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編寫需要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認知規律,以及教學資源和環境條件等因素,從而使教學更加有效。小編整理了一些一年級語文教案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活動目標:
1、在原有的基礎進一步學習按物體的一個特征(用途)進行分類并計數。
2、在活動中培養良好的分類整理的習慣。
活動準備:
1、玩具店、食品店、文具店圖片各一張。
2、常見玩具、食品、文具等若干。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出活動主題。
1、師:小朋友們,如果你的生日快到了,你最希望收到什么禮物呢?誰可。
以來說一說?
3、師:小朋友真棒,都想自己喜歡的禮物送給維尼,那你知道那些禮物可以在哪里買到嗎?(請小朋友們一個一個地說一說,你最喜歡什么禮物?那些禮物可以在什么地方買到。)。
4、請個別幼兒說一說,如,我最喜歡的禮物是圖畫書,圖畫書可以在書店買到;我最喜歡的禮物是遙控車,遙控車可以在玩具店買到。。。。。。(教師注意提醒幼兒表達方式。)。
二、教師確定某類物品的用途,請幼兒說出該類型的物品有哪些。
2、教師出示三張分類圖片。
師:請小朋友看看,這張圖片是什么意思呀?(文具類/食品類/文具類。)。
師:那圖畫書應該放在哪個類呢?(文具類)。
師:小朋友再想一想,文具類里還可以放上什么東西呢?(教師提醒幼兒盡量能說出3種以上的物品名稱并注意表達的`句式。)。
3、鼓勵幼兒大膽聯想,說出更多的物品。
師:那食品類里又可以放寫什么東西呢?誰可以舉手完整地回答老師,說出3種以上的物品噢!看誰最愛動腦筋了!(給每個幼兒表達的機會,特別是沒有單獨發言的幼兒。)。
三、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準備:幼兒人手一件物品。
師:朱老師這里有三塊類型圖:玩具類、食品類、文具類。那么,第一組是玩具類,第二組是食品類,第三組是文具類,那么現在請小朋友自己去找屬于自己的類型吧!
師:請拿著玩具類的小朋友到第一組找個位置坐好,請拿著食品類的小朋友到第二組找個位置坐好,請文具類的小朋友到第三組找個位置坐好!
師:都找到了你的位置嗎?朱老師來檢查一下,看看有沒有哪個物品走錯了地方的噢!
注:教師在選擇物品時注意一下兩點:一是方便收集;二是特征明確,便于分類,盡量不出現某一物品既能分到這一類,又能分到那一類的情況。
四、結束活動。
師:現在請小朋友把你手中的物品從后往前傳,收好物品了嗎?
師總結:在幼兒園,我們都能把物品歸類放好,那在家你會嗎?會不會自己收拾整理有序地擺放好物品呢?效果分析: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和“=”這三種符號及其含義,同時知道這三種符號的讀法和作用。
2.使學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來描述5以內數的大小,建立符號感。
3.培養學生互相謙讓、團結友愛的良好品德。
4.培養學生初步判斷、分析及處理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學生認識“”“”和“=”這三種符號及其含義,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來描述5以內數的大小,建立符號感。
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9只小猴、4個梨、3個桃、2根香蕉;1-5數字卡片;學具盒。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一)認讀1-5各數。
(二)排序。
教師在黑板上擺上3、1、5、2、4。讓學生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二、探究新知。
(一)觀察主題圖,回答問題。
要求:看圖聽故事。
教師講故事:有幾只猴子到山上玩耍。他們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興了!到了中午,他們又累又渴,于是他們跑到山上采了許多水果,來到草地上吃。同學們,你們能猜出猴子他們采了什么水果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學生回答后,教師再出示主題圖。師:“同學們,你們猜對了嗎?”“你們再仔細看一下,猴子采了哪些水果?分別是多少?用哪一個數字表示?”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應在黑板上貼出水果圖,并標上數字。
(二)引導學生學習“”“”和“=”。
1.教學“=”(猴和桃比)。
(1)師:“如果每只猴子吃1個梨,夠不夠?”教師用一一對應的方法豎排出來,說出誰多誰少。教師出示相應圖片及數字。
(2)教師說明:當桃和猴誰也不多,誰也不少時,我們就說3只猴和3個桃相等。(板書:“=”),等號是兩條一樣長的線,請學生跟讀“3等于3”。
(3)師:“同學們看看,等號兩邊的數有什么有趣的地方?你們還能舉出其它例子嗎?”
2、教學“”(猴和香蕉比)。
(1)師:“如果每只猴子吃1根香蕉,夠不夠?”教師用一一對應的方法豎排出來,說出誰多誰少。教師出示相應圖片及數字。
(2)學生觀察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書32)。
(3)請學生觀察“”,教師用順口溜幫助學生進行記憶:開口大,朝大數。
(4)師:“你還能舉出哪些例子嗎?”
3.教學“”(猴和梨比)方法同2。
“尖頭小,對小數?!?/p>
4.請學生觀察三道算式,小組討論,看有什么發現。學生回答后,教師用順口溜幫助學生進行記憶:相同數間用等于;開口大,朝大數;尖頭小,對小數。
5.發散思維。
看看還有誰和誰能比,幾大于幾,幾小于幾?
三、運用知識。
(一)教科書第18頁“做一做”第1題。教師讀題,請學生聽清題意。
1.左圖:兩邊各有幾只燈籠,誰多誰少,幾大于幾?
2.右圖:兩邊各有幾只燈籠,誰多誰少,幾大于幾?
學生獨立填寫,教師巡視,再拿幾個學生的上投影儀上長方體講評。
(二)游戲:比一比。
1.師:“剛才我們學習了比大小,大家觀察一下我們的教室,看一看哪些東西和哪些東西可以比的?誰和誰比?幾大于幾?”
2.小組游戲:同桌間拿出學具,擺一擺,比一比,誰多誰少,幾大于幾?
1.在愉快的教學氣氛中通過有趣的活動和游戲中使學生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認識,知道這些幾何形體的名稱并能識別.
2.培養學生初步觀察、想象和表達的能力.
3.在活動中培養學生探討和與人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
認識物體,培養學生觀察、探索的能力.
教學難點。
區別長方體和正方體.
教學設計。
一、活動一:激情導入,初步掌握認識物體的方法.
(一)談話引入。
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兩個小朋友,一只小貓和一只小狗,你們歡迎他們嗎?
1.出示圖片:小貓和小狗。
2.小狗說:“謝謝大家.”小貓說:“在學習前我想提一個問題,你們能記住我們嗎?
請快想想,怎樣才能記住我們.”
(二)學生討論。
1.如何記住一只小貓?又如何記住一只小狗?
2.學生反饋:小貓矮矮的、胖胖的、黃色的貓.
小狗高高的、瘦瘦的.
3.小結:要記住它們的特點.
二、活動二:練習分類。
小狗說:我給大家帶來了一些物體想請你們幫個忙,給它們分類.
(一)出示圖片:物體分類。
(二)分組討論。
1.四人分小組討論,邊發表意見邊演示課桌上的物品.
2.學生演示自己不同的分類方法.出示圖片:分類方法一、分類方法二。
三、活動三: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
小狗說: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這些物品好嗎?
教師板書:認識物體。
(一)認識長方體。
1.出示圖片:長方體。
2.小狗問:它是什么樣子?
4.學生反饋長方體的形狀特點。
(1)有六個面;。
(2)有的六個面都是長方形;有的四個面是長方形,還有兩個面是正方形的;四個面是一樣大的,還有兩個面一樣大.
教師板書:長方體。
(二)認識正方體。
1.出示圖片:正方體。
2.小貓問:這個物體是長方體嗎?
有什么特點?
與長方體有什么不同.起個什么名字?
3.學生分小組討論。
4.學生反饋正方體的特點。
正方體六個面,六個面都是正方形.
教師板書:正方體。
5.你是怎么區別長方體和正方體的?
6.在你的生活中哪些東西是長方體?哪些東西是正方體的呢?
四、活動四:認識圓柱體和球。
(一)認識圓柱體和球。
1.出示圖片:圓柱體、球。
2.小狗問:你的桌面上還有什么物體呀?它們有什么特點?
3.學生小組討論。
4.學生反饋。
圓柱體有兩個面是圓形的,球上沒有一個平面.
教師板書:圓柱、球。
5.生活中那些物體是圓柱體的?那些物體是球體的?
(二)小結。
今天我們和小貓和小狗一齊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球,我們一齊把它們的名字讀一遍.(教師指圖形,學生舉物體,說名字.)。
(三)出示圖片:找朋友。
五、活動五:做游戲“摸一摸、猜一猜”
游戲介紹:將所有的物體全部放在課桌上,小組中的每個人輪流用圍巾蒙住眼睛,用手摸物體并猜出是什么物體,看誰猜得又對又快.
六、活動六:小小建筑師。
1.用桌上的物體搭建一件自己喜歡的東西.
1.學生反饋.
七、總結。
今天你們認識了哪些物體?怎么記住它們?我們在生活中見過這些物體嗎?
八、板書設計。
認識物體。
本班學生共4人,這個班級是個非常特別的班。在課堂上能夠聽講的學生只有3人,剩下一個學習能力非常弱,特別好動、好玩,很能做到安安靜靜的在教室里。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就是好動,注意力很容易被外界影響。在學習上學生比較喜歡以游戲形式來學習,在游戲中他們玩得很開心,也學到了知識。對于半期的學習任務,班上有3人左右基本完成。十以內數的加減法大多數都是通過數手指來完成。還有學生常出現抄錯數字、看錯符號,而且很少有做完題檢查的習慣。
二、復習的主要內容: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1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10各數。
2、比較熟練地口算10以內數的加減法。
3、能看一幅圖列一個算式、二個算式或四個算式(兩個加法兩個減法)。
4、在理解圖意的基礎上掌握帶有?的看圖列式方法。
5、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6、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7、初步了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8、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9、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復習的重、難點:。
重點:1—5的認識和加減法、6—10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物體和圖形。
難點:認識物體和圖形、6—10的認識和加減法。
四、復習的主要目標:。
1、引導學生主動整理知識,回顧自己的學習過程和收獲,逐步養成回顧和反思的習慣。
2、通過復習使學生在半學期學習到的知識系統化。鞏固所學的知識,對于缺漏的知識進行加強。
3、通過多樣化的復習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復習活動中經歷、體驗、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4、有針對性的輔導,幫助學生樹立數學學習信心,使每個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進一步發展。
5、把半學期所學知識歸類復習,針對單元測試卷、作業中容易出錯的題作重點的滲透復習。
6、培養學生的良好審題、書寫、檢查作業的學習習慣。
五、復習措施:
1、將學生的零散知識集中起來,使知識縱成行、橫成片,形成互相聯系的知識網絡。
2、采用變換練習的方式,開展游戲活動等多種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加強對10以內口算加減法的練習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練習。
4、加強對中下等生進行個別輔導。
生1:我喜歡60,因為我們班有60位小朋友。
生2:我喜歡7,因為我今年7歲了。
(老師把學生說的數字一一寫在黑板上。)。
師:大家說了這么多喜歡的數字。那么,你們能不能選擇+其中的兩個數字組成一道加法或減法算式?能的話將它寫在卡片上。
生1:給它們分類。
生2:按順序排一排。
師:小組內討論一下,按什么順序排?理由是什么?
組1:我們組認為按得數大小排比較好。
組2:我們組認為按計算方法排比較合理。
組3:我們組同意2號組的意見。我們還把加法計算題分成兩類:一類是進位加法,一類是不進位加法;還把減法計算題也分成兩類:一類是退位減法,一類是不退位減法。
師:說得真好!就請你上來幫老師來歸歸類。
師:選擇你最喜歡的一道題說說你怎么算出來的?
生1:我來說進位加法36+8。我是這樣想的,先把8分成4和4,先算36+4得40,再算40+4等于44。
生2:30+58,先算30加50得80,再算80加8等于88。
生3:95—40,先算90減40得50,再算50加5等于55。
師:每個同學都有自己最好的方法,真了不起。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復習100以內數的加法和減法。(板書課題。)。
在本單元之前,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整數的四則計算,能進行連加、連減、加減混合以及連乘、連除、乘除混合等同級的兩步運算,還初步接觸過乘加、乘減。本單元教學混合運算,內容包括四則混合運算順序和列綜合算式解答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這兩部分內容是相輔相成、有機結合的。
計算工具在當今社會和現實生活中已經相當普及了,人們已經不大需要使用紙筆進行大數目、多步數的計算。但是,四則計算的原理與方法、混合運算的順序、步驟仍然是基礎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因為這些知識及其思想方法是學生繼續學習其他數學知識的基礎,是更好地使用計算工具的前提,也是發展數學思考、提高學生智力水平的載體。
整數四則混合運算以兩步為主,不超過三步,本單元教學的混合運算都只有兩步計算。教材按算式中含有的運算,把運算順序的教學分成三段進行:先教學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減)法的,再教學算式中有除法和加(減)法的,最后教學算式中有小括號的。
1、結合現實素材,讓學生體會運算順序。
運算順序是進行四則混合運算時應該遵循的規則。為什么在有乘(除)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中要先算乘(除)法?為什么要先算小括號里的運算?教材讓學生結合現實的素材體會這些運算順序的合理性,這就是把運算順序的教學和列綜合算式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結合在一起的主要原因。
在教學運算順序時,教材在三段內容里設計了不同的教學方法。
(1)第30頁例題的教學方法是先喚醒已有經驗,再擴大外延,在同一類型的多種具體現象中抽取共同的特征,發現的規律就是教學的運算順序。
例題先從買3本筆記本和1個書包一共用去多少錢這個實際問題列出綜合算式53+20,這個算式是學生已經接觸過的乘加,他們已經有先算乘法的經驗,教材及時指導學生用遞等式表示計算的步驟。然后,例題從買2盒水彩筆,付出50元,應找回多少元這個實際問題列出算式50-182,讓學生結合這個實際問題要先算2盒水彩筆的錢理解這個算式要先算乘法。最后,教材在上面兩個實際問題和兩個綜合算式里歸納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減法,要先算乘法。
在這段內容里,運算順序是教學的重點,教材結合解決實際問題有效地突出了運算順序;用遞等式表達計算步驟是教學的難點,教材在例題里畫出藍線引導學生把各步計算的結果寫在它的上面,從而知道第一步計算的得數應該寫在什么位置。
想想做做圍繞按照運算順序進行混合運算和寫出計算步驟這兩個主要內容而設計,第1、2題說一說每一題應先算什么以及改錯練習,都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掌握運算順序。第4題把乘加、乘減分別與加減混合、乘除混合設計成題組,學生邊計算邊比較,溫故而知新。把乘加、加乘安排在一起的題組,再次鮮明地突出了運算順序。
(2)第32頁的例題仍然按解決實際問題計算數學式子概括運算順序的線索編寫,但給學生的探索空間比前面的例題大得多。
教材采用和前面相似的教學線索,給學生留出運用已有的數學活動經驗的空間,有利于學生通過自主探索獲得數學知識。首先是教材提出買1枝鋼筆和1個訂書機一共要多少錢的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地列綜合算式。他們可能列式8010+12,也可能列式12+8010。列出的兩個算式雖然不完全相同,但都要先算1枝鋼筆的價錢。其次是教材讓學生獨立地計算列出的綜合算式,按照自己的計算步驟細致地算一遍,在計算和比較這兩個算式中能看到相同的運算順序。再次是讓學生列綜合算式解決1盒水彩筆比1枝鋼筆貴多少元這個問題,體會在有除法也有減法時的運算順序。這樣,運算順序就不再是機械告訴學生的,而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自己領悟的;運算順序就不再是對學生的硬性規定,而是解決問題的需要。
學生已經初步有了用遞等式表達運算順序的經驗,例題沒有在綜合算式中加藍線指導第一步計算得到的商的書寫位置。教學時要讓學生看到,列出的兩個綜合算式雖然都是先算除法,但由于除法在綜合算式中的位置不同,所以商應寫的位置也不同。
(3)第34頁的例題凸現新的矛盾教學小括號,在了解小括號的作用的基礎上,知道含有小括號的算式的運算順序。
在列綜合算式時出現了一個矛盾:解決實際問題要先算買了1個書包后還剩下多少錢(即先算綜合算式里的減法),而算式50-205應該先算除法(已有的運算順序)。怎樣解決這個矛盾?教材告訴學生:這里要先算減法,綜合算式里必須添上小括號。這句話既引出了小括號,又闡述了小括號的作用。因此,算式中有括號時,應該先算括號里的運算。
在想想做做里設計了多種形式的練習,第1題著重練習算式中有括號,應先算括號里的運算。第2題匯集了各種兩步運算的題,有括號的和沒有括號的,只有同級運算的和含有兩級運算的,這些題綜合在一起通過計算和比較,幫助學生全面掌握運算順序。而且把6小題分成三組,同組兩小題的差別只是有或沒有小括號,通過計算和比較能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加上或去掉小括號都改變了原來的運算順序,最終改變了算式的結果。第7題通過對同一組的兩道題的算一算和比一比,讓學生發現減法的一個性質,為以后教學簡便運算作鋪墊。
2、在教學運算順序的同時,教學列綜合算式解決實際問題。
第一學段里的兩步計算實際問題都是分步列式解答的,本單元教學列綜合算式解答這些實際問題。在列分步算式解答兩步計算的問題時,把這個問題分解成兩個連續的簡單問題,并分別列出兩個簡單問題的算式。列兩步計算問題的綜合算式,還要進一步在頭腦中把兩個簡單問題和算式組織在一起,學生的思維在組織在一起的過程中得到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列綜合算式的過程中得到提高。教材在教學綜合算式時作了下面的安排。
(1)初步體會。
第30頁例題的第(1)小題,先讓學生列分步式求3本筆記本和1個書包一共用去多少錢,然后告訴學生:把兩個算式合在一起列成的是綜合算式53+20。這是學生首次接觸綜合算式,他們觀察教材列出的綜合算式,能初步知道綜合算式是分步算式合成的,初步體會到綜合算式解答實際問題比列分步式要稍快一些。例題的第(2)小題指導學生聯系已有的解決實際問題的經驗,試著列綜合算式。
教材讓學生體會列綜合算式的方法,可以先列出分步算式,再合并成綜合算式,也可以直接列綜合算式。不論采用哪種方法,都要依據解決問題的數量關系。第(1)小題是把3本筆記本的錢和1個書包的錢相加,第(2)小題是從50元里去掉2盒水彩筆的錢。想想做做里要解決的問題也是買兩樣東西應付多少錢或應找回多少錢,這些問題的數量關系學生比較熟悉,列綜合算式不會有多大困難。
(2)逐漸學會。
第32頁的例題、試一試和想想做做里的實際問題與前面教學的內容相比,有兩點不同。一是解決的問題不限于求總和與求剩余,還有求相差數(貴多少、便宜多少);二是要求不列分步算式,直接列綜合算式。教材突出列綜合算式時要依據問題的數量關系,引導學生逐漸養成先想解決問題的數量關系,再列綜合算式的習慣。如例題里兩個小卡通與學生的對話,講的就是實際問題的數量關系,也是列綜合算式時的依據。
(3)學習思辨。
第34頁例題的解題思路是先算出買書包后剩下的錢,再算剩下的錢還可以買多少本筆記本,解決問題的數量關系是剩下的錢除以筆記本的單價。在算式50-205里,有減法也有除法,應該先算205。為了先算這個算式里的減法,需要在算式里添上括號。這里就有對算式50-205進行思辨的活動,在算式里添上括號是思辨的結果。類似第35頁第5題要先算會議室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再算平均每平方米鋪多少塊地磚。對算式384128進行思辨,就知道應該為128加上括號。對列出的綜合算式進行思辨,看算式的運算順序是否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步驟一致,能及時發現列式中的錯誤,保障問題正確解決。
第36頁第10題要求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應找回多少元這個問題。這道題讓學生在現實的問題情境中,再次體會減法的性質。
本單元教學列綜合算式解答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體會運算順序。教學本單元后,學生解答兩步計算實際問題可以列綜合算式,也可以列分步算式,不要作統一規定。
另外,教材里還有部分實際問題要求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主要目的是鍛煉思維。一是培養學生思維的開放性,體會條件信息里的聯系是多向的。如第38頁第10題里,從5個乒乓球裝一袋和每4袋裝一盒可以知道一盒里有54=20(個)乒乓球;從5個乒乓球裝一袋和一共有800個乒乓球可以知道一共裝8005=160(袋)。二是培養學生思維的連貫性。當求得一盒裝20個乒乓球后,就可以通過80020繼續求一共裝多少盒;當求得一共裝160袋后,就可以通過1604繼續求一共裝多少盒。對用不同方法解答實際問題,在教學中要適當地控制,不要頻繁地提出一題多解的要求,要允許部分有困難的學生逐步達到這個要求。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讓學生感知空間中物體的相互位置關系,初步理解上與下、左與右是相對的概念。
2、能力目標:讓學生運用學到的本領帶小動物們安家,并相互說一說它們住在哪里,全方位地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
3、情感目標:經歷數學知識的應用過程,感受自己身邊的數學知識,體會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體驗數學課程的人文價值。
教學重點:
讓學生感知空間中物體的相互位置關系。
教學難點:
知道上與下、左與右是相對的概念。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上海的變化真大啊!很多小朋友都搬了新家。我們的好朋友小丁丁、小胖、小亞和小巧也搬家了,住在一棟新房子里。他們邀請歡歡和樂樂去做客,我們去瞧一瞧!
二、共同探討,獲取新知。
師:這棟房子里住了哪些人?對!他們都住在一棟房子里。歡歡和樂樂先要到小巧家去做客。聽!歡歡正在問樂樂:“你知道小巧住在哪里嗎?”樂樂怎么回答呢?我們聽仔細了:“太簡單了!小巧住在上面一層左面的房間里?!?/p>
所以他說小巧住在??(上面一層左面的房間里)我們要像樂樂一樣把話說完整,先說哪一層再說哪一面的房間,一起說一遍“小巧住在??”。老師請兩個小朋友把剛才歡歡和樂樂的對話再說一遍。
師:會嗎?樂樂要考考我們,聽好了:“小朋友,你們會不會用上中下、左中右來說一說其他人住在哪里呢?”這幅圖在我們書上,請你們看著書小組內兩人一組,一個演歡歡提問,另一個演樂樂回答。
師:現在老師請每組派兩個小朋友來演歡歡和樂樂。注意別的小朋友提過的問題就不要再提了。
三、針對練習,鞏固新知。
1.師:樂樂說小朋友們真棒!這回輪到歡歡要考考大家了。請你圈一圈,誰住在紫顏色的房間中?(講評第一題)師:會嗎?請做書上第2大題。
2.師:剛才是告訴我們房間,讓我們圈出誰住在里面。這回反一反,告訴你一個人,請你把他的房間涂上顏色。有問題嗎?請做第3大題。
3.師:歡歡說小朋友們真厲害,他和樂樂又想了許多問題要難倒你們,怕不怕?這些問題是第4大題,請你們小組內輕輕地說一遍。
師:我們來開小火車。
4.師:最后我們來做搶答題。第一個舉手的小朋友才能回答問題,答對者拿一顆五角星,答錯者扣一顆五角星。預備開始!
(1)誰住在小丁丁的左面,小巧的的右面?(小淘氣)。
(2)誰住在小胖的右面,小亞的上面?(亮亮)。
(3)誰住在小丁丁的下面,康康的上面?(外婆)。
(4)誰住在亮亮的左面,小巧的下面?(小胖)。
(5)誰住在小胖右面的、下面的房間里?(康康)。
(6)誰住在康康上面的、左面的房間里?(小胖)。
(7)誰住在外婆下面的、右面的房間里?(小亞)。
(8)誰住在亮亮左面的、上面的房間里?(小淘氣)。
(9)誰住在外婆下面的、旁邊的房間里?(小玲和小亞)。
(10)誰住在外婆上面的、旁邊的房間里?(小巧和小丁丁)。
四、公開練習,聯系實際。
在進行總復習時,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整理知識,回顧自己的學習進程和收獲。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說一說哪些內容最有趣,哪些內容最有用,哪些內容的學習最困難等。
教師在組織學生復習時,要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采用多種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變換練習的方式,開展游戲活動等,而不要進行機械枯燥的訓練。
在復習中,教師要告別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使所有學生通過復習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總復習中題目的難度和范圍體現了本冊教科書的基本要求。教學時,教師要注意把握課程標準的目標和要求。
1.教師發指令,選拔學生。
師:同學們經過這么多考驗,終于順利來到數學樂園了。等不及要參加游戲比賽了吧?
可是,比賽規定只要十個男同學,十個女同學。怎么辦呢?還是考考大家,通過考驗了才能參加比賽。
師:請同學們坐整齊了,聽到口令作出反應,又快又對的就能參加比賽。準備好了嗎?
1.鞏固7的加減法,提高計算的速度和正確率.
3.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正確識圖,知道括號和問號所表示的意義.
結合圖意正確地選擇算法.。
一、復習導入。
1.口算:7以內的加減法。
老師依次出示口算卡片,學生開火車口算.。
2.看圖列式計算。
分別出示:教材36頁的兔子圖和青蛙圖(不加“括號”和“?只”).。
學生看圖列式,老師板書:4+3=7,7-2=5,3+4=7。
第2題為什么用減法?(因為荷葉上有7只青蛙,跳到水里2只就是去掉了2只,所以用減法.)。
師:同學們對圖的意思理解得非常好!你們都是根據小動物做動作的方向,確定是需要“合并”還是需要“去掉”來列算式的,今天我們要的題目意思更明確了,圖中清楚地告訴我們要求什么問題,這就是圖畫應用題.(板書課題:圖畫應用題)。
二、新知。
1.教學例1。
老師在兔子圖的下面畫括號,在括號的下面加寫“?只”.。
問:括號表示什么意思?“?只”表示什么意思?
老師引導學生敘述圖意.。
邊指圖邊問:圖中告訴了我們什么?又告訴了我們什么?讓我們求什么?
在分步回答的基礎上,讓學生試著用三句話完整地敘述圖意.。
(有4只兔子采蘑菇,又來了3只,現在一共有幾只?)。
問:要求現在一共有幾只,怎樣列式?為什么用加法計算?
板書:4+3=7(要求現在一共有幾只,就要把4只和3只這兩部分合并起來,所以用加法計算.)。
問:4+3=7表示什么意思?
2.教學例2。
老師在青蛙圖上畫括號,在括號下面寫“7只”,在左邊的青蛙圖上面寫“?只”.。
問:現在這幅青蛙圖和剛才有什么不同?(多了括號、7只和?只)。
這幅圖表示什么意思呢?
問:題中告訴我們原來荷葉上有幾只青蛙?(出現“括號、7只”)。
(手指“跳到水里的青蛙”)跳到水里幾只?(手指“?只”)求什么?
你能完整地敘述一下圖意嗎?
找兩名同學完整地敘述圖意.(原來荷葉上有7只青蛙,跳到水里2只,還剩幾只?)。
問:要求還剩幾只,怎樣列式?為什么用減法?
板書:7-2=5(要求還剩幾只,就要從原來的`7只里面去掉跳到水里的2只,所以用減法計算.)。
問:7-2=5表示什么意思?
3.比較。
(第1題是知道了兩個部分求整體用加法計算;第2題是知道了整體和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減法計算.)。
師:問號所在的位置不同,所求的問題就不同,因此,同學們在看圖的時候一定要認真.。
4.做一做。
(1)投影出示教材36頁做一做的金魚圖。
問:圖中告訴了我們什么和什么,讓我們求什么?
找兩個人敘述圖意后,學生獨立列式.。
訂正時說一說:為什么用加法計算?
(2)投影出示36頁做一做的小鳥圖。
問:樹上原來有幾只小鳥?(7只)飛走了幾只?(3只)求什么?
指名學生完整地敘述一下圖意.。
學生列式解答.。
訂正時說一說:為什么用減法計算?
5.質疑。
三、鞏固提高。
1.出示教材39頁第5題的蘋果圖和兔子圖。
同桌互相說圖意,然后自己列式解答,最后集體訂正: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2.看圖列式(學生獨立完成)。
3.教材39頁的思考題:
有7只小兔,每只小兔要喂1個蘿卜,還缺2個蘿卜.現在有幾個蘿卜?
學生分組討論,然后全班交流.。
1.通過觀察、操作、演示,使學生能夠正確地數出數量是6、7的物體的個數,會讀、會寫數字6、7,并會用這兩個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和位置,會比較它們的大小。
2.在教學過程中,滲透講衛生、愛勞動、愛集體、與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3.通過學生觀察、操作、發言,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初步的數學交流意識。
體會6、7的基數及序數含義。
教具準備課件、計數器、數字卡片。
學具準備:計數器、小棒。
一、創設學習情境。
二、6、7的基數含義。
1.觀察主題圖。
2.教學6和7。
(1)、認識6。
師:圖上有幾位小朋友在打掃衛生?還有數量是6的事物嗎?
6張桌子、6個小朋友,可以用幾個圓來表示?
像6個小朋友,6張課桌,6個圓都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觀察一下,6像什么?
(2)、認識7。
師:圖上有數量是7的`事物嗎?7個人、7把椅子都可以用幾個圓來表示?
像7個人,7把椅子、7個圓都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觀察一下?7像什么?
2、揭示課題: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2個新朋友,6和7。
(出示課題):6和7的認識。
3、擺一擺。
師:請小朋友們先拿出6根小棒,請你用這6根小棒擺出你喜歡的圖形,比一比看誰擺的又快又好(請一位小朋友上來擺)。
4、撥一撥。
師:請一位小朋友認真看,仔細數,看他撥的對不對。
師:回憶一下你剛才撥珠子的過程,5添上31是幾?6添上1是幾?7比6多幾?……。
同學們做的非常好,你能把這把直尺補充完整嗎?為什么這樣填?
填完后讓同學拍著手讀一讀。
5、比大小。
三、教學6和7的序數。
1、教學金魚圖。
提問:左數第一瓶有幾條魚?左數第六瓶有幾條魚。
有6條魚的是第幾瓶?左數第7瓶有幾條魚。
誰能像老師這樣提出幾個問題?并且你自己指名回答。
2、游戲。
師:請今天表現好的小朋友來前面扮演小動物。
(1)、老師提問題,下面的同學注意聽,看誰回答的又對又好。
四、總結。
師:我們今天認識了哪兩個朋友啊?
五、教學6和7的寫法。
同學們認識了6和7,那我們現在就來學習寫6和7。
教材分析:9加幾的加法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一年級上冊的教學內容,這是在學生已經學習,能熟練計算了10以內的加法和10加幾的加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以后學生學習各種進位加法的基礎。教材采用的是“湊十法”來進行加法計算。
重點:讓學生理解湊十法的算理。
難點:讓學生掌握湊十法。
關鍵:讓學生掌握湊十法的基礎上進行充分練習。
學習目標:
1、讓學生了解9加幾加法的算理,經歷9加幾加法的計算研究過程;
3、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
4、在發現加法算式規律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有序的思維能力,初步滲透函數思想。
一、課前談話
師:小朋友的歌聲真動聽,老師想看到你們漂亮的坐姿。哪個漂亮的小朋友給老師介紹一下你們在下課時間玩的游戲,說說當時的心情。好,那讓我們帶著愉快的心情進入數學世界。
二、師生問好:小朋友,你們好!
三、創設情景,發現并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2、秋游活動,老師買了一些飲料,小朋友幫老師看看?提取數學問題。
要求:四人小組討論,我們可以用小棒當飲料,把每個人的想法說給小組長聽,在派一名代表匯報。(通過小組合作,能讓每一位學生參與其中,并且折射出更多的計算方法。
p56、p57頁8和9的加減法。
1、會熟練口算10以內加減法,能正確解答。
2、能用10以內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簡單問題,初步感知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
3、在計數過程中,初步培養學生數感。
初步建立數感,培養學生心算計數。
課件。
出示花果山和孫悟空,小朋友,今天我帶你們到花果山去觀光好嗎?
1、8的加減法。
a、獨立思考。
你們看,咱們的山上景色不錯吧,看小猴子們都下山來歡迎呢,出示課件圖。
出示課件。
聰明的'小朋友,你能算一算嗎?
說出你的算式,你用什么方法計算?
寫加法的理由是什么?
學生說出加法的意思,樹上有6只猴,樹下有2只,一共有幾只?
b、評價,你認為誰寫的好?理由呢?
c、小結:同樣一幅圖,我們可以看作加法意思,也可以看成減法,只要能正確地說清圖意,就能列出算式。
2、9的加減法。
小朋友們上山一定口渴了吧,前面就有一棵桃樹,結子很多又大又好吃的桃子。
課件出示:兩棵桃樹,一棵樹上有7個桃子,一棵樹上有2個桃子。
請你們用學具代替桃子來擺一擺,然后獨立寫出算式。
誰愿意向大家說出你的算式,評價:你認為哪個組寫的好?
2、學生分組拿出數字卡片,同組兩人互相拿出相加得8,相加得9的兩個數。
用小青蛙找家或摘蘋果的游戲來完成。
今天同學們都學到了什么?
教學目標:1、使學生能夠熟練地口算十幾加幾和相應的減法。
3、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以及數感。
教學重點:使學生能夠熟練地口算10加幾、十幾加幾和相應的減法。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準備:
1、教師讀數,學生寫數,請一板演:
2、計數器的認識:
教師撥數學生讀數。14、17、19、18、20。
一、復習引入:
1、讀數、寫數:估算:您能看出圖中大約有幾個嗎?練習十五第3、4題。
3、復習一圖四式及給部分名稱:
3+10=1313-3=10。
加數加數和被減數減數差。
從這四個算式中你發現了什么?加減法之間的關系。
二、嘗試遷移:
1、嘗試計算:11+2=你是怎么想的?
數的方法,利用計數器計算:個位上加2是3,十位還是1,一共是13。
出示:13-2=你是怎么想的?
2、練習第5題:11+4=。
3、試一試:13+4=6+12=16-5=11+7=18-6=。
三、綜合練習:
1、比較大?。旱?題。
3、連線:接下來,很動物也想來試試,小朋友一起和他們想一想,哪兩只動物的信是送給同一個信箱的。第1題。
4、我們也來做游戲:這次活動是誰組織的?涂色。書p90。
四、練習小結: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88頁,練習十五。
教學目標:1、使學生能夠熟練地口算10加幾和相應的減法。
2、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以及數感。
3、使學生知道加、減法中各部分的名稱。
教學重點:使學生能夠熟練地口算10加幾和相應的減法。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教學新課:
1、教學一圖四式:
師左手拿一捆小棒,右手拿三根小棒,你能根據這些小棒來寫算式嗎?
10+3=1313-3=10。
2、教學加、減法各部分的名稱。
加法算式中一共有3個數,它們分別有自己的名稱。
板書:10+3=13。
加數加數和。
被減數減數差。
3、同桌合作:先擺小棒寫出4個算式,然后介紹給同桌各部分的名稱。
4、你發現加、減法之間的關系了嗎?
被減數就是和,減數是一個加數,差是另一個加數。
5、練習計算:
(1)p89第1題連線。
(2)p89第2題知道怎么填大于、小于和等于嗎?
(3)計算比賽。
6、出示一些小園片,問:你能看出這兒大約有多少個小園片嗎?
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1)獨立完成p89第3題。
(2)同桌合作一人擺園片,一人估計大約有多少。
二、課堂練習:
三、教學小結:這節可學會了什么?
四、板書設計:
五、課后小記: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86頁,練習十四3、4、5。
教學目標:使學生能夠正確地、迅速地讀、寫11~20各數。
教學重點:正確的書寫11~20各數。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p87第3題。
找到了嗎?今天我們繼續來認識11—20各數。
三、新課教學:
1、教學數的讀法。
出示12,你們知道怎么讀嗎?為什么讀十二呢?你能用小棒擺一擺嗎?利用小棒進行操作,讓學生邊操作邊說數。左邊的10根相成一捆,在右邊一根一根地添加小棒,每添一根小棒讓學生說出一共是十幾,并且說出這個數里有幾個十和幾個一。在學生理解數的組成的基礎上教學數的讀法。例如12,因為有1個十和2個一,所以讀作“十二”。
2、教學數位表。
(1)、每個計數器的上邊都有一些小棒:左邊有三捆小棒,是10根,就是一個十,對著十位,用1個珠子表示;右邊有幾根小棒,是幾個一,對著個位,用幾個珠子表示,合起來就是十幾。因此,對著十位寫1,表示有一個十,對著個位寫幾,表示有幾個一。
(2)、在計數器上表示出11,讓學生觀察11的個位和十位上的“1”有什么不同?
3、教學數的寫法。
(1)、出示1捆和4根小棒,并提問:這是多少根小棒?有幾個十?幾個一?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可以把1捆小棒放在計數器十位的上面,把2根小棒放在個位的上面。再邊提問邊板書,有1個十,就在十位上寫l,有4個一,就在個位上寫4。最后,再著重說明:十位上是1就表示1個十,個位上是4,就表示4個一。
(2)、p86做一做.師說一個20以內的數,請一名學生用數字卡片在數位表里擺出來,其他學生可以在自己的座位上擺。
(3)、師范寫,生在本子上練習寫字。(寫數時要求學生寫得整齊勻稱,每兩個數之間要適當空開一些,不要連在一起。寫20時,要強調0不能丟。)。
三、鞏固練習:
1、p87第4題。
2、p87第5題。
3、師撥計數器上的珠子,生在作業本上寫數。
4、p89第4題。最后一題你能介紹好方法嗎?
四、小結:你有什么收獲?
五、課后小記:
教學目標:
1.通過小數觀察,初步感知物體有高、有矮;通過合作交流,學會比較物體高矮的一般方法;知道高和矮是比出來的。
2.培養學生觀察、合作交流的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3.在學習活動中,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難點、重點:
掌握比較高矮的方法,會比幾個物體的高矮。
教具、學具準備:
積木塊、兩朵紅花。
教學過程:
一、感知物體有高有矮設置情景,引入課題。
在黑板上方貼一朵紅花,下方貼一朵紅花。
問:誰愿意將黑板上的紅花摘下來?
請一名學生上臺摘紅花。
學生拿到了下方的.紅花。怎么也拿不到黑板上方的紅花。
這時,老師輕松地將黑板上方的紅花拿下來。
問:老師為什么能拿到這多紅花?
生:因為老師的比小朋友高。
師:為什么小朋友沒能拿到這朵紅花呢?
生:因為小朋友個子矮。
指出:下面我們共同研究比高矮。
板書課題:比高矮。
二、探究方法。
1.情境演示。
找兩個高矮相差較大的小朋友上臺。
師:你能看出誰高誰矮嗎?
生:能。
師再請兩位高矮差不多的學生上臺,并讓兩人分開站在講臺的左右兩邊。
師:大家能看出誰高誰矮嗎?
生:不容易看出。
2.小組合作。
各組同學討論比高矮的方法。
3.匯報交流。
以組為單位,匯報不同方法鼓勵合作活動肯定方法。
腳跟并攏,站直,背靠背,就能比出來了。
還可以靠墻作記號,比一比誰高。
三、排隊游戲。
1.3人一組說說誰最高誰最矮。
2.逐漸增加小組人數,說說誰第二高,第三高......
3.判斷并說明方法組間互評,肯定鼓勵。
四、反饋練習。
1.第12頁第7題。
(1)說出動物名。
(2)比較高和矮。
2.舉其他喜愛的動物作比較反饋。
同桌糾錯匯報,獨立判、并改正鼓勵互查。
五、學生活動。
1.摸高活動。
說一說怎樣做摸得高(可站在地上摸,可跳起來摸)。
2.擺高活動。
用積木或鉛筆搭高不倒比較。
3.悄悄話游戲。
(1)表演。
兩生上臺,對一生說悄悄話:踮腳尖比高矮。
(2)判斷思考。
誰高,問題出在哪兒?
六、評價總結。
比較高矮要注意什么。
3.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他們不怕困難,勇于探索的.
多媒體電腦、自制教學課件,實物投影儀,小棒;學生準備小棒.
1.談話:小朋友們,今天這節課我給你們帶來了一位朋友—唐老鴨博士(電腦演示).唐老鴨博士:我是唐老鴨博士,你們看,這里是數學王國,你們想不想跟我一起去數學王國呢?但是要打開這扇門,需要一把金鑰匙,只要你們能闖過三關,就能得到這把金鑰匙.怎么樣,小朋友們,有信心闖過三關嗎?那就開始吧!
(1)54=50+( ) 68=8+( )
這兩道題都是把一個兩位數分成了一個整十數和一位數.
1、認知目標:讓學生感知空間中物體的相互位置關系,初步理解上與下、左與右是相對的概念。
2、能力目標:讓學生運用學到的本領帶小動物們安家,并相互說一說它們住在哪里,全方位地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
3、情感目標:經歷數學知識的應用過程,感受自己身邊的數學知識,體會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體驗數學課程的人文價值。
讓學生感知空間中物體的相互位置關系。
知道上與下、左與右是相對的概念。
多媒體課件。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上海的變化真大??!很多小朋友都搬了新家。我們的好朋友小丁丁、小胖、小亞和小巧也搬家了,住在一棟新房子里。他們邀請歡歡和樂樂去做客,我們去瞧一瞧!
二、共同探討,獲取新知。
師:這棟房子里住了哪些人?對!他們都住在一棟房子里。歡歡和樂樂先要到小巧家去做客。聽!歡歡正在問樂樂:“你知道小巧住在哪里嗎?”樂樂怎么回答呢?我們聽仔細了:“太簡單了!小巧住在上面一層左面的房間里?!?/p>
所以他說小巧住在?(上面一層左面的房間里)我們要像樂樂一樣把話說完整,先說哪一層再說哪一面的房間,一起說一遍“小巧住在?”。老師請兩個小朋友把剛才歡歡和樂樂的對話再說一遍。
師:會嗎?樂樂要考考我們,聽好了:“小朋友,你們會不會用上中下、左中右來說一說其他人住在哪里呢?”這幅圖在我們書上,請你們看著書小組內兩人一組,一個演歡歡提問,另一個演樂樂回答。
師:現在老師請每組派兩個小朋友來演歡歡和樂樂。注意別的小朋友提過的問題就不要再提了。
三、針對練習,鞏固新知。
1.師:樂樂說小朋友們真棒!這回輪到歡歡要考考大家了。請你圈一圈,誰住在紫顏色的房間中?(講評第一題)師:會嗎?請做書上第2大題。
2.師:剛才是告訴我們房間,讓我們圈出誰住在里面。這回反一反,告訴你一個人,請你把他的房間涂上顏色。有問題嗎?請做第3大題。
3.師:歡歡說小朋友們真厲害,他和樂樂又想了許多問題要難倒你們,怕不怕?這些問題是第4大題,請你們小組內輕輕地說一遍。
師:我們來開小火車。
4.師:最后我們來做搶答題。第一個舉手的小朋友才能回答問題,答對者拿一顆五角星,答錯者扣一顆五角星。預備開始!
(1)誰住在小丁丁的左面,小巧的的右面?(小淘氣)。
(2)誰住在小胖的右面,小亞的上面?(亮亮)。
(3)誰住在小丁丁的下面,康康的上面?(外婆)。
(4)誰住在亮亮的左面,小巧的下面?(小胖)。
(5)誰住在小胖右面的、下面的房間里?(康康)。
(6)誰住在康康上面的、左面的房間里?(小胖)。
(7)誰住在外婆下面的、右面的房間里?(小亞)。
(8)誰住在亮亮左面的、上面的房間里?(小淘氣)。
(9)誰住在外婆下面的、旁邊的房間里?(小玲和小亞)。
(10)誰住在外婆上面的、旁邊的房間里?(小巧和小丁?。?。
四、公開練習,聯系實際。
1、通過問題的解決,讓學生學會“9+?”的進位加法,初步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性,并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教師尊重學生獨特的思考,并促進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培養,讓學生有自己學數學的興趣。
3、理解湊十法的含義,在游戲中培養與人合作的觀念,并且有互相謙讓的合作能力。
掛圖。
小棒。
一、游戲導入。
1、湊十“對口令”游戲。
師:我和大家一起做游戲,我說一個數,你們也說一個數,這兩個數合起來是10。(老師用湊十的方法和學生做游戲。)。
2、揭題。
師:小芳今天幫媽媽送牛奶,現在這有兩箱牛奶,可一共有多少瓶呢,聰明的你們能夠告訴她“有幾瓶牛奶”嗎?(板書課題)。
生:我通過數數,知道共有14瓶牛奶。
師:讓我們列個加法算式。
生1:9+5。
生2:也可以是5+9。
師:對,可以列兩個算式。9+5=?你會算嗎?
二、合作探討計算規律。
1、動手操作。
師:你能用什么辦法很快知道這一共有幾瓶牛奶?
生1:我是1個1個數的。
生2:我注意到一個箱子里有10格,一行有5格,2行有10格,再加上4格,就是14格。
生3:我有更簡單的方法,左邊格子只差1個就是10格,可以從右邊拿過來1個,那右邊就剩下4個,一共加起來就是14個。
師:現在根據你們所想的方法,用小棒試著擺一擺。
(學生各自操作,教師應引導學生邊操作邊口述操作過程。)。
指定一個學生演示,并口述操作過程:我是這樣擺的:右邊已經有9個,從左邊的5個格子里拿出1個放進去,盒子里就正好是10個,左邊還有4個,這時可以很快地看出一共有14個。
師:為什么你先拿1個放在格子里?
生:因為9和1好朋友正好湊成10。
師:箱子里原來有9個,再添上1個正好是10個,這種方法也叫“湊十法”,要把9湊成10,就要想9加幾得10。9和1得10,就從左邊的5個中放進1個,和9個湊成10個。
板書:9+5=。
14。
師:除了9加1可以湊成10,還有別的方法能湊十嗎?
生:5的好朋友是5,5+5=10,從9里拿走5,湊成十,9里面就剩下4了,結果還是等于14。
板書:9+5=。
45。
師:要算9+5等于幾,可以把5分成1和4,9加1等于10,10再加4等于14。也可以把9分成4和5,5和5等于10,10再加4等于14。
2、試一試。
9+3=7+9=。
(首先讓學生用小棒擺一擺,算一算,再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想法,理解湊十法的意義。)。
三、鞏固練習。
1、圈一圈,算一算。
師;9+4=?請你們在圖上用小棒圈一圈。(教師應先做示范,引導學生明白此題是用湊十法,鼓勵有不同的方法,如拆大數或拆小數等。)。
(小組討論。通過討論,使學生領悟“湊十法”的思考方法。)。
2、比比誰算得快。
9+5=9+6=9+9=9+8=。
(學生獨立完成,對個別學習困難的學生,可以讓其通過實物操作幫助計算,然后集體反饋計算方法。)。
3、“小貓數魚”
師:有只小貓今天可高興了,你們知道為什么嗎?
生:因為它看到了魚缸里的魚。
師:對了,小貓看見魚高興極了,你們猜小貓心里在想什么呢?
生:小貓在想:“這里一共有幾條魚?”
師:小朋友你們都來幫忙吧,寫個算式來告訴它。
(學生獨立完成,然后集體反饋)。
生1:可以列為:9+8=17。
生2:也可以這樣列式:8+9=17。
師:你能告訴小貓你是怎樣計算的嗎?
生1:我是這樣算的:9和1湊成10,從8里拿走1,就剩下7,10加7等于17。
生2:我們可以教小貓一只一只地數。
生3:也可以這樣想:8加2等于10,從9里拿走2,剩下7,10加7等于17。
四、數學游戲“找朋友”。
1、首先讓學生弄懂題意,明白中間的9要與1到10這些數交朋友。
2、以小組形式組織學生合作寫出算式,應鼓勵學生要按順序書寫。
3、具體反饋。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kouhaodaquan/24519.html