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學計劃中,我們需要明確教學目標和內容,以及教學活動和評價方法。范文中展示了如何將教材內容和教學資源有機結合,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
本課教學設計思路:喚起內驅,激發興趣,讓學生享受自由呼吸的課堂,感受三角形的特點引發思考。感知三角形的本質屬性并表達出來。體會三角形的高和底的相互依存性。
本課教學內容是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一課時內容,是本單元的起始部分,也是三角形認識的第二學段,內容包括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三角形的特征、定義、高和底的含義,三角形是平面圖形中最簡單最基本的多邊形,學好本課將會為以后學習平面幾何、立體幾何打下基礎。
數學課標解讀中說:圖形與幾何的學習有助于學生更好地認識和理解人類的生存空間;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初步發展空間觀念,學會推理;有助于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所以在教學時我善于強調現實背景,聯系生活經驗和活動經驗,經常運用觀察、操作、推理想象(猜想)、作圖設計等手段。培養學生的符號意識,和應用意識。
1、知識與能力:聯系實際和利用生活經驗,通過觀察、操作、測量、聯想等學習活動,認識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初步認識三角形的底和高,感悟三角形的底和高的相互依存的關系。
2、方法與途徑:在認識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及底和高的活動中,體會認識多邊形特征的基本方法,發展觀察能力和比較、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
3、情感與評價:認識到三角形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見圖形,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產生學習圖形的興趣和積極性。
4、現代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重點:認識三角形的基本特征,認識三角形的底和高。
教學難點:懂得底和高的對應關系,會畫三角形指定邊上的高。
教學準備:小棒、三角板、導學案、多媒體課件等。
一、猜謎引入,激發興趣。
談話:同學們,我們玩一個猜圖形游戲好不好?
四條邊一樣長,四個角一樣大,方方正正什么形?
沒有角,像個車輪轉轉轉,像個鐘面圓又圓什么形?
三個角尖尖的,三條邊直直的,三角三邊緊相連什么形?
提問:你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見過三角形?
出示:關于三角形的圖片并欣賞。
揭示:同學們都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看來三角形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三角形的世界,來認識三角形。(板書課題《三角形的認識》)。
二、探索新知。
活動一:認識三角形。
1、激趣:想動手做一個三角形嗎?首先,我們要明確活動要求。
出示要求:(1)用你手中的學習材料,做出一個三角形。
(2)小組成員比較所做的三角形,看看有什么共同點。
2、操作:學生分組活動,教師巡視。
3.交流:指名某組代表上臺介紹,別的小組補充。(材料:小棒、三角尺、方格紙、點子圖、白紙)。
4、畫:閉上眼睛想一想你心目中的三角形是什么樣子的,畫在展評單上。
5、概括特征:
得出:三個頂點、三條邊、三個角。
板書:三角形各部分名稱。
出示課件:判斷下面哪些圖形是三角形。
6、理解意義:什么樣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7、感受圍成:以小組為單位選擇自己的伙伴感受圍城是什么意思?
拓展延伸:由4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什么形?五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呢?由幾條線段圍成的圖形是6邊形?我們利用這樣的方式就可以認識更多的多邊形。
活動二: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
自學課本66頁,同伴交流,組內探討,完成展評單上的活動二,比一比,哪組同學最會學習。
1、從三角形的一個到它的作一條垂線,頂點到垂足間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高,這條對邊叫做三角形的.
2、思考:一個三角形可以畫幾條高?
3、獨立完成:畫出每個三角形底和高。
交流小結:在直角三角形中,把一條直角邊看作三角形的底,另外一條直角邊就是這個三角形的高。
完成檢測反饋。
師: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對于三角形的知識,你還有那些問題和疑惑?
這節課我們明確了三角形的特征:三個角、三條邊和三個頂點,知道了高是從頂點出發畫出來的,研究了頂點的特性,下節課我們還要繼續探究三角形的其他奧秘。
板書設計:
(略)。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和觀察比較,使學生認識三角形,直到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畫高。
2、通過實驗使學生知道三角形的穩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3、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重點:
理解三角形的定義,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難點:
不同三角形的高的畫法。
教具準備:
ppt、三角板。
學具準備:
小棒、白紙、鐵絲、三角形、穩定性學具。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教師出示三角形,提問:這是什么圖形?學生回答后板書課題。
2、在哪看到過這種圖形?(生舉例)。
1、師:想不想自己動手做一個三角形。拿出老師為你們準備的學具做一個三角形。(學生動手操作)。
展示學生的作品:
生1:用小棒擺的一個三角形。
師:你們對他擺的三角形有什么想說的嗎?
生:他擺的三角形小棒與小棒處沒有粘牢。
師:你愿意上來讓這個三角形變得更完美些嗎?
生2:用白紙折了后剪出來的一個三角形。
生3:用鐵絲折的一個三角形。
師剛展示,就有學生在下面提意見:那不是三角形?
生:它沒有封口。
師:其他同學的意見呢?
師動手捏住鐵絲的兩頭問:這樣是一個三角形了嗎?
2、師:現在我們說也說了,做也做了,那誰能說說什么樣的圖形式三角形呢?同桌交流。
3、學生回答,教師不斷完善。得出三角形的定義:由三條線斷圍成的圖形叫三角形。
4、提問:什么叫圍成?學生齊讀三角形的定義。
5、師:接下來讓我們當一回小法官,判斷一下上面的圖形式不是三角形。(ppt出示)。
5、自己動手畫一個三角形。教師也在黑板上畫一個三角形。
(反思:關于三角形的知識學生在三年級的時候就已經接觸過,關于三角形的定義作業本中也曾以判斷的形式出現過,因此備這節課的時候,一直在猶豫,是直接以提問形式出現:“關于三角形的知識,你都知道哪些?”還是先建立表象,再得出定義。最終還是采用了第二種方法。課堂中學生表現出來的問題,也都掉進了自己預設的陷阱中:如用小棒擺的三角形連接點超出了,用鐵絲圍的三角形連接點沒圍住,教師抓住了學生的這些生成進行及時的反饋,一步一步讓學生理解什么是“圍成”,突破了教學中的第一難點。)。
三、教學三角形個部分的名稱、(承接上面的環節)剛才有人提到了三角形的邊,誰來指指這三角形的邊在哪兒?(學生上來指)。
師手指三角形的頂點問:“這叫三角形的什么”?手指角問:“這又叫三角形的什么?”
教師邊說邊板書:咦,原來三角形有三個頂點、三條邊、三個角。
2、在剛才自己畫的三角形中標出各部分名稱,然后和同桌說一說。
3、小游戲:師:每一個頂點都有它對應的邊,現在我們來做一個小游戲,老師指定點,你們來指出它對應的邊。
師:給你的三角形也起個名字吧!
師:讓我們認識一下你畫的三角形。
(反思:上學期教學畫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高時,發現學生頂點和對應的邊很會搞錯,因此這兒設計了了一個小游戲,本意就是為學生在下面一個環節畫高做準備,但就像云外天所說,如果把這個環節與后面的畫高結合起來進行教學,課堂就更精彩。)。
2、師:為什么設計師都到用三角形而不用別的圖形呢?(引出三角形的穩定性)。
3、師:真的是這樣嗎?想不想動手來驗證一下(學生拿出學具進行操作)。
(反思: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理解三角形的穩定性,本是個很好的教學設計。但是學生在進行學具操作時,教師過于心急,對學生的操作有太多的指導,導致這個環節失去了原有的功效)。
五、畫高。
1、老師這兒有一個三角形,從一個頂點出發向對邊畫了好幾條線段(ppt出示)哪一條最短?為什么?引出高。
2、那什么叫高呢?教師邊在ppt上演示,邊介紹:從一個頂點出發,到它的對邊畫一條垂直線段,這條垂直線段就是三角形的高,這條邊叫三角形的底。
3、看書,書中是怎樣介紹三角形的高和底的。
4、銳角三角形:教師演示畫高,學生在自己畫的三角形上畫高。
師:剛才我們是從一個頂點出發向它的對邊畫了一條高,如果從另外的頂點出發,你會畫高嗎?想想三角形的高有幾條?為什么?(學生畫高,投影儀上展示學生的作品)。
5、直角三角形:出示學生自己畫的直角三角形:剛才有同學遇到了困難。像這樣的三角形怎樣畫高?(學生回答并在練習紙上畫出以最長的那條邊為底邊的三角形的高)。
6、鈍角三角形:教師出示:像這樣的三角形也有三條高,今天我們只畫斜邊上的高。學生動手畫高,展示作品。
六、應用。
1、師:今天我們又重新認識了三角形,你能說說你又了解了三角形的哪些知識?
2、出示:小紅家的椅子用了很多年了,已經搖搖晃晃,你能幫他修好嗎?
反思:
這個環節教師稍微進行了一下拓展,因為例題中只出現畫銳角三角形的高,而且關于角的分類是安排在例4。但從學生的掌握程度來看,學生還是掌握的較好。畫銳角三角形的高的過程中教師也發現了一個問題:很多學生畫的銳角三角形的三條高沒有相交于一點,因時間關系,教師只是點了一下,在畫高的細節上教師還應強調。
1使學生理解三角形的意義,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2經歷度量三角形邊長的實踐活動,理解三角形三邊不等的關系。
3通過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動手操作、培養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4讓學生樹立幾何知識源于客觀實際,用于實際的觀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懂得判斷三角形三條線段能否構成一個三角形的方法,并能用于解決有關的問題;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或表面是三角形?請收集和拍攝這類的圖片。
1讓學生說說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是三角形的。展示學生收集的有關三角形的圖片。
2播放錄像。
師:接下來來看老師收集的到的一組有關三角形的錄像資料。
3導入新課。
師:我們大家認識了三角形,三角形看起來簡單,但在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用處,看來生活中的三角形無處不在,三角形還有些什么奧秘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三角形的認識)。
1活動。要求:(1)每個小組利用教師事先為其準備的三根小棒,把小棒看成一條線段,利用這三條線段擺一個三角形。比一比,看哪一個小組做得最快!
(提供的小棒有一組擺不成的。)。
2學生拼圖時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請同學一起來觀看做得有代表性和做得有特色的圖案,(展示學生所擺的圖)。
師:那你認為怎么樣的圖形才是三角形?到底這幾個圖是不是三角形呢?同學們可以從書上找到答案!請學生閱讀課本的內容。
板書:三條線段圍城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因此判斷圖案(2)(3)(4)不是三角形。
判斷:下面圖形,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三角形?
3教師問:除了三角形概念,書中還向我們介紹了什么?
(2)三角形表示法;
(3)三角形的高和底。
1課件出示自行車、屋檐、吊架等三角形的圖片,為什么這些部位要用三角形?
2解決這個問題,下面我們先做個試驗:
出示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的教具,讓學生試拉它們,并思考,你發現了什么?
3要使平行四邊形不變形,應怎么辦?試試看。
4那些物體中用到三角形,你知道為什么了嗎?三角形的這種特性在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在今后學習數學的`時候,我們應該多想想,怎樣把數學中的有關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1師:在我們圍三角形的時候,有一組同學的三條線段圍不成三角形,看來不是任意三個小棒就可以圍成三角形,這里面也有奧秘。
2學生小組活動:(時間約6分鐘)。
下列每組數是三根小木棒的長度,用它們能擺成三角形嗎?(學生每回答一題后就利用電腦動畫進行演示:三條線段是否能組成三角形)。
(1)6,7,8;
(2)5,4,9;
(3)3,6,10;
你發現了什么?
3學生探討結束后讓學生代表發言,總結歸納三角形三邊的不等關系。學生代表可結合教具演示。
教師問:我們是否要把三條線段中的每兩條線段都相加后才能作出判斷?有沒有快捷的方法?(用較小的兩條線段的和與第三條線段的大小關系來檢驗)。
4得到結論: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電腦顯示)。
教師問:三角形的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那么,三角形的兩邊之差與第三邊有何關系呢?
感興趣的同學還可以下課繼續研究。
6(1)有人說自己步子大,一步能走兩米多,你相信嗎?為什么?
(由學生小組討論后回答。然后電腦演示籃球明星姚明的身高及腿長,以此來判斷步幅應有多大?)。
7有兩根長度分別為2cm和5cm的木棒。
(1)用長度為3cm的木棒與它們能擺成三角形嗎?為什么?
(2)用長度為1cm的木棒與它們能擺成三角形嗎?為什么?
(3)在能擺成三角形,第三邊能用的木棒的長度范圍是。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
特性:穩定性。
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1、使學生理解三角形的意義,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2、經歷度量三角形邊長的實踐活動,理解三角形三邊不等的關系。
3、通過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動手操作、培養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4、讓學生樹立幾何知識源于客觀實際,用于實際的觀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懂得判斷三角形三條線段能否構成一個三角形的方法,并能用于解決有關的問題;
一、聯系生活。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或表面是三角形?請收集和拍攝這類的圖片。
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讓學生說說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是三角形的。展示學生收集的有關三角形的圖片。
2播放錄像。
師:接下來來看老師收集的到的一組有關三角形的錄像資料。
3導入新課。
師:我們大家認識了三角形,三角形看起來簡單,但在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用處,看來生活中的三角形無處不在,三角形還有些什么奧秘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三角形的認識)。
三、師生互動引導探索。
1活動。要求:(1)每個小組利用教師事先為其準備的三根小棒,把小棒看成一條線段,利用這三條線段擺一個三角形。比一比,看哪一個小組做得最快!
(提供的小棒有一組擺不成的。)。
2學生拼圖時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請同學一起來觀看做得有代表性和做得有特色的圖案(展示學生所擺的圖)。
師:那你認為怎么樣的圖形才是三角形?到底這幾個圖是不是三角形呢?同學們可以從書上找到答案!請學生閱讀課本的內容。
板書:三條線段圍城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因此判斷圖案(2)(3)(4)不是三角形。
判斷:下面圖形,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三角形?
3。教師問:除了三角形概念,書中還向我們介紹了什么?
(2)三角形表示法;
1課件出示自行車、屋檐、吊架等三角形的圖片,為什么這些部位要用三角形?
2解決這個問題,下面我們先做個試驗:
出示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的教具,讓學生試拉它們,并思考,你發現了什么?
3要使平行四邊形不變形,應怎么辦?試試看。
4那些物體中用到三角形,你知道為什么了嗎?三角形的這種特性在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在今后學習數學的時候,我們應該多想想,怎樣把數學中的有關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三)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1師:在我們圍三角形的時候,有一組同學的三條線段圍不成三角形,看來不是任意三個小棒就可以圍成三角形,這里面也有奧秘。
2學生小組活動:(時間約6分鐘)。
下列每組數是三根小木棒的長度,用它們能擺成三角形嗎?(學生每回答一題后就利用電腦動畫進行演示:三條線段是否能組成三角形)。
(1)6,7,8;(2)5,4,9;(3)3,6,10;
你發現了什么?
3學生探討結束后讓學生代表發言,總結歸納三角形三邊的不等關系。學生代表可結合教具演示。
教師問:我們是否要把三條線段中的每兩條線段都相加后才能作出判斷?有沒有快捷的方法?(用較小的兩條線段的和與第三條線段的大小關系來檢驗)。
4得到結論: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電腦顯示)。
教師問:三角形的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那么,三角形的兩邊之差與第三邊有何關系呢?
感興趣的同學還可以下課繼續研究。
6(1)有人說自己步子大,一步能走兩米多,你相信嗎?為什么?
(由學生小組討論后回答。然后電腦演示籃球明星姚明的身高及腿長,以此來判斷步幅應有多大?)。
7有兩根長度分別為2cm和5cm的木棒。
(1)用長度為3cm的木棒與它們能擺成三角形嗎?為什么?
(2)用長度為1cm的木棒與它們能擺成三角形嗎?為什么?
(3)在能擺成三角形,第三邊能用的木棒的長度范圍是。
四、反思回顧。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一、教學分析:
(一)本節課的基本內容及其地位與作用。
基本內容:本節課有兩個知識點:一是三角形內角和的性質:通過生活實物和動手操作,讓學生經歷性質的發現和歸納過程,并通過練習和應用,鞏固知識。二是三角形按角分類,采用直觀呈現的方式,分析討論方法,讓學生理解三種分類。
地位與作用:本節課是在學習了三角形有關基本概念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三角形內角和的性質,它是今后學習三角形其它性質的基礎。三角形內角和性質是平面幾何最基本的性質之一,它在研究其他幾何圖形和解決實際問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因此探索和掌握三角形內角和的性質對學生更好地認識現實世界,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培養推理論證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生活經驗。
學生已經學習了角和三角形的有關概念以及作一個角等于已知角的有關知識,三角形也是學生非常熟悉的幾何圖形,這都為本節課的學習作好了知識上的準備。
對學生的評價。
第一,要特別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評價,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具體表現作為評價的主要內容。
第二,采用發展性評價,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二、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
使學生掌握三角形內角和的性質,能利用性質準確地進行角度的計算,并通過獨立思考,認知合作,對性質的應用有更深的認識。
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實驗過程中,培養學生觀察、聯想、猜測、推理、探索發現新知識的能力和創新思維、創新想象的能力。
情感與態度目標:
突破難點的關鍵:創設具有啟發性的問題情境,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多媒體生動直觀地演示,讓學生經歷“提出問題——探究討論——歸納發現”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給學生充足的活動時間,使學生在積極思維的狀態下參與探究性學習。
四、教學媒體的應用。
本節課我采用實驗操作,直觀演示,合作交流等方法指導學生動眼觀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口表述,讓學生從實踐中獲取知識,并通過討論深化對知識的理解。
同時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和實物演示,直觀生動地反映圖形特點。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優化教學過程,本節課采用“創設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應用拓展——反思歸納”的教學模式,側重學生探究能力和多向思維的培養。
五、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三角形是與我們生活緊密聯系的一個圖形,本節課通過學生熟悉的三角板的三個內角的度數引導學生計算出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并提出疑問:是否所有三角形都具備這個性質?從而引出本節課學習內容:三角形內角和的性質,讓學生體會數學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的理念。
2.探究討論,發現新知。
在研究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和時,設置了折紙法和撕紙法兩個活動,讓學生動手將三角形的三個內角拼到一起,觀察特點,給學生創設充分的實踐和探索的空間,讓學生經歷“實驗——探究——歸納”的探索過程。在參與中,激發了興趣;在實驗中,積累了對數學的感知;在思考中,找到了解決問題的途徑;在探究中,形成了自己對數學的理解;在交流中,完善了自己的想法。整個過程,體現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善于觀察,勇于猜想,敢于發現的精神。
3.變式練習,熟悉新知。
為讓學生深化理解所學知識和運用性質解決問題,我設計了如下習題:用心填一填,靈活用一用和開動腦筋想一想,及時給出練習,便于學生理解概念,有利于新知識的內化。本環節注重學生在活動中的思考,鼓勵學生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4.應用拓展,繼續探索。
為了進一步探究新的知識,我設計了猜一猜游戲,通過學生的觀察、思考、交流,鼓勵學生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體會反證法的思想,從而概括出三角形按角分類的三種情況,同時鼓勵學生聯系實際談談生活中常見的幾種三角形形狀,并通過動畫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辨別三角形形狀的能力。然后學生之間通過相互交流,得出直角三角形兩銳角互余的結論,感受數學的整體性,從而形成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最后利用練習“比一比看誰能過關”鞏固所學知識。
5.學習小結,自主評價。
本環節我采用學生自主回憶并敘述的方式,讓其梳理知識,既是對所學內容的復習鞏固,又訓練了學生的歸納和表達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習慣,形成知識體系。
6.課外探究。
讓學生帶著數學問題走出課堂,從而把學生的思維引向一個更加廣闊的空間,讓學生在課外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實踐、探究。
六、教學反思。
學生對三角形內角和性質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究過程,不易理解。教學中,要讓學生經歷和體驗這種探究歸納的方法,因此教師應在學生得出特殊三角形內角和等于180°的基礎上,提出一般性的問題,通過學生的思考與交流理解這種歸納的方法。本節課要特別注重知識形成過程的教學,讓學生經歷性質的探究與歸納過程,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習慣,形成知識體系。
以上就是我對本節課的想法與設計,謝謝大家。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標實驗教材數學四年級下冊第80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什么樣的圖形叫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征和按角分類的方法,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2.能夠識別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關知道它們三者之間的關系。
3.滲透觀察比較、抽象概括和遷移推理等數學思維方法。培養學生發現欣賞的意識,感受生活中數學,激發學習興趣。
教學過程:
(1)(課件演示)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些圖片,仔細觀察:看看這些事物中都有我們學過的哪些圖形?(欣賞兩遍)。
(三角形、圓形、梯形……)。
這節課我們來重點研究三角形。
(2)(準備小棒)現在想想三角形是什么樣子的?聽要求:請用手中的小棒快速地擺一個三角形。(生動手擺三角形,同時老師在黑板上畫三角形)。
2.三角形的特性。
(1)師拿出準備好的插接長方形,問:這是什么圖形?
師拉動長方形,問:你發現了什么?
(長方形變化了,說明它不穩定)。
(2)拉一拉剛才的三角形,你發現了什么?
(沒有變化,說明三角形具有穩定性)。
板書:穩定性。
剛才我們動手擺了三角形,還知道了三角形具有穩定性,你認識三角形了嗎?
出示:
根據剛才的學習誰能用一句話簡單地說說什么是三角形?
(重點引導學生理解“圍成”)。
板書: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三角形。
2.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稱。
猜測:圍成三角形的每條線段叫什么?(邊)三角形一共有幾條邊?(3條邊)。
每兩條邊線段的交點叫什么?(頂點)三角形一共有幾個頂點?(3個頂點)。
仔細觀察三角形除了有三條邊,三個頂點之外,還有什么?(3個角)。
誰能說說三角形有什么特征?(三角形有3條邊,3個頂點,3個角)。
生回答師板書。
三、三角形的分類。
1.分類。
看要求:(課件演示)給這些三角形分類:
要求:
(1)給每類三角形取個名字。
(2)小組說說為什么這樣取名?
生運用學具小組合作,老師巡回指導。
生匯報,師總結板書:
銳角三角形1個?3個?
直角三角形1個。
鈍角三角形1個。
3、小游戲:
猜角游戲師只露出一個角,生猜這是什么三角形?
說說什么是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
四、小結: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知識?
考考你:
選擇:
(1)由三條()圍成的圖形叫三角形。
a直線b射線c線段。
(2)()的三角形叫銳角三角形。
a有一個角是銳角b有兩個角是銳角c有三個角是銳角。
判斷:
(1)有三條線段的圖形一定是三角形。
(2)任何三角形里都有兩個銳角。
(3)直角三角形中只有一個角是直角。
(4)有位同學看到三角形中有一個銳角,就說這個三角形是銳角三角形。(。
學科領域:數學,并涉及勞技、語文、美術、信息技術教育。
智能領域:語言、數學邏輯、視覺空間、身體運動、人際溝通。
適用年級:小學三年級第一學期(實驗教材)。
所需時間:1課時。
2、理念概述。
通過運用多元智能理論指導日常教學,促進每一個孩子的發展,一直是我校的教研特色。本學期使用的上海市數學二期課改實驗教材,實際是對數學教師教學技能的考驗和磨煉。如何用好這本教材,領會新教材的意圖并在課堂教學中進行體現,要通過不斷的鉆研。在“幾何小實踐”這個單元中,涉及了“三角形分類”的知識。選擇這個知識點進行教學設計,并在設計時融入了多元智能理念和信息技術的支持作用,與單純的數學知識講授相區別。通過設計豐富、多樣的智能學習活動,充分調動、發揮和培養學生各方面的智能潛力,同時,利用信息技術對知識點的探究結果用演示文稿來呈現,加深學生對三角形分類的認識。通過動手、判斷、辯論、再次討論、得出結論、再次動手操作的一系列環節,使學生在反復體驗的過程中形成對三角形按邊分類的正確、完整的概念,使得他們的智能水平在平常的學習中得到潛移默化的提升。
3、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按邊之間的關系給三角形分類并用信息技術進行匯報。
(2)通過動手折疊,探索等腰、等邊三角形的性質。
(3)通過探究與活動,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比較和概括的能力。
(4)通過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動手操作,培養學生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5)培養學生的多元智能發展(注:這是貫穿我們日常學科教學的長遠目標)。
對應的新課標:上海市二期課改三年級數學(實驗版)第三單元教學目標。
4、教學準備。
(1)學生基礎:認識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穩定性在生活中的應用。
(2)根據學生學習狀況及主動性合理分配學習小組。
(3)設計學生探究的模板。
(4)制訂教學評價和智能發展評價量規。
5、所需教學環境及資源材料。
(1)具備投影功能的多媒體教室(或網絡教室)。
(2)計算機及因特網、音響。
(3)上海市小學數學二期課改(實驗版)提供的資源課件片斷(三角形初步認識)。
1、導入新課。
本環節涉及:數理邏輯、視覺空間智能。
(1)教師播放學生課前收集的三角。
形建筑和物體圖片,確定要探究的教學主題。
(2)學生認真觀察圖片,說出三角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本環節涉及:語言、人際溝通、身體運動、視覺空間智能。
(1)教師做示范,并提出學生動手做一些三角形。
(2)學生思考:怎樣分工合作才能搭出各種不同的三角形。
(3)學生小組合作搭三角形。
(4)學生交流研討。
本環節涉及:語言、數理邏輯、人際溝通、視覺空間智能。
(1)教師演示電腦課件,提出任務:將做好的三角形分類。
(2)學生小組合作,按自己的想法初步進行分類。
(3)師生間互相交流(電腦演示學生分的結果)。
(4)教師提出更高要求:將有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放入集合圈。
(5)學生用拍手來表示贊成和反對:在“涉及三條邊都相等的三角形”時,學生間會對其是否屬于等腰三角形產生意見分歧,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并用辯論賽的形式由學生自己找出正確答案。
(6)師生共同總結。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和板書來揭示三角形按邊分類的結果(三條邊不相等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以及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叫等邊三角形)。
(7)鞏固練習(利用多媒體課件,及時對學習的新知識進行鞏固)。
4、折一折,畫一畫。
本環節涉及:數理邏輯、視覺空間、身體運動智能。
(1)教師取出一個三角形,要求學生動腦筋來判斷這是什么三角形。
(2)學生動手操作后發現是等腰三角形,并且是一個軸對稱圖形。
(3)教師通過電腦演示驗證學生的判斷,得出判斷等腰三角形的最簡便方法。
(4)教師再次取出一個三角形,讓學生利用好方法進行判斷。
(5)學生動手操作后發現是等邊三角形,而且有三條對稱軸。
(6)教師通過電腦演示驗證學生的判斷,進行鞏固練習。
5、小結并拓展。
本環節涉及:數理邏輯、語言言語智能。
(1)教師利用課件,組織學生回憶本節課學習內容。
(2)學生交流表達自己在本節課的學習收獲。
(3)布置作業:(拓展)用長方形剪一個等腰三角形。
1.聯系實際和利用生活經驗,通過觀察、操作、測量等學習活動,認識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初步認識三角形的底和高,感悟三角形底和高相互依存的關系。
2.在認識三角形有關特征的活動中,體會認識多邊形特征的基本方法,發展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
3.體會三角形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圖形,并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產生學習圖形的興趣和積極性。
【教學重難點】。
一、走進生活,導出課題。
提問: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看到過三角形?(結合舉例出示自行車圖等)。
揭示:三角形在生活中的運用非常廣泛。今天這節課我們進一步研究三角形。(板書課題:認識三角形)。
二、動手操作,了解特征。
1.激趣:想動手做一個三角形嗎?首先,我們要明確活動要求。出示要求:(1)用你手中的工具,想辦法做出一個三角形。
(2)小組成員比較所做的不同的三角形,看看有什么共同點。
2.操作:學生分組活動,教師巡視。
3.交流:指名某組代表上臺利用實物投影介紹,別的小組補充。(材料:小棒、三角尺、方格紙、點子圖、白紙)。
4.感受圍成提問:剛才有同學是用小棒擺三角形的,那么擺一個三角形至少要用幾根小棒?出示開口和出頭的兩種擺法:這樣行嗎?不管是擺還是畫三角形,都要注意三條邊首尾相連。(可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進行)。
提問:我想來畫一個,你有什么需要提醒我的嗎?師在黑板上畫三角形。5.概括特征。
得出:三個頂點、三條邊、三個角。板書三角形各部分名稱。
出示課件:判斷下面哪些圖形是三角形。
6加深認識:大家請看,方格紙上有4個點,從這4個點中任選3個作為頂點,都能畫一個三角形嗎?你有什么發現?哪三個點可以,哪三個點不可以,為什么?請在書上畫一畫,和同桌互相說一說你的發現。有小組已經完成了,請你給大家說說你們小組的發現。
(b.c.d三點不可以畫一個三角形,因為這三個點在一條直線上。)所以我們發現在同一條直線上的三個點不能畫一個三角形。
三、自主探究三角形的底和高。
2.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小組交流,指名說一說量的是哪一條線段,和下面的橫梁在位置上有什么關系。
如果我們把人字梁所表示的三角形畫下來,就可以這樣表示出它的高和底。(課件出示三角形的高和底)。
完成教材第76頁“試一試”,指名學生上展臺演示畫的過程。
出示活動二:(1)在圖中給出的線段(4厘米長)為底邊,畫一個高是2厘米的三角形。(每一小格的邊長看作1厘米)(2)小組交流畫法,比一比哪個小組畫的多。
學生獨立畫完后,在小組交流。全班展示。
在交流中明白:和底邊相距2厘米的直線上的任意一點,連接這點與底邊形成的三角形,都要符合要求。指出三角形的高可能在三角形內,也可能是三角形的一條邊,或是三角形外。
四、鞏固練習。
完成檢測反饋:畫出三角形底邊上的高。
交流時小結:在直角三角形中,把一條直角邊看作三角形的底,另外一條直角邊就是這個三角形的高。
五、全課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對三角形又有了哪些認識?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68~71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生活情境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2.使學生知道角有大小,會用重疊的方法比較角的大小。
3.使學生在認識角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較方法的過程中,發展數學思考。
教學準備。
課件,釘子板、小棒等。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抽象出角的圖形。
1.創設情境,直觀認識角。
談話:小朋友,你們喜歡做手工嗎?星期天,小明和小紅也約好在家做手工,快到3點了,我們來看看他們做了些什么?(出示情景圖)。
讓學生觀察情景圖,口答。(小明剪了一個五角星、小紅折了一個三角形)。
為什么叫五角星和三角形呢?(有5個角和3個角)。
桌上還有哪些東西呢?(正方形紙、剪刀等)。
在小組中相互指一指、說一說它們的角在哪里。(學生拿著實物在小組中合作學習,教師巡視指導)。
誰愿意來指出剪刀上的角?(教師注意指導正確的指角方法)這圓溜溜的鐘面上有角嗎?(讓學生找出兩根針組成的角)依次指出其他物體上的角。
2.電腦演示,由實物抽象出角。
談話:像剛才小朋友說的剪刀叉開的地方,鐘面上時針和分針組成的圖形,三角尺上的這些圖形都是角。(課件演示角的抽象過程)。
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角。(出示課題)。
3.揭示角各部分的名稱。提問:請小朋友觀察一下,這些圖形有相同的地方嗎?(有兩條直直的線,而且兩條線有一頭是接在一起的)。
介紹:這兩條直直的線就叫角的邊。(電腦出示名稱)。
兩條邊接在一起的點就是角的頂點。(電腦出示名稱)。
讓學生找出剩下兩個圖形的頂點和邊。
小結:角有()個頂點和()條邊。
4.組織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是角的指出它的頂點和邊,不是角的說出原因。
(2)找生活中的角。
學生觀察,找角,全班交流。
二、觀察比較,感悟角的大小。
1.做角,體會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談話:小朋友說得多好啊!這么多物體上部有角,那想不想自己來做個角呢?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一些材料,請你們根據自己的需要,自由選擇,想出好辦法做一個角。(學生小組內動手做角,教師巡視指導)。
各組匯報交流。(可能有用紙折、用小棒搭、在釘子板上拉,還有用塑料條做等方法)。
談話:仔細觀察一下剛才做的角,你發現了什么?(有的角大,有的角小。)。
教師拿出一個活動角,你有辦法把這個角變大一點嗎?變小一點呢?(重疊比一比)。
那么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呢?
引導學生意識到角的大小與角的.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2.比較角的大小。
(1)課件出示4個鐘面。
(2)隱去第1個和第3個鐘面,剩下第2個和第4個鐘面。提問:這兩個角誰大誰小呢?你還能一眼看出來嗎?請在小組內討論一下,該怎樣來比較。
交流各組的方法,可能有下面兩種。
第一種:數格子。
第二種:用活動角做比較的工具,將活動角拉成與第一個鐘面上的角一樣大,再把它放到第二個鐘面上,得出第二個鐘面上的角大。
(教師用多媒體課件演示比較過程,讓學生知道可用重疊的方法比較角的大?。?。
(3)你知道還有什么辦法可以比較角的大小嗎?請想一想,試一試。(學生探索討論后組織展示交流)。
三、組織練習,應用拓展。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指名回答。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各自在書上填寫。
提問:觀察每個圖形中邊與角的個數,你發現了什么?你知道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角嗎?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指名口答。
4.完成“想想做做”第5題。
在小組內交流。
提問:你能說說哪個角最大、哪個角最小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四、總結。
總評。
1.注重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讓學生經歷探究過程。
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注意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活動經驗,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經歷知識的形成和探究過程。注重為學生創設自主探索的空間,學生通過找一找、指一指、做一做、比一比,在各種感官協調參與下初步認識角。倡導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學生通過分組合作討論,全班展示交流,體會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既發展了求異思維,又在交流中深化了各自的認識。
2.巧妙運用多媒體,變抽象為直觀,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在初步認識角時,教師巧妙地運用多媒體,先在實物上閃動角,再去除實物中非本質的屬性,抽取出角的本質屬性,引出角的圖形,幫助學生清晰地建立了角的表象。
(一)知識與技能:掌握“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的證明及其簡單應用,讓學生探索發現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二)過程與方法:通過量算、撕拼、折拼等活動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探究、歸納、概括、反思等能力和初步的空間想象力,感受數學的轉化思想;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問題,訓練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運用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滲透轉化遷移思想,培養學生大膽質疑的勇氣和嚴謹科學的精神,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
2、讓學生切實感受到從實驗中得到的現象,經過簡單的推理證明以后可以成為我們的一般公理,初步感受從個別到一般的思維過程。
教學重點:
讓學生經歷“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這一知識的形成、發展和應用的全過程;知道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并且能應用。
教學難點: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1、畫三角形。
2、畫有兩個直角的三角形。
二、探究新知。
60°+30°+90°=180°。
45°+45°+90°=180°。
1、小組合作完成。
2、匯報。
第一種:通過度量完成。
第二種:通過撕拼或者折拼完成。
第三類:通過長方形推算得出。
其他類。
3、小結:
(課件演示)剛才同學們用量、折、剪、拼、計算、推理等這么多巧妙的方法得出,無論是什么樣的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你們真不錯,讓我們帶著自豪的語氣大聲地讀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4、知識升華:
三、實踐檢驗。
2、老師不小心把墨水倒在了三角形上,你知道它的度數嗎?
3、數學日記。
四、評價樹。
你對自己的評價。
結束語:
數學是一棵大樹,三角形只是它的一片葉子;
生活是一棵大樹,數學只是它的一片葉子,
讓我們欣賞著、享受著三角形為生活添得美!
1.通過“猜猜他是誰”的游戲,回憶、認識任課老師,激發對老師的親近感。
2.通過觀看圖片、微課等,認識其他教職工,了解他們的工作與自己學習生活的關系,產生親近感,形成積極愉快的校園生活情緒。
學會與師長交往是一年級學生入學交往適應的重要內容。本課教學要打破學生認為小學老師是很嚴厲的初始印象,指導學生樂于與師長交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以便更好地適應小學生活。教學時,引導學生發現老師、校工的工作與自己的校園生活的關系,培養對師長的親近感。通過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幫助學生獲得安定、愉悅的學校生活情緒,盡快入學適應。
進入小學,學生離開了父母、幼兒園老師形影不離的呵護,面對新環境產生膽怯、慌張心理,對新環境未知困難的擔憂,需要幫助他們盡快熟悉校園,獲得安定、愉快的校園生活情緒。教學本課時,學生已經學習兩周,由于活動范圍有限,接觸到的師長多為任課老師。學生對自己的任課老師比較熟悉,但對其他教職工缺少了解。
重點:通過認識任課老師、其他教職工,了解他們的工作與自己學習生活的關系,激發對老師的親近感。
難點:主動去認識校園里更多的教職員工,并形成積極愉快的校園生活情緒。
任課教師以及部分其他老師的照片,體育老師顛球視頻,音樂老師的彈琴視頻,認識校工的.微課,簽名活動視頻。
兒歌欣賞《老師老師》。
設計意圖:課前,用歌唱老師的音樂快速地帶領孩子進入課堂。
一、認識任課老師。
設計意圖:通過“猜猜他是誰”的游戲,引導學生留心觀察老師,喚起他們生活的已有經驗,回憶進入小學以來自己接觸過的老師,激發對老師的親近感。
(一)老師描述某一任課老師的特點,讓學生猜是哪一位老師。
1.猜音樂老師。
師:這是一位女老師,她留著長長的頭發,在你的腦海里出現的是哪位老師呢?
預設:停頓,讓學生猜想。
師:到底是誰呢?我們接著往下聽。這位老師還戴眼鏡呢!她是誰???
師:誰來跟音樂老師打個招呼。向老師問好時,說“您好!”(板貼)。
喜歡任老師嗎?你們跟著任老師學會唱哪首歌了?我們一起唱唱。
2.猜體育老師。
師:這是一位男老師,經常帶著小朋友們在操場上運動。
出示體育老師顛球視頻。
出示體育老師教孩子排隊、做操的照片。
師:鄭老師教會同學們學會這么多本領,你想對鄭老師說聲什么?(板貼:謝謝您)。
(二)學生描述某一任課老師的特點,讓其他學生猜是哪一位老師。
預設:美術老師、語文老師……。
師:美術老師為了給小朋友們上課,在認真地準備教具呢!準備教具會花費沈老師很多時間,她經常忙到下班都沒休息呢,真是辛苦??!你想對沈老師說什么?(板貼:您辛苦了)。
回憶班主任老師與孩子共度的美好時光。
(三)反饋和小結。
白板課件,拖動老師照片到相應學科上的小游戲。
師:通過剛才的游戲,大家應該都認識了我們的任課老師,對著課程表我們一起再來大聲地和老師打招呼吧!
設計意圖:通過拖動小游戲,再次讓學生認識相應學科的老師。
小結:不論在哪里見到他們,大家一定要親切地與老師打招呼哦!
二、認識其他老師。
設計意圖:通過圖片,引導學生發現自己周圍還有很多師長,由于不教孩子,平時接觸得少,孩子們比較陌生,利用圖片、談話帶領他們認識。
(一)交流:除任課老師外,你還認識哪些老師?
(二)出示學校教師集體照。
師:學校里還有很多很多老師,你們看,我們學校一共有六十五位老師呢!
(三)認識校長,出示圖片。
師:你在哪里見過她?
(四)認識大隊輔導員,出示圖片。
三、認識校工。
設計意圖:通過微課視頻播放,引導學生走近工作人員,了解校工的工作與自己學校生活的關系,感受美好的校園生活離不開他們的辛勤付出,增加對校工的親近感,培養積極愉悅的校園生活情緒。
(一)交流:學校里除了老師以外還有哪些工作人員?
(二)觀看微課《校工的工作》。
微課內容:門衛、清潔工、食堂工作人員的工作情景。
四、課外拓展活動:我請老師簽個名。
設計意圖:通過視頻播放,指導學生有正確地、文明禮貌地參加“我請老師簽個名”的活動。
(一)討論:學校里還有那么多老師和工作人員,可以怎么去認識他們?
(二)學習微課:我請老師簽個名。
(三)交流:視頻中的小朋友在活動中怎么做呀?
(四)出示活動卡,布置課外任務。
設計意圖:通過活動卡,采取任務驅動的方式,幫助孩子們去認識校園里更多的老師。
請
您好。
謝謝您。
您辛苦了。
教學內容: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三有形p59、60、61。
教材簡析:《三角形的認識》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第一課時,本課是六年制數學第二學段“空間與圖形”中的學習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認識了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對三角形有了直觀地認識,已經能從平面圖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節課主要是幫助學生在原有的感性認識基礎上,理解三角形的意義,掌握它的特征,為今后進一步學習其他幾何圖形的有關知識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1、在原有的認知基礎上,通過自學書本、觀看視頻講解,逐步認識三角形,知道三角形各部分名稱并概括出三角形的定義;學會用符號語言表示三角形。
2、認識三角形的高和底,會畫三角形的高。
3、聯系生活實際、通過實驗操作理解三角形的穩定性及其應用,感受到三角形的三邊長度固定,形狀大小就確定的穩定性的本質。
4、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生活。
教學重點:三角形的概念,感知穩定性。
教學難點:高的畫法和意義。
教學預設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孩子們,三角形,你認識了嗎?(認識了)。
相信大家已經進行了自學,認真看過學習視頻了,那今天這節課我們要做些什么呢?
二、匯報自主學習導學單。
1、畫三角形、揭示概念。
(1)請小老師上臺畫三角形。
(2)什么叫三角形呢?師板書:由3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3)哪位小老師給大家介紹一下,你對“圍成”二字的理解呢?
強調出:三角形每相鄰兩條線段的端點相連。
(4)還知道三角形有個頂點、()條邊、()個角?師板書:3個頂點、3條邊、3個角。
2、學會用符號語言表示三角形。
為了表達的方便,現在可以給這個三角形取個名字了吧!
引導說出:三角形abc,師標出字母abc。
說一說角a角b角c,各條線段的名稱。
3、認識三角形的高和底,會畫三角形的高。
(1)匯報導學單上高和底的概念。
(2)“三角形高的認識”學習視頻回顧。
(3)找出黑板上三角形的3組頂點與對邊。揭示板書:3條高。
(4)同桌交流導學單上畫高的過程。
(5)指名板演:作高。
4、三角形的穩定性及應用。
(1)交流導學單上第5小題。師板書:穩定性。
(2)拿出學具,拼擺三角形及四邊形。
(3)同桌互相交換,拉一拉,談發現;前后排的同學轉過來比一比,談發現。
(4)說一說生活中哪里有應用到三角形的穩定性呢?
三、鞏固練習、應用新知。
1、快速找出對應的頂點和對邊。
2、請畫出下面三角形中指定底邊上的高。
(1)實物投影校對。
(2)直角三角形中,兩條直角邊互為高和底。
(3)利用第3個三角形找一找外高,指一指。
3、實踐操作。
1、使學生理解三角形的意義,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2、經歷度量三角形邊長的實踐活動,理解三角形三邊不等的關系。
3、通過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動手操作、培養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4、讓學生樹立幾何知識源于客觀實際,用于實際的觀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懂得判斷三角形三條線段能否構成一個三角形的方法,并能用于解決有關的問題;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或表面是三角形?請收集和拍攝這類的圖片。
1、讓學生說說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是三角形的。展示學生收集的有關三角形的圖片。
2、播放錄像。
師:接下來來看老師收集的到的一組有關三角形的錄像資料。
3、導入新課。
師:我們大家認識了三角形,三角形看起來簡單,但在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用處,看來生活中的三角形無處不在,三角形還有些什么奧秘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三角形的認識)。
1、活動要求:
(1)每個小組利用教師事先為其準備的三根小棒,把小棒看成一條線段,利用這三條線段擺一個三角形。比一比,看哪一個小組做得最快!
(提供的小棒有一組擺不成的。)。
2、學生拼圖時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請同學一起來觀看做得有代表性和做得有特色的圖案(展示學生所擺的圖)。
師:那你認為怎么樣的圖形才是三角形?到底這幾個圖是不是三角形呢?同學們可以從書上找到答案!請學生閱讀課本的內容。
板書:三條線段圍城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因此判斷圖案(2)(3)(4)不是三角形。
判斷:下面圖形,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三角形?
3、教師問:
除了三角形概念,書中還向我們介紹了什么?
(2)三角形表示法;
(3)三角形的高和底。
1、課件出示自行車、屋檐、吊架等三角形的圖片,為什么這些部位要用三角形?
2、解決這個問題,下面我們先做個試驗:
出示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的教具,讓學生試拉它們,并思考,你發現了什么?
3、要使平行四邊形不變形,應怎么辦?試試看。
4、那些物體中用到三角形,你知道為什么了嗎?三角形的這種特性在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在今后學習數學的時候,我們應該多想想,怎樣把數學中的有關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1、師:在我們圍三角形的時候,有一組同學的三條線段圍不成三角形,看來不是任意三個小棒就可以圍成三角形,這里面也有奧秘。
2、學生小組活動:(時間約6分鐘)。
下列每組數是三根小木棒的長度,用它們能擺成三角形嗎?(學生每回答一題后就利用電腦動畫進行演示:三條線段是否能組成三角形)。
(1)6,7,8;(2)5,4,9;(3)3,6,10;
你發現了什么?
3、學生探討結束后讓學生代表發言,總結歸納三角形三邊的不等關系。學生代表可結合教具演示。
教師問:我們是否要把三條線段中的每兩條線段都相加后才能作出判斷?有沒有快捷的方法?(用較小的兩條線段的和與第三條線段的大小關系來檢驗)。
4、得到結論: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電腦顯示)。
教師問:三角形的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那么,三角形的兩邊之差與第三邊有何關系呢?
感興趣的同學還可以下課繼續研究。
6、(1)有人說自己步子大,一步能走兩米多,你相信嗎?為什么?
(由學生小組討論后回答。然后電腦演示籃球明星姚明的身高及腿長,以此來判斷步幅應有多大?)。
7、有兩根長度分別為2cm和5cm的木棒。
(1)用長度為3cm的木棒與它們能擺成三角形嗎?為什么?
(2)用長度為1cm的木棒與它們能擺成三角形嗎?為什么?
(3)在能擺成三角形,第三邊能用的木棒的長度范圍是。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
特性:穩定性。
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三角形內角和》是北師大版《數學》四年級下冊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三角形的概念及特征之后進行的,它是掌握多邊形內角和及其他實際問題的基礎,因此,掌握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這一規律具有重要意義。教材首先出示了兩個三角形比內角和這一情境,讓學生通過測量、折疊、拼湊等方法,發現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教材還安排了試一試,練一練的內容。已知三角形兩個內角的度數,求出第三個角的度數。
【學生分析】。
經過近四年的課改實驗,孩子們已經有了一定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他們喜歡在實踐中感悟,在實踐中發表自己的見解,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知識方面:學生已經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分類,熟悉了鈍角、直角、銳角、平角這些角的知識。2.能力方面:已具備了初步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并且能夠進行簡單的微機操作。
【學習目標】。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動手操作的能力。培養學生收集、整理、歸納信息的能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合作習慣。
情感目標:讓學生體會幾何圖形內在的結構美。
【教學過程】。
一、情景激趣,質疑猜想。
播放動畫片:在圖形王國中,有一天三角形大家庭里為三角形內角和的大小爆發了一場激烈的'爭吵。
鈍角三角形大聲叫著:我的鈍角大,我的內角和一定比你們的內角和大。銳角三角形也不示弱:我的銳角雖然比鈍角小,但我的內角和并不比你小。直角三角形說:別爭了,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我們的內角和是一樣大的。
師:同學們剛才看了動畫片你們知道誰說對了嗎?不知道的話想一想,猜一猜誰說的對?
學生進行猜想,自由發言。
(設計意圖:教師借助多媒體技術創設問題情境,架起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抽象數學與具體問題之間的橋梁,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主動質疑猜想是培養學生學會學習的重要途徑。)。
二、自主探究,驗證猜想。
生1:能。我量出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和度數,加起來是否接近180(量的時候可能會有些誤差)。
生2:我把三角形的三個角剪下來拼一拼是否能拼成一個平角。
生4:我把三角形的三個角往里折,看一看這三個角是否折成一個平角。
師:上面你們說了不少的驗證猜想的方法,請大家用準備好的材料用你喜歡的方法,動手驗證自己的猜想吧?。▽W生把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分別標上1、2、3,以免在剪拼時把內角搞混了。)。
學生邊實驗邊整理信息,完成實驗報告單后,學習小組內進行交流討論。
(設計意圖:驗證猜想為學生提供了做數學的機會,讓每個學生圍繞自己的猜想、決定自己的探索方向、選擇自己的方法,量一量、剪一剪、撕一撕、拼一拼、折一折,讓學生在操作中自主探究數學知識的產生發展過程。驗證自己的猜想,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進行驗證,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
三、交流評價,歸納結論。
學生操作驗證,完成實驗報告單后,利用投影儀展示學生填寫的實驗報告單。
實驗報告單。
實驗名稱。
實驗目的。
。
實驗材料。
尺子。
剪刀。
量角器。
。
我的方法。
。
我的發現。
。
我的表現。
自評。
。
互評。
。
學生在展示過程中,充分交流和討論實驗中各自使用的方法和發現,教師要對學生的閃光點及時進行表揚和鼓勵。
師生共同歸納,得出結論: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三角形的意義,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2經歷度量三角形邊長的實踐活動,理解三角形三邊不等的關系。
3通過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動手操作、培養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4讓學生樹立幾何知識源于客觀實際,用于實際的觀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教學難點;
懂得判斷三角形三條線段能否構成一個三角形的方法,并能用于解決有關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或表面是三角形?請收集和拍攝這類的圖片。
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讓學生說說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是三角形的`。展示學生收集的有關三角形的圖片。
2播放錄像。
師:接下來來看老師收集的到的一組有關三角形的錄像資料。
3導入新課。
師:我們大家認識了三角形,三角形看起來簡單,但在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用處,看來生活中的三角形無處不在,三角形還有些什么奧秘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三角形的認識)。
三、師生互動引導探索。
(一)三角形的意義:
3要使平行四邊形不變形,應怎么辦?試試看。
4那些物體中用到三角形,你知道為什么了嗎?三角形的這種特性在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在今后學習數學的時候,我們應該多想想,怎樣把數學中的有關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三)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1師:在我們圍三角形的時候,有一組同學的三條線段圍不成三角形,看來不是任意三個小棒就可以圍成三角形,這里面也有奧秘。
2學生小組活動:(時間約6分鐘)。
下列每組數是三根小木棒的長度,用它們能擺成三角形嗎?(學生每回答一題后就利用電腦動畫進行演示:三條線段是否能組成三角形)。
(1)6,7,8;
(2)5,4,9;
(3)3,6,10;
你發現了什么?
3學生探討結束后讓學生代表發言,總結歸納三角形三邊的不等關系。學生代表可結合教具演示。
教師問:我們是否要把三條線段中的每兩條線段都相加后才能作出判斷?有沒有快捷的方法?(用較小的兩條線段的和與第三條線段的大小關系來檢驗)。
4得到結論: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電腦顯示)。
教師問:三角形的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那么,三角形的兩邊之差與第三邊有何關系呢?
感興趣的同學還可以下課繼續研究。
6(1)有人說自己步子大,一步能走兩米多,你相信嗎?為什么?
(由學生小組討論后回答。然后電腦演示籃球明星姚明的身高及腿長,以此來判斷步幅應有多大?)。
7有兩根長度分別為2cm和5cm的木棒。
(1)用長度為3cm的木棒與它們能擺成三角形嗎?為什么?
(2)用長度為1cm的木棒與它們能擺成三角形嗎?為什么?
(3)在能擺成三角形,第三邊能用的木棒的長度范圍是。
四、反思回顧。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
特性:穩定性。
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教學內容: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三有形p59、60、61。
教材簡析:《三角形的認識》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第一課時,本課是六年制數學第二學段“空間與圖形”中的學習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認識了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對三角形有了直觀地認識,已經能從平面圖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節課主要是幫助學生在原有的感性認識基礎上,理解三角形的意義,掌握它的特征,為今后進一步學習其他幾何圖形的有關知識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1、在原有的認知基礎上,通過自學書本、觀看視頻講解,逐步認識三角形,知道三角形各部分名稱并概括出三角形的定義;學會用符號語言表示三角形。
2、認識三角形的高和底,會畫三角形的高。
3、聯系生活實際、通過實驗操作理解三角形的穩定性及其應用,感受到三角形的三邊長度固定,形狀大小就確定的穩定性的本質。
4、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生活。
教學重點:三角形的概念,感知穩定性。
教學難點:高的畫法和意義。
教學預設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孩子們,三角形,你認識了嗎?(認識了)。
相信大家已經進行了自學,認真看過學習視頻了,那今天這節課我們要做些什么呢?
二、匯報自主學習導學單。
1、畫三角形、揭示概念。
(1)請小老師上臺畫三角形。
(2)什么叫三角形呢?師板書:由3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3)哪位小老師給大家介紹一下,你對“圍成”二字的理解呢?
強調出:三角形每相鄰兩條線段的端點相連。
2、學會用符號語言表示三角形。
為了表達的方便,現在可以給這個三角形取個名字了吧!
引導說出:三角形abc,師標出字母abc。
說一說角a角b角c,各條線段的名稱。
3、認識三角形的高和底,會畫三角形的高。
(1)匯報導學單上高和底的概念。
(2)“三角形高的認識”學習視頻回顧。
(3)找出黑板上三角形的3組頂點與對邊。揭示板書:3條高。
(4)同桌交流導學單上畫高的過程。
(5)指名板演:作高。
4、三角形的穩定性及應用。
(1)交流導學單上第5小題。師板書:穩定性。
(2)拿出學具,拼擺三角形及四邊形。
(3)同桌互相交換,拉一拉,談發現;前后排的同學轉過來比一比,談發現。
(4)說一說生活中哪里有應用到三角形的穩定性呢?
三、鞏固練習、應用新知。
1、快速找出對應的頂點和對邊。
2、請畫出下面三角形中指定底邊上的高。
三角形的認識――姜微微。
(1)實物投影校對。
(2)直角三角形中,兩條直角邊互為高和底。
(3)利用第3個三角形找一找外高,指一指。
3、實踐操作。
四、課堂總結1、[課件演示]畫一個三角形及一條底邊上的高,旋轉三角形。
師:孩子們,讓我們靜靜地看大屏幕,靜靜地回憶。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kouhaodaquan/55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