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計劃可以幫助教師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實現課堂教學與學生個體差異的有效結合。在下面是一些經過實踐驗證的教學工作計劃范文,具有較高的實用性和指導性。
本單元教育目標是: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結合自己的經驗,感知1千克和1克的質量,知道1千克=1000克。
2.知道用秤稱量物體質量的方法,會選擇適當的單位表示常見物品的質量。培養估計的意識。
3.在測量、比較物品質量的過程中進行簡單地、有條理地思考,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4.對身邊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夠積極參與有趣的比較活動,并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本課教學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事物經歷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的過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
2掌握用秤稱物品質量的方法,會選擇適當的單位表示常見物品的質量.知道1千克=1000克.
3在測量和解決身邊數學問題的過程中,感受質量單位與生活的密切關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一、認識千克和克。
(一)生活了解。
1、你調查了哪些物品的質量?(指名回答)。
2、老師也調查了一些。(展示)。
3、指導:我們調查的克和千克都是質量單位。國際上用g來表示克,用kg來表示千克。
(二)認識秤。
1、說一說:拿出西瓜和梨?誰輕誰重?(學生根據生活經驗)。
2、到底有多重,生活中人們用什么來稱它們的質量?你們在哪見過什么樣的秤。(指名回答)。
3、認識各種秤(課件展示)。
(二)稱西瓜和蘋果。
2、放在天平中稱出西瓜和蘋果質量。(重點指導怎樣看臺秤)。
西瓜有多重?你們同意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蘋果有多重?你們同意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秤食鹽(認識1千克等于1000克)。
1、拿出一包500克的食鹽,先看看上面的標示的質量,然后稱一稱。(在克單位的秤上)。
2、拿出兩包來,先算一算一共是多少?再稱一稱。(在克單位的秤上)。
3、再放到千克單位的秤上,這兩個數有什么關系?使學生了解1千克等于1000克。
三、稱土豆(或西紅柿)。
1、每人拿出一個2分硬幣,掂一-掂,告訴學生大約有一克,(或稱量)。
2、拿出土豆,掂一掂(學生輪流掂)。
3、估計有多重?拿一袋食鹽(硬幣)比較一下,估計有多重?(在教學時學生估計有500克時我的處理粗,應拿1袋食鹽讓學生比一比)。
4、稱一稱1個土豆。體驗形成。
5、教師稱出1千克土豆,猜猜有多少?數一數。(體驗1千克大概是幾個土豆?)。
7、學生稱出一千克的土豆(學生小組秤)。
8、讓學生先估計一下有多少個?你是怎樣想的?
9、實際數一數?
10、放在結實的袋里掂一掂,感受1千克有多重。
(感受1克——估計——感受土豆幾克)——體驗1千克大概是幾個土豆?——體驗千克)。
四、稱水果糖。
1、學生拿出水果糖,估計有多少克?(疑問:還有必要嗎?)。
2、稱出1千克的水果糖(學生小組秤)。
3、掂一掂,感受1千克有多重。
4、估計有多少塊?
5、數一數。
五:小結:在剛才的活動中,我們有什么收獲?
六:考考大家:
練習1:認秤。
練習2:選擇合適的單位(說說填的理由)。
六、生活中的數學。
文檔為doc格式。
。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結合自己的經驗,感知1千克和1克的質量,知道1千克=1000克。
2.知道用秤稱量物體質量的方法,會選擇適當的單位表示常見物品的質量。培養估計的意識。
3.在測量、比較物品質量的過程中進行簡單地、有條理地思考,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4.對身邊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夠積極參與有趣的比較活動,并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1結合具體事物經歷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的過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
2掌握用秤稱物品質量的方法,會選擇適當的單位表示常見物品的質量.知道1千克=1000克.
3在測量和解決身邊數學問題的過程中,感受質量單位與生活的密切關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一)生活了解。
1、你調查了哪些物品的質量?(指名回答)。
2、老師也調查了一些。(展示)。
3、指導:我們調查的克和千克都是質量單位。國際上用g來表示克,用kg來表示千克。
(二)認識秤。
1、說一說:拿出西瓜和梨?誰輕誰重?(學生根據生活經驗)。
2、到底有多重,生活中人們用什么來稱它們的質量?你們在哪見過什么樣的秤。(指名回答)。
3、認識各種秤(課件展示)。
(二)稱西瓜和蘋果。
2、放在天平中稱出西瓜和蘋果質量。(重點指導怎樣看臺秤)。
西瓜有多重?你們同意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蘋果有多重?你們同意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1、拿出一包500克的食鹽,先看看上面的標示的質量,然后稱一稱。(在克單位的秤上)。
2、拿出兩包來,先算一算一共是多少?再稱一稱。(在克單位的秤上)。
3、再放到千克單位的秤上,這兩個數有什么關系?使學生了解1千克等于1000克。
1、每人拿出一個2分硬幣,掂一-掂,告訴學生大約有一克,(或稱量)。
2、拿出土豆,掂一掂(學生輪流掂)。
3、估計有多重?拿一袋食鹽(硬幣)比較一下,估計有多重?(在教學時學生估計有500克時我的處理粗,應拿1袋食鹽讓學生比一比)。
4、稱一稱1個土豆。體驗形成。
5、教師稱出1千克土豆,猜猜有多少?數一數。(體驗1千克大概是幾個土豆?)。
7、學生稱出一千克的土豆(學生小組秤)。
8、讓學生先估計一下有多少個?你是怎樣想的?
9、實際數一數?
10、放在結實的袋里掂一掂,感受1千克有多重。
(感受1克——估計——感受土豆幾克)——體驗1千克大概是幾個土豆?——體驗千克)。
1、學生拿出水果糖,估計有多少克?(疑問:還有必要嗎?)。
2、稱出1千克的水果糖(學生小組秤)。
3、掂一掂,感受1千克有多重。
4、估計有多少塊?
5、數一數。
練習1:認秤。
練習2:選擇合適的單位(說說填的理由)。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29~31頁。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質量觀念。
2.通過實踐活動,了解用秤稱物體質量的方法,提高估測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多媒體播放故事情境:今天是雞婆婆的生日,公雞兄弟倆給外婆準備了兩盒禮物,一盒大的,一盒小的。哥哥拎著小盒的禮物,弟弟拎著大盒的禮物,走在路上,弟弟走得很輕松,而哥哥卻越走越吃力。
提問: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你能猜一猜兩盒禮物哪一盒重嗎?
談話:今天老師把這兩盒禮物帶來了,我們也來掂一掂。
提問:怎樣才能知道兩盒禮物到底有多重呢?(用秤稱)。
二、動手操作,建立概念。
1.認識秤。
提問:同學們在生活中都見過秤吧?誰來說一說你見過哪些秤?(學生自由說)。
多媒體出示各種秤的圖片。
談話:今天我們先來研究盤秤(多媒體演示),上面的盤子叫做托盤,把要稱的物體都放在托盤里,下面的圓盤叫做刻度盤,上面的刻度用來表示物體的重量是多少。仔細觀察刻度盤,你看到了什么?(有10個數,一根指針,字母kg)。
講解:稱物品的質量,常用千克作單位,千克也可用字母kg表示。(板書:千克kg)稱物品的時候,指針指到1就是1千克(多媒體演示),指到幾就是幾千克。
多媒體出示用盤秤稱西瓜、白菜的圖片,要求學生分別說出它們的質量。
2.掂一掂。
談話:剛才我們用秤稱出了兩袋鹽和一袋花生仁一樣重,都是1千克。1千克的物品掂在手上有什么感覺呢?在小組里試一試。
小組輪流掂一掂兩袋鹽和一袋花生仁。
指名分別掂三個盒子,找出其中1千克的盒子。
3.稱一稱。
多媒體播放情境:公雞兄弟給外婆過生日,小白兔也想給外婆過生日,它想準備蘋果、黃瓜、土豆各1千克,你能幫助小白兔稱出這些物品嗎?(把課前準備好的蘋果、土豆、黃瓜分發給各個小組)。
反饋時,各小組匯報,師生共同完成下面的表格:
啟發: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各小組稱得的結果,你有什么發現?
小結:1千克的同一種物品,由于它們大小不一樣,數量也可能不一樣。
4.估一估。
提問:(拿出雞蛋)能估一估多少個這么大的雞蛋大約重1千克嗎?
驗證:1千克雞蛋到底有多少個呢?怎么辦?(稱一稱、數一數)。
談話:(拿出1個鵪鶉蛋)掂一掂,比較一下1個鵪鶉蛋和1個雞蛋哪個重。
提問:1千克鵪鶉蛋的個數和1千克雞蛋的個數哪一個多?1千克鵪鶉蛋大約有多少個?
三、綜合練習,發展思維。
1.估體重。
談話:誰愿意來稱稱自己的體重?(稱兩個學生的體重并告訴學生)。
提問:(指一個體重約在前兩個學生之間的學生)你能根據前兩個學生的體重,估一估這位同學的體重嗎?(利用“輕一些”“重一些”等語言來引導學生估計,并稱出第三個學生的體重進行驗證)。
提問:你能根據剛才幾個同學的體重,估一估自己同桌的體重嗎?
請一個學生來驗證同桌的估計。
要求:知道自己體重的同學,直接告訴你的同桌他估對了沒有;如果不知道自己的體重,課后可以用秤稱一稱。
2.找體重。
多媒體播放情境:公雞兄弟倆去了外婆家,那里有很多動物,他們來到一座小橋邊,發現一個牌子(限重300千克),看橋的小松鼠攔住了他們:“要想過橋,你們必須去稱體重!”于是他們一起去稱體重了。
提問:限重300kg是什么意思?
出示:
老虎?2kg。
大象?70kg。
公雞?40kg。
小狗?200kg。
小鹿?900kg。
學生對數據和信息進行比較、分析,作出判斷。
四、總結評價,拓展延伸。
提問:你能和大家說說你的收獲嗎?(完成板書:認識千克)。
談話:我們要想真正結識“千克”這個朋友,還要在平時的生活中多觀察、多體驗。
多媒體播放“生活中的千克”錄像片斷。
1、進一步認識克、千克、噸三個質量單位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2、加強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進一步認識克、千克、噸三個質量單位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探究研討法、講解法、練習法。
一、導入。
二、我學會了嗎?
1、小超市開業了!
先請我們的營業員來介紹一下里面的.商品吧!
(重點放在物品的質量)。
2、估一估,多少個香蕉大約重1千克?
(估計后,可以稱一下進行驗證。)。
3、你喜歡的食品重多少克?
4、一個西瓜大約重5千克。10個、20個200個呢?
5、還可以提出什么問題?
三、豐收園。
1、談談你學習這一單元的收獲。
2、評價一下你的小伙伴。
1kg=1000g。
1t=1000kg。
調查表物品名稱凈含量(克、千克)。
物品的重量物品的個數。
1千克(蘋果)()個。
1千克(鹽)()袋。
2、學生匯報自己是如何進行調查的。
物品估計的重量稱的重量。
1個蘋果()克()克。
()克()克。
4、從學生的數據中整理各種商品的價格表。
5、解決問題:問:從以上數據中你能提出什么問題?你會解答嗎?
教學反思:
1、結合具體生活情景,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實際質量。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對質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認識,建立了初步的、模糊的質量觀念,會用觀察、掂的方法比較兩個物體的輕重,但由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千克和克這兩個質量單位直接接觸得很少,不了解千克、克代表的實際質量,沒有千克、克的概念;而且質量單位不象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靠觀察得到,所以對認識克和千克有一定的難度。在以前的教學中,學生在質量單位的使用上錯用、亂用的現象多次出現但糾正之后仍頻頻出現,癥結即在于此。
了解1千克和1克的實際質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觀念。
靈活運用千克、克這兩個質量單位,正確估計生活中一些常見物品的質量。
針對教學內容,以及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分析,我在教學中采用了合作學習法、講解法、演示法、操作探究等教學方法。這樣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
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及認知規律,本節課主要采用實踐法,并把所學知識與生活中熟悉物品的質量建立聯系,這樣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在操作中學習知識,使他們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
一、創設情境,感知輕重。(約2分左右)。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一節課開始時學生的狀態就為本節課定下了基調。因此,我創設學生熟悉的去超市購買水果的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進而引發要知道物體有多重,就需要用人們共同知道的質量單位,自然而然的引出質量單位千克和克。開門見山點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二、實踐體驗,建立概念(約20分左右)。
《課標》強調: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景,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對數學的興趣。
在這一環節,我主要設計了5個層次來展開,以幫助學生建立千克和克的具體概念,突出教學重點。
第一層次:認識秤。
在教師和學生的交流過程中,讓學生明確要知道物體有多重必須要有稱量工具——秤。再用課件展示各種常用的秤的圖片,讓學生認識秤。
第二層次:認識天平。
教師提問:“想知道2分硬幣有多重,用什么工具?”接著用課件出示天平,并介紹天平的使用方法,為后續教學中克的學習奠定基礎。
第三層次:克的認識。
“克”是一個很輕的質量單位,要結合實際讓學生充分感受。心理學認為,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了動作和思維之間的聯系,思維就得不到發展。因此我分三個步驟引導學生通過實際操作,建立克的質量概念。
(1)1克有多重。
教師演示用天平稱2分硬幣的過程,使學生明確一枚2分硬幣的質量大約為一克。
(2)掂一掂活動——掂2分硬幣,體會1克的輕重。
首先讓學生掂一掂2分硬幣,說出自己的感受;接著讓學生從自己帶來的東西中找出質量為1克的物體,讓學生通過掂一掂,找一找的實踐活動,感受并建立克的質量概念。(突破本節課的第一個教學重難點)為學生以后的實際應用打下基礎。
(3)多于1克的質量的認識。
讓學生介紹自己帶來的物品的質量,引導學生觀察物品上的克數,并在四人小組中展開活動:掂一掂自己帶來的物品,再掂掂一掂別人帶來的物品,感受不同克數物體在質量上的差別。最后問學生:和1克比起來你有什么感受?加深學生對克的認識,并為接下來千克的認識埋下伏筆。
這一環節,變抽象為具體,使學生學得輕松愉快,留下的印象深刻,從而增強學習效果,進一步突破了難點。
三、千克的認識。
為了讓學生在操作活動中感受千克的實際質量,建立明確的質量概念,同時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我通過四個步驟幫助學生建立千克的概念。
(1)讓學生通過觀察認識到一袋黃豆太重不能用天平來稱量,這時就需要用臺秤來稱量一般物體的重量。
(2)認識臺秤。
教師出示臺秤實物讓學生通過觀察了解臺秤的計量單位:kg。并讓學生認讀課件上臺秤指示的質量,說出認臺秤的方法,增強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3)1千克有多重?
通過稱一稱,掂一掂,把抽象的質量單位與熟悉的實物結合在一起,初步感知l千克的質量觀念。為了讓學生感知1千克到底有多重,我分四個步驟展開知識探索。
首先組織學生分組用天平稱出1袋黃豆有多重,通過實際稱量知道教師所提供的每袋黃豆的質量是1千克。
接著掂一掂1千克黃豆,感受1千克的重量。
然后,掂一掂組中的餅干、鐵塊、鹽等物體的質量,估測后再用秤稱一稱,看你估測的是否準確。通過這樣的活動,鍛煉學生的估測能力,加深學生對“千克”這一質量概念的認識。
最后,教師從學生稱出的1千克的物體中,找出體積相差很大的兩個物品(如1kg鐵塊和1kg餅干)提問:“這兩樣物體的重量都是1千克,你們認為在估計物體輕重時要注意什么?”讓學生感受到估計物體的質量時,不能只考慮外形的大?。w積),還應結合現實物體來估計;同時感受到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的辨證唯物主義思想。
興趣是的老師,興趣是學習的原動力,通過開展“稱一稱”、“掂一掂”、“估一估”等實際操作活動,能有效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使學生在實際體驗中感受1千克的實際質量,建立明確的質量概念,既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又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發展了估測意識和與人合作意識。
通過學生的自主活動,探索千克、克之間的進率關系,體現課標中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同時加深學生對這兩個質量單位間進率的理解與認識。因為“我做過了,我就記住了”。
教師先讓學生掂一掂2分硬幣,再掂一掂1千克餅干,說出自己的感受。強化對兩個質量單位的認識。為接下來千克與克之間的進率的學習做好準備。
對認識千克與克之間的進率認識,分三步來進行。
(1)教師提問:猜一猜,多少個1克是一千克?
(2)小組合作研究千克與克的進率。
(3)交流本組的研究過程和方法,學生可能出現的方法有。
方法1:每袋鹽500g,兩袋鹽是1000g,放在秤上稱一稱也是1kg。
因此1kg=1000g。
方法2:看稱好的餅干袋上注明為1000g,稱一稱正好是1kg。
教師根據學生的交流過程板書:1千克=1000克。
這樣,簡單、明了地揭示了克與千克的內在關系(突破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練習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為了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有所得,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我安排了三個層次的練習,力求達到“有序”、“多樣”、“有度”的目的。
(1)基本練習——給()中填出合適的單位。
學生通過填寫單位,可以進一步明確質量單位的聯系和區別,感受千克與克的實際質量,鞏固對質量單位千克和克的認識。
(2)裝物比賽。
首先教師向學生提出比賽要求:(1)裝1千克的物品;(2)可以借助已有的東西,但不能用天平;(3)所取物品最接近1千克的小組與取到最接近1千克物品數量最多的小組獲勝;接著,組織學生分小組從本小組的籃子中取1千克的物品;第三,派小組代表到講臺上稱出所取物品的質量,教師在黑板上記錄每一小組取出的物品質量;最后評選優勝小組,進行經驗交流:請所拿物品質量最接近1千克的小組介紹本組取物品的經驗。
通過這樣的活動點燃學生學習的熱情,加深學生對千克、克的認識與理解,并學會借助已有的物品估計未知物品重量的方法,提高了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
(3)健康測評。
讓學生在分組稱量體重的基礎上,結合課前測量的自己的體重,對照教師提供的青少年健康轉狀況測量表,測評自己的健康狀況。并讓其他的學生提出建議:“你想對他說點什么?”使學生認識到質量在實際生活中的具體應用,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提高學數學的興趣。
讓學生交流:你本節課有什么收獲?每位同學都評價一下自己,覺得自己哪些方面表現得很好,哪些方面需要改進。
不僅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關注知識探索的過程,把學生當作知識建構的主體,使數學課堂煥發出生命力;幫助學生認識自己和他人的優缺點,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本節課的教學,我認為主要體現了以下幾個方面的特色和不足:
一、特點。
教學設計目標明確,理念新,教學中緊緊圍繞這種新的教學思想,使用了實物,多媒體等輔助設施對教學加以協助。另外,教學中教師重視知識和問題情境的創設。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體會知識的形成過程和學習過程,體會學習的樂趣,此外,學生在用手掂,比一比、找一找、填一填、想一想等活動中逐步理解克和千克以及知識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教學中始終把學習與生活、學習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深入了解克和千克的應用范圍,在實踐中獲得真知。
教學中為了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的應用,所以設計了大量的強化練習,當堂學習、當堂消化。
二、不足的地方。
教學中,由于受條件的限制,各種秤的認識只局限在圖上,學生所帶食物少,演示克和千克的稱重不夠充分學生體會還只停留在表面上,所以這不夠深入細致。師生配合不夠流暢,不夠默契。今后教學中,注重課前準備充分想到教學的各種環節,做到盡善盡美。
1、在具體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g)和千克(kg),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知道1000克=1千克。
2、使學生認識秤,知道用秤稱物體的方法,能夠進行簡單的操作。
3、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
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
一、情境引入。
師:通過直接看物品包裝袋上所標識的凈含量可以知道物品的質量,讀一讀?。ǔ鍪編讉€包裝上標示的重量)。
師:g是克的英文縮寫,kg是千克的英文縮寫。再讀一讀標示的質量。(課件)。
師:剛才你們所讀到的克和千克就是國際上所統一使用的質量單位。(板書:克和千克)。
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作單位??吮容^輕的物品用克作為質量單位,比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為質量單位。(課件)。
師:老師還購買了一些水果,比一比,你能知道哪一樣水果的重量重一些嗎?
師:大家的意見為什么這樣不統一?
師:其實很多物品沒有包裝袋,而且這兩樣水果的大小又差不多,光憑觀察,能看得出誰輕誰重嗎?能不能換一個別的辦法試一試!
師:我們不如同時拿在兩只手上,看看能不能感覺得出。誰想來掂一掂?
二、認識秤。
師:怎么辦呢?拿在手上掂一掂還是難以確定。其實要想知道物品準確的重量可以用秤來稱。
(課件導入):電腦里有幾個錄像片段,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師:(課件)那么大家認識這種秤嗎?它的名字叫天平,一對手臂長又長,兩手托著兩只盤,可以上下來擺動,頭上長著一根針,它的作用特別大!左邊的物品重一些,指針就會向左偏;右邊的物品重一些,指針就會向右偏;不輕不重指中間。
師:既然天平可以分辨出哪一邊的物品重量重一些,我們為什么不請它來幫忙呢?(操作演示:把一只蘋果和一只梨子分別放在天平左右兩只盤子里,并讓學生觀察天平指針的情況)。
師:結果怎么樣?誰稍微重一些?為什么?
師:天平不僅可以比較出物品的重量,還可以稱出物品的重量。(課件)使用天平時,左盤放要稱的物品,右盤放砝碼。要使天平保持平衡,還可以再移動游標,最后砝碼的重量加上游標所指的數量就是物體的重量。
師:用天平稱一稱,我們的數學書有多重呢?
三、認識1克。
師:下面我們要稱1枚2分硬幣,先放在手上掂一掂,互相交流一下感覺如何?(很輕,幾乎感覺不到它的重量)。
師:(課件)讓天平告訴我們1枚2分硬幣的重量吧!我們把它放在天平的左盤,移動游標,使天平左右兩端保持平衡,結果怎么樣?1枚2分硬幣大約有多重?(1克)1克的重量很輕很輕。想一想,我們的身邊還有哪些物品也大約重1克?(課件)。
四、認識1千克。
師:你們真棒!那么誰來估量一下這包鹽的重量?
師:誰估計得最準?一起看標注?。?00克)。
師:(課件)一袋糖500克,兩袋呢?(1000克)。
師:就是這兩袋糖,計算得到的是1000克,用秤稱是1千克(課件),你們發現了1000克和1千克之間有什么關系?(板書1000克=1千克)。
師:把1千克的糖放在手上掂一掂,感覺怎么樣?
師:兩袋糖重1千克,剛才的一大包薩其瑪也是重1千克,分別拿在兩只手上掂一掂,有什么感覺?(一樣重)。
師:對,不論物品的.形狀、顏色、大小如何,1千克重的感覺是一樣的。
師:判斷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鐵,誰重?(課件)。
師:在日常生活中見過那些物品的質量也是1千克?
五、應用。
1、填寫質量單位:(課件)。
2、數學日記找錯誤:(課件)。
亮亮今天春游啦!他為自己準備了可口的食物:有50千克重的雞蛋兩個,150克重的蘋果一個他們班游玩的地點是動物園,在那里亮亮看到了許多動物,他最喜歡重達3克的小猴子和脖子長達3克的長頸鹿。
3、學生閱讀:(課件)。
世界上最小的鳥是蜂鳥,大約只有2克重。世界上最大的鳥是鴕鳥,大約重100千克,它的一個蛋就重1500克。
六、課后延伸作業。
做爸爸媽媽的小幫手。(課件)。
1、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克的實際質量。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3、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質量觀念。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就在身邊,培養應用意識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了解1千克和1克的實際質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質量觀念,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教具準備:課件、臺秤、天平、稱的物品(鹽兩包、蜜棗一包、五個共約重一千克的蘋果、李子一個、學生奶五瓶、一角硬幣一個、一瓶500ml的水、鉛筆一枝、《新華字典》一本、花生米約50顆,雞蛋一個)。
101010100520010001010005。
同學們,老師手里拿著一包蜜棗和一包鹽,哪一樣重一些?
1、猜一猜;
2、掂一掂再猜。(讓學生初步感受物體的質量有輕有重)。
那我們有什么辦法可以知道這兩個物體到底有多重呢?
明確:可以用秤來稱,也可以看物體包裝袋上的凈重量。
同學們說一說,你曾經見過哪些秤?在什么情況下使用?
先讓學生說,再投影。(臺秤、電子秤、天平、磅秤、彈簧秤、桿秤等)。
明確:在生活中,稱一般的物體有多重,我們常用質量單位千克和克作單位。(板書課題:千克和克)。
1、掂一掂兩包鹽。
2、你知道有多重嗎?我們來稱一稱。(放在臺秤上)。
你會看嗎?指針指著數字1表示什么?單位呢?(表盤上標著:kg)。
明確:兩包鹽約重1千克,千克國際上用kg表示。
3、再次掂兩包鹽,感受1千克,邊掂邊說兩包鹽重1千克。
1、你估計1千克有幾個蘋果?
2、掂一掂,比較這一袋蘋果(5個)和剛才的兩包鹽,誰重?
先猜再稱。明確:通常這么大的蘋果,5個大約1千克。
3、如果是李子呢?一個李子比一個蘋果重還是比蘋果輕?猜一猜1千克有多少個李子?(要求作出合理的猜測,即要有根據)。
明確:一個李子比一蘋果輕,因此一千克的李子數量比5個蘋果多。
4、找一找,1千克有哪些物體?
例如:兩包鹽、五個蘋果、五瓶學生奶、兩瓶水等等。
5、思考題: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鹽比較,哪個重些?
明確:質量都是1千克,所以是一樣重。
1、那老師現在稱一下一枚一角的硬幣(放在臺秤上)。咦,怎么沒臺秤反應?(太輕了)。
用什么秤?明確:天平。
看天平的方法:當指針指著中間紅色的刻度,就說明兩邊平衡了。
2、那我把硬幣放在左邊,右邊放砝碼,因為怕砝碼被氧化,我們要求用小鑷子夾(說明用天平的方法)。
那我們挑砝碼時該挑大的`還是小的?(小的)。
根據一角硬幣的重量,選擇適當的砝碼。(教學生根據實際情況作出合理的選擇)。
3、放最小的10g砝碼也太重了,怎么辦?用游標。(指導如何看游標)。
明確:約重1克。
4、表示比1千克輕得多的物體,我們常用克作單位,國際上用g表示。
1千克的物體和1克的物體質量差距甚大。
5、認識千克和克的關系:
那千克和克有什么關系呢?我們回頭看兩包鹽重多少?(1千克)那我們再來看看一包鹽的凈重量500g,那也就是說:
500+500=1000(g)1000g=1kg。
剛才我們稱了大約5個蘋果1000克,那一個蘋果有多重?你是怎么想的?明確:1kg=1000g,10005=200(g)。
同理,一瓶學生奶也約重200g。
先掂一掂,作出合理的估計,再稱一稱。(填表格)強調:填好單位!
說課稿方便老師更好說課,下面是小學數學《克和千克的認識》說課稿范文,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1、教學內容: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課標版第四冊第六單元“克和千克的認識”。
2、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是小學數學量與計量知識的一個重要內容。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對質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認識,建立了初步的質量觀念。這節課認識質量單位,不僅要讓學生知道質量單位的名稱和單位之間的進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個單位的實際有多重,能夠在實際生活中應用。為了做到這一點,教學時我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稱一稱、說一說等實踐活動,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從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觀念。同時使學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秤可以幫助我們知道物品的質量。
遵循兒童的認知規律,結合教材特點,我制定了一下教學目標:
1、在具體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學生會用天平稱一些比較輕的物品的質量,知道用秤稱物體的方法。
3、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估計物體質量的意識和判斷能力;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知道看、稱,培養其動手操作能力。
4、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增強生活意識。
根據目標和教學內容,本節課的重點確定為:使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笆箤W生會用天平稱一些比較輕的物品的質量”確定為本節課的難點。
針對教學內容,以及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分析,我在教學中采用了啟發式引導法、講解法、演示法、探究等方法。這樣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
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及認知規律,本節課主要采用實驗法,并把所學知識與生活中熟悉物品的質量建立聯系,這樣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在操作中學習知識,使他們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
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的知識,而且質量單位不象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靠觀察得到?;谶@一現狀,我在課前布置學生調查并準備一些學習用品及生活用品,并掂一掂,從中學生積累了有關質量的生活體驗,然后再學習新課。教學中,考慮到學生平時合作意識較強,為了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數學活動中來。
在設計本節課的過程中,我側重于以下幾方面的思考:
一、注意以學生已有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給學生建立初步的質量觀念,使學生知道比較東西的輕重不能單靠眼睛觀察,必須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稱一稱。數學過程要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體驗是《標準》的重要理念之一,新課開始我便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受物體有輕有重,引出質量單位,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二、通過多種方式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
克和千克是兩個基本的質量單位,如果學生對這兩個單位的實際“大小”形成了較鮮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確運用它們進行估測和實測,也容易掌握單位間的進率。反過來,學生在進行實際測量的活動中,也能進一步加深和鞏固這兩個質量單位的觀念。為了達到這種相互促進的效果,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我采取了這樣一些措施。
1、通過活動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如:借助測量一枚二分硬幣和兩袋500克的鹽,讓學生用手掂一掂,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重;再讓學生說出生活中大約重1克和1千克的物品,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2、給學生提供測量實際物品的機會。如:說明“要知道物品的輕重可以用秤來稱”,介紹一些常用的秤,讓學生認識測量的工具。
3、培養估測意識。如,在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后,讓學生說出哪些物品大約重1克或1千克,給他們提供了先估測再實測的練習,讓學生比較估測和實際測量的所得結果的差別,從而修正自己的估測策略。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 ,了解1千克和1克的實際質量。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3、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的意識 。
4、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就在身邊,培養應用意識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5、結合操作過程,養成熱情參與、認真傾聽、積極思考的習慣,培養團隊合作意識。
在活動中建立克和千克的質量觀念。掌握“1千克 = 1000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初步形成克、千克的質量觀念,能結合實際正確應用質量單位。
各種秤、多媒體課件、1千克的鹽等多種物品。
教材分析:學生在生活中都接觸過質量問題,但質量單位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靠眼睛觀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覺來感知。為了讓學生了解每一個單位的實際有多重,并能夠在實際中應用,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讓學生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稱一稱等實踐活動,以增加學生對“克”和“千克”的感性認識,幫助學生形成質量觀念;又通過計算、稱同一物體而得出的兩種不同的表示方法,使學生的猜想得到驗證,很具體地感知了克和千克之間的進率。在整個新知識的教學中,學生始終懷著飽滿的熱情,積極地去探索、去體驗,主動地建構知識。
學生狀況分析:
我班有學生45人,給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實際操作活動增加了難度。但由于平時學生小組活動開展很多,這就為各項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就質量知識而言,學生平時雖然聽得多,但普遍缺乏樣身體驗,僅限于物體間輕重的比較層面上,對具體質量沒有感覺。
教學構想:
教學時,教師可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讓學生說一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地方用到“克”和“千克”,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認識質量單位,不僅要讓學生知道質量單位的名稱和單位之間的進率,更重要的是了解千克和克實際有多重,能夠在實際中應用。為了做到這一點,教學時應注意讓學生通過掂一掂、比一比、量一量等實踐活動,了解1克、1千克大約有多重,從而初步建立起l克和1千克的觀念。
導入方法一:
1、直接出示小朋友稱體重的情景:
問:這位小朋友在做什么?
稱體重要用到體重秤,生活中你都見過哪些秤?
你知道自己的體重是多少嗎?
2、估計學生會說多少斤、多少千克等。問:斤、千克是什么單位?(重量單位)。我們平時講的“重量”,嚴格講是“質量”,板書:“質量”。
3、你還聽說過哪些質量單位?(克、噸)
(設計意圖:每學期,學校都會為學生體檢,量體重,學生對量體重是非常熟悉的,大多數學生學生對自己的體重也是非常清楚的,所以我從學生熟悉的量體重入手,然后讓學生說說還見過哪些秤,再借助多媒體演示一些常見的秤,使學生對秤有了個初步的了解。然后讓學生說說自己的體重是多少,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出質量單位,這樣從學生的經驗入手,讓學生在暢所欲言中自然激發對知識的探究欲望。)
導入方法二:
一、在生活情境中探究。
1、情境導入,看一看
老師這也有幾件物品,你能看出哪件商品重一些,哪件輕一些嗎?
設計意圖:通過活動情景在課堂的再現,喚起學生記憶,體驗在生活中學習的樂趣。)
2、聯系實際,掂一掂。
請拿出你到超市購買的物品。如:一袋奶等。然后分小組用手掂一掂,互相比較一下自己所買的物品和小組同學的物品比哪些重、哪些輕。讓學生選出其中最重的和最輕的物品。
(設計意圖:商場里常見物品的輕重學生一般比較熟悉,特別是他們自己喜歡的物品,這樣設計容易激活學生的學習經驗。讓學生充分體會數學活動課是集知識性、趣味性和娛樂性于一體的課程,教師引導學生參與,重在學生實踐。)
師:同學們說了那么多,你有什么發現嗎?(有的后面帶“克”,有的是“千克”。比較輕的都用“克”作單位。比較重的用“千克”作單位。)
(設計意圖:讓學生獨立探索,知道物體有輕重,物體的輕重可以用“克和千克”來表示。學會從包裝袋上了解一個物體的質量,并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讓學生在暢所欲言中自然激發對知識的探究欲望。)
二、在活動中體驗感悟。
師:看來物體是有輕有重的,怎樣才能知道我們購買物品的輕重呢?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秤?
(設計意圖:巧妙地創設問題的情境,激起學生強烈的探究,產生猜想式探究學習心理,自然地把學生帶入到教學中。)
師;你們在什么地方見過這些秤?
師:同學們見識真廣!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幾種常用的秤(多媒體課件展示)。如臺秤(盤秤)、天平、電子秤、彈簧秤、磅秤等。最后教師介紹本節課要用的臺秤和天平。(課前可讓學生收集有關秤的資料,課上做展示,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設計意圖:學生要想獲得關于秤方面的知識,必須查閱很多學習資料。這也是引導學生課外學習的很好方法。)
(一)建立1克的概念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估算的意識。)
2、稱一稱:到底是幾克呢?請各小組用天平稱一稱,天平不僅能比較東西的輕重,還能稱物體的重量,稱比較輕的物品的重量,常用“克”做單位??纯凑l估量的最準。
學生操作活動,教師說,學生操作:左盤放硬幣,右盤放一顆砝碼,讓學生觀察指針情況。你們發現了什么?說明2分硬幣有多重?(1克)
3、掂一掂: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高興!我們一起來掂一掂,感受一下1克的質量,你有什么感受?(好輕)
(再次拿起來,讓學生建立1克的概念)
4、說一說:1克真的是好輕。生活中象這樣輕的物體還有很多呢,你能說出生活中大約重1克的物品嗎?學生舉例:如:一小塊橡皮等。
5、做一做:同學們真棒!舉了這么多例子。大家桌上有一些物品,哪些比一克輕?幾個是一克呢?請同學們先掂一掂、估一估有多重,然后用天平稱一稱。(如果多一點或少一點,請你取整數)
(設計意圖:讓學生實際稱一稱,感受不同的質量觀念。通過自身感知和經驗聯想,建立1克的質量觀念。)
6、生活中1克的物品不是太多,更多的是十幾克、幾十克、幾百克的東西。請同學們感受10克有多重。
7、體驗100克。
(設計意圖:通過生動有趣的數學活動,使學生加深對克的認識,充分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使學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識的同時,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建立1千克的概念
(1)估一估:請同學們從學具袋中拿出一袋鹽,掂一掂、估一估一袋鹽有多重?
到底是多少克呢?我們一起來看看質量標注:500克。
師:一袋鹽重500克,那兩袋呢?(1000克 板書)
師:請同學們再來掂一掂1000克重的鹽。
(2)稱一稱:如果我們再來稱一稱這兩袋鹽的重量,用天平合適嗎?(不行!重了。)
師:那我們可以用彈簧秤來稱。
師:誰知道彈簧秤的用法?(學生介紹)
師:來!放進方便袋里稱一稱,看看!有多重?
生:1千克。(板書)
(3)(想一想)師:還是這兩袋鹽,計算得到的是1000克,用秤稱是1千克,你發現了什么?(1000克等于1千克。)
師:對!也就是說1000個1克就是1千克。
(4)估一估。請你拿一個塑料袋裝蘋果,再掂一掂,估計一下大約幾個蘋果是1千克,然后再稱一稱,并互相說說1千克大約有幾個蘋果。
(5)找一找。你能在小組內找一找哪些物體的質量也大約是1千克嗎?并稱一稱,掂一掂。
師:大家真棒!請你先掂一掂自己小組稱的1千克物品,再掂一掂別的小組重1千克的物品。(學生相互傳遞,掂一掂,感受1千克的重量)。
(6)猜一猜。教師出示1千克棉花和1千克的鐵,讓學生猜一猜哪個重,然后讓學生稱一稱驗證,引導學生再度感知1千克,并感受到物體體積大不一定重。
師:掂過了1千克的物品,你有什么感受?
(7)拎一拎。教師讓學生拎一拎2千克一袋的大米,感受2千克的質量。
(8)說一說。教師讓學生以千克為單位說說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和質量。
1000枚2分的硬幣、10包餅干、2瓶礦泉水、1小串香蕉、2包鹽……
(9)試一試。教師讓學生體驗2千克、3千克物品的質量。
(設計意圖:以動手活動為主線,層層遞進。隨著課改的發展,教育的重心就是探討“樂學”,提高教學效率。在本課中教師及時為學生提供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小組內同學自己動手,通過反復稱一稱、掂一掂、拎一拎的實踐活動,在親身經歷和體驗真正感受到了一千克的實際重量。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的“樂學”問題。)
三、在實踐活動中鞏固應用
1、第20頁第1題:(1)獨立嘗試填寫;(2)反饋。(思考:這兩個臺秤有什么不同?)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臺秤。注意第一幅圖臺秤的計量單位是g,稱的是兩個雞蛋;第二幅圖臺秤的計量單位是kg,稱的'是一個西瓜。
2、第20頁第2題:獨立完成,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3、(實物展臺)填寫合適的質量單位。(圖片)
(1)一個乒乓球重1( ); (2)一袋洗衣粉重1( );
(3)一管牙膏重100( ); (4)一個小朋友重23( );
4、實踐應用。
完成第20頁的實踐活動。
學生分組活動,先估計一下質量,填上;再稱一稱實際質量。注意:教師要放手讓學生去實踐。
四、在課外實踐活動中延伸。
請同學們課后在我們的生活中(家、商場、校園、小區等)展開尋找千克、克的活動。
五、回顧所學,歸納整理
今天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歸納整理的能力。包括:知識掌握、能力培養、品德教育等方面)
板書設計:
千克 kg
質量單位 克 g 1千克=1000克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說:“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手開始?!睂W生最能理解的是自己動手實踐感受過的東西??伺c千克這兩個質量單位雖然學生在生活中都直接或間接地接觸過,但它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觀察得到。
為此,本節課重點也就是建立1克、1千克概念過程,我主要立足于讓學生動手體驗感受,讓他們親身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全過程。
在建立1克的概念時,讓學生掂一掂一個2分的硬幣,充分感受1克的重量,并例舉了生活中許多大約重1克的物品,加深了對克的印象。在建立1千克的概念時,我把內容分層細化,讓學生親手掂一掂100克、500克、兩個500克(1000克)的具體物品。通過掂一掂、比一比、說一說系列活動,充分感受100克、500克、兩個500克(1000克)的實際重量。再利用盤秤驗證出1千克就是1000克。讓學生在動手體驗中,準確建立概念。
學生們對克和千克的認識如果僅僅停留在“1個2分硬幣重1克”、“兩袋鹽重1千克”的認識上,是遠遠不夠的。為了有機地把教學內容與生活中物品的質量建立聯系,把抽象的質量單位更形象具體化。我讓學生將自己熟悉的書包、數學書、鉛筆盒,先估一估有多重,再用秤稱一稱驗證估計的是否正確。學生通過這些操作,對克與千克的質量觀念是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深刻。
學生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輕”、“1千克有點重”逐步發展到用彈簧稱稱物品、估測物品、認識物品的質量,并漸漸形成了一定的技能,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最后還布置他們課外到超市了解各種物品的質量。把我們的數學小課堂和社會這個大課堂聯系起來,使學生在實踐中進一步鞏固和升華質量概念。
在這堂課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凸現了,真正親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在自主學習、自主活動的樂趣中理解升華了對克和千克的理解。學生學得主動、學得開心,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克和千克》是二年級學生對質量單位的初步嘗試。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已經對物體的輕重有了一定的認識,這些經驗都是建立質量概念的重要基礎。這節課的教學設計,立足于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力求通過各種實際操作活動,增強學生對克和千克的感性認識,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對這樣的說課,我深感以下幾方面的優點:
一、教學目標的定位符合教材特點和學生認知能力。
知識與技能方面,使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了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過程與方法方面:使學生知道用秤稱物體的方法并進行簡單的計算,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情感價值觀方面:使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況中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重點突出,難點突破,既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又遵循兒童的.認知規律,還結合教材特點。
二、在“動手操作”活動中構建克和千克的概念實。
印老師說:學生對克和千克的認識不能停留在一枚一角硬幣重1克,兩袋食鹽重1千克上。她要通過各種活動,如:讓孩子們找一找哪些物體的質量大約1克,如一個圖釘,一枚紐扣等也重1克,通過掂一掂,稱一稱,把抽象的質量單位與熟悉的實物結合在一起,讓學生用手掂一掂兩袋鹽的質量,再稱一稱,使學生初步感知1千克的質量觀念,然后通過猜一猜,說一說活動。如:老師的體重,同學的體重等,使學生明白了質量大時可用千克作單位。在這些活動中,體現同學們分工合作,有條不紊,從而達到了感知和構建了克與千克的概念的目的。
三、課后鞏固練習設計層層遞進,突破常規練習。
在鞏固練習部分,印老師第一題是讓學生根據這節課的學習感受,填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然后讓孩子完成書上的比大小練習。而第二個練習是讓孩子動手操作,連一連,前提是不用秤,學會讓小學生估計一個物體的重量,我認為這個環節設計的特別好,它打破了我們平時用的傳統的練習鞏固方式,并且通過這種操作練習,也很好的達到了教學的目的,調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改變了平時練習的枯燥無味。同時,孩子們做完練習,不僅糾錯,更重要的是找出錯誤的原因。在這個活動中,我認為讓孩子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同時讓孩子明確數學的嚴密性。
總之,這節說課思路清晰,體現了數學說課的特點,調動了學生學習的樂趣,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在活動中的合作學習,團結互助的精神,嘗試到了成功的快樂。
學生在生活中都接觸過質量問題,但質量單位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靠眼睛觀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覺來感知。為了讓學生了解每一個單位的實際有多重,并能夠在實際中應用,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組織有效的活動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通過多讓學生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稱一稱等實踐活動,去感悟,去體驗,去認識。以增加學生對克的感性認識,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在整個新知識的教學中,學生始終懷著飽滿的熱情,積極地去探索、去體驗,主動地建構知識。
(一)成功之處:
我在課的設計和實施中努力體現一個宗旨活動與探究。通過組織豐富、有趣的活動以及猜測等活動,較好地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參與和自主探究。它一方面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同時也開發了學生的思維潛能。
這節課最突出的特點是十分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用學生喜歡的活動方式來調動學生的參與探索活動的主動性。教師真正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在充分的稱一稱、掂一掂、找一找、說一說等實踐活動中去感受1克的重量,教師只是起到一個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作用,從而真正做到了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感受。感受1克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通過學生猜一猜引發爭論,教師及時組織小組合作學習,創設探索的學習氣氛,開展稱一稱、掂一掂、找一找、說一說等實踐活動,學生真正是在親自經歷和體驗下感受1克的實際重量,從而在頭腦中建立1克的概念。這一環節的教學使學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教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數學就在身邊。在這種體驗活動中,學生開始意識到怎樣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習中學生感到數學并不是那樣遙不可及,數學其實是自己動動腦筋也能解決的事情,這對小學三年級學生來講是一種可貴的成功體驗。
數學來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應用于生活?!稊祵W課程標準》強調讓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有價值的數學應該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和以往的知識體驗有密切的關系,是對他們有吸引力、能使他們產生興趣的內容。在本課中,讀出學生帶來的用克作單位的實物,在信息匯報中,讓學生感受到克也是常用的重量單位,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掂量小包裝榨菜、方便面、一塊香皂、一粒糖的重量等,初步體驗重量單位克。
這些材料真實而具體,也是學生感興趣的,這樣消除了學生的陌生感,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原來如此與生活息息相關,我一定要學好它。產生學習需求。數學只有回到生活中,才會顯示其價值和魅力,而學生回到生活中運用數學,才能真實地顯現其數學水平,使學生切實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
我在課的最后設計了這樣一題:讓學生借助今天的學習,并根據自己在課前的調查,填寫表格嗎。點擊鼠標:出現一幅半開放性的表格。左第一列標示三個項目調查內容、質量單位、數據。從第二列起開放,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課前調查任意填寫若干內容。再想想用什么質量單位最合適?學生填寫,后指名部分學生說說自己想調查的物品和選用的合適的質量單位。
帶著問題走進課堂,帶著問題走出課堂,一直是新課程倡導的學生自主學習方式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學中,我也努力體現這一理念。一方面,在課堂上提供參與機會把課前的調查進行反饋和實踐驗證,讓學生多多親歷實踐過程;另一方面,把課上的調查與估計更進一步的延伸課外,使學生的思維螺旋發展,主動構建自己的認知結構,并在不斷的實踐中強化千克與克的質量的感知。
1、授課時間過長,本節課的授課時間超過了40分鐘??偨Y原因有二:一是學生動手操作的活動多,為讓學生充分體驗,費了一些時間;二是學生在活動中無用的行為過多,教師要不斷的組織教學,也浪費了時間。
2、課堂的調控不靈活。由于本節課中學生動手操作的活動很多,教學中教師雖然有意識的提了很多要求,但對興奮度很高的學生作用不大,教師每進行一項活動都要等待很長時間,應定程度上也影響了教學的進程。
根據對第一次教學的分析,我針對所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第二次教學策略的預設:
4、平時教學資源的使用要加強,只有平時多對學生呈現這些教學資源,才會降低這些資源對學生的刺激,從而使學生對這些資源從無意注意過渡到有意注意,順利開展教學。
《千克的初步認識》是全日制聾校實驗教材數學第五冊第二單元的教學內容,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初步建立1千克的重量觀念,了解1千克的實際重量,著重讓聾生在實踐活動中感識“千克”的重量有多重。
由于學生在一年級時接觸過重量,初步有了感知重量的生活經驗,但對三年級聾生來說,還是很少接觸生活中的重量,學習知識存在一定的難度,通過這次讓聾生在操作實踐中學習知識,使他們感受所學的知識與生活中的物品重量建立聯系。
第40~41頁,千克的初步認識。
1、使學生感受并認識常用的重量單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
2、使學生通過實踐活動,會進行估測,逐步提高估測能力。
3、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初步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建立千克的質量觀念,這也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教師:電子稱、兩袋質量不一樣的食品、若干重1千克的物品、若干其他重量的物品。
一、情境導入:
1、物體的輕重有時后用眼睛看一看就可以比較出來了。(板書:看一看)。
2、昨天,老師在超市買了兩袋東西,你知道哪一個輕一些?哪一個重一些嗎?一袋方便面和一瓶飲料。你有什么辦法?(板書:掂一掂)。
(緊密聯系實際,使學生意識到,在他們周圍的某些事物中存在著數學問題,養成有意識地用數學眼光觀察和認識事物的習慣。同時也為了激發聾生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
剛才我們通過看一看,掂一掂,我們感受到了:物體是有重量的,有的物體重些,有的物體輕些。對嗎?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常用的一個重量單位。
板書:千克的認識。
二、新授。
生活中,我們稱一個物體有多重,要用到重量單位。(克、千克、公斤、斤、克、噸)都是重量單位。
千克,可以用符號:kg來表示。它是全世界統一的,稱物體有多重的單位。千克,我們在生活中,經常又叫做公斤。
2、感受1千克。
那么,1千克到底有多重呢,下面我們就來感受一下。師拿出電子秤指導學生稱一袋重1千克洗衣粉,一袋重一千克的.大米。然后把稱過的重一千克的洗衣粉和大米,分別讓學生掂一掂,親自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
3、再稱好幾份重1千克的東西,在課堂上順次傳遞。再次感受。
指出:稱一般物品的重量,常用千克做單位。
為了使學生對1千克的實際重量有較深的印象,還可舉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重量為1千克的物品。1袋精鹽500克,2袋精鹽正好是1千克。
4、試一試。
分組活動。
(1)秤1千克面粉,裝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
(2)稱1千克其他物品,裝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再數一數分別有幾個。(橘子、蘋果、棗、黃瓜等)。
5、比一比。
每一小組,憑感覺裝出1千克黃豆,然后到前面來稱一稱再稱一稱,比一比誰裝的最準。
6、估一估。
老師拿的東西重幾千克?
(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就是學生在教師的組織下,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索獲取新知識的過程。因此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給學生創設操作的情景,提供操作的機會,留給操作的時間,引導學生在探索活動中發現知識,使學習過程成為學生對生活經驗的再發現的過程。只有這樣,才真正體現了“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這一現代教育理念。)。
三、全課總結:
這節課你們學到哪些知識,有什么收獲?課后可以到超市,菜市場里走一走,看一看,記一記,哪些物品重1千克。
四、布置作業。
“做一做”,第1題學生自己稱出1千克的蘋果,再數數,1千克的蘋果有多少個?
第2題,師可以幫學生一起找出身邊重約1千克的物品。
第3題,班長組織學生課后到衛生室稱出自己的體重,以他為標準估測其余同學的體重。
本課主要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感性材料,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實踐操作活動,使他們不僅參與了知識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感受了千克的實際重量,同時也感受到了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還可以應用于生活的樂趣。
文檔為doc格式。
。
1.在具體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學生知道用秤稱物體的方法,能夠進行簡單的計算。
3.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
數學課程要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體驗是《標準》的重要理念之一。教材編寫應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事物,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機,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掌握1克和1千克的關系,能正確進行簡單的計算。
教學難點:正確進行簡單的計算。
同學們,剛才你們進教室的時候,有沒有發現教室里與平時有什么不同呢?
你們想不想仔細的看一看并了解一下這些秤呢?
那好,就請你們下地去看看,哪些是你見過的,哪些沒見過,你能說出秤的名字嗎?
誰能到前面來指著說說,你認識的那種秤的名字呀?
1、用比較的方法讓學生感受重量。
2、用用手掂的方法感受物體的重量。
3、用用秤稱的辦法準確的知道物體的重量。
4、學習字母表示的方法。
5、體會1克有多重。在稱量物品的時候要選擇適合的稱來稱。
5、感受10克有多重,50克、1000克有多重。并學會如何認識稱。
6、引出千克這個重量單位。
那你們想想千克這個重量單位多用在稱量什么樣的物體呢?
生:比較大的,重的物體上
師:在生活中稱量什么可以用千克做單位呢?
生:體重,大米......
師:你們都是善于觀察生活的孩子,說得真好,通過以上研究,我們認識了克和千克這兩個重量單位。并和他們交上了好朋友,他們邀請我們去開心游樂園玩,你們高興嗎?好,讓我們學得開心玩的快樂!
第一個游戲:猜猜單位名稱
請你像老師這樣說題,讓你的好朋友猜出它的單位名稱,大家快速的判斷對錯,然后請你繼續出題找其他同學回答,要貼近我們的實際生活。
(師生互動)
第二個游戲
猜猜小組同學的體重,你可以抱一抱或背一背,估計一下你的好朋友多重,再填報告單,
(師生互動)
師:說說你同桌是多重,(生答)實際測量一下吧!生到前面(找兩組)
總結:同學們的估算能力是逐步從生活經驗中培養,提高和積累來的,多用心你會估得越來越準確。
生:……
我們共同度過了豐富而又有意義的40分鐘,希望同學們在生活中能更好地運用所學的知識,為我們的生活服務。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kouhaodaquan/47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