步形成從數學的角度進行思考問題的思維習慣。
5、有步驟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6、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滲透于數學教學中,用數學的魅力和學習的收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內在動機。
六、課時安排。
一、圖形的變換(4課時)。
二、因數與倍數(6課時)。
1因數和倍數2課時左右。
三、長方體和正方體(12課時)。
2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2課時左右。
整理和復習1課時。
粉刷圍墻1課時。
四、分數的意義和性質(20課時)。
整理和復習1課時。
五、分數的加法和減法?(7課時)。
六、統計(3課時)。
七、數學廣角(2課時)。
八、總復習(4課時)。
學習目標:
1、理解和掌握一個數除以兩個數的方法。
2、會運用這個除法運算性質,使一些計算簡便。
學習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口算。
560÷8÷71800÷3÷6480÷6÷8720÷9÷8。
560÷561800÷18480÷(6×8)720÷(9×8)。
2、簡便方法計算。
3、動手做。
24個圓片平均分成2組,再把每組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
(體會連續等分:可以分了再分,也可以先求出兩次一共分成多少份,然后一次分完。)。
4、引入新課:除法的運算性質。
5、出示目標(見學習目標)。
二、自互學習:(出示例3)。
一共有25個小組,每個小組種了5棵樹苗。購買樹苗花了1250元,每棵樹苗多少錢?
1、指名讀題。
2、(出示學習指導)。
(1)根據題中的信息列出算式,并計算。
(2)試一試,你還能想出其它的方法嗎?如果有困難,可以與書進行交流。
(3)對比一下,兩種計算方法有什么不同?你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4)能用語言概括一下你發現的規律嗎?
(5)試著用字母表示出這個規律。
自學時間5分鐘。
3、學生自學(學生對照學習指導,自學,并完成學習指導的問題,將不會的問題做標注)。
4、小組互探(自學中遇到不會的問題,小組內互相交流。把小組也解決不了的問題記好,到學生質疑時提出,讓其他學習小組或教師講解)。
三、精講要點。
1、小組匯報。
2、解決各小組中在自學中遇到的不會的問題。
3、小結:除法的運算性質。
4、練習:教材p43做一做,指名板演。
四、當堂檢測。
1、判斷。
(2)100÷(25×4)=100÷25×4。
(3)400÷(40×25)=400÷40÷25。
2、怎樣簡便就怎樣算。
3200÷25÷4÷25÷8350÷14。
3、有1440個玩具,每24個裝一盒,每6盒裝一箱,一共要裝多少箱?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我班現有學生41人一年級孩子正處于學習啟蒙階段,通過一年級上學期的學習,大部分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漢語拼音的讀寫,以及正確地拼讀音節、學讀輕聲;在讀寫分開、多人少寫的原則上,學生已會認250個生字,會寫100個字;能根據一定的情境或看圖,用普通話講清一件簡單的事;在閱讀方面也能正確地朗讀、背誦指定課文,能聯系課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常用詞語和句子的意思,認識了句號、感嘆號、問號,并能讀出陳述、疑問、感嘆的語氣。同學們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也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如能掌握正確的讀書姿勢、寫字姿勢和握筆方法,并養成了愛惜學習用品的良好習慣。在本學期中我們應該繼續保護孩子學習語文的欲望和好奇心,進一步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培養孩子樂于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的精神。
上學期末的成績不錯。本學期將致力于對學生基本功的訓練及語文素養的培養。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以專題組織單元,以整合的方式組織教材內容。8個單元8個專題,分為8組: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保護環境、快樂的夏天、動腦筋想辦法、我們的生活多么幸福、我們都有好品質、我們身邊的科學。8個專題貼近兒童生活,體現時代特點,蘊涵教育價值,把知識、能力、方法、情感融為一體。每個專題內涵都必將寬泛,避免了教材內容的局限性。
每組包括1課“識字”、4-5篇課文和1個“語文園地”,各部分相互聯系,構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識字課包括詞語、三字經、對對子、謎語、諺語、詩歌等多種形式。課文共34篇,內容豐富多彩?!罢Z文園地”包括4個欄目:我的發現--鼓勵學生探究發現,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主要是識字的方法;日積月累--引導學生積累好詞佳句、優秀段篇;口語交際--與專題聯系,在雙向互動中培養口語交際能力;展示臺--給學生提供展示學習所得的舞臺。
本冊識字的編排,繼續實行認寫分開、多認少寫的原則。全冊要求認識550個常用字,會寫250個認識的字。要求認識的字和要求會寫的字,分別在練習里有標明。此外,在語文園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認識的字。書后生字表(一),列出了全冊要認識的字,生字表(二),列出了全冊要求會寫的字。
教材特點?:
(一)圍繞專題組織教材內容,加強整合,便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
每個單元,從導語到識字課,到課文,到語文園地,乃至語文園地中的閱讀短文、口語交際、實踐活動,都圍繞本單元的專題合理安排。如第二組,在簡短的導語之后,以三字經的形式編寫識字課,既認了字,又使學生懂得要尊敬長輩、敬愛父母等道理。接著,編排了《看電視》《胖乎乎的小手》《棉鞋里的陽光》《月亮的心愿》等四篇課文,教育學生關愛他人,尊敬長輩,樂于助人。在語文園地里,“讀讀背背”安排反映溫馨家庭生活的短詩《鞋》;“口語交際”安排討論爸爸媽媽不讓自己做家務事該怎么辦。整組教材圍繞“家庭生活”這個主題,把各項內容組合成一個有機整體。
(二)安排獨立的識字課,內涵豐富,形式多樣。
本冊教科書的識字課沒有采用以前集中安排識字課的做法,而是把八課識字,分別安排在每組的開頭。這八課識字大多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韻文形式,易于朗讀;內容均貼近每一組的專題,便于整合。通過學習這些意境優美、內涵豐富的識字課,學生不僅識了字,而且積累了優美的語言,豐富了知識儲備,并受到思想和文化的熏陶。如第一組的識字課,由八個詞語組成:“春回大地,萬物復蘇;柳綠花紅,鶯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丁冬;百花齊放,百鳥爭鳴?!边@幾個反映春天優美景色的成語或詞組,組成了一幅意境優美的畫卷,而且文字合轍押韻,讀來朗朗上口。
全冊要求認的字,均選自常用字表要求寫的字,優先選擇構詞率高的字,并力求使每次寫的字有一定的規律。其中有的是本課新認識的字,有的是以前認識并在本課再現的字,便于學生感悟,便于學生感悟,也便于教師指導。
(三)?大幅度更新課文,使教材更具有時代感,更貼近兒童生活。
本冊教科書新編選的課文占了全部課文的一半以上。有反映領袖事跡的《鄧小平爺爺植樹》,有反映家鄉新貌的《畫家鄉》,有體現關愛他人的《月亮的心愿》,有表現現代兒童生活的《棉鞋里的陽光》,有反映保護環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松鼠和松果》《美的小路》等,有介紹自然常識和科技成就的《棉花姑娘》《火車的故事》等。全冊書中課文內容豐富,體裁多樣,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內涵,便于學生學習語言,并潛移默化地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課后練習重視語言積累和感悟(如,朗讀背誦,詞語積累與擴展,詞句練習),重視語文基本功(如,寫字,詞句理解與運用),也重視課內外結合,將語文學習和生活緊密結合起來。
(四)大力改進呈現形式,使教科書成為學生喜愛的“學本”。
三、教學總目標(聽說讀寫能力的安排):
(一)識字與寫字。
1、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
2、認識常用漢字550個,其中250個會寫。
3、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4、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范、端正、整潔。
5、初步認識大寫字母,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
6、能用音序法查字典,學習獨立識字。
(二)閱讀。
1、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2、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
4、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
5、閱讀淺近的童話、語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關系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人交流。
6、誦讀兒歌、童謠、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7、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在閱讀中,體會句號、文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
(三)寫話。
對寫話有興趣,能簡單寫自己想說的話。
(四)口語交際。
1、學講普通話,逐步養成用普通話的習慣。
2、能認真同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容。
3、聽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復述大意和精彩情節。
4、能較完整地講述小故事,能簡要講述自己感興趣的見聞。
5、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6、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討論,對感興趣的話題發表自己的意見。
(五)綜合性學習。
1、對周圍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結合課內外閱讀,共同討論。
2、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3、熱心參加校園、社區活動。結合活動,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聞和想法。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
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和朗讀,以及學習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
難點:
(1)在進行課文教學時,要重視學生個人的閱讀感受,除了討論書中的思考題外,還要給學生質疑問難的機會,給學生充分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
(2)學生與別人能大膽、自信的交流。
(3)增強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
五、?突破重、難點措施:
1、在語言環境中把字的音、形、義結合起來,聯系生活實際識字。
2、注意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圖畫和實物,把識字和認識事物有機結合起來。
3、采用多種形式,注意加強生字的復習與鞏固。
4、在閱讀教學中要避免單調枯燥的技術性指導,而是要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如給畫面配音,分角色朗讀,表演讀等等。
5、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的持續發展。
六、教學措施:
(一)識字與寫字:
1、相信學生能夠用已經形成的初步的識字能力來學習本冊生字,鼓勵他們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識字??梢圆捎枚喾N方式加強同學間的交流與合作,如,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當小老師等。
2、采用多種形式,注意加強生字的復習和鞏固,防止回生。
3、加強寫字指導,不但要寫對,更要寫好。最好每節課上都讓學生寫幾個字,切實保證寫字質量。
(二)閱讀教學:
1、重視朗讀的指導。
2、避免單調枯燥的技術性朗讀指導,采用多種方式,如給畫面配音,分角色朗讀等,引導學生朗讀。
3、?重視學生個人的閱讀感受,除了討論書中的思考題外,給學生質疑問難的機會,給學生充分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
4、?重視課外閱讀的指導。引導學生選擇好的讀物。
(三)口語交際教學:
1、重視創設情境,使學生入情入景地進行口語交際。
2、重視日常教學中的口語交際活動。
3、努力開發語文課程資源,充分利用校內外課程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時間活動,增強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
七、主要的教學措施和教改思路。
1、教師要熟知教材,掌握教材的教學思路,也為通過“兩級三關”做準備。同時加強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訓練,特別是重視識字和寫字的訓練,加強寫一手好字的思想教育。
2、端正教學思想,勇于探索新的教學模式,特別是“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四種教學模式”和“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努力在教學過程中實踐,總結經驗,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其積極性;?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要注重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
3、重視培養能力。學生獲得知識是必要的,但培養能力更重要。一個學生如果沒有自學能力和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他的終身發展將受到限制,我們從新世紀人才的培養目標出發,必須重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就第二冊語文教學來說,要著重培養學生識字能力、理解詞句的能力,朗讀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和初步的自學能力。在教學中,要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大膽探索“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滿足不同程度學生對語文學習的需求,不要一刀切,力求使每個學生都有較大發展。
4、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學生經過上學期的學習,已經掌握了一些漢字知識和識字方法,教學中要注意放手讓學生借助拼音讀準字音,利用學過的偏旁部件和熟字分析記憶字形,結合詞句和生活實際理解字義,教師只對難點作指導和講解。這樣,不僅可以節省教學時間,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低年級的閱讀教學一定要體現以讀為主,開展好“書香伴我行”,讓學生多讀書,多背誦古詩,不斷增加語言積累。同時進行一些看圖說話練習.
5、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語文實踐活動通過有計劃、有步驟的自主學習和實踐,使學生各方面的語文能力得到訓練。語文實踐活動,內容上要與課內教學密切聯系,形式上要活潑有趣,使學生樂于參加??梢园驯硌?、競賽、游戲引進課堂,也可以組織學生走出課堂進行活動。使學生在反復實踐中鞏固所學知識,逐步提高語文能力。
6、重視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
7、做好個別生的教育。
8、充分利用教材中精美的圖畫、兒歌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9、把課堂還給學生,以學生為主體,鼓勵學生在課堂上人人開口,做課堂的小主人,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10、在課堂上扶、放結合,要大膽地放、巧妙地扶,并且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學會,還要會學,及時讓學生總結學習方法,培養學生愛學習、樂學習的興趣。的學習方法,使他們樂于學習。
11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可多介紹一些課外閱讀書籍供他們閱讀,拓寬學生的視野和想象空間,讓他們發出自己的見解和感受。
1.課前備課必須對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及對策進行充分的預設,設計當堂檢測作業時必須針對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進行分層次布置并對個別學困生當面輔導。
2.重視課堂基本口算和筆算的訓練,培養和逐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3.結合教學具體的情境,靈活運用小棒、圖片等教(學)具進行直觀教學。
4.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逐步引導學生學會獨立審題,敢于提問,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樂于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的學習品質。聯系生活實際和低年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通過喜聞樂見的游戲、童話、故事、卡通等形式,創設活動情境。
5.鼓勵和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注意教學的開放性,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數學課堂實踐活動中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在活動中學習數學知識。
6.根據本班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教學過程。并根據具體情況,自己創造一些教學效果更好的教具和學具。
7.常到教室做課外輔導,為學生決絕疑難問題。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認識角,100以內的加、減法的筆算,表內乘法(一),表內乘法(二),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和簡單的對稱現象,簡單的數據整理方法和條形統計圖,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二)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方面。
1.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計物體長度的意識。
2.初步認識線段,會量整厘米線段的長度;初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三角板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學會畫線段、角和直角。
3.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初步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估算方法,體會估算方法的多樣性。
4.知道乘法的含義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熟記全部乘法口訣,能熟練地口算兩個一位數相乘。
5.能辨認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的軸對稱圖形;初步認識鏡面對稱現象。
6.初步了解統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2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7.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培養學生初步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
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
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并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7.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100以內的加、減法筆算,表內乘法。
教學難點:100以內的加、減筆算,以及數學實踐、數學思維的訓練。
二、班級分析。
執教的兩個班級共有90名學生,二年級的學生在經過一年的數學學習后,基本知識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對數學學習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動手操作,語言表達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識也有了明顯的增強,但是學生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距。優等生思維活躍,發言積極;中等生課堂上幾乎是“默默無聞”;后進生學習方法不得當,對每個基礎知識掌握的速度總是慢許多。因此,在這一學期的教學中更多關注后進生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方法以及學習習慣的培養上,并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1.要從整體上把握教學目標。根據教學指導綱要,結合教學進行適當的調整,防止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
2.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游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于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3.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數學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最重要的是計算能力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同時要還注意教學的開放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4.要滲透德育,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
5.布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6.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系,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四、全冊課時安排(約60課時)。
(一)長度單位(4課時左右)。
(二)100以內的加、減法(二)(13課時左右)。
1.兩位數加兩位數……………………………………3課時左右。
2.兩位數減兩位數……………………………………5課時左右。
3.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4課時左右。
整理和復習………………………………………1課時左右。
我長高了…………………………………………1課時左右。
(三)角的初步認識(2課時左右)。
(四)表內乘法(一)(13課時左右)。
1.乘法的初步認識………………………………3課時左右。
2.2--6的乘法口訣。
5的乘法口訣………………………………………2課時左右。
2、3、4的乘法口訣………………………………4課時左右。
6的乘法口訣………………………………………3課時左右。
3.復習和整理…………………………………1課時左右。
(五)觀察物體(4課時左右)。
(六)表內乘法(二)(13課時左右)。
7的乘法口訣……………………………5課時左右。
8的乘法口訣……………………………3課時左右。
9的乘法口訣……………………………4課時左右。
整理和復習………………………1課時左右。
看一看??擺一擺…………………1課時左右。
(七)統計(3課時左右)。
(八)數學廣角(2課時左右)。
(九)總復習(4課時左右)。
新課標第一網。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驗分類標準的多樣性,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有不同的分類。
2、讓學生進一步體驗分類的思想及其在生活中的用途。
教學重點:按照確定好的標準進行分類。
教學準備:學習用具,幾何圖形。
教學方法:情境活動參與教學。
教學過程:
一、活動導入。
1、讓學生整理自己的書包。
組織討論:說一說是怎樣整理的,
2、讓學生看一看教科書的圖。
說一說這兩個小朋友怎樣整理的。
3、小結:
分類結果在同一標準下是一樣的,在不同標準下呈現多樣性。
二、練一練。
1、分一分,說一說。
(1)怎么分?說標準。
可以按年齡分類,按性別分類。
(2)圖上有什么,怎么分?
可以按顏色分類,按樣式分類,按樣式和顏色分類。
(3)圖上有什么,怎么分?
可以分成機動車和非動車兩類:大車、小車、自行車三類,按分配個數分成三類。
2、看一看,可以怎樣分。
(1)圖上畫著什么,可以怎么分。
(2)匯報,交流:可以按大小分類,按形狀分類。
3、想一想有哪幾種分法。
看圖,可以怎樣分。
按大小分類,按顏色分類,按用途分類。
三、小結,實踐。
1、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2、實踐活動。
到圖書館或書店看一看。
“平面圖形的拼組”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基礎上,通過動手拼組,進一步認識平面圖形的一些特征及圖形之間的一些關系。這是一節操作性很強的課,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參加活動來體會平面圖形的特征。
針對一年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師需要設計“說一說、折一折、拼一拼、剪一剪、做一做”五個環節。讓學生既動腦又動手,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特別是折、拼兩個環節,學生用4個正方形拼出了蜻蜓,用四個三角形拼出了魚等圖案,培養了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到圖形的奇妙和學習數學的樂趣。最后“剪一剪、做一做”更是讓學生思維活躍、學習主動性增強,但是得注意學生的安全問題。
在教給學生知識之前,教師一定要吃透教材,把握編者意圖,進行研究;要轉變舊的教學思想,以學生為本,培養孩子的想象力,星城發展觀念。教師課前要做好充分的預設,不僅要備知識,備學生,還要被教具,給學生的教具要自己先試試,看對學生是否合適。課堂上要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要學會正確引導,而且引導要到位,注重小組合作,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要敢于放手,不要束縛學生,要相信學生的能力。
教學目標1、學生能在具體的生活實踐或游戲情境中,體驗前與后的位置與順序。
2、能準確地確定物體前后的位置與順序。
3、培養學生關于前后的空間觀念。
4、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前與后的位置與順序。
教學難點學生前后空間觀念的培養。
課前準備紙制的方向盤4個、車站牌5個、
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老師請5名學生上講臺排成隊列。
(5名學生排成隊列,其余學生描述其中一位學生的位置)。
2、在老師的口令下,學生按要求調換位置(把原來排在第二位的同學,依次往后進行調換,換三次,最后一次換到了隊伍的末尾。使學生初步體驗到:前后的位置與順序,具有一定的相對性。
引導學生“()同學在()同學前面,在()同學后面,”“()在最前面”等較規范的語言來描述。
二、觀察討論、學習新知。
1、(有了前面的情境設計做鋪墊,學生已初步體驗到了前后的位置與順序,因此新課知識,應由學生自己通過觀察、討論來掌握。)。
2、老師出示電腦:小動物賽跑。
電腦演示:小鹿、小狐貍、小白兔,小蝸牛參加賽跑,起跑后不久,他們的位置發生了改變。
(學生看電腦觀察小動物的位置變化)。
問:如果比賽繼續進行,可能會有什么情況發生?(目的:啟發學生的法語異思維,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動性,培養學生的觀察和語言表達能力。再次體驗到前后順序具有相對性)。
3、看書:第2頁上面的圖:讓學生看圖答。
三、練習鞏固、啟發思維。
1、說一說。
(1)你的座位前面是誰?后面是誰?(目的:讓學生在真實的場景中體會前后意義和相對性)。
(2)你前面有幾個同學?后面有幾個同學?你是排在第幾位?(使學生學會從前面數或者從后面數,得到不同的答案)。
2、第2頁的做一做的第二題,然后全班集體訂正。
3、游戲:
(1)請一名學生扮演司機,老師扮演售票員,5名學生扮演站牌(手持站牌站在教室5個不同的地方),其余學生扮演等車的乘客(可任意選擇站起來牌),在教室里進行坐車游戲。
師出示其中一個站牌,請學生說說站起來牌的意義。
師:各位乘客,歡迎您坐我們的公共汽車,本車的起點站起來是“火車站”,終點站是“動物園”,有上車的乘客請上車。
師:你想到什么地方去?到你要去的地方,有多少站?
每到一站,老師都報出站不同,學生自由地上下車,但要求說出自己坐多少站?(答案不唯一)。
(2)請同學們看,現在老師是前面朝你們站著,那么黑板在老師的哪一面?老師在黑板的哪一面?你們在老師的哪一面?(與一名學生合作),他在我的哪一面?(前面)換位置后再問:現在呢?(后面)師生同時向左轉后再問:現在呢?(后面)。
師:對,請同學們記?。好娉姆较蚓褪?--。
生:前。
師:背對的方向則是----。
生:后。
師:前與后只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
四、家庭游戲、知識鞏固。
(2)向家長說說,做課間操時,排在前面和后而的分別是誰?
教學反思:
生活中的數學會帶給學生無盡興趣:觀察班中幾名同學排隊順序變化和觀察幾張以班級其中一個小朋友為不同位置拍下的照片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來。新課教學時,我還跟學生一起做游戲,讓學生小組觀察,在觀察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理解“同一物體,在不同位置觀察到的順序是不同的”,為學生展示了一個生動活潑、具有生命力的教學情景。
(生一個個都舉起橡皮表示愿意。)。
師:大家都這么熱情,太感謝大家了。好,我請幾位同學幫我借一下。(請8名學生。
就近幫忙借橡皮)。
師:(把學生的橡皮一塊一塊地借了過來,并表現出非常感謝的神情。)你們把橡皮都。
借給我了,你寫錯了怎么辦?
一生:我還有。
師:哦,還有,老師還想借。(直到完全借完。)。
師:我借這么多橡皮,干什么用呢?
生紛紛說:你自己寫錯了,要擦;
做魔術;
看橡皮都有哪些形狀;
用橡皮拼圖。
師:我借你們的橡皮干什么用呢?哈哈,我就是為了讓你們沒有橡皮用。沒有橡皮,
下筆會更小心一些。就算寫錯了,也沒關系,仔細欣賞一下自己錯在哪里,然后再寫一寫,這樣您會寫的更好!
(反思:“沒有橡皮,下筆會更小心”,這是自然的結果。當我們知道某件事情沒有后路的時候,自會多幾分慎重?,F在的學生大多比較浮躁,缺乏責任心,往往不肯靜下心來想好了再動筆,常常是毛手毛腳,一看就動筆,一動筆就錯,一錯就擦。寧靜才能致遠,教學生靜心思遠,對他們的成長有好處。另外,這樣一個環節的設置,還能很好的拉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尤其是像這次賽課,在上課之前與學生沒有見面的機會,只有盡快拉近師生距離,才能減少師生的陌生感,彼此盡快熟悉,使學生在一個輕松的氛圍中投入學習。)。
二、情境導入。
(出示主題圖:師在黑板上畫了一棵大樹,然后粘貼了9只紅色小鳥)。
生異口同聲:歡迎!
(反思:這里我沒有用課本上的情境圖,而是創設了一個大樹、小鳥這樣一幅美麗的情境圖,我認為這節課的情景創設比較成功。因為問題情境的創設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新知的熱情,而且還可以能很快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讓學生在理解10以內數的順序時,只讓學生順著數,而沒有讓學生倒著數。另外,在這里如果把事先準備好的小棒發給學生,再讓學生親自動手擺10個小棒,并將它們捆成一捆,了解“10個一,可以組成1個十?!边@樣可以滲透“10還是個計數單位”,為后續學習做鋪墊。)。
生:9只(有一生說10只)。
師:到底幾只呢?請剛才這位小朋友來數一數。
(請說10只的學生到黑板前數,黑板太高,學生探不找,師抱起孩子數。)。
(反思:今天在梨林實小做課的這間教室里沒有講臺,因此黑板相對就比較高,我站在那里,最多只能夠到三分之二的高度,即使圖畫得再低,對于一年級的小孩來說,還是很難夠得著,沒辦法,我抱起了孩子,這樣孩子就可以夠得著了。我們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眼中時刻要有孩子。)。
生:我看到老師手里還拿了一只,所以是10只。
師:哦,那現在又有一只小鳥飛了過來。(師把手中的一只*小鳥貼到大樹上)那。
么,現在有多少只小鳥呢?
生異口同聲:10只。
(再請一生到黑板上數。)。
師:今天我們就來認識10(師出示課題,生齊讀課題)。
師:那么,在你的身上有10么?
生異口同聲:有!
師:你身上的10在哪里?
生:在手上。
師:誰來數一數?
(生紛紛舉手,請一生到前面面對大家數一數。)。
師:除了手上,我們身上哪里還有10?
生:腳上。
師:還有么?我剛才看到有的同學在摸自己的頭發,在我們頭發上有10么?
生1:沒有。
生2:有,頭發上有好多好多10呢。
師:對,我們的頭發有好多好多的10呢。除了我們的身上,其實生活中也有很多很多的10。
孩子們參與非常積極活躍,但“數學源于生活”,如果能夠更多的創設一些與學生生活情景緊密聯系的生活情境,這樣會為學生的觀察提供更多的參與機會,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一種親切感。)。
三、9和10比大小。
師:我們前面認識了1-9,今天又認識了10,你知道這些數中,誰大誰小么?
生1:10大。
師:大小是相對的,我們不能只說誰大,要說出誰大誰小。
生2:10大1小。
生3:10大3小。
生4:10大9小。
(還有好多學生爭著搶著想要說)。
師:還有這么多同學想要說,那每個同學給你的同桌說一說。
(生同桌互說。)。
生1:10個比9個多了一個。
生2:9只小鳥,又飛來一只變成10只了,所以10只多。
師:說得真好!誰還有自己的想法?
生3:10個人比9個人多1個。
生4:9加1是10。
師:那么,10比9怎樣?
生異口同聲:大。
師:9比10怎樣?
生異口同聲:小。
(師板書910109)。
師:誰能用大于號和小于號填一填?
(請學生填)。
師:大家注意看,大于號和小于號的口都朝著誰?
生:10!
師:也就是說,誰大口朝誰開。
(反思:對于大小比較孩子們已經有了1—9的學習基礎,這里順理成章,比較容易,耗時過多,尤其是大于號和小于號不必再像新知一樣讓學生認識,也就是說應該注意前后知識的聯系,學生會的就不要講,或盡量少講,這樣可以提高課堂效率,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學得更多的東西。)。
四、10的組成。
師:大家剛才表現真棒!下面,老是想請大家幫個忙,大家愿意幫老師么?
生:愿意!
(反思:情境創設能很好的吸引學生,激發學生樂于助人的意愿,但是如果能把情境中改成學生自己,會給學生下面的語言表述帶來方便,效果會更好一些。)。
生1:每人5顆。
師:為什么這么分?
生1:這樣分,兩個人的一樣多。
師:誰還有不同的分法?
生2:如果是我,我分3顆,給客人分7顆。
師:為什么這么分?
生2:因為我是主人,他是客人,我給他多一些。
師:小主人真熱情!很好!請坐!誰還有不同的分法?
生3:我是主人,我留2顆糖,給客人8顆糖。
師:真大方!大家剛才有的是按照平均分,有的是作為小主人,給客人多分一些,那么,還有其他不同分發么?同桌互相說一說,比比看那組同桌合作的,合作的同桌,在下課時,黑板上漂亮的小鳥就會飛到你們的手中。
大家可以用自己的小手來幫助自己,每根手指表示1顆糖。
(學生開始同桌交流)。
(反思:這里的同桌交流目的不夠明確,導致后面會有第二次的交流。如果在這里交流時,我能給出更清楚的指令,如:10顆糖到底有多少種分法呢?用自己的手指代替糖,比比看,那些小組分法最多,而且還能按照一定的規律清晰地介紹給大家。此外,還可以讓同桌合作,把所有的分法寫下來,這樣會更清晰明了,效果會更好。在這里,我也認識到教師引導的作用之大,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而教師是課堂的主導,這里的“導”,應該不是“導演”,而是“向導”,要引導學生怎樣有效地做好一件事,提高課堂效率需要“導”好的?。?。
第一組同桌匯報:我們有3種分法,第一種是我們都分5顆;第二種是我留2顆,給客人分8顆;第三種是我留3顆,給客人留7顆。
第二組同桌匯報:我們還有2種分法,一種是我留1顆,給小客人9顆;另一種是我留4顆,給小客人分6顆。
師:哪組還有不同方法?
(沒人舉手)。
生1:那可以是給客人4顆,自己留6顆;或者自己1顆,給客人9顆。
生2:還可以是給客人3顆,自己留7顆。
生3:也可以是給自己留8顆,給客人1顆。
師:給自己留8顆,給客人1顆,總共是10顆么?
生3(搖搖頭):總共是9顆。
師:是不是給老師還留了一顆呀?哦,老師這可送給小客人了,那分給小客人幾顆?
生3:2顆。
師:誰還有么?大家數數現在有多少種分法?
生:1、2、3、4、5、6、7、8、9,一共有9種分法。
師:這么多分法,如果沒有規律,就會寫多了,或者寫少了,怎樣寫才能寫的不多不少呢?同桌再互相說一說。
(同桌再次合作)。
一組同桌匯報(邊說邊板書):
10可以分成5和5、10可以分成4和6、10可以分成3和7、10可以分成2和8、10可以分成1和9,然后把后邊幾種的兩個數交換位置就行了。
另一組匯報:
10可以分成1和9、10可以分成2和8、10可以分成3和7、10可以分成4和6、10可以分成5和5,然后把前邊幾種的兩個數交換位置就行了。
師總結:這就是我們這節課學習的第3個內容:10的組成。
師生一起說:10可以分成1和9、10可以分成2和8、10可以分成3和7、10可以分成4和6、10可以分成5和5。
(師生對數練習。)。
(反思:《數學課程標準》中對第一學段(1—3年級)學生在數學思考方面提出了明確的目標“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這種有條理的思考問題的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通過數學內容的學習和課堂教學中有意識的培養逐步形成的。新課程幾乎每個年級都滲透“有序思考”的方法。這里從無序到有序的逐步引導,目的就是使學生逐步學會思考問題。)。
五、10的書寫。
師:大家說得真好,可是說得好不如寫得好!大家想寫出漂亮的10么?
生異口同聲:想!
(生開始自己書寫,寫完的老師邊看邊對寫得好的進行表揚,不好的鼓勵他再觀察觀察,在寫兩遍,看看是不是變得漂亮了。)。
(反思:沒有了橡皮,孩子就寫得非常小心,數字寫的很認真。偶爾有同學寫的不漂亮,我就讓他仔細看一看,然后再寫2遍,看看是不是變得漂亮了一些,孩子在這樣的鼓勵下,一個比一個寫的認真。每個孩子都渴求老師的表揚和鼓勵。尤其是面對一位新老師,孩子的這種心情就會表現得更強烈一些。我們要關注孩子的心理體驗。)。
師:寫完后放在桌子左上角,下課時交給老師,老師要仔細看誰寫得最漂亮。
六、全課總結。
(反思: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是一朝一夕能夠養成的,在教學中的每一個細節都需要我們去滲透,去培養,只有長此以往,才能讓孩子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生異口同聲:好!
師:非常感謝同學們,下課!
生:老師再見!
師:同學們再見!
教學內容:4——5頁1——5的認識例1——例3。
教學目標:1、對1——5各數感性的認識。
2、培養良好的習慣。
3、初步體驗數學來源與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
教學重點:1、邊擺邊數數。
2、由抽象的數到物體可一表示什麼。
二、教學例1。
(1)出示圖,看圖,用數字說一句話。
(2)想一想,你能按照一定的順序說說圖意嗎?
(3)按照數字順序從1說道5。
三、教學例2。
(1)擺學具數數。
學生一邊擺一邊說,從1到5。
92)在黑板上寫1——5,請學生在黑板上數字上面百圓。
(2)老師指圓,學生說數,
問:3個圓片用幾表示?5個圓片呢?……。
老師指數字,學生說圓片。
問:3用幾個圓片表示?4呢?
四、教學例3。
剛才用數字2表示2個圓片,2還可以表示什麼?
看書5頁例3。
小結:2可以表示任何個數使的物體。
小組討論:說說3、4、5可以表示什麼?
全班交流。
五、課堂活動。
6頁1題。
課后記: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5頁例4,6頁課堂活動3、4,12頁練習一1、2。
教學目標:1、進一步鞏固1——5的認識。
2、初步感知1——5各數的聯系,變化,感悟數序。
3、初步學會用手指比,劃,涂,寫1-5。
4、操作分小棒,親身體驗探索數的分解的多樣性。
教學重難點;規范書寫1-5各數。
教學過程:一、談話引入。
昨天我們學習了1——5個,小朋友們能用手來表示嗎?
二、教學例4。
1、看書例4,共右個要求:比,劃,讀,寫,想想,你認為小手和小嘴怎樣分工最合適?
小組討論交流,全班交流。
2、根據手和嘴的分工,完成例4。
自己練習后小組交流。
3、書上有這樣一句話,1添上1是2,2添上1是3,……….你能用手指表示嗎?
4、教學在田字格里面規范書寫。
91)讓學生說1——5的形狀。
(3)老師示范,學生書空。
(4)學生練習。
三、課堂活動。
1、6頁1,寫數。
2、6頁3,圈一圈,寫一寫。
出示這些圖,引導學生看懂題意。
3、下面用5根小棒分成2堆,看誰的方法多。
獨立操作后全班交流。
四、課堂練習。
12頁1、2。
教學內容:
教材分析:
學生在前面剛剛認識了1-10各數,這部分內容是在數數的基礎上學習數的大小比較。教材呈現的是拔河比賽的場面。首先利用兩邊拔河人數不相等,引導學生學習比較兩個數的大小,接著利用跑過來的同學加入到比賽中,使兩邊人數相等,學習兩數相等的關系。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比較方法,最終要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數的大小。
教學目標:
1、在拔河的情境中通過數數、比較活動,體驗多少的比較方法。
2、認識符號“〉”、“〈”、“=”,知道它們的含義,會用符號來表示比較的結果。
3、使學生初步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加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認識符號“〉”、“〈”、“=”,知道它們的含義。
教學難點:
會用“〉”、“〈”表示比較的結果。
教學關鍵:
掌握比較多少的方法。
教學準備:
小圓片、課件、小圓片。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你們玩過拔河比賽嗎?誰能說說應該怎樣進行這個比賽?那今天組織我們班的同學來進行拔河比賽,分為兩組,一組10個人,二組9個人,我們一起去玩吧!(課件出示情境圖)。
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問題要問?
二、認識大于號、小于號。
師
1、比賽怎么還沒開始呢?怎樣才能知道哪邊人數多,哪邊人數少?你有什么好辦法?(學生思考后交流)。
2、匯報展示:誰能說說你的好方法?(老師利用教具與學具組織學生自己來擺一擺,找出比較的方法。并將學生的作品進行展示,通過擺一擺的過程讓學生們自己找到的方法,最后教師給予指導。)。
3、由拔河比賽以及上面的展示來引出9比10小,10比9大。在數學上有一對符號可以表示數的大小關系。
出示課件。
10比9大可以寫成:10〉9,讀作:10大于9。
9比10小可以寫成:9〈10,讀作:9小于10。
4、接著仔細觀察這兩個式子,你有什么好辦法區分大于號和小于號呢?
(引導學生交流,可以用兒歌如:大口朝大數,尖尖朝小數,大口朝左大于號,大口朝右小于號;可以用手指如:把左手食指和中指撐開,形成一個小于號,“大口朝右小于號”,把右手食指和中指撐開,形成一個大于號,“大口朝左大于號”,等等。)。
三、認識等于號。
1、現在我們再回到拔河的場地看看,現在可以比賽了嗎?為什么?同桌之間討論,并派代表自愿的將結果進行展示。
2、你能像剛才那樣用圓片擺一擺,使別人一眼就看出兩邊的人數同樣多嗎?
3、同樣多用哪個符號表示呢?你知道嗎?
出示課件:10等于10可以寫成10=10,讀作:10等于10。
四、練習與拓展。
第一題:比一比:誰更多呢。
第二題:比較大小。
第三題:練習使用“”“”
在比賽現場還有許多啦啦隊員,哪邊的人數多呢?你能用大于、小于表示嗎?試一試!同桌相互說一說。
五、總結與延伸。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你有什么收獲?
師:下課后請大家觀察一下我們的教室,或者回家看一看哪些東西和哪些東西可以比?誰和誰比?幾大于幾?幾小于幾?幾等于幾?我們下節課交流,比比看誰找得多!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正確數出11—20物體的個數。
2。通過看圖數數,初步培養學生有序觀察、分類觀察等良好的觀察習慣。
3。在學習數學的具體情景中,讓學生充分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4。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鞏固數序知識,滲透算法多樣化,使學生經歷與他人合作、交流的過程,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和主動探索發現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正確掌握11—20這些數的順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提出問題,激發興趣。
課件出示例6插圖,提問:大家從圖中知道了什么信息?
表揚學生觀察的非常仔細,看看需要解決的。
問題是什么?
這個問題該怎樣解答?組織學生討論。
二、小組討論,合作探究,領會新知。
讓學生匯報討論的結果。
教師對學生想出的辦法給予肯定。
三、模擬訓練,鞏固深化,應用拓展。
1.教材79頁“做一做”
2。練習十八第5題和第6題。
1:通過操作活動,使學生體會所學平面圖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征.
2: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系.
舉例法、實驗法、講解法。
第一:引入
賞賜課我們所學的內容是20以內的退位減法,我們來復習一下。說算式讓學生搶答。
隨意的說。
第二:先動手做一個折風車的活動
讓學生體會和理解平面圖形的特征。(教材27頁第一題:沿虛線折一折)
教師用紙當場做給學生看,教學生一起來,邊做邊講。
最后讓學生明白:
長方形的特征:對邊相等。正方形的特征:四邊相等。
第三:用幾個平面圖形來拼組一個平面圖形。
使學生明白他們之間的轉換關系。(教材28頁做一做)
教師用紙當場做給學生看,教學生一起來,邊做邊講。
平面圖形之間的相互轉換:圓變正方形、正方形變長方形等等。
即教師布置預習任務,同學帶著明確的預習任務去進行預習。因為同學初學預習時不知從何下手,這時教師設計好預習任務,讓同學帶著任務去預習,能做到有的放矢,針對性較強。教師先要對自己提出高標準嚴要求,對相關學習內容要進行了認真研讀,提出既有一定的價值,又有吸引力的,能促使同學產生濃厚的學習、探索興趣的預習任務。教師布置任務時,可以采取表格的形式或者提問的形式,讓同學去預習。布置預習任務時一定要注意難度適中,具有誘發性和趣味性,預習要求要明確,可操作性要強。
2.筆記預習法。
開始,可以讓同學在書上做簡單的眉批筆記,在閱讀課本后,把自己的理解、體會或獨特見解寫在書上的空白處;其次,可以讓同學做摘錄筆記,就是預習后,在筆記本上摘抄重點概念、關鍵語句等等,以加深對重要知識的記憶、理解,并簡單地記下預習過程中的疑惑和不解之處,也可以記錄自己在預習中的收獲。開始時教師都要抽出一定的課內時間帶著同學進行,在要求、步驟、方法、格式上均要給以細致的指導,然后再放手讓同學獨立預習、做筆記。對于基礎比較好的同學,還要會做思維含量較高的反思型預習筆記。在研究過程中,一方面要驗證這幾種預習方法的適用性,另一方面要尋求其他適用的科學預習方法。
3.溫故知新預習法。
這是新舊知識聯系的預習法。在預習過程中,一方面初步理解新知識,歸納新知識的重點,找出疑難問題,另一方面復習、鞏固、補習與新知相聯系的舊知識。要求預習新內容時要與學過的舊知識聯系起來,做到“溫故知新”,聯系舊知,學習新知,使知識系統化。
4.嘗試練習預習法。
對于計算類新授課、練習課,預習時先進行嘗試練習,遇到疑難再返回預習例題,然后再嘗試練習。通過嘗試練習,可以檢驗同學預習效果,這是數學預習不可缺少的過程。數學學科有別于其他學科的一大特點就是要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同學經過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數學知識,要讓同學通過做練習或解決簡單的問題來檢驗自己預習的效果。
5.動手操作預習法。
對于公式的推導等操作性較強的知識,要求同學在預習過程中親自動手去實踐,通過剪、拼、折、移、擺、畫、量、觀察、比較等活動,體驗、感悟新知識。因為課堂中有動手操作的內容,自然少不了要通過熟悉教材,了解操作過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工具、材料等,在課前準備好。同學只有親歷了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才能知其所以然。
6.合作式預習法。
同學之間互相切磋、交流,可小組合作分工,從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預習方式,結合自己的情感體驗來共同完成預習任務。合作式預習培養了同學的團結合作精神,提高了同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1.小學數學預習的目的1.對于本課或下一課所學的內容及層次有大致的了解。
2.復習鞏固舊知識,理解新知識,能把新舊知識進行有機聯系。
3.找出本課的重點、難點和易混的知識點、學生認知的盲點,尤其對那些似是而非、似曾相識的知識要特別注意。
4.了解課后的習題,對于難度較大的問題可做個記號,等老師授課時注意聽講或提出。
預習。每天晚上要把第二天要學習的內容仔細看一遍,有什么疑問在書上標記或者在本子上記下來。
帶著問題聽課。聽課有兩點,第一是不要開小差,順著老師的思路走,及時做好筆記。第二是聽課的時候帶著自己前一天晚上沒有想明白的問題去聽,這樣問題就容易解決。第三是有不懂的要及時向老師提問,不要把問題留在課后,這樣印象能夠更加深刻。
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老師布置的作業一定是圍繞著本堂課的學習重點,及時完成作業,能夠鞏固當天學習的知識。
課外練習。數學是一個多練就能掌握方法的學科,所以有時間的話盡量找一些相關的題目多練習,這樣會進步的更快。
學會總結。把自己在學習中經常出現的失誤或者經常搞混的概念或者還有自己總結的一些學習方法記下來。
1.知識技能:通過摸一摸、描一描、分一分、找一找等活動,使學生能掌握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圓的特征,能夠辨認和區分它們。
2.數學思考:在摸一摸、描一描、分一分、找一找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分類、對比、歸納、概括以及動手操作等能力。在活動中使學生充分體驗“面在體上”,明確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的關系,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3.問題解決:在各種活動之前,要求學生聽清要求,培養了學生理解能力和審題的習慣。
4.情感態度:通過創設多層次的活動,讓學生體會學習數學的快樂,并在交流、討論、匯報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能力,增強了學習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圓的特征,能夠辨認和區分它們。
【教學難點】:體驗“面在體上”,明確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的關系,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故事激趣復習鋪墊。
1.故事引入,猜動物的腳印。
師:冬天來了,大森林里下雪了,小狗、小雞、小鴨子、小馬高高興興地來到雪地上玩耍,留下了一串串腳印,就像一幅幅美麗的圖畫。小狗畫……(梅花),小雞畫……(竹葉),小鴨子畫……(楓葉),小馬畫……(月牙)。
2.復習學過的立體圖形。
師:這時,幾個老朋友也來了,你還認識它們嗎?
課件出示圖形,學生說名稱:長方體,正方體,圓柱。
3.介紹三棱柱和四棱柱。
師:還有兩位新朋友也來了,它們是三棱柱和四棱柱,它們都是立體圖形。
4.師:它們手拉著手,也在雪地上留下了自己的腳印,他們可能畫出什么圖形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個知識。
二、自主操作體驗特征。
(一)摸一摸,初步感知“平面”。
1.明確活動要求。
師:下面,請同學們從籃子里拿一個自己喜歡的立體圖形,摸一摸它的面,感受一下這些面是怎么樣的。
2.學生在小組里開展摸一摸的活動。
3.交流、匯報。
師:誰來說說你摸的是哪個立體圖形,它的面摸起來是怎樣的?
當學生說到圓柱時,要引導學生明確圓柱的上面和下面是平平的,而側面是彎曲的。
4.揭示“平面”的意義。
師:這節課,我們只研究立體圖形上平平的面,我們把這樣平平的面叫做平面。(板書平面)。
(二)描一描,體驗“面從體生”。
1.引導學生思考畫平面圖形的方法。
師:同學們,有什么辦法能把立體圖形上的平面搬到紙上呢?先自己靜靜地想一想,要是有困難的,可是在小組里一起討論一下辦法。
學生可能會想到以下的方法:描一描,印一印,剪一剪……。
老師要肯定學生想出的各種辦法。
2.明確畫圖要求。
師:我們就用描一描的辦法,把立體圖形上的平面搬到紙上?;顒又罢埪犌宄蠋煹囊?。第一個要求:每人選擇自己喜歡的兩個立體圖形,描下幾個不同形狀的平面。第二個要求:描完后,在小組里說一說,你畫的圖形是從哪個立體圖形的哪個面上描下來的。聽明白要求了嗎?開始吧!
3.學生開展描一描的活動,師巡視指導,收集學生的作品。
4.匯報、交流。
師:同學們,都描好了嗎?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這些同學描出的圖形??纯茨奈恍∨笥炎顣?,最會學習。
師:能說說你這個圖形是從哪個立體圖形上的哪個面描下來的嗎?
讓學生指著立體圖形的面,說畫法:我描出的是長方體上這個長長的面。我描的是正方體上這個方方的面。我描出的是圓柱上這個圓圓的面…………。
5.揭示“平面圖形”的意義。
師:這么多的圖形,全都是從立體圖形的平面上描下來的,它們都叫做平面圖形。(板書:圖形)。
(三)分一分,體驗特征。
1.明確活動要求。
師:同學們,你能把這些平面圖形按形狀分一分類嗎?(能)在活動之前,先聽清楚老師的要求。第一個要求:請小組長把袋子里的平面圖形卡片倒在小白板上,四人小組一起想一想,哪些圖形是同一類的,就把它放在一起。第二個要求:分完后,說一說每一類圖形都有什么共同特點。(為每個小組準備各種圖形若干個)。
2.小組開展分一分的活動,師巡視指導,請一生到黑板上進行分類。
3.匯報、交流。
師:同學們都分好了嗎?請小組長上來展示一下你們的成果。
小組長上前展示小組的分類情況。
師:能說說你們是怎樣分類的嗎?
4.認識各種圖形的特征及名稱。
(1)認識長方形。
師:你們為什么把這三個大小一樣的平面圖形分成一類呢?它們有什么共同特點?(手指著長方形這類圖形)。
引導學生說特征:這類圖形都有四個尖尖的角,四條直直的邊,其中有兩條長長的邊,兩條短短的邊。(說明:由于學生還沒有認識邊的概念,在這里,要跟學生介紹邊的意義。)。
師小結特征:說的多好啊!只要有這些特點的平面圖形,我們就把它叫做長方形。(在這類圖形的上面板書:長方形。)。
(2)認識正方形。
師:這一類圖形又是怎樣的呢?(手指著正方形這類圖形)。
引導學生說特征:這類圖形也是有四尖尖的個角,四條直直的邊,并且每一條邊一樣長。
師小結特征:同學們真會觀察,像這樣有四個角,四條邊,每一條邊一樣長的圖形,我們把它叫做正方形。(在這類圖形的上面板書:正方形。)。
(3)認識平行四邊形。
師:這一類圖形又有哪些特點呢?(手指著平行四邊形這類圖形)。
師進一步引導:你能用手比畫一下這兩條邊是怎樣斜的嗎?
學生比畫并說明:這兩條邊都是向同一個方向斜的。
師小結特征:你真會對比啊!像這樣有四個角,四條邊,其中有兩條邊向同一個方向斜的圖形,我們把它叫做平行四邊形。(板書:平行四邊形。)。
(4)認識三角形。
師:這一類圖形又是怎樣的呢?(手指著三角形這類圖形)。
引導學生說特征:這些圖形都有三個尖尖的角,三條直直的邊。
師小結特征:像這樣有三個尖尖的角,三條直直邊的圖形,我們把它叫做三角形。(板書:三角形)。
(5)認識圓形。
師:最后一類圖形又有哪些特征呢?
引導學生說特征:這些圖形沒有尖尖的角,沒有直直的邊,圓溜溜的。
師小結特征:像這樣沒有尖尖的角,沒有直直的邊,圓溜溜的圖形,我們把它叫做圓形。(板書:圓形)。
5.深化“面從體生”的思想。
利用課件,師進行引導:在長方體上,我們能找到長方形,在正方體上能找到正方形,在圓柱上能找到圓形,三棱柱的上面能找到三角形,三棱柱的側面還能找到長方形,四棱柱的前面是平行四邊形,上面則是長方形。
小結:同一個物體的表面可能找到不同的平面圖形,我們在講的時候一定要指明是哪個物體的哪個面是什么圖形。
(四)找一找,進一步感受“面在體上”。
2.學生在小組里找一找、說一說。
3.交流、匯報。引導學生進行完整的表達。如:書本的上面是長方形……。
4.欣賞生活中的平面圖形。(課件出示)。
三、分層作業、拓展提高。
1.猜一猜,白云下面是什么圖形。
師:你能猜一猜白云下面是什么圖形嗎?
學生猜圖形。
師:學生可真會辨別啊!一下子就猜中了白云下面的圖形。要是老師都把他們混在一起,你還能辨認出來嗎?(課件出示第二個練習)。
2.填一填。(書第5頁第2題)。
師:請同學們打開書本第5頁,自己獨立完成第2題,做完后請在小組里交流做法。
生獨立完成,完成后在小組里交流。
3.數一數(書第5頁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
集體訂正,讓個別學生點著圖案數出各種圖形的個數。
【設計意圖:通過不同的層次的3個練習,主要是讓學生進一步掌握各種平面圖形的特征,能區別、辨認出它們。
四、創意圖案、延伸創造。(書第3頁第2題)。
1.師:用立體圖形上的不同圖形,能畫出許多美麗的圖案。請欣賞。(課件出示圖案)。
2.師:請同學們用立體圖形上不同圖形,描畫出自己喜歡的圖案。
3.學生自主畫出自己喜歡的圖案,并在小組里交流畫法。
4.展示同學的作品。
五、回顧全課、暢談收獲。
師: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你能說說長方形是怎樣的嗎?正方形呢……。
單元教材分析:本單元教材注意貫徹數學課程標準的精神。統計內容的選擇注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并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如學生統計花壇每種顏色花的數量,統計學生的生日在幾月份,調查同學們周日喜歡做什么事情,調查同學們喜歡吃什么水果等。.內容的編排注意讓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的過程,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既學習一些簡單的統計知識,又初步了解統計的方法,初步認識統計的意義和作用;如通過統計學生喜歡什么顏色、喜歡吃什么水果、喜歡做什么事情等,了解到大家的愛好是什么?特長是什么等等,使大家體驗到統計確實是有用的.。
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
2、使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單元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
單元教學難點:。
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
單元課時安排:約3課時.。
目標:
1、復習認數方面的基礎知識,進一步理解百以內各數的含義,強化數數能力以及運用數進行交流的能力。
2、能正確計算整十數加整十數或一位數,以及相應的減法。
3、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與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進一步理解百以內數的含義,運用學過的數正確進行交流、表達。
教學資源:
計數器、鐘面、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認數方面的基礎知識。
1、第1題:看圖及計數器,完成填空:
()個十和()個一合起來是()。
()里面有()個十和()個一。
2、第2題:
(1)十位上是5,個位上是0的數是()。
(2)個位上是8,十位上是7的數是()。
(3)十位上是(),個位上是()的數是()。
3、第3題:
(1)讓學生在兩分鐘內完成這題。
(2)交流:指名幾人說說是怎樣想的。
二、鞏固解決問題的練習,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1、第4題:
(1)實物投影出示表格。
(2)要求學生怎樣求出括號里的數。
(3)學生計算。
(4)交流。
2、第5題:
(1)學生獨立計算。
(2)交流:讓學生交流自己的解題思路。
全課,課堂練習。
1、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2、練習:
(1)()個十和()個一合起來是()。
64里面有()個十和()個一。
98里面有()個一和()個十。
()個十是40.
(2)按規律填數:
5、10、15、()、()、30、()、()、()、()。
2、4、()、8、()、12、()、()、()、()。
50、60、()、80、()、()。
板書:
練習五。
()個十和()個一合起來是()。
()里面有()個十和()個一。
(編制者:曹靜芳)。
教學后記:
以《初中數學新課程標準》為指導,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開展新課程教學改革,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切實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掌握學習數學的方法和技巧,建立數學思維模式,培養學生探究思維的能力,提高學習數學、應用數學的能力。同時通過本期教學,完成八年級上冊數學教學任務。
二、教學措施。
1、作好課前準備。認真鉆研教材教法,仔細揣摩教學內容與新課程教學目標,充分考慮教材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探究示例,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練習和作業,作好教具準備工作,寫好教案。
2、營造課堂氣氛。利用現代化教學設施和準備好教具,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營造溫馨、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求知欲望,為學生掌握課堂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3、搞好閱卷分析。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盡可能采用當面批改的方式對學生作業進行批閱,指出學生作業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分析、講解,幫助學生解決存在的知識性錯誤。
4、寫好課后小結。課后及時對當堂課的教學情況、學生聽課情況進行小結,總結成功的經驗,找出失敗的原因,并作出分析和改進措施,對于嚴重的問題重新進行定位,制定并實施補救方案。
5、加強課后輔導。優等生要擴展其知識面,提高訓練的難度;中等生要夯實基礎,發展思維,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后進生要激發其學習欲望,針對其基礎和學習能力采取針對性的補救措施。
6、成立學習小組。根據班內實際情況進行優等生、中等生與后進生搭配,將全班學生分成多個學習小組,以優輔良,以優促后,實現共同提高的目標。
7、組織單元測試。根據教學進度對每單元教學內容進行測試,做好試卷分析,查找問題。大面積存在的問題在進行試卷講解時要重點進行分析講解,力求透徹。
文檔為doc格式。
。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kouhaodaquan/58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