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個性化教學,關注每個學生的發展。我們為大家收集了一些一年級教案的實例,其中包含了一些教學活動和學習任務,希望能夠為教師的備課工作提供一些參考和借鑒。
教學目的:通過練習,幫助學生較好地掌握這些計算,力求能正確地算出得數,為繼續學習8、7加幾和相應的減法打好基礎。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準備:教學掛圖、圖片、數字卡片、小黑板等。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板書課題。
二、回憶練習。
做練習六第1題,可以先讓學生獨立計算,然后交流算法。對于9加幾的算法要突出先湊十,再算10加幾的思路;對十幾減9仍舊讓學生選用自己喜歡的算法。在學生都能正確計算的基礎上,再次讓他們觀察、分析9加幾和相應的十幾減9間的聯系,引導他們理解利用想9加幾來計算十幾減9的思路。
三、口算練習。
創設學生感興趣的形式練習第2題和第3題。這兩題都為口算練習配上情節,在練習時,要利用這些因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組織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小組里反復練習這些加減計算。
四、綜合練習。
讓學生獨立運用9加幾和十幾減9去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做第5、6、7題。第5題比較一個算式和一個數的大小,第6題是加減兩步計算,第7題是觀察象形統計圖回答問題。對這些題,學生都有能力解決,要鼓勵他們獨立思考、獨立解答,相互交流、教師不做過多的講解。
五、練習總結。
六、能力檢測。
9+8=13–9=9+4=16–9=15–9=17–9=。
9+2=11–9=9+9=9+6=14–9=19–9=。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事例,經歷用分數表示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過程。
2、能判斷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并會用分數表示。
3、在判斷、討論可能性的過程中,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認識到許多實際問題可以借助數學來表述和交流。
教學過程:
一、問題情境。
師生談話提出:袋子里有一白一黑兩個棋子,任意摸出一個,有幾種可能?讓全班討論交流。
(設計意圖:由學生熟悉而又喜歡的話題引入,讓學生帶著輕松的心情進入學習中。)。
二、求可能性。
1、教師用激勵性啟發性的談話,提出“摸到白子和黑子各占所有可能性的幾分之幾”的問題,給學生一點思考時間,鼓勵學生回答,最后教師進行概述。
(設計意圖: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使學生初步懂得事件發生可以用分數來表示,感受有些實際問題可借助數學表述。)。
2、提出問題(2),讓學生討論有幾種可能,都是什么。列舉出來。(設計意圖:討論有幾種可能,為用分數表示可能性作準備。)。
3、教師啟發性提出“每一種可能可以用哪個分數表示”的問題,讓學生討論并發表自己的意見,得出:每種可能都可以用1/3表示。
(設計意圖:讓學生嘗試用分數表示可能性,使學生獲得積極的學習體驗,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初步體會用數學語言表述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三、嘗試練習。
1、教師談話并拿出骰子,讓學生觀察,說一說有什么特點。
(設計意圖:觀察骰子特征,為后面用分數表示每個面朝上的可能性作鋪墊。)。
2、提出“議一議”中的問題,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知道每個面朝上的可能性用1/6表示。
(設計意圖:結合擲骰子事情,給學生提供自主發展、有條理思考、表達問題的機會。形成用分數表示事件的等可能性的思維過程。)。
四、設計游戲。
1、教師提出用撲克牌設計一個符合要求的游戲。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他們獨立思考并試做。
(設計意圖:為學生創造獨立思考、動手試做的空間,考查學生能否把學到的知識用到實際中去。)。
2、交流學生設計的方案,讓學生說一說是怎么想的。
(設計意圖:給學生提供充分展示不同方案和表達的機會,讓學生在展示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的快樂。)。
五、課堂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練習。
教學目標:
1、能夠用數數或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并能正確表達出比的結果。
2、聯系生活實際,知道一些特殊物體的對應。
3、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與口頭表達的能力。
4、培養學生互相關心的良好品質。
教學重點:
用數數或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
教學難點:
用一一對應的方法來解決生活中一些特殊問題。
教學準備:
學生:各種比較的物體(鉛筆與筆套、瓶子與瓶蓋、語文本與數學本)。
教師:手套若干只。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引入課題。
師:星期天的早上,我們的小伙伴約好去公園玩碰碰車。他們來到了碰碰車的場地(出示主題圖)。
問:請你們仔細觀察一下圖,說說他們會遇到什么問題?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觀察主題圖后交流。
(車不夠:又6個小朋友,只有5輛車;已經4個小朋友有坐在車子里了,還有一輛車空著,可是有2個小朋友從后面跑來;……)。
師:剛才有的小朋友用數數的方法知道了車比人少,也有的小朋友用一個小朋友對一輛車。
的方法比較知道了車比人少,這種方法稱為一一對應。
問:生活中我們外出活動經常會出現類似的問題,如果你遇到了會怎么辦呢?
生:(略)。
師:今天我們就要用數數或一一對應的方法來比較物體的多少。
板書:比較。
二、動手實踐。
體驗方法。
師:在你們的桌上分別有鉛筆與筆套、瓶子與瓶蓋、語文本與數學本,現在請你們同桌一。
起來比一比哪樣物體多,哪樣物體少?
生:同桌合作進行比較。
師:請你們來匯報一下比較結果。
(要求說三句話:說說比的是哪兩樣物體?用什么方法比的?比的結果怎樣?)。
生:交流(老師對學生語言組織進行指導)。
問:你們都會比較物體的多少了嗎?誰能說說比較物體的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交流。
【二期課改提倡合作學習,讓學生通過體驗來感悟知識和方法。老師在學生已經知道。
比較物體多少的方法基礎上,通過讓學生同桌合作動手操作比較物體多少,從而讓學生體。
三、鞏固練習。
方法運用。
生:愿意。
1、p20題2(左圖)。
問:圖上是誰?她要比什么?
生:是小巧,要比較布丁和盤子哪個多,哪個少?
師:請你比一比并將你比較的方法和結果告訴同桌。
生:進行比較。
反饋。
注:學生如果用一一對應方法比的請學生交流怎樣做是一一對應(用線連一連)。
2、p20題2(右圖)。
問:這幅圖畫的是誰?他在干什么?
生:是小丁丁,他在比較瓶子和塞子哪個多,哪個少?
師:請你自己比一比。
生:交流。
3、p20題3生:獨立完成比較后在小組內交流方法匯報結果。
全班交流。
小結:你們真了不起用今天學到的本領為小伙伴解決的困難。
四、聯系實際。
拓展提高。
1、出示7只手套和4個小朋友的圖片。
問:看看誰來了?老師要給他們發手套,請你們看看老師準備的手套夠不夠?
生:四人一組討論。
上黑板演示怎么分?(注意:1人分一副手套,同時還要注意左右手的搭配)。
問:黑板上的小朋友分的合理嗎?為什么?
生:自由交流(每人有兩只手必須是兩只手套對一個小朋友,兩只手套要一只左手一只右手)。
2、聯系生活實際。
問:在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也和手套一樣是2對應1的呢?
生:舉例。
3、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比較物體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呢?還知道了些什么?
1角=10分。
1元=(2張)5角=(10)張1角=(5張)2角。
5元=(5)張1元。
10元=(10張)1元=(5張)2元=(2張)5元。
20元=(2張)10元=(20)張1元。
50元=(5張)10元=(50張)1元=張20元+()張10元。
100元=(10張)10元=(100)張1元。
付出的錢數-用去的錢數=找回的錢數(剩下的錢數)。
用去的錢數+找回的錢數=付出的錢數。
付出的錢數-找回的錢數=用去的錢數(商品的價錢)。
自主探究。
1、認識不同面值的人民幣。
你們認識人民幣嗎?請你從盒子里找出認識的人民幣,介紹給本組的小朋友聽。分組活動。
組匯報:讓學生在實物投影儀上逐一介紹面值不同的人民幣,教師隨機補充,并把不同面值的人民幣分別展示出來。
認識人民幣單位間的進率。
讓學生辨認不同面值的人民幣,對學生進行愛護人民幣和節約用錢的思想教育。
提問:小朋友,你們能把這些人民幣分分類嗎?請學生拿出盒子里的人民幣,小組合作分類。
學生匯報分類情況,并說說分類的依據??偨Y學生的回答,引出人民幣的種類有:硬幣、紙幣;人民幣的單位有:元、角、分。
一年級數學《觀察與測量》知識點。
觀察與測量。
1、觀察物體——(兩個方向觀察單一物體的形狀)。
2、桌子有多長——(厘米的認識)。
3、去游樂園——(認識米)。
4、估一估,量一量——(簡單的估測和測量)。
觀察物體(兩個方向觀察單一物體的形狀)。
1、通過觀察實物,體會到從兩個方向(前〈后〉面或側面)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2、會辨認從兩個方向觀察到的單一物體的形狀。
桌子有多長(厘米的認識)。
1、經歷用不同測量工具測量同一物體長度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認識厘米,找一找自己身邊哪些物體的長度是1厘米,體會1厘米的實際意義。
3、能估計較小物體的長度,會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4、會通過刻度尺觀察物體的長度。(起點不是0刻度)。
5、能根據物體的長度,選擇合適的刻度尺測量。
去游樂園(認識米)。
1、初步建立米的長度概念,根據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學會估測物體的長度。
2、掌握米和厘米間的關系,能恰當的選擇單位表示物的長度。
3、認識米尺,會用米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估一估、量一量(簡單的估測和測量)。
1、能選用適當的單位表示長度。
能估計身邊物體的長度,會使用測量工具進行測量。
2、會辨認從兩個方向觀察到的單一物體的形狀。
詳細的情境中學習數學。
“讓學生在生動詳細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是新課標建議的重要理念之一,也是當時課改中教師們竭力尋求的。一年級上冊教材規劃了賦有童趣的學習資料和活動情境,例如6~7頁的小豬幫小兔蓋房、第14~15頁的野生動物園、第18頁的排隊購票、第29頁的小猴吃桃……這些都是兒童喜歡、了解的,可親可近。在教育中,需求結合實踐把靜態的文本資源加工成動態的數學學習資源。例如教育“比多少”,應充沛運用主題圖給學生敘說“小豬幫小兔蓋房”的童話故事。
讓學生走進情境,細心查詢、比較,感悟“多”“少”“相同多”。再如教育“0的知道”,教師可依據第29頁的主題圖編制多媒體動畫課件:小猴玩耍、小猴回家、小猴吃桃,用生動詼諧的情境激起學生的學習喜歡。再經過查詢小猴吃桃的情境:盤子里有2個桃,小猴吃了一個,又吃了一個,盤子里一個也沒有了……領會“從有到無”的改變,感知0的意義。教師精心創設的情境能夠把日子與數學融為一體,使學生的數學學習進程變得生動詼諧。
讓學生自動獲取常識。
數學學習的實質是學生的再發明。新課標偏重:“數學教育活動有必要建立在學生的認知打開水陡峭已有的常識經歷基礎之上……向學生供給充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著手實踐、自主根究與協作溝通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辦法……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生動的、自動的和賦有特性的進程”。
教育中,要本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在講堂上給學生供給充沛的查詢、操作、考慮、溝通活動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經過自己的發現去學習數學、獲取常識。
(一)讓學生經過自己的根究獲取數學常識。
例如教育“立體圖形的開端知道”時,課前為學生預備各種形狀的物品,讓學生仰仗關于形狀的感知方面的經歷,查詢、溝通物品的形狀是怎樣的,并把形狀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進而談論“這幾樣物品有哪些地方相同”,了解物體形狀的特征……學生依據日常日子中堆集的經歷和對實踐情境的感觸進行根究,將理性經歷進一步籠統化,打開空間觀念。
(二)讓學生經過著手操作,獲取數學常識。
一年級學生的思想,離不開形象和動作,著手操作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途徑和辦法。例如教育“9加幾”時,在學生溝通不同算法的基礎上,請學生用“放進1盒湊成10”的操作活意向同學們介紹自己的主意,使學生直觀了解湊10的進程。接著,安排“擺一擺,算一算”“圈一圈,算一算”等活動,邊實踐操作邊進行核算,詳細形象的操作進程與籠統的核算進程一一對應。外顯的動作驅動內涵思想活動,學生在著手操作中感悟、了解新的核算辦法。
(三)讓學生經過協作與溝通,獲取數學常識。
例如數學“9加幾”時,由“校園運動會”的詳細情境中提出數學問題后,把根究處理問題辦法的“使命”交給各組來完結。先讓學生獨立考慮,并在小組內談論溝通處理問題的辦法。每個學生依據自己的日子經歷用自己的思想辦法考慮,會發作“點數”“接著數”“湊10”等多種核算辦法。接著,請各組向全班學生介紹展現本組的研討作用。使學生了解別人和自己找到的不同的辦法,由此領會到處理同一個問題有不同的辦法。一起,在溝通中,學生賞識自己的發現、賞識本組的作用、賞識全班發現的多種辦法,不斷領會成功的高興。有助于培育學生的根究知道和喜歡,增強學生協作學習的知道。
精心規劃數學活動。
新課標特別偏重:“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踐問題籠統成數學模型并進行闡明與運用的進程”,重視數學常識的構成進程是當時數學課題改造的一個重要理念。
例如“1~5的知道”,教材先表現從實踐國際中籠統出數,接著讓學生經過擺小棒進一步領會數的基數意義;知道物體和圖形,教材先以“把形狀相同的放在一起”進步學生對物體形狀的直觀知道,接著出現立體圖形引出物體形狀的稱謂。然后讓學生嘗試用所學的數學常識描繪地址的日子空間……在教育中,需求以教材供給的底子資料和學習活動條理,為學生規劃查詢、操作、考慮、溝通等數學活動,讓學生經歷常識構成的進程。
例如教育“1~5的知道”時,由學生去過公園或動物園的事例,創設“去野生動物園”的情境,先請學生查詢、了解有哪些心愛的動物,再請學生把查詢和數的作用通知組內的小伙伴,講給全班同學聽,學生經過查詢、數一數、說一說的活動從實踐國際中籠統出1~5各數。接著,讓學生依據數擺出小棒,或選擇自己喜歡的學具卡片來擺。學生在著手操作中把籠統的數詳細化,加深對1~5各數的基數意義的了解。學生經過看、數、說、做各項活動知道1~5各數,經歷了數概念的構成進程。學生不只領會數的發作和作用、加深對數概念的了解,而且嘗試用數學眼光看周圍事物,并取得成功的領會,增進學好數學的決計。
教科書第8頁的例題,第8~9頁“想想做做”的習題。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按一定的標準分類,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應用。
2.培養整理學習用品和生活用品的習慣。
3.經歷數學活動的過程,獲得數學活動的積極體驗。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談話:小朋友,你們的星期天一般是怎樣過的?下面一起來看看小蘭的星期天是怎樣過的。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怎樣把東西有規律地分一分。
二、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1.尋求“分類”的策略。
(1)同桌討論:你準備怎樣分?為什么這樣分?
(2)交流分的方法,相互評價。
2.動手操作,體驗分類。
同桌合作把這些物品分別放入文具盒和學具盒中,并說說每盒中的東西有什么不同。
3.反饋分類的結果。
在你們的幫助下,小蘭也把東西整理好了,你們和她分得一樣嗎?(媒體演示)。
4.小結。
剛才我們按這些物品的用途把它們分成學具和文具兩類。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需要我們按照一定的標準將一些物品分一分,這樣東西的擺放就顯得更整齊了,我們用起來也更方便。
5.練一練。
“想想做做”第1題。想一想:下面的動物哪些生活在水里?圈一圈:把能在水里生活的動物圈出來。說一說:你認為哪些動物生活在水里。
三、鞏固深化,再次體驗。
1.“想想做做”第2題。
繼續播放《小蘭的星期天》:小蘭在小朋友的幫助下順利地整理好了自己的書包。這時電話響了,媽媽接了電話后說,有客人要來,她要上街去買菜,讓小蘭做***“小幫手”,收拾一下家里,小蘭高興地答應了??蛷d的桌上擺著許多東西,把它們放在兩個袋子里,該怎樣放才合適呢?我們一起和小蘭來比一比,看誰分得又快又好。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拿出課前準備的物品進行分類,選2~3個小組上臺演示,說說分類的依據。
2.“想想做做”第3題。
繼續播放《小蘭的星期天》:整理好客廳后,小蘭來到弟弟的房間,瞧,調皮的小弟弟把玩具扔得滿地都是。
(1)說說它們各在哪里行駛。
(2)客人就快來了,我們來幫幫小蘭好嗎?就根據剛才那些玩具在哪里行駛的特點來分一分。學生把同類的玩具作上相同的標記。
(3)同桌互相檢查。
(4)你還能按別的特點來分一分嗎?
3.“想想做做”第4題。
(1)小組討論可以按什么特點來分類。
(2)小組活動:把分類的結果展示在小黑板上。
(3)評價每組的分類結果。
既可以按顏色分,又可以按品種來分。如果學生有其他合理分法,給予適當肯定和鼓勵。
4.這時客人來了,在這些客人中你發現藏著什么數學問題?引導學生發現可以根據客人的年齡、性別、穿著、身高等多種標準來分類。
四、全課總結,拓展思維。
學生總結本課所學的內容,談感想及收獲,教師再作概括總結。
課后記:
周次七課次1。
授課課題練習五。
教學。
基本內容教材第46-47頁第1-5題。
教學目的。
和要求1、通過練習,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5以內數的加法和減法的理解,能正確熟練地計算5以內數的加法和減法。
2、在練習過程中,讓學生初步感受加、減法計算在生活中的應用,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
3、在練習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
教學重點。
及難點加深對5以內數的加法和減法的理解。
教學方法。
及手段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等。
學法指導練習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體備課個性化修改。
教
學
環
節
設
計一、復習。
口算卡片練習:教師隨機出示卡片,學生讀題后報出答案。
二、進行練習。
1、第1題。
(1)課件依次出示第1題的四幅圖,引導學生觀察,說說每幅圖的意思。每題要說清楚從圖中知道了什么,可以求什么。
(2)讓學生獨立把書上的算式填寫完整。
(3)匯報交流,說說每道算式表示的意思,再說說是怎樣算出來的。
2、第2題。
(1)課件出示第2題圖,引導學生弄懂題目的意思。提問:怎樣可以知道小雞的家在哪里呢?讓學生理解:先要算出小雞口銜的算式的得數,再把這些算式與相應的房子連起來。
(2)學生獨立思考后小組交流。
(3)集體反饋,課件進行演示。
3、第3題。
(1)課件出示題目,讓學生在書上獨立寫出結果。
(2)比較,說說每組中上下兩道算式有什么不同。
第一組重點體會:一個數加0和一個數減0都得原來的數。
第二組重點體會:看清運算符號并認真計算的重要性。
第三組重點體會: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后,得數不變。
4、第4題。
(1)課件出示第一幅主題圖,讓學生看圖說說圖中畫了什么。
(3)學生在書上列出算式后進行交流。
(4)根據圖上畫的,你還能提什么用加法計算的問題。
(5)學習第二幅主題圖??梢灾苯幼寣W生提問。
5、第5題。
讓學生先在書上描一描,并寫出結果。再在寫字本上獨立寫一寫。時間不夠,可安排作業。
三、總結評價。
板書設計。
執行情況。
與教學反思。
周次七課次2。
授課課題得數是6、7的加法。
教學。
基本內容教材第48頁例題和“試一試”,完成第48-49頁“想想做做”
教學目的。
和要求1、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和思考,初步掌握得數是6、7的加法的計算方法,會正確計算和是6、7的加法。
2、使學生從小朋友參加植樹活動的情境中知道根據一幅圖能列出兩道加法算式,體會兩道相應的加法算式之間的聯系,培養初步的觀察、比較和推理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計算與現實問題間的聯系,進一步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及難點正確計算和是6、7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
教學方法。
及手段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等。
學法指導練習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體備課個性化修改。
教
學
環
節
設
計一、創設情境。
二、探究理解。
1、教學例題。
(1)觀察情境圖:
這幅圖上畫了什么?排隊先來的有幾人?推工具車來的有幾人?
幫助學生整理。
(2)引導列式:
(3)觀察比較:
問:仔細觀察兩個加法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它們的得數都表示什么意思?學生討論交流。
教師小結。
2、教學“試一試”。
(1)出示辣椒圖,讓學生看圖說說圖意:左邊有3個青辣椒,右邊有4個紅辣椒。
(2)提問:要求一共有多少個辣椒,你能列出兩道不同的算式嗎?
(3)學生列式計算,指名反饋交流:
教師板書:3+4=74+3=7。
(4)提問:
算式3+4=7表示什么意思?你在列這個算式時是按什么順序觀察的?
算式4+3=7表示什么意思?你又是怎樣觀察的?
3+4和4+3得數都是7,為什么?
(5)齊讀兩個算式。
三、組織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題。
2、完成第2題。
3、小結。
4、完成第3題。
5、完成第4題。
6、完成第5題。
7、完成第6題。
8、完成第7題。(機動)。
學生獨立書寫,老師巡視指導書寫格式。
四、總結全課。
板書設計。
執行情況。
與教學反思。
周次七課次3。
授課課題6、7減幾。
教學。
基本內容教材第50頁例題和“試一試”,完成第50-51頁“想想做做”第1-7題。
教學目的。
和要求1、讓學生結合具體的植樹情境,會根據同一幅圖列出兩道減法算式,掌握6、7減幾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加深對減法意義的理解。
2、進一步理解圖畫應用題,明確圖意,初步體會根據同一幅圖列出的兩道減法算式之間的內在聯系,培養學生分析判斷的能力。
3、進一步加強加減法算式書寫的練習,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
教學重點。
及難點正確計算有關6、7的減法。
教學方法。
及手段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等。
學法指導練習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體備課個性化修改。
教
學
環
節
設
計一、引入。
1、教師出示口算卡片,請學生口算。
2、開火車。
二、展開。
1、教學例題。
(1)出示主題畫,讓學生觀察:圖畫上畫了什么?有幾個?
(2)教師引導學生說完整話:原來有7棵樹,已經栽好了3棵,還有4棵沒有栽。
2、教學“試一試”。
(1)首先讓學生看圖說說圖畫的意思。
(2)教師引導學生說:一共有7個胡蘿卜,去掉5個,還有2個。
(3)教師媒體演示:虛線,表示去掉的意思。
(5)將這到圖畫應用題完整地說一遍:一共有7個胡蘿卜,去掉5個,還有幾個?
(6)讓學生將這到圖畫應用題試著說一說。
(7)列式計算,教師板書:7-5=2。
(8)教師小結。
三、拓展。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題。
2、完成第2題。
3、完成第3題。
4、完成第4題。
5、完成第5題。
6、完成第6題。
四、總結全課。
板書設計。
執行情況。
與教學反思。
周次七課次4。
授課課題練習六。
教學。
基本內容教材第52-53頁第1-8題。
教學目的。
和要求1、通過練習,使學生熟練掌握得數是6、7的加法和相應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熟練地進行計算。
2、在練習過程中,進一步提高學生應用學過的加、減計算的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3、在練習過程中,繼續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教學重點。
及難點熟練掌握得數是6、7的加法和相應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方法。
及手段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等。
學法指導練習法、自主探索法等新課標第一網。
集體備課個性化修改。
教
學
環
節
設
計一、復習。
口算卡片練習:開火車,教師隨機出示卡片,學生讀題后報出答案。
二、進行練習。
1、完成練習六第1、2題。
(1)教師將數字卡片貼在黑板上。
(2)讓學生找一找,哪兩張卡片上的數加起來等于6,并且說出兩個算式和得數。
(3)先讓學生對老師說,之后學生互說。
(4)再讓學生找一找,哪兩張卡片上的數相減等于7,并且說出兩個算式和得數。
(5)先讓學生對老師說,之后學生互說。
(6)教師拿出兩張卡片,用大數減掉小數,讓學生說出得數。
2、完成第3題。
(1)學生按要求獨立完成,時間2-3分鐘。
(2)反饋了解完成了幾題,有沒有全部做對,錯了幾道題。
(3)和學生一起分析錯例。
3、完成第4題。
(1)課件出示第4題,學生觀察,說說題目的意思。
(2)學生獨立連一連。
(3)匯報交流,老師根據學生匯報的情況進行演示和評價。
4、完成第5、6題。
5、完成第7題。
(1)課件出示主題圖,指導學生說說從圖中能知道些什么?
(2)師:這道題告訴了我們什么?問我們什么?誰能完整地說一說?
(3)要求一共有多少也就是求總數,用什么方法計算?
(4)讓學生口頭列出算式,再進行匯報交流。
(5)師:看了圖,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6、完成第8題。
(2)教師和學生共同讀一讀這些形體,發現規律。
(3)猜一猜:1號盒子里裝的是什么形狀?
(4)讓學生獨立發現2號、3號盒子里物體的形狀,并進行交流。
(5)反饋,交流正確答案。
三、總結評價。
板書設計。
執行情況。
與教學反思。
周次七課次5。
授課課題得數是8的加法與8減幾。
教學。
基本內容教材第54頁例題和“試一試”,完成第54-55頁“想想做做”
教學目的。
和要求1、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和思考,初步掌握8的加法與8減幾的計算方法,會正確計算8的加減法。
2、讓學生知道看一幅圖能寫出四個算式,初步感知加、減法之間的相互聯系,培養初步的比較、聯想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計算與現實問題間的聯系,更加喜歡學習數學。
教學重點。
及難點正確計算8的加減法。
教學方法。
及手段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等。
學法指導練習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體備課個性化修改。
教
學
環
節
設
計一、復習。
口算,開火車。(口算卡片出示)。
二、探究理解。
1、教學例題。
(1)出示主題畫,讓學生觀察:圖畫上畫了什么?有幾個?
(2)引導學生說完整話:有5個小朋友在游泳,有3個在岸邊,一共有8個小朋友。
(3)先帶領全班小朋友說,再找小朋友說,最后讓小朋友互相說。
(4)要想知道一共有幾個小朋友在游泳,應該用什么方法計算呢?為什么?
板書:5+3=8。
看到這個算式,你馬上想起來哪個算式了呢?
板書:3+5=8。
齊讀算式。
把算式說給旁邊的小朋友聽。
板書:8-3=5。
如果知道了總共有8個小朋友,在岸邊的有3個,求在水中游泳的有幾個,你會求嗎?
把算式說給旁邊的小朋友聽。
板書:8-5=3。
(7)仔細觀察四個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教學“試一試”。
(2)看到這個加法算式,你能馬上想起來另一個加法算式嗎?
(3)如果知道了總數,你能列一道減法算式嗎?
(4)看到這個減法算式,你能馬上想起來另一個減法算式嗎?
(5)齊讀四道算式。
三、組織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題。
2、完成第2題。
3、完成第3題。
4、完成第5題。
四、總結全課。
板書設計。
執行情況。
與教學反思。
教學目的:通過實際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會日常生產、生活里存在著數學問題,初步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逐步具有數學的意識。同時復習已經學習的數和計算,以及方位等有關內容。
教學準備:教學掛圖、小黑板等。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題。
二、教學基本內容。
(看圖)運蘋果的車有()輛,是哪幾輛?運梨的車有()輛,是哪幾輛?
西紅柿:從這里看,梨樹在哪一邊?
茄子:誰在梨樹上?誰在梨樹下?小猴在誰的上面?在誰的下面?
豆角:小貓的前面一輛車是誰在推?后面一輛車是誰在推?
蘿卜:我的右邊有5棵蘋果樹。蘋果樹和梨樹一共有()棵。蘋果一共有()筐,梨一共有()筐。
樹上有()只鳥,又飛來()只,一共有()只。
三、引導學生討論。
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引導學生自己提問題,在小組和班級里交流。
四、知識延伸。
課題:統計。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自己喜歡的情境學習數據整理,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感知數學在生活里的作用。
2、使學生感受數據的整理過程,初步認識象形的統計圖和統計表,能從中獲得簡單統計的結果。
3、培養學生有序觀察、有條理思考的習慣和應用的意識,體驗與同伴的合作。
4、引導學生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探索能力。
(三)教學重點:使學生掌握簡單的分類整理的統計方法。
(四)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通過合作討論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五)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學具等。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過生日嗎?今天,我們人類的朋友-動物也舉行了一個生日宴會???,小主人來了……(多媒體顯示大象及錄音:小朋友好。今天是我的生日,我特別高興,媽媽告訴我等會兒會有很多客人來為我慶祝生日,看,他們來啦!多媒體顯示:小動物們帶著面具邊唱生日歌邊依次出現)。
師:你想知道什么?(學生回答)。
二、知識探索。
(多媒體顯示:動物客人依次揭開面具)學生擺動物頭像。
師:大象家來了哪些客人呢?(學生回答)。
師:他們分別有幾只?(學生回答)。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學生回答)。
師:怎么分?(學生回答)。
(學生分組討論)。
師:分一分、排一排的方法,好不好呢?我們一起來試試看,小組合作,先討論怎么分,怎么排,然后動手理一理。
學生小組討論、操作,然后教師把每一組的作品貼在黑板上展示。(學生作品有從左往右和從右往左橫排的、從上往下和從下往上豎排的,還有斜排的等多種情況)。
師:小朋友,你們覺得哪一組排得最整齊、最漂亮呢?
(學生回答)為什么?
生:體育課上,體育老師叫我們排隊時要橫排對齊、豎排對齊。
師:說的真好!獎給你們小組一個圖片。(教師把代表他們小組的圖片貼在黑板上的得獎欄中)xx小組這樣從下往上,橫里面對齊,豎里面對齊,排得既整齊又漂亮。小紅也是這樣排的(多媒體出示第68頁例圖)請小朋友把每種動物的只數填在橫線下面的括號里(學生在書上填寫)。
師:看了這張圖你知道了什么?(學生回答)。
師:你發言很積極,獎給你們小組一個圖片。(教師同樣隨意地貼,下同)。
……。
三、知識應用。
學生在音樂聲中把學具鮮花圖片分類統計在課本第69頁例圖上,然后相互交流,有的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有的學生走下座位與別的小組學生交流。教師選擇有代表性的一些學生作品通過實物投影儀展示。
師:其他小朋友也想展示一下你的成果嗎?舉起來給大家看看。
學生高高舉起書本向老師、向同學、向聽課老師展示自己的作品。
師:老師大概統計了一下,我們班大多數同學是這樣排的(多媒體顯示從下往上豎排的情況)。你知道了什么?(學生回答)。
……。
師:小朋友說的真好?。ń處煘樯鲜鰧W生所在的小組貼上獎品)看,大象他跑來感謝你們了!
(多媒體顯示大象及錄音:謝謝你們的幫助。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我爸爸研究種植的神奇果樹結果子啦?。?。
師:好!挑一個你最喜歡吃的水果,然后組長帶領大家在發給你們小組的紙板上統計你們小組同學最喜歡吃的水果的情況。(學生在音樂聲中摘水果并統計)。
各小組長上臺展示,老師將各小組的統計圖豎著對齊貼在黑板的左側。(便于學生觀察)。
師:(指著豎排的六組統計作品)你們能看出我們班小朋友最喜歡吃的水果是什么?
師:有什么辦法知道結果呢?
師:好,請兩個小朋友上來統計一下。
兩名學生在喝彩、歡呼及音樂聲中統計黑板得獎欄中各組的得獎情況。
師:今天的冠軍是“xx”小組!祝賀你們!其他小組的小朋友表現也很出色,來,為自己鼓鼓掌.
四、知識的延伸。
師:今天學了統計,課后你準備統計什么?
學生回答。
……。
師:你們想的真多啊。課后選一項進行統計,然后我們再來交流。
教學目的:
1、能正確地計算6、7的加法。
2、使學生初步體會生活里有很多計算的問題,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逐步增加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數學意識。
教學準備:學具、掛圖、圖片、小黑板、卡片。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板書課題)。
二、教學例題。
1、通過生活情境和直觀圖、讓學生認識兩道相應的加法算式之間的聯系。
1+6=76+1=7。
這兩個算式都是求一共幾個同學,都是把1個同學和6個同學合起來,體會兩個算式結果相同的合理性。
2、教學例2。有括號和問號的題這里是第一次出現。理解后,要讓學生討論能列出哪些算式,計算后討論兩個算式之間的聯系。還要交流不同的算法,如果能從3+4=7想到4+3也得7,應該表揚。
3、讓學生自己擺學具,然后遍題。
三、鞏固練習。
1、想想做做。1--6題。先通過擺一擺的操作和直觀圖,讓學生學習其余的一些得數是6、7的加法,再通過學生感興趣的練習形式,鞏固和是6、7的加法計算,以及實際問題的解決。
四、課堂總結。
五、課堂能力檢測。
(小黑板出示)。
2+5=4+3=3+3=2+4=。
5+1=5+2=1+6=6+1=。
教材分析:認識百分數是在學生認識整數、小數,特別是認識分數的基礎上進行的。教材十分重視對百分數意義的理解,關注百分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努力揭示從現實生活中抽象出百分數的過程。教材創設了“誰投籃準一些”的主題情境,讓學生了解百分數產生的過程。在認識百分數以后,教材安排了“讀一讀,說一說”的活動,目的是結合生活實際解釋百分數的含義,讓學生進一步體會百分數的意義。本課內容的學習是學生學習小數、百分數、分數之間的互化,以及百分數的實際應用作了充分的知識準備。
學習目標:
1.讓學生在現實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會正確地讀、寫百分數。
2.通過學生自主經歷百分數意義的探索過程,體會百分數與分數與分數、比的聯系和區別,積累數學活動經驗,進一步發展數感。
教學重點: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會正確讀寫百分數。
教學設想:
如何根據新教材的編寫理念與意圖設計教學、開展有效教學?在這節課上我嘗試讓學生先預習,再做了以下的教學嘗試。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現狀出發,設計課前的學習指導。學習指導是基于學生的年齡特點而設計的指導學生自學文本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學習指導編寫是把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作為基礎的。
2.從學生生活實際和預習后的現狀入手,讓學生感受數學學習的價值。小學生學習的數學應該是生活中的數學,數學只有在生活中才充滿活力和靈性。所以,數學的教與學應該聯系生活,注重學生的現實體驗,變傳統的“書本中學數學”為“生活中做數學”,建立以預習為基礎的師生互動教學模式。
3.改變傳統的學習方式。結合不同的學習內容和學習的知識儲備,采用了討論、交流、互助解決問題、自主探索等多樣化的學習方式,體現了對學生學習過程的真切關注。學生在獲得基本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中,數學思維不斷發展,同時也獲得了豐富的情感體驗。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2、教師導入:同學們收集的百分數真不少,說明在我們的生產和生活中經常要用到百分數。為什么會經常用到百分數呢?用百分數有什么好處?什么叫百分數?今天我們就來認識百分數。(板書課題)。
二、引導探究,認識百分數。
1、教學例1。
(1)出示例1的部分內容:
教師:你們喜歡打籃球嗎?這里是我們學校六年級籃球隊訓練時記錄的一些數據。
出示:六年級籃球練習數據統計。
姓名投中的次數。
李星明16。
張小華13。
吳力軍18。
教師:根據表中的的數據,你知道了什么?
提問:誰投的準一些呢?
(教師引導:如果他們投籃的次數相同,吳力軍投的準一些;因為這是投籃的練習,而不是比賽,有可能他們投籃的次數不相同,如果投籃的次數不相同,還會是吳力軍投的準嗎?并相機引出下面的表格)。
(2)教師將表格完整。
姓名投籃次數投中次數。
李星明2516。
張小華2013。
吳力軍3018。
提問:現在可以知道誰投的準嗎?你打算怎樣比較?
教師:(接學生回答)對,我們比投中的次數占投籃次數的幾分之幾。
在表格中依次出現表示三位同學投中次數是投籃次數的幾分之幾的分數。
教師解釋我們把“投中的次數占投籃次數的幾分之幾”也叫著“投中的比率”。
教師問:誰投的準一些,就看誰的投中比率高一些。誰的投中比率高一些呢?請同學們算一算,比一比。
讓學生交流課前預習得到的結果。并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想法和結果。
全班交流:引導得出不同的比較方法。
(教師肯定用小數的方法是可以的,兩個兩個比也是合理的。)。
板書通分的結果。
教師:像這樣的數也可以表示成百分數的形式。
2、教學百分數的意義和讀、寫方法。
(1)師:(接上面)到底什么叫做百分數?百分數又怎樣讀和寫呢?
(2)全班交流:
教師提問:什么叫百分數?(學生回答教師板書百分數的意義)。
百分數的概念中提到了幾個數?百分數表示它們之間的一種什么關系?
讓學生說三個百分數的所表示的意思。
(4)你會寫和讀百分數嗎?指名說怎樣讀。教師板書。請同學們把例題中的數寫成百分數,并讀一讀。
教師:現在你覺得表示投中的比率用什么數來表示比較好呢?分數、小數還是百分數?這樣表示有什么好處?為什么能看出?3、教學“試一試”。
完成“試一試”題目。
(1)學生獨立完成。
(2)全班交流第(1)題。
指名回答男生人數是女生的幾分之幾,男生與女生人數的比是幾比幾?
交流第(2)題時讓學生聯系實際說說什么是優秀率?
教師:優秀率就是優秀的人數占全班人數的百分之幾。
交流第(3)題,先讓學生說一說近視率的含義是什么。
提問:通過上面的練習,你知道“百分數為什么又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嗎?
學生在小組中交流后,在班級里說一說。
4、再次交流課前收集的百分數:說意義和從中知道的信息。
同學們在小組內交流你收集的百分數的意思。
全班交流:讓在黑板上交流的同學先發言。。
教師:同學們剛才你們說的真好,不僅會讀會寫還知道了很多百分數的意思。接下來,我們來進行一些練習。
三、練習鞏固,拓展延伸。
1、完成“練一練”1。
學生練習,組織反饋。讓學生用百分數表示涂色部分及空白部分分別是“1”的()%,交流時說情每個百分數所表示的具體含義。
問:你能用一個百分數表示我們全班同學的解答情況嗎?
教師:有方格的我們會用百分數表示,沒有方格的你會表示嗎?
出示:
引導學生用百分數表示。
教師:是不是生活中所有能用分數的地方都能用百分數表示呢?
2、完成“練一練”
讓學生說說分數與百分數的區別,整理成下表。
分數百分數。
意義(1)表示兩個數之間的倍數關系。
(2)還可以表示某個具體量只表示兩個數之間的倍數關系。
3、做游戲。
教師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里寫10自己收集到的百分數,要求寫的認真。教師記時(時間不是很長)。
教師:你能用今天學到的知識描述一下你完成的情況嗎?
你能只告訴你完成情況的百分數,讓我們猜猜你寫了幾個嗎?
你還能用百分數來描述沒有完成的情況嗎?
四、回顧總結,質疑問難。
課外實踐:同學們,不僅在我們的生產和生活中經常用到百分數,有些成語也和百分數有關呢。比如:十拿九穩,百發百中(舉一些例子讓生說一說什么意思)。課后就請同學們繼續收集與百分數有關的信息和成語。
附板書設計:
認識百分數。
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百分之幾的數叫百分數,百分數又叫百分比或百分率。
64100=64%讀作:百分之六十四。
65100=65%。
60100=60%。
部分學生對數學學科不感興趣,作為數學老師,你如何制定教學計劃,改善這種情況?下面是橙子整理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的參考,歡迎閱讀借鑒。
1、在教學過程中,有機地向學生進行愛祖國、愛科學、愛勞動、愛自然的教育。
2、培養學生認真做練習的良好學習習慣,積極動腦思考的學習品質,以及合作互助、創新意識和評價意識。3、使學生養成珍惜時間和遵守時間的良好習慣。
4、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5、通過時間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二、滲透措施(一)、數一數。
比多少,對學生進行互相幫助、樂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1/12。
文章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學習1、設置引人入勝的故事情境,引出學習內容。2、提供充分的教學資源。
比長短,培養學生愛護學具的好習慣。
教師提供物品、選取身邊的題材讓學生操作、比較。(三)、1—5的認識和加減法第幾。
通過教學,培養學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紀的良好品德。
創設動畫情境,引導學生觀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5以內數的組成培養學生認真做練習的良好學習習慣,積極動腦思考的學習品質,以及合作互助、創新意識和評價意識。
創設游戲情境,以小組為單位學習5的組成,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精神。
5以內的減法結合課堂教學滲透環保教育和遵守公共秩序的思想教育。
自主探討、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掌握計算方法。(四)、認識物體和圖形。
1、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觀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間概念。2、通過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用數學進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創新的意識。
3、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動手操作的機會,讓學生通過拼、擺、畫各種圖形,直觀感知各種圖形的特征。
4、鼓勵學生積極探索,教師要為學生創造“最近發展區”,讓2/12。
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
1、錄像:商場外景鏡頭,激發學生探究欲望。
2、讓學生利用手中的學具動手操作,在實踐活動中找出分類的標準。
(六)、6—10的認識和加減法6、7的認識和加減法。
1、在教學過程中,滲透講衛生、愛勞動、愛集體、與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2、感受數學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3、加強操作和觀察活動。充分發揮主題圖的作用。引導學生全面感受數概念的形成過程。引導學生通過多種途徑掌握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加強學生“用數學”活動過程的指導。引導學生感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8、9的認識和加、減法。
文章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學習育。充分利用主題圖所提供的資源,引導學生多角度地認真觀察,抽象出數10連加、連減、加減混合1、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人際交流的能力。
2、加強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培養學生團結互助精神。
自主探討、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掌握計算方法。數學樂園。
1、學習多角度思考問題、多途徑的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感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
2、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創設游戲活動:送信游戲、起立游戲、投擲游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七)、11—20各數的認識11—20各數的認識。
能積極主動探索,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初步體會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
通過動手操作感知數位。10加幾及相應的減法。
1、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能力。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歸納能力、想象能力和判斷能力。
自主探討、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掌握計算方法。
4/12。
文章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學習(八)、20以內的進位加法9加幾。
1、培養學生的觀察、合作交流和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散學生思維,培養創新意識。2、在學習活動中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創設情境、引入問題,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動手操作,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湊十法”。
8、7、6加幾。
1、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比較、抽象及概括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對知識的遷移類推能力。
2、初步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感。
3、組織數學游戲,激發學習興趣。
5、4、3、2加幾培養學生用9、8、7、6加幾技能,學習5、4、3、2加幾的計算,從而提高學生學習學習知識的遷移能力和計算能力。
(十)、總復習。
文章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學習點,課堂中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活動為主線,創新為主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充分體現"新課程、新標準、新教法",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努力提高全體學生的數學素質。
二、工作目標:
1、進一步學習和貫徹“新課程標準”,深入教改實驗,確立“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規范教學常規管理,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2、進一步加強校本培訓,以校本教研促教師隊伍建設,認真學習領會新標準,積極開展新教材及國標本實驗教材研究工作,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和教研能力。
3、在學生中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習競賽活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數學在生活中的體驗,促進學生個性和諧發展。三、工作重點:
1、強化教學常規管理,認真貫徹并落實教學"六認真"。深入教改實驗,確立“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規范教育常規,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2、組織學習"新標準",發揮備課組的群體教研作用,以備課組或年級段開展教研活動,上好教研課。開展以"新課程、新標準、新教法"為課程的教學研究。準確把握小學數學課程的性質、地位、基本理念及目標任務。
3、強化課堂教學,年級組統一教學進度,組織好各項質量檢測6/12。
文章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學習和競賽活動爭取再上新臺階。
四、工作措施:
(一)落實新課程標準,改革課堂教學,促進師生發展。1、認真學習新標準,嚴格執行新標準的指導思想。
2、開展課堂教學的研究,轉換教師角色,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思想,尊重學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營造積極、健康、和諧、寬松的教學氛圍,倡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擴大學生信息交流面,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信息交流面要達100%,培養學生具有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針對一年級新生的特征,加強入學常規教育,規范行為,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3、要讓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教師必須加強對小學數學新教材的深入研究,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和特點,對照新課程標準要求,認真分析數學內容、目標、重難點,提出具體可行的教學方法。(二)強化常規管理,優化集體備課,提高教學質量。為落實"教學六認真"工作,提高教學質量,學校提出了教學常規工作"十字"方針,即:備課要"深"、上課要"實"、作業要"精"、教法要"活"、手段要"新"、活動要"勤",考核要"嚴"、輔導要"細"、負擔要"輕"、質量要"高"。
(三)、教師間相互學藝研討。本學期,老師要上一節優質公開教7/12。
文章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學習學,加強教學交流,組織教師參加各級教學競賽及論文交流活動。每人上交一篇論文。
學生經過上一學期的數學學習后,其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著一定的興趣,樂于參加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發現學生們自覺性較差,上課有小部分同學不注意聽講,口算時比較馬虎,課下不能及時完成作業,但是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小部分學生成績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學中,統一規范課堂常規,及時補差,使整個教學能夠順利進行等。因此,在本學期的教學中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二、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地數100以內的數,會讀寫100以內的數,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2.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數,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8/12。
文章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學習3.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會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學的圖形之間的關系。
5.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愛護人民幣。
6.會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知道珍惜時間。7.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初步形成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8.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11.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教材分析。
這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位置,20以內的退位減法,圖形的拼組,100以內數的認識,認識人民幣,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認識時間,找規律,統計,數學實踐活動。
9/12。
文章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學習這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0以內數的認識,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在學生掌握了20以內各數的基礎上,這冊教材把認數的范圍擴大到100,使學生初步理解數位的概念,學會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弄清100以內數的組成和大小,會用這些數來表達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數感。100以內的加、減法,分為口算和筆算兩部分。這冊教材出現的是口算部分,即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口算。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又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基礎,因此,應該讓學生結合計算教學,應用所學計算知識解決問題的內容,讓學生了解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學習解決現實生活中相關的計算問題,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學生初步認識了常見幾何圖形的基礎上,本冊教材安排了關于位置與拼組圖形的教學內容,設計了豐富多樣的探索性操作活動,讓學生體驗空間方位和所學圖形之間的關系,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在量的計量方面,本冊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的認識外,還安排了學習具體時刻幾時幾分的讀、寫方法。
“找規律”和“統計”是兩部分新的教學內容?!罢乙幝伞币龑W生探索一些圖形或數字的簡單排列規律,初步培養學生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統計是正式教學統計初步知識的開始,讓學生學習收集和整理數據的簡單方法,認識最簡單的統計圖表,經歷用統計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實10/12。
文章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學習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四、教學措施。
1、在教學中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而且也要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關注每一個學生在情感態度、思維能力等方面的進步和發展。
2、重視基本口算和筆算的訓練,培養和逐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3、重視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培養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4、結合教學內容,重視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5、注意教學的開放性,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6、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五、教學進度表。
例2……7課時左右。
例3……4課時左右。
整理和復習…4課時左右。
讀數寫數4課時左右。
數的順序比較大…1課時左右。
擺一擺,想一想……2課時。
文章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能夠將相鄰區域的小圓片的個數相加。
2.對給出的“結果數”能夠分拆成兩個合適的數。
3.通過擺圓片、填合適的數,感受到三角盤中三個數與三個結果數之間的關系。
教學重點:
對給出的“結果數”能夠分拆成兩個合適的數。
教學難點:
三角盤中三個數與三個結果數之間的關系。
教具準備:
磁性黑板、三角盤、翻轉片、數字卡。
教學過程:
一、找規律。
2.出示一個三角板,將小圓片放到各個區域中去,教師不做解釋的擺放第一張結果數卡。
3.用磁性小圓片和數卡將書上題2擺在三角板上,然后學生得到計算三角的草圖,并擺出題2,求出結果數并填入。
二、提高過程。
1.題3:只給出一個結果數,且一個區域沒有擺出。教師擺出三角板,給出題3,提問:你們能填一填嗎?說出為什么這么填的理由。
5+()=1111-5=()。
三、探究。
1.題6:擺出題6的三角板,師:你們能夠用小圓片擺一擺,試一試嗎?和學生一起探討,通過嘗試解決問題。
嘗試一:首先上方擺上3個,那么左下方如何擺或者右下方如何擺。探討:這樣擺可以嗎?不可以的話是為什么?說一說理由。
2.檢驗:4+3=73+5=85+4=9將小圓片抽象到數,填入題目中。
四、練習冊的練習。
1.簡單題型將相鄰的區域相加并將結果寫在卡片上。
2.難度增加:2個區域是空的。師:你能說一說你是如何算出來的嗎?(必要時可以讓學生用小圓片擺出)。
4.找規律。
五、課堂小結。
略。
教學目標:
1、能夠用數數或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并能正確表達出比的結果。
2、聯系生活實際,知道一些特殊物體的對應。
3、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與口頭表達的能力。
4、培養學生互相關心的良好品質。
教學重點:
用數數或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
教學難點:
用一一對應的方法來解決生活中一些特殊問題。
教學準備:
學生:各種比較的物體(鉛筆與筆套、瓶子與瓶蓋、語文本與數學本)。
教師:手套若干只。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引入課題。
師:星期天的早上,我們的小伙伴約好去公園玩碰碰車。他們來到了碰碰車的場地(出示主題圖)。
問:請你們仔細觀察一下圖,說說他們會遇到什么問題?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觀察主題圖后交流。
(車不夠:又6個小朋友,只有5輛車;已經4個小朋友有坐在車子里了,還有一輛車空著,可是有2個小朋友從后面跑來;……)。
師:剛才有的小朋友用數數的方法知道了車比人少,也有的小朋友用一個小朋友對一輛車。
的方法比較知道了車比人少,這種方法稱為一一對應。
問:生活中我們外出活動經常會出現類似的問題,如果你遇到了會怎么辦呢?
生:(略)。
師:今天我們就要用數數或一一對應的方法來比較物體的多少。
板書:比較。
二、動手實踐。
體驗方法。
師:在你們的桌上分別有鉛筆與筆套、瓶子與瓶蓋、語文本與數學本,現在請你們同桌一。
起來比一比哪樣物體多,哪樣物體少?
生:同桌合作進行比較。
師:請你們來匯報一下比較結果。
(要求說三句話:說說比的是哪兩樣物體?用什么方法比的?比的結果怎樣?)。
生:交流(老師對學生語言組織進行指導)。
問:你們都會比較物體的多少了嗎?誰能說說比較物體的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交流。
【二期課改提倡合作學習,讓學生通過體驗來感悟知識和方法。老師在學生已經知道。
比較物體多少的方法基礎上,通過讓學生同桌合作動手操作比較物體多少,從而讓學生體。
三、鞏固練習。
方法運用。
生:愿意。
1、p20題2(左圖)。
問:圖上是誰?她要比什么?
生:是小巧,要比較布丁和盤子哪個多,哪個少?
師:請你比一比并將你比較的方法和結果告訴同桌。
生:進行比較。
反饋。
注:學生如果用一一對應方法比的請學生交流怎樣做是一一對應(用線連一連)。
2、p20題2(右圖)。
問:這幅圖畫的是誰?他在干什么?
生:是小丁丁,他在比較瓶子和塞子哪個多,哪個少?
師:請你自己比一比。
生:交流。
3、p20題3生:獨立完成比較后在小組內交流方法匯報結果。
全班交流。
小結:你們真了不起用今天學到的本領為小伙伴解決的困難。
四、聯系實際。
拓展提高。
1、出示7只手套和4個小朋友的圖片。
問:看看誰來了?老師要給他們發手套,請你們看看老師準備的手套夠不夠?
生:四人一組討論。
上黑板演示怎么分?(注意:1人分一副手套,同時還要注意左右手的搭配)。
問:黑板上的小朋友分的合理嗎?為什么?
生:自由交流(每人有兩只手必須是兩只手套對一個小朋友,兩只手套要一只左手一只右手)。
2、聯系生活實際。
問:在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也和手套一樣是2對應1的呢?
生:舉例。
3、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比較物體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呢?還知道了些什么?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三年級下冊第93~95頁例3、例4及課堂活動。
【教學目標】。
1、結合實際問題,激發學生參與統計活動的愿望,培養他們的統計意識。
2、能將表格進行完善,并能完成復式統計表,根據圖表中的數據回答簡單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教師:明明到三(2)班作“最喜愛的電視節目”調查。調查結果如下:
新聞:8人動畫片:22人體育7人。
電視?。?人其他:4人。
二、自主探索,體會領悟。
(一)嘗試制表。
1、教師:要想制作成統計表,應該做哪些方面的考慮呢?
學生:要考慮表應畫幾列和幾行。
根據“節目類別”和“喜歡的人數”應畫兩行;“節目類別”有5類,要畫5列,加上“合計”要畫6列。
2、學生動手畫一個2行6列的表。
3、填寫相關內容。
(1)寫上統計表的名稱。
(2)填寫表中的內容和數據。
4、檢查統計是否準確。
可將各類別人數之和與合計數、合計數與調查總人數進行比較,看是否一致。
(二)出示例4中男生、女生體重情況統計表。
1、觀察表,說說表中有哪些信息?
2、教師:如果將兩張表交給班主任老師,老師想知道某個體重范圍內的男女生人數,就要看兩張表,挺麻煩的。
能不能想辦法將兩張表合成一張統計表,讓老師看起來更方便一些呢?
3、學生自主討論,完成復式統計表。
教師:同學們可以討論一下,怎樣改進統計表?
(老師出示復式統計表)。
介紹表頭:體重、人數、性別。
教師:你能將表格填好嗎?(學生嘗試完成)。
反饋:展示學生做好的統計表。
教師:像這樣的表格我們叫它復式統計表。(課題:復式統計表)。
三、鞏固深化,拓展應用。
完成第95頁課堂活動。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以生活中有關“左、右”的真實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能正確辨別“左、右”的位置關條,體驗其相對性。
2.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生參與多種形式的數學活動,使學生經歷建立“左、右”方位感的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運用“左、右”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與人交流的能力以及觀察能力,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樂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安全教育。
教學重難點:
正確辨別左、右的位置關系,體驗其相對性。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感知自身的左右。
1.創設問題情境。
2.體驗左、右。
(1)師:請伸出你的右手,再伸出你的左手。
(2)看一看。師:請小朋友們看一看自己靈巧的小手。
(3)說一說。師:誰來告訴大家:在生活中,你常用右手做什么?左手做什么呢?
(5)生說。(要求學生摸著說。)。
(6)揭示課題。
3.小游戲:聽口令,做動作:舉左手,舉右手;舉右手,舉左手。左手摸左耳朵,右手摸右耳朵。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左腳跳兩下,右腳跳兩下。拍一拍:在身體的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各拍兩下掌。
二、感知群體中的左邊、右邊,建立方位感。
1.找一找。
(1)第一橫排坐在最左邊的是誰?最右邊的又是誰?
(2)第二橫排中,從左往右數,第__個同學是誰?從右往左數,第__個同學又是誰?師小結:同一個人,從不同的方向去數,順序也就不同。
(3)你的左邊是哪個同學?右邊又是哪個同學?
(4)同桌互相說一說。你的左面、右面都有哪些同學?
(5)全班交流。
2.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1)創設問題情境:一只小豬找不到回家的路,請小朋友用學到的前、后、左、右的知識幫小豬找家。
(2)學生展開討論。
(3)計算機演示結果。
(4)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和樂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三、體驗左右的相對性,加強理解。
1.創設問題情境。
(1)師:老師和你們是面對面站的。請你判斷:老師舉得是哪只手呢?
(2)同桌互相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3)全班交流、驗證。師小結:兩個人面對面站的時候,左、右剛好相反。
2.游戲鞏固認識。
(1)師生齊舉左手。
(2)師與生演示。老師的右手搭在同學的哪只肩上?老師的左手搭在同學的哪只肩上?學生的右手搭在老師的右肩上。學生的左手搭在老師的左肩上。
(3)兩生演示。伸出右手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自己的右手褡在對面同學的右肩上。自己的左手搭在對面同學的左肩上。
(4)全班齊做。
3.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增強應用意識。
(1)判斷:上樓、下樓的同學都是靠右邊走的嗎?
(2)同桌討論、交流:你是怎樣想的?
(3)匯報:計算機演示結果。
師小結: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斷時應把自己當作走路的人。平時我們上、下樓時,都要靠右走,按次序地走。
四、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拓展運用。
1.計算機演示:小白兔用前、后、左、右的知識介紹自己的臥室。
2.學生運用前、后、左、右的知識介紹生活中的情境。
3.師小結,全課結束。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能說出以自我為參照中心的左右位置,能說出空間中物體的左右位置。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判斷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智能、語言智能、身體運動智能等。
3.情感目標: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教學重點:
學會判斷空間事物的左與右。
教學難點:
體會“面對面”的物體方向是相反的。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游戲引入,激發興趣。
(注:請學生事先以小組的形式,圍圈而坐。)。
師:我們來做一個游戲,游戲的名稱是“跟我做”。請你跟我這樣做。
(伸出右手,伸出左手,抬起左腳,抬起右腳,摸摸右耳朵,摸摸左耳朵??)。
要求學生一邊跟著說,一邊跟著做。我就跟你這樣做。
(伸出右手,伸出左手,抬起左腳,抬起右腳,摸摸右耳朵,摸摸左耳朵??)。
師:今天我們一起復習了“左與右”。
二、共同探討,獲取新知。
1.出示題1。
師:同學們已經認識了左與右,我們到大街上去瞧一瞧!
(揭示課題)。
師:大街上來來往往的車輛和行人真多,真熱鬧啊!我們在過馬路時要注意什么?
小結:過馬路,要安全,先看左,再看右。
(板書)。
2.出示題2。
師:小丁丁想過馬路,他先看看左,再看看右。他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請個別同學回答。
3.出示題3。
師:這時,小巧也準備過馬路。那么,她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獨立完成后核對。
4.小組合作、嘗試探究。
師:碰巧小胖也在過馬路,那么小胖向左、向右又會看到什么呢?小組討論。
小結:與小丁丁所看到的正好相反,因為他們是面對面的。
師:那么小亞呢?
小結:與小巧所看到的正好相反,因為他們是面對面的。
三、設疑問難,總結交流。
師: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左與右與在街上”,知道了在我們的生活中會經常碰到左與右。
對于這節課的學習,還有什么問題嗎?
[留出一些時間讓學生思考、探索,對于本節課的學習掌握了多少,還有什么疑問。]。
1.使學生初步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2.使學生掌握試商的方法,懂得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
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試商。
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片、梨、盤、圖片、小棒、圓片。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演示課件“有余數的除法”】。
1.()里最大能填幾?你是怎么想的?(書上做)。
3×()224×()37。
()×211()×538。
2.用堅式計算除法.(齊做并指名板演)。
訂正筆算除法時,要求學生口述計算過程及豎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繼續演示課件“有余數的除法”】.
(1)出示例16÷3=。
引導學生操作,用圓片代替梨,小棒橫放代替盤子.大家共同操作后,請一名同學到前面操作.
邊操作邊思考,把6個梨平均放在3個盤子里,應該怎樣分.
分后列式計算,學生口述,教師板書:6÷3=2。
試讓學生口述算理后回答豎式中每個數表示的意義:被除數6表示被分的數,3表示平均分成3份;2表示每份是2;被除數6下面的6是2與3的乘積,表示每盤分2個,3盤共分了6個,也就是被分掉的數;橫線下面的0表示6個梨全分完了,沒有剩余.
教師在“0”旁板書:沒有剩余.
(2)出示例17÷3=先按題意列式7÷3=。
教師啟發引導:讓學生按照6÷3=2的方法操作,觀察7÷3也就是把7個梨平均放在3個盤子里出現了什么新情況.
教師用6÷3=2的方法類推講解,指名回答:
被分的數是幾?平均分成幾份?怎樣寫?
每盤分得幾個,商是幾,寫在什么地方?
7個梨,分掉了6個,有沒有剩余,在豎式里應寫在哪?
教師強調:7個梨減去分掉的6個,還剩1個,這個“1”要寫在橫線下面,表示分剩下的數,這個沒分完剩下的數,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余數”.(彩筆板書“余數”)。
橫式怎么寫呢?在等號后面先寫商“2”,為了區分商和余數,在商2的后面要點六個點“……”,再寫余數1,讀作“2余1”.教師領讀算式7÷3=2……1讀作:7除以3等于2余1.
教師小結:像這樣的求出商以后還有余數的除法就叫做“有余數的除法”.
(板書課題:有余數的除法)。
(3)對照、觀察、比較一般除法和有余數除法的異同點,揭示本節課的重點、關鍵,溝通一般除法和有余數除法兩者之間的聯系.
相同點:算式表示意義相同,都表示平均分;列式方法相同;被分的數,平均分的份數,每份分得的數及分掉的數,在豎式中書寫位置相同.
不同點:6÷3=2正好分完,沒有剩余:7÷3=2……1沒分完,有剩余.正因為有剩余,所以在得數的寫法上及讀法上不同.
(4)反饋練習:
拿11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幾根,還剩幾根?先擺一擺,再把下面的豎式寫完整.
在學生操作、分析、列式、計算完成后進行訂正,重點提問被除數11的下面8表示什么數,橫線下面的3是什么意思,橫式等號后邊怎么寫,讀出算式,并說出算式表演的意義.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kouhaodaquan/48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