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案需要根據幼兒的具體情況進行個性化的調整和修改。掌握好幼兒園教案的寫作技巧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范文供大家參考。
1.能辨別樂曲的三段式結構,進一步感受樂曲雄壯有力的特點。
2.能在音樂的伴奏下想像,并用動作表現熟悉的運動項目。
3.讓幼兒感受歌曲歡快的節奏。
4.讓幼兒知道歌曲的名稱,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詞內容。
錄音機和磁帶
1.在運動員進行曲的伴奏下,幼兒走進教室。
3.完整欣賞樂曲,引導幼兒辨別樂曲的三段變化。
4.分段欣賞聽a段。引導幼兒想像這一段表現了什么,并啟發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想像用動作表現。聽b段能區分a、b、a的結構。
5.聽音樂表演。幼兒在音樂的伴奏下,扮演運動員,做出各種運動項目的模仿動作。
在表演區繼續進行表演,并可以提供運動員進行各種運動項目的圖片名稱,豐富幼兒的動作。
音樂主要是感情藝術,音樂總是以它的立意美、情境美、音韻美、曲調美等來表達人們的心聲:或者隱含著一個美好的寓意,或者師法一種溫馨的心曲,或寄托一個美麗的夢幻,或展現一片熾熱的情懷。進行曲是用行進步伐的節奏寫成的樂曲,一種進行曲是供隊伍行進時奏唱的,以統一的步伐、是鼓舞人心的。
1、感受樂曲中的“重音”和“延長音”,想像并用肢體動作有節奏地表現樂曲內容。
2、喜歡參與音樂游戲,嘗試用幽默、詼諧的動作表現樂曲內容。并在此游戲過程中體驗快樂。
教學過程:
白雪:“狠毒的皇后太可怕了,今天我不想一個人在家,我能跟你們一起上山勞動嗎?”
小矮人:(幼:“好吧!”)
小矮人,四個、五個、六個小矮人,許多小矮上山勞動,多么快樂呀?。ǜ枨队〉诎踩恕犯木帲?/p>
vcd故事知道小矮人在挖水晶或挖寶石。)
小矮人用力在挖水晶的聲音?”(完整欣賞樂曲。)
白雪:“誰能模仿小矮人挖水晶的聲音?小矮人每次找到水晶都挖了幾下?”
了讓別人給挖走了?!?/p>
白雪:“小矮人挖了很多的水晶,會用什么工具將它藏進山洞呢?”( 幼:用小推車把水晶運進山洞。)
白雪:“誰的力氣大?請你來表演推很重的小推車?!?/p>
白雪:“我們來聽聽音樂中哪個音特別象是在推很重的小推車?”(聽音樂)
白雪:“誰聽到了推很重小推車的聲音,請你來模仿推車的聲音?”
白雪: 你們為什么覺得這個音像是小矮人在推車呢?(幼:“因為這個音拉得很長”。)
白雪:“瞧,剛才我們挖了這么多的水晶,我們先用小推車把水晶運進山洞吧!”(聽
音樂打節拍,進行到“重音”和“延長音”。時用節奏動作表現)
注:通過以上環節分步驟,讓幼兒通過多種感官深刻地感受樂曲中的“重音”和“延長音”。并結合游戲所創設的情景通過聲音、動作、等多重的形式表現了自己對“重音”和“延長音”,的理解,解決感受樂曲中的“重音”和“延長音”的重難點。
就能挖到更多水晶?!貙殘D’上的腳印表示什么?”(幼:“小矮人在走路”)“一個腳印表示走一步。我們也來試試吧!”(幼兒在座位上腳踩節奏模仿。)
注:強調小矮人走路時要有節奏,因為幼兒在游戲時往往只重視表現“重音”和“延長音”而輕視了走路時也要有節奏。
哪里該將水晶運回山洞, 秘密就藏在剛才那首音樂里。
白雪:(出示教師事先設計好的“重音記號”和“延長音記號”) 我這有兩種記號,猜猜那種是“重音記號”那種是“延長音記號”。
白雪:“我們聽音樂合作,你們聽到‘重音’‘延長音’馬上模仿它的聲音提醒我,我立刻在‘藏寶圖’的空白出貼上相應的記號。把‘藏寶圖’的秘密找出來。有信心完成任務嗎?”(師幼合作填補圖譜)
注:以找‘藏寶圖’的秘密為由,激發幼兒活動興趣。聽音樂合作填補圖譜,是為了讓幼兒更好地理解樂曲結構與圖譜的匹配?!爸匾粲浱枴焙汀把娱L音記號”教師可課前設計好,也可根據需要讓幼兒來設計。
白雪:“一天,小矮人快樂地上山挖水晶。準備——出發......”
注:放慢速度哼唱是因為幼兒理解樂曲結構與圖譜的匹配時需要一個反映的過程。
白雪:“現在小矮人要跟著音樂出發,速度會變得更快。準備——出發......”
四)引導幼兒看圖譜,發現圖譜中每一樂段 “延長音”記號“逐一增多”的規律
白雪:“我發現了一個規律,小矮人每一次挖到水晶時推車的次數都不一樣,你們
發現這里面的規律了嗎?”
白雪:“為什么延長音要一次比一次多一個呢?”(幼:“因為水晶越來越多,需要的車也越來越多。
所以延長音要一次比一次多一個”?;蜍嚿系乃г絹碓街?,所以延長音要一次比一次多一個?!保?/p>
注:這一步驟的設計整合了科學領域中的計算內容“逐一增多”,既發展了幼兒的觀察能力和推理能力,同時又幫助幼兒理解了音樂的曲式結構——比較四個樂段中的旋律和節奏的異同。
五、游戲:幼兒用肢體語言有節奏地表現想像中樂曲所表現的內容。
白雪:“現在讓我們跟著音樂中的小矮人一起去挖水晶去吧!”
注:幼兒徒手有節奏地練習,為下一環節的表演打基礎。
1、引導幼兒選擇適合的工具用相應的滑稽的動作表現使用工具。
勞動工具。如:掃把、錘子、鏟子、鎬子等。)
動作,(如白雪:“我發現前面后、左、右、上、下巖石縫里有水晶,我們選擇一把好用的工具把它挖出來呢?比比誰的動作更搞笑、有創意?!保?/p>
注:幼兒使用利用自制的廢舊材料勞動工具,游戲起來特別感興趣。想像水晶藏在我們周圍的各個空間方位的巖石里,豐富幼兒的空間動作。
白雪:“你們喜歡誰的動作,為什么?”(引導幼兒從動作的創意、夸張、表情來評價。)“我們一起來學學?!?/p>
注:適時提供幼兒間的相互學習的機會。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誰的動作最滑稽哦?!保ń處熀叱?,請幾個幼兒來表演)
注:重視幼兒個性化的發展,
白雪:拿上工具我們繼續挖水晶吧!
白雪:“今天我們挖的水晶真多,晚上我給你們做‘蘋果派’吃,快收拾好東西我們回家吧!”(大家排著整齊的隊伍唱著歌回家了)唱:“一個、兩個、三個小矮人,四個、五個、六個小矮人,許多小矮人勞動回家,多么快樂呀!”
聽音樂:請四個幼兒來表演小矮人推車的情景,(第一樂句請一人推車,第二樂句時加一人幫忙推,依次類推)其他幼兒表演小矮人走路和挖水晶的情景。按音樂的發展,一組在表演時另一組保持造型不動。
注:發展幼兒的注意力和控制能力,增添游戲的情趣。
一、設計意圖與目標:小班幼兒對鮮艷的色彩非常敏感,顏色的變化使幼兒興奮、驚奇,孩子們對顏色產生了濃厚的探索欲望,于是我們設計了“彩色世界”這一主題。
經過深入鉆研和再三推敲,結合我班幼兒實際,我們將主題目標定為:通過活動,使幼兒在彩色世界中初步感受周圍環境的絢麗色彩,體驗色彩及其變化帶來的樂趣。認識幾種常見的顏色,樂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創造性地表現色彩,美化生活。
二、活動準備與環境創設:
主題進行前,我們利用家教園地、板報通知等形式,與家長進行了及時的溝通和聯系。請家長利用周末時間帶領幼兒走進大自然、廣場、公園、動物園、去觀察五彩世界,讓幼兒感受自然美和色彩美。并請家長協助搜集了大量色彩的資料(圖片、玩具、圖書、光盤),擴充幼兒的知識經驗。
世界是五顏六色的,也是精彩紛呈的。幼兒審美能力的培養要靠日常的熏陶。首先,我們為幼兒感受美和表現色彩創造了良好條件,精心為幼兒設置了多個區域。紅紅的太陽,藍藍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綠綠的大樹,黃黃的房頂,組成了后墻美麗的畫卷,色彩的美麗深深的吸引著孩子們的眼球。在主題進行中,我們將玩具柜包裝成“色彩展示區”,把幼兒認為最漂亮的圖片、實物等分類展示,以供幼兒欣賞討論,并請幼兒互相介紹。在“美工區”,我們為幼兒提供了多種材料(各種顏色的彩筆、油畫棒、橡皮泥、彩紙若干)讓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進行創作。另外,我們將活動室中的“觀察角”臨時更改成“英語角”,將關于英語顏色的卡片張貼在英語角墻壁上,并投放了色彩鮮明的玩具圖片,孩子們特別感興趣?!耙嬷墙恰崩锏牟噬局?,彩色拼圖,彩色積木等使動手操作變成了一種樂趣,幼兒還可以自由欣賞。
三、活動設計與分析:
在主題中,我們開展了各種有趣的活動,如《好吃的紅色蔬果》、《花被子》、《顏色寶寶對對碰》、《小兔找太陽》、《誰最漂亮》、《會變的顏色》、《好看的花》、《貪心的變色龍》、《五顏六色的飲料》、《小小糕點師》、《彩色商店》、《彩帶飄起來》等,利用日常生活活動和周圍環境,引導幼兒發現色彩無處不在,用不同的方式表現美。
記得在故事“小兔找太陽”的分段講述中,孩子們聽得專心致志。時而安靜思考,時而熱情發言。最后,當小兔找到太陽時,小朋友都高興的拍起了小手。然而最令他們激動的還是去戶外尋找太陽,剛一出教室門,所有的孩子都迫不及待地仰起腦袋望穿天空,爭搶著去找天上的太陽。在看到太陽的那一刻,他們還會學著小兔子異口同聲的說:“太陽是紅紅的,圓圓的,亮亮的,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蔽矣终埿∨笥汛魃咸栫R去觀察天空,他們驚奇的喊著:“太陽變成綠色了!”“老師,我看到太陽變成橘黃色啦!”“不,太陽變成黑色的了,哈哈,真有意思!”趁熱打鐵,我組織孩子們繪畫太陽。不出我所料,孩子們的作品豐富多彩,五顏六色,效果出奇的好。
在《會變的顏色中》中,孩子們在玩玩做做中知道了三原色和配色的結果?;顒娱_始我們發給每位幼兒一張紅色紙和一支黃色的彩筆,請幼兒自由操作和混色。孩子們積極的探索著,可是,少數幼兒雖然在教師的引導下發現了顏色的變化,但是變化的效果實在是不夠明顯。于是,我們立即放棄了這種操作,改用了顏料水混合實驗法。每組投放了了一個透明的玻璃杯、一盤紅色顏料,一盤黃色的顏料等,由他們合作進行實驗。所有的小朋友立即驚喜的看到了魔術般的變化。我們還用兒歌的語言進行了小結:“紅黃兩個手拉手,變成橙色變橘子……”實驗和兒歌的結合,使活動達到了高潮。每個孩子都充滿了成就感,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在本主題中,我們班的孩子對顏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認識了紅、黃、藍、綠、紫、橙、黑、白等不同的色彩,充分體驗到了色彩變化帶來的快樂,并能大膽創新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創造性的表現色彩美。但是也存在著許多不足與反思之處。如在美工區角中,教師可大膽投放木屑、宣紙、手絹、牙刷、墨汁等材料,指導幼兒練習嘗試木屑畫、拓印、滴染等,提高幼兒藝術技能和表現力。孩子的作品展示中,教師應及時將幼兒的介紹及對顏色的認識記錄下來,作為活動的資料進行展示,供幼兒觀察和欣賞。另外,如果有條件能提供面團、顏料供幼兒操作,及時捕捉幼兒的興趣點,并生成新的活動,效果會更深入和顯著。
總之,我們在教學中成長,在反思中進步。我們會將“綱要”精神貫徹到教學實踐中,使工作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上幼兒園啦!在家里倍受寵愛的小寶貝們,帶著許多小問號,要離開爸爸媽媽的懷抱,進入一個全新的世界,開始學習在集體中獨立地生活??墒?,面對陌生的環境幼兒多少有些恐懼和焦慮,幫助幼兒們盡快熟悉幼兒園,適應集體生活。
1、知道自己長大了,要上幼兒園做游戲、學本領。
2、喜歡幼兒園,愿意來幼兒園。
喜歡上幼兒園,習慣適應集體生活,愿意與同伴一起活動。
活動準備。
玩偶小兔。
1、教師出示玩偶小兔跟小朋友打招呼,吸引幼兒的注意與興趣。
2、教師邊表演邊講述故事《小兔上幼兒園》。
1、提問:小兔是怎么上幼兒園的?今天我們班誰像小兔一樣高高興興上幼兒園的?
2、小結:爸爸媽媽上班去了,我們也已經長大了,要高高興興上幼兒園做游戲、學本領。
3、欣賞兒歌《上幼兒園》。
教師利用玩偶小兔,引導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方面。
通過活動來減少新來園幼兒與父母的.分離焦慮感,讓幼兒知道自己長大了,該學習本領了,在一日活動中多讓大孩子來和他們一起活動做游戲,讓新入園的寶寶看到哥哥姐姐的榜樣。
第二,在活動設計方面教師考慮到了幼兒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準備,教具、學具的準備、同時還有教師自身的準備,具體思路是觀念樹立一一信息收集一一資料準備一一教案設計。
第三,教學過程分為四個層次:感覺一一智慧一一表現一一創作。教師通過談話導入星空的話題,引起幼兒的興趣,教師的問題是遞進的:你見過美麗的夜空嗎?夜空中都有什么?你見過、知道的星星是什么樣的呢,沒見過的星星又是什么樣的,幼兒回答的過程也是思維逐漸深入擴展的.過程。幼兒討論星空中有星星,月亮、勺子星、房子星、大熊星、飛機星、桃子星等。
過程的第二塊內容是欣賞教師與名家的作品,并討論交流,孩子們的積極性高,表現好,幼兒為教師的作品鼓掌,為大師的作品驚奇,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大師的作品進一步引導幼兒觀察教師眼中的星空,是想像轉化為具體表現方法。大師的作品引導幼兒感受作品的意境美及簡單的表現技法,線條,色彩的運用,提醒幼兒用喜歡的材料,合適的方法表現星空。有許多幼兒直接用小手,觸摸喜歡的顏色,大膽繪畫,自由表現。小手自由了,心靈自由了,伴著興奮的情緒體驗,潛在的藝術本能被調動,創作熱情充分展示。
作品評議是活動必要和重要的一部分,是另一個欣賞活動。評議以師幼兒自評、互評為主,幼兒互為學習,互相提高。
第四,教師的教法與表現。教師創設條件豐富幼兒的生活,知識經驗;注重幼兒審美情感的體驗,創設輕松愉快的環境,自由感受美,表現美;提供多種材料,實踐操作中發展幼兒手眼協調和動手能力,教師具備一定的藝術素養,較廣泛的藝術知識和技能,并且有創新精神。
第五,教學效果。幼兒的作品可以是創新的、多種多樣的,每位幼兒的星空各具特色。如會炸的星,治病的星,機器人星,開滿鮮花的星空,燈籠星空,蛇星,表現手法也多種多樣(畫、吹、噴),很好的完成了教學目標,開闊了幼兒視野,發展了幼兒的想像和創作,培養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調動了幼兒積極情感,體驗了成功,培養了自信。
總之,此次活動、幼兒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在感知、理解、活動過程中,幼兒不斷豐富內心感受,兒童樂于表達,善于表達,爭著表達、并創作了一幅幅充滿童真、童趣,富有創新的作品。
整個活動,我先從幼兒想象天空,后欣賞大師作品,再進行想象創作這三個環節設計的,在活動中,幼兒通過與教師提供的作品直接主動對話,使他們潛在的藝術潛能被充分的調動起來,這充分說明,孩子是完全可以理解一些簡單的美學知識和規律的,這幅畫自由、輕快、無拘無束,通過欣賞之后再進行繪畫創作來深化幼兒對作品的感受,這時的孩子們充滿了自信,從而大膽的繪畫,體驗了成功的快樂。
過去的評價作品往往是以“誰畫的像范畫?”“誰畫的好?”這些標準來衡量畫的好壞,它不僅限制了幼兒的想象力,而且也違背了新《綱要》的精神。而我這次的評價就本著尊重幼兒的想象和對作品的理解為出發點,如“我們的星空畫好了,感覺怎么樣?你都看到了什么呢?”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它可以使孩子的思維更寬廣、話題更拓展、思想更個性,顯然,之后我聽到了各種不同的答案。
美術欣賞中,同樣一幅畫給不同的幼兒欣賞會有不同的情況產生,今后的美術欣賞活動中,我會不斷總結、反思,不斷提高自己的藝術欣賞能力。
活動目標:
1.喜歡音樂活動,對音樂活動感興趣。
2.感受和體驗木偶跳舞的特點。
3.能根據圖片,在音樂的伴奏下,較協調的做出相應的動作。
4.知道與朋友互換,可以得到更多的本領。
活動準備:
人體圖;不同姿態{可以互相調換}的木偶圖若干;紅.黃手腕套{與幼兒人數相等};彩色筆;音樂。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感受木偶人跳舞是怎樣的.
1“老師最喜歡跳舞,現在老師跳給你看.”教師隨音樂跳舞,“喜歡可以和我一起跳.“你有什么感覺?”
2“剛才老師跳的舞和我們平時跳舞有什么不一樣?”從動作上引導幼兒區分木偶和小朋友跳舞的不同。
3“木偶人跳舞哪會動?”結合幼兒的發言,教師在人體圖上作記錄.并豐富幼兒的知識:骨頭和骨頭連接的地方叫關節。
4“為什么木偶人只有關節在動?”告訴幼兒它沒有生命,是用木頭做的,而我們人有生命,挑起舞來就非常好看。
5請幼兒和老師一起跳,“除了剛才做的,你還想做什么?”鼓勵幼兒做出不一樣的動作來.感受木偶跳舞的動作特點。
二、進一步體驗木偶人跳舞,學習看圖做出相應的動作。
1“今天,我還請來了一位小客人,他哪里有些特別?”引導幼兒發現木偶身上有兩種顏色,并請幼兒根據木偶的特點,給小木偶取名字。
2“小木偶要求你們也象它一樣,一邊紅,一邊黃.”請幼兒自己戴上手腕套,并和小木偶對比,是否一樣.并和老師一起在音樂的伴奏下嘗試看圖做動作。
3“你們的后面也有許多的小木偶,去找一個做好朋友吧.”請幼兒看自己的圖片做動作,并互相學習。
4“小木偶還會變身呢.”請幼兒和身邊的小木偶變身,并做動作,告訴幼兒和更多的小朋友交換,可以學到更多的動作。
三“小木偶累了,我們輕輕把它請下來,好嗎?”幼兒再次和老師一起跳舞,離開活動室。
活動后的反思:
活動體現了學科的整合,它能給幼兒綜合整體的知識,從“小木偶”動態的東西進入,把肢體語言,區分左右手,習慣的培養,非常自然的整合進去,體現了師生互動,克服了以往模仿和跟著老師做的模式,充分調動了幼兒學習的主動性,愿意親自嘗試,幫助幼兒在活動中體驗了成功的快樂。
活動目標:
1、體驗人多力量大,同伴之間應該相互合作的情感。
2、能夠根據故事情節模仿各種角色進行故事表演。
活動準備: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教師出示蘿卜頭飾,引出故事主題。
二、展開部分。
(1)教師操作手套娃娃,講述故事,提出問題,引導幼兒正確回答。
教師:這么多人,人多的力量是不是很大啊?
(2)再次講故事,請個別小朋友用手套娃娃進行故事表演教師:那好,那我們現在也一起來拔拔這個蘿卜好不好?我請一個小朋友來用手套娃娃表演。
(教師請個別小朋友上來表演,請小朋友試著和老師一起講,主要掌握“來拉,來拉”“‘嗨喲,嗨喲’拔呀拔,還是拔不動”這兩個句子)教師小結:恩,人多的力量真是大啊?那小朋友想想再拔一次這個蘿卜啊?那好,現在啊,我們大家一起來把這個蘿卜拔出來!(教師引導全部小朋友一起分角色表演這個故事)。
三、結束部分。
教師引導全部幼兒一起表演故事。
教師:這么大的蘿卜,小朋友們有沒有拔出來啊?蘿卜拔出來了小朋友們開不開心啊?
四、活動延伸。
將手套娃娃放進語言區,幼兒可以在那里繼續邊用手套娃娃自己表演并講述故事情節。
活動目標:
1、傾聽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情節。
2、學習簡單的角色對話,豐富詞匯"拉"、"拔"。
3、"初步感受"人多力量大"的道理,感受同伴間相互合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背景圖及各角色圖片各一張(可粘貼);。
2、各角色的掛飾各一張。
活動過程:
二、播放課件,分兩段欣賞故事、
1、帶著問題觀看課件"拔蘿卜的時候遇到了什么困難?"播放故事開頭至"拔牙拔,可是他拔不動"請幼兒回答剛才的問題。
2、蘿卜拔不動怎么辦呢?你有什么好辦法嗎?
3、讓我們繼續觀看課件,看看老公公是怎么做的?請了誰來幫忙?
繼續播放課件至結束。
三、利用教具,一邊復述故事一邊提問。
1、老公公一個人拔起來蘿卜了嗎?他找了誰來幫忙呀?(老婆婆)老婆婆是怎么回答的?
幼兒學老公公和老婆婆的動作。
6、大蘿卜有沒有拔出來?是被誰拔出來的呀?他們高不高興呀?
7、為什么老公公一個人拔不動蘿卜,很多人一起就把蘿卜拔出來了呢?
四、表演故事。
請小朋友表演故事。請一組小朋友們帶上掛飾,設計情景。教師和小朋友一起講述故事,再一次感受作品。
教學反思:
一、目標反思針對我的三條目標,我設計了幾個環節完成目標。
目標1:傾聽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情節。我在環節【二】中體現,由于故事較長,我采用分兩段欣賞。
目標2:學習簡單的角色對話,豐富詞匯"拉"、"拔"。這一環節是重點,我用圖片作為更深層的理解,而圖片教具,我用了動感的,可以拉起來的蘿卜,孩子們看到蘿卜動了,給故事增添了趣味性。在環節【三】中作為重點理解。
目標3:"初步感受"人多力量大"的道理,感受同伴間相互合作的快樂。這一目標,我在環節【三】的結尾通過提問啟發的方法,讓幼兒自己猜測道理,又通過游戲,更深刻的感受了樂趣??梢哉f,三個目標全部完成。
三、教學效果反思從整個教學活動的效果來看,孩子是快樂的,活動氣氛也比較輕松,但在最后一個環節時,想讓每個孩子參與進游戲中來,所以請全班孩子來表演游戲,感覺不是很成功。第一:孩子沒有用故事中的語言對話來進行表演。第二:表演就是要省略旁白的部分,而我在表演的時候,成了第三次講故事,影響了孩子們游戲看快樂情緒。有待提高。
1. 知道泡泡糖吃完后應該放到哪里,增強環保意識。
2. 創造性的表現玩泡泡糖的有趣動作,提高動作的表現力。
3. 學會合拍地做老鼠走、左右張望的動作,大膽表演律動。
4. 樂意參與游戲,體驗游戲的樂趣。
5. 培養幼兒清楚表述和大膽表演的能力。
重點:能夠大膽合拍地表演律動動作。
難點:引導幼兒夸張地、創造性地表演玩泡泡糖的動作。
律動音樂、貓咪頭飾、小老鼠頭飾。
一.導入:
創設游戲化情境,幼兒跟隨音樂做熱身律動。
二.展開:
1.教師講述《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
教師有聲有色地講述音樂情節中得故事,使幼兒對音樂內容有所感知與了解。
有一只小老鼠,在媽媽睡午覺的時候,悄悄地溜出去玩。它跑幾步就東瞧瞧、西瞧瞧,跑幾步就東瞧瞧、西瞧瞧。到了草地上,小老鼠不小心踩到了一個粘糊糊的東西。它不知道這是泡泡糖,于是趕緊用手去拽,呀!泡泡糖又黏到了手上,它用另一只手去拽,又黏到了另一只手上,拽來拽去,泡泡糖像根繩子一樣把小老鼠捆了起來。這時,一只貓沖了過來,小老鼠像個球似的滾回了家去了。
2.引導幼兒探索表現小老鼠的動作
(1)師:小老鼠跑出去玩,它是怎么跑的呀?
引導幼兒一邊說,一邊在座位上做動作。
(2)提問:小老鼠跑到草地上玩,它踩到了什么?
泡泡糖小朋友都吃過,泡泡糖是很粘的,它要是粘在了身上,可是不容易弄下來的,小老鼠踩到泡泡糖是怎樣做的?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引導幼兒一邊說,一邊做動作。
4. 幼兒自主探索泡泡糖黏在身上的動作
教師及時指導,引導幼兒夸張的把動作表現出來。
5. 請一名幼兒與教師合作表演泡泡糖粘到身體不同部位后拽泡泡糖。
師:老師手上也粘到了一個泡泡糖,誰想來和老師一起玩一玩?
6. 幼兒分組練習動作。
幼兒之間合作做動作,教師巡回指導,幫助幼兒規范動作并引導幼兒夸張的表現出來。
7. 播放音樂,引導幼兒初步感受音樂
師:現在請小朋友聽一段音樂,這段音樂就是告訴我們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請你們在座位上按故事情節把它表現出來吧。
8. 跟隨音樂,師幼共同表演音樂游戲
(1) 第一遍:幼兒與教師一同聽音樂做動作。教師引導幼兒跟隨音樂的節拍,并把拽泡泡糖然后又彈回來的動作夸張地表現出來。
(2) 第二遍:教師提醒幼兒在游戲中注意,泡泡糖彈回來時可粘在身體的不同部位。
如:胳膊上、腿上、腳上、臉上。
(3) 第三遍:教師一邊放音樂,一邊講故事,并加上貓咪沖出來的情節,增加活動的趣味性。貓咪出現后,教師帶領幼兒連忙跑回家。
1、“小老鼠為什么會在草地上踩到泡泡糖?”(環保教育)
2、“吃完泡泡糖以后,應該怎么做才對呢?”
組織幼兒共同討論:小老鼠可被這亂丟泡泡糖的人給害慘了,那我們吃完了泡泡糖應該放到哪里呢?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結束活動。
活動中,教師運用夸張的動作來演示泡泡糖的粘性,讓幼兒直觀地了解了游戲的內容,以及更好的掌握了音樂?;顒又薪處熿`活運用了提問技巧,有效地引導幼兒理解動作,以更好的幫助幼兒掌握每個動作。孩子們在詼諧幽默的樂曲聲中嬉戲、理解、融入音樂情景,玩的不亦樂乎,特別是對泡泡糖的粘性有很豐富的表現力,這是我始料未及的。在活動中我特別注意要關注全體,有針對性的教學,對內向、不愛表現的幼兒給于積極的引導、互動、帶動效果好。
游戲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組成和基本形式,是最適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的學習活動方式。
自然界中人與動物的關系是非常親密的,雖然小老鼠在生活中是人人喊打的動物,但動物王國中的小老鼠卻機靈好玩常常引人發笑,深得孩子和成人喜愛。因此我設計了此活動。另外,泡泡糖也是幼兒比較喜歡的糖果之一,對于它的特性——很黏、和給人們帶來的麻煩有一定得了解,所以本活動設計以生活遷移的方式讓活動更貼近幼兒生活,使幼兒的創編表現更自然、豐富,發展幼兒的音樂表現力。
泡泡糖既好吃,又可以吹泡泡玩,深受孩子們的喜愛。泡泡糖發明于1928年,上世紀90年代最有名的泡泡糖是大大泡泡糖。
一、背景:。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區域活動這一活動形式滿足了孩子們不同的發展需要,尊重了孩子們的個別差異,它為孩子們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活動機會,其潛在的教育價值也不斷被挖掘出來。因此,它越來越被我們老師所重視,成了孩子們在幼兒園生活的一個重要環節。
二、案例:
一天,在區域活動中,我們增加了新的材料——夾東西。根據孩子們不同的能力,我們分別提供了紙團、紅棗和玻璃球,讓孩子們用相同粗細的筷子嘗試從一個碗夾到另一個相同高度的碗中。孩子們對新的材料很感興趣,都想來玩一玩。
這一天,小林最先來到了生活區,他一眼就看到玻璃球還沒有人玩,于是就端出了夾玻璃球這個最高層次玩了起來。在班上,小林的動手能力相對比較弱,他試了好幾次,怎么也夾不起來。我在邊上看了他約有五六分鐘,看他老是夾不起來,于是就走過去,蹲下來輕輕地對小林說:“小林,你試試夾紙團好嗎?”小林抬頭看看我,搖搖頭說:“不,我就是要玩珠子?!蔽矣謩窳怂靡粫?,極力轉移他的注意力,可是一直沒有效果,小林堅持要玩玻璃球。沒辦法,我只能手把手地教他夾,可是還是不行。小林的動作是對了,但手不靈活,用力的方法不對。就這樣,我們夾了好一會兒,小林忽然抬頭對我說:“楊老師,你給我一個調羹吧!調羹我會舀的?!蔽衣犃?,心里咯噔一下,心想:給不給他呢?如果給他調羹,就沒有按要求進行活動,材料提供的目的達不到。而且,給了小林調羹,其他的孩子也會要,這可怎么辦呢?回頭又一想:現在小林的興趣在玻璃珠上,因此,他不會去考慮換材料,可也與能老是讓小林坐著呀?于是我從柜子里找出了一個很小很小的調羹,交給小林。小林拿到調羹就開始勺起來。一開始是一顆一顆地勺,接著就是兩顆兩顆地勺,在勺兩顆的時候,他得意地抬頭看著我說:“楊老師,你看!”
第二天,區域活動開始了,只見小林選擇了第一個層次——夾紙團,慢慢地夾者,他的動作比較準確,夾地很專心。
三、分析與反思:
在這個案例中,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給他調羹對不對?
想到了自己會用調羹,就向我提出要用調羹的要求。這時是他自己在給自己一個臺階下。當時我的內心是十分矛盾的,因為,我的心中的即時目標是固定的。在經過一陣掙扎后,我最終選擇了尊重他,給了小林調羹,滿足了他這時的需要。在隨后的活動中,小林進行了第二次的自我調整,他嘗試用小調羹一次舀兩個玻璃球。并在第二天嘗試了第一個層次的活動。到這時,我的問題解決了。
通過這個案例,我認識到了幾點:
一、目標應隨孩子的需要靈活調整。
有時,我們往往太執著于自己的活動目標,而忽視了孩子自身的需要,順著孩子一些,也許會出現另一番天地。
我們都知道,孩子的學習過程是一個在同化和順應的基礎上的知識、行為的重新建構過程。小林要玩玻璃球,但按老師提供的要求他并不能達到,怎么辦呢?小林他通過自我的調整,征求老師的幫助,降低了要求,達到了自己的能力范圍。同時,他也在給自己提出新的要求,提高自己舀的難度,這也是一個自我學習的過程。在第二天,小林自然而然的選擇了適合自己能力的材料進行活動。在這個案例中,正是因為后來我尊重了小林的已有發展水平、能力和經驗學習方式,才使小林得到了成功的喜悅和興趣的滿足,使他第二天又進行了第二次嘗試(第一層次),逐步得到提高。
二、方法應靈活多樣。
三、介入之前,要學會積極等待。
存在了,他的興趣將因著一次的活動而告終,值得慶幸的是小林始終堅持了自己的想法,而我也尊重并支持了小林的選擇,這樣才更好地讓小林在自己操作的過程中了解了自己的困難,產生了矛盾沖突,從而進行了自我調整,自己來想辦法嘗試解決。
在今后的活動中我們要不斷提高自己觀察、分析的能力,根據每個孩子不同的能力、特點,及時調整目標,進行支持、合作、引導,使每個孩子都得到滿足和成功。
上幼兒園啦!在家里倍受寵愛的小寶貝們,帶著許多小問號,要離開爸爸媽媽的懷抱,進入一個全新的世界,開始學習在集體中獨立地生活??墒?,面對陌生的環境幼兒多少有些恐懼和焦慮,幫助幼兒們盡快熟悉幼兒園,適應集體生活。
1、知道自己長大了,要上幼兒園做游戲、學本領。
2、喜歡幼兒園,愿意來幼兒園。
喜歡上幼兒園,習慣適應集體生活,愿意與同伴一起活動。
活動準備。
玩偶小兔。
1、教師出示玩偶小兔跟小朋友打招呼,吸引幼兒的注意與興趣。
2、教師邊表演邊講述故事《小兔上幼兒園》。
1、提問:小兔是怎么上幼兒園的.?今天我們班誰像小兔一樣高高興興上幼兒園的?
2、小結:爸爸媽媽上班去了,我們也已經長大了,要高高興興上幼兒園做游戲、學本領。
3、欣賞兒歌《上幼兒園》。
教師利用玩偶小兔,引導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方面。
通過活動來減少新來園幼兒與父母的分離焦慮感,讓幼兒知道自己長大了,該學習本領了,在一日活動中多讓大孩子來和他們一起活動做游戲,讓新入園的寶寶看到哥哥姐姐的榜樣。
3、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若干4、背景音樂、課件。
以情景導入撿石頭,引起幼兒探索幾何圖形的興趣。
教師用神秘的語氣告訴幼兒:小朋友,今天老師發現寶貝了,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寶貝?(隨音樂進入場地)(2)教師提出操作要求:大家可以挑自己最喜歡的,進行觀察、探索交流。(發現他們的特征)"哇!有這么多五顏六色的石頭,我們找出自己最喜歡石頭玩一玩、看一看他們有什么特征。"(3)游戲:按標記舉"石頭"。
小結:圓形,四周是圓滑的,沒有棱角;正方形有4條邊一樣長,4個角一樣大;三角形有3條邊,3個角。
2鋪小路:試一試,擺一擺幾何圖形,感知幾何圖形的特征。
第一次鋪小路:引導幼兒主動探索幾何圖形的鋪法,并交流發現的秘密。
"我們這里有一條坑坑洼洼的小路,有一天我看見有個小朋友在上面騎自行車摔倒了,哭的可厲害了。為了不讓大家再受傷我們用撿來的石頭,來鋪一條石頭路,好嗎?"教師提出要求:請你們把手中圖形放進與你手中的圖形相同的坑里,直到把坑全鋪平?。ㄟ呏v解邊示范)幼兒操作:把撿到的石頭一一對應的鑲嵌在相應形狀的坑里。
(2)、第二次鋪小路,探索感知幾何圖形的特征。
問:為什么三角形要鋪在三角形的坑里?圓形要鋪在圓形的坑里?正方形要鋪在正方形的坑里?(鼓勵幼兒表達出探索過程發現的現象,感知并初步理解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特征。)3、踩石頭,繼續鞏固幼兒對幾何圖形的認識。
小路鋪好了,我們來玩踩石頭的游戲吧。
教師介紹玩法:音樂一響,幼兒隨音樂跳動起來,音樂一停就立即踩到自己喜歡的石頭上,并說說踩到的是什么形狀顏色的石頭。
(2)游戲重復兩到三次。
(3)小結。
4、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幼兒了解三角形,正方形,圓形在生活中的用途。
5、延伸活動:帶幼兒到戶外繼續尋找不同形狀的東西。
教幼兒辯認平面幾何圖形是小班數學教育中的難點。原因是幾何圖形的認識過程往往過于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此在這個活動中,我以“郊游”的游戲情節為主,使幼兒的情感得到了滿足,這樣效果會更好更能引起幼兒的興趣。然后再加以室內教學,使幼兒的認識從實物——圖形過度,符合認知規律。結束延伸環節比較匆忙。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十元以內人民幣,并能說出他們的單位名稱。
2、學習看錢幣上的數字,知道錢幣可以用來購買相應同等幣值的商品。
3、學會遵守秩序,有禮貌地與人交往,體驗自主購物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與在超市做營業員的幼兒做好事先的購物安排。
2、10、5、2、1元的人民幣若干,10元以內人民幣人手一份。
3、音樂、錄音機、小籃子。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一)游戲:《開火車》復習10以內的加法。
(二)以變魔術形式分別出示1元、2元、5元、10元的錢幣,讓幼兒認識,并說出錢幣的名稱。
(三)引導幼兒分別觀察錢幣正面和反面的圖案,并讀一讀上面的數字。
教師:好,現在我們一起來和人民幣做朋友,看看他們有什么特征?
(四)幼兒學習用10元兌換5元、2元、1元。
教師:小朋友,我考考你們,10元的人民幣可以兌換幾張1元?又可以兌換幾張5元?還可以兌換幾張2元?引導個別幼兒進行操作,并請幼兒出自己是如何兌換的。
二、組織幼兒觀看軟件圖片,引導幼兒了解人民幣的兌換過程。
小朋友,真聰明,現在我們一起來看商店里的顧客是怎樣購物的。
三、組織幼兒根據教師出示的物品圖片及價錢進行嘗試購物。
今天,我的商店要開張了,我的店里有很多物品買,我們來看看哪些東西,它們賣多少錢?教師當售貨員,小朋友當顧客,進行游戲3—4次游戲。
四、幼兒進行角色游戲。
1、請幾名幼兒當售貨員,部分幼兒是顧客。提出超市購物要求:明天,我們要出去冬游活動,為冬游活動準備一些小食品,每個小朋友就用自己藍子的錢,每個小朋友事先考慮好,要買什么東西,觀看商品的價值,然后用自己以有的錢范圍內購物。
教師:現在我們出去購物了。
3、來到超市,自主購物。教師指導幼兒觀看商品的價值,購滿需要的商品。
4、到柜臺結帳。自己核對商品和價錢。
5、組織幼兒講述自己買了什么東西?用了多少錢。
五小結,結束活動。
1、人民幣給我們生活帶來了方便,我們用過了錢之后就要洗手,因為錢有很多細菌。
2、組織幼兒聽音樂(小汽車)結束活動。
目標:
1、鼓勵幼兒樂意嘗試各種餐具的使用方法。
2、體驗使用餐具品嘗美味食物的成功感及樂趣。
重點:
幼兒樂于嘗試使用各種餐具,品嘗美味食物。
難點:
用正確的動詞表達餐具的使用方法。
準備:
一名幼兒扮演小兔、生日蛋糕、各種食物、餐具、空盒子小毛巾。
過程:
一、導入情境,激發幼兒的興趣。
師:你們看,兔姐姐為我們準備了什么?它們是怎么樣的?
(引導幼兒自由的觀察食物及各種餐具,說說它們的名稱、形狀。)。
二、引導幼兒嘗試用各種餐具品嘗不同形狀的食物,探索各種餐具的使用方法。
1、幼兒自由交流探索:你剛才吃了什么?你是怎么吃的?請了什么餐具幫忙?
2、幼兒說說餐具的使用方法并用肢體語言來表示,教師引導幼兒正確使用動詞。
3、教師提出或從幼兒的操作情況中啟發幼兒的發散性思維,知道同一種食物可以用不同餐具來使用。
三、小兔推出生日蛋糕,全體幼兒為小兔唱生日歌歡慶生日。讓幼兒在已有的經驗上再次探索。
幼兒在已有的感性經驗基礎上去操作使用不同餐具,品嘗食物。
四、活動延伸。
餐具“碰碰碰”,全體幼兒一起唱唱跳跳。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練習助跑跨跳不低于40厘米高的障礙物,培養幼兒的彈跳能力。
2、培養幼兒團結、守紀的良好品質和積極競爭的意識。
活動準備:
每人一個裝了半瓶水的大雪碧瓶。
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
(1)幼兒自帶雪碧瓶進場,迅速站成一路縱隊,并將雪碧瓶豎放在地上,有一定的距離,教師帶領幼兒繞雪碧瓶進行走、跑的練習。
(2)將雪碧瓶橫放,進行跨雪碧瓶走和雙腳進行跳的練習。
(3)做雪碧瓶操,動作自編,順序為:上肢運動、下肢運動、體轉運動、跳躍運動、整理運動。
2、基本部分。
組織幼兒,迅速將手中的雪碧瓶排成一排,布置在場上。
(1)交代游戲名稱、玩法。
(2)學習助跑跨跳。
教師示范:在起跑線后往前助跑,在雪碧瓶前,一只腳用力蹬地,另一只腳跳起跨躍過雪碧瓶,雙腳依次輕輕落下,繼續向前跑。
(3)游戲比賽小鹿搬家。
幼兒分成三隊,每人拿一個青草卡片,當第一只小鹿將青草送到新家返回后,第二只小鹿就立即出發,依次進行,看哪個小鹿最先搬完。
提醒幼兒若將雪碧瓶碰倒,要立即擺好后再繼續跑。
3、結束部分。
小結比賽情況,表揚團結、守紀律有榮譽感的幼兒。
教學反思:
此次活動圓滿結束!活動前我為幼兒創設了寬松自由的活動氛圍,讓幼兒在寬松自由的氛圍中輕松獲得鍛煉與提高?;顒舆^程中,幼兒表現的積極主動,都能用較完整的語言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并能主動與同伴交流。
活動目標:
1、練習雙腳站立由高3540厘米處往下跳,增強幼兒的跳躍能力。
2、培養幼兒遵守紀律的品質和自我保護意識。
3、體驗人多力量大,同伴間應該相互合作的情感。
4、通過活動鍛煉幼兒的跳躍能力,讓他們的身體得到鍛煉。
活動準備:
小椅子。
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
幼兒隨音樂做操。
動作:上肢運動-下蹲運動-體轉運動-腹背運動-跳躍運動-整理運動。
2、基本部分。
(1)教師示范雙腳從小椅子上跳下來,并講解動作要領:準備好跳的姿勢輕輕跳下,前腳掌輕輕落地,保持身體平衡。
(2)教師:今天小朋友來做傘兵,老師做指揮員,大家一起來學跳傘的本領。幼兒一起年兒歌:我們都是小傘兵,個個勇敢練本領。幼兒邊念兒歌邊反復練習從椅子上跳下。重點指導幼兒落地時要前腳掌著地,膝部微曲,兩臂前平舉保持平衡。
(3)介紹情節和游戲動作。教師:小傘兵本領練好了,可以上飛機跳傘。指揮員說起飛,小傘兵就兩臂伸開平舉,模仿飛機在天空自由飛翔,指揮員命令飛過高山,飛過大海,準備跳傘。小傘兵就快飛到椅子邊并站到小椅子上做好跳傘的準備動作,聽到跳傘口令,小傘兵雙腳并攏跳下,最后指揮員說集合,小傘兵在椅子后面站好。
3、結束部分。
小傘兵從天空中慢慢落下,并隨音樂跳起優美的舞蹈。
教后感:次活動鍛煉了幼兒的跳躍能力,而且從活動中讓幼兒了解了,玩游戲要遵守一定的游戲規則和自我保護的意識。
《小傘兵》是一個體育健康活動,雖然由于天氣原因,沒有在操場上開展,但是活動室中卻并不影響孩子們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本次活動在目標達成度上,通過多次的跳傘運動,較好地鍛煉了幼兒協調、平衡及跳躍的能力,同時進一步培養了幼兒遵守紀律的品質及一定的自我保護意識。
幼兒天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對周圍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別強,因此,新綱要強調“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和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現象”。日常生活中,幼兒已接觸很多工具(鉛筆、橡皮、水果刀等)對它們十分感興趣,但幼兒對工具的認識僅是一些感性經驗,對工具的具體用途、種類還不是很了解。本次活動我讓孩子通過操作、觀察及其講述等手段,讓孩子在自主活動中增添一些科學知識。
1、通過交流展示各種工具,初步感受工具的種類很多。
2、在觀察操作嘗試中感知工具的作用很大,發展綜合能力。
3、能積極參與活動,在活動中體驗觀察和探索的樂趣。
4、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愉悅。
5、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1、課前幼兒收集各種工具。老師和幼兒到室外尋找特殊的工具。
2、卷筆刀、削蘋果機,刨子,開瓶器。以及相對應的輔助用品。
一、嘗試操作使用工具。
1、師:“前幾天老師和大家一起收集了各種各樣的工具,今天讓我們就來試試這些工具,看看它們有什么用?!保ㄓ變悍謩e操作工具,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二、交流工具使用方法。
1、師:“剛剛小朋友都使用這些工具,請你來說說你使用了什么工具?做了什么事情?
2、幼兒講述使用過程和方法。
3、教師小結:這些工具有的是在生活中經常用到的,有的是在學習中用到的。
4、師:“桌子上還有一些工具請你看一看,玩一玩,它有什么用?”
5、分類并認識字卡。
師:“現在請大家把這些工具,按照不同的用途幫它們分分類?!保ㄓ變翰僮鳎?。
師:“你為什么把這些工具都放一起?”(引導幼兒說出它們的共同特點)出示字卡:學習工具、生活工具、交通工具、通訊工具。
4、再次分類及鞏固。
教師出示有字卡的簍子,請幼兒再次分類。
師:“桌上還有一些工具我請幾位小朋友來介紹一下它們的名稱和用途,并將它們分分類。(個別幼兒講述、操作)。
5、引導幼兒認識一些特殊工具。
師:“老師這還有兩樣工具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們是什么?”引導幼兒說出農作工具并認識字卡。
6、小結:我們今天認識了很多的工具它們有學習工具、生活工具、交通工具、通訊工具、農作工具。還知道了他們各自的用途。
三、總結認知激發探索。
出示鋸子,提問幼兒這是什么?是誰發明的?是怎樣發明的?
教育幼兒要愛觀察,愛探索,長大發明各種有用的工具。
幼兒天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對周圍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別強,因此,新綱要強調“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和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現象”。日常生活中,幼兒已接觸很多工具(鉛筆、橡皮、水果刀等)對它們十分感興趣,但幼兒對工具的認識僅是一些感性經驗,對工具的具體用途、種類還不是很了解。本次活動我讓孩子通過操作、觀察及其講述等手段,讓孩子在自主活動中增添一些科學知識。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活動目標:
活動準備:
椅子、圓圈。
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
隊列隊形練習并玩開火車游戲。
玩法:幼兒分六組,各組排頭幼兒手持圈作火車方向盤,其余幼兒拉住前面幼兒的衣服后擺,有節奏地一起繞場慢跑。
2、基本部分。
(1)請幼兒3~5人一起玩圈,看哪組玩法多,合作好,請個別組玩給大家看。
(2)教師講解、示范圈的新玩法:將圈放一排當小島,在小島上跳者行進,保持平衡。
(3)幼兒按自然組進行練習,教師指導個別幼兒或小組,檢查幼兒跨跳的動作是否正確。
(4)幼兒成四路縱隊進行比賽,依次游戲,待游戲完成后略作小結。
(5)比賽進行三組,先結束組為勝利組。
3、結束部分。
根據本班幼兒情況自選或玩三人套圈游戲。
教后感:幼兒在在跨跳過程中既鍛煉了跳躍能力,又鍛煉了幼兒的膽量。讓幼兒在共同合作中建立友好的感情。
我班幼兒在中班階段已掌握了雙腳向前跳,雙腳向上跳和左右兩側行進跳等一些跳躍動作,本次活動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跨跳動作,最終學會助跑連續跨跳,并通過游戲使幼兒的跨跳動作得到鞏固,符合幼兒由易到難的學習特點,以及身體發展循序漸進的原則?;顒舆^程中注意掌握運動的密度和強度,整體算成功的。
1、在輕松的環境中讓幼兒快樂游戲,發展幼兒的創造力,訓練幼兒動作的協調性、靈敏性。
2、培養幼兒團結協作的意識。
3、培養幼兒團結合作的觀念。
4、培養幼兒健康活潑的性格。
錄音機、音樂磁帶、呼啦圈(與幼兒人數相等)。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今天我們玩什么嗎?
幼a:玩皮球。
幼b:玩沙包。
師:我們今天不玩皮球,也不玩沙包,來玩它(師出示呼啦圈)。
幼:噢,玩呼啦圈。
你們想一想,我們怎么來玩呼啦圈呢?
幼a:滾呼啦圈。
幼b:轉圈。
幼c:用呼啦圈跳圈。
幼d:開火車幼e:鉆山洞。
你們真是太棒了,想的玩法可真多,現在我們一起聽著音樂用呼啦圈做游戲好嗎?
幼:好。
音樂響起,幼兒手拿呼啦圈進入快樂小廣場站好。
1、拋圈:幼兒分兩排在快樂小廣場站好,聽《鈴兒響叮當》音樂,用力向上拋圈,然后接住。
2、轉圈:幼兒將呼啦圈套在手腕上轉動。
3、跳圈:聽音樂將呼啦圈擺成兩排,幼兒可按順序從第一圈跳到最后一個圈,直到音樂停止。
4、套圈:聽音樂把呼啦圈擺成一排,用第一個圈從頭上往腳下套,然后把圈放下,向前走,接著套第二個圈,依次向前。
6、滾圈:幼兒用雙手推滾圈前進。
7、開汽車:音樂響起,幼兒兩手轉圈向前跑。
8、鉆山洞:請10個小朋友手持呼啦圈蹲下排成一個山洞,其他幼兒依次從山洞鉆過。
9、坐花轎:音樂響起,幼兒把呼啦圈套在腰間做抬轎動作。
10、搶圈:用5個以上呼啦圈圍成一個圓圈,呼啦圈比幼兒多一個,放音樂后幼兒繞圈拍手走,音樂聲一停,馬上跳入圈中搶圈,未搶到的幼兒被淘汰,并撤去一個圈,繼續游戲,直到留下最后一人。
今天,我們用呼啦圈做了那么多游戲,小朋友高興嗎?(高興),現在我們聽著音樂離開快樂小廣場吧!
小班幼兒的基本活動能力比較差,動作不夠平穩、靈活和協調。而單純讓他們跑跑、跳跳對幼兒來說沒有太大的興趣,也得不到更好的發展。在整個活動中,我發現小班的孩子雖然不會轉圈,但他們非常喜歡跟圈做游戲。所以在本次活動中,我以玩圈為主線,根據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先讓孩子自由探索,再集體練習。在玩的'過程中不斷發現圈的多種玩法,孩子們互相學習、分享,大大提高了孩子玩圈的興趣!教師適時引導孩子進行鉆、跳的集體游戲,讓幼兒在愉快、合作的氛圍中,既愉悅了身心又使幼兒的動作技能得到了一定的發展。這節活動比較成功。
文檔為doc格式。
。
組長:
副組長:
組員:
1、進行教師集中學習。學習內容:《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
2、開展一次班級法制主題教育活動,要求各班有活動教案、總結及反思。
3、各班通過粘貼法制宣傳標語或手抄報,向家長宣傳遵紀守法知識。
4、發放法制宣傳致幼兒家長的一封信。
1、認真組織,加強領導。領導小組加強對活動的指導和協調,根據文件要求制訂好活動方案,從普法宣傳員到宣傳內容等多方面為幼兒園提供好服務。高度重視教育月活動,按照本方案要求,責成專人負責,精心組織,認真部署。
2、圍繞主題,突出重點。緊密結合本園實際,利用多種形式,開展針對性、實用性強的法制宣傳教育,把普法安全教育工作引向深入,提高廣大師幼學法、守法意識和運用法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能力。
3、廣泛宣傳,形成聲勢。要在幼兒園“校園動態欄”、班級“家園聯系欄”等地懸掛法制宣傳掛圖,多種形式,廣泛開展法制教育活動,切實加強師幼的守法、維權和自我保護意識,加大教育月活動的宣傳力度。
4、活動結束后,將活動方案及活動總結及時上報。
教學準備:
西瓜、大口袋、圖片、水果刀、果盤。
教學過程:
1、做游戲,引起幼兒興趣。
老師把西瓜放在大口袋里,說:“小朋友們,看一看這個神奇的大口袋,里面藏著大家的好朋友,你們猜一猜它是誰?請小朋友們上來摸一摸,說一說它是誰?”
請幼兒摸一摸,說一說摸上去是什么樣的感覺,猜一猜是什么?
2、觀察西瓜。
老師把西瓜拿出來,請幼兒仔細觀察,“小朋友們,看一看,它是誰呀?原來是大西瓜,大家說一說西瓜是什么形狀的?它穿著什么顏色的衣服?”
請幼兒討論,并讓幼兒試著搬一搬大西瓜,感受西瓜好沉??!
3、聽故事“大西瓜和小老鼠”
老師出示圖片,講故事,并提出問題。
(1)太陽當頭照,小老鼠走在路上。請問是誰在路上走?
(2)小老鼠在姥姥家大口大口地吃西瓜。請問小老鼠在干什么呢?
(3)西瓜吃完后,小老鼠又說了什么?
4、切開習慣,請幼兒觀察西瓜瓤的顏色。
5、品嘗西瓜。
幼兒開始對觀察事物產生興趣。提高了幼兒觀察事物的能力。并且知道西瓜可以解渴,多吃西瓜對身體有好處。
春天百花盛開,春色的花開滿枝頭,美麗的小動物們也在這春意盎然的花叢中忙得不亦樂乎!“老師,蝴蝶的這兩個翅膀是一樣的嗎?”孩子的問題讓我陷入了沉思……孩子們每天生活在各種各樣對稱的環境中,但孩子們卻不知道這是一種美麗的對稱,更別說欣賞對稱美了。為了讓幼兒進一步觀察和發現事物中的對稱我設計了本節課。
1、初步理解對稱的概念,知道對稱分點對稱和軸對稱兩種形式。
2、感知生活中對稱的事物和對稱美,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審美意識。
3、激發好奇心。
4、嘗試制作對稱畫。
5、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1、蜜蜂、蝴蝶、蜻蜓的頭飾。
2、各種大小、顏色、花紋不同的蝴蝶翅膀、蜜蜂翅膀。
3、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的紙、剪刀若干。
4、春天的背景圖一幅;顏料各色。
1、春天來了,小動物們都出來活動活動筋骨。美麗的蝴蝶、蜜蜂、蜻蜓在花叢中跳起了歡快的舞蹈。(請小朋友扮演動物在花園里舞蹈)正在他們玩得高興的時候(下雨了)這時,飄來一片烏云下起了大雨,小動物們趕緊拍拍翅膀準備飛回家。忽然,一陣狂風刮來大家一起叫了起來:“我的一只翅膀不見了!”雨越下越大,小動物們著急的說:“誰愿意幫我們找到另一只翅膀呢?”
2、請小朋友幫忙找翅膀:
師:小朋友,小動物的翅膀都不見了小朋友們愿不愿意幫他們把的翅膀找回來嗎?
幼:愿意!請小朋友們自愿為蝴蝶、蜜蜂、蜻蜓找翅膀。
3、請小朋友們配好對的翅膀,并說明配對的理由(從顏色、形狀、花紋的角度)。
4、教師小結:蝴蝶、蜜蜂和蜻蜓的翅膀以身體為中心線,它們左右兩邊的大小、顏色、形狀和花紋完全相同只是方向相反,這就叫對稱。
1、請幼兒自由在活動室里找出對稱的物品。例如:門、窗、玩具柜、衣物等物品。
2、請幼兒和自己的小伙伴說說自己找到了什么物品是對稱的?為什么?并請個別幼兒上前和全班小朋友分享。
3、請幼兒說說還看到了什么東西是對稱的。
師:小朋友們觀察一下我們的身體有哪些器官是對稱的?
幼:鼻子、眼睛等。
師:你們在生活中還見過哪些對稱的事物?
請幼兒自由發言,討論。
1、請幼兒把圖畫紙對折,在一邊畫半只蝴蝶,然后把另外半邊圖畫紙覆蓋在圖上,再用手按壓幾下,打開圖畫紙,便會看到一只美麗的蝴蝶。
2、完成后,請幼兒把“蝴蝶”剪下來,貼在活動室四周,布置成蝴蝶翩翩起舞的情景。
請幼兒在生活中尋找對稱的物品。
在整個活動中幼兒表現出了極大的積極性,通過幫小昆蟲找翅膀,激發幼兒主動去觀察、發現、感知對稱的圖案,讓幼兒了解生活中到處都存在著對稱的事物。在觀察、討論的過程中,幼兒知道生活中很多對稱的物品,提高了幼兒的觀察、分析和審美能力,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開闊了幼兒視野,激發幼兒主動觀察事物的積極性,培養幼兒關心自己、關心他人、關心環境的美好情感。
教學反思:
新課程的理念是讓每個幼兒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顒又?,我緊緊把握這個理念,使幼兒在積極愉快的氣氛中以游戲的形式,讓幼兒輕松地認識、理解了學習內容。課上的氣氛也是很活躍的,發言也很積極,較好地達到了預期設計的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
1、學習兩人用腳編花籃,練習單角跳,發展平衡、協調能力。
2、探索與同伴用身體各部分編花籃的方法,交流、遷移自己的經驗。
3、努力完成游戲圈過程,克服困難,堅持到最后,體驗合作成功帶來的愉悅。
4、樂于參加體育活動,感受幫助有困難的人的快樂體驗。
5、增強合作精神,提高競爭意識。
活動準備:
編制的花籃一個,紅花、黃花、蘭花若干。
音樂磁帶或cd,cd機一臺。
活動過程:
隊列練習。
引導幼兒練習開花走、左右分隊走,在隊列變化中聽口令或哨聲提示走、跑交替。
探索用身體編花籃的方法。
--出示花籃,啟發幼兒與同伴結伴,鼓勵幼兒用我們的小手或小腳編花籃。
--請幼兒交流編花籃的不同的方法。
游戲:編花籃。
--兩名教師示范用腳編花籃,觀察將兩只腳鉤在一起編成花籃的動作以及單腳跳的方法。
--幼兒嘗試雙人鉤腳編花籃,教師進行個別指導。
--教師出示花籃念兒歌,最后將紅色的花朵放在花籃里,變成一個紅花籃。
--兩名教師邊拍手念兒歌邊表演單腳跳編花籃,然后帶領幼兒一起玩編花籃,練習有節奏地單腳跳。
--兩人一組編花籃比賽,比一比哪一組小朋友能堅持單腳跳玩游戲。
--出示黃花,引導幼兒仿編兒歌,玩編花籃的游戲?!?。
音樂舞蹈:
師生隨著音樂表演快樂的圓圈舞。
《編花籃》是一首具有鮮明地方色彩的河南民歌。歌曲以“編花籃”為題,借物抒情。歌曲采用四個各為四小節的樂句組成的一段體結構。旋律中的六度大跳富有河南地方戲曲的音調和唱腔,這也使歌曲形成了具有濃郁的地方民歌的一個主要風格特點。尤其是歌曲結尾“那哈依呀咳”襯詞的運用,更盡情的抒發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發自肺腑的贊美之情。所以最初設計本課時,我的想法就是要改變原有的教學方式與原來的學生學習方式,我要換一個角度來設計教學內容,考慮到游戲是孩子們的最愛,所以我最終選擇了以游戲的方式來貫穿整節課。
課的一開始,我就讓孩子們伴著《編花籃》的伴奏音樂,全班做跳大繩的游戲進教室,讓孩子在游戲的同時就感受到了這節音樂課的樂趣,接著我和孩子們一起玩起了編花籃的游戲,我是通過三次做游戲來讓孩子們體驗這首歌曲,第一遍我讓孩子邊做邊拍手,第二遍我們是說著編花籃的兒歌來做游戲,第三遍我們邊說兒歌邊聽音樂來進行游戲,讓孩子們在感受了三次的游戲后,體會到音樂與游戲的密切關系,有了音樂的游戲會讓人們更能盡興的進行游戲,同時我們也在游戲中更加熟悉了這首歌曲的旋律。這時引入到這首歌曲的歌詞,讓孩子們在靜靜聆聽歌曲的演唱中,了解了歌詞的內含,其實是在歌唱牡丹花,這時適時的引入本課的欣賞歌曲《牡丹之歌》,這樣的設計很好的將孩子們帶入到了欣賞牡丹的情境中,并在欣賞花的同時,聆聽了本課的歌曲《牡丹之歌》,并了解的牡丹花,對歌曲就表現得更加的喜愛。
在歌曲教學中,通過老師聲情并o的范唱,把河南歌曲的韻味表現了出來,讓孩子覺得這首歌曲是可以用不同的風格來表現的。這時就引出了河南人的方言特點,通過一個趣味化的動畫片片斷《貓和老鼠》,讓孩子對河南方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么我們那通過用方言來跟節奏讀詞的方式,讓孩子們在熟悉歌詞的同時更感受到了說方言的樂趣。并能很自然的演唱了歌曲,在學唱的同時,我也是讓孩子自己來找必發現的問題和需要解決的難句,通過孩子的發現,我們找到了歌曲的演唱難點就是裝飾音中的前倚音,那么我通過讓孩子來聽琴的方式,了解了歌曲中有無裝飾音的不同變化,并讓孩子們親自體驗了這兩種聲音,接著通過孩子們的演唱引到了河南地區的演唱風格。我們看了一首河南豫劇《花木蘭》先選段中的《誰說女子不如男》,從中我們找到了河南民歌的起源是從河南豫劇中演變過來的,讓孩子更加了解了河南民歌的特點。
課堂的最后,我是以前后呼應的方式來結束,讓孩子們在游戲中來創編歌詞,我們分成了幾個大組,孩子們在老師給出的游戲項目中進行小組間的配合,有負責寫歌詞的,有負責編動作的,有負責演唱的,并且每個組在最后時,都很圓滿的完成了本組創作的歌曲并進行了綜合性的表演。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kouhaodaquan/52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