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計劃是教師根據教學大綱和學習目標,確定教學內容和安排教學進度的重要文件。通過以下的教學工作計劃分享,相信大家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該項工作的要求和方法。
教學目標:
1.借助情境圖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引入求幾個相同加數和的計算。
2.借助相同加數連加的計算,體會乘法的意義。
教學重點:
讓學生經歷幾個相同的數相加的學習過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
教學難點:
根據圖意列出相應的加法算式,體會乘法的意義,體現算法多樣化。
教學方法:
談話法,講授法。
教學教具:
課本、電腦,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魔術表演嗎?
生:喜歡。
師:今天我們一起去看看精彩的魔術表演吧。
(出示主題圖)。
二、新授,解決問題。
1、初步感知畫面。
師:多神奇的魔術表演啊,你都看到了什么?同學們這里會也藏著很多奇妙的數學知識,不信大家仔細的觀察一下。
2、提問題。
一共有多少朵花?一共有多少條魚?一共有多少個燈籠?
3、解決問題。
師:小朋友們很了不起,提出了這么多有價值的數學問題,誰來解決第一個問題?
生:2+2+2=6(朵)。
第二題:4+4+4+4=16(條)。
第三題:3+3+3+3+3+3=15(個)。
師:同學們說得不錯,請同學們觀察一下這幾個算式,你發現有什么特點?
生:都是連加。
生1:加數相同。
師:對每一題的加數都相同。2+2+2是幾個2相加?
生:3個2相加,(依次說出后幾個算式。)。
師:請同學說一說20串燈籠的個數,怎么寫算式?
生動手寫:3+3+3+3……。
師:你覺得寫起來怎么樣?
生:很麻煩。
師:怎么就不麻煩了?
生:用乘法。
師:你真愛學習。這個內容我們在下節課里學。
三、鞏固練習。
1、出示圖:生說,師判斷。
2、出示圖:師說題意,生填寫,集體訂正。
四、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你知道了什么?你覺得自己的表現怎么樣?
五、布置作業。
提前預習下一課。
板書設計:
乘法的初步認識。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把教學重點放在了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上,引出多種不用的解決方法,然后著重認識幾個幾連加。引導學生充分經歷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這樣對學生思維的發展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都是非常有益的。
教學目標:
1、借助分物活動,回顧并進一步理解除法的意義,感受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認識除法豎式,掌握其書寫形式,了解除法豎式各部分的意思。
2、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激發學習興趣。
3、提高學生分析觀察、推理、判斷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重點難點:
體會除法的意義,學會用豎式計算的方法。
教具準備:
課件。
學具準備:
小圓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淘氣和笑笑正在分蘋果,他們遇到了一個數學問題,我們去幫幫他們,好嗎?(大屏幕出示主題圖)觀看主題圖,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根據信息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學生提問題。
二、學習新課,合作探究。
2.算一算、議一議。小組合作。在小組內討論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3、學生在小組內說一說,小組匯報。
a組、利用數數的方法,一盤:6個,兩盤:12個,三盤:18個??梢岳檬种械男A片擺一擺,在實物投影上展示擺小圓片的過程。(直觀展示給學生。)。
b組、利用減法的方法:18-6-6-6=0。
c組、利用乘法口訣:三六十八。
d組、利用除法豎式的方法。
4、小組派兩名同學,到黑板,一名演示豎式計算過程,一名講解,每一部分表示什么?
5、結合學生板書,教師補充,強調豎式的書寫順序:先寫除號,再寫被除數,最后在左側寫除數,商要和被除數的各位對齊。強調除法豎式每一部分表示的意思。
6、指明說一說除法豎式每部分的意思,同桌同學練習說一說。
18÷2=63÷9=。
三、學中做。
學生練習在小組內說一說除法各部分分別表示什么?
2、完成圈一圈,填一填。
3、()里能填幾?
3×()258×()367×()29()×736。
4、小黑板出示:錯題解析。
四、質疑。
同學們對本節課的內容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嗎?
五、課堂檢測。
8÷4=64÷8=81÷9=。
集體訂正答案,好的提出表揚。
六、總結本課。
同學們,在本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板書設計:
分蘋果。
18÷6=3(盤)。
豎式。
先寫除號,再寫被除數,最后寫除數,商和被除數個位對齊。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認讀本課10個生字,學會書寫10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結合具體語言文字了解課文主要內容。了解作者為什么要敬畏漢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方塊字所營造出的神秘意境;感受詩歌中文字創造的奇跡;理解方塊字的含藏不盡的意蘊。體會作者對中國語言文字熱愛的感情。
課前準備:學生課前預習,認讀生字詞,教師準備生字詞卡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由文章題目入手,引發學生思考:“敬畏”是什么意思?“敬畏”是“敬重、畏懼”的意思。為什么作者會對祖國的語言文字有一種“敬重又畏懼”?帶著疑問學習課文。
二、初讀課文。
1、認真讀課文,解決生字障礙。
2、利用生字詞卡片,了解學生認字的情況。
3、利用多種形式幫助學生理解詞語。
告誡:警告勸戒。
積淀:積累、沉淀。
杳無人影:空曠遼遠得不見人影。
意蘊:內在的意義、含義。
言簡意賅:言語簡單而意思概括。
渲染:國畫的一種畫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畫面,以加強藝術效果。
氣象萬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種多樣,非常壯觀。
三、深入課文。
1、教師引導學生再讀課文,把握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寫出自己的對“字”的敬畏之情的。
第一部分(1)由疑問開始,引起下文的追溯。
第二部分:第(1-3)自然段,寫小時候大人的影響——“敬惜字紙”。
第三部分(5-9):自然段,寫自己是如何一步步感受中國文字的神奇的生命力的。
(5)回憶小時候讀《聊齋志異》的情景,初步感受方塊字的神奇。
(6-8)回憶自己讀古詩的經歷,感受方塊字創造出的奇跡。
(10)寫自己對中國文字的認識。
第四部分(11):總結全篇,寫出自己對方塊字地深刻感悟:漢字,在我的眼力是有生命的。
2、抓住重點語句,逐層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
a:第二、三、四自然段中,對于“敬惜字紙”的意思適當介紹相關的背景知識來理解。(中國民間一直有“敬惜字紙”的傳統。過去在私塾的房前有一個磚砌的池子,里面豎著一塊木牌,上面寫著“敬惜字紙”四個字?!白旨垺本褪怯凶值募?,不管是手寫的,還是印刷的,都不能隨手亂扔。因為紙上有了字,就具有了神秘的力量,“凡人”須尊敬這種“神秘”的力量。這種態度現在看來當然是不完全可取的,但它也反映了先人對文字的一種敬重:漢字是文化的載體,對漢字的敬重也是對文化的一種敬重?!皞}頡造字,驚天地泣鬼神”、“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钡仍娋湟卜从吵龉湃藢τ跐h字的敬畏。)。
b:學習第五自然段,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讀書經歷談一談:讀書時你有沒有過身臨其境的感受?讀什么書時,你曾隨著作者一起哭過?笑過?恐懼過或輕松過……然后再來深入體會作者的感慨:“方塊字啊,你不是神仙,用得好,你也具有呼風喚雨的本領啊?!?/p>
c:聯系全篇內容和自己的學習實際理解為什么作者說:“漢字,在我的眼里是有生命的?!?/p>
四、記憶字型,指導書寫。
1、認讀本課的生字詞卡片,組詞,并說句子。
2、小組討論如何記憶字型,如何把字寫好看。
3、重點指導形近字和同音字的區別。
發散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暢所欲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讀懂詞語,為下一步分析課文打下基礎。
對學生的概括能力進一步進行鍛煉,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有層次的思考。
運用多種方法理解生字詞。
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充分調動他們的經驗世界、情感世界和想象世界,產生共鳴。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本課10個生字,掌握10個要求會寫的生字。
2、通過朗讀、默讀、瀏覽等形式實現在語文課堂上的以讀促思、以讀促悟、以讀促情的理念。
3、結合具體語言文字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知道作者“敬畏”的是什么,體會作者對中國語言文字熱愛的感情。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知道作者“敬畏”的是什么。
教學難點:為什么說漢字是有生命的?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游戲激趣,揭示課題。
師:今天我非常高興和()小學的同學們一起上這節語文課。在上課之前我們先來做個互動游戲。
(出示漢字:詩)看到這個字你想到了什么?(具體的詩人和詩句)。
(出示漢字:美)這個字又讓你有什么樣的感受?(學生各抒己見)。
師:看來大家對這兩個漢字的感受各不相同,有個叫喬傳藻的作家也和我們一樣,對漢字有著獨特的感受。他不僅了解漢字,還認為字是值得敬畏的。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理解課題。
師指課題:誰能說一說“敬畏”是什么意思?
(敬畏:敬重畏懼)。
2、師:我們通常會對誰有敬畏之情呢?
生:自由回答(老師、父母等)。
師引導:字不是有生命的人,卻讓我們敬畏,說明——字也是有生命的。那么小小的漢字為什么會是有生命的呢?讓我們打開書,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學生朗誦全文。
3、指名讀課文,解決疑難問題。
師:請大家邊讀邊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讓我們來共同解答。
預設不懂的問題:詞語類:震懾、含蓄、言簡意賅、告誡、不絕如縷、杳無人影、氣象萬千等。
其他類:蒲松齡與《聊齋志異》,唐詩《聽張立本女吟》幾個晦澀難懂的句子等。
4、請同學們再來快速瀏覽課文,邊讀邊想:作者通過哪些事寫出了漢字是有生命的?
引導回答:鄉俗和讀書。
三、研讀2——4自然段,感受鄉俗帶給“我”的對漢字的敬畏。
思考:在鄉俗中你從哪感受到漢字是有生命的?(結合第2自然段理解)。
(幻燈出示:敬惜字紙的圖片)。
預設問題:1、其中的哪幾個詞句讓你覺得人們對漢字十分敬畏?
2、聽著老人們的告誡,望著化為青煙的字跡,你心中會想到些什么?生自由回答(師引:被燒了的字要去哪里呢?要住到天上去。)。
(幻燈出示第三自然段,指名讀。)。
(師引:字為什么有資格住到天上去?)。
結合“神圣”一詞,體會漢字是有生命的。
指名帶著敬畏的語氣讀出這些有生命的文字(第三自然段)。
總結:“敬惜字紙”的鄉俗,讓我感受到了字的神圣,產生了對字的敬畏之情,讓我知道了漢字是有生命的。從此開始了探尋方塊字奧秘的歷程。
第二課時。
師生共同回顧。
師:通過上節課1——4自然段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生:1、知道了敬惜字紙的鄉俗。
2、知道了字就是一個個有生命的小精靈。
3、字是值得敬畏的。
師:是呀,正是有了鄉俗的影響,讓作者對漢字產生了敬畏之情,萌生了探尋方塊字奧秘的向往,從此開始了讀書探尋的歷程。多年之后讓他感受到漢字是有生命的。
四、精讀5——8自然段,體會作者敬畏的是什么,漢字為什么是有生命的。
1、(放幻燈)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5——8自然段,邊讀邊想:你從哪里感受到字是有生命的?用線勾畫出來。
預設:讀《聊齋志異》讓我感受到字是有生命的。
“方塊字呀,你不是神仙……具備呼風喚雨的本領啊?!?/p>
2、研讀第五自然段。
(1)你從這段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漢字有呼風喚雨的本領?(生讀文談理解)。
令人恐怖、害怕,充滿神秘色彩,呼風喚雨的本領,看到文字讓人想象……的意境。
請你帶著這種感受讀一讀。(放幻燈:“分明是晴天……卻又杳無人影……”)。
(2)大家在閱讀時,感受過漢字的這種呼風喚雨的本領嗎?跟著書中的文字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喜,一起怒……(簡單列舉)。
師:一個個方塊字營造出來的不同意境,讓我們感受到了字如同有生命的神仙一樣,具有呼風喚雨的本領。難怪作者這樣說(放幻燈):“漢字,在我的眼里是有生命的?!?/p>
(3)就讓我們帶著對漢字的敬畏,把這有生命的文字讀出來:
(放幻燈)“方塊字呀,……具備呼風喚雨的本領啊?!?/p>
預設:讀唐詩《聽張立本女吟》也讓我感受到字是有生命的。
師:你能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嗎?
3、研讀第六、七自然段。
(1)朗讀古詩。
(2)這首詩讓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情景?(詩境)。
(3)這種凄婉蒼涼的歌聲,怎么能在紙面上流傳下來呢?啟發:是錄音機里放出的嗎?(不是)是女歌唱家唱給我們聽的嗎?(不是)。
通過文字讓我們聽到了聲音。
師:文字不是有生命的女歌唱家,卻同樣能讓我們聽到歌聲,所以說(放幻燈):“漢字,在我的眼里是有生命的?!?/p>
升華朗讀:讓我們再一次帶著對字的敬畏,把這有生命的文字唱響:
齊讀唐詩《聽張立本女吟》。
過渡:不僅唐詩是我們中華文化的一個縮影,宋詞元曲漢賦中的一個個文字同樣具有著生命力。將中國50的文化從一個世紀傳承到另一個世紀,展現著漢字不息的生命力。
師:那么,你從哪里還感受到字是有生命的?
4、研讀第八自然段。
讀第8自然段,體會漢字的含蓄。
預設:a、“一提到“翠”字,……江南水鄉的朦朧?!币痪?。
請你也列舉出一個這樣含蓄的字?(學生仿照翠、風、雨簡單列舉。)。
(出示漢字:暖)看到這個字,你想到了什么?(景物、情感)。
一個字所包含的內容居然有這么多,這就是字的含蓄呀。
b、這些含蓄的字還能當作名畫欣賞呢?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這些分開的字……當作名畫欣賞“一句。
(出示幻燈)“風”不同的字體,請學生說說看完之后的感受,體會漢字的形體美。(這么美的字真是惹人喜愛呀。)。
c、如果我們把這些含蓄又可愛的字疊連在一起,又會是什么樣的呢?
(幻燈出示楹聯)指名讀楹聯“翠翠紅紅,處處鶯鶯燕燕;風風雨雨,年年暮暮朝朝?!?/p>
讀了這副楹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
結合自己的感受來理解“空間調度能力”和“氣象萬千”一詞。
(3)師:看來,文字有著和人一樣的空間調度能力,所以說——(放幻燈):“漢字,在我的眼里是有生命的?!?/p>
五、總結全文:
有了這越來越深刻的感悟后,作者不禁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放幻燈)齊讀:降生在這個世界,會用方塊字閱讀,會用方塊字寫作的人,算是有福了……漢字,在我的眼里是有生命的。
師:“漢字,在我眼里是有生命的?!闭埬阆胍幌胱髡呤菐е裁礃拥母星檎f出這句話的?
生:談自己的想法。
體會作者對文字的敬畏、熱愛、贊美、歌頌。
帶著對文字的敬畏和熱愛,反復讀最后一段。
師:請你帶著對課文的理解與感悟,說一說:。
(出示幻燈:因為漢字(),所以漢字在我眼里是有生命的。我想對漢字說:“()?!?。
參考:因為漢字是神圣的小精靈,死了也要住到天上去,所以漢字在我眼里是有生命的。
因為漢字不是神仙,卻有著呼風喚雨的本領,所以漢字在我眼里是有生命的。
因為漢字不是女歌唱家,卻能讓我們聽到凄婉蒼涼的歌聲,所以漢字在我眼里是有生命的。
因為漢字不是中國人,卻有著同樣的含蓄,所以漢字在我眼里是有生命的。
因為漢字不是調度員,卻有著高超的空間調度能力,所以漢字在我眼里是有生命的。
(如果大家把這些話用漢字寫下來,說不定也能從一個世紀傳到另一個世紀呢。)。
六、升華與啟發:
師:是呀,漢字是讓人敬畏的,漢字是讓人熱愛的。于是老師也用這具有生命的漢字寫了一首詩送給大家。
(板書連成一首詩)。
字的敬畏。
敬惜字紙鄉俗在,
文化傳承敬畏來。
詩詞曲賦藏意蘊,
含蓄生命皆熱愛!
結束語:就讓我們珍惜我們的福氣吧,因為我們是會用方塊字閱讀,會用方塊字寫作的人。愿同學們也能用這富有生命的漢字,去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跡!
1.使學生了解百分數的意義,會正確讀寫百分數。
2.指導學生在理解百分數也是表示兩個量間的倍數關系的同時,認識事物間的相互聯系及發展變化規律,培養學生分析、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理解百分數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在日常生活中,同學們會經??吹交蚵牭竭@樣一些數:(出示投影)。
(1)在12屆亞運會中,各國金牌情況如下:中國占40.3%,韓國占18.5%,日本占17.4%,其它國家占23.8%。
(2)五(三)班學生在期末考試中,85%的人獲優秀成績,15%的人成績達標。
提問:誰知道這些數是什么數?
師:這就是百分數。在生產、工作和生活中,進行調查統計、分析比較時,經常要用到百分數。什么是百分數?怎么讀寫百分數,是我們這節課研究的內容。
板書: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
2.在學習新課之前,我們還要來復習有關知識。
提問:這兩道題的結果表示的意義相同嗎?
是一個分率。)。
(二)講授新課。
(投影)。
提問:第一問怎么列式解答?
提問:五年級三好生占全年級人數的幾分之幾?怎么做?
提問:根據所得的數,你能一眼看出哪個年級三好生人數的比例高嗎?你能直接比較它們的大小嗎?為什么?(分子不同,分母也不同,不容易看出。)。
討論:怎樣做才容易比較這兩個分數的大小呢?(通分,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數。)根據什么?(分數的基本性質。)。
師小結:像這樣分母不同的分數進行比較時,一般要進行通分,使分母相同。尤其是在日常生活、生產、科研中,通常把分母化成是100的分數,這樣便于比較。下面我們把這兩個數變成分母是100的分數。
幾,也表示三好生和年級總人數之間的倍數關系。)。
2.練習。(出示投影)。
品與產品總數之間的倍數關系。)。
(2)學校圖書館有文藝書900本,有故事書450本,故事書占文藝書的幾分之幾?
3.概括百分數的意義。
什么?(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
提問:請你們想一想,什么是百分數?百分數表示兩個量之間什么關系?(分組討論)。
小結: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數叫做百分數,百分數也就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提問:百分數表示兩個數之間什么關系?(倍數關系。)應不應該有單位名稱?
4.學習百分數的讀法和寫法。
提問:百分數和分數比,相同點和不同點是什么?(相同點:都表示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數關系。不同點:形式不一樣。)。
百分數應該用什么形式表示呢?
(1)寫法:寫百分數時,通常不寫成分數形式,而采用(%)表示。寫百分數時,去掉分數線和分母,在分子后面添上百分號。例如:
(板書)百分之九十寫作90%;。
百分之六十四寫作64%;。
百分之一百零八點五寫作108.5%。
(2)讀法:讀百分數時,只要把百分號看作分母是100,百分號前面的數看作分子,就可以和分數一樣讀了。例如:
17%?讀作百分之十七;。
0.03%讀作百分之零點零三;。
15.2%讀作百分之十五點二。
5.百分數與分數的聯系和區別。(討論)。
百分數是分數中的一種情況。分數既可以表示一個具體數量,又可以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所以分數后面既可以有計量單位,也可以沒有計量單位;而百分數只表示兩個量之間的倍數關系,所以沒有計量單位。
(三)鞏固練習。
1.第125頁“做一做”,在書上做,然后訂正。
2.第126頁第1,2題,做在練習本上。
3.(投影)判斷:
(1)分母是100的分數叫做百分數。
()。
()。
(3)百分數的分母一定是100。
()。
(4)五(三)班45人,體育全部達標,達標率100%。
()。
4.填空:
(1)一本書看了40%,表示()占()的40%。如果書是100頁,看了()頁;書是200頁,看了()頁。
(2)一條公路,修了25%,還剩()%沒修。
(3)火車的速度比汽車快25%,火車的速度是汽車的()%。
這是一道難度較大的題,因為有了分數應用題的基礎,可讓學生討論后解答。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百分數的意義、讀法和寫法。)。
你知道人們在日常生產和生活中都在什么時候用百分數嗎?(在計算優秀率、合格率、體育達標率等方面。)。
師:百分數的應用十分廣泛,所以希望同學們學好百分數并學會在實際中應用。
(五)布置作業。
(略)。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課引用日常生產、生活中運用的百分數的例子,導入新課,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通過對分數意義的復習,引出百分數的意義,為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做了鋪墊。同時初步滲透轉化思想,使學生易于接受新知識。教案通過對分數、百分數的分析、比較,加深了學生對百分數意義的理解。在練習過程中,重點突出了百分數意義的練習,達到了在知識點的關鍵處或難點處進行重點練習的目的。在教案中列舉了一部分生活中使用百分數的例子,目的是引起學生對百分數的興趣,了解百分數在日常生產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讓學生體會到百分數就在我們身邊,逐步學會使用百分數。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質,即在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不等于0的數,結果仍然是等式。
2.使學生掌握利用相應的性質解一步計算的方程。
教學重點:
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質,即在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不等于0的數,結果仍然是等式。
教學難點:
使學生掌握利用相應的性質解一步計算的方程。
教學過程:
一、復習等式的性質。
1.前一節課我們學習了等式的性質,誰還記得?
3.生自由猜想,指名說說自己的理由。
4.那么,下面我們就通過學習來驗證一下我們的猜想。
1.理解求近似值的實際意義,掌握求的方法.
2.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會根據實際需要求小數乘法中.
會根據實際需要求小數乘法中.
一、復習舊知。
(一)口算。
0.21×0.43×0.62.5×40.17-0.08。
0.2×0.31.2×0.050.43×200.5÷10。
(二)按要求取下面各小數的近似值.
0.384(保留一位小數)2.859(保留兩位小數)。
3.4(保留整數)7.996(保留兩位小數)。
二、導入新課。
(學生試做)。
教師:填的對不對呢?學完今天的知識,看誰能幫助營業員阿姨填一份標準的發票?
三、指導探索。
(一)出示例5。
1.請同學根據題意列式解答(指名板演)。
2.討論:為什么結果保留兩位小數?保留兩位小數應看哪一位數字?
3.教師介紹“四舍五入法”
4.計算下面各題。
0.8×0.9(得數保留一位小數)。
1.7×0.45(得數保留兩位小數)。
四、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用“四舍五入法”求,關于求近似值的方法還有很多,請同學們課后自己查看資料,看誰找的多,找的'全.
五、鞏固練習。
(一)一種面粉的價格是每千克1.92元,買14千克應付多少元?
(二)一種面粉的價格是每千克1.92元,買1.4千克應付多少元?
(三)出示圖片:發票,由學生完成.
六、課后作業。
一個長方形操場,長59.5米,寬42.5米,計算出這個操場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得數保留整數.)。
(二)一個三位小數“四舍五入”后成為5.70,這個數可能是多少?最小可能是多少?
七、板書設計。
————“四舍五入法”
教學設計點評。
這節課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入,通過幫助營業員阿姨開發票,使學生真正體會到生活中處處存在著數學,學好數學能解決大量實際問題,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于的探究活動。
1.班內開展一次“用自己零花錢,募捐希望工程”的活動,把每人捐款情況記錄在黑板上(錢數用小數表示),請同學幫助算出總錢數(得數保留整數)。
提示:如果有捐款數目相同的,可以用乘法表示并計算。
2.在家長的陪同下,帶著計算器完成一次為家里買菜的任務(去自由市場),計算出所共費的總錢數。
教學目標:
1、體會詩人在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三首古詩,并能背誦。
3、認識課后三個生字。
教學重、難點:
體會作者借寫景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本課教學1課時。
教學流程;。
本課閱讀要以感情朗讀和欣賞為主。
一、學習《使至塞上》。
1、生自讀古詩,不認識的字查字典解決。
2、同桌互讀,注意糾正讀音。
3、師介紹作者及背景。
這是唐代詩人王維寫的五言律詩。公元736年,吐蕃發兵進攻唐屬小國小勃律(在克什爾北)。公元737年,唐河西節度副使崔希逸在青海西大破吐蕃軍。唐玄宗命王維以監察御使的身份出塞慰問將士,察訪軍情。這首詩作于王維赴邊塞的途中。全詩共8句,這里只節選了4句。
4、生再讀古詩。
5、學生借助注釋理解詩意。
同桌互說詩意,在小組內互說詩意。
6、學生再反復讀古詩,在讀中感悟詩中所表達的感情。
二、總結學習方法:先讀通讀順古詩,再結合注釋理解詩意,最后再反復讀古詩,感悟詩中所表達的感情。
三、仿照上首古詩的方法,學習《宿建德江》、《暮江吟》。
四、學習古詩要抓住重點詩句加以引導,體會借景抒情的寫法。
五、指導背誦三首古詩。
六、認識“至、曠、瑟”三個字。
可以先在詩文中認識,然后單獨拿出來,讀音組詞。
七、遷移練習:
在三首詩中任選一首講一講詩中描寫的情景。
八、拓展練習:
找一些描寫日月的古詩來讀一讀。
一、教材分析:勾股定理是學生在已經掌握了直角三角形的有關性質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它是直角三角形的一條非常重要的性質,是幾何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它揭示了一個三角形三條邊之間的數量關系,它可以解決直角三角形中的計算問題,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根據之一,在實際生活中用途很大。
教材在編寫時注意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實際分析、拼圖等活動,使學生獲得較為直觀的印象;通過聯系和比較,理解勾股定理,以利于正確的進行運用。
據此,制定教學目標如下:1、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及其證明。2、能夠靈活地運用勾股定理及其計算。3、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推理的能力。4、通過介紹中國古代勾股方面的成就,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與熱愛祖國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培養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鉆研精神。
二、教學重點:勾股定理的證明和應用。
三、教學難點:勾股定理的證明。
四、教法和學法:教法和學法是體現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本課的教法和學法體現如下特點:以自學輔導為主,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運用各種手段激發學生學習欲望和興趣,組織學生活動,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全過程。
切實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討論、操作、歸納,理解定理,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演示實物,引導學生觀察、操作、分析、證明,使學生得到獲得新知的成功感受,從而激發學生鉆研新知的欲望。
五、教學程序:本節內容的教學主要體現在學生動手、動腦方面,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學習心理,教學程序設計如下:
(一)創設情境以古引新。
1、由故事引入,3000多年前有個叫商高的人對周公說,把一根直尺折成直角,兩端連接得到一個直角三角形,如果勾是3,股是4,那么弦等于5。這樣引起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求知欲。
2、是不是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有這個性質呢?教師要善于激疑,使學生進入樂學狀態。
3、板書課題,出示學習目標。(二)初步感知理解教材。
教師指導學生自學教材,通過自學感悟理解新知,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鍛煉學生主動探究知識,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
(3)如何運用勾股定理?是否還有其他形式?
這時教師組織學生分組討論,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達到人人參與的效果,接著全班交流。先有某一組代表發言,說明本組對問題的理解程度,其他各組作評價和補充。教師及時進行富有啟發性的點撥,最后,師生共同歸納,形成一致意見,最終解決疑難。
(四)鞏固練習強化提高。
1、出示練習,學生分組解答,并由學生總結解題規律。課堂教學中動靜結合,以免引起學生的疲勞。
2、出示例1學生試解,師生共同評價,以加深對例題的理解與運用。針對例題再次出現鞏固練習,進一步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對練習中出現的情況可采取互評、互議的形式,在互評互議中出現的具有代表性的問題,教師可以采取全班討論的形式予以解決,以此突出教學重點。
(五)歸納總結練習反饋。
引導學生對知識要點進行總結,梳理學習思路。分發自我反饋練習,學生獨立完成。
本課意在創設愉悅和諧的樂學氣氛,優化教學手段,借助多媒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加強師生間的合作,營造一種學生敢想、感說、感問的課堂氣氛,讓全體學生都能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教學活動,在學習中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培養。
教學目標:
1.能直接在方格紙上數出相關圖形的面積。
2.能利用分割的方法將較復雜的圖形轉化為簡單圖形,并用較簡單的方法計算面積。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策略,方法的多樣性。
教學重點:
將復雜圖形轉化為簡單圖形,體會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和簡便性。
教學難點:
如何將整體圖形轉化為部分的圖形。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作業紙。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不規則圖形通過割補,平移可以轉化為規則圖形從而計算出它的面積,出示練習,提出問題:每個圖形的面積是多少?你是怎么得知的?對于圖123學生的方法會有很多,要對學生進行充分的肯定。
(設計意圖:這組練習復習了已學過的知識,學生在解決面積是多少的過程中打開了思路,如圖1既可以利用軸對稱圖形的特征先算出左邊圖形的面積,再乘以2得到整個圖形的面積。也可以根據組合圖形是平移得到特點,先算出上面一個大三角形的面積再乘2求出整個圖形的面積。還可以沿對稱軸將圖形分割為四個三角形,再旋轉平移轉化為長方形算出面積,即化不規則為規則圖形來計算。孩子們靈活多樣的解決問題方法是為后面地毯上圖形面積計算方法的多樣性做了很好的鋪墊。)。
二、新授。
(一)對圖形特征的觀察。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塊漂亮的地毯,出示課件。
請同學們用數學的眼光來觀察,說說這幅圖有什么特點。
生1:這塊地毯是軸對稱圖形,是由許多小正方形組成的。
師問:對稱軸在哪里?有幾條?
(學生到黑板前演示給全班學生看,目的是提醒孩子可以把整個圖形平均分成兩份或四份,為化整體到部分,知部分求整體的解題思想做準備。)。
生2:這塊地毯是藍色和白色兩種顏色。
師問:能找到這兩種顏色的格子與總格子數之間的關系嗎?
(學生能說到藍色格子數加上白色格子數等于總格子數,或者是另外兩種變式的數量關系也可以。為用大正方形面積減去空白面積等于藍色部分的面積這一解決問題策略做準備)。
生3:學生會說到在藍色格子部分有的是拼成較大的長方形和正方形。
師問:能到前面來指給大家看嗎?
(設計意圖: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能用數學的眼光看待生活問題。這正體現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和富有挑戰性的,這更加激起學生主動的進行觀察交流等學習活動。學生在指的時候會隨著觀察的深入發現那些長方形也是軸對稱的。當學生把藍色的格子部分看作是一個個正方形時卻發現這些正方形又不是獨立的,要想按正方形面積來算就要解決兩個正方形之間的重疊部分。學生對以上這些內容的發現與關注激發起學生的探索-,同時也為學生解決問題更加多樣化及方法的簡潔性埋下了伏筆。)。
(二)提出問題。
1.獨立探究。
同學們對地毯圖案有了充分的認識,老師想知道藍色部分的面積,你認為該怎么算?
同學們手中都有一張和大屏幕上完全一樣的圖,先獨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寫在作業紙上。
(教師巡視學生的活動情況,并留意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情況)。
2.合作交流。
師:把你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和小組內成員進行交流,比一比誰發現的方法最多?
(學生小組內進行交流)。
師:大家都討論得很充分了,誰愿意代表小組與大家分享?
3.展示提高。
生1:數方格的方法,一個一個的數,一共有108個小格,所以藍色部分面積是108平方米。
生2:我先數出一行有幾個藍色格子,分別是6,6,10,6,10,8,8,8,8,10,6,10,6,6.再把每行的數相加,也是108平方米。
生3:數的方法太麻煩了,這是個軸對稱圖形,我數出左邊一半6+6+10+6+10+8+8是54,再乘2就是全部面積。
生4:我找到這個圖案的橫豎兩條對稱軸,這樣就把整個圖形平均分成四份,我數出它的左上角藍色格子數是3+3+5+3+5+3+3+2=27個,27乘4也是108平方米。
師:請你上來指一指你所說的左上角。
(學生上臺活動)。
師:大家認為這個同學的方法怎樣,誰能說說這是一種怎樣的方法?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出:分整體為部分,知道部分求整體。
師:誰還有不同的方法?
生5:藍色部分可以看作4個長6寬2的長方形,面積是48平方米;還有4個3乘3的正方形,面積是36平方米;4個4乘1的長方形,面積是16平方米;中間藍色面積是2×4=8平方米;總面積是48+36+16+8=108平方米。
師:你能把找到的長方形上來指給大家看嗎?再寫出每一步的算式。
(學生按要求重新說一遍)。
生6:上下左右有4個6乘3的長方形,面積是72平方米;每個角還有7格,再乘4是28平方米;加上中間8個,藍色部分面積也是108平方米。
生7:我是把整個圖案均分成四份,每一份是邊長為7的正方形,面積是7×7=49平方米,空白部分可以看作5個邊長是2的正方形,面積是2×2×5等于20平方米。一份面積是用49-20-2=27平方米,再乘4得到藍色部分面積是108平方米。
生8:如果把最中間的2個向上平移,空白部分就是2個4乘2的長方形,外加6個白色格子,用每一分面積27乘4得到藍色面積是108平方米。
生9:用大正方形的面積減去空白部分的面積得出藍色部分的面積,空白部分面積是每個角是12個格子,4個角面積是48平方米,中間部分是5個2乘4的長方形,面積是40平方米。用總面積14×14-12×4-5×2×4,剩下面積是108平方米。
師:誰聽明白了,能結合圖再具體說一說這種方法是怎樣算的嗎?
學生重新敘述一遍。
師:這種方法和前面方法有什么不一樣?
生10:用的是地毯總面積減去白色部分面積得到藍色部分面積。
生11:每個角有2乘2的正方形各3個,中間部分的空白可以看作5個4乘2的長方形,用14×14-2×2×3×4-4×2×5,求得藍色部分面積是108平方米。
生13:我和前面同學不一樣的是把空白部分看作是邊長為2的正方形,共有22個正方形。算式是14×14-2×2×22。
生14:14×14-4×3×4-4×10,用總面積減四個角空白部分面積,再減中間空白部分面積。
生15:我沒用總面積減空白面積,當我畫出圖形的兩條對稱軸時,我發現藍色部分都可以看作是正方形。
師用手勢示意學生利用大屏幕講解教師出示課件,引導學生觀察。
生16:可這些正方形像拉環一樣套在一起。
(細心的學生發現每個正方形都不是各自獨立的,而是有重疊部分。)。
生17:先不管重疊部分,共有12個正方形,減去重疊的8格,加上中間8格,算式是3×3×12-8+8.
生20:我在計算過程中這幾種方法都用到了,先把整體分做四個小部分,數出一部分藍色面積是多少,再算出整體藍色部分的面積。
(考慮到不同方法思維難度的大小與計算時間的長短和學生個體之間存在差異,允許學生有不同的選擇)。
(設計意圖:學生探索計算方法和書寫可能用到的時間較長,因此教師在巡視的同時要關注需要幫助的孩子,同時要留意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并隨時板書在黑板上,在學生講述自己的方法與過程中努力幫助學生尋找簡便的方法。學生在這么一場對話之后會從中受益很多,充分發揮班級學習的優勢)。
三、小結。
四、綜合運用。
課本第一題: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學生匯報,重點讓學生說一說運用的方法,誰的方法更簡便?)。
第二題:先獨立解決,再小組內交流解決方案,并作簡單記錄,比一比哪組方法多。
(選擇自認為最簡便的方法匯報)。
第三題獨立解決,并對比兩組題,把你的發現寫在練習本上。
(學生之間進行交流)。
抽屜原理。
二、教學目標。
1.經歷“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初步了解“抽屜原理”,會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通過“抽屜原理”的靈活應用感受數學的魅力。
三、具體編排。
1.例1及“做一做”。
例1借助把4枝鉛筆放進3個文具盒中,不管怎么放,總有一個文具盒里至少放進2枝鉛筆的情境,介紹了一類較簡單的“抽屜問題”。為解釋這一現象,教材呈現了兩種思考方法:“枚舉法“與“反證法”或“假設法”。
教學時,教師可適時引導學生對枚舉法和假設法進行比較,并通過逐步類推,使學生逐步理解“抽屜問題”的“一般化模型”。
“做一做”中安排了一個“鴿巢問題”,學生可利用例題中的方法遷移類推。
2.例2及“做一做”。
本例介紹了另一種類型的“抽屜問題”,即“把多于個的物體任意分放進個空抽屜(是正整數),那么一定有一個抽屜中放進了至少(+1)個物體?!苯滩奶峁┝税?本書放進2個抽屜,不管怎么放,總有一個抽屜里至少放3本書的情境。仍用枚舉法及假設法探究該問題,并用有余數除法的形式5÷2=2……1表達出假設法的思路,并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類推解決“把7本書、9本書放進2個抽屜的問題”。
教學時,引導學生理解假設法最核心的思路是把書盡量多地“平均分”給各個抽屜。
“做一做”中“抽屜數”變成了3,要求學生在例2思考方法的基礎上進行遷移類推。
3.例3。
例3是“抽屜原理”的具體應用,也是運用“抽屜原理”進行逆向思維的一個典型例子。
教學時,先引導學生思考這個問題與“抽屜原理”有怎樣的聯系,可先讓學生自由猜測、再驗證。逐步將“摸球問題”與“抽屜問題”聯系起來,找出這里的“抽屜”是什么,“抽屜”有幾個,再應用前面所學的“抽屜原理”進行反向推理。
四、教學建議。
1.應讓學生初步經歷“數學證明”的過程。
在小學階段,雖然并不需要學生對涉及到“抽屜原理”的相關現象給出嚴格的、形式化的證明,但仍可引導學生用直觀的方式進行“就事論事”式的解釋。教學時可以鼓勵學生借助學具、實物操作或畫草圖的方式進行“說理”。通過這樣的方式,有助于逐步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為以后學習較嚴密的數學證明做準備。
2.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模型”思想。
“抽屜問題”的變式很多,應用更具靈活性。但能否將這個具體問題和“抽屜問題”聯系起來,能否找到問題中的具體情境和“抽屜問題”的“一般化模型”之間的內在關系是影響能否解決該問題的關鍵。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先判斷某個問題是否屬于用“抽屜原理”可以解決的范疇,如果可以,再思考如何尋找隱藏在其背后的“抽屜問題”的一般模型。
3.要適當把握教學要求。
“抽屜原理”的應用廣泛且靈活多變,因此,用“抽屜原理”來解決實際問題時,有時要找到實際問題與“抽屜問題”之間的聯系并不容易。因此,教學時,不于追求學生“說理”的嚴密性,只要能結合具體問題把大致意思說出來就可以了,更要允許學生借助實物操作等直觀方式進行猜測、驗證。
1、了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稱,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會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正確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能根據乘法等式寫出正確的比例。
2、通過觀察、猜測、舉例驗證、歸納等數學活動,經歷探究比例基本性質的過程,滲透有序思考,感受變與不變的思想,體驗比例基本性質的應用價值。
3、引導學生自主參與知識探究過程,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判斷、概括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
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
根據乘法等式寫出正確的比例。
多媒體課件。
本班的孩子基礎較差,很多孩子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好的思考方法,所以課堂上的重點放在了發現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質上。在比例的基本性質應用時,重點突出孩子的思考過程,強調孩子有根據地思考,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一)舊知鋪墊導入。
2、比和比例有什么區別?
設計意圖: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為新課做好鋪墊。
(二)自主探究。
過渡:同學們,比有各部位的名稱,把比組成比例后我們有了新的名稱,請自學課本第34頁。生閱讀后,請同學說出黑板上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設計意圖:組成比例的四個數的名稱的認識對孩子們來說是比較簡單的,所以讓孩子們自學,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養成讀數學書的習慣。
(三)反饋練習。
指出下面比例的外項和內項。(投影出示)。
先小組之內說一說,然后在指名回答。重點說分數形式的比例外項和內項。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重點學習組成一個比例的兩個比哪兩個數是外項,哪兩個數是內項。重點突出分數形式下怎么去找比例的內項和外項。
(四)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
(1)投影出示幾組比例,讓學生觀察看看能有什么發現?細心的同學很快會發現這幾組比例數字相同,但是書寫位置不同。然后老師在質疑,為什么這些比例里的四個數書寫位置不同卻能組成比例呢?請小組合作找個這個秘密。
(2)學生找出原因后,教師引導學生用一句話總結出來。并指出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板書課題。
(3)繼續提出: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具有這樣的性質,舉例驗證,最后得出結論。
(4)比例寫出分數形式后,也就是等號兩端的分子分母交叉相乘,乘得的積也一定相等。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我根據學生好奇的心理,用質疑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去探索新知,這樣也能讓學生體會到總結歸納的過程,并滲透科學態度的教育。
(五)鞏固練習。
1、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下面哪組中的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投影出示練習)。
2、應用比例的意義或者基本性質,判斷下面哪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
(學生獨立完成后,用展示臺展示)。
3、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在()里填上適當的數。(投影出示)。
(六)全課總結: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設計意圖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況,并且留給孩子質疑問難的空間。
(七)拓展練習:把下面的等式改寫成比例。
3×40=8×15。
1、理解整數乘法運算定律對于分數乘法同樣適用,并能應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
2、培養學生大膽猜測,勇于實踐的思維品質。
會進行分數的混合運算,運用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
靈活運用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
多媒體課件。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明確目標)。
1、運算定律。
我們在四年級時學習過乘法的運算定律,同學們還記得嗎?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運算定律)。
乘法交換律:a×b=b×a。
乘法結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2、這些運算定律有什么用處?你能舉例說明嗎?
25×7×40.36×101。
(學生口述自己是怎樣應用乘法的運算定律簡算上面各題的。)。
(二)自主探究(自主學習,探討問題)。
1、引入。
同學們應用乘法的運算定律,可以使整數、小數的一些計算簡便,這些運算定律能不能應用到分數乘法中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共同研究這個問題。
(板書課題: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能否推廣到分數乘法)。
2、推導運算定律是否適用于分數。
(1)學生發表對課題的見解。
(2)驗證。
有些同學認為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能適用于分數乘法,而有些同學認為不能,你們能找到證據證明自己的觀點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
3、教學例5.
(1)出示:,學生小組合作獨立解答。
4、教學例6.
(1)出示:,學生小組合作獨立計算。
(2)小組匯報學習成果,說一說你們組應用了什么運算定律。
5、小結。
應用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在計算時,要認真觀察已知數有什么特點想應用什么定律可以使計算簡便。
(三)拓展總結(應用拓展,盤點收獲)。
1、完成練習三的第6題。
學生說一說應用了什么運算定律。
2、完成課本第10頁的“做一做”題目。
其中第2題引導學生討論解題思路,把87改成“86+1”應用乘法分配律計算比較簡便。
3、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教材分析:
“質數和合數”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五年級(上)第一單元的內容,在教材第10~11頁;是學生學習了因數和倍數的意義,了解了2、5、3倍數的特征之后的重要知識,它是學生學習分解質因數、求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的基礎,在本章教學中起著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根據因數和倍數的意義,會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2、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概括和判斷能力;。
3、向學生滲透“對立統一”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點:
理解質數和合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正確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教法:
新課程的數學教學強調:要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數學知識、方法去分析事物,思考問題。本課我主要采用“探究性學習指導法”,把“有意義的思考方法和習慣思維”放在教學首位,構建探索型的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探,導入新課。
如:(1)、用哥德-猜想引出課題。
(2)、結合自然數1—20的因數具體說說。(這樣直奔主題的教學,為學生探究知識和鞏固知識留下了足夠的時間和空間。)。
二、自主學習,探究新知。
首先讓學生利用課件很快找出1~20各數的因數,鋪墊探底。然后討論怎樣給這些數進行分類,怎樣分比較合理?(把學生的思維導向于有意義的思考。)學生根據所學的知識有按偶數、奇數分的,有按2、3、5的倍數分的、也有按10以內、10以外的數分的等等,對于學生的分法,教師給于了鼓勵,引導學生看書上怎么分的,觀察因數的個數,以“因數個數”的多少來分,學生很快以“只有一個約數的、只有兩個約數的、有兩個以上因數”分為三類。教師及時出示課件,然后讓學生列舉出相應的數。這時教師明確告訴學生;像2、3、5、7、11這樣只有兩個因數的數就叫質數。讓學生通過觀察每個質數的因數特點概括出質數的意義,并且要求學生按照質數的意義自己找出一些質數,找準確了說說找質數的方法(突出教學的重點)。同樣道理,合數的意義就迎刃而解了。緊接著讓學生看一個因數的數是誰?書上是怎么給它下定義的?然后出示一些數,讓學生判斷哪些數是質數?哪些數是合數?判斷正確了讓同學們互相交流判斷方法,為什么又對又快?(從而突破教學難點。)。
三、應用知識、鞏固知識。
1、讓學生根據學習資料,把1~20這20個數按照奇數、偶數、質數、合數進行分類,分類完成之后互相交流這些數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如2既是質數又是偶數;9、15既是奇數又是合數。(既鞏固了新知識,又加強了知識之間的橫向和縱向聯系。)。
2、出示闖關題,有填空、選擇、判斷、游戲,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闖關成功給予獎勵。(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3、小組合作學習制作100以內質數表,課件出示學習要求。
(1)獨立思考制作方法。
(2)小組交流方法。
(3)動手制作。
(4)匯報展示。
4、課件出示100以內質數表,學生熟記。(便于今后的應用。)。
5、全課總結、課外延伸。
師生共同回憶這節課所學知識之后聽一則數學信息。歌德-猜想之一:任何一個大于4的偶數,都可以寫成兩個奇數(或素數)之和。并讓學生了解到這個猜想目前證明得的是我國數學家陳景潤,可惜離成功只差一步便離開了人世。聽完后談感想。(讓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興趣、情感價值觀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1、了解方差的定義和計算公式。
2、理解方差概念產生和形成過程。
3、會用方差計算公式比較兩組數據波動大小。
重點:掌握方差產生的必要性和應用方差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難點:理解方差公式。
(一)知識詳解:
方差:設有n個數據,各數據與它們的平均數的差的平方分別為。
用它們的平均數表示這組數據的方差,即。
給力小貼士:方差越小說明這組數據越穩定,波動性越低。
(二)自主檢測小練習:
1、已知一組數據為2.0、-1.3、-4,則這組數據的方差為。
2、甲、乙兩組數據如下:
甲組:1091181213107;
乙組:7891011121112。
分別計算出這兩組數據的極差和方差,并說明哪一組數據波動較小。
引例:問題:從甲、乙兩種農作物中各抽取10株苗,分別測得它的苗高如下(單位:cm):
甲:9.10.10.13.7.13.10.8.11.8;
乙:8.13.12.11.10.12.7.7.10.10;
問:(1)哪種農作物的苗長較高(可以計算它們的平均數:=)?
(2)哪種農作物的苗長較整齊?(可以計算它們的極差,你可以發現)。
歸納:方差:設有n個數據,各數據與它們的平均數的差的平方分別為。
用它們的平均數表示這組數據的方差,即用來表示。
(一)例題講解:
金志強1013161412。
提示:先求平均數,然后使用公式計算方差。
(二)小試身手。
1、甲、乙兩名學生在相同條件下各射擊靶10次,命中的環數如下:
甲:7.8.6.8.6.5.9.10.7.4。
乙:9.5.7.8.7.6.8.6.7.7。
經過計算,兩人射擊環數的平均數是,但s=,s=,則ss,所以確定去參加比賽。
1、求下列數據的眾數:
(1)3.2.5.3.1.2.3(2)5.2.1.5.3.5.2.2。
方差公式:
提示:方差越小,說明這組數據越集中。波動性越小。
每課一首詩:求方差,有公式;先平均,再求差;求平方,再平均;所得數,是方差。
1、小爽和小兵在10次百米跑步練習中的成績如下表所示:(單位:秒)。
如果根據這些成績選拔一人參加比賽,你會選誰呢?
必做題:教材141頁練習1.2;選做題:練習冊對應部分習題。
寫下你的收獲,交流你的經驗,分享你的成果,你會感到無比的快樂!
教材分析:
本文是民間神話故事《沉香救母》的第二部分。記敘的是沉香不畏艱險,一心救母的孝心感動了仙人,在仙人的幫助下,打敗了兇惡的二郎神,力劈華山,救出母親。全文共分4個自然段。按照救母的經過展開故事情節:奔向華山;歷經艱險;仙人幫助;劈山救母。故事銜接緊湊,情節生動,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品格頑強、不畏艱險、戰勝邪惡的少年形象,表現了真摯動人的人間真情。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詞句,體會沉香不畏千難萬險,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誠之心。
2、學習默讀課文,練習講述故事。
3、有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設想:
1、重難點:通過對重點詞句的朗讀理解,體會沉香對母親的摯愛之情。
2、課型:新授。
3、基本理念:《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北窘虒W設計重視讀的訓練,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
4、基本教學思路:在教學中,通過圖片展示、多媒體動畫、語言描繪、播放錄音等方法來幫助學生學習,幻畫出對課文的情感體驗。另外,在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一定的想象空間,結合生活經驗,進行對比、聯想,使課文描寫的情境在學生的頭腦中再現、擴展,使人物的形象更加豐滿。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課文錄音。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欣賞動畫歌曲《燭光里的媽媽》,談話導入。
板書課題,說說自己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建議:字字讀準、句句讀通;用序號標出自然段;畫出不懂的詞句。
請學生朗讀自己喜歡的部分,師生評議、糾正。
提出自己不懂的詞句。
三、精讀感悟,體會情感。
默讀課文1、2自然段,并用記號標出表現沉香“有孝心”的詞語或句子。
2、集體交流:
(1)師相機出示句子:他救母心切,便拜別了師傅,向著遙遠的華山奔去。
a從“救母心切”、“奔去”可以看出沉香急切的心情。(板書:奔向華山)。
b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練讀,指名讀,評議,齊讀。
(2)相機出示句子:一路上,沉香不知翻過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過了多少道深澗。
a看圖理解:深澗。
b(看圖回答)“多少座高山”、“多少道深澗”可以用哪個詞語來概括?(千山萬水.)。
c練習朗讀這句話。
(3)沉香走遍了千山萬水,一定也吃盡了千辛萬苦,他都吃了哪些苦?再次讀文后,指名回答。
(4)一路上,沉香還會遇到哪些困難?(學生想象)。
3、吃了這么多的苦,受了這么多的累,他為什么一點也不在乎呢?此時此刻,你想對沉香說些什么?(板書:不畏艱險)。
4、指導朗讀第二段,指名讀,評議,齊讀。
5、聯系上下文,說說對文中“孝心”的理解。引讀第三段。(板書:仙人送斧)。
示圖片)看圖回答。(板書:劈山救母)。
(1)邊讀邊表演:他舉起神斧,奮力向大山劈去。
(2)沉香終于見到自己日思夜想的媽媽,此時,他們一定會有許多話要說,你認為他們會說些什么?(看圖練習說話)。
(3)看到這對母子的團聚,你的心情怎樣?帶著這種心情齊讀這一段。
四、積累語言,內化吸收。
1、小結課文的主要內容。
2、對照圖:說說自己是不是一個有孝心的孩子呢?
3、播放全文的配樂朗讀及有關畫面,學生一邊靜聽默看,一邊想象課文所描繪的情境。
4、(出示詞語)同桌合作,練習講故事。
五、拓展練習,課外延伸。
(1)做一件讓父母高興的事。
(2)與上文聯系起來,把“沉香救母”的故事完整的講給父母聽。
1.經歷分式方程的概念,能將實際問題中的等量關系用分式方程 表示,體會分式方程的模型作用.
2.經歷實際問題-分式方程方程模型的過程,發展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滲透數學的轉化思想人體,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3.在活動中培養學生樂于探究、合作學習的習慣,培養學 生努力尋找 解決問題的進取心,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將實際問題中的等量 關系用分式方程表示
找實際問題中的等量關系
有兩塊面積相同的小麥試驗田,第一塊使用原品種,第二 塊使用新品種,分別收獲小麥9000 kg和15000 kg。已知第一塊試驗田每公頃的產量比第二塊少3000 kg,分別求這兩塊試驗田每 公頃 的產量。你能找出這一問題中的所有等量關系嗎?(分組交流)
如果設第一塊試驗田 每公頃的產量為 kg,那么第二塊試驗田每公頃的產量是________kg。
根據題意,可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
從甲地到乙地有兩條公路:一條是全長600 km的普通 公路,另一條是全長480 km的高速公路。某客 車在 高速公路上行駛的平均速度比在普通公路上快45 km/h,由高速 公路從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時間 是由普通公路從甲地到乙地所需時間的一半。求該客車由高速公路從 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時間。
這 一問題中有哪些等量關系?
如果設客車由高速公路從甲地到乙地 所需的時間為 h,那么它由普通公路從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時間為_________h。
根據題意,可得方程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生分組探討、交流,列出方程.
上面所得到的方程有什么共同特點?
分母中含有未知數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分式方程與整式方程有什么區別?
(3)根據分式方程 編一道應用題,然后同組交流,看誰編得好
本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有什么感想?
1、理解極差的定義,知道極差是用來反映數據波動范圍的一個量.
2、會求一組數據的極差.
1、重點:會求一組數據的極差.
2、難點:本節課內容較容易接受,不存在難點、
從表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比較兩段時間氣溫的高低,求平均氣溫是一種常用的方法、
這是不是說,兩個時段的氣溫情況沒有什么差異呢?
根據兩段時間的氣溫情況可繪成的折線圖、
觀察一下,它們有區別嗎?說說你觀察得到的結果、
本節課在教材中沒有相應的例題,教材p152習題分析。
問題1可由極差計算公式直接得出,由于差值較大,結合本題背景可以說明該村貧富差距較大、問題2涉及前一個學期統計知識首先應回憶復習已學知識、問題3答案并不唯一,合理即可。
《正方形》這節課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數學教材八年級下冊第十九章第二節的內容??v觀整個初中教材,《正方形》是在學生掌握了平行線、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等有關知識及簡單圖形的平移和旋轉等平面幾何知識,并且具備有初步的觀察、操作等活動經驗的基礎上出現的。既是前面所學知識的延續,又是對平行四邊形、菱形、矩形進行綜合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
本節課的重點是正方形的概念和性質,難點是理解正方形與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之間的內在聯系。根據大綱要求,本節課制定了知識、能力、情感三方面的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要求學生掌握正方形的概念及性質;
2、能正確運用正方形的性質進行簡單的計算、推理、論證;
(二)能力目標:
1、通過本節課培養學生觀察、動手、探究、分析、歸納、總結等能力;
2、發展學生合情推理意識,主動探究的習慣,逐步掌握說理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目標:
1、讓學生樹立科學、嚴謹、理論聯系實際的良好學風;
2、培養學生互相幫助、團結協作、相互討論的團隊精神;
3、通過正方形圖形的完美性,培養學生品格的完美性。
該段學生具有一定的獨立思考和探究的能力,但語言表達能力方面稍有欠缺,所以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特意設計了讓學生自己組織語言培養說理能力,讓學生們能逐步提高。
針對本節課的特點,采用"實踐--觀察--總結歸納--運用"為主線的教學方法。
通過學生動手,采取幾種不同的方法構造出正方形,然后引導學生探究正方形的概念。通過觀察、討論、歸納、總結出正方形性質定理,最后以課堂練習加以鞏固定理,并通過一道拔高題對定義、性質理解、鞏固加以升華。
本節課重點是從培養學生探索精神和分析歸納總結能力為出發點,著重指導學生動手、觀察、思考、分析、總結得出結論。在小組討論中通過互相學習,讓學生體驗合作學習的樂趣。
第一環節:相關知識回顧。
以提問的形式復習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的定義及性質之后,引導學生發現矩形、菱形的實質是由平行四邊形角度、邊長的變化得到的。并啟發學生考慮,若這兩種變化同時發生在平行四邊形上,則會得到什么樣的圖形?讓學生們通過手上的學具演示以上兩種變化,從而得出結論。
第二環節:新課講解通過學生們的發現引出課題“正方形”
1、正方形的定義:引導學生說出自己變化出正方形的過程,并再次利用課件形象演示出由平行四邊形的邊、角的變化演變出正方形的過程。請同學們舉手發言,歸納總結出正方形定義:一組鄰邊相等,且一個角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是正方形。再由此定義啟發學生們發現正方形的三個必要條件,并且由這三個條件通過重新組合即一組鄰邊相等與平行四邊形組成菱形再加上一個角是直角可得到正方形的另兩個定義:一個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一組鄰邊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此內容借助課件演示其變化過程,進一步啟發學生發現,正方形既是特殊的菱形,又是特殊的矩形,從而總結出正方形的性質。
2、正方形的性質定理1:正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四條邊都相等;
定理2:正方形的兩條對角線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條對角線平分一組對角。
以上是對正方形定義和性質的學習,之后是進行例題講解。
4、課堂練習:第一部分采用三道有關正方形的周長、面積、對角線、邊長計算的填空題,目的是對正方形性質的進一步理解,并考察學生掌握的情況。
第二部分是選擇題,通過體現生活中實際問題,來提升學生所學的知識,并加以綜合練習,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使他們充分認識到數學實質是來源于生活并要服務于生活。
5、課堂小結:此環節我是通過圖框的形式小結正方形和前階段所學特殊四邊形之間的內在聯系,通過對所學幾種四邊形內在聯系體現正方形完美的本質,渲染學生們應追求象正方形一樣方正的品質,從而要努力學習以豐富的知識充實自己,達到理想中的完美。
6、作業設計:作業是教材159頁,第12、14兩小道證明題,通過此作業讓同學們進一步鞏固有關正方形的知識。
1、引導學生通過體驗、研究、類推等實踐活動,理解倒數的意義,讓學生經歷提出問題、自探問題、應用知識的過程,自主總結出求倒數的方法。
2、通過合作活動培養學生學會與人合作,愿與人交流的習慣。
3、通過學生自行實施實踐方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發展創新的意識。
(一)導入。
1、口算。
2、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倒數”,看看他們有什么秘密?出示課題:倒數的認識。
(二)新授。
1、教學倒數的意義。
(1)學生看書自學,組成研討小組進行研究,然后向全班匯報。
(2)學生匯報研究的結果: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
(3)提示學生說清“互為”是什么意思?(倒數是指兩個數之間的關系,這兩個數相互依存,一個數不能叫倒數)。
(3)互為倒數的兩個數有什么特點?(兩個數的分子、分母正好顛倒了位置)。
2、教學求倒數的方法。
(1)寫出的倒數:求一個分數的倒數,只要把分子(數字3閃爍后移至所求分數分母位置處)、分母(數字5閃爍后移至所求分數分子位置處)調換位置。
(2)寫出6的倒數:先把整數看成分母是1的分數,再交換分子和分母的位置。
3、教學特例,深入理解。
(1)1有沒有倒數?怎么理解?(因為1×1=1,根據“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所以1的倒數是1。)。
(2)0有沒有倒數?為什么?(因為0與任何數相乘都不等于1,所以0沒有倒數)。
4、鞏固練習:課本24頁“做一做”
(1)學生獨立解答,教師巡視。
(2)匯報時有意識地讓學有困難的學生說一說求倒數的方法。
(三)練習。
1、練習六第2題:同桌互說倒數。
2、辨析練習:練習六第3題“判斷題”。
3、開放性訓練。
()×()=()×()=()×()。
(四)總結。
你已經知道了關于“倒數”的哪些知識?你聯想到什么?還想知道什么?
倒數的認識一課,教學內容較為簡單,學生通過預習、自學,完全可以自行理解本課的內容。針對本課的特點,教學中我放手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自學、討論理解“倒數”的意義,而在這其中,有一些概念點猶為關鍵,如“互為”,因此我也適當的加以提問點撥。對于求倒數的方法,我同樣給學生自主的空間,自學例題,按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話概括出求一個數的倒數的方法。但對于“0”“1”的倒數這種特例,我并沒有忽視它,而是充分發揮教師“導”的作用,幫助學生加強認識。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kouhaodaquan/2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