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反思是教師對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經驗、方法和教育效果的反思,是提高教學水平的重要途徑。以下是一些教師們對自己教學過程的深入思考和總結,希望能為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
在考試后,很容易忽視對試題進行認真的講評,只是簡單地向學生對答案,而不是通過講評使學生吸取教訓,總結經驗,加深對知識的了解和擴大知識面,使考試不能達到應有的效果。通過幾年的實踐,我認為,要真正使考試起到應有的作用,達到預期目的,試卷講評必需突出以下幾點:
一、及時性。
考試的目的,并不是全看學生得多少分,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暴露問題,然后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所以,一套試題完成后,抓住學生的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專題補差”,這對于落實基礎知識,強化記憶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試卷講評應及時進行。這樣可以充分利用學生對知識在頭腦中形成的記憶表象,容易及時糾正其錯誤,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若不及時講評,學生對所做試題印象會逐漸淡薄。時間拖得越長,講評的效果也就越差,甚至使問題積累,造成惡性循環。不能提高有效的認識前提,對以后的學習造成困難。
二、針對性。
試卷講評一般不側重于知識的系統性,而是強調其針對性,即針對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出現的典型錯誤、理解偏差或思維謬誤等,幫助學生找出導致這些錯誤的根本原因,指明解題的正確思路、方法和規律,切忌就錯論錯。只有幫助學生真正搞清楚出錯的原因,并指出解此類題目的思路和方法,才能對試題中存在的問題對癥下藥,并做到藥到病除。
三、重點性。
不管單元測試還是綜合測試,試卷都必須覆蓋測試范圍的絕大部分知識點。不同的知識點難易程度不同,在教材中的輕重地位不同;不同的試題考查的能力層次不同,能力要求的側重點不同;不同的試題所描述的過程簡繁程度不同,分析難度不同。因此,在講評試卷時,不應該也不必要平均使用力量,有些題只要“點到為止”,有些題則需要“仔細剖析”。對那些涉及重、難點知識及能力要求高的試題要特別“照顧”;對于學生錯誤率高的試題,則要“對癥下藥”。為了在講評時實現上述目標,教師必須認真批閱試卷,對每道試題的得分率應細致地進行統計,對每道題的錯誤原因準確地進行分析,對每道試題的講評思路精心地進行設計。只有做到講評前心中有數,才會做到講評時有的放矢。
四、思維性。
方法是核心,思維是目標,滲透科學方法、培養思維能力是貫穿歷史教學全過程的首要任務,當然也是講評試卷的首要任務,通過試卷的講評過程,應該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發展,分析與解決問題的悟性得到增加,對問題的化歸意識得到強化。在講評過程中教師應把思維的啟發點置與時間、空間和過程的交*點上,再沿交*點延伸出各條脈絡,從而使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不同方位去列舉可能點,不斷提高發散思維的能力。例如在講評英、美、法、日、俄、德等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這一問題時,應引導學生從以下幾點進行思維訓練:(1)從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歷史唯物主義原理闡述原因;(2)從矛盾的共性與個性原理分析各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方式和特點;(3)從量變與質變的辨證關系去證明資產階級革命與改革都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量變引起質變;(4)從人民群眾與杰出人物的作用去正確評價歷史人物;(5)從人類社會形態的演變去揭示資本主義制度代替封建制度的必然性、進步性和局限性。在講評過程中教師應把學生的思維和問題逐漸向深層次遷移,由此及彼,由現象到本質。例如在講評德國和日本法西斯上臺這一問題時應引導學生思維:“德國和日本在戰后經濟都迅速恢復和發展起來,而且法西斯勢力近年來都出現了抬頭的趨勢,尤其是日本近年來的軍費、自衛隊的規模、數量以及其武器的數量、質量以及規格都在美國的扶植下保持一種不斷上升的勢頭,而且不斷叫囂‘中國威脅論’,是不是世界又面臨著一戰后同樣的形勢?世界會不會發生新的世界大戰?”
五、拓展性。
即使是一份很好的試題,也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識覆蓋到。所以說,知識是學不盡的,題目也是做不完的。所以,教師的本領就是怎樣以一份或幾份試題為線索,將涉及到的知識講深、講透,并將沒有反應出來的知識加以延伸,擴展,使之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知識網絡。只有這樣的訓練和講評,學生才能舉一反三,以一變應萬變。講評時,還要根據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及其能力水平,結合近年高考命題的新特點、新趨勢等,或是適當增加知識量,或是增加知識難度,在原題知識上進行設問,以拓寬學生的解題思路。
六、自主性。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僅是一個數學或實驗上的技能問題。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問題,卻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痹谥v評教學中,教師在考試后,應把答案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訂正,逐題分析,之后,教師把試卷收上來,再認真閱讀分析,做好記錄,再把試卷分發給學生總結。教師在講評過程中就本套試卷指導學生提問。圍繞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討論,開闊學生的思路,鍛煉思維。這樣有利于學生明辨是非,取長補短,糾錯立正,學得生動,學得愉快,學的富有情趣。同時有利于教師發揚民主,有的放矢的啟發、引導、解惑和及時反饋。
七、多樣性。
在講評過程中教師應要以靈活多樣的形式,來調節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于一部分學生的疑點、難點問題,采用生生互動的方式,讓尖子生釋疑,教師歸納。對較難理解的問題,采用師生互動的方式,教師提供科學的思路、方法,引導學生探究答案。對綜合性強、易惑、易錯的問題采用教師精講的方式。運用深入淺出的方法,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把深刻的道理通俗化。借助具體、生動的事例講清問題。
八、鞏固性。
講評結束后,還要做一點善后工作,那就是千方百計鞏固住講評的效果。當然這個問題要*學生來完成。要教育學生,如果遇上開拓性的富有新意的試題,絕不能滿足于自己答得還可以,或者老師已講了答案,就束之高閣,還要思考幾遍,默記要點,以后一旦遇到類似的題目,就能迅速理清線索來它個“順手牽羊”。如果是做錯了的題,要堅持在講評后重做一次,爭取“百分卷”。還可以自己編一些平時容易“上當受騙”的題目做一做。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第六單元試卷講評課結束了,回顧反思整節課的教學情況,做如下總結:
一.學生參與積極性較高。因為有積分卡的激勵,有小組的競爭機制,還有游戲的設置,所以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很高,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也都有表現的機會。
二.小組合作學習,提高了課堂效率,節約了時間,讓四號學生通過查,講,問,聽,改,解決疑難,牢記了知識點。
三,讓優秀學生當小老師進行講解,給他們提出更高的要求,訓練了他們的演講口才,提高了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課堂容量稍大了,以至于課堂檢測沒進行完,留做了作業。應該把閱讀理解題放在下一個課時講解。在卡片游戲之后,進行課堂檢測,突破本節課的重難點。因為課堂檢測題也是針對本節課句型轉換這一難點設計的。
五.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有待提高。今后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好問,多問。
六.在卡片游戲之前,應該先把紅色卡片上的三個重點內容突出強調一遍,總結出方法再去游戲,這樣效果會更好吧!
本堂講評課,我的設想是圍繞兩個問題展開:一是古語、詩詞類選擇題的解題思路(預計25分鐘左右);二是“撒網式”和“小角度”問答題的答題模式(預計15分鐘左右)。再有5分鐘進行課堂練習。
一堂課下來,我覺得第一個問題講解清楚,有講有練,教學目標基本達到;第二個問題時間分配不夠,有點倉促;課堂顯得沉悶,學生參與感不足。
課后,從學生那里反饋回來的信息是:對古語、詩詞類選擇題的解題思路收獲較大;對第二個問題的認識較模糊,印象不深刻。這和我的感覺是一致的。
這段時間,我常常反思這節課的得失,在其后的教學中越發感到講評課的重要性,要講好不容易。下面談談我的體會:
這是一節公開課,我自認為之前準備還是很充分的,講下來差強人意。平時的隨堂講評,按順序逐一講解的情況居多,這種就題論題的方式學生到底收獲多少卻鮮少考慮,實在汗顏。
進入高三,學生考試頻繁。尤其是進入第二輪復習后,幾乎天天都在接觸試卷。如何讓學生通過考試鞏固復習成果、提高應試技巧?這不僅需要我們老師在命題時鉆研教材、大綱,反映高考趨勢,更需要我們嚴肅對待講評課,精心準備,有的放矢。
這堂課下來,我最大的體會是必須在備課上下工夫。
通過深鉆研教材,我們可以清楚重難點、易混點以及哪些可以結合時政熱點以擴展學生的知識面。
而考試大綱本身是原則性、指導性的內容,是粗線條的,對學習某門課程起提示、規范的作用,同時又具有方向性,是考試命題的依據。我們除了要了解大綱給出的對某一章節內容的學習范圍之外,更要掌握考試大綱對知識學習的不同層次要求,一般是識記、領會、掌握、應用等。
那么在講評某套試卷時,根據復習的進度和學生學情,就可以側重選講重理解或者重運用的題,避免見題講題,不分層次的情況。
古語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對學生來說,方法比答案更重要。
雖然近幾年高考命題一直強調要“創新”,但是仍然追求“穩中求變”。我們可以通過多做高考真題,來探尋命題規律、變化趨勢以及考點的具體考法,通過對于高考答案的研究,總結出一些解題技巧和考試技巧后,把這些技巧進行歸類,并形成固定的解題技巧和考試技巧的“套路”。然后再把這些“套路”用在試題的分析中,學生應該會有更大的收獲。
在近幾年的政治高考中,常常用一些成語設計成選擇題考查哲學知識。比如,2006年四川文綜卷第31題結合漫畫《兩代人的反映》在選項中列出12個成語,考查學生對漫畫寓意及成語哲理的理解。除此之外,哲學試題還較多涉及名人名言,如“不知榮辱乃不能成人”(北京卷)、“思所以危則安矣”(全國卷)、“木無本必枯,水無源必竭”(天津卷)等,可見,分析成語、古語、名人名言已經成為哲學考題的常規模式。這就需要我們在哲學常識的復習中,經常提醒學生注意搜集和整理成語、名人名言,并善于結合哲學知識進行分析。
我想,備學生的過程,應該是深入研究學生的過程,是不斷弘揚學生主體精神的過程。
本堂講評課,我覺得最遺憾的地方在于師生互動太少,學生的積極
性沒有調動起來。整堂課,老師成了獨角戲演員,有點費力不討好。咎其原因,應該是課前“備學生”的環節沒做好。
講評課的.特點決定了我們之前的準備工作應該與新課、復習課有所區別。而備學生是很重要的內容。備什么?通過學生試卷,我們就可以了解哪些知識應重點進行講解,哪些可以略講甚至不講,從而很好地把握教學的起點,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過程,突出教學的重點,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再有,課前就可以與學生溝通本堂課的內容,布置相關作業。我想,如果這節課前,讓學生搜集蘊涵哲學道理的名言、古詩、俗語,并在課堂中抽查學生的完成情況,那么整堂課就會顯得活躍充實的多,既有教與學的互動,又能提高學生參與的熱情。
另外,要打破“滿堂灌”、“一刀切”的教學觀束縛,就必須對學生的個別差異進行細心觀察,并充分估計,采取“分層教學”、“分類施教”的辦法。對這一點,我很認同,但是感覺實施起來有難度?,F在除了課后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單獨指導外,還沒有找到在課堂中推行的好辦法。
以上是我的一些教學體會,許多地方還不成熟,需要在實踐中不斷修煉不斷總結。
本課是一堂習題講評課模式的展示課,凝聚著整個政治組對習題講評課模式的探索。雖然,這一模式還急待于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的加以完善,但是這堂課暴露出來的問題引起了我們深刻的思考。作為這堂課的主講人,讓我得到了更多的收獲。下面我就談一談本課的教學思路和收獲。
行為心理學認為,學習是學習者通過與周圍社會環境交互,自主構建內在心理表征的過程。高效的習題講評課也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構建性,通過創設各種情境,讓學生在協作中相互交流,實現以學生的會學、學會為中心的高效教學策略。
一、自糾自查創設學生自我糾錯的環境。
自糾自查是學生自我反思自我提升的過程。學生的很多錯誤是可以通過自我糾錯解決的,這就需要給學生創設能夠自我糾錯的環境,充分調動每一位學生的積極思考,同時,使學生能夠反思自己的錯誤,在反思有所提高。
二、合作討論創設學生協作交流的環境。
合作討論是學生相互交流,合作攻關的過程。通過合作交流,可以集思廣益,協作攻關,使片面的、支離破碎的結論,漸漸地互相配合起來,從而有效地使認識趨于完整,是結果趨于完美。在合作合作交流中學生逐步學會學習,學生各抒己見,為困難學生創設發問機會,在優等生幫助下受到啟發,有效解決自己的'問題;優等生使自己的知識條理化,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得到培養,思維更加敏銳、精確,同時他們在合作交流中受到其他同學的啟發,思維更加開闊、深刻,有利于培養創新能力;中等生如魚得水,在他人的啟發下,跳一跳摘到了“桃子”。這樣,學生在合作交流中相互啟發,相互借鑒,內化知識,提高能力。
三、共同解疑創設思維碰撞的環境。
學生的自我糾錯,相互討論能夠有效的解決一些問題,同時也能使一些共性的有價值的問題被篩選出來,這就需要在更廣的范圍內進行有效的討論及教師的引導和點撥。學生在相互解析過程中學會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四、訓練檢測創設學以致用的環境。
及時訓練,能夠起到檢驗學習結果的作用,同時也能激發學生的思考和學習熱情,起到強化訓練知識點的作用。通過同一類型題的測試使學生自覺探索作答一類題的方法和規律,真正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五、總結提升提高學生探尋規律的能力。
高中生總結歸納的能力比較薄弱,因此對知識規律的探索和總結需要教師的引導和點撥。只有重視對知識規律、回答各類試題的技巧和方法才能使學生能夠通過一道題會答一類題,使學生掌握學習的正確方法,促進學生能力的提升。
通過這一堂課的展示也讓我發現了很多不足,主要的問題有:
1、要重視學生知識能力形成的過程,以促進學生的長遠發展。
知識能力的形成是一個過程,它需要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和空間。為此我很汗顏訓練檢測中對速度、對教學任務完成的追求,而忘卻了教學的核心任務是使學生能力得到提高。臥我深刻的認識到要重視學生知識能力形成的過程需要我們多一份等待,需要我們多給學生一些自主探索的經歷和體會的機會,需要我們多給學生一些對問題深思熟慮的時間,這樣學生才能多一些對知識的理解和升華。
2、要減少對個別學生的對話,提高課堂效率。
高效的習題講評課,就應該最大化的減少部分學生的陪聽、陪上現象,而是盡量使每一位學生都有收獲。所以應該減少與個別的學生的對話,使每位學生的發言都能引起其它學生的共同思考,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成為問題的思考者,而不是答案的傾聽者。
3、精心備課,錘煉語言,激發學生。
學生是一個個鮮活的個體,他們的積極性是需要教師的調動的。怎樣能夠激發學生的積極思考和共同參與、怎樣在學生的回答中實現有效的引導和積極的評價,這都需要教師語言的智慧力量,作為年輕教師,我的教育語言是不夠豐富的,因此我必須精心的備課,不斷的錘煉自己的語言,這樣才能更好的使自己成為一名課堂的引導者和管理者。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總結和思考,這些思考也僅僅是自己關于如何提高習題講評課效率的一部分,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我將在政治組的帶領下繼續探索、完善習題講評課的模式,力求探索出真正有利于學生長遠發展的不同習題講評課的不同模式。
二是對、抄答案,就題論題,淺嘗輒止。要做到有的.放矢,把試卷講深講透,首先必須廣泛收集試卷信息,仔細分析答題情況。因此,講評課前的準備工作十分重要。
1.數據統計。
為了做到對成績、對學生、對試卷心中有數,每次月考、??己蠖家蠼處熥龊脽┈嵍鴾蚀_的統計工作。除了要統計整套試卷的平均分,班級的最高分、最低分,及格率、優秀率、低分率之外,還要統計每題得分率及每一知識板塊的得分率。
2.分析比較。
分析即教師根據每題出現的典型錯誤揣摩學生的答題思路,歸納造成學生答題錯誤的主要原因(或審題意識,或知識積累,或心理因素,或卷面書寫,或語言表達,等等),以明確學生在各個板塊復習中的總體優勢和劣勢。比較是為了充分利用試卷的檢測功能,發現教學中的進步和薄弱環節,發現學生學習的基本狀況,更好地指導以后的教學。比較可以是同類班級的橫向比較,也可以是本次考試與近幾次考試情況的縱向比較;可以將同一試卷中不同題型、不同板塊的得分情況作比較分析;還可以從優等生與后進生的對比分析中,找出優等生之所以優秀,后進生之所以落后的原因。
3.確定重點。
數據統計及分析比較的根本目的,在于站在命題思想和備考策略的高度,對得分率低的試題認真查找失分原因,發現教學中的漏洞和不足,并確定講評的知識重點和板塊重點,做到有的放矢。重點知識的講評,一般要達到以下目的:(1)認知試卷。教師首先要讓學生對試卷的整體結構、基礎題型以及測試要達成的目標和已達成的目標有一個總體上的認識和把握。(2)糾正錯誤。糾正學生答題中各種錯誤的同時,對錯誤率高達50%以上的試題要重錘敲打,重點講透,教給學生正確的思維方法。(3)提要鉤玄。教師對每一道題涉及的知識考點應有一個基本方法的歸納。
1.及時性:趁熱打鐵。
我們常常抱怨學生喜歡把眼睛盯在分數上,不重反思,太過功利。其實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之一是試卷講評和結果反饋相對滯后。學生做完一份語文模擬試卷需要兩個半小時,經歷了從識記、理解到鑒賞、評價、表達的復雜的思維過程,因此,他們對自己的勞動成效如何非常關注,這也在情理之中。但是,教學中,由于我們備課任務繁重、批改試卷難度大,往往把試卷發放和講評工作擱置太久;而此時,學生做題時產生的思維火花已消失殆盡,能夠刺激學生思維的就只剩下分數了。因此,及時將考試結果和答案反饋給學生,是取得良好講評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
2.針對性:選題典型。
明,以增強學生敏銳的識別意識;對某道或某個板塊能體現本階段教學內容的試題,應講好其基本解題思路、答題策略,最好采用專題式講評模式。
3.拓展性:融會貫通。
試卷講評從一定程度上講是一個重新整理知識的過程。講評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借題發揮,類比延伸,調動已有的知識積累,理清相關的知識結構,使學生形成一個經緯交織、融會貫通的知識網絡。講成語運用,講語病辨析,講語言連貫等,應將相關考點的思考方法適當歸類,力爭講活一題學生就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4.互動性:再現情境。
試卷雖然相同,但學生分數高低不一,答題思路方法也各有差異,知識缺陷和錯誤情況也不盡相同。講評試卷時可安排幾道題由學生講述答題思路,還原考試情境,甚至讓他們提問、質疑,這樣既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可使講評更貼近學生心理。通過學生自己的講解,教師會發現學生得了分的題目未必是因為知識學得扎實,有時得分屬于歪打正著。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變講評課由傳統的“一言堂”為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的“群言堂”,才能使講評課取得最佳效果。
5.激勵性:增強信心。
充分發揮試卷講評課的激勵性功能是試卷講評課所要遵循的重要原則。學生學習的心理動機常常表現為希望得到好的分數,取得好成績后希望得到老師的贊揚。但是每次分數下來,總是幾人歡樂幾人愁??荚嚦煽兒玫膶W生往往情緒高漲,喜悅、自豪;考試成績差的則情緒低落,甚至自卑、自棄。特別是對于考試成績較差的學生,不僅沒有過多地指責、批評,而且在講評時,特別注意幫助他們恢復信心,使其保持和強化學好語文的心理動機。
1.“診療”之一:訂正錯題。
要求學生根據答案,針對答錯的題寫出對題意的正確理解、解答過程等。教師要做好個別輔導和答疑工作。
2.“診療”之二:考試小結。
要求學生做好每次考試小結。小結的內容包括本次考試的準備情況、答題情況、得分情況、出錯原因,認清自己是識記不牢還是理解不到位,是表述不規范還是題干隱含意義挖掘不清,是教材知識遷移不夠還是閱讀思維方法欠缺,是思想上不重視還是心理上過度緊張導致的臨場發揮不佳,所得分是實力分還是運氣分,等等。
3.“診療”之三:鞏固練習。
要求學生針對答題時出現的錯誤,查找相關資料,自主選擇相關試題進行鞏固練習,以檢測自己是否真的明白了、掌握了。若又出錯,仍要繼續查找原因。我們應讓學生永遠記?。赫Z文能力的形成,是一個不斷同錯誤進行斗爭并戰勝錯誤的螺旋式上升的漸進過程。
1、課前認真批卷,統計錯誤率,對學生普遍錯誤了解于胸。
2、學生自愿結合組成學習小組,成員應包括好、中、差各層次學生,人數5—6人。
3、每節課給學生10—15分鐘自主訂正,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通過學生間互助討論完成部分試題訂正,并要求學生分析錯誤原因,教師也可進入各小組指導!
4、在小組訂正基礎上集體講評,要求各小組上報未解決題目重點講評,也可講講教師認為應重點強調的內容和方法等。要按序講評錯誤率高的題目或是按知識點歸類講,也可結合課前批卷情況請同學當“小先生”講評錯題,或說明錯誤原因,檢查小組學習效果。
6、平行性或延伸性習題再反饋。
總之,試卷講評課是學科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和重要環節,它是綜合因素互動的特殊教學現象,涉及師生、生生、個體和群體、群體和群體之間的綜合互動。試卷講評課教學,應充分發揮試卷講評課教學的激勵、診斷、強化、示范功能,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體現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只有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積極性,致力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進行針對性的教學互動,才能提高教學的實際功效,促進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自我評價與提高,從而提高講評的課堂效率和質量。
長期以來,語文教學陷入了一種師教生學,照本宣讀的狀態。這種教學,根本沒有把活生生的學生當作學習語文的主體,忽視了人的個性發展,漠視著人的個體差異,更談不上文學語言在心靈深處的獨特體驗。21世紀科技迅猛發展需要富有個性和創新精神的一代。為此,教學理論和實踐正在進行著由單一的認知性教學向多維的體驗性教學轉變。
所謂體驗教學,是指在教學中教師積極創設各種情境,引導學生由被動到主動,由依賴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創造性地對教學情境進行體驗,并且在體驗中學會避免、戰勝和轉化消極的情境和錯誤的認識,發展、享受和利用積極的情感與正確的認識,使學生充分感受蘊藏于這種教學活動中的歡樂與幸福的同時,達到促進其主體性充分、自由地發展的目的的'教育實踐活動。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以“體驗”為核心,對教學提出了“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等要求?!墩Z文課程標準》也指出要:“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薄罢Z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此,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地接觸語文材料……”這些基本理念清晰地告訴我們:語文具有很強的“體驗性”,語文教學要從學生體驗出發。筆者以此理念為指導,進行了《畫風》課文的教學。
《畫風》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4組入選的一篇課文,學習本組教材的目的,是培養學生愛動腦、勤動手的好習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本篇課文以人物^對`話的形式,講了三個小朋友一起動腦想辦法,把無形的風生動地展現在畫紙上的故事。課文題目“畫風”一開始就引起了學生的思考,也引起了我們的思考。風看不見,摸不著,怎么畫呢?三個小朋友,你一言我一語,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相互鼓勵。人物多,^對`話多,又是三個人的相互交流,這樣的課文,二年級學生還是第一次遇到,學生不易理清課文中人物的態度,觀點、做法。因此,筆者認為: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三個小朋友開動腦筋畫風的過程及方法。
[片斷一]。
一、課文導入。
課件出示謎語:花兒見它點頭,云兒見它讓路,小樹見它招手,禾苗見它彎腰。
師:猜一猜它是什么?
生:風。
(師板書“風”字)。
師:誰能用古詩吟一吟風?用歌曲來唱一唱風?
生: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生:風吹草低現牛羊。
生: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
師:同學,我們能歌唱、吟誦風,能不能畫風呢。
(板書課題畫風)。
二、初讀課文,教授生字(略)。
三、講讀課文。
(課件展示主題圖)。
師:請你默讀2-8自然段,你喜歡誰畫的風?
(學生默讀2-8自然段)。
師:你最喜歡誰畫的風?為什么?和小組的同學說一說。
(小組交流;個別匯報)。
生:我喜歡趙小藝。因為她畫了兩種方法。
生:我也喜歡趙小藝,因為她愛動腦筋。
生:我也喜歡趙小藝,因為她是第一個想出辦法畫風的。
生:我喜歡陳丹。
師:說說看,為什么最喜歡陳丹呢?
生:他開始不會畫,但是,別人畫出來后,他也動腦筋想了,也會畫了風。
生:我喜歡宋濤,因為他愛提問題,而且他也畫出風。
生:不對,宋濤他早就知道怎么畫的,他是故意來考考大家的。
師:你喜歡的小朋友到底是怎么畫風的呢?請你從課文中找出描寫他們畫風的句子,用波浪線把它劃出來。再在小組里交流。
(生自由讀課文,邊找邊畫,小組交流)。
生:我喜歡趙小藝,因為她畫出了飄動的旗子和轉動的風車。
生:我喜歡宋濤,因為斜斜的雨絲,有小風吹來。
……。
教師相機板書:
(課件展示,我會說)。
生:風來了,風把雨絲吹斜了,風藏在斜斜的雨絲里。
生:風來了,風把小樹吹彎了,風藏在彎彎的小樹里。
師:不看黑板還能怎么說?
生:風來了,風把頭發吹亂了,風藏在頭發里。
生:風來了,風把帽子吹跑了,風藏在帽子里。
……。
師:課文中的小朋友都說了些什么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出他們的話用橫線劃出來。
(師課件出示^對`話)。
誰能畫風?
風,看不見,摸不著,誰也畫不出來。
我能!
我也會畫風了。
我還能。
師(手指課件):誰能來讀?
生:我能!
指名生讀。
師:說一說讀的怎么樣?
生:第一句是問句沒讀出問的口氣。
生:我覺得他第二句讀的很自信,聲音特別洪亮。
師:還有誰會讀。
生:我也會讀。
指名生讀。
師:讀得不錯,如果聲音再洪亮一點,會更好。你還能來讀嗎?
生:我還能。
(生聲音洪亮的讀文)。
師:請小朋友四人小組分角色在下面讀一讀。
(生分小組練讀,小組競賽)。
……。
三、課后拓展。
師:你們還能想出什么方法來畫風?請你們把自己的奇思異想用五彩畫筆描繪出來。
(生畫風)。
[反思]。
一、創設情境,誘發體驗。
聽了付愛香老師的《畫風》一課,我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我被付老師精彩的教學藝術和教學策略的表現而感動。在執教時,老師始終以生為本,以讀為主,運用情景激趣,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
一、談話導入,增強了師生的親和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前的談話中,付老師用關愛的語氣問孩子們今天早上是怎么來的?天氣怎么樣?大家冷不冷?從而巧妙的揭示了今天的課題《畫風》。
二、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力。
付老師出示了三個精致的頭飾,讓三個小朋友與他們交朋友,并想一想要對他們說點什么?在這個教學過程中,老師通過設計情景,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充分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發掘了學生想象的潛力。
三、識字教學靈活多樣,形式新穎。
本課要求認識的7個生字中,其中6個出現在課文的人物姓名中,老師根據這一教材特點,設計了讓同學們和三個戴有頭飾的孩子交朋友的游戲,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游戲中很快地就記住了這些生字。此外,老師有引導同學們用加一加、減一減、換偏旁、編謎語等方法來記憶字形。靈活多樣,形式新穎。讓我深刻的體會到“教無定法,貴在得法?!?/p>
四、讀悟結合,讀中有思。
本課教學中,老師非常注重學生的讀,讀的形式多樣,有自由讀、齊讀、個別讀、小組讀、男生讀、女生讀等等,并指導學生讀出特定的`語氣,感悟三個小朋友的不同性格,感悟人物的內心世界,感悟文章那美好的意境。
五、注重激勵性評價語言的運用。
激勵性的恰當評價,會使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培養學生終身學習奠定了基礎。課堂上,付老師不時地把恰到好處的激勵性語言送給同學們,極大地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既學在其中,又樂在其中。
付老師在教學中把她自己的學習經驗與方法、快樂與體會傳授給學生,這些最鮮活、最具感染力、最有示范性的教學對學生是最有價值的。雖然付老師沒有借助先進的教學設備,但她那樸素的語言、簡單多樣的方法,講解中情景的設計,啟發中的恰到好處,使我們看到了教育教學的原生態。而這些,正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畫風》一課主要講了三個小朋友一起畫畫兒時遇到了一個共同的問題,即“誰能畫風”。是小藝首先動腦筋想出了辦法,最后還是三人合作,用不同景物的變化描繪出了風的樣子。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懂得要勤于觀察生活,遇到問題要動腦筋,善于合作,敢于創新。林老師在執教《畫風》這篇課文時,以生為本、以讀為主、以拓展為目標,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明白要注意觀察生活,積極動腦。聽了林老師上的《畫風》一課,讓我們學到了不少,下面就談談自己聽課后的一點感受。
一、教師激趣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前,林老師用風的謎語來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從而達到激趣的目的。巧妙地揭示了課題。
二、靈活運用三段六步的教學模式。
林老師設計的目標明確,要求適當,面向全體。明確了本節課的學習目標以后,林老師根據二年級學生年齡的特點,讓學生分三次自學課文,交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明確學什么,怎么學。
首先,讓學生認識生字,自讀課文,畫出生詞,并標自然段序號。
識字是讀寫的基礎,人教版實驗教材對此十分重視。本課要求認識的7個生字中有6個出現在課文人物的姓名中。為進一步鞏固對生字的識記,林老師通過出示標有名字的三個小朋友的頭飾,讓學生與他們打招呼。如果喊對了,小伙伴就會回應。就這樣,學生在趣味盎然的“打招呼,交朋友”的過程中鞏固了對生字的記憶。在此基礎上,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共同正音。
學生讀通課文后,進行第二次自學。讓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在教學中,教師用朗讀錄音配以生動形象的多媒體畫面,激活學生的各種感官,讓學生和錄音比賽讀,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用激勵的語言為學生自主讀書學習注入了催化劑,學生從中體驗到了成就感,自我價值和成功的自豪感。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充分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讀悟結合”?!懂嬶L》這篇課文的語言特點是人物的對話非常多,那么如何讀好對話,如何從人物的對話中體會感情,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林老師能根據二年級學生邏輯思維較差,對課文的'感知主要通過朗讀的年齡特點,從“讀”字入手,以讀為本。讀書的形式多樣,角度不同,層次分明:有“整體通讀”;有“重點細讀,讀出人物的不同語氣,感悟人物的內心世界”;有“整體回讀,師生分角色朗讀1-8自然段”。學生親歷讀書的過程,在一遍遍的朗讀中感悟著語言的形象美、意境美。課堂上老師引導得巧妙,沒有一丁點兒朗讀技巧的指導,沒有一個個連環式的問答,只是不斷地用語言提示、引導,通過“你喜歡哪個小朋友,為什么?”引導學生根據三個小朋友不同性格,再次練讀,讀出特點。
三、老師能注重激勵性語言評價。
激勵性的恰當的評價,會使學生產生前進的動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為培養學生終身學習奠定了基礎。在林老師的這堂課上,激勵性的語言會恰到好處地送給學生。比如請學生讀生字,她會說:“誰能很厲害,一個人來念?”當一個學生讀得挺不錯時,她馬上說:“同學們不給他來點掌聲嗎?”學生馬上把鼓掌送給讀字的學生,不僅讓讀的學生心里甜甜的,其他學生的積極性也馬上調動了起來,小手一個個舉了起來,課堂氣氛也活躍了。
四、課內外結合,拓展延伸。
在課堂上,教師加強了知識與生活的聯系,使學生明白要注意觀察生活,生活中有許多需要我們掌握的知識。
在初三數學綜合復習期間,我上了一節試卷講評課,我講評的試題是20xx年吉林省學業水平考試題,通過這套題的講評,培養學生如下能力:
1、通過題型的分析了解數學來源于實際,用于實際的新課程理念。
有部分學生因為審題不細和不能活學活用以至于出錯,因此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和解題能力就顯得極為重要,填空題和選擇題就是最好的例子,特別是容易出錯的題,結合學生實際想法講解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2、采用生教生的教學環節鍛煉學習自主性,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
數學講評不能因時間緊,因量大只顧教者講,上成教師的一言堂。數學講評課應是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的群言堂。要給表述自己思維過程的機會,增加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討論問題的時間。允許學生對試題“評價”做出“反評價”。通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得到相互啟迪,使整個講評過程學生情緒亢奮,容易接受大量的有關知識及解題的信息,有助于知識的掌握和發揮學生自主性。
在學生講解時我結合學生的解題步驟進行考試要求和注意事項,以培養學生的應試能力。
存在不足:
1、題量大,講評時間長,因此個別題講解不夠透徹,明了。
2、準備好的出錯專項練習沒能在課堂上及時訓練強化,只好留作課后作業。
3、學生的解題步驟和考試要求還需進一步強化,鍛煉。今后努力。
期中考試六月的段考已經落下帷幕,數學科目從分數的反饋來看,孩子們停課不停學期間學得并不算好。本周周一至周三,我們組織進行了青年教師試卷講評課,各位老師都進行了積極認真的準備,也都有不少自己的特色。周四年級對我們的課進行了總結,并且進一步對我們青年教師如何進行試卷講評課進行了非常深入的指導,受益匪淺。本次講評課我的課堂存在以下問題:
第五,缺乏合適的導入過程,后面要加入導入,可以讓孩子更快進入學習狀態;
第七,試題講評課,尤其像數學這樣的理科科目,適當的留白可以讓孩子掌握得更好,本次講評課只有一處留白,太少,后面要適當增多留白時間。
期中考試試卷六月的段考已經落下帷幕,數學科目從分數的反饋來看,孩子們停課不停學期間學得并不算好。本周周一至周三,我們組織進行了青年教師試卷講評課,各位老師都進行了積極認真的準備,也都有不少自己的特色。周四年級對我們的課進行了總結,并且進一步對我們青年教師如何進行試卷講評課進行了非常深入的'指導,受益匪淺。本次講評課我的課堂存在以下問題:
第五,缺乏合適的導入過程,后面要加入導入,可以讓孩子更快進入學習狀態;
第七,試題講評課,尤其像數學這樣的理科科目,適當的留白可以讓孩子掌握得更好,本次講評課只有一處留白,太少,后面要適當增多留白時間。
今天縣教研室來我校進行教學視導,我上了一節初三《統計與概率》試卷講評課,雖然這堂課內容不是很難,但是一堂課下來,本人覺得我的課堂教學還是存在很多的問題;課堂教學效果不理想。
課堂時間分配不合理,重點題目在黑板上得到充分的展示。鞏固練習沒能很好地處理。課堂小結流于形式。沒有很好地把握課堂教學的節奏。沒能對知識、方法作進一步的歸納和提煉,沒能站到數學思想的高度認識所學內容。
通過教研室劉老師的點評,本在今后的試卷講評課中將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1.很好地把握課堂教學的節奏,課堂上讓學生們解決重點出錯的問題上。
2.注重前后知識的聯系,對知識、方法作進一步的歸納和總結,提升,站到數學思想的高度認識所學內容。
3.及時引導學生總結解題中的有效方法,尋找適合學生的最佳學習途徑,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4.通過試卷講評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培養學生良好的考試習慣。
作文講評是在作文批改的基礎上,對學生作文中的優缺點進行綜合分析和評價。作文講評是作文教學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環節,在作文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反思今天這作文講評課,我覺得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幾點:
一、抓住講評核心。講評貴在點中要害,對癥下藥。要根據作文訓練要求、學生寫作現狀以及作文講評的主要目的,設定作文講評的核心,以此師生進行專題對話、交流,方可達到事半功倍的講評效果。也只有這樣,學生的作文水平才能逐步地培養和提高。比如,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寫作《這就是我》,是學生進入初中的第一篇作文。從學生角度而言,進入中學一切是那么新奇,迫切想了解身邊的每一個伙伴,尤其是進入中學后自身的.特長、個性、變化以及喜悅、煩惱急于向伙伴交流。立足于此,我在《這就是我》作文講評時,圍繞“典型事例或描寫,表現自己的個性”這個核心來展開講評交流。
二、創設講評平臺。在評的過程中教師還要善于喚起學生“我要修改、我要寫得更好”的心理需求,主動修改自己的習作。在學生動手修改、互改前,教師一定要強調“三分文章七分讀”,并提出相應的要求,切不可草率過場,敷衍了事,這樣在具體的欣賞、評析中,學生會產生一種羨慕之心,會自覺不自覺地以別人的優點為榜樣,吸收其中對自己需要的東西.自覺投入修改作文的過程中去。
三、引領學生自改、互改,切實提高學生的自改能力。葉圣陶先生說:“作文教學要重在培養學生的自改能力”。因此,在講評中,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學生積極大膽地參與到自改、互改中來,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反思。首先教師要明確修改方向、提出要求,學生對照要求自改;其次學生在自改的基礎上進行互改。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學習到別人是如何觸及生活、觸及自然的,是如何展開大膽而合理的想象的,又是怎樣以真情實感寫出新穎的文章來的,在互改中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在合作中相互學習,從而達到相互溝通、交流的目的。再次教師要引領修改,對部分學生進行面對面的評改和交流,用這種引路的方法,鼓勵學生認真觀察、親臨社會實踐,把筆尖探到現實生活中去,從而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以自己的真情實感去強化情感。
分析試卷,從批改試卷入手。從本課設計可以看出,設計了一張表格來進行統計分析,但這張表格沒有填寫完整,這是在前幾次的試卷批改的基礎上進行的改進。如果每次都對試卷的每一題都進行分析的話,教師的工作量很大,80多份的試卷,每題都進行統計的話,要半天的時間,所以在批改前就把題按知識點時行了分類,對基礎知識的`問題,在批改時關注一下錯誤就行了,而對于錯誤比較多的問題,就要分析其難易程度時行分類,分為“低級錯誤”“中級錯誤”和“高級錯誤”,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就對各題的教學策略進行不同的設計。
第一階段,獨立自主,糾正基礎錯誤。學生試卷中的錯誤并不都是知識點不懂造成的,計算錯誤,題間理解錯誤占了很大一部分,而這一部分學生是完成有能力自己獨立的進行糾正。同時,在這一階段,也是讓后老進生能夠通過計算,識記基礎的基本知識點,從而完成基礎問題的解決,從而得到應有的數學發展。
第二階段,同伴互助,擴展解題思路。在這一階段有兩個重要的教學任務。一,通過讓學生聊一聊,我是怎么解題的。讓他把經驗介紹給同組的同學。錯誤的同學掌握了解題的方法,同時對于解題的同學對問題進一步綜合分析,可以進一步總結解題過程中所使用的思想方法,對問題的認識也將會得到進一步升華,促進其解題能力的提高。二,讓學生說說解題中值得驕傲的地方,向同學介紹其思考方法,通過交流,獲得一題多解。開拓同組同學的解題方法,從而提升解題策策略。
第三階段,教師引領,體驗解題策略。對于學生來說,在此前兩個階段的基礎上,剩余的問題,應該是“高級錯誤”了,這些問題的解決,教師的引領就有了非常的的必要。那么這一階段要講什么呢?一,典型錯誤要講,這一問題可以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引領學生深入思考“我為什么會錯?我應該注意什么?”的問題,最終形成解題經驗。二,要講一題多解。優化學生的解題思路。讓學生的解題思路更靈活。解決問題的策略也更多樣。三,深挖解題思路,明確解題策略。對于無解題思路的問題,關鍵在于解題思路的形成,所以要講的是如何引導學生學生形成解題思路,激發學生的解題創造力。最后讓學生提煉出數學思想方法,及更高層次的數學建模思想去解決實際問題。
這是這一教學設計的總體思路。
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難發現,幾乎每個學生在學習中都能表現出良好的創新性。教師應該要在教學活動中,運用各種手段挖掘隱藏在學生中的創新潛力,學生的這種潛力在教師的引發和培養下是完全可以挖掘并得以很好發展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平等地給每個學生提供良好的環境和條件,尤其要給后進生更多的機會,使每個學生都能把豐富多彩的個人世界展現出來,獲得創新性發展。
當然,孩子們的`作品存在差異,這又有什么關系呢?承認差異,尊重差異是現代教育的一個重要觀點。特別是給后進生以創新的機會,激勵后進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創新,保護后進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比什么都重要。如,我教第四冊《畫風》這篇課文時,合理地利用課文中三位小朋友通過動腦筋畫出風的故事,提出“你會畫風嗎?你想怎樣畫風?”的問題,鼓勵孩子們積極開動腦筋,把自己在生活中觀察到的風中的景物說一說,畫一畫,孩子們畫出了彎了腰的小草,飄在空中的氣球,被風吹起的花裙,煙囪上歪了的煙等等,每個同學都能依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不同的內容。尤其優先讓后進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的圖畫,既滿足了學生口頭表達的欲望,同時使每個學生(尤其是后進生)的創造性思維得到了很好的訓練和發展。
《畫風》這篇課文的語言特點是人物的對話非常多,那么如何讀好對話,如何從人物的對話中體會感情,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在設計時,柯老師根據二年級學生邏輯思維較差,對課文的感知主要通過朗讀的年齡特點,從“讀”入手,以讀為本。讀書的形式多樣,角度不同,層次分明:有“整體通讀”;有“重點細讀,讀出人物的不同語氣,感悟人物的內心世界”;有“整體回讀,分角色朗讀”。學生親歷讀書的過程,在一遍遍的朗讀中感悟著語言的形象美、意境美。同時,柯老師還特別注重激勵性語言評價,不僅讓讀的學生心里甜甜的,其他學生的積極性也馬上調動了起來,小手一個個舉了起來,課堂氣氛也活躍了。
課堂上學生截然不同的表現,給我極大的啟示:語文課堂不能以“分析課文”為語文課的第一要務,重視對課文內容的.分析,輕視對文中語言文字的感悟,這樣勢必造成學生“言之鑿鑿”卻“無言以對”?!罢Z文”中的“文學”是感性的,以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以一幕幕斑斕的生活場景,以一回回的故事情節,以一幅幅情景交融的審美意境的方式存在著。老師切不可忽視依據文本對學生進行嚴格的語言訓練,為學生掌握語文知識,形成語文能力,自由感受和表達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作為教師,就要在在學生理解內容的基礎上,把語文課上成語言文字訓練課,要使學生的語言訓練落到實處,就必須有明確的訓練目標,并且要在語文課上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盡量省出時間來讓學生多讀、多思、多寫、多背、多練。只要我們在扎扎實實的訓練上下功夫,就一定會提高教學效率,學生也就一定會學有所成。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kouhaodaquan/45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