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模板有助于教師進行課堂管理,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做出有針對性的教學調整。以下是一些適用于不同年級和學科的教案模板,供教師們在備課時參考使用。
角的度量這節課是人教版義務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二部分的第一節課的內容這節課是屬于空間與圖形測量中的一部分,而角的度量又是測量教學中難度較大的一個知識點。教材把這部分按排在學生初步認識了角,明確了角的概念,知道角有大小之分的基礎上學習本節課的知識,學生學好這節課不僅能為他們后續學習角的分類和畫角打下基礎。同時也為學生今后學習幾何知識創造條件?;谖覍滩牡睦斫庖约罢n標與教材的要求,我在這節課中定如下教學目標,1讓學生直觀認識量角器,掌握角的度量方法,會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數。2。通過認真觀察,獨立思考,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培育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3。讓學生在主動學習活動中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分享學習成功的樂趣。以上三點教學目標的確定較好體現新課標的對知識與技能,學習方法與過程,情感與態度的三者有機結合的具體全面要求,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學會正確度量角的技能。難點是怎樣讀量角器內。外圈的度數。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有效降低難點。我采取以下教學方法。1,用自主探索,同伴交流等方式來掌握測量角的技能。2。用動手操作,親身體驗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容易達到在學生頭腦建立各種角的表象。從而加快學生對度量角的操作技能的形成目標。3,用先估后量的方式。防范學生讀數錯誤,達到來化解教學難點。為了優化課堂教學效果。把學生發展放在首位,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程序設計如下。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指導歸納,三應用知識,解決問題。下面我把這節課的設計教學流程做如下說明。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1,出示圖直接比較兩個角的大小。2。用活動角比較角1與角2的大小,并說一說方法。導入課題:板書:角的度量。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認識量角器2,引導觀察3。組織交流,匯報評價。4,介紹角的計量單位:度并認識1度角,建立1度角的概念。5認識幾度角,初步建立角的大小表象如:用活動角指出10度20度90度120度的角,組織學生在自己量角器上找出相對應的角45度60度90度180度并進行賞試量角,6用合作交流組織評價方式歸納出量角方法:中心對頂點,零線對一邊,另邊看度數。7指導練習量角。量一量,猜一猜。比一比從中發現規律。三應用知識,解決問題1量出角2,判一判。四全課總結1,這節學些什么,還想知什么。布置作業。
為較好的完成本節教學任務,必須認真作好課前準備工作,要求學生帶好學具.量角器.三角板,以及特殊的角的圖形等.
本節課這種設計在于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同伴合作的方式來掌握測量角的技能,程序設計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在指導時重在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方面培養,把量角與在學生頭腦建立角的表象結合起來,起了發展學生空間觀念同時達到學習的目標。教學設計體現教學基本原則,符合新課改的精神,故我認為是可行的合理。下面把我在新課部分的片段說一說。略。
(1)師:量角用什么工具?(量角器)師:請大家仔細觀察自己的量角器,認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發現。(2)學生合作研究量角器。(3)學生匯報研究的結果。注意這里要盡量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問題還可以讓學生來解答,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要說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線及內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圓平均分成180份等。根據回答作出下列板書:中心、0度刻度線、內刻度和外刻度。(如果學生答不到量角器是把半圓平均分成180份,教師可提下列問題啟發:根據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數,你想一想量角器是把半圓平均分成多少份的?)。
(1)讓學生把量角器上平均分成180份中的每一份所對的角用細絲游戲棒(在一種塑料掃帚上剪下的)在課桌上擺一擺大約有多大。(2)與學生共同討論,得出同學們剛才擺出的這個角就是1°角,學生看書后再讓學生在量角器上指出1°角的頂點及兩條邊,加深學生對1°角的認識。3、認識幾度角。(1)在量角器上出示下列角,問學生這是多少度的角,為什么?(在量角器上畫出20°的角,其中每一個刻度都用虛線標出,便于學生講出為什么20°的道理,圖略)(2)在量角器上出示60°、120°角讓學生讀出角的度數(把角畫在印在紙上的量角器上)。和學生一起討論為什么同一個刻度,一個表示60°,另一個卻表示120°?從而讓學生談談在量角器上讀角時要注意什么?突破讀內外圈刻度易錯這一難點。(2)在量角器上出示26°角(同上),讓學生讀出角的度數,并問學生:這里刻度上沒有標數,你怎么知道它是26°的?(組織學生交流,突出讀角的度數時要認真看這個角包含多少個刻度)。(3)量角器上找出30°、100°、135°的角,并指出這些角的頂點和兩條邊。(學生合作完成,完成后讓學生在媒體上反饋)三、嘗試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1、出示下列角,問:這個角你能讀出它的度數嗎?(因為沒有標角的度數,所以學生讀不出)。接著問:要讀出這個角的度數該怎么辦?然后讓學生嘗試測量,測量后由學生做示范(邊量邊說明是怎樣量的)。2、量出下列角的度數。(學生量后讓其談體會,突出第二個角的邊不夠長可以延長邊來量,要問學生為什么可以延長邊來量的道理)。
對教材的認識:以前教這個內容時,重點放在量角的方法上,教師指導學生怎樣對點、對邊、看刻度,甚至讓學生把量角的方法背熟了,結果學生還是不會量角。
反思其教學行為,我認為量角的方法是成年人的認識,這樣的認識學生不容易理解其真真道理。對小學生來講量角方法的真真道理其實就是用量角器上知道度數的角與要量的這個角重合,讀出的量角器上角的度數就是要量的這個角的度數了。而怎樣進行重合學生是容易理解的,所以我們應該把重點放在讓學生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能很快地讀出量角器上大小不同的角上。依據以上的認識,我把教學過程設計成上面三個層次來進行。第一層是課題的引進。這里我創設了讓學生選擇三種椅子的情境,使學生體會到在實際生產中確實會碰到這種需要量角的事,從而產生學習需求。這個情境中把宇航員登月時坐的椅子放在里面,學生會感到新奇,同時這里也滲透了科學的知識,擴大信息的價值和知識的背景。第二層是讓學生認識量角器,重點放在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上。這里又分認識量角器、認識1°角和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3個層次進行教學。認識量角器時,采用的方法是“讓學生仔細觀察自己的量角器,認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發現”這種自主探究的方法。從課堂上學生的表現來看,學生是具備這種自主探索能力的。課堂中學生的回答也很精彩,如:“我發現量角器上的有數,這些數的排列有規律,一個從左往右,一個從右往左,中間正好是90”;“我發現量角器上90這個刻度與量角器上最下面這個刻度交*在一個小點上”;“我從最大的刻度數是180這個數上猜測到量角器是把半圓平均分成180份”;“我發現下面有一個小半圓,最中間有一個點”。你看學生研究得多認真,觀察得多仔細??!
我說的是北師大版小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線與角”中的《角的度量》一課,本單元學習的主要內容有:線段、直線與射線的認識,平角、周角的認識,以及用量角器量角與畫角。這部分知識是學生后面學習畫角、角的分類的基礎。教材注重加強學生的操作活動,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體會量角的必要性,認識量角的工具量角器的特征,在自主探索中體會、總結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學生對于角的有關知識已有了初步的體驗,知道角的大小與兩邊開的大小有關。一部分學生對量角器有初步了解,但多數學生幾乎沒有用量角器測量角的體驗,小小的量角器雖然被拿在學生的手中,但學生對它的認識是陌生的,一條條放射狀的線,不同的刻度,會使學生找不到量角器上的角,至于怎樣用它測量角的大小,就更顯得無從下手了。而且,在實際中,學生似乎沒有度量角的`需要,他們所掌握的完全是抽象的數學知識,很少能應用到生活中。
根據對教材的理解和學生的實際,我制定本節課的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量角器和角的度量單位;會用量角器量角。
能力目標:在測量角大小的活動中,學生的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得到培養和發展。
情感目標:
1、鼓勵學生在活動中大膽嘗試,積極表達,使學生勇于探索,敢于創新。
2、應用所學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價值,學生的應用意識得到培養。
教學重點:認識量角器,會用量角器量角。
教學難點:在自主探索中逐步體會、總結量角的方法。
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就是量角,是一種知識與技能的學習。過去的教學是教師講解示范,學生模仿操作,然后進行大量的練習加以鞏固這項技能。無疑,這種方式對于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是低效的。新課程標準倡導: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而且,陶行知先生說:“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薄笆虑樵鯓幼鼍驮鯓訉W,怎樣學就怎樣教;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學的法子要根據做的法子?!币虼?,本節課我努力使自己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體會量角的意義和量角的方法,形成度量意識,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在這個過程中,我主要設計了一個放風箏比賽,怎樣判斷誰的風箏放的高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進而展開新知的學習,然后設計幾個適合學生主動參與的活動,即找角和量角的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體會量角的意義,探索、總結量角的方法,逐漸掌握量角的技能。最后,在研究生活中的有關現象中,來體會角的大小在生活中的作用,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下面我分別說一說。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首先,與學生談話,你喜歡風箏嗎?放過嗎?參加過比賽嗎?
這樣,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
引導學生在交流中明確,要知道誰的風箏放得高,只要知道繩子與地面所形成的角的大小就可以了,所成的角越大,風箏放得越高。在這里運用多媒體課件,抽象出繩子與地面所成的角,幫助學生理解生活中的數學,形成抽象思維的能力。
這樣的問題情境可以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激活思維,使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學習本節課的知識。
二、自主探究量角的方法。
1、體會用量角器的必要性。
這一句追問,進一步激活思維,學生會積極參與討論,知道角大小的方法,從而引出本課要學習的內容,“角的度量”。在交流中,學生會有不同的知道角大小的方法,如,用小一點的角進行測量;用直尺測量;把兩個角重合比較大??;用量角器測量等方法。
在這里,教師順應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使用自己的方法,在使用這些方法的過程中,學生會體會,在這種情況下用把兩個角重合的方法不適用,用小一點的角測量雖然可以知道角的大小,但是不能較精確的知道一個角比另一個角大多少,這幾個方法在使用時都有局限性,只有用量角器測量角的大小才是最簡單、最有效的,使學生產生學習用量角器量角的愿望,為學習量角奠定情感的基礎。當學生有了學習的需要時,才能投入更多的精力參與學習活動。
2、認識量角器。
請拿出準備的量角器,仔細觀察,你看到了什么?
學生自由交流匯報。
認識量角器上的中心點、0°刻度線、內外圈刻度、18個大格,180個小格、1°的角。知道度是量角時用的單位。
學生拿到量角器后看到的就是這些,引導學生說一說自己看到的,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熟悉量角器,同時可以保持學生學習的興趣。在這里,我先引導學生自由匯報,然后運用多媒體演示量角器量角的原理及各部分的名稱。幫助學生形成較完整的認識。
3、在量角器上找角。
你們的眼睛真亮,找到了量角器這么多的秘密,其實量角器上還藏著很多角呢,你能試著找一找嗎?請你在練習紙上畫出你找到的角。
學生嘗試在紙上的量角器上畫角。
你找到了哪個角?你知道它是多大的角嗎?
請學生到前面展示自己畫的角,并試著說出這個角有多大。
這個活動實際上就是體驗量角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體會量角器的中心點,就是所有角的頂點,從這一頂點引出的任意兩條射線都可以形成角,而且每個角都可以知道度數,為后面量角做好鋪墊。
4、嘗試量角。
你在量角器上已經找到這么多的角了,能嘗試著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大小嗎?
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應該是學生早就想知道了,在學生認識了量角器后引導學生嘗試測量角的大小,要學習的內容就呼之欲出了。
學生嘗試測量練習紙上的幾個角。給出的幾個角的開口有的向左,有的向右,有的向下。目的是使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逐漸掌握量角的方法,研究解決量角時出現的問題,如讀內圈刻度還是讀外圈刻度;把角的一邊對準“0”度刻度線比較簡便等。
這樣教學就是前面提到的“事情怎樣做就怎樣學,怎樣學就怎樣教,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學的法子要根據做的法子?!苯處熞煜W生學習的思維,順應學生的思維加以引導,站在更高的角度關注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
5、總結量角的方法。
剛才在展示量角方法的時候,同學們有幾個共同的地方,你發現了嗎?
引導學生交流總結量角的方法,即:量角器的中心點要和角的頂點重合,角的一邊和量角器的“0”度刻度線重合,看另一邊的刻度。因為學生親身參與其中,深有體會,怎樣量角學生在實踐中一點一點的體會,一點一點摸索,所以量角時的注意事項完全可以總結,并且能深刻理解量角的本質,逐漸形成量角的技能。從而使本節課主要內容的學習達到了水道渠成的效果。
6、解決問題。
同學們已經會用量角器量角了,我們就可以幫助小猴子裁判,判斷誰放的風箏高了。
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幫助小猴子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使前面創設的情境更完整,培養了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價值。更主要的是學生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和成功樂趣,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得到發展。
三、聯系生活體會量角的用處。
出示生活中量角的例子:滑梯的角度;椅子靠背的傾斜角度;踢足球時選擇射門的位置;這里充分運用多媒體演示生活中抽象的角,讓學生感知測量角的大小的作用,拓寬了學生的視野,給學生進一步思考的空間,讓學生感受到量角的大小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睛觀察生活的意識和習慣,體會數學的價值。
在學生總結量角方法的時候,根據學生的交流,相應地板書,幫助學生理解掌握本課的重點、難點,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角的頂點——中心。
角的一邊——0刻度線。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角的度量》第一課時。教材的主要內容學習角的度量方法,能正確度量角的大小。數學學習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經驗基礎上,學生已學習過角的認識,有了一定的基礎,本節課以學生的好奇心為突破口,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質疑、解疑過程,最大限度地給予學生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通過小組合作讓學生動手操作探索角的度量方法,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大膽闡述自己的觀點,努力創設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
二、說教法和學法。
新課標提出:凡是學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決不替代;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的,決不暗示。本節課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水平創設一定的問題情景,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注意貫徹啟發性原則和因材施教原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教師的組織者、引導者角色。依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我將教學目標確定為:
1、通過學生的自主觀察認識量角器,知道角的度量單位,會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數。
2、通過自主探索和合作學習,學會正確使用量角器量角,并讀出度數。
3、通過一系列的觀察、操作活動,知道角的大小與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與兩邊的長短無關。
4、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以及主動參與學習、勇于探究的能力。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認識量角器,并正確使用量角器。
教學難點是:正確使用量角器量角以及正確讀出角的度數。
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我將設計五個環節達成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
1、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2、合作交流,觀察研究;
3、嘗試量角,探求方法;
4、趣味練習,拓展延伸;
5、歸納小結,升華認識。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出示簡筆畫并提問:大家從這兩幅簡筆畫中發現了什么?學生通過觀察發現圖形是由線段、圓、角組成的,從而教師提出問題:你了解哪些關于角的知識?簡單的問題,促使學生動腦回憶所學過的知識,用自己的語言加以總結,為學習新知做好準備,也為能力較弱的學生提供了一次回答問題的機會,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在此環節根據小學生喜歡簡筆畫的特點,通過簡潔生動的簡筆畫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順利導入新課的學習。
(二)合作交流,觀察研究。
首先出示量角器,讓學生觀察量角器的組成,師問,仔細觀察量角器上有什么?小組合作,比一比誰找得多?通過學生的小組合作探究并親自將自己的發現通過小組的形式表達出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并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樂趣,認知和情感得到同步發展。學生認識了量角器的結構和計量單位,并觀察1度角的大小,觀察量角器的刻度,重點認識內圈和外圈。通直觀演示,使學生在感知的基礎上,形成1°角的表象,這樣也符合學生認識規律;接著讓學生動手在量角器上找找幾個比較特殊的角,在此教師提出探究性問題:量角器上有兩個刻度30°、150°你認為應該讀哪個才正確,為什么?根據學生已掌握的知識:銳角小于90°,鈍角大于90°,自己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同時使這幾個特殊的角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表象;再通過學生找一找刻度線,讀一讀大小不同的角的度數,來突破內外圈刻度容易讀錯的難點,為后一環節做了充分的準備。
(三)嘗試量角,探求方法。
這一環節一開始,教師提出:試著量一量,邊量邊想,你們是怎樣量的?有什么好辦法?學生帶著問題,親自動手量角,并與同學討論如何量這個角的度數;在學生開始介紹時,引導學生嚴格運用數學語言,并及時糾正,針對難點,設計兩個問題:1。量角器的邊和角的一邊對齊,正確嗎?應該怎么辦?2??炊葦禃r,有兩個數,應該怎么看?什么時候看內圈,什么時候看外圈?,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概括總結,有助于知識的積累和深化,是發展學生記憶力、思維力的重要手段。最后,教師在學生的基礎上進行總結方法,并電腦課件重現量角的過程,既讓學生加深對知識的鞏固,又能對一些學有困難的學生給予釋疑。
整個環節,學生帶著問題,通過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問題,掌握量角的方法,并充分利用。
(四)趣味練習,拓展延伸。
練習是學生掌握知識,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必要手段。本節課的練習我設計了以下三個層次:
(1)量一量,排排隊。
動手用量角器量一量下面各個角的度數,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為這些角排排隊,不僅能鞏固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又能及時了解學生掌握新知的情況。
(2)量一量,擺擺圖。
量出一幅三角板每個角的度數,并擺出75120135180。
(3)剪一剪,量一量。
動手剪個五角星,小組合作,量出五角星每個角的度數。
整個練習環節,讓學生通過比角、拼角、找角、量角等一系列活動,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給學生創設一個運用新知充分發散思維的空間,引導學生去發現,去創造,不僅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讓學生經歷了數學知識的應用過程。
(五)歸納小結,升華認識。
首先讓學生自己說說,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學會了什么?學生自己小結,對所學過的知識進行整理,既能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又能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教師及時給予評價,讓學生體驗成功,增強學習的信心。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尊敬的各位評委:
你們好!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角的度量》,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地位。
《角的度量》是西師版教材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內容,這節課是屬于空間與圖形測量中的一部分,而角的度量又是測量教學中難度較大的一個知識點。教材把這部分按排在學生初步認識了角,明確了角的概念,知道角有大小之分的基礎上學習本節課的知識,學生學好這節課不僅能為他們后續學習角的分類和畫角打下基礎。同時也為學生今后學習幾何知識創造了條件。
(二)、教學目標。
綜合考慮教材內容,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依照“數學課程標準”的精神和要求,制立如下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認識量角器,會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數,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觀察能力、實踐能力及合作精神。
過程與方法目標:對1度角的認識以及比較角大小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讓學生通過學習與操作充滿成就感,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想學、會學、樂學。
教學重、難點確認為:精確度量角的度數。
“施教之功,貴在引路,妙在開竅?!爆F代教學論主張,學生的學習不是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主動建構的過程。從而我采取了“以情動人、以境吸人、合作探究、自主創新”為主的教學模式,主線為:找角------畫角------量角------用角。讓學生在愉悅與輕松的學習過程中更深層地領略角的度量方法。
在新授前通過創設情境的趣味性,讓學生既感到好奇,又倍感親切。在認識量角器和角的度量單位時,采用學生獨立思考,同桌合作,集體合作的方式。在探究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時,通過小組同學之間的動手、動腦、動口,主動獲取知識,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團隊精神,自主學習的能力,動手操作的技能和創新意識。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三個滑梯:。
讓學生感受:第一個:不好玩,第二個:很好玩,第三個;不敢玩。
并著重讓孩子比較這3個滑梯不同之處?孩子的回答也許千奇百怪,但最主要的是讓他們用數學的眼睛發現:角度不同。那么滑梯的角多大才算合適呢?這就需要量角的大小。從而引出課題:角的度量。
(二)、自主探究另類學習。
1、仔仔細細去找角。
首先我會讓孩子擦亮自己的慧眼,搜索身邊的角。并思考那種物體上角最多,有多少?
當找到第一個身邊的角時:強調角的靜態定義: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組成。并介紹角的另一動態定義:角也可以看做一條射線繞端點旋轉所組成的圖形。有始邊和終邊。我們再來看看身邊的角。
【此定義為后面學習0刻度線是表示起點的。埋下了伏筆】。
接下來引導孩子去發現量角器上有沒有角,角在哪兒?聰明的孩子很快會發現量角器的角。而且最先發現的一定是90度的角。
2、認認真真去畫角。
既然量角器上有角,我會讓孩子在紙量角器上把他畫出來:
任務1:畫90度的角。解決并強化:角的頂點在量角器的中心點,一條邊是0度刻度線,另一條是90度刻度線。
任務2:畫60度的角(盡可能和別人畫的不一樣)。
(量角器上有兩個60度,究竟看哪一圈?我們要想一想是從哪邊開始的。)。
教師解決并強調:0度刻度線是表示起點的,就是從這邊開始數的意思。始邊對著那邊的0就看就從那邊開始看,并思索角的變化過程。
(課件演示分別從左右兩條0度刻度線開始旋轉而成內外圈刻度的角。)。
任務3:畫1度的角。
強調:全世界都這樣規定:把一個半圓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對應的角就是1度的角。
3、專專心心去量角。
數學的眼睛,讓我們在量角器上看到了若干個大小不同的角。那怎么用量角器來量角呢?
這時大膽放手讓孩子自主合作探究:并思索:放量角器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孩子們會發現:
角和量角器上的角重合了。
角的頂點和量角器的中心點重合。
0度刻度線和一條邊重合。
還有一條邊和量角器上的邊重合。
教師提綱挈領歸納總結一句:量角其實就是把量角器上的角和要量的角重合。
(要量得準,就要重合準。怎樣才叫重合得準呢----二合一看)。
4、實實在在去用角。
【拓展延伸】風箏比賽是用同樣長的線比誰的風箏放得高。怎樣才能量出風箏的高度呢?能不能用梯了爬上去量,那是個笑話。那怎么比呢?是把風箏線放到地上,(出示兩個角度)然后量一量誰的風箏線與地面的夾角大,夾角大的風箏飛得就高。
(出示課前的滑椅)滑梯的角度多大才合適呢?我請教了3位工程師,他們告訴我:滑梯的角度應該是——(板書40°~50°)。
量角器中心點0度刻度線?度刻度線。
角頂點一條邊另一條邊。
通過上面的板書,把有關角的知識和度量角的技能逐一展現在學生的面前,使學生看了一目了然。角的認識和角的度量,反映整堂數學課的精華,讓學生從板書中,掌握知識的綱要,受到美的熏陶。
(一)說課內容:(四年級上冊第18—19頁)。
(二)教學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角的度量》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二課時,教材的主要內容是怎樣學好角的度量,從學生在認識角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想好的這部分知識,讓學生從各種學習方向進行,培養學生通過觀察,操作,交流的能力,使學生了解和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幫助他們學習空間的觀念。這樣可以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加深對周圍的認識,從而提高學生對角的度量打好基礎。
(三)教學目標定以下三點:
1、在觀察,交流的基礎上,認識量角器的結構與功能,通過探索,實踐,總結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初學用量角器量角。
2、在學習過程中體會統一角的計量單位的需要,認識角的計量單位,建立1度角的表象,建立角的大小的量化觀念,能聯系操作結果,發現三角尺的三個內角和特點,感受角的大小與所畫邊的長短無關系。
3、要積極參與量角的學習活動,在探究量角方法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在實踐中產生發現數學規律的興趣。
(四)教材內容的.重點和難點。
根據精彩的內容編排和本班學生的學習水平制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認識量角器的結構和功能,通過自己的探索,實踐,總結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運用量角器量角。教學難點是:在應用量角器進行度量角的大小情況下,怎樣確定量角器對準角的頂點,邊上是怎樣放置的。
根據學生已經學習的基礎上進行,探究過角的認識,通過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激發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創新能力。
根據本課時的內容和學生的認識水平,課堂教學要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例如:我教學角的度量這課內容是:一是教學目標要明確,二是突出重點,三是突破難點,我放手讓學生觀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進一步分析,比一比,量一量,所以,學生在學習角的度量的同時完成。
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本節課四個環節進行教學。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問同學們,在生活中你見過哪些圖形有角?讓大家說說?這樣可以讓同學對生活中的數學感興趣,學生為了弄清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角,哪些角的大小關系,有什么不同,引出深思,激發了學生對新知識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更能調動他們的學習動機,再結合例題中的主題圖,形象直觀的把教學內容呈現出來,有了學習的興趣活動,學生就能很快的進入積極思維狀態,為學習新課的內容作好鋪墊,很自然地使學生明確本課的學習任務。
(二)師生共同合作,探究新知。
首先出示活動角,感受角的形狀,我先讓學生認真觀察,通過觀察這個活動角,動手把這個角度大一些,可以怎樣做?變小呢?這樣學生就能認識到角是有大有小的,把角的兩條邊叉開一些,角就大一些;把兩條邊收攏一些,角就小一些。這樣把學習的動權真正地交給了學生,使學生在動口,動手,動腦等活動中完成學習任務。
其次,出示量角器,讓學生認識量角器的結構和計量單位是什么?并觀察1度角的大小,接著讓學生動手用量角器量一量各個角的度數,在量的過程中,還要注意到量角時要分幾步進行,并說出量出各個角的度數,以小組里交流所量的結果,從而讓學生認識到量角的過程。
(三)實際運用,鞏固新知。
練習是學生掌握知識,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必要手段,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設計以下結構。
1、完成“做一做”第一題,第二題,動手用量角器量一量下面各個角的度數,通過這兩道題的練習,不僅能鞏固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又能及時了解學生掌握新知的情況。
3、小組活動,動手,動腦,制作各種各樣的角,進一步鞏固本節課的所學的內容,又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
(四)全課總結,拓展延伸。
首先讓學生自己說說,通過今天學習,你們學會了什么?學生自己的小結后,對所學過的知識進行整理,可以培養學生自己歸納總結,既能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又能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角的度量》是西師版教材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內容,這節課是屬于空間與圖形測量中的一部分,而角的度量又是測量教學中難度較大的一個知識點。教材把這部分按排在學生初步認識了角,明確了角的概念,知道角有大小之分的基礎上學習本節課的知識,學生學好這節課不僅能為他們后續學習角的分類和畫角打下基礎。同時也為學生今后學習幾何知識創造了條件。
(二)、教學目標。
綜合考慮教材內容,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依照“數學課程標準”的精神和要求,制立如下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認識量角器,會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數,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觀察能力、實踐能力及合作精神。
過程與方法目標:對1度角的認識以及比較角大小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讓學生通過學習與操作充滿成就感,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想學、會學、樂學。
教學重、難點確認為:精確度量角的度數。
“施教之功,貴在引路,妙在開竅?!爆F代教學論主張,學生的學習不是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主動建構的過程。從而我采取了“以情動人、以境吸人、合作探究、自主創新”為主的教學模式,主線為:找角------畫角------量角------用角。讓學生在愉悅與輕松的學習過程中更深層地領略角的度量方法。
在新授前通過創設情境的趣味性,讓學生既感到好奇,又倍感親切。在認識量角器和角的度量單位時,采用學生獨立思考,同桌合作,集體合作的方式。在探究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時,通過小組同學之間的動手、動腦、動口,主動獲取知識,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團隊精神,自主學習的能力,動手操作的技能和創新意識。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三個滑梯:。
讓學生感受:第一個:不好玩,第二個:很好玩,第三個;不敢玩。
并著重讓孩子比較這3個滑梯不同之處?孩子的回答也許千奇百怪,但最主要的是讓他們用數學的眼睛發現:角度不同。那么滑梯的角多大才算合適呢?這就需要量角的大小。從而引出課題:角的度量。
(二)、自主探究另類學習。
1、仔仔細細去找角。
首先我會讓孩子擦亮自己的慧眼,搜索身邊的角。并思考那種物體上角最多,有多少?
當找到第一個身邊的角時:強調角的靜態定義: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組成。并介紹角的另一動態定義:角也可以看做一條射線繞端點旋轉所組成的圖形。有始邊和終邊。我們再來看看身邊的角。
【此定義為后面學習0刻度線是表示起點的。埋下了伏筆】。
接下來引導孩子去發現量角器上有沒有角,角在哪兒?聰明的孩子很快會發現量角器的角。而且最先發現的一定是90度的角。
2、認認真真去畫角。
既然量角器上有角,我會讓孩子在紙量角器上把他畫出來:
任務1:畫90度的角。解決并強化:角的頂點在量角器的中心點,一條邊是0度刻度線,另一條是90度刻度線。
任務2:畫60度的角(盡可能和別人畫的不一樣)。
(量角器上有兩個60度,究竟看哪一圈?我們要想一想是從哪邊開始的。)。
教師解決并強調:0度刻度線是表示起點的,就是從這邊開始數的意思。始邊對著那邊的0就看就從那邊開始看,并思索角的變化過程。
(課件演示分別從左右兩條0度刻度線開始旋轉而成內外圈刻度的角。)。
任務3:畫1度的角。
強調:全世界都這樣規定:把一個半圓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對應的角就是1度的角。
3、專專心心去量角。
數學的眼睛,讓我們在量角器上看到了若干個大小不同的角。那怎么用量角器來量角呢?
這時大膽放手讓孩子自主合作探究:并思索:放量角器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孩子們會發現:
角和量角器上的角重合了。
角的頂點和量角器的中心點重合。
0度刻度線和一條邊重合。
還有一條邊和量角器上的邊重合。
教師提綱挈領歸納總結一句:量角其實就是把量角器上的角和要量的角重合。
(要量得準,就要重合準。怎樣才叫重合得準呢----二合一看)。
4、實實在在去用角。
【拓展延伸】風箏比賽是用同樣長的線比誰的風箏放得高。怎樣才能量出風箏的高度呢?能不能用梯了爬上去量,那是個笑話。那怎么比呢?是把風箏線放到地上,(出示兩個角度)然后量一量誰的風箏線與地面的夾角大,夾角大的風箏飛得就高。
(出示課前的滑椅)滑梯的角度多大才合適呢?我請教了3位工程師,他們告訴我:滑梯的角度應該是——(板書40°~50°)。
量角器中心點0度刻度線?度刻度線。
角頂點一條邊另一條邊。
通過上面的板書,把有關角的知識和度量角的技能逐一展現在學生的面前,使學生看了一目了然。角的認識和角的度量,反映整堂數學課的精華,讓學生從板書中,掌握知識的綱要,受到美的熏陶。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有效降低難點。我采取以下教學方法。1,用自主探索,同伴交流等方式來掌握測量角的技能。2。用動手操作,親身體驗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容易達到在學生頭腦建立各種角的表象。從而加快學生對度量角的操作技能的形成目標。3,用先估后量的方式。防范學生讀數錯誤,達到來化解教學難點。為了優化課堂教學效果。把學生發展放在首位,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程序設計如下。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指導歸納,三應用知識,解決問題。下面我把這節課的設計教學流程做如下說明。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1,出示圖直接比較兩個角的大小。2。用活動角比較角1與角2的大小,并說一說方法。導入課題:板書:角的度量。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認識量角器2,引導觀察3。組織交流,匯報評價。4,介紹角的計量單位:度并認識1度角,建立1度角的概念。5認識幾度角,初步建立角的大小表象如:用活動角指出10度20度90度120度的角,組織學生在自己量角器上找出相對應的角45度60度90度180度并進行賞試量角,6用合作交流組織評價方式歸納出量角方法:中心對頂點,零線對一邊,另邊看度數。7指導練習量角。量一量,猜一猜。比一比從中發現規律。三應用知識,解決問題1量出角2,判一判。四全課總結1,這節學些什么,還想知什么。布置作業。
為較好的完成本節教學任務,必須認真作好課前準備工作,要求學生帶好學具.量角器.三角板,以及特殊的角的圖形等.
三說為什么這樣教。
本節課這種設計在于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同伴合作的方式來掌握測量角的技能,程序設計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在指導時重在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方面培養,把量角與在學生頭腦建立角的表象結合起來,起了發展學生空間觀念同時達到學習的目標。教學設計體現教學基本原則,符合新課改的精神,故我認為是可行的合理。下面把我在新課部分的片段說一說。略。
二、自主探究,認識量角器。
1、認識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線、內外圈刻度。
(1)師:量角用什么工具?(量角器)師:請大家仔細觀察自己的量角器,認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發現。(2)學生合作研究量角器。(3)學生匯報研究的結果。注意這里要盡量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問題還可以讓學生來解答,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要說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線及內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圓平均分成180份等。根據回答作出下列板書:中心、0度刻度線、內刻度和外刻度。(如果學生答不到量角器是把半圓平均分成180份,教師可提下列問題啟發:根據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數,你想一想量角器是把半圓平均分成多少份的?)。
2、建立1°角的觀念。
(1)讓學生把量角器上平均分成180份中的每一份所對的角用細絲游戲棒(在一種塑料掃帚上剪下的)在課桌上擺一擺大約有多大。(2)與學生共同討論,得出同學們剛才擺出的這個角就是1°角,學生看書后再讓學生在量角器上指出1°角的頂點及兩條邊,加深學生對1°角的認識。3、認識幾度角。(1)在量角器上出示下列角,問學生這是多少度的角,為什么?(在量角器上畫出20°的角,其中每一個刻度都用虛線標出,便于學生講出為什么20°的道理,圖略)(2)在量角器上出示60°、120°角讓學生讀出角的度數(把角畫在印在紙上的量角器上)。和學生一起討論為什么同一個刻度,一個表示60°,另一個卻表示120°?從而讓學生談談在量角器上讀角時要注意什么?突破讀內外圈刻度易錯這一難點。(2)在量角器上出示26°角(同上),讓學生讀出角的度數,并問學生:這里刻度上沒有標數,你怎么知道它是26°的?(組織學生交流,突出讀角的度數時要認真看這個角包含多少個刻度)。(3)量角器上找出30°、100°、135°的角,并指出這些角的頂點和兩條邊。(學生合作完成,完成后讓學生在媒體上反饋)三、嘗試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1、出示下列角,問:這個角你能讀出它的度數嗎?(因為沒有標角的度數,所以學生讀不出)。接著問:要讀出這個角的度數該怎么辦?然后讓學生嘗試測量,測量后由學生做示范(邊量邊說明是怎樣量的)。2、量出下列角的度數。(學生量后讓其談體會,突出第二個角的`邊不夠長可以延長邊來量,要問學生為什么可以延長邊來量的道理)。
五、課后反思:
對教材的認識:以前教這個內容時,重點放在量角的方法上,教師指導學生怎樣對點、對邊、看刻度,甚至讓學生把量角的方法背熟了,結果學生還是不會量角。
反思其教學行為,我認為量角的方法是成年人的認識,這樣的認識學生不容易理解其真真道理。對小學生來講量角方法的真真道理其實就是用量角器上知道度數的角與要量的這個角重合,讀出的量角器上角的度數就是要量的這個角的度數了。而怎樣進行重合學生是容易理解的,所以我們應該把重點放在讓學生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能很快地讀出量角器上大小不同的角上。依據以上的認識,我把教學過程設計成上面三個層次來進行。第一層是課題的引進。這里我創設了讓學生選擇三種椅子的情境,使學生體會到在實際生產中確實會碰到這種需要量角的事,從而產生學習需求。這個情境中把宇航員登月時坐的椅子放在里面,學生會感到新奇,同時這里也滲透了科學的知識,擴大信息的價值和知識的背景。第二層是讓學生認識量角器,重點放在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上。這里又分認識量角器、認識1°角和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3個層次進行教學。認識量角器時,采用的方法是“讓學生仔細觀察自己的量角器,認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發現”這種自主探究的方法。從課堂上學生的表現來看,學生是具備這種自主探索能力的。課堂中學生的回答也很精彩,如:“我發現量角器上的有數,這些數的排列有規律,一個從左往右,一個從右往左,中間正好是90”;“我發現量角器上90這個刻度與量角器上最下面這個刻度交*在一個小點上”;“我從最大的刻度數是180這個數上猜測到量角器是把半圓平均分成180份”;“我發現下面有一個小半圓,最中間有一個點”。你看學生研究得多認真,觀察得多仔細??!
我說的是北師大版小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線與角”中的《角的度量》一課,本單元學習的主要內容有:線段、直線與射線的認識,平角、周角的認識,以及用量角器量角與畫角。這部分知識是學生后面學習畫角、角的分類的基礎。教材注重加強學生的操作活動,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體會量角的必要性,認識量角的工具量角器的特征,在自主探索中體會、總結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說學生】。
學生對于角的有關知識已有了初步的體驗,知道角的大小與兩邊開的大小有關。一部分學生對量角器有初步了解,但多數學生幾乎沒有用量角器測量角的體驗,小小的量角器雖然被拿在學生的手中,但學生對它的認識是陌生的,一條條放射狀的線,不同的刻度,會使學生找不到量角器上的角,至于怎樣用它測量角的大小,就更顯得無從下手了。而且,在實際中,學生似乎沒有度量角的需要,他們所掌握的完全是抽象的數學知識,很少能應用到生活中。
根據對教材的理解和學生的實際,我制定本節課的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量角器和角的度量單位;會用量角器量角;。
能力目標:在測量角大小的活動中,學生的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得到培養和發展。
情感目標:1、鼓勵學生在活動中大膽嘗試,積極表達,使學生勇于探索,敢于創新。
2、應用所學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價值,學生的應用意識得到培養。
教學重點:認識量角器,會用量角器量角。
教學難點:在自主探索中逐步體會、總結量角的方法。
【說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就是量角,是一種知識與技能的學習。過去的教學是教師講解示范,學生模仿操作,然后進行大量的練習加以鞏固這項技能。無疑,這種方式對于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是低效的。新課程標準倡導: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而且,陶行知先生說:“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薄笆虑樵鯓幼鼍驮鯓訉W,怎樣學就怎樣教;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學的法子要根據做的法子?!币虼?,本節課我努力使自己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體會量角的意義和量角的方法,形成度量意識,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說教學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我主要設計了一個放風箏比賽,怎樣判斷誰的風箏放的高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進而展開新知的學習,然后設計幾個適合學生主動參與的活動,即找角和量角的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體會量角的意義,探索、總結量角的方法,逐漸掌握量角的技能。最后,在研究生活中的有關現象中,來體會角的大小在生活中的作用,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下面我分別說一說。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首先,與學生談話,你喜歡風箏嗎?放過嗎?參加過比賽嗎?
這樣,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
引導學生在交流中明確,要知道誰的風箏放得高,只要知道繩子與地面所形成的角的大小就可以了,所成的角越大,風箏放得越高。在這里運用多媒體課件,抽象出繩子與地面所成的角,幫助學生理解生活中的數學,形成抽象思維的能力。
這樣的問題情境可以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激活思維,使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學習本節課的知識。
二、自主探究量角的方法。
1、體會用量角器的必要性。
這一句追問,進一步激活思維,學生會積極參與討論,知道角大小的方法,從而引出本課要學習的內容,“角的度量”。在交流中,學生會有不同的知道角大小的方法,如,用小一點的角進行測量;用直尺測量;把兩個角重合比較大小;用量角器測量等方法。
在這里,教師順應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使用自己的方法,在使用這些方法的過程中,學生會體會,在這種情況下用把兩個角重合的方法不適用,用小一點的角測量雖然可以知道角的大小,但是不能較精確的知道一個角比另一個角大多少,這幾個方法在使用時都有局限性,只有用量角器測量角的大小才是最簡單、最有效的,使學生產生學習用量角器量角的愿望,為學習量角奠定情感的基礎。當學生有了學習的需要時,才能投入更多的精力參與學習活動。
2、認識量角器。
請拿出準備的量角器,仔細觀察,你看到了什么?
學生自由交流匯報。
認識量角器上的中心點、0°刻度線、內外圈刻度、18個大格,180個小格、1°的角。知道度是量角時用的單位。
學生拿到量角器后看到的就是這些,引導學生說一說自己看到的,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熟悉量角器,同時可以保持學生學習的興趣。在這里,我先引導學生自由匯報,然后運用多媒體演示量角器量角的原理及各部分的名稱。幫助學生形成較完整的認識。
3、在量角器上找角。
你們的眼睛真亮,找到了量角器這么多的秘密,其實量角器上還藏著很多角呢,你能試著找一找嗎?請你在練習紙上畫出你找到的角。
學生嘗試在紙上的量角器上畫角。
你找到了哪個角?你知道它是多大的角嗎?
請學生到前面展示自己畫的角,并試著說出這個角有多大。
這個活動實際上就是體驗量角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體會量角器的中心點,就是所有角的頂點,從這一頂點引出的任意兩條射線都可以形成角,而且每個角都可以知道度數,為后面量角做好鋪墊。
4、嘗試量角。
你在量角器上已經找到這么多的角了,能嘗試著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大小嗎?
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應該是學生早就想知道了,在學生認識了量角器后引導學生嘗試測量角的大小,要學習的內容就呼之欲出了。
學生嘗試測量練習紙上的幾個角。給出的幾個角的開口有的向左,有的向右,有的向下。目的是使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逐漸掌握量角的方法,研究解決量角時出現的問題,如讀內圈刻度還是讀外圈刻度;把角的一邊對準“0”度刻度線比較簡便等。
這樣教學就是前面提到的“事情怎樣做就怎樣學,怎樣學就怎樣教,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學的法子要根據做的法子?!苯處熞煜W生學習的思維,順應學生的思維加以引導,站在更高的角度關注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
5、總結量角的方法。
剛才在展示量角方法的時候,同學們有幾個共同的地方,你發現了嗎?
引導學生交流總結量角的方法,即:量角器的中心點要和角的頂點重合,角的一邊和量角器的“0”度刻度線重合,看另一邊的刻度。因為學生親身參與其中,深有體會,怎樣量角學生在實踐中一點一點的體會,一點一點摸索,所以量角時的注意事項完全可以總結,并且能深刻理解量角的本質,逐漸形成量角的技能。從而使本節課主要內容的學習達到了水道渠成的效果。
6、解決問題。
同學們已經會用量角器量角了,我們就可以幫助小猴子裁判,判斷誰放的風箏高了。
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幫助小猴子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使前面創設的情境更完整,培養了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價值。更主要的是學生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和成功樂趣,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得到發展。
三、聯系生活體會量角的用處。
出示生活中量角的例子:滑梯的角度;椅子靠背的傾斜角度;踢足球時選擇射門的位置;這里充分運用多媒體演示生活中抽象的角,讓學生感知測量角的大小的作用,拓寬了學生的視野,給學生進一步思考的空間,讓學生感受到量角的大小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睛觀察生活的意識和習慣,體會數學的價值。
【說板書】。
在學生總結量角方法的時候,根據學生的交流,相應地板書,幫助學生理解掌握本課的重點、難點,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角的頂點——中心。
一、教師在整體把握知識結構的同時應縱向考慮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即知識的整合性。
復習和本節課相關的知識,如角的大小和哪些因素又關,,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等有哪些特征等,不僅為新知識打下鋪墊而且也為估側角奠定基礎。
二、設計一道學生容易犯而又意識不到錯誤方法的練習題。
可以制成課件,在度量角時小明是這樣操作的你們發現他哪出錯?
(1)角的頂點和中心點沒有重合;
(2)角的一條邊沒有和0度刻線沒有重合;
(3)內外刻度讀錯了;以上這幾種錯誤的方法是學生在操作中容易出現的地方,這樣不僅提醒學生避免類似錯誤的發生,同時也能進一步牢固地掌握角的度量的方法也為下節課學習角的畫法奠定扎實的基礎。
三、
讓學生大膽的嘗試,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因為學生在認識1度角的基礎上已經掌握了幾度,幾十度和幾百度所以讓學生任意地去說角,指角,撥角,量角和畫角,不要限制在整十度和整百度等。如43度,98度。106度等等這樣才能充分地體現了知識的活學學活用。
課堂不僅是知識傳遞的驛站,更是生命的殿堂,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也是智慧的啟迪者,更是靈魂的.塑造者,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而在與鼓舞和喚醒。沒有最好只求更好,每一節課都是不可重復的激情,讓我們在預設中體會教師的匠心,在生成中點燃師生互動的火花吧,只要每位教師能夠刻苦的磚研,我相信在你們辛勤澆灌下的花朵必將爭齊斗艷。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角的度量》第一課時。教材的主要內容學習角的度量方法,能正確度量角的大小。數學學習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經驗基礎上,學生已學習過角的認識,有了一定的基礎,本節課以學生的好奇心為突破口,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質疑、解疑過程,最大限度地給予學生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通過小組合作讓學生動手操作探索角的度量方法,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大膽闡述自己的觀點,努力創設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
新課標提出:凡是學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決不替代;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的,決不暗示。本節課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水平創設一定的問題情景,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注意貫徹啟發性原則和因材施教原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教師的組織者、引導者角色。依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我將教學目標確定為:
1、通過學生的自主觀察認識量角器,知道角的度量單位,會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數。
2、通過自主探索和合作學習,學會正確使用量角器量角,并讀出度數。
3、通過一系列的觀察、操作活動,知道角的大小與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與兩邊的長短無關。
4、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以及主動參與學習、勇于探究的能力。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認識量角器,并正確使用量角器。
教學難點是:正確使用量角器量角以及正確讀出角的度數。
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我將設計五個環節達成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
1、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2、合作交流,觀察研究;
3、嘗試量角,探求方法;
4、趣味練習,拓展延伸;
5、歸納小結,升華認識。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出示簡筆畫并提問:大家從這兩幅簡筆畫中發現了什么?學生通過觀察發現圖形是由線段、圓、角組成的,從而教師提出問題:你了解哪些角的知識?簡單的問題,促使學生動腦回憶所學過的知識,用自己的語言加以總結,為學習新知做好準備,也為能力較弱的學生提供了一次回答問題的機會,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在此環節根據小學生喜歡簡筆畫的特點,通過簡潔生動的簡筆畫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順利導入新課的學習。
(二)合作交流,觀察研究。
首先出示量角器,讓學生觀察量角器的組成,師問,仔細觀察量角器上有什么?小組合作,比一比誰找得多?通過學生的小組合作探究并親自將自己的發現通過小組的形式表達出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并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樂趣,認知和情感得到同步發展。學生認識了量角器的結構和計量單位,并觀察1度角的大小,觀察量角器的刻度,重點認識內圈和外圈。通直觀演示,使學生在感知的基礎上,形成1°角的表象,這樣也符合學生認識規律;接著讓學生動手在量角器上找找幾個比較特殊的角,在此教師提出探究性問題:量角器上有兩個刻度30°、150°你認為應該讀哪個才正確,為什么?根據學生已掌握的知識:銳角小于90°,鈍角大于90°,自己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同時使這幾個特殊的角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表象;再通過學生找一找刻度線,讀一讀大小不同的角的度數,來突破內外圈刻度容易讀錯的難點,為后一環節做了充分的準備。
(三)嘗試量角,探求方法。
這一環節一開始,教師提出:試著量一量,邊量邊想,你們是怎樣量的?有什么好辦法?學生帶著問題,親自動手量角,并與同學討論如何量這個角的度數;在學生開始介紹時,引導學生嚴格運用數學語言,并及時糾正,針對難點,設計兩個問題:1。量角器的邊和角的一邊對齊,正確嗎?應該怎么辦?2??炊葦禃r,有兩個數,應該怎么看?什么時候看內圈,什么時候看外圈?,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概括總結,有助于知識的積累和深化,是發展學生記憶力、思維力的重要手段。最后,教師在學生的基礎上進行總結方法,并電腦課件重現量角的過程,既讓學生加深對知識的鞏固,又能對一些學有困難的學生給予釋疑。
整個環節,學生帶著問題,通過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問題,掌握量角的方法,并充分利用。
(四)趣味練習,拓展延伸。
練習是學生掌握知識,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必要手段。本節課的練習我設計了以下三個層次:
(1)量一量,排排隊。
動手用量角器量一量下面各個角的度數,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為這些角排排隊,不僅能鞏固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又能及時了解學生掌握新知的情況。
(2)量一量,擺擺圖。
量出一幅三角板每個角的度數,并擺出75120135180。
(3)剪一剪,量一量。
動手剪個五角星,小組合作,量出五角星每個角的度數。
整個練習環節,讓學生通過比角、拼角、找角、量角等一系列活動,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給學生創設一個運用新知充分發散思維的空間,引導學生去發現,去創造,不僅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讓學生經歷了數學知識的應用過程。
(五)歸納小結,升華認識。
首先讓學生自己說說,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學會了什么?學生自己小結,對所學過的知識進行整理,既能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又能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教師及時給予評價,讓學生體驗成功,增強學習的信心。
(6篇)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數......
6篇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供大家......
我說的是北師大版小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線與角”中的《角的度量》一課,本單元學習的主要內容有:線段、直線與射線的認識,平角、周角的認識,以及用量角器量角與畫角。這部分知識是學生后面學習畫角、角的分類的基礎。教材注重加強學生的操作活動,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體會量角的必要性,認識量角的工具量角器的特征,在自主探索中體會、總結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學生對于角的有關知識已有了初步的體驗,知道角的大小與兩邊開的大小有關。一部分學生對量角器有初步了解,但多數學生幾乎沒有用量角器測量角的體驗,小小的量角器雖然被拿在學生的手中,但學生對它的認識是陌生的,一條條放射狀的線,不同的刻度,會使學生找不到量角器上的角,至于怎樣用它測量角的大小,就更顯得無從下手了。而且,在實際中,學生似乎沒有度量角的需要,他們所掌握的完全是抽象的數學知識,很少能應用到生活中。
根據對教材的理解和學生的實際,我制定本節課的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量角器和角的度量單位;會用量角器量角;
能力目標:在測量角大小的活動中,學生的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得到培養和發展。
情感目標:1、鼓勵學生在活動中大膽嘗試,積極表達,使學生勇于探索,敢于創新。
2、應用所學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價值,學生的應用意識得到培養。
教學重點:認識量角器,會用量角器量角。
教學難點:在自主探索中逐步體會、總結量角的方法。
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就是量角,是一種知識與技能的學習。過去的教學是教師講解示范,學生模仿操作,然后進行大量的練習加以鞏固這項技能。無疑,這種方式對于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是低效的。新課程標準倡導: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而且,陶行知先生說:“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薄笆虑樵鯓幼鼍驮鯓訉W,怎樣學就怎樣教;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學的法子要根據做的法子?!币虼?,本節課我努力使自己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體會量角的意義和量角的方法,形成度量意識,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在這個過程中,我主要設計了一個放風箏比賽,怎樣判斷誰的風箏放的高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進而展開新知的學習,然后設計幾個適合學生主動參與的活動,即找角和量角的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體會量角的意義,探索、總結量角的方法,逐漸掌握量角的技能。最后,在研究生活中的有關現象中,來體會角的大小在生活中的作用,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下面我分別說一說。
首先,與學生談話,你喜歡風箏嗎?放過嗎?參加過比賽嗎?
這樣,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
引導學生在交流中明確,要知道誰的風箏放得高,只要知道繩子與地面所形成的角的大小就可以了,所成的角越大,風箏放得越高。在這里運用多媒體課件,抽象出繩子與地面所成的角,幫助學生理解生活中的數學,形成抽象思維的能力。
這樣的問題情境可以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激活思維,使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學習本節課的知識。
1、體會用量角器的必要性
這一句追問,進一步激活思維,學生會積極參與討論,知道角大小的方法,從而引出本課要學習的內容,“角的度量”。在交流中,學生會有不同的知道角大小的方法,如,用小一點的角進行測量;用直尺測量;把兩個角重合比較大小;用量角器測量等方法。
在這里,教師順應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使用自己的方法,在使用這些方法的過程中,學生會體會,在這種情況下用把兩個角重合的方法不適用,用小一點的角測量雖然可以知道角的大小,但是不能較精確的知道一個角比另一個角大多少,這幾個方法在使用時都有局限性,只有用量角器測量角的大小才是最簡單、最有效的,使學生產生學習用量角器量角的愿望,為學習量角奠定情感的基礎。當學生有了學習的需要時,才能投入更多的精力參與學習活動。
2、認識量角器
請拿出準備的量角器,仔細觀察,你看到了什么?
學生自由交流匯報。
認識量角器上的中心點、0°刻度線、內外圈刻度、18個大格,180個小格、1°的角。知道度是量角時用的單位。
學生拿到量角器后看到的就是這些,引導學生說一說自己看到的,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熟悉量角器,同時可以保持學生學習的興趣。在這里,我先引導學生自由匯報,然后運用多媒體演示量角器量角的原理及各部分的名稱。幫助學生形成較完整的認識。
3、在量角器上找角
你們的眼睛真亮,找到了量角器這么多的秘密,其實量角器上還藏著很多角呢,你能試著找一找嗎?請你在練習紙上畫出你找到的角。
學生嘗試在紙上的量角器上畫角。
你找到了哪個角?你知道它是多大的角嗎?
請學生到前面展示自己畫的角,并試著說出這個角有多大。
這個活動實際上就是體驗量角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體會量角器的中心點,就是所有角的頂點,從這一頂點引出的任意兩條射線都可以形成角,而且每個角都可以知道度數,為后面量角做好鋪墊。
4、嘗試量角
你在量角器上已經找到這么多的角了,能嘗試著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大小嗎?
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應該是學生早就想知道了,在學生認識了量角器后引導學生嘗試測量角的大小,要學習的內容就呼之欲出了。
學生嘗試測量練習紙上的幾個角。給出的幾個角的開口有的向左,有的向右,有的向下。目的是使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逐漸掌握量角的方法,研究解決量角時出現的問題,如讀內圈刻度還是讀外圈刻度;把角的一邊對準“0”度刻度線比較簡便等。
這樣教學就是前面提到的“事情怎樣做就怎樣學,怎樣學就怎樣教,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學的法子要根據做的法子?!苯處熞煜W生學習的思維,順應學生的思維加以引導,站在更高的角度關注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
5、總結量角的方法
剛才在展示量角方法的時候,同學們有幾個共同的地方,你發現了嗎?
引導學生交流總結量角的方法,即:量角器的中心點要和角的頂點重合,角的一邊和量角器的“0”度刻度線重合,看另一邊的刻度。因為學生親身參與其中,深有體會,怎樣量角學生在實踐中一點一點的體會,一點一點摸索,所以量角時的注意事項完全可以總結,并且能深刻理解量角的本質,逐漸形成量角的技能。從而使本節課主要內容的學習達到了水道渠成的效果。
6、解決問題
同學們已經會用量角器量角了,我們就可以幫助小猴子裁判,判斷誰放的風箏高了。
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幫助小猴子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使前面創設的情境更完整,培養了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價值。更主要的是學生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和成功樂趣,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得到發展。
出示生活中量角的例子:滑梯的角度;椅子靠背的傾斜角度;踢足球時選擇射門的位置;這里充分運用多媒體演示生活中抽象的角,讓學生感知測量角的大小的作用,拓寬了學生的視野,給學生進一步思考的空間,讓學生感受到量角的大小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睛觀察生活的意識和習慣,體會數學的價值。
在學生總結量角方法的時候,根據學生的交流,相應地板書,幫助學生理解掌握本課的重點、難點,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角的度量
角的頂點——中心
角的一邊——0刻度線
角的另一邊 ?
《數一數》是幼兒園小班數學內容,本活動要求幼兒感知4以內的數量及掌握數與物的對應。3—4歲的幼兒活潑好動、愛玩,并樂于玩中去學習各種知識,對數的概念都有了些零碎的認識,同時他們對數數也非常感興趣,對周圍事物充滿了好奇心,因此我選擇并設計了數一數這個活動,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自主探索、學習。初步系統地對數量的認識。并能為以后學習感知10以內的數量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說活動目標。
教育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教育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活動目標:
1、創設游戲情境,激發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2、通過看看、玩玩、說說、粘粘等形式感知4以內的數量及數與物的對應。
3、在活動中,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理解和動手操作能力,體驗學習的樂趣。
以上制定的活動目標體現了《綱要》的精神:對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倡導自主的學習,注重能力的培養,促進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全面的發展。
根據目標以及幼兒的認知理解水平,我把活動重點定位于:感知4以內的數量,掌握數與物的對應。
活動的難點是:能根據各種類型的車,裝上相應的輪子,掌握數與物的對應。
如何突破重點?我為幼兒創設了良好的游戲情境,提供了好玩的玩具車和圖片資源、可操作性材料,讓每個幼兒都能夠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觀察與學習,在實際操作中,去豐富有關數的知識,并進行集體交流,積極有效地進行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如何突破難點?我注重營造寬松的活動氛圍,為幼兒提供了豐富可操作性的材料,運用表揚鼓勵、榜樣示范、個別指導等方法,注重操作性、感受性、體驗性,鼓勵幼兒大膽積極地探索、發現,并樂于解決問題,讓他們在操作的過程中獲得發展。
遵循綱要中:方法手段注重操作性、感受性、體驗性。(幼兒身心發展特點)。
三、說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了完成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顒訙蕚浔仨毰c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同時也為了活動開展得更精彩,所以我作了以下的活動準備:
1、創設玩具城(有汽車、三輪車、自行車、摩托車人手各一輛)。
2、圓點卡、數字卡1-4,各種類型車的圖片(汽車、三輪車、自行車、摩托車、獨輪車、小推車)。
3、貼有各種類型車圖片的小紙盒(若干個)。
貼有雙面膠的小圓點(若干個)。
四、說教法、學法。
這一活動的教學對象是小班幼兒。他們年齡小、好玩、愛玩、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愛好、充分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情境學習法、觀察法、操作法、游戲法進行教學,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充分發揮學習的積極性、參與性。
1、情境學習法:為了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在開始部分我設置了去小貓咪開的“玩具城”做客,布置了各種玩具車,讓幼兒仿佛身臨其境,興趣盎然。
2、觀察法:讓孩子們先自由觀察、再由教師帶領逐一觀察,讓幼兒在觀察過程中,積極思考、發現問題。
3、操作法:為了鞏固所學知識、加深幼兒印象與認識,在第三環節,我讓幼兒給各種類型的車裝上相應的輪子。讓每個幼兒都參與其中,自己動手體驗和創造學習的快樂。
4、游戲法:愛玩是孩子的天****化數學也必不可少。在活動中,我用了送玩具車回家,看誰送得對的游戲,讓孩子在游戲中輕松愉快的學習。
為了更好地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本活動自始至終讓幼兒探索性發現問題,使幼兒一直處于活躍、積極的學習態度,通過讓幼兒看看、玩玩、說說、粘粘等形式來動眼、動腦、動口、動手,引導幼兒自己體驗學習的樂趣。激發幼兒大膽思考和積極創造的能力,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
五、說活動過程。
《綱要》提出:“在教學活動中要充分體現幼兒的主體地位,教師為主導作用,要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做法和說法,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觀察性、操作***流性”。
為了體現《綱要》精神,我采用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過程,整個活動過程一共分為五個環節來進行。
1、玩玩具車,激發幼兒興趣,初步感知4以內的數量。
為了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我布置了各種玩具車的“玩具城”,并設置了去小貓咪開的“玩具城”做客情境,讓幼兒仿佛身臨其境,興趣盎然,樂于玩中去學習。這樣即符合了小班幼兒活潑好動的年齡特點,又把幼兒的情結調動了起來,并能初步去感知4以內的數量。
2、通過說說、看看、送送,初步學習點數4以內的數量。
此環節在說說、看看中發現問題,教師有目的地提出問題后,幼兒通過記憶、說說發現問題,即原來車子的輪子還有不一樣的呢,再由教師引導逐一觀察。汽車有4個輪子,三輪車有3個輪子,自行車有2個輪子,小推車有1個輪子,并初步學習點數4以內的數量。為了不使此環節的單一性,我還設計了一個小游戲“送玩具車回家”請幼兒根據圓點和數字說出是誰的家,然后按輪子的數量把相應的車送回家去,讓幼兒在操作中鞏固對數量的認識。
3、操作活動:裝輪子,進一步鞏固對數量的認識。
此環節中,為每個孩子提供了一個自主的氛圍,準備了豐富、多樣的可操作性材料(貼有各種類型車圖片的小紙盒和貼有雙面膠的小圓片)給各種類型的車子粘貼上相應的輪子。讓幼兒在操作游戲活動中,進一步鞏固對數量的認識,同時培養了幼兒動眼、動腦、動手的能力。
4、小結。
表揚小朋友們的聰明、能干,幫了小貓咪一個大忙,把裝好輪子的車子給小貓咪送去,體驗成功的快樂!
總之,整個活動設計,結構科學合理,循序漸進,能很好地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也充分發揮了幼兒的主體作用,也使幼兒的自身需求在提煉、升華。其實,在我們的教學中,只要傳遞者肯下功夫,不僅能實現自己的教育目的,而且還能使每個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您現在正在閱讀的北師大版數學《看一看(一)》教學反思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北師大版數學《看一看(一)》教學反思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學習有興趣,才能取得好的效果。為了讓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本節課教學中,我就特別重視情境的創設。課一開始,通過請小助手、猜一猜等活動,使學生生活情境和數學知識潛移默化的結合起來,增強了學生的興趣,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練習時,創設了拍照游戲的游戲情境,通過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不同形狀猜測物體,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也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興趣。這節課中,學生被很多的生動有趣的情境調動著,因此學習興趣一直很濃厚。
注重體驗教學,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過程。體驗教學作為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的一條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被動為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精神,并通過勤于動手、樂于探究的多種形式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體驗科學的`過程和方法,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學中我盡可能給學生提供觀察、思考的機會;參與、表現的機會,注意學生的親身體驗。學生經歷了親身體驗后,進一步感知到:站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圖像是不一樣的。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活動中交流,同時對自己的感悟加以驗證。
猜想驗證,促進知識形成。猜想,已經成為學生當今學習數學的一種重要方式,從心理學角度看,是一項思維活動,是學生有方向的猜測與判斷,包含了理性的思考和直覺的推斷;從學生的學習過程來看,猜想是學生有效學習的良好準備,它包含了學生從事新的學習或實踐的知識準備、積極動機和良好情感。
本節課教學中,我就給學生創造了猜想的過程。首先,在新授課的教學中,設計了猜一猜環節。當學生明確了長方體的三個面之后,讓學生猜想,你站在一個位置上不動,最多只能看到幾個面。學生根據已有知識或經驗,對要研究的問題做出逼近結論方向的猜想。學生的思維是活躍的,想象力是豐富的,因此答案也是五花八門的,在這樣的猜想中,發散了學生思維,培養了思維的靈活性。
本節課教學中也有一些不足地方:
1、一位同學在桌子一個角的位置觀察長方體時,讓學生說出:這三個面的名字。這里忽略了學生是站在桌角的位置,所以,使得學生無從說起。
2、通過課后測查我發現,學生們能夠正確區分歡歡的不同方向看到圖片的時候,在區分前后兩張圖片時,100%的同學判斷正確,但是在區分左右兩張圖片時,判斷正確的同學占75.7%,也就是說,還有將近四分之一的同學在區分左右的時候還有困難,在重新備課時,要在這個地方進行調整。
3、觀察祝福箱、講臺,放得再慢一點,先想象一下,站在什么位置你能看到一個面?兩個面?三個面?讓學生先猜測,再驗證。
在今后教學中,我要更加深入研究。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用常用的方法來比較兩個物體的長與短。
2.學習對應排列相關物體,初步獲得對應的經驗。
活動準備:
1.筆、小棒、吸管、筷子等實物若干(長短比較明顯)。
2.《數數玩玩》第1頁,油畫棒若干。
活動過程:
1.出示兩支長短不一的筆,讓幼兒來比較它們的長和短。
3.讓幼兒用想到的好辦法來比較長、短不一的.吸管、筷子、小棒等物體。
提醒幼兒在比較它們的長短時,要將一端對齊(上下或者左右)進行比較。
4.帶領幼兒打開《數數玩玩》。
啟發幼兒觀察格子中的兩個物體,比一比,它們有什么不一樣?
找出比較長的東西,用紅筆圈起來,找出比較短的東西,用綠筆圈起來。
(如果這個要求對于幼兒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可以適當降低要求,只要幼兒找出長的東西或者短的東西并給它圈起來就可以。)。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在日常生活中來比較物體的長和短。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2、教材分析、整合,及其地位作用。
本課教材內容《數一數(一)》,實際上就是對“千“的認識和感受,這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100以內數的基礎來學習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讓學生認識新的計數單位“千”,進一步感受位值的概念、數位間的十進關系,發展學生的數感。這是進一步學習“萬”及以上數的認識和多位數四則運算的基礎知識,因此一定要讓學生理解掌握。
本課內容是普通學校教材,主要針對的是普通學校學生,主要包括了四個知識點,第一個問題由撥計數器的情境出發,從序數的角度,由千以內的數和一千之間的關系引出對“千”的認識。第二個問題結合拼擺小方塊的活動,體會“個”、“十”、“百”、“千”之間的十進關系,直觀感受“千”的大小。第三個問題就是結合數數活動進一步感受“千”的意義,掌握三位數的數數方法。第四就是安排的“試一試”,集合估計和對比想象的活動,發展學生的數感。針對普通學生這是2課時的內容,第一課時安排解決前三個問題,這對于我們聽障學生來說課時容量太大,另外今天是微課只有30分鐘,尤其是第三個問題數數更是難點,遇到9加1變十、99加1變百、999加1變千時的轉化更是難點,所以本節課我只安排了第一和第二個問題,并且在教學第一個問題“千”的引入中加入“9加1變十、99加1變百、999加1變千”的內容,為學生下節課學習數數分散了難點,提前做好了鋪墊。
3、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認識新的計數單位“千”,體會“千”的由來,體會個、十、百、千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即“滿十進一”的道理,初步發展位值概念和數感;掌握千以內三位數的組成;在探究的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想象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過程與方法:
借助計數器的操作與的直觀演示活動,通過引導學生動手撥一撥、說一說、看一看、想一想、擺一擺、涂一涂等方法,使學生充分參與知識形成的過程,掌握學習的方法,從而形成技能。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生動、直觀的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并在活動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以上三個目標密切聯系,相輔相成。目標的確定適中,符合本班大部分學生的認知特點。
4、教學重點:
認識新的計數單位“千”,初步感受“千”的大小及意義;理解個、十、百、千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
本課緊緊圍繞著重點,通過誘導準備、新知探究、遷移運用三個主要環節,讓學生理解掌握本課的重點知識。
5、教學難點:
計數單位“千”概念的建立與個、十、百、千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的理解。
因為“千”是新的計數單位,又比較大,尤其聽障學生在生活中對千以內的數接觸較少,缺乏感性認識,比較抽象,所以“千”概念的建立是本課的難點。另外學生對幾個幾的理解不夠清楚,表達能力也較差,所以對四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的理解也是本課的難點,不給定義,只需理解就可。
二、說學生:
本班共7名學生,年齡在9——15歲之間。整體上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的能力都較差,需要在老師的引導啟發下才能進行。其中a類生4名,有較強的學習意識,b類生3名,需要老師的不斷關注,1名學生聽力特別好,語言清晰能正常的溝通交流。
三、說教法和學法:
(一)本課教法主要是創設情境法、直觀演示法、誘導啟發法、講解法。
本課創設了生活圖畫情境與問題情境,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又激發了學生學習和探究的興趣;“千”概念的建立比較抽象,利用計數器與中方塊動畫的直觀演示,既直觀又生動,便于學生理解建立概念,同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成為學習的主人。三年級聽障學生理解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都很差,課堂上必須通過老師不停的誘導、啟發才能幫助他們解決問題、理解掌握所學知識。
(二)為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動過程中完善自己的想法,體驗樂趣,發展創造性。本課重視學生在實踐中的體驗和感受,讓學生動腦想、動手做、動口說,興趣盎然地進入最佳學習狀態。
為此我準備的教具、學具有:多媒體、計數器、方格圖等。
四、說教學設計:
本節課安排了五個環節。1、誘導準備;2、探究新知;3、遷移運用;4、回顧總結;5、拓展延伸。
(一)、誘導準備:
首先讓學生看圖讀話,感受生活中的大數,體會數學于生活,以及學習大數的必要性;其次順其自然的揭示出本課課題。
(二)、探究新知:
1、探究一:再添一個珠子是多少?
就是9——10,99——100,999——1000的變化過程。
本環節借助計數器上的撥珠活動,幫助學生從序數角度體會到“千”的由來,同時也強化了“滿十進一”的道理,這一環節有利于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位值概念的體會。同時這也是下一步學生具體數三位數時的一個難點,教學中我穿插了其他的幾十九加1、幾百幾十九加1的訓練,為下一步數數分散難點提前做好鋪墊。
2、探究二:里面有多少個?
教學時可先讓學生自己猜想,小組討論說說自己是怎么樣想的,然后進行匯報,最后在老師的帶領下集體觀察演示活動,依次得出結論。
然后讓學生觀察并感受一千個笑臉圖、一千元人民幣、一千米的長度(學生親身跑過)來進一步體會一千的大小以及生活中的應用。
本環節主要借助展示的數方塊活動讓學生認識“千”,建立“千”的概念,初步發展學生的數感,并在活動中讓學生理解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為今后學習三位數加減運算的計算方法做好鋪墊。
(三)、遷移運用:
主要安排了三道題:看圖說數、用圖擺數和填空題。
這一環節緊緊圍繞本課重點,讓學生進一步掌握三位數的組成、理解數位間的關系及變化,觀察性、操作性較強,學生比較有興趣,達到了理解鞏固所學知識的目的。
(四)、回顧總結:
在老師的引導下,讓學生自己說說通過本課學到了什么,這既是對本課知識的一個回顧總結,也是發展學生語言表達的極好方式。
(五)、拓展延伸:
1、布置拓展延伸題:你能從八百八十七數到一千嗎?
這是把下節教學內容布置給學生進行提前預習嘗試,為下節課學習做好鋪墊,也是考察學生能否用今天所學知識獨立解決新的問題。
2、布置作業,完成《練習冊》p16——18頁習題。
五、說板書設計:
一個一個的`數,10個一是一十。
十個十個的數,10個十是一百。
一百一百的數,10個一百是一千。
一、十、百、千都是計數單位。
主要展示三種數數方法,體現相鄰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體現了“千”概念建立的過程。板書內容色彩分明,重點突出,體現了知識的形成過程,一目了然,符合聾啞兒童以目代耳的認知特點。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本課是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下冊第三章《生活中的大數》第一節《數一數(一)》p19—20頁教學內容,在我校三年級使用。
2、教材分析、整合,及其地位作用。
本課教材內容《數一數(一)》,實際上就是對“千“的認識和感受,這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100以內數的基礎來學習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讓學生認識新的計數單位“千”,進一步感受位值的概念、數位間的十進關系,發展學生的數感。這是進一步學習“萬”及以上數的認識和多位數四則運算的基礎知識,因此一定要讓學生理解掌握。
本課內容是普通學校教材,主要針對的是普通學校學生,主要包括了四個知識點,第一個問題由撥計數器的情境出發,從序數的角度,由千以內的數和一千之間的關系引出對“千”的認識。第二個問題結合拼擺小方塊的活動,體會“個”、“十”、“百”、“千”之間的十進關系,直觀感受“千”的大小。第三個問題就是結合數數活動進一步感受“千”的意義,掌握三位數的數數方法。第四就是安排的“試一試”,集合估計和對比想象的活動,發展學生的數感。針對普通學生這是2課時的內容,第一課時安排解決前三個問題,這對于我們聽障學生來說課時容量太大,另外今天是微課只有30分鐘,尤其是第三個問題數數更是難點,遇到9加1變十、99加1變百、999加1變千時的轉化更是難點,所以本節課我只安排了第一和第二個問題,并且在教學第一個問題“千”的引入中加入“9加1變十、99加1變百、999加1變千”的內容,為學生下節課學習數數分散了難點,提前做好了鋪墊。
3、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認識新的計數單位“千”,體會“千”的由來,體會個、十、百、千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即“滿十進一”的道理,初步發展位值概念和數感;掌握千以內三位數的組成;在探究的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想象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過程與方法:
借助計數器的操作與課件的直觀演示活動,通過引導學生動手撥一撥、說一說、看一看、想一想、擺一擺、涂一涂等方法,使學生充分參與知識形成的過程,掌握學習的方法,從而形成技能。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生動、直觀的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并在活動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以上三個目標密切聯系,相輔相成。目標的確定適中,符合本班大部分學生的認知特點。
4、教學重點:
認識新的計數單位“千”,初步感受“千”的大小及意義;理解個、十、百、千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
本課緊緊圍繞著重點,通過誘導準備、新知探究、遷移運用三個主要環節,讓學生理解掌握本課的重點知識。
5、教學難點:
計數單位“千”概念的建立與個、十、百、千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的理解。
因為“千”是新的計數單位,又比較大,尤其聽障學生在生活中對千以內的數接觸較少,缺乏感性認識,比較抽象,所以“千”概念的建立是本課的難點。另外學生對幾個幾的理解不夠清楚,表達能力也較差,所以對四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的理解也是本課的難點,不給定義,只需理解就可。
二、說學生:
本班共7名學生,年齡在9——15歲之間。整體上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的能力都較差,需要在老師的引導啟發下才能進行。其中a類生4名,有較強的學習意識,b類生3名,需要老師的不斷關注,1名學生聽力特別好,語言清晰能正常的溝通交流。
三、說教法和學法:
(一)本課教法主要是創設情境法、直觀演示法、誘導啟發法、講解法。
本課創設了生活圖畫情境與問題情境,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又激發了學生學習和探究的興趣;“千”概念的建立比較抽象,利用計數器與課件中方塊動畫的直觀演示,既直觀又生動,便于學生理解建立概念,同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成為學習的主人。三年級聽障學生理解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都很差,課堂上必須通過老師不停的誘導、啟發才能幫助他們解決問題、理解掌握所學知識。
(二)為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動過程中完善自己的想法,體驗樂趣,發展創造性。本課重視學生在實踐中的體驗和感受,讓學生動腦想、動手做、動口說,興趣盎然地進入最佳學習狀態。
為此我準備的教具、學具有:多媒體課件、計數器、方格圖等。
四、說教學思路:
本節課安排了五個環節。1、誘導準備;2、探究新知;3、遷移運用;4、回顧總結;5、拓展延伸。
(一)、誘導準備:
首先讓學生看圖讀話,感受生活中的大數,體會數學來源于生活,以及學習大數的必要性;其次順其自然的揭示出本課課題。
(二)、探究新知:
1、探究一:再添一個珠子是多少?
就是9——10,99——100,999——1000的變化過程。
本環節借助計數器上的撥珠活動,幫助學生從序數角度體會到“千”的由來,同時也強化了“滿十進一”的道理,這一環節有利于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位值概念的體會。同時這也是下一步學生具體數三位數時的一個難點,教學中我穿插了其他的幾十九加1、幾百幾十九加1的訓練,為下一步數數分散難點提前做好鋪墊。
2、探究二:里面有多少個?
教學時可先讓學生自己猜想,小組討論說說自己是怎么樣想的,然后進行匯報,最后在老師的帶領下集體觀察課件演示活動,依次得出結論。
然后讓學生觀察并感受一千個笑臉圖、一千元人民幣、一千米的長度(學生親身跑過)來進一步體會一千的大小以及生活中的應用。
本環節主要借助課件展示的數方塊活動讓學生認識“千”,建立“千”的概念,初步發展學生的數感,并在活動中讓學生理解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為今后學習三位數加減運算的計算方法做好鋪墊。
(三)、遷移運用:
主要安排了三道題:看圖說數、用圖擺數和填空題。
這一環節緊緊圍繞本課重點,讓學生進一步掌握三位數的組成、理解數位間的關系及變化,觀察性、操作性較強,學生比較有興趣,達到了理解鞏固所學知識的目的。
(四)、回顧總結:
在老師的引導下,讓學生自己說說通過本課學到了什么,這既是對本課知識的一個回顧總結,也是發展學生語言表達的極好方式。
五、說教學過程。
最后,為了講清重、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課設定的目標,我簡短地介紹一下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設計。本節課我設置了五個環節,分別是情境創設—數學活動—應用拓展—鞏固深化—總結回歸。
1、情境創設:利用多媒體,在屏幕上展示動態的兒童樂園,一方面是為了切合教材,另一方面是知道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剛剛升入一年級的學生。對于第一節數學課,通過有音樂的ppt,以兒童樂園游玩作引子,能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從上課開始便能全心投入,進入一個最佳學習狀態。
2、數學活動:我設計了兩個小部分。一是初步感知。二是數數交流。首先在初步感知里,讓學生通過看圖,自由探索交流,目的是滿足其好奇心,讓他們能定下心來進入接下來的學習交流。二就是數數交流。就是讓他們從樂園里找出與老師手上卡片物體數量一致的物體。由于這是一年級的第一節數學課,剛接觸學生,所以并不馬上能說很了解他們的學習水平。于是在我的教案里,我設計了ab計劃。a計劃就是,如果答案有錯的話,說明有些同學還不沒掌握數數的方法。因此要展開討論,怎樣才能數得又對又快?讓學生思考,并請他們提議。最后總結一定要按順序數。b計劃就是,如果答案都全對的話,也不能太掉以輕心。因為這只能說明大家數數能力良好,但不一定就又對又快,因此設置一個“摘蘋果”游戲,增強趣味性的同時也能檢測學生數數能力,并訓練其數數速度。
3、應用拓展:應用拓展這環節的目標是讓學生運用點子圖來數數,并初步體會其對應關系。因此我把這環節分成兩個個小部分。一是大笨象難題。二是猜猜小圈圈。大笨象難題里,先在ppt里展示一只大象,然后又一只,最后不斷疊加到10只。讓他們數數。這是為了讓學生有更好的視覺刺激效果,從而引導他們把具象的東西轉化為抽象的東西來清點就更快更準。接下來馬上就是猜猜小圈圈。先是準備5張畫了圈的卡片,然后讓他們看看黑板上的10幅圖里,哪張圖片對應哪張卡片。在家教時發現學生作業上因為畫圈大小不一而被老師扣分。所以我接下來就弄個小變式。請學生上黑板前對應其余五張沒有圈圈卡的,補上圈圈。畫圈最后從他們畫圈的方法上加以指導,比如說圈圈都是多胞胎,個個都要一樣大小才好看等等。
4、鞏固深化:一年級的孩子注意力維持時間較短,約15到25分鐘。加上孩子才剛入學,則可能更難維持了。這時課上了一半,是注意力最易分散的時候。所以要采取適當的措施去維持。因此這里設計了一個火車鉆山洞的游戲,分組進行。運用游戲法,寓教于樂,既集中了學生注意力,又能鍛煉學生數學的口頭表達能力。
5、總結回歸:第一節數學課,讓學生喜歡上了就是一輩子的事情?,F在新課改對于數學其中的教學理念是數學生活化,因此上完本節課,就引導學生試著探索生活上的數學,讓學生從第一節課就能體會到數學的無處不在。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kouhaodaquan/52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