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計劃是指教師在一定時間內對教學工作進行規劃和安排的文件。如果你在編寫教學工作計劃時遇到困惑,不妨參考下面這些范文。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方差的定義和計算公式。
2.理解方差概念的產生和形成的過程。
3.會用方差計算公式來比較兩組數據的波動大小。
二.重點、難點和難點的突破方法:
1.重點:方差產生的必要性和應用方差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2.難點:理解方差公式。
3.難點的突破方法:
方差公式:s=[(-)+(-)+…+(-)]比較復雜,學生理解和記憶這個公式都會有一定困難,以致應用時常常出現計算的錯誤,為突破這一難點,我安排了幾個環節,將難點化解。
(1)首先應使學生知道為什么要學習方差和方差公式,目的不明確學生很難對本節課內容產生興趣和求知欲望。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多舉幾個生活中的小例子,不如選擇儀仗隊隊員、選擇運動員、選擇質量穩定的電器等。學生從中可以體會到生活中為了更好的做出選擇判斷經常要去了解一組數據的波動程度,僅僅知道平均數是不夠的。
(2)波動性可以通過什么方式表現出來?第一環節中點明了為什么去了解數據的波動性,第二環節則主要使學生知道描述數據,波動性的方法??梢援嬚劬€圖方法來反映這種波動大小,可是當波動大小區別不大時,僅用畫折線圖方法去描述恐怕不會準確,這自然希望可以出現一種數量來描述數據波動大小,這就引出方差產生的必要性。
(3)第三環節教師可以直接對方差公式作分析和解釋,波動大小指的是與平均數之間差異,那么用每個數據與平均值的差完全平方后便可以反映出每個數據的波動大小,整體的波動大小可以通過對每個數據的波動大小求平均值得到。所以方差公式是能夠反映一組數據的波動大小的一個統計量,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程度和課堂時間決定是否介紹平均差等可以反映數據波動大小的其他統計量。
三.例習題的意圖分析:
1.教材p125的討論問題的意圖:
(1).創設問題情境,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
(2).為引入方差概念和方差計算公式作鋪墊。
(3).介紹了一種比較直觀的衡量數據波動大小的方法——畫折線法。
(4).客觀上反映了在解決某些實際問題時,求平均數或求極差等方法的局限性,使學生體會到學習方差的意義和目的。
2.教材p154例1的設計意圖:
(1).例1放在方差計算公式和利用方差衡量數據波動大小的規律之后,不言而喻其主要目的是及時復習,鞏固對方差公式的掌握。
(2).例1的解題步驟也為學生做了一個示范,學生以后可以模仿例1的格式解決其他類似的實際問題。
四.課堂引入:
除采用教材中的引例外,可以選擇一些更時代氣息、更有現實意義的引例。例如,通過學生觀看奧運會劉翔勇奪110米欄冠軍的錄像,進而引導教練員根據平時比賽成績選擇參賽隊員這樣的實際問題上,這樣引入自然而又真實,學生也更感興趣一些。
五.例題的分析:
教材p154例1在分析過程中應抓住以下幾點:
1.題目中“整齊”的含義是什么?說明在這個問題中要研究一組數據的什么?學生通過思考可以回答出整齊即波動小,所以要研究兩組數據波動大小,這一環節是明確題意。
2.在求方差之前先要求哪個統計量,為什么?學生也可以得出先求平均數,因為公式中需要平均值,這個問題可以使學生明確利用方差計算步驟。
3.方差怎樣去體現波動大小?
這一問題的提出主要復習鞏固方差,反映數據波動大小的規律。
六.隨堂練習:
1.從甲、乙兩種農作物中各抽取1株苗,分別測得它的苗高如下:(單位:cm)。
甲:9、10、11、12、7、13、10、8、12、8;。
乙:8、13、12、11、10、12、7、7、9、11;。
問:(1)哪種農作物的苗長的比較高?
(2)哪種農作物的苗長得比較整齊?
測試次數12345。
段巍1314131213。
金志強1013161412。
參考答案:1.(1)甲、乙兩種農作物的苗平均高度相同;(2)甲整齊。
2.段巍的成績比金志強的成績要穩定。
七.課后練習:
1.已知一組數據為2、0、-1、3、-4,則這組數據的方差為。
2.甲、乙兩名學生在相同的條件下各射靶10次,命中的環數如下:
甲:7、8、6、8、6、5、9、10、7、4。
乙:9、5、7、8、7、6、8、6、7、7。
經過計算,兩人射擊環數的平均數相同,但ss,所以確定去參加比賽。
3.甲、乙兩臺機床生產同種零件,10天出的次品分別是()。
甲:0、1、0、2、2、0、3、1、2、4。
乙:2、3、1、2、0、2、1、1、2、1。
分別計算出兩個樣本的平均數和方差,根據你的計算判斷哪臺機床的性能較好?
4.小爽和小兵在10次百米跑步練習中成績如表所示:(單位:秒)。
如果根據這幾次成績選拔一人參加比賽,你會選誰呢?
4.=10.9、s=0.02;。
=10.9、s=0.008。
選擇小兵參加比賽。
2.了解倒數概念,會求給定有理數的倒數;。
3.通過將除法運算轉化為乘法運算,培養學生的轉化的思想;通過運算,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
(一)重點、難點分析。
本節教學的`重點是熟練進行運算,教學難點是理解法則。
1.有理數除法有兩種法則。法則1:除以一個數等于乘以這個數的倒數。是把除法轉化為乘法來解決問題。法則2是把有理數除法納入有理數運算的統一程序:一確定符號;二計算絕對值。如:按法則1計算:原式;按法則2計算:原式。
2.對于除法的兩個法則,在計算時可根據具體的情況選用,一般在不能整除的情況下應用第一法則。如;在有整除的情況下,應用第二個法則比較方便,如;在能整除的情況下,應用第二個法則比較方便,如,如寫成就麻煩了。
(二)知識結構。
(三)教法建議。
1.學生實際運算時,老師要強調先確定商的符號,然后在根據不同情況采取適當的方法求商的絕對值,求商的絕對值時,可以直接除,也可以乘以除數的倒數。
2.關于0不能做除數的問題,讓學生結合小學的知識接受這一認識就可以了,不必具體講述0為什么不能做除數的理由。
3.理解倒數的概念。
(1)根據定義乘積為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即:,則互為倒數。如:,則2與,-2與互為倒數。
(2)由倒數的定義,我們可以得到求已知數倒數的一種基本方法:即用1除以已知數,所得商就是已知數的倒數。如:求的倒數:計算,-2就是的倒數。一般我們求已知數的倒數很少用這種方法,實際應用時我們常把已知數看作分數形式,然后把分子、分母顛倒位置,所得新數就是原數的倒數。如-2可以看作,分子、分母顛倒位置后為,就是的倒數。
(3)倒數與相反數這兩個概念很容易混淆。要注意區分。首先倒數是指乘積為1的兩個數,而相反數是指和為0的兩個數。如:,2與互為倒數,2與-2互為相反數。其次互為倒數的兩個數符號相同,而互為相反數符號相反。如:-2的倒數是,-2的相反數是+2;另外0沒有倒數,而0的相反數是0。
4.關于倒數的求法要注意:
(1)求分數的倒數,只要把這個分數的分子、分母顛倒位置即可.
(2)正數的倒數是正數,負數的倒數仍是負數.
(3)負倒數的定義: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負倒數.
根據上述教材結構特點與教學重、難點,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結合新課改理念,特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掌握了什么樣的項是同類項的基礎上,通過具體情境探究得出同類項可以合并,并形成合并同類項的法則。
(2)、能運用合并同類項的法則進行合并同類項。
2.能力目標。
(1)、通過具體情境的觀察、思考、類比、探索、交流和反思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分類思想,使學生掌握研究問題的方法,從而學會學習。
(2)、通過具體情境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挖掘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使數學生活化,生活數學化。會利用合并同類項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通過知識梳理,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3.德育目標。
(1)、通過由數的加減推廣到同類項的合并,可以培養學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維認知規律。
(2)、通過具體情境的探索、交流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團體合作精神和積極參與、勤于思考意識。
4.美育目標。
通過合并同類項,學生們能明顯地感覺到數學的形式美、簡潔美,感悟到學數學是一種美的享受,愛學、樂學數學。
二、教學方法、手段。
1.教學設想。
突出以學生的“數學活動”為主線,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與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2.教學方法。
利用引導發現法、討論法,引導學生從具體生活情境及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提出問題與學生共同探索、學生與學生共同探索,以調動學生求知欲望,培養探索能力、創新意識。
3.教學手段。
利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觀察、探索、發現、歸納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激活學生思維,以利于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新課標提倡教學中要重視現代教育技術、要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讓學生掌握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主動去獲得新的知識,學會獲取知識的方法,因而在教學中創設情境讓學生樂意并全身心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
三、學法指導。
(一)知識我先懂:
方差:設有n個數據,各數據與它們的平均數的差的平方分別是。
我們用它們的平均數,表示這組數據的方差:即用。
來表示。
給力小貼士:方差越小說明這組數據越。波動性越。
(二)自主檢測小練習:
1、已知一組數據為2、0、-1、3、-4,則這組數據的方差為。
2、甲、乙兩組數據如下:
甲組:1091181213107;。
乙組:7891011121112.
分別計算出這兩組數據的極差和方差,并說明哪一組數據波動較小.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以及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方面有獨特的意義,同時,對后續教學內容起到奠基作用。
2:教育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a)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應用題的一個重要步驟是根據題意找出相等關系,然后列出方程,關鍵在于分析已知未知量之間關系及尋找相等關系。
(b)。
通過和;差;倍;分的量與量之間的分析以及公式中有一個字母表示未知數,其余字母表示已知數的情況下,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簡單的應用題。
(2)能力目標:
通過教學初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綜合歸納整理的能力,以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3)思想目標:
通過對一元一次方程應用題的教學,讓學生初步認識體會到代數方法的優越性,同時滲透把未知轉化為已知的辯證思想,介紹我國古代數學家對一元一次方程的研究成果,激發學生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決心為實現社會主義四個現代化而學好數學的思想;同時,通過理論聯系實際的方式,通過知識的應用,培養學生唯物主義的思想觀點。
3:重點,難點以及確定的依據:
根據題意尋找和;差;倍;分問題的相等關系是本課的重點,根據題意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是本課的難點,其理論依據是關鍵讓學生找出相等關系克服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這一難點,但由于學生年齡小,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弱,對理論聯系實際的問題的理解難度大。
1:學生初學列方程解應用題時,往往弄不清解題步驟,不設未知數就直接進行列方程或在設未知數時,有單位卻忘記寫單位等。
2:學生在列方程解應用題時,可能存在三個方面的困難:
(1)抓不準相等關系;。
(2)找出相等關系后不會列方程;。
(3)習慣于用小學算術解法,得用代數方法分析應用題不適應,不知道要抓怎樣的相等關系。
3:學生在列方程解應用題時可能還會存在分析問題時思路不同,列出方程也可能不同,這樣一來部分學生可能認為存在錯誤,實際不是,作為教師應鼓勵學生開拓思路,只要思路正確,所列方程合理,都是正確的,讓學生選擇合理的思路,使得方程盡可能簡單明了。
4:學生在學習中可能習慣于用算術方法分析已知數與未知數,未知數與已知數之間的關系,對于較為復雜的應用題無法找出等量關系,隨便行事,亂列式子。
5: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不重視分析等量關系,而習慣于套題型,找解題模式。
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而實現教學目標。我在教學過程中擬計劃進行如下操作:
1:“讀(看)——議——講”結合法。
2:圖表分析法。
3:教學過程中堅持啟發式教學的原則。
教學的理論依據是:
1:必須先明確根據應用題題意列方程是重點,同時也是難點的觀點,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抓住關鍵,克服難點,正確列方程弄清楚題意,找出能夠表示應用題全部含義的一個相等關系,并列出代數式表示這相等關系的左邊和右邊。為此,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明確知曉解題步驟,通過例1可以讓學生大致了解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的方法。
2: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仔細審題,認真閱讀例題的內容提要,弄清題意,找出能夠表。
示應用題全部含義的一個相等關系,分析的過程可以讓學生只寫在草稿上,在寫解的過程中,要求學生先設未知數,再根據相等關系列出需要的代數式,再把相等關系表示成方程形式,然后解這個方程,并寫出答案,在設未知數時,如有單位,必須讓學生寫在字母后,如例1中,不能把“設原來有x千克面粉”寫成“設原來有x”。另外,在列方程中,各代數式的單位應該是相同的,如例1中,代數式“x”“—15%x”“42500”的單位都是千克。在本例教學中,關鍵在于找出這個相等關系,將其中涉及待求的某個數設為未知數,其余的數用已知數或含有已知數與未知數的代數式表示,從而列出方程。在例1中的相等關系比較簡單明顯,可通過啟發式讓學生自己找出來。在例1教學中同時讓學生鞏固解一元一次方程應用題的五個步驟,特別是第2步是關鍵步驟。
一、注重預習,指導自學。
我個人認為,預習應該來說在初中階段還是占有比較重要的地位的,而在小學階段一般不那么重視,因此,到了初一大多數學生不會預習,即使預習了,也只是將課文從頭到尾讀一遍。在指導學生預習時應要求學生做到:一粗讀,首先大致瀏覽教材的有關內容,掌握本節知識的概貌。二細讀,對重要概念、公式、法則、定理反復閱讀、體會、思考,注意知識的形成過程,對難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記號,多問些“為什么”,以便帶著疑問去聽課。方法上可采用隨課預習或單元預習。預習前教師先布置預習提綱,使學生有的放矢。課堂上帶著自己的問題聽老師講課,這樣可以有目的的學習,提高課堂的有效時間。
二、認真聽講,會記筆記。
課堂聽講很重要,認真聽課可以事半功倍。由于課前進行了充分復習,對本節課還有不理解的地方,那么在老師的講課過程中,看老師是如何講解這個知識點的,對比一下自己在預習過程自己存在的障礙。
對于自己已經理解的知識點也要認真聽課,加深記憶,看老師有什么獨到之處,對老師強調的地方更應該引起自己的注意。初一學生一般不會合理記筆記,通常是教師黑板上寫什么學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記”
代替“聽”和“思”。有的筆記雖然記得很全,但收效甚微。因此在作筆記時注意:記筆記服從聽講,要掌握記錄時機;記要點、記疑問、記解題思路和方法;記小結、記課后思考題。記筆記是為了更好地總結和復習,切忌在課堂上一味抄寫老師的板書。
三、先復習后做作業。
首先應樹立正確的作業觀,不要為完成作業而完成作業,作業是為了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讓老師了解學生存在的問題。而許多同學做作業時,通常是拿起題就做,一旦遇到困難了,才又回過頭來翻書、查筆記,這是一種不良的習慣。做作業的第一步應是先復習有關的知識。復習時可以采取“過電影”的方式,在頭腦中搜索一下課堂上老師所講解的知識,努力將所學知識回憶起來。若實在回憶不起來,再翻開課本或筆記閱讀對照,通過這種方式將所學知識溫習一遍,做到心中有數后再去做作業。做完題后,應該從頭到尾仔細瀏覽一遍,檢查一下解題的步驟、思路是否正卻。
一、教學目標:
1、理解極差的定義,知道極差是用來反映數據波動范圍的一個量。
2、會求一組數據的極差。
二、重點、難點和難點的突破方法。
1、重點:會求一組數據的極差。
2、難點:本節課內容較容易接受,不存在難點。
三、例習題的意圖分析。
教材p151引例的意圖。
(1)、主要目的是用來引入極差概念的。
(2)、可以說明極差在統計學家族的角色——反映數據波動范圍的量。
(3)、交待了求一組數據極差的方法。
四、課堂引入:
引入問題可以仍然采用教材上的“烏魯木齊和廣州的氣溫情”為了更加形象直觀一些的反映極差的意義,可以畫出溫度折線圖,這樣極差之所以用來反映數據波動范圍就不言而喻了。
五、例習題分析。
本節課在教材中沒有相應的例題,教材p152習題分析。
問題1可由極差計算公式直接得出,由于差值較大,結合本題背景可以說明該村貧富差距較大。問題2涉及前一個學期統計知識首先應回憶復習已學知識。問題3答案并不,合理即可。
六、隨堂練習:
1、一組數據:473、865、368、774、539、474的極差是,一組數據1736、1350、-2114、-1736的極差是.
2、一組數據3、-1、0、2、x的極差是5,且x為自然數,則x=.
3、下列幾個常見統計量中能夠反映一組數據波動范圍的是()。
a.平均數b.中位數c.眾數d.極差。
4、一組數據x、x…x的極差是8,則另一組數據2x+1、2x+1…,2x+1的極差是()。
a.8b.16c.9d.17。
答案:1.497、38502.43.d4.b。
七、課后練習:
1、已知樣本9.9、10.3、10.3、9.9、10.1,則樣本極差是()。
a.0.4b.16c.0.2d.無法確定。
a.87b.83c.85d無法確定。
3、已知一組數據2.1、1.9、1.8、x、2.2的平均數為2,則極差是。
4、若10個數的平均數是3,極差是4,則將這10個數都擴大10倍,則這組數據的平均數是,極差是。
5、某活動小組為使全小組成員的成績都要達到優秀,打算實施“以優幫困”計劃,為此統計了上次測試各成員的成績(單位:分)。
90、95、87、92、63、54、82、76、55、100、45、80。
計算這組數據的極差,這個極差說明什么問題?
將數據適當分組,做出頻率分布表和頻數分布直方圖。
引例:問題:從甲、乙兩種農作物中各抽取10株苗,分別測得它的苗高如下:(單位:cm)。
甲:9、10、10、13、7、13、10、8、11、8;。
乙:8、13、12、11、10、12、7、7、10、10;。
問:(1)哪種農作物的苗長的比較高(我們可以計算它們的平均數:=)。
(2)哪種農作物的苗長得比較整齊?(我們可以計算它們的極差,你發現了)。
歸納:方差:設有n個數據,各數據與它們的平均數的差的平方分別是。
我們用它們的平均數,表示這組數據的方差:即用來表示。
(一)例題講解:
測試次數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
段巍1314131213。
金志強1013161412。
給力提示:先求平均數,在利用公式求解方差。
(二)小試身手。
1、.甲、乙兩名學生在相同的條件下各射靶10次,命中的環數如下:
經過計算,兩人射擊環數的平均數是,但s=,s=,則ss,所以確定。
去參加比賽。
1、求下列數據的眾數:
(1)3,2,5,3,1,2,3(2)5,2,1,5,3,5,2,2。
能判斷一個數是正數還是負數,能用正數或負數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借助生活中的實例理解有理數的意義,體會負數引入的必要性和有理數應用的廣泛性.
培養學生積極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1.重點:正確理解負數的意義,掌握判斷一個數是正數還是負數的方法.
2.難點:正確理解負數的概念.
3.關鍵:創設情境,充分利用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加深對負數意義的理解.
教具準備。
投影儀.
教學過程。
我們知道,數是人們在實際生活和生活需要中產生,并不斷擴充的.人們由記數、排序、產生數1,2,3,…;為了表示“沒有物體”、“空位”引進了數“0”,測量和分配有時不能得到整數的結果,為此產生了分數和小數.
在生活、生產、科研中經常遇到數的表示與數的運算的問題,例如課本第2頁至第3頁中提到的四個問題,這里出現的.新數:-3,-2,-2.7%在前面的實際問題中它們分別表示:零下3攝氏度,凈輸2球,減少2.7%.
(1)、像-3,-2,-2.7%這樣的數(即在以前學過的0以外的數前面加上負號“-”的數)叫做負數.而3,2,+2.7%在問題中分別表示零上3攝氏度,凈勝2球,增長2.7%,它們與負數具有相反的意義,我們把這樣的數(即以前學過的0以外的數)叫做正數,有時在正數前面也加上“+”(正)號,例如,+3,+2,+0.5,+,…就是3,2,0.5,,…一個數前面的“+”、“-”號叫做它的符號,這種符號叫做性質符號.
(2)、中國古代用算籌(表示數的工具)進行計算,紅色算籌表示正數,黑色算籌表示負數.
(3)、數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但0是正數與負數的分界數.
(4)、0可以表示沒有,還可以表示一個確定的量,如今天氣溫是0℃,是指一個確定的溫度;海拔0表示海平面的平均高度.
用正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5)、把0以外的數分為正數和負數,起源于表示兩種相反意義的量.正數和負數在許多方面被廣泛地應用.在地形圖上表示某地高度時,需要以海平面為基準,通常用正數表示高于海平面的某地的海拔高度,負數表示低于海平面的某地的海拔高度.例如:珠穆朗瑪峰的海拔高度為8844m,吐魯番盆地的海拔高度為-155m.記錄賬目時,通常用正數表示收入款額,負數表示支出款額.
(6)、請學生解釋課本中圖1.1-2,圖1.1-3中的正數和負數的含義.
(7)、你能再舉一些用正負數表示數量的實際例子嗎?
(8)、例如,通常用正數表示汽車向東行駛的路程,用負數表示汽車向西行駛的路程;用正數表示水位升高的高度,用負數表示水位下降的高度;用正數表示買進東西的數量,用負數表示賣出東西的數量.
課本第3頁,練習1、2、3、4題.
為了表示現實生活中的具有相反意義的量,我們引進了負數.正數就是我們過去學過的數(除0外),在正數前放上“-”號,就是負數,但不能說:“帶正號的數是正數,帶負號的數是負數”,在一個數前面添上負號,它表示的是原數意義相反的數.如果原數是一個負數,那么前面放上“-”號后所表示的數反而是正數了,另外應注意“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1.課本第5頁習題1.1復習鞏固第1、2、3題.
2.?難點關鍵:由實際問題列出的一元二次方程解出根后還要考慮這些根是否確定是實際問題的根.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學生活動:請同學獨立完成下列問題.
2
問題1.前面有關“執竿進屋”的問題中,我們列得方程x-8x+20=0。
列表:
問題2列表:
3
22。
果拋開實際問題,問題2中還有x=-11的解.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2
回過頭來看:x-8x+20=0有兩個根,一個是2,另一個是10,都滿足題意;但是,問題2中的x=-11的根不滿足題意.因此,由實際問題列出方程并解得的根,并不一定是實際問題的根,還要考慮這些根是否確實是實際問題的解.
2
例1.下面哪些數是方程2x+10x+12=0的根?-4,-3,-2,-1,0,1,2,3,4.
分析:要判定一個數是否是方程的根,只要把其代入等式,使等式兩邊相等即可.
2
解:將上面的這些數代入后,只有-2和-3滿足方程的等式,所以x=-2或x=-3是一元二次方程2x+10x+12=0的兩根.
2
22。
練習: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1)x+x+a-1=0的一個根為0,則求a的值。
點撥:如果一個數是方程的根,那么把該數代入方程,一定能使左右兩邊相等,這種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經常用到,同學們要深刻理解.
例3.你能用以前所學的知識求出下列方程的根嗎?
222。
(1)x-64=0(2)3x-6=0(3)x-3x=0。
三、鞏固練習。
教材思考題練習1、2.
四、歸納小結(學生歸納,老師點評)本節課應掌握:
(1)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概念;。
(2)要會判斷一個數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1.教材復習鞏固3、4綜合運用5、6、7拓廣探索8、9.2.選用課時作業設計.
1.進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數的意義,會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
2.經歷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實際問題數量關系的過程,體會從具體到抽象的認識過程,發展符號意識.
進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數的意義,會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
分析題目中的數量關系,用式子表示數量關系.
(設計者:)。
一、創設情境明確目標。
青藏鐵路線上,在格爾木到拉薩之間有一段很長的凍土地段.列車在凍土地段的行駛速度是100km/h,列車在凍土地段的行駛時,根據已知數據求出列車行駛的路程.
(1)2h行駛的路程是多少?3h呢?th呢?
(2)字母t表示時間有什么意義?如果用v表示速度,列車行駛的路程是多少?
(3)回顧以前所學的知識,你還能舉出用字母表示數或數量關系的例子嗎?
二、自主學習指向目標。
自學教材第54至55頁,完成下列問題:
1.假設列車的行駛速度是100km/h,根據路程、速度、時間之間的關系:路程=速度×時間,請寫出:
(1)列車2h行駛的路程為__200__km.
(2)列車3h行駛的路程為__300__km.
(3)列車th行駛的路程為__100t__km.
2.在含有字母的式子中如果出現乘號,通常將乘號寫作__?__或__省略不寫__.
三、合作探究達成目標。
用字母表示數。
活動一:(1)蘋果原價是每千克p元,按8折優惠出售,用式子表示現價;。
(2)某產品前年的產量是n件,去年的產量是前年產量的m倍,用式子表示去年的產量;。
(3)一個長方體包裝盒的長和寬都是acm,高是hcm,用式子表示它的體積;。
(4)用式子表示數n的相反數.
本學期我擔任初三、()兩個班的數學教學工作,從學生的入學成績上看,兩班學生的數學基礎很差,所以本學期的教學任務非常艱巨,但我仍有信心迎接這個新挑戰。為了能更出色地完成教學任務,特制定計劃如下:。
一、本學期教材分析,學生現狀分析。
本學期教學內容是人教版九年級上教材,內容與現實生活聯系非常密切,知識的綜合性也較強,教材為學生動手操作,歸納猜想提供了可能。觀察、思考、實驗、想一想、試一試、做一做等,給學生留有思考的空間,讓學生能更好地自主學習。因此對每一章的教學都要體現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要求老師成為學生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在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促使學生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數學知識、技能、思想、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扎實基礎上提高他們解題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二.確立本學期的教學目標及實施目標的具體做法。本學期的教學目標是九年級(上)共五章內容,力求學生掌握基礎的同時提高他們的動手操的能力,概括的能力,類比猜想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就學生目前的狀態,究其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學習態度不夠端正;二是智能上存在差異;三是學習方法不科學。兩極分化嚴重。所以我準備具體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掌握學生心理特征,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這些學生由于基礎非常差,導致他們惰學、厭學,鑒于這些心理特征,教師必須十分重視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有目的地時時地向學生介紹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還要想辦法讓學生親身體驗生活離開數學知識將無法進行。從而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知識的直接興趣,數學第一章內容的正確把握能較好地做到這些。同時在言行上,教師要切忌傷害學生的自尊心。
(二)努力提高課堂40分鐘效率。
(1)在教師這方面,首先做到要通讀教材,駕奴教材,認真備課,認真備學生,認真備教法,對所講知識的每一環節的過渡都要精心設計。給學生出示的問題也要有層次,有梯度,哪些是獨立完成的,哪些是小組合作完成的,知識的達標程度教師更要掌握。同時作業也要分層次進行,使優生吃飽,差生吃好。
課堂教學與數學改革是相鋪相成的,做好教學研究能更好地為課堂教學服務。本學期將積極參加學校和備課組的各項教研活動,撰寫“教學隨筆”和“教學反思”。本人決定與學校同組的老師共同探討教學。
四、繼續教育計劃:。
繼續教育是提高教師基本技能的重要途徑。本學期我積極參與校內外組織的各項繼續教育,努力提升教育教學水平。
1、通過網絡繼續教育培訓,學習新教育理念,不斷完善教育教學方式。
2、閱讀有關新課程的書籍,做好讀書筆記;。
總之,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任務還有很多,需要在今后的實際工作中進一步補充和完善。初三是中學階段最為關鍵的一年,那么教師應該如何制定教學計劃幫助同學們進一步提高數學成績呢?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北師大九年級數學教學教學計劃,一起來看看吧。
1.用分式表示生活中的一些量.
2.分式的基本性質及分式的有關運算法則.
3.分式方程的概念及其解法.
4.列分式方程,建立現實情境中的數學模型.
(二)能力訓練要求。
1.使學生有目的的梳理知識,形成這一章完整的知識體系.
2.進一步體驗“類比”與“轉化”在學習分式的基本性質、分式的運算法則及其分式方程解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3.提高學生的歸納和概括能力,形成反思自己學習過程的意識.
(三)情感與價值觀要求。
使學生在總結學習經驗和活動經驗的過程中,體驗因學習方法的大力改進而帶來的快樂,成為一個樂于學習的人.
一、指導思想。
初中數學是義務教育的一門主要學科。它是學習物理、化學、計算機等學科以及參加社會生活,生產和進一步學習的基礎。對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和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的形成有積極的作用。
教師要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生動具體的學習情境;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讓學生去說去做,逐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初步的應用意識。
二、教學理念。
數學教學應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學會學習,促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恰當評價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重視對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評價結果以定性描述的方式呈現;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三、學生情況分析。
本期任教九年級1班,共有學生34人?;A較好的同學有李勇富、何濤、張濤、何雪、屈卓等人;基礎較差的同學有謝成、庾映月、楊馨茹等同學。學生到九年級兩極分化現象較嚴重,基礎好的同學學習興趣大,進取心強,學習自覺主動;而基礎較差的同學學習興趣不濃,上課愛走神,參與意識弱,不愿動腦筋,對自己缺乏信心;處于中等成績的學生學習缺乏主動,需要不時鞭策、激勵。九年級的學生處于一個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了,有叛逆心理,自尊心強,初步展露自己個性的時期。
四、教材分析。
調整后第五冊的主要變化。
第5冊中,“二次根式”與“一元二次方程”屬于數與代數領域?!岸胃健痹堑?冊章數的開方的一節,現單獨成為一章,其內容更為完整合適。
“一元二次方程”是原有內容,基本保留,略作修改,更為完善。屬于空間與圖形領域的有“圖形的相似”與“解直角三角形”兩章。
“圖形的相似”原為第4冊,現后移,作為全等三角形的拓展,增加中位線一節,適當加強理性的數學邏輯推理成分,更好地實現合情推理與演繹推理的有機結合。
“解直角三角形”為原第4冊解直角三角形一章的后兩節,探索邊角關系,解決一些較為簡單的實際應用問題。
全書內容(含各章復習)與課時安排。
第22章“二次根式”-----------------8課時。
各章分析。
第22章二次根式。
教學目標與要求。
1.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理解二次根式有意義的條件和基本性質。2.了解二次根式的性質,并會用來化簡二次根式。
3.理解二次根式的乘除法法則,會進行簡單的二次根式的乘除運算。
教學目標與要求。
1.聯系一次方程、方程組和函數的基本知識,繼續探索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及其變化規律,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方程是刻畫現實世界的一個有效的數學模型.2.結合實例,讓學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聯系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經歷對一元二次方程各種解法的探索、歸納,理解和掌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想,體會數學學習中比較和轉化的思想方法.3.會用直接開平方法、因式分解法、配方法、公式法解簡單數字系數的一元二次方程,能進行估算和檢驗.4.能觀察和分析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并求解;能根據問題的實際意義檢驗和解釋所得的結果。
1.注意引導學生參與探索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體驗數學發現的過程.2.教學中需注重加深對于類比與轉化思想的認識和應用,及時對于探索所得的結果進行比較、驗證和歸納,培養提高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
盡力創設探究性學習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應用不同的解法、發表自己的意見;引導學生體會數學思想方法的作用,逐步養成主動探究和應用的習慣。
第24章圖形的相似。
教學目標與要求。
1.通過生活中的實例認識物體和圖形的相似.認識相似與軸對稱、平移、旋轉一樣,也是圖形之間的一種變換。
2.探索并確認相似圖形的性質,知道相似多邊形的對應角相等,對應邊成比例以及面積比的關系.3.了解線段的比、成比例線段的概念,會判斷已知線段是否成比例.了解黃金分割.4.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兩個三角形相似的條件,探索相似三角形的主要性質,即兩個相似三角形對應的高線、中線、角平分線、以及周長、面積的比與相似比的關系.5.能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質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6.了解圖形的位似,能利用位似的方法,將一個圖形放大和縮小.7.了解三角形和梯形的中位線定理、三角形重心的概念以及有關應用。
本章教學時間大約需要14課時,建議分配如下:
§24.1相似的圖形-----------------1課時。
§24.2相似圖形的性質-------------2課時。
§24.3相似三角形-----------------4課時。
§24.4中位線---------------------2課時。
§24.5畫相似圖形-----------------1課時。
§24.6圖形與坐標-----------------2課時。
1.線段比、成比例線段等基本概念和比例的基本性質是處理相似圖形問題的基礎,要求學生理解掌握。
1.教學中應重視讓學生通過探索、證明的數學學習過程,理解掌握三角形和梯形的中位線概念與性質。
教學目標與要求。
1.經歷由情景引出問題,探索掌握有關的數學知識內容,再運用于實踐的過程,培養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與能力。
2.知道30°、45°、60°角的三角函數值;會使用計算器由已知銳角求它的三角函數值,由已知三角函數值求它對應的銳角。
3.理解并掌握直角三角形邊角之間的關系。
4.能綜合應用直角三角形的邊角關系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課時安排。
本章的教學時間大約需要14課時,建議分配如下:
§25.1測量---------------------1課時。
§25.2銳角三角函數-------------3課時。
§25.3解直角三角形-------------6課時。
復習----------------------------2課時。
課題學習------------------------2課時§25.1測量。
課時安排。
1.回顧實驗結果,發現預測概率的可行性,體會概率值的頻率含義,溝通實驗概率與理論概率。2.會利用分析的方法(畫樹狀圖或列表),預測簡單情境下的一些事件發生的概率。3.在簡單的問題情景中,會用不同的工具(包括計算器)進行模擬實驗。
4.對同一個概率問題,能從分析哈實驗兩個角度加以解決,體會概率的含義。本節不少例題,都附有一些值得思考探索的問題,這些大都來自一線教學,來自于學生,有一定的普遍性,教學時應重視這些問題的討論和辨析,培養學生對于概率的正確認識。
4.樹狀圖和列表法是從分析角度解決一些較為簡單的隨機事件的概率的基本方法,應讓學生理解掌握。
§26.2模擬實驗。
五、教學目標與任務。任務:第22-26章的學習。
目標:及格率達40%,優秀率達15%。
六、教學措施。
本學期我擔任九年級1班的數學教學工作。針對學生基礎較差的具體情況,我采取的教學措施如下:
1.備好課。以學生為主體,創新、精心備課。爭取每節課前,與同組同仁們討論、研究確定教學的重點、難點、教學目標、教法、學法,甚至例題的選用,作業的布置等等,做到“五備”,讓每一節課上出實效,讓每位學生愉悅的獲得新知。
2.上好課。在備好課的基礎上,上好每一個45分鐘,提高45分鐘的效率。上課能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精講多練,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讓每一位同學都聽得懂,對部分基礎較差者要循序漸進,以選用的例題的難易程度不同,使每個學生能“吃”飽、“吃”好。3.注重課后反思。及時的將一節課的得失記錄下來,不斷積累教學經驗。對自己的工作情況及時總結,深入了解學生,也了解自己工作在學生中的接受情況,以完善自己的工作。
4.批好每一次作業。作業反映了一節課的效果如何,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如何,認真批改作業,使教師能迅速掌握情況,對癥下藥。
5.認真組織學生搞好知識檢查,認真組織每單元的自測,耐心輔導,讓學生穩打穩扎,一步一個腳印。鼓勵學生在學習上確定短期和長期目標,并努力去達到。
6.及時指導、糾錯,爭取面批、面授,今天的任務不推托到明日,珍惜時間。
7、好孩子是夸出來,所以對學生的點滴進步從不同的側面給予肯定和表揚,多鼓勵學生。
20160830。
化莊中學。
姚棟祥。
一、學生基本情況。
在學生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上,一部分學生能夠理解知識,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也較為清楚,但個別學生連簡單的基礎知識還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績較差。在學習能力上,一些學生課外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較差,向深處學習知識的能力沒有得到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邏輯思維能力,計算能力需要進一步加強,以提升學生的整體成績;在學習態度上,半數以上學生上課能全神貫注,積極的投入到學習中去,但有一部分學生缺乏學習數學的信心和毅力,根本就不學習數學,甚至不做數學作業。
二、本學期教學內容和教材特點。
本掌期教學內容,共計五章,第二十二章《二次根式》,本章通過平方根的有關性質的回顧建立了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質和運算法則,并在此基礎上學習根式的化簡、求值。第二十三章《一元二次方程》一章是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教材從與學生熟悉的實際情景出發,引入并展開有關知識,使學生體會到一元二次方程是反映現實世界數量關系和變化規律的一種重要的數學模型,并學會運用一元二次方程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具體問題。該章的最后,還設置了“實踐與探索”一小節,目的在于通過一兩個實例,與學生一起解剖分析,嘗試解決實際問題,逐步提高這種能力。第二十四章《圖形的相似》的主要內容是相似圖形的概念和性質、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應用、相似多邊形、位似變換。在本章學習之前,已經研究了圖形的全等以及圖形的一些變換,如平移、軸對稱、旋轉等,本章將在這些內容的基礎上研究相似三角形和相似多邊形的性質與判定,并進一步研究一種特殊的變換(位似變換),結合一些圖形性質的探索、證明等,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第二十五章《解直角三角形》,本章是在圖形相似的基礎上,充分運用圖形變換這一有效的數學工具探索發現直角三角形邊角的關系。第二十六章《隨機事件的概率》一章是在前幾冊統計內容的基礎上,引入概率的隨機事件的頻率,統計定義的概率,古典定義及特點的關系。通過學習,應初步具備概率的運算能力。利用概率的基本知識,能夠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概率論是研究現實世界中隨機現象規律性的科學,是近代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自然科學以及經濟工作中都有著廣泛的應用,具備一些概率論的基本知識對于經濟工作人員是十分必要的。由于學生剛剛接觸隨機事件的概率,對內容覺得新鮮和抽象,學習起來感到難。
三、教學工作目標和教學要求。
1、知識與技能。
(1)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符號的過程,認識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數,掌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數等進行描述。
(2)經歷探索物體與圖形的基本性質、變換、位置關系的過程,掌握圖形相似的基本性質,體會證明的必要性:掌握基本的推理技能。
(3)從事收集、描述、分析數據,作出判斷并進行交流的活動,感受抽樣的必要性,體會用樣本估計總體的思想,掌握必要的數據處理技能,進一步豐富對概率的認識,知道頻率與概率的關系,會計算一些事件發生的概率。
2、數學思考。
(1)能對具體情境中較大的數字信息作山合理的解釋和推斷,能用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函數刻畫事物間的相互芙系。
(2)在探索圖形的性質、圖形的位似變換以及平面圖形與空間幾何體的相互轉換等活動過程中,初步建立空間觀念,發展幾何直覺。
(3)能收集、選擇、處理數學信息,并作出合理的推斷或大膽的猜測。(4)能用實例對一些數學猜想作出檢驗,從而增加猜想的可信程度或推翻猜想。
(5)體會證明的必要性,發展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
3、解決問題。
(1)能結合具體情境發現并提出數學問題。
(2)嘗試從不同角度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決問題,嘗試評價不同方法之間的差異。
(3)體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與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4)能用文字、字母或圖表等清楚地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并解釋結果的合理性。
(5)通過對解決問題過程的反思.獲得解決問題的經驗。
4、情感與態度。
(1)樂于接觸社會環境中的數學信息,愿意談論某些數學話題,能夠在數學活動中發揮積極作用。
(2)敢于面對數學活動中的困難,并有獨立克服困難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有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3)體驗數、符號和圖形是有效地描述現實世界的重要手段,認識到數學是解決實際問題和進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了解數學對促進社會進步和發展人類理性精神的作用。
(4)認識通過觀察、實驗、歸納、類比、推斷可以獲得數學猜想,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性和創造性,感受證明的必要性、證明過程的嚴謹性以及結論的確定性。
(5)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對數學問題的討論,敢于發表自己的觀點,并尊重與理解他人的見解;能從交流中獲益。
四、教學重點、難點重點:(1)掌握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質、四則運算。(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并能用它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3)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質和判定定理并能用它進行簡單地推理證明。(4)掌握銳角三角函數的意義并能熟練地解直角三角形。(5)理解概率的意義,掌握用樹狀圖求隨機事件的概率,對實際問題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且初步能進行預測。
難點:(1)二次根式的四則混臺運算。(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列一無二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3)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質和判定定理進行推理證明。(4)求隨機事件的概率和對實際題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且初步能進行預測。
五、達到本學期教學目標要求將采取的具體措施和教學方法上的改革。
1、認真研讀新課程標準,鉆研新教材,根據新課程標準,擴充教材內容,認真上課,批改作業,認真輔導,認真制作考試試卷,讓學生學會認真學習。
2、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的興趣,給學生介紹數學家,數學史,介紹相應的數學趣題,給出數學課外思考題,激發學生的興趣。
3、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構建,營造民主、和諧、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氛圍,分享快樂的學習課堂,讓學生體會學習的快樂,享受學習。
4、運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指導教學,積極更新自己腦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將帶來不同的教育效果。
5、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助于學生穩步提高學習成績,發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彌補智力上的不足。
6、加強學生解題速度和準確度的培養訓練,在新授課時,凡是能當堂完成的作業,要求學生比速度和準確度,誰先完成誰就先交給老師批改,凡是做的全對的依次獲得前十名,以資鼓勵。
7、加強個別輔導,加強面批、面改,加強定式作業的訓練。并進行作業展覽,對作業書寫的好又全部正確的貼在學習園地中。
8、積極主動的與其他教師協同配合,認真鉆研教材,積極參加集體備課,不斷學習他人之長處。
9、認真搞好個別輔尋和作業當面批改。
10、抓好數學興趣小組活動,讓尖子生在數學小組活動中拓寬知識、增強能力。
11、搞好家校聯系,對思想上需要幫助且又必須與家長密切配合進行教育的學生,及時進行家訪,或者請家長到學校共同教育孩子。
六、達到本學期教學目標要求將采取的教改方法。
1、在二次根式性質的探索中采用采用發現法。
2、在二次根式運算法則的探索中采用自學輔導法。
3、在三角形相似條件的探索中采用自主探究法。
1、通過復習,加強統計觀念的培養。
2、使學生能對數據進行簡單分析,根據分析結果作出簡單的判斷與預測。
3、進一步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
4、進一步體會小數的含義,掌握小數的讀寫法,并能進行簡單的小數加、減法運算。
一、教學背景:
為了加強課堂教學,改進教學常規,保證教學的順利開展,完成初中上學期的數學教學,使其高效完成學科教學任務,特制定本教學計劃。
二、學術分析:
這學期我班成績一般。我們應該更加重視和鼓勵他們,讓基礎較差的學生掌握一些簡單的知識,提高他們的學習熱情,建立一支進取能干的學習團隊,讓所有的學生都能樹立明確的數學學習目的,形成良好的數學學習氛圍。
三、新課程要求:
初三數學按照九年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施。其目的是通過數學教學使每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最適合的發展。通過初三數學的教學,可以教育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運算能力、空間概念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逐步學會正確合理地操作,逐步學會觀察、分析、綜合、抽象和總結。會用歸納法和演繹法,類比進行簡單推理。讓學生了解數學的起源和實踐,反過來作用于實踐。
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逐步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實事求是的態度、頑強的學習毅力和獨立思考探索的新思路。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本學期學科知識在整個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書四章涵蓋了《數學課程標準》中“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實踐與綜合應用”三個領域,其中“二次函數”、“銳角三角形函數”的內容是基本初等函數的基礎知識,屬于“數與代數”領域。但它們分別與拋物線和直角三角形密切相關,也就是說這兩章的內容既涉及數量關系,又涉及圖形問題,能很好地體現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和方法?!跋嗨菩浴钡膬热輰儆凇翱臻g與圖形”領域,以相似三角形為核心,還包括“相似性”的轉化。本章最后一部分對初中所學的四種圖形變換(平移、軸對稱、旋轉、鏡像)進行了總結和綜合運用。
《投影與視圖》也屬于“空間與圖形”領域。這一章是一個應用性很強的內容。它從“從物畫”和“從像思”兩個方面體現了平面圖形與三維圖形的相互轉化,對培養空間想象力能起到重要作用。對于“實踐與綜合應用”領域的內容,這套教材不僅注重在每章的主體和習題中安排適當的內容,還采用“項目學習”和“數學活動”的安排方法,加強數學應用的體現。本書第29章安排了一門“制作三維模型”的科目,每章末尾安排了2~3個數學活動,通過這些活動滿足了與本書內容密切相關的“實踐與綜合應用”的要求。
五、四個單元章節:
二次函數。
本章主要研究二次函數的概念、形象和基本性質,從二次函數的角度看一維二次方程,用二次函數分析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這些內容分為三個部分。
本章的主要內容包括相似圖形的概念和性質、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相似三角形的應用實例以及圖像的變換。
本章主要內容包括:銳角三角形函數(正弦、余弦、正切),求解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函數是自變量為銳角時的三角函數,即定義域縮小后的三角函數。求解直角三角形在實踐中應用廣泛,銳角三角形函數為求解直角三角形提供了有效的工具。相似三角形的知識是學習銳角三角形函數的直接基礎,而勾股定理等內容在求解直角三角形時經常用到,所以這一章與第十八章“勾股定理”和“相似性”關系密切。
投影和視圖。
本章的主要內容包括投影和視圖的基本知識,一些基本幾何的三視圖,簡單三維圖形與其三視圖的相互轉換,以及根據三視圖制作三維模型的實踐活動。整章分為三節。
六、階段性測試或檢查方法及輔導措施:
(1)注重課后反思,及時記錄一節課的得失,積累教學經驗。
(2)批準每一項作業:作業體現一堂課的效果,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認真批改作業,讓老師快速掌握情況,對癥下藥。
(3)按時檢查學習成績,做到單元測試有效及時,試卷不能一蹴而就??纪暝?,典型錯誤馬上被學生想馬上知道答案的心理評價。
(4)及時指導和糾正:爭取面簽和面簽。今天的任務不要拖到明天,要一直爭取,牢牢把握初三的每一分鐘。課后反饋。對每個班級實施課后輔導,檢查漏洞,填補空缺。選擇合適的習題和試卷,及時批改作業,及時當面給學生指出問題,引導學生理解,不留難點,讓學生學到東西。
(5)積極與其他教師溝通,加強教研改革,提高教學水平。
(6)經常聽取學生的好的合理化建議。
(7)帶“兩端”。
文檔為doc格式。
。
2、掌握用樹狀圖和列表法計算涉及兩步實驗的隨機事件發生的概率。
3、通過實驗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在活動中發展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和能力。
進一步經歷用樹狀圖、列表法計算隨機事件發生的概率。
正確地利用列表法計算隨機事件發生的概率。
生:由幾名學生動手摸一摸。
(教師準備一個不透明的小袋子,里面裝有3個黑圍棋和2個白圍棋)。
師:在數學中,我們把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稱為事件發生的概率,如果事件發生的各種可能結果的可能性相同,結果總數為n(事件a發生的可能的結果總數為m),事件a發生的概率為。
如圖,三色轉盤,每個扇形的`圓心角度數相等,讓轉盤自由轉。
動一次,“指針落在黃色區域”的概率是多少?
師:結合定義作詳細分析,為兩個例題教學做準備。
(分析:轉盤中紅、黃、藍三種顏色所在的扇形面積相同,即指針落在各種顏色區域的可能性相同,所有可能的結果總數為,其中“指針落在黃色區域”的可能結果總數為。若記“指針落在黃色區域”為事件a,則。)。
設計說明:通過練習,讓學生及時回味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在學會數學的過程中會學數學。
例一,有甲、乙兩個相同的轉盤。讓兩個轉盤分別自由轉動一次,當轉盤停止轉動,求。
(1)轉盤轉動后所有可能的結果;
(2)兩個指針落在區域的顏色能配成紫色(紅、藍兩色混合配成)的概率;
(3)兩個指針落在區域的顏色能配成綠色(黃、藍兩色混合配成)或紫色的概率;
例題解析:
例1關鍵是讓學生學會分步思考的方法。
教師分析并讓學生學會畫樹狀圖(教師板演)。
任意拋擲兩枚均勻硬幣,硬幣落地后,
(1)寫出拋擲后所有可能的結果(用樹狀圖表示)。
(2)一正一反的概率是多少?(指定一名學生板演)。
例2:一個盒子里裝有4個只有顏色不同的球,其中3個紅球,1個白球。從盒子里摸出一個球,記下顏色后放回,并攪勻,再摸出一個球。
(1)寫出兩次摸球的所有可能的結果;
(2)摸出一個紅球,一個白球的概率;
(3)摸出2個紅球的概率;
師:你能用列表法來解嗎?
有沒有更簡單明了的方法?(學生應。
該有預習,能說出用列表法。)。
任意把骰子連續拋擲兩次,
(1)寫出拋擲后的所有可能的結果;
(2)朝上一面的點數一次為3,一次為4的概率。
(3)朝上一面的點數相同的概率。
(4)朝上一面的點數都為偶數的概率。
(5)兩次朝上一面的點數的和為5的概率。
1、嘗試實驗,獲得有關容量守恒的經驗。
2、樂意動手動腦探究水的變化,了解它的主要特性。
活動準備。
1、趣味練習:容量比較)。
2、標有刻度的瓶子,水,記錄紙,筆。
活動過程。
一、觀察提問。
1.出示趣味練習:容量比較。
教師:小朋友看一看這六瓶水是一樣多的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結:現在我們想辦法做一下實驗,比較一下水的多少吧。
二、實驗操作。
1、教師:用什么辦法驗證呢?怎么操作?
要求:實驗用的兩瓶水不能混在一起,實驗時動作慢一點,避免將水灑出影響實驗結果。
2、記錄實驗結果。
(1)高矮不同的兩只瓶子。
方法是通過比較水位的高低,我們可以看出瓶子的水是一樣的。
原來瓶子的高矮是不影響水的多少的。
(2)粗細不同的兩只瓶子小。
選擇兩個相同的空瓶,把裝在大小不同的瓶內的飲料倒入其中,比較出飲料一樣多。
方法,任選一個瓶子,將一瓶飲料倒入,用筆畫或粘紙條的方法做標記,
把飲料倒出后再將另一瓶飲料倒入該瓶,看飲料位置與原來留下的標記是否一致,
比較出飲料一樣多原來瓶子的粗細是不影響水的多少的。
(3)一只含內容物的的瓶子內容物為石子。
方法是取出瓶中石子,比較水位的高低。
內容物為海綿小結:方法是將海綿中的水擠回瓶中,比較水位的高低。
原來瓶子里面是否有物體是不影響水的多少的。
3、總結:瓶子的高矮、粗細、內含物是不影響水的多少的,這種現象就叫做容量守恒。
三、活動延伸。
想一想,如果把兩塊一樣重的橡皮泥塞進不同形狀的瓶子里,橡皮泥會變重嗎?
回去試試看吧!
1.經歷探索軸對稱圖形性質的過程,進一步體驗軸對稱的特點,發展空間觀察。
2.探索線段垂直平分線的性質,培養學生認真探究、積極思考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對軸對稱圖形性質的探索,促使學生對軸對稱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活動與探究的過程可以更大程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并使學生具有一些初步研究問題的能力。
教學。
教學計劃初三是很關鍵的一年,如何在這個階段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是數學教師應該考慮的問題。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希望對您有幫助。
篇一20xx年轉眼來臨,本學年既有新任務要完成還有復習更要兼顧,因此事非常重要的一個學期,要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探索有效教學新模式。
以課堂教學為中心,緊緊圍繞初中數學教材、數學學科"基本要求"進行教學,針對近年來中考命題的變化和趨勢進行研究,收集試卷,精選習題,建立題庫,努力把握中考方向,積極探索高效的復習途徑,力求達到減負、加壓、增效的目的,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力求中考取得好成績。通過數學課的教學,使學生切實學好從事現代化建設和進一步學習所必須的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一、學情分析:
本學年我帶九年級二班,學生上學期成績居全縣第四,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有部分學生成績下滑很明顯,學習習慣較差。做事慢慢騰騰,有幾個學生應該考優生的學生都沒有考到優生,如連清,趙熙,馬曉宇,李功奎,張信心,夏森,柯昭君,許鑫鑫,徐婷婷等,這些也許是老師督導不到位,也有少數學生自制能力較差,對自己要求不嚴,甚至自暴自棄。這些都需要針對不同情況采取相應措施,耐心教育。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的新內容只剩兩章:解直角三角形和投影。
四、教學目標:
1、在教學過程中抓住以下幾個環節:
(1)認真備課。認真研究教材及考綱,明確教學目標,抓住重點、難點,精心設計教學過程,重視每一章節內容與前后知識的聯系及其地位,重視課后反思,設計好每一節課的師生互動的細節。
(2)上好課:在備好課的基礎上,上好每一個45分鐘,提高45分鐘的效率,讓每一位同學都聽的懂,對部分基礎較差者要循序漸進,以選用的例題的難易程度不同,使每個學生能"吃"飽、"吃"好。
(3)注重課后反思,及時的將一節課的得失記錄下來,不斷積累教學經驗。
(4)批好每一次作業:作業反映了一節課的效果如何,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如何,認真批改作業,使教師能迅速掌握情況,對癥下藥。
(5)按時檢驗學習成果,做到單元測驗的有效、及時,測驗卷子的批改不過夜??己髮Φ湫湾e誤利用學生想馬上知道答案的心理立即點評。
(6)及時指導、糾錯:爭取面批、面授,今天的任務不推托到明日,爭取一切時間,緊緊抓住初三階段的每分每秒。課后反饋。落實每一堂課后輔助,查漏補缺。精選適當的練習題、測試卷,及時批改作業,發現問題及時給學生面對面的指出并指導學生搞懂弄通,不留一個疑難點,讓學生學有所獲。
(7)積極與其它老師溝通,加強教研教改,提高教學水平。
(8)經常聽取學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議。
(9)以"兩頭"帶"中間"戰略思想不變。
(10)深化兩極生的訓導。
五、嚴格按照教學進度,有序的進行教學工作。用心去做,從細節去做,盡自己追大的努力,發揮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做好初三畢業班的教學工作。
篇二本學期是初中學習的關鍵時期,進入初三,學生成績差距較大。教學任務非常艱巨。因此,要完成教學任務,必須緊扣教學大綱,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把握好重點、難點。努力把今學期的任務圓滿完成。本著為了學生的一切為宗旨,把培養高素質人才作為目標,特制定本計劃。
一.完成九年級下冊的內容1.掌握圓的概念,圓的基本知識,會建立數學模型來解決實際問題。
2.學會用邏輯推理的思想來證明等腰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幾何圖形的性質定理。
3.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識方法,培養他們正確的學習方法。
4、通過關於圖形和證明的教學,進一步培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與空間觀念。
二.本學期在提高教學質量上采取的措施。
1、中考復習前,認真研讀中考說明,理解本學科考試水平要求層次的內涵,與新課程標準相聯系,以總復習書為依據,制定復習計劃。注重知識的應用性、探究性、綜合性、教育性和時代性。復習指導的實施要充分體現課標精神和課改方向。
生基本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力爭每周一個知識點,周末檢測。每次測完后及時批閱,爭取放假前發到學生手中,便于學生及時做。
總結。
(學生將錯題改在作業本上),周一師生共同檢查總結效果。教師要清楚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成績層次,細致地分層教學,利用成績追蹤檔案,加強對邊緣生和學困生的輔導工作。
3、要重視解題后的反思,要把知識歸類、方法歸類。每個知識點的復習要以題代點,課堂上選取的例題力爭體現本節課復習要點,特別是概念性的練習要練透練全,避免混淆。注意知識間的滲透,以點牽線,以線成面,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
4、復習階段的每節課容量都很大,難免會出現個別學生思想上的波動,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注意他們的動向,多鼓勵,多關注,培養他們的積極性。
三、
最后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今年中考可以取得好的成績。
。
本節的重點是中位線定理.三角形中位線定理和梯形中位線定理不但給出了三角形或梯形中線段的位置關系,而且給出了線段的數量關系,為平面幾何中證明線段平行和線段相等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節的難點是中位線定理的證明.中位線定理的證明教材中采用了同一法,同一法學生初次接觸,思維上不容易理解,而其他證明方法都需要添加2條或2條以上的輔助線,添加的目的性和必要性,同以前遇到的情況對比有一定的難度.
教法建議。
教學設計示例。
一、教學目標。
1.掌握梯形中位線的概念和梯形中位線定理。
2.掌握定理“過梯形一腰中點且平行底的直線平分另一腰”
4.通過定理證明及一題多解,逐步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5.通過一題多解,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二、教學設計。
引導分析、類比探索,討論式。
三、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梯形中位線性質及不規則的多邊形面積的計算.
2.教學難點:梯形中位線定理的證明.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膠片,常用畫圖工具。
六、教學步驟。
【復習提問】。
1.什么叫三角形的中位線?它與三角形中線有什么區別?三角形中位線又有什么性質(敘述定理).
2.敘述平行線等分線段定理及推論1、推論2(學生敘述,教師畫草圖,如圖所示,結合圖形復習).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kouhaodaquan/51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