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編寫需要綜合考慮課程標準、教科書、學生需求和教師個人的教學經驗等多方面因素。接下來,我們將分享一些四年級教案的范文,以供大家參考和學習。
1、用歡樂、活潑的情緒演唱歌曲,表現在夏天的雨中玩耍的情景。
2、用身勢節奏為歌曲伴奏。
歌曲中相似的旋律在演唱時的音準。
一、組織教學。
1、播放音效,聽雨聲。
師:多媒體播放聲音,同學們聽聽是什么聲音?(雨聲)。
2、聽表現雨的樂曲,營造課堂氣氛。
師:再聽聽怎樣用音樂表現下雨。
播放樂曲《電閃雷鳴波爾卡》、《雨打芭蕉》。
二、新授。
1、導入:
師:下雨時,同學們喜歡在雨里玩,誰來說一說自己在雨中的趣事。
學生說自己在雨中的趣事。
進行教育:要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
2、聆聽《踩雨》。
3、學習“踩雨”。
x0x0|xxx0|x0x0|xxx0||。
左右左右左右左右左右。
x–x-|xxx0|x–x-|xxx0||。
(拍手)(踏步)(拍手)(踏步)。
教師示范,學生學踏節奏。
學生跟著音樂用身勢為歌曲伴奏。
3、學唱歌曲。
(1)學唱歌譜。
(2)學唱歌詞。
注意歌曲中相似的旋律的樂句要唱對。
4、啟發情感。
師:同學們在雨里玩耍時的心情怎樣?
全班有感情全曲演唱。
5、學生跟著音樂邊唱邊用身勢伴奏,鍛煉身體協調能力。
三、教師下課。
2.音樂活動《阿爸回來了》。
教學目標。
1.能用歡快的聲音演唱《小螺號》。
2.積極參與音樂活動《阿爸回來了》的創編和表演。
教學準備。
錄音機、磁帶、手風琴。
教學重點。
通過表演《阿爸回來了》體會漁民的勞動生活。
教材分析。
《小螺號》。
《小螺號》由詞曲作家付林創作于80年代,歌曲一經演唱就以獨特的風格、鮮明的音樂形象傳唱開來,受到人們的喜愛。
歌曲為帶再現的單三部曲式。第一樂段是典型的“起承轉合”的歌曲結構。第二樂段同第一樂段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節奏舒展,由四個樂句組成。第三樂段是第一樂段的完全再現。最后樂曲在歡快的情緒中結束。
在演唱方面,要引導學生分辨兩個樂段的不同情緒。第一樂段用歡快、彈跳的聲音演唱,特別要注意十六分音符的演唱,歌詞比較密集,要訓練學生均勻的呼吸和清晰的吐字。第二樂段的氣息要長,并能夠保持,以免在唱長音的時候,音準容易發生向低偏離的現象。
教學過程。
1.教師引導學生了解螺號(海螺是生活在海里的一種海洋生物螺的統稱,個兒一般比較大,可以做成號角或工藝品。螺號就是用大的海螺做成的號角,生活在海邊的人常用吹螺號傳遞信息)。
2.指導學生用歡快的聲音演唱歌曲《小螺號》。在演唱過程中要注意指導學生吐字、咬字要清晰,唱好密集的歌詞部分,正確分辨兩個樂段不同的音樂情緒,并能用彈跳的聲音和較長的氣息唱好歌曲的兩個樂段。
3.指導學生創編《阿爸回來了》。
4.課后反思。
1、能用純凈、優美的聲音演唱《少先隊員采茶歌》。
2、能積極地參與小組的活動,以合作的方式創編幾個舞蹈動作。
創編舞蹈動作
(一)復習歌曲
1、注意第一小節五度音程的音準。要具有跳躍感。
2、注意第二小節圓滑線的唱法。要唱得連貫、柔和,和跳躍的形成對比。
3、注意第三小節附點四分音符的時值。
4、第二樂段第一樂句可按頓音的唱法演唱,要唱得短促、有均勻的節奏感,好象是有節奏的采茶動作一樣。
5、后一個樂句第三小節的八分休止符要唱得短而輕,并要做到聲斷氣連,使歌聲既分開又連貫,寄托著少先隊員熱愛茶山的情感。
6、唱時要注意樂句的分句,可引導學生劃分樂句,做到正確地換氣。
(二)欣賞有關采茶的音樂作品。
1、器樂合奏《采茶撲蝶》
2、廣西民歌《采茶歌》
(三)創編采茶的舞蹈動作
板書設計:純凈、優美
1.學習歌曲《春風》。
2.聽賞小提琴協奏曲《春》。
1、歌曲《春風》,是一首日本兒童歌曲,旋律輕快活潑,充滿著天真爛漫的兒童情趣。全曲為4/4拍子,大調式,二段體結構,第一樂段(1——8小節)運用弱起小節、切分音,歌詞用擬聲詞“?!泵枥L出和煦的春風輕輕吹佛大地的生動場景。第二樂段(9——16小節),前四小節旋律舒展、輕盈,展現了“嫩芽笑顏開”、“歌聲響四方”的春天景色。特別是第12小節變化音的運用,使歌曲童趣盎然,充滿生機。后四小節運用簡單的二部合唱,進一步表現了萬物復蘇、生機勃勃的春光美景,表達了兒童對春天的熱愛。
2、《春》是意大利作曲家和小提琴演奏家維瓦爾第的一部作品,作者創作的小提琴協奏曲在歐洲廣泛流傳。1725年他出版了分別冠以“春、夏、秋、冬”副題和每首配有小詩的四首協奏曲,被統稱為《四季》,而《春》就是其中的一首。
1、能夠自信的與同學們合作,用甜美、自然的聲音輕松愉快的學會演唱歌曲《春風》,用歌聲表達人們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2、能認真聽賞小提琴協奏曲《春》的第一樂章,能熟悉音樂主題,感受音樂情境。教學設想:
春天來了,在溫暖的春風吹拂下呈現出萬物復蘇,生機勃勃的景象。人們喜愛春天是由于不僅遠離了寒冷,還可以盡情地去享受鳥語花香,花紅綠葉的大自然。本節音樂課以“春”為情境主題,根據學生對春天已有的感受與經驗,我設計了歌曲《春風》和欣賞小提琴協奏曲《春》的教學活動,歌曲的教學主要是讓學生感受歌曲歡快活潑的旋律,并能用甜美自然的聲音輕松愉快的與同學合唱二聲部;欣賞《春》的教學,讓學生感受每一段的音樂形象,激發學生的音樂情感,達到培養學生音樂審美的目的。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啟發學生感受每一段的音樂形象。
能用甜美自然的聲音輕松愉快的與同學合唱二聲部。
cal課件、鋼琴。
1、聽音樂進教室。
2、師生問好。
師:同學們,上課之前,我們先來看一組美麗的圖畫。(cal課件播放)(展示一組春天風景圖片。)(背景音樂歌曲《春天在哪里》)。
1、同學們邊欣賞,邊討論。
2、師:同學們還能說出那些描寫春天的詩歌,歌唱春天的歌曲?
(學生分別展示課外收集的有關春天的詩歌和歌曲)。
討論交流。
1、初聽《春》(cal課件播放《春》第一樂章)。
聽完了剛才的`音樂,說一說你對春天有什么感受?(學生發言,教師指導)。
2、介紹作者及樂曲背景。
這首樂曲是意大利作曲家和小提琴演奏家安樂尼奧·維瓦爾第(1678——1741)的一部作品,作者創作的小提琴套曲《四季》旋律優美,曲意清新,備受人們的青睞?!洞骸肥恰端募尽分械囊皇?。
3、復聽《春》(cal課件播放《春》第一樂章)。
討論,樂曲中用的什么樂器?模仿了什么的叫聲?(引導學生體驗小提琴音色)。
4、唱一唱。
學生跟音樂輕生哼唱主旋律。
1、聽一聽。
cal課件出示帶有歌詞的大歌單,播放歌曲《春風》。
師:春風唱著輕快地歌聲向我們吹來,我這里有描繪春風吹來的旋律,請同學們用“?!眮砟3?。(復聽音樂)。
師:歌曲用什么力度?
板書:輕快的mp。
2、唱一唱。
學生跟著音樂輕聲模唱歌曲(體驗歌曲輕松活潑的意境)。
3、小組展示。
4、二聲部合唱訓練。
cal課件播放低聲部范唱音樂。
教師彈琴,學生跟唱。
5、師生合作二聲部歌唱。
6、演唱全曲。
7、分角色演唱。
8、學生互評。
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欣賞了《春》,學會演唱了歌曲《春風》,從中領略到了春天的美好時光,愿每位同學都在這美好的春天里有新的收獲,獲得健康成長。
教學準備。
手風琴、磁帶、錄音機。
教學目標。
1.學唱歌曲《趕海的小姑娘》。
2.感受大海邊的生活情趣。
教學重點。
通過演唱歌曲體會“趕?!钡那榫?,感受音樂歡快活潑的情緒。
教學難點。
1.第三樂句第二小節的休止符要做到聲斷氣不斷。
2.樂曲中的附點四分音符的時值要唱夠。
3.最后結束句的七拍長音,要訓練學生用較長的氣息支持來歌唱。
教材分析。
《趕海的小姑娘》。
《趕海的小姑娘》由馬金星作詞,劉詩召作曲。歌曲通過對一個小姑娘“趕?!钡拿鑼?,表現了小姑娘歡快的心情和一顆純真的童心。
歌曲的音樂形象鮮明,旋律流暢,結構工整。歌曲為單二部曲式結構。第一樂段由四個樂句組成,第二樂段由三個樂句組成,最后以模仿螺號的長音結束。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學唱歌曲《趕海的小姑娘》。
1.發聲練習。
2.聽錄音,感受音樂的情緒。
3.學生學唱歌曲。
(1)跟隨老師學唱。
(2)在演唱過程中老師指導學生糾正錯誤的地方。
(3)采用不同方式演唱(例如:領唱加合唱、分組唱、獨唱等。)。
三、小結。
這節課我們通過演唱歌曲《趕海的小姑娘》體會了“趕?!钡那榫?,感受音樂歡快活潑的情緒。有機會的話,希望同學們能和自己的爸爸媽媽一起去看看美麗的大海。
四、課后反思。
我說課的課題是《紅蜻蜓》,這是一首日本歌曲。表現了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旋律優美流暢,一氣呵成。歌詞樸實,富有田園氣息。在日本廣為流傳。
紅蜻蜓是日本作曲家,指揮家山田耕作38歲時創作的一首兒童歌曲,在日本是家喻戶曉。它本來是一首描寫少年兒童回憶自己幼年情景的兒童歌曲,后來大人們也喜聽愛唱,也成了他們回憶童年生活的歌曲?;貞浭鞘置篮玫?,這樣美好的內容應當用什么樣的音調來表現呢?歌曲優美動聽,深情自然。雖然只有短短的八小節,三段歌詞,卻將童年情景生動地展現在了我們的面前。
歌曲3/4拍,合唱部分為主要以三度和弦為主,歌曲的力度變化很大,但樂句連貫,力度過渡漸強減弱。
教學方式:體驗、模仿、合作
教學工具:電子琴-錄音機-磁帶-打擊樂-課本光盤
體驗:貫穿于課的始終。在聆聽、演唱中體驗歌曲的情感。
模仿:教師范唱,學生進行模仿。
合作:在學習第二樂段時,采用師生、生生合作完成二聲部歌曲的演唱。
教學手段:聽唱法、視唱法、演示法。
1、準確把握歌曲演唱速度、節奏以及高音的演唱方法,表現歌曲藝術形象。2、使二聲部的合唱協調均衡,富有美感。能夠用優美的聲音、真摯的感情演唱歌曲《紅蜻蜓》,表達出對美好生活的熱愛之情。通過歌曲《紅蜻蜓》的學習,從優美得曲調和歌詞呈現的情景中感受合唱歌曲的藝術美,激發學生熱愛音樂的感情。通過聆聽、范唱、模仿等形式,在體驗、合作中準確表現歌曲。用優美抒情的歌聲演唱歌曲,抒發對童年時光的美好回憶。
重點:用優美的聲音、真摯的感情演唱歌曲。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體會聲部間的相互配合,感受并表現和聲的美。
難點:二聲部演唱聲音的和諧、統一。
a、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b、發聲練習《櫻花》
學生用“lu”模唱旋律。注意聲音自然柔和。
師:你對這首樂曲的曲調有什么感受?它是哪個國家的樂曲?
c、表演《紅蜻蜓》.
1.教師播放樂曲旋律。
提問:這首樂曲和《櫻花》有什么相似之處?
2.聆聽歌曲《紅蜻蜓》范唱。
提問:歌曲讓你產生什么感受?表達了什么內容?
拍曲調非常優美抒情,歌詞將美好童年的生動情景展現在人們的眼前。令人難以忘懷。通過
“我”在晚霞中看到的紅蜻蜓而引起的回憶,親切而又深情地抒發了對童年時光美好回憶。
3.復聽音樂
邊聽邊劃拍,感受歌曲的節拍特點。歌曲有幾個聲部?
4.全班分為二個聲部,學唱二聲部曲調:
(1)教師分別范唱、范奏二聲部曲調。學生用指揮圖式邊劃邊輕輕哼唱各自曲調。
(2)二聲部學生分別學習曲調。教師重點輔導低聲部唱穩、唱準。
(3)用“”唱二聲部合唱,相互傾聽效果。
5.學唱歌曲:
(1)在“”的基礎上唱歌詞。使兩個聲部都唱得很流暢熟練,能從中獲得二聲部的效果。
(2)完整地唱好第一段歌詞,二聲部注意和諧。
(3)演唱第二段歌詞。
(4)完整地演唱歌曲,注意聲部間的相互配合及協調。
6.表演歌曲:
(1)復習力度記號。
(2)按歌曲標的力度記號來演唱。
(3)討論:為什么要這樣處理。還有其他處理方法嗎?
(4)有感情地回憶當年的童年情景,觸景生情地表演。
d、拓展
回憶起童年時唱過的歌曲,填上歌名并唱一唱,互相交流,共同回憶童年的好時光。
e、教師小結
《紅蜻蜓》是一首日本歌曲。本堂課的主要目的是通過這首歌曲的演唱,訓練學生運用均勻的氣息演唱歌曲,并培養學生良好的聆聽、演唱習慣。在授課過程中我始終注重每一環節的扎實度,以形象、準確的示范,賦有感染力的講解、引導讓學生來理解演唱時氣息的運用,咬字的方法及歌曲意境的表現。如:手指感受小氣柱??鋸埧谛推醋x歌詞等方法運用,即讓學生理解、感受了演唱技能,也為唱好歌曲起到了實效性的輔助作用。
在授課過程中,我也很注意學生拿書姿勢、唱歌姿勢、靜靜聆聽等等常規性的習慣養成,因為,這些良好習慣的養成都是上好音樂課的重要因素。針對音樂課上的一些常規性學習習慣的養成問題將是我在教學中不斷探索的課題。
教學準備。
錄音機、磁帶。
教學目標。
能為《趕海的小姑娘》創編幾個舞蹈動作,并讓同學們表演。
教學設計。
《趕海的小姑娘》舞蹈設計。
1.第一段歌詞。
1-8小節:雙手叉腰,右腳踏出一步,左腳向右前方腳后跟著地,同時右腿屈膝。然后再做反方向。共2個八拍。
9-12小節:往左前方輕輕跑幾步,做撿東西的動作。1個八拍。
2.第二段歌詞。
3.結束句。
身體向左前方,右腳尖點地,雙手呈喇叭狀放在嘴前,1個八拍。然后向反方向做一個八拍。
教學過程。
1.先教分解動作。
2.然后跟隨錄音跳舞。
3.可選優秀者做表演。
4.課后反思。
1、接觸多首以"茉莉花"為題的音樂作品,能夠從中認識到以"茉莉花"為代表的中國民歌是世界音樂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2、通過欣賞,讓學生樂于進一步搜集并了解影響民歌變異的多種因素。
感受不同地區的歌曲《茉莉花》。
能夠聽辨并能用語言表述出它們在情感上、風格上的差異。
一、導入新課
民歌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統一題材的作品在不同的地區會有什么樣的區別呢?今天我們將一起走進東北、河北,看看那里的茉莉花開得怎么樣。
二、欣賞東北民歌《茉莉花》
1.師播放東北民歌《茉莉花》,設問:
a歌曲在速度和力度上有什么特點?
b音樂的風格與東北人的性格有什么樣的關系
c與江蘇民歌《茉莉花》相比,歌詞、旋律方面有何異同的地方?
2.小組討論:
歌詞基本相同,旋律變化比較大,顯出東北人開朗的性格和音樂風格特點。
3.師簡介東北民歌《茉莉花》:
遼寧海城的《茉莉花》旋律進行中的大跳明顯增多,襯詞的處理也顯出東北二人轉的特點。
4.生學唱東北民歌《茉莉花》,感受二人轉版的《茉莉花》。
三、欣賞河北民歌《茉莉花》
1.師播放河北民歌《茉莉花》,設問:
與江蘇民歌《茉莉花》相比,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點?
2.生交流:
旋律中加入了升"sol"和升"do"等音符,顯現出北方爽朗和明快的音樂風格特點。
3.師簡介河北民歌《茉莉花》:
河北南皮民歌《茉莉花》在旋律中保留了江蘇民歌《茉莉花》中的一些主要因素、起始音也相近似。歌詞的變化使歌曲融入較多的敘事說唱性特征。
4.師用聽唱法指導學生演唱河北民歌《茉莉花》的旋律。
四、小結。
師播放三首不同地區的《茉莉花》,讓學生辨別是哪個地區的歌曲。
能夠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音樂符號d.c的學習。
二、新授。
初聽歌曲:歌曲中都講了些什么?
它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再聽:輕聲哼唱旋律。
再聽:輕聲u哼唱旋律。
音樂符號的認識:
在歌曲中有幾個音樂符號?(反復記號)(結束句)。
還有一個音樂符號你從沒有學過但是,也在歌曲中出現了,你能找到嗎?d.c--反復記號,教師講解它是如何進行反復的。
學唱:教師范唱第一樂段。
教師彈琴,學生輕聲試唱第一樂段。
教師指導演唱,注意附點音符的唱法。以及切分節奏的演唱。隨錄音學唱第二樂段,感受歌曲的愉快情緒。
打擊樂器選擇為歌曲配樂。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一起學習了這首好聽的兒童歌曲,你們學的很快。這里有幾個節奏。
出示節奏譜:
xx|xx|xx|xx||(雙響筒)。
x-|x-|x-|x-||(撞鐘、鈴鼓)。
學生選擇適合歌曲的打擊樂器。
隨錄音進行單一試奏。
大家單打都很不錯之后,全體一起為歌曲伴奏。
三、今天我們一起用打擊樂器為歌曲《小孩世界》伴奏,大家打多非常好。為歌曲增色不少,使這首活潑歡快的歌曲更加豐富了,更加能夠體現我們的童年生活是讓人向往讓人難忘的,希望我們同樣擁有快樂的童年,永遠有一顆純真的童心。
教學目標。
1.感受樂曲中不同的速度所表達的不同情緒。
2.描述音樂表現的不同情境。
教學準備。
錄音機、磁帶。
教學要求。
能為《豐收歡樂而歸》的幾段音樂填上適當的速度記號。
教材分析。
《豐收歡樂而歸》。
《豐收歡樂而歸》是民樂合奏《東海漁歌》的第四部分。由馬勝龍、顧冠群作曲,全曲共分四部分,分別是(1)黎明時的海洋。(2)漁民出海捕魚。(3)戰勝驚濤駭浪。(4)豐收歡樂而歸。樂曲表現了東海漁民的勞動生活。
《豐收歡樂而歸》由三個部分組成:
1.樂曲開始:在弦樂震音和揚琴分解和弦的琶音伴奏下,由笛子吹出悠揚的、節奏自由的散板旋律,表現了人們在戰勝驚濤海浪之后的喜悅心情。
2.中間部分:表現了漁民們戰勝風浪之后,自豪的駕駛著漁船,乘風破浪,滿載著豐收而歸。
3.結束部分:音樂的速度轉為快板,節奏緊湊,再現了樂曲第二部分歡快的主題,這是根據浙東鑼鼓的民間音樂改編的旋律,是全曲的核心音調,經過不斷的變化,漸快、漸強,最后,鼓樂齊鳴,在最熱烈的氣氛中結束。
教學過程。
1.第一遍欣賞樂曲《豐收歡樂而歸》。感受音樂中出現了幾種不同的情緒?
2.教師介紹樂曲。
3.分段欣賞:分辨三個不同的樂段。
4.為各段音樂填上速度記號,并描述音樂表現的不同情景。
5.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音樂的感受。
6.課后反思。
感受歌曲里一家三口唱歌的快樂,能隨音樂用不同的肢體動作表現節奏。
1、能由淺入深地認識歌曲的結構,通過感觀和體驗,認識到樂曲的特點。
2、享受用樂器為歌曲伴奏的樂趣,體驗與同伴合作演奏的快樂和成功。
1、已熟悉碰鈴、串鈴和哨子三種樂器的使用方法。
2、每人各一套樂器(碰鈴、串鈴、哨子)。
一、完整欣賞音樂,初步感受歌曲歡快的旋律。
1、入室完整地欣賞歌曲。
2、小結:原來這是一首蒙古族的問答歌。
3、演示課件,第二遍完整欣賞歌曲。
提出要求:“這次我們來聽聽蒙語版的歌曲,請你們聽聽歌曲里共有幾段?到底是不是有問有答的?每一段是誰問誰答的?”
4、小結:三段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自由講述,老師作總結)
二、分段欣賞歌曲,用身體動作表現歌曲不同的演唱。
1、欣賞第一段,用不同的動作為歌曲伴奏。
――“現在我們來欣賞第一段,請用不同的動作為不同角色伴奏,但注意要一拍一拍來打節奏?!?/p>
2、能做出代表動作的學生示范。(大家學著做)
3、激發學生做出女兒和爸爸同時出現的動作。
――“女兒來了(拍手),爸爸來了(跺腳),那么女兒爸爸一起來的時候怎么辦呢?”
4、欣賞第二段,創編不同角色的動作。
――“第二段又是誰問誰答的呢?那么媽媽聲音可以用什么動作來伴奏呢?”
5、同樣方法欣賞第三段。
6、邊看課件,完整地拍打身體的節拍演奏這首歌曲。
三、選擇樂器進行節奏樂演奏。
1、樂器與歌曲的角色配對。
2、提出演奏要求:“愿意幫助誰就選擇對應的樂器,但是音樂沒開始,我們的小樂器需要先休息的哦?!?/p>
3、看指揮,學生進行分角色用樂器為歌曲伴奏。
四、引導學生每人使用三種樂器為歌曲伴奏,感受演奏帶來的成功和快樂。
1、提出演奏方法和要求:邊看圖譜邊操控樂器。
2、初步嘗試看圖譜演奏歌曲。
3、指出需要注意和演奏得不夠好的地方。
4、再次進行演奏。
五、結束部分:
小結:剛才的游戲好玩嗎?今天你們都表現得非常棒,有許多同學的反映相當的敏捷,表揚。那我們把這么好玩的游戲表演給其他同學看好嗎?(離開活動室)
一、感受歌曲歡快的情緒,啟發學習興趣,表達新時代少年兒童積極樂觀的精神面貌。
二、通過多種方式的聆聽,感受2/4,并能夠有感情的準確演唱歌曲。
三、啟發學生從生活中發現節拍,體驗情感,在老師層層遞進的引導下,創造性的為歌曲進行創編和伴奏。
一、在體驗中感受二拍子的節拍。
二、創造性的使用羽毛毽子為歌曲增添快樂元素。
一、歌曲中休止符的準確演唱。
二、歌曲中二段不同尾聲的準確演唱。
一、聆聽音樂,感受快樂。
2、初聽(1)感受情緒。
3、聽(2)感受速度等,找到快樂元素。
4、聽(3)活動體驗節拍。(1’17”)。
5、聽(4)出示課題《哦,十分鐘》。歌曲表達對十分鐘一種什么樣的感情?
6、分樂段。
二、學唱歌曲。
(一)學第一樂段。
1、演唱兩小節的歌譜,找相同旋律。
2、師生接唱旋律。
3、聽范唱,默唱歌詞,感受輕快有彈性的聲音。
4、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詞,教師指導。
5、第二段歌詞自己完成演唱。
(二)學第二樂段。
1師唱前兩個樂句,分辨一下那一句旋律比較高?
2、學生學唱,注意一字多音的連貫圓潤,“哦”的口型圓,舌尖抵下牙齒。
3、再聽力度有什么變化?哪一句比較強?為什么要這樣演唱?4學生學唱。
5聽范唱,哪個地方不容易唱準確?你有什么辦法來解決?6完整演唱第二樂段。
(三)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詞。
(四)跟唱第二段歌詞。
1、找結尾的不同。
2、唱第二段的結尾。
3、完整演唱第二段歌詞。(40”)。
(五)完整演唱歌曲。
讓我們跟著音樂伴奏完整的來演唱歌曲《哦,十分鐘》。
三、創編節奏,增添快樂元素。
1、聽伴奏找快樂元素手鈴聲。
2、學生跟音樂自創伴奏方法。誰來說說你創編的什么節奏?用在那個地方?
3、完整演唱及伴奏歌曲。
四、拓展延伸:
1、聽歌曲《哦、課間十分鐘》,這首歌曲給你什么樣的感覺?
2、簡介兩首歌曲為同一詞作者。
五、課堂小結:
下課鈴聲馬上就要響起了,讓我們在歌聲中結束今天的音樂課,趕緊到操場上放松充電,為下節課更好的學習做好準備。
1、通過欣賞,讓學生接觸京劇,簡單了解京劇的音調、唱腔及板式。感受京劇特點與魅力。
2、初步培養學生對我國戲曲音樂的興趣,激發學生對我國戲曲音樂的愛好。
3、激起學生革命志士的崇敬之情。
初步培養學生對我國戲劇音樂的興趣,激發學生對我國戲曲音樂的愛好。
四張戲劇人物臉譜及鐵梅像一張。
一、導入新課,了解京劇
1、戲曲是一種綜合藝術。集文學、音樂、美術、表演、武術等為一體,是我們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2、我國戲曲劇種有三百幾十種。其中京劇是影響較大的大劇種之一。京劇產生于北京,有二百多年歷史。早在1919年京劇大師梅蘭芳赴日本演出以來,京劇頻繁走出國門訪問演出,對促進國際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貢獻。
二、聽唱段《都有一顆紅亮的心》,了解唱腔。
(一)提出問題,學生解答
初聽區分現代京劇和傳統京劇,了解京劇的四個行當
a師:老師扮演的是劇種的主人公李鐵梅。鐵梅穿著偏襟紅襖,顯得那么精神。京劇的所有演員都穿這樣的衣服嗎?生:不是。還有古代的衣服。師:我們把穿古裝衣服叫傳統京劇,穿現代衣服的叫現代京劇。
師:戲曲人物按年齡、性別、身份、性格劃分開的叫行當,京劇的行當分為生、旦、凈、丑四個類別。"生"是男性正面角色。"旦"是女性正面角色。"凈"是性格鮮明的男性配角。"丑"是幽默滑稽或反面角色。
(二)、復聽唱段了解京劇的主要唱腔,
師:旦角在傳統京劇里一般是伊伊呀呀的小姐。鐵梅是這樣的孩子嗎?讓我們再來欣賞一遍唱段。
生:勇敢、善良。
師:鐵梅生長在怎樣的家庭呢?
生:革命的家庭
師:大家能正確的聽出鐵梅的年齡、性格來。是由其唱腔及音色所決定的。這里老師就要向同學介紹京劇的主要唱腔西皮、二黃。
(板書)西皮:曲調活潑、剛勁,適合于表現慷慨激昂的.感情。二黃:曲調蒼涼、深沉,善于表現憂郁、激憤的感情。讓學生判斷唱腔種類。
(三)、再次欣賞了解京劇主奏樂器師:不論是活潑、剛勁的曲調,還是蒼涼、深沉的曲調,都要有樂器來演奏。京劇主奏樂器京胡,它的發音剛勁嘹亮。
(四)(出鐵梅畫像)這就是李鐵梅,她雖然只比你們大幾歲,卻非常的聰明能干。?她為什么能干呢?表現在哪里?(學生會答出,她會擔水、劈柴、拾煤渣、幫大人放哨,送情報,還會提著籃子做買賣等等)從哪里可看出她的機智和聰明?(她與鄰居姐姐互換了衣服,引開日本特務,將密電碼安全送到游擊隊)
(3)我們應該向鐵梅學什么?
三、學習歌曲《我是中國人》
a、歌曲表現了什么?
b、體會歌曲精神
四、課堂拓展,鼓勵表現。
(1)欣賞兒童演唱京劇的精彩片段。
(2)教師用豫劇、眉戶演唱“都有一顆紅亮的心”。
(3)讓學生自由表演自己熟悉的戲曲唱段。
四、總結升華,激發興趣
地方戲曲雖然唱腔優美,各有千秋,但京劇以其獨特的唱、念、坐、打贏得越來越多的人喜愛。京劇作為我國的國粹,流傳至今有近二百年的歷史,最初有四大名旦,(出課件讓學生認識四大名旦),他們為我國的京劇事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F在上至七八十歲老人,下至三四歲小孩,就連一些外國朋友好競相模仿和學唱京劇。京劇巳走出國門,作為友誼的橋梁和紐帶遍布各國,京劇是我國戲曲藝術的瑰寶,老師希望你們能熱愛它,學習它,并且將它發揚光大。
1.了解蒙古族的風情,學唱《達古拉》。
2.通過學唱歌曲《拉古拉》,讓學生領悟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情感。
教具準備:電子琴、錄音機、節奏卡片、節奏樂器、多媒體課件。
播放《草原英雄小姐妹》課件或相關課件。啟發學生進行有創意地自由回答。
2.了解蒙古族人居住的地理環境、人文環境等特色。
3.聽歌曲范唱《達古拉》,提問:通過歌曲我們聽到他們都唱了什么呢?請學生說說歌曲內容。
4.學唱歌曲,師生合作,教師彈伴奏,學生裝跟唱。
5.處理歌曲的難點,重點練唱歌曲的附點節奏,和一音多詞的地方。
6.表演:學蒙古舞的扭肩膀、擠奶、騎馬等動作,配合歌曲音樂進行表演。
請舞蹈隊的同學上來表演,其他同學拍手唱歌。
7.游戲:拼節奏卡片,一部分同學表演,一部分同學選擇敲擊小樂器為歌曲伴奏。
8.加入樂器,為歌曲伴奏。
9、完整表現。
聆聽《小步舞曲》《那不勒斯舞曲》《新疆舞曲第二號》。
1、感受舞曲的基本風格,初步了解“舞曲”這一體裁,能隨著音樂用動作、節奏、舞蹈表現音樂,體會音樂的情緒和風格特點。
2、能聽出樂曲的主題是如何變化的,并根據主題的變化辨別樂曲的結構。
3、學唱歌曲《我們大家跳起來》《土風舞》,能隨歌曲表邊唱邊跳體會舞曲的特征,二聲部合唱坐到統一和諧。
4、認識重音記號,能在樂曲中聽辨出帶重音記號的重音,幫能在歌曲演唱中正確表現出重音的效果。
5、認識西洋吹管樂小號,了解其表現作用,記住小號的音色。
1、能聽出樂曲的主題是如何變化的,并根據主題的變化辨別樂曲的結構。
2、能隨歌曲表邊唱邊跳體會舞曲的特征,二聲部合唱坐到統一和諧。
3、認識重音記號,能在樂曲中聽辨出帶重音記號的'重音,幫能在歌曲演唱中正確表現出重音的效果。
認識重音記號,能在樂曲中聽辨出帶重音記號的重音,幫能在歌曲演唱中正確表現出重音的效果。
教師要以自己的情感、動作、聲調為表現歌曲的內容做好鋪墊。在、教學中采用示范——講解——視唱——創編進行教學。
多媒體。
三課時。
教學內容:聆聽《那不勒斯舞》《新疆舞曲第二號》。
1、通過初步介紹曲藝音樂和學唱、聽賞,使學生知道曲藝音樂也是我國民族音樂中的齊葩,對它產生初步的興趣。
2、能初步唱出《說演彈唱》的韻味。
3、初步了解曲藝音樂的特點。
導入。
1、本單元我們要學習豐富多彩的曲藝音樂,曲藝的唱腔與語言緊密結合,風格各異,具有鮮明的地方性。
2、學唱歌曲《說演彈唱》。
(1)這首歌曲的歌名概括了曲藝的全部演出形式,也是曲藝的特點,學生們議論討論發言,教師總結。
(2)聽幾遍錄音范唱。
(3)學生隨錄音學唱,不必學唱歌譜。
(4)用歌曲的節奏朗讀歌詞,務必將每個字都吐的很清楚。
(5)再隨錄音學唱,注意其中的韻味。
(6)隨伴奏帶演唱,教師指揮。
3、欣賞《重整河山待后生》。
(1)簡介:20世紀80年代初有一部電視連續劇轟動了整個中國,那就是《四世同堂》。這是用京韻大鼓音調創作的歌曲。
(2)聽錄音。(請學生參考圖片進行聽賞)。
(3)我們聽到在錄音中有鼓和板的聲音,這就是京韻大鼓演員自己擊打出的聲音。
(4)請學生參考圖片進行聽賞。
(5)再欣賞一兩遍,要求學生感受京韻大鼓的音調和獨特的韻味。
4、小結:
第二課時。
欣賞蘇州彈詞、四川清音、太平歌詞選段,隨錄音學唱《重整河山待后生》。
1、通過欣賞蘇州彈詞、四川清音、太平歌詞等選段,進一步激發學生了解和學習豐富多彩的曲藝音樂的愿望。
2、通過輕聲模唱《重整河山待后生》,繼續感受京韻大鼓特有的韻味。
3、通過欣賞和親身演唱,能說出曲藝音樂的若干特點。
欣賞。
上節課我們欣賞了京韻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學唱了具有京韻大鼓韻味的歌曲《說演彈唱》,對京韻大鼓的演唱方式和其特有的韻味有了初步的了解,本節課我們要進一步拓寬視野,再欣賞其他的曲藝音樂品種。我國的曲藝種類實在太多了,我們只能選其中一小部分欣賞。
(1)我們先來欣賞蘇州彈詞《蝶戀花?答李淑一》。
請同學們仔細傾聽,聽完后說一說這四個段落在音樂上的不同表現。
放錄音兩遍。
學生述說四個段落音樂的不同表現,第一段第一句表現了作者巨大的巨大的悲痛,第二句表現了“楊”“柳”的景象。第二段是敘事性的,第三段是舞蹈性的,第四段是戲劇性的,也是全去的所在。
我們再來欣賞四川清音《小放風箏》。
a老師簡單介紹后放錄音兩遍。
b學生評說。
(2)下面我們來欣賞太平歌詞《說大話》。
a教師簡單介紹其內容后放錄音兩遍。
b學生評論,談感受。
c隨錄音學唱前四句,并做課本上的練習。
2、學唱《重整河山待后生》。
這一唱段情緒跌宕起伏,音域也較寬,學生是難以演唱的之所讓學生演唱是為了讓他們親身實踐,切身感受京韻大鼓講究咬字吐字的特點并感受其特有的韻味,因此只要求跟著錄音輕輕哼唱,不必離開錄音放聲歌唱。
3、小結。
師生共同總結曲藝音樂的特點和南北方曲藝音樂風格的不同。
第三課時。
音樂活動——說演彈唱曲藝。
1、對前兩節課教學內容進行回顧和總結。
2、進一步激發學生對曲藝音樂的興趣。
3、培養學生收集、利用信息的能力和組織、交流、合作的能力。
1、由兩位學生主持人宣布活動開始。
本次活動的主題是說、演、彈、唱曲藝,同學們可以邊說邊演或邊談邊唱,或只說只唱只彈只演,甚至也可以只唱一兩句,但都應是曲藝,可以是一個人表演或兩三個人共同表演,也可以是小組共同表演。老師準備一付竹板、一只小鼓,同學們可以在表演中運用。
2、學生分別表演節目,其間教室也可唱一曲片斷。
3、在齊唱《說演彈唱》的歌聲中結束。
文檔為doc格式。
。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歌曲《趕海的小姑娘》。
教學目標:
會唱歌曲《趕海的小姑娘》。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見過大海嗎?誰來說說他見過的大海是什么樣子的?
同學分別說出對大海的印象:海水藍藍的咸咸的,海風吹在臉上的感覺很涼爽。
2、看來同學們和大海已經是老朋友了,那同學們再來說說大海邊有什么呢?
同學:大海邊有沙灘、有貝殼、還有礁石……。
師:那今天我要給同學們上的音樂課跟什么有關呢?(大海)對了,首先我把這歌曲唱一遍,同學們仔細聽了,等下我要提問的。
二、教唱歌曲《趕海的小姑娘》。
教師范唱《趕海的小姑娘》歌曲一遍,同學們喜歡聽這歌曲嗎?(喜歡)那好,今天我們就認真的學,你們學會了,會比老師還唱得好呢!
1、分樂句教唱歌曲一遍。
2、用琴聲伴奏較唱歌曲兩遍。
3、重點講解休止符和延音的唱法。
三、同學和老師一起把《趕海的小姑娘》完整地演唱兩遍。
結束新課。
教學反思:
學生學會唱本首歌曲,積極參與音樂活動。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表演《趕海的小姑娘》。
教學目標:
能為《趕海的小姑娘》創編幾個舞蹈動作,并為同學們表演。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
上節課我們學會演唱了《趕海的小姑娘》這支歌曲,今天這節課我們要來給這歌編舞蹈。
二、舞蹈教學。
1、老師完整地示范一遍舞蹈,引起學生學習舞蹈的興趣,
2、教師請個別學生到前面來模仿和創編舞蹈基本動作。
3、教師分樂句教學。
三、活動結束。
教學反思:
學生積極參與音樂活動。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欣賞民樂合奏《豐收歡樂而歸》。
教學目標:
1、感受樂曲中不同的速度所表達的不同情緒。
2、描述音樂表現的不同情感。
教學過程:
2、教師介紹樂曲。這是民樂合奏《東海漁歌》的第四部分《豐收快樂而歸》,表現了漁民們戰勝風浪之后,滿載豐收快樂而歸的情景。樂曲有三部分構成,每一部分的情緒是不同的,引導學生第二遍欣賞,分辨三個不同的情緒所引發的不同聯想。
3、根據條件,教師可播放電影《海霞》的片段,補充欣賞電影插曲《織魚網》,增加學生對大海邊漁民勞動生活的感性認識。
4、分段欣賞:能分辨三個不同的樂段。
(1)開始是由什么樂器領奏的?
(2)中間樂段抒情的旋律是有什么樂器演奏的?
(3)哼唱第三段的旋律或用打擊樂器為旋律伴奏。
5、開一個音樂發布會,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音樂的感受。如寫一段短文、畫一幅音樂情景圖、演唱或演奏第三段樂段的主旋律等。
教學反思:
能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音樂的感受。能感受樂曲的不同情緒。
1、欣賞薩克斯獨奏《回家》,感受樂曲的款款深情和旋律的悠揚柔婉,以及薩克斯管所獨具的蕩氣回腸的聲音效果對音樂氛圍的營造與烘托。
2、認識吹管樂器薩克斯,了解它的形狀和音色特點。
感受樂曲悠揚柔婉的情緒特點,認識吹管樂器薩克斯,了解它的外形和音色特點。
體驗薩克斯管所特有的音色效果對音樂氛圍的營造與烘托,以及對“家”的主題的深化。
1、組織教學:復習歌曲《故鄉的小路》(鞏固兩聲部旋律和表現歌曲情緒)。
2、導入:走在故鄉的小路上讓我想起我的家,家:原本是住所,是可以供人遮風擋雨的地方。家是我們停泊的港灣,家,是溫暖的地方,因為那里,有自己最愛的——親人。
師:今天我們來進入第五單元的學習《溫馨的家》,聽一首樂曲,它的名稱——《回家》。
3、初聽:演奏樂器——薩克斯管。
4、了解薩克斯管,課件+ppt。
6、復聽:?樂曲有幾個主題,各主題不同的情緒。
師:第一主題(旋律平穩、舒展,帶有少許憂傷,表達作者對家人的思念之情)。
第二主題(節奏緊湊,十六分音符的加入使得樂曲顯得更加激動,表達作者回家見到親人的'喜悅之情)。
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感受樂曲所要表達的情緒,進一步理解樂曲的內涵。
7、再聽:ppt視頻(感受薩克斯所帶來的音樂效果)。
回家問候父母,長輩、親人,送去祝福,感受家的溫暖。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kouhaodaquan/48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