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教案可以幫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好地組織和管理學生,提高課堂紀律和效率。下面是一些優秀的四年級語文教案范文,供教師參考和借鑒。
將圖形按水平或豎直方向平移到指定位置。
正確判斷平移的距離。
1、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圖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紙上把簡單圖形沿水平(或豎直)方向平移。
2、讓學生進一步積累平移的學習經驗,更充分地感受觀察、操作、實驗、探索等活動本身的獨特價值,增強對數學的好奇心。
3、讓學生在認識平移的過程中,產生對圖形與變換的興趣。
掛圖,尺等
一、教學例題
1、復習有關平移的知識。
學生思考
同桌交流
交流:“小船向右平移9格”你在操作時是怎么想的?(注意對應點之間的數格子。)
小結:我們三年級時學習過平移,知道了可以把一個圖形向上、下、左、右四個方向平移。具體平移的格數要通過數對應點或線之間的格子數。
再說一說金魚圖向右移動了幾格?
同桌互相說一說,數一數
小結:判斷一個圖移動幾格,我們要首先確定一個點為0點,然后向相對應的點去數。
二、完成試一試
畫出平行四邊形向下平移3格后的圖形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
強調注意點:把一個圖形平移,有的同學可能出現平移后,圖形變形的現象,為防止這外現象,我們在平移時,要盡可能多確定幾個點,用字母做上標識。
三、完成練一練:
1、看圖數一數,哪個三角形向右平移10格得到紅色三角形?。
在書上畫一畫,再說一說。
2、看圖填空
同桌互相說一說,你是怎樣數的?
四、完成部分練習p7練習一1-2。
混合練習--教材第57頁練習十二9-13題。
通過混合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一、口算
做第9題。
這是接近整百數的口算,口算時著重讓學生思考多加了的要減去,多減了的要加上。
二、求未知數
1.做第10題。
學生做完后,要讓他們說一說各根據加、減法中哪個關系式來計算的,以加深學生對這些關系的理解。
2.做第11題。
這道題既可以直接根據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解答,也可以把要求的數用未知數x表示,列出含有未知數x的等式來解答。
三、簡便算法
做第12題。
在計算前,注意提醒學生怎樣簡便就怎樣算。
四、解答應用題
做第13題
指名讀題,并說出題目說的是一件什么事,告訴了哪幾個條件,問題是什么。要求學生用兩種方法解答。訂正時,提問:
這兩種方法的結果怎樣?[相等。]
哪種方法簡便?[用265-(35+100+85)比較簡便。]
在計算(35+100+85)時應用了什么知識?[應用了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
1、通過操作和實驗,讓學生親身經歷測量與估計的過程,討論得出一種即合理又方便的方法。
2、重視引導學生總結活動過程,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有能力針對具體的問題設計測量的方案。
3、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感受到測量與估計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提高估算技能。
天平鐵釘米粒黃豆鐵絲紙張
1、教師出示實物:一堆釘子和一堆米粒
提問:你能看一眼知道這些釘子和米粒的數量嗎?
1、先來估計釘子的數量:
在操作之前老師給大家提供了一個工具--天平
讓學生獨立思考:有什么方法利用天平這個工具知道這些釘子的數量。(提示:想一想釘子的質量和數量的關系)
小結:既方便又合理的方法--算出一個釘子的質量,再用總質量除以一個釘子的質量,就可以得出釘子的數量。
2、估計一億粒米的質量。
要求小組合作討論出估計的方法。
提示:有的時候為了提高準確性還需要采取多次實驗的方法。
合作要求:
*先用天平稱出一克米或者2克米。
*數出一克米或者2克米的數量。
*根據書上表格,填寫實驗記錄。
*寫出算式,得出結果。
1、用兩種方法計算一粒黃豆的平均質量。
2、每個小組選擇一道題進行估計或測量。
學生踴躍回答,大膽猜測。鼓勵學生能說出猜測的理由。
學生很有興趣,積極性比較高。
希望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得出估計釘子數量的方法。
在這個過程中會有學生建議用天平稱一個釘子的質量,老師讓學生通過實驗,發現由于一個釘子的質量太輕,無法測出。因此很自然的改成稱其中一小堆的質量,通過計算得出一個釘子的大概質量。
先讓學生討論方法,利用前面測量釘子數量的經驗四人小組討論測量估計米粒的方法。
師生一起總結出合理簡便的方法,有條理的整理出來,按步驟開始進行測量與估計。
1、能發現、再現物體的序列,體驗不同的排序方法,在操作活動中有規律地設計圖案,提高動手能力。
2、培養幼兒思維的多樣性,初步感知數學中的規律美。
1、多媒體課件。
2、彩色珠子、彩皮、腰帶、彩帶等。
3、玩具小熊一個,籃子若干。
一、感知規律
1、觀看課件,引導幼兒發現并講出其中的規律出示玩具小熊,師:小朋友你們看,這是誰呀?(小熊)
師:小熊他今天可開心了,因為他搬新家了,讓我們一起看看他家的新房子吧?。ㄓ^看課件畫面)小熊的新家漂亮嗎?(漂亮)
師:今天小熊還請了三位好朋友到家里做客呢,看看他們是誰呀?(小兔,小貓,小狗)
師:三位好朋友接到小熊的邀請可高興了,他們要出發啦!
師:(觀看課件畫面)哦,這三位好朋友每人都走了一條小路,哇小路上還有好看的小石頭呢!讓我們一起看看他們走的小路上的小石頭是怎樣的。
師:先來看小兔,他走的小路上的石頭是怎樣的呢?(一塊紅色一塊綠色一塊紅色一塊綠色……)
師:小兔走的小路是一格一排列的石頭小路。小貓走的小路呢?(一塊綠色兩塊藍色一塊綠色兩塊藍色……)
師:小貓走的路是一格二排列的石頭小路。小狗呢?(一塊紅色一塊藍色一塊黑色一塊紅色一塊藍色一塊黑色……)
師:小狗走的小路是一、一、一排列的石頭小路。
師:小朋友,你們覺得這三條小路看上去漂亮嗎?(漂亮)為什么?(引導幼兒說出小石頭的排列有規律)
2、觀看課件,引導幼兒按規律排列
(1)引導幼兒發現并嘗試接著規律排列師:到了小熊家,小熊請三位好朋友吃點心啦!咦?怎么是個空盤子呀?原來這是個神奇的盤子哦,盤子上有一些花紋,只要將盤子上的花紋按一定的規律說下去,好吃的點心就會出現了。你們想不想試一試呀?(想)師:看看小兔拿到的盤子是什么花紋?(一塊紅色一塊黃色一塊紅色一塊黃色)接下來應該怎么排呢?(與老師一起講述)(一塊紅色一塊黃色一塊紅色一塊黃色……)看看對不對?哇,是什么好吃的點心呀?(蘿卜)師:小貓的盤子呢?(一朵大花二朵小花一朵大花二朵小花)接下來應該怎樣呢?(請幼兒講述)(一朵大花二朵小花一朵大花二朵小花……)是什么點心呀?(小魚)幼兒與老師一起吃美味的"小魚"。
師:我們也來幫幫小狗吧!誰愿意來說一說?(正方形、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接下來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骨頭出現)
(2)拓展幼兒思維師:小朋友,除了這些排列,你們還有沒有不一樣的排列?(兩個高人兩個矮人……三個大碗兩個小碗……)
二、應用創作師:吃完了點心,小熊要請大家唱歌跳舞啦,你們看,小熊打扮的漂亮嗎?(漂亮)那讓我們也把自己打扮一下和小熊一起跳舞吧!
1.簡單介紹各小組的活動內容師: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各種材料:花環和大小彩色花;彩色珠子和線;腰帶和彩色絲帶。選擇你自己喜歡的材料開動吧!
2.幼兒自選小組活動(1)裝飾花環(2)串項鏈(3)裝飾彩帶裙
三、評價活動師:誰來介紹一下你的作品呢?
互相觀賞,評價個別作品,表揚有創意的幼兒。
四、結束活動
師:孩子們,把自己打扮起來吧?。ㄒ黄鸢炎约旱淖髌反髟谏砩蠚g樂起舞)
師:時間不早啦,我們該和小熊說再見了,小熊再見?。〒]手離開小熊家)
1、認識容量單位毫升,知道毫升是一個比較小的容量單位。
2、掌握升和毫升之間的進率,知道1升=1000毫升
學生預習、準備量杯、滴管、量桶、水等。
一、了解預習情況:
通過預習,你知道我們這節課要學習什么?你知道了相關的哪些知識?
隨學生回答板書:毫升
學生可能會知道:毫升可以用字母ml表示;1升=1000毫升;……
二、認識1毫升
2、用滴管向量筒里滴水,大家數一數,幾滴大約是1毫升。
3、通過這個實驗,你對毫升有了什么認識?
取生活中最常見的勺子,舀滿1勺水,倒入量筒,測得大約是10毫升
指出:這勺子是我們每天都要用的東西,現在你會利用它找適量的藥水了么?
三、完成想想做做1、2:
1、下面的容器里各有多少毫升藥水?
四、升和毫升的進率
1.出示500毫升的量杯,請同學們觀察量杯上的刻度,指一指,100毫升,150毫升,250毫升,400毫升和500毫升各在什么地方。
2.把1升水倒入量杯中,看看可以倒幾杯。(兩杯)
3.問:1升等于多少毫升。
4.指名學生回答,板書(1升=1000毫升)說明升與毫升的進率是1000。
5.練習:20xx毫升=( )升4000毫升=( )升
9升=()毫升10升=()毫升
五、完成想想做做3、4、5:
1、說說下面每種飲料分別需要多少瓶才正好是1升:
請學生完整的列出解答算式。在交流第一個的時候指名說說列式理由。
先交流:做這個實驗應該怎么喝?然后多請幾個學生自然地喝這100ml水。算一算。
3.完成想想做做4
(1)學生獨立完成
(2)交流
六.你知道嗎?
學生自由閱讀后交流感想。
課后小記:“1毫升概念的確立”,讓學生觀察1毫升在量器、瓶蓋中的情況、用滴管裝,使每個學生都清楚地看到了1毫升的多少,學生感興趣。認識一把普通勺子容量約10毫升,可以幫助學生更容易地在生活中尋找、認識毫升,是一個非常好的學具。
授后小記:
前兩課時給我的最大感受就是,教學容量單位應該以動手操作及實物演示為主要的教學及學習方式,因此,在課前我利用學生群體收集了大量練習中出現的容器實物,在課上展示給所有學生看,學生通過觀察,切實地感受到了“1毫升”是一個很小的容量單位及各種小容量容器的實際大小。
本節內容是在三年級觀察由3個、4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拼成的物體,分別從正面、上面、側面三個不同的角度去觀察的基礎上,添加一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所擺成的物體,從正面、上面、側面所看到的形狀不變。
在學習新知識的開始,我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所擺物體的正面的形狀,拋出這樣一個問題:“添加一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從正面看形狀不變,想一想,該怎樣擺?這當中強調要有各自獨立思考,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在小組里討論,待有結果以后,再嘗試拼擺,通過自己親身實踐,驗證自己的設想,這樣設計一是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大膽猜想,富于實踐。二是親身經歷數學學習歷程,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由猜想、假設到操作驗證,既掌握了知識,又形成了能力。
得出各種不同擺法以后,再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不難發現擺在原物體某一個正方體的前面或后面,對齊著擺就行了。擺在后面,如果允許不對齊,就會出現更多不同的擺法。
此刻,我又作了拓展;可以再添加相同的小正方體了嗎?學生回答:可以??梢蕴砑佣嗌賯€?1個、2個、3個……一直到無數個。學生的思維很發散,很有創意,真了不起,他們已經發現拼擺中的規律:只要在原某一個小正方體的前面或后面即可。
從上面、側面看形狀不變,改變了教學的策略,先研究側面,后研究上面。因為側面的擺法和正面擺法有相似之處,仍然有無數種不同的擺法,在教學中直接讓學生拼擺,再借助多媒體演示多種不同的擺法。當研究從上面看時,要求學生直接通過展開豐富想象無需拼擺,直接借助電腦上拖動小正方體展示不同的擺法,同時還提問:有不同的擺法嗎?學生舉出了多種不同的擺法。
整個探究過程,大膽放手、扎實有效,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1、讓學生在解決生活問題中理解連減的簡便計算方法,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2、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理解連減時不同算法的算理。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寒假期間,你都去過哪些地方?
二、小組合作,探索新知
1、出示情境圖。(多媒體演示)
《自助旅游》這本書共234頁
李叔叔昨天看了66頁,今天又看了34頁。
問:還剩多少頁沒看。
師:這個問題同學們會解決嗎?那就試試吧。
2、小組交流匯報。
師:你們是怎么想的?
第一種解法:234—66—34(從總頁數中減去昨天看的,再減去今天看的。)
第二種解法:234—(66+34)(先算出昨天和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頁,再從總頁數中減掉。)
第三種解法:234—34—66(先從總頁數中減去今天看的,再減去昨天看的。)
師:同學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了這個問題,下面就請你從這三個算式中任選一個計算一下吧。
3、交流。
你是用哪種方法計算的?
4、小精靈(動畫人物)總結。
通過解決問題可以看出,在計算連減時,有多種方法??梢詮淖笸野错樞蛴嬎?;也可以把減數加起來,再從被減數里去掉;還可以先減去后面的減數,再減去前面的。我們可以根據算式中數據的特點選擇合適的算法,進行連減的計算。(板書課題:簡便運算)
5、現在我把234改成266,想一想,你認為怎樣計算簡便?
(學生思考回答)
三、鞏固練習
1、比一比,誰的方法簡便。
621—82—18560—178—22756—189—156
3、提出可以用連減計算解決的實際問題。
四、小精靈總結全課
同學們在運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了解了連減計算的不同方法,并且都能把所學的數學知識巧妙的運用到生活中。希望你們平時多留心、多觀察,發現和解決更多的數學問題,獲得更多的數學知識。
1.會正確讀、寫多位數,并能比較數的大小。
2.能用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
3.能根據實際問題的需要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會正確讀、寫多位數,并能比較數的大小。
能根據實際問題的需要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練習一第1題:先回顧計數單位的順序,再根據書中的數據說說它們是幾位數,最高位在什么位上,并進行讀、寫。
練習一第2題:先復習多位數的不同數位上數字的不同意義。再進行數的改寫。
同桌間進行的游戲:第1步一個同學讀數,另一個同學根據所讀的數寫數,經過幾次讀數,兩人可交換角色;第2步一個同學寫數,另一個同學根據所寫的數讀數,然后交換角色進行。在同桌練習的基礎上,可選派代表在全班進行比賽,以激發學生的興趣。
做第4題:完成后說說比較的方法。
(一)組數游戲:
請每個同學準備一些數字卡片;然后請學生代表提出組數的要求,根據要求每個同學都擺一擺;接著,選擇一部分學生所擺的數,供全班觀察討論。
(二)有關近似數的練習
討論括號內的數字有幾種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
練習一
億級萬級個級
千百十億千百十萬千百十個
億億億萬萬萬
13820000
計數單位一千三百八十二萬
2、結合小數乘法的意義,能計算出簡單的小數與整數相乘的得數。
3、通過探究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一系列活動,培養學生的類推遷移、轉化方法的數學思維。
課件
格子圖、色彩筆
一、激活舊知,引入新課。
(一)復習小數的意義
同學們,前些日子,我們已經學習了小數的有關知識。你們還記得嗎?(記得)。好,老師就考考你們。有信心接受挑戰嗎?(有)
0、3它表示什么?
生:0、3表示十分之三,即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十份,其中的3份就是0、3。
那0、25它表示什么呢?你會用你手中的百格圖表示出來嗎?請同學們動手試一試。
生:表示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25份,就是0、25。
(二)復習整數乘法的意義,引出小數乘法的問題。
(課件出示情境:文具店,單價是整元的文具)。
板書:文具店
結合文具店柜臺上各種文具的單價,提出數學問題。
1、提問題與列式。
師:熊媽媽是個熱心助學人士,她說你們是第一次到她的文具店,決定給你們的優惠,你們發現文具的單價有了什么變化?(生:以前的價錢都是整數,現在的價錢都是小數。)
師:現在買3塊橡皮又需要多少錢呢?怎么列式解答呀?
二、探究算法
師:請同學們思考一下,與前面的乘法算式對比,它們有什么不同?
生:以前是整數乘整數,現在是小數乘整數。
師:對,現在是小數乘整數。那么,怎樣求出小數乘整數的結果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探究小數乘整數,也就是小數乘法(一)。(板書課題)
(一)意義
下面提出以0、3×3這個算式為例來進行研究。
0、3×3它表示的什么意義?
(二)交流算法。
1、引導探究
學生用自己的辦法算出0、3×3是多少元?要求每個同學先獨立思考,自己算,然后進行小組討論,交流算法。
2、全班交流、
如:
(1)連加。你是怎么加的?為什么可以這樣算?
(2)轉化。0、3元看做3角,然后3角×3等于9角,9角等于0、9元。
(3)畫格子圖。學生先畫,然后投影學生作品,讓學生說一說是怎么畫。
用一個正方形表示1元。把它平均分成10份,3份就是0、3元,也就是一塊橡皮的價錢,買3個就是3個0、3元,從圖中可知,合起來就是0、9元。
(三)小結。
師:剛才通過學習交流,同學們找到了連加的、換算單位轉化成整數來計算的、借助方格圖來進行計算的等方法。不管用什么方法,都算出結果是:買3塊橡皮需要0、9元,也就是3個0、3等于0、9。(師板書完整,補“0、9元”并寫答語)
師:下面我們來對上面各種方法作一個分析和比較,它們各有什么特點?(生說想法)
1、利用整數乘法意義(連加)
2、化為整數乘法(轉化)
3、畫圖(數形結合)
三、解決實際問題。
(一)做一做。課本p42“試一試”1、2題。
師:用你喜歡的方法來完成課本p42“試一試”1、2題。獨立完成匯報結果,交流算法)
(二)計算4×0、3。小組活動,交流算法。
(三)補充練習。
1、尋找小數是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一棵竹子一時約生長0、03米,三時約長了多少米?
師:你能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來嗎?(生動手涂色)投影學生作品并點評。
(四)深化性練習(每個學生獨立完成)
2、(課本42頁的涂一涂、填一填)
3、“知識拓展”(機動性練習)
小新爸爸去菜市場買菜,他買了三條魚,每條魚是3、5元,那么他花了多少錢?
四、總結反思,暢談全課收獲。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交流,你有什么收獲?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一些立體圖形、平面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讓學生經歷具體的圖形分類活動,對已學過的一些圖形進行歸類和梳理,了解圖形的類別特征以及圖形之間的聯系。通過拉一拉,親身體驗、發現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的特性。
通過聯系生活實際理解、感受三角形穩定性和平行四邊形不穩定性在實踐中的應用。教材安排了三次對圖形的分類活動。第一次是對已學的一些圖形按是否是平面圖形進行分類,第二次是對平面圖形按其是否由線段圍成進行分類,第三次是對線段圍成的圖形的邊數進行分類。由此可見,根據一定的標準對圖形進行分類,了解這些圖形的類別特征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也應該是一個主要的目標。三角形的穩定性和平行四邊形的易變性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實用價值很高。由于特性比較抽象,學生理解起來還是有一定的難度。所以,這既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目標:
1、通過分類,對已學過的一些圖形進行整理歸類,了解圖形之間的類別特征;
3、體會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第一、二個教學目標將在教學第二個環節“合作交流,探究新知”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小組合作交流來落實。第三個教學目標主要通過第三個教學環節“運用拓展,課外延伸”來落實。
學生在前面已經認識了這些圖形,對它們的特征有了一個基本的了解。分類的思想,學生也已經接觸過,曾進行過數的分類。加上城區學生基礎比較好,所以按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應該不難。只是學生對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的特性應用平時關注的較少,理解起來可能會有困難。
1、說教法
(1)多媒體教學法
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引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學生原有知識和經驗并以此為基礎展開想象和思考,自覺地構建良好的知識體系,特別是通過課件展示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特性在生活中的應用的實例,非常形象。,有助于學生理解。
(2)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教學法
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轉變教師角色,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并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問題提出、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2、說學法
(1)自主觀察思考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當學生真正自己主動、積極的參與到學習中時,才能最為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引導學生自己來觀察圖形的特點,思考分類的標準,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2)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能夠幫助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通過與他人的合作獲取更多的方法,找到合適、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本課讓學生在自主觀察思考的前提下,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來進一步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本節課我主要設計了五大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通過對話交流,引導學生回憶已經學過的圖形,借機引出課題,交代學習目標。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學生分組嘗試分類
提出分類問題之后,讓學生先思考一下如何分類,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讓學生借助學具分小組動手分一分,說一說。
2、集中交流分類標準
先讓學生上臺粘貼,再說一說是怎樣分的。然后逐步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地分。邊分邊交流分類的標準。
3、梳理思路,展示過程。教師用課件演示分類的過程,加深學生對圖形類別特征的認識。
4、動手實踐,探討特性
先由生活中大橋、伸縮門等圖片引出問題,引導學生大膽猜想,如果換成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將會出現怎樣的情況。然后讓學生借助學具動手操作,親身體驗、發現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的特性。再讓學生回憶學生中應用了特性的實例,加深對特性的理解。
(三)運用拓展,課外延伸
1、誰能說說圖的意思(教材23頁第3題)。為什么現在可以坐了?
2、欣賞圖片:其實在我們生活當中存在著許多我們學過的圖形,聰明的建筑師們不僅利用他們設計出了許多漂亮的建筑,同時又利用他們的特性設計出了不可思議的雄偉建筑。它們中有的都有好幾百年的歷史了,雖然歷經風雨滄桑,但是依然完好無損保持了原樣。下面就請同學們跟著老師一起欣賞這些有名的建筑圖片,去感受圖形帶來的魅力。
3、課外觀察:生活中哪些地方應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性和平行四邊形的不穩定性。
4、運用今天學過的知識加固搖晃的椅子。
(四)總結評價,交流收獲
“這節課馬上就要結束了,你能談談你的收獲,并對自己或者其他同學的學習給出一個評價嗎?”學生可以說知識上的收獲,也可以說情感上的收獲,既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又將本堂課的內容進行了總結。評價自己或他人的學習表現,生生互動評價,學生既認識自我,建立信心,又共同體驗了成功,促進了發展。
1. 使學生知道素數與合數的意義,會判斷一個數是素數還是合數,會將自然數按因數的個數進行分類。
2. 使學生在探究活動中,進一步培養觀察、比較、分析和歸納能力,感受數學文化的魅力,培養勇于探索的精神。
談話:同學們,今天先向大家介紹一個世界數學史上著名的猜想。
課件播放:哥德巴赫是200多年前德國的數學家,他提出了一個偉大的猜想任何一個大于4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兩個奇素數的和。另一個大數學家歐拉又補充指出:任何大于2的偶數都是兩個素數之和。這一猜想被稱為哥德巴赫猜想。雖然人們知道這一猜想是正確的,但一直沒能從理論上加以證明。數學家們把這一猜想稱為數學皇冠上的明珠。我國數學家王元、潘承洞、陳景潤先后在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上取得了重大進展,特別是陳景潤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轟動了國內外數學界,被公認為是最具有突破性和創造性的,是當代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和證明方面最好的成果。
提問:看了上面的短片,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問題想問嗎?(學生可能提出什么樣的數是素數等問題)
談話:大家想知道什么樣的數是素數嗎?我們今天就一起來研究這一問題。(板書:素數)
談話:我們來做個實驗。請同學們拿出信封里的小正方形,小組分工合作,分別用2個、3個、4個、6個、7個、11個、12個小正方形拼長方形,看看拼出的結果怎樣。
學生在小組內活動,教師巡視并指導。
引導:仔細觀察拼出的結果,你發現了什么?
通過比較學生會發現:用2個、3個、7個或11個小正方形拼長方形,只有一種拼法;用4個、6個或12個小正方形拼長方形,可以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拼法。
提問:為什么用2個、3個、7個或11個小正方形拼長方形只有一種拼法,而用4個、6個或12個小正方形拼長方形可以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拼法呢?(2、3、7或11只有兩個因數,而4、6或12都有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因數)
談話:請同學們先在自己的練習本上寫出1~20,并找出每一個數的所有因數,然后根據每個數因數的個數,將它們進行分類。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
反饋:根據每個數因數的個數,你把這些數分成了幾類?是哪幾類?(根據每個數因數的個數,可以把它們分成三類:一類是只有兩個因數的;一類是有三個或三個以上因數的;1只有一個因數,分為一類)
提問:只有兩個因數的數,它們的因數有什么特點?(兩個因數分別是1和它本身)
提問:有三個或三個以上因數的數,它們的因數有什么特點?(除了1和它本身外,還有其他的因數)
再問:為什么把1單獨分為一類?(1是一個很特殊的數,它只有1個因數)
談話:同學們通過自己的活動把自然數分成了三類,并總結出了這三類數的不同特點,那么,它們分別叫什么數呢?打開課本第78頁,把例題認真地讀一讀,填一填,并和同桌的同學說一說你知道了什么。
學生自學課本之后,師生共同揭示素數和合數的概念(補充板書:和合數),同時明確1既不是素數,也不是合數。
提問:在2~20各數中,哪些數是素數?哪些數是合數?
談話:關于素數和合數,你還想研究哪些問題?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
根據提出的問題,有選擇地引導學生交流和探索,同時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
出示題目:先找出21、23、29的所有因數,再寫出這三個數分別是素數還是合數。
先讓學生說一說怎樣找出每一個數的所有因數,再判斷這三個數是素數還是合數,并說明理由。
先讓學生按要求劃一劃,再說一說哪些數是素數,哪些數是合數。練習后引導學生說一說怎樣判斷一個數是素數還是合數。
學生獨立完成判斷,并說明理由。
提問:通過今天的學習,你知道了哪些知識?有什么新的收獲?
學生舉例檢驗。
談話:通過檢驗,我們發現哥德巴赫猜想是正確的,只是至今還沒有人能從理論上完全證明它。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有人能解開哥德巴赫猜想之謎,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在典型的數學背景材料中激發探索新知的興趣。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本節課的設計,教師獨具匠心地把素數與合數的教學置于數學文化的背景之中,讓學生感受數學文化的魅力,激發了學生對數學的興趣。課的開始,為學生呈現了有關哥德巴赫猜想的數學背景材料,這是一個200多年來諸多數學家不能解決的問題,但中國的數學家在這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激發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數學的奇妙吸引了學生的眼球。而這一情境中素數的概念學生還不了解,解開素數的奧秘自然地成為學生的自覺需要。課的結尾,再一次提出哥德巴赫猜想的問題,讓學生通過舉例檢驗猜想的正確性,使課的首尾呈呼應之勢。同時,通過簡短的語言,引導學生樹立探索數學奧秘的理想,體現了教師對促進學生持續發展的關注。
在有效的探索活動中逐步明確素數和合數的內涵。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本課中,教師寓素數與合數的概念于拼長方形的操作活動中,先讓學生在操作中初步感受小正方形的個數與拼成長方形的種數之間的關系,將注意力集中到一個數的因數上來;接著,通過寫出1~20的所有因數,并根據各個數因數的個數對這些數進行分類,引導學生逐步概括出素數和合數的共同點;最后,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本,明確素數和合數的內涵。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發展了自主探索的意識和數學思考能力,增強了學好數學的信心。
1、使學生掌握用一位數乘兩位數(積在100以內)或幾百幾十的數的口算方法。
2、通過問題情境自主掌握整數乘法的一般口算方法。
1、掌握整數乘法的口算方法。
2、培養學生養成認真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
1課時。
1、分別出示45頁六種交通工具時速的圖片,引導學生理解用復合名數表示的數學術語“速度”的含義。
2、根據圖里的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3、“人騎自行車3小時可以行多少千米?”讓學生獨立口算。16×3=。
(師巡視,注意統計不同口算方法的種類)。
4、匯報交流。
1、出示題目:特快列車3小時可以行多少千米?
160×3=,獨立計算后小組交流。
2、引導學生對比16×3=和160×3=,讓學生從16和160的關系中,總結出幾百幾十與一位數相乘的口算方法。
3、將第1題增加1個條件“30小時行多少千米?”
16×30=。
4、讓學生在與“16×3”的對比中歸納出簡便算法。
1、練習六第1題。
讓每位學生獨立口算,將得數寫在該題(樹葉)的旁邊,然后讓部分學生說一說計算的過程,及時反饋學生口算情況。
2、練習六第2題。
可向學生展示兩種花卉的部分品種,引發學生的生活美感。
3、練習六第3題。(開放題)。
在反饋時,引導學生學會有序思考的方法。
還可利用本題資源,擴大解題視野。
教學反思:
教科書第59頁的例1和第59、60頁的乘法交換律,完成“做一做”中的題目和練習十三的第1—5題。
使學生加深對乘法的意義和乘法各部分名稱的認識,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換律,能夠用乘法交換律驗算乘法,培養學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用乘法交換律驗算乘法。
把下面復習中的題目寫在小黑板上,把例1的插圖放大成掛圖。
一、復習。
教師:我們在前面復習總結了加法和減法,今天要復習總結乘法。
教師出示復習題。
1.同學們乘8輛汽車去參觀,平均每輛汽車坐45人。去參觀的一共有多人?
3.小榮家養鴨45只,養的雞是鴨的3倍,小榮家養雞多少只?
4.小榮家養鴨45只,養的雞比鴨多90只。小榮家養雞多少只?
先讓學生默讀題目,然后教師提問:
“上面這些題目哪些題可以用乘法計算?為什么?”請三、四個學生逐題回答能不能用乘法計算。
教師:第1題和第3題可以用乘法計算,因為這兩道題都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
二、新課。
1.教學例1。
出示例1的插圖,再提問:
“要求盤里的一共有多少個雞蛋可以怎樣求?”
“還可以怎樣求?”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
用加法計算:5+5+5+5+5+5=30(個)。
用乘法計算:5×6=30(個)。
“乘法算式5乘以6表示什么?”(6個5相加)。
“乘法算式中的被乘數5是加法算式中的.什么數?”(相同的加數。)。
“乘法算式中的乘數6是加法算式中的什么數?”(相同的加數的個數)。
“解答這道題用加法計算簡便,還是用乘法計算簡便?”
“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可以用什么方法計算?用哪些方法比較簡便?”
“你能說出乘法是什么樣的運算嗎?”
教題肯定學生的回答,再強調說明并板書:求幾個相同加數的簡便運算,叫做乘法。接著讓學生看教科書第61頁,齊讀兩遍書上的結語。
“乘法算式中乘號前面的數叫什么數?表示什么?”
“乘法算式中乘號后面的數叫什么數?表示什么?”
“被乘數和乘數又叫什么數?”
教師:學過因數以后,在一個算式中被乘數和乘數就可以不必嚴格區分了。
2.教學乘數是1和0的乘法。
(1)教學一個數和1相乘。
教師在黑板上寫出三個算式:1×3、3×1、1×1。
“1乘以3等于什么?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1×3=3,表示3個1相加的和是3。
“3乘以1等于什么?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可以多讓幾個學生說一說,最后教師說明:1個3不能相加,3乘以1就表示1個3還是3,再板書3×1=3。
“1乘以1等于什么?能不能說這個算式表示1個1相加?”先讓學生說一說,然后教師再說明:1個1不能相加,1乘以1就表示1個1還是1,算式是1×1=1。
“這三個乘法算式都和哪個數有關系?”(都和1有關系)。
下面我們一齊看一看一個數和1相乘它們的乘積怎樣,教師在黑板上寫出下面一些算式:
6×1=1×8=1×10=123×1=。
“誰能說一說一個數和1相乘的積有什么特點?”可以多讓幾個學生說一說。
教師邊說邊板書:一個數和1相乘,仍得原數。
(2)教學一個數和0相乘。
教師在黑板上寫出三個算式0×3=3×0=0×0=。
“0乘以3等于什么?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0×3=0表示3個0相加的和是0。
“0乘以0呢?”學生回答后,教師說明:0個0不能相加,0乘以0就表示0個0還是0,算式是:0×0=0。
“這三個算式都和哪個數有關系?”(都和0有關系)。
“一個數和0相乘它們的積有什么特點?”
教師邊說邊板書,一個數和0相乘,仍得0。
3.教學乘法交換律。
讓學生再看例2的插圖,然后教師提問:
“要求一共有多少雞蛋,用乘法計算還可以怎樣列式?”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6×5=30(個)。
“比較一下這兩個乘法算式,有哪些相同?有哪些不同?”多讓幾個學生發言,互相補充。
教師:這兩個算式都是兩個數相乘,只是兩個因數交換了位置,算出的結果相同。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個結論是不是有普遍性。
“12乘以5等于多少?5乘以12呢?”學生口算,教師板書算式。
“400乘以20等于多少?20乘以400呢?”學生口算,教師板書算式。
“100乘以1000等于多少?1000乘以100呢?”學生口算,教師板書算式。
“通過上面這些乘法計算,可以看出兩個數相乘,交換因數的位置,計算結果怎樣?”
學生發言后,教師邊說邊板書:兩個數相乘,并換因數的位置,它們的積不變,這叫做乘法交換律。
“誰能夠用字母把乘法交換律表示出來?”教師板書:a×b=b×a。
“大家回憶一下,我們過去學習哪些知識時用了乘法交換律?”學生發言后,教師肯定學生回答,并明確指出:我們曾經用交換乘數和被乘數位置的方法進行乘法驗算,這實際上就是用了乘法交換律。
三、鞏固練習。
1.做第60頁“做一做”中題目。先讓學生獨立做,然后再集體核對。
2.做練習十三的第3、4題。學生獨立做完以后,再集體核對。核對第4題的第4小題時,可以引導學生計算一下等號左面等于什么,等號右面等于什么。教師再說明:三個數連乘,相乘的因數交換了位置,乘積也不變,所以乘法交換律也適合三個數連乘的計算。
四、作業。
練習十三的第1、2、5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初步感受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算。
2、數學思考:通過讓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并滲透“從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認識事物的方法,提高數學的應用意識。
3、解決問題:靈活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
4、情感與態度:使學生欣賞到數學運算簡潔美,體驗“乘法分配律”的價值所在,從而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習數學的主動性。
教學重點:充分感知并歸納乘法分配律。
教學難點: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
教具準備:課件。
激問導學:
創設情境,激趣引思。
提出問題,篩選重心。
活動一:買衣服。
1、閱讀理解:你發現那些數學信息?
2、思考問題:請選擇數學信息解答。
3、匯報、交流。
體驗學習。
發表、反思:學生激活經驗,嘗試體驗,引發觀點。
活動二:計算周長。
1、請你介紹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有哪些部分組成?
2、請根據所給的數據計算它的周長。
3、匯報計算情況。
體驗學習。
方法探究、學法指導、領悟提煉、培養學習能力。
活動三:觀察、對比。
1、思考:你有什么發現?
2、結合活動說一說列式的含義。
3、試一試:你能用字母把列式轉化為公式嗎?
4、匯報、交流。
5、歸納、總結。
綜合體驗。
綜合實踐體驗,拓展延伸,感悟內化,對知識進行多元化運用體驗。
1、在橫線上填上適當的數。
(1)(24+8)×125=____×____+____×_____。
(2)25×(20-4)=25×____—25×____。
(3)45×9+55×9=(____+____)×_____。
(4)8×27+73×8=8×(_____+_____)。
2、下面各題可以用乘法分配律計算嗎?為什么?把能用的寫出來。
(1)(12+31)+82。
(2)17×17+15×16。
(3)14×9+9×36。
(4)(24+37)×8。
3、思考題。
(1)9×47+53×9。
(2)25×(100—4)。
學生課堂學習評價,教師課堂教學反思,多元體驗,共同發展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在計算中,你有哪些好的建議?(a-b)×c=?請你結合“買衣服活動”課后思考。
1、讓學生自主探索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理解計算的算理并能正確地進行加、減及混合運算。
2、使學生理解整數運算定律對于小數同樣適用,并會運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小數的簡便計算,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感。
3、使學生體會小數加、減運算在生活、學習中的廣泛應用,提高小數加、減法計算能力的自覺性。
1、小數加、減法的筆算方法以及小數加減混合運算。
2、能根據數據特點正確應用加法的運算定律進行小數的簡便計算。
1、理解小數點對齊,即數位對齊的道理。
2、靈活選用方法使混合運算簡便。
3、感受解題策略的多樣化和靈活性。
1、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小數加減法知識。
小數加減法和整數加減法,兩者之間有著割不斷的聯系和相同之處。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學生在三年級時就已經掌握了。因此,讓學生充分應用舊知來自主學習小數的加減法成為本單元教學的一個重要策略。教學時,教師的職責是:幫助學生激活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這一已有知識經驗,并嘗試用它來計算小數加減法;讓學生明確列豎式時應如何對齊數位,懂得道理何在;學會用自己的語言表述自主嘗試的過程和結果。通過自主學習本單元的知識,使學生懂得應用舊知來學習新知是獲取知識的一條重要途徑。
2、提倡解題策略的多樣化。
為了使因材施教、讓每一個人都得到充分發展的理念落到實處,教學時應注意關注不同學生解答問題的不同思路,積極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思考問題,提出自己的解法。如,教學例1中解答“第二輪動作完成后中國隊領先多少分?”的問題時,教師不宜作任何提示,而應讓學生根據自身經驗找到適當的解題方法。又如,教學例3、例4時,不需要將教材中出現的各種解題思路率先呈現給學生,而是讓學生在獨立思考、自主解答的基礎上,通過合作交流,領會多種不同的解題思路,感受解題策略的多樣性和靈活性,達到提高數學思考能力和計算能力的目的。
教科書52~53頁小數的讀寫法,完成做一做題目和練習九的第6~7題。
使學生會讀、寫小數,并進一步理解小數的意義。
使學生會讀、寫小數。
幻燈、幻燈片
1、0.2是()位小數,表示()分之();
0.15是()位小數,表示()分之();
0.008是()位小數,表示()分之()。
2、0.4的計數單位是(),它有()個這樣的計數單位;
0.07的計數單位是(),它有()個這樣的計數單位;
0.138的計數單位是(),它有()個這樣的計數單位。
1、教學小數的數位順序表。
前面我們已經認識了小數,誰能舉出一些小數的例子?
(0.20.050.0050.01……)
這些小數有什么共同特點?(小數點左邊的數都是0)
在日常生活中你還見過其他的小數嗎?誰能舉出一些例子?
(1.540.63.1346.8……)
這些小數的小數點的左邊還是0嗎?
觀察一下:小數可以分為幾部分?
是不是所有的小數都比1???
誰還記得整數的數位順序?每個數位的計數單位是什么?相鄰的計數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學生邊回答邊在黑板上板書整數數位順序表。
接著提問:0.2表示什么?(表示兩個十分之一)十分之一是它的計數單位;0.05表示什么?(表示百分之五,有五個百分之一)百分之一是它的計數單位。0.006表示千分之六,有六個千分之一,千分之一是它的計數單位。
多少個十分之一是整數1?
多少個百分之一是十分之一?
多少個千分之一是百分之一?
這些小數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10)
這和整數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是一樣的,因此,一個小數的小數部分可以用小數點與整數部分隔開,排在整數部分的右邊,向整數一樣計數。
10個十分之一是整數1,整數個位的右邊應該是什么位?
十分位的計數單位是多少?百分位、千分位、萬分位的計數單位分別是多少?
指出345.679整數部分中的每一位分別是什么位?
再指出小數部分的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上分別是多少?
2、教學小數的讀法
出示最大古錢幣的相關數據:高:0.58米、厚:3.5厘米、重:41.47千克
問:你會讀出古錢幣的有關數據嗎?
誰能總結一下小數的讀法?
強調:讀小數部分,小數部分要依次讀出每個數字,而且有幾個0就讀幾個0。
完成做一做:讀出下面小數
3、教學小數的寫法
(1)例3:據國內外專家實驗研究預測:到2100年,與1900年相比,全球平均氣溫將上升一點四至五點八攝氏度,平均海平面將上升零點零九至零點八八米。
你會寫出上面這段話中的小數嗎?
(2)做一做:寫出下面的小數。
零點零七五點零六十點零零二
三百點七一零點零一四十五點五零三
1、填空
0.9里面有()個0.1
0.07里面有()個0.01
4個()是0.04
2、小數點右邊第二位是()位,第四位是()位,第一位是(),第三位是()。
3、說出24.375每個小數位上的數各是幾個幾分之一?
4、讀出下面各數
(1)南江長江大橋全長6.772千米。
(2)土星繞太陽轉一周需要29.46年。
(3)1千瓦時的電量可以使電車行駛0.84千米。
1、通過社會調查。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2、通過數學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經濟意識,提高學生的組織能力和實踐能力。
3、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從而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逐步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通過數學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經濟意識,提高學生的組織能力和實踐能力。
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從而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逐步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設計方案卡、課件
1、 課前播放歌曲《郊游》,會唱的同學一起唱。
2、 同學們,現在已經是秋天了,在這么好的天氣里,你最想干些什么呢?(學生回答)
3、 那我們一起去秋游好嗎?
1、 在秋游前我們都要了解哪些相關的信息呢?學生自由談談。(板書:人數、包車、門票、游玩項目及價格)
2、 向陽小學四年級的同學馬上要到水上樂園去秋游了,他們在秋游前收集了一些相關的信息,讓我們來看看都有哪些信息。(電腦出示,打字聲引入,加深學生頭腦中的信息)
3、 我們看到了這些信息,從剛才我們討論出的四個方面來分析。
4、 首先我們來看人數,哪句話告訴了我們有關人數的信息。多少人?(板書:150人)
5、 接下來看包車,哪句話有關包車信息?一共要包幾輛車呢?(3輛)你怎么看出的?(15052 大約3輛)一共需要多少錢?哪句話告訴我們的?你怎么算出來的呢?(3300=900(元))每人要花費多少錢呢?(900150=6(元))900是什么?(共花費多少錢?)150是什么呢?(實際去的人數)用共花費的錢去除以實際去的人數得出每人需要花費多少錢。
6、 門票呢?哪幾句相關信息?你們選哪種?(團體)為什么?(學生自由發言:滿足30人以上,便宜等)每人多少錢?(2元)
8、 看完這些相關的信息,我們來替向陽小學的同學來算一算。每人乘車和買門票一共要交多少元錢?(2+6=8(元))
9、 用20元最多可以玩幾個項目,是哪幾個?同桌討論,回答問題。最多可以玩6個項目,正好20元。最少可以玩幾個項目,是哪幾個?同桌討論,自由討論。
10、 如果你是向陽小學的同學,你準備向家長要多少錢?這些錢可以怎樣安排?(小組討論,學生自由發言)
11、 剛才我們替陽小學的同學做了秋游前的計劃,現在我們再來看看他們都是從哪幾個方面來了解相關的信息的?(電腦閃爍:人數、包車、門票、游玩項目及價格)
1、 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出去秋游要做一系列的準備工作。我們學校四年級的同學馬上也要去蘇州樂園去秋游了。我們也要在秋游前了解相關的信息。
2、 我們在課前分小組了解了些信息,現在我們來匯總一下。
3、 首先人數,多少人?(學生匯報,學生邊說,邊輸入到電腦中,約350人)四年級師生共350人。
4、 包車呢?學生了解,有大客車和中巴車兩種。大客車最多可乘坐52人,每輛每天500元左右;中巴車最多可乘坐25人,每輛每天300元左右。你們選哪種?為什么?(學生自由發言)那么我們選擇大客車。一共要包幾輛車呢?(7輛)你怎么看出的?(35052 大約7輛)一共需要多少錢?你怎么算出來的呢?(7500=3500(元))每人要花費多少錢呢?(3500350=10(元))
5、 門票呢?(兒童(1.2米以上):30元 成人:60元 團體(20人以上):35元)哪組去了解的?有三種,你們選哪一種?為什么?(學生自由發言)
6、 游玩項目呢?學生說一說都去了解了哪些游玩項目及價格。選擇一些同學們喜歡玩的并適合同學們玩的,打在電腦上。
7、 同學們真有辦法,收集了這么多的資料,一切準備就緒了,下面就是你們制作設計方案表的時候了,這要小組合作完成,看看哪一組的設計方案最好。好,小組合作開始。
8、 下面就該是欣賞你們精彩方案的時候了,哪一組想先上來。請2到3組上來自己分析小組制作的方案表。有值得表揚的就發蘇州樂園的免費游玩項目的門票。
9、 還有哪一組想上來的,我們下課之后再來研討。
通過今天的活動,你有什么感受和體會呢?
開展秋游活動必須定好地點、人數、核算好費用,在這次秋游之前制定的計劃,我們可以看到在生活中存在著許許多多的數學問題,只要你認真仔細觀察,你就能發現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在這里,老師就祝同學們秋游愉快。今天的課就上到這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發現圖形排列規律。
2、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充分感受數學的價值,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規律的排列隱含著數學知識,初步培養學習發現規律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3、通過數學活動,初步培養學習的想象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教學重難點:
發現圖形循環排列的規律。
設計理念:
在變化無窮的課堂里,到處充滿著課改的氣息,成功的教學不是強制性的灌輸,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動手、動腦,使學生主動發展。本節課我就從以人為本這一理念出發,變教師角色由單純的'指導者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合作者,拉近師生的心理距離、情感距離,給孩子一個自主發現與創造的空間,使他們體驗成功,體驗快樂,產生不斷學習的內心需要。
學情分析:
鑒于學生對周期排列規律的了解,我充分為學生提供猜想、活動交流的機會,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使學生在描述、思考和討論交流活動過程中充分感受圖形循環的規律。
教學方法:
對于二年級學生而言,要徹底理解圖形中的循環規律不是易事。因此我在教學方法的思路體現是:
教就是為學服務的,教法應根據低年級學生好動、好奇、思維具體形象等特征。
我用游戲教學法、直觀教學法、教學法等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提高教學效果。
說學法:
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配合現代教學手段等,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主動地、生動活潑地、快樂地學習氛圍。
采用小組討論的方法各抒幾見,讓每一位學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我的教學理念:讓每一位孩子在我的課堂里找到自信。
1、游戲激趣、回顧舊知。
回顧舊知,感受生活中的規律,便于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延續學習。
2、游戲激趣、引入新知。
注重創設開放的教學情景,給學生以充分的思維空間。
新課開始,我就以學生們喜愛的小動物引入,讓學生觀察不同的排列順序,并讓學生進行排列表演,使集中精力,自然地進入學習境地,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以利于大面積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情緒、注意狀態等,使教師的授課能象磁鐵一樣吸引住學生的心魄。
3、自主探究、發現新知。
這些圖案都是內容色彩豐富,都是同學們平時喜歡的。使學生在“玩中學”充分體現了“數學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使學生以xx佳的學習心理去獲取知識,讓他們盡快進入課堂角色,成為學習的主人。出示小東家墻面、地面問題,這一活動既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又鞏固了新知,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欣賞美的能力。使學生在觀察思考的基礎上發現規律,提示規律。
4、自由設計、深化新知。
我為學生營造了大膽發揮想象,大膽創造設計的氛圍。
我希望學生在課堂上能設計出不同的循環排列規律。
反復實踐、鞏固新知。
“趣”是人們認識某種事物或參與某種活動的積極傾向,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也是推動學生探求知識和獲得能力的一種強烈欲望。
感受生活中的數學和轉盤游戲。設計有趣、形式多樣的活動,效果絕對是事半功倍的。
總之,這節課是根據低年級兒童趨樂性理特點設計的,師生在和諧的教學活動中各有所得。課雖盡,味猶存。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8687頁的重量單位和時間單位以及相應的做一做,練習十八的第614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比較系統地掌握常用的重量單位和時間單位,以及相鄰兩個單位間的進率。
教具準備:1千克的物品,投影儀,重量單位表、時間單位表的投影片;將練習十八的第6題制成卡片。
教學過程:
1.導入課題。
學生回答出需要用重量單位來計量后,教師導入課題。
我們今天就來歸納一下以前學過的重量單位。
板書課題:重量單位
2.復習重量單位。
以前我們學過哪些重量單位?
引導學生答出噸、千克(公斤)、克。
教師將課前準備好的物品分發給學生,讓學生先感受其重量再說出大約有多重,以加深對1克和l千克的感知。
掂量物品,可讓前后兩排的四名學生為一組,相互根據自己的感受說出物品的重量。 掂量后,教師指名一些學生說說物品的重量。
然后問:你們以前稱過體重嗎?誰能說說自己的體重是多少7此時若發現有的學生用多少斤回答,應及時予以糾正,以強化學生要使用法定計量單位。
指名兩、三個學生回答后,可繼續問:那么比千克重的單位有哪個呢?學生會答出噸。
你們看,我們教室里有1噸重的東西嗎?由此向學生說明:1噸是比較大的重量單位,我們人體是無法直接感受其重量的,只能憑經驗估量或用衡器測量。
不過,我想問問大家1噸等于多少千克?(1000千克。)
請大家想想,假若你們每人的體重平均是40千克,那么多少人的體重加起來才能達 到1噸呢?(25人。)
現在請大家將進率填寫在教科書第86頁上。
同時讓一學生填寫在投影片上。訂正時,教師可多指名幾個學生回答填寫的結果,并用投影映出正確的進率表。
3.做一做。
做教科書第86頁重量單位的做一做第2題。
讓學生獨立做,教師注意巡視,然后集體訂正??梢灾该粚W生念自己的答案,由教師在投影片上寫,全體同學判斷正確與否。
l.導入課題。
下面我想問問大家,你剛才完成做一做的第2題大約用了多長時間?
(一分,兩分。)注意分不要表述為分鐘。
你用到了什么計量單位? (時間單位。)
那么,我們要想知道時間的長短,是不是要用到時間單位來計量呢?
板書課題:時間單位
2、教學日、年的來歷和世紀。
同學們以前聽爸爸媽媽講過日和年的'來歷嗎?
在時間單位中,比年大的單位是世紀。通常是100年為一個世紀,比如,從公元1801年到1900年是十九世紀,20xx年到2100年是二十一世紀。
3.復習時間單位表。
1年有多少個月?(12個月。)
1個月有多少天?引導學生按月敘述,二月應分平年閏年敘述。
l天有多少小時?(24小時。)再次強調小時在作為單位名稱時應按規定記作 時。
1小時等于多少分?(60分9)
1分等于多少秒?(60秒。)
讓學生將進率填寫在書上。
填寫快的同學可繼續完成教科書第87頁做一做的兩道題。
1.做練習十八的第6題。
教師出示課前準備好的卡片,讓學生搶答,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2.做練習十八的第12題。
教師讀題目要求,再說出各個年份,讓學生分別說出是平年還是閏年。
3. 做練習十八的第14題。
教師讀題后,指名學生回答,并說說是怎樣算的。
4.做練習十八的第13、19、11題。
先做第13題,讓學生自己填寫在教科書上。
學生獨立做,教師注意巡視。然后再集體訂正,可以讓學生說說自己的做法。
練習十八的第7、8、10題。
第10題,要告訴學生本月的1號是星期幾。
讓學有余力的學生做練習十八的第15*題和思考題。
第15*題,因為無論是平年還是閏年,,只是二月份的天數不一樣,而其它月份的天數都是一樣的。所以第二、三、四季度都不變,分別是91天、92天和92天,而第一季度平年為90天,閏年為9l天。
思考題的解法是:要盛出5千克水,關鍵是如何盛出1千克水、可以這樣做:分3次把小水桶倒滿,再倒進大水桶中,3小桶水是12千克,倒滿大水桶后正好剩1千克水。然后把大水桶的水例掉,把l千克水倒入大水捅,再用小水桶盛滿水倒進大水桶就得到5千克水。
1、學生理解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2、使學生了解學過的所有四邊形之間的關系,并會用集合圖表示。
3、通過操作活動,使學生經歷認識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全過程,掌握它們的特征。
4、通過活動,讓學生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提高學習的興趣。
理解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了解學過的所有四邊形之間的關系,并會用集合圖表示。
理解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用集合圖表示學過的所有四邊形之間的關系。
圖形、剪子、七巧板。
一、創設情景感知圖形
1、出示校園圖(70頁)在我們美麗的校園中,你能找到那些四邊形?
2、畫出你喜歡的一個四邊形。說一說什么樣的圖形是四邊形?
展示學生畫出的四邊形,請學生標出它們的名稱。
長方形平行四邊形
梯形正方形
3、小組交流:從四邊形的特點來看,四邊形可以分成幾類?學生討論交流。
二、探究新知
1、歸納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概念。
有什么特點的圖形是平行四邊形?(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
強調說明:只要四邊形的每組對邊分別平行,就能確定它的每組對邊相等。因此平行四邊形的定義是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
提問:生活中你見過這樣的圖形嗎?它們的外形像什么?
這些圖形有幾條邊?幾個角?是什么圖形?
這幾個四邊形有邊有什么特點?
它是平行四邊形嗎?
你們在量這些圖形時,是否發現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如果有,是什么?
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叫做梯形。
5、現在你有什么問題嗎?
長方形和正方形是平行四邊形嗎?為什么?
7、判斷:
長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一個梯形中只有一組對邊平行。
三、鞏固練習。
1、在梯形里畫兩條線段,把它分割成三個三角形。你有幾種畫法?學生展示
2、七巧板拼一拼
用兩塊拼一個梯形
用三塊拼一個梯形
用一套七巧板拼一個平行四邊形
1、下面的圖形中有個大小不同的梯形。
2、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嗎?
把1張梯形紙剪一次,再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拿一張長方行紙,不對折,剪一次,再拼出一個梯形。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何體會和收獲?
五、作業:
2、把一張平行四邊形的紙剪一下,分成兩個梯形,有多少種剪法?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四年級上冊第22頁例2,課堂活動的第2題及練習三的第4、5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探索求近似數的方法的過程,會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
2.讓學生明確學習和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的重要性,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3.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
掌握求近似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
正確選擇“四舍法”或“五入法”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學生1:我今年10歲,身高大約140厘米。
學生2:我的體重在36千克左右,我家有3個人,爸爸媽媽每月的收入大約1萬元。
學生3:我們學校有學生2125人。
教師:在剛才介紹的這些數據中,哪些是準確數?哪些是近似數?
學生:10、3、2125是準確數,大約140、36千克左右、大約1萬是近似數。
二、學習新知。
1探索“四舍五入”法。
(出示:534607)。
教師:這是一個準確數,如果改成一個近似數,大約等于多少?
學生1:約等于五十三萬四千六百。
學生2:也可以約等于五十三萬四千。
學生1:我認為五十萬比較合適,因為這樣的近似數比較簡單。
學生2:我不同意,我認為五十三萬比較合適,因為五十萬與準確數相比,比準確數少了三萬多,相差太多,而五十三萬與準確數很接近,只相差四千多。
教師:五十四萬怎么樣?
學生1:不行,與準確數相差五千多了。
學生2:我發現,只要千位上的數沒有達到五千,就可以直接去掉萬位后面的數,約等于五十三萬。
學生3:對,當千位上的數達到或者超過五千,就可以在萬位上增加1,再把萬位后面的尾數舍去,約等于五十四萬。
(出示:38290)。
教師:按照大家剛才討論出的辦法,38290約等于多少萬?
學生:千位上是8,滿了5,所以,萬位上增加1,約等于4萬。
2.歸納方法。
教師:同學們表現很出色,下面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討論,整理出“省略萬位后面的尾數求近似數”的方法。
(學生分組討論,然后全班交流)。
學生:省略萬位后面的尾數求近似數,先看千位上的數,千位上的數小于5,就把萬位后面的尾數直接舍去,千位上的數是5或者大于5,就向萬位上進1,再把后面的尾數舍去。
教師:我們把這種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
(學生看書第22頁例2,質疑)。
3.練習。
(1)教科書第22頁的試一試。
教師: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
(學生獨立完成,評講)。
(2)教科書第23頁的課堂活動第2題。
師生活動:老師出示卡片,學生說近似數。
師生活動:同桌活動,一人寫數,一人說近似數。
4.擴展。
(出示:省略153904270億位后面的尾數,它的近似數是多少?)。
教師:先回憶省略萬位后面的尾數求近似數的方法,想一想,這個問題怎樣解答?
(學生獨立思考,嘗試解答,再交流)。
學生1:省略萬位后面的尾數求近似數,看千位上的數“四舍五入”;省略億位后面的尾數求近似數,就該看千萬位上的數“四舍五入”,約等于2億。
學生2:也就是省略哪一位后面的尾數求近似數,就看那一位后面一個數位上的數“四舍五入”。
三、小結(略)。
四、課堂練習。
教科書第24~25頁第4~6題(學生獨立完成)。
師生談話引出生活中的乘法話題。
1.經歷學習三位數乘兩位數乘法計算的過程。
2.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能用豎式計算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
1.出示例1。
讓學生說一說怎樣列式,并說說為什么這樣列。
2.學生自己試著用豎式計算,指一人板演。算完后用計算器驗算結果是否正確。
3.完成后說說是怎樣算的。
同桌說說后,在全班說說。
4.用計算器驗算結果是否正確。
用豎式計算下面各題。
368 × 19= 292× 46= 109 × 37=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1.在自主嘗試計算、交流等活動中,經歷學習乘數末尾有0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簡便算法的過程。
2.計算乘數末尾有0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會口算整百、整十數乘整十數。
3.在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感知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培養知識遷移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師談話,引出旅游團就餐問題。
1.經歷學習乘數末尾有0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簡便算法的過程。
2.計算乘數末尾有0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會口算整百、整十數乘整十數。
1.觀察情景圖說說了解到的信息。
2.分別計算選擇兩種自助餐各需要多少元錢。
3.學生試著筆算乘數末尾有零的乘法。
找不同選擇的同學各一人板演,其余的寫在本上。
交流計算的方法。
重點交流乘數末尾的0的處理方法。
試一試。
先估計積是幾位數再口算。
這節課你獲得了哪些知識?
采用書中的練習題。
第三課時
(1)結合具體事例,經歷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進行估算的過程。
(2)能用合適的方法進行乘法估算,會解答有關乘法估算的實際問題。
(3)估算、計算的過程中,體會估算的實際意義,培養估算的習慣,培養數感。
設計意圖教學是一門需要不斷更新和反思的藝術,只有牢牢搭住時代發展的脈搏,與時具進,才能教給孩子更多的東西,這朵藝術之花才會永不凋謝。
談話引入(也可用其他形式引入)
1.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進行估算的過程。
2.能用合適的方法進行乘法估算,會解答有關乘法估算的實際問題。
1.讓學生看圖并說出圖中的信息,再提出問題:估算這列火車大約有多少個座位。
2.展示:說說這列火車大約有多少個座位,你是怎樣估算的。先小組內交流,再班級交流。
試一試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采用書中練一練的習題。
學習畫垂線,認識點到垂線的距離。(課文第66頁的例2、練習十一中的地3、4的相應小題,第5、6題。)
1、使學生明確垂線的重要性質,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間的距離垂線最短。學會用三角板準確的畫垂。
2、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空間想象能力。
3、通過動手操作活動,使學生經歷畫垂線的過程,培養學生的作圖能力。
4、通過活動,讓學生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提高學習的興趣。
學會用三角板準確的畫垂線。
準確的畫出垂線。使學生明確垂線的重要性質,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間的距離垂線最短。
三角板、直尺。
1、回憶一下,你記得什么叫垂直嗎?
2、看我們的數學書,每兩條邊都是怎樣的?怎樣用三角板畫垂線呢?這節課我們來學習畫垂線。
板書課題:畫垂線
三角板上有一個角是直角,通??梢杂萌浅邅懋嫶咕€。
強調:讓三角板的直角頂點落在給定的這點上;過直線外一點畫這條直線的垂線;畫線前讓三角尺的另一條直角邊通過這個已知點。一般用左手持三角板,右手畫線。當要求直線通過其一點時,要考慮到筆畫的粗細度,三角板的邊與已知點之間可稍留一些空隙。
學生動手嘗試,小組內交流。
學生獨立的畫出幾條線段,其中包括一條垂線。
小組內研究交流:這幾條線段在長度上有什么特點?
小結:從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所畫的垂直線段最短,它的長度叫做這點到直線的距離。
1、68頁4題畫一畫。
2、69頁5題。我們在測定跳遠成績時,怎樣測量比較準確呢?為什么?
3、69頁6題怎樣修路最近呢?
3、你能用一把直尺和一個量角器畫一條直線的垂線嗎?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kouhaodaquan/5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