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編寫初中教案的目的是為了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實現教學目標。以下是精心收集的一些初中教案范本,希望能給大家提供一些啟示和借鑒。
教育事業決定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所以我們必須以教育為中心,把教育發擺在首要地位。
答: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1)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必須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經濟建設擺在首要地位。這興國之要,是我們黨、我們國家興旺發達和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2)當今世界,各國之間激烈的經濟和科技競爭,歸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競爭。從一定意義上說,教育決定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是一個民族最根本的事業。
(3)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化人口大國為人才強國,化人口壓力為人才優勢;才能從根本上提高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取得戰略主動地位。所以在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必須始終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
2:了解世界人口現狀,懂得人口眾多增長過快所帶領的嚴重后果。
3:培養學生閱讀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
教學重點合理的人口數量標準。
教學難點人口對經濟社會的作用。
學法指導借用語文中議論文體裁來分析社會教材。議論文由論點論據論證三部分組成,社會教材大多亦如此,閱讀教材時,注意每一自然段中的首句或末句,它們往往就是本段的論點,其余多圍繞其展開,如第35頁最后一段,首句“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勻”就是本段的論點其余都是用論據來論證這一論點的。
教具準備自制投影片。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大家知道嗎,滴答一聲,世界人口就增加3人,等到我們下課時,世界人口將增加多少?
之前我們已經學了當今社會的主題和平與發展問題,今天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摁扣問題。
講授新課。
人是社會的主體,能否正確地妥善地解決好人口問題,直接關系到各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關系到人的全面發展和人類社會的全面進步。它點明了人口問題的重要性,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人口對經濟社會發展有影響,是什么影響呢?為什么?請閱讀課文第一目。
一人口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促進或延緩作用。
思考:人類要生存和延續,必須進行兩種生產,是哪兩種生產呢?關系怎樣?
人多意味著勞動力多,但“人”后面還跟著“口”人是生產者更是消費者。
辨析:人是生產者同時是消費者。()。
人是消費者同時是生產者。()。
春秋時期越王勾踐在“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中有一項獎勵生育的措施:“生丈夫,二壺酒。一犬;生女子,二壺酒,一豚”在那時由于人太少,勞動力兵力奇缺,勾踐的這種獎勵措施有利于越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從這個角度來看“人多力量大”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能否把越王的這一措施推廣到今天呢?當然不能。因為人是生產者同時也是消費者,人口的過度增長,只會強化人作為消費者的作用,從而對經濟社會的發展起延緩甚至阻礙作用。
所以人類生存和發展要受社會經濟規律的制約。
材料:人體質量70%是水,缺少2%的水就要發燒,缺少20%的水就要死亡,一個人正常生存每天需5千克水,至于生活用水生產用水需求量更大。而地球上適合人類需要又比較容易利用的淡水只占全球儲水量的十萬分之七。
這則材料說明了什么問題?
說明了人類生存離不開水,而水資源又是有限的。人口的發展還必須控制在生態和環境可以承受的限度內,如果超過了這個限度,就會帶來災難。所以人類生存和發展還要受自然規律的制約。
二世界人口增長過快。
1請看課本36頁圖5-2,什么感覺?人口過多。1997年世界人口達58億,1999年60億,估計到2050年將達到90億。
2世界人口自然增長率為千分之十五,發展中國家千分之十八,其中非洲達三十,而發達國家為千分之四,有的已出現負增長(出生率低于死亡率)。這組數字能說明什么?不同國家地區人口增長速度不同。
3在世界地圖上找出:中國、印度、美國、印度尼西亞、巴西、俄羅斯、巴基斯坦、日本、孟加拉國、尼日利亞,這十個國家人口均超過一億,其中亞洲占六個,北美南美歐洲非洲各一。七大洲中人口最多的是亞洲,約占總人口的五分之三大洋州最少,不到總人口的二百分之一,南極洲至今無常住人口。這組數字又能說明什么?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勻。
世界人口眾多,增長過快,增長速度不平衡,分布不均勻。這些又會帶來什么后果呢?
后果一、人均生存空間越來越窄;。
二、自然資源消耗越來越多;。
三、全球生態環境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
四、發展中國家失業增多經濟受阻。
五、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缺乏,老年人贍養問題。
由人口帶來的種種問題,已引起各國政府和有識之士關注,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許多國家采取措施控制人口過快增長,雖有成效,但由于人口增長具有慣性,世界人口增長勢頭還將延續很長時間。為了喚起各國政府人民對人口問題緊迫性重要性的認識,聯合國將每年7月11日定為世界人口日。
課堂小節本節課我們學了人口問題二目內容,一是人口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促進或延緩作用可以概括為“五個雙重”
雙重生產:物質資料生產和人類自身生產。
雙重身份:生產者和消費者。
雙重作用:促進或延緩作用。
雙重規律:社會經濟規律和自然規律的制約。
雙重標準: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
同環境保護相協調。
二是世界人口增長過快。由于人口過多增長過快,導致了一系列的問題。
課堂練習。
是非判斷題。
1.人既是生產者,又是消費者,兩者都是無條件的。
2.在生產資料限定的條件下,人口增長過多,就會強化作為消費者的作用,從而促進社會經濟以及人類自身的發展。
3.20世紀50年代初期,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人均國民收入的差距為10∶1,1989年擴大到50∶1。造成差距加大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但與人口增長的地區不平衡也有一定的關系。
4.20世紀70年代開始,許多國家采取措施降低出生率,就使各國人口增長馬上停止。
5.人口增長過快,貧困加劇,人們擴大了向大自然的索取;而生態環境的日益惡化又反過來使人口更加增多。
選擇題。
1.在個大洲中,亞洲人口最多,約占世界總人口的五分之三;大洋州人口最少,不到世界總人口的二百分之一;南極洲至今還沒有常住人口??梢?)。
a世界人口增長過快b世界人口老齡化問題嚴重。
c世界人口分布很不均勻d世界人口急劇增加。
2.人口發展必須控制在生態和環境可以承受的限度內,這說明了()。
a人對生態環境是無能為力的。
b人口發展越慢越有利于改善生態環境。
c人類的生存和發展要受自然規律的制約。
d人類的生存和發展要受經濟規律的制約。
問答題。
人作為生產者,是有條件的,而人從出生到參加工作前的時間和年邁生病的那段時間,他不是生產者,但仍是消費者,因為他每天都要吃穿住用。
這段話的中心含義是什么?請簡要說明人口對經濟發展的作用。
作業布置見作業本。
一、指導思想:
依據教科研中心初中部關于__學年教學計劃的基本要求,結合思想品德學科實際,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為目標,以專題活動課型研究、時政拓展為重點工作,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理解問題等各方面的能力,注重學法指導。加強對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充分利用思品課的特點,密切結合時事,對學生進行時政教育。
二、教學目標:
1、力爭學期檢測及格率達到97%,教學中思想素質不斷提高,健全學生人格。
2、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及綜合性學習創設使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與合作的學習情景,從中激發學生進行討論,多角度的去思考問題。
4、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拒絕“邪教”遠離“黃、賭、毒?!痹鰪姺ㄖ朴^念,用一定的理論高度去審視自然,人類和社會的發展。
三、教材分析:
七年級思想品德下冊教材共有四個單元的內容,第一單元共有四課內容,讓學生懂得笑對挫折,磨礪意志。第二單元共有四課內容,讓學生懂得明辨是非,抗拒誘惑。第三單元共有四課內容,慎重行動,承擔責任。第四單元共有三課內容,讓學生懂得贏得自尊,走向自立。
四、學情分析。
本年級學生共266人,八個班人數均在34人左右,基礎不一,差距較大。學生大多數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較差,學習過程中有很多能力需要培養。本學期我的基本目標是:使全體同學都能樹立明確的學習目的,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興趣,逐步形成學生良好的學習風氣。懂得自尊自愛,學會自立自強!
五、具體措施:
1、每節課課前5分鐘“時事播報”,培養學生關注政治、國事的意識,培養學生的事實述評的素養。
2、在對案例、故事的分析中注重問題設計的有效和層次性。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理解問題的能力。
3、利用學生評價方案,課堂教學中,注重學生良好的學習的習慣培養和學習能力的提高。
4、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運用準確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回答問題力求規范,聲音洪亮。
5、在教學階段的考核中,培養學生的析題、答題能力,培養他們學會用專業術語答題。
六、課時安排:
周次、內容、課時。
1—2生活難免有挫折3課時;
2—3直面挫折2課時;
3—4讓我們更堅強2課時;
5第四課及單元檢測2課時;
6—7善辯是非2課時;
7---8第6課2課時;
9---10第七課及期中考試4課時;
11第9課2課時;
12第10課2課時;
13第11課2課時;
14第12課及單元檢測2課時;
15第13課2課時;
16第14課2課時;
17第15課及單元檢測2課時;
18---20復習期末、考試6課時。
(1)知識目標:讓學生知道自己是中家的小主人,有多種政治權利。特別是監督權并有多種合法方式行使監督權的權利。
(2)能力目標:以開平碉樓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問題為背景,讓學生進一步深入了解開平碉樓的歷史文化,嘗試依法提出合理建議,體驗公民的主動參與對推進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作用。培養學生的查找資料、分析資料和歸納資料的能力,以及參加社會實踐的能力。
(3)覺悟目標:提高學生關心開平建設和參與開平政治生活的自覺性。
2、教學重點。
公民有參與政治生活的責任,可以行使多種政治權利,特別是監督權。
3、教學難點。
如何采取不同合法方式行使監督權。引導學生發表開平碉樓保護的意見,達到教學指導實踐目的。
二、構思。
1、教學構思:
本節是一節活動課,主要使學生自覺培養民主監督意識,從而在現實生活中正確行使各項政治權利,積極參與政治生活。因此選擇了學生都比較熟悉的開平碉樓作為切入點。通過錄像、競賽的方式進一步了解開平碉樓的豐富文化底蘊,從而激發學生的熱情,并用實際行動來關心和保護開平碉樓,積極參與開平的政治生活。
2、教學用具:
圖片、投影儀、多媒體、錄像。
3、教學方法:
啟發式、激勵法、討論法和競賽法。
三、教學過程。
第一步:知識講授。(導讀精講)。
明確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重要性,監督權和行使的方式。這部分內容學生在初二時已學過。因此主要是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復習。(1)每個學生都有參與國家政治生活的責任。(2)明確監督權包括批評和建議權、平等權、檢舉權等。(3)強調行使監督權必須要通過合法的途徑,如向人大代表反映,通過新聞媒體公開發表,給國家機關寫信、打電話等。
第二步:錄像導入。(vcd錄像)。
觀看《開平碉樓》的錄像,進一步了解有關開平碉樓的知識,激發出學生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豪情。
第三步:知識競賽。(多媒體顯示)。
進行開平碉樓知識的有獎競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開平碉樓保護,行使監督權做準備。
第四步:引導討論。
第五步:課堂小結。(投影顯示)。
歸納總結學生提出的建議,指導學生課后寫小論文。以及教育學生要通過正當途徑反映自己的意見,行使監督權。從而再次明確正確行使監督權途徑和重要性,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開平的各項建設,做開平市的小主人。
附板書和活動資料。
活動課我們是國家的小主人。
一、教學內容。
(1)公民作用國家的主人,有積極參與政治生活的責任.
(2)我們可以依法通過多種渠道,采取不同形式行使監督權。
二、我們都來試一試。
活動資源開平碉樓旅游資源的開發與保護。
【碉樓聚焦】。
因為目前正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開平碉樓為世人矚目已指日可待。目前,廣東省人民政府令發布了自9月1日起執行的〈〈廣東省開平碉樓保護管理規定〉〉,開平碉樓的進一步保護、開發和利用將有章可循。今天,開平碉樓于廣東人民來說,是既熟悉,又陌生的。歷盡百年滄桑,千余座碉樓巍巍聳立于開平這塊沃土上,人們大抵知道她在特殊歷史環境下的“實用性”,然而,到底又有多少人洞悉開平碉樓神秘的過去和現在?有人擔心,把開平碉樓開發為旅游景點,會不會對它們及周邊的環境造成破壞?專家考證,開發好碉樓旅游,保護好碉樓,關鍵在于喚起人們對開平碉樓保護的正確認識。
【背景資料】。
廣東開平市是中國著名的華僑之鄉,更是文明遐邇的碉樓之鄉。碉樓鼎盛時期達3000多座,現經普查登記在冊的有1833座。開平碉樓是中國鄉土建筑的一個特殊類型,是一種集防衛、居住和中西建筑藝術于一體的多層塔樓式建筑。開平碉樓分為更樓、眾樓、居樓三種類型,建筑材料和結構分石樓、三合土樓、磚樓和鋼筋混凝土樓。根據現存實證,開平碉樓在明代后期(16世紀)已經產生,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發展成為表現中國華僑歷史、社會形態與文化傳統的一種獨具特色的群體建筑形象。
開平碉樓罕有地體現了近代中西文化與中國鄉村的廣泛交流。開平碉樓豐富多變的建筑風格,凝聚了西方建筑史上不同時期許多國家和地區的建筑風格,成為一種獨特的建筑藝術形式。
【保護法規】。
〈〈廣東省開平碉樓保護管理規定〉〉摘抄。
第三條保護、開發與利用開平碉樓,必須保持其真實性及完整性。對由碉樓、民居及其相關公共設施組成的村落以及碉樓周圍的自然環境都應當進行保護。
第四條開平碉樓所在地的村民委員會可以建立群眾性的保護組織。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開平碉樓的義務。
第七條為保護開平碉樓作出貢獻的單位或者個人,由開平市人民政府予以獎勵。
第十二條在開平碉樓建設控制地帶內進行建筑工程,不得破壞碉樓周圍的環境風貌,建筑物或者構筑物的形式、高度、體量、色調等應當與碉樓的環境風貌相協調。
第十三條在開平碉樓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內,嚴禁存放易燃、易爆和腐蝕性物品,嚴禁進行爆破、鉆探、挖掘毀林開荒以及其他危害文物安全的活動。不得建設污染環境、破壞生態和造成水土流失等危及開平碉樓安全的設施。
第十八條開平碉樓的修繕、保養,必須遵守不改變原狀的原則。
第二十一條可以利用開平碉樓建立博物館、保管所或者辟為參觀游覽場所,改作其他用途的,應當經省人民政府同意,報國務院批準。
第二十三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可以想開平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門提出開平碉樓保護、修繕和保養的建議,可以檢舉、揭發和制止違反文物保護法規的行為。
【存在問題】。
1、很多外地人不知道開平在哪里;不知道開平有什么旅游景點;最有特色景點的是什么。
2、碉樓分布太散,又多分布在農村,交通不便,不利于游客參觀,也不利于保護。
3、有的游客說開平旅游項目太單調,沒有什么好玩。
4、有的村鎮看到旅游好賺錢,因而一哄而上搞旅游開發,為了吸引游客,把碉樓修復一新等。
5、有的農民用碉樓來存放東西或其他用途。
【嘗試建議】。
建設好開平,讓我們的家鄉變得越來越漂亮,關鍵在于我們每位學生的積極參與。開平碉樓是我們開平人的驕傲,行使監督權,保護好開平碉樓更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請同學們多提寶貴的意見。重在參與!!
知識競賽題。
1、開平碉樓最高()層。
a、4b、5。
c、6d、7。
2、目前開平共有()座碉樓。
a、1533b、1633。
c、1733d、1833。
3、開平碉樓起源于()。
a、明朝后期b、清朝后期。
c、民國時期d、元朝時期。
4、碉樓的主要功能是()。
a、防土匪b、防水災。
c、居住d、開會。
5、“開平第一樓”是()。
a、瑞石樓b、日升樓。
c、堅安樓d、雁平樓。
6、“機器人碉樓”是()。
a、中堅樓b、姐妹樓。
c、天祿樓d、方氏燈樓。
7、開平碉樓按功能分為()。
a、更樓b、眾樓。
c、居樓d、水樓。
8、按材料和結構分為()。
a、石樓b、三合土樓。
c、鋼筋混凝土樓d、木樓。
9、最早的碉樓()。
a、迎龍樓b、日升樓。
c、堅安樓d、雁平樓。
10、“中國華僑園林一絕”的是()。
a、自力村碉樓群b、立園。
c、錦江里碉樓群d、雁平樓。
11、七個抗日烈士犧牲是在()。
a、北樓b、南樓。
c、更樓d、天祿樓。
12、立園的創建人是()。
a、謝維新b、謝維立。
c、謝維明d、謝維笠。
(一)本課在本書中的地位與作用。
初二思想品德課的主題是我與他人,而本框“禮貌顯魅力”是與人交往的前提,是融入現代社會做一個文明人的基本要求;加之當代青少年文明禮貌的欠缺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谝陨蟽蓚€方面,此框對于學生文明禮貌素質的形成是大有幫助的,必將為學生今后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因此,本框在全書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教學目標及確立的依據。
根據課程標準中力求“把學會交往作為主題,培養學生的交往能力是能力培養的重點”的宗旨及初二學生的實際,本框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懂得講文明、有禮貌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是社會交往的需要,是尊重他人的表現。
【能力目標】。
在實際生活中,逐步學會以禮待人,與人交往時做到語言文明、態度和氣、舉止優雅,并能夠在不同的情境中表達自己的禮貌。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體驗文明禮貌帶給自己的樂趣以及對人生發展的價值,樹立不講禮貌為恥、講禮貌為榮的交往態度,并樂于以禮待人。
(三)教學重點、難點及確定的依據。
在社會變遷的進程中,傳統的交往禮儀在青少年身上正在逐步消失,不少家長只關注孩子的智力、學業的發展,而忽視了禮貌、禮儀方面的教育,致使一些孩子不懂禮貌,缺乏禮貌。針對青少年的現狀及教學的踐行性,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確定為如何將禮貌落到實處,即在實際生活中,與人交往時做到講文明有禮貌。
二、教學理念。
注重活動,淡化說教。文明禮貌問題如果操作不當,很有可能演變成一種說教,致使教學回到傳統政治課的老路上去。本節課我充分利用活動資源,在生動活潑的場景中讓學生感受和體驗文明禮貌的魅力。
關注認知,強化體驗。引導學生對文明禮貌的認識是必要的,對有關問題也要進行分析乃至說理。與此同時,我盡可能地在活動中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去體驗,這樣有利于教學內容的內化。
表層切入,深層領悟。文明禮貌問題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教學過程中我注意從基本的生活問題入手,讓學生透過生活中的小事、平常事領悟做人的深刻道理。
三、教法、學法與教學手段的選擇。
體現“學生活動為主,教師講解為輔”的精神,讓學生自己去活動、探究、體驗、領悟,在關鍵之處教師給予適當的點撥,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1、關注過程與方法,讓學生參與教學過程,通過小品表演、觀看動畫、即興表演等活動形式,讓學生參與交流與合作,給學生自主發展的空間與時間,從而形成一定體驗,分享成功的快樂,給學生自由馳騁的藍天。
2、教學手段采用多媒體,進而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創設讓學生思維層層展開的教學情景,有助于學生分析能力、綜合能力的提高。
四、教學程序設計與分析。
1、開門見山,自然導入。
同學們,一看大屏幕,我們就明白了,今天要學什么?(禮貌顯魅力)。
2、活動一:欣賞小品《公交車上》、動畫《上車》,明確為什么要講禮貌?
從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坐公交車問題切入,引發學生對禮貌問題的思考。學生自己表演,給他們展示自我的機會,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動畫歷來深受學生喜愛,內容形象生動,既幽默又帶有諷刺意味,讓學生多感官感受,能引發學生共鳴,通過此環節的教學,使學生形成“禮貌是尊重的具體表現,禮貌是文明的體現”的道德認識。
3、活動二:欣賞動畫《大蕃薯的故事》,明確應該怎樣講禮貌?
對人有禮貌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由于本課時間僅有30分鐘,加之這部分涉及的內容較多,故而重點講了語言文明的表現,其他一帶而過。
4、活動三:即興表演,生活考場。
通過此環節的教學,使學生能夠運用在前兩個活動中形成的認知,在不同的情境中表達自己的禮貌,認識到禮貌是一種習慣,要將禮貌落到實處,即在生活中,與人交往時做到講文明有禮貌。
5、教師總結,升華全篇。
6、課后實踐,陽光行動。
通過此活動的踐行,實現教學內容的內化。
style="color:#125b86">一、教學目標:。
珍惜國家、集體、他人以及自己的財產。
【能力目標】。
能夠鑒別合法財產與非法財產。
【知識目標】。
知道公民的合法財產和財產所有權的含義。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合法財產和財產所有權的含義。
【難點】。
辨別合法財產,財產所有權。
三、教學方法。
案例法,探究法,討論法。
四、教學過程:
環節一:課堂導入。
總結:主體——出租車司機,乘客王某??腕w——錢,患病學生。結果——退錢。這個問題涉及到這部分財產的所有權問題。
環節二:新課講授。
(一)公民的合法財產。
舉例:
(1)建筑工人在施工場地撿到金元寶,私自帶回家;。
(2)小明在路上撿到錢包據為己有;。
(3)小王的父親是私營業主,年終繳稅后,獲得35萬元收入;。
(4)某市長受賄310000元,視為家產。
思考:上述財產哪些屬于個人所有?哪些不應該屬于個人所有?為什么?
總結:
(1)根據所有權的不同,社會上的財產應該歸屬集體所有,國家所有。
(2)法律規定公民的個人財產: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儲蓄、生活用品、文物、圖書資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許公民所有的生產資料以及其他合法財產。
(二)什么是財產所有權。
1.提問:同學們是怎么安排自己的壓歲錢呢?
學生分組討論,歸納:存銀行一部分,捐款一部分,買自己想買的,放兜里隨時能摸到等。
引導:在你處理這個壓歲錢的這個過程中,其實就是在對壓歲錢行使所有權。壓歲錢---占有權;用它買東西—使用權;存銀行買國債所獲利息—收益權;捐款---處分權。
總結:財產所有權即所有人依法對自己的財產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
重新思考課堂開始的案例:法院為什么判決司機歸還王某的錢呢?
回答:司機沒有對錢的使用權。
總結汽車—占有權,駕車送人----使用權,駕車經營----收益權,賣掉-----處分權。
環節三:小結和作業。
總結財產的所有權包括占有權、使用權、收益權和處分權。也知道了什么是公民的合法財產。
課下思考:如果我們的合法財產、財產所有權受到了侵害,那應該怎么辦?
五、板書。
六、教學反思。
1、物體內所有分子無規則運動具有的能是()。
a.分子動能b.分子勢能c.內能d.機械能。
2、關于內能,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a.跟物體的溫度有關,物體溫度降低,放出內能。
b.內能是指每個分子做無規則運動具有的能。
c.內能是指物體中所有分子做無規則運動時所具有的能。
d.0℃的物體具有的內能為零。
3、關于熱運動,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4、在0℃的房間里,靜止在地面上的鉛球()。
a.具有機械能b.沒有機械能c.具有內能d.沒有內能。
5、下列關于物體的內能和溫度關系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物體的內能跟溫度有關,物體的內能越大,溫度越高。
b.物體的內能跟溫度有關,物體的溫度升高內能增大。
c.物體的內能只和溫度有關,所以溫度高的物體,內能一定大。
d.物體的內能只和溫度有關,內能大的物體溫度一定高。
6、下面四句話中都有一個“熱”字,其中哪一句話中的“熱”字表示溫度()。
a.熱傳遞b.物體吸熱溫度升高c.摩擦生熱d.今天天氣很熱。
7、下列現象中,利用內能做功的是()。
a、冬天在戶外時兩手相搓一會兒就暖和。
b、刀在砂輪的高速摩擦之下濺出火花。
c、在烈日之下柏油路面被曬熔化了。
d、火箭在“熊熊烈火”的噴射中沖天而起。
1.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及其在中國革命和建設階段,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豐富發展。
2.正確認識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的重要意義。
3.正確理解“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涵義和重要意義。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必須堅持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導。
2.“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涵義和重要意義。
三、教學方法。
講授、提問、討論交流、合作探究等。
四、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
1.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分別是什么?
2.中國共產黨80多年來的奮斗歷程充分證明什么?
導入:。
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堅持把馬克思主義作為自己的指導思想,并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中,與時俱進,不斷豐富和發展。
新授:
第一目高舉偉大旗幟。
(一)____。
總結:____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和建設實踐相結合的產物,突出貢獻是開辟了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因此,黨把____確立為自己的指導思想。
主義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趨赴?!猒。
以_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指導下,探索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創立了____。____是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
(二)鄧小平理論。
1.感悟歌曲《走進新時代》的歌詞及取得的巨大成就。
2.探討:鄧小平理論的重大意義。
鄧小平理論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踐和時代特征結合起來,抓住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深刻揭示了社會主義的本質,系統回答了中國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發展階段、根本任務、發展動力、外部條件、政治保證、戰略步驟、領導力量,以及祖國統一等一系列基本問題,把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1)理論系統回答了在我們中國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基本問題。
(2)開辟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3)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是____在新時期的繼承和發展。
(4)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過程中必須堅持的指導思想,必須高舉的偉大旗幟。
(三)“中國特色”
就是要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從中國國情出發,開辟符合中國實際、符合社會規律的發展道路。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共產黨人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集中全黨全國人民的智慧,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創立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第二目“三個代表”在身邊。
1.看學習實踐“三個代表”flash。
2.交流“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含義:
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就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都要努力體現生產力發展規律的客觀要求;就是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解放生產力,大力發展生產力,通過發展生產力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這是中國共產黨始終站在時代前列,保持先進性的根本體現和根本要求。
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就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都要努力體現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的要求;就是要大力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努力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都要堅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歸宿。在社會不斷發展的基礎上,使人民群眾不斷獲得切實的經濟、政治、文化利益。
實現人民的愿望,滿足人民的需要,維護人民的利益,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不斷實現好、維護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當代世界和中國的變化發展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強大思想武器,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根本指針。
在改革開放過程中,中國共產黨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切實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和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努力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充分發揮廣大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所以能夠經受住國內外各種風險和考驗,領導全國人民取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巨大成就。
3.基本要求:逐一舉例分析。
(1)先進生產力。
(2)先進文化。
(3)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三個代表”思想的重要意義、地位。
提示關鍵詞:“強大思想武器”“根本指針”“寫入了憲法”
5.讀名言,悟道理: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歸納總結:
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切實加強黨的建設,領導全國人民取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巨大成就。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2、三步走戰略的含義和實現情況;
3、總體小康的含義及其局限性;
4、全面小康的目標、以及與共同理想的關系;
5、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含義及有關的特征,基本要求等等;
(二)能力目標:
1、認識各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現階段的共同理想)的關系,正確把握個人理想與共同理想的關系。
2、通過學習自己可以認識總結全面小康與共同理想的關系;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樹立個人的遠大理想,認識共同理想,為實現個人理想和共同理想而努力學習,把自己培養成有用的人才。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掌握共同理想的含義、重要性、啟示;三步走戰略;全面小康的目標;
2、難點:認識個人理想與共同理想的關系;全面小康與共同理想的關系;
現階段的共同理想與共產主義理想的關系。
三、教學方法:
本框以教師講解為主,討論法等。
四、教學準備和教學手段:
布置預習任務計算p119的數據;做好教學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說一說:你的人生理想有哪些?由同學們各自交流。在充分交流的基礎上總結人生理想的分類問題。
了解人生理想的具體內容的含義和特征。
1、認識人生理想的分類。
2、認識人生理想中的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社會理想??梢悦咳苏務剬ξ磥砩鐣钠谕?,從這種期望中對共同理想有個切身的理解。
(1)認識共同理想的含義。指出就是實現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奮斗目標。
(2)掌握共同理想的重要性。說明共同理想也是精神動力、精神支撐;
(3)我們青少年應該如何對待個人理想和共同理想的關系?這個問題可以通過討論來認識。見p`117討論(略)。
(二)惠及億萬人民的小康藍圖。
1、了解我國共同理想實現的三步走戰略。完成下列表格:
步驟。
時間目標。
經濟目標。
人民生活水平目標。
實現情況。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2、認識人民生活水平總體上達到了小康水平,但是還要了解小康水平的含義和表現從而認識總體小康的局限性。
3、閱讀材料p118,認識總體小康的局限性。通過相關鏈接加深認識。
4、認識我國現階段頭20年的奮斗目標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1)目標、含義、特征如何?
(2)與共同理想的關系如何?(也體現了它的本質)。
(3)可以介紹一下我國的理想(共產主義理想的關系。(注:4——8班不用引入)。
算一算:p119的材料數據。認識到即使我國到2020年左右實現了全面小康還是跟發達國家有一定的差距,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認識到共同理想實現的長期性和艱巨性。
5、認識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含義或特征。
六、板書設計:
1、人生理想的分類。
2、共同理想的含義、內容。
(一)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3、共同理想的重要性。
一、共同理想4、青少年要真確處理個人理想和共同。
共同使命理想的關系。
1、三步走戰略。
2、實現情況。
(二)惠及億萬人民的小康藍圖3、總體小康的局限性。
4、全面小康的目標。
5、全面小康與共同目標的關系。
6、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征。
七、作業布置:練習冊、試卷、基本練習題等。
八、教學后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樹立法治意識,培育法治精神,提高法治素養,積極投身社會主義法治建設。
能力目標: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把尊法、學法、守法、用法作為日常的生活方式,增強厲行法治的能力。
知識目標:了解政府的作用、依法行政的要求,知道厲行法治是對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要求。
二、教材分析。
本框所依據的課程標準是“我與國家和社會”中的“法律與秩序”,具體對應的內容標準是:3.2“知道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管理國家,體會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實施有賴于每個公民的參與,是全體公民的共同責任”。
本框由“法治政府”和“厲行法治”兩目組成。通過闡述政府的作用、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的要求,提出厲行法治是對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要求。
三、學情分析。
經過八年級下冊法治教育專冊的學習,學生初步了解了堅持依憲治國、公民權利與義務、國家行政機關等內容,學生對本課內容會感到熟悉。本課是幫助學生深入學習、理性思考,對建設法治中國進一步理解。
四、教學過程。
任務1:政府的作用是什么?
反饋指導:
[閱讀教材]第50頁“運用你的經驗”
[思考問題]:
(1)遇到這些情況,我們找誰解決?
(2)政府的作用是什么?
[小結]: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每時每刻都能感受到政府的作用。一方面,人們的社會生活需要政府各部門的管理;另一方面,人們又享受著政府各部門提供的公共服務。
任務2:我國政府的宗旨是什么?
反饋指導:
[觀看視頻]: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憲法宣誓儀式。
(或閱讀文字資料)“我宣誓:忠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維護憲法,履行法定職責,忠于祖國、忠于人民,恪盡職守、廉潔奉公,接受人民監督,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努力奮斗!”2018年3月17日,當選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的習近平總書記,撫按憲法、緊握右拳,莊嚴宣誓。隨后,當選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栗戰書、當選的國家副主席王岐山分別進行憲法宣誓,當選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秘書長進行了集體宣誓。
[請你思考]:憲法宣誓說明了什么?
[小結]。
憲法宣誓既是對憲法的維護,也是對人民的莊嚴承諾。在我國,政府的權力來源于人民,政府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政府的工作要對人民負責,為人民謀福利。
任務3:如何理解法治政府與依法行政。
反饋指導:
[閱讀材料]。
材料1:2016年,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行法律顧問制度和公職律師公司律師制度的意見》。各省級政府普遍設立政府法律顧問,全國共有8000余家黨政機關、人民團體設立了公職律師,公職律師隊伍發展到2.4萬人,發揮了為依法決策守門把關的重要作用。
材料2:明明有戶口簿、低保證,卻被要求開具家庭關系、低收入證明;辦理離婚需要提交自己是正常人的證明……“奇葩證明”、循環證明、重復證明成為群眾和企業辦事中的煩心問題。為此,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做好證明事項清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對法律、行政法規設定的證明事項進行梳理,逐項提出取消或保留的建議;對自行設定的證明事項,最遲要于2018年年底前取消。
[小組討論]:如何理解法治政府與依法行政?
[小結]。
(1)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則運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項權力都應該在法治軌道上運行。
(2)依法行政是現代法治政府行使權力普遍奉行的基本準則,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權力、管理公共事務時必須由憲法和法律授權,并且依據憲法和法律的規定正確行使權力。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規范政府的行政權。
任務4:我國政府依法行政的要求是什么?
[觀察漫畫]。
(注:圖一上文字為“政府信息公告欄”)。
[思考并交流]:我國政府依法行政的要求是什么?
[小結]。
(1)我國政府依法行政,全面推進政務公開,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促進政府決策科學化和民主化。
(2)建設法治政府,必須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權力的濫用,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提高政府公信力,推進民主法治建設進程。
任務5:如何厲行法治?
反饋指導:
課前布置學生搜集、了解鄭州等地區對公共場所吸煙的相關規定。
閱讀資料:
2017年5月2日,鄭州的楊醫生因在電梯內勸阻段某吸煙,兩人發生爭執。十多分鐘后,69歲的段某突發心臟病死亡。老人家屬隨即起訴至法院,要求楊醫生賠償40萬余元。
2017年9月4日,鄭州市金水區法院做出一審判決,判決楊醫生向死者家屬補償1.5萬元。死者家屬不服一審判決,上訴至鄭州市中院。鄭州市中院經審理查明:老人有心臟病史。根據監控視頻顯示內容,楊某與老人接觸時長不足5分鐘。事件發生過程中,老人情緒較為激動,楊某情緒比較冷靜、克制;二人只有語言交流,無肢體沖突。
2018年1月,鄭州市中院二審公開宣判,楊醫生不應承擔侵權責任,法院撤銷要求楊醫生補償死者家屬1.5萬元的民事判決,駁回死者家屬的訴訟請求。
(1)你認同二審宣判結果嗎?為什么?
(2)案例給我們哪些啟示?
[小結]。
(1)案例中楊醫生對電梯內吸煙予以勸阻合法正當,是自覺維護社會公共秩序和公共利益的行為,有利于促進社會文明,有利于引導公眾共同創造良好的公共環境。
(2)厲行法治,是對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要求?,F代社會的公民,要增強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培育法治精神,強化規則意識,培養正確的權利義務觀念,政府及其工作人員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樣。
(3)厲行法治,需要加強法治宣傳,弘揚法治精神,共同營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環境。
(4)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
總結:
推進社會主義民主發展,離不開法治保障;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需要建立在民主政治的基礎上。民主當以人民利益為重,法治當以公平正義為念。人民不僅是民主法治的直接受益者,更應該成為積極的參與者和有力的推動者。中國的民主與法治建設需要你我共同的擔當。
五、板書設計。
1.法治政府。
(1)政府的作用。
(2)我國政府的宗旨。
(3)法治政府的含義。
(4)依法行政的含義及核心。
(5)我國政府依法行政的要求。
2.厲行法治。
(1)厲行法治是對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要求。
(2)公民要增強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
(3)政府及其工作人員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樣。
(4)共同營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環境。
(5)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
本期總復習采用“三輪復習法”:
第一輪復習:形象地說,這一部分應叫地毯式復習法,即將全部知識點進行總體的全面的復習,突出重點,夯實基礎,構建知識的整體網絡系統。這一階段的復習目標側重于對基礎知識的領會、記憶,并使其系統化。其方法:首先,以課、單元為單位,全面落實雙基,清理知識點,全面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觀點和基本事實。目的是通過全面復習,系統掌握雙基內容,重點是夯實基礎,這是搞好復習的前提。
第二輪復習:專題復習,將社會熱點問題與所學的知識點之間緊密聯系,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一階段的復習目標主要是知識綜合應用能力訓練,知識的再提高。
第三輪復習:查漏補缺,實戰演練,做好題型解法專題復習。在最后的沖刺階段通過模擬練習(主要是各縣市質檢卷),提高應考能力,查清自己在知識掌握方面欠缺的地方,抓緊時間補遺。本階段的復習目標主要是解題方法和技巧訓練,提高審題和解題能力。
二、復習中存在的問題。
同學們存在幾種錯誤的心態:第一種:認為政治考試是開卷考,開卷考試就是在考試的時候拿著書本或資料抄,有書或資料誰不會抄,平時就不需要花力氣復習了,有的同學甚至上課不注意聽,課后也極少花時間復習政治;第二種:認為開卷考試就是考查能力,在課本上根本找不到答案,課本知識學得再好也沒用,干脆放棄基礎知識的學習和積累;第三種:認為開卷閉卷考試都一樣,只要把知識點都背下來,就沒什么問題了,課堂上不注意聽老師對知識點的講解,不研究課本知識與時事、社會熱點、生活實際的結合……這些觀念都是十分錯誤的,要想中考政治取得優異的成績,首先要轉變思想觀念,正確認識開卷考試,在老師的正確引導下科學備考。
三、復習策略。
思想政治開卷考試,主要突出以能力立意為主,著重對學生運用能力的考查,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它無論是對學生還是對老師都不是降低了要求,反而是能力要求的培養和提高。對此,我們就必須采取行之有效的復習策略,才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如何又好又快地搞好中考政治復習,取得理想的復習效果呢?下面談談幾點復習策略。
(一)準確掌握基礎知識,構建知識體系。
基礎知識是能力的載體,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前提;能力是對基礎知識的具體運用。中考政治開卷考試突出能力的考查,但必須以扎實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作為鋪墊。近幾年的中考試題中,最能體現課改方向命題趨勢的開放性試題,答案也都幾乎源于教材的知識點(基本概念、原理),通過課外熱點問題考查對課本知識的遷移、靈活運用能力,即考查運用所學概念、原理、觀點和生活經驗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是說,開放性試題絲毫沒有削弱對基礎知識的要求。況且開卷考試的題量大、涉及知識面廣、材料新,來不及翻書,在有限的時間內如果我們連最基本的知識都不熟悉,回答起來是很困難的,無論評分標準多么寬泛,但答案最終是通過教材的相關原理或專業術語體現出來的。
因此,在平時的學習和復習中:
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書。最起碼要通曉教材,搞清各課的課題,全面復習,理清知識脈絡,并能從整體上把握每一課的內容。
其次,要科學、準確地把握每一個知識點,少背多思,注重理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特別是《中考考試說明》要求理解和運用的內容,往往是命題人設計主觀試題的依據。
再次,要融會貫通,構筑體系。對照《中考考試說明》要求,既要抓住貫穿教材的線索并依據其內在聯系概括、歸納、總結、綜合,使知識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由面到體,系統化,網絡化;又要注重以一個知識點為中心,搜索教材中與之相關的內容串聯在一起,由一個點向周圍發散開來,打破教材原有的秩序,形成新的知識體系。這樣,在具體運用的環境下,就能做到對想用的知識“信手拈來”,快速而又準確。
最后,在復習完某一課或某一單元的知識后,把零散的知識點以問題的形式歸納出來,然后想一想這一課或這一單元都講了哪些問題,可以和其他哪些單元的知識有關聯、還可以和哪些時政熱點、社會熱點聯系在一起。如:在復習九年級保護資源和環境的基本國策時,不僅要了解我國的資源及環境現狀,如何處理經濟建設與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關系,面對人口、資源、環境問題實施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環境友好型社會,還應聯系每年兩會對此問題的關注(如:低碳經濟成為兩會熱點首先體現在政府工作報告里),社會生活中出現的浪費資源、破壞環境的具體事例等。此問題的最終落腳點在于作為中學生的我們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如何從自身做起,從點滴的小事做起。
(二)關注社會“熱點”、學會用教材知識去透析社會現象。
緊密結合時事與社會熱點話題,緊扣時代脈搏,與時俱進,是思想品德學科的生命力所在,也是思想品德中考命題的一大特點。如“兩會”的召開、十八屆四中全會的召開、新中國成立65周年、和諧社會、節能減排、低碳生活等時政熱點;抗震救災、禁止免費贈送塑料袋、“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民生問題等社會熱點,這些反映人民生活、貼近人民生活和貼近考生實際的素材,都可能成為中考命題選擇的對象。另外,如科學發展觀、環境保護等一些關注人類自身的生存、發展,展望人類未來,探討人類生存價值的問題,它們的內容豐富、時空跨度大,能給試題提供更為廣闊的背景,也備受命題者的青睞。因此,同學們在平時的復習中對時政材料要盡可能地做到全方位和多角度的分析,尋找出與之相適應的知識點,理解“熱點”的精髓,并能加以剖析。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能力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在吃透教材基礎上結合著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征,,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
難點。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為了更好的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采用“情感體驗式教學法”“啟。
發式教學法”“討論法”進行教學。堅持以學生學習為主以教師為主導的啟發式教學原則。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同學都能參與到其中。使平時基礎較差的學生也能有表現的機會。
下面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
動、交流,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1、導入新課:(2—3分鐘)。
由上節課學過的知識和教材開頭的情景設依據:一時很貼近學生的生活,可以吸引學置導入新課。生的注意力,而是可以為后面要講的教學內導語設計的依據:一是概括了舊知識,引出容做好鋪墊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新知識,溫故而知新,使學生能夠知道新知識和舊知識之間的聯系。二是使學生明確本節課要講述的內容,以激發起學生的求知-。這是政治教學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本節課我采用了圖片(歌曲)導入法。導入。
2、講授新課:(最重要)。
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點,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難點。
趣化。
3、課堂小結,強化認識。(2—3分鐘)。
4、布置作業。
針對學生素質的差異,我進行了分層訓練,這樣做既可以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可以使學。
有余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
課堂作業:
結束:
各位領導、老師們,本節課我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認知規律,采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于學生的“學”,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一)知識目標:
了解人才的含義、標準和分類;成才的因素、成才的有效途徑等;人生的有意義的追求;。
(二)能力目標:
認識成才的因素和有效途徑,明確自己在成才中的作用和要求;。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立志成才,不懈追求,實現人生意義。
1、重點:崍哦界人才的標準和含義、成才的有效途徑;人生意義的實現等;。
2、難點:認識人才的標準、人生意義的實現有什么要求等;。
學生預習;教師布置預習思考題。
(一)立志成才擔重任。
閱讀書本p142材料回答問題,認識馬克思講的道理?學生可以充分討論,教師點撥。
1、認識為什么要成才?
(1)從國家的角度看:是國家的需要。
(2)從青少年的地位重要性看。
(3)從個人的角度看:實現人生價值,自身的發展的需要。
2、什么人才?了解人才的分類、含義、標準等。
在這里要提醒學生注意幾句話。
3、對青少年的啟示要求是什么?
(1)影響成材的因素有哪些?
(2)成才的有效途徑是什么?
(二)不懈追求,實現人生意義。
1、人生有價值的追求有哪些?
2、為什么是有價值的?
3、關于追求學習:
(1)為什么要追求學習?
(2)學習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3)我們要如何學習、啟示要求?
4、關于追求創造:
(1)為什么要有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
(2)如何創新(見p88最后第二段的說明)。
(3)創新對青少年的要求啟示是什么?
5、關于奉獻:
(1)奉獻可以怎樣表現出來?
(2)為什么要奉獻?(意義本質是什么?
(3)我們應該如何學會奉獻?(啟示、要求)。
6、總之,不懈追求,應該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
1、為什么要成才?
2、什么是人才?
(一)立志成才擔重任。
3、成才的因素有哪些?
4、如何成才的有效途徑有哪些?
二、人生追求無止境。
1、有意義的追求有哪些?
2、關于追求學習、奉獻、創新的具。
(二)不懈追求,實現人生意義體學習(略)。
3、不懈追求從小事、身邊的事做起。
(一)知識目標:
了解時代的主題、時代的潮流、當今世界的發展趨勢、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作用的認識等;。
(二)能力目標:
1、認識主題、主流、趨勢之間的關系;。
2、能夠從這些內容上得到我們國家和青少年個人的啟示。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了解當今世界發展趨勢,知道我國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增強憂患意識,樹立全球觀念,維護世界和平。
2、培養學生初步的國際交往能力。
1、當今世界的主題、發展趨勢即我國如何應對的措施。
2、國際競爭中的中國的地位如何認識?
討論、交流法、講授法等。
教學課件制作;學生收集一些有關國際政治的熱點問題用于交流;。
(一)、當今世界的發展趨勢。
看p125頁圖片,回答問題。
1、這些照片反映了當今世界存在的什么問題?
和平問題和發展問題。
閱讀p126頁材料。
想一想: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觀者把自己精心折疊的紙鶴獻給少女塑像,表達了什么心愿?
世界人民要和平的強烈愿望。
議一議:為了世界的永久和平,我們能做些什么?
2、為什么和平與發展仍然是當今時代的主題?
(1)、戰爭曾給人類帶來了……。
(2)、世界要和平……。
看p127頁圖片和文字,回答問題。
波音777客機的生產組成,反映了什么現象?
世界經濟一體化。
當今,個別超級大國還能否主宰整個世界?為什么?
不能。世界格局多極化。
看p128頁相關鏈接。
經濟全球化主要是……。
世界格局多極化主要是……。
3、當今世界的發展趨勢是什么?它給整個世界帶來什么影響?
經濟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極化。
閱讀p128頁“搜集與交流”
搜集近期國內外政治、經濟大事,從中體會世界發展的趨勢,與同學交流。
結合具體事例,分析當今世界發展趨勢給發展中國家所提供的機遇。
(二)、國際競爭中的中國。
閱讀p129頁材料:
你認為誰說的有道理?說說你的看法。
請你對昨天的中國,今天的中國,明天的中國用一句話來描述:
昨天的中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天的中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天的中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閱讀p129正文回答,請你簡要說出我國總體國際地位如何?……。
閱讀p130頁,查一查。
見課件如:國際維和行動、朝核問題六方會談、……。
六、板書設計:
1、當今時代的主題是什么?
(一)當今世界的發展趨勢2、影響和平與發展的因素有哪些?最主要的是哪個?
3、時代潮流是什么?
4、當今世界的發展趨勢是什么?影響有哪些?我們如何正確對待?
1、總體地位:
在旋轉的世界舞臺上2、經濟中的地位作用(對發展的.作用)。
(二)國際競爭中的中國3、在國際政治中的地位作用(對和平的作用)。
七、作業布置:
八:教后小記:
第二框在競爭中和平發展。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我國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有哪些?
2、面對機遇和挑戰的正確態度和要求是什么?
3、認識開放的中國的對我們青少年的要求和啟示是什么?
(二)能力目標:
在認識我國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之后,如何自己得到正確的啟示和要求;。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抓住機遇,面對挑戰;我們要樹立全球意識和國家觀念,提高自身素質,大踏步地走向世界,更好地為祖國服務。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機遇和挑戰;青少年的要求和啟示;。
2、難點:對青少年的啟示和要求怎樣?
三、教學方法:以講授法為主,討論、交流法等;。
四、教學手段和教學準備:學生準備一張世界地圖了解世界地理知識、了解一些有關國家的初步情況用于課堂上的交流每人最起碼準備一個國家;教師做好教學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抓住機遇,應對挑戰。
1、閱讀p131材料回答思考問題:
(2)對此,我國應該怎么辦?(或者說有什么啟示?)。
2、通過上述問題的討論認識我國面臨的戰略機遇有哪些?有同學看書回答理解。
3、我國面臨的嚴峻挑戰有哪些?
由學生回答,同時回憶前框世界發展的趨勢的影響,認識到世界形勢在給我國帶來發展機遇的同時,也使我國面臨嚴峻的挑戰。
4、從相關鏈接的材料上引出問題,材料反映的是什么事實?說明了什么道理?對我們喲什么啟示?可以讓學生回答討論。從而引出下一個問題的學習。
5、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中,能否抓住戰略機遇期,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興衰存亡。
(二)開放的中國期盼著我。(對青少年的啟示要求)。
1、了解開放的中國對我們的總要求和啟示。p133最后一段全球意識和國家觀念、提高自身素質。
(1)走想世界,需要用世界的眼光看問題,從而培養自己的全球觀念。
可以通過哪些途徑了解世界?
你知道這幾天的世界熱點問題和新聞嗎?說出來聽聽。
完成書本上的填空部分;。
各自交流一個自己熟悉的、查找的國家的情況。其他同學比較這些國家的不同差異。
(2)走向世界,需要具有平等意識和參與意識。
關于平等意識要注意為什么要有平等意識?應該如何樹立平等意識的啟示、要求?
關于參與意識要注意如何樹立參與意識的啟示、要求?
(3)走向世界,還需要善于學習。(可以提高自己的素質)。
為什么?如何學習、學習什么?在這里還可以同第九課宏揚民族精神的知識聯系。
六、板書設計:
1、我國面臨的機遇有哪些?
(一)抓住機遇2、我國面臨的挑戰有哪些?
應對挑戰3、面對機遇挑戰的的啟示要求是什么?
在競爭中和平發展抓住機遇面對挑戰。(略)。
七、作業布置:
九、教學后記:
上周我們結束了所有新授內容,本周起初三歷史教學進入復習階段。在注重考察學生能力的今天,如何引導學生復習,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取得理想的成績呢?下面結合今年的歷史復習工作,和大家談談備課組的復習計劃。
一、系統復習,夯實基礎。
根據考試內容和時間,擬訂切實可行的復習計劃,內容包括復習進度、教學案的編寫、周練的安排,整個復習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梳理教材”。時間大約在1月8日-5月10日左右,即按照教材的編寫體系,以《考標》規定的考試內容為重點,提綱挈領地復習,此階段約占了整個復習階段的一大半時間,目的是使學生掌握教材中最基本的知識,同時對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系,教材的整體線索有一定的了解。第二階段是綜合訓練,時間是在5月11日-5月27日,將六本書的知識有機融合,根據中考的具體要求,選擇若干題目進行一系列綜合訓練,目的是將第一階段古今中外的歷史知識進綜合、形成能力。第三階段是查漏補缺。模擬測試,時間大約在5月27日——中考,根據列次訓練的情況,找出學生的薄弱環節,再進行講解、訓練,進一步鞏固知識、提高能力。歷史復習內容較多,一共考六本書,但課時少,雖然《考標》規定了考試內容,但歷史知識是相互聯系的,因此我們必須合理地利用時間,全面地有重點地復習,這樣才能為學生奠定堅實的基礎。才能以不變應萬變,從容面對中考。為了更好地提高復習效果,我們在以課本為主的前提下,為學生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案,包括知識結構和習題兩部分,知識結構使學生對本課內容有提綱挈領的認識,習題涉及所有題型,突出重點知識。使所復習的知識得到鞏固,以提高學生的能力。
二、抓住重點,加強訓練。
六本書的內容很多,在復習時教師首先要全面系統地進行復習,同時又要有側重點,重點是什么呢?就是《考標》里的考查內容及要求,復習時這部分內容要強化。此外,我們認為七年級第二、三、五、十單元,八年級上冊第一、二、三單元,下冊第一、二、三單元,九年級上冊第四、六、七單元,下冊第一、二、三、四、七單元是整個初中階段歷史復習的重點內容。對于上述內容,教學時要強調,平時的訓練要強化,我們每兩周進行一次周練,每月進行一次考試,每次周練、月考的內容都是滾動式的,帶著學過的內容一起考察,對學生常犯的錯誤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能力。
三、注重應試能力的提高。
基礎知識掌握了,能力提高了,還要提高考試、答題的能力。特別是應試的技巧,通過近幾年的教學,我們認為學生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審題,在平日練習和考試過程中一定要仔細審題,題目問的是什么要弄明白,然后根據題目要求回答,千萬不能草草看一眼就解答。
(2)對課本內容一定要熟悉,我們對學生的要求是,做選擇題盡量不看書,材料題和問答題一定要看書。
(3)注意合理地安排考試時間。
四、復習進度。
二十周:中國古代史(上冊)。
二十一周:中國古代史(上冊)。
下學期復習任務和進度另行安排。
知識與技能:
了解情緒的含義,情緒是人的內心世界,情緒有四種類型----喜、怒、哀、懼。人的興趣、志向不同,所反映的情緒也不相同,情緒具有積極和消極兩種作用,對人的學習、生活工作產生強大的影響作用,使學生理解培養良好情緒的重要意義。
過程與方法:
利用一些情景使學生體會情緒的產生和變化,利用多媒體播放影片培養學生觀察力和分析能力,指導學生進行資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課本劇的表演使學生對情緒的作用有更為深刻的理解。學會分析歸納。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心理問題是當今青少年普遍存在的重要問題,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因情緒波動較大產生不良的后果,因此通過學習使學生懂得情緒是如何產生,情緒對自己有哪些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并在今后的發展中揚長避短,培養保持積極情緒。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1.地位:
這一框題是基礎,只有讓學生了解和懂得情緒的產生及情緒對人的兩種不同作用,才能在后面的學習中奠定基礎。使學生在平時的學習生活、工作中努力調節情緒,健康、樂觀的成長。
2.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情緒反映著個人的興趣和志向是本框的重點,這一點是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學生感興趣的事情就愿意做,積極性很高,對于不感興趣的事情就情緒低落、厭煩,甚至逃避。這點老師可以拓展一下。也是為下一個框題打下基礎。
情緒對人的不同作用是本框另一個重點,它是從兩種情緒對人的身體、智力、正常水平發揮產生作用,闡明情緒的兩種不同作用,即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
情緒的含義是本框的難點。雖然學生對情緒有所體驗,但是情緒是心理學的內容,是人的內心活動較為抽象,學生理解起來困難,這就需要老師從具體到抽象、由淺入深的進行引導分析,突破這個難點。為后面的學習做好準備。
3.聯系實際的處理:
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都會發生許多情緒,情緒對每個人的影響作用相當大,一些人會充分利用有利、促進的積極情緒,使得自己在工作、學習、生活中取得較好的成績。但是也有的人,尤其是青少年對消極情緒控制的不好,走向歧途、失敗的事例也不乏存在。心理問題影響著人們的智力、人際關系、身體健康、正常水平的發揮,迫切需要解決這些問題,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了情緒及其作用,控制情緒和保持良好情緒,為他們的健康成長提供保證。在平時的生活中注意控制情緒,發揮積極情緒,克服消極情緒。
教法建議。
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聯系學生的親身感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設置情緒情景、觀看影片、小品表演、小組競賽等方式讓學生了解情緒的含義及其作用:對人在智力方面、身體方面、水平發揮等方面的影響。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重點:
情緒反映著個人的興趣和志向。
不同情緒的作用。
教學難點:情緒的含義。
教學手段:多媒體、投影膠片、投影筆。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分析教師給的圖片人物,問題:"圖中人物的心理品質如何?這種心理能否調節?"引出課題:
教師設置幾種情緒情境,
[情景1]:當你聽到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宣布北京承辦2008年奧運會時,我感到。
[情景2:]看到中國足球在世界杯比賽中的成績,我感到。
[情景3]:看到以軍轟炸巴勒斯坦平民時,我感到。
[情景4]:數學測驗時由于自己的粗心,成績發揮不夠理想,我感到。
[情景5]:自己喜歡的書,被同學遺失了,我感到。
學生分析得出:激動、高興、興奮、失望、氣憤、懊悔、生氣等。
教師分析:同學們說的這些感受,就是人的情緒表現。它在一個人的身上發生了很多變化,非常奇妙,這就是今天我們共同學習的內容。
[板書]:情緒----奇妙的窗口。
這些情緒都不是無故產生的,而且這些情緒是變化的。什么是情緒呢?
[板書]:情緒的含義。
這些情緒的產生都是人們在認識和處理事物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一種態度,憤怒是因為平民受到傷害,高興是因為光榮,生氣因為喜愛的物品丟失,這些態度反映人們對事物是贊成與反對,積極與消極。
[板書]:情緒是認識和處理事物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態度。
這種態度是如何變化的。
播放動畫《打獵》。
問:片中人物情緒有哪些變化。
學生答:
教師總結:片中人物的態度變化是因為外界因素引起的,高興是聞到了香噴噴的食物,驚恐是看到龐然大物,害怕是聽到恐怖聲音,驚訝是發現一個特大腳印,這一連貫的情緒變化透出他們的內心世界及其對事物的態度。情緒就像一扇內心的窗口,通過窗口看到一個人對外界事物的內心活動。
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就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就會產生許多的情緒變化,我們也學了許多的描繪情緒的詞語,下面進行競賽。
[活動1]:發給每組投影膠片或白紙,三分鐘內完成,看哪組列出的描繪情緒詞語最多,最多組全班展示。
教師:同學們寫出那么多的情緒詞語,說明人的情緒內容是豐富的,同學們寫出的所有詞語分類組合一下,請每組代表總結。
[活動2].:學生分組歸類。
(學生得出的結論)。
[板書]:情緒的類型:喜、怒、哀、懼。
老師展示幾張情緒圖片:
這些類型的情緒我們可通過很多途徑表現出來,如肢體、聲音、面部等。
[活動3]:學生做書上練習,找幾個同學分別表演情緒。
展示幾張世界杯球迷的圖片。
問:這些球迷為什么會在自己身上涂滿了色彩標志?
生答:
總結:他們關心熱愛中國的足球,對足球有著深厚感情和極大的興趣。他們在每場比賽中都情緒高漲,十分投入。用各種方式表現個性情緒。相反,有些人對足球不感興趣,再盛大的比賽也不能激發他們的熱情。
[活動4]:學生談自己的興趣愛好和最愛做的事情。
[板書]:興趣不同,人們的情緒感受也不會相同。
志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情緒,有遠大志向的人不會因為暫時的困難和挫折、失敗而退縮,也不會計較個人的名利,就像范仲淹寫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只有目光短淺,計較個人利益的人,才會使自己處于消極、低落的情緒之中。
[板書]:志向不同,人們的情緒感受也不盡相同。
情緒一旦產生,它就像一個神奇果,在高興、興奮的時候,我們會感到精神煥發,干勁倍增;當失望、悲傷的時候我們又會感到我們無精打采,萎靡不振。這就是情緒對人的作用。[板書]:
學生講述故事"杯弓蛇影"。
結合新初一的學生談他們新學年的打算。
問:這兩種情緒對我們有哪些作用?
這兩種不同情緒對人會產生哪些不同的作用呢?
情景?。?/p>
李明與紀強的故事(詳見擴展)。
學生進行討論:情緒對人產生那些影響?
師生共同結論:情緒對人的身體、智力、發揮水平、性格等方面有影響。身體:積極情緒----治病,消極情緒----導致疾病。智力:積極情緒---使人易控制理智、增強記憶,消極情緒----使判斷力、分析力下降、記憶力減退。
[板書]:不同情緒在智力、身體、水平發揮方面對人的作用。
小結:本節課我們了解了情緒的含義;情緒與興趣、志向之間的關系及情緒對人產生的積極、消極的作用,這使我們認識到調節消極情緒有重要性,在現實生活中保持積極情緒,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
探究活動。
自我情緒調控:
學生通過學習情緒有關知識內容,應在實際生活中努力控制情緒變化,將消極情緒轉化為積極情緒,讓學生每天記錄一下自己情緒變化,隨時進行調控。
情緒驛站。
班級_______姓名________日期_______
一、描述自己的情緒感受。
1.早晨起床,情緒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學校期間,情緒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與同學、朋友在一起時情緒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回到家,臨睡前情緒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今天的情緒感受是否快樂?遇到煩惱了嗎?你是如何處理的?
三、請給自己的調節情緒方法打分。
調查分析:愛國人士的憂國憂民屬于積極情緒還是消極情緒。
設制此問題是開闊學生的視野,由學生進行調查、分析得出結論。
調查表格:____小組____年____月____日。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古代希臘文明和羅馬文明發展的基本概況,包括古代希臘文明的淵源,伯利克里統治時期雅典奴隸制的高度發展,羅馬共和國和羅馬帝國的興亡。
2、能力目標。
通過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評價伯利克里改革,培養學生全面辯證地認識歷史現象和歷史人物的能力;通過引導學生比較雅典和斯巴達的不同特點,培養學生對歷史現象的比較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認識: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奴隸制得到高度發展,從而理解改革是社會進步與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杰出人物對歷史發展能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自覺向艱苦創業的先進人物學習,從小樹立艱苦奮斗精神。
2、知識與技能: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認識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大力發揚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
3、過程與方法:通過探究學習,認識到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懂得發揚艱苦奮斗精神的重要行和必要性。培養學生獲取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如何發揚艱苦創業精神。
教學難點:解艱苦奮斗精神在新時期的表現形式。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多媒體顯示《愚公移山》寓言故事,設計問題:這則寓言故事贊揚了一種什么精神?
導入新課題:第二框《艱苦奮斗開拓創新》。
二、新課探究學習。
(一)代代相傳的精神。
活動一:展示本課的學習內容,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內容,初步了解教材的知識內容。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120----122頁,討論如何正確認識艱苦奮斗精神。
1、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內容。
艱苦奮斗精神是我們代代相傳的精神,從古代到革命戰爭年代,到和平建設時期,再到改革開放的今天,艱苦奮斗得到了發揚光大。
2、艱苦奮斗的精神在不同時期中有那些具體表現。
(1)古代:愚公移山、大禹精神等。
(2)戰爭年代: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
(3)建設時期和改革開放以來: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災精神、奧運精神等。
我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還有哪些目標沒有完成呢?
(多媒體顯示)在新的歷史時期需要大力倡導和發揚艱苦創業精神?
活動二:關于在新時期發揚艱苦奮斗精神的問題,有這樣的兩種觀點。(討論)。
設問:你同意哪種觀點?為什么?學生討論發言。
(多媒體顯示觀點內容)。
(二)艱苦創業與時俱進。
活動三探討兩代“鐵人”精神的內涵。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第123頁,王啟民的事跡。
提出問題:從兩代鐵人身上,我們能看到新時期艱苦奮斗精神集中體現在哪些方面?
學生思考發言,老師點撥。
學生思考并發言,老師點撥。
活動五自我反思。
1、說一說:在青少年中缺乏艱苦奮斗精神的表現有哪些?舉例說明。
學生結合日常生活加以舉例分析,老師點撥。
2、我們應該怎樣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
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老師點撥。
課后小結。
作為年輕的一代,我們肩負著祖國的未來和希望,為了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時代需要我們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尤其是積極進取的精神。我們青少年應該從現在開始,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就要努力培養自己各個方面的能力,尤其是開拓創新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增強對黨和國家的熱愛之情;關心改革,樹立改革精神,追求共同發展,自覺為實現共同富裕添磚加瓦。
能力目標:通過案例分析,理解經濟新常態的相關政策;利用所學知識分析社會現象,增強對財富的認識,正確地使用財富。
知識目標:知道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點;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充分認識堅持改革開放的重要意義;了解共享發展成果的措施和意義。
二、教材分析。
(一)課標要求。
“我與國家和社會”中的“二、認識國情、愛我中華”2.4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知道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一項重要要求。
(二)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整體圍繞“富強”展開學習,“富強”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國家層面首位、基礎,而改革開放是強國富民之路。因此在了解改革開放進程、意義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點;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充分認識堅持改革開放的重要意義;了解共享發展成果離不開社會主義制度的堅實保障。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堅持改革開放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理解我國堅持共享發展理念,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
(四)課時安排:1課時。
三、學情分析。
本框學習中,學生通過已有認知能夠列舉出我國發展中存在的部分典型問題,如環境、住房、收入差距過大等問題,運用已有分析能力能夠推斷出這些問題所產生的影響,從而產生對如何解決,即如何共享發展成果的學習的渴望。
但深化改革原因中“經濟新常態”“區域協調發展”兩部分內容距離學生生活較遠,理解有一定困難,教師需考慮不同層次學生認知能力,把握授課深淺尺度。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出對聯,猜橫批。
上聯:天下皆貧我獨富,我富也貧;。
下聯:天下皆富我亦富,此為真富。
橫批:共同富裕,引出課題。
(二)講授新課。
教學環節1:分析材料,探究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
材料一:主要矛盾變化啦。
黨的十九大開幕式上,習近平總書記做出全新判斷: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教師總結:是對五年來中國發展歷史性成就和變革的深刻總結,也是對40年來改革發展成果的歷史回應,更是對未來中國發展方向、發展目標的精準定位。
(2)為了更好解決新主要矛盾,我們該如何做?
將改革進行到底,推行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國防和軍事以及黨的建設等領域的改革,即開啟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材料二:綠色時代靠什么。
教師講述: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知識拓展:新常態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對穩定的狀態。這是一種趨勢性、不可逆的發展狀態,意味著中國經濟已進入一個與過去40年高速增長期不同的新階段。
材料三:農村發展變化大。
(1)從他們的對話中,你感受到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發生哪些巨大變化?
師生共同梳理:
(1)農村經濟加快發展,村民收入提高;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多,社會保障措施到位,村民生活水平提高;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業得到發展,城鄉差距正在縮小;義務教育得到普及,文化事業加快發展等。
(2)目前我國還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我國經濟發展還面臨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鎮化水平不高、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等現實挑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能夠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堅持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梳理歸納:對待改革應該持有怎樣的態度?
(1)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
(2)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3)不斷弘揚與時俱進、銳意進取、勤于探索、勇于實踐的改革創新精神,繼續自強不息、自我革新。
教學環節2:從現實中來,列舉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探尋“共享發展”的原因。
活動方式:出示問題,分組討論并匯報。
師生共同歸納:
從決策中看,“共享發展結果”的措施。
改革開放40年間,中國發展取得了巨大飛躍,人民的物質生活從短缺走向富裕,從貧困走向小康,創造了世界歷的發展奇跡。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對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堅持改革開放的重要意義以及共享發展成果的原因及措施有了新的認識。知道了黨和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強對黨和國家的熱愛之情。同時,明白我們應該關心改革,樹立改革精神,追求共同發展,立志為實現共同富裕添磚加瓦。
五、板書設計。
二、走向共同富裕。
1.改革進行時。
(1)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
(2)對待改革的態度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
2.共享發展成果。
(1)共享發展成果的原因。
(2)共享發展成果的措施。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kouhaodaquan/35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