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計劃應當具有可行性和靈活性,能夠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和改變。教學計劃范文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理解教學計劃的結構和要素,為自己的教學實踐提供指導。
《詩經》是中國詩歌浪漫主義的源頭,年代久遠,不易理解?!对娊洝げ赊薄烽喿x起來難度有點大,如果沒有充分預習,就沒法在一節課內完成深入探究的任務。但如果布置好預習,學生預習工作抓得好,這節課就可以把主題很好地挖掘出亮點來。
對憂傷和痛苦的敏感,不僅表明個體對自己生存處境的真切關注,也表明了個體的自我意識和意志。對憂傷和痛苦的表也不僅僅是一種無助的感嘆和哀傷,而且也是表達不甘于忍受悲傷和痛苦、不甘于向命運屈服的一種特有方式。它所要告訴我們的是我憂傷,我痛苦,我無助,但我不愿,我不服,我也有自己的向往和追求,有自己的價值和尊嚴。能夠這樣去想、去做的個體,實際上并不“小”。從他無能為力、無法掌握自己命運的角度說,他是弱小的;從他不愿屈服于命運的擺布、有自己的追求的角度說,他卻是了不起的。正因為這樣,吟唱自己的內心憂傷和痛苦,就已經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比即使歌吟者本身像是不經意地這樣做,然而其內心深處的動機卻昭然若揭。整個人生就如一場戰爭?;钪蜁黄染砣脒@場戰爭之中,就會有憂傷、痛苦、煩惱,恐懼、絕望、向往、追求、無助等等生存體驗。表達這些體驗的詩,本身就是動人的生存哲學。所以本課可以以探究的方式來深入解讀其中的奧秘。
(一)知識與技能。
1、研讀文本,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獨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達自己的體驗感受。
2、培養學生由表及里,抓住本質,深入探究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能自行翻譯,了解作品主旨,熟讀成誦。
2、從詩歌的時代背景,表達手法等方面對文本進行鑒賞。
3、適當延伸拓展,啟發思考。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了解戍邊戰士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熱愛家鄉故土的感情。
2、了解家園之思的文化內涵,以此滋養自己的精神世界。
重點:學會由表及里,抓住本質,深入探究文本,由了解戍邊戰士的情感體驗進一步了解家園之思的文化內涵,并以此滋養自己的精神世界。
難點:結合時代背景,了解作品主旨,理解士卒為國赴難中的家園之思。
教師行為。
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
課前準備。
1、提出預習要求。
2、查找與課文相關的課外資料。
3、確定主題。
1、充分預習,提出問題,由組長收集問題,并組織解決問題,解決不了的問題,再提交老師。
2、借助文下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句,初步感知原詩。通過學生自己提問的方式,促使學生深入預習,獨立思考,通過課前組織解決一般問題,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協作,同時可以把簡單的問題提前處理而不占用課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情境導入。
《論語》解讀八佾篇第三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后素?!痹唬骸岸Y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p>
1、學生背誦《八佾篇第三》前面三則內容。
2、認真聽老師講解。
教學目標:
1、疏通文意,掌握重點文言實詞和虛詞的意思和用法。
2、熟讀成誦,歸納詩歌的章法特點、表現手法等方面的藝術特色以及本詩深刻的思想內容。
學情分析:
提升學生的詩歌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對高一新生來說有很大難度,在此方面學生鑒賞能力較為薄弱,教師應耐心引導,細細分析。
重點難點:
疏通課文,鑒賞課文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體會抒情主人公復雜的情感。
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
由余光中的《鄉愁》導入。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后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
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活動2:
復習:你記得哪些有關《詩經》的文學常識?
活動3:解題。
《采薇》選自《詩經》中的“小雅”,是宮廷樂歌?!把拧笔侵芡醭陛牭貐^的音樂,即所謂正聲雅樂。它是一種正統音樂。主要用于統治者的朝會宴饗,以歌功頌德為主;多為貴族所作,表現當時知識分子的生活和思想?!稗薄奔匆巴愣?。
活動4:朗讀,掃除字詞障礙。
活動5:全班分為六個組,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將你所選段落用口語化詩歌的語言把他翻譯出來,看哪個小組翻譯得最好。講解每節的重點字詞,翻譯全文。
活動6:談一談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描寫了歸途中的戍卒對戰爭的回顧,表現了普通士兵在離鄉出征的歲月里的艱苦生活和內心傷痛。
第一部分(第1—3章)追憶思歸之情,敘述難歸原因和軍旅生活的勞苦。
第二部分(第4—5章)直接描寫戰事。
第三部分(第6章)寫戍卒歸途中的心情。
活動7:詩歌欣賞。
1、詩歌流露出戍邊士兵復雜的內心情感,試結合詩句賞析。
情感:對故鄉的思念;對戰爭的不滿;保家衛國的自豪感。
2、本詩前三章寫采薇用了什么手法?結合詩句說說這種手法有何特點及在文中的作用?
a、以采薇起興,再現行役之苦。
以薇菜漸次生長和時間的推移,暗示時間的流逝,戍期漫長,歸家無期,流露出痛苦無奈的心情。
b、重章疊句,章與章句型重復,字面也大體相同,只在關鍵處更換個別字。
反復吟唱,以植物的生長暗示時間的流逝,在鮮明的節奏中表現詩歌的音樂美。
3、主題:表現了普通士兵在離鄉出征的歲月里的艱苦生活和內心傷痛,字里行間表達了對戰爭的不滿和對故鄉的思念。
活動8:
藝術特點:
1、比興手法:以“薇”的從“作”到“柔”到“剛”的生長過程,暗示時間的流逝和戍邊的漫長。
2、注重細節:通過對戰車、戰馬,象弭、魚服,勞累奔波,饑渴難當的描寫表現戰爭的殘酷。
3、情景交融:“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币詷肪皩懓?,以哀景寫樂,倍增其哀樂。
4、反襯手法:用凄苦的景物來寫快樂,用美好的景物來寫悲哀,這就是反襯手法。
5、重章復唱:前三章開頭句式相似,反復吟唱,以植物的生長暗示時間的流逝,在鮮明的節奏中表現出詩歌的音樂美。
【教學難點】疏通詩句,體會抒情主人公復雜的情感。
【教學方法】誦讀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寒冬,陰雨霏霏,雪花紛紛,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鄉途中踽踽獨行道路崎嶇,又饑又渴;邊關漸遠,鄉關漸近此刻,他遙望家鄉,撫今追昔,不禁思緒紛繁,百感交集艱苦的軍旅生活,激烈的戰斗場面,無數次的登高望歸的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現《采薇》,就是三千年前這樣的一位久戍之卒,在歸途中的追憶唱嘆之作。
《詩經》是中國詩歌浪漫主義的源頭,年代久遠,不易理解?!对娊?采薇》閱讀起來難度有點大,如果沒有充分預習,就沒法在一節課內完成深入探究的任務。但如果布置好預習,學生預習工作抓得好,這節課就可以把主題很好地挖掘出亮點來。
對憂傷和痛苦的敏感,不僅表明個體對自己生存處境的真切關注,也表明了個體的自我意識和意志。對憂傷和痛苦的表也不僅僅是一種無助的感嘆和哀傷,而且也是表達不甘于忍受悲傷和痛苦、不甘于向命運屈服的一種特有方式。它所要告訴我們的是我憂傷,我痛苦,我無助,但我不愿,我不服,我也有自己的向往和追求,有自己的價值和尊嚴。
能夠這樣去想、去做的個體,實際上并不“小”。從他無能為力、無法掌握自己命運的角度說,他是弱小的;從他不愿屈服于命運的擺布、有自己的追求的角度說,他卻是了不起的。正因為這樣,吟唱自己的內心憂傷和痛苦,就已經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比即使歌吟者本身像是不經意地這樣做,然而其內心深處的動機卻昭然若揭。
整個人生就如一場戰爭?;钪蜁黄染砣脒@場戰爭之中,就會有憂傷、痛苦、煩惱,恐懼、絕望、向往、追求、無助等等生存體驗。表達這些體驗的詩,本身就是動人的生存哲學。
所以本課可以以探究的方式來深入解讀其中的奧秘。
(一)知識與技能。
1、研讀文本,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獨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達自己的體驗感受。
2、培養學生由表及里,抓住本質,深入探究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能自行翻譯,了解作品主旨,熟讀成誦。
2、從詩歌的時代背景,表達手法等方面對文本進行鑒賞。
3、適當延伸拓展,啟發思考。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了解戍邊戰士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熱愛家鄉故土的感情。
2、了解家園之思的文化內涵,以此滋養自己的精神世界。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會由表及里,抓住本質,深入探究文本,由了解戍邊戰士的情感體驗進一步了解家園之思的文化內涵,并以此滋養自己的精神世界。
難點:結合時代背景,了解作品主旨,理解士卒為國赴難中的家園之思。
四、教學過程。
1、提出預習要求。
2、查找與課文相關的課外資料。
3、確定主題。
4、充分預習,提出問題,由組長收集問題,并組織解決問題,解決不了的問題,再提交老師。
5、借助文下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句,初步感知原詩。
通過學生自己提問的方式,促使學生深入預習,獨立思考,通過課前組織解決一般問題,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協作,同時可以把簡單的問題提前處理而不占用課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師總結歸納:
邊塞征戰詩,描寫邊塞風光和戍邊將士的軍旅生活,或抒發樂觀豪邁、相思離愁的情感,風格悲壯渾厚,筆勢豪放。
與教師一起回顧,總結。
旨在給學生一個明確的知識點。
布置作業:“半個百姓半個兵,半碗黃沙半碗風,多少將士思鄉夢,盡在萬古荒原中?!报D―烏魯木齊“西北邊境第一連”
問題:當今戍邊戰士的家園之思有何深遠的根源?
課后作業。學生獨立完成??梢哉{查,可以查找資料。
1.在反復閱讀體會情感的基礎上進行交流對話、文本研習,結合自己成長經歷、了解家園之思的文化內涵。
2.學生能獨立閱讀、獨立思考,并根據自己的獨特感受與文本、編者、老師、同學展開對話,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
3.學生能調動自己審美經驗的積累對文本進行鑒賞,能從詩歌的意境、表達手法等方面對文本進行鑒賞。
教學重點:
能獨立與文本、老師、同學展開對話,獨立研習文本并就藝術手法進行鑒賞。
教學設想:
1.本板塊的學習重點是文本研習。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研習是教學活動的中心環節,一切教學活動都要圍繞這一中心設計。
2.本板塊的對話研習的話題是家園之思,所以,圍繞家園之思設計活動情境,是引導展開對話、進行文本研習的關鍵。
3.本篇為古典詩歌,反復閱讀以以至背誦是研習文本、展開對話的前提。
教學內容。
背景知識。
《詩經》和“〈詩經〉六義”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結,共收入從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紀)至春秋中葉(公元前7世紀)約五百余年的詩歌三百零五篇(詩三百)。最初稱“詩”,漢代儒者奉為經典,乃稱“詩經”。
“風”、“雅”、“頌”和《詩經》的主要表現手法“賦”“比”“興”合起來,被稱為“《詩經》六義”。
1.閱讀和背誦。
(1)提示字的讀音和語氣助詞的使用,以便在閱讀體會文義時就排除虛詞的干擾。
(2)提示比較各段的異同,以體會反復詠唱的效果,并為文本研習,展開對話做準備。
2.對話和文本研習。
(1)話題和情境設計。
你是如何理解鄉愁的?
鄉愁的具體內涵有那些?
鄉愁是如何產生的?
學生對上述問題的討論可能會有多種多樣的理解,教者不能隨便下結論。但對上述問題,教者應把握一個基本要點:
——鄉愁即家園之思。
——對親人、對故土的思念。
——漂泊、遠游、戰爭。
(2)文本研習的主要方向。
仔細閱讀2、3兩章,比較憂心的內容有什么不同,如何表現出鄉愁的?
詩歌從“采薇”寫起,這跟鄉愁有怎樣的聯系?
前三章第二句的變化與表現詩歌的.思想感情有怎樣的聯系?
4、5兩章是如何表現詩歌的主題的?
你以為結尾一章前四句寫得好嗎?說說理由。
以上問題設計不可一律,但在引導文本研習、展開對話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圍繞話題展開對話,抓住文本的關鍵詞句、文本內容之間的聯系以及文本的表現手法的運用進行文本研習。
以上問題的要點包括:(參考)。
——從時空上表現鄉愁之濃,從“親人”與“我”兩個方面渲染鄉愁。
——《詩經》里常用的起興手法,而薇菜又是鄉間常見的事物,自然能喚起鄉愁。
——這種變化不僅是避免重復,更是用“薇菜”的生長暗示鄉愁的漸濃、漸深。
——4、5兩章轉寫戰事之頻、戰事之烈,這是鄉愁的根本原因。
——(見仁見智)以哀情寫樂景,情景交融。想象之筆,虛實結合,表達物是人非之嘆。
4.拓展延伸:
你讀過那些寫鄉愁的詩句,介紹給同學們聽聽,并說說你的理解。
1、(課件展示《詩經》,)大聲呼喚它!
2、師:《詩經》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对娊洝吩窘小对姟?,共有詩歌305首,又稱“詩三百”。分《風》、《雅》、《頌》三部分。(課件演示)。
3、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品味《采薇》中一個經典名句,請同學們打開書……(課件出示教材)。
1、同學們自由誦讀。
2、指名個別讀,注意“薇、雨、霏”的讀音。
3、結合注釋初步理解。
5、指名個別再讀。
6、同學們,讀了這許多遍,你有沒有發現詩中這兩句有什么。
特點呀?
8、哪一句是這位遠征戰士的回憶?(課件出示)。
(一)吟誦品析。
1、誦讀“昔我往矣,楊柳依依”,想象畫面。
3、大丈夫仗劍遠行志在四方,他真的不去征戰沙場嗎?出示課件。
4、在“不得不去”面前,這樣一位深明大義的士兵出征前最割舍不下的是什么?
5、出示《長相思》體會戰士在外征戰的情感。我想,此時此刻也就只有一詞可以形容的心情了——“依依不舍”。
6、(課件出示詩句)指導讀出味!我們的古詩文不僅僅有文字的意思,更有聲音的意義。嘗試練習“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二)文化探尋。
1、其實,自古就有“折柳相送”的說法,哪位同學能借用詩句來印證一下?(課件出示相關詩句)。
2、學生猜測為什么會有這么多送別詩文寫到“柳”
3、是??!我們的傳統文化是有自己的意象系統的,很多事物都有它獨特的含義,比如:流水——一定會和時光流逝有關;浮云——基本與游子有關……這些意象都源自于傳統文化的經典。折柳相送的意向典故源自于《詩經》,“柳”“留”同音,有挽留之意;還有一層意思,柳樹好種易活,俗話說“無心插柳柳成蔭”,折柳相送之中有對親人朋友的祝愿,希望他們能像柳樹一樣快速適應環境。
1、就這樣,這個士兵帶著對家園的思念,帶著對親人的眷戀,踏上了漫漫征程?;蛟S是一年,或許是三五年,亦或許是“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闭鞣蚧貋砹耍。ㄕn件出示后句詩,齊讀)。
2、“雨雪霏霏”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3、這位歸來的征夫卻——(課件出示:行道遲遲,載渴載饑。)。
4、一位凱旋的戰士回歸故里怎能如此凄慘?如此悲涼?這樣一位戰士凱旋而歸,照理說應該有些什么?吟誦《木蘭辭(節選)》感受戰士凱旋而歸的心情。
5、出示《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吟誦感知戰爭的悲壯凄涼。
6、出示《十五從軍征》,吟誦感知戰爭帶來的苦難。
8、可是仰天長嘆,誰又能聽得見呢?還不是只有那——雨雪霏霏!
填空練習:昔日沒了,只有——雨雪霏霏!
11、集體練習吟誦全詩。板書設計:
詩經采薇(節選)。
昔往。
楊柳依依——不舍。
戰爭之禍。
今來。
雨雪霏霏——悲涼。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啟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憂心烈烈,載饑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采薇采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戎車既駕,四牡業業。豈敢定居?一月三捷。駕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日戒?玁狁孔棘!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2]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遙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
《采薇》用士兵的口吻,在戰后歸家途中,追述戍邊作戰時的苦況,再現從軍生活的勞苦悲傷,多層次地表現行役之苦。下面是其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了解《詩經》常識:風、雅、頌、賦、比、興。
2、學習詩中的比興手法及重章疊唱的章法。
3、了解《詩經》的現實主義傳統,認識現實主義創作方法的特點。
4、了解古代勞動人民的生活。
【教學時間】。
一課時。
【學習步驟】。
一、了解《詩經》。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它收集了從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大約5間的詩歌305篇。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并沿用至今?!对娊洝匪?,均為曾經入樂的歌詞?!对娊洝返捏w例是按照音樂性質的不同來劃分的,分為風、雅、頌三類。
3、頌,是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內容多是歌頌祖先功業的。
所謂《詩經》“六義”,其中風、雅、頌,是指體例分類來說的;賦、比、興,是就表現手法而言。關于賦、比、興,宋代朱熹做了比較確切的解釋:“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辟x、比、興手法的成功運用,是構成《詩經》民歌濃厚風土氣息的重要原因?!对娊洝肥侵袊F實主義文學的光輝起點。由于其內容豐富、思想和藝術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國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開創了中國詩歌的優秀傳統,對后世文學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二、學習《采薇》。
1、學生朗讀,整體把握。思考討論:這首詩表現了什么樣的主題?
《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表現了普通士兵在離鄉出征的歲月里的艱苦生活和內心傷痛,字里行間表達了對戰爭的不滿和對故鄉的思念。
2、再讀詩歌,疏通詞句。
3、理清思路,把握內容。
第一章,寫士兵為抗擊外族的侵犯,背井離鄉,久久不得歸家,而產生的悲傷、厭戰和對外族的仇恨。
第二、三章,寫軍旅生活之勞苦及由此而引發的強烈的思歸之情。
第四、五章,直接寫戰事。這兩章是在前面基礎上的對戰爭場面的具體描寫,通過對馬、車、象弭、魚服、將帥和士兵生動而形象的刻劃,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憂心烈烈”“憂心孔疚”的原因,也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實處。從而進一步強調了正是因為戰爭頻繁,居無定所,作為兵營中最底層的'士兵才歸家無望,思鄉心切。
第六章,寫戍卒歸途中悲傷痛苦的心情。有了前面的一系列鋪墊,經過出生入死的戰斗之后,戰爭的幸存者終于踏上了歸家的路途。但作品并沒有寫士卒勝利后的喜悅,而是營造了昔日楊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的場景,寫的是歷經磨難之后內心深處的凄涼和悲苦,而且“行道遲遲,載饑載渴”,歸鄉的路依然那么艱難。
4、賞析:詩末章首四句,歷代傳誦不已,被視為情景交融的佳句。王夫之在《薑齋詩話》里說:“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倍增其哀樂?!?/p>
讀罷全詩,我們仿佛看見一個身心憔悴的戍卒,冒著大雪,沿著泥濘的小路慢騰騰地走向畫面深處,走向大雪濃重的遠方。只給我們留下一個孤獨的背影,一聲幽怨的嘆息。
拓展閱讀:《詩經·采薇(節選)》介紹。
詩經.采薇。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寫作背景:。
《詩經.采薇》是寫一位遠征戰士歸來,在回鄉途中,他撫進追昔,回想自己在軍中的情況與.周宣生(公元前八二七至公元前七八二年在位)執政的前夕,狁曾乘周王朝政治**和遭遇丈旱災的機會,侵擾北方邊境.(公元前八二七年懸望曾出兵征討)。
詩的背景:。
原詩共六章,閱讀材料節選的是第六章的前四句,分別描寫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這首四言詩,在我國以《詩經》為代表的古詩中是很常見的.
詩的意思:。
春天,柳條隨風飄動;冬天,雪花飛舞.
教材分析:
《采薇》出自《詩經小雅》,八年級語文下冊節選了其中一段?!恫赊薄肥且皇酌鑼懯吺孔渖畹脑?,詩中主要抒寫了兵士們戍邊作戰的艱苦生活及其思鄉之情,課本所選一段則主要寫士卒歸鄉途中撫今追昔,痛定思痛而更加悲傷。
設計理念:
本著新課程提倡的“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的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我們應創設民主、和諧、寬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參與知識與能力獲得的過程。
學生分析:
對八年級的學生,此前接觸了一此古代詩歌,但對古體詩歌了解不多,因而課堂上老師將引導他們,并努力為他們創設寬松、和諧氣氛,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且給他們以最充分的表現機會和最廣闊的施展空間。
教學目標:
1、了解《詩經》常識:風、雅、頌、賦、比、興。
3、體驗家園之思對一個人的成長的影響,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感情。
教學重點:
1、了解家園之思的文化內涵,激發學生熱愛家鄉故土的感情。
2、培養獨立閱讀、獨立思考的能力,表達自己的體驗感受,展開與文本、編者、老師、同學的對話交流。
3、比較鑒賞這兩首詩歌在表現手法上的異同,提高詩歌鑒賞水平。
教學難點:
比較鑒賞這兩首詩歌在表現手法上的異同,提高詩歌鑒賞水平。
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
(從臺灣詩人余光中的《鄉愁》詩導入。)。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后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
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里,大陸在那頭。
這是臺灣詩人余光中的《鄉愁》。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長于斯的家園,每個人都擁有融于自己的血脈的故土親情。對故土的情結對一個人的影響常常是終生的,有時甚至讓人魂牽夢繞,蕩氣回腸。為什么?讓我們到我國文學的源頭和西方文學的源頭中去體驗一下這種美好的情感吧!
2、背景知識(該項內容可讓學生自己完成,教者根據情況作必要的補充。)。
《詩經》和“〈詩經〉六義”
師:請同學們將搜集到的關于《詩經》和“〈詩經〉六義”的知識和大家分享。
生1:《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結,共收入從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紀)至春秋中葉(公元前7世紀)約五百余年的詩歌三百零五篇(詩三百)。最初稱“詩”,漢代儒者奉為經典,乃稱“詩經”。
生3:“風”、“雅”、“頌”和《詩經》的主要表現手法“賦”“比”“興”合起來,被稱為“《詩經》六義”
師:同學們說的非常好,《詩經》的305篇詩歌,多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作品,產生于今山西,陜西、河南、山東、湖北等地。大體上說,《風》是民間樂歌,《雅》是宮廷樂歌,《頌》是宗廟樂歌和舞歌?!讹L》的絕大部分及《小雅》的`少部分作品,具有較高的思想性和藝術性,代表了《詩經》得最高文學成就。這些產生于民間的作品,或揭露當時的社會政治的黑暗,或反映徭役,兵役的痛苦,或表現勞動生活的苦樂,或描述愛情婚姻的悲歡,從各個側面廣泛的展示了古代社會,政治和日常生活的圖景。
3、學生朗讀,整體把握。
師:請同學們思考這首詩表現了什么樣的主題?
生1:我覺得這首詩歌抒發了戍邊士兵的思鄉之情。
生2:這首詩表現了士兵們的悲傷心情。
師:詩中的地點是?
生:歸鄉途中。
師:誰能再說說?
生3:這首詩主要寫士卒歸鄉途中撫今追昔,痛定思痛而更加悲傷。
4、自主學習。
師:下面請同學們疏通詞句,掌握主要內容。
(教師請三名同學疏通詞句,從而使學生了解文意)。
想我當年出征日,楊柳春風真美麗。如今歸來返故里,卻是雪花紛飛時。行路遲緩路漫漫,又渴又餓不勝寒。無限傷悲在我心,誰人知曉嘆伶仃。
5、合作探究。
(讓學生暢所欲言,允許從不同方法去讀去看,答錯了不批評,然后再分小組討論發言,進行交流匯總。)。
生1:“楊柳依依”句回首往事,“依依”寫出了柳枝隨風搖曳之狀。
生2:這一句也表現出戍卒對家鄉依依難舍的眷戀之情。
師:說的很好。
生3:“雨雪霏霏”句抒發了歸人濃烈的思鄉之情。
師:天氣怎么樣?
生4:不好,下雨,下雪。
師:陰霾的天氣,紛紛揚揚的雪花,有力地烘托出人物沉重抑郁的心境。
師:古人對這兩句詩做出了高度的評價,你們知道他們是怎樣評價的嗎?
生5: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謝公(謝安)因弟子集聚,問《毛詩》何句最佳,遏(謝玄)稱曰:‘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p>
生6:方玉潤《詩經原始》中評說:“此詩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實景,感時傷事,別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凱奏生還,樂矣,何哀之有耶?”又說:“末乃言歸途景物,并回憶來時風光,不禁黯然傷神,絕世義情,知古常新?!?/p>
1).學生掌握詩歌的主題思想,理解戍卒遠別家室、歷久不歸的凄苦心情,詩中流露的保家衛國的自豪感,戍卒急欲回家和繼續在外抗敵的矛盾心。
2).學生能指出起興手法的運用,能說出重章疊唱的藝術手法及其作用。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本篇為古典詩歌,反復閱讀,熟讀成誦。
2).聽《采薇》的吟誦音頻,掌握重章疊唱所營造的音樂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理解詩中,戍卒遠別家室、歷久不歸的凄苦心情,把握戍卒王朝強盛的自豪感,對不平等的憤怒,急欲回家與“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保家衛國的強烈掙扎的矛盾心。
2)理解古今戍邊戰士思家之苦、閨中女子思夫的共同情感。
3)學生能對和平有更深層次的認識。
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掌握賦比興、重章疊唱的藝術手法。
2.教學難點。
1)把握戍卒遠別家室、歷久不歸的凄苦心情,把握戍卒王朝強盛的自豪感,對不平等的憤怒,急欲回家與“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保家衛國的強烈掙扎的矛盾心。
2)理解古今戍邊戰士思家之苦、閨中女子思夫的共同情感。
教學媒體: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1課時。
課前預習:
1聽《采薇》吟誦音頻,并大致能唱,感受其中戍卒的情感變化。
2.思考:我們學過哪些表達類似情感的詩詞,這些詩詞都有什么共同點?
3.自主選擇其他《詩經》篇目,對其簡要賞析。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大家已經預習了《采薇》,你喜歡《采薇》嗎?你從中讀出了什么?
明確:凄苦的思鄉之情。
《采薇》是一位久戍思歸的戍卒在回鄉途中吟唱的血淚之歌,是一幅凄涼的物是人非的圖畫。我想,每個同學讀完此詩,都會有自己獨特的閱讀感受。今天,讓我們一起讀這首詩,再次走進戍卒的內心,感受那份凄苦與凄涼。
二、1——3章,把握重章疊句,感受戍卒遠別家室、歷久不歸的凄苦心情.
賦: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啟居,玁狁之故。
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憂心烈烈,載饑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曰歸曰歸,歲亦陽止。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比興:采薇采薇,薇亦作止;采薇采薇,薇亦柔止;采薇采薇,薇亦剛止。
2.1~3章的興詠唱的是什么?“采薇”做什么?為什么要采薇?
采薇,采集野生薇菜,戍防戰士所為,糧草不夠,為了生計,辛苦坦然去做,不勉強,也不做作。凄涼的戍邊生活畫面,我們仿佛看到面帶饑色的戍卒一邊在荒野采集野菜,一邊思念著久別的家鄉,屈指計算著返家的日期。
3.1~3章在形式上有什么特點?這種藝術手法叫什么?具體賞析。
特點:章與章往往句型重復,字面也大體相同,只在關鍵處更換個別字。
這三章雖然采用重復的形式來表達同一種情緒,但是作者在字句上略加變化,便更深刻的表現了士卒的內心之苦。痛苦的感情層層遞進。
從“作”到“柔”到“剛”暗示了什么?
第1章:采薇采薇,薇亦作止。這是寫春天,薇菜剛剛綻出嫩綠的芽尖。
第2章:采薇采薇,薇亦柔止。這是寫夏天,薇菜的葉片肥嫩。
第3章:采薇采薇,薇亦剛止。這是寫秋天,薇菜的葉莖老而粗硬。
從春到秋,一年將盡,何時才能歸家呢?這些意蘊都是通過薇菜的變化表達出來的。
時間流逝,不得歸家。
4.每章具體描寫思歸之情的是哪幾句?
第1章:曰歸曰歸,歲亦莫止。到了年底還回不了家,并抱怨:“靡室靡家,獫狁之故。不遑啟居,獫狁之故”。是獫狁害得他有家難歸。
第2章: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憂心烈烈,載饑載渴。他因思鄉而心頭煩悶,好像火燒一樣,而且感到饑渴難耐,還想到:“我駐守的地方不確定,連捎個家信也不可能”。
第3章:眼看已經到了十月,回家還是沒有指望,戍卒不禁發出痛苦的呻吟:“憂心孔疚,我行不來”,士卒極其痛苦,可又有誰能寬解呢?顯然隨著戍邊時間的延長,鄉愁也日益深重。
這種反復吟詠,漸次深入的方式讓讀者一步步走入戍卒的心靈深處,體會他們與日俱增的思鄉之苦。
5.播放《采薇》前三章吟誦,歸納重章疊唱的藝術作用以及1~3章所表現的士卒的思想情感。
藝術作用:增強了詩歌的音樂性和感染力;使得思鄉之情更深沉,更加突出主題。
思想情感:表現了普通士兵在離鄉出征的歲月里的艱苦生活和內心傷痛,字里行間表達了對戰爭的不滿和對故鄉的思念。
二、第二部分:4——5章。把握保家衛國的自豪感,戍卒急欲回家和繼續在外抗敵的矛盾心態,及歌唱中流露的士卒對不平等的怨恨之情。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瘪R匹高大、武器裝備精良。威武的軍容、高昂的士氣、頻繁的戰斗。具體描述的是戍邊戰事頻繁。
詩人描述軍容威武、士氣高昂、戰斗頻繁,從中能看出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王朝強盛的自豪感。
“豈敢定居,一日三捷。豈不日戒,獫狁孔棘?!?/p>
保家衛國的責任感、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急欲回家和繼續抗敵的矛盾掙扎。
沒有寫思歸情愫,但苦澀的情味始終縈繞在詩人的歌聲中。
對比。君子與戍卒的生活形成鮮明對比。流露出不平等的怨恨之情。
三、6章,戍卒歸途中悲傷痛苦的心情。
齊讀最后一章,感受其中主人公的心情。
補充資料一:
【資料一】:謝公因子弟集聚,問:“毛詩何句最佳?”遏稱曰:“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保▌⒘x慶《世說新語》)。
謝公,指謝安。遏,謝玄的字。毛詩,由毛亨、毛萇父子所作的《詩》傳。
【資料二】:“昔我往矣,楊柳依依”,詩人體物之妙,侔于造化。然皆出于離人孽子征夫之口,故知感情真者,其觀物亦真。(王國維《文學小言》)。
侔,相等。
【資料三】:“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币詷肪皩懓?,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王夫之《姜齋詩話》)。
1.對王夫之的論斷,有人表示懷疑,認為“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根本沒有“樂”可言,請大家認真思考一下,然后說說你同意哪種觀點,如果是同意寫“樂”的,說出“樂”在何處,如果是同意寫“哀”的,也要說出“哀”在何處,如果有不同于這兩種看法的,也可以談談。
2.談談對“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钡睦斫?。
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戍卒歸途中的艱辛。路途總是那么遙遠,似乎總也走不到盡頭,他忍著饑渴,掙扎著往前走。在這艱難的歸途上,戍卒回憶起離開故鄉的種種經歷,默默地忍受著內心的苦楚。體會著自己的孤獨,最終他痛苦地吟唱:“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補充資料二:
《渡漢江》(唐·宋之問)。
嶺外音書絕,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結束語:讀罷全詩,我們仿佛看見這個身心憔悴的戍卒,冒著雨雪,沿著泥濘的小路慢慢地走向畫面深處,走向白雪皚皚的遠方。只給我們留下一個孤獨的背影,一聲幽怨的嘆息。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業。
2.收集三首征人思鄉、閨婦思夫詩,并作300字左右的小評。
《采薇》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今昔對比,寫出了戍邊戰士回鄉歸途中傷心悲苦的心情。下面是教學設計與反思,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教學目的。
1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
2想象詩歌描述的情景,體會詩人的情感。
3養成自主、合作的學習品質和習慣。
4培養學生再造想象,創新思維的能力。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我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有著五千年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詩歌就是我國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已經有兩千年詩歌的歷史了。從古至今涌現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許多詩人。今天我們就一起去欣賞先人們給我們留下來的文化瑰寶。
二、學生初讀古詩。
1出示古詩,指明讀、齊讀。教師指導學習“矣”、“微”、“依”、“霏”生字。
2學生自由讀古詩,在書上標出不懂的地方。
3學生質疑。
三、引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
師:同學們,你們通過剛才的自學,了解了哪些與這首詩有關的知識,在小組內和其他同學交流交流。如果還有疑問,也在小組內提出來,大家互幫。
四、檢查學習效果、組織討論。
1通過自學與討論你們有了那些收獲?誰愿意來和大家說一說?
2指名講解詩句的意思,簡單介紹《詩經》。
3教師相對提問重點詞:昔、矣、依依、思、霏霏。
4抽查學生說一說詩的大意。
五、創設情境,加深感悟,引導讀背。
1播放多媒體課件,學生想象當時的情景。
2老師作簡單講解:一位遠征戰士歸來,在回鄉途中,他撫今昔,描寫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回想了自己在軍中心情。
3、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自由練習朗讀。
4、指明讀,師生互讀,讀后評后議,齊讀。
六、總結學習方法。
自讀質疑——結合資料自學——合作學習——組織討論——感悟背誦。
七、根據剛才總結的學習方法自主合作學習唐詩《春夜喜雨》。
師引導學生重點體會“喜”字。
八、背誦這首五言律詩。
九、布置作業。
1、搜集幾首自己喜歡的古詩與同學交流。
人教版第十一冊語文的第六單元的主題是:“輕叩詩歌的大門”。這對我來說是很陌生的,從沒教過這樣整組詩歌的。詩歌,無論是古體詩還是現代詩,對學生來說也是很陌生的。怎樣讓學生對詩歌教學既感興趣又有所得呢?于是,我采用綜合實踐的學習方式來學習這一單元。下面是我第一課時教學內容《詩經采薇》教學反思:
教學《詩經采薇》一課時,我首先激情導入課文后,接著借助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自己讀課文提出質疑,然后引導學習生字“矣”、“依”、“思”、“霏,再點撥四個字的巧妙壓韻,使學生感到詩歌韻味獨特,讀起來有趣味。在感悟這個環節上,我還通過“讀”來使每個學生進行自我感悟。對古詩的學習更要通過朗讀這一主要形式來讓外部語言轉化為內部認識。所以,我鼓勵學生自讀自悟,大力提倡“以讀代講”,把更多的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在讀書中思考、在小組中交流、在班級中展示自我,從而培養他們對古詩的語感。這節課課堂氣氛活躍,較好地體現了生生互動,生本對話,師生對話的理念,教學效果良好。
拓展閱讀:《采薇》譯文。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長大。說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有家等于沒有家,為跟玁狁去廝殺。沒有空閑來坐下,為跟玁狁來廝殺。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發芽。說回家呀道回家,心里憂悶多牽掛。滿腔愁緒火辣辣,又饑又渴真苦煞。防地調動難定下,書信托誰捎回家!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發杈枒。說回家呀道回家,轉眼十月又到啦。王室差事沒個罷,想要休息沒閑暇。滿懷憂愁太痛苦,生怕從此不回家。
什么花兒開得盛?棠棣花開密層層。什么車兒高又大?高大戰車將軍乘。駕起兵車要出戰,四匹壯馬齊奔騰。邊地怎敢圖安居?一月要爭幾回勝!
駕起四匹大公馬,馬兒雄駿高又大。將軍威武倚車立,兵士掩護也靠它。四匹馬兒多齊整,魚皮箭袋雕弓掛。哪有一天不戒備,軍情緊急不卸甲!
回想當初出征時,楊柳依依隨風吹;如今回來路途中,大雪紛紛滿天飛。道路泥濘難行走,又渴又饑真勞累。滿心傷感滿腔悲。我的哀痛誰體會!
一、教學目標:。
2.結合注釋,了解《采薇》大意。
3.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體會中的思鄉之情、愛鄉之意,初步感受《詩經》的藝術魅力。
二、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有感情的朗讀。
教學難點:體會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及表達情感的方法。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初聞《詩經》。
1、播放古箏曲《陽光三疊》。
(二)、了解《詩經》。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它匯集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約五百多年間的詩歌305篇,因此,又稱為“詩三百”?!对娊洝分械脑姰敵醵际桥錁返母柙~,按當初所配樂曲的性質,分成風、雅、頌三類。今天,我們學的這首是《詩經小雅》中的一首。
(三)、誦讀感知,初識《采薇》。
1、結合注釋,自由誦讀。
提示節奏:四言詩,每句一般讀成“二、二”節拍。
2、教師范讀詩句。
3、學生自由練讀,個別讀,齊讀。
(四)、疏通詩句,走進《采薇》。
1、談話:同學們,歌是一種最古老的文學形式,它用語言在我們的腦海中勾勒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傳達著一種內在的情感,而中國古典詩歌的魅力就在于它能用凝練的語言去激發讀者無限的想像力?!恫赊薄愤@首詩一共六章,我們課本節選的是第六章前四句。
2、播放第六章的文字和圖片,引導學生體會歸家之哀。
引語:冬雪霏霏,泥濘的道路上,戰士終于踏上了歸途滿面風塵,又饑又渴。
播放圖片,配畫外音:“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當年我離開故鄉,楊柳依依惜別?!敖裎襾硭?,雨雪霏霏”,現在我踏上歸途,只有漫天的飛雪。
指導朗讀:這組鏡頭的應該用怎樣的情感來讀呢?學生個別讀、齊讀。
3、引語:古人常用詩句表達思鄉之情,教師引誦,學生接讀。(此環節也可讓學生交流學過和自己積累的思鄉詩)。
李白在《春夜洛城聞笛》中寫下此夜曲中聞折柳––。
杜甫在《春望》中寫下烽火連三月––。
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寫下春風又綠江南岸––。
(五)、再品詩句,美哉《采薇》。
2、學生討論交流。
3、預設:。
(1)借景抒情。
學生畫出詩中寫了哪些景色?
同學們,回憶一下你們學過的哪些詩里也寫到了楊柳呢?(學生展開思考并個別發言。)。
同學們,為什么那么多送別詩中都會出現“楊柳”呢?請大家大膽猜測一下這其中的原因。
學生談原因。教師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補充介紹“折柳”的文化內涵。
再讀讀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師:在文學作品中,作者想要表達自己的情感,又不愿直接表達的時候,就用一些景物、物品等表達,這些物品、景物就叫意象。
詩中一是春天的柳枝,二是寒冬的飛雪。詩人沒有直接傾訴內心的感情,而是以春天隨風飄拂的柳絲來渲染昔日上路時的依依不惜之情,用雨雪紛飛來表現今日返家路途的艱難和內心的悲苦,以景寫情,情景交融,讓那情思,從風景畫面中自然流出。
小結:拳拳赤子心,悠悠故鄉情,走過千山萬水,走不出魂牽夢縈的故鄉?!恫赊薄芬辉?,在題材上可稱為邊塞詩的鼻祖,征人思鄉,也成為了后代邊塞詩的重要主題。
如今世隔千年,但這緩緩的吟唱超越了時空的隧道,依舊向我們訴說著人類那亙古不變的思鄉愁緒。
五、唱響課堂,和歌《采薇》。
六、拓展交流,傾心《詩經》。
1.學生交流收集到的有關《詩經》內容分類的資料。
2.交流收集到的《詩經》中的名句。
《采薇》中艱苦的軍旅生活,激烈的戰斗場面,無數次的登高望歸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現。
師:古人云“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悱而不亂”。在我們這個以詩為經的民族,《小雅·采薇》表達的是將士的艱辛生活和思歸的情懷,表達的是抵御外侮的同仇敵愾和對軍旅生活激昂深情的回憶。
師:上節課我們疏通了文意,進行了扎實的朗讀和背誦,這節課就幾個問題,同學們將查找資料和思考的結果表達出來,我們共享學習的成果。
生:《采薇》的兩處比興,很有深意。一處是“采薇采薇”重疊復唱了三次,一處是“彼爾維何?維常之華”。薇,是野豌豆苗。維常之華是棠棣花。
師:棠棣之花有什么喻義嗎?
生:棠棣之花就是兄弟之情、兄弟之誼,我查字典了,老師,“棠棣花兩三朵為一綴,莖長而花下垂”,詩人以棠棣的花比兄弟,這里有“與子同袍”的戰斗決心。
師:《詩經》“小雅”里有一首詩就是《棠棣》,另外郭沫若也有一部歷史劇《棠棣之花》,可以課外閱讀加深理解。
生:用采薇起興的是戍卒生活的艱辛,用棠棣起興的是將士精誠共御外侮。
生:老師,在鑒賞《氓》的時候,你說《氓》的比興手法有聲有色?!颁克疁珳笔锹曇?,“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是色彩,碧綠金黃構成對比?!恫赊薄返膬商幈扰d,也作了色彩的處理?!安赊辈赊薄甭奖橐岸际蔷G色而“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卻是無盡的絢爛。這樣在表達感情上也就有了起伏。
師:用已知推導未知是智慧,這個發現好!這個小組的同學誰接著發言?
生:兩處比興之間構成對比映襯,一實一虛、一動一靜、一近一遠、一草一花、一低一高,參差多態才是美。
生:另外“采薇采薇”三次比興,有一種時光流逝的感覺。由“薇亦作止”采薇剛剛昌出薇芽,到“薇亦柔止”,薇菜長出柔軟的莖葉。到薇亦剛止,薇菜長得高大堅硬。這是一個復雜的比興,而“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就是一個簡單的比興。
生:時光流逝是為了表現抒情主人公思鄉的情感的加深。
師:一種單純的情感總是失之于單純,只有將人物的情感刻畫得復雜微妙痛苦焦灼才會有一種深沉的沖擊人心的力量。這個話題我們另一組同學再探討,我們還說比興。
師:很有想象力,杜甫在兵車行里說,“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一個士兵整個一生都在征戰?!皻q歲金河復玉關,年年馬策與力環”(柳中庸)太悲苦了。你對采薇的感情基調把握得很好。
生:都是“采薇”,我們初中學的王績的野望中的“長歌懷采薇”表現卻是隱逸情懷,這說明任何比興都不能斷章取義。
師:第二組同學來談談采薇的敘事元素吧。好的抒情都有敘事的元素,敘事好比大地而抒情是生長在大地沃土上的花朵。
生:身陷戰爭的原因——不遑啟居,獫狁之故。
時光的流逝——作——柔——剛。
莫——陽。
戰爭和生活艱苦——豈敢定居,一日三捷。
武器精良——四牡翼翼,象弭魚服。
生:(寫在黑板上)端月、杏月、桃月、槐月、榴月、荷月、巧月、桂月、菊月、陽月、葭月、臘月(其中有三個月學生沒寫出來)。
師:訂正我們這個民族是浪漫多情的民族,12個月份除開始與結尾外都是用花用草用云用陽光來命名的。十月是小陽春,因此十月叫陽月。
師:下面我們繼續探討敘事元素。
生:緊張、激烈的軍旅生活寫得精彩,前四句用了自問自答的方式?!氨藸柧S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p>
生:寫戰爭典型意象選得好,用戰車作引,并且是高大的戰車,壯哉酷哉。
生:兵車和四匹高頭大馬側面烘托威武的陣容和昂揚的士氣。
生:“一日三捷”是用數字的對比,表現了戰爭的捷報頻傳。
生:象弭魚服是細節描寫表現了武器的精良。
師:一個戍卒他帶著深刻的矛盾和極度的痛苦,回憶和他的生命和青春如此密切相關的戰爭,那份保家衛國的建功立業的驕傲的情懷就是通過敘事表現出來了,一點點的勾描。一點點地雕刻。于是邊關所有的日子就是這樣流逝了,邊關何處,家園何在,大敵當前、八方多難。又怎一個“永別了武器”了得。
生:君子和小人的稱呼也很特別,“君子”,將帥也;“小人”,士卒也。這里有“自豪”和“自卑”,有矛盾情感的表達。
生:我喜歡“戎車既駕”有一種干練堅決,瀟灑出征的感覺,讓我想起了“醉臥沙場君莫笑”。
生:有人說采薇是邊塞詩的的開山之作,這首詩的確充溢著建功立業的情懷,有一種軍威、軍容,有一種戰必勝的豪邁。
生:“象弭魚服”這種精良的武器足以笑傲西鄙獫狁。這些游牧部落的北狄,秦漢時的匈奴,恐怕只有簡陋的彎弓,而我們卻有“象牙鑲飾的弓和鯊魚皮作的箭袋”.這是農耕文明的驕傲,也是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
師:同學們談得很好,其實《采薇》對戰爭場面的描寫重在“出征”,不在激烈的戰斗場面。這是《詩經》中不少以戰爭為題材的作品慣常的寫法?!肚仫L·無衣》僅言“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小雅·車攻》僅言“我車既攻,我馬既同”。這一手法影響了《左傳》一直影響到《三國演義》對“赤壁之戰”的描寫。而屈原的《國殤》,描繪的都是壯烈嚴酷的戰爭場面。詩歌從“短兵相接”的戰斗的最激烈處寫起。課下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做比較閱讀。
師:《詩經》中的關乎“馬”的詞語有50多個,這一組同學可以就這個話題談談。
生:《采薇》里描寫馬的詞語有“四牡”“業業”“骙骙”“翼翼”
生:“牡”是雄性的馬,“業業”是高大的樣子,“骙骙”是強壯的樣子,“翼翼”是整齊的樣子。
師:“牡”是雄性的馬,那么雌性的馬用哪個字表達(學生搖頭,老師在黑板板書一個“牝”字),有個成語是“牝雞司晨”,還有個成語叫“牝牡驪黃”(邊板書邊講解)。
師:在《詩經》時代,馬就與中華民族的.生活密切相關。豐富多彩的生活使得馬的稱呼也變得豐富多彩這一小組的同學誰能上黑板寫10種馬的別稱。
生:板書(騅、騍、駒、驃、騏、骃、騮、騸、魚、龍)等。
師:誰能列舉你所知道的中國古代的名馬。
生:關羽的赤兔。
生:項羽的烏騅。
生:蕭何月下追韓信騎得那匹馬?(笑)。
師:叫什么名字,老師真的不知道,課下我們可以查一下。
生:唐太宗昭陵六駿。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靡家靡室,獫狁之故。不遑啟居,獫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
憂心烈烈,載饑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采薇采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
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
戎車既駕,四牡業業。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駕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日戒,獫狁孔棘。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饑載渴。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1、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
2、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3、養成自主、合作的學習品質和習慣。
4、培養賞析詩歌的能力。
【學習重難點】。
1、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2、培養學生賞析詩歌的能力。
【教學準備】。
師:多媒體課件。
生:搜集《詩經》、《采薇》、杜甫、四季之雨古詩的相關資料。
【學習課時】。
一課時。
【活動流程】。
第一板塊:走近詩歌,激發探究詩歌的興趣。
1、談話:同學們,詩歌是文學寶庫中的瑰寶。我國的古典詩詞更是歷代先人們智慧的結晶,直到今天這些作品仍然影響著我們的語言表達。
當我們望著高掛下來的瀑布時,會情不自禁吟誦起了李白的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當我們欣賞美如畫卷的西湖時,會想起蘇軾的詩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當我們回憶起濃濃的母愛時,就會自然地想起孟郊《游子吟》中的詩句--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可以說,沒有源遠流長的經典詩文,就沒有當代漢語的多姿多彩。
3、揭題:今天,讓我們一起學習賞析詩歌,在詩歌的海洋里,暢游拾貝!揭題:詩海拾貝。
第二板塊:學習材料《詩經采薇》,初探詩歌門路。
1、解讀詩題。
小結:古時鬧饑荒,糧食匱乏就才薇充饑,因為有了采薇充饑這個生活題材,才有《采薇》這首詩,所以說,生活是詩歌的來源。
大家再觀察題目,中間有個什么號?間隔號表明什么?說說對《詩經》的了解。(相機出示詩經簡介)。
2、把握節奏。
剛才我們解讀了詩題(板書:解讀詩題),下面我們要打開課文第100頁,認真讀這首詩,要求大家讀正確,讀流利。(生自由讀)。
這是幾言古體詩???哪位同學能大聲地讀出來?(指多名讀)。
誰還能讀一讀?讀出了自己獨特的感受。還有一定節奏。
要讀得好應該讀得滿一點,疊詞讀得長一點。聽老師來讀一讀。
這就是詩的節奏,自己試著讀出節奏。(生自己讀)。
誰來讀一讀?讀出了節奏。
相信大家都已經掌握了這首詩的節奏,大家一齊來讀讀。
3、領會詩意。
讀準了字音,把握了節奏,(板書:把握節奏)該來談談對詩意的領會(板書:領會詩意)。
要理解這首詩有哪些好辦法呢?
請同學們看詩句下面的注釋,一條一條地看,一句一句地讀??词遣皇歉n本上的。學習伙伴一樣聰明,會讀懂兩千多年前的詩。(生自學師巡視。)。
同學們,我們來交流一下,誰來說,你讀懂了哪句?誰讀懂了后兩句?
為什么我來的時候楊柳依依,而回來時卻雨雪霏霏?我們先了解詩的.背景。(課件出示介紹背景資料。)。
4、感悟詩情。
行軍的戰士,心里會想些什么?(板書:感悟詩情)。
是啊,歸家心切,路途艱辛,不可言語??!所以,詩句接下來說:(出示后四句)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哪個字讓你心頭一顫?這兩句是說:(出示意思)沒人知道我們回憶戰友、生我養我的親人,這才是悲哀,一起讀全詩!
小結:讀到現在,我們的腦海中肯定會出現戰士那孤獨的背影。在藝術上,“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北环Q為詩經中最佳詩句之一。原詩很長,我們今天學的只是節選,有興趣的可以去找出來讀一讀。
5、總結學習方法。
大家回顧一下,剛才我們是從哪四個步驟來欣賞這首詩的?詩懂詩題、把握節奏、領會詩意、感悟詩情。
1、了解與這首詩相關的古詩詞常識。
2、能大體把握詩意。
3、能熟練誦讀這首詩,并且能流利背誦下來。
4、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5、能作相應的拓展遷移。
1、能熟讀成誦,大體把握詩意。
2、能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作相應的拓展遷移。
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我國是詩歌的國度,詩歌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在我國的文化瑰寶中熠熠閃光。大家能背一背自己喜歡的詩歌嗎?……看來大家都樂于學詩、背詩。這就好。大家熟讀成誦的都是唐詩宋詞元曲,這些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詩歌。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兩千多年前的古詩,這首古詩非常經典,可謂千古絕唱,我們今天來做一回知音,聽一聽這首遙遠的絕響。
師板書課題:《詩經·采薇》(節選)。
(二)自由誦讀,讀懂詩意。
1、學生自由讀詩,師板書詩句。
2、教師范讀,學生根據老師范讀劃分節奏。3、學生自由讀詩,老師指名學生朗讀。
4、對照注釋,學生自由讀詩。
5、再次對照注釋,說說這首詩的大意。
(三)質疑、釋疑。
俗話說: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同學們,你們讀了這幾句詩之后,一定會有很多疑問,現在請你們提出來。
學生的疑問可能有:
5、往”在這里是什么意思?“來”又是什么意思?6、從這一“來”一“往”中你讀出了什么?生再次自由誦讀,釋疑。
(五)拓展。
“一切景語皆情語”。短短的幾句詩,十六個字,可是有著豐富的的意蘊。大家能夠說說這首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嗎?為了幫助理解,我可以給大家補充一點資料。老師作一些簡要補充。
了解了詩人的經歷,我們再次讀這首詩,你有新的感受和體驗嗎?說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六)總結學習方法。
大家掌握了這套學習方法,以后可以試著在學習中運用它。相信你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想,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已經與詩人取得了心靈的溝通。作為詩人的知音,讓我們一齊背誦這首詩,去感懷那時的景,那時的人,那時的情吧!
《采薇》描寫了西周時期一位飽嘗思鄉之苦的戍邊士兵在歸家途中的所思所想。
1、新課導入。
(從臺灣詩人余光中的《鄉愁》詩導入。)。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后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
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里,大陸在那頭。
這是臺灣詩人余光中的《鄉愁》。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長于斯的家園,每個人都擁有融于自己的血脈的故土親情。對故土的情結對一個人的影響常常是終生的,有時甚至讓人魂牽夢繞,蕩氣回腸。為什么?讓我們到我國文學的源頭和西方文學的源頭中去體驗一下這種美好的情感吧!
2、背景知識。
《詩經》和“〈詩經〉六義”
師:請同學們將搜集到的關于《詩經》和“〈詩經〉六義”的知識和大家分享。
生1:《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結,共收入從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紀)至春秋中葉(公元前7世紀)約五百余年的詩歌三百零五篇(詩三百)。最初稱“詩”,漢代儒者奉為經典,乃稱“詩經”。
生3:“風”、“雅”、“頌”和《詩經》的主要表現手法“賦”“比”“興”合起來,被稱為“《詩經》六義”
師:同學們說的非常好,《詩經》的305篇詩歌,多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作品,產生于今山西,陜西、河南、山東、湖北等地。大體上說,《風》是民間樂歌,《雅》是宮廷樂歌,《頌》是宗廟樂歌和舞歌?!讹L》的絕大部分及《小雅》的少部分作品,具有較高的思想性和藝術性,代表了《詩經》得最高文學成就。這些產生于民間的作品,或揭露當時的社會政治的黑暗,或反映徭役,兵役的痛苦,或表現勞動生活的苦樂,或描述愛情婚姻的悲歡,從各個側面廣泛的展示了古代社會,政治和日常生活的圖景。
3、學生朗讀,整體把握。
師:請同學們思考這首詩表現了什么樣的主題?
生1:我覺得這首詩歌抒發了戍邊士兵的思鄉之情。
生2:這首詩表現了士兵們的悲傷心情。
師:詩中的地點是?
生:歸鄉途中。
師:誰能再說說?
生3:這首詩主要寫士卒歸鄉途中撫今追昔,痛定思痛而更加悲傷。
4、自主學習。
師:下面請同學們疏通詞句,掌握主要內容。
(教師請三名同學疏通詞句,從而使學生了解文意)。
想我當年出征日,楊柳春風真美麗。如今歸來返故里,卻是雪花紛飛時。行路遲緩路漫漫,又渴又餓不勝寒。無限傷悲在我心,誰人知曉嘆伶仃。
5、合作探究。
(讓學生暢所欲言,允許從不同方法去讀去看,答錯了不批評,然后再分小組討論發言,進行交流匯總。)。
生1:“楊柳依依”句回首往事,“依依”寫出了柳枝隨風搖曳之狀。
生2:這一句也表現出戍卒對家鄉依依難舍的眷戀之情。
師:說的很好。
生3:“雨雪霏霏”句抒發了歸人濃烈的思鄉之情。
師:天氣怎么樣?
生4:不好,下雨,下雪。
師:陰霾的天氣,紛紛揚揚的雪花,有力地烘托出人物沉重抑郁的心境。
師:古人對這兩句詩做出了高度的評價,你們知道他們是怎樣評價的嗎?
生5: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謝公(謝安)因弟子集聚,問《毛詩》何句最佳,遏(謝玄)稱曰:‘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p>
生6:方玉潤《詩經原始》中評說:“此詩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實景,感時傷事,別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凱奏生還,樂矣,何哀之有耶?”又說:“末乃言歸途景物,并回憶來時風光,不禁黯然傷神,絕世義情,知古常新?!?/p>
生7:清人王夫之在論《詩經?小雅?采薇》這兩句時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p>
師評:一以往昔之虛襯眼前之實,以凱旋之樂襯內心之悲痛;二以景寫情,情景交融,含畜形象,耐人尋味;三“楊柳依依”與“雨雪霏霏”對比,突出不勝今昔之感;四大雪交加,饑渴難當,情境實悲;五語調低沉,低回往復,氣氛悲愴。
師:其他幾句呢?
生8:“行道遲遲”一句書寫了戍卒歸程之艱難及其心力交瘁的境況。
生9:最后一句:“我心傷悲,莫知我哀”,直抒胸臆。抒發了悲痛的心情。
師:前三句既是寫景寫境,又是抒情,融情于景,寓情于境,情與景與境交融,相映成輝。
《采薇》采用起興、重章疊唱之法,表現普通士兵在離鄉出征的歲月里的艱苦生活和內心傷痛,字里行間表達了對戰爭的不滿和對故鄉的思念。下面是《采薇(節選)》教學設計,以供參考。
教學目的。
1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
2想象詩歌描述的情景,體會詩人的情感。
3養成自主、合作的學習品質和習慣。
4培養學生再造想象,創新思維的能力。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我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有著五千年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詩歌就是我國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已經有兩千年詩歌的歷史了。從古至今涌現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許多詩人。今天我們就一起去欣賞先人們給我們留下來的文化瑰寶。
二、學生初讀古詩。
1出示古詩,指明讀、齊讀。教師指導學習“矣”、“微”、“依”、“霏”生字。
2學生自由讀古詩,在書上標出不懂的地方。
3學生質疑。
三、引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
師:同學們,你們通過剛才的自學,了解了哪些與這首詩有關的知識,在小組內和其他同學交流交流。如果還有疑問,也在小組內提出來,大家互幫。
四、檢查學習效果、組織討論。
1通過自學與討論你們有了那些收獲?誰愿意來和大家說一說?
2指名講解詩句的意思,簡單介紹《詩經》。
3教師相對提問重點詞:昔、矣、依依、思、霏霏。
4抽查學生說一說詩的大意。
五、創設情境,加深感悟,引導讀背。
1播放多媒體課件,學生想象當時的情景。
2老師作簡單講解:一位遠征戰士歸來,在回鄉途中,他撫今昔,描寫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回想了自己在軍中心情。
3、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自由練習朗讀。
4、指明讀,師生互讀,讀后評后議,齊讀。
六、總結學習方法。
自讀質疑——結合資料自學——合作學習——組織討論——感悟背誦。
七、根據剛才總結的學習方法自主合作學習唐詩《春夜喜雨》。
師引導學生重點體會“喜”字。
八、背誦這首五言律詩。
九、布置作業。
1、搜集幾首自己喜歡的古詩與同學交流。
教學反思。
教學《詩經采薇》一課時,我首先激情導入課文后,接著借助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自己讀課文提出質疑,然后引導學習生字“矣”、“依”、“思”、“霏,再點撥四個字的巧妙壓韻,使學生感到詩歌韻味獨特,讀起來有趣味。在感悟這個環節上,我還通過“讀”來使每個學生進行自我感悟。對古詩的學習更要通過朗讀這一主要形式來讓外部語言轉化為內部認識。所以,我鼓勵學生自讀自悟,大力提倡“以讀代講”,把更多的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在讀書中思考、在小組中交流、在班級中展示自我,從而培養他們對古詩的語感。這節課課堂氣氛活躍,較好地體現了生生互動,生本對話,師生對話的理念,教學效果良好。
拓展閱讀:《采薇》譯文。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長大。說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有家等于沒有家,為跟玁狁去廝殺。沒有空閑來坐下,為跟玁狁來廝殺。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發芽。說回家呀道回家,心里憂悶多牽掛。滿腔愁緒火辣辣,又饑又渴真苦煞。防地調動難定下,書信托誰捎回家!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發杈枒。說回家呀道回家,轉眼十月又到啦。王室差事沒個罷,想要休息沒閑暇。滿懷憂愁太痛苦,生怕從此不回家。
什么花兒開得盛?棠棣花開密層層。什么車兒高又大?高大戰車將軍乘。駕起兵車要出戰,四匹壯馬齊奔騰。邊地怎敢圖安居?一月要爭幾回勝!
駕起四匹大公馬,馬兒雄駿高又大。將軍威武倚車立,兵士掩護也靠它。四匹馬兒多齊整,魚皮箭袋雕弓掛。哪有一天不戒備,軍情緊急不卸甲!
回想當初出征時,楊柳依依隨風吹;如今回來路途中,大雪紛紛滿天飛。道路泥濘難行走,又渴又饑真勞累。滿心傷感滿腔悲。我的哀痛誰體會!
《采薇》中詩人把他置于家國、忠孝的宏大矛盾的背景之下,就顯現出小人物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使得人物形象立刻有了足夠的張力和視點。
【學習目標】。
1、了解《詩經》常識:風、雅、頌、賦、比、興。
2、學習詩中的比興手法及重章疊唱的章法。
3、了解《詩經》的現實主義傳統,認識現實主義創作方法的特點。
4、了解古代勞動人民的生活。
【教學時間】。
一課時。
【學習步驟】。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它收集了從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大約5間的詩歌305篇。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并沿用至今?!对娊洝匪?,均為曾經入樂的歌詞?!对娊洝返捏w例是按照音樂性質的不同來劃分的,分為風、雅、頌三類。
3、頌,是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內容多是歌頌祖先功業的。
所謂《詩經》“六義”,其中風、雅、頌,是指體例分類來說的;賦、比、興,是就表現手法而言。關于賦、比、興,宋代朱熹做了比較確切的解釋:“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辟x、比、興手法的成功運用,是構成《詩經》民歌濃厚風土氣息的重要原因?!对娊洝肥侵袊F實主義文學的光輝起點。由于其內容豐富、思想和藝術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國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開創了中國詩歌的優秀傳統,對后世文學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1、學生朗讀,整體把握。思考討論:這首詩表現了什么樣的主題?
《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表現了普通士兵在離鄉出征的歲月里的艱苦生活和內心傷痛,字里行間表達了對戰爭的不滿和對故鄉的思念。
2、再讀詩歌,疏通詞句。
3、理清思路,把握內容。
第一章,寫士兵為抗擊外族的侵犯,背井離鄉,久久不得歸家,而產生的悲傷、厭戰和對外族的仇恨。
第二、三章,寫軍旅生活之勞苦及由此而引發的強烈的思歸之情。
第四、五章,直接寫戰事。這兩章是在前面基礎上的對戰爭場面的具體描寫,通過對馬、車、象弭、魚服、將帥和士兵生動而形象的刻劃,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憂心烈烈”“憂心孔疚”的原因,也使前面的“王事靡w”落到了實處。從而進一步強調了正是因為戰爭頻繁,居無定所,作為兵營中最底層的士兵才歸家無望,思鄉心切。
第六章,寫戍卒歸途中悲傷痛苦的心情。有了前面的一系列鋪墊,經過出生入死的戰斗之后,戰爭的幸存者終于踏上了歸家的路途。但作品并沒有寫士卒勝利后的喜悅,而是營造了昔日楊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的場景,寫的是歷經磨難之后內心深處的凄涼和悲苦,而且“行道遲遲,載饑載渴”,歸鄉的路依然那么艱難。
4、賞析:詩末章首四句,歷代傳誦不已,被視為情景交融的佳句。王夫之在《k齋詩話》里說:“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倍增其哀樂?!?/p>
讀罷全詩,我們仿佛看見一個身心憔悴的.戍卒,冒著大雪,沿著泥濘的小路慢騰騰地走向畫面深處,走向大雪濃重的遠方。只給我們留下一個孤獨的背影,一聲幽怨的嘆息。
三、布置作業。
背誦最后一段。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kouhaodaquan/35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