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案是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對教學內容和方法進行總結和概括的重要文件。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小學教案的范本,希望能夠給大家提供一些創新的教學思路。
1、學生經歷探究物體與圖形的形狀、位置關系和交換的過程,初步體會到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2、學生會辨認簡單物體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到的形狀,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豐富學生對現實空間和圖形的認識,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4、感受數學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1.使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讓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2.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兩個物體的形狀。
3.借助動手操作,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同伴合作意識。
4.聯系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
在實際的觀察活動中,讓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兩個物體的形狀。教具準備:長方體、正方體、球、圓柱等。
幫助學生樹立從小仔細觀察事物,認真思考的好習慣。
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培養學生認真傾聽他人意見,樂于與人合作,從不同角度欣賞他人的良好心態。
比賽:快速搶答。下列照片中分別是什么?(師分別出示三組物體照片:電話、手機、手電筒。以下是一組圖形照片。)
師:同樣一個物體照片,為什么有的能一眼看出,有的卻看不出?(板書課題:觀察物體)
(一)教學例1
1.引入:神探“冒險小虎隊”的故事同學們知道嗎?他們就是靠敏銳的觀察力,破了很多大案。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看他們最近在忙些什么?(板書:觀察)
[設計意圖:運用課件動態演示,講神探小故事,聲色并茂,立刻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3.請學生從不同方向觀察小藥箱,問:你觀察到什么?(分小組操作、交流。)
4.“冒險小虎隊”找到四個犯罪嫌疑人,他們每個人看了一眼小藥箱后說了一句話:
a我看到的那一面上畫了個紅十字。
b我看到的那面上寫:小藥箱。
c我看到的是白色的面,沒什么標記。
d藥箱相對的面顏色是一樣的。
你認為誰說了謊話,為什么?(板書:推理)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觀察進行推理,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5.如果前面為正面,其它面分別是什么面?如果右面為正面,其它面分別是什么面?
小結:物體的左、右、正面都是相對的。
6.填寫觀察實驗報告:
從不同角度觀察下面三個物體,把你從各個角度看到的形狀畫下來。
上面
正面
左右面7.如果降低高度,它的正面是什么形狀?(課件出示)
8.課間小歇:欣賞古詩《題西林壁》
(二)教學例2
1.引入例2。
神探“冒險小虎隊”最近又在忙什么呢?某博物館被盜了兩件古董,被盜當天門窗都是鎖好的。(形狀如下)
“冒險小虎隊”突然發現房梁上有一個小洞。接著,他們找到四個犯罪嫌疑人,他們每個人都畫了古董的形狀:
abc2.出示例2。
(1)思考:他們誰是小偷?為什么?他們分別是從哪個方向上看到的?
(2)動手操作。
(3)匯報,小結。
1.這是我看到的物體的一個面,它可能是什么形狀?
2.這是我看到的物體的一個面,它可能是什么形狀?
3.這是我看到的兩個物體的一個面,它們可能是什么形狀?
4.畫一畫。
選擇兩個物體擺一擺,先確定一個面為正面,然后分別從上面、正面、左(右)面等角度觀察所擺物體,在紙上畫出所見到的形狀。
5.猜一猜:展示作品,其它組同學猜猜這組物體是什么。
知道在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能正確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簡單物體的形狀。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操作、辨認、想象、推理等活動,初步掌握全面、正確觀察物體的基本方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在豐富的活動中初步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感受數學的和諧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二、目標解析。
這節課是學生在一年級認識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間方位之后,第一次接觸觀察物體的內容,主要是引導學生用眼觀察、用口描述、用心體驗,親身經歷知識產生、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學會辨認從前面、后面、左側面、右側面等不同方位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從而幫助學生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并為進一步學習立體幾何知識奠定基礎。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初步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系。
教學難點:正確辨認從不同側面觀察到的物體形狀。
四、教學準備。
課件,四張熊貓玩偶圖片,每組一個熊貓玩偶、茶缸。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故事激趣。
(1)課件播放:盲人摸象。
(2)引發問題:同學們為什么覺得好笑呢?他們看到的大象真的不一樣嗎?
(3)學生交流:這幾位盲人只摸到大象的一部分,所以說不出大象的全貌。
2.揭示課題。
在生活中,我們該怎樣觀察物體,才有可能做出符合實際的判斷。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觀察物體。(板書課題:觀察物體)。
設計意圖】問題是探究的出發點,本課伊始,創設兒童熟悉的故事情境,旨在誘發學生產生問題意識,激活學生的思維,學生在有趣的故事中,初步感受局部與整體的關系,不僅帶著愉快的心情進入新知的學習,而且為新知的學習奠定良好的起點。
(二)觀察實踐,自主建構。
將熊貓玩偶放在桌子中間,學生四人一組分前、后、左、右四個方位圍坐在四周。
1.定位觀察,建立表象。
(1)首次觀察:每個學生均正對熊貓觀察。
(2)組內交流:你看到了熊貓的哪一面?是從哪個位置觀察的?
(3)全班匯報:指定一組中的四位學生依次說說自己看到的熊貓是什么樣的,教師適時點撥。
(4)設疑探究:你們看的是同一個熊貓玩偶,為什么看到的情況卻不一樣?
2.全面觀察,豐富表象。
是這樣的嗎?接下來我們換個位置觀察一下好嗎?
(1)再次觀察:每組同學按順時針依次到其他三個位置進行觀察。
(2)交流反思:你現在看到小汽車的哪一面?為什么和剛才的一樣呢?
3.重點觀察,深化表象。
(1)對比觀察:剛才有兩個位置看到的熊貓的樣子好像差不多,請再到這兩個位置進行觀察。
(2)質疑辨析:你看到的熊貓左右個側面一樣嗎?有什么不一樣?
(3)明確認識:引導學生根據熊貓右耳朵上戴的蝴蝶結進行區分,說明熊貓的臉、四肢伸向左邊還是右邊即可。
設計意圖】以學生熟悉的熊貓玩偶為直觀背景,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思考、交流,學生的思維在情境活動中激發,在想象活動中激活,在推理活動中建構,幫助學生建立清晰的表象,為下一環節的運用做好充分的準備。
(三)運用表象,發展觀念。
剛才我們在不同位置對熊貓進行了觀察,下面老師就來考考你。出示例1情境圖:
1.情境模擬。
(1)看一看:對照情境圖,先請每組的四位學生都站到小明的位置上,看看小明看到的熊貓是什么樣的。再到小紅、小芳、小亮所站的位置看一看。
(2)想一想:請學生靜靜地想一想上圖中的四位同學看到的圖是什么樣子的。
2.運用表象。
(1)說一說:教師在黑板上分別貼出四個不同側面的熊貓圖片,學生說一說下面的圖分別是誰看到的,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在相應的圖片下板書四位同學的名字。
(2)辨一辨:課件任意出示上圖中的一張熊貓照片,判斷是哪個座位上看到的,請快速站到相應的座位旁。
3.自主遷移。
找一找:除了從前、后、左、右四個位置觀察,你還可以從什么位置去觀察?又會看到什么?(例如,從上面觀察,看到熊貓玩偶的頭頂。等等)。
4.反思提升。
(1)啟迪反思:通過剛才的觀察,你發現了什么?
(2)歸納提升:同一物體,如果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板書:觀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狀不同。
設計意圖】通過情境模擬、方法遷移、想象推理等形式,幫助學生在活動中理解觀察者與熊貓之間的位置關系,從而較好地實現由實物到形狀圖的轉化,明確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之間的對應關系,進而初步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系,建立空間觀念。
(四)聯系生活,應用拓展。
1.連一連。
(1)課件出示下圖:(教材第68頁做一做)。
(2)觀察推理:圖中的四位同學看到大卡車的哪一面?分別是右邊的哪幅圖?
(3)獨立解答:學生各自在書上連一連,然后匯報,同時課件顯示答案。
2.站一站。
(2)活動判斷:課件分別出示茶缸前、后、左、右四個不同位置拍的四張圖片,學生想一想在哪個位置上能看到這一面,就馬上站到相應的位置。
3.填一填。
(1)課件出示下圖:(教材練習十六第4題)。
(2)想象推理:有三名學生分別站在3個序號所在的位置,為天安門城樓拍照,右邊的三幅圖分別是哪個位置拍的,請把相應的序號填在括號內。
(3)交流匯報:學生回答后顯示照片的序號。
4.猜一猜。
(1)課件依次出示:電腦的背面圖、盤子的底面圖、茶壺的頂面圖、兔子的背面圖、儲蓄罐的側面圖、鬧鐘的正面圖。
(2)大膽猜測:可能是什么物體?分別是物體的哪個面?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激活經驗儲備,經歷應用數學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大膽猜測、合情推理使學生的數學學習充滿著智慧的挑戰,負載著豐富的體驗,學會數學思考,感受數學美。
(五)全課總結,遷移延伸。
1.暢談收獲。
2.小結延伸。
同一物體,如果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今后在看待事物時,不能像盲人摸象中的盲人那樣只憑某一方面的了解來判斷,這是不準確的,必須從事物的各個方面來觀察,才能全面地認識事物。
1、讓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2、能辨認從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和2個簡單物體組成的復合物體的形狀。
1、在學習新課之前,我們先來看幾張圖片。(幻燈)
2、知道這是什么嗎?這張照片是從哪個方向拍到的?
3、這幅呢?這幅呢?
4、肯定認識它吧,這張照片是從哪個方向拍到的?這幅呢?這幅呢?
5、在生活中,我們經常從不同的方向去觀察一個物體,那么這樣做有什么好處呢?
6、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觀察物體”。
1、出示大藥箱。請你仔細觀察,說一說你可以同時看到箱子的哪幾個面?
2、總結:我們一次最多可以看到長方體的3個面。
3、如果我從藥箱的正上方看,想想,這樣我可以看到哪個面?用示意圖畫一畫。
4、如果我從藥箱的左面看,想想,這樣我可以看到哪個面?用示意圖畫一畫。
5、如果我從藥箱的正面看,想想,這樣我可以看到哪個面?用示意圖畫一畫。
6、總結:從不同的方向去觀察長方體,可以看到不同的形狀與圖案。
2、交流匯報。
1、出示圓柱體,想一想,從圓柱體的正上方看,看到的是什么形狀?動畫演示。
2、左面和正面呢?動畫演示。
3、再出示球體,想一想,從上面、左面、前面看到的樣子,畫出示意圖。
4、交流匯報。
5、動畫演示。
6、從三個方向去觀察物體可以正確的認識該物體,如果只是從1個方向觀察物體就可能發生偏差。
7、動畫演示“從正面看到是正方形”,它可能是怎樣的物體?(正方體、長方體、方錐)
1、這樣從多個角度去觀察物體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應用。你看到過嗎?
2、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疑問?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實際的觀察、比較,初步體會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并學會根據看到的形狀正確地判斷觀察者的位置。
2、使學生在觀察物體的過程中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點:
辨認簡單物體從不同角度觀察到的形狀,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難點:
體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
教學過程:
一、初步感知,形成表象。
1、分別出示教室前、后兩張照片。
提問:這是什么地方?這一張呢?為什么拍出來的兩張照片不一樣呢?
請仔細觀察兩張照片,說說為什么不一樣?
小結:因為拍照的人站的位置不一樣,所以拍出來的照片不一樣。
2、揭題:今天我們就要學習從不同的角度來觀察物體。
二、游戲活動,加深體驗。
1、游戲:畫圖形。
方法:以四人為一組,分別圍坐在桌子的四面,在桌子的中間放一個水壺,每人把自己看到的畫下來。
學生自己活動,交流所畫圖形,并換位觀察、體驗。
小結:由于觀察位置的不同,看到的形狀可能不一樣。
2、游戲:找圖片。
方法:組長轉動水壺,使把手正對著一個小朋友,每人根據自己看到的找出一幅畫,組長再轉動水壺,重新尋找,過程同上。
3、游戲:找位置。
方法:請組長把四幅圖片合在一起,打亂順序,然后給組里的每一個小朋友發一張,學生根據自己手里的圖片找一找自己的位置,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師生互動,進行相應的評價。
三、實踐鞏固,提升能力。
1、連一連:課本第90頁。
學生先看圖想一想每個小朋友看到的小猴會是什么樣的,再獨立連一連,集體交流時說說自己的想法。
2、“想想做做”第1題,學生聯系生活經驗進行判斷,指名說說理由。
3、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完成后全班交流訂正。
小結:今天我們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了物體,知道由于觀察位置的不同,所看到的情況是不一樣的。
四、拓展延伸,引導觀察。
(板書:黃、紅、白、綠、藍、黑)。
老師手拿盒子,分別提問距離相差很遠的小朋友,在你的位置上你一次能看到幾種顏色?
(板書幾個小朋友的答案,并按種類多少將其歸類)。
生答:觀察角度不同。
那大家仔細想想:我們一次最多可以看到幾種顏色呢?
生答;3種。
那只看到一種顏色或者兩種顏色的小朋友要怎樣才能看到三種顏色呢?
生答:轉動長方體,或改變觀察角度。
3、現在拿出你自己的玩具,自己來親身體驗觀察的樂趣吧。
(老師巡視,指導學生觀察物體)。
剛才我們已經觀察了自己的玩具,誰能告訴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老師總結,板書:觀察的角度不同,觀察結果不同(齊讀)。
其實,這四幅圖是同一個物體。有的同學可能就疑惑了,同一個物體怎么會有四幅不一樣的圖呢?(觀察角度不同)。
那把四幅圖片合在一起向想,這個謎底是什么呢?
生答:杯子。
真的是杯子嗎?(出示杯子)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到底是不是杯子吧!
你在哪個角度看到的第一幅圖呢?第二幅第三幅還有第四幅呢?
1、通過本節課的練習,使學生能正確辨別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讓學生知道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不一樣。
2、使學生感受對稱美、滲透美育。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學法指導:
學生活動與教師指導相結合。
教具學具:
每人準備一面小鏡子。
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
說一說本單元學習了那些知識?
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二、分層練習。
1、練習十六1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說說你是怎么做的?
(3)通過這道題的練習你知道了什么?
2、練習十六第2題。
判斷下面三幅圖分別是在什么位置看到的?把相應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3、練習十六第3題。
讓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數學書,分別說說自己看到了什么?
然后再書上連線。
4、練習十六第4題。
觀察老師準備的圖片,分別看看是在哪個位置拍的,把相應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5、練習十五第5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說說你是怎樣判斷的?
三、課堂總結。
通過做練習你學到了什么?
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不一樣。
以后再觀察物體的時候,要多從幾個方向看一看。
四、課堂檢測。
再往桌面上擺一個立方體,讓生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1)看到的形狀與上次一樣嗎?如果不一樣,請說出看到的具體形狀?
教師:小朋友你們喜歡聽故事嗎?今天老師先給你們講個《盲人摸象》的故事。
學生交流。
[設計意圖]:學生喜歡聽故事,教師用故事引入,引發學生的討論,從而使學生理解要全面地了解一個物體各方面的特征就要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感受局部和整體的.關系,激發學習的興趣。
二、激發興趣,合作求知。
1、教師:小朋友剛才你們都說的非常好,每個小組都發給你們一個獎品,趕快打開看看吧。(學生的獎品有玩具小熊、鬧鐘、模型等)。
仔細觀察你們桌上的獎品,你看到了獎品的哪一部分?跟你小組的同學說說。
3、全班交流匯報。
請各小組選一名代表說一說你們組的同學看到的各是獎品的哪一部分?
4、各小組輪流說一說,說完之后,讓學生把獎品變換位置,再依照上述過程仔細觀察一次,然后再在小組中說一說。
5、引導探究,深入理解。
出示p67頁上的恐龍圖:這是小亮、小紅、小明三個小朋友看到的獎品的部分。你能很快說出這些圖分別是誰看到的嗎?并說說理由。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親身感受、小組合作交流,知道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結果是不同的。在此基礎上判斷三個圖分別是誰看到的,使學生很容易由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三、聯系實際,學以致用。
1、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完成“做一做”中的活動。
2、出示不同的物體,請學生分別說一說從前、后、左、右看可以看到哪一面?
3、出示不同位置的圖片,請學生說一說哪幅圖分別是誰看到的?
[設計意圖]: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學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在不同位置看到的物體的樣子,在學生的頭腦中進一步加深印象。在形式多樣的知識應用中體驗成功。
四、課堂總結。
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你認為哪位同學表現,好在哪里?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知道在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能正確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簡單物體的形狀。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操作、辨認、想象、推理等活動,初步掌握全面、正確觀察物體的基本方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在豐富的活動中初步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感受數學的和諧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二、目標解析。
這節課是學生在一年級認識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間方位之后,第一次接觸觀察物體的內容,主要是引導學生用眼觀察、用口描述、用心體驗,親身經歷知識產生、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學會辨認從前面、后面、左側面、右側面等不同方位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從而幫助學生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并為進一步學習立體幾何知識奠定基礎。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初步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系。
教學難點:正確辨認從不同側面觀察到的物體形狀。
四、教學準備。
課件,四張熊貓玩偶圖片,每組一個熊貓玩偶、茶缸。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故事激趣。
(1)課件播放:“盲人摸象”。
(2)引發問題:同學們為什么覺得好笑呢?他們看到的大象真的不一樣嗎?
(3)學生交流:這幾位盲人只摸到大象的一部分,所以說不出大象的全貌。
2、揭示課題。
在生活中,我們該怎樣觀察物體,才有可能做出符合實際的判斷。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觀察物體。(板書課題:觀察物體)。
設計意圖】問題是探究的出發點,本課伊始,創設兒童熟悉的故事情境,旨在誘發學生產生問題意識,激活學生的思維,學生在有趣的故事中,初步感受局部與整體的關系,不僅帶著愉快的心情進入新知的學習,而且為新知的學習奠定良好的起點。
(二)觀察實踐,自主建構。
將熊貓玩偶放在桌子中間,學生四人一組分前、后、左、右四個方位圍坐在四周。
1、定位觀察,建立表象。
(1)首次觀察:每個學生均正對熊貓觀察。
(2)組內交流:你看到了熊貓的哪一面?是從哪個位置觀察的?
(3)全班匯報:指定一組中的四位學生依次說說自己看到的熊貓是什么樣的,教師適時點撥。
(4)設疑探究:你們看的是同一個熊貓玩偶,為什么看到的情況卻不一樣?
2、全面觀察,豐富表象。
是這樣的嗎?接下來我們換個位置觀察一下好嗎?
(1)再次觀察:每組同學按順時針依次到其他三個位置進行觀察。
(2)交流反思:你現在看到小汽車的哪一面?為什么和剛才的一樣呢?
3、重點觀察,深化表象。
(1)對比觀察:剛才有兩個位置看到的熊貓的樣子好像差不多,請再到這兩個位置進行觀察。
(2)質疑辨析:你看到的熊貓左右個側面一樣嗎?有什么不一樣?
(3)明確認識:引導學生根據熊貓右耳朵上戴的蝴蝶結進行區分,說明熊貓的臉、四肢伸向左邊還是右邊即可。
設計意圖】。
以學生熟悉的熊貓玩偶為直觀背景,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思考、交流,學生的思維在情境活動中激發,在想象活動中激活,在推理活動中建構,幫助學生建立清晰的表象,為下一環節的運用做好充分的準備。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讓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2.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兩個物體的形狀。
3.借助動手操作,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同伴合作意識。
4.聯系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
教學重點:在實際的觀察活動中,讓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教學難點: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兩個物體的形狀。教具準備:長方體、正方體、球、圓柱等。
德育滲透:幫助學生樹立從小仔細觀察事物,認真思考的好習慣。
情感與態度目標: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培養學生認真傾聽他人意見,樂于與人合作,從不同角度欣賞他人的良好心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感知。
比賽:快速搶答。下列照片中分別是什么?(師分別出示三組物體照片:電話、手機、手電筒。以下是一組圖形照片。)。
師:同樣一個物體照片,為什么有的能一眼看出,有的卻看不出?(板書課題:觀察物體)。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一)教學例1。
1.引入:神探“冒險小虎隊”的故事同學們知道嗎?他們就是靠敏銳的觀察力,破了很多大案。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看他們最近在忙些什么?(板書:觀察)。
[設計意圖:運用課件動態演示,講神探小故事,聲色并茂,立刻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3.請學生從不同方向觀察小藥箱,問:你觀察到什么?(分小組操作、交流。)。
4.“冒險小虎隊”找到四個犯罪嫌疑人,他們每個人看了一眼小藥箱后說了一句話:
a我看到的那一面上畫了個紅十字。
b我看到的那面上寫:小藥箱。
c我看到的是白色的面,沒什么標記。
d藥箱相對的面顏色是一樣的。
你認為誰說了謊話,為什么?(板書:推理)。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觀察進行推理,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5.如果前面為正面,其它面分別是什么面?如果右面為正面,其它面分別是什么面?
小結:物體的左、右、正面都是相對的。
6.填寫觀察實驗報告:
從不同角度觀察下面三個物體,把你從各個角度看到的形狀畫下來。
上面。
正面。
左右面7.如果降低高度,它的正面是什么形狀?(課件出示)。
8.課間小歇:欣賞古詩《題西林壁》。
(二)教學例2。
1.引入例2。
神探“冒險小虎隊”最近又在忙什么呢?某博物館被盜了兩件古董,被盜當天門窗都是鎖好的。(形狀如下)。
“冒險小虎隊”突然發現房梁上有一個小洞。接著,他們找到四個犯罪嫌疑人,他們每個人都畫了古董的形狀:
abc2.出示例2。
(1)思考:他們誰是小偷?為什么?他們分別是從哪個方向上看到的?
(2)動手操作。
(3)匯報,小結。
三、鞏固新知。
1.這是我看到的物體的一個面,它可能是什么形狀?
2.這是我看到的物體的一個面,它可能是什么形狀?
3.這是我看到的兩個物體的一個面,它們可能是什么形狀?
4.畫一畫。
選擇兩個物體擺一擺,先確定一個面為正面,然后分別從上面、正面、左(右)面等角度觀察所擺物體,在紙上畫出所見到的形狀。
5.猜一猜:展示作品,其它組同學猜猜這組物體是什么。
教學內容:
觀察5個或6個相同正方體擺成的物體。
教學目標:
1、通過從下面、上面以及不同側面觀察5個或6個相同正方體擺成的物體,積累辨認物體視圖的經驗,體會物體的相對位置關系。
2、使學生主動參與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進一步學習利用實物或圖形進行直觀和有條理的思考,發展空間觀察。
3、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關系。
教學重點:
積累辨認物體視圖的經驗。
教學難點:
體會物體的相對位置關系。
教學準備:
學具盒。
教學思路:
一、導入新課:
出示4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擺成的物體。
讓學生觀察,說說從下面、側面和上面看到的視圖。
接著追問:還可以怎樣擺?
二、探究新知:
讓學生試一試,再看一看。
學生分組展示不同的擺法。
集體交流:你能找到擺的方法嗎?
引導學生發現:在原來物體的前面或后面,與原來的某一個正方體對齊著放一個都是正確的.。
班級:二(2)班。
教材分析:《觀察物體》是人教版實驗教材二年級上冊的內容,學生在此之前已經有了辨別前后左右的知識基礎,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在體驗中明白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并能辨認從不同的面觀察到的物體形狀。
教學目標: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初步體會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要全面了解物體的特征,就需多方面、多角度觀察,并學會根據看到的形狀正確地判斷觀察者的位置。
教學重點:體驗到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物體形狀是不同的。
教具準備:課件、玩具。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請學生仔細看大屏幕,根據照片來猜猜這是什么動物?
出示幾張動物的部分照片,學生猜測。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動物正面照片。
從部分圖片我們的確很難確定,當同學們看到前面就認出來了,是這樣的嗎?
剛才同學們看得都特別仔細、特別認真。用眼睛仔細、認真的看這就叫“觀察”。
二、授新課。
小朋友想一想:你坐在玩具小驢的哪一邊?
請一位學生站起來向全班學生說說?
結合學生發言,課件分別出示在不同面拍攝的玩具小驢的照片,讓學生進行描述,同時教師進行板書:前面、后面、側面。
為什么觀察的是同樣的玩具小驢,大家剛才說的卻不一樣呢?
結合回答,教師歸納: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觀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玩具小熊的形狀也就不一樣了。
下面咱們換換位置再觀察觀察。
現在你又看到玩具小驢的哪個面呢?這回和剛才看到的一樣嗎?
通過我們前面兩次的觀察,你發現了什么?有什么話想和大家說說嗎?
活動一:照片找位置。
老師出示一張照片,學生想一想:這張照片具體的觀察位置在哪兒?是在玩具小熊的什么面拍攝的?請學生用最快的速度站到玩具小驢的那個面吧!
活動二:跑動找位置。
老師拿出很多從不同位置拍攝的小驢照片,任選其中的一張,請學生根據照片想想拍攝的位置在哪兒,并快速的站過去。
剛才咱們不管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還是換了位置以后,都只能看到了玩具小驢的一個面。如果能讓每個小朋友全面地看到小驢的前后左右四個面,那才好呢!你們有什么好辦法能看到玩具小驢的前后左右四個面嗎?請大家開動你們聰明的腦袋想想吧!
四人換座位。
也可以把小驢轉一轉。
大家發現了:要全面的觀察物體可以圍著它轉,從四處看;也可以讓它給我們轉一圈來進行觀察。
如果是一些較大的物體,同學們想一想,那應該怎么辦呢?對于一些較大的、不能動的物體,我們就要站在不同位置,從不同角度觀察,才能看得更清楚、更全面!也就是說我們應該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擇觀察方法!
三、拓展運用激勵創新。
小亮他們也有一個玩具——恐龍,讓我們看看他們看到的是恐龍的那一面吧。
課件出示摞書的圖片。
看一看,你知道他們分別看到數學書的哪一面嗎?請小朋友拿出課本,自己動筆來連連線吧!
四、學生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到了什么?
五、教師總結。
今天我們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希望大家課后能夠處處留心觀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察和感受,做一個勤于思考的好孩子!
1、通過觀察實物,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2、通過觀察實物,能正確辨認從前面、上面和左面觀察到的一組立體圖形的位置關系和形狀。
3、在拼擺、觀察等數學活動中,提高推理能力、發展空間想象能力。
重點:能正確判斷從前面、上面和左面觀察到的物體或一組立體圖形的位置關系和形狀。
難點:當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的形狀時,體會看到的面數與物體的個數的不同。
多媒體課件、若干個相同的小正方體。
(一)導入新授。
師生交流后明確:由于觀察的位置不同,廬山呈現出千姿百態的景色。這里,詩人是從不同位置對實物進行觀察。
2、出示由若干個小正方體組合而成的'立體圖形。請學生猜猜是由幾個小正方體組合而成的,并說明理由。
師:看來要了解物體的真面目,只看一面是不夠的,如果用若干個相同的小正方體拼擺成立體圖形,在觀察中又會存在哪些特點?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觀察物體。
(二)探索發現。
1、教學例1。
(1)以4~6人為一小組,每小組有四個相同的小正方體。面對自己橫向連續擺3個小正方體,再在左邊第一個后面再擺一個。小組成員分別從前面、上面和左面進行觀察。
(2)各自用小正方形卡片擺出從三個角度觀察到的平面圖。
(3)小組交流,讓學生自主探索發現,歸納結果。
師:同一個物體,從不同的位置來觀察,得到的結果是怎樣的?
小組交流后,概括總結:同一個物體,從不同的位置觀察,觀察到的結果各不相同。
(4)即時練習:
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13頁做一做。學生獨立連一連,并交流反饋。
2、教學例2。
(1)課件出示教材第14頁例2的三組立體圖形'要求學生分小組分別擺出這三組立體圖形。
(2)擺好后每位同學從不同的位置去觀察,把看到的形狀記錄下來。
提問:從上面看3個物體,形狀相同嗎?從左面和前面看呢?小組交流后,指名匯報。
小結:從上面看這3個物體,形狀相同,從左面看,形狀也相同。但從前面看,形狀不相同。
(3)教師小結:從同一位置觀察不同形狀的立體圖形,得到的平面圖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4)即時練習。
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14頁“做一做”。
課件出示題目,讓學生擺一擺,看一看。
提問:這3個物體,從哪面看到的形狀相同?從哪面看到的形狀不同?小組交流后,反饋總結。
(三)鞏固發散。
擺一擺,看一看,連一連。
(1)學生獨立完成。
(2)小組內拼擺圖形,交流反饋。
(四)評價反饋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師生交流后總結:同一個物體,從不同的位置觀察,觀察的結果各不相同;從同一位置觀察不同形狀的立體圖形,得到的平面圖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五)板書設計。
同一個物體,從不同的位置觀察,觀察的結果各不相同;從同一位置觀察不同形狀的立體圖形,得到的平面圖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教學內容:人教版實驗教材第三冊67頁。
教學目標:1、正確辨別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2、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觀察到的物體形狀是不同的。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合作意識。
4、幫助學生樹立從小仔細觀察事物,認真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能從不同位置正確觀察物體的形狀,培養學生的實際觀察能力。
教具準備:課件玩具汽車等。
教學過程:
激發興趣。
1、談話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2、出示掛圖,請學生找出你認為不合適的地方。(學生匯報后評價)。
3、導入課題,要想成為一個優秀的偵探,必須要有非常敏銳的觀察能力。怎樣進行觀察呢?老師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學習觀察物體。(板書課題)。
1、讓學生在自己的位置上觀察桌上的小汽車。
2、引導學生說說(小組內)你看到的小汽車的部位。
3、操作:請同學們把你看到的部位畫出來。
4、展示一組學生畫出的圖形,指名學生判斷分別是誰畫的。
5、置疑:他們畫得都是汽車,可為什么畫得各不相同呢?除了我們剛剛從前、后、左、右去觀察汽車外,你還想從什么位置去觀察呢?(匯報、點評)。
6、拓展延伸:請小組長把水杯拿出來放在車頭的前邊,小組內互說水杯和汽車的位置關系,請一組學生匯報。
8小結: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結果是不同的。
1、投影顯示67頁例1圖,你能很快說出這些圖分別是誰看到的嗎?說說理由。
2、課件演示:偵探訓練營闖關活動。
這結課你有什么收獲?哪個學習小組表現的最好?
站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家里的物品,說給爸爸媽媽聽,你看到的是哪一部份?老師相信你一定說得非常好!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初步體會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要全面了解物體的特征,就需多方面、多角度觀察,并學會根據看到的形狀正確地判斷觀察者的位置。
2.使學生在觀察物體的過程中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感受局部與整體的關系,滲透全面觀察事物的辯證思想。
3.培養學生初步的傾聽習慣、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體驗到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物體形狀是不同的。
教學難點:
經歷從實際物體中抽象出簡單平面圖形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故事引入。
星期天,退休的張爺爺帶著他的小孫子歡歡、明明和外孫女晶晶去動物園看大象。一進大門,歡歡他們就把張爺爺拉到了象園,張爺爺說:“唉,我老了,走不動了,眼睛也看不清楚,就坐在門口等你們,這大象嘛,還是你們看了之后說給我聽吧!”“好的,好的!”三人連忙答應向大象園跑去。
歡歡急急忙忙走到了大象的前面看了看,向爺爺喊道:“爺爺,爺爺,大象啊有兩個大大的眼睛,一個長長的鼻子,兩只耳朵像兩把大扇子?!?/p>
明明跑到了大象的后面大聲地說:“爺爺,大象就像是兩根柱子頂個門,門上有根擺來擺去的長鞭?!?/p>
晶晶不急不忙,走到大象的側面說:“外公,其實大象就像是四根柱子上有座墻壁?!?/p>
“哎呦呦”張爺爺說:“乖孩子們,你們都把我弄糊涂了,據我所知,大象長得都差不多,怎么會不一樣呢?”
提問:孩子們,他們看到的都是大象,為什么他們向爺爺介紹得不一樣呢?
你能說說他們分別是從哪那一面觀察的嗎?(板書:前面后面側面)。
掲題:雖然都是大象,但因為觀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狀也就不同,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觀察物體。(板書:觀察物體)。
二、組織活動,引導觀察,構建新知。
(1)本位觀察1。
談話:(出示玩具水杯)這是什么?生1:水杯(杯子)。
師:對了,這是水杯,
首先我們觀察一下水杯。
指到主體部分,這是水杯的身子我們可以稱之為杯身。
指到把手,這是水杯的杯把。
生1:……生2:……生3:……。
師:非常好,現在請孩子們仔細觀察,你站在水杯的哪面,看到了水杯的什么?
生1:……生2:……生3:……。
(2)換位觀察1:。
請孩子們記住你剛才看到的杯子的樣子記在腦子里,相對的兩組孩子交換你們所站的位置,指導其中的一組孩子換位,其他孩子跟著換位。
換位要求:安靜、快速。
現在孩子們再次觀察水杯,你看到了水杯的什么?和剛才看到的有區別嗎?
生1:看到了水杯的身子和把手,但杯身和把手位置和剛才看到的相反。
生2:我看到的也是杯子的側面,我這次只看到了杯身,沒有看到杯把。
生3:我看到的也是杯子的側面,我這次只看到了杯把,沒有看到杯身。
師:閉上眼睛,想想前后兩次觀察的區別。
(3)本位觀察2。
生:看到把手像一條線,同時也看到了杯身。生2:我只看到杯身。
師:為什么你沒有看到把手?
生:當我正對杯子的時候,杯身擋住了杯子的把手。多請幾個孩子來說。盡量讓孩子把話說完整,描述清楚。
(4)換位觀察2。
生:想。
生1:……生2:……生3:.....
通過剛才的學習,孩子們對觀察物體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我們來做個游戲,好嗎?
(5)游戲,搶位置。
師:孩子們,想做游戲嗎?
生:想。
師:好,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用剛才學習的知識做一個找位置的游戲。師宣布游戲規則。
出示杯子的方位圖,請孩子迅速找到能看到這個圖形的位置。(依次出現四幅從前面、后面、左側面、右側面看到的圖形。)。
師小結游戲過程。
三、鞏固練習。
學生獨立思考完成。
抽學生匯報完成情況。
2、獨立完成數學書例題1。
(1)學生獨立完成。
(2)學生匯報完成情況,并說理由。
四、活動。
1、請一個孩子當小攝影師完成攝影工作。
師:這個叔叔在干什么呢?生:照相,攝影。(課件出示攝影圖)。
生:正面的照片要站在正面照,后面的照片要在后面照,側面的照片要在側面照。
請上一個小模特,再請一個孩子當小攝影師,按剛才提出的要求完成照片,看他的位置是否正確??梢远嘧寧讉€孩子來扮演這個角色。
2、說一說,以下這些照片是在哪面照的?
出示孩子們熟悉的班主任照片,讓學生說說是從哪面拍攝的。
五、小結。
師:說一說,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請學生起來談談自己的收獲。
師用張珂老師的課堂實錄最后一段話來啟示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做一個有心人。
1、正確辨認從上面、前面、左面觀察到物體的形狀。
2、觀察物體有訣竅,先數看到幾個面,再看它的排列法,畫圖形時要注意,只分上下畫數量。
3、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個物體,所看到的圖形有可能一樣,也有可能不一樣。
4、從同一個位置觀察不同的物體,所看到的圖形有可能一樣,也有可能不一樣。
5、從不同的位置觀察,才能更全面地認識一個物體。
1、一年有12個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是大月,有31天;四、六、九、十一月是小月,有30天;二月平年有28天,閏年有29天。
2、全年天數:平年有365天,閏年有366天。
3、判斷平年、閏年:a)年份能被4除盡而沒有余數的是閏年,有余數的為平年;。
b)整百整千的年份要能被400除盡才是閏年。
4、比年大的時間單位是世紀,1世紀=100年。
5、用24時計時法表示:a)上午時間直接讀出鐘面上時間即可;。
b)下午的時間在鐘面上所指時間的基礎上加上12小時。
(b)頭尾都不算:結束時間-開始時間-1。
(c)頭尾算其一:結束時間-開始時間。
1mm一般指長度單位。
mm指毫米,是長度單位。長度單位是指丈量空間距離上的基本單元,是人類為了規范長度而制定的基本單位。其國際單位是“米”,符號是“m”。常用單位有毫米、厘米、分米、千米、米、微米、納米等等。長度單位在各個領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mm也是降雨量單位。降雨量是指在一定時間內降落到地面的水層深度,單位用毫米表示。通常說的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一般以日降雨量衡量。例如:小雨指日降雨量在10毫米以下,暴雨降雨量為50至99.9毫米,特大暴雨降雨量在250毫米以上。
2長度單位簡介及換算。
分米(dm)、厘米(cm)、納米(nm)等,長度的標準單位是“米”,分米dm,米m。毫米mm,厘米cm,用符號“m”表示。
1里=150丈=500米。
2里=1公里(1000米)。
1丈=10尺。
1丈=3.33米。
1尺=3.33分米。
張老師上的《觀察物體》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數學二年級上冊的一個獨立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已掌握了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關系的知識后來學習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能判斷出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得到的形狀,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如果就按目標設計教學,就會顯得單調,學生也不會得到持續發展,也不符合“課標”精神。于是張老師精心、巧妙設計,創設有趣的教學情景,將課堂教學升華、拓展,推向高潮。
下面我就來講幾點我的兩點想法:
一、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素材,創設情境,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察。
學生對熟悉的、感興趣的內容,就會全身心地投入,主動參與其中。尤其是在教學的一開始如果老師創設了一個有趣、生動的情境,緊緊地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那么這節課也就成功了一大半。所以張老師選擇了自己的一段錄象讓學生感到很新奇,把他們的眼球一下子吸引了過來。
不光是創設的情境抓住了孩子們好奇、好強、愛動手等心理特點,而且張老師在語言上也很有符合低年級孩子的口味。例如:在揭示桌上是什么東西的時候,張老師是這樣問的“猜猜我們桌上的小客人是誰呢?”再后來在你坐的位置上觀察小熊,然后“悄悄地告訴小熊你坐在小熊的哪個位置?”……里面的“小客人、悄悄地”就象是講故事、玩游戲一樣??梢哉f張老師很善于抓住低年級學生的心理,使學生在愉悅、主動的情景中掌握了知識,建立了空間觀念。更加注意了語言等方面一些細微的地方。而且這些情境也確實有效、可行的。
二、讓每一孩子都得到了充分得活動。
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建立抽象的方位知識、識圖方法是非常困難的。如果光靠傳授、講解學生很難建立三維空間方位的概念和知識。教師改變了傳統教學單一傳授的方法,而是舍得花時間、空間給學生去觀察、去展示、去評析。這樣做學生得到的知識才是真實的、完整的、生動的、牢固的。
不一樣,老師進行了“換位置”游戲,再說說你看到了什么?甚至到最后,老師讓學生動手用照相機拍攝他們所看到的威尼小熊。當展示到電腦上,孩子們不得不承認四個方向的小朋友看到的小熊確實是不一樣。
通過展示、交流、評析過程中,終于獲得了關于“觀察物體方法、方位知識、識圖方法“等綜合性、整體性的知識。
下面我再講一些自己的意見:這節課中張老師有一題是四個小朋友從四個方向觀察一個水壺,然后把壺的照片和四個小朋友連一連。張老師讓學生觀察以后說一說就過去了。我覺得壺的前后面很容易,但要弄清壺的左右面卻是比較難的。所以這里我覺得換一種形式更好??梢宰尯⒆佑弥w動作來演示給自己組的其他小朋友看,然后再用電腦顯示旋轉的茶壺,校對。這樣更有利于學生的理解。
加入了游戲,還有孩子們的肢體語言,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知識。學生通過肢體的表現,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解決了問題,不僅獲得了知識,更重要是獲得了學習的快樂。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從現實生活中發現角、抽象角的過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2、在操作活動中感知角的大小與兩邊張開的大小有關,會直觀比較角的大小。
3、讓學生認識直角,能在物體的表面找出直角。
4、形成角的正確表象,促進學生空間觀念及抽象思維的發展,感悟抽象的數學方法。
教學重點:
幫助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而與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請學生仔細看大屏幕,根據照片來猜猜這是什么?(出示冰箱照片)學生猜測。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學生相應的照片。
再猜猜(出示捐款箱圖),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
你們要是看見哪個面的照片你就能猜出來呢?
剛才同學們看得都特別仔細、特別認真。用眼睛仔細、認真的看這就叫“觀察”。
二、授新課。
請一位學生站起來向全班學生說說?
結合學生發言,讓學生進行描述,同時教師進行板書:前面、側面。
為什么觀察的是同樣的玩具小熊,大家剛才說的卻不一樣呢?
結合回答,教師歸納: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觀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玩具小熊的形狀也就不一樣了。
活動一:照片找位置。
請學生用最快的速度找到那個面,并連一連吧!
剛才他們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都看到了茶壺的一個面。如果能讓小朋友全面地看到茶壺的上下兩個面,那才好呢!你們有什么好辦法能看到它的上下兩個面嗎?請大家開動你們聰明的腦袋想想吧!請看幻燈片試一試3中的(2)。
大家發現了:要全面的觀察物體可以圍著它轉,從四處看;也可以讓它給我們轉一圈來進行觀察。如果是一些較大的物體,同學們想一想,那應該怎么辦呢?對于一些較大的、不能動的物體,我們就要站在不同位置,從不同角度觀察,才能看得更清楚、更全面!也就是說我們應該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擇觀察方法!
三、拓展運用激勵創新。
老師準備了一些練習題,大家一起拼一拼。
課件出示圖片。
看一看,你知道他們分別看到木箱的哪一面嗎?
請小朋友積極動腦,猜一猜吧!
學生小結這節課我們學到了什么?
四、教師總結。
今天我們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希望大家課后能夠處處留心觀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察和感受,做一個勤于思考的好孩子!
二年級上冊從不同角度觀察實物,從不同角度觀察立體圖形(積木)。
四年級下冊從3個不同的位置觀察同一個幾何組合體,看到的形狀不同。
從3個位置觀察3個不同的幾何體的內容,讓學生發現在某一個位置可能看到3個物體的形狀會一樣,為以后學習逆向思考作鋪墊。
五年級下冊根據給定的觀察到的一個面的形狀,擺出4個、5個小正方體的立體拼搭形狀,使學生感受到:從一個角度觀察到的形狀,不能確定立體圖形形狀;隨著所用小正方體塊數的.增多,拼搭出的不同形狀的立體圖形數量也增多。
給出三個方向觀察到的圖形,讓學生擺出所觀察的圖形。使學生感受到從三面觀察才能確定立體的形狀。
1、使學生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幾何組合體的形狀。
2、認識到從同一位置觀察不同的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3、通過觀察、操作、想象、判斷等活動,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4、在觀察、操作和驗證等過程中,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能在“搭一搭”的具體活動中,用拼擺小正方體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與結果。
6、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重點:
1、使學生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幾何組合體的形狀。
2、認識到從同一位置觀察不同的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難點:
通過觀察、操作、想象、判斷等活動,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1、學生經歷探究物體與圖形的形狀、位置關系和交換的過程,初步體會到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2、學生會辨認簡單物體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到的形狀,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豐富學生對現實空間和圖形的認識,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4、感受數學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1、初步體會到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2、辨認簡單物體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到的形狀,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體會到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實物,不同角度觀察到的圖片。
教師:小朋友你們喜歡聽故事嗎?今天老師先給你們講個《盲人摸象》的故事。
學生交流。
[設計意圖]:學生喜歡聽故事,教師用故事引入,引發學生的討論,從而使學生理解要全面地了解一個物體各方面的特征就要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感受局部和整體的關系,激發學習的.興趣。
1、教師:小朋友剛才你們都說的非常好,每個小組都發給你們一個獎品,趕快打開看看吧。(學生的獎品有玩具小熊、鬧鐘、模型等)。
仔細觀察你們桌上的獎品,你看到了獎品的哪一部分?跟你小組的同學說說。
3、全班交流匯報。
請各小組選一名代表說一說你們組的同學看到的各是獎品的哪一部分?
4、各小組輪流說一說,說完之后,讓學生把獎品變換位置,再依照上述過程仔細觀察一次,然后再在小組中說一說。
5、引導探究,深入理解。
出示p67頁上的恐龍圖:這是小亮、小紅、小明三個小朋友看到的獎品的部分。你能很快說出這些圖分別是誰看到的嗎?并說說理由。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親身感受、小組合作交流,知道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結果是不同的。在此基礎上判斷三個圖分別是誰看到的,使學生很容易由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1、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完成“做一做”中的活動。
2、出示不同的物體,請學生分別說一說從前、后、左、右看可以看到哪一面?
3、出示不同位置的圖片,請學生說一說哪幅圖分別是誰看到的?
[設計意圖]: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學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在不同位置看到的物體的樣子,在學生的頭腦中進一步加深印象。在形式多樣的知識應用中體驗成功。
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你認為哪位同學表現,好在哪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初步學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體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可看到不同的視圖,并初步學會根據視圖判斷觀察者的位置。
2、通過觀察、比較、辨認、想象等活動,發展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3、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過程:
一、觀察照片,激活相關的生活經驗。
1、談話引入,觀察照片。
小朋友,你們喜歡拍照嗎?老師這兒有兩張照片,你知道是拍的哪兒嗎?(在屏幕上依次打出兩張分別從教室的前后拍的照片,讓學生進行辨認,仔細看看它們有什么不一樣。)。
2、想一想:拍的是同一個教室,為什么照片會不一樣呢?(啟發學生想象拍攝者的位置。)。
3、得出結論:同一個教室,站在不同的位置,從不同的角度去拍,得到的照片是不一樣的。
二、觀察實物,親身體驗從不同的角度可看到不同的視圖。
1、給小熊拍照。
(1)指導拍照方法:請小熊坐在課桌中央,讓學生用雙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搭一個框來表示相機,用這個相機去給小熊拍照,看清楚了就拍下來。
(2)實地拍照:
先自己選一個喜歡的角度給小熊拍一張照片,想一想這張照片拍出來會是什么樣子的,把它印在自己的腦子里。
再變換角度,從小熊的前、后、左、右不同的位置給它拍幾張照片。想一想這些照片拍出來又會是什么樣子的,把它們都印在自己的腦子里。
(3)辨認照片:在屏幕上依次打出在小熊的前、后、左、右拍的照片,請學生判斷是在什么位置拍的,就站到相應的位置去。當學生辨認左、右兩邊拍的照片出現困難時,引導學生到小熊的左、右兩邊再次進行觀察,比一比這兩個角度拍出的照片到底有什么不一樣。特別提醒學生注意看清小熊的臉是朝哪邊的。經過再次觀察和比較,讓學生重新做出判斷,并站到相應的位置去。
2、給小貓拍照。
(1)出示4位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給小貓拍照的場景及4張不同的照片。請學生判斷這些照片分別是誰拍的嗎?在書上連一連。
(2)核對結果。
3、觀察茶壺。
(1)請組長拿出一把茶壺,按老師指定的朝向放在課桌中央。
(2)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仔細觀察,并把每次看到的樣子記在腦子里。
(3)在屏幕上打出四位同學分別從前、后、左、右觀察茶壺的場景,并出示四種不同的視圖,請學生判斷它們分別是誰看到的,在書上連一連。
(4)小組內交流,全班評議并核對結果。
4、觀察茶壺和茶杯。
(1)請組長再拿出一個茶杯,放在茶壺旁邊。
(2)引導學生在自己的位置上觀察它們的位置關系。
(3)在小組內互相說說從自己的位置看,茶杯在茶壺的哪一邊。
(4)請一組學生匯報觀察結果。討論:4個小朋友看到的一樣嗎?為什么會不一樣?
5、反思總結,加深體會。
(1)剛才我們一起觀察了一些物體,想一想,我們是怎樣進行觀察的?
(2)在觀察物體的過程中,你發現了什么?
三、觀察圖片,想象不同角度看到的視圖。
1、出示一張大樓的照片,說明:這是一幢長方體的大樓。
2、引導學生想象:從大樓的前、后、左、右去觀察,分別會看到什么樣子呢?
3、在小組內互相說說想象的結果。
4、出示四張圖片,請學生判斷分別是在哪個位置看到的。
四、拓展延伸,引導學生課后繼續觀察。
你還想觀察些什么?請同學們課后自己再找一些物體,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看看會看到那些不同得樣子?把你看到的結果和同學交流交流。
[總評:本課的設計突出了以下兩個方面:
1、精心設計學生的活動,讓學生在實際觀察中逐步學會觀察的方法,積累活動經驗。
設計者通過認真鉆研教材,在準確把握教材的編寫意圖和教學要求的基礎上,對學生的活動作了精心設計?;顒拥男问搅η笞龅缴鷦踊顫?,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每一次觀察力求做到目的明確,反饋及時,并盡可能讓學生人人參與,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實實在在的體驗。
2、立足于用好教材,尊重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情景中學會第幾排第幾座、第幾層第幾號、第幾組第幾個等方式描述物體所在的平面位置,或根據平面位置確定物體。
2、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
3、使學生體會生活里處處有數學,產生對數學的親切感。
教學重點,難點:使學生在具體情景中學會第幾排第幾座、第幾層第幾號、第幾組第幾個等方式描述物體所在的平面位置,或根據平面位置確定物體。
教具準備:掛圖、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老師想和我們小朋友一起去參觀動物學校,你們高興嗎?
二、教學例圖。
1、出示例題圖,組織學生觀察。
看看小動物們正在干什么呀?(小動物們正在排隊做操)。
師:小猴告訴我們它站在第1排第1個。小熊告訴我們它站在第2排第3個。
小朋友,你們能說說他們告訴我們的是什么呢?(位置)。
2、課件演示:小兔在第幾排第幾個?
(詢問:怎樣數到第4排的,怎樣數到第2個的?)。
師:看來小動物排隊做操都有自己的位置,而且都用第幾排第幾個來表示。
3、課件演示:你能說出其它小動物的位置嗎?
(選2個-3個小朋友自由選擇小動物說說位置)。
4、同桌之間相互交流說一說小動物的位置。
三、教學試一試。
小朋友,小動物做操有它們的位置,那么我們坐在教室里有沒有自己的位置呢?
1、師給小朋友明確一條為一組。
2、直接指名某個學生讓其他同學說出他的位置。
(如果有錯,讓學生幫助改正)。
詢問:第5組是怎樣數的?第3個是怎樣數的?
3、請學生交流自己的位置(老師組織學生集體交流)。
4、師:今天老師發現第幾組第幾個小朋友上課真認真,誰能告訴老師他叫什么名字?
5、你還可以怎樣說?
四、鞏固練習。
下面我們去看看小動物的家。
1、多媒體演示內容為:書本85頁想想做做的第1題的前半題。
(1)讓學生根據書本所給的信息我住在第2層第3號來確定怎樣數第幾層第幾號。
(2)小朋友你們想去小動物的家玩玩嗎?那我們先一起來認識一下他們的家住在什么地方。
選幾只小動物讓學生說說他們分別住在第幾層第幾號?
(小朋友說到哪一個就點擊哪個小動物,課件會顯示你是否說的正確)。
如果有錯,請其他小朋友告訴他怎樣數第幾層第幾號。
(3)小朋友,老師家的門牌號是403,說說就是第幾層第幾號?并在圖中找出相應的位置。
2、多媒體課件演示書本85頁想想做做的第1題的后半題。
(1)讓學生根據書本所給的信息第一層第二本是《新華詞典》,來確定怎樣數第幾層第幾本的。
(2)然后讓學生說說《成語詞典》、《數學家的故事》分別放在第幾層第幾本。
3、先引導學生觀察圖片,找到電影院座位的特殊規律,然后討論交流怎樣才能很快找到座位。
引導學生明確座位一般是單號在一邊,雙號在另一邊。
讓根據所給的提示知道怎樣來數第幾排的。
4、多媒體課件演示書本85頁想想做做的第3題。
(1)按要求擺一擺:讓學生自己說說根據信息你知道了什么?
(先同桌之間進行交流,在集體交流,最后一起總結得出數第幾排是按從下往下的順序來數的,數第幾個是按從左往右的順序來數的。)。
(2)4人小組合作,一個學生說其他同學擺。
(3)然后再請幾位小朋友到上面來通過課件操作,下面的學生說擺在什么位置,上面的同學操作!
五、全課總結。
教學目的:
1.進一步經歷觀察的過程,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2.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
3.借助動手操作,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同伴合作意識。
4.聯系生活實際,體會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
教學重點:在實際的觀察活動中,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教學難點: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
教具準備:多媒體。
學具準備:方格紙。
教學過程:
一、問題回顧、再現新知。
1、談話引入復習內容。
2.出示復習目標。
(1)進一步經歷觀察的過程,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2)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
3.出示復習指導。
請同學們認真想一想我們小學階段所學習過的觀察物體的知識,思考:
(2)如何正確辨認從不同方向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
(3)如何根據從正面、側面、上面所觀察到的平面圖形還原立體圖形?
(可舉例說明)。
(5分鐘后匯報復習收獲,看一看哪一位同學匯報的最好)。
4.想一想。
學生根據復習指導的提示進行獨立整理復習。
5.說一說。
各小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其他小組補充說明。匯報時有的可根據對知識的理解,自己的經驗舉例說明;有的可能用不同的方法整理出相關的知識。
二、分層練習,鞏固新知。
通過同學們剛才的匯報,看來同學們收獲都很多,下面就利用你們所復習到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多媒體出示:
1.基本練習,鞏固新知。
2.綜合練習,應用新知。
3.拓展練習,發展新知。
(1)。
(2)。
三、全課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新的收獲?對自己的學習滿意嗎?對老師想說什么話?
生1:我又熟練的知道了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生2:我進一步知道了要正確畫出自己看到立體圖形的形狀,首先要認真觀察,看看哪些小正方體是隱蔽的,是看不到的,哪些是能看到的,畫好了之后還要進行對照。
生3:我又明確了根據平面圖形還原立體圖形的關鍵是找到隱蔽的小立方體。
看來同學們這節課收獲都很多,下面就利用所復習到的知識考一考大家。
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觀察物體第一課時搭一搭(從三個不同的方向觀察物體)(p78~79)。
觀察物體是小學階段空間與圖形領域中的重要內容,以觀察物體為載體,不斷的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整套教材在不同年級分層次的安排了觀察物體的內容,一年級觀察物體要求學生從兩個方向觀察單一物體的形狀;二年級觀察物體要求學生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三年級時要求學生能夠從三個不同方向觀察小正方體搭成的立體圖形的形狀;四年級時學生要掌握從不同方位觀察物體;(五年級沒有安排相關內容)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經歷過觀察物體或由3個、4個小正方體搭成的立體圖形,能辨認從正面、右面、上面觀察到的物體和立體圖形的形狀,并根據觀察到的平面圖形還原物體和立體圖形。本課的內容是在前面基礎上的進一步發展,學生對5個小立方體組合進行觀察,數目上雖然只增加1個小正方體,但形式上是更加多樣的變化,各種拼擺組成的立體圖形的形狀也會各不相同,它們的視圖有時相同、有時不同。如果學生理解這一點,他們的空間觀念和數學思考水平都能得到進一步發展。要求也由原來的觀察、辨別提高到動手畫出草圖和能根據從正面、上面、左面觀察到的平面圖形還原立體圖形,其中還包括根據給定的兩個方向觀察到的平面圖形確定搭出這個立體圖形所需要正方體的數量范圍。教學時要著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材設置了搭一搭的情景,包括兩項比賽,第一項比賽是由觀察到的5個小正方體組合,畫出從正面、上面、左面觀察到的平面圖形。學生已經積累了比較豐富的觀察物體的經驗,能夠獨立完成畫圖任務,以比賽的方式呈現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二項比賽是根據從兩個不同方向看到的圖形,搭一個用5個小立方塊組成的立體圖形。評判那個是正確的。引導學生在觀察、對照的基礎上找出正確的立體圖形。并通過試一試中的題目讓學生進體會根據從兩個不同方向看到的圖形,不能確定立體圖形的形狀,只能確定達成這個立體圖形所需要的正方體的數量范圍。練一練安排了鞏固畫圖和確定搭立體圖形范圍的練習。
1.能正確辨認從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5個小正方體組合)的形狀,并畫出草圖。
2.能根據給定的兩個方向觀察到的平面圖形的形狀,確定搭成這個立體圖形所需要的正方體的數量范圍。
3.能根據從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平面圖形還原立體圖形(5個小正方體組合),進一步體會從三個方向觀察就可以確定立體圖形的形狀。
1.能根據從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平面圖形還原立體圖形(5個小正方體組合)。
2.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兒童隨著空間觀念的積累,可以逐步形成空間想象力,為目前和以后的學習奠定必要的基礎。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經歷過觀察物體或由3個、4個小正方體搭成的立體圖形,能辨認從正面、右面、上面觀察到的物體和立體圖形的形狀,并根據觀察到的平面圖形還原物體和立體圖形。經過課前了解發現學生掌握空間與圖形領域的知識比較扎實,對新知接受能力較強并且學習熱情高漲。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對周圍的事物充滿好奇,兒童有一種與生俱來的,以自我為中心的再創造活動方式。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適合開展從三個不同的方向觀察物體的課題。
課件、正方體積木、方格紙。
(一)談話引入新課。
談話交流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組織學生進行比賽畫圖,讓學生獨立觀察由5個小立方體組成的立體圖形,并畫出從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形狀,看誰做的又好又快。
2.按從兩個不同方(上面、正面)向看到的圖形,搭一個用5個小立方塊組成的立體圖形。請你評判那個是正確的。
3、為什觀察立體圖形后要從3個不同方向畫出平面圖形?有什么作用呢?引發學生思考并展開三次小組合作搭一搭的活動尋求發現。
a.老師出示從上面看到的平面圖形。生動手搭一搭。
b.老師出示從上面看到的平面圖形、從左面看到的平面圖形。生動手搭一搭。
c.引導學生發現:如果再知道從正面看到的形狀就可以還原立體圖形。老師再出示從正面看到的形狀。生動手搭一搭。
教師小結:根據給定的兩個方向觀察到的平面圖形的形狀能確定搭成這個立體圖形所需要的正方體的數量范圍,根據從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平面圖形能還原立體圖形。
4.教師出示從三個不同的方向觀察物體的平面圖形讓每一位同學獨立還原立體圖形。小組內訂正。
5.教師出示從三個不同的方向觀察物體的平面圖形讓想象立體圖形的樣子。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四)全課小結,反思提升。
師生共同總結在知識與情感兩方面的收獲。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kouhaodaquan/25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